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健康档案

农村健康档案

时间:2023-05-29 17:4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健康档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健康档案

第1篇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健康档案管理

资料与方法

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江夏区作为远城区试点单位,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区卫生局建立中心服务器,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

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发动,调动医务人员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制定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户,逐步入户体检调查,建立全覆盖的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农民身份证号码、医保号码、电话联系方式,健康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等);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农民健康档案,作出农民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情况,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预约提供健康服务。

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社区软件,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采用纵向到底〔省、市、区(县)、服务中心、服务站、村、组、户〕;横向到边(卫生、财政、医保、农合、疾控、妇幼、政府等部门)的原则,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保证社区资金及时到位:各级财政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财政专户,建立资金帐,补助及专项全部直接到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各服务站通过报帐制,财政和卫生主管单位,利用同步远方社区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网上通过对各基层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内容实行考核,对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相应的考核分值。

结果与分析

调整院内科室设置:通过创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调整院内的科室设置,将原来科室改成新型的全科诊室,设置了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健康宣教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有效利用原有的房屋、设备、使科室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农民新的健康需求。

优化医务人员结构:由于科室重新设置,服务职能改变,服务内涵增多,医务人员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新的服务职能,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成为了新型的全科医务人员,他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原来的分院、门诊部等过去只单纯提供基本医疗。创建服务站后,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管理等纳入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基本治疗真正转入到以预防为主,健康关口前移。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村乡两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这样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利用新合作医疗保险,凭医疗保险病历和卡号,直接在农民就医过程中减免医药费用,让农民直接受益,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评估预测农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农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讨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健康保障系统的建立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农民的家庭健康档案,提供预防式、家庭式、康复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送到农村,送进村,送入农户家中。构建和谐农村,维护稳定国策。

建立村乡两级家庭式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新型的卫生服务是积极的卫生服务,不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求助。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民的健康管理也一样。江夏区在创建新型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中,通过科室调整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的健康档案,初步建立了预防式、家庭式服务的农村村乡两级服务网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参保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的不断增加,保险档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文中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特点;途径

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改革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视,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切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特点

1.1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社会性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当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自谋职业者都属于养老保险的涵盖对象。同时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加快了社会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社会化性质较为明显,这也决定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

1.2档案来源具有广泛性,内容具有复杂性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这也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收集、整理和提供工作都是由各企事业单位人事机构来完成,档案来源单一,内容简单。但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性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下,档案来源广泛,参保人数身份复杂和多样,同时社保档案在管理格式和内容都没有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较为杂乱,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确保其更加规范。

1.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具有流动性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多数为没有工作单位及自谋职工的人员,这也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而且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员的流动性还会增强,这也会增加档案流动的数量,因此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2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途径

2.1齐抓共管,健全网络

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农保部门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的联合起来,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在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局需要履行好监督指导及统筹规划的职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农保处则需要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人、财、物等问题,农保所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通过齐全共管,进一步对农村养老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

2.2建章立制,依法治档

农村社会养老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建立起档案工作约束机制,基层档案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可以联合下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规范管理的通知,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档案的建立、机构人员设置、归档范围、案卷质量、保管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2.3精心指导,注重规范

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指导下进行,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现。同时在对档案管理过程中,作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及装订工作,还需要有效提高案卷的质量,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能够与国家对档案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使其能够更好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推动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综合管理,开发利用

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以集中统一管理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档案则可以由县级社会养老保险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在县级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中,不仅具备完善的档案室,而且实现了对各种门类及载体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县级社会养老保险档案部门还需要进行相关检索工具的失败为成功之母,进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资料进行编写,并利用计算机来对保险业务资料和数据进行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和信息的推进速度,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结语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与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严谨、认真、规范的对参保人员的档案进行管理。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强化信息意识、现代化意识和法纪意识,努力掌握现代化设备和应用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对实施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应用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律及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从形成至最后销毁整体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作者:李晓军 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机关事业保险局

参考文献:

[1]施颖,綦建红.对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0,13~13.

第3篇

在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主要靠乡、镇、村级妇保医生开展,妇保医生工作量大,有的专业知识本身有限,与围绝经期妇女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无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因经费原因,乡镇卫生院妇妇保医生训较少,很少定期对村级妇保医生的工作进行督导或指导。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农村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妇女,因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低,加上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她们一方面对自身的变化感到莫名其妙和恐惧,同时她们又羞于启齿,不愿意对人讲,求医意愿不足,造成无法及时就医的局面。

2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义

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是随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促进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进入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体征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红烦热,阴道分泌减少导致干涩、性冷淡,以致影响夫妻关系;精神障碍表现为焦虑、悲观、易怒,可出现忧郁症或偏执等;脂肪异常堆积、骨质疏松症易发生骨折;另外就是易患妇科病如乳腺癌、宫颈癌及卵巢疾病等。由于农村妇女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不高,对身体的不适不愿与人交流,更不愿就诊,以致缺乏疏导,对围绝经期的各种症状及不适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之受利益的驱使,部分医生医德的缺失,抗生素的滥用、激素的大量使用、某些疾病的过度治疗,加重了这一部分妇女生理上的不适及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加大了她们的精神包袱。因此加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意义重大。

3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展望

3.1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妇保人员的培养,重视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要求具有诊治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要有不歧视病人、替患者保守隐私的德行。同时,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也要不断更新,除了开展一般的妇检、白带常规化验外,还要引入B超、电子阴道镜、X线、宫腔镜等医疗设备,并积极开展宫颈活检、宫颈细胞学检查、女性激素测定等检验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要对所属乡、村级保健部门定期不定点的进行培训、宣教和督查。当地政府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尽可能的提高村级妇保医生的待遇,使她们能安心本职工作。

3.2建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档案,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档案管理。针对思想封建保守、性格内向、家庭关系紧张的妇女,档案单独存放;合并或围绝经期易羅患妇科肿瘤的对高危人群如过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归类存放;对子宫脱垂、宫颈CINII-III级、张力性尿失禁、卵巢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档案填写要仔细全面。定期综合评估其进行身体状况,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院,督促这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及时就诊治疗。

3.3各地政府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县级妇幼保健院至少每年要免费为辖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做一次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深入乡村取宫颈活体组织做刮片检查,并开展乳腺红外线扫描,做初步的排除。

3.4做好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包括放幻灯片、DVD、发宣传手册、在村级卫生室张贴宣传画报等。提高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们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健康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对其家人进行宣教知识,使他们能理解、并积极帮助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们渡过围绝经期,促其家庭保持幸福和谐。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如下:

3.4.1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经阶段,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不要恐惧。3.4.2围绝经期症状: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该期妇女的生殖器官会不同程度地萎缩,配偶应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乳腺增生及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会下降;阴道分泌的减少,老年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发病率随之升高。

3.4.3激素替代治疗:向围绝经期妇女宣传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能治疗及预防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的症状,副作用少,比较安全。

3.4.4饮食习惯宣传: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在日常饮食中,奶、豆制品的摄入偏低。农村妇女受经济条件制约,加上农村普遍存在的夫权思想和以孩子为中心,农村妇女的饮食营养更不足。要向其宣传常喝牛奶、常吃豆制品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说明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延迟绝经,还有助于维持围绝经期的健康。

第4篇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六)、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论文写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第5篇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17―01

完善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单一、教学管理滞后、学校心理辅导滞后、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等。为了加强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

一、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有益的教育模式

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寄宿制、代家长制在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推广寄宿制和代家长制,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家长缺失给孩子带来的“亲情饥渴”,也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对农村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查力度,推进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把家长学校的开办落到实处。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抚养或上辈托管的监护形式,学校在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可开设各种门类的“监护人培训班”,如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通过培训让“第二家长”懂得如何照顾孩子,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家校互相支持的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做好家访工作。家访的次数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以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孩子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家长与孩子通过亲情电话或书信定期保持联系。2.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跟踪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和家长探讨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有关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3.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或监护人会议,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三、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是了解孩子动态成长变化的有效管理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档案资料应包括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者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孩子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管教方式等。2.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与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学校就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学校办公室、行政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电话,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6篇

为了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根据《*市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镇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管理区领导任副组长,驻村干部、卫生院和学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镇农民健康体检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落实“健康券”的发放等工作。

(二)镇卫生院成立健康体检工作组。由院长任组长,主检医师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医务人员为成员,承担本镇的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二、体检办法

(一)体检的对象和内容

体检对象为*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体检为物理体检(内、外科)、三大常规(血、尿、粪)、B超(肝、胆)、心电图、血糖等五项。对农村7岁以下儿童按照儿童系统管理要求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对在校中小学生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体检的要求执行。

(二)体检周期

政府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免费提供二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对7岁以下儿童和在校中小学生体检为每年一次。

(三)体检地点

*的参保对象到*二院和胡库卫生院体检。

(四)时间安排

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结合本镇实际,*镇农民健康体检从6月份开始,以村为单位,按时间安排顺序,逐村进行体检,到12月底完成。

(五)“健康券”的发放

农民健康体检采用“健康券”方式运作。由驻村干部、村两委负责发放至参保农民手中,并组织农民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卫生院接受体检。

(六)体检档案管理

镇卫生院对参加体检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配备专职人员对健康体检档案进行长效动态管理,由联村医生或驻村医生根据农民体检情况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并进行不良行为干预,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镇卫生院每年要对农民健康档案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本辖区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与干预措施。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2日至7月5日)

1、建立组织:①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②建立健康体检工作组,承担农民健康体检具体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召开农民健康体检动员培训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4、落实责任。将该项工作纳入各驻村干部、各行政村的年终考核,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将体检表发放到参保农民手中,组织参保农民在规定期限内凭券到指定卫生院接受体检

(二)全面体检阶段(20*年8月至12月)

第7篇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核心是满足健康需要 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二)收载内容全面 健康档案记录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内容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居民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所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的客观记录。

(三)具有动态连续性 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只要与卫生机构发生接触,卫生服务人员都要及时补充更新其健康档案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卫生工作者系统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已成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个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假如病人突然发病,身边又没有亲人,但只要调出该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生及时对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重复检查。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南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进行了题为“贴心服务,健康档案一对一”的报道。受访的居民说以前看病都要重复做各项检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对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做到了了如指掌,成了居民的健康参谋,因此健康档案受到广泛欢迎。居民健康档案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及早提出预防性保健措施,做到防病于未然。

(二)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南针”。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高危人群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服务计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及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制定宏观的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健康档案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链”。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健康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四)健康档案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导航仪”。在某个区域突发传染性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卫生应急队伍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可直接为查明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的“教科书”。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是医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三、关于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档方式要灵活

通常的建档方式有四种:一是邀请居民来建档。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自己或通过居委会发通知向居民发出建档邀请,号召居民主动建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建档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二是上门为居民建档。对于有些不便自己去建档者,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上门入户为其建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家庭做全面评价,并根据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三是日常门诊建档。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档,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四是义诊、讲座期间建档,这样不仅为辖区居民免费检查了身体,宣传了健康知识,会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还会大大提高建档效率。五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建档。年11月,县被列为省17个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之一,为全面做好建档、录入工作,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门诊就医和入户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全面的搜集农村居民健康资料。在此基础上,实行首次就诊即建立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破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问题。年底,县已经为全县95%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利用档案要充分

一份理想的健康档案要求接诊医生如实完整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资料,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保持资料的动态连续性。这样的档案建好后,不应成为一叠被隔离在柜子里,长期贮存起来的“死档”,而应该成为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档”。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别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管理档案要规范

一要加强日常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二要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能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能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三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及时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电子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病人及其家庭的原始注册资料,也可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除一些文字信息外,还会记录一些图像或者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的内容更加完整、逼真;电子档案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快捷,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并且具有灵活的输出、计算统计、决策辅助等功能,会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实现资料共享。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如年底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推出的一种“市民卡”就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一种积极尝试,该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拿着这张卡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只要轻轻一刷,既往病史、体检结果等所有信息均可随时调出查看,便于病情的诊治。居民在家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系统,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一目了然,居民因此可享受到连续、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电子档案不能包容所有资料,因此,必须用纸病历来辅助,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否则可能会丢失有用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加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健康档案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电子档案联网后很容易成为窃密对象,因此应该多从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录,增强使用的安全性。电子健康档案还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对每位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第8篇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异

在医疗保险中,公费医疗处于最好地位,城镇职工居于次好地位,商业医疗保险则次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处于相对最差地位。首先,享有公费医疗的人群医疗费用支出最高但个人自付医疗负担最低;其次,城镇职工医保个体的治疗行为显著提高,同时个人自付医疗负担降低;再次,商业医疗保险个体的治疗行为也相应提高,同时个人自付医疗支出降低;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则处于相对较差地位,治疗行为概率较低且医疗需求总支出也较低,而个人自付医疗负担较重。城镇居民医保个人医疗需求总支出和自负医疗总支出都明显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医疗负担比例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较大差异,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进行有效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人民享有平等、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医保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便利,而且能简化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医保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发展。

三、如何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保缺失的不公平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着制度交叉,不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佳、软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导致医保档案管理十分繁杂,因此需不断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1.健全法制,保障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为规范档案制度建设,依照《档案法》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资料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机关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制度》等制度,明确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将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档案工作首要任务,严格遵守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2.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考核。随着医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搞好档案工作,首要问题是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的统一管理,做到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业务档案、实物档案的统一管理。同时,健全网络便于对医保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更加便利、更加透明。此外,领导干部需经常组织学习,开展交流会,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档案法》、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等,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

作者:张杰 单位:山东省莱阳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第9篇

摘要:目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鼓励农民向高血压知识靠拢,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群体教育,并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个别教育。为每个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要采取主动,引导农村高血压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论现有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状况还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应采取主动,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与患者协调好关系,并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努力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37-01 1现状

近几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均有发生,尤其是身居农村的高血压患者,他们对此种疾病认识不足,对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也有患者讳疾忌医,处处排斥,还有患者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用药,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比如说患者个人的态度与信念、患者家庭条件以及老年人自身性格原因,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医治时间,最终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

2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意识。以下几点措施值得借鉴和参考:一是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当地实际,政府部门与医疗单位通力合作,如果条件允许可聘请相关专家,致使计划周密严谨,且符合实际;二是将这种健康教育理念最大程度的普及,所有患者能知之、接受之以及用之,农民得到了相应地服务,必定能感受到服务的热忱,从而对健康教育形成概念,且乐于接受;三是为所有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不间断进行;四是在理念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运用,技术要简单易行,易于被农民朋友们接受;五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要调动所有患者及其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整个农村地区的人员,所提出的方针政策要有亮点、要有亲和力,从而引起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2]。

3健康教育方法

对于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分个别教育与群体教育[3]。对于农村高血压患者,要鼓励他们加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医护人员要主动与病患进行沟通,向他们灌输健康教育理念。要注重群体教育,开展群体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不拘一格,对于各别人员,要对其进行个别教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好医患关系,并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共同为患者的治疗做努力。

4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教育理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分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作为治疗医师,要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告知患者此种疾病的病发原因、治疗原则、平时饮食规律以及并发症处理原则等等,其次作为高血压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听从医师的指导,遵医嘱用药与饮食起居。

5干预模式

对患者的干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社区干预、家庭干预、医院干预以及患者之间的相互干预。社区干预主要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个体进行指导,二是进行集体讲座,三是与患者进行电话联系与沟通,甚至考虑进行家庭随访,四是帮助患者测量血压;家庭干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要的,是要对饮食进行控制,合理饮食,其次,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地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对于医院干预,主要是以药物干预为主,患者就诊时要耐心听取并吸取医护人员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为康复做努力;患者之间的相互干预是指患者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多交流,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吸取,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6评价指标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其一,是患者健康档案情况,从而对患者当前情况有所了解;其二,是患者对健康教育理论的知晓情况;其三,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生活各方面的改变情况,是否能够自觉控制饮食,自控的程度,以及实施控制后患者的血压状况;其四,经过一个阶段的调节,患者的血压稳定状况,并能对并发症出现的时间进行合理推算。

7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它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等。根据临床经验,高血压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的患病率要低于男性;且对于不同的地区,患病率有所区别;高血压的病发与饮食有关,摄入过多的盐和饱和脂肪,患病的概率要高;此外,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也会导致高血压水平的差异。

对于高血压患者,其治疗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因其的发生常伴有其它相关疾病,所以应进行综合干预,对其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其治疗是长期性的,甚至终身性的,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定期对血压进行测量,以实现血压的平稳为最终目的。

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必须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5]。引导患者对高血压进行认识,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好医患关系,关心、爱护病患,病患对医护人员足够信任,在治疗过程中足够顺从、依从,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消除了恐怖心理,增强了信心,从而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联合患者家属,帮助患者使其治疗过程与平时生活均在健康教育理念下进行,从而降低患者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与高复发率[5],帮助患者缩减医疗费用,为农村家庭减轻负担。总体而言,给予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理念灌输,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3]Hyman DJ.Pavlik V N . Poor hypert ensioneon trol:let,5 stop biam ing the patients. Cleve ClinJ Med,2007,69.

第10篇

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削弱大别山地区基本型乡镇卫生院———胜利镇卫生院在2009年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5人,其中113人都致力于医疗服务的开展,医院的医疗设备如200~500mA医用X线诊断机、心电图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购置齐全,医护人员对待病人有责任心、有耐心,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体现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卫生院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用于医疗服务的提供,而忽略了其公共卫生职能,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一直不容乐观。由于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和医疗技术的限制,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农村居民“小病就近,大病进城”的现象[3~4],导致乡镇卫生院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为了换取生存空间,乡镇卫生院逐渐朝向单一服务模式发展,即只重视医疗,而忽略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提供。其次,由于农村地区卫生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导致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也不能有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齐全胜利镇卫生院在2009年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中小学生保健、精神病患者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等7个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基本公共卫生主要涵盖了11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5]。由此可见,胜利镇卫生院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离国家规定标准尚有一定差距。2008年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6]。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范逐年在完善,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仅局限于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7],慢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是空白水平,个别村卫生室为了达到考核指标,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立了健康档案,却并没有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导致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流于形式。

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未形成很好的协作关系胜利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于乡镇卫生院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限制,目前仍处于“松散式”的县乡村一体化模式。“松散式”的县乡村一体化模式仅从规划布局和业务统一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但涉及乡村两级管理实质性的人员、财务和药品等仅流于形式。乡镇卫生院是直接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由于缺乏县、乡、村公共卫生职能协作发挥的机制,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和村卫生室关系松散,这对于农村地区卫生事业的开展有很大的限制。卫生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胜利镇卫生院在2009年的总人数为141人,预防保健人员有2人,占1.4%,这意味着全镇每千人口平均只能分配0.03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不能保证乡镇卫生院应有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人才因素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队伍不仅存在像胜利镇那样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素质差、业务知识欠缺等问题[8],难以保障正在逐步扩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全面开展。由于“重医轻防”思想的存在,乡镇卫生院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医疗部门的分流人员,或者是转业、复原军人等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且预防保健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较低[9]。

乡镇卫生院可以通过定期下乡开展健康宣传、免费医疗服务等途径,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增加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缓解自身所处的尴尬局面;同时,为保证乡镇卫生院能充分发挥其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必要将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工作和医疗业务分离开来,在卫生院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防保工作,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健全各项考评管理制度。农村地区的卫生事业需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相互协作,才能使所开展的卫生项目充分落实。建立乡、村合作机制,乡镇卫生院提供乡级卫生服务,并对村卫生室进行培训和指导;村卫生室提供村级卫生服务,并配合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服务,这对加快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卫生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上,乡镇卫生院可尝试成立公共卫生管理站[10],对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进行组织、策划、监督、改进等一系列的辅助工作,各项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信息的采集工作能持续 、有效地开展。

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全面开展到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生活和环境条件都受限制的广大农村地区。因此,乡镇卫生院不应仅停留在预防保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传统的项目上,应逐步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管理、重点疾病管理等更高层次的项目服务,并落到实处,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逐步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新医改要求将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5项重点改革之一着力推进,因此,乡镇卫生院应按国家规定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强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均等化步伐。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建设是根本性问题,它起着决定性作用。乡镇卫生院应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培训、脱产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手段,逐步提高卫生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与医学院校等合作,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招聘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增加年轻公共卫生人员的比例[11]。研究表明,对于公共卫生人员的配置,年长人员的公共卫生绩差发生为年轻者的2.53倍,说明公共卫生人员的队伍越年轻绩效成绩越好[12]。由于公共卫生工作受到的重视与关注比基本医疗工作要晚得多,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年轻人可能对公共卫生事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公共卫生人员的配备上,可根据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尽量增加年轻人员的比例,他们对这种事务性管理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更高,且更具有创新管理思维,更易在公共卫生工作固有的模式中有所突破。

第11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卫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区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镇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推进“卫生强镇”建设,积极落实公共卫生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稍后主要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现在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方面内容:

一、明确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村(居)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开拓进取,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卫生工作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把加强和改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任务,从我镇实际出发,加强“卫生强镇”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统筹城镇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我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加强和改善直接面向全镇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体目标是:到20*年底,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本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驻村医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保障和考核机制。基本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六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使全镇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使我镇农村公共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区前列。

根据上述目标,我镇明确了当前直接面向全镇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共分三大类十二项。

(一)第一类是保证农民享有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合作医疗便民服务4个项目。为农民家庭提供健康宣教、健康随访,社区巡诊和连续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进医疗服务水平,稳定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加强对健康体检工作的领导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免费提供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并逐步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

(二)第二类是保证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包括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重点疾病社区管理4个项目。为农村儿童提供系统保健和预防接种;为农村妇女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妇女病检查;为农村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和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为农村结核病、爱滋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管理。

(三)第三类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包括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环境卫生协管、卫生监督、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落实对农村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的巡查监管,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监测和集体聚餐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蓬街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和卫生监督覆盖率,努力避免因信息报告不及时、控制措施不得力而造成的损失。

二、强化各部门、单位工作责任的落实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重,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需要各单位、村(居)切实负起责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我们必需强化各部门、单位的责任,建立职责分明的公共卫生工作管理体制。现将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明确如下:

(一)镇政府职责

镇政府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着重抓好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一是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将工作绩效纳入村居和有关部门干部的考核内容,负责起全镇各村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落实专职干部负责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二是着眼于长远打算,建立健全适应本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驻村医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平台。依托现有的镇卫生院、防保所,在全镇设立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一中心四站”的工作格局;全镇按五个工作片划分九大组,每人驻村医生负责一个组,在“一中心四站”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

(二)镇卫生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是全面实施全镇公共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为:

1、负责指导和管理全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定期对辖区内驻村医生、乡村医生、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开展业务指导,提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2、负责辖区内群众的健康体检,开展好健康宣教工作,对群众的健康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协助政府做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

3、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儿童免疫、卫生监督及重点疾病管理等工作;在辖区内开展疾病监测工作,及时收集、上报有关传染病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治疗等有效措施;组织对突出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4、协助镇计划生育部门共同做好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严禁在辖区内出现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行医、非法引产流等现象。

(三)村(居)职责

村(居)是农村卫生管理的枢纽和落脚点,村两委要负责做好管理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1、村(居)要负责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健康体检及流动人口卫生管理等工作,督促村卫生室履行公共卫生工作及基本医疗服务有关职责。2、落实一名专职人员作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专门负责本村公共卫生宣传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等日常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三、突出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村级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联络员是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的网底,是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善村卫生室的医疗环境。每个村要确定一位热心公益事业、一有定文化基础和工作能力的人员为村卫生联络员,具体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做到有情况早发现、早报告。村卫生室和卫生联络员要在有关部门和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下,认真履行收集与报告公共卫生信息、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初诊等工作职责。

(二)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医德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之一。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谋利的工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家村卫技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工作的要求。

(三)组织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市政府已将农民健康体检工程列为20*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我区也已经建立了区、镇两级考核机制,把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对列入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从20*年起,将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两年1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体检工作采取群众到定点医疗机构体检和医务人员下村体检,集中体检和分散体检相结合的形式,以发放“健康体检券”、凭券参检的方式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我镇此次免费体检的对象突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实行全民免费体检。部分近期安排到体检的村(居)已经领取了“健康体检券”;未领取的村(居)可以到社会事务办领取。

农民免费体检工是一项实事工程,但我镇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着工作量大、任务重、现有医疗条件有限、群众不理解、参检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切切实实把这项实事办好办实,卫生院要认真负起责任,成立农民体检工作小组,合理按排好人力、物力,落实好免费体检工作;各村(居)干部要深入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发好“健康体检券”,按照集中体检的时间安排组织好本村群众到卫生院,努力提高村民免费健康体检政策的知晓率和参检率。村(居)在通知群众体检时,要注意根据本村安排到时间段分上、下午或分两天分批通知,以免造成参检群众过于集中,影响工作开展。

第12篇

【关键词】 梨树县 社会主义新农村 档案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本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抓点带面、逐步规范的原则,强化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1 创建范围、内容

创建示范县活动在全县县直涉农部门、镇机关和行政村、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进行。主要内容是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县直涉农部门、乡镇机关、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

1.1 县直涉农部门

(1)制定本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安排经费,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考核范围。(2)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 8号令为切入点,修改完善本部门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本部门涉农档案收集齐全,通过“一网三站”提供给农民,确保涉农政策、技术、信息到镇、村及农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

1.2 镇机关

(1)创建工作列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专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2)修订镇级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档案和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收集齐全,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档案信息查阅利用服务。(3)在镇档案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资料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实现科学的种植和养殖,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4)开展培训工作,对所属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监督指导。

1.3 行政村

(1)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把各种门类和载体(党务、村务、民主管理、财务会计、经营承包、土地林地流转、宅基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科技、生产经营、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治安、项目建设、合作医疗、社会保险、特困户救助、重大活动和党员档案、村民档案、健康档案等)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2)具备开展档案工作 “五有”条件(即有档案室、有柜架、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的村,建立档案信息和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3)不具备 “五有”条件的村,采用“村档镇管村用”模式,成立村镇联合档案室,将全镇的村级档案进行整理,全部移交镇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4)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村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对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农民的档案利用。

1.4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1)通过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制定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重点抓好建档工作。(2)有档案室、实物档案陈列室、档案柜架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档案人员。(3)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党群、行政、产品生产、供应销售、产品开发、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社会保险、安全保卫、劳动人事、财务管理等)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4)对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5)在开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档的同时,要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2 创建步骤

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国家和省、市档案部门的指导下,于 2009年6月启动,2010年10月基本结束。示范县创建活动分为创建期和示范期两个阶段进行。

(1)创建期( 2009年6月-12月底)。全县所有涉农部门、镇机关建立并完善综合档案室建设,达到国家示范点创建标准;行政村和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达到创建标准。(2)示范期( 2010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镇、村两级档案室通过“一网三站”网络可以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广大农民基本不出村就可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目的。

到2010年底,力争100%的县直涉农部门和镇机关,及有条件行政村达到国家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迎接国家档案局验收,努力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进入示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