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小报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层作业,是指根据学生的智能基础和知识基础将学生分层(A――基础较差的学生、B――基础中等的学生、C――基础较好的学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作业分为A、B、C三层。A层作业以识记和简单应用为主,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B层作业以理解和应用为主,适合于基础中等的学生;C层作业,以分析和综合运用为主,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具体操作中,我提出具体要求,并做到了灵活运用。A层学生如果学有余力,在完成A层作业后,可以尝试B层或C层作业,以避免限制过死,而C层则必须完成A、B、C三层作业,以免造成基础知识的疏漏。从作业完成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上交,而且抄袭情况明显减少。字迹变得工整,尽管各组都有部分学生存在错误,但至少说明他们都认真独立思考了。
二、研究型作业模式
研究型作业,也叫开放式作业,它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本例题的模式,而是以问题形式出现。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进度,提出学科内的或者跨学科的,与专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问题提出问题。将学生划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应注意按学生的基础情况合理分组,以便于学生互帮互助),开展活动,活动的时间、地点不限,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课时,活动的结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小制作。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三、反思型作业模式
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数学学习的时空,我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数学的情况,记录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及自己对数学活动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我让他们记录生活中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方法。
四、欣赏型作业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会读、会想、会做、会说等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创办数学小报。创办数学小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1.我让学生收集大量的材料,在挑选材料的过程中,让他们查阅大量书籍、上网搜索大量资料。这样,在查阅书籍和搜索时,就可以学到好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让他们对所看材料进行重组、整理。
1教学内容与生活
1.1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1.2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过程与生活
2.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 半”。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 计 了以下情景 :“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2.2例题的生活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2.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练习:二中计划购置一批电脑,市场价每台 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O 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 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课外应用生活化
3.1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特长,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2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3.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4让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年夜,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出色描述。生活化的数学进修资本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普遍的应用。所以,《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目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自动地运用数学常识剖析生活现象,自立地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联系,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经由以下过程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当场进修,并要全体学生揭晓进修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体味有关数学知识的发生和成长,把握数学与生活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经由过程体味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年夜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进修材料。搜罗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本,体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校园、家庭、社会情形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经由过程对这些资本的收集操作,使学生感应感染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进修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水平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重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进修需要,使学生积极自动地投入到进修试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等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下落,但宿舍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便利,选择建在公路旁,A镇人但愿建在C处,B镇人但愿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以调整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技痒,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等分线的常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空气,使学生体味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浸染。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美丽绝伦地合适所有学生的常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联系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乐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恰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乐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现实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酿成一道联系班级现实的应用题:“在我校前不久进行的七年级拔河角逐中,划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角逐都要分出输赢。若是我班想在全数22场角逐中获得4O分,那么我们班的输赢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因为学生亲自体验了拔河角逐的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谈判问题的空气中。
(3)操练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晰地说了我们教学的根据目的,是以数学操练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操练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操练:旧中打算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采办1O台以上,从第l1台起头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处事均不异,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出理由。经由过程此题的操练,让学生体味若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抉择妄想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现实,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抉择信念。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剖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成长数学。例如:在进修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进修了统计图表往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指导他们运用所学常识和体例去剖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常识真正为我们的进修、生活处事。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题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恰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结构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志。如在学了多边形的常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志写出了学生进修数学的感应感染与得失踪,反映进修过程中的喜悦与思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整合能力无疑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仅仅依靠每周一堂信息技术课,是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2011年,我校申报的南通市“十二五”电教立项课题——《在设计电子刊物过程中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经过论证并立项,在3年多的课题研讨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创编电子刊物,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推广电子刊物的价值
在阐述课题研究价值之前,笔者有必要先简介课题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电子刊物是指电子小报和电子杂志,这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于一体,交互方便,表现力远远强于传统的纸媒。发行成本更低,只要通过网络就能传播,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就能阅读。整合能力包含信息技术操作应用的整合(包含绘画制图、排版布局、色彩搭配、音乐选择等),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班级文化等)。因为一本电子刊物的出炉,需要将丰富的素材或原创作品,通过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向读者呈现出来。因此既有技术整合,也有知识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整合能力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契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精神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要求: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让学生自编自创电子刊物是一条很好的进行知识整合的途径,此过程可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随时随地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作为研究和创编对象,综合地进行学习。
2. 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创编电子刊物需要综合利用文字和图片等形式的素材,综合多渠道信息,并根据表达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展示成果,发表观点。在作品的展示与评议中体验信息技术的表达效果,积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 创编电子刊物是投入小、产出大的课程
创编电子刊物所需要的最基本工具是电脑和网络,江苏省中小学早已覆盖了校校通工程,普通的农村小学都有1~2间机房,因此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电子刊物制作活动,可谓一举多得。电子刊物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融合,能够将学科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设计规划能力。通过电子刊物制作活动,可以拓宽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引导他们敢想敢做,给他们一片创新的土壤,还给我们的将是整个想象的世界。
4. 创编电子刊物能够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信息的收集、分析、综合能力是很多工作的前提和基石,这些能力的强弱可能决定工作的成败。要想做好电子小报,学生必须去查阅资料,在他们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他们正确利用信息,对资料进行分类保存,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设计电子刊物校本课程自确定课题研究计划后,课题组编写了电子刊物制作课程的教材初稿。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后,又进行了修订。恰逢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推出了2013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Word课程后添加了主题活动1《制作电子小报》,Powerpoint课程后添加了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安排这两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行Word和PowerPoint的能力,让学生能选择主题、收集素材,进行主题作品的设计创作。创编电子刊物的课程恰恰是这两课的延伸,源于教学,却又高于教学。我们的课程共有10课,累计15课时。第1-5课是《Word制作电子报纸》,第6-9课是《PowerPoint制作电子期刊》,第10课介绍的是第三方电子期刊工具。具体编排如下。
第1课:策划小报版面(1课时)。这部分主要是欣赏“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电子小报,重点是版面布局,文章图片的摆放,字体颜色的搭配等。
第2课:报头的制作(2课时)。报头是电子小报的必备部分,一般包含报纸名称、主办单位、主编、发行日期、刊号期数、版面数量等信息。主要是综合运用艺术字、图片、图形等工具来制作。对于一份定期出版的报纸,报头的样式基本上是统一格式的,这和传统的报纸非常相似。
第3课:文本框的巧妙运用(2课时)。电子小报中会包含多篇文章,而文章的分布都是通过文本框来完成的,所以用好文本框是制作电子小报的关键。电子小报的版面要活泼,就离不开使用各种特殊形状的文本框,而标准的文本框都是矩形样式。那些形状各异的文本框,一般都是通过图形(图片)和文本框组合实现的。
第4课:图片的裁剪美化(2课时)。电子小报要图文并茂,因此图片是电子小报中的重要元素,这部分主要是介绍利用Word裁剪和美化图片,为精美的电子小报“添砖加瓦”。
第5课:电子小报的后期完善(1课时)。当小报完成后,我们还要进行最后的修饰加工,这样才能让小报尽善尽美。一份电子小报会包含多篇文章,我们可以为文章创建书签,然后通过超级链接建立文章目录。为了美化小报,某些时候我们还会使用一些特殊字体,让小报的版面内容更加丰富。
第6课:鉴赏电子期刊(1课时)。电子期刊应有封面、封底、目次页、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一般是虚拟的)。
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不少于8页的内容页,在目录栏中应设置相应文章的超链接。
第7课:期刊内容页的设计(2课时)。内容页是电子期刊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含金量;期刊目录属于内容页,一般在电子期刊全部完成后,再制作目录页。
第8课:目录链接及切换特效(1课时)。当电子期刊的封面和内容页制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内容页添加目录,还可以根据需要给页面添加切换特效,从而让电子期刊更加丰富多彩。
第9课:期刊的整合输出(2课时)。当电子期刊制作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最后的加工修饰,并根据需要输出电子期刊。为电子期刊添加页面控制按钮,实现快速上下翻页,快速跳转目录,这些都可以通过修改母版来完成。默认情况下,阅读电子刊物必须安装PowerPoint,将电子刊物导出为放映格式或网页格式,这样就可以脱离PowerPoint播放。
第10课:其他电子刊物制作工具(1课时)。介绍IEBook、Pagemaker等电子刊物制作工具。
开展校本课程的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创编电子刊物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将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落到实处,除了需要从上课时间、硬件设备和任课教师予以保证外,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源于生活,提升整合能力应强化资料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办好电子刊物,教师必须先确定适当的主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协调小组成员分别收集材料,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选取符合主题的材料。电子刊物的选题、内容,要与时俱进,在富有新意的前提下,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关注学生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时事趣闻等。在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围绕学生身边开展的活动加以挖掘并应用。例如,校内校外,报导学校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情或重要安排;时事评点,搜集学生对某件事的看法或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曝光台,对学校内外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批评。
2. 循序渐进,创编电子刊物应逐步提升
创编电子刊物是一种创新活动,是从无到有、由想象到现实的过程。在创编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越俎代庖。电子刊物的创编应结合学生实际,低年级学生可先设计纸质小报,熟悉版面的布局,资料的整合,为制作电子刊物做准备;高年级学生则在电脑上创编电子刊物,强调图文结合的整体效果,突出版面的合理美观。遵循美的原则,让学生能标新立异,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
3. 定时定量,规划好电子刊物实施方案
创编电子刊物蕴含巨大空间,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目标。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方案,扩大学生参与面,认真扎实地实施,将创编刊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践证明,每月布置4~8页的内容页面,由 3~4名学生完成是个较好的方案。教师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电子刊物主题,组织学生创编主题性电子刊物,进行评比后并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电子刊物”制作比赛,并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校级电子报刊制作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也能挖掘出具有设计天赋的学生。
4. 丰富评价,多角度点评电子刊物
电子刊物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不能孤芳自赏,必须尽可能扩大交流范围,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学校间应该形成电子刊物交流的机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去创编电子刊物,让评价贯穿整个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作品,对不同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在完成一组整体作品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范围也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等,还应包含情感态度、意志品德等。参与评价的对象,也不局限于教师,还应将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融合到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是,在评比中发现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
11—0088—01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作业也是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并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这种了解来调整教学;通过批改后的作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因此,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使之更有效地发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反馈信息的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要增强课堂作业内容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与作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遵照教学规律来精选和安排例题与练习题。应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主,精选概念性强、简单的数学题。教师讲解例题时要侧重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的点拨和总结,使学生学一题,会一片,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并且要求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必须让学生在课内掌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尽量不要拖到课外。
第二。要把握课外作业内容的科学性
课外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要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要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课堂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课后作业不必再进行训练。而对于多数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很有必要继续进行巩固。这要求教师能清楚地掌握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来巩固矫正。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也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外作业应有的效能。
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应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作业布置要层次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体会到其中蕴涵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二是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如,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实验、制作数学报、写数学小论文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在制作数学小报时,利用课余时间翻阅资料,并发挥自己的美术天赋,设计出一份份精美、别致的数学小报,这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创造力。三是作业内容要趣味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教师可设计“遮阳棚的遮阳面积是多少”,“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些问题,课后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材料,合作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空前高涨。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96-01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讲过:教育信息化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而在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今天,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农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的问题也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工子女在信息来源及其他信息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学校就更有责任去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家长更放心、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维护社会的稳定。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民工子女信息素养做简单论述。
一、兴趣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收集、处理、应用等信息活动之中。
1、指导农民工子女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获取信息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资料?学生会总结出:(1)翻阅书籍(图书馆、书店)(2)询问他人(老师、同学、家长)(3)从广播、电视中获取(4)从网络中获取等等。学生通过比较几种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各种信息资源,深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的信息更快速、更全面,从而让学生对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安排学生在校上网搜索、处理各种资料
农民工家庭在外务工,大多没有电脑,能够上网的就更少。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对上网充满好奇,很感兴趣。从初次接触网络,让他们了解到网络上有他们需要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甚至还有视频资料,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正是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上网,学生都非常地开心,对于每一次的上网机会都非常珍惜,都利用这些时间去搜索平时需要的资料。
二、任务驱动
学生接触网络一段时间后,从开始的好奇、兴奋逐渐变淡,逐渐变得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很大一部分学生变成了只想上网打游戏,那就必须教师在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布置相应的任务。
借助《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让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搜索资料的任务,学生有了任务的驱动,也就不再感到无事可做,而是感到时间不够。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提供了中国传统节日、创作演示文稿、设计小游戏、收集和表达信息、制作电子小报等多个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3-4周的时间利用网络进行收集、整理信息,最终完成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既养成了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也培养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贴近生活
1、运用技能,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明确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信息技术是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的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领悟知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了本领就能使用。
在主题活动《制作电子小报》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最终能够完成小报的制作。但在生活中如果让他去完成一次板报地布置、一次手抄报的制作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仅局限于课堂之上,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教师可带领学生多参观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多看看网络上的电子小报、黑板报的设计,在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什么知识解决并完成制作。比如学生学习了字体、字号以后,就应该了解在标题、小标题、正文中各使用何种字体、多大字号才比较合适。
2、创设平台,方便生活
随着使用手机上网的家长越来越多,给家中没有的电脑的农民工家庭带来了方便,他们可以使用登陆QQ、微博,通过QQ交流群、微博的方式与教师、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同样学生们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监督下利用这样的平台进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答疑。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区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交流共享,促进提高
在小学中,常有各类的朗诵、表演等各种比赛。学校在开学后将比赛安排发给学生,每位学生都可以提前去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以便帮助自己提高比赛水平。如学生会搜索一些表演的案例、技巧,通过视频学习表演的表情、动作等等,并且在班级中可以进行共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参赛还是观赛的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收获,最终达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四、课程整合
农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农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让课堂成为一池“沸腾”的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多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上才喜欢提问题,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灵感才容易被诱发,擦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而是一池“沸腾”的水。
二、让数学知识趣味横生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在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我国六百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一方面,缺水情况严重,而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下面我们通过实践活动来说明:如果你在刷牙时任凭水流淌,后果将会怎样。(1)记录自己整个刷牙的时间。(2)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到一个大盆内,10秒后用量杯测量盆中水量。(3)运用(2)中的数据计算,如果你在刷牙时任水流淌会浪费多少水。(4)收集全班的数据,然后计算出所有数据的平均数。 (5)假定每个人刷牙时都任水流淌,估计一年里你们班所有同学因刷牙浪费水的数量(设想每个同学一天刷牙两次),继续估计全国人每年浪费于刷牙的水量。这个实践活动可操作,富有挑战性,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其中,锻炼了测量、统计、运算等实践能力,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初步感受到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才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了如何在更大范围内运用数学服务于社会的思考。
三、注重能力发展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实质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统一,其中实质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可以使这两种目标更为和谐地统一,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开放。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创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实践探索,掌握规律,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人生观方面:通过介绍和自己网上查找搜集有关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事例和数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认知因素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也注意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学生表达、组织、操作、创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四、让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课堂教学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1、自主探索。以“设计新纸箱”为例来阐述。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设计,可对学生说:“在你们桌上放着几袋小方块,你可以利用小方块帮着设计,如果你觉得不必用小方块的,当然也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主动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知识的规律,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不仅智慧能力会得到发展,而且还可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3、合作交流。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通过学生互动,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创新思维发展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低年级实验教材的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不仅重视数学知识的结构,更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例题,巧妙设计开放习题,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理论联系实际
1、参与社会调查。可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比如,现在农村各地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组织学生到农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
2、自编数学小报。学生要广泛地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自办小报中去。例如,一张8K纸的有效面积多少为宜?报头及各个栏目的内容在整个版面中占多大比例合适?如此,学生在摘抄、编排、设计中,将艺术美、数学美有机融为一体,将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
七、充满自信的课堂
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我认为课堂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同时,只要落实“四巧”,挖掘出更多的数学思想、理念,就能提高课堂练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内容“巧安排”,确保有效贵在精
课堂练习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新课标倡导“大数学”概念,其内涵之一就是不要单单着眼于某节课的内容,要把数学作为一个整体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学时要把练习内容进行巧妙合理的安排,以更好地启发学生作深入的探究,真正掌握技巧和规律。
1.新授课的练习起点要低
一个班级学生从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接受新知识的快慢和领悟能力差异大,即使反应快,接受新知识快的孩子对刚刚习得的新知识也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因而,新授课的练习安排起点要低,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知识运用、理解的过程,教师在练习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顺利从体验过渡到理解,从理解过渡到运用,从运用知识中获取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2.巩固练习要有深度
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既要注意到学生的知识面,又要考虑到练习应有一定的难度。低起点强调练习的基础性,而练习有深度则强调不但要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如“除法‘分桃子’”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整理和复习”的练习安排要为“练”整合
“整理和复习”是北师大版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的,为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前面新学的新知识而安排的。一般包含两至三个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在教材安排的练习中是零星的、分散的,从一个单元的知识到另一个单元的知识之间,思维的跨度较大。因而教师在练习教学中,就要将内容加以整合、把知识要点编织成网络,更易于学生在头脑中“打包记忆”,使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融汇贯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否则零散的作业的堆砌,练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不仅在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作业负担,耗时又费力,而且在内容的安排上,如果没有注意学生思维过程的整合,不充分挖掘内涵,只是走过场,那样的练习是事倍功半的!
我在教学五年级的“整理和复习”时,一般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做一些闯关练习,最后还要安排学生或分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整理和复习”内容的手抄小报(低年段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办手抄报整理知识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知识,疏理知识,学会在办报过程中整理知识的运用,设计美观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表达出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做到的和应该注意的。孩子们每次创办的手抄报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分、展评、表彰。这样的安排,孩子们不觉得这是在做数学作业,而是在完成一件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投入、快乐、比学赶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练习目的达到了,孩子们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数学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形式“巧采用”,激活思维趣味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我们设计的练习教学内容是经过精巧安排、深思熟虑的,那还远远不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天枯燥无味的练习是会让学生生厌而不乐意去学习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如:将“整理和复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拔学生怎样疏理和整理前面新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疏理和复习,可以让他们把疏理出的知识点(可以举一点例题,解题技巧、注意事项、小资料等)通过办手抄小报的形式进行,低年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创办一张,中高年级可以独立承办,并开展有奖展评活动,展评过程中还允许对手抄报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就像这样,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表现的舞台,创设开放的练习情境,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参与复习和疏理,学生兴趣很浓,既复习了知识,还会创举出很多例子,会写出提醒同学学习这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同时,还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知识的美也是魅力无穷的!此举比教师过多地讲解引导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效果要好得多。
三、过程“巧组织”,提高劲头促参与
数学课堂练习过程是每一节数学课很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没有教学新知识环节设计的魅力,练习模式也比较单一,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往往重视新授知识环节的设计,却忽视了练习教学这一重要的一环!在听过的课例中,许多教师的课是“凤头鸡尾”,开始上得很精彩,可是到练习教学时不仅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有欠缺,而且在练习的组织过程中也是没有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没有达到尽可能高的理想状态。公开课如此,那么随堂课的练习组织呢?因此,课堂练习也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形式童趣化、组织方式民主化。
四、练后“巧反思”,形成习惯强技能
一、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能力
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的作用、基本构造、用途以及局域网中的资源共享等。演示如何从网上查寻资料、访问我们的学校网站或从其他网站下载学习软件和学习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收听BBS广播等方式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根据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可以通过校局域网访问和学习其他学生的作品,也可以自主地制作出有创造性的新作品。
任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找资料,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作一份有自己特色的生活电脑小报,让学生各自发挥特长,亲自动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世界
集中体现在能把实际生活问题剖析透彻,让问题透明化,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设悬念,创情境,让学生思考,只有当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假设你从今年1月份开始,为希望工程存入1元钱,2月份存入2元钱,3月份存入3元钱。依次类推,两年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的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列计算;有的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有的学生这样算:s=(1+24)×(24/2)=300;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
通过“为希望工程存钱”的故事,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想各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爱心,能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即便没有行动也有那意识。
再如:有一臣民解决了国王一棋难局,国王问其要何奖励,该臣民请国王奖给米粒,米粒数按棋盘格数计,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第4格放8粒,直至64格放满,应该是多少粒?
提出疑问: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有趣的有事,似乎很麻烦,那么,若使用编程来解决这复杂的问题能否在计算上省时省力呢?
本例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 )
N=1: K=1:S=1
Forn=1to64
K=K*2
S=S+K
Next N
Print“国王应奖给臣民的米粒数为:”;S
End Sub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
一、什么是基于专业背景的混合伴随式教学
随着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的提升和疫情时期的特殊要求,使得互联网线上教学在2020年春季在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展开。混合式伴随式教学[1-2]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前后延伸,从课前的铺垫导学,到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再到课后的延伸补充巩固,形成一条伴随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闭环。至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所占比例并不是区分混合式伴随式教学的依据。线上线下的良好配合,发挥各自教学模式的优势,让这种搭配不仅仅是“1+1”的简单组合,而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乘法效应。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校各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贯彻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职基础课程教育基本要求》的核心思想,突显高职高等数学是为各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真正体现数学为本,专业为用[3-8]的基础学科特点,我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有不同的专业引入背景和不同的专业应用实践区分。而混合式伴随式教学因其灵活、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课前导学和课后延伸复习。
二、基于专业背景的混合伴随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把情境引入、课堂讲解、复习拓展三个环节浓缩于短暂的45分钟课堂上,所以实际知识主体的讲解内容是不容易讲深讲透的。尤其对于高职学生知识储备很差,当节课所需要的前提知识都要复习回顾,更缩短了主体内容的教学时间。在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主要处理知识主体的重点难点,其他内容可以简要略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创新能力
课前课后的线上教学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要想把课堂教学的前置及后续设置内容做好,学生需要弄懂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选择适应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自主完成课后测验,自主诊断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绝对主体。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创新探索发现。
(三)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化素养
混合伴随式的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更多元更复杂的学习模块,它们之间如何补充促进,要从系统的高度去综合运作。所以教学设计这个部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课件、一个教案、一个板书,远远不是教学的全部。另外,对于线上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提供的载体形式更多样———有情景导入的视频、函数变化的动图、虚拟仿真实验、作业的word或pdf文件、复习题库、随机组卷、答题分析报告等等,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必须随之增强。
三、基于专业背景的高职高等数学混合伴随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课前导学
课前探索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钉钉群课堂或腾讯课堂,建立班级,然后一些探究性的导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节课需要的储备知识。可以通过word或pdf文本、ppt课件及小微课的方式呈现。二是本节课知识的起源、发展和作用。不同专业可以挑选不同的案例加以引入,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文章,也可以是小视频或动画。三是本节课的一些次要、零散知识点。挑选的这部分知识要简单易懂,学生能很快领悟。四是预习效果小测验。可以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类型的限时作业小测,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要求学生查阅某方面的资料,以调查小报告的方式提交。课前探索阶段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通过复习旧知识,解决本课的前情提要,激活知识储备;通过知识背景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情境,初步体验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小知识点,解决部分的次要知识点,分担课堂任务;通过限时小测或提交调查小报告,让学生的预习过程更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敷衍化。总之,课前内容的设计要情境化、专业化[5]、生活化,同时与正课有关联,且简单易懂,搭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操练,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也就是传统的线下教学,这个阶段要侧重于学法指导,重难点知识讲授,操作示范,合作学习,创新引导。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理解式学习
高等数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每个基本概念都有其实际背景,可根据课前导学阶段提出的专业化案例,比较自然地引出基本概念,体现数学的应用本质。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顺基本概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架思维导图。此外,高等数学中对定理的理解及应用也是一个重点,如零点定理、介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等。只有透彻理解了定理本质、使用条件及适用范围,才能正确使用定理进行证明或解题。通过对定理的论证、使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及数学的价值。高职数学的教学也侧重于运算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但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停留在机械地记忆公式、套用公式的解题方式阶段。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已经深入浅出,论证也简明易懂,但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解题运算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薄弱点,讲透基本概念在支撑解题运算中的作用,将解题步骤明确化、具体化,使学生确实理解基于概念的解题思维,而不是生搬硬套公式。
2.体验式实践
随着各类手机APP的出现,数学学科的可视化内容基本都可以依靠手机操作,如图形计算器、Ge-oGebra[9]经典、CAS计算器、函数计算器、看见函数等。这些APP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灌输知识的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值运算、数据处理、函数图像动态发展变化的研究过程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形计算器[10]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一个实验研究的环境,许多数学概念可以用数字的、图形的和符号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数学问题也可以用以上三种方式加以解决。在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学习平台上,教师的教可以更多地借助于便捷的计算、直观的图形和仿真的模拟。例如:在学习极限章节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研究函数的变化趋势;在学习导数的应用时,我们可以借助图像观察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函数的极值点、最值点、拐点等;在学习极坐标与方程时,我们可以绘制函数的普通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图像;在学习微分方程时,我们可以探索方程中的动态系数与图像之间的直接联系。另外,它还可以快速创建由坐标、滑块或表达式定义的动态点,可以缩放标签轴,从视觉上帮助理解。借助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实验和探究,可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结论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进行更加广泛的数学实践和应用。图形计算器的主要功能不仅体现在数值运算功能、作图功能,对于我们学习数理统计也有很好的帮助,它的统计功能、金融功能、程序功能、计算器应用程序Aplets的扩充功能基本涵盖了高职高等数学及统计数学的方方面面。函数计算器包括计算单变量实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截距、极限,求导、函数零点、极值点、渐近线以及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的求解、累加求和、阶乘、排列、组合等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所有需要训练的解题和运算能力,都可以借助它验证和解决疑难问题。
3.迁移式创新
上述手机App的恰当使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学数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的实验、探索和研究。以往在高职教学课堂中有很多的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消遣活动,现在手机的使用终于回归到它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手机APP使学生拥有了一个“移动的数学实验室”,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用它们学习数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研究、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在课外继续进行自身的体验、探究和实践,因而有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群体教学的优势,学生有更好的条件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及自主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获得更具个性的知识与能力,这样的教学课堂也成了孕育创新能力的丰沃土壤。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目前高职学生课后巩固环节是基本缺失的,尤其是高职数学,多数作业是以纸面答题的方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作业,应付老师。也就是说,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认为的课后巩固就是抄完作业算完成,如何复习课堂内容完全不得要领,不知从何处下手。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后伴随辅导阶段又可以发挥作用了。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多种形式的巩固作业,包括:一是基本概念理解的作业。教师可以设置语音回答模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数学概念,并说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使用领域。二是课后习题作业。采用试题库随机生成试题作业的方式,保证每个同学的作业不尽相同。试题库的工作需要根据教学积累,尽量对搜索的试题进行题目微调变数之后再上传试题库。三是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步骤,形成笔记拍照上传至平台。四是拓展性探究作业。要求学生以小报告的方式,介绍自己读了哪些文献,发现了什么问题,又通过什么办法企图解决,解决过程遇到什么困难,遗留什么问题,等等。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设置期中考试环节,定期期中试题,并完成成绩达标率分析、知识点得分率分析、能力得分率分析、试卷难度分析等。还可以利用当前火热的直播平台举行不定期的直播答疑,共性问题集训。总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伴随式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形态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也符合互联网时代快速、共享、实时、跟踪的时代特征。如何更好地完善本校的混合式伴随式教学改革,需要多方面吸取优质校的经验,与同类学校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MOOC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7(6):258-259.
[2]蒋德志,刘运新.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4):34-37.
[3]牛立尚,徐虹,孙媛凤.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财经专业的案例研究[C]//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2016-12-15.
[4]牛立尚.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市场,2016(6):231-232.
[5]牛立尚.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机电专业的案例研究[J].科技视界,2016(2):54-56.
[6]牛立尚.数学软件辅助高职数学专业化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60.
[7]牛立尚.高职经济数学教材建设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5):69-71.
[8]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化工专业的案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55-57.
[9]牛立尚.基于数学软件的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科教导刊,2015(2):85-86.
【关键词】家长学校;组织工作;助推
这几年来,学校对此项工作尤其重视,并不断改进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促进家长们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有效的基础。
一、家长学校组织部署有方
我校的家长学校体系主要从组织与活动两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工作方面
近年来我校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生整体发展规划,并落实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中层与心理辅导教师的考核之中。
学校把报告厅作为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的固定场所,并挂上醒目的牌子。家长学校的师资配备上,我们有三部分人员组成并开展工作:一是由校领导向家长们宣传办学理念与对家长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二是由班主任代表向家长们讲解平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是有专业心理指导教师讲解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使家长们能与时俱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每学年,我们都制订有专门的家长学校工作培训计划与总结,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我们邀请上级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教学效果较好。
2.家长学校活动
我校的家长学校活动包括:家长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年段组、各主任与各学生家长几个体系,主要开展的活动有家长培训、心灵之旅小报、家长开放日、家长会、专题家访等形式。具体做法是:
(1)家长培训
每学期针对全体家长的培训因为人员多,场地限制无法专门进行,我们就在家长会上设立专门时段,有学校行政领导就近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上需要沟通的问题进行宣讲,我们的家长会一般分年段进行,根据不同年级思想、心理、学习的现状展开培训,有助于避免一刀切现象,使指导更富针对性与实用性。
(2)家长委员会
我校的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各班选派一到两名有一定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开放日则是在特定时段对家长开放,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亲身体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家长会
我们一般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两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有学校领导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思想,从而提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紧密度,同心协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充分展示“学在柯桥”进行家长进课堂活动。比如我们立足生本教学理念,组织初二年级每一个班开设一堂课有语文、数学、社会、科学、英语等学科,不同的学科展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同时也向家长展示了“课程改革”的创新成果,个别班级的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让家长们更为满意,学生更自信更有活力,教师课堂着重展示学校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让家长实地感受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电子白板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家长感受颇深。
(4)家长开放活动
为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沟通,齐贤镇中学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家长开放活动安排。
开放日充分展示“教师队伍”,通过家校通、校外网平台向家长介绍学校教师中树立的“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学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本校“魅力教师”的形象与风采。同时充分展示“学在柯桥”进行家长进课堂活动。立足生本教学理念,组织初二年级每一个班开设一堂课有语文、数学、社会、科学、英语等学科,不同的学科展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同时也向家长展示了“课程改革”的创新成果,个别班级的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让家长们更为满意,学生更自信更有活力,教师课堂着重展示学校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让家长实地感受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电子白板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家长感受颇深。
二、家长学校教学井然有序
能依照《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开展不同层次和主题的教学活动。每次面授或活动要有照片和家长签到单可查。家长学校负责人或教师每学年至少一次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培训。有学员的学习资料或校本教材,宣传使用省编《家庭教育》杂志,普及到每个学员。
教学形式上,我们多次聘请省内外教育来校进行讲座,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同时还组织校内优秀教师给家长做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青春期、学业、情绪等多个方面,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教学内容上,我们除采用校本化的心理小报外,还有现在普遍订阅的家庭教育杂志。
三、家庭教育培训卓有成效
1.取得家长的高度支持
我校工作目前取得了不少成绩,这离不开家长的广泛支持,就象每次家长会,每班的到会率达到98%以上,而且我们一般是晚上开会的,很多家长需要从外地赶回家。
2.培养更多乐观阳光的学生
我校向来重视学生的情商建设,我们不但通过教师培训培养了众多轻负优质的教师,还通过家长学校培训了一大批懂教育、知大局的家长。家校合力,使得出现了大批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使得他们有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积极面对的健康人格。
3.助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