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说课稿

物理说课稿

时间:2023-05-29 17:4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说课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说课稿

第1篇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

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

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

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第2篇

说课,能够体现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好多老师会备课、讲课,但不会说课,不知道该怎么说,说什么内容。我认为备课是说课的基础,说课是备课的提升,只有在充分把握教材、教法及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说好课。

说课包括以下内容:

(1)说教材:包括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说教法:包括教学准备、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3)说教学过程:包括新课的引入,教学环节的安排,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器材准备。(视教材而定)

3)教学过程不是备课的复制,而是备课的提炼,要简明扼要,你还可以为自己某个巧妙的设计作出预期的评价或说明。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要相对合理。

4)板书设计不可忽略,主板书、副板书,板书的内容、位置。

附《速度》说课稿仅供参考:

我说课内容是苏科版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二节速度。

教学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师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做与学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1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速度”是机械运动里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2)教材的特点:教材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再用概念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实践中去。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思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

通过动手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事物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有主动与他人交流的精神。

3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纸片下落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由学生比较纸片下落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再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速度的例题,尝试做类似的习题,评价更正,在学和练中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突破难点的方法:先让学生猜想1m/s、1km/h哪个快?再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最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规范的单位换算过程进行练习。

4 教学准备:刻度尺、秒表、两张相同的纸

5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6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大约需要2分钟)

课的一开始,出示猎豹追捕鹿的图片,比较它们的快慢,引入速度,板书课题。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1)教师提出要做个游戏:比较两张同样的纸,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哪张纸下落的快?先猜后做再汇报,归纳出几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再举例:折一次的纸片从1m的高度下落,需1.3秒,折两次的纸片从0.8米的高度下落需0.6秒,请问谁快谁慢呢?引出速度的概念。

2)让学生看书自学速度的概念、公式、例题,尝试进行单位换算,做类似的习题,评价更正,在学和练中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3)活动:测量纸片下落速度。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小组合作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说出知道了什么。(4分钟)

(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大约需要8分钟)

当堂完成书后的WWW①②,课后练习③。

7 板书设计

主板书:速度、公式、单位

第3篇

一、近期工作安排

(一)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心理健康于XX年12月28—12月30日由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测,其它学科为考试科目,于XX年12月31日停课,开始复习迎接考试。

(二)期末上交的材料

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从质量工程、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和常规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教案、反思、说课稿、卷面分析、学生帮教反馈表、教师结对子听课记录、教师听课记录,课题组负责人的课题研究总结及过程材料。

班主任:撰写班务工作总结、班务工作教案、填写学籍档案、班级成绩汇总表、填写学生素质册;上交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总结等。

(三)保卫科、政教处和班主任要在期末期间安排好安全教育工作。

(四)1月31日下午学校开展迎新年游艺活动。班主任安排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庆新年游艺活动。元旦联欢的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好,注意安全。

(五)元月1日—3日,放假三天。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做好元旦放假期间的作业布置工作。

(六)校级领导做好继续教育学分等级工作,于1月3日前将相关各类培训证书的复印件、发表和获奖的文章的复印件、岗位研修期间的学习成果、述学、述培情况等材料交办公室祁波主任处。办公室于1月4日前将相关材料整好上交教体局。

(七)1月4日下午召开教职工大会,具体安排考核动员、期末考试工作,校级领导、中层述职等(述职时间6分钟)

(八)年度考核工作

1、12月30日成立考核委员会,明确职责。

2、12月31日—1月3日,教师撰写XX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文本交年级组长,汇总后交办公室,电子稿发至nxqibo@diyifanwen.com,办公室及时上传至支部博客szdzbXX.51.com,请各位老师及时浏览阅读,了解一年来同事工作情况。

3、1月5日,召开考核委员会会议,对主管领导评签意见进行审核,确定考核等次。

4、1月5日—9日对拟定优秀在公示栏内公示。9日考核委员会将考核结果反馈本人,本人签署意见后上报市教体局。

(九)民主评议党员。1月5日下午两节课后在会议室举行员评议工作。党员教师提前调课带上笔届时参加会。

(十)1月5日—6日,总务处对各班级进行财产检查。

二、期末考试安排

(一)考试时间:XX年1月7日—10日

八年级: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加黑为全市统测科目)

(一)1月11日上午8:00在会议室召开阅卷工作会议。1月11日—12日阅卷并作好成绩统计和卷面分析工作,卷面分析于1月13日之前送交教导处。

(二)1月13日上午班主任登分,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

四、总结及考核

(一)1月13日下午2:30,召开年级组会议,总结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会后组长将总结、记录上报德育处。

(二)1月14日上午8:00召开教研组工作总结会议,总结考核教研组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做好期末考试卷面分析。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再次明确课任教师撰写三案导学案的任务、要求和责任。会后,教研组长将相关材料上交教导处。

(三)学生于1月 14日下午2:30学生到校。各科教师布置寒假作业;班主任布置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纪守法教育;发放《致家长一份信》;班主任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4:30前学生离校。

(四)1月 14日下午5:00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公布教学成绩和考勤结果;公布一年来教科研成绩;布置假期教研任务、继续教育和安全等工作。

(五)1月15日上午总务处、保卫科对学校相关科室门锁上封条。

(六)1月15日全校师生放假。

四、假期工作安排

(一)学习“三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按要求撰写三案导学案供下学期开学课堂教学使用。

(三)春节期间学校领导看望有病和困难教师。

五、下学期开学时间及校本培训任务

(一)行政后勤人员上班时间为2月17日。

(二)教师上班时间为2月18日。

(三)全体教师于2月18日上午8:00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校本培训,教导处做好考勤工作。期间,教辅和后勤人员准备开学的各项工作。

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实践取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24-03

物理教学论是一门最能体现物理教师教育特色的课程。长期以来,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读《物理教学论》一书、不喜欢上物理教学论课、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等。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偏离了“实践取向”。因此,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应回归“实践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学习评价的开展等环节应突出“实践取向”。

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实践取向”

教学内容又称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应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教科书、教学对象和教学课时等。

1 改善物理教学论课程的结构体系

众所周知,教科书作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系。一般来说,教科书的结构体系有两种类型: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或经验体系)。前者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原则,其缺陷是“使人坐而言,不使人起而行”,因而该体系缺乏“生命的力量”。后者则通常从实践需要出发,强调内容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但这种过分强调实用性的编写方式,其缺陷是使概念、原理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依据“合格教师”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要求,我院于2008年组织多名教师(包括中学骨干教师)编写并出版了《物理教学论》一书。该书在结构体系设计上,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以具有高度实践取向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为线索构建了合格物理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体系。按此结构体系编写的《物理教学论》一书,突出了“做”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引导学生和教师围绕“做”来展开一系列“学”和“教”的活动,因而该书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新的一版《物理教学论》已经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的出版计划)。

2 改造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今后从教的必备的能力出发,在兼顾教学课时的基础上,我们在《物理教学论》教科书中精选了对培养合格教师有特别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通过整合,形成了以下几个课程教学模块:

(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

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和联系,是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突出“实践取向”的着力点之一。本模块主要是通过对新课程实验所倡导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理解形成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将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运用于实践的意识。本模块由以下几个主题组成: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内容;2)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3)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4)不同版本物理教科书介绍(包括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思路、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等);5)新课程教学方式;6)新课程教学评价;7)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等。

(2)教学设计知识

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是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更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了解和掌握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模块涉及的主题如下:1)教学设计观;2)教学内容分析;3)学习心理与学情分析;4)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5)教学重点的确定;6)教学策略的制定;7)实验器材(媒体)的选择与制作;8)教学方案的编制;9)导课与结课、提问与讲解、演示与板书的设计。

(3)实践训练

通过口授、阅读获得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与真实的课堂教学之间至少还存在着两段落差:一是教学设计知识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落差,二是教学设计和真实的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第二段落差尤为明显,因为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讲,仅是设计者对教学做出的一系列假设,而这些假设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事实证明,消除两段落差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训练。本模块涵盖了三个主题即围绕课题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仿真”和反思教学。

(4)教师专业发展

该模块主要从物理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人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及如何做一名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物理教师。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主题:1)物理教师的基本素养;2)物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3)有关物理教学的行动研究;4)名师成长案例分析等。

除了上述4个基本模块之外,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模块:读刊心得交流。设立这一模块的初衷是,使学生能够尽早养成阅读物理教学期刊(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中学物理》等主流期刊和人教网刊《物理思与行》等)的习惯;初步形成对物理教学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物理教学和研究的情感;发挥主体意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应试”(如教师招聘考试)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在教学实施中突出“实践取向”

教学内容一经确定,“教”和“学”便成为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1 知识教学应多样化

教学方式说到底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当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注入式”讲授法对于学生构建知识意义是很不利的。物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如何开展教学的课程,不讲究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教学的效果上看,都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在强调“做中学、做中教”的同时,还尝试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体现“对话、体验、建构”等思想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例如,对于第1、2、3模块中的部分主题,我们采取的是“课前学生先自主学、课内师生再合作学、课后学生探究学”的方式。又如,第2模块中关于导课与结课、提问与讲解、演示与板书的设计主题,我们采取了“基于问题”分散教的方式,即贯穿在“课堂仿真”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仿真”发现和生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析概念,学习理论,建立知识结构,并将其重新用于指导仿真演练中,从而实现知识和实践的双向联动。

2 实践教学注重落到实处

物理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种实践性除了表现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紧密联系之外,还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化。一句话,实践是最终实现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也是贯穿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基础行为。因此,除了安排每次“正课”前十分钟“基础教育新闻/评述”这一“实践取向”的模块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安排了以下几项活动(按活动时间先后梳理):

(1)考察和交流

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先用一整天的时间,带学生到学院的教育见/实习基地,察看校容校貌、观摩物理课堂教学(2~3课时)、与上课教师座谈、交流等。这一系列的结构性观察、现场经历和交流使“旁观者”――学生对中学教学活动的规范和过程以及中学课堂生活和中学教师角色的复杂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学生在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习惯了大学课堂的寂寞,忽然来到久违的中学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在场的我深深感到课堂本应该如此”。还有学生是这样写的,“在中学,讲好一堂课不是看你有多少‘墨水’,而是看你怎样泼洒‘墨水’,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更大了,教师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才能适应学生”。

(2)“角色扮演”――做小先生

在进行模块1和模块2教学时,我们指定了相关主题,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做小先生,即凭借过去长期接受学校教育积累的对教学的原始理解代替教师讲课。“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历复杂、多变、充满价值冲突的教学实践情境,初步体会到教学的本质比他们原来想象的还要深奥得多。有学生在自己的教后感中这样写道,“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天我真正领会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一语的真谛。许多事情,没有自己去参与的时候,一切别人的酸甜滋味看来皆是云淡风清、无关痛痒的。到了自己真正要去做的时候,并且投入了进去,才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3)实践训练――设计教学、“课堂仿真”和教学反思

成为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条件有许多,其中尤其不可缺少的是能写“像样”的教案和能上“像样”的课这一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有意将设计教学和“课堂仿真”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教学和“课堂仿真”的轮回中使学生初步具备上述条件。此外,由于“成长不可代替”,我们十分注意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在制度上保证每名学生都至少经历一次选题和设计教学、教师面批教学方案、修改教学方案、教师审定教学方案、小组试讲和评议、调整教学方案、“课堂仿真”和评议、修订教学方案的“轮回”过程。在小组试讲和“课堂仿真”环节,我们向讲课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要多运用黑板板书和实物实验(这是合格物理教师和优秀物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讲课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这样在中学上课时,教学的节奏可以更加舒缓一点,以便能够多关注学生一点)。向听课学生提出的要求包括:尽可能以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包括有意无意地进行“违纪”(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加逼“真”,有利于训练讲课学生的课堂应变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应重点关注讲课学生在口头表达、板书板画、演示、导入、知识呈现、重难点把握、提问、衔接、结课、巩固训练等方面的现实表现。事实证明,经历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学生的教学勇气和基础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最直接的价值指向主要是两个:一是促进学生获得关于教育的一般性知识;二是促使学生获得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与能力是学生最终成为“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而获得这种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针对职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写教后记和评课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做了较多的引导。

(4)榜样示范

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也已连续四年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人教社杯)”。这两项赛事的获奖者及其成果是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会邀请2~3名获奖学生为他们的学弟、学妹做上课、说课示范。此外,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崇拜名师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听名师上课、作专题讲座、谈个人成长经历等是他们最喜欢参与的活动。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名师上课、看名师教学录像、听名师作讲座等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向名师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树立做名师的理想和信念。鉴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钻研精神和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我们要求来校作讲座的名师要结合自身经历,向学生进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以培养他们爱生、爱校、爱教育的情感。

三、在学习评价中突出“实践取向”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架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15―03

一 何谓网络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I.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则成为网络课程得以快速更新的泉源。网络课程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方式来呈现信息,以与学生在线交互为最大特点。

网络课程首先要体现课程的属性,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或局域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影响的时空界限与范围。网络课程比一般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教学资源的大容量性、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知识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灵活性、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交互性等优势。如果这些优势不能得到较好体现,其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这样的课程就不是完全意义的网络课程。

二 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网络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完整的教学平台环境来提供教学内容和开展活动,这也形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课程资源是指能在互联网课程管理平台上呈现的各种与特定课程目标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课程资源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程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同义,是指在Internet中可以用来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它主要包括有网络人力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资源。其中网络人力资源是指网络教育机构中的人员,包括了学科教师、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能通过Internet联系到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网络环境资源包括了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设施,以及各类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指网上蕴藏着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消息等,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Web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新闻组等等。而狭义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网络课程仅仅是狭义的Web学习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题的课程资源是指狭义的课程资源。

不同的课程需要的课程资源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狭义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1 文本类:包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操作任务书、主题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评价、教学专题研究报告、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教师教学心得及教学建议、学生作品文稿、常见问题解答、试题、资源目录索引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等等。

2 图像类:包括照片、图片、录音、录像、课件、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

3 动态类:包括讨论区、虚拟课堂、聊天室、发送电子邮件和数字收发箱等。

这些课程资源的实现渗透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创作、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需要工作团队积极而有效的配合。

不同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选择性地组建成能满足不同课程教学活动要求的课程资源。

网络课件是网络课程资源的核心。网络课件是指某门课程基于Web的教学软件,有的学者又称之为Web课件。网络课件不是网络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全部。网络课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件是关于一门课程的完整而系统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常常等同于网络课程。狭义的网络课件是对一门课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只是网络课程的一个子集,网络课程是一系列网络课件的集合。本课题的网络课件是指狭义的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的内容,不是在Web上表现的电子化了的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更不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网上搬家”,而是一种电子化了的、非线性的、动态性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表现,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习者的参与。综合性、动态性、实用性、开放性是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本课题关注的是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在国内外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括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其中网上教学系统包括音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异步通讯子系统、学生活动跟踪子系统、测试与答疑子系统等;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注册子系统、师生档案管理子系统、课程编排子系统等;网络课程开发系统为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的开发平台,教师不需要涉及到任何代码的编写就可完成课程申请、课程模块的选择、内容的添加以及课件的上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课程讨论区和邮箱进行管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解决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时效性问题。此外,有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了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常包括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

三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架构感观

上海市教委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改革2003-2007行动计划》要求,为了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2007学年开始,开发并推出20门网络课程,共25个版本供全市中等学校学生进行实验性选修。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对这25个版本网络课程进行了粗略地浏览。

1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1)课程管理平台架构

课程管理平台为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持,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课程管理平台支持功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的质量。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网络学习平台架构

网络学习平台是集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并帮助系统管理者与老师掌控各种教学活动与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进度。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系统的感观

(1)优点

a“课程”与“网络”属性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以往开发的不少网络课程,总给人一种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网上搬家”的感觉,“课程”属性表现有余,“网络”属性表现不足。这次上海市开发的这批网络课程,在“网络”属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绝大多数课程都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了网络课程直观、生动、开放、共享、即时、灵活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有的还开设“必学模块”和“选学模块”,对学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吸引力。

b教学平台比较完整和合理。本次开发的教学平台采取按照不同的身份,分级管理的办法,学生有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有教师的教学平台,课程管理员有也有不同层级的管理平台,并且能基本满足各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c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比较充分。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导航比较清晰和规范,学习路径有标准化的图标引领,不少课程内容采用游戏式的呈现方式,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虚拟课堂学习环境与气氛得到较好的营造,课程即学即考,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口味。

d内容比较精炼,素材比较丰富。作为全市性公共选修课,几乎所有课程的内容都显得非常精炼,定位比较准确,有动画、影视、案例、在线测试等各种素材,课程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使课程显得丰富多彩,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c教学管理系统比较完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追踪方面技术上有比较大的突破,从而较好保证了学习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不足

a 不同课程的“网络”属性差异性较大,有的课程在内容安排,结构和呈现方式明显受到上传统课堂思维定势的影响,“网上搬家”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链接、超文本运用奇少,交互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虚拟课堂氛围不浓。

b 教学平台不够“友好”,人性化做得还不够,有些环节设计得不够合理,有些重要信息没有在相应的栏目中得到体现,尤其是缺乏在线网络课程开发功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课程内容的更新。

c 多数课程内容均局限于课件,内容上显得很单一,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和规范,课程资源比较贫乏,有的课程甚至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永丽,高莹.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