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乔布斯演讲

乔布斯演讲

时间:2023-05-29 17:4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乔布斯演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乔布斯演讲

第1篇

关键词:乔布斯演讲; 授课; 学生

已故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是举世公认的演说家。乔布斯演讲时总是热情洋溢,自信十足,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征服力。有人评价他:“多数演讲者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乔布斯的演讲却能点燃激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乔布斯高超的演讲艺术对于我们提高授课水平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一、以热情成就非凡

与其说乔布斯对演讲追求完美,倒不如说他对每一次的演讲都充满了热情。2001年推出ipod时,他说,“透过这个小小的方式,我们将会把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别人看到的iPod只不过是个音乐播放器,但在乔布斯眼中却是丰富人类生活的工具。同时,在他的演讲中,还会听到“非同凡响、华丽丽、酷毕了”等词汇,这些充分展现了他的兴奋与激动。反思我们中的部分教师,授课中既没有生动的语言,也没有声情并茂的肢体表述配合,更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只是照本宣科、表情木然、自说自话,听得催人“睡下”。出现以上问题,说到底就是授课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热情和激情。授课是一种现场“秀”的艺术,有热情才会有感染力。试想,授课人声情并茂、热力四射,他的授课方式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述方式就会给人以美感,所讲的内容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

二、以简洁呈现重点

大多数的演讲者喜欢在幻灯片里塞进大量的数据、文字和图表 乔布斯却不这么干。他用丰富的视觉盛宴替代繁冗的文字图表,通常每个幻灯片也只有一两张图片而已。乔布斯非常注重图像效应,他的每张幻灯片最多不超过40个字,大都是照片、图像等视觉元素,就算有文字也很少。他的演讲里面的幻灯片没有一张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或者一组数据而已。换句话说,图片就是全部。如2008年的演讲中,一开始感谢大家让苹果电脑在2007年很成功,他身后的幻灯片上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感谢”。另外,他还会为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标题或者简单描述,如介绍MacBook Air时他说“这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型电脑”。简单的幻灯片可以保持观众对于讲演者的注意力,因为幻灯片上过多的文字会使观众分心。简洁风格突出了演讲重点,也让乔布斯抓住了听众的心。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偏爱有加,在每张幻灯片里放上各种图片、表格、文字,使用各种炫目动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授课内容的讲述也是随性发挥,洋洋洒洒不着边际,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古人云:“大道至简”。授课中,幻灯片只是“助手”,如果内容太多、画面太杂,就会喧宾夺主、过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带来艺术的享受。讲述时,语言取舍很关键,如果啰里啰嗦、七拐八绕,就会偏离主题、言不及意,只有简明扼要,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三、以生动镌刻印象

为什么乔布斯的演讲总能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生动,在合适的时刻展现合适的内容,而不是连篇累牍、铺天盖地砸向听众。比如,他会为每一个数字赋予令人吃惊的意义,会让每一张图片都很耐看,会不时地爆出幽默诙谐的语言。他的演讲永远会创造一个个令人屏息的时刻。例如在Mac Book Air时,他打开一个大信封,默默抽出了这个新款笔记本电脑,观众们瞬间石化了,这也成为2008年Macword大会上观众很久以后唯一记得的一件事情。相比较而言,我们有的授课者,语言平淡无奇,甚至就是在读教材、念讲义,这样的授课只能是了无生气。授课中,必须有“精品”意识,对语言适度包装,如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对词汇、例句的选用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使之更加贴近青年学生。对课件中的图片精选设计,使之充满视觉效果。这样的授课,相信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以分享调动氛围

乔布斯几乎就是苹果的代名词,可是他的演讲很少是独角戏。他乐于和商业伙伴、音乐家、员工一起分享舞台。2008年10月,他邀请苹果首席设计大师乔纳森·艾维,给观众展示苹果如何给电脑制作铝制框架,取得明显效果。反观我们有的老师,授课中“习惯”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讲得口干舌燥却效果平平,虽然也安排了提问、举手等互动环节,但由于内容简单、形式呆板,最终效果欠佳。一堂精彩的授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授课人积极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把讲台让出一部分来,尽可能地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营造出人人是教员、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遵循沟通规律,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我们”、少说“你们”,以情景教学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在生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最终达到愉快式教学的效果。

五、以熟练增强自信

乔布斯做演讲看上去毫不费力、收放自如,但是娴熟的表演来自舞台下一次又一次不懈的演练。没有反复的练习,那些视频剪辑、样品展示和客串嘉宾便都是浮云。而我们有的老师以“老运动员”自居,对备课这样的“彩排”工作不屑一顾,难免不时地出现临阵“卡壳”的现象。有的尽管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由于缺少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充分拓展准备,授课中遇到学生提出比较有新意或是比较有深度的提问这样的意外情况时便不会处理了。很少有人生来就像乔布斯那样天赋异禀,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备课试讲”环节,拿出足够的时间去彩排、去推演,严抠细训,精雕细琢,就会对每一个授课环节都很熟悉,对每一种情况的处理都很从容。(作者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卡麦恩·加洛.乔布斯的魔力演讲[M].中信出版社,2010(1).

第2篇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for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ruth be to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今天,我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说实话,(虽然)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但今天是我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说大道理,就是三个故事而已。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我在里德学院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this was the start in my life.

故事要从我的出生说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名年轻未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十分想让大学毕业生收养我。所以在我出生前,她已经准备一切,让一位律师和他的妻子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在我出生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要一个女孩。所以,我的养父养母(他们当时还在候选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有一个意外降生的男婴,你们想收养他吗?”他们回答说: “当然!” 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未上过大学,我的养父高中没毕业。于是她拒绝签订收养合同。但在几个月以后,因为我的养父养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她才心软同意了。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far more interesting.

在十七岁那年,我的确上大学了。但我天真地选择了一个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我父母还处于工薪阶层,为了交学费,他们几乎耗光所有积蓄。六个月后,我几乎看不到在学校的价值。我不知道(我生命中)要追求什么,我也不知道学校是否能帮我找到答案。但在学校,我将花光我父母这一辈子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可否认),我当时非常害怕,但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决定是我一生中最明智决定之一。在我做出退学决定后,我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丝毫没有兴趣的必修课,我开始去听那些看起来有趣的课程。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这一点也不罗曼蒂克。没了宿舍,所以我要到朋友家睡地板;为了填饱肚子,我捡过值5美分的可乐罐;为了每周一顿的好一点的饭,每个星期天晚上,我穿街过巷,步行7英里到hare krishna教堂。我喜欢那里的饭菜。在好奇和直觉的引导下,我跌跌撞撞地遇到很多东西,这些后来被证明是无价瑰宝。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那时候,里德学院的书法课程也许是全美最好的。学校里的每个海报,抽屉上的每个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书法。因为我退学了,没有了正常的课程,所以我决定去上/书法课,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变化间距,还有怎么样做最好的版式。那种美感、真实感和艺术感,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当时这些东西似乎在我生命中没什么可用之处。但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的时候,就全部派上用场。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融入到mac。那是拥有漂亮字体的第一台计算机。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我没机会沉迷于书法课程,mac就不会有种类繁多或的行距整齐的字体。如果windows没有抄袭mac,个人电脑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多字体。如果我没有退学,我不会沉迷于书法课程,个人电脑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多字体。当然了,我在学校的时候不可能把这些点点滴滴提前串连起来。但在十年之后回顾过去,这些东西历历在目。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would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再说一次,你不可能把这些点点滴滴提前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把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是和你的未来项链的。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直觉、命运、生命、因缘等等。这个方法从未让我失望过,它让我与众不同。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失去。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我钟爱的东西。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沃兹和我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努力工作,十年之后,苹果从只有两个的穷小子的车库公司,发展到了员工超过四千名、市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了最好的产品——macintosh。我也快要到而立之年了。后来,我被炒鱿鱼了。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 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在最初的几年风调雨顺。但是后来我们对公司未来的看法有了分歧,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所以在三十岁的时候,我被炒鱿鱼了。公开地把我扫地出门了。曾经是我整个生命的中心已经不再有了,这让我不知所措。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有几个月,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很令上一代的企业家们很失望,因为我把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弄丢了。我把事情搞砸了,我和(创办hp的)david packard和(创办intel的)bob n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在公众面前,我是个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我后来慢慢看到了曙光,我仍然喜爱我从事的一切。在苹果发生的风波,并没有丝毫改变这一点。虽然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我当时没有觉察,但是事后证明,被苹果扫地出门是我这一生经历的最好的事。因为,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重新替代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负重感,不要把每件事情都看得那么重。它(扫地出门)把我释放出来,让我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还有一个叫pixar的公司,还有和一位魅力女士相识并相爱,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pixar 制作了全球第一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pixar现在也是全球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随后一系列运作中,苹果收购了next,我重返苹果。我们在next研发的技术是苹果重焕生机的关键。而且,我还和laurence共同建立了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and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如果苹果没有开除我的话,我可以非常肯定,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发生的。虽然这剂良药的味道非常苦涩,但我这个病人需要它。虽然命运有时候会拿起板砖,猛拍你的脑袋。但你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钟爱着我从事的事。你必须去找到你所钟爱的东西。对于你的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亦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的大部分生活时间,你惟一获得成就感方法就是相信你从事工作是高尚的;做高尚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钟爱你的事业。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你要继续寻找,不要半途而废。心中有信念,你就会找到的。而且,这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随着岁月流逝,它会越来越好。所以,不要半途而废,继续寻找。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我曾看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把每一天看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我印象颇深。从那时开始已有33年了,每个早晨,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如果连续几天的答案都是“不”的时候,我知道我要做些改变了。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谨记我随时死去,这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有帮助的工具,它帮我做出了生命中重要的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来自难堪和失败所有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统统消亡,剩下的爱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谨记我随时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来避开将要失去的一些东西的陷阱的最好方法。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没有理由不随心而安。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大概一年以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早晨七点半,我做了一个检查,检查结果清楚地显示我胰腺有一个肿瘤。我当时甚至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这是很可能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我仅剩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活在世上。我的医生建议我回家打理后事,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程序。这也就是说,我必须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要把未来十年对你小孩说的话全部交待完;这也就是说,我要把事情安排妥当,让你的家人会尽可能轻松的生活;这也就是说,我要和他们说“再见了”。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我拿着那个诊断书过了一整天。那天晚上,我又作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把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穿过我的胃,进入我的肠道,在我的胰腺上的肿瘤上,用一根针取了一些细胞。我当时打了麻醉/药,不醒人事,但是我的妻子一直在那里。她后来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最后他们发现这些细胞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细胞,于是他们都大叫起来。我做了这个手术,现在我痊愈了。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那是我和死神距离最近的一次,我也希望这是以后几十年中的最近一次。以前我只把死亡看作是个概念,但经历此事后,我可以更肯定地对你们说: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没人想死,即便人们想上天堂,也是想活着去那里。但是人必有一死,你我都无法逃脱。这也本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杰出的发明。它是生命的轮回,它为新生事物清理道路。现在你们是新生的,但终有一天,你们将逐渐变老,直至谢幕。很抱歉,我讲的这么戏剧化,但这就是现实。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人生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的思维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振聋发聩的杂志叫做《全球目录》,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它是由一位叫stewart brand的家伙在离这里不远的门罗帕克主刊的,他神奇般地将这本书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是六十年代后期,也就是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这本书完全是用靠打字机、剪刀还有偏光相机做出来的。它有点像用软皮包装的google,它比google早三十五年出现,它是理想主义的,其中包含了许多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见解。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ewart和他的团队出版了几期的《全球目录》,当它完成了自己使命的时候,他们了最后一期的。那是在七十年代的中期,我正好是你们这个的年纪。在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有一张乡村公路清晨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你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的),在照片下方有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那样。现在,在你们即将毕业,开始新的征程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3篇

乔布斯曾说过,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最好的解药。如你能够清空一切,你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尽显乔布斯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他曾表示愿意用他的一切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也许终有一天,人们将不再使用iPhone. iPad、Mac。甚至有一天,苹果也失去它的光彩。但是,乔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将永远流传于世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包括“stay hungry,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等经典语录),将和林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样,永远地激励着年轻人。

这个时代有不少伟大的创新创业者,但是能够在多个领域(电脑、操作系统、电信、音乐、动画)都有突破性创新的,过去一百年间,除了乔布斯,没有第二个人。

于是,有人把乔布斯尊为“神”,其实我不喜欢这样。因为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方面的弱点。

乔布斯做产品是封闭式的、高端的,做人也是非常霸道的,脾气很坏。年轻时乔布斯骂人完全不经过头脑,后来重回苹果后有一些改变,但什么事做不好依然骂。不过他的人格魅力也渐渐散发出来,这个时候的骂,员工会觉得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辜负了他的知遇之恩。他的脾气并没有变好,只是管理与批评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

很多年前,乔布斯曾邀请我再次加 盟苹果,被我拒绝了。至今我依然不后悔当时的抉择,我觉得乔布斯是我们尊 敬甚至崇拜的一个人,但是在他身边工 作实在很痛苦,人生就这么短,没有必 要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痛苦。

在我看来,乔布斯不是神,却是一 个有血有肉的天才。

乔布斯能够预测业界趋势,大胆使 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凝聚一流人才,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永不停息地自我超越,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一般能驾驭上述两三点就可能很成功,但是乔布斯能全部做到。

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专注完美,近乎苛求,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结合;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总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 斯。我总是很遗憾地告诉他们,这很难。因为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下,鼓励和支持失败的精神、突破性的思维――这些促使乔布斯成功的因素,都很难有其 生存之地。

第4篇

苹果乔布斯确实与众不同。

前些时侯,有媒体拍到乔布斯与谷歌总裁施密特一起在美国的一家星巴克喝咖啡。虽然没人知道他俩谈什么,但是一位著名的肢体语言专家看过照片,写下这样一段博文“没有办法去隐藏一点:施密特害怕乔布斯。他肩膀前倾使得自己显得更小,这就像罪犯面对着警察。乔布斯举起胳膊,显示了开放的态度,仿佛在催眠施密特。”

这令人想起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乔布斯这家伙太可怕了。

乔布斯重返苹果以后,先后取得了iMac、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功。iPad上市仅80天就售出300万部,iPhone 4上市一周就销出150万部。他使濒死的苹果获得重生,并在今年市值超过微软。

从iMac开始,乔布斯一步步走上神坛,光芒万丈,如日中天。全球不知道有多少“果粉”,每次乔布斯新品,会场内外的人们都如醉如痴。苹果新品在哪里上市,哪里就有“果粉”通宵排队。

乔布斯是人是神?我们一度相信他是真神,但最近的一些事,应该使我们冷静下来:乔布斯不论如何伟大,终究还只是一个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已。

iPhone 4一上市,就遭用户投诉天线问题。上周美国权威消费类杂志《消费者报告》经过细致测试,宣布不推荐消费者购买苹果公司新近推出的iPhone 4。业内疯传乔布斯可能召回iPhone 4, 致使苹果股票大跌。微软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在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看起来iPhone4将是他们的Vista,我对此深信不疑。”

无独有偶,iOS4后,在苹果的各大论坛上,用户都在抱怨电池电力消耗的速度比iOS3 要快。起初人们以为是用户在后台运行程序导致电力消耗,但后来证实即使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也无法阻止电力过快消耗。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世间的神话终有破灭的一天,人不论多么伟大终会有犯错的时候。按此推理,乔布斯也会有失算的时侯。现在看来,这一天似乎到了。虽然乔布斯还在神坛上,但我们已经明白他其实是人,不是神。

人们总爱说乔布斯其实是艺术家,天才的市场艺术家。这让我想起了赵本山。老赵忽悠人买拐,乔布斯忽悠人买iPhone、iPad。这一点上两人相同。而不同在于老赵以忽悠本身卖钱,乔布斯的忽悠是要卖东西。老赵的忽悠不好玩,大不了观众不笑,过了也就算了。真被乔布斯忽悠,我们把他的东西请回来不好用,就会有一大堆的麻烦。神的创造也许永远都很完美,但人的产品,总会出毛病。

事实反复证明乔布斯的伟大。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们懂得欣赏就好,不必为他而狂,更不必迷信。如果有一天被忽悠了,把他不太靠谱的东西请回来,平添了许多烦恼,值吗?

第5篇

伟大的设计师

《纽约时报》网络版称,与其他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相比,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非常关注产品的设计和细节。相对于CEO的身份,乔布斯更多的是一名设计师。

如果你走进一名CEO的办公室,询问他最喜爱什么样的字体,可以肯定,99.99%的CEO都不会对此有太多了解。然而,如果你去询问乔布斯,那么你将会获得满意的答案。乔布斯非常热衷于字体学,能够向你详细地介绍什么是有衬线字符。

这样的细节使得乔布斯推出的产品总是完美无瑕。作为一名CEO,乔布斯的工作并不仅仅是阅读报表,处理个人事务,以及关注营销数据。乔布斯同样也专注于产品设计。实际上,乔布斯不仅关注设计,甚至沉迷于设计,包括每一条弧线、每一个像素、每一个字符,以及每一个字符的倾斜程度。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乔布斯谈到了他为何如此热衷于设计,并讲述了他从大学退学之后学习的一个书法课程。乔布斯表示:“由于我已经退学,不需要去听普通课程,我决定参加一个书法班,了解书法是什么样的。我学习了有衬线字符和无衬线字符,学习了如何处理不同字符之间的间距,学习了如何使已经很好的字体更好。这关乎美感、历史和艺术,是科学无法处理的问题。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乔布斯同时表示:“最开始,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然而10年之后,当我们开始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我回忆起了这些知识。我们将这些融入到麦金塔电脑中。这是第一台带有漂亮字体的计算机。”

乔布斯专注于一些细微之处,例如不同字符之间的间距。这些小细节体现在所有苹果产品中。这也是乔布斯有别于其他CEO的主要不同点。

当乔布斯2011年8月辞去苹果CEO一职时,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维克・冈多特拉公布了一份在苹果手机iPhone之前,乔布斯与他联系的记录。

冈多特拉表示,乔布斯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给他打电话,谈到了一个“紧急问题”。当时乔布斯表示:“我正在研究在iPhone中显示的谷歌图标,我对这个图标不满意。‘GOOGLE’中的第二个‘O’倾斜程度不当。这是错误的,我会让人明天解决这一问题。你们是否同意?”iPhone开发团队有数百名设计师,没有人注意到这个“O”的倾斜程度问题,乔布斯却注意到了。

关于乔布斯对细节和设计的专注,还有另一个典型例子。在苹果笔记本电脑中有用于睡眠指示的小灯,尽管其他笔记本电脑也有这一功能,但苹果笔记本有所不同。苹果笔记本睡眠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与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一致,即每分钟12次。只有乔布斯才会关注这样的细节。

56年人生跌宕如小说

作为宿命论者,乔布斯过去56年的生活宛若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他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一出生便被生母送人。他大学读了一年就辍学,27岁时找回自己的亲妹妹,48岁被查出患有胰腺癌。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旧金山。在当时保守的社会,乔布斯的生母乔安娜・卡洛・谢保未婚先孕,遭到舆论的谴责。更糟糕的是,其生父――23岁的阿卜杜法塔・简德里是叙利亚移民,他是乔安娜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政治老师。生活在保守的美国南方的谢保一家极力反对两人的结合。

乔安娜于是去加州分娩。当地年过半百的保罗・乔布斯和妻子克拉拉想收养孩子。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乔布斯一家用诚意打动了乔安娜――他们向这个年轻的未婚妈妈保证,将来一定送孩子上大学。

他们果然没有食言。为了孩子,老乔布斯夫妇倾其所有,克拉拉不得不给人做保姆。乔布斯比一般小孩好动,不让人省心,比如喝了一罐杀虫水,或把一根针头插座,一度是医院急救室里的常客。

为了信守与乔安娜的约定,老乔布斯夫妇决定为养子搬家、换学校。他们搬到现在硅谷的所在地,乔布斯就读于当地的霍姆斯特德高中。这所高中距离如今的苹果公司总部大门仅1.6英里。

乔布斯进入位于俄勒冈的私立大学里德学院就读。这所学院以思想自由闻名,曾被《普林斯顿评论》列为全美“本科生整体学术经历最佳”。不过,里德大学学费昂贵,乔布斯这种工薪家庭根本承担不起。老乔布斯夫妇再次满足了儿子的任性,为他凑齐了学费,但乔布斯上学不到一年就辍学了。

27岁那年,乔布斯意外地发现了自己亲妹妹的存在,那就是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最为成功的作家之一”、《失去的父亲》的作者莫娜・辛普森。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两人就意识到无论是长相、脾气秉性或是兴趣喜好都惊人相似,从此相认。

2003年,乔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

天才创业,三次改变

1976年,乔布斯和初中好友斯蒂夫・沃茨在自家的车库里创建苹果公司。此后,带领团队,多次共创辉煌。

1983年,乔布斯从百事公司挖来了约翰・斯库利。可就是这个卖糖水的,几乎毁掉了乔布斯之前辛苦工作的一切。

当时,苹果已是拥有超过4000名雇员、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9年,乔布斯快30岁的时候,二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发生了严重分歧。最终,公司董事会支持斯库利,解雇了乔布斯。由此,乔布斯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但之后乔布斯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创立了NeXT公司。该公司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苹果公司收购。于是,乔布斯重返苹果,开始了苹果的第二个“乔布斯时代”。

苹果公司从此有了三次巨变:iPod――改变听音乐的方式、iPhone――手机只需一个键、iPad――颠覆传统电脑使用方式。

2001年,苹果公司的软件和设计团队最初打算为推销麦金塔电脑造一款音乐播放器,不曾想却令iPod应运而生。2003年,iTunes商店开放,允许用户购买和下载音乐、有声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这个伟大的方式让苹果与音乐销售密不可分。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开辟了新的支付机制。

有人说,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是的,在iPhone出现之前,没有人敢想象手机没有接听键、挂机键,所有操作仅靠一个键完成。

第6篇

禅宗是佛教宗派之一,“禅”是生活的艺术,是开智慧除烦恼的有效方法。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懂“禅”,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提高。懂“禅”的人,思维的局限就容易被打破;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懂“禅”就能提升决策的准确度,还能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学习效果。

“禅”发源于东方,盛行于东方。但现在,禅学不再只是东方的专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视。譬如在美国,禅堂早已不再为寺院所特有,不仅很多大学也设有禅堂,甚至连航天员要登陆月球时也要用禅的精神来训练。可见“禅”在现代世界里,占有相当的份量。现在的社会压力倍增,有不少成功人士在奢侈和浮华生活背后,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所以,这个能解决生命问题,提高生命境界的禅学,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识分子和社会人士的重视。

商业精英们修禅,除了净化心灵,还有助于体会其带来的利他的使命感、更锐利的思想和更有持续性的主流价值观。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神话缔造者”乔布斯正是“禅修”优势的受益者之一。

乔布斯的人生事业起步于禅修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创始人之一,多次被评为全美最佳CEO,有人评论“苹果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苹果”。在他的努力下,苹果业绩一路飙升,一举超越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

禅宗的修习对乔布斯的个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学禅的入门书籍很多,但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对他启发很大。追源溯流,铃木俊隆算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1959年,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

《禅者的初心》就是铃木俊隆禅师为那些对佛学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写的英文入门读物。因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国人能真正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因为内心有所追求,乔布斯在大学期间总是根据兴趣到教室旁听对自己有用的课程,例如英文书法课。他后来说:“如果我在大学里没有旁听过英文书法课,Macintosh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比例匀称的字体。”不得不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展现出的各种天才想法,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正如《禅者的初心》所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惟一目的。”也许,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是在实践铃木俊隆禅师的这句话。

禅修得来的“超前商道”

“乔布斯如何超人一等?”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答案就是禅修与商道的深度互动关系。

首先,禅修将会带来超越性的思维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念:三流管理者学习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习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而“禅”就是“心”,通过禅修,对于心恰当的掌控拿捏,所以,禅修就是对心智的修炼。通过常年的坚持,乔布斯成为一位管理心智的大师。即使乔布斯修禅不为追求商道,也自然达到商道的最高境界。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禅修让人躲开了尘世喧嚣、避开了众多表面的事务,回归到问题本质。乔布斯每天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原计划今天要做的事,我还愿意做吗?”乔布斯的每日一问即是他禅修的方式,其实人性本善,只是私心杂念遮住了善意,通过这种方法让心灵沉淀,扫除私欲,就能把握到无上智慧。

其次,禅修会让人信念坚定,心无旁骛。乔布斯曾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第7篇

这种形式的倡导者,是乔布斯。乔布斯以极简约背景展示产品的天分可追溯到1977年,旧金山首届西海岸电脑展览会上,他的身后,是盖着黑天鹅绒的柜台和一大块背光有机玻璃,前面是新产品Apple II,而当时,其他参展商还都是以普通桌子和硬纸板牌子为背景。乔布斯的天使投资人马库拉有个营销准则:通过深刻的印象把你和产品“灌输”给他们。

这后来成了乔布斯的产品理念。有他做榜样,要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国产苹果,这是国内手机品牌引入剧场的最大动力。剧场式会在科技圈的流行,正改变着营销人的观念,最终,它会改变科技产品与消费者间的关系。

脱去所有装扮,剩下的是思想

古典新闻会的形式通常是这样几种:

领导讲话式:台上坐着若干嘉宾,按牌子入座,轮流发表对主办方的阿谀奉承。

鸡尾酒式:主办者站在人群中高声呐喊,没有任何座位,与会者的主要精力花在抢夺移动托盘上的西式糕点及酒水。

幸运52式:抽奖是这种会的核心环节,为了保证最后一个嘉宾演讲时现场还有人在,一般一等奖会在最后环节抽取。

快乐大本营式:以热烈的劲舞开场,以专业术语热场,一般热场后,观众才会陆续到达。

后两种方式,经常会在产品时刻,配以巨蛋爆炸和满天的彩带以表示杀青。所有这些绚烂的形式,都被剧场式会的创始人乔布斯放弃了。他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也是一个极权主义者。他穿着黑色高领衫和牛仔裤缓步上舞台,手里拿着一瓶水。

在成为会表演大师之前,1988年,乔布斯聘请了后现代主义戏剧制作人乔治・科茨来筹划NeXT电脑会。两人采用了极简主义的舞台:黑色的背景,桌子上罩一块黑布,黑布披在电脑上,旁边摆一瓶简单的花。乔布斯还花了6万美元请了一家视频投影公司。这个舞台设计,使《纽约时报》称乔为“产品界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后者是舞台风格和特效大师。

形式越简单,要打动观众越难。产品的引爆点以及演讲内容的思想性显得尤其重要。《乔布斯传》中记载,老乔会亲自撰写和修改演讲内容的幻灯片和要点,他会给朋友和同事观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某次会之前,苹果的产品工程师迈克・埃万杰利斯和他的团队花了几百个小时,为乔布斯找要在台上展示的图片、音乐和照片。“我号召了公司里所有我们认识的人,让他们交来最好的家庭录像和照片。”

抛开所有的嘉宾、彩蛋、鸡尾酒和热郎,不拐弯抹角,不遮遮掩掩,是黄婆就好好卖瓜。剧场式会使人们惊讶地发现,会卖的是产品。

剧场式的中国流变

最早引进剧场式会的是小米的雷军。从布景、PPT、环节设置到着装,都像模像样。在剧场式会给小米带来舆论爆炸后,小米负责营销的合伙人黎万强总结说:“为什么大家觉得雷总最近变成雷布斯?因为小米第一个在中国做了一场像苹果那样的剧场式的、脱口秀式的会。一个台,全黑,然后什么都没有。一个人从头讲到尾。”

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这是说清楚一个产品最好的形式,黎万强认为:“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形式,只有在这种形式下,观众才能安静地听产品的每个细节。”

伴随着小米的成功,剧场式会在科技圈流行起来,各大品牌都喜欢搞一场一人一产品的剧场式布道会。最先跟风的是各大手机品牌如华为、锤子、魅族,之后,各类游戏公司、软件公司也跟风。曾经有一年,豌豆荚的程序猿们以其职业经历为剧本演出了一个情节跌宕的多场独白剧,颇为惊艳。今年夏天,沉寂一年的凡客也以一件衬衫来开了一个剧场式,陈年上台就说:有点紧张。

敢于开一次剧场会,来一场独口秀,这是一个总裁对自己以及品牌的自信,但很多公关公司对这种形式并不感冒,因为这不利于公关公司展现包装能力,他们有能力把会打扮得更加花枝招展。

剧场式曾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迎来过一次小。罗永浩锤子手机,最高600元、最低200元的票,三个小时就售罄。当罗永浩在巨幕上展示出那句“我一个人来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时,在场的文艺青年醉了。

黄章复出后的魅族也在今年频繁以剧场式会的方式推出产品,魅族甚至把会变成嘲讽竞争对手、引起舆论传播的手段,在9月份MX4的会上,以“忘记参数”和“不服跑个分”来针锋相对小米4。手机厂商们互相捧哏,煞是有趣。

五分钟一个尖叫点

如何做好一场剧场式会,是一门学问。每一页PPT都很重要。乔布斯的妻子劳伦说:“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乔布斯把每一页内容都做成三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让劳伦选出最好的一张。“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

“一场会下来往往就是传播了几张图。”每次制作PPT,黎万强都追求“海报级的演示文稿”,每页聚焦到一两个事物上,形象化地展示产品,一行文字直述本质。

剧场式的让总裁们多了一份工作――actor。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控制全场。表演才能很重要,传销经验用得上。黎万强的经验是:“最好是保证每5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尖叫点,贯穿全场才能做到全程无尿点。”

不照稿念,不喊口号,用黎万强的话是:要说人话。这是被剧场式会颠覆的营销观念。坦诚地面对用户,而不是像时尚圈那样为消费者编造各种购买理由。所以,剧场式会的语境是针对用户,而不是针对记者的。黎万强在他的书《参与感》中写道:“有的会搞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搞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奖,都是错的。”

第8篇

上任一年后,库克的大考终于来临。

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但库克操刀这一年,苹果却有了新的味道。

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终将走向何方?

旧金山的苹果味道

9月10日,距离苹果会还有两天。

在旧金山苹果体验店,时代周报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问道:“你们后天是要iPhone 5吗?”一店员回答:“我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任何这方面的信息。”苹果店员在保密方面绝对训练有素。

事实上,随着12日日期的临近,网络上,关于苹果新产品的猜测已经有无数多的版本,苹果粉丝的期待和狂热逐渐达到顶点。与此相反的是,在旧金山苹果体验店里,不仅一切平静,而且更显冷清。与去年9月店里人潮汹涌的景象相比,这一天苹果店里的消费者只有不到百人,这时是晚上七点,通常的购物高峰期。

今年6月,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12)上新推出的MacBook Pro展台前,人比较多,降价了的MacBook Air也明显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另一侧的“The New iPad”和“iPhone 4S”产品前,只围了七八个人。

与苹果店里的平静与冷清相比,一公里之外的芳草地艺术中心明显热闹很多,工作人员正在为两天之后的会而忙碌,会场布置工作有条不紊。

路过这里的人,看到场馆外巨大的苹果七彩霓虹宣传图,都会拿出手机拍一下,因为实在太抢眼了,完全让你无法忽视。细心的人注意到,与以往的苹果会时的图相比,今年的图明显拉长了。这意味着新iPhone外形被拉长吗?人们对苹果新品的猜测看来是随时随地进行中。

其实,在乔布斯时代,每一次会之前,苹果总是被期待太高,兴奋有之,但时常也会失望。然而,这一次,人们对苹果过热的关注,不仅是对苹果新手机的期待,更是对苹果未来的一次审视。库克执掌下的苹果,创新依旧乎?

人们真正想看到的,是那个总能人带来惊喜、创意无限、引领科技产业发展的苹果。

还是在旧金山,比苹果会早两天进行的是颇有点极客味道的Techcrunch Disrupt SF 2012大会。“改变世界的创意不是破坏,而是革命,”会上,Twitter和Square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充满激情的演讲感染了所有与会者。

杰克·多西说道:“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创业开始,但我以前从未想过创业,我崇拜李小龙,我想做水手去游历世界,我想做裁缝去创造美丽,我想做艺术家,尤其是超现实主义。但我被城市以及人文的交错所着迷,Twitter就来源于人与人的信息需求。创业者不是一个工作职业,而是一种社会使命,将未来带到这个世界。”

曾经,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人,苹果的产品改变了世界,也感染了无数人。今天,库克执掌下的苹果还能如此吗?硅谷的创新仍在继续,但还会有苹果吗?

库克带来的五大变化

库克这一年,给苹果带来的改变太多了,首先就是苹果市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某种程度上,这是乔布斯留下的遗产,在库克手中得以辉煌。

2012年8月24日,正好是乔布斯辞职一年。库克治下,这一天,苹果的股价报收于663.22美元,而一年前只有372.12美元。而在8月20日,苹果就以其市值6235亿美元超过微软而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

这一年中,其实苹果新推出的产品不少,包括具有视网膜显示屏的MacBook Pro、新的MacBook Air、iPhone 4S、新iPad和OS X Mountain Lion。iPhone 4S是新产品,但这个功劳应该归于乔布斯,此外,其他产品都是升级换代之作。

事实上,这一年中,库克让人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他做了很多乔布斯从来没做过的事情。

除了市值达到最高,其次便是慈善。乔布斯从不做慈善项目,而库克却在苹果设置了慈善项目。从中不难看出,库克虽然追随乔布斯多年,但两个人的根本理念仍有巨大差异。乔布斯生前从来不做慈善,这曾经引发无数人的诟病。但何谓慈善?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能用产品改变世界,用科技造福消费者,这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乔布斯生前虽然对慈善这个话题涉及很少,但他的理念是“改变世界”,引领技术进步,他也做到了。但库克显然不同,他更像是另一个比尔·盖茨,而今天微软至少已经与创新无缘。

第三是与投资者的交流。事实上,在乔布斯时代,作为COO的库克也是经常见投资者,因为乔布斯绝不做这类的事情。就算苹果业绩下滑、股价下跌,乔布斯也不会见投资者,因为他相信,颠覆性的、用户真正喜欢的产品,比见投资者更有效,用产品说话,这是乔布斯。但是,库克当上CEO之后,仍沿续他在COO任上的习惯。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库克还有多少时间与创新的苹果员工混在一起,还有多少精力思考创意?而这,却不是乔布斯的习惯。

第四是广告。今年奥运会期间,苹果在美国NBC播出了三条Genius广告。此广告一出,业界哗然,被批评有失水准。“Think Different”,乔布斯的概念里,广告必须要酷,否则那就不是苹果。但库克治下的广告,更像是解释,针对对手咄咄逼人之下的解释。“剽悍的公司不需要解释”,以乔布斯的个性,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事情。

第五则是,库克上任第一年,他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早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但乔布斯以官方身份从未踏足这片土地。然而,库克做到了。库克的商人本质其实显而易见。

对市场的重视,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也正是苹果市值达到最高的根本原因。上任一年来,库克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这些经营上的改变,远远超过了苹果的升级产品。

第9篇

乔布斯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魔法,可以让他虽历经时代的变迁却一直历久弥新呢?

注意力管理:靠聚焦打造伟大企业

回忆当年,当乔布斯面对日渐衰落的苹果公司,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公司根本没有焦点,每一个小组都在进行同样的事情。苹果公司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忍痛割爱地砍掉一些冗杂、多余的项目,因为我们要强调焦点,要集中精力做我们擅长的项目。聚焦就意味着敢于说‘不’,只有敢于对一千件事情说‘不’,才能确保我们不误入歧途甚至浪费更多宝贵时机去尝试。”

随后,乔布斯取消了数百个软件项目以及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最具争议性的Newton掌上电脑项目等绝大部分硬件项目。乔布斯清醒地意识到,拯救苹果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工作重点聚焦在最擅长、最有价值的事情上,集中更多精力为大众消费者及最富创造力的专业人士制造出易于使用的完美电脑。只有这样,苹果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出最大化价值、最优化体验,并最终走向世界IT领域的巅峰。实际上,在乔布斯后来的IT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产品阵容的简单与集中。

乔布斯之所以将工作重点聚焦在大众消费者身上,是因为他深信,苹果公司的宗旨是为人制造电脑,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经营企业。这个世界不需要另一家戴尔或者另一家康柏。

乔布斯在办公室里的书写板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表格的最顶端写着“大众消费者”和“专业人士”,下面则是“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苹果公司只需要生产四种机器,即两种笔记本电脑和两种台式电脑,苹果公司的目标客户只固定在目标顾客和专业人士。两年之后,在苹果公司相继推出的四个系列的产品中,只包括专业电脑PowerMacintosh G3、多彩的iBook、时髦的钛金属外壳PowerBook以及曾轰动一时的iMac,但恰恰是这四种产品却最终为苹果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辉煌和惊喜。正如乔布斯所说的:“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思维体系,以做到让任何人都需要苹果。”

可以说,乔布斯的种种行为都完全遵循了他的那句至理名言:“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做到精彩绝伦。生活就是一件让人倾尽全力,充满智慧的作品,一切都不能任意所为。”

而事实证明,乔布斯真正做到了。苹果公司自创立以来,注意力的焦点一直都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甚至一直延续着30年前的商业模式,即乔布斯本人一直秉承的“不凡的设计理念、对营销的直觉以及对商品的易于使用性和兼容性的执着追求。”

心智管理:任何事都可以重新定义

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II、Pixar、iPod、iPhone分别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个人电脑、电影、音乐、手机的看法,可以说,乔布斯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方式。乔布斯凭什么可以做到这一切?答案就是颠覆,彻底地颠覆。诚然,一个企业取得成功很容易,但要做到颠覆和超越则会难于登天。因为很多企业往往因为一次巨大的成功后,就被短暂的辉煌迷住了双眼,从此停滞不前,最终无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而在乔布斯眼里,任何事情都可以被重新定义。企业要取得更大的成功、更大的突破,必须首先忘掉往日的辉煌,甚至将过去的荣耀彻底击碎,一切从头再来。由此,乔布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己,他带领苹果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颠覆性产品。笔者认为,乔布斯的这种颠覆性思维和重新定义的能力值得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深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另一个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创业心态。

体验管理:构建一种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因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而生成了一个特定的部落,在这个部落里,每个部落居民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将这个专属苹果的部落称为“麦客”,将这个苹果部落的居民称为“苹民”。通过一种产品衍生出一种文化,进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社群,苹果是这样做到的:据了解,乔布斯历来强调体验管理的重要性,他一直将用户体验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称自己是“首席体验官”。从产品研制到Macworld大会,从刺激消费购买产品的电视广告到展示商店,甚至包括从包装箱取出产品的过程等一系列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完美的追求。事实上,苹果出售的并非产品,而是数字体验。

意义管理:驱动任何人做任何事

在乔布斯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让人自愿改变与跟从的领导力。

1983年,成立了六年的苹果公司迅猛发展,经历了从一家拥有随意经营风格的硅谷新公司向拥有长期稳定顾客的大公司的转变过程,而此时的苹果公司,需要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人士。

随后,乔布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请来了原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负责经营苹果公司。斯卡利认为,辞去一家待遇优厚的总裁职务,去冒险地经营如此一家充满嬉皮风格的电脑公司是极端不明智的,但最终斯卡利难当诱惑,因为他深知――“个人电脑即未来”。回想当时,当乔布斯面对这个比自己强大很多的顶级公司总裁时,曾大胆地向对方宣战:“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在这里,乔布斯巧妙地将百事可乐的意义弱化为卖糖水,而将经营苹果公司的意义强化为改变世界。可以说,乔布斯的勇敢和标新立异让斯卡利深深折服,最终,在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接受了乔布斯的邀请。

此外,乔布斯还经常教诲员工:“我们正是以微小的方式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所有人走到一起共同制作这个新产品,这是我这一辈子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他还曾专门为员工举办签名聚会,将设计小组成员的签名分别刻在机箱内测,并高声宣布:“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如果你是当事者,你将作何感受?苹果公司的一位员工这样评价乔布斯:“他非常擅长触碰到别人的深层需求。”

可以说,乔布斯使苹果品牌最终演变成了一种宗教,他说:“‘苹果教’的伟大光芒会让信徒们开着车子跋山涉水共同前往同一个幸福终点站。”世界首席品牌大师马丁・林斯特龙主持研究的一个项目表明:当测试者看到iPod图像和看到宗教图像时,激活的大脑区域是完全一致的,对二者的感情投入也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宗教是赋予个体一种有意义感觉的典范,苹果品牌获得宗教一般的效应,就是归因于乔布斯赋予了苹果产品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进而可以产生驱动市场的效果。

性格管理:任何人都可以赢得成功

第10篇

1984年1月24日,在苹果股东年会上,苹果公司将Macintosh摆到了众人的面前,乔布斯发表了这次曾引起轩然大波的演讲。

乔布斯为什么以施乐公司做开篇演讲?也许在乔布斯的潜意识里,已经将施乐视为苹果的精神导师。

施乐倾力打造技术梦工厂

“一只大猩猩伸出它的毛茸茸的指头,在机器按钮上按了一下,复印件就从另外一端出来了。”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施乐公司的一则电视广告内容,广告播出后,引起很大争议。广告播出第二天,不少公司的秘书的桌上被人放了香蕉,当时秘书是复印机的主要使用者,好事者借广告调侃秘书。接着,播出广告的电视台几乎淹没在全美各地秘书们的抗议电话声中。

随后,这则广告的正面效果发挥了出来,施乐复印机迅速走俏,施乐公司开始了长期的辉煌发展史。

1968年,复印机发明人切斯特・卡尔森去世。施乐CEO约瑟・威尔逊在谈到卡尔森的贡献时说:“只有那些能体察到他人未曾注意过的需求,并生产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这些需求的人才会赢得巨大的回报。”

随着复印机技术的成熟和竞争对手的增加,施乐公司开始谋求第二个卡尔森和他的伟大作品。

1969年,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成立,施乐聘请了曾任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鲍勃・泰勒(Bob Taylor)负责组建这个中心。顺便提一句,ARPA创立了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于是在斯坦福校园的旁边,一座建筑拔地而起。泰勒开始网罗全国最优秀的工程师、黑客和计算机天才,应聘者需要和实验中的每一位研究人员面谈,在检测其真才实学的同时,也“检测他们神经系统的质量”。当时在这里工作的阿伦・凯说当时全世界100名顶尖计算机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PARC工作。

当时接任施乐公司CEO的彼得・麦格拉(Peter McColough)雄心勃勃地说:“在70年代的某个时候,我们将有能力对大客户说‘我们能为您提供所有处理信息的工具’。”因此,研究中心施乐公司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计算机技术上。

1973年,他们成功开发出了施乐公司 Alto,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台个人计算机,有键盘和显示器。它采用了许多奠定今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比如图形界面技术、以太网技术,当时它已经实现了Alto计算机间的联网功能,另外,它还配备了一种三键鼠标。

1975年,施乐Alto产品成型,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本应是施乐的第二台“印钞票”的复印机。可是施乐管理层认为施乐Alto过于娇贵,市场上不会有人问津,因此没有做大型的市场推广,前后只卖了2000台。施乐公司的 Alto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失败产品”之 一。盖茨多年后评价说,“把伟大的研究成果转化到销售看好的产品中去,对许多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颇棘手的问题”。

1977年4月,相比施乐Alto,技术功能弱很多的苹果II型电脑,在推出后迅速受到市场欢迎。施乐Alto的研发人员开始抱怨管理层叶公好龙,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给了乔布斯这帮苹果小子。

乔布斯到此满载而归

“你们为什么不拿这个做点什么?这些东西太棒了,它将是革命性的!”1979年11月的一天,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乔布斯兴奋地嚷着。

当时,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对外还是高度保密的,因此它起初对乔布斯并不敞开大门。但风闻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里有很多炫酷的东西,乔布斯决心一游,他找到施乐公司,对相关负责人说:“如果能让我们考察一下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你们就可以在苹果公司投资100万美元。”

乔布斯开出的条件是很诱人的,因为当时苹果公司的发展势头很猛,正处于公司上市前夜。而一旦苹果公司上市,施乐公司就会收获颇丰。后来结果真是这样,苹果股票上市后,施乐公司手中的苹果股票市价一度达到1.76亿美元。

乔布斯带着一位技术人员参观以后,感到很过瘾。于是在这一年的12月,他带着技术主管、高层管理人员等一批人再次造访。乔布斯当时已是闻名美国的红人,施乐的工程师拉里・泰斯勒很愿意在他面前展现自己最新的成果,他演示了图形界面和鼠标应用。而当年盖茨还在卖自己的BASIC程序呢,拥有属于微软的DOS操作系统还是在两年以后,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遥远的未来的故事。

泰斯勒后来回忆说,他起初以为乔布斯他们对此一窍不通,可是,“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关心产品的细微之处的所有提问中,我知道我错了”。他认为乔布斯提出的问题是他来施乐公司七年来所听过的最有水平的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表明他们关心研究中心展品的细枝末节,也表明了他们在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

显然,施乐公司没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而乔布斯则看到了。

后来有人说,苹果公司“窃”走了施乐Alto的技术,这种评价有些武断,因为施乐可没有给苹果任何拿走研发图纸的机会。不过,对于乔布斯这位融会贯通的高手来说,看一眼就够了。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指示研发人员开始图形界面的研发,并首先用到丽萨电脑项目上。乔布斯有个私生女叫丽萨,有人说这款电脑是纪念她的。

继而,施乐公司的泰斯勒被挖到苹果公司,随后,相继超过15位施乐公司的计算机专家加入苹果公司。不过丽萨计划并不成功,最后2700台丽萨电脑被扔到了垃圾堆。

乔布斯表示,虽然丽萨电脑失败,但“我们积累了丽萨方面的一切技术”。与此同时,乔布斯亲自主持了Macintosh项目,这个项目继承和完善了丽萨采用的图形技术。乔布斯对施乐Alto上的鼠标印象深刻,因此力排众议,要求Macintosh上使用鼠标。

而看一眼就能研发出来产品的天才,当时还有一位,这就是比尔・盖茨。

微软视窗再承衣钵

“嘿,史蒂夫(乔布斯),只因为你在我之前破门而入施乐公司的房间,拿走了电视,并不能意味着我后来就不能进去拿走立体声音响。”据有关媒体报道,当年比尔・盖茨曾这样回应乔布斯抱怨Windows和苹果的Macintosh操作系统太相似。

1981年末,乔布斯邀请盖茨看苹果计划推出的Macintosh样机,他想让微软为这款新机器设计出匹配的应用软件。乔布斯在给盖茨做演示时,盖茨的感受和乔布斯两年前观看施乐Alto的感受类似,盖茨被其图形界面和方便灵活的鼠标配合吸引住了,他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看来这是微软DOS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命的是,乔布斯似乎看出了盖茨的想法,他担心微软会把在给苹果编写软件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用到IBM PC机的应用软件上。当时,IBM仍然是微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苹果的头号竞争对手。真是高手过招,不说话就能洞穿对方的心思。

1982年1月22日,乔布斯强迫盖茨同意:“微软不会以任何方式销售、租赁、许可、公布或传播任何财务建模、商业图片或数据库程序……以及不将其应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可是乔布斯百密一疏,该协议没有禁止微软编写类似于Macintosh的操作系统,与苹果展开竞争。盖茨后来回忆道,1983年,微软就“计划在IBM PC上引入图形计算功能”,而这恰恰是乔布斯最为担心的。

盖茨了解到乔布斯的Macintosh操作系统师出施乐门下,决定釜底抽薪,从施乐公司直接挖人来开展自己的操作系统的研发,这个人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担任图形化系统部门的主管斯科特・麦格雷戈,他时年26岁。

对于英才,盖茨有亲顾“茅庐”的风范,他马上飞到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所在地,在一家摩洛哥饭店宴请麦格雷戈。酒酣耳热,谈话投机,当酒店开始表演肚皮舞时,盖茨也上去跳了起来。

麦格雷戈后来回忆说,这次会面打动他的不是盖茨的舞姿,而是盖茨看起来永不满足的求知欲。麦格雷戈随后从施乐公司离职。他一到,盖茨就对Windows研发小组进行了重组,让他任部门经理。同时,微软对施乐公司的人才敞开大门,不久施乐另一位重要的人才尼克拉也到了微软。

微软在给苹果公司编写应用程序的同时,开始开发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其间受到了可视公司VisiOn的强烈刺激。有史料称,微软把Windows操作系统研发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给苹果公司的活儿排在了后面,甚至延迟了苹果Macintosh机的,这让乔布斯很恼火。让乔布斯更火的是:1983年末,他发现了微软Windows与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相似性。“你们偷我们的。”乔布斯对着盖茨狂吼,“我们相信你们,但如今你们却从我们这里偷东西。”

当时盖茨身处苹果公司会议室,有10几个苹果员工围着,乔布斯领头发难。单刀赴会的盖茨任凭乔布斯发作,称苹果与微软都是从“有钱邻居”施乐处“偷”东西,苹果早到而已。

盖茨当时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明白自己手里有苹果需要的热门应用软件,而且对于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来说,操作系统是它的命,而对于当时以硬件公司自居的苹果来说,操作系统只是一块肉而已。

但乔布斯也不是好惹的,他后来曾准备让苹果的产权律师欧文・拉巴特来对付微软。虽然大家都师从施乐,但有先有后,先入为主,乔布斯的胜算很大。可是此时,苹果公司祸起萧墙,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与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矛盾激化,乔布斯被踢出苹果。

1985年10月24日,在盖茨30岁生日的前4天,时任苹果CEO的约翰・斯卡利送给他一份大礼:苹果允许微软在Windows上使用Macintosh的一些技术。史学家称,这是继DRI创始人加里・基尔代尔把与IBM进行操作系统合作的机会“让给” 盖茨后,掉到微软嘴里的第二块大馅饼。斯卡利后来懊悔地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签订了一份损害未来权利的协议。”

微软拿到了苹果用施乐宝石编织的王冠,这也标志着微软启动了Windows时代。当然,微软起初发展得并不快,乔布斯多年以后曾说:“我认为微软花了10年时间才成功模仿(Macintosh)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言下之意是盖茨没有得施乐真传。

盖茨多年以后写道:“我们有些想法借鉴了施乐的已有成果,另外一些则是独创的。”他也俨然以施乐传人自居。

那么无意间成就了苹果、微软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我的任务是创造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技术。如果产品部门无法利用我们的技术,这不是我的罪过。”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泰勒这样说。在外人的眼里,这个研究中心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技术王国”。 科研人员只需埋头工作,一旦他们有新的设想,泰勒就会帮助处理所有的杂事:设定预算、与公司总部商谈、争取经费以及各种配合事项。

“我们只招收那些眼睛里有火焰在跳动的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与施乐其他员工的文化是如此明显不同,研发中心的人留长发,不洗澡,甚至不穿鞋子上班,他们每周都在“豆袋房”里开会。之所以叫“豆袋房”,是因为在这里,参会者用塞满豆子的口袋当坐垫。这些人的另类造型甚至吸引了《滚石》杂志,还上了封面。

一位在研发中心工作过的员工曾经说过,施乐是两种人的天堂: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但二者之间显然没有融合,施乐决策者及产品部门负责人和研发中心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这使得许多潜力巨大的技术根本得不到施乐决策者的理解,因此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商品。

在当时的施乐公司,有形无形中分为“复印机帮”与“西海岸帮”两个帮派,研发中心应该属于后者。“复印机帮”认为,“西海岸帮”研究的那些复杂玩意儿不可能帮公司赚钱。“西海岸帮”则将“复印机帮”视为落伍于世界潮流的老古董。

施乐的第三任CEO大卫・卡恩斯(David Kearns)对研究中心的态度和前任不同,他曾经说过,研究中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工作与公司业务没关系。他开始力图将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与公司的主要业务统一起来,研究中心的主要负责人鲍勃・泰勒对此表示不满,他希望研究中心提供的是宽松的研究环境。

1983年9月19日,泰勒被迫辞职,这条消息震撼了整个研究中心。过了年底,在拿到一年的红利、股票期权后,大规模的辞职爆发,天才们纷纷离去。在大家的眼里,泰勒不仅仅是中心的领导,而且是这个奇妙领地的守护神。泰勒离去,没有谁能将他们再次凝聚在一起。阿伦・凯说:“泰勒为施乐牺牲了许多,因此我们不愿听到许多胡言乱语。”

被释放的巨大浪潮

1996年,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乔布斯侃侃而谈:“施乐完全可以在今天拥有整个计算机产业,完全可以比现在的规模大10倍,完全可以成为90年代的IBM,完全可以成为90年代的微软。”

乔布斯直接、盖茨间接从施乐Alto电脑学艺后,将拥有带鼠标、图标和视窗的图形界面衍生为Macintosh和Windows;施乐发明了以太网技术,今天的最大受益厂商是思科;施乐推出了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而该领域最成功的厂商之一是Adobe;施乐在激光打印机技术上起步很早,而一度在商业上最成功的是惠普。

曾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一名技术员、后任微软公司Word及Excel软件首席设计师的查尔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这样评价帕洛阿尔托研研究中心对IT产业界的贡献:“一个巨大的浪潮被释放出来,惠及了依托于此的所有行业。”

记者手记

技术梦工场缺少商业造梦师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有过一条经典语录:“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对于变革性产品的市场需求,很难从市场调研中获得,往往只能依靠经营者像《盗梦空间》中的造梦师那样,运用充分的想象力,勾勒出指导公司发展的商业愿景。

所以当卡尔松带着复印技术,走到IBM总裁托马斯・沃森面前,沃森想不出这项技术的商业前景,而将他挥退。随后,卡尔松的技术成就了施乐早期的辉煌。

那么为什么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在研发出PC萌芽后,没有将它发展成施乐第二台财富与成功的“复印机”呢?因为作为技术梦工场的研发中心聚集的都是才华横溢的技术人才,但没有具备超常想象力的商业造梦师。

商业造梦师的工作并不是臆想,他也需要勾勒梦境的现实素材,他需要跨界的能力,能将他经历和理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思考。让施乐Alto发扬光大的乔布斯其实是一位商业造梦师,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硅谷技术奇才”。作家丹・里昂斯曾表示:“乔布斯不是一个工程师,他实际上什么都不会设计,他对电路一无所知。”可是早年混迹草根电子用户的经历,让他对消费者使用PC的需求有一种超前的认识。

IT领域著名的技术专家艾伦・凯说过,“预测未来的唯一办法是发明未来。”施乐Alto做到了,可是施乐为什么没有人像乔布斯那样具有对PC的商业想象力呢?这是受施乐现实商业空间所限。虽然梦可以天马行空,但它需要现实的映射,当时施乐的商业现金牛产品是复印机,打交道的客户是已被IBM的大型机、DEC的小型机包围的企业级用户,施乐高管脑海中很难勾勒出面向亿万普通用户的PC宏伟梦境。换句话,他们没有造梦的因子。管理学者道格拉斯・史密斯评价道:“施乐不知道该怎样去生产电脑,他们的销售队伍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卖电脑。”

第11篇

2012年9月12日,苹果iPhone 5会现场。伴着乐队的低声吟唱,从始至终没一点儿笑模样的苹果CEO、52岁的蒂姆・库克转身下台,就像这一年来所有的苹果会一样,没有惊喜。

此时距他从史蒂夫・乔布斯手中接过这个位置,整整一年还多几天。在他掌舵苹果的这一年里,苹果了新的MacBook Pro、新的MacBook Air、iPhone 4S、新iPad、新的操作系统OSX MountainLion、新iPod和新的iPhone 5,它们都比想象中的完美更完美,也取得了比预料中更辉煌的成功。但人们说,如果乔布斯在,他会做得更好。

这一年里,苹果打赢了与三星之间的关键知识产权官司,给股东分了红,参与了慈善事业,打通了与投资者的交流渠道,股价从372.1美元飙升到接近700美元,取代了微软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值钱的公司。但人们说,如果乔布斯在,他根本不在意这些。

与所有伟大人物的继任者相同,库克面临的问题是,无论公司多么成功,荣耀都属于逝去的乔布斯,并不属于自己。他必须证明自己,告诉人们谁是蒂姆・库克 。

“普通”的苹果

伦敦奥运期间,苹果推出了一组以苹果客服“Genius”为主角的系列广告,广告的主角是一位长相傻乎乎的苹果客服,在不同场合下向“蠢笨的”用户讲解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辨识“山寨苹果”。

尽管有调查公司认为,这是苹果针对2011年来用户群逐渐趋向35岁以上的新形势,所作出的“解释性广告”,有利于拓展新的客户群,但这还是与苹果一向以“酷”为主要诉求的“文艺范”广告大相径庭。于是,它遭到了粉丝们的强烈抵制,最终这组广告的创意总监离了职,苹果也很快撤下了这些广告。

类似地,新的iPod nano系列,也被评价为“恶俗”。这也是库克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无论何种理由,无论是好的决策还是坏的决策,与乔布斯曾经的选择相比,他的所作所为都太不“文艺”了。

比如,2012年初,苹果一反以往被公众批评为“最吝啬企业”的慈善政策,向斯坦福大学医院捐赠1亿美元,甚至在公司内部设置了专门处理慈善捐赠的业务部门。这看起来与乔布斯“用产品改变世界”的做派相悖,但却很少有人说,实际上乔布斯生前从未明确反对过参与慈善事业,他还曾推动活体肾脏捐赠的立法提案;实际上,这一捐款决定,在乔布斯生前即已做出。

比如,乔布斯在世时从未访问中国,在谈到苹果主要代工商富士康时,曾说“富士康并非血汗工厂”,甚至说“作为一家工厂来说,它非常好”,但库克在年初访华时造访了富士康和中国政府的高层,并表达了改善现状的愿望。巴克莱资本的一份报告预测,苹果的新产品,将使整个中国第四季度的出口额增长4%。尽管库克也许另有考虑,但这很大程度上仍可能与《纽约时报》对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曝光有关。

比如,苹果17年来,第一次在股东中派发红利,每股2.65美元,连续3年,并启动百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这对于一个日趋成熟的公司而言并无不妥――库克选择了花钱,他收购了以色列闪存公司Anobit,但仍然没有选择买Twitter,或者Facebook。尽管苹果作为市值最高的公司,可以在相当范围内改变华尔街的规则,而库克也一再强调,自己与乔布斯不同,并不迷信“现金管理”,但公众仍然认为,作为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这么做实在并不“酷”。

有时库克似乎也希望自己“酷”一点儿。比如2012年夏天的EPEAT认证风波,因为阻碍了苹果某些“设计原则”的实施,苹果一度宣布旗下39款产品退出这一环保认证,但在遭遇来自行业和政府的强烈反对后,库克取消了这一决定――这显然并非乔布斯的风格。

但相比以上所有的,库克最为人诟病的一点,也许要数对新品的“泄密”无所作为。正如《财富》所形容的,苹果此前的保密制度“像恐怖组织一样严密”,在产品会之前,没有人能打探到关于产品的任何细节。但这次iPhone 5会上,无论是耳机、新接口,还是产品的种种细节,早在半年前就已经被绘声绘色贴到网上,无一落空。这简直与其他“普通公司”所做的,并无任何分别。

库克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访谈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承认产品“保密不力”,并承诺在今后加强,但同时又说“我们对于富士康和供应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显然没那么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iPad mini的种种细节,已经又一次铺天盖地般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这让人联想到最近频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苹果高管,库克真能像乔布斯一样,牢牢掌控这家桀骜不驯的“文艺”公司吗?

谁是库克

库克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鲍德温县的一个小镇,与生长于硅谷的乔布斯的经历迥异。当大学只念了6个月的乔布斯已经因苹果公司上市而成为亿万富翁时,库克仍在大学里深造,并在毕业后得到了一份来自IBM的工作,在PC部门负责制造和分销。

硅谷的生活总是大同小异。同乔布斯一样,库克也喜欢自行车,喜欢鲍伯・迪伦。再比如,他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来工作,然后5点钟开始运动,他会主动要求在圣诞节和新年加班,并要求手下也这样做。还有,他曾经被误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

但库克和乔布斯的不同,仍远比相同之处要多得多。比如,他喜欢用南方口音轻声慢语地讲话,喜欢用严峻的目光“长时间地凝视别人”,在暴怒时也能保持绅士风度;他对产品并不狂热,更不擅长演讲,单身、内向而腼腆,不喜欢社交,甚至很多媒体都猜测他的性取向不同。除此之外,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病并非绝症,而是误诊。

总之,库克在这家曾经打败过苹果的公司里,一干就是12年。此后,他去了不同的地方卖电脑,例如康柏。在康柏待了6个月后,他接到重掌苹果大权的乔布斯的邀请,面谈5分钟后,他决定加入苹果,这家当时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在此之前,库克最引人注目的才能来自他在管理和销售方面的惊人表现。Gartner2012年6月公布的年度全球供应链TOP25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中,苹果的供应链以20%以上的优势引领行业,而纯利润则增长了51.5%,其中存货周转率高达74.1%。也就是说,在苹果,将一堆原材料变为iPhone并销售出去的时间,仅仅需要5天――这在全球所有行业中仅次于麦当劳。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库克的功劳。

但在产品和市场的洞察力方面,库克完全无法与乔布斯相提并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iPod如日中天时,苹果并未进军当时迅速崛起的中国和韩国市场。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最新的iPhone 5中,苹果将配置全数字、8针的“闪电”接口,相比30针的旧接口,这个接口更小、更耐用,而且不分正反面,但是接口中暗藏一个小芯片,只有苹果授权配件商才能采购这种芯片,这将把大量非授权配件厂商和山寨配件商挡在门外。尽管有使产品更轻薄的考虑,但这将为诸多老用户带来无穷烦恼,这与苹果一贯以来对老用户的关爱背道而驰,唯一的解释是苹果可以从每个授权的新配件中收取1美元~2美元的授权费。

这让人想起库克前不久谈到他当初加入苹果的理由时所说的:苹果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家即便他们的产品让用户不爽,但用户依然会一直买账的技术公司。

英雄走了,他只是个普通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库克都不是乔布斯。

在前不久的派息决定中,库克决定放弃未来10年7500万美元的红利,这让人联想到乔布斯重回苹果以来坚持十几年的“1美元年薪”。有人说,库克“代替乔布斯承担了责任”,这笔钱被用于支付与唯冠之间商标争议的6000万美元赔偿,但事实上后者早在宣布分红之前就已经赔付到账,而那7500万美元,也并非实实在在的现金。

事实上,库克从未在钱这方面含糊过。他已经出手了1.13亿美元的苹果股票。他在2010年的收入是80万美元年薪,外加500万美元的分红,和价值5000多万美元的股票,远超乔布斯。而他在2011年的收入是90万美元年薪,外加价值3.76亿美元的股票。这相当于富士康6万工人一年的年薪。

苹果在专利侵权案中战胜三星后,库克曾经给苹果全体员工群发过一封邮件,他在邮件中说,苹果“崇尚原创和创新”,以及“为打造全球最优秀的产品而投入生命”,审判结果标志着“价值观赢得了胜利”。

乔布斯去世后,关于他的很多误解都渐渐水落石出。比如,他并非不做市场调查,他也并非天才,iPhone曾历经40多款设计,而被人讥笑的滚轮版iPhone原型,其实就出自乔布斯之手;再比如,他并非暴君,iPod之父说服他接受了ARMCPU,阿特・列维森说服他接受了Appstroe,艾迪・库让他接受了7英寸iPad。他的成功来自滚石和披头士,来自对权威的彻底颠覆。

但库克尚未显现出这样的特质。eWeek曾经罗列了库克就任以来的诸多成功之处,例如权力交接平稳,市场和投资者满意,财报平稳,员工情绪稳定且团结,产品质量没有下滑等等,但所有这些都和“价值观”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将是苹果面临的最大风险。市场研究机构认为,苹果对现有产品的更新不够新奇,这令库克只是接受了“考验”,但是当苹果需要推出真正全新的产品时,那才是库克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到那时,业界对他的评价标准将完全不同。

第12篇

中文版乔布斯传记将与英文版同步上市

备受读者关注的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传记的中文版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简体中文版将与英文版同步于10月24日上市。

据中信出版社透露,由于时间相当紧张,有可能上市当日在全国仅有部分书店能上架,并且发售数量有限,还请广大读者提前咨询当地书店是否提供预订服务。中信出版社之后还会为广大“果粉”奉献精美的包括精装书以及乔布斯与家人的相册在内的限量纪念版套装。

据悉,这本原定于明年3月出版的唯一获乔布斯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一度提前到今年的11月21日。乔布斯病逝当天(10月6日),美国出版方宣布提前至10月24日出版,而本书最终成稿已是9月下旬。为了让这份乔布斯留给世人的最后的礼物早日到达读者手中,据该书中文版编辑透露,参与的编辑和翻译一直紧张地工作着,他们也被乔布斯的那份真诚与不舍、感悟与激情深深感动。

链接:《中国新闻出版报》

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渝召开

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10月17日,由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和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渝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程东红、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界举办的最高端、最具影响力的行业论坛之一,本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围绕“转变期刊发展方式与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使命”主题,举行报告会、科技期刊国际化高峰论坛、专题论坛和科技期刊进院校等专项活动。

中国现有科技期刊近5 000种,在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李东东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科技期刊面临办刊体制复杂、集成度不高、单个期刊实力较弱、多种期刊还没有形成稳定和符合市场发展的赢利模式、数字化和网络化冲击传统出版业、尚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等诸多问题。

对于科学谋划“十二五”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李东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科技期刊集团化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分类组建、做强做大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刊传媒集团,加快推动报刊资源向综合性、专业性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聚合,提升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二是主动适应出版方式变革,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十二五”期间,总署将建立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平台,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的数字学术期刊,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系统,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期刊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大力强化品牌意识,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启动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

链接:《中国新闻出版报》

专业出版市场洗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