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专业

园林专业

时间:2023-05-29 17:4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专业

第1篇

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自身的一种褒奖。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学生面向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系教学、生产与企业三结合的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园林绿化工程实际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培养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使学生有一段较长时间接触社会,熟悉建筑行业,通过亲身参与,实际动手操作,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并没选择建筑这个专业而是选择了园林这个专业去实习。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这次顶岗实习中。但从这次非专业的实习中我学到许多东西。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1、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园林绿化的专业知识,能识别常见园林花卉,基本掌握其生长习性、园林用途以及栽培养护技术。

2、增强学生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园林技术工作技能训练。

3、了解供地、供水、供气、照明、排水、排污、消防等公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园林;园林美术;学习兴趣

园林美术是日前学习园林专业较为实用的一门课程,也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重视园林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园林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园林美术教学上的经验,我简单地谈谈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园林美术课

在给学生上第一堂园林美术教学课时,我主要让学生了解两点:

1.让学生了解园林美术在园林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园林美术的概念及应用。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美术或在以前的学习中学过一些美术,认为园林美术是一种调节学习压力的一门课程,还不能真正明白园林美术的应用在园林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还不能真正明白随着园林美术学科对其他各学科不断渗透之后,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园林美术这门学科所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让学生了解园林美术学习的目的性。很多学生开始对园林美术教学课都怀着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园林美术,认为学习园林美术好玩,没有压力。但随着园林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大量去记忆或机械重复地训练,内容枯燥无味,难度也增大,而学习的内容是平面设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下来。因此,我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了解园林美术学习的目的性,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他们有始有终地学习。

二、备好园林美术教学课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园林美术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我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做一些园林设计的小实例,让学生了解园林美术在园林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最后还要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设计的小实例,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园林美术的兴趣,我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另外,在对知识点进行实例操作时,我还特别强调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全面考虑。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另外在学习园林美术理论和技法的同时,对其他相关艺术论著各阶层应注意阅览,只有深刻地了解各个门类艺术的特点与共性,认识艺术的发展史及其规律,特别是美学知识的研究,这对提高艺术的理论和鉴赏水平很有帮助。

三、重视园林美术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做一些简单而又实用的园林平面设计的实例,然后让学生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如:给教室前面设计一个花坛,给自己家门口设计一个花池,还可以让学生将学校内做好的花坛、广场画出来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园林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因为学生不可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人们还普遍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四、尽量让学生多实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园林美术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怎么也想不清楚,但是自己一动手实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再把动手实践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动手绘画,而我在学生绘画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绘画设计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当然,园林美术教学必须有一个长久的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园林美术教育,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青睐园林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园林美术.赵春林.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

第3篇

一、零散时间记忆法

由于园林专业学生课业负担重于其他专业,且经常需要熬夜画图,缺乏大量时间,于是零散时间记忆法无疑为适合园林专业学生最佳的单词记忆方法。关于零散时间记忆,主要是指借助于适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手机应用,如知米背单词和百词斩等。该类英语单词记忆软件有较强的时间规划性,可督促大学生按时完成既定计划,切勿拖延。可以在画图间隙抽出十五分钟背几个英语单词,由画图时的抽象思维转化为背单词时的具象思维,既放松了大脑,又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每天的零碎时间总计1小时之余,如果充分利用好这1小时的零碎时间,学习效果则非常明显。

二、读音记忆法

英语单词和汉字在音与形上各有不同特点。在说英语或用英语写作时,如果想用某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却一时想不起该单词的拼写,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想不起单词的读音。而在说汉语时情况恰恰相反,当试图用一个中文词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时,多数情况是因为想出了词语的读音而想不起汉字的字形,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提笔忘字。这一对比恰恰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语言首先是听和说的问题。对母语操练者来说,语音比文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够较容易地通过语感在大脑中将语音信息调动出来。二是英语是表音的文字。单词的读音与拼写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叫读音规则。中文是表意的文字,读音和字形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对应关系,所以在英语单词的记忆过程中,相对于表意的中文来说,读音是更加重要的记忆线索。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园林专业大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存在误区,即简单地将汉语意思与字母组合机械地联系在一起,用此方法记忆的单词在脑海中多是抽象的一串串字母而非单词整体的概念,因而更易遗忘。由于园林专业英语多为具象单词,例如:imperialgarden(皇家园林)。因此,读音记忆法将读音、汉语意思和该单词的具体画面相结合,在记忆单词时,与汉语意思结合的不是抽象无规律的字母组合,而是一个读音和一幅园林风景图,显然读音和图画这些具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住。记住读音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读音拼写单词,这对于从初中开始接触音标的大学生来讲是小菜一碟。就像学习舞蹈一样,要先把动作分解开,然后连贯起来,这样才容易记住每一个动作,才能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读准了一个单词内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后,也就基本完成了对该单词词形的记忆。值得提出的是,读音记忆法记单词的另一优点体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听力填空题上,有些空可以听清发音但不知是哪些单词,因此可以利用单词的发音规律将单词拼写出来。笔者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六级考试613分的成绩。

三、分解法

对于一些结构较长的英语单词,我们可以利用分解法,弄清其内涵,便于记忆。例如:autobiography一词乍看很长,记忆起来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个词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其是由auto-,bio-,-graphy三个词素构成的。auto-是希腊语,表“自己”之意,bio-是希腊语,表“生命”之意,-graphy是希腊语,表“写”之意,三个词素合在一起就是“写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自传”。对于这些比较长的词,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能分清其内部结构,了解构成语素的意义,记忆起来则非常简单容易。很多园林专业学生抱怨英语单词易学难记,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结合园林专业特点,将园林专业学生擅长的具象思维与单词记忆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范诸平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第4篇

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初次接触色彩课程时,学习进度跟不上,成绩普遍中等偏低。而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成绩较好,通过一年的练习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成绩提高较快。那么,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如何传授色彩知识和技能,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阶段性的教学着手,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端正学生色彩课的学习态度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这是任何课程学好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却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色彩课是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的目不明确。这样容易造成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对色彩课程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进行课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审美综合素质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接受知识比被动要快得多,教师在色彩课写生教学之初,通过让学生观摩优秀的美术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绘画综合素质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绘画中色彩的基本表现规律,学习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和营养。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对绘画课程的学习和表现欲望以及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都会非常有帮助。

加强色彩课写生实验环节的教学色彩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有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指导以外,更应注重学生实际绘画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户外写生训练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动手绘画的能力,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多于引导,让学生将之前的绘画理论知识、技法和实际的写生训练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技法也能达到灵活运用。在课程写生训练中,小色稿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很快提高,并且快速表现出自然界中色彩的整体关系,充分概括自然界中变化丰富的颜色,处理好画面的整体关系、空间色调关系。在写生训练过程中除了强调色彩写生的基础规律与技法外,还要再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真正好的设计作品不仅是技法的精湛也是个人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

重视课后临摹作业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将临摹与写生相结合是一种最好的途径。写生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观察方法,色彩临摹重在对技法的提高。由于绘画是一门技术艺术,色彩临摹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摹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原画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规律,还能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特点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临摹时,首先要深刻理解绘画作品,无论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技法都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临摹实践,了解原画的创作基本原则以及各种技法的特点与运用;其次要细致分析画面中表现出的艺术气息,只有通过认真剖析才能发现其特点,在理解基础上的临摹才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示范向学生演示绘画的步骤这一点很重要,可以直观的告诉了学生画面要达到的效果。这种示范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绘画教学的实践直观性,以启发、引导式的方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作画的方法、步骤,加深了他们的直观感受,同时也了解了画面的表现技法。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便于下一步的继续学习。由于每个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和理解都会有差异,加上绘画基础也不同,所以在作画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错误分别进行指导、示范,直观地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以及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以上这些教学方式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作激情。所以,这种传统的示范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设计专业在社会上重要性的日益加强,色彩作为设计基础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贯穿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结合理工科类园林专业的特点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创新,明确设计色彩训练的专业特点,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探索,使学生通过色彩的学习,提高设计的表现能力,培养出未来高素质、创新型的设计人才。

作者:兰青曹宁李哲琳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艺术系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园林工程;案例教学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园林工程项目的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原理和养护管理的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它不仅仅局限在对固定原理、规则的获得,它更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获取感知印象,丰富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益处

(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

(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二、高职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案例教学的优势

(一)、“高职”特点的优势,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实践性与参与性的教学宗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就业的过渡期。

(二)、高职学生特点的优势,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应用性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的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高职学生大多数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对长篇大论的原理,以理论为主的推导等的讲解接受慢,难理解,也从心理上排斥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但对于涉及经验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要比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的知识,可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弱势,恰恰转化为优势,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园林工程如果教学方法得当,采用案例教学并不是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准确定位,以及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加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三)、园林工程课程特点的优势,园林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系统介绍土方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栽植工程、园林供电与照明、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预算等内容,它贯穿园林的整个过程,本身是一个大型完整的综合项目,能用一个典型案例所表达。每一章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大多都能用一个典型案例表达清楚。就其学科内容而言,它的工程原理,设计理论,施工技法等难度大、广度宽、过程错综复杂。如土方工程中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其实包括广场的设计、土方计算及施工中的土方组织这一完整工程过程,所涉及的设计理论、计算公式、组织图表等的深度、难度都很大。如按常规教学对于理论基础较差的高职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系统的掌握及实际应用。

三、园林工程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一)、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园林工程教材,认真分析每章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框架,每节的知识要点及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结合教学所要求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选择具有针对性强,知识点突出的案例,并结合园林工程实训确定案例选编的形式、数量、内容、及授课时数。

(二)、案例设计编排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心理学上认为,有逻辑联系的知识易使学生牢固掌握。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要一环扣一环,相互构成密切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以点带面,避免前后倒置,或重复凌乱。问题设计应该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简单到综合,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就园林工程课而言,应从“整体到局部”的案例设计,即从综合园林工程到各个项目的设计案例过程。

(三)、展示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案例在课堂的展示受到许多因素所制约,如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教材知识结构,课程的教学类型及学生知识基础等。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引入之后就可展示案例,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讨论分析案例,归纳出相关园林工程原理,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达到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而有些新课也可以在开始时就进入案例,如“雨水管渠的布置设计”教学,教师在讲述雨水管渠的布置原则、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某公园的地形现状图及相关说明要求(相关环境、地形、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公式、冻土深度等)中导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该地汇水区域的划分、各区雨水口的最佳位置、排水管线的布置连接、水力计算(流量、流速、管径、管长、坡度)、各管段标高,最后绘制出干管纵断面图。

(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了解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这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紧要环节。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知识,大胆地畅所欲言,充分地交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最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案例的讨论分析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学习,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如雨水管渠的布置设计中雨水管渠的布置、管径的大小、埋置深度,每个同学不尽相同。这点要注意区分与引导,如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得出最佳的几个设计方案。特别是通过讨论身边的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具有亲切感,感到园林工程的实用性,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实践经验”上的准备。

(六)、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达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为目的。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要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而定,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园林工程中各章的基本概念、类型、基本原则不宜采用案例教学,但各项目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预算及施工合同的签定等完全可用典型案例来授课。

(七)、案例教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开放性,是通过对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概括归纳出最佳的结论。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排除案例中的枝节部分的干扰,把握案例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能预测到学生的不同分析而所得的结论。同时也要及时调控教学的进度,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而对学生的讨论要充分地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及施工技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园林专业园林工程案例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完善,每堂课之后要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各教学环节,对案例中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调整,为案例的再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反复的教学——反思——总结,更新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推进高等职业学院园林工程课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必武,徐小方,张凤龙.高职的特色及其形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2]袁江.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第6篇

1园林专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

园林专业涉及城乡园林绿化设计施工、景区规划设计施工、苗木生产等行业,园林产业被经济产业界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园林学科属于应用型专业,培养重点着力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一般均以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竞争力。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全国多个设置园林类专业的高校都提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创业实践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本科教育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2园林专业创业的优势和局限性

      

       2.1优势

1)园林设计企业为轻资产的智力型企业,创业资本要求不高,创业资金压力小。2)园林设施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要求不高,产品造型、对市场把握决定企业的前景。3)现行园林类企业普遍都有加盟经营的运营模式,部分企业加盟门槛不高、可选择性强、机会多。

2.2局限性

1)园林施工类企业一般需要垫资经营,对现金流要求很高,可人门槛高。2)园林市场的国家管控较强,对从事经营的企业有资质要求,且门槛较高,创业初期独立经营存在诸多困难。3)苗木生产类企业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4)园林行业从业者收人普遍较高,对学生投生创业的积极性影响较大。

3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构建思路与实施

3.1创新教育理念,确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按照园林行业的特点规律,把创业教育理念深度融人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接受过一定的创业实践训练,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纳人人才培养要求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把创业精神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3.2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创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把创业实践教育融人课程体系,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第一、二、三课堂相融合的、具有创业指向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第7篇

园林规划与设计 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包括了解客户的设计意向,根据方案要求搜索相关资料并整理;根据资料和设计思路绘制手绘稿;绘制施工图,并与现场尺寸校对;根据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修改、补充,直至方案通过;协助设计主管与工程部沟通协商,落实设计方案;负责现场施工的同时跟进施工进度,随时完成补充方案等。

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 林施工组织管理方向的工作侧重施工现场的检查和安排,包括整地、定点放线、种植、基肥施放以及养护期保养等的组织和落实;协助编写施工方案说明书,检查工程现场;及时反映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并协助解决;配合施工队长对供应商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物品质量进行验收等。

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和养护 如果小伙伴们不擅长设计类工作,也对园林管理不感兴趣,可以考虑从事园林植物的培育和养护工作。现在不只是房地产企业重视楼盘开发的绿化建设,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很重视单位的绿化建设,很多城市建设单位更是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生态家园”,需要专业的园林养护人员,因此园艺绿化类的工作岗位非常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

参加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会给职业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受到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备赛的时间里,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都会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开展,学校的相关方面也都受到影响。它能够吸引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忘我地、夜以继日地接受训练,积极备战,满怀信心地参加比赛;能够促使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忘我地备战;能够引起各级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认真组织和举办;能够让企业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了解学生,并主动赞助职业技能大赛、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与职业学校“校企合一”和参与“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一、学校园林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困境

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也曾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插花比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获一等奖1人、优秀奖2人等。进行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技能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参与学校个数、专业人数影响,各级技能比赛无法常态化。与其他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相比,一是自治区、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不常态。主要原因是整个广西和各市有此专业的中职学校不多,横向举行此专业比赛难。如电子、机械、计算机类等专业单在桂林市就有许多中职学校设立,而园林专业在桂林市内除本校和农业学校有,广西农业学校又直属区级管,其基本上不参加本市内组织的各项比赛。二是学校对学生技能竞赛重视度不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次数少,师生参加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少。三是通过竞赛,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参加比赛的学生技能水平不太高,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差。总体来说,整个专业教学中缺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专业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不了解学生技能情况,因而对学生就业需求积极性不高。首先是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其次是企业与学校缺少交流平台,虽然企业也接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到单位实习,每年12月初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会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但企业担心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所以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粗造的体力活动,甚至有些企业还害怕学生因技术不熟练带来麻烦,担心轻则损坏机器设备,重则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园林、花卉公司对园林专业职业教育态度冷漠,表现出不支持也不热心,更不太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更不用说企业还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或者提供一些实习设备等。上述问题急需解决。唯有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让企业走进校园,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提高专业的办学生机和活力,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专业技能教学,了解学生,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解决方案

构建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园林专业技能比赛中的作用,自觉联合园林相关行业、花卉类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最新标准来引领并制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园林专业的教学与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一种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三、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

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从领导的专业管理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开始,引导园林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指导学校进行园林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改革,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为建设学生实习渠道出谋划策,在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技能大赛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积极联合园林行业、企业举办园林专业技能大赛。要用园林行业的标准引领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积极引进园林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来支持、服务园林专业技能大赛,最终使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聘请园林行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评判。鼓励园林类的企业在竞赛现场进行招聘,学校积极推荐选手优先就业。竞赛结束后,学校工种鉴定部门积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努力使获奖学生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工作,并努力拓宽范畴

深入调查了解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现状以及他们参加技能竞赛的需求情况,分析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切入点,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交流、碰撞,不断实践、反思。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升园林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园林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必须实现由少数专业师生参与转向全体师生参与,努力做到覆盖全校园林专业的每位学生和每位教师,覆盖全区每所设有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做到竞赛中“园林专业技能全部覆盖,园林专业师生全员参与”,最终做到使园林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最好成绩。要想把一个专业技能比赛举办出如此成效,我们必须把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常态性工作,把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不仅要办起来,要办好,而且要常抓不懈。努力拓宽专业技能竞赛的范围,从个体到集体,延伸到社会服务,增强专业技能竞赛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

(三)制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竞赛方案

园林专业竞赛内容的建设要科学规范,竞赛规则的制定要公平公正。研究“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细化标准,制订园林专业竞赛的实施方案;制定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时,既要突出园林专业教学环节的重点,符合园林行业生产实际,又便于在技能竞赛中操作执行,有利于专业竞赛选手的选拔。要求所有竞赛裁判员严格按照技能竞赛裁判和评分细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地选出优秀选手。在具体操作技能竞赛内容上,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插花、盆景制作、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选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技能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形成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从而使技能需求内化为专业情感,并自觉落实于技能操作行动上,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意识,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能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把握“技能培养”载体,抓好教与学环节

从教学方面,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园林专业技能讲座;二是在课堂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做到“赛普结合,赛教结合,赛改结合”。做到技能竞赛基于全体学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误区”,结合学校园林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同时,做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相结合,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专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的相辅相成关系,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生产任务。善于做中学,实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对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一是引导学生多看园林专业相关书籍,多看现场绿化设计(城市绿化、公园、小区等)艺术,多看相关园林网站,了解园林行业最新动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内涵和品位。二是要求学生多练多做多总结,不同园林景观有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施工方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提高动手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三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指导团队协作。园林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园林工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五)形成赛满校园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

树立“赛文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主动承办和参加园林专业各级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活动富有挑战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参与,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一种行为文化。让它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成为一种校园竞赛文化。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分校级、市级、区级、国家级农林类的四级赛事。校级竞赛中做到调动园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市以上级的选手选拔时要保障科学性,平时对选手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性、长效性。大赛指导教师要相对稳定,要让指导教师安心做好指导工作,简化他们的课时申报。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广播站高效地宣传报道,及时兑现参赛的奖励等。为那些通过层层选拔优选出来的学生提供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发展的平台。

(六)形成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第9篇

目前,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教育的课程大多仍沿用以教室为基地,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如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上传递的信息较少且不形象、不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和理解单薄,理解起来较困难,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专业的兴趣降低,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4]。这种单向封闭的知识传播手段和教与学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塔里木大学地理偏僻,与外界接触少,校际间的交流不多,国际间交流的机会更少,年轻教师公派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很少,更无国际交流的机会,而且塔里木大学的园林专业在国内、国际上没有影响力,缺少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和相应的学术氛围,致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和国际的学术动态,导致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2园林专业改革思路

自2000年以来,国家和社会对园林设计和施工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近百所院校先后开设了相关专业,主要以建筑院校、农林院校和环艺院校为主,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历经了十年的发展,已有较好的教学条件,专业教师也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水平和经验日益丰富,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面对园林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在学科内容设置、课程实习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影响着园林专业的发展,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革新。

2.1调整教学内容,引入相关学科

目前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狭窄,一些与园林不相关的课程还占有一定的比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主要有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这些课程要作为主干课程,是学科的基础,必须学习和掌握,但缺乏应有的开放性,若仅仅在园林的范围来研究园林的问题,势必容易造成知识面狭窄、设计观念和手法的落后局面,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必须引入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和建筑学等相关的课程。这样才能在新的高度理解园林、设计园林。使城市与园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2.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集中一定的时间,由专题实习入手,比如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商业区、居住区、公园以及风景区等系统地完成一项项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独自面对此类项目。实践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单课程切入,后多学科联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使培养过程循序渐进,提高培养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课程的开设和相关实践技能的加强,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能力锻炼[5]。

2.3增加外地实习机会

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园林建设较好的城市参观学习是园林专业学生必须实习的重要一环。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升华,到实际场地参观学习,可以感同身受,印象深刻,理解起来也直观。比如古典园林讲到古典园林,若不到实地去参观实习,很难感受到古典园林的意境,更体会不到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就不会汲取其精髓。反过来若没有古典园林的基础,现代园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作品都不会走得太远。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都分布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根据具体实际择其重要园林而参观。现代园林也是东部地区最为发达,可退而求其次到乌鲁木齐参观。实习的时间应放在每年的暑期,并延长实习的时间。通过实测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使用问卷调查、行为地图等方法调查不同景观的使用情况,对所调查的景观进行分析,分析其优缺点,并给予必要的评价,目的是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到外面最新最好的园林作品,学习、消化和吸收设计的精华,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拍照和观看。

2.4教学方法多样化

规划设计课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核心。成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功能,具有优美的流线和宜人的设施。园林专业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可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集成性、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点。采用多媒体开展形象化教学特别适合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将大有裨益。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即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是设计类课程应当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空谈设计理论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实例的选择应结合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旧过时。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6]。

2.5增加教师交流的机会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导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能力结构在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表达知识和沟通协作能力等层面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成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关键内容之一[1]。安徽省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对城乡的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管理和施工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地方“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依然匮乏,难以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符合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未来的经济转型打好人才基础[2]。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属高校唯一土建类高校,目前已经开设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15年,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按照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客观要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等方面逐渐形成学科的优势和办学特色。为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服务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工程导向背景下的地区人才需求状况,总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工程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3]。

1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优化

实践课程体系的架构是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目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课程之间关系不清,导致系列教学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只有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才能形成更加具有执行力的保障体系。目前我校风景园林总学时相对太多,理论课程学时比例较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实践教学大纲相对陈旧,未能很好的与时俱进;教学大纲存在知识陈旧、信息不全、深度不够,具体内容与目标不太明确的状况。实践类主干课程缺少阶段具体培养目标、知识点不明确,实践评分缺乏相对公正性,教师评阅实践课程作业反馈信息的缺失等问题依然明显[4]。

1.2师资“工程”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力推进,师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十多年内,依托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办学,实行教师资源共享,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取得优化和提高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于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时间较短,沉淀积累不够,教师队伍不足,其结构不合理,且教学任务繁重,教科研水平较弱,师资“工程”实践能力牵制了专业建设。由于缺少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加上学校多年形成的重设计轻理论研究、重表现轻内涵的特点,教师缺乏宏观的专业视野(交流、学术会议参加不足)、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师资“工程”实践能力[5]。

1.3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相对缺失

目前我校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托学校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部分教师工作室,以及部分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目前,在我校现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实习、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材料认知等实践平台缺失情况依然明显;对于有利促进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室利用率不高、氛围营造还缺乏。

2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培养途径与实践教学改革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主干课程优化

课程体系的架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计划,突出“建筑初步(融入风景园林特色)+建筑设计基础(融入风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设计主干系统课程。按专业认知规律要求分阶段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在时间上同步,作为理论课程知识的延展及对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旨在促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二年级为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三年级为设计能力的强化训练及专业视野的拓展;高年级阶段则以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及毕业实习为主。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实践类课程任务书,丰富实践课课题类型,逐步完善联合评图、模型制作及评阅信息反馈,充分发挥我校土建优势学科特征,构建风景园林专业“工程”特色。

2.2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

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规律,建立“青年导师制”,通过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帮、传、带”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按照学校针对青年教师采用的“工程实训”措施,分批进行工程实训,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深化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积极柔性引入具有实际丰富工程经验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等相关师资指导学生工程实践类课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建造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增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大土建”优势,利用校企“产学研”平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引进新的智力,积极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学术能力。

2.3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提升

根据学校目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状况和今后的专业发展规划,构建“实训+技能+研发+生产”教学实践平台;以安徽省振兴教育计划为契机,引进硬件与软件设施和教师讲评系统,丰富实践课程作业的“联评”效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高质量的锻炼和充分的培养,尽早适应社会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需求。以风景园林所为龙头,推进教师工作室建设,主要以高级职称兼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为带头人,2-4位骨干教师为核心,成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等多个工作室,作为学生校内教学实践平台;积极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省内外相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包括各类城乡规划院、建筑设计院、风景园林设计院)、园林建设企业、园林苗圃企业等进行联合,建立多家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提升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3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其生态、绿色、可持续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要求,紧密与行业企业合作,教学、科技及社会服务结合,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和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2]姚晓洁,冀凤全.景观学专业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3(4):93-95.

[3]胡绍庆,陈波,等工科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园林,2009(10):66-68.

[4]冀凤全,赵茸.工程导向的土建类景观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园林,2011:35-396.

第12篇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项目实施了五年,环资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

践行“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培养职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质的,掌握园林绿地测绘与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环资学院将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五个“一”:一是“一颗心”,即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二是”一张图”,即具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具备制图的能力;三是“一支笔”,即具有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相关文字材料的书写、编辑的能力;四是“一双手”,即具有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五是“一张嘴”,即具有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3.2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环资学院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时数大于50%,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下午以及休息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和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等实践活动。按照“产学研结合”思想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定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每学期安排二到三周的教学实训周,直接进行园林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全面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教学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毕业实习的安排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就业,结合专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用人单位实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并进行双向选择,为毕业后择业作好准备。积极探索与能力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尽可能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工程的施工活动的季节性,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岗位中,同时,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场地,提高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

3.3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适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企业中用到的技能操作内容,都会在教学中有所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讲解、讨论、实操、演示、模拟角色、课程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实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这门课,在教学中主要安排学生到院苗圃地参加园林植物的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的内容重点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在具体专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教学就是以负责校园内部分绿地养护为主,包括防寒、修剪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现场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找生产单位,既锻炼了学生技术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上,以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有关技术证书的考核和考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假期到社会打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

3.4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00多亩,有中空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组培室,园林园林机具实验室等,建立了盆景制作实训室和叠石造山实训室,建有园林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苗圃等,基地建设突出了示范性、先进性并与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除满足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外,还承担了多项省农业、省林业科研项目以及市科技局课题的研究任务。学院积极进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扬州科农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扬州瘦西湖公园、扬州何园、扬州金利达市政工程公司、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组成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学生实训教学计划。教师带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3.5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环资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和“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第一”作为绿色教育的依托。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连续邀请名师、专家、企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畅谈成功心得,感悟人生真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坚持教、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进行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了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举办学生08、09、10级园林班教学改革成果展,展览包括实习掠影、基础训练、个性展示、后期强化、生活掠影、园林规划、插花模型、工程模型等八个部分,展览充分展示反映了学生通过两年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4学生及麦可思调查数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