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牛郎与织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之间遥遥相望、深情不悔的爱情,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里,会摆设瓜果乞巧,同时也祈愿自己能觅得一段良缘,收获甜蜜与恩爱。
然而爱情并不总是那样完美。对于分隔两地的情侣来说,如何才能做到像牛郎织女那样甜蜜相爱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个爱的迷思。
专家访谈:像牛郎织女那样
受访嘉宾:许诺,北大心理系学士,情感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保健督导师,催眠师。擅长处理情感困惑、亲子关系、人际交往障碍等。
Part1:博弈还是共赢?
Q你是如何定义异地恋的?
A:异地恋即相隔两地的恋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求学、深造和工作等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因此势必造成爱侣的分离。时间上,两人长期不能在一起;距离上,每次去看望对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事实上,这些都不是问题,最怕彼此心理上开始产生距离。孤单、怀疑、无安全感无疑是异地恋最大的障碍。
Q:你觉得异地恋是一场心理博弈吗?
A: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博弈?博弈的本意是下棋,而心理博弈则是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
如果说异地恋是一场博弈的话,那么无疑这场恋爱是失败的,在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中,不存在博弈这个问题,你可以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的喜怒哀乐……但你了解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懂他(她),更好的去爱他(她),不是因为知道了对方的心理而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长此以往,两人的感情会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最终分手,因为自私的爱,不是爱。在博弈过程中,无论谁输谁赢,都将是失败的恋情,幸福的恋爱有一个核心指标,那便是共赢。
Q如何理解这个“共赢”?
A: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共情; 2.让对方变成更好的自己;3.彼此心灵自由,感觉开心、幸福;4.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志同道合,携手同行。让对方赢,就是让自己赢,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Part2:距离是头号杀手?
Q:在对关系的满意度、亲密度、信任度以及忠诚度的调查数据上显示,异地恋和近距离恋爱没有差别。然而,当人们谈论起异地恋,却常常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这是为什么呢?
A:世纪佳缘网曾经对“是否能接受异地恋”这个话题做过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0.99%的人可以接受异地恋,20.50%明确表示排斥,还有26.09%的是无所谓,剩下的12.42%则是正在进行或者经历过异地恋。而且,异地恋普遍存在于18-25岁年龄层的人群中。
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负性认识,在于现实生活中异地恋的成功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当生活中有朋友或其他人抱怨异地恋艰难而辛苦时,无形之间会给大家造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听的人多了,就变成社会化的主流意识了。
Q影响异地恋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是距离吗?
A:这个可能是原因,但不是异地恋失败的关键因素。影响异地恋的关键因素有以下三点:
1、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即使网速再快,像素再高,电话费再便宜,那也只是看到、听到、摸不到的感觉,关键时刻,他(她)不在身边,那份失落感只有孤单的人们才可体会。伴侣双方无伴可依,平时上班忙碌,也许无暇顾及这种感觉,但一到周末、节假日,往往不想回家,如果遇到生病,或者工作失意,那种无助感更加强烈。只能把感情寄托在电话与通信的上,在需要对方的时候却要独自面对生活,这可能令双方身心疲惫,从而加重这种孤独感。
2、感情随时间变淡,随环境变化及自身成长,可谈论的话题变少,价值观开始不同。在深圳的小昕越来越感觉到远在北京的先生陈耿在慢慢淡出自己的生活圈子里。一年一次的见面,小昕发现自己很少想起陈耿,在电话里聊的话题日复一日,无非是女儿怎么样了,单位里发生的事,两个人共同的朋友,很多时候因为两人的观点和意见不同而开始有了争执和分歧。爱人开始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身心难以契合,一方有可能出轨。性生活是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的夫妻分离状态,人为地阻断了本能欲求的满足,婚姻的内在平衡被打破。而当爱人不在身旁时,道德约束力一旦松懈,极有可能发生婚外情。
Q你是如何看待“距离”这个因素的?
A:物理距离不是真正的距离,两颗心是否贴在一起才是感情成功的核心。
有一朋友,大学四年都是异地恋,女朋友高中时就和自己在一起,女友大学考到了山东,自己考上了湛江的一所大学,四年来,两人天天短信、电视、视频几乎没有间断过,放假了你来看我,我来看你,要不就一起去旅游,彼此分享生活的感动和细节,两人情比金坚,每一次分开就开始计算下一次相聚的日子……
我想说的是,只要两个人的心在一起,再远的距离也不再是距离。异地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彼此有多爱对方,多愿意和他(她)一直走下去,是否能够调整最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障碍和考验。只有彼此的付出、信任、真诚、感恩和爱才是异地恋成功的良药。
Part3:像牛郎织女那样甜蜜异地
Q沟通在一段关系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异地恋的沟通技巧有哪些呢?
A:沟通技巧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首先是各种网络工具的熟练使用,将QQ、MSN、微信用到烂熟,掌握最新的网络知识,让科技发展的速度及时跟上感情的变化。时不时让对方感觉到,你在想她,你心里有她,你很在乎她。可以说一些很温情的话语,比如:
“今天你的城市有些微凉,下雨了,此刻要是我能在你身边搂着你,为你撑伞,该有多好。想你……”
“晚上和朋友一起打篮球,我们队最终以一分之差赢了。我想,要是你能在我身边,我会赢得更加精彩。想你,每一刻……”
类似这样温情的话语,让对方时刻感受到,无论在哪儿,无论在做什么,你的心里都是她,你的生活里都有她。
2.常给对方写信,最好是手写,用漂亮的信纸和信封寄给他(她)。这样会更真诚,更浪漫,还有收藏价值,一封不期而至的情书有时候比任何话语都更让人感动。
3.偶尔惊喜,偶尔出现,偶尔小礼物。在他(她)最需要你的时候突然出现,或者来一次没有约定的突然出现,都会让他(她)惊喜感动……,了解他(她)的喜好,节假日或平时送送礼物,不用很贵,有心就好;这些举动都能让爱情历久弥新。
Q异地恋一旦发生冲突,该如何处理?
A:发生冲突的时候,多学会换位思考。远距离恋情的人们大都承受得起相思之苦。令他们难已承受的是时间和空间上、心理和感觉上的失衡。比如你淋着雨给他打电话,那边却没有人接听,或者“喂”过一声之后说:“明天再打来吧,我现在正在应酬呢!”一封电子邮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这边的猜忌心立起。这时候要多替对方想一想:是不是他(她)有什么事?也许他(她)真的是忙于工作。
如果真的有冲突,那就应该及时放下面子,在感情里没有那么多面子可言。这里教大家在两性关系或者人际关系里缓解冲突的四句话:1.是,是,是……2.对,对,对……3.都是我的错……4.我保证会改,下次做得更好。
这样说之后,对方马上能平静下来,慢慢消气,不信可以试试哟。强调一点:一定要说的真诚。你是否真诚,对方马上能感受到,不真诚――无效果。
Q这四句话很有意思,可以具体说说它们出自哪里,是如何起作用的吗?
A:前三句话出自人际关系大师魏乐,第4句是我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想的,在给咨客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让他们操作过,反馈效果非常好。为什么我会如此认同这四句话呢?因为这四句话巧妙的化解了两个人争吵时的情绪,可以让人马上平静下来。其实大家更多的时候吵的不是话题本身,而是彼此的态度和情绪。
“是,是,是,对,对,对”表示对对方言语和行为认可、肯定和赞同。
“都是我的错”表示都是自己做得不对,不好,不周到,道歉。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对方心里的埋怨和委屈。
“我会改,下次做得更好”表示给出保证和承诺,不会再犯,让对方心里踏实、有安全感。
以上四句话,男人能做好,女人一辈子爱你;女人能做好,一辈子都将被温柔对待。
Q在维护异地恋的过程当中,除了沟通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A:沟通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信任对方,认定彼此能在一起!
分隔两地,一定要让信仰和信念支撑你们。时常的迷茫,对未来没有信心,就会动摇感情。小矛盾惹发的口角也有可能会成为分手的导火索。
爱,就是要信任。毕竟是异地,不可能天天看到对方一言一行,莫明的猜忌会毁了两个人的甜蜜。
暂时的分离,不可避免的要两个人去等待,但是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等到的是什么结果,所以一定要规划好未来,给对方承诺,让彼此的等待有价值,有意义。
要不时向你的爱人表达这种信心和信念,让她知道虽然你们不在一起,但你一直在努力,在努力成就自己;在努力为你们日后美满的生活奋斗。
最后,祝愿每一对恋人都能恩爱长久,千里婵娟!
达人支招:21招让异地恋修成正果
很多人认为远距离关系(异地恋)几乎都会无疾而终。家人不支持,甚至闺蜜也劝你不要全身心投入,以免未来伤心透顶。
人们认为,维持一段异地恋并不容易――遥远的距离令很多得难以实现。一切变得复杂起来,偶尔难过万分,偶尔孤独无助。不过,距离的遥远却也让最简单的小事做起来甜甜蜜蜜,例如,挽着对方的手,一起同桌吃饭,感受彼此的触碰,一起散步,闻着彼此的发香……在异地恋中,如此渺小的愿望瞬间显得弥足珍贵。
虽然异地恋很艰难,但也会带来很多惊喜。看看以下21条小建议,如何让异地恋保持活力:
1.避免过度交流
黏人过度和强烈的占有欲并不明智。维持一段感情,真的不需要一天十二小时都在聊天。不少情侣认为,他们需要通过多作交流来弥补空间距离。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这样的做法反而会让感情变淡。没多久,你就会“累觉不爱”。谨记:物以稀为贵。不要学习垃圾邮件的方式――那样只会耗尽自己。你要做的是在恰当的时刻亮个相,让对方心里一紧,有种被牵绊的感觉。
2.将异地恋视为机会
“如果彼此想要一起生活,那么首先要学会如何各自生活。”
对你我而言这都是一场爱情学习之旅。把它看做彼此的一次考验。老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火炼”。不要认为远距离会把你们拉开,要坚信,经历过这一切,你们两个人的感情将更加深厚。
正如美剧《欢乐合唱团》第四季中艾玛对威尔所说的话:“我宁愿在这里,虽然离你很远,但两颗心很近,而不是两个人离得很近,心却很遥远。”
3.适当设立基本原则以实现期望
在异地恋中,双方必须清楚在这段关系中所期望的是什么。两个人约定一些基本原则,以防双方都不会做出格的事,让对方感到意外。例如,两个人对爱情专一吗?对方出去和别人约会是否会影响彼此的感情?遵守承诺的程度怎么样?双方能够坦诚相待,将有助于你俩的关系。
4.交流日常化、创意化
彼此每天道“早安”、“晚安”――这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试着跟另一半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有些事看着很平常。为了增进感情,时不时地相互传照片、语音和短视频。这样的话,会让对方有被爱着、宠着的感觉。
5.多用亲密话交流
毫无疑问,情侣之间的性张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仿佛一瓶胶水,把双方紧紧地粘在一起,难以分开。性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也是情感上的需求。情侣之间相互发一些带有性暗示、性的短信来保持爱情的火花。一语双关的性暗示也颇有作用哦。
6.避免陷入“情感泥沼”
如果你早已知晓去俱乐部或晚上和朋友三五成群的去喝酒会让另一半不开心,那么你应该,1)要么放弃,2)要么提前跟他/她报备,让其放心。千万不要不在意这类事,因为你的另一半会担忧,也会产生怀疑,甚至会难过,原因是你会让他/她产生无力感,缺乏安全感。
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如果你准备下班后和办公室里帅哥/美女出去,或者与曾经调过情的女孩/男生约会。那么你可能很容易陷入泥沼。做这些事前,应该要清楚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危险。不要只听从心,也要跟着理智前行。
7.一起做些事
一起玩线上游戏;一起在线看个纪录片;打开聊天软件,你弹吉他,我唱歌;一边视频,一边外出“一起散步”;一起网购给对方买礼物。对这一切,要自愿地去做,还要用心来点创意。
8.做相似的事
相互推荐书籍、电视节目、电影、音乐以及新闻等等。当两个人阅读同一本书,观看同一个节目、听同一首歌,两个人的共同话题会越来越多。这样,即使彼此天各一方,也能一起创造两个人的回忆。
9.创造见面的机会
见面是每一段异地恋中最重要的部分。经历了长久的等待、渴望以及节制,彼此好不容易见到了对方,终于能亲吻、拉手,做情侣之间那些简单的事。对于其他情侣而言,这些事是如此的普通,但对于异地恋中的情侣而言,却意义特殊且格外亲密,如同烟花、闪光弹、婚礼上的五彩纸屑、彩虹、还有蝴蝶,虽然随处可见,却也转瞬而逝。
10.心中有目标
“最后我们想要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次我们要分别多久?”“未来会如何?”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情侣之间所需要考虑的。因为,现实中,没有一对情侣会永远地谈异地恋。最终,我们都需要安定下来。
因此,两个人要共同商量制定属于彼此的亲密计划。建立准确的时间轴,标注哪段时间两个人分开,哪段时间两个人会在一起,拟定最终目标。两个人在同一层面上发展,有共同的目标,至关重要。所以,双方都要朝着同一个方向,一个有着彼此的未来奋斗,即使两个人没有在同一个时区,同一个地方生活。
11.享受独处,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一个人,并不代表孤独,除非自己选择孤独。不要让自己的世界围绕着另一半而转――你仍然拥有自我、朋友和家人。在分开的时间里,多多同朋友相处,多多陪伴家人。一个人要经常去健身房锻炼,发现新的爱好,去看各种演出。另一半不在身边时,你有很多事可以做。
12.忠于彼此
向他/她诉说你的恐惧、缺乏安全感、嫉妒、不感兴趣的事情。总之,无论什么情感都告诉他/她。倘若你试图隐藏什么,那么你所隐藏的秘密迟早会将你由内而外地吞噬。不要自己一个人处理一切事。学会彼此敞开心扉,让对方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最好在一开始就正视问题,而不是在为时已晚之际,才向对方坦诚。
13.熟悉彼此的日常作息
了解对方什么时候忙碌,什么时候空闲,非常有用,因为这样的话,才能在合适的时间给对方发短信,打电话。你也并不想在上课时或者会议途中打扰到对方。清楚彼此生活中像大学期中考、重要的出差、会议、面试等大大小小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这对异地情侣尤其重要。
14.时刻关注彼此社交媒体上的动态
给对方在微信、微博晒的照片点赞,回复评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有趣的内容给对方,向对方展示你关注的东西,保持互动,这很有趣。展示你对另一半的关注,而不是偷偷关注。
15.选一件私人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对方
纪念品的影响力无穷。纪念品,或许是一个挂坠、一枚戒指、一把钥匙扣、一张光盘,亦或是一瓶香水。很多时候,无论是否刻意而为,我们会赋予日常生活里的小物品以各种意义。我们所做的一切――为了让记忆通过实物存储起来。希望有一天,当我们的记忆渐渐退化,看着或拿着这件物品能慢慢回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一件如此简单的物品在其他人眼里毫无价值,但在某个人看来却意义非凡。
16.使用高效的通讯软件
下载一款通信软件极其重要,因为手机短讯是两个人最频繁,也是最平常的交流方式。你需要一款不是只能发文字和表情符号的通信软件,而是允许互动的通信软件。
17.选择“慢邮”(寄信)
相互寄明信片,还有手写的情书。时不时地送给对方各地的礼物。生日、各种纪念日还有情人节时,送花给对方。送炫酷的T恤,性感的内衣等,给彼此一个惊喜。
18.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为了让一段异地恋一直新鲜,你需要不断投入正能量。的确,等待是痛苦的,有时甚至是寂寞的,这时候就想想最终甜蜜的果实吧。教你一招,保持积极心态的一个窍门就是时刻感恩。感恩有你所爱的人――那个人恰好也爱着你。感恩一切小事,比如前几天安全到家的手写信件。感恩双方都健康平安。
19.关注彼此朋友、家人的最新状况
因为八卦和糗事总是最容易交流的话题。
20.尽可能视频通话
因为看着彼此的眼睛,听着彼此的声音能让一切感觉美好。
21.给对方起昵称
古老的织女洞
织女传说由来已久。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织女的形象就被载于《诗经》之中,后来随着民间的口头传述和文人墨客的加工润色,银河两侧的两组星星就被人们认可为“织女”和“牵牛”,两颗星星还因此而相亲相爱,最终结成眷属,下凡人间,给民间百姓带来了说不尽的美好理想和向往。但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到底起源何处,曾经在江南江北引起过一些争议。
最早的织女画像出自山东和河南两地。在济南市长清区东汉早期的孝堂山石祠堂画像中,织女坐在织机上纺织,牵牛星则以三星取代,而河南南阳的织女则仅仅以一个坐地女性的形象象征了织女星的女性性质。孝堂山的织女不但是一个纺织姑娘,而且还被划归到太阳和南斗的星系之中,而牵牛星则和月亮、北斗为伍。按照常规,织女是女性,月亮代表阴性,织女星应该属于月亮的范畴。这种颠倒阴阳的处理方式,既可能是画像作者的错位,也可能是有意所为,那就是让女性的织女贴近阳性的太阳,以密切阴阳的和合。此外,在庞大的星宿世界里,单单挑选出牵牛和织女二星与太阳、月亮以及南斗、北斗并列,并分属阴阳两大阵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是阴阳相隔的。这可能就是牵牛织女在天庭婚配以及天河相隔的故事原型。
从东汉初年直到南宋年间,1000多年来,牛郎织女的图像销声匿迹,无处可寻。直到一个道人来到了沂源的燕崖山乡,在山环水抱的大贤山发现了久已隐藏的织女洞,并在此建立了修炼场所后,织女洞才为世人广泛知晓。在织女洞一侧的金代墓塔上,镌刻着一通“先师铭”,铭文称道人张道通游方到此,因“大贤织女岩洞”及其周边“山清水秀而乐居焉”,遂率领徒众烧炉炼丹,普济四方,直到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仙化于此。这是十分明确地最早记载织女洞的石刻资料。而大贤山顶玉皇庙中的碑刻,则更将织女洞的由来追溯到了唐代。
织女洞为天然石洞,分上下两层,宛如小姐的绣楼。洞内有织女和王母娘娘的塑像,二层楼上还面对沂河开了一面窗户,据说是为了方便织女凭窗遥望沂河对岸的牛郎。织女洞内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的石碑,表明了该洞民间崇拜历史的久远。织女洞南侧山腰的“天孙泉”,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眼泪造成的。王母娘娘因为怜悯织女被拘禁在织女洞而心酸落泪,泪珠滴落在山石上,形成了山泉。这个版本和王母娘娘狠心划出天河阻断牛郎织女的的恩爱家庭不一样,织女的不幸和王母娘娘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宋代的碑刻,还是金代的塔铭,织女洞至少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织女洞的古老,所以大贤山才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圣地,成为探寻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源头的重要场所。
附会的牛郎家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是天生的一对,在上天是星宿,下凡来做夫妻。但是沂源的牛郎织女和各地有所不同,这里是先有织女,后有牛郎,先有织女洞后有牛郎官庄。织女隐居大贤山的时候,牛郎还不知道在哪里放牛种地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明代一位文人在一首游览诗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当地传说织女洞中常常有机杼之声,所以一座天然的山洞就和织女挂上了钩。实际上,织女洞被推为唐代宋代,很可能与古代山东地区发达的纺织业有关,人们重视和崇拜织女,也可能因为纺织女性在推动地方农业经济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山东是古代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不但司马迁称说山东“千里桑麻”,人民多穿着漂亮的丝绸布帛,而且西汉的皇妃班婕妤,也在一首诗歌中,赞美山东地区出产的丝绸“皎洁如爽雪,”“团团似明月。”由此可知,织女传说所以在沂源地区历史悠久,应与当地传统的纺织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借助织女洞来纪念织女,实际上也是对纺织女性功绩的肯定和赞美。
比较织女的贡献,牛郎虽然也是农村经济生活的重要成员,但其定居织女身边却是又晚了几个世纪的事情。
牛郎的村庄名牛郎官庄,和织女洞隔河相望。庄里原来有一座牛郎庙,牛郎庙始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庙内原有牛郎及其儿女和老牛的塑像与壁画,后和其他庙宇一起倾听。目前散乱在庙宇遗址上的数块碑刻和建筑遗址,继续向人们诉说着牛郎的故事,只是这些碑刻所记载的都是明清及民国时代的事情,和唐宋时期的织女记载相比,年轻了许多。
让牛郎入赘织女家,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另一个版本。这是因为织女来自天庭,她或者是玉皇大帝的孙女,或者是王母娘娘的外孙,总之她是天上的仙女,天上的五彩云都是她的手笔,是她为人间百姓纺织了色彩斑斓的云霞。她的居住环境和家庭背景,处处透视着高贵,所以,让一个放牛娃娶天仙做媳妇,并不门当户对。因此,牛郎和织女的婚配一开始注定要经历磨难,穷小子配天仙的好事必须要狠狠地被挫折一下,所以牛郎织女的结局是让牛郎在短暂的享乐和幸福之后,只能一个人带着一对儿女,和织女隔河相望,只能七夕相会,而且一年之中只能相会一个晚上。
这种高攀的婚姻,造就了牛郎入赘织女家族的无限痛苦,这也可能就是牛郎为何在数百年后才来到大贤山和织女艳遇的根由。但牛郎织女的婚姻结合,除了穷小子一厢情愿的高攀因素外,也以牛郎的勤劳善良和织女贤惠的品质树立了典型的男耕女织形象,树立了模范的农村生活模式,同时,牛郎织女所生育的一对儿女,也树立了标准的农村家庭结构:四口之家,儿女双全。这也正是中国农村小家庭梦寐以求的小康之家,是中国农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理想。牛郎虽然晚于织女来到大贤山,但他却为这里增添了人间的香火气息,让一个放牛娃的牛棚发展成就了一座小村庄,让一些孙姓村民自豪地和牛郎续上了家谱,成为牛郎的后裔。
传说的落脚地
传说是民间的口头文学,这种传播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其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以至于让寻根探源的人们头痛挠心:究竟何处是源头?无奈的人们只好按照传播的密集程度推断和确认其传播区域,并根据故事的演化而推断核心传播区。但是大贤山织女洞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则以文物的形式将牛郎织女传说物化到民间,为传说源头的追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佐证。
一般情况下,传说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地点被指定或刻画到碑刻之上,是一种共识的表现,说明这种传说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有着广泛的影响了,所以人们才可能对照故事的内容在自己居住的周边地区安排传说人物的生活场所,并以镌刻在石碑或其他石建筑物的形式,记录在案,让传说人物或故事得以长久保留,以增强传说的可信度和亲近感。这种方式,不但让无形的传说有了有形的载体,而且还因为不同时代的记录,给后人以不同时代的历史认知。
[关键词]牛郎;织女;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10 ― 05
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在已有的文献记载中,“牛郎织女”的年代最为久远。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文献记载。牛郎织女传说中体现的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民众生活中被广泛接受的文化模式。笔者认为少数民族牛郎织女传说是汉族牛郎织女传说影响的结果;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也支配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展。
一、汉、锡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相关传说的叙事传统
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相关传说3篇,其主要篇目和内容为:
汉族的《牛郎织女》①讲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结为夫妇,之后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和妻子天各一方,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锡伯族的《放牛娃和仙女》②讲放牛娃在小鹿的帮助下与仙女格格结为夫妻,一天仙女格格趁放牛娃喝醉,带两个孩子飞回天宫给母亲过寿,放牛娃在小鹿的帮助下来到天宫寻妻儿,而后又在妻子的帮助下攻破了岳母出的三个难题,但最终两人还是被岳母大人拆撒。哈萨克族的《孤儿和仙女》③讲塔则在库特老太的帮助下变得英俊,并与天鹅仙女结为夫妻,国王试图难为塔则来夺取仙女,塔则在妻子及妻子的两个姐姐的帮助下攻克国王出的三个难题,消灭了残暴的国王,与家人团聚,最终塔则被推举为国王。
本文讨论的牛郎形象是金荣华在《民间故事类型索引》400A的牛郎,此类故事类型称为“鸟妻”(仙侣失踪),金荣华先生概括如下:
一群以羽为衣的少女在池中或田野嬉戏,其中一人的羽衣被一名男子偷走。当她们变鸟飞离时,失衣的少女无法变化同行,就留下成为那个男子的妻子。两人生育子女后,妻子找到了以前所失去的羽衣,于是重新穿上,变鸟飞去,后来也来接子女同去。④
牛郎形象在汉、锡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的相关传说的文本中体现为:
构成牛郎形象的元素在汉、锡伯和哈萨克民族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容。
1.牛郎的称呼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的名字具有富于赞美的寓意。牛郎原本叫灵儿,因为日日夜夜与老牛生活在一起,天长日久,人们才叫他牛郎。在汉语中“灵”有聪明、灵慧之义;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称呼比较口语化,如小伙子、放牛娃。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的称呼具有表示其外貌特征的意思。“塔则”的意思是秃子,因为塔则小时候是一个秃头孩子。哈萨克族给男孩起名时,有以所生孩子的容貌而起名的习惯,如刻拉白拉(黑孩子)、阿克白拉(白孩子)等。①
2.牛郎的出生地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表明了牛郎的具体出生地,即南阳城西的牛家庄,南阳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这说明河南南阳地区是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的流传地之一;除此之外,这也说明了汉族牛郎织女传说受到男耕女织农业经济的影响,传统观念倾向于安土重迁;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牛郎的出生地是“在锡伯人古老的家乡”。这与锡伯族的迁移历史有关,锡伯族曾数千年生息繁衍在东北大地上,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平息准格尔之乱后,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防务,将一大批锡伯人调遣到伊犁地区。所以,新疆的锡伯族故事中所说的“锡伯人古老的家乡”是指锡伯族祖先生活过的遥远的东北地区;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牛郎的出生地没有提及,这与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有关。
3.牛郎的外貌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没有提及牛郎的外貌;锡伯族和哈萨克族的故事中都把牛郎描述成英俊的青年。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放牛娃“英俊”、“身材匀称”;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的塔则是个秃头孩子,后来遇到了库特太太,“老太太给他治好了瘌痢头,体格也健壮结实起来了,脸上也有光泽了,渐渐长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仙女看到他那么英俊,对塔则产生了好感。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侧重于牛郎的外貌描写,这与他们长期生活在草原,受外物影响相对较大有关。
4.牛郎的主人
汉族故事中牛郎和主人有血缘关系,而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没有血缘关系。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放牛娃是一个孤儿,“靠给人家放牛为生”;哈萨克故事《孤儿和仙女》中塔则的主人比较特殊,塔则也是一个孤儿,“为一个巴依放养牛犊”。“巴依”在突厥语中是“富裕的”,衍生出“老爷”、“贵人”之义,这涉及到了阶级意识的层面。
5.牛郎的媒人
汉族和锡伯族故事中牛郎的媒人都是动物,而哈萨克族故事中则是老人。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的媒人是老牛,老牛的前身是灰牛大仙,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特点;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放牛娃的媒人是小鹿;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塔则的媒人是库特老太,这体现了哈萨克族的家庭和社会中传统的敬老美德。特别是年轻人,把尊重长辈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哈萨克族社会,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老人,都要边祝福、边握手。①
6.牛郎遇见仙女的时间
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和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牛郎遇见仙女的时间都在白天。与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不同,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遇见仙女的时间在夜晚。牵牛织女的最早记载在《诗经・大雅・大东》,诗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只有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名称,后来的《牛郎织女》传说增加了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牛郎在夜晚遇见织女,可以看出汉族的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是由两星发展而来的。
7.牛郎遇见仙女的地点
本文收集的汉族故事《牛郎织女》的采集地虽然在新疆,但这个传说的类型来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地区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牛郎遇见织女的地点与汉族其他牛郎织女传说异文不同,南阳地区的传说中牛郎在茶豆架下看天上的织女,并通过坐老牛的车来到天上接织女下凡间成婚,想象奇特,这也与华夏民族最初的天人两分的有关,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难推断天人两分的华夏传统在河南地区遗存更多,体现在牛郎织女传说中便是织女并没有下凡洗澡,牛郎和织女也没有直接面对面遇见,而是借助神牛的车,牛郎才得以上天接织女下凡。
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和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受到地域特色的影响,牛郎遇见仙女的地点都在山上。其中锡伯族故事中的描写比较突出地展现了寻找地点的艰辛,同时描述风景的语言极具诗意。这再一次表明了锡伯族的祖先历尽千辛万苦的大迁徙深深地烙在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后代的集体记忆中。
走啊,走啊,走了好多日子,果然见到一座大山。啊,真是山连山,白云在山顶漂浮着。放牛娃翻越一个个山坡,绕过一座座险峰,登上第十座峰顶。他纵目四望,山顶上有一座美丽的湖泊,湖水像天空一样湛蓝,像镜子一般明净,在湖泊的周围,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各种鸟儿振翅争鸣,歌声婉转悦耳。放牛娃躲在湖边的一株松树的树洞里,等待着七仙女的到来。
8.遇见仙女时牛郎的反应
汉族、锡伯族和哈萨克族中的牛郎遇见仙女时的反应差异较大。汉族故事中的牛郎是传统文化中憨厚淳朴的农民大众的典型代表。故事的叙事传统也相对含蓄委婉。
听了老牛的话,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位仙女往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位仙女独自来到玉池前,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她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她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她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并没有描写牛郎见到织女时的心理活动,也没有写织女对牛郎的好感,但是织女决定下凡嫁给牛郎,这可能与汉族的女性身体禁忌的民间信仰有关。按照汉族女性身体禁忌的传统文化心理,女人的身体是不可以让陌生的男人看到的,如果被看到了,那么一般情况下就只好嫁给这个男人了。②
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对放牛娃的神态举止描写更加详细,相比于汉族故事中的牛郎,锡伯族故事中的放牛娃更加开放主动,很有可能是受到印欧文化的影响。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要道,在丝绸之路上奔波的商旅主要是罗马人、栗特人、月氏人和印度人。这些有着深厚印欧文化底蕴的商旅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还将印欧影响烙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时,放牛娃从树洞里走出来,向惶惑不安的七仙女走去。他恭恭敬敬地向七仙女弯腰施礼,然后小心翼翼地伸手抓住了她那白净的胳膊……
小伙子对美丽的仙女微微一笑,诚恳地说道:聪慧的仙女格格呀,我是一个凡间的庶民百姓,只因我俩前世有缘,今日奉天命在这美丽的湖畔与格格相会,请别嫌弃我这个穷苦的放牛娃,让我们结为恩爱夫妻,白头到老吧。
其中,放牛娃提到“前世有缘”,这是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锡伯族的较复杂,藏传佛教传入锡伯族地区始于元代。13世纪后期,元朝统治者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大力扶持藏传佛教。
哈萨克故事中塔则遇见仙女时的反应更加有趣。
小伙子一见姑娘的美貌就昏了过去,这时姑娘穿上了衣服准备飞走,当她看到小伙子那么英俊,立刻产生了爱慕之情,想和他聊一聊,没有飞走。最后他们说着说着一个愿意娶一个愿意嫁。
仙女是由天鹅变的,塔则见到仙女的美貌就昏倒了,仙女也没有害羞,反而主动留了下来。哈萨克族自古以来生活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受中原文化中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束缚较弱。从远古起哈萨克就崇尚人体艺术,现在天山、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阿尔泰山一带的哈萨克草原遍布着古代不少的艺术。③
9.牛郎的难题
汉族、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牛郎的难题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遇到的难题是王母娘娘下凡把织女带走了,这一天正巧是七月七日。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王母娘娘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汉族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七月七日”这一时间标志。第一次出现在牛郎坐上老牛的车上天接仙女的时候;第二次出现在金哥玉妹出生的那天;第三次出现在王母娘娘带走仙女的那天;第四次出现在故事结尾的鹊桥相会。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乞”又是“七”的谐音。“七”在古代具有双重的时空象征的神圣性。在时间意义上,“七”是象征生与死的生命循环的数字,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①
与汉族故事不同的是,锡伯族故事增加了岳母考验女婿的情节,哈萨克族故事增加了国王刁难塔则的情节。锡伯族故事和哈萨克族故事都有三个难题,是民间故事中的三次重复手法的一种表现。
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放牛娃的难题都与动物有关。如:让放牛娃到北山顶上取回由一条三头蛇精日夜守护的白宝石;到东山上取回由蜜蜂精把守的一朵牡丹花;到西山的猴子国取回他们的国宝金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放牛娃在妻子的帮助下,与毒蛇、蜜蜂、猴子进行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这些情节反应了作为狩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锡伯族不怕苦、不怕累、勤劳勇敢的精神。②其中放牛娃智取猴子王国金钟的情节再一次体现了锡伯族的佛教信仰:
他照着妻子出的主意,在河边了衣服,将河沿淤泥一把一把涂抹在自己身上,从头到脚,均均匀匀地抹了一层,然后盘腿坐在河边,双手合十,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大约过了一袋烟的工夫,有一群猴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河边游玩。它们看到河边的这尊泥佛,都围过来虔诚地跪拜,又一起跑去抬来了五颜六色的雕花彩轿,毕恭毕敬地把泥佛搬上了雕花彩轿,抬走了。
哈萨克故事《孤儿和仙女》中同样是三个难题:把花斑石搬到宫殿;到西面森林里活捉老虎;找一件叫“好于一切”的东西。其中也涉及到了,如:塔则在搬花斑石时念到“比思米拉”。“比思米拉”是伊斯兰教徒做事前念的祈祷词,意为以真主的名誉。③
10.牛郎破解难题的助手
汉族、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牛郎的助手都有动物。汉族故事中的神牛和锡伯族故事中的小鹿都会口吐人言,而且承担的职责(指点牛郎娶妻、上天)又是完全一样的。除此之外,两个故事中都有动物报恩的情节,牛郎织女传说大力宣扬人性,歌颂人间真情。老牛和小鹿知恩图报,成人之美,任劳任怨。汉族故事中牛郎在伏牛山上发现了病倒的老牛,便喂了它三天三夜,“每天清早采百花露水给老牛洗伤”。直到老牛的伤全好了,就跟着牛郎一道回了家。锡伯族故事中放牛娃救了被猎人围堵的小鹿,再现了典型的狩猎民族打猎的场景:
有一天,小伙子赶着牛群来到离村庄很远的大森林边上,让大牛小牛啃鲜嫩的芳草,自己坐在一边想着心事。突然,从森林里传来杂乱的吵闹声,他抬起头来侧耳细听,原来是烈马的奔驰声,猎犬的狂吠声和猎人们的吆喝声。这时,他又看见在不远的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放牛娃警觉地站起来,只见一只美丽的小鹿呦呦地叫着,一瘸一拐地朝他这边跑来。
在放牛娃的帮助下,小鹿躲过了猎人的围堵。为了感谢恩人的救命之情,小鹿告诉放牛娃如何让仙女成为他的妻子。除此之外,锡伯族和哈萨克故事中牛郎攻破难题的助手都是妻子,每一道难题都有妻子的帮助,牛郎就照着妻子的吩咐做,一一化解了难题。
11.牛郎(和仙女)的结局
汉族故事和锡伯族故事都是爱情悲剧,最终牛郎和仙女无情地被拆散,天各一方。而哈萨克族故事的结局却是皆大欢喜。不仅塔则和妻子没有被拆散,而且塔则当上了国王。
残暴的国王被消灭了,人民举国欢腾。人民亲眼看到了塔则的才智,大家汇集在一起,让他坐在宝座上,推举他为国王。塔则备受人民的尊敬,他公正地领导着国家,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与汉族和锡伯族故事不同的是,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牛郎的对手是国王,不是神。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是劳动人民对残暴的剥削阶级的反抗。塔则攻破了国王的难题,最终消灭了残暴的统治阶级,这一切都离不开仙女的帮助。仙女原本是天鹅,天鹅被哈萨克人称为“天灵之鸟”和大自然的神物,哈萨克族有关天鹅的创世神话,哈萨克人认为他们是白天鹅的后裔,因此天鹅逐渐成了哈萨克族的图腾崇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由汉族牛郎织女传说演变而来的哈萨克故事《孤儿和仙女》,已经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思维和传统习俗。
二、汉、锡伯、哈萨克族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文化品格
前文将汉族、锡伯族和哈萨克族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牛郎”分离出来进行了梳理和讨论,我们看到来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品格。有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地域缘带关系导致民间故事共同性多。受地域影响,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较为相似。在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雄伟的山,清澈的湖,烂漫的山花,毛毡似的青草,看不完的飞禽走兽。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都勾勒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象;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沙漠、受伤的小鹿、成群的骆驼商队、一座座直耸入云的险峰,这些自然万物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也正是因为草原狩猎民族广泛接触自然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他们的浪漫情怀。表现在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就是牛郎织女的直接浓烈的爱情描写。
其二,在宗教和哲学方面,首先,汉、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的仙女体现了原始宗教中的女神崇拜。仙女具备的各种神奇本领,与我们民族集体潜意识中的女神崇拜有很大关系。远古人类都经历了母系氏族阶段,由于女性在母系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神秘的生育能力,产生了女神崇拜。考古资料表明:自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女神雕像遍布欧亚大陆。①
其次,汉族故事始终在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框架内,儒家哲学思想讲究“中庸”之道,表现在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和”。讲究和谐,讲究节制,不过分强调作品中的某一方面。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是崇尚“清淡”和“内敛”。这就是为什么汉族故事中没有关于牛郎的外貌描写。同样,“中和之美”还体现在汉族故事的结局。故事并没有发展为一种彻底的悲剧,由此才有了流传千古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人们无数的遐想。
与汉族故事不同的是,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更多地受到本民族的影响。锡伯族故事中放牛娃三次的难题都与动物又关,是锡伯族萨满教的体现。锡伯族的萨满教属于原始宗教范畴。锡伯族先民崇拜自然物、自然力以及图腾物,相信万物有灵。如锡伯族故事中放牛娃吃了大桃子,便有了神力,一路披襟斩棘到达天宫。哈萨克族故事中的塔则则是借助真主的保佑,每次破解难题前都念出伊斯兰教徒做事前念的祈祷词“比思米拉”。
其三,不同民族故事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共性――爱情和亲情。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不绝如缕,牛郎织女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不仅是相亲相爱的爱情理想,同时也包括阶级社会中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规则。乔叟说过“爱情是不受制约的;一旦制度想施,爱神就会振翅远走高飞;爱神和其他诸神一样,也是自由自在的”。汉族和锡伯族故事中的婚姻悲剧蕴含着中国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和传统文化思维。也正因为如此,牛郎和织女超越了门第的爱情成就了这个传说一道闪亮的光辉。另外,牛郎织女故事普遍渗透着亲情的温暖,如汉族故事中玉皇大帝听到金哥玉妹的哭声,产生了怜悯之情,于是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日相聚一次。再如哈萨克族故事中仙女的姐姐看到妹妹的信物时,激动地流泪。玉皇大帝和仙女的姐姐本是神仙,人们把神仙人格化,人情化,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歌颂,亲情是超越民族和时空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其四,在民俗方面,织女决定嫁给牛郎的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早期婚姻习俗的折光。我们发现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和仙女的结合方式,通常是男子得知仙女到湖边洗澡,通过拿走仙女的衣裳而与她结合,我们称之为沐浴成亲母题。这一母题与人类早期婚姻习俗密切相关。在我国古代,高C是掌管爱情和生育的神,为了氏族的兴旺,我国古代各氏族均要举行祭高C的仪式②。《周礼・C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合之。”古代祭高C常选在春天的水畔,“令会男女”即男女狂欢。
三、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魅力
一个简单的故事,如何有持久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牛郎织女传说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牛郎出身卑微,无父无母,孤单零落。这样的身份使他之后的经历更具戏剧性。首先,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牛郎的出身。牛郎在独自放牛的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他们帮助牛郎和仙女结为夫妇,从此牛郎的命运开始改变了。其次,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追妻情节上。这又是一次人间的力量和天上的力量的较量。身为凡人的牛郎如何能对付神仙岳母?不同民族的故事在追妻这一情节上可谓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想象力极其丰富。最后,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汉族故事《牛郎织女》的结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鹊鸟搭桥飞渡天河,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第二方面,牛郎织女传说传达了一种信念,一种勇于突破现实生活限制,追求幸福的情感。汉、锡伯、哈萨克族牛郎的形象,无论他们是以道德还是宗教作为基点,传说都传达了这样的信念:虽然牛郎出生卑微,但是他仍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幸福,并且他敢于突破束缚,勇敢地追求幸福。善良的穷小子娶上了美丽的仙女,正义者打败了残暴的统治阶级,这又何尝不是广大民众的心愿?可以说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支配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展。结局的皆大欢喜赋予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更多向往,而悲剧的结局更使牛郎织女的爱情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中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传递了一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故事利用宗教渗透在传说中,让一切故事的发生成为可能。每当塔则念出伊斯兰教徒做事前念的祈祷词“比思米拉”时,总会有奇迹发生,转危为安。最终塔则打败了残暴的国王,领导着国家走向富强。从一个秃头孤儿到与仙女结为夫妇再到国王,塔则的传奇经历无不受到的推动。
七夕节的习俗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关于七夕的由来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超越时空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民间如何过七夕?小易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小时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过乞巧活动,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种生
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牛郎会织女
七月被称之为“蓝月”,七月的夜晚被称之为蓝夜,这天的习俗就是牛郎会织女,小的时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黄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谁都说听到了。为什么?因为晚风习习,树叶的响声就理解为他们的情话。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鼻,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鼻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鼻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自己制作的这些小工艺品及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姑娘们还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在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有乞盼儿子、乞盼长寿、乞盼美丽和乞盼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者称“输巧”,“输巧”者要将自己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解读课文。话题比较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文本,学习叙事和伏笔的表达方式。
3.深入读文,从曲折的情节、朴实的语言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注重拓展,培养阅读的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郎和织女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了解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伏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板书:爱情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板书:牛郎 织女)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什么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一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爱情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话题。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讲述了一个寸肠欲断的爱情故事。于是,这节课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速读课文,明白相爱的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的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外,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它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播放黄梅戏《天仙配》。
【设计意图:寻找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他们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恩爱美满的幸福生活,使学生对他们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为下文深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感受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王母娘娘出现了,使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反对者、破坏者的角色)
3.面对王母娘娘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王母娘娘的动作分析王母娘娘的形象,让学生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感悟牛郎和织女在困难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品读课文,悟出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娘娘无情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娘娘的阻挠,故事情节会怎样?(平淡无奇)写王母娘娘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娘娘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娘娘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故事情节迂回曲折,这就是民间故事的叙事特点。(板书:曲折的情节。)
3.王母娘娘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娘娘会把织女抓走?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板书:伏笔)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是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今后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4.齐读8—10自然段 。
【设计意图: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本环节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他们介绍了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和伏笔的知识。】
五、拓展文本,体会故事情感
1.过渡: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正是这一划,划开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划破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更划碎了牛郎和织女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从此,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了。(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出示《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齐读。
3.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假如他们能够互诉衷肠,听到对方的声音,你觉得他们最想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过渡:纵使天河波涛汹涌,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板书:神奇的想象。)
4.出示插图,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板书:寄托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美好愿望,并从起源探索了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七夕情人节典故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的趣味风俗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年轻的女子对月穿针引线。在绍兴农村,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暗处,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在福建地区,许多人在七夕节时都要准备节日食品,让织女欣赏、品尝,祈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大伙儿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人们有的乞巧,也有的乞子、乞寿、祈求爱情等。古代时,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
七夕巧果的做法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夕巧果的意义一方面取自“巧”与“桥”的谐音,寓意着七月七吃巧果,牛郎织女就能在鹊桥相会;另一方面,也是女子借“巧”字乞巧、讨巧之意,希望上天能够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上林苑本是秦朝旧苑,建于秦惠文王,至汉初荒废。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加以扩建,并沿用了上林之名。《羽猎赋》云:“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1](193)是京畿地区最大禁苑。历经昭、宣二帝之后,到元帝、成帝时缩小规模,将部分所占田地发还给平民,西汉末年毁于战火中。《西都赋》云:“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1](359)上林苑诸多宫苑池沼存留时间最长的是昆明池。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唐文宗太和九年多次修浚,自宋以后湮为民田。汉上林苑作为中华文化的记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上林苑的物质文化遗产
上林苑所遗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昆明池遗址、太液池遗址、石鱼、牛郎、织女石雕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重要实物。
昆明池遗址:2005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城工作队对昆明池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测量,其“遗址大于斗门镇、石匣口村、万村和南丰村之间,范围东西约4.25,南北约5.69公里,周长约17.6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2] 昆明池沿岸还发现3处建筑遗址,其中一号、二号建筑遗址出土主要有筒瓦、板瓦、瓦当等,具有西汉早期到中期偏早的特征,与昆明池修建于武帝时期的文献记载一致。三号建筑遗址是一处连岸、三面环水的台榭类建筑。其现存夯土台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夯土厚约1.5米,内含西汉板瓦及筒瓦残片。下层夯土在现地面以上,厚约1米,夯土中夹杂少量夹砂陶片,其中有周代的残鬲足。结合文献中关于修筑昆明池时破坏了周代镐京遗址的记载,推测下层夯土可能是汉代昆明池东岸建筑的基址。[2]
太液池石鱼:建章宫北有太液池,其遗迹尚大致可寻。1973年在池址的北侧发现了一件巨型的鱼形石雕,长近5公尺,《三辅故事》载:“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各长六尺。” [3] 证实了各种文献关于太液池北岸当时置有石鱼的记载,石鱼现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前。
牛郎、织女石像:汉武帝穿凿昆明池时,采取了法天思想,按天上银河两边左牵牛、右织女的布局,在昆明池东西两岸设置了牵牛和织女像。《两都赋》载:“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崖。” [1](359) 《西京赋》云:“昆明灵沼,黑水玄阯。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 [1](479) 元代《类编长安志》载:“汉昆明池,在长安县(今西安市)西南三十里,丰邑乡,鹳鹊庄。昆明池今为陆地,有织女石,身长丈余,土埋至膝,竖发,戟手怒目,土人屋而祭之,号为石婆神庙。” [4] 这些历史文献都明确指出在昆明池畔左右两侧分别塑有牵牛、织女像,象征着天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星。
牛郎、织女二石像现在保存在昆明池遗址内。一个石像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常家庄石婆庙内,一个石像位于斗门石爷庙内,相距两公里。织女庙,又名“织女寺”,门内立石碑一块,上书:陕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郎织女石刻,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立。其碑阴刻有: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训练水师,在长安斗门镇一带,开凿了昆明池,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两千多年的变迁,昆明池早已变为良田,但屹立在斗门镇街东的牛郎和镇东六里常家庄村北的织女石刻,却准确地标明了昆明池东西两岸。织女石像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作跽坐状;牵牛石像高228厘米,作笼袖姿态。这组石刻均用花岗岩雕成,形体高大,是中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2.上林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林苑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七夕民俗和歌咏上林苑、昆明池诗赋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相承的文化形式。
2.牛郎会织女,成了千古佳话,我和你在同一时空下,铸筑爱巢。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用我们的爱架起彩虹!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中国情人,曰为节日,共度七夕,天长地久。
4.银河浪花,跳跃浪漫牵挂,翻腾心的表达;鹊桥两端,连接爱的缠绵,牵系幸福永远;祝福情意,传递情的惦记,奉送祝福真挚,愿你拥有个浪漫七夕,幸福七夕。
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七夕时节阳光照,快乐时刻祝福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羡帝王不羡仙,只羡鸳鸯在人间。七夕快乐!
6.可恨王母弄金簪,划出银河阻相见。喜鹊不忍两分离,搭起鹊桥来相助。你我恋爱之路长又远,多少阻隔在中间。只要心诚意志坚,终会得成正果除万难。七夕到了,愿鹊桥早现!
7.七夕将至,让我们一起种下爱情树,用甜蜜思念来灌溉,用幸福快乐做化肥,让美满梨欢乐桃吉祥瓜幸福果结满树梢,让幸福传递,生活微笑,预祝七夕快乐。
8.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祝福真不行;发短信一毛,回短信一毛,毛毛痛心;七夕一年,七月七一年,年年祝福;我忍痛再拔一毛,预祝七夕快乐,要是别人我一毛不拔!
9.金风玉露相逢际,牛郎织女盼七夕,鹊桥两畔是希冀,心与心跨越阻力,锦绣爱的圣洁炫丽,我似牛郎的孤寂,期盼鹊桥也能搭进你心里。你可知我恋你,短信表心意。
10.问世间,情为何物?忆往昔,牛郎织女。观银河,烟波浩渺。搭鹊桥,咫尺天涯。揽九天,日月星辰。寄此情,地久天长。浪漫七夕,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幸福!
11.七夕到了,我想对你说:我不是爱你,而是非常爱你;我不是疼你,而是相当疼你;我不是想你,而是特别想你;我不是一会儿也离不开你,而是一辈子都离不开你!
12.七夕不偷懒,爱你是必然,吻吻你的脸,投掷感情弹,悄悄把手牵,释放浪漫烟,爱意来侵犯,霸占你心田,七夕来临日,倾听我誓言,爱你到永远!
13.花未开,鸟未叫,也要逗你笑;海可枯,石可烂,不可与你散;到天涯,到海角,也要把你找;大地荒,苍天老,对你关爱不能少!七夕情人节快乐!
14.羽儿七夕卧梅苑伟哥夜半望天边牛郎织女遥祝愿痴情鱼水永相伴。
15.织女绣云锦,牛郎河西盼。鹊桥河间架,七夕终短暂。愿爱长相依,月儿永无缺。我欲银河逝,予两星永洁!
16.天有牛郞织女,地上金童玉女,唯吾与尔。
17.七夕如愿盼今朝,红叶香残怨可消。朝朝暮暮图永久,缠缠绵绵诉心焦。
18.月影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绵。仙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仙鹊聚天桥,好生幸福!
19.天上牛郎织女相约鹊桥,地上一群傻瓜约会断桥。试问:今夕是何夕?答曰:中国情人节!
20.织女不用敛蛾眉,前度牛郎今又回。鹊桥执手望泪眼,良晨美景不思归。
21.看世上沧海桑田,看街上情人万千,望成双成对路边,叹孤家寡人可怜,不想那庙中做神仙,只愿那鸳鸯戏水间,发条短信把你念,祝你七夕乐无边!
22.银河陷落,爱意沸腾,总不比乞巧合欢。
23.羽儿七夕卧梅苑伟哥夜半望天边牛郎织女遥祝愿痴情鱼水永相伴。
24.织女绣云锦,牛郎河西盼。鹊桥河间架,七夕终短暂。愿爱长相依,月儿永无缺。我欲银河逝,予两星永洁!
25.百雀筑桥,星梦传书,星语心愿,七夕与君长相伴!
26.鹊桥弯,心相连,彼此依恋情绵绵;月光皎,桂花笑,海枯石烂心不变;银河灿,许心愿,只愿爱情香满园。七夕情人节到了,愿你快乐。
27.鹊桥飞架南北,你我共度良辰,我的宝贝,我想你!!
28.我相信爱是一种缘分,即使分离也会觉得心醉;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七夕将临,愿心爱的人快乐幸福!
29.数的清星星,数不清你给的感动,看得完文章,看不完你给的真情。牵手有多少日月共明,相守有多少风雨兼程,都是今夜的高歌一曲,星月和鸣。七夕快乐与共。
30.悄悄的挟一缕情丝,放飞在炎炎夏日;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悬挂在无垠宇宙;静静的捎一声问候,盛开在七夕佳节。七夕来临,祝你爱情甜甜,生活满满。
31.这年头聚会,喜鹊搭桥,不牢靠;若搭公交,冒热泡;乘坐高铁,总迟到;坐上轮船,海中掉;聚会不是,问候最为周到,七夕来到,思前想后还是发条信息祝福,祝七夕快乐来拥抱,爱情甜蜜直到老!
32.本处刚接到玉帝通知,牛郎和织女由于兴奋过度,失足掉下鹊桥,七夕偷窥牛郎织女幽会的节目取消,请各位回去自编自导,巩固老情人,发展新情人,保护小情人,过一个有滋有味的七夕情人节!
33.花开花谢有绿叶相伴,月升月落有星辰相随,不离不弃有七夕相传。七夕到了,我愿向你许下誓愿,今生不离不弃,永远相伴。祝七夕快乐!
34.明月皎皎银河灿,女郎织女心相连。共度鹊桥情无边,一生一世永爱恋。你我今生把手牵,共话七夕心缠绵。白首同心在一起,浓情真纯甜如蜜。七夕快乐。
35.今朝分别虽短暂,他日重逢又欢言。相思化作轻风伴,彩蝶相隔路茫茫。独望夜空繁点星,牛郎织女鹊相逢!祝七夕快乐!
36.七夕,七夕,我的佳期;织女,织女,我的爱妻;天上地下,千年聚齐;呜呼哀哉,我爱我妻。
37.七月七日鹊桥仙,金风玉露恨苦短,朝朝暮暮常相伴,不羡牛郎羡鸳鸯!
3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39.十口心思,思山思水思念你;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爱妻;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真情。七夕将至,骑奇马,张长弓,祝福如箭,愿你美丽不减快乐不变。
40.本有一丝牵挂,不能二目传情,辗转三思而定,只愿四海升平,哪想五更难眠,却又六腑思念,终遇七夕佳节,祝福八方相传,坦露九鼎,欲成十全美眷!
41.那一年,你青春如花,我年少轻狂;那一年,你纯洁美丽,我有情有义;那一年,阳光浪漫,花开灿烂。七夕将至,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对你的爱永不改变。
42.织女绣云锦,牛郎河西盼。鹊桥河间架,七夕终短暂。愿爱长相依,月儿永无缺。我欲银河逝,予两星永洁!
43.银河陷落,爱意沸腾,总不比乞巧合欢。
44.无情的时空将你我分隔,但想你的心儿依旧难平,七七相见!
45.茫茫星河,我无法找到你的踪迹;漫漫长夜,你能否感觉我的思念?
46.老是过西方的情人节,为什么不过我们自己的情人节呢?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过好吗?我等你!
47.我的心上人是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身披五彩战衣,踏着鹊桥来接我,今天你能来吗?你的织女!
48.百雀筑桥,星梦传书,星语心愿,七夕与君长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