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时间:2023-05-29 17:40:08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普外科 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3-02

手术是治疗普外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对病人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创伤。手术主要是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作为应激源的一种,会让病人产生较为明显的、强烈的心理性应激源反应,容易出现术前紧张、焦虑、恐慌、情绪低落等情绪,这可能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甚至会引发术后严重的。笔者对2011年1~12月5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能是病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并顺利完成手术全过程,在术后病人身体恢复良好,基本没有出现并发症现象,均痊愈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入住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两组之间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2例、阑尾手术9例、膀胱取石手术5例、肠梗阻松手术1例、脾切除2例、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疝修补手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9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

1.2 治疗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制度具体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案,针对每个病人不同个性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加以实施。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及其对自身病情认识的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病人心理特点。护士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还有具有医务人员的高尚品德,从而使护患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忧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病人术前心理。由于大多数病人都是从事和医学方面不相关的职业,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大多数病人听到手术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忧虑心理,担心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担心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是否会有并发症等,家庭的经济条件差也会使病人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从而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影响睡眠,甚至严重的可能会放弃手术治疗,病人的压力大了,会对手术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1.2 应对措施。

2.1.2.1 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护理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品德,要建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富有责任心、爱心、及同情心。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积极维护好护患关系,这些都是做好心理护理之前的必要条件。

2.1.2.2 由于急诊病人的手术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程短等特点,病人在做手术之前的思想准备不足,护理人员在简单初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及时给予转移和疏导,安慰、体贴病人,尽快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感受到真诚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

2.1.2.3 相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并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病人的陌生感,让病人之间尽可能的多接触,互相交流,倾听了解病人最担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2 术中心理护理。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基本从未见过的手术仪器和特殊装置时,会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紧张无助的心理,因此,为使好围手术期得到更好的效果,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手术期的前一天到病人病房进行术中讲解,根据病人的病情向病人阐述麻醉及手术的简单过程。在手术开始时,要保持安静,当有意外状况发生时,切勿大声喊叫,保持冷静并及时处理,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2.3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在成功做完手术之后,一般情况下会表现的很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每位病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手术之后会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悲观、容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影响食欲和睡眠。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病人对疾病的耐受性,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

3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4 结论

由于普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手术是会给病人造成创伤性的一种治疗,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内科等非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及护理。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普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根据围手术的各个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认识疾病,了解手术,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陆小英,张玲娟.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2] 费桂英.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作用[J].上海护理,2002(27)

第2篇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24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恐惧心理: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在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就等于是判了死刑。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病人常表现为:忧心忡忡、心情紧张及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或坐卧不安、唉声叹气、感情十分脆弱。

怀疑心理:病人在疾病确诊前常有恐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而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又怀疑是否是医院误诊搞错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表现为烦躁、紧张、 焦虑,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等。

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无疑时,“病人角色”的表演则相当“出色”。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了医护人员。表现为爱发脾气、苛求挑剔、以“自我”为中心、随时随地的要求医生护士给予关照。

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病情的日益恶化和癌症疼痛的折磨,以及化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常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祈求早日解脱。病人常表现为心情忧郁、悲观、消沉和绝望,自残甚至轻生自杀。

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有上述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心理表现。以及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尤其经过术后几个疗程的长时间放、化疗,病人会因为其放疗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常人难以忍受的癌症疼痛等,使病人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情绪低沉、意志消退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其陷入悲观绝望之中,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而再不愿意继续治疗。病人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会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剧病情恶化的程度和速度。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不仅有利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还有利于肿瘤的消退。是一种值得医护人员重视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肿瘤病人心理特点,制订出合理的、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并配备专门的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护士去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要根据病人在不同疾病期的心理状况和病情的变化等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实施方案。给予患者以贴心的心理抚慰及精神调养,以及必要的生活指导。充分调动其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

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应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及情绪反应了然在胸,在充分掌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之后。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否认怀疑、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有的放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给予对症下“心”药,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在医疗方面让患者满意放心。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护士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时,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失望情绪,与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配合医师对疾病的治疗。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建立在良好的护患之间的关系上。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各项治疗方案和疗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其癌症患者的意愿需要。根据病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布置住院的病房环境,如家庭式病房或工作式病房。让患者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感觉到一样可以得到工作和生活乐趣,一样可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从而唤起病人对生命的渴望,产生出强烈的生存意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去战胜病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关键环节之一。护士以和蔼的态度、可亲的语音,关心体贴的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以典型治愈病例让病人看到治愈的光明前途,可让病人的悲观情绪得以消除,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取得病人在治疗上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对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和恢复,而且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护理措施涉及病人的饮食、日常活动、临床病症、病情观察、用药及疾病认知等多方面内容。不少学生反映其内容繁多而复杂,难于记忆和理解。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措施的几个教学要点:

1 了解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

护理措施一般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时可根据此顺序将某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分条列举。先制定好病人的作息、饮食方案(一般护理);再根据病情确定重点监测的重要体征(病情观察);再根据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制定相应对策(对症护理);根据病人目前用药提出用药的注意事项及需观察的药物副作用(用药护理);最后做好病人的心态调整工作及疾病知识宣教工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样整个护理过程结构清晰、井井有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得出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再按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分条制定出一整套该病人的护理措施,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点评,纠正其错误,补充其遗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享用终身的自学能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完善和提高[1]。

2 根据疾病的表现特点,确定护理措施的重点

不同的疾病护理措施各不相同,学习过程中如果仅凭死记硬背、往往会重点不清,相互混淆。应教会学生根据该疾病特点进行理解记忆。如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那么护理措施的重点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各种方法协助病人排痰、清除血凝块,防止形成窒息而威胁病人生命。再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主要的死因是心律失常,那么病情观察的重点就是病人的脉博、血压、心律、心电监护。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护理措施总是根据病情特点来制定的,学习中应把两者密切联系起来。分析病情是制定措施的前提,首先应了解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最突出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以及对病人治疗的中心环节,然后才能制定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护理措施。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把护理措施和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等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理解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牢固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 鼓励学生对不同疾病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记忆

不同疾病有很多类似的护理措施,但又不尽相同。鼓励学生总结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如慢性心衰、高心压、肝硬化、慢性肾衰病人的饮食护理都要求低盐,但对食盐的限制量又各不相同,心衰要求

4 鼓励学生进行情景设计、思维记忆

可以让学生试想自己就是医院的值班护士,遇见急诊病人,思考自己应如何处理。如面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取中凹位,接吸氧管予中流量吸氧,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扩容,接好心电监护仪以监测生命体征,再根据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通过这样的模拟想象,一整套抢救休克的护理措施历历在目,一气呵成。学生也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牢固掌握,也更容易完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郑艳楠、谢世发、陈晓玲等在护理学教学中也应用此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设计出护士分析病情,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的情节,分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谈其感受,其他同学进行观众点评,最后由教师根据表演内容作相关总结。结果显示这种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大幅提高[2]。

总之,疾病护理措施虽内容多而繁,易混淆,但有规律可循。如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还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3)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了解

掌握

掌握  ①  2.妊娠期母体变化  (1)生理变化

(2)心理变化  熟练掌握

掌握  ①  3.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诊断

(2)中晚期妊娠诊断  掌握  ②  4.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1)胎产式

(2)胎先露

(3)胎方位  掌握  ①  5.产前检查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评估

(4)高危因素评估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①

①  6.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1)临床表现

(2)护理措施  掌握  ③  三、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1.影响分娩的因素

(1)产力

(2)产道

(3)胎儿

(4)精神心理状态  熟练掌握  ①

②  2.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2)先兆临产

(3)临产诊断

(4)产程分期

(5)产程护理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四、产褥期的妇女护理  1.产褥期母体变化  (1)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

(2)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熟练掌握

掌握  ①  2.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③  3.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母乳喂养指导  掌握  ①

③  五、新生儿保健  1.正常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护理  (1)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2)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婴儿抚触  (1)婴儿抚触的目的

(2)婴儿抚触的手法  掌握  ①

③  六、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1.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med66.com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七、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1.流产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异位妊娠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及分类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4.前置胎盘  (1)病因

(2)临床表现及分类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5.胎盘早期剥离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6.早产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7.过期妊娠  (1)病因、病理

(2)治疗要点

(3)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8.羊水量异常

羊水量过多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了解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羊水量过少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了解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八、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1.心脏病  (1)心脏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2.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辅助检查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3.糖尿病  (1)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辅助检查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4.贫血  (1)贫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辅助检查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九、异常分娩的护理  1.产力异常  (1)分类

(2)产力异常的病因

(3)临床表现

(4)对母儿的影响

(5)治疗原则

(6)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产道异常  (1)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

(2)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

(3)对母儿的影响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③  3.胎位、胎儿发育异常  (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临床表现

(2)臀先露的治疗要点

(3)胎儿发育异常  掌握

了解

了解  ③

②  十、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1.胎膜早破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辅助检查

(5)对母、儿影响

(6)预防

(7)治疗要点

(8)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①

③  2.产后出血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预防

(6)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3.羊水栓塞  (1)概念

(2)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十一、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1.产褥感染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晚期产后出血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3.产后心理障碍  (1)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①

③  十二、妇科护理病历  妇科护理病历  (1)病史采集方法

(2)病史内容

(3)身体评估

(4)心理社会评估

(5)护理计划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①

③  十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护理  1.概述  (1)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2)病原体

(3)传播途径  掌握

了解

了解  ①  2.外阴部炎症  外阴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前庭大腺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3.阴道炎症  滴虫阴道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③  老年性阴道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熟练掌握

③  4.子宫颈炎症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5.盆腔炎症  急性盆腔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慢性盆腔炎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③  6.尖锐湿疣  (1)病因及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①

③  7.淋病  (1)病因及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①

③  8.梅毒  (1)病因及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①

③  9.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病因及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①

③  十四、月经失调病人护理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med66.com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闭经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辅助检查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①

③  3.痛经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①

③  4.围绝经期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十五、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1.葡萄胎  (1)概述

(2)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侵蚀性葡萄胎  (1)概述

(2)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3.绒毛膜癌  (1)概述

(2)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4.化疗病人的护理  (1)常用药物的种类

(2)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3)常见的化疗副反应

(4)化疗前准备

(5)化疗中的护理

(6)化疗副反应的护理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十六、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1.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1)妇科腹部手术种类

(2)手术前准备

(3)手术日护理

(4)手术后护理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子宫颈癌  (1)概述

(2)病因

(3)正常宫颈上皮生理

(4)病理改变

(5)临床表现

(6)辅助检查

(7)治疗要点

(8)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3.子宫肌瘤  (1)概述

(2)病因

(3)病理

(4)分类

(5)临床表现

(6)辅助检查

(7)治疗要点

(8)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4.子宫内膜癌  (1)概述

(2)病因

(3)病理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要点

(7)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5.卵巢肿瘤  (1)概述

(2)组织学分类

(3)常见卵巢肿瘤的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卵巢肿瘤的并发症

(6)辅助检查

(7)治疗要点

(8)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6.子宫内膜异位症  (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要点

(7)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十七、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1.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1)外阴、阴道手术种类

(2)手术前准备

(3)手术后护理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2.外阴癌  (1)概述

(2)病因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要点

(7)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熟练掌握  ①

③  3.外阴、阴道创伤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4.子宫脱垂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5.尿瘘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①

③  十八、不孕症妇女护理  1.不孕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辅助检查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①

③  2.辅助生殖技术及护理med66.com  (1)人工受精

(2)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3)配子输卵管内移植

(4)配子宫腔内移植

(5)并发症

(6)护理措施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①

③  十九、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1.避孕方法及护理  (1)工具避孕

(2)药物避孕

(3)其他避孕方法  掌握  ①  2.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1)早期妊娠终止方法及护理

(2)中期妊娠终止方法及护理  掌握  ③  3.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  (1)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2)经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  了解  ③  二十、妇女保健  妇女保健  (1)妇女保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2)妇女保健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

(3)妇女病普查普治及劳动保护  了解

了解

掌握  ①

①  二十一、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1.会阴擦洗/冲洗

掌握  ③  2.阴道灌洗

掌握  ③  3.会阴热敷

掌握  ③  4.阴道、宫颈上药

掌握  ③  二十二、妇产科诊疗及手术病人护理  1.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

掌握  ②  2.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掌握  ②  3.诊断性刮宫术

了解  ③  4.输卵管畅通术

了解  ③  5.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了解  ③  6.内窥镜检查术  (1)阴道镜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腹腔镜检查  了解  ②  7.会阴切开缝合术

掌握  ③  8.胎头吸引术

了解  ③  9.人工剥离胎盘术

掌握  ③  10.产钳术

第5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救护效果

一、内容与方法

院前急救是患者发病时,救护车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本文将以我市两所医院的2014年1-12月共计150名急救患者为例,每个医院各选择75名急救患者分为A组和B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A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35位患者为男性,40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3人,占A组总比例的30.7%,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7人,占A组总比例的36%,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5人,占A组总比例的33.3%。B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42位患者为男性,33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4人,占B组总比例的32%,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8人,占B组总比例的37.3%,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3人,占B组总比例的30.7%。

院前急救护理,尤其是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心梗和脑梗的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很高,发生心梗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造成生命危险。在A组院前急救护理中,救护车到达患者所在的地方,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让血流畅通,在护理车上可以看到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救护车上还配备了一些心脏穴压监测仪、强心剂等。救护车上抢救设施比较齐全。在院前急救的同时,也是对救护人员职业技能的考验。B组常规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只在救护车上配备了担架,到心脏病患者所在之处时,也进行了胸外按压,但是并没有缓解病情的药物。有一些医护人员,因为技能的欠缺,强行让患者躺在担架上,这对心脏病人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病患者失去生命。因此,对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经过调查和对比,A组院前护理对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B组常规护理,适合孕妇、过敏体质等病情较轻的病患治疗。

二、结果

经过对两所医院的150名病患的分组观察,发现院前急救会理措施的加强,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提高治愈率,增加院后的治疗效果。A组院前急救护理病患的总治愈率为61.33%,B组常规护理的病患总治愈率为53.33%,所以,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重症患者,A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一直被治疗,所以A组病患的病情只要及时发现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治疗效果可以更显著,疗效更快。B组常规护理中,在救护车送往医院的途中患者未被治疗,所以容易因为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三、讨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院前的急救护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辉.李兰.院前急救的特点及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5

[2]何大勇.盛利.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09

第6篇

【摘 要】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病人入院后48 小时内由病区心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计划和措施,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对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由于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必须由专人负责,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论 健康知识缺乏是结核病患者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住院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第7篇

1.病例简介

朱华,女,28岁,因停经八个月,不规则宫缩四小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术,术后第二天出现咳嗽、气急、胸闷四小时,于2003年3月10日急诊入院护理体检,T38.3℃,P140次/分,BP21/10kpa,神志清晰,精神萎,贫血貌,口唇紫绀不明显,两肺有湿罗音,脐下3cm有一纵切口,有敷料覆盖,干燥无渗血,留置导尿,四肢活动自如,下肢浮肿(++)。阴道有少量淡红色恶露,实验室检查:Hb:65g/L,RbC:2.2×1012/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心肌缺血。入院诊断产后贫血合并心衰,立即给予半卧位,高流量吸氧,医嘱予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硫酸镁解除血管痉挛和抗菌素防治感染,2小时后气急明显缓解,心率降至120-130次/分。第二天治疗同前并予输新鲜血液成分输血。患者能平卧,第三天后停止吸氧能自行翻身,无气急胸闷等症状,第六天后心率降至80-90次/分。在帮助下仍下床活动而无明显胸闷、气促等不适。第十天能自行料理生活,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Hb:858/L,Rbc:3.0×1012/L。痊愈出院。

2.护理

立即运行护理查房,制订出全面的护理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疗手段,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

2.1气体交换障碍与肺淤血、肺部感染、肺顺应性退有关。目标呼吸困难减轻或消失。措施:(1)立即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2)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降压药物,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3)评估呼吸困难、咳嗽、痰的性质及呼吸频率并记录;(4)警告病人家属室内禁止吸烟;(5)在病人呼吸急促、恐惧不安的时候,陪伴并安慰病人,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2.2心输出量减少,体液过多,与心脏功能不全有关。目标:病人P,R,BP在正常范围,尿量正常。措施:(1)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BP、P、Q4h,正确记录出入量;(2)给予饮食指导,低盐高蛋白饮食;(3)加强巡视,控制输液、输血滴速;(4)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剂,观察用药反应,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报告值夜注意的症状和体征。

2.3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可能与肺病炎症和抵抗力降低有关。目标:肺部罗音消失,体温正常。措施:(1)按医嘱给予抗菌素,注意正规用药;(2)指导并帮助病人咳出痰液;(3)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4)保持口腔清洁;(5)接尿袋24小时小时更换一次;(6)观察恶露的性质和量,每日进行会护理二次;(7)指导挤奶方法,保持乳汁分泌通畅;(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减少探视陪伴人员。

2.4活动无耐力,自理缺陷与心输出量减少,呼吸功能不全,氧供需失调有关。目标:(1)病人能认别促成活动无耐力及自理缺陷,并引起焦虑的因素;(2)病人能接受在活动程度上的限制;(3)能逐渐增加活动量并独立完成自理活动。措施:(1)评估记录病人对所有活动的耐受水平;(2)把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作为限制活动的指征;(3)协助病人生活护理;(4)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身体的清洁舒适;(5)随着病情的好转,指导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2.5焦虑恐惧与环境改变、舒适改变有关,不了解诊断结果以及担心婴儿喂哺有关。目标:恐惧焦虑减轻。措施:(1)介绍病区环境、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规章制度,多陪伴病人,介绍治疗方案,了解有关知识;(2)尽可能保持室内安静,鼓励病人说出不安的想法和感觉;(3)实行母婴同室,在其舒适时给予母婴接触,目光交流,协助哺乳。

2.6舒适的改变与切口疼痛有关。目标:叙述疼痛减轻,感觉舒适多了。措施:(1)教会病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2)区别切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疼痛;(3)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2.7躯体移动障碍与切口疼痛与留置导尿有关。目标:病人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在床上活动。措施:(1)安排舒适的。(2)教会病人翻身的技巧;(3)有意识地锻炼自理能力。

2.8在便秘的可能与术后活动减少及饮食有关。目标:病人排便正常。措施:(1)观察肠鸣音及排气情况;(2)帮助病人适当活动;(3)增加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第8篇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572700【摘 要】临床上,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机体内血管官腔狭窄、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导致的心肌缺血或缺氧坏死等引起的心脏病,该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疾病类型之一,该病在发病时常常伴有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其次介绍了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最后介绍了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护理;效果

1 引言

近几年来,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着广大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且胸痛多为压迫样、憋闷感或是紧缩样感,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同时随着患者发病次数的逐渐增多,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威胁生命[1]。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疼痛的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能够较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痛护理措施有:

(1)保证患者适当的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如低脂饮食等,禁止烟酒及浓茶等,选择就地休息,指导患者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便秘的现象,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保健盒等保健类的产品,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足够的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

(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于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

(3)为患者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强度等,并且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2.2 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多由于心肌氧的供应失调,往往造成活动无耐力等临床症状,因此应针对患者的这一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有关于活动无耐力的护理,其方法为:首先评估患者的活动受限的程度,其次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工作,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力,观察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症状[3]。

2.3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工作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极为重要,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治疗影响因素等,主要的指导方法主要是:

(1)疾病知识指导。

(2)给予患者用药指导。

(3)病情监测的指导 等。

3 临床护理效果

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未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临床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满足了广大患者对疾病护理过程中的要求,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4 临床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上,在护理工作人员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琐,护理患者时较难做到整体照顾所有患者,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因而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4]。

5 临床护理措施展望

对于给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特殊的护理干预,应选择尽量多的护理人员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使其充分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不仅如此,应增加护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做到及时的交接患者的病情变化,尽最大程度的降低在工作中出现的盲区,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部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有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故而护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疾病进展的重要方面便是防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 结语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一种发作较为频繁的心脏疾病类型,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患者遭受多种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但其护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因此,本文中选用了特殊的临床护理方法,即护理干预手段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使治疗与护理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护理在临床患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临床意义重大。因而在临床上应广泛推广应用特殊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给予患者最贴合病情特点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不同要求。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所实施的临床护理措施,其临床意义重大,提高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患者恢复的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爱琴. 慢性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129-130.

[2] 张桂英.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16):3493-3494.

第9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06-01

1 前言

心血管病又叫做循环系统疾病,是涉及到一系列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主要是指人体内传输血液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包括血管和心脏,心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一般的都是和动脉硬化有关。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主要的发病人群是老年人、肥胖人、喜欢烟酒、压力大和饮食不规律等。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措施上加强疾病常识教育、饮食调整、心理指导、锻炼指导等护理手段。

2.2 方法

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包含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基础性健康常识教育和基础护理等措施。护理组患者在采取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病情等基本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与其病情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个人授课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针对患者病情状况,对患者的宣传采取不同的内容,使用口头宣教和图片演示现结合的宣传措施,为患者详细讲解心血管病的常识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病的认识。第二,对患者进行饮食习惯的指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营养套餐,避免患者缺乏营养,或营养过剩,提高患者的身体体制,尽量少食具有刺激性质的食物,主要以清淡食物为主。第三,重视锻炼指导驾驭。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运动过程中患者的耗氧量和运动量是呈正比的,患者可以在每天的饮食过后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器材进行锻炼,增强肢体的肌力。同时进行户外走步运动还可以环节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增强患者免疫力。第四,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和悲观的不良情绪,要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尤其是对经济条件困难、文化水平不高、工作环境不好和伴随身体残疾障碍的患者,要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疾病。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段时期的护理之后,经过医院的对所有患者的观察病例显示,护理组45例患者中,显效8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88.89%,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90例患者显效62例,有效8例,无效20例,显效率为68.89%,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2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护理组90例患者中,对护理措施非常满意的有86例,满意的患者4例,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总满意率达到100%;对照组90例患者中,对护理措施非常满意的有36例,满意的患者46例,不满意的患者8例,总满意率达到91.11%。如表2。

4 讨论

4.1 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4.1.1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_抑郁等做好心理指导工作,努力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态。

4.1.2饮食:告知患者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人,多食含钾_钙的食物,增加水果_蔬菜等多营养少热量的食物,低盐饮食。

4.1.3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病情及不同情况的患者制定对应的生活计划, 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对于有吸烟和大量饮酒习惯的患者劝导戒烟_戒酒。坚持适量进行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_游泳_慢跑等。以控制体质量、增强心血管及心肌的功能。

4.1.4药物治疗: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清楚地告知患者治疗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提醒患者按时吃药,严格控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4.1.5出院护理指导: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_好转率_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积极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去。

5 结语: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非常高,而且很多患者都没有此类疾病方面的保健常识,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会对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困难。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保持患者身体营养平衡,舒缓患者紧张的情绪,放松压力,使患者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始终处于最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加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使患者信任医院,能够积极的配合医院进行治疗。最终达到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患者开支,患者能够快速的恢复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第10篇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第11篇

【关键词】发热;护理;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62-02

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时,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腋下温度〉37℃、口腔温度〉37.5℃定义为发热,其中,37.5~37.9℃为低热,38.0~38.9℃为中热,39.0~41℃为高热,〉41℃为过高热[1]。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2]。持续发热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损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因此在不影响病情观察诊断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有效的退热降温成为发热病人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我校120例发热病例的回顾,总结和分析了有效降温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我校医务室处置的120例发热病例,均为在校中学生,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在17~19岁;病史0.5~2天;体温37.5~40℃;主要表现:乏力、头疼头痛、肌肉酸痛、呕吐、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经检测,均未感染H1N1、H7N9流感病毒。

1.2护理措施

1.2.1降低体温:实施的有效降温措施有:①物理降温 措施(一)用30%~50%酒精擦拭病人身体,特别是窝、肘窝、腋窝等大动脉流经处,促进患者体表蒸发散热。措施(二)用冷毛巾或冰袋放在病人头部,有效保护脑细胞,不至于因高热而引起谵妄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同时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流经处放置冰袋,促进机体散热。措施(三)协助病人洗温水澡,促进表面皮肤蒸发,从而散热。②药物降温 措施(一)口服扑热息痛0.25~0.5g,每日三次。措施(二)遵医嘱给予病人复方氨基比林2ml肌肉注射或遵医嘱采用其他药物降温。措施(三),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中草药。上述措施逐条实施,选其一实施,30分钟后重新测量体温,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若体温未降,则根据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体温下降,并加强观察。

1.2.2 病情观察:发热分为三个时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1,若病人脸色苍白,畏寒,寒战,说明病人处于体温上升期。2,病人脸色潮红,出汗,呼吸快,说明处于高热期。3,病人大汗,皮肤潮湿,说明处于体温下降期。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护理,上升期注意保暖,高热期注意散热,下降期注意更换衣物防治二次着凉。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观察脉搏、血压、呼吸灯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 饮食护理:体温升高时物质代谢加快。一般认为,体温没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所以发热病人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如果持久发热,营养物质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病人就会消耗自身的物质,导致消瘦和体重下降[3]。护理过程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达3000ml,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1.2.4 基础护理:卧床休息,督促其暂停学习,多睡觉,避免劳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体能消耗,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透气衣服,利于散热;注意房间空气对流,加强通风。

1.2.5 心理护理: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认为生病耽误学习,出现紧张、抑郁等负性心理。因此,积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工作,疏导其负性情绪敦促他们安心养病。同时,加强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发热的原理,使其了解发热也是一种机体防御反应,对机体也有积极的一面。

2 结果

经过3~7天的治疗护理,120例病例,体温均恢复到正常,降至37℃以下,一些疾病的症状也消失,疾病痊愈,继续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 讨论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往往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4]。发热可造成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机体脂肪蛋白等分解过多,不利于学生机体康复。本文搜集的120例在校学生病例,排除了重大疾病的可能性,故可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促进了病人的机体愈合。物理降温是利用气体、液体或固体等导热物质,通过蒸发、辐射、对流和传导等物理方法达到人工散热的目的 。物理降温起效快,安全,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且因其舒适度高,中学生病人易于接受。药物解热,包括化学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解热药以及清热解毒中草药,都有很好的解热效果。执行过程中,注意服药注意事项以及肌肉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同时做好心理抚慰,消除病人对药物的恐惧抗拒心理。除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地关照,还可动员老师同学多来看完病人,让他们拥有归属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

本文中120例中学生病例,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包括物理药物降温、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使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得到痊愈,未有一例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校中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自我照顾不周、加上升学压力大,易发生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各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体温促进机体愈合,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 内科护理学. [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6

[2]李楚杰.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 中国病例生理杂志,1994,10(5):553

第12篇

方法:提出了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时的重点和干预方法。

结果: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

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质量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 心血管疾病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25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Ding Wenjuan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s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Methods:Nursing key-point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CVD were put forward.

Result:Curative rate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was improved and nurs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Conclusion: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CVD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effect, so it is worth of being popularized clinically.

Keywords: Senile CVD Nursing Measures Nur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0-01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中多发且常见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如治疗或护理不及时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该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命健康,引起了世界各地医疗人员的重视 [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适当的医疗护理措施能有效使该病的病死率降低,并能够延长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护理重点

充分的休息,是所有医护人员对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反复强调的问题,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不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一切可对患者休息造成的影响因素,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并尽力避免。本文就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汇报如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都存在着绝望、焦躁、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拒绝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态度热情地对待老年患者,将医院环境、治疗措施、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详细地介绍给老年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患者的苦恼表示理解,并帮助其进行排解。耐心讲解患者不理解的问题;态度和蔼地与其沟通,语言委婉;并做到举止得体,穿着大方。

2.2 生活护理:注意饮食护理,老年患者容易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血管硬化导致肠壁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因此在饮食上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同时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可适当采用缓泻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由护士协助完成饮食、洗脸、洗脚、大小便等,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及口腔粘膜的变化,如可用1/5000洗必泰溶液漱口;用赛肤润按摩局部皮肤,每2-3h一次;

2.3 用药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注意测量患者脉率、心率、血压和呼吸。对于一些异常心电图变化,如房室传导受阻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医护人员要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等。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给药前护理评估,对药物的禁忌症、适用范围、用药目的进行详细的了解。

2.4 休息护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将患者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解除患者的疲劳并恢复其体力 [2]。同时医护人员应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探视,准备好患者夜间处置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失眠的患者可适量应用药物改善睡眠。

2.5 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今天,各大医院都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护士的工作除了常规执行医生的医嘱外,还应当对本科室患者的性格特点、生活多了解,不仅要体现出自己护士的角色,还要体现出自己晚辈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利于对患者疾病预防宣传,对疾病治疗产生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医疗工作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的基本性格特点、喜好等方面进行了解,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特点营造温馨、良好的气氛;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心中留下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了解,针对病情对患者将不良生活习惯改正做好指导,使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降低 [3]。在季节交替气温转换的时节,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是最常见的急救患者,患者由于在温差大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因此,保暖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此外,害怕孤独的心理被发现存在于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其大多数原因在于子女忙于工作,老人不敢多言,怕增加子女负担,此时医护人员不仅对患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更是对患者家属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进行善意沟通、引导和提醒,减缓其心理负担,使其辅助患者积极进行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有着越来越多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 [4],这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问题逐渐被全世界社会关注,对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长期反复发作,都是能够导致患者死亡的急、危、重症 [5,6]。老年患者由于较多的基础疾病,外加心理和生理双方面的因素,在院治疗期间常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和心理问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具有共通性,即大多数都有猜疑和焦躁、紧张忧虑、抗拒、绝望等心理特征。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患者具有很大危害,医护人员除了采用适当的药物来治疗患者外,还应当采取系统的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 [7],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精神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能够产生重要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当及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帮助患者锻炼肢体功能,加强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疗效,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只要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病因、疾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能够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利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护理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S2):204-205

[2] 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

[3] 王萍,何乃艳.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工企医刊,2013,12(6):458-459

[4] 余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10(8):118-119

[5] 何乃艳,王萍.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