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这事儿不赖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一个来访者,一次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她泪流满面:原来这就是我的问题根源!她买下这本书,寄回家,让自己的父母好好看看。
姑且不论她的父母能从那本书里学到什么,她当时的问题已经造就,不可能再从父母的领悟中得到疗愈。她后来开始了漫长的心理咨询,换过好几任咨询师,每次她都痛苦地提问:“我该怎么消除父母对我的伤害?”――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答案。
已经发生的事就是已经发生了,我已经是这个样子。
但是也有好消息:无论一个人曾经遭遇过什么,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他还是可以拥有对自己行为的自。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常识。正因为有了这个共识,才可以推出一条普遍遵守的社会准则:只要不是精神病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其实是一条很苛刻的要求。假设有一个可怜人,被社会不公正地欺压过,他一怒之下选择了报复社会,这件事是不是也能理解呢?可以理解,但是抱歉,只要他不是精神病患,他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接受惩罚,他那些悲惨的、情有可原的遭遇并不能用作法理上的开脱。乍一看,有点不公平,但这种不公平背后,却暗含一种最大的公平,那就是我们生而为人,都被赋予了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可以按自己的意志选择当下的行为。
如果不相信这一点,就很容易接受相反的理念,叫作“这事儿不赖我”。这种理念背后,是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别的开脱,比如“我这个人就这样”。这话听起来不怎么理直气壮,但是读书多的人,却可以为它找到一些听来像模像样的名字,比如神经质人格啊,防御啊,创伤啊,这样一来就硬气多了。甚至还可以引入新的责任人,叫作“早期经历”或者“父母祸害”。我遇到过很多来访者,接受过很好的心理教育,他们雄辩地说:
“是当年父母对我做了什么,导致我今天变成这样。
我终于认识到一切的原因。我诅咒他们,我的所有痛苦都归咎于他们。
但他们对我的伤害已无法抹消,我只能这样下去。这事儿不赖我。”
这样一来就很释然,也很绝望。已经发生的都发生了,什么都改变不了。所以很多人对着一本书,能把自己分析得很通透,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没什么明显的改善,甚至更加我行我素,正因为对“我”的分析强化了“我”当前状态的合理性。实际上,你仍然可以不一样,决定权完全在你。这不但是心理学家的主张,也代表着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过得好不好,都可以相信这只不过是当下的选择。无论有多少雄辩的理由证明它是由不可改变的因素造就,好消息是,你现在就可以让自己过得好起来。秘诀在于:你认为好起来的人每天可以早起跑步,那你明天也早起去跑步。
民间语文不一定有文采,也不一定讲究谋篇布局,因此常被正统的、常规的语文教学所排斥,甚至是忽略。但是,民间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资源,有其本身的价值,笔者试从时尚性、创新性、生动性、趣味性、大众性五个方而浅析民间语文的个性特征
一、时尚性
民间语文的内容紧跟普通群众生产生活的脚步,民间流行什么,大家都在谈论什么,民间语文资源中很快就会出现什么。有关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如《校园拜金规则》中写到现在中文专业的学生“投笔从融”,历史专业的学生“谈股论金”,外语专业的学生“西游取金”,医学专业的学生“精益求金”。用谐音的方式巧妙地讽刺了部分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的心态。有关于时事热点的,如一位明知被骗仍固执的给骗子汇款54万元的“老刘”让网友们总结出了“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任性”一词随之迅速走红。又如随着近年来众多奢华楼堂会所的曝光和国考再次升温的现状,很快就有网友发文政府大楼“豪奢风”增温“国考热冷,热议相关话题
二、创新性
民间语文的形式非常新颖和多样,有单独说出来的宇、词,有唱出来的戏曲和唱段,还有各种对联、语录体、顺口溜等等。例如2012年最流行电视剧之一《甄娱传》在全国热播之后,甄娱体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不少网友张口闭口自称“娘娘”,描述事物时常常用“真真”、“方才”、“极好的”。后来,甄娱体也被运用到节口主持、小品、相声等场合中,比如在相声《这事儿不赖我》中,两位演员把“吃炸酱而加不加蒜”这件事用甄娱体拐弯抹角地说出来,让观众出其不意,大笑不比。又如说去年演员某演员夫妇遭遇婚变后,女方在微博中写道“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后来被网友改编成众多版本,如“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行且珍惜”、“醒来虽易,起床不易,且行且珍惜”等
三、生动性
民间语文常以椰榆、夸张、幽默的形式出现,制造引人入胜的情境,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河南儿歌》中有这么一句:“走到半路下场雨,小大姐滑了个仰八义”,“仰八义”是河南方言,形容摔倒时四肢朝上的滑稽姿势,让人捧腹。又如民间谚语“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用来形容做人要低调,不要显山露水,这种讽谏方式既生动又含蓄。再如着名相声《蛤蟆鼓儿》形容“蛤蟆”:“这么大(手绷,四条腿儿,白肚皮儿,花脊梁背儿,金眼圈儿,大嘴岔儿,一叫唤呱儿呱儿的。”一是抓住了蛤蟆的六个特征进行描述: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二是使用“脊梁背”、“大嘴岔”、“叫唤”这类方言词汇;三是使用了儿化韵“腿儿”、“肚皮儿”、“眼圈儿”,这些元素的使用让这则相声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
四、趣味性
民间语文资源的趣味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形式的趣味性。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绕口令:“墙上有而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把“鼓”、“虎”和“布”三个音节相近的词融合在一起,组成一段有意义的话,灵活俏皮的语言风格,为读者在突破障碍阅读的过程中增添乐趣。二是主题的趣味性。一种情况是多义的主题使文本妙趣横生:举例来说,一则客家山歌是这样唱的:“正月过了二月来,处处花园有花开。别处有花崖唔采,此树无花等到开。(崖:我)”表意写“我”不为满园的莺莺燕燕所陶醉,唯独盼某一朵花开,深层意却是说“我”钟情于某一个人,只期待对方的青睐;又如着名神话《夸父逐日》和《愚公移山》,在读者学会坚韧、执着的品质的同时,也会质疑他们的做法。读者在思考和争论中感受文本的趣味。另一种情况是普通群众的自嘲和对关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汉川地震后,四川网友发帖说:“灾区人民无房可住,在余震中等待吃喝;成都人民有房不住,在吃喝中等待余震”;又如一家鱼铺在死鱼旁边立了一块广告牌:“睡觉的鱼”,明知死鱼难销,仍在努力地吸引顾客注意
本报讯(记者 王青)“天才宝贝追梦春晚”活动历时3个月,3000多位才艺宝贝报名参加,其中有48位才艺出众的宝贝登上了《我家有明星》的舞台,经过现场100位观众评审的投票,15位天才宝贝脱颖而出。此次“天才宝贝追梦春晚”收官三天连播。9月27日播出天才宝贝才艺秀最后一场,选手包括:来自云南的9岁男孩非正铨,他是彝族左脚舞的第五代传人,他的肚皮会说话,引来现场阵阵笑声;会背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笠翁对韵》的天津小妞李尚容;近日获得大奖的京剧“小梅花”白昊青和“皮影创意街舞小子”毕维嘉。他们中谁会成为当期的人气王?28日,天才宝贝大复活,梦想助力团成员一起畅聊这3个月来他们的所听、所看、所想,回顾那些落票宝贝们的精彩瞬间。节目现场他们将复活两位落票宝贝,这两位宝贝的天才之处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让助力团如此印象深刻?29日播出“天才宝贝追梦春晚”收官盛典。15位天才宝贝将在宝贝盛典的舞台上全新亮相,最终将诞生一位登上2014年BTV春晚的宝贝,将在节目现场获得春晚邀请函。谁会是那位幸运的宝贝?
讲述歌坛传奇人生
9月26日-30日18:10 BTV文艺《音乐风云榜》播出
9月26日:独家角度一周明星时尚造型明星公开亮相穿衣经;独家策划揭穿选秀导师热史上最年轻评委宋茜韩国乐坛最红中国歌手;展示蕾迪.卡卡夸张外表下的真实才华,为你还原一个最真实的gaga小姐;27日:揭穿选秀导师热:李宇春疯狂工作室独家探访;“专辑听证会”鉴听魏晨全新大碟《登封造极》舞蹈、唱功、造型,看时尚潮男如何蜕变,带来全新视听盛宴;28日:“传奇人物志”带你重温王菲经典歌曲,看特立独行的乐坛天后如何造就一个传奇人生?29日:一周榜单揭晓;9月30日:讲述韩庚“义无反顾的青春”。成名前的北漂生活让他的青春不再平淡,12岁——29岁,曾经幻想的星途几经波折,走向国际舞台,他心态如初,他的脚步从未停歇。韩庚演艺生涯的“第一次”全程记录。
相声“好声音”评书展幽默
9月26日-30日 每天17:05《笑动2013》播出
节目中将播出《相声好声音》、《成事儿》等专题,其中将播出《串调》、《岁月如歌》、《戏与歌》;《你摊上事了》、《这事儿不赖我》、《一句话的事》等一批精彩的相声、小品。同时将继续播出王王月波表演的长篇幽默评书《三盗九龙杯》。
多病之秋 程凯护航
9月29日20:00 BTV科教《我爱中国节》播出
“十一”小长假就要开始了,亲朋好友们的聚会也多了。但是您得注意,酒得少喝,因为常有因为喝酒,突发高血压。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容易喉咙干痒,有时候晚上咳得连觉都睡不好。有没有什么迅速止咳的办法?秋季老人还容易突发心脏病,万一遇到了家中老人心脏病突发,我们该怎么办?这个季节天气干燥,肝火也比较旺,人容易动怒。想要控制好情绪,关键要调节体内的激素,那么怎么能让激素平衡?针对秋季常见问题,中医专家程凯博士有什么妙招呢?
如何远离假日危机
9月29日21:46 BTV科教《非常时刻》播出
国庆假期临近,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玩耍。然而,很多人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可能正在靠近你。比如,在野外爬山时,在高速公路上,在海边游泳时……一不小心危险就会出现!如何避免危险发生?当危险出现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傍晚,雨后初霁,天边升起大片火红的晚霞,整个古镇都被这霞光侵润着。我想明天一定是个大晴天。来到大嫂家,已经是炊烟袅袅的时候了。大嫂家的正房是去年刚翻新的六间大红瓦房,两边又各有三间厢房。一码的青石板铺院。大嫂是个勤快人,整个大院收拾的干干净净。因为刚下过一场透雨,院门口的一簇芍药花开的蓬蓬勃勃、格外娇艳。
“大嫂”,我撩起门帘走进灶间,灶台上放着一屉刚蒸好的包子,正屋炕桌上放着一盆芸豆锅里烀的油亮亮的地瓜、土豆、苞米。却不见大嫂的人影。我见后门开着,就走了出去,大嫂家的后院又是一番景致,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一畦畦一垄垄 绿油油的。菜园子的尽头有一大片平整的空地,听大嫂说那里原来是她家的猪舍,年初的时候,镇子里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 。于是搬迁了猪舍,那一片空地就一直闲着。空地的后面就是歇马山了,著名的女作家孙慧芬写过一部书《歇马山庄》,讲的就是这里的故事。一条山泉水顺着山势汩汩而下,一直流到山脚下的月亮河里。“大嫂”,我又喊了一嗓子。“你叫魂呐,我在这儿!”大嫂从黄瓜架下钻了出来,头上还粘着黄瓜花。胳膊上挎着一筐黄瓜和西红柿。
“妹子,上炕吃饭!”大嫂端着一盘卤黄瓜、一盘西红柿拌糖走进屋来。“快尝尝,看包子的味道咋样?”“那还用问,你做的饭菜在咱这古镇上都是有名的。”“呵呵!自从我嫁给你大哥来到这疙瘩有二十几年了,无论谁家大事小情红白喜事、老人做寿孩子满月都请我去主勺。”“大嫂你不是说有事儿说给我听吗?啥事儿啊?”“妹子,我说了你可别笑话我啊!”大嫂竟然拘谨起来。“啥事儿啊?我笑话你干啥?”我啃着苞米漫不经心的问。“妹子呀,我想……我想开饭店!”大嫂吞吞吐吐但最终还是坚决的说出了这句话。“开饭店!?”我有些吃惊。大嫂看了看我赶紧解释:“妹子是这样的,五一小长假那会儿,我在月亮河边洗衣服,过来几个游客问我哪有旅店,我说这附近都没有,如果你们没玩够,不嫌弃的话就到我家来住吧?我家宽敞着呢!就这样他们住了三天,每天我给他们蒸野菜包子、贴饼子、顿河鱼、炖芸豆啥的,临走的时候非要给我一千元钱,我说啥也不要,他们说啥也要给。我说如果你们喜欢这的风景就常来吧,我权当多一门亲戚了,要啥钱呢?可后来他们还是把钱偷偷塞到了炕席底下。妹子你看,咱这古镇上有几百年的老房子,这山前山后的景色多美啊,一到周末节假日那城里的大车小辆一股脑的往这儿跑,于是我想开个饭店,你看咋样?”大嫂说完这段话如释重负的出了一口长气。“大嫂,这事儿成啊!你这意识太超前啦!你这不叫饭店,叫农家乐。”“啥?农家乐?”大嫂怔怔的问。“呵呵!大嫂是这样哈,在海岛风景区开的饭店呢,叫渔家乐。在山区风景区开的饭店就叫农家乐。“哦”大嫂似乎明白了。”“妹子,你说这事儿能成?”“成、成、成啊!"我一迭声的说。“你说我做的菜城里人一定会喜欢吃吗?我就怕人家不稀罕吃。”大嫂犹豫的说。“哈哈,现在城里的生活节奏快着呢,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都吃的是快餐或外卖,大嫂你是不知道啊,那快餐吃多了,所有的菜都一个味。和你做的菜没法比。咱这古镇上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农家乐,大嫂开农家乐准成!”“妹子,你说的都是真的?虽说你大哥在镇子的石场干活,挣钱也不少,我家的日子过的也还舒坦,可我一想起我死去的婆婆,就想把日子过红火了!”“你婆婆?”我疑惑的问。大嫂娓娓的说:妹子你知道我做菜的手艺是谁传给我的吗?就是我婆婆,我娘家住在冰峪沟的三道沟里,我小的时候那可是个穷地方,打我记事起我老母亲就整天病怏怏的躺在炕上,吃不饱肚子是常事儿,在我十八岁那年有媒人上门来提亲了,我爹说娃还小呢,媒人瞟了我母亲一眼说:“不小啦,给娃找个好人家,也能省下一张吃饭的嘴不是?再给你一笔彩礼钱也好治病啊?”于是我跟着媒人第一次走出了山沟来到这古镇,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人也没见过这么高的房子,我还以为这就是城里呢!来到你大哥家我婆婆早就在门口等着了,她虽然眼瞎但耳朵好使,拉着我的手把我迎进院子。这院子真大呀,房子真多,窗户上的玻璃明晃晃的,我娘家的窗户上糊的都是塑料布,屋里黑咕隆咚的一点也不亮。你大哥坐在炕角,从我进屋就没敢看我一眼,倒是我那瞎眼婆婆欢喜的不行:“闺女呀,我眼睛不好,你能让我摸摸吗?”我点点头,我婆婆仔细的把我从头摸到脚,嘴里还咕哝着:“粗手大脚是个持家的好手,腚大腰板子壮是个能生崽的娃。”我婆婆笑了:“闺女呀,嫁给我儿吧,我家不会亏待你的。”就这样在媒人的撮合下,没几天我就嫁给了你大哥,再也没离开过这古镇。成亲的第二天,我婆婆就领着我把家里的上房下房仓房都走了一遍,然后把家里的所有钥匙都交给了我说:“媳妇啊!打今儿起你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人了,家里的事儿就由你来做主吧,我老了管不动了……”我懵懵的接过钥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婆家的祖上在清朝宫里是做大官的,置下了这宽宅大院。到我婆婆这一辈正赶上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我婆婆过门才三天,我公公就上了前线,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后来我男人出生了,我婆婆就带着他一直没改嫁,只是经常的抱着他掉眼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熬着,这大院里除了这几间宽大的房子,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气派。在我男人能帮婆婆挑水做饭的时候,她的眼睛就瞎了,大伙都说她把这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转眼到了我男人也该成家的年纪了,可我婆婆眼睛瞎,十里八村的闺女都不愿意嫁给他。看着儿子一年年的岁数大了,婆婆急呀,托媒人从北山沟里娶了我。你大哥虽然人老实不愿多说话,但对我好着呢,婆婆临终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媳妇呀,这个家交给你我放心!记住把日子过红火喽!”说到这儿大嫂的眼圈红红的。
那晚过后,听镇上的人说,她一趟一趟的往镇上跑,也不知在干啥?我听后哑然失笑,看来大嫂真要开农家乐了……
大嫂的农家乐赶在十一小长假前,紧锣密鼓的开业了。在大院的西侧建起了一道红瓦石柱长廊,碧绿的葡萄藤顺势攀爬,紫色、绿色、大串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其间,葡萄藤下石桌石凳是邻家大哥在石场亲手做的。东西厢房改成了客房。正房的灶间添置了几口大铁锅,大嫂只留了一间卧室,其它的都改成了餐厅,餐厅里最抢眼的要数这餐桌了,我们辽南人管它叫“高桌子”。要说起这高桌子可有年头了,相传在很早以前,我们辽南人大部分都是闯关东来到这里的,哥兄弟好几份子的人在一起过日子,只有长辈和家里最得宠的男娃,才能上炕在炕桌上吃饭。小辈份和女眷是不能上桌的。久而久之无论穷家富家就都有了高桌子,只是这高桌子的档次是不一样的,富人家可以选用上等的木料来做,并在桌体上雕刻精美的图案,一般的普通人家选用一般的木料,桌体上不雕花不画鸟。高桌子宽宽大大的,放在灶间,四周配有四条长板凳,桌体下面有挡板和抽斗,可以储存盘碗炊具,上面可以当饭桌使用,穷人家收工回来,匆忙的的在高桌子上扒拉一口饭就又下地了,大家族的众多孙男弟女用餐也不会嫌拥挤了。平日里也可以坐在桌前喝喝茶、聊聊天。到了年关的时候,高桌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家家户户都会把它擦洗干净,置于灶间的正北方向,摆上供碗,请出宗谱,祭祀祖先。我小的时候,我奶奶家就有这样一个高桌子,用的年头久了,那表面有一层油亮亮的紫红色包浆。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奶奶便会如此的操作一番,每一位来家拜年的本家亲戚,进门必得先恭恭敬敬的给祖先磕个头才能进屋。如今无论城里还是乡下,这物件都不多见了,大嫂竟然想到用它来做餐桌,这不仅使整个餐厅充满了传统的乡俗民风味道,而且多了一种悠悠的古韵。
“妹子,你站在这儿发啥呆呢?我带你去看看客房。”正当我望着“高桌子”出神的时候,大嫂走了进来。拉着我来到了客房前, 我随便推开一扇门走了进去,迎着门在房间的最里面摆放着木椅和木几,木几上有青花瓷的茶具和一大束盛开的向日葵花。在洒满阳光的窗台上有一个大大的鱼缸,鱼缸里的水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翠绿,几尾从月亮河里捞上来的马口鱼游的正欢。“大嫂,你这房间什么味儿?”忽然一股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青草香钻进了我的鼻孔。大嫂笑呵呵的拉我到床铺前——这竟是一个小巧的火炕,炕上铺着淡黄色的炕席,还放有一张别致的小炕桌。那如烟似的香味儿就是这席子散发出来的。“大嫂,你这席子哪掏弄的呀?”“我自己编的。”大嫂说。“真的假的?!”我半信半疑的问。“妹子,我骗你干啥?以前我婆婆就靠编席子到集市上卖过日子的,后来我过门了,她眼睛又不好,就把手艺教给了我,我已经许多年没有编席子了,现在的人谁还稀罕用这种东西铺床?这编席子的蒲草只有我们这的歇马山上才有,冬天铺着暖和不凉,夏天铺着不潮不热,它散发出来的蒲草味连蚊子苍蝇都不进屋,只要席子不烂这味道就不会消失。一个月前我就和你大哥上山割蒲草了,然后晾晒、挑选、漂洗、消毒、编织、定型……终于赶在开业前,我编织了十张席子。”小火炕的南面就是窗户,木质的窗格子上贴着火红的窗花,挂着色彩厚重的窗帘,我顺手摸了一把, 那窗帘布厚实而柔软,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老粗布加工制作的。“大嫂,质地这么厚实的老粗布,市面上可没见有的卖,你在哪儿买的呀?”“哎!,这些老粗布,还是当年我成亲那会儿我婆婆送我的彩礼呢,我一直没舍得用,这可都是我的“老箱底子”了。我想如果用这种布料做窗帘,用这样的席子铺床,客人是不是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呢?于是我就请镇上最好的裁缝,帮我设计了这几款窗帘,这几间客房的窗帘都是用这种老粗布做的,只是花色不一样罢了。”大嫂说。我打量着:雪白的墙壁,泥土色的地砖,暖暖的小火炕,木质的窗户,色彩厚实的窗帘……整个房间被大嫂拾掇的雅致、古朴、温馨又不失田园风情。
女人,犹如摇曳多姿的花儿盛开在红尘中,世界因为女人而魅丽生动。美丽的女人让男人为之欣赏、为之拼搏、为之心甘情愿的去征服天下。古镇与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随着交通、物流、网络、旅游业的兴起,渐渐的拓宽了她们的视野重新认识自己,大胆寻找着商机并付诸行动。古镇的女人,热情开朗,坚韧执着,她们在哪儿,笑声就在哪儿。古镇的女人如水,有水一样的灵性;古镇的女人如酒,有红酒一样的迷人;古镇的女人如歌,有歌一样的故事;古镇的女人如花,美在心灵!大嫂,这个普通的古镇女人,犹如空谷中的幽兰静静绽放……
当桃花开遍歇马山的时候,古镇的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瓣素雅清寂的飘洒,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将无限春光涂抹在镇街的沟沟坎坎。夕阳西斜,青石板铺就的街巷透着静幽的禅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往事……静静的月亮河,宛如一条长长的银链环绕着古镇,没有涟漪渐起的波纹,透如碧玉。街角的老槐树还没有发芽,光秃秃的枝干细吟着昨日寒冬的沧桑;倒是河堤上的几丝柳条,舒展着鹅黄色的腰身尽情舞弄着春风。于是在这红肥绿瘦之间滋生出许多大山深处的故事……
大嫂一身新的走出家门,粗呢格子的上衣,咖啡色的裤子,一双方口黑平绒拎带布鞋,越发使这个小五十岁的女人显得干净利落。她的心情好极了,眼角眉梢挂着笑。抬头望望懒洋洋的日头,抬脚向镇西头三孬家走去。自从去年冬天她在自家的柴草垛里救下了三孬,她的心就再也放不下了,其实三孬原先不叫三孬的,他有名字的,只是这十几年来他家的日子过的最孬,他不修边幅邋遢的最孬,再加上他上面有两个哥哥排行老三,于是好事之人便给他起了个绰号——三孬,镇子里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娃娃,无不直呼其“三孬”,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倒没有人记得了。其实三孬原先也没这么“孬”的,坏就坏在三孬娘是个“刁歪”的老太太,瘫在炕上好几年了, 对三孬的大嫂二嫂横挑鼻子竖挑眼儿的没一个能看上,愣是逼着两个儿子不得不出去单过。三孬年轻的时候也娶过一房媳妇的,叫杏花。杏花过门没几天,三孬娘不知从哪听说三孬媳妇有“呴”病(哮喘病),就整天在三孬耳边念叨:这个媳妇咱不能要啦!赶紧休了吧!连个后人都不能留下啦……于是杏花也没了消停日子过,临了三孬不得不和杏花离了婚,杏花临走的时候眼泪汪汪的,塞给三孬一条她平时烧饭用的花围裙说“咱俩夫妻一场,留个念想吧?”三孬的眼泪刷就下来了,三孬舍不得媳妇走,可又不能扔了老娘不管。后来听说杏花嫁给了邻镇的王石匠,王石匠年轻的时候在石场干活砸瘸了一条腿,一直没说上媳妇,但走路干活都不耽误,娶了杏花,拿杏花宝贝似的。日子过得也不赖,杏花也争气,给王石匠生了一儿一女。三孬可就惨了,整天被他老娘支使的滴溜溜的转。大过年的,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三孬家的小黑屋里冷冷清清。别人家都杀猪炖肉。三孬也没钱买年货,烀了一个小猪头,整个拿盆盛了端到老娘面前,再拿把小刀,一块一块割下来喂给老娘吃,就算过年了。三孬足足伺候了老娘八年,赶他老娘九十岁那年“临走”的时候,脸蛋红扑扑的,大伙儿都说她这是享尽了人间的福,去天堂享福去了。老娘死后,三孬更“孬”了,二两“老村长”就能把他醉得不省人事,谁家的墙角旮旯,草垛空隙他都能睡到天亮。去年冬天一个大雪 天的早晨,大嫂起来烧饭抱柴禾,着实被睡在草垛里的三孬吓了一跳。用手一摸鼻子,光有出气儿没有进气儿,吓得大嫂赶紧和邻家大哥把他弄到屋里,用了三大脸盆的雪,给三孬前心后背好一顿搓,又捂了两床棉被,可算把三孬给缓了过来。三孬醒过来这一顿哭啊:大嫂呀,你说你倒救啥?让我冻死得啦……边说边哭,边哭边说,一个大老爷们弄得鼻涕眼泪满脸都是。这件事儿过后,大嫂就再也放心不下三孬了……
大山里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尽的风景,吃不完的山珍,大嫂家的农家乐开业也有小半年的光景了,生意蛮红火的,眼瞅着五一小长假就要到了,又到了旅游的旺季,大嫂向镇里申请,打算把月亮河边,搬迁猪舍的那一片空地利用起来,盖几栋小木屋更好的服务于游客。这事儿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说:你这是促进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好事儿……
农家乐要盖小木屋需要人手,于是大嫂想到了三孬,来到三孬家已是日上三竿,可他还没起床呢,正抱着一床破棉絮呼呼大睡呢,大嫂拎着三孬的耳朵把他拽了起来说:“你这懒虫,还不起来,想要睡死啊?”三孬咕哝着:“我不睡觉做啥?睡觉不知道饿,还不用吃饭呢!”“我给你找一活你干不?”“大嫂,你就别寻我开心了,谁稀罕用我?”三孬说。“你到我农家乐来干活,我管你吃管你住,每个月给你开工资。”三孬一骨碌爬了起来瞪着大眼说:“大嫂你没蒙我?你说的都是真的?”大嫂接着说:“如果你干的好,我还包你娶上媳妇!但有两点你必须做到,一,改掉懒病;二,把酒戒掉。你能做到吗?”三孬哭了,不停的说:“我改、我戒,我一定能做到,大嫂,只有你拿我当人待,我全听你的一定好好干活。”……
后来听镇上人说三孬没有食言,果然戒了酒,大嫂出钱学了个厨师证,再加上大嫂的“真传”,做得一手好菜,许多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尝他做的菜。三孬成了大嫂农家乐的顶梁柱。大嫂也没有食言,真的做大媒给三孬娶上了媳妇……
关键词:流行语,模因论,语言传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在科普著作 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提出的。“meme”一词源于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 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
二、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
作为复制因子,模因像基因一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复制因子的自我复制能力各不相同,形形的模因为自身的生存而激烈斗争。Dawkins(1976)认为, 只有那些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3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时模因才能有可能获胜,其中多产性最为重要。通常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就是强势模因。而那些复制次数少,或根本没有得到拷贝的复制因子就是弱势模因或死的模因。
三、流行语的模因分析
流行语是在特别的时候、特别的地域、特别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广泛流传的词语。
近年来,每年都会出现新的流行语,比如“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打酱油”、“我爸是李刚”、“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高富帅”、“伤不起”、“闹太套”等等。有些流行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有些却持久被人们使用。
比如“神马都是浮云”,“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意思为“什么都是浮云,什么都会烟消云散”,在此流行语的旁边配一副“马”形状的云彩,则是最好的诠释,一语双关连“神马”也只是一片云彩而已。这个流行语是出于2010年“小月月”事件。在这句流行语中,“神马”和“浮云”则是模因,人们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神马”来代替“什么”,因此,也演变出“神马情况”、“神马时间”、“神马地方”等。这句流行语表面上看起来“很残很调侃”,但事实上它代表着当下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些特点,人们会觉得深入玩味,会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不过它同时又透着那么点儿超然和豁达。“神马”和“浮云”相遇后,便可组成万能金句,很给力。
上述的“神马”就属于强势模因,虽然距离它刚开始使用过去很久了,但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而相反,有些流行语就只能被人们在短期内使用,而后就变得没有了音讯。比如,05年的“超级女声”简称“超女”,就在那时候红极一时,过火就几乎无人问津,也几乎没有衍生出来其他的模因,因此,像“超女”这类只被人们在短期内使用的流行语模因就属于弱势模因。
四、流行语的传播
流行语的传播主要通过媒体网络和电影电视作品等。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一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被人们当做模因来使用。泰戈尔的诗中原句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就是这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了广泛使用的模因。我们在网上随便输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会找到各种版本。比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隐身,你在线,你隐身,而我却在线。”用来说明两个人上网碰不着面,聊不了天。“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用来说明恋人分手后的悲凉情境。再比如今年的春晚的相声《这事儿不赖我》中就出现了:“这句话原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南五环,你在北五环。”说明了北京市的大与交通的拥堵,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也难于见面。“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则说明了两个人的贫富差距:一个可以花数千元买一部苹果4代高端手机追赶时尚,而另外一个却只有买四袋苹果的经济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多产与广泛传播
上文中,我们提到那些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3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时模因才能有可能获胜,其中多产性最为重要。而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就是我们说的强势模因。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提到了模因“神马”,主要是靠网路媒体进行传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则不光在网络上进行了传播,而且在影视作品中叶得到了传播,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因此,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能在这样大规模的节目上出现的流行语,可见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传播广泛性。而通过上述例子,我们也看出来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多产性。
五、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模因论和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模因论认为语言就是模仿的过程,并举例说明了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而后通过分析例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们得出结论:强势模因的流行语传播的更广更快,而且更持久。
参考文献:
[1] 姜微.基于模因顺应理论的网络流行语探索――“给力”一词个案研究[D].2012
[2] 姜雨青.模因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研究[D] 2012
[3] 罗燕子.从流行语看环境对语言模因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 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谭燕.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2011
[6] 杨婕.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J].外语学刊.2008(1)
[7] 赵妍.媒体流行语的运用与传播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8)
一
辛黛剪掉了她的长发。
那天,辛黛顶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去上学。到班上时,班里只稀稀疏疏地坐了十几个人。先是那个平时就爱咋呼的“小麻雀”吴开发现了,听听她那一声尖叫,足以把楼上的教室都掀翻掉。这下子大家都注意到了,有的往辛黛面前凑,有的直叫辛黛的名字让她回头好仔细地端详她,还有的即使还坐在座位上,嘴也不安分地说三道四。后来的人有路过辛黛座位的,都夸张地叫着,好像见到了怪物似的。即使没注意到的,旁边的人也急不可耐地指给那人看,非得让每一个人都为辛黛而惊讶才罢休。大家像商量好似的问辛黛:为什么剪头发?辛黛正头大,整张脸热热的,张了张嘴,可还是没说出什么来,便笑了笑,只是这笑连自己也觉得别扭。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打上课铃了,辛黛才总算松了口气。课上得好好的,前桌的丁微偷偷地回过头来,饶有兴味地看了看辛黛的头发,又小声问:“怎么想起来剪了头发?”辛黛刚想说点什么,听到一个男声叫:“丁微!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丁微从容地站起来,顺利地回答了出来。黄老师点点头:“不错嘛!后脑勺对着我还能知道我说什么。看什么好东西呢?让我也看一看……辛黛!”听到自己的名字,辛黛不禁头皮一麻,但也只能站起来。看见辛黛,黄老师不禁一愣,又说:“我说呢!换造型了啊,怪不得变漂亮了!”他的腔调怪怪的,全班都被逗乐了,大笑起来。黄老师又提了个问题,辛黛这个数学盲自然只能茫然地摇摇头,脸更烫了,好像头发也可感受到那热度似的,一根根直竖起来,最后连自己怎么坐下去的都不知道了。
放学时辛黛简直被丁微的眼神逼疯了。快到岔路口的时候,辛黛终于忍不住说:“丁微,真没什么特殊原因,你别瞎猜了,人嘛,总要尝试新鲜事物啊。”丁微却笑笑:“我没说什么啊,只是有点不习惯嘛,不过,蛮好看的。”她说完就挥了挥手走了。
辛黛一个人向家里慢慢晃过去,一路上回味着丁微的最后一句话,心里是感激丁微的,这种感激使她心里暖暖的,好像夕阳的橙黄色一点一点渗进了心里,弥漫开来。因为刚才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说辛黛还是长发的样子好看,特温柔,让受不住议论的辛黛心里有点闷。或许丁微只是想鼓励鼓励她吧,总算是最好的朋友,辛黛这样想着,不觉步子也轻快了起来。
二
辛黛是个温和的女孩,从小就蓄着长发,大大的眼睛,白净的皮肤,戴一副无框眼镜。一般人戴眼镜都没有不戴眼镜好看,辛黛却不一样,大家都觉得她戴眼镜有一种书卷气,温婉舒服,眼睛也还是很漂亮。她还有一对浅浅的酒窝,很可爱的样子。她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女孩子,就像一杯温温的白开水,在你口渴或者寒冷的时候,就能真切地感觉到她的暖。辛黛不是不活泼,她的俏皮也好像春天的小溪,丁丁冬冬的,动听得很,只会浅浅地打湿你的衣角。
辛黛读的是文科,班里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四倍多,不过也正常,理科班男生也多得吓人。以前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文科班的女孩子都是柔柔弱弱的,而理科女生则是男孩子堆里的“假小子”。可事实并非如此。一到夏天,穿裙子的一定是那几个少得可怜的理科女孩子,文科的好多女孩子却是中性的短发加七分裤,不撑伞在阳光下肆意地跑来跑去。一场学校里的音乐会,文科女孩子拿出来的节目全是那种动感的现代舞、街舞什么的,和几个差不多模样的男生舞得劲道十足,干净利落。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辛黛是有些惊讶的。那些舞蹈确实很不错,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是一样的呢?一个传统的,古典的都没有。真的很奇怪。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吧,才使辛黛的短发更难以让人接受。也许大家都希望有个人可以承载文科班女孩应有的温柔古典的形象,辛黛一直是最佳人选。
只是,她自己并不知道。
三
一回到家,妈妈又在叫她了:“青青,冲水去!”
辛黛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为她起名叫“黛”,希望她有林黛玉的古典气质和才华。妈妈根据“黛”的意思“青黑色”给她起了个小名“青青”。辛黛是喜欢自己的名字的。她也并不辜负这个名字,气质不错,才华也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数学烂得很,却写了一手好字,文笔也相当不错。林黛玉比不上,却也算得一个小才女。
辛黛很爱她的爸爸妈妈。她家的条件并不好,至今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其实父母的收入也不算特别少,只是他们彼此不合,各自用各自的劳动所得。自辛黛有记忆起,他们就吵个不停。后来小学快毕业时,辛黛的爸爸转到了邻近的县里去工作,两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倒也减少了辛黛听爸妈吵架的烦心。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因为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中午也不回来,辛黛就自己弄点吃的。
辛黛不太爱和别人说话,因此家里的情况差不多只有丁微比较清楚。辛黛常想自己不要把家里的事太放在心上,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偶尔,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像云一般,一小朵,一小朵地飘过。
其实辛黛的头发是她自己去剪掉的,也并不是没有原因。她一直想要一套沈从文的文集,这次学校的书店里来了一套珍藏本,很齐全,对于辛黛来说,也很贵。辛黛考虑了很久,咬咬牙剪掉了长发,换了40块钱加上自己先前存的一些,买了下来。
剪的时候辛黛很心疼,可是书拿到手上的时候,快乐和满足就轰轰烈烈地将她剪头发的难过给湮灭了。爸爸妈妈看到时,倒没说什么,妈妈只是叹了口气。
这些辛黛并不想说,连和丁微也不想说。不是和她不好,只是,只是……只是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四
辛黛提着两个热水瓶慢慢地走着,脑子里想着一样让她有些心烦的东西。
那是隔壁班的一个男生给她的一封情书,写得很有诗意。男孩子叫许宁远。或许他的父母本想取“宁静致远”之意吧,他却不遂他们的愿。许宁远是个很喜欢运动的人,平时总能看到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样子,颇有些阳光气质,长得也不赖,有些青涩的棱角。但这信写得可不似他在球场上那般潇洒,用了很多修辞,来夸辛黛。他知道辛黛爱读书,还煞费心思地找来“爱君笔底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来形容她。在纸和笔的掩护之下叫她“小公主”。这个称呼让辛黛有点闷。她看着路两边简陋的小平房,窄窄的巷子,和手中有一点铁锈的热水瓶,暗暗地想:公主?冲开水的公主吗?很可惜,许宁远并不是辛黛喜欢的类型,辛黛喜欢和她自己相似的男孩子,比如苏城那样的。
苏城比她高一个年级,长相很干净,像个书生。辛黛并不“认识”他,只是有一节体育课两个班都在大操场上课。他的周围像是有一个“气场”,那样的安静似乎谁也插不进去,也让辛黛在站队时一眼就能在人群之中看到他。而上课期间男生们打球、跑步什么的时候就看不到他了。后来有一次,辛黛撇下那几个朋友独自一人在校园里面闲逛,就发现了草坪角落里的苏城,一个人读书的苏城。
现在的学生喜欢读书的很少。即使读书,也是通俗的庸俗小说,没什么意思。辛黛爱读书。语文老师曾经在班里说过“书是女孩子最好的化妆品”,可那些小麻雀们又怎么会听得进去呢?只有辛黛,像个苦行僧似的,把她喜欢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所以,那天她发现苏城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找到同类的感动和欣喜,对他充满了好感。
只是这感情不强烈,也说不上是暗恋,只是淡淡的欣赏和喜欢。就好像清澈的池塘里的鱼儿看见岸边垂下来的柳枝,喜欢在柳树的影下游来游去,却也只是游来游去而已。
正想着这些,就到了冲水的地方,人很多,她就到后面排队等。前面站着的一个老妇人,穿着一件劣质的外套,辛黛一看,上面印的英文单词竟然有拼写错误。辛黛感到一阵轻微的悲悯。不知道是同情那个人,还是,同情她自己。
其实许宁远放学是要穿过那条辛黛冲水的小巷的,从那里回家比较近。他每天都会骑着那辆橙色的山地车从那儿过,穿过那条破旧的小巷,就可以到达林苑小区,他家就住在里面。只是他从来都不知道,辛黛会在他的车轮飞过那儿不久从另一条岔道里,拎两个水瓶出来冲水。但辛黛是知道他要经过这儿的,她并不想让他看见自己拎着两个有些生锈的水瓶的样子,尽管她对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他那辆橙色的山地车和他飞驰而去的方向会让她有一点点心理障碍。不过,也只是一点点。
辛黛最终也只是写了封“好好学习,做个朋友”之类的信给许宁远,许宁远倒是个大气的男孩子,郁闷了一阵子之后,又恢复了自信阳光的样子。他还送了辛黛一本中华书局的《两汉诗选》,说希望真的可以做朋友。这着实让辛黛感动了。灰色古朴的封面,精美的装帧,重要的是内容,是辛黛一直想要的那一本。原来这个看上去有点冒失的男孩子竟是这么细心,这样的豁达大度也让辛黛欣赏。辛黛暗想:或许,我是可以接受许宁远做朋友的。
五
本学期的课程在离放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老师亦不准备给他们复习,而是让同学们先去借高年级课本,计划先上下学期的内容。辛黛不认识高年级的同学,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猛然想起许宁远。许宁远的父亲是学校领导,他应该会有办法的吧。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了许宁远,许宁远竟爽快地答应了。他像个好汉似的豪迈地拍拍胸脯,这事儿包我身上了!辛黛看着他孩子似的承诺,觉得他挺可爱。
可是,当辛黛看着那几本课本白色的封面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高二(1)班 苏城”时,脑子里真的发生了短路。她结结巴巴地问:“这……这书是苏城的?”
许宁远:“是啊,怎么,你认识他?”
辛黛赶紧摇摇头:“听说过而已。”又小心翼翼地问:“你认识他吗?”
许宁远笑笑:“那当然了,他是我表哥。我爸给我弄了一套新的,我就把他的借来给你了。行吗?”
辛黛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满足笑容,“当然,谢谢你啦。”
许宁远摇摇头:“没事儿。”
辛黛歪了歪头,不知道想了些什么。
苏城的书整洁干净,一如他这个人。字迹不算太漂亮,但挺工整。他的字都是用蓝黑墨水写的。辛黛看着这个与自己相同的习惯,觉得很亲切。他的书都用白色的纸包得很好,封皮有一些发黄的印迹,但是书角一点也没有卷起,可以想象它的主人是一个很爱惜书的人。辛黛有时候看见校园里的小情侣,会忍不住想,苏城会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呢?会有飘逸的长发吧,会穿素净的长裙?会不会和自己一样,有两个小酒窝呢?然后又有点沮丧地想,肯定不会是生活在破旧小巷里的灰姑娘吧。听许宁远说他也会和苏城说起辛黛。辛黛听到这个莫名地紧张,但又想,宁远是不会说自己不好的吧。有些东西,本可以坦然面对的,却拧了一个小小的疙瘩。
日子在胡思乱想中缓缓地滑过。
又是一个放学后,辛黛照例拎起水瓶去冲水。走到那条小巷时,却意外地碰到了苏城和许宁远。先是许宁远看到了辛黛,叫了她:辛黛!她抬头,却没预见到苏城也在,只能应了一声:好啊。苏城的微笑映入眼帘,他的声音缓慢地渗到空气里:我是苏城。辛黛点点头:我是辛黛。这样三个人慢慢走着。推着车的许宁远,穿着白色T恤的苏城和短发的清秀的辛黛,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原来苏城是许宁远小姨的儿子,这些天他父母出差了,所以他的午饭和晚饭都到许宁远家来解决。苏城说话不紧不慢,很好听。而许宁远说话有一点急急的感觉,好像他说的话都是非说不可似的。辛黛安静地听着,只觉得自己手中的水瓶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很有些不自在。倒是分别的时候苏城说了句:“辛黛你真懂事,我妈就说我不会为家里做事。”辛黛刚开口准备说点什么,许宁远做出一个严肃的表情插了进来:“说什么呢,辛黛可是最温柔贤惠,典型的贤妻良母型。”辛黛被他说得一愣,随即他们都笑了,辛黛的脸微微红起来,小声嘟囔了一句:“说什么呢。”
六
从那次遇见许宁远和苏城之后,妈妈到时候催她去冲水时,她总是说:我等一会儿再去。妈妈不解地望着她,她却望着别处辩解说:现在人太多了,我等一会儿。
有一天隔壁养的花猫跳到辛黛家的阳台上,打碎了一只水瓶。因为水瓶也的确很破旧了,辛黛的妈妈就买了两只新的。这天辛黛回到家看到妈妈拿给她两只粉蓝色很精致的新水瓶,觉得很惊讶。妈妈却没说什么,只塞了两个水牌子过来说:冲水去吧。
这次辛黛顺从地拎着水瓶出了门。走出家门才想起这样子妈妈不就知道自己前几天不是因为人多才不去的吗?她有一点懊恼。走到那里,发现没什么人,就麻利地冲了水慢慢地往回走。没走几步就听见一个干净的男声叫她:“辛黛!”抬头一看却是苏城,旁边并没有许宁远。她站住了,对他笑了笑。苏城走过来,伸出手说:“我来帮你吧。”辛黛一愣,刚轻轻地说了声“不用”,他已经把水瓶拿了过去。辛黛只好向自己家的方向走过去。苏城又说:“宁远在学校里打球,我本也是要等他的。”辛黛只知道应一声:“哦。”苏城便开了话头:“辛黛,你的名字是取自灰姑娘的名字辛黛瑞拉吗?挺特别的。”辛黛有些惊讶地望向他:“灰姑娘的名字是辛黛瑞拉?我的不是,我的‘黛’字是取自林黛玉。”苏城答道:“是吗?不过,这个来源似乎更符合你。”辛黛很自然地笑笑:“谢谢。”然后他们又稀稀落落地聊了几句关于许宁远的话,就到了。苏城问:“放在哪里?”辛黛接过水瓶:“我来吧。”就把水瓶提进厨房。辛黛的妈妈正好从客厅里出来,苏城叫了声:“阿姨好。”辛黛的妈妈笑笑:“你好。”见辛黛出来,问道:“青青,你同学吗?”辛黛回答说:“他是苏城。”她立刻就反应过来说:“是你借书给青青的吧,谢谢你啊。”苏城说:“不用谢。”她又说:“进来坐坐吧。”苏城就走了进去。
辛黛家的客厅挺大,也挺简单,没怎么装修,但是很干净。靠里面的一面墙边放着两个大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苏城走过去,看了起来。辛黛也走过去,站在他身后。苏城看了看,指着一本书问辛黛:“这个我可以看看吗?”辛黛点点头:“当然可以。”他拿出来翻了起来,正是那本《沈从文文集》。他又问:“这里面几个短篇我没看过,可以借我看看吗?”辛黛答应道:“好啊。”这时辛黛妈妈端着几盘菜进来,问苏城:“还没吃吧?在这儿吃好了。”苏城赶忙说:“阿姨不用了。”辛黛妈妈坚持道:“打电话回去说一声就是了。”苏城解释说:“不了,谢谢,家里等着我呢。我要走了。”辛黛妈妈也就不再挽留,对辛黛说:“青青,那你送他好了。”又对苏城说:“那下次吧,常来玩啊。”苏城礼貌地答应了,道了再见走出了门。辛黛也随他出了门。有那么十几秒钟的沉默,苏城突然说:“辛黛,我们交换书看好吗?我那里一定有你喜欢的书。”辛黛睁大眼睛,“好啊。”真的没想到,他会说这个。这可能是最让辛黛开心的提议了吧。把苏城送到路口,辛黛就同他道了别,自己往回走。想着刚才妈妈的样子和说的话,她穿着米色的上衣和黑裙子,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但还是很有气质的,她说话的样子也很得体。想到这个辛黛感到一阵莫名的轻松,又想起刚才苏城的话,辛黛,辛黛瑞拉,灰姑娘。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自己的名字有这一层解释也很好。
过了一个星期,苏城到辛黛班上来还书,还带了几本别的书来,说辛黛很厉害,那本文集中收录的几个短篇都很难找到。辛黛抱着书走到座位上坐下来,丁微看见了,就拿起那本文集翻,辛黛看着她侧着身子翻书的样子,突然对她说:“微微,这本书是我把头发剪了去买的。”丁微抬起头来,望着她,那眼神的感觉很纯净,然后她突然笑了说:“划算划算,太划算了!这本书好全啊,典藏本吧。不过,你这家伙,这么好的书不先借给我,借给苏城,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辛黛习惯了她这不着边际的说话风格,只能无奈地望着她。她“啪”的一声合上书,故作气鼓鼓的样子把书晃一晃拿过去了,辛黛望着她的样子直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