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二女生

初二女生

时间:2023-05-29 17:4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女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二女生

第1篇

过度要强的女孩

14岁女孩陆佳是一名初二学生,因为三番五次拒绝上学而被母亲带到我的咨询室。第一次见面,陆佳外表腼腆和内心的要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像怀揣着一项使命,而这项使命对她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说她腼腆,是因为她很难轻松地与人交流,包括她的同学、老师;说她要强,有以下两个故事可以证明。

陆佳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她学习很用功,尽管学习成绩不错,大考小考基本能稳居全班前5名,却没有丝毫放松。班里同学几乎都有手机,唯独她没有,不是父母不给买,妈妈退下来的现成手机就有两个放在家里,而是她自己害怕耽误学习而拒绝使用;同理,MP3、QQ她也从来不玩。因为拒绝这些时髦的东西,陆佳在同学看来简直是“怪胎”,但在老师看来,她却是好学生的样板。为此,同学们多少有些孤立她的意思。

第二个故事则是引发陆佳拒绝上学的导火索。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大考,陆佳都给自己定指标,而且落实到各科,比如总分多少、班级名次前几、年级名次前几、各科分数以及名次。如果考试结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她不会有明显的欢快,只是露出淑女般沉静的微笑,而一旦成绩不如意,她就会很郁闷,甚至会用砸东西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初一上半学期期末考试结果出来那天,因为总成绩列全班第4名,而且她最喜欢的数学考了94分,比她的同桌少了2分,她一直默默流泪。突然,她猛地抓起试卷,疯狂地撕扯,嘴里恶狠狠地喊道:“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把碎片高高扬起,然后撕书……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班主任也不知所措。大家都知道,“你们”指的是比她考得好的同学。这样的闹剧在初一下半学期又上演了两次,到了初二更频繁,陆佳的学习成绩自然下滑不少。同学们越来越疏远陆佳,老师不得不让家长带她看心理医生。

为了妈妈的面子

陆佳的妈妈郑女士对女儿很担心。她满脸焦急地反复问我:“不要紧吧?治疗要多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吧?”

我忍了又忍,终于还是生硬地提醒郑女士:“现在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不是学习。没有健康,要学习成绩何用?”

郑女士脸红了,一边点头一边自言自语:“对对,健康重要,健康重要。”

通过深入交流我了解到,郑女士的学历是中专,在就业和晋升上吃了不少亏,她总感觉别人看不起她。她常常告诫女儿:“妈妈这辈子事事不如人,你可要为我争口气,一定要强过他们!只要超越他们,就是我们的胜利,不然会被人瞧不起的。”她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她同事的孩子、亲戚的孩子、邻居的孩子以及陆佳的同学。

陆佳也承认,在很大程度上,她用功学习是为了妈妈,不让妈妈失望,给妈妈争气。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为了妈妈而努力去做一个好孩子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陆佳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太多成人责任的转嫁。陆佳承担的不是自己的成长责任,而是原本属于妈妈的那份心愿。

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在亲子矛盾中,很多冲突事件都是源自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而在众多不合理要求中,家长将自己早年未能实现的心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的现象占很大比例。殊不知,家长这样做很容易挤占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家长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是家长自卑心理的一种外延。由于这些家长不能接受自我现状,而自身又难以改变现实,于是便将这种自我修正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实现完善自我、改良自我的愿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慰藉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可以说,陆佳这些年始终挣扎在一种忐忑的情绪之中,因为一旦无法达成妈妈的心愿,妈妈就会失望。“不被人看不起”几乎是母女俩首要的生存任务。在这种行为动机的驱动下,郑女士依靠女儿获取了内心的平衡,女儿则为了达成妈妈的心愿而渐渐失去了自我。

每一个孩子都不希望接收到父母对自己失望的信息,父母的失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痛苦。因此,孩子总是会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父母察言观色,这种对父辈的观察有些时候比成人对孩子的观察还要细致。虽然有些时候,郑女士仅仅是出于对自己的失望,而不是针对女儿,但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陆佳不可能知晓妈妈言行之下的内心体验,她会将妈妈的这一消极情绪理解为自己不够优秀。

一般来说,孩子只有依赖父母才能够获得稳定生活,才能成长,所以孩子总会依从父母,甚至取悦父母,以得到成长空间和安全感,哪怕父母的一些做法令孩子难以承受,孩子也只有服从。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会发现孩子对父母行为的不适应,而随着孩子独立能力的增强,亲子矛盾逐渐显现,一些孩子过早或者过度的逆反行为,正是年幼时自我受到严重压抑所造成的。

“可是,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引导。”郑女士辩解。

“当然,父母帮助孩子成长是必要的。”我说,“但是这种帮助应当是建立在尊重孩子成长意向,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否则,孩子就容易出现矫枉过正或者逆来顺受的倾向。”

随着时间推移,当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会产生各种判断和情绪,看孩子越来越不顺眼,对孩子的评价越来越低,甚至出乎自己的容忍限度。其实父母真正不能容忍的是自己,父母竭力修正的,是自己某些缺憾的经历,拼命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和实现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因此,难以接受孩子的个性,往往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同时也反映出家长不能接受自己,是出于对自己当下的不接受,而试图在孩子身上塑造一个“改良版”或者“完美版”的自己。殊不知,这是一种主动的复制,自己在塑造又一个自己;同时,孩子在被动地模仿、复制家长。这可是一个不妙的轮回。

控制孩子的代价

郑女士说:“有那么可怕吗?当父母的哪会那么自私?”

为了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拿出一份心理辅导记录,给她讲了董凡的故事。

董凡去年三月来寻求帮助时已经26岁,大学毕业仅3年,却换了11份工作。每个单位他都干不长,一般都不会超过试用期,以至于没有勇气去应聘新工作,因为他担心自己很快又会辞职。三年的奔波与动荡让他身心俱疲。当被问到“你到底喜欢从事哪种工作”时,董凡一脸茫然地说:“我不知道。”

董凡的妈妈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教师,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她未能如愿,她为此耿耿于怀。董凡清晰地记得,妈妈经常说教师这个职业有多棒,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老师上课的场面,妈妈的眼睛都会闪闪发亮。董凡小时候对妈妈说,自己长大了要当警察、科学家、间谍等等,妈妈的反应很冷淡,董凡觉得很没趣。高考报志愿时,在妈妈的建议下,董凡报了师范专业。毕业后,走上中学讲台那一刻,董凡就知道这不是他喜欢的职业。至于喜欢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董凡的妈妈用自己的期望,不知不觉控制了儿子。”我总结道,“董凡在妈妈的控制下失去了自我,在社会上不知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控制孩子的后果。”

郑女士说:“这是家长给孩子做职业规划的失误,怎么能说是控制孩子呢?”

我解释道:“0~6岁是孩子逐步体验信任感、主动感、勤奋感,培养个体形成希望、意志和目标等品质的关键期。孩子与父母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能否建立良好品质的关键条件之一。这种依恋关系直接决定个体成年后能否形成良好的角色认同感和角色同一性;相反,关系处理失当,也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自卑感,造成角色认同缺失和同一性混乱。成年后会逐渐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具体表现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目标,不易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职业兴趣缺乏,焦虑,易受暗示,没有方向感,体验不到生活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低信任度,不善于自我表达。”

董凡年幼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兴趣点,只是,他的兴趣被无意识地过滤掉了。他的妈妈未能分清自己的内心需求与儿子的真正需求,她望子成龙,而且潜意识中想把儿子培养成一名教师,代替自己圆梦。这种有意无意的导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董凡。当董凡表达自己的梦想时,没有获得妈妈的积极反馈,于是,这种梦想便逐渐被冷冻,因为儿童的每一项兴趣和行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都建立在积极的情感回应基础上。他的探索激情被挤压,兴趣的激发与潜能的开发因此大打折扣。他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生活的方向是什么。

“董凡的故事是个教训,希望给你敲响警钟。”我对郑女士说。

教育从尊重开始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郑女士说,“快教教我,我该怎么做?”

我告诉她,要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父母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做法是从满足自己的潜意识需要出发,还是从孩子的真正需要出发。当父母的努力没有收到期待的效果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此时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我到底担心什么?到底为谁焦虑?为什么焦虑?自己的焦虑是否必要?这些提醒对父母分清自己与孩子的需要大有裨益。事实是,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源泉,才是孩子体验被爱、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不管孩子正在经历着什么,都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避免孩子产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失去爱的恐慌。

第二,科学比较,减少焦虑。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担心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这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它会引发父母内心的焦虑,损伤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但是,只要孩子们在一起,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相互比较,从身高、体重到学习成绩,几乎什么都能拿来比较。其实,同学间互为参照系,比较比较也无妨,但只有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才能够帮助父母远离焦虑,还孩子一个更加清澈的成长环境。科学的比较有两种:一是纵向比,即比较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这样有助于父母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二是特色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比较这些特点,能更准确地认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继而为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风格、维护孩子的自尊找到依据。

第2篇

关键词:家庭;社会;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对策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和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1)对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认识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并重”。调查结果如下:男生338人,女生325人,持这种观点的男生275人,占81.3%;女生237人,占72.9%。

认为“文化课学习重要,体育锻炼次要”的人所占比例为:初一、初二、初三男生分别为2.1%、5.3%、6.3%,初一、初二、初三女生分别为3.1%、7.4%、9.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其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

(2)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

从整体调查数据看,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男、女生占所调查人数比例分别为35.1%,19.8%,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偶尔锻炼或除上体育课外,没有锻炼的人数中,女生占多数,为32.6%。从锻炼时间看,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凭兴趣而定,有时长有时短。每次锻炼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学生中,女生为46.5%,男生为26.5%,女生高于男生。锻炼时间能超过一小时者,女生很少。

(3)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和项目

在问卷中,我们对学生所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内容也进行了调查,按照学生参与人数的百分比从高往低排列,其结果为:球类项目是深受多数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问卷调查中,初一、初二年级男生选择乒乓球为主,初三年级男生以篮球为主;初一、初二女生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以跳绳为主,初三年级女生则喜欢以羽毛球、排球为锻炼项目。

(4)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在“学生主观因素”一栏问卷中,男女生回答结果差别较大。多数男生持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女生受主观因素影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3.8%,而且集中反映在“害羞、怕弄脏衣服”等心理因素的选项上,其中初三年级女生持这种观点的所占比例达77.6%。

受“学校环境因素”影响结果为:“作业多,时间少”并不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综合因素,影响较集中反映在受场地限制和缺乏锻炼器材选项上。另外,初三学生由于中考的压力,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较多,数据已经达到了43.3%,另外,初一、初二学生在兴趣方面较初三学生较高,但是之后的学习动机与态度都明显比初三学生低。

“家庭环境因素”调查结果为:受“家长不支持”而影响的比例为数不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制约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二、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与分析的结果看,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1)思想意识淡薄

部分家长已经帮学生在一些培训班里面报了名,他们根本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有的家长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只是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

(2)现实因素所致

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会洗衣做饭,学生倘若还从事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锻炼,家长会坚决制止。

2.社会方面

(1)体育设备、器材不全

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设备比较齐全且场地较宽,但是在放假之后部分学生没有充足的设备进行锻炼,他们的活动空间也有限。

(2)没有营造一种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氛围

目前,我国的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之外,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进行长期体育锻炼的观念,没有这种氛围的带动和影响,学生离开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就会失去动力。

三、结论与建议

1.家庭方面

(1)改变部分家长的传统观念

对于部分家长传统的思想观念,应该进行纠正,让他们明白增强孩子的体质也是相当重要的。

(2)培养学生的毅力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让他们形成了不愿吃苦的思想,这时家长应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让他们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养成坚韧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

2.社会方面

(1)完善体育设备、器材

在进行建筑小区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些休息娱乐器材,将这些设置在居民楼内的空旷区域,让人们能够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

(2)营造“体育锻炼,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营造一种“体育锻炼,人人有责”的氛围,能够刺激人们锻炼欲望,让体育锻炼的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总之,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很多,我们需要将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解决,方可让体育锻炼的习惯持之以恒。

第3篇

花开花落的故事,在人间重复上演,又匆匆地落幕,只留下一段清香,环绕在记忆深处……

你曾说我的心像玻璃杯

单纯的透明如水

就算盛满了心碎

也能轻易洒掉装着无所谓

我用手我握紧一只玻璃杯

心痛得无言以对

就算再洒脱 笑得再美

心碎了要用什么来赔

那一只小小的玻璃杯

盛不下太多的泪水

多一点爱就多一点疲惫

洒掉一些给自己放飞

那轻轻巧巧的玻璃杯

总是太容易破碎

盛下了泪水就盛不下妩媚

谁又能体会玻璃杯

我叫漫和,一个普通的初二女生,我不漂亮,也不温柔,只有成绩让我体现一点点人生价值。但我很快乐,为我的平凡。没有男孩子喜欢我,可能是我不漂亮,或者是我不懂得浪漫,只懂得做题,也可能是我经常发火,讨厌别人打扰,他们不敢理我,或许没人会喜欢一个每天穿着蓝色校服,剪着不过耳的短发,带着一副近视镜的女生。

呵呵,我无所谓。

倒霉,今天又开会,我慢悠悠的来到会议室我随便找了一个座位拿出课堂笔记翻看。

“学生会里怎么一个美女也没有?!”旁边一个男孩的抱怨声传到我耳朵里。我无所谓的耸了耸肩。可无数拳头向那个男孩砸来,其中有一个女孩手脚并用,还不解恨的说:“沐流年,你找死呀!”

沐流年?我们学校的校草?我抬头望了望他,短得向上支棱的头发,一双褐色的深邃的眼睛,微微向上翘着的嘴角,还有眼神中的轻蔑,怪不得让我们学校的女生陶醉得死去活来,一群女生站在那里扯着嗓子七嘴八舌的议论,肯定在说他。偶尔还会传出“他长得简直帅呆了”“我太喜欢他了”等让人倒足了胃口的话。

我曾经一天没有吃饭,饿得头晕眼花,都要归功于这位沐流年。

第4篇

关键词:体育兴趣; 组织教法;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66-001

女生进入中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中学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初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综合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调查情况,我在初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选用排球作为主教材?

1.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2.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冲突,适合女同学练习。3.学生的意愿。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初一体育课排球教学时间很短,还没有学好就结束了,根本无法练好,但是还是愿意学习排球,希望初二初三能继续学习。

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练习排球,还利用排球进行投掷、短跑、跳跃和耐久跑的练习。一年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用学生的话说:“感到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力量方面。”

二、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多用激励的语言

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初二(4)班袁虹在体育感想中写道:头上的汗水和手上的痕迹渐渐地多起来,换来了我的一种奇妙感觉,第一次我觉得身体是如此轻敏,和排球是如此默契配合,当然看球也很顺眼!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高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男教师即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男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

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首先,在练习中我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几个来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学生觉得她们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减少了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体育教育;初中女生;学习兴趣;提高

通过体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女生进入初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有强烈的活动愿望,但她们心理特征尚不成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因此初中女生体育课要合理安排教材,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新课标的实施,使体育教师能自主地安排体育教材。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初二女生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还有一些游戏;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长跑、铅球、双杠。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双杠这些运动强度大、脏、有危险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综合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调查情况,笔者在初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主要理由如下:

排球运动双方运动员在球网的两边进行,没有身体的激烈碰撞,对身体的伤害很小。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适合女同学练习。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到如果从事其他剧烈运动后回到教室,满头大汗的,下一节课又是文化课,老师看到了会有不满,自己上课也难免因疲乏而精神不集中,影响了其他课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合理组织教法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1.改变练习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长跑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通过改变练习的方法,利用学校的特殊地形,把学生的长跑穿插在小树林里,使枯燥的长跑变得丰富多彩。下课的时候,有的学生不敢相信,自己竞然跑了3000米。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要求不能太高,要让学生感觉垫垫脚就能够到,这样学习起来才有兴趣。过高的要求只会让学生消极对待练习。因此,笔者在给初二女生教排球时,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于现状,就会主动学习较难技术。

3.巧妙地运用考试。

巧妙地运用考试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兴趣下降,缺少激情。这时通过考试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习的的质量。考试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大多数学生通过稍加练习就能达到就行,这样学生能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感觉自己的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从而对练习更有兴趣。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并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更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师生倾心交谈,教师如果能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成为学生的益友,那么学生就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就会心情舒畅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2.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从教育学角度讲,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或者对好的学生纵容,对不好的学生过于严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毫无益处。特别是初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男教师既渴望又怕达不到要求。因此,作为男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觉到体育课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成绩好坏,不念论你家庭条件优越与否,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教师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喜静怕动特点。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笔者总是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有些想参与练习又有点害羞的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就能逐渐地融入到同学的练习中来。时间一久,慢慢地就会喜欢体育活动了。这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四、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比起教师的帮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他们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提倡学生之间共同练习,相互帮助。

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这就使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且使练习密度加大,提高了学习次数。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有时在教别人练习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而且使她们懂得: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2.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学生示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做示范的同学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饱偿了成功的快乐,既愉悦了身心,又促使她们更好地练习,以争取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观看的同学也会有一种激励作用,只要自己认真练好,也会有展示的时候,也会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例如,对规则的掌握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合理的动作;对战术的理解,能使学生高效地完成配合,提高练习的质量。通过学习排球的发展史及排球裁判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看排球比赛,有时听懂看不懂。现在体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规则,教我们如何去欣赏排球比赛,观看排球比赛时内行多啦!有时我都能看到国家队队员的不足,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可见,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指导体育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体育,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教师如能让女生在初中就爱上一两项体育运动,掌握几种体育技能,这对她们终生参加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篇

近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10月12日,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的河南内乡县某中学初二女生刘燕(化名)离世;10月23日,北京一名初二男生放学后跳楼自杀;10月30日,成都10岁男孩放学后跳楼自杀……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发生了三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实在令人痛心扼腕。据报道,这些孩子自杀前都曾因犯错遭到教师的批评和惩罚。因此,公众舆论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了教师身上。诚然,孩子自杀,学校教师的责任无可推卸,但笔者以为,教师不当的批评和惩罚只是孩子自杀的诱因,最为根本的,当与孩子心理的脆弱、抗挫折能力的低下、珍爱生命意识的缺乏有关。

在当下,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国家可与之比拟。从音乐胎教到英语早教,从天价补习到少年留学,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遗憾的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把对孩子的教育狭隘成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把孩子优秀与否简单成一个抽象的分数。在这种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就被囿在“知识”的圈子里,圈溺在考试的题海中,上学、放学、作业、补习……生活单调、机械、枯燥、乏味,孩子脱离了人类本有的“群居生活”体验,缺失了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更加之父母保姆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让孩子以为人生的路上总是充满了鲜花与赞美;即便犯了错误,家长也只是好言相劝,舍不得厉声责斥。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他们,何谈培养起顽强的抗挫能力?剩下的唯有小皇帝(公主)般的盲目自尊、自大与自负。更为重要的是,在封闭和虚拟的环境里长大,孩子们对现实中的“生命”缺乏应有的认识,不懂得生命的脆弱,更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逆!一旦遇到挫折、遭受批评,便觉得尊严顿失,无颜再见同学和家人,于是,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花凋入江随水去,教育还要继续,我们还有更多的孩子。我们的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我们的教育,应当从由“批评”引发的自杀悲剧中,深刻反思,汲取教训,联合起来,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尊、自强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尊严观”。同时,更要加强 “珍爱生命”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走出书屋,走向自然,拥抱社会,在五彩的生活实践中,享受生命存在的幸福,懂得生命延续的意义,深晓生命的弥足珍贵。从而在人生的征程中,正确把持生命与尊严的天平,捍卫尊严,更要珍惜生命!我们应让孩子们明白,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任何的困难、挫折、“面子”,都抵不过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教科研中心,泰安,271502)

第7篇

2011年10月18日上午,正上班的许芳突然接到女儿班主任李老师打来的电话:“你女儿晓婕没来上课也没有请假,怎么回事儿?”

挂了电话,许芳心里有些发慌。读初二的女儿自从9月份开学以来,突然变得喜欢打扮起来。以前上学她还拖拖拉拉的,现在是吃了饭就走。许芳对丈夫说了女儿的变化,丈夫却不以为然地说:“女孩子都爱美,喜欢打扮是正常的。”

说起来,晓婕是许芳和丈夫的第二个孩子,因为第一个女儿出生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许芳和丈夫对晓婕从小就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晓婕也乖巧可爱,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因此,女儿成了许芳和丈夫的骄傲。

现在,晓婕竟然没到学校上课,许芳觉得有些不妙,赶紧打电话通知丈夫。随后,许芳和丈夫找遍亲戚朋友家,以及女儿可能去的地方,但都不见女儿的踪影。许芳的精神快要崩溃了,丈夫则怀疑女儿被坏人骗走了。斟酌再三,夫妻俩不得已报了警。

晚上,许芳和丈夫躺在床上谁也睡不着。两人像过电影似的,想从女儿此前的蛛丝马迹中找到有助于发现女儿踪迹的东西。将近凌晨,许芳突然一个激灵坐起来,对丈夫说:“你记不记得,晓婕开学后在饭桌上曾几次提到过一个叫王彬彬的男生!这个王彬彬好像是新近转学来的,不但学习好,篮球打得棒,人也帅气。他就坐在晓婕前面,好像还经常和晓婕探讨学习问题。凭我的直觉,女儿对那个王彬彬很有好感。女儿的失踪会不会与他有关?”丈夫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事儿还真说不准,不如明天找那个王彬彬问一问。”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许芳便接到辖区派出所的电话,说西安警方打来电话,说他们收留了一名来自郑州的流孩。根据对方提供的情况,确定该女生就是晓婕。许芳和丈夫一阵惊喜,立刻坐车赶赴西安。在西安雁塔区某派出所,许芳见到了女儿晓婕。夫妻俩扑上去搂住女儿大哭。晓婕却表情冷漠,没有一丝激动。

带女儿回到家后,任许芳和丈夫百般询问,晓婕就是不做声。许芳还发现,女儿胳膊上有明显的划痕和被咬过的痕迹。许芳和丈夫心痛地问女儿,是不是被那个王彬彬欺负了。晓婕一听“王彬彬”三个字,顿时脸色大变,歇斯底里地喊道:“不许提他的名字,我恨他!”听了女儿的话,许芳和丈夫面面相觑。

接下来的两天,晓婕情绪极不稳定,一会儿狂躁,一会儿沉默。许芳和丈夫意识到,女儿肯定是心理出了问题,便带女儿来到市精神病防治医院。

女儿痛陈“负心人“

精神病防治医院心理科的李医生接待了许芳一家。听许芳讲了女儿的情况以及她的疑虑,李医生选择和晓婕单独谈话。在李医生的循循善诱下,晓婕终于开口了,她第一句话就是:“王彬彬背叛了我!”

2011年9月初,晓婕所在的班和别的班举行篮球赛,刚转学来的王彬彬在球场上反应敏捷,抢断、运球、投篮,一系列漂亮的动作迷倒了不少女生,晓婕也不例外。晓婕学习一直不错,尤其是英语,更是班里的佼佼者。王彬彬英语稍差,经常向晓婕请教英语方面的问题,晓婕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他解答。两人交流时,王彬彬那张帅气的脸庞让晓婕迷醉不已。有几次,她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脸热得发烫。

令晓婕高兴的是,王彬彬似乎对她也有意思。晓婕喜欢吃学校门口的麻辣米线,有几次下晚自习,她在小吃摊前吃米线,王彬彬也会买一份陪她一起吃。两人有说有笑。有时,轮到晓婕值日,王彬彬还有意无意地帮她一把,这让晓婕觉得王彬彬也喜欢她。

2011年国庆节后开学第一天,王彬彬就塞给晓婕一个玉石手机挂件,说是他假期去外地旅游专门买给她的。晓婕接过手机挂件,面色微红。她觉得这个手机挂件就是王彬彬送给她的定情之物。此后,晓婕的心被王彬彬牢牢地占据了。很多时候,她在家里吃过饭,丢下饭碗就要去上学,为的就是早点看到王彬彬。

然而,让晓婕想不到的是,一天晚自习放学后,她发现王彬彬和另一个女生站在学校门口吃米线,两人有说有笑,神情亲昵。晓婕十分生气,故意骑车经过王彬彬身边,狠狠瞪了他一眼。谁知王彬彬竟一点反应都没有,晓婕气得浑身发抖。

那天晚上,晓婕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早上,妈妈见晓婕无精打采的,就关心地问她是不是晚上没睡好,晓婕想都没想就回了妈妈一句:“我睡没睡好关你啥事儿?”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整整一天,晓婕都情绪低迷。看到王彬彬,她心里充满了哀怨、愤怒,觉得他的一切都是伪装出来的,甚至王彬彬投来的笑容,她也觉得那么地虚假。让晓婕气恼的是,王彬彬和那位一起吃米线的女生仍然说说笑笑,丝毫不顾忌她的感受。

又是一夜无眠后,第二天一早,晓婕趁父母还没起床就出门了。她并没有去学校,而是踏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粗心父母难辞其咎

在晓婕的诉说中,李医生听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她坚信王彬彬一直喜欢她,将来也会和她在一起,所以王彬彬不能喜欢别的女孩。听完晓婕的诉说,李医生让晓婕暂时回避一下,又把许芳夫妇叫了进来,直截了当地说:“你女儿患的是钟情妄想症。这是青春期少年易发的症状。这种症状的特点是,确认有异性喜欢自己,而且也把这位异性当成自己的唯一,对方不能与其他人交往。晓婕喜欢上王彬彬以后,把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误以为对方喜欢上了自己,还经常想象着与他一起私奔。但她羞于向王彬彬表达,只能自己折磨自己,精神受到打击后,已经有精神分裂的症状。”望着有些迷惑的许芳夫妇,李医生解释道,“青春期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涉世不深,对异性,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有过钟情妄想症,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处在13岁至20岁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性开始成熟,思想活跃,尤其对异性比较敏感。从晓婕的谈话和体形来看,她是个早熟的女孩。”

第8篇

尽管暑期中书城、图书馆的人数又猛增,青年学生成了阅读的中坚力量,但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仍然是一个暧昧的问题。其中经典名着在青年人中公信力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日前,我们就学生们为什么不读名着的问题,在书城和图书馆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学生和家长。以下就是各种“不读名着的理由”:

Although the number of book city and library has increased sharply in summer, and young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backbone of reading, the survey shows that students' reading is still an ambiguous problem. Among them,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of classic names among young people is a phenomenon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Recently, we interviewed some young students and parents randomly in the book city and library about why students don't read famous names. 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not reading famous books:

名着属于“闲书”。在主要出售教辅读物的书城四楼,许多家长和孩子一道在挑选各类辅导材料。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显得忧心忡忡,称小孩其实很喜欢读文学书,语文也学得不错,但总成绩不太理想。明年就要升学考了,此时无论如何不敢掉以轻心,她“绝对不让孩子在这时候碰闲书,名着也不例外”。一位高二女生专注地翻阅那些“一课一练”之类东西,她的母亲不无得意地说,“小孩大了,我不强求她读名着,也不反对她读,但小孩是自觉的,她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太长,太厚,令人望而生畏。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人们亲近名着的一个障碍。许多人表示,有时也翻翻名着,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此后也没兴趣再去碰它。即使要看,一般也只看些短篇,而文学名着的“影视版”相应更受追捧。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着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着。在言语间,他们对名着不敢亵慢,只是“敬鬼神而远之”。在书城选购名着的多为初高中毕业生,他们说,过去的暑假都陷在各种各样的班里,根本没时间读名着。某市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回想了自己读名着的经历后苦笑着说:“我看过《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着,好像都是在病床上读的???生病在家,不用上学,就从爸爸的书橱里找出来读。现在就不行了,《基度山伯爵》断断续续看了一学期都还没看完。”名着与生活没关系。在采访中,令人意外的是学生们对《花季雨季》、《第一次亲密接触》、《三重门》等作品表示出的热情与兴奋。他们认为上述这些作品“有意思”,“贴近生活”。有一个女生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她自称读过一些名着如《苔丝》、《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喜欢冰心、张爱玲,对名着并不排斥,不过她更喜欢看时尚杂志、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传记,以及理财类书籍。她对《富爸爸,穷爸爸》很欣赏,说这类书给人启发大,对人生的影响更直接。

The name belongs to "idle book". On the fourth floor of the book city, where teaching aids are mainly sold, many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select various kinds of guidance materials. The mother of a boy in the secon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was worried. She said that the child liked reading literature books very much and learned Chinese well, but the total score was not ideal. Next year's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coming. At this time, she dare not take it lightly. She "will never let her children touch idle books at this time, and her name is no exception.". A senior two girl focused on reading "one lesson, one practice" and other things. Her mother proudly said, "I don't force her to read famous books or oppose her reading when the child is old, but the child is conscious. She knows what to do now." Too long, too thick, it's daunting. The language and structure of the long story have become an obstacle for people to get close to fame. Many people said that they sometimes turned over their names, only to feel dazzled, didn't see anything and put it down, and didn't want to touch it again. Even if we want to see it, we usually only see some short stories, and the famous "film and television version" of literature is more popular. Some students said that now most famous brands have been made into TV series or movies, and they will know what is going on after watching them, and they have no patience to watch the original again. In words, they dare not scorn the name, but "worship ghosts and gods far away.". In the book city,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They said that in the past summer vacation, they were stuck in various classes, and had no time to read.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a key middle school in a city recalled his experience of reading famous books and said with a wry smile: "I have seen such famous books as" gadfly "and" how is steel tempered ", as if they were all read in a hospital bed??? Sick at home, do not need to go to school, from my father's bookcase out to read. Not now, "count of kedushan" has been watching it off and on for a semester Fa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life. In the interview, it was surprising that the students expressed their enthusiasm and excitement for the works of "the rainy season", "the first intimate contact", "triple gate", etc. They think these works are "interesting" and "close to life". There is a girl who may have some representative views. She claims to have read some famous books such as Tess, Jane Eyre and Anna? Karenina and others also like Bing Xin and Zhang Ailing. She is not exclusive to famous brands, but she prefers to read fashion magazines and successful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biographies, and financial books. She appreciates rich dad and poor dad, saying that these books are enlightening and have a more direct impact on life.

一位家长说,他希望孩子能读一些名着,但也只是读一些就够了,用不着读太多,因为孩子将来不一定搞文学,或去读中文系什么的。持这种态度的家长比较普遍。在上海书城见一女生埋头专注地抄写《西游记》中的段落,问她既然这么喜欢为何不索性买下来,她说是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其实一点看不进去,边说边匆匆起身,合上书走了。在上海图书馆,一女生检索了大量名着篇目,问她平时经常看吗,答:为了完成任务。再问:对读名着有何想法?答:没什么想法。笔者在普陀区图书馆了解到,来这里借名着的同学十之八九是为了完成暑期“作业”才硬着头皮走近名着的。

One parent said that he hoped that his children could read some famous names, but it was enough just to read some, so he didn't need to read too much, because he didn't have to engage in literature or go to the Chinese department in the future. This attitude is common among parents. In Shanghai book city, I saw a girl who was engrossed in copying the passage in journey to the West. I asked her why she didn't buy it simply because she liked it so much. She said it was the "excerpt" assignment assigned by the teacher. In fact, she couldn't see it at all. She got up in a hurry and closed the book and left. In Shanghai Library, a girl searched a large number of famous titles and asked if she often read them. A: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Ask again: what do you think of reading names? A: no idea. I learned in the library of Putuo District that nine out of ten of the students who came here to borrow their names came close to their names in order to finish their summer "homework".

第9篇

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实际特别是国家法制建设状况的认识,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我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使我们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打下基础。

作为从事税收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执法严格在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实习工作给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接触法律的好机会,通过实习,我接触了不少案例,体会很深,本人就特别关注的校园伤害事件的法律问题做了深入调查。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中发生人身、财产损害整体较为频繁,由此引发的民事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及学生家庭带来许多痛苦,同时也因诉讼的提起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负面作用较大。未成年学习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人损害,要求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件逐渐增多,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及配套的保护设施建设,尽量减少隐患。但是,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学生人数多而教师、管理人员少,许多学校的安全防护措施尚不完备等现实问题,因此,对学校而言,有一种防不胜防之感。

去年9月份,我们奎屯市四中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校园伤害事件。在教育系统组织的勤工俭学拾花劳动中,该校初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因贪玩不慎落入水潭中,溺水而死。这个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法律诉讼也在进行中。

本人也对此类案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翻阅了众多有关的资料。

时间追溯到1999年9月19日,广西荔浦县中学初二女生陈清在学校上厕所时,被同校初三学生郭勇猥亵,陈清奋力反抗时被郭勇用尖刀刺中右颈,顿时血流如注,凶手连刀都未拔就仓皇逃走,陈清则因抢救无效死亡。当日下午6时,凶手郭勇即被抓获归案。1999年12月13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郭勇无期徒刑,。在民事部分,判令郭勇及法定监护人赔偿受害女生父母经济损失2.73万元。双方均不服,同时提出上诉。2000年4月,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陈清的父母以女儿在校期间被害,学校在安全设施管理方面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在事故发生后也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学校对其女儿被害有不可推卸的法律监护责任,要求学校赔偿死亡费、丧葬费、交通费及精神损害赔偿费等共计五十七万多元人民币。而学校则以学生是在假日发生事故,学校并无失职为由拒绝履行赔偿义务。于是,双方对簿公堂。两审法院均认为陈清在校被杀与学校毫无关系,因此裁定驳回陈清父母。失去爱女,又没有一个满意的说法,陈清的父母继而提起申诉。然而,维权之旅漫漫,学校究竟应否承担责任,还有待于法律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类似的悲剧还曾经在校园上演多起:

2002年5月9日,初三男生杜心被五名同学暴打,烟头险些被塞进……

一女生住校期间从上铺摔下来导致脾脏破裂……

一幕幕的悲剧伤害了学生,心寒了父母,也吓坏了学校。父母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索赔要求让以财政拔款为资金主要来源的学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于是,人们迫切需要一部相关的立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这是教育部颁布的、旨在指导和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一部行政规章。在这部规章中,学校对其公共设施,以及所提供的教育、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十一种以上的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我们究竟能否将事件的解决寄托于一部行政规章呢?该规章真的就能如我们所愿地解决一切纷争吗?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尽管《办法》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去年8月21日颁布之时并未张扬,却依然在社会上掀起了较大的波澜。也难怪,这个《办法》毕竟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的责任和权益,谁也不可能漠然视之。

实际上,学生的伤害事故及其善后处理工作,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报道说,2001年我国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但是在法律上,却长期缺少处理此类事件的专门法规,每每有校园伤害事件发生,责任的认定和事故的处理往往变成一笔“糊涂账”,家长和学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互埋怨、推诿、扯皮的事情时常发生。从这个角度讲,《办法》的出台是及时的、必要的,为今后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然而,人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这个《办法》,却有着不少缺憾。我从各项资料和法律角度对此《办法》进行了探析。

作为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只能用来约束和调整教育行业的内部事务,而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却涉及到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民事责任的认定和民事关系的调整。那么,《办法》对其他行业没有约束力?是否对每个公民都有效?继而,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教育部是否有权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责任,即是否有权调整平等法律主体的民事关系?这些,恐怕都是大有疑问的。

除此之外,《办法》到少还存在如下两点缺憾。一是没有区分适用对象,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一视同仁。而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大学生已年满十八周岁,属完全行为能力人,大多数中小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满十周岁的小学生则属无行为能力人,对于不同行为能力人的监护责任认定以及伤害事故处理,理应区分对待;二是《办法》中一些规定过于粗糙,描述过于笼统,有待进一步细化。比如,究竟何为“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何为“其他意外因素”?何为学校“应当知道”、“难以知道”?这样的规定和描述弹性太大,可操作性不强。

第10篇

修房子,最早的学问是简单的,可当如今的“巢居” “栖木”变成了遍布世界的高楼,“椽果”之物也极尽耗能污染之能事时,关于修房子搞建筑的幕后,你了解过多少触目惊心的故事呢?

A 联合国总部大楼可以不翻修吗

汤姆是位在校中学生,也是一位追随城市建筑主流艺术的忠实粉丝。一天,他听说美国某海滨城市内由著名设计师约翰先生精心设计的一座摩天大楼已经建成,便亲临现场观摩了好久,还特别对主楼轻薄各异的构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汤姆回家后又从电脑里调出了该楼的资料,在惊叹之余却发现,这幢大楼的迎风面,正好落在三角形的棱边上,一旦强风碰上棱边,势必会改变方向而产生旋转,这时单薄的墙体,就成了受力最大的区域!汤姆想了想,写信告诉了约翰先生。

约翰收到信后,用电脑进行了风动的模拟测试,结果显示汤姆同学的推测完全正确。约翰随后设计出将一块重达数十吨的预制构件吊上楼顶的弥补措施,解决了大楼的安危。

可惜,联合国总部大楼在1952年落成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它经过11位世界著名建筑师参与设计建成后的56年里,再没有像汤姆那样的中学生去用心发现它修建中的不科学性。在经半个世纪后的2006年8月,它已经被人断言为一座“很可能会在数分钟内被一场大火吞噬”的危楼。因为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墙壁、地板瓷砖、管道和天花板嵌板中大量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石棉,而且极易失火:冷暖设备极其糟糕,经常冬冷夏热:电线线路老化严重,很多插座不符合国际标准而且容易跑电,还发生过因为配电站着火引发的停电事故;整栋大楼甚至连灭火喷淋系统都没有……

联合国总部目前已决定从2007年起对该大楼进行翻修,美国政府已同意向联合国提供相关贷款12亿美元。

袁颂伦(初二男生):

以国外建筑的正常使用年限来算,如果设计精细一点,联合国总部大楼又是否用得着这么“快”就进行翻修呢?其实,它的设计“硬伤”就在于没有考虑联合国本身的发展性质:联合国会员国从最初的53个发展到192个,因此,

B 那面“多余”的墙可以不拆掉吗

与联合国总部大楼相比,中国的建筑耗能就吓人得多:在中国每年新建建筑中,有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以建筑供暖为例,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

在以上资料里,有的数据是完全可以人为掌控的,比如 房屋开发商可以不用那么高频率地圈地造房:负责修建的设计方可以多为少耗能想想办法再行设计;房屋使用者则可以为室内节能装修好好把把关。

刘芝悦同学家买了新房后,父母在装修时为了让房屋整体看上去更漂亮一点,就将朝南卧室的一面墙拆成了落地玻璃推拉门。去装修市场选玻璃时,刘芝悦一家头都大了 刘爸爸希望买中空玻璃,因为推销人员说,现在流行装中空玻璃,它防火保温性能很好,冬季可以保持屋内暖和,夏天可以有效阻挡过量阳光入室;刘妈妈则嫌中空玻璃要价太高,还认为玻璃没那么神奇,于是坚持不要。结果只好装成单玻璃。刘芝悦家搬进去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门的隔热保温效果果然不太好,夏天卧室里很热,需要经常开空调。一个月下来,空调用掉的电费都去了好几百块。

刘芝悦仔细想了想,并不是什么中空玻璃单玻璃的错――为什么大家非要把墙体拆掉来装玻璃门呢?这样多余的被拆掉的墙体,一年又有多少面积呢?到底又是谁,最先拆掉了那面所谓“多余”的墙,从而带动起了中国家装市场的整体高消费趋势呢?总部工作人员的增多,为大楼带来了超负荷运转的必然局面

戚湘香(初三女生):

它的“硬件”技术也确实没有完全到位:室内建筑材料怎么可以大量使用石棉呢?如果我们在修建这幢大楼前多考虑这些因素,那12亿美金就可以省下来,建筑材料也可以完全省下来――相比于金钱,后者则更显宝贵。毕竟在将来,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金钱,却不一定能再拥有更多的能源。

桂 延(初二女生):

我最讨厌家里装房子的那段时间,选这样选那样,搞得我们一家人无比憔悴。无论房屋的哪个角落,都有它讲究的名堂。晕死!不过我现在才知道,我们国家建筑耗能原来这么大伤元气,我想有一半是装修惹的祸,

蒋雨新(初三男生):

何止墙呢?最重要的是地。中国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在目前已近2亿亩,其中仅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就有约9000万亩。大家想想,我们赖以生存的可用土地如果越变越少,到最后会是什么后果呢?

C 建筑装饰的华灯可以不那么亮吗

除了以上所举的建筑材料的直接耗能外,还有一种建筑――灯光布局造成的光污染,在消耗大量电能的同时,更是在悄无声息地损耗着我们的健康。

当夜幕降临后,城市里的商场、酒店、大楼的霓虹灯及广告灯夺目闪耀,有些高楼顶上的强光束更是将夜空点亮如昼,即人工白昼。而那些林林总总的来自娱乐场所的黑光灯、彩光灯、旋转灯则构成了彩光污染。人工白昼会直接影响大脑,进而影响全身。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中的紫外线,且影响时间长,如果长期接受这种光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光污染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此外,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等,我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了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这些都使得光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亚健康的祸首之一。我国中学生的普遍近视率,特别是高中生达60%以上的主要原因,并非用眼习惯所致,而是因为视觉环境受到了污染。

江书华(初三女生):

我喜欢偷偷跑出去跟同学蹦迪,原来令我在那里感到难受的,不止是那些强悍的音响,还有灯光。看到有那么多的危害,我以后再也不想去了。

第11篇

“指尖上”的校园反欺凌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的校园欺凌事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很多孩子担心将事情告诉家长或者是老师,隐私会被泄露,遭到不法分子的报复,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隐瞒被欺凌的事实,孩子对待欺凌事件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欺凌事件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从去年开始,湖州市教育局联合教育部门,打造了全国首个“反校园欺凌侵害网络举报平台”,学生或家长只需要通过手机添加“萌警团”微信公众号,进入侵害举报页面,举报校园欺凌事件。平台建立以来,接受举报的调查核实率达100%,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被欺凌学生的隐私,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增加,让所有孩子都能在校园中幸福的成长。

群殴小偷:且慢叫好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小偷盯上,丢失财物的经历,提到小偷,很多人都会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拳打之、脚踢之,将其制服后绑到显眼处示众。近日,成都体院的学生们就替大家出了一口“恶气”,一名潜入学校行窃的小偷就不幸被学生抓到,被上百名“肌肉男”围殴,衣服被撕烂的小偷最后被警察“救”走,才脱离苦海。事件被报道之后,网上一片叫好声,体格健壮的学生被当成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受到追捧。只是事件发展至此,总让人觉得哪儿不对劲,法治社会里,小偷自然有警察去处理,而一群人将小偷制服,看到他的狼狈样,固然大快人心,只是这种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旦成了社会习惯,就会很危险。

爱心义卖过六一

――6月1日上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5个校区举办了“与爱相伴,博爱致行”爱心义卖活动,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物品拿到“市场”去交易,据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何建雯介绍,义卖的善款将全部用于爱心捐款,捐款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西红门育红学校购置书籍,成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爱心流动书箱站;二是帮助北京周边偏远地区的同龄人购置班级体育活动器材;三是通过邮局购买爱心包裹,点对点的支持贫困学生。活动中,很多学生表示:虽然六一儿童节没能休息,也没能和家长一起出去玩儿,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能帮到很多人,就觉得六一节过得很有意义!

高考算命:真的有用?

――重庆晚报讯:近日,重庆的考生最近很烦恼,因为妈妈最近迷上了“算命网站”,几乎每天都要上网为她算高考运程,甚至连她进考场要先迈哪只脚都算好了,对此,小东表示:本来就紧张,现在更紧张了。

话说,高考的确可以说是决定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通向幸福的路有好多条,不能说哪条路更好,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孩子高考,很多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对于这位家长在高考前为孩子算命的做法,还真是不敢恭维,且不说这些网站是否可信,单是这种行为给孩子制造的紧张情绪,就足以让孩子闹心了!

男孩是网瘾的敏感人群,家长不能等到局面失控再补救

新浪游戏:近日,一名15岁的男孩因沉迷网络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家里一旦断网就会大喊大叫,打砸家里的物品,甚至还殴打母亲。

“高考房”:名称还要图吉利

――6月7日是全国高考第一天,由于很多考生家住的离学校比较远,不少家长都会在酒店为孩子预定“高考房”供孩子休息,这本来无可厚非,记者了解到,在预定高考房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愿意选择房间名吉利的房间,商家也会积极迎合家长的心理,纷纷将房间临时命名为“状元房”“金榜题名房”等,此外,距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的负责人介绍:很多家长还很偏爱带6的房间,寓意高考一切顺利。“状元房”也好,都是“6”的房间号也罢,都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的寄托,在此,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去一所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

盲目生二胎,有可能把大孩推出家门

――中国新闻网:今年12岁的东莞女孩王丽,因为弟弟出生,加上父母工作较忙,感觉自己被冷落,开始沾染一些不良习性,最近更是离家出走。

别等酿成大祸才警醒,关注孩子细微变化更重要

第12篇

徐亮和尤丽娅长得不像,一个细目的上海男人,一个高鼻深眼的俄罗斯女人,他们终身大约也不会长成夫妻相。他们的孩子也很难说清楚长得究竟像谁,可是这一家人站在一起真的好美,原来有一种美叫混搭。

丈夫:徐亮上海银河影音制品合作公司董事长

妻子:尤丽娅RUSSO中国首席代表

融合是历练之后的美

尤丽娅嫁到上海十几年,学会中国字,学会上海话,可是没有学会中国人的客套;即便面对我们的采访和照相机,一样该嘀咕的嘀咕,想埋怨就埋怨,说来奇怪,就是在她对丈夫的小嘀咕小埋怨里我发现这对夫妻最和谐、最美丽的时候――这比较像真实的婚姻,不像蜡像馆里的名人塑像。

“为什么回到中国来?”尤丽娅的回答也很直接,“因为莫斯科经济不好”――站在一旁的上海婆婆倒是可爱地僵了僵,这么多年她也在适应着媳妇的“异域风情”,过一会儿总结性地说:“回来对了。”

家就是各种价值观和生活琐事融会贯通的地方,在这个家里尤其如此。

找了这么个媳妇

跟媳妇在一起,徐妈妈除了春节,还学会过起圣诞节。每年圣诞节,媳妇铁定家里老小一人一份礼物,连保姆也不例外。徐妈妈是个实惠人,她说媳妇好说得有道理,这媳妇出差去内蒙古也想着给她买件羊绒衣,买回来不声不响地让孩子给奶奶拿来――不像上海媳妇话说得甜,会“来事”,可是实实在在对你好。

到儿子家来,中国婆婆习惯了手脚不停地做事,这边徐妈妈正在阳台上刷鞋子,那边儿子就过来了,“妈,这些事你不要做,让保姆做就好了嘛。”婆婆就知道是媳妇的意思了,心下那个感叹,别人家的媳妇生怕婆婆做得少,这个媳妇认死理,“你在干活我哪能坐着?”媳妇有媳妇的智慧,不直接讲,让丈夫转道手,婆媳两个都轻松了。

同桌吃饭,婆婆习惯吃剩菜,媳妇让,婆婆不吃,说“不喜欢”,第二天新鲜菜变成剩菜,婆婆一动筷子,媳妇就问:“侬今朝又喜欢吃啦?”一句俏皮话,一家人笑起来;徐家从此定下规矩,要么一起吃新鲜菜,要么一起吃剩菜。

在冰雪覆盖的伏尔加河

徐亮和尤丽娅相遇在92年的春天,莫斯科。天地还是一片银装素裹,上海小伙子徐亮感到这是他最难熬的冬天,那么长,春天在哪里呢?从上海去莫斯科,他一句俄语不会讲,凭着年轻人的胆量和梦想,去了之后才发现钱不好赚,日子不容易打发。

他数着日历,直到尤丽娅出现了。这个房东的亲戚被房东派来跟他理论日常事务,一来二往倒成了他的生活助理,上邮局找她,上银行找她,徐亮渐渐有了依赖性,出门办事前,先靠字典跟尤丽娅沟通好,两个人一起出门办事,莫斯科的严寒就不再那么可怕了。

92年夏天徐亮回到上海,心中却不再安定,他有了牵挂,想到这一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尤丽娅,他忽然觉得不能忍受。这一年秋天,徐亮想办法再回到莫斯科,他去找尤丽娅,他要娶她。

电话打回国,徐妈妈问儿子,“好不啦?”徐亮说:“好的好的,很好的。”

往返机票和酸黄瓜

尤丽娅始终说不清当年她是怎么喜欢上这个上海小伙子的。徐亮再回来时她正在圣彼得堡休假,徐亮电话打过来,她立刻赶回莫斯科,接下来的求婚,结婚,生孩子,去中国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她只记得一件事,带着女儿跟着丈夫第一次来中国,她的妈妈嘱咐她买一张往返机票,“住不惯就逃回来。”三个月后她果然“逃”回莫斯科,吃不习惯,住不习惯,最不习惯的是走在路上总有很多人看她。那是1993年。

三个月后,尤丽娅再回中国,决定安下心来过日子,徐亮和尤丽娅都改变了,徐亮去进口超市给尤丽娅买俄式香肠、酸黄瓜、乡村奶酪;尤丽娅挽起篮子进了菜场。

一买就是十几年,尤丽娅练出地道的上海话,像每个上海女人一样和菜贩子讨价还价。而徐亮的事业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2002年他们从2室1厅搬进现在中山公寓的3室2厅,家庭进入准中产状态。

三朵花

徐嘉佳,徐嘉盈,徐嘉俐,三姐妹相互之间各间隔7岁,三个女儿性格各不相同,最小的一个才五个多月,已经显示出人越多越开心的明星气质,也像很多家庭一样,大女儿比较粘妈妈,二女儿比较粘爸爸,最小的一个成为奶奶的心肝宝贝。

嘉佳在市三女中读初二,有女初成,她想成为校训里描述的那种IACE女生,独立(independent)能干(ability)关爱(care)优雅(elegant)。嘉佳是妹妹嘉盈的“偶像”,妹妹向我们炫耀姐姐的画,姐姐总带着她玩是她最大的愿望。

你的花和我的花

尤丽娅从小习惯每年夏天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消夏,在乡间别墅住木屋子,种菜,在河里游泳,和自然生活在一起。到上海来这么多年,最不习惯的就是在这里无法找到乡间乐趣。这成为徐亮奋斗的目标,在他的兰花培植基地附近,他开始为妻子挑选合适的地盖房子,盖那种院子里可以种黄瓜,种西红柿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