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开学的作文

有关开学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7:4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开学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开学的作文

第1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手段。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初入门道,现就作文教学方面作些探讨性的浅述。

一、作文教学的依据

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活动、生活为依据,以学生选择性的参与与观察实践为途径,以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线,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形式反映周围生活,以学生身边的人事景物为训练教程,把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写作材料,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因此教师要多方设法,广开渠道,除开展各种活动外,还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事物的认识结合起来。

二、作前指导和方法

作文教学在教师命题以后,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总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启发学生倾吐表达的激情,打开学生的思路。指导的原则要紧扣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作指导时,在总结一组课文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定写作范围和要求,不定框框,不作详尽指导,让学生大胆写,这样能克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作文训练的形式

作文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单纯地按照基础训练上的内容进行训练。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遇到好的句子就要不放过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写片断或进行仿写,在校或班开展活动前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并要求学生把活动情况或自己的感情写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四、作文的批改

新大纲提出:批改作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不能把自己并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感情和认识水平强加给学生。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作文批改要紧扣训练重点,有所侧重,不必大批大改,面面俱到。对学生的思想性不能要求太高,而对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语言表达方面则应严格要求,切实打好运用语言文字的作文基本功。

第2篇

九月,阳光明媚,金风送爽。校园里再次溢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迎面所见,是老师们那一张张笑眯眯的脸。

开学的心跳还没有平定,教师节再次激荡起我们的心灵,我们好开心!

你献上一朵花,我献上一朵花,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教我作文的庞老师真聪明,她教作文的方法跟别的老师很不一样。以前我不知道作文要写什么,常常一到作文课就咬笔头。庞老师从不为难我们,她总是先让我们互相说,说那些跟作文题目有关的东西;然后让我们用气泡图把这些东西一个个画出来、标出来;最后每个人自己再对着气泡图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这样一来,我很快就能找到我要写的东西了。我们一写完,庞老师就开始当面批改;一发现谁的作文有问题了,她就马上指出来,让我们当堂补充、修改。奇怪的是,我们对这样的“无理要求”从来不觉得烦。庞老师给我们的作文打分很奇怪,她不用甲乙丙丁,也不用优秀良好,而是用几百分,一千多分,很刺激!更让人喜欢的是,庞老师经常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让我们觉得作文一点儿也不枯燥。比如春天里,庞老师会带我们去看红艳艳的桃花开成了海洋,去江边公园看小草铺成了绿色的地毯,我们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一边思考我们的作文,心里别提多美了。星期天,庞老师还会带我们到江边的草坪上吹泡泡,或者和我们一起在家里做水果拼盘――这样写作文,真是妙不可言、其乐无穷。在庞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学会了积累好词好句。现在,我的作文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已经有好多篇作文得了1800分以上。每次写完作文,爸爸妈妈都争先恐后地抢着看我的“大作”。听着爸爸妈妈的夸奖,我感到无比地自豪。

我要感谢聪明的庞老师!

文文鼠想说:啊,聪明的庞老师,我和斌泉一起感谢您好了,因为是您给予了种子,太阳般的温暖;是您用汗水,把斌泉这株幼苗浇灌!我盼着他“结果”的那一天――噢,鼠鼠过节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3篇

一、挖掘生活的源泉,积累丰富的素材

有些学生很怕作文,问其原因,皆回答无内容可写。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熟视无睹,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勤于思考,牢固树立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思想,不愁打不开学生作文的思路。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寻找素材要依循。即:“丰富、体验、挖掘、收集”。

1.丰富。孩子天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和旺盛的求知欲使整个自然界充满奇幻的色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是他们活动的乐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和熙的风中,聆听流水的欢唱,蟋蟀的低吟,鸟儿的婉转,观赏绚丽的花朵,农人劳作的身影,暮归的耕牛……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充实情怀。

2.体验。为避免学生闭门造车的无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预先将题目布置给学生(如《记一堂生动的实验课》、《记一次学校运动会》等),然后精心安排,组织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亲身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在作文时做到心中有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3.挖掘。熙熙攘攘的的社会人来人往,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各种悲喜剧,平凡的生活中蕴育着各种人生的真谛,我们要使学生睁大眼睛,从生活的激流中采掘芬芳的浪花,教师要抓住适时的切合点,指引学生挖掘实情表象下掩盖的至真、至善、之美,鞭打人生的虚假丑陋,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素材。

4.收集。初中学生已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不仅有对昨天生活的回忆,也有对明天理想的憧憬,引导学生将家庭中、班级里的身边事,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如第一次骑车、做饭……个人的性格、爱好,对某人的评价等)细细加以整理,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为此,可建立班级日记,每周增加三十分钟“闲话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倾述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在说中练,在练中说,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作文素材的极大丰富,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但要行之于文,还必须激发学生作文的内在潜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激发创作欲望,调动作文积极性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做负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1.开设实践作文课。在课堂结构中我们可将可控性的实践活动(如:游戏、比赛、科学小实验、小魔术表演等)引入课堂,强调多种训练的组合,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如《我的小制作》一文,教师在作文时,可先知道学生按各自爱好制作风筝、小飞机、纸鹤、贺年卡……等各种作品,当学生在亲自体验了制作的过程后,很容易就能“我口说我语,我手写我心”。在学生用笔表现自己生活的七色阳光时,写作文自然就由“苦”变“甜”了。2.续写激趣。作文中,可预先出示文章的开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经历编写童话,故事等文章过程结尾,从而激发作文兴趣,锻炼学生思维想象能力。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读写的共同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故乡》一问中鲁迅抓住人物特点,仅用寥寥数言,就勾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我以“猜人物”为题,要求学生描写本班某同学外貌,然后其他同学根据外貌描写特点猜测描写的是哪位同学。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兴趣盎然,很快便掌握了本单元作文训练的要点。教学《凡卡》则可以《我与凡卡比童年》为题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畅谈体会,使其胸有块垒,不吐不快。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力地渗透了思想教育,带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使训练进一步向深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作文评价中要多鼓励少批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我们在品尝成功的喜悦时,提高作文的兴趣。

三、循序渐进,培养写作技能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并不等于就可以写出“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高水平文章,要使学生成为一名“巧妇”还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摹写作文,读写转化。学生最初对篇的认识来源于优秀的例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注意顺序。要写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依葫芦画瓢”写出相同体裁的文章。如教学《背影》、《我的老师》、《唠叨》为题进行作文训练,促使学生将在读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的技能。

(2)作文训练要有中心、有重点。每次作文,教师都要抓住一项重点训练,评讲也要进行专项评讲,使学生确实练有所得。教师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如坠入云里,不知东西。

(3)提倡多读多练。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有益的书籍,写日记,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4)教师做“下海”文章。教师与学生一起写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在作文中的具体困难,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同时安排优秀学生谈体会(写作成功的经验)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

(5)改革评改的方法。具体程序为成文——自评——互评(小组评议)——师生共同评议——修改,评改要使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也可采用随写随批得方式(学生任何时候写完都可找老师评改),对学生面授机宜,评优指劣。

总之,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复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

四、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第4篇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29-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即时、多向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使作文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得到主动发展。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实践中我在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1明确概念。

刚刚我们已明确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何为“作文教学”呢?即指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何为“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即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作文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作文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尝试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2.1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以前,提起教师就是用几根粉笔一张黑板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冠冕堂皇之曰:手持银犁耕耘在这片黑色的沃土上。现在应更新思想了,光能“耕”还不够,还要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耕”。现代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是首当其冲,从简单的幻灯片到flash、Autrlorware、到网页制作,从点滴入手到制作成功的作品,一步步艰辛走过,一次次苦尽甘来,切身体会出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我认为信息技术不能片面追求其先进性与新颖性而无目的的随意安排,不能喧宾夺主。总之信息技术对作文教学来说只是辅助工具,在课堂中安排要有的放矢。

2.2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作文教学,采用“情景——探究”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在该模式中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机的结合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学生们也逐步认识了多媒体网络,并逐步学会使用它们。像我校已具备了两间微机室,一间多媒体制作室,一间多媒体教室,已为教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作文教学,并充分发挥两门学科的优势,得到最优化发展。

2.3合作探究,进行相关知识重构。

例如,关于秋天的一次作文,我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把你感受到的秋,体味到的秋,形成口头语言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老师运用课件展示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学生把有关秋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完成独立思考和实践结果的重构,再归纳总结。然后全班合作交流,形成对秋天的认识,老师点评。最后把口头的语言形成文字,独立成文。

2.4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了解作文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依照小学作文“以我口说我心、以我手写我口”的原则,再设定的情景中打开学生的思路,展开其想象的翅膀,激发起创作的欲望和动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学生克服了“作文是老虎”的思想,使他们知道从何处构思,何处落笔,怎样成文。使学生选材也能“选其所爱,爱其所选”了。

3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作文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体系封闭僵化,存在各种问题,像重“作文”轻“做人”;重“应试”轻交流、沟通等等,但现在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1老师教的方式的巨变。以前作文课总是老师负责说要求,学生写作文。顶多老师读几篇范文点拨一下,就算万事大吉了。至于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生活经历都不去问他。现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多媒体及网络使学生扩大选材范围,开阔知识视野,有的放矢的去做作文。同时现在的孩子已会文字输入word、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上网也已成为小事一桩,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学习,合作进步,把作文这个难关攻克。

第5篇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简单,没有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加之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陈旧,缺乏独到的见解,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批阅、讲评学生的作文,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象非常普遍。

显然,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需要重新思考!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这就为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于一体,以其图像直观,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激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写作心理状态。

1.制作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在指导学生写“雨”的作文时,我先用电脑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呈现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萧瑟、冬雪飘逸等不同景象,展示雨中的山村、城市、动物、植物,各种人事活动的场景;然后展示课件中师生共同收集的有关描写雨的诗词佳句,让学生诵读赏析。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观看着唯美的图画,品赏着经典的诗句,学生的创作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在学生的笔下,我看到了雨中美丽的风景,听到了雨的诉说,感受到了雨中细腻的情思……信息技术的介入,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有物可写,达到“我要写”的写作心理状态。

2.利用网络提供的“新鲜”素材,营造写作氛围。

父爱是含蓄深沉、不易理解的,往往被我们忽略。去年春晚晚会上,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最催人泪下的歌。筷子兄弟的《父亲》,引发我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父亲对我们独特的爱。在作文课上,我播放MTV、视频图画,激发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对亲情的体会。于是,学生泛舟记忆的长河,追寻成长岁月里的那些感动的瞬间,将至爱至善的亲情展现了出来。在他们的笔下,我看到了骑在父亲肩头上放风筝的快乐、拐弯处含蓄的父爱、手术前父亲深情地拥抱等真挚而细腻的抒写。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前必须对生活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观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信息技术下,我们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制作网页: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该网页共设置了六个板块:美文鉴赏、教苑天地、学生风采、互动论坛、写作点津、素材图库。

2.建立班级QQ群,让学生上传文章,关注群动态,参与各项活动。

3.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粘贴自己读到的精华作品。

4.学会写博客,每周抽时间欣赏同学的博文,并认真的回复。

5.将积累的素材按类收藏:名言警句、生动事例、文学人物、精美语段、写法点拨、哲理反思等。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互动评价

叶圣陶当年对传统作文评改感叹道:“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在信息技术下,如何改变传统作文评价中诸多弊端,实现师生的互动?

首先,我改变以往细读精批的批改方法,采用浏览式大体了解全班习作情况。从是否切题、语句流畅程度、感情渗透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我在初步阅读学生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写作情况及本次作文要求,制定出评改标准和具体方案。再次,选取习作中的典型案例,借助投影仪展示,根据评改标准和方法,师生参与互动评价。最后,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小组成员习作的评改任务。每组选出优秀评改,电脑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拨。

对于在电脑上的写作,我要求学生写完后将其设为共享文件,每个人随时都可以阅读,都可以跟帖评论。这既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互动评价,也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巧用信息技术,改过去老师埋头苦批为师生共同批改,这样,批改作文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巧用信息技术,传递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每年九月份的《开学第一课》,其主题总是引人注目,从关注“安全”讲述“中国梦”,到注解“幸福”聚焦“身边之美”。围绕这些立意深刻的主题上好第一课,是我每年作文课的必修内容。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树立了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欣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楷模”颁奖词。聆听模范们的感人事迹,感悟他们用自己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执着信念、无悔付出,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通过观看,学生被深深的感动了,进而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57―01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创设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和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已成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必然趋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如在上课前可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放松了精神,活跃了思绪,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声、像一体的优势,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美丽的画面,学生的情绪立即活跃起来。再通过配乐范读,带领学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

二、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生成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生成。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于音乐、图画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景,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还学生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在课堂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间自由地翱翔。例如,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片段,让学生从中联想武艺高强的关羽、侠肝义胆的张飞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同音乐和视频融合起来,体会当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谏时的思想感情,进而联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艰辛,联想到他收服诸戎的不易。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以全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课堂效率越高,学生进步就越快。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交流进入网络般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个体的差异性,合作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可通过网上交流、生生交流,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主题手抄报。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设计版面,为手抄报画插图;有的从网上搜集资料,查找文章,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当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摆在眼前时,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拓展了课文的内容,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材料。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时间生活在校园内,生活材料单调,作文源泉自然“枯竭”,造成作文时无东西可写的现象。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把学生平时不容易见到的或容易忽视的东西呈现屏幕上,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既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素材,又引发了作文兴趣。如写议论文,可展示有关系列画面或情节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从而让学生既掌握了材料,做到有东西可写,又感觉到作文是一种情趣,而不是负担。

第7篇

一、识字与写字复习——授之以渔的“慈母”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这样的目标: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使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学习汉字较其他语言难度更大。

实际教学情况是,因为学生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利用字典、词典识字的能力,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或多或少忽略了这一块的教学。要么是放羊式,用一句话“要注意生字词”代替,对这一模块简而化之,要么是每个字词机械、刻板地去抄写。无论是放羊式还是机械抄写,都无异于“狠毒的后母”,因为这些做法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常用字里面,特别注意同音异义字、形似字及笔画较多的这几类字,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实践,我发现辨析找出区别,在此基础上自编歌谣或顺口溜,效果显著。以这样的方式去识记,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有成就感,必然会提高他们对字词识记的兴趣。如“燥”与“躁”,辨析这两个字,形方面的区别:“燥”是火字旁,“躁”是足字旁。意义的区别:“燥”是干的意思,如燥热、天气干燥;“躁”是急躁、性急、不冷静,如性情暴躁、戒骄戒躁、急躁病。很明显,“燥”与干湿有关,“躁”与人的性格、脾气有关。有的学生根据两个字形、义的区别,编成了这样的顺口溜:干燥起火,急躁跺脚。起火与跺脚不仅与偏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形象生动。

巧辨析、编歌谣,是区分和识记同音异义字、形似字及笔画较多字的上上策。在识字与写字复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方法,让识字与写字复习更有趣、更快乐。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晓之以理的“慈母”

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进行这块复习时,不少语文教师往往采用背、默、抄的简单方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是口干舌燥、声音嘶哑、手指痉挛。其实这一复习环节,可以很诗意地总结为“捕捉联翩萌动的灵思”。

复习时,抓住诗眼很重要,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写人绘睛,美目盼兮;画龙点睛,龙则飞腾;写诗点睛,诗则传神。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可谓是一字显诗神了。坡评论说:“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可见,提摄诗眼就能总领全诗意蕴。复习时还应注意语句默写这一方面。我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每首诗中容易默写错误的词语,解析字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复习《竹里馆》一诗,“幽篁”较难理解,“幽”是幽深的意思;“篁”,竹字头,与竹子有关,是形旁,而皇是声旁,这样学生切实理解了“幽篁”的意思,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古诗词的复习理解应放在第一位。

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理”字当头,抓住理解,必然会提高这一模块的复习效果。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可谓是扮演了“晓之以理的慈母”角色。

三、现代文复习——动之以情的“慈母”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很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从“基本式教学法”到“语文导读法”》,在阅读步骤中有“定向问题”(按“什么”“怎么”“为什么”顺序自问自答或相互诘问)这么一个环节,很值得现代文复习借鉴一下。现代文复习,定向问题、构建思维框架很重要。所谓思维框架,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以提问的方式,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从而给学生提供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现代文复习利用这种方法,能起到举一反三之妙。

例如,复习《背影》一课,不妨自问自答“动什么情”“怎样动情”。“动什么情”——亲情是这篇文章讴歌的主题;“怎样动情”——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背影独特的视角。关注亲情,关注细节描写等,就抓住了这篇文章复习要点。

四、作文复习——导之以行的“慈母”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考前有关作文模块的复习,不少教师的做法是,要么大谈考场作文的技巧,要么在理论上从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细致讲解。仔细反思,每次考前都这样重复类似的内容,往往是徒劳无益的。

考试前关注学生已“行”(平时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学生再次阅读自己或同学一学期来的作文,巩固一学期的成果,还是很有必要的。一学期下来,作文训练达到10多篇,这些作文通过学生自批、同学互批、教师精批三个环节,受到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三个方面心血的滋养,作文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有特殊的感情,更何况每次作文训练又很有代表性,教师完全可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在此基础上,搜寻“第三番来者”(将“行”)也是很有必要的。前人戴师初说过这样的名言:“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也。”(元·陈绛曾《文说》)此言至理。让学生在原作文的基础上,列举出尽量多的构思,并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所谓好,要同时符合三个标准:实在、特色、自己胜任程度。为了提高效率,列举构思时,要回避相似相邻的想法,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想问题。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思路。

考试前,还须关注学生的“行之拐”。平时的语文积累,它是行文的工具、拐杖。实践证明,谁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坚持阅读,主动阅读,善于阅读,谁的写作就不会面目可憎、俗不可耐。正所谓“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不清爽”。平时教学,教师总是强调要读名著、做读书笔记、积累名言美句,对这些要求只是仅仅写下来,以完成篇数任务为目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考前给学生宽裕的消化过程和时间,才有可能将这些与自身融合起来,为我所用。

第8篇

首先从学生作文谈起,这些年我教的学生,作文内容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这类作文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作文结构上。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作文最能体现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一个不会作文的学生,很难想象他能有什么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要积极探讨作文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给予学生生花之妙笔。

鉴于作文教学中的种种现状,下面从作文指导和积累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适当点拨

对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可以包医百病了。作文指导应将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得不到扩展。确实,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多做作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比如环境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作文的主题、渲染的氛围、进行恰当的描写,给作文画龙点睛。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兴趣一旦发展到入迷、持久和稳定的程度,就会变成一种爱好。没有写作的兴趣,就谈不上写出好作文。而我们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作文的冷淡,在作文教学中,对待老师安排的作文只是硬着头皮去写,只为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就只能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但如果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心的喜欢作文,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不把“激发兴趣”当作重要的教学原则。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

在初中时,每当自己的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在班级宣读时,我会感到非常骄傲并暗下决心,下次要力争写出更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文章。相信不少学生也有这种感觉,可见鼓励和表扬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推动力。所以,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尽量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用委婉的词语指出他们的 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的选材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却值得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我会给予赞美、表扬,圈出优美的字句。反之,假如一名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学生会作何感想呢?我想,这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会使他们的写作兴趣遭受打击,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这样,写作文对学生而言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作文课就成了“度课如年”的“受难课”了。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可以尽量多用一些类似于“有进步”、“词句优美”、“立意新颖”、“内容充实”之类的语句进行肯定,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地去写作。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

四、多读多记观察

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对生活的认识也有限,积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入。在积累上,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让学生学习课文及阅读材料的正确思想、观点,熟记有关人物、事件,标记或抄写重点词句和精彩段落,多读多记有益的内容,为作文积累材料。中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对学生的写作都有帮助。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都要做好摘抄,并且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课后,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来获取更多的素材。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读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他们的视野,能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积累习作素材。

五、改变评价方式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写作评价普遍的标准化、教条化。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写作能力;作文训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

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 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第10篇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充分肯定和正面激励的效应。名单上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没有什么两样,完全是借“权威的谎言”才引起了校长及有关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照,在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和正面激励下,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潜在智能充分得到了发挥,因而促成了这些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我想把这种充分肯定、正面激励的罗森塔尔效应挪移到作文教学中去,应该能改变学生普遍见作文就头痛的不景气状况。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学生充分肯定、表扬、激励,就会使学生产生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愉;反之,如果对学生挑错、惩罚、逼迫,会使学生陷入痛苦、消极、灰心等情绪的困扰之中,潜在的智能就得不到开发。这就是作文教学心理上的正负两端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学生“热爱”作文的源泉在于学生对作文成功的喜悦情感,罗森塔尔效应正好能满足这种情感,因而它是能够直接和迅速影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学手段。

二、罗森塔尔效应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为什么总觉得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呢?那是因为我们往往在不自觉中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已。因此,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成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正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良策。因为以充分肯定、正面激励为核心的罗森塔尔效应,可以建立起学生自我肯定的情感,而这种自我肯定的情感与学生的写作热情之间有如下方面关系:

1、自我肯定---写作的根本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动力,而动力又来自热情与自信,写作亦然。学生对于课堂作文,普遍缺乏热情,“怕”字当头。要改变这种状况,很需要教师的激励。教师正面激励他们大胆去写,并充分肯定他们能够写好,渐渐地学生就会在习作过程中建立起自我肯定的情感,并由此激发发现的热情和自信,这样写作也就有了根本动力。

2、自我肯定---写作的精神支柱。

如同干其他事一样,光有动力还不成,还得有精神支柱,有毅力。学生有了发现的热情和自信,敢动手写了,还得有能够写好的自信,这才能真正写好作文。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习作的充分肯定和正面激励建立了学生对自己“大作”的自我肯定情感,这将支持学生在今后写作中的自信。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就有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也就更敢动手去写了。

三、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

1、让学生写素材最熟悉的东西

小学生年龄不过十一二岁,日常生活大抵离不开学校、家庭这些狭小圈子,所以他们熟悉的也无非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作文教学的命题上也应多围绕这些方面出题,如《寒假记事》、《除夕之夜 》、《我的父亲母亲》、《我的老师》等。这些文题,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无话可说,因为这些都是他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在这大前提下,教师再在作文前稍加点拨,作文后多加讲评,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是件难事,相反地会渐渐地对写作产生兴趣。

2、让学生写感受最深刻的东西

小学生,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感受最深刻的事往往与他们自身的酸甜苦辣息息相关,因此命题也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如 《 使我眼眶湿润的经历 》、《最令我尴尬的情境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等。这类文题要求写的事件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有过经历的学生自然感受深刻,而伤心事则尤为深刻,所以他们会有所可想,有所可写。这利于触发学生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思索生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3、要让学生及时享受成功的欢乐。

罗森塔尔效应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学生建立自信,肯定自我,然后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教师对学生“大作”的评价。

应该看到,学生经过苦思冥想,文章脱稿后,便急切期待着成功的消息。如果这时候,老师吹毛求疵,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字、病句横加指责,无疑都将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严重者会得“恐写症”,从此写作将成为沉重的包袱。

所以有些时候,就某次具体的训练而言,也可以只定一条要求,只要这条要求真正落实了、达到了,即可给满分。

第11篇

一、深入研究教材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即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每篇课文教完后都布置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小考本的使用我一直坚持这个好的习惯,收效很好,批改认真,多次受到教务表扬。

五、做好师生帮扶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学,我便制定好师生帮扶工作计划,切实将师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课本剧顺利开展,收到学生一致的喜欢和好评。

六、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在本学期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参加。这样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将语文课,在高一四班尝试了室外语文课,强化背诵,都取得了很好的收效,这一大胆的尝试,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七、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我每周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体验式课堂探究》以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学。

第12篇

情境;补白;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38—01

写话是作文教学的前奏,是作文练习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和识字量有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话的快乐。

一、培养兴趣,点燃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健康、最美好的情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利用写话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想方设法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最初的写话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味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对写话的热爱,燃起学生对写话的激情。

二、亲近自然,趣在天然

“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自然、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这些都是学生写话时最好的天然素材。教师要以自然生活为课堂,引导学生畅游其中,鼓励学生用稚嫩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体会。

1. 留心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有意识地留意生活,学会观察,用心灵去实践、体会、感受和创造生活,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写话素材。

2. 学会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丰富多彩,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小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或熟视无睹,或见而不记,时间久了,自然对生活中的素材就淡忘了。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及时地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积累奇妙的自然现象、身边的小事及内心的喜怒哀乐。长期坚持,生动丰富的素材就会尽在心中,学生写话时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

三、创设情境,乐在其中

1. 看图创设情境。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练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借助语言渲染,音乐烘托,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写话的欲望自然会流露出来。

2. 拟制创设情境。所谓拟制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拟定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说话与写话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拟制很多的情境。如,当你的同桌学习成绩退步时,你应该怎样安慰和鼓励他?教师可以将拟制的有关情境写成纸条,由组长抽取纸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组抽到的拟制题,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在这样的情景训练中,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体验生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精彩补白,体验自信

当前的课文体裁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富有趣味,有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多样化的课文体裁为写话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插入仿写、续编、看图写话和补白等趣味训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写话。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捕捉教材中的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为学生提高写话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及时赞扬学生,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

五、创造童话,放飞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