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终将逝去的青春

终将逝去的青春

时间:2023-05-29 17:40: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终将逝去的青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1篇

青春是美妙的,但也是短暂的。它只属于力争上游的人,不要想着过去如何,再怎样它已过去,不要留恋。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只能活在过去的痛苦中的人,注定没有未来!过去的经历只会影响到你的现在,你的未来强大与否,只是看你现在在困难中的态度,与你的过去没有一点关系!不要总拿你的过去当理由!经历,无论悲喜,对有的人来说是痛苦对有的人来说是财富!既然过去的经历是痛苦的,何必让自己因为那些经历的现在甚至未来都变得痛苦?现在就是现在,你可以跟自己说‘我可以,我能行!’不要背过去所影响了。那些经历已经让你够痛苦够不幸了,就让它结束吧!痛苦?经历?困难?那是什么?是弱者为了做不到或惧怕改变,而给自己找的理由?还是强者为了达到目的所要击败的敌人?困难,只是用来被击溃的存在而已。“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怀念过去,而是憧憬未来。过去的美好或痛苦,毕竟已经过去无法挽回,你需要做的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青春很短暂,就像一个梦一样,一觉醒来它就将逝去。所以掌握好每分每秒,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

我们做为学生自然以学习为重,但不要忘了我们还年轻,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以后攒故事。当将来某一天回忆起现在,不要只是读书,而是有滋有味。哪怕学习负担再重,放松自己,因为青春不等人。

青春终将逝去,所以抓住每分每秒!

初二:欧阳薇雨

第2篇

心灵自留地

——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拨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我所找到的唯有年华来过与走后的足迹。于是我急了,隔着水汽向未知的前方呼喊:青春,你要去向何方?

当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全国热映时,我也紧跟大部分人的步伐前去“捧场”。开始,我只是单纯地为了消遣时光而看,但随着表盘上的分针和着清越的滴答声而转动时,我逐渐与这部影片所彰显的主旨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许多……

时光荏苒,无形之中我已跨越9年,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成长为年少轻狂的初中生,今年八月份,我迈进高中的校门,成为万千高中学子中的一个。如今的我,感觉自己用教科书造了一座监狱,把自己囚禁于其中,囚禁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如今的我,仅仅眷恋于原始的、童话般的宁静,而不似从前那样朝气蓬勃了;如今的我,不再执着于三毛的散文,也不再为戴望舒和顾城的诗所倾倒所感伤了。我的心灵自留地上的“植物”品类明显减少,这并非我“见异思迁”,因为我并不是不喜欢“三毛们”“戴望舒们”和“顾城们”了,而是无暇去顾及,因为高中课程的繁重让我不可能品尝“零食”——去顾及那些教科书中未要求的范围。就这样,这些曾经的喜好如流星一般从我心中划过,仅留下淡淡的痕迹,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回过头来再想想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大学生们虽然在大学时代享受着青春,但这只是青春在离别时的前奏,就像古人所说的“青春难永驻”一样,它们都是同一个道理,而且,青春也有点像听小曲,当小曲末了的时候,谁还会因为无声的死一般的寂静而停驻在那儿呢?其实,曲终人散早已是注定的事。

虽然现实是如此的不尽人意,但尼采说过,“你望向深渊,深渊也在望向你。”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能因为颓废而跌入深渊,不能用呆滞浮夸流年,也不能待梦醒花凋才觉前尘过往。

青涩的年华,应有不悔的追求,似箭的光阴,绝不能挥霍虚掷,因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开始看懂生活:其实,当课业繁重时,我们依然可以忙中偷闲与三毛对语与戴望舒恳谈与顾城交流,让自己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自留地;当挫折袭来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去抵挡,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心灵自留地葱郁不荒芜。

大家都知道韶光易逝,青春难驻,如此想来,我也就大可不必为青春消逝而感伤了吧!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尽管青春终会湮灭于轮回之中,但我仍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苍郁茂盛的心灵自留地。

(林含韵)

(本文获《中学生天地》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第3篇

青春,是一首短诗。始于今天,终于明天。驾着小舟泛波在湖上,映入眼眶的,是世间最美妙的景致。诗情画意是我的心灵膨胀,徐徐清风,使我身心舒畅,拨开绿水,缓缓航行,时而摘下一朵白莲,嗅着它的芬芳;时而撩起一丝湖水,享着它的润朗……青春是一首短诗,终了,耳边却依旧环绕着诗一般的歌谣,再美,也不是永恒,终将流逝的,是我那诗画般的青春……

青春,是一次长途旅行。始于昨天,终于明天。没有同情,更没有施舍,这是一场独自奋斗的旅程;汗水浇灌着我的成长,泪水磨砺着我的坚强,时间锤炼着我的身体,不再惧怕受伤!披上爱的风衣,我驻立于青春的战场,没有硝烟,没有捷径。青春是一次长途旅行,能流泪能成长,莫过于最大的幸福……回忆青春的逝去,也再不是一次遗憾。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微笑面对失去,为自己拥有的青春而喝彩,为自己拥有的青春而骄傲……终将有一天,我们要向青春挥手告别,告诉自己,想哭就哭吧,想笑就笑吧,别让青春有着一丝的拘谨!

奋斗吧!为青春!

初二:下水道

第4篇

我们慢慢的,慢慢的步入了青春,或许无奈,或许欣喜,这一切都不重要,青春和童年不是一样的么?该留就留,他不想留,我们就该放手,任由自己飞翔。

青春易逝。我们每天都在抱着书读着,听爸爸妈妈念着,听老师说着,把作业写着…有时候真的有一种冲动,厌了,烦了,多想一个人静一静,一个人放松,不管世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任由自己畅想,可现实不允许,我们是青少年,我们每天要为以后的生活奋斗,每天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们,有一大堆的唠叨等着我们去听,学校里有考试,大家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烦,多想自己能够每天不为考试,学习而烦恼。

青春哪,如此多情。我们有一大堆的事要做,我们的思想多么不单纯,想的事有多么多,不管长得多么大,我们都是青春期,青春真的没有彩排,过去了就罢,不要去怀恋,曾经我们拥有过,我们都是孩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初一:钟洁

第5篇

导演:赵薇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珊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26日 中国

本片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赵薇的首部导演作品,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专业的毕业作品。撇开赵薇这个名字,关锦鹏担任监制更加让人期待,作为香港最重要的艺术片的导演之一,他对于情感细腻的刻画甚至不输于李安。其实更多人不希望此片被翻拍,因为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够诠释这份美好。

盛大婚礼The Wedding

导演:贾斯汀・扎克汉姆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黛安・基顿/苏珊・萨兰登

类型:喜剧

上映日期:2013年4月26日 美国

一个奥斯卡影帝、两个影后,你会好奇这几个老戏骨之间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其实无非就是吵吵闹闹、你一句我一句,此片也不例外。德尼罗与基顿饰演一对早已分手的老夫妻,他们收养的儿子与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本的生母突然杀将出来决定参加亲儿子的婚礼,而且她还是位虔诚的清教徒。为瞒住生母,德尼罗与基顿只能逢场作戏再次扮演夫妻,一系列貌合神离的搞笑事接踵而至……

乔布斯Jobs

导演:约书亚・迈克尔・斯坦恩

主演:艾什顿・库彻/德蒙特・莫罗尼/马修・莫迪恩

类型:传记/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19日 美国

此片从开拍之际就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更多人对它的关注,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他那神秘的私生活和传奇的人生经历。黛咪・摩尔的前小男友艾什顿・库彻就外形来看,跟乔帮主还是很相似的,好莱坞能选出来的人,可能也就他一个了。

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本・阿弗莱克/瑞秋・麦克亚当斯/欧嘉・柯瑞兰寇

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2013年4月12日 美国

此片就曝光的剧情而言,实在太烂俗了,总结一句话就是:一个无所适从的花花公子在旅行期间与一个陌生女人发生恋情,回到原有生活与其成婚后,他又和前女友旧情复燃。镜头画面十分的精美,有着很浓烈的泰伦斯・马力克的痕迹,被誉为哲学导演的他,评价从来都是两极化的,或许你也不用抱什么太大的期望。

痛苦与收获Pain and Gain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道恩・强森/艾德・哈里斯

类型: 动作/喜剧 /剧情/ 惊悚

第6篇

冰原

影评人,电影控,动漫迷

皮克斯、小台灯、大怪兽。童话世界是那么美好,皮克斯的电影又是那么精致。皮克斯工作室将动画电影延展铺开拓展到了成人世界,让动作电影成为全年龄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他们将三维立体动画介绍到全世界,动画电影的技术历史被改写,每一部皮克斯的作品都凝聚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怪兽大学》依然能带来惊喜和感动。

《怪兽大学》是2002年皮克斯作品《怪兽公司》的前传,讲述主人公大眼仔麦克和毛怪苏利文的大学生活,原来他们两人并不像在公司时那样合作无间,大学时代两人还是格格不入的冤家对头,但他们如何变成亲密战友的?《怪兽大学》会给出答案。

影片的故事设定完全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移植,将美国人的大学生活带入动画电影中,所以我们看到大学兄弟会,还有紧张的期末考试,以及高帅富们怎样鄙视学霸屌丝。总而言之,这个校园很有生活气息,只是每一个学生变成了怪兽,想象一下怪兽们有板有眼地像人类一样生活学习,喜感油然而生。

技术是皮克斯外在武装,《怪兽大学》显然要比《怪兽公司》的技术要前进太多,毕竟已经过去了11年,皮克斯对于怪兽皮肤和毛发的处理已经达到新的高度,细腻、光泽、柔顺的程度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不夸张地说,《怪兽大学》即使怪兽们和真人一起表演,也毫无违和感。

故事是皮克斯作品的核心,公司内部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这一点,就连皮克斯总部的墙上也随处可见“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忘了故事”之类的标语。回顾起来,皮克斯作品不仅技术全球领先,在故事方面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从精彩的《玩具总动员》系列,到《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皮克斯总能够带给观众极大的惊喜。

《怪兽大学》的故事主线就是讲述毛怪和大眼仔如何化敌为友,这条线索很有趣,如果是看过《怪兽公司》的观众会更觉有趣。在大学时代,大眼仔是学霸,毛怪是学渣,两人天生似乎就看对方不顺眼。但那是一个凭借吓人才能出头的世界,很显然,毛怪拥有异乎寻常的吓人天赋,大眼仔呢?看着它就笑的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勤奋好学的大眼仔想要以吓人为职业是很不现实的。青春就是这样有时不如人意,但青春的美好回忆也在于不停地拼搏,《怪兽大学》也是一部能勾起人回忆的青春电影。

《怪兽大学》的精彩之处就是在于竟然贴近生活,皮克斯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和生活休戚相关的,谁能想到怪兽的世界竟然和人类一样复杂,有歧视、有讽刺、有竞争,甚至还有期末考试。看到这些千奇百怪的怪兽在大学里勤奋好学的样子,就足够让观众会心一笑的了。何况还有笑星大眼仔的卖力演出,这样的电影完全就适合在暑期档大人与孩子一起观看。征服了孩子,再征服大人,皮克斯让好莱坞动画电影有了更为广阔的观众群体。

笔者先后看了配音和英文原声两个版本,配音版就是亲切的感觉,因为是徐峥、何炅配音,中文总是让人容易接受。英文版由比利·克里斯托和约翰·古德曼配音,两人的声音比较生动,而且外形和角色有一定的相似,英文版配音更有神韵一些,不过比较适合成年人。

动画电影应该倡导配音,因为小朋友是主要观众,看字幕太过于为难他们了。但配音的话应该有更专业的配音演员,这样他们的演绎会更生动。曾经我国的配音事业蓬勃发展,现在因为盗版和网络等观看方式的介入,大部分观众都喜欢挺原声,但边看字幕边看画面会多少有些损失,配音版则不会,所以配音还是值得努力推广的。

第7篇

2013年4月26日起,由赵薇执导的首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片根据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汇集了赵薇在圈内的众多巨星好友,强大的阵容齐力打造,使影片大获成功。上映16天票房业绩高达6亿元人民币之多,位居内地电影史票房收入总排行第14位,赵薇也由此获得“最卖座女导演”的桂冠。影片能有如此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于其艺术创作风格的别具特色。

一、似曾相识怀旧风

《致青春》名称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眷恋和不舍。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美好又短暂,发生在青春时代的故事有甜蜜、欢笑的幸福,也有悲伤、失落的苦涩,终身难忘值得回味。影片的创作风格以似曾相识的“怀旧”风入手,直击主题,并将这股怀旧风贯穿于整部作品,勾起无数曾经怀揣梦想青年学子的集体青春记忆。

影片多次出现绿皮火车直接引发怀旧情愫。在交通运输还不很发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是直属于那个年代的背景色彩。此时它就如同时空穿梭机联接着现实与往昔,压缩时空距离的同时,牵引人们的思绪随同绿皮火车“况且况且”的律动声回归到从前。曾几何时,来自天南地北却从未出过远门的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搭载富有青春气息的绿皮火车去求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亲人朋友一遍遍嘱咐叮咛,高兴而伤感地离别拥抱,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如此熟悉的镜头正是青葱岁月的影像,真切地扣动着几代人的心弦与脉搏。人们仿佛又重回到那人生悲喜交集、难以忘怀的桥段,行走在那条即将通往成熟、幸福的必经之路上。

似曾相识怀旧风还体现于选景和情节方面。该片以青春为题材,大学是青春故事的发生地,场景的选取备受关注。该片辗转于南京十多所高校选景,对于南京观众,尤其是无数曾就读于南京高校的学子来说,增添了许多亲近感。开场部分东南大学庄严雄伟的穹顶大礼堂及宁静秀美的涌泉池,刚柔并济交相辉映,直接拉开了“重温旧梦”的序幕,南大的法国梧桐、南航的水杉、南理工中心花园、河海大学旋转楼梯……都是最易辨识的高校场景,这些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如此真切地映入观众眼帘,美好的校园回忆也随同故事情节发展历历在目:入校报到时的情景、学长帮助学妹搬运行李、宿舍内外陈设、因使用电炉而导致停电、上课迟到编谎话、食堂排队打饭、激情澎湃的校园晚会以及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红日》等,一次次触碰观众的怀旧情结,重走青春之感油然而生。

以怀旧风格展开情节叙事,唤醒观众的怀旧情感是影片得以成功重要因素。观众随同摄像机所提供的画面、影像、人物、环境以及丝丝入扣的叙事链条,重新回到似曾相识的情景之中,其身份由现实生活的“我”逐渐向影片角色的“我”转换,观众的自我意识被消解,沉浸于“入片”状态。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这种“入片状态”,可理解为做梦与看电影的共同之处,都是欲望的满足,观众一方面清楚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影像,另一方面又像睡着了一样沉湎于影片中,以致把银幕上的一切都当做现实。[1]正是这样的精神状态,观众在潜意识中已将自己投射到影片主人公身上,不自觉将自己当做主人公,观众在与影片角色的同化的过程中,寻找重建自我,情感愿望获得了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迷恋“是对不断满足自己欲望的观影过程的迷恋,正所谓‘看本身就是的源泉’(劳拉?穆尔维语)”[2]。

二、纯朴清新自然风

近几十年来,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蒙太奇技术无所不能,跨时空的画面、声音重组、对接,强烈冲击震撼着人们的视听与心灵。电影所呈现的虚幻真实,将人们带到超乎于想象,声、光、电全方位合力打造的奇幻世界中,观众的身心被电影所创设的强大“磁场”所吸引。“电影观众所特有的精神状态,那是一种和梦幻状态不无相似之处的精神状态。”[3]观众如此“入戏”,一次次体验着冲上兴奋热烈、神情激荡高峰的,同时也一次次经受着从虚幻回归现实、内心虚无的伤感。当饱尝过豪华惊艳的视听盛宴之后,观众更期待平淡素朴的家常便饭,以便能从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致青春》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带领人们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影片,从内到外散发着纯朴清新的自然风。大学时代是人生最为美好而难忘的阶段,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情感真挚、纯朴而热烈,这种自然而然是和“朴”“真”联系在一起,未经人为雕饰、朴素无华、真实天然的美,是不同于满眼雕饰、错彩镂金的另一种风格。以纯朴清新的自然风格再现现实生活“本色”,是该片吸引观众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

该片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凝练而朴实的手法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分两部分诠释青春内涵。故事的前半段,以较为轻松活泼的笔触描绘男女青年的爱情友情,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幻想:18岁的郑微如愿考取邻家大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当她满怀憧憬步入大学校园时,等待她的却是林静出国留学音信全无。失落中,与舍友阮莞、黎维娟、朱小北以及师哥张开结下深厚友情,富家公子许开阳疯狂的爱情追求未能打动郑微的芳心,却因一次偶然的误会与冷酷善良的陈孝正结为死敌,而后二人逐渐由冤家转为甜蜜恋人。感性的童话故事般的拍摄手法描绘郑微的美好想象,如同“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样幸福。然而现实的残酷,需要陈孝正在爱情与出国二者中做出选择,最终郑微又一次品尝了被欺骗的苦果。多年后,蜕变为职场丽人的郑微,仍然需要面对命运的无常,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再次走进她的生活,她该如何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的抉择?而阮莞对赵世永的守候与执著也未能终成眷属且不幸死于车祸、朱小北因故退学后成为资深培训教师、黎维娟嫁给年长富商……影片后半部分,主要采取对比手法将乌托邦”式美丽幻想打破,而改以理性冷静的笔触书写着现实的种种无奈与苍凉,前后对比反差更映衬出现实生活的冷暖与悲欢。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炫目的影像色彩、没有穿越历史长河的时空重构,更没有发人深省的人生信念,有的只是“暖伤青春”和“纯朴清新”的叙事方式,向观众传递诉说着青春岁月的多种可能,使观众在自然朴实的氛围中聆听青春“故事”,也许正是这种别样的“自然”为影片增添了赏心悦目的魅力。

三、热情朝气青春风

该片名称所体现的主旨为“青春”,不同时代对于青春内涵的诠释也不尽相同。该片摒弃了以往青春题材的戏剧影片所一贯奉行的使命意识,而代之以活泼轻松、热情朝气的现代青春。紧密联系时代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中心目标,德国诗人歌德认为:“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4]可见艺术反映生活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该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素材进行合理剪裁、组织、重组等一系列的艺术处理,真实再现了青年学子对待生活、爱情、事业、理想的抉择和困惑。影片还体现了尊重观众,“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当前观众审美需求变化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竞争强烈,只有充分考虑受众群体接受心理的创作,才会更富有实效性。该片从编剧、导演和演员,到受众等各个环节,都将青年学子视为创作的核心,体现了“创作――作品――接受”的统一性。

从影片创作团队来说,首先,该片的编剧辛夷坞是“80后”新生代编剧,近些年她写有多部以青春、感动为基调的作品,且都被影视公司拍成影视剧,被媒体和读者追捧为华语界的新感动天后,《致青春》作为代表作之一,本身就已是畅销小说,二度创作改编拍摄为电影后,更加立体鲜活地诠释了青春的内涵。其次,影片导演是近些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演员、流行音乐女歌手赵薇,曾出演过《还珠格格》《少年足球》《情人结》《花木兰》《画皮》《赤壁》等影视剧,她是第一个在现代中国影、视界都拥有国际声誉和众多影迷,最高3D电影票房和电视收视率的超级明星,观众对于赵薇首次执导影片充满了期待,走进影院纯属自觉意愿的表达。最后,该片演员阵容强大,人物形象塑造各具特色:韩庚、赵又廷、杨子姗、江疏影担任主演,还有佟丽娅、包贝尔、张瑶、刘雅瑟等加盟出演,他们各个青春阳光,活力十足;加之韩红、杨澜、那英、张国立、李亚鹏等众多明星的客串,为影片吸引观众眼球,取得成功提供了优势结构组合。人物形象塑造上,郑微的敢爱敢恨、任性霸道又不失可爱,陈孝正的冷酷坚毅、对情感理智的艰难斟酌,林静的深沉、平静与慎思,阮莞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展现出年青一代不同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真实贴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情冷暖。

从受众群体来说,该片主要面向青年观众。青年观众是当下影院票房最大的接受群体,他们个性解放,思想活跃,与其相关的生活、情感、思想、心理等主题,最容易获得青年观众的心领神会和情感共鸣。《致青春》抓住了青年观众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心理审美诉求,因此会获得青年观众的青睐和追捧。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聚集着全社会文化素质最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纯真活泼、热情昂扬、风华正茂,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希望与力量,理应受到关注。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都是青春的美好回忆,曾在社会现实激发下所产生的兴奋与斗争、憧憬与向往、矛盾与取舍是青春时代的重要内容,通过电影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和诠释,正是青春文化的典型体现。

第8篇

1、青春在沉默中逝去,昨日的繁华与辛酸都已淹灭在深海,细软的沙滩上走过,回头发现,走过的脚印早已被海水浸没,不见了踪影,细小的沙粒,有说不尽的哀伤,可惜没有人懂。

2、我们无需作答,就让那段温暖的青春年月,淌在我们的内心里,淌在幽幽的岁月之中。

3、岁月匆匆流逝,我们终将会长大,我们是否会因为生命中不得不进行的离别而落泪,是否会因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将老去的年月而落泪?

4、流金岁月,繁花似锦,青春逝去,身不由己。

5、看尽繁华三千,终是花飞叶落随泥土,看樱花满天,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小桥还是那小桥。流水还是那流水,但伊却已为人妇人夫。

6、满地落叶,荒凉的原来是人生,物是人非,荒废的是感情,祭奠逝去的青春岁月和爱情。青春却也只能拿来祭奠,而不是怀念,因为埋葬了过去和昨天的记忆,悄无声息!

7、当我们无情的面对自己的许下的诺言的时候,我们想落泪,那种潸然泪下的感觉,那种心如交割的痛苦,像泉水般涌上心头,当自己面对青春的逝去,心里不得不感叹,生命就是这样,成长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我们有时候胆怯和害怕,有时候勇气十足,到最后因为命运的安排,你不得不另有安排或打算。

8、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9、明知道,青春必将逝去。可是,属于昨天的留不到今天,属于今天的忧伤与回味,心也难以拒绝。

10、在那么多逝去的日子里,青春迎风击落过多少斑斓的星辰,之后便漫天飞舞起来,成为滋润金色庄稼的泱泱大雪。

11、此时的我不会再去向往,那青涩的纯洁的事物,不会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如今我只能去纪念那逝去的青春,用这淡淡的文字,默默写下那美好的回忆。

12、青春是在那春天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生命的开始,青春是无法释怀的过去,青春是任意挥霍的年少,青春是年轻冲动过后进取向上的心。

13、青春已被岁月带走,岁月已随波逐流……我们怀念你逝去的青春!

14、曾经的肆无忌惮,放声的哭闹,想笑就笑,想使小性子就使,不必怕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还青春……

15、我的青春年华虽已逝去,但我的青春并没有失去。

16、珍惜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我们已经不是年轻的我们了,在后面的道路我们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

17、幸福这东西,总是会让我们迷失在流年里,匆匆路过的人,不曾停留,青春,像一首歌,唱完就结束了,清楚像一场雨,下了就停了,()青春里,我们错过的人和事,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18、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负存在了,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渴望的呢?

第9篇

一、概念辨析:何为“青春题材”电影

青春题材电影并非一个学术概念,而仅仅是笔者根据电影本身的特征所做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主要角色: 人物以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主,一般多以高中生、大学生或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主。

(二)电影主题: 电影关注年轻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多以事业的取得、友情、爱情的获取与维持为主题,区别于家国存亡的宏大叙事。

(三)主要受众: 以年轻人为主,年龄跨度约在18到30岁之间。受众要么处于电影主角所处的年龄,要么刚刚度过与主角相同的阶段,观看电影极易引发共鸣,产生怀旧心理。

二、青春题材电影的叙事学 分析: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为例

(一)剧情简介

18岁的郑微如愿考上青梅竹马的邻家大哥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当她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林静却杳无音信。郑微倍感失落,患难时刻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张开)结下深厚友谊。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从欢喜冤家结成甜蜜恋人。 毕业之际,陈孝正选择出国留学,感觉再次被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

多年后,郑微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几经沧桑的郑微拒绝了他们,带着对青春的怀念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二)叙事逻辑分析

1.叙事序列

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采用“叙事序列”来阐述作品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叙事基本序列由三个功能构成,功能与功能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不可分割的主体,根据剧情的发展,电影的叙事序列大致如下:

A1 A2 A3 (序列1 )

B1 B2 B3 (序列2)

C1 A2 A3 (序列3)

D1 D2 D3 (序列4)

各自功能为:

A1:郑微决心考到林静所在的城市

A2:郑微努力学习,备战高考(功能被省略在叙事逻辑中)

A3:郑微成功考上大学,林静出国

B1:郑微爱上陈孝正,想要与其成为朋友

B2:郑微对陈孝正死缠烂打,展开攻势

B3:郑微和陈孝正终于在一起,陈孝正却因为出国深造而离开郑微

C1:陈孝正后悔当初决定,想要与郑微和好

C2:陈孝正找郑微表白

C3:郑微拒绝,陈孝正失败

D1:林静想与郑微重修旧好

D2:林静重回郑微的生活,表明心迹

D3:郑微几经摇摆最终拒绝林静,郑微离开,林静失败

根据布雷蒙对复合序列的定义和划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叙事序列大体上属于连接式。布雷蒙认为,尽管基本序列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但在基本序列基础之上变换组合而成的“复合序列”则能够使故事显得更加曲折生动,更能够适应不同叙事类型的要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曲折迂回的故事组成的复合序列成为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布雷蒙的叙事序列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序列,每一个功能项之下,都存在着改善和恶化,也就是成功和失败的转化。故事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物的意志,正如电影主要围绕郑微的爱情和成长经历展开,这也与青春类题材电影中张扬个性,强调自主选择和自我独立的思想吻合,青春的奇妙就在于无限可能。

2.语义方阵

电影以女主角郑微的青春经历和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青年在青春时光里的悲欢离合。对故事结构进行进一步概括,分析主角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化,可以看出:电影始终以郑微和林静、陈孝正三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展现了躁动不安的青春时光里,青年人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和期盼、孜孜不倦的追求。 而制约着剧中人物的行动成败的则是无形的、残酷的现实和青春。整个故事的语义如果用格雷玛斯的语义方阵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对爱情的美好期待 残酷的现实

郑微 陈孝正、林静出国

郑微 陈孝正、林静、郑微

非现实 非人的努力

(人的努力追求) (妥协)

从故事发展及语义角度分析主题,我们便会发现:青年男女为了理想的爱情而奋不顾身之后,仍要面对残酷的现实。青春逝去之后,当林静、陈孝正两人想要与郑微重修旧好时,却早已物是人非。电影展现的对于青春的伤感和怀念,对于理想和现实的无可奈何成为人们追忆青春的凭藉。

三、叙事文本:走红的文化和社会原因

(一)迎合青年文化特质

青春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它的青春感性冲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青春文化表现出感性的冲动。躁动不安,渴望尝试和追求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追求自我的认可,渴望自我独特的证明以及敢作敢为成为青春文化中鲜明的特质。青春类题材电影大多以主人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为实现理想的不懈努力为主要叙事程序,迎合了青春文化中感性冲动的特质。

(二)电影叙事具有娱乐化倾向

大众文化娱乐化倾向的认同原则认为: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会对电影中的人物产生认同。由于年龄的接近和经验的相似,青春题材电影的主要受众――青年群体观看电影时更容易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同与宣泄。此外电影还经常承载着某种类似于“集体无意识”的道德取向,电影中人物的经历能够引观众的共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这类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叙事程序和人物特点上与青年群体的际遇具有高度相似性,更容易唤起受众对以往经历的回忆和情感共鸣,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便不足为奇。

第10篇

最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很火爆,因为它讲的是所失去的青春,所为青春是因为可以一起疯狂一起嬉闹不必去顾及社会上的点点滴滴的舆论压力即为生活所磨灭的那些一切。所以那些失去青春的人们只可以在电影中回忆自己的已故青春。因此:“致青春”!

但此刻我们应该想一个问题,我们的青春现在才在刚刚开始,但是它正如缤纷的烟火一般逝去的很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它呢?我们要在这一刻短暂的青春中留下可以让我们回忆一辈子的深深的烙印。

一起在这段青春中自由的挥洒汗水,认真的将那些学习统统拿下,与那些可爱的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些只可以在这段青春中可以肆意做出的那些在将来自认为很傻很疯狂的事,蓝图可以让你自己想象,你忘了吗,我们的青春是现在时!

我也想肆意的挥霍我的青春然后在将来留下那段深刻的烙印,所以我想好好的跳一段我从未学过的芭蕾,在课上听着老师的讲课声睡上一节课,买上一件青春洋溢的衣服,好好地在睡觉时对着墙上的海报疯狂的诉说自己的秘密。

青春现在属于我,所以我不需要我逝去的青春,也不需要感伤,青春在我手里,现在我要好好的疯狂一回,好好的享受我的这段青春,有笑有哭有喜欢有讨厌,我的青春,这么美好!

致:我们未将逝去的青春!致:青春!

高一:锦绣过年华

第11篇

火爆的电影

记者(以下简称记):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你有没有去看?看着自己的小说被搬上大银幕,是不是感觉挺特别的?

辛夷坞(以下简称辛):当然看啦。我觉得挺欣慰的,原著中青春的迷惘和选择、成长的得与失、感情和现实的碰撞,也是电影同样想表达的。电影中有我很喜欢的细节,开场的那个奇幻梦境也让我印象深刻。

记:《致青春》票房超过7亿,赵薇也由此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作为小说原著作者,你认可赵薇的导演水平吗?

辛:赵薇导演在这部剧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也投入了很多情感。其实我在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想到过赵薇,但当时我与赵薇并不相识。女主角郑微是一个洒脱、执著、敢爱敢恨的人,那种灵气劲很像10年前的赵薇。她们都有点理想主义,同样单纯、勇敢、重感情、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作为导演的赵薇会比演员赵薇更能淋漓尽致地在电影里表现郑微和她的青春。

记:电影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大学生活那一段让许多生于不同年代的人都特别有感触,甚至也让许多现在的高中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作为原著作者,小说中的大学生活有你自己大学时代的影子吗?

辛:作为一个作者,在笔下的作品里彻底摆脱自己的影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成熟的作者也不可能完全在小说里复制现实中的自己。我觉得无论是谁,她们身上都有某种和我相似的特质,至少是有某种引起我共鸣的东西存在,但她们的经历和我完全不一样,我也不是她们中任何一个的原型。不过性格上嘛,我认为我是苏韵锦和郑微的混合体。

炽烈的青春

记:有些同学看完电影有这样的疑惑,电影的前半段很灿烂、幽默,而后半段却充满眼泪,很压抑,难道人的长大是一件越来越沉重的事吗?你对青春的看法是什么呢?

辛:其实在我看来,20岁有20岁的青春,30岁有30岁的爱情,40岁又有40岁的风景。青春是无法渴求的,因为人的成长不可避免,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灾难,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年少时的冲动、勇气、天真、热情都很珍贵,然而那往往源于无知者无畏,成长的过程很漫长,在那些年里,你也许冲动后尝到了恶果,勇敢后发现荒唐,天真后遭遇被骗,热情又被辜负……所以你会害怕了,学会自我保护了,而你的青春也就永远离你而去了。

记:那你还记得你的中学时代吗,中学时代做过什么“疯狂”的事吗?

辛:中学时代的疯狂与爱情有关。我曾为喜欢的男孩熬通宵恶补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啃完厚厚的三大本!然后在冻得死人的夜晚徘徊在他可能经过的路上,就为了和他搭讪几句,冷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还要装作漫不经心地把话题扯到那本小说上,然后因为他无心的一句“哎呀,你也喜欢这本书”,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

记:似乎爱情是青春里的一个重要词汇,即便对于中学生而言,爱情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爱情这件事有所思考的,就是从中学时代为那个男生恶补武侠小说开始的吗?那个时候的你对爱情的看法,和后来的、乃至现在的你,会有什么不同吗?

辛:18岁时的爱情观是我可以为这个人付出一切,他也能够为我赴汤蹈火。现在的爱情却是在他为难的时候,我能设法理解,给他一个释然的笑容;在我不安的时候,他能安抚地拍拍我的胳膊。其实爱情唯一的准则就是没有准则,一切不能太较真,模糊中彼此认可,彼此包容,彼此谅解,彼此慰藉,就是相濡以沫的一生。

记:“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你书中的这句话广为传播,拨动了许多青春不再的人的心。但我们知道它也被很多中学生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QQ空间上,对这些青春旅程刚刚展开的孩子们,你有什么忠告?

辛:我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后说到:青春对于正在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回过头去看,一切才有了意义。我正享有青春时,心里从未有过“青春”这一概念,相反,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认为自己作的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经历过的一些小悲喜,都以为是一辈子的事。现在回过头去看,那只是我生命中很短暂的一个阶段,一切都会过去,也会被时间抚平。其实我现在看来,青春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错得起”。什么都还有可能,什么都还来得及,即使痛过错过,回头想想,也不失为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恬静的创作

记:你的笔名来自王维的诗《辛夷坞》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辛夷坞这个名字的确出自于王维那首叫《辛夷坞》的五绝,那是我最喜欢的古诗词之一。在我看来这种自开自落的情怀非但不是寥落感伤的,而是充满一种恬淡寂静之美,这也是我理想中的精神世界。

记:在青春文学领域,你成了今年最热门的作家,你是如何看待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流行文化的?有哪些元素容易被时下的年轻人所接受?

辛:我个人觉得流行文化有两点相当重要,“共鸣”和“情感寄托”。前者要求作品里必须有使读者感同身受之处,那通常需要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故事始终,“青春记忆”自然也是一种共鸣;而后者却是要在小说中给读者留一个做梦的空间,让她们找到现实生活之外的慰藉,哪怕只是一点点。我想,这也许就是好的作品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另一种解释。

记:王蒙的《青春万岁》曾被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读者热捧,张蔓菱的《青春祭》是写给期间女知青的青春祭奠,你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写给70后的读者,却被80后和90后同时接受,你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浓烈怀旧气息的时代吗?

辛:青春每个人都有,每一个年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青春与众不同,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它特有的烙印,但是剥除那些外在的东西,其实大多数人经历的青春都殊途同归,从懵懂到清醒,从勇敢无畏到成熟审慎,其中有得到,有失去,这是所有人在自己的青春里都能感知到的东西。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本书需要划分特定的读者群。也许等我的孩子长大了,他一样会从这本书里找到共鸣。

记:在你的几部小说中,创作的主要角色往往是有关联的,这是你创作上的一个野心吗?为何要这样设计?

辛:其实我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说是“系列小说”,因为书里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存在相互关联,这个故事里的路人甲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里的主角,换而言之,同一个角色,在这本书中是绝对的主角,在下本书里或许就成了个过客。我喜欢并且享受着去织这样一个繁杂交错的关系网,因为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没有谁是完全孤立的存在,但也没有谁能够在任何时候都独领。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里的主角,也可能是他人故事里的陪衬。写“系列小说”和“单独故事”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只是一个故事,前者对于我而言像是真实存在的小世界,是我虚构的“真实人生”。

记:我很好奇,一个写了很多让人悲伤的故事的作家,她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辛:我是个业余作家,专职闲人。写作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时间我玩WoW(网游名称)、当猫奴、看肥皂剧、做不靠谱的饭菜,种怎么也种不活的花……以及做很多时候想起来很无聊,自己都忘记当时做了什么,但下次依然乐此不疲的事。

第12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台湾新锐导演九把刀执导的一部自传体青春故事片,于2012年1月在大陆上映。影片围绕着男主人公柯景腾以及他的几个朋友追逐校园品学兼优的女生沈佳宜而展开,从高中一直到大家成家立业,详细地描写了他们那些青春年华。最终大家各奔东西,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但都没有忘记他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影片讲述了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怀揣对爱情、未来美好梦想的大学生们的青春故事。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对爱情敢爱敢恨的郑微、心怀大志却做出无情选择的陈孝正、守护自己忠贞爱情却为爱而终的阮莞、遭人陷害抱憾离校而又重头再来的朱小北、深陷家庭阴影不敢面对真爱的林静……影片中的每一位人物,身上都经历着青春的爱恨纠葛,他们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饱含共鸣的青春画面。两部影片真正动人的不是主人公们的故事,而是每个人都有过的青春,都经历过的岁月,尤其是两部影片的音乐的运用,让观众沉浸在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中。

音画统一的主题音乐

主题曲是一部电影的穿针引线者,对电影的主题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尤其是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和氛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题曲是胡夏唱的《那些年》,整首歌曲饱含深情,又夹杂一些忧伤和无奈。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主题曲的旋律是主人公柯景腾和沈佳宜因考试打赌之后,输了的柯景腾按规定剪了头发,而沈佳宜虽然赢了,却按柯景腾的要求扎起了马尾辫。操场上,扎着高高马尾辫的沈佳宜从他们几个男生面前走过,《那些年》的主题音乐随之响起,舒缓的音乐,画面上是微笑走过的沈佳宜、深情看着心中“女神”走过的男孩子们、互相揣测的心理、互相调侃的玩笑,而只有深知事情缘由的柯景腾眼神中透漏出自己对沈佳宜的深爱和两人之间的默契。在此,主旋律既是与画面相统一的旋律,又是对影片主题的一次小的烘托和渲染。自此以后,柯景腾和沈佳宜彼此都深知心意,关系更近了一步。但直到影片最后,我们也没有看到两个人走在一起。这段音画合一的片段也为影片的主题奠定了基调,是一段充满回忆而又无疾而终的青春岁月。

主题曲第二次在影片中出现是在影片的结尾。在沈佳宜的婚礼上,柯景腾为了能够吻到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孩,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狂吻新郎,之后和沈佳宜深情相吻。这时,主题曲的旋律再次响起,画面中闪回的是两个人以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回忆。这里音画关系的处理是对影片主题的升华,把故事主人公的感情表达出来,也让观众体会到他们对自己青春的诸多怀念和那些纯真的感动。

同样,在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出现了一次。大学毕业了,陈孝正悄然离郑微而去,大家在最后的晚宴上,互诉衷肠,每一个人都述说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主题曲《致青春》的旋律道出了大家在青春里面临的选择,面临的爱情,还有前面的艰难险阻,更有自己的内心和对梦想信仰的追求……充满伤感的音乐和充满离别的画面,这样的音画处理,让原本伤感的故事画面在忧伤而又怀念的音乐衬托下更加动情,也让影片青春的主题得到升华和提高。影片最后,王菲演唱的动恻心灵的《致青春》更是对影片主题的概括和渲染,“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是影片故事的浓缩提炼和思想升华。

烘托主题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虽然不像主题曲一样奠定影片的基调和情感,但是,一部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也会对故事的主题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音画统一的背景音乐能够更好地阐释画面中的情调和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人物的性格等。而音画对立甚至是音画分离的背景音乐也能够从侧面或反面衬托出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在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多处用到背景音乐,如柯景腾和沈佳宜打赌考试。两个人为了赢得赌注而互相努力学习的画面中,背景音乐是节奏轻快的《恋爱症候群》,快节奏的音乐配合画面中多次出现的两人努力学习的场景。轻松快速的节奏,变换颇多的画面,既衬托出两个人的勤奋努力,也刻画出两个人内心的愉悦和欢快;既是在为学习而付出,也是在共同培养两个人的感情。虽然他们两个没有挑明恋爱关系,但背景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已经传达给观众他们之间的青涩爱情。

另一处用到的背景音乐是在两个人大学期间的相见。久别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耍,淘气可爱的《孩子气》作为背景音乐响起,画面中是两个人一起玩耍一起打闹。除了这优美的背景音乐外,还不时地传来两个人爽朗的笑声。这段音画统一的关系,刻画出了两个人青春期里对爱情的懵懂和向往,却又不乏淘气可爱的孩子般的性格。

如果说,青春里的爱情是懵懂,是柯景腾和沈佳宜之间的青涩与美好;那么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爱情却多了些许伤感。在影片开头,郑微来到林静所在的城市上大学,却没有找到林静,在回忆两个人以前的感情时,本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影片的背景音乐却是忧伤低沉的大提琴伴奏。尤其是在郑微高兴地告诉林静自己考上了大学,可以和他在一个城市读书了。这时,通知书被风吹走,出现两个人追赶的画面,大提琴的伴奏更加明显。这样音画对立的处理,表达的不是两个人温馨浪漫的爱情回忆,而是注定终将离去的结局,就像被吹走的通知书一样,两个人的感情也如远去的纸片越飞越远,为以后的故事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另外一处背景音乐是郑微过生日那天,陈孝正因没有更好的礼物送给自己深爱的女孩而转身离去,郑微追过去后两个人在树林中的一个场景。充满诗情画意的夜晚,周围星光点点的萤火虫,郑微诉说着对陈孝正的深情。在这里,画面中是两个人的深情相拥,音乐却是伤感的、低沉的,再结合两个人的对白,正如郑微说的“我总是怕你突然间就不见了,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你,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彼此了。”对白表达出了郑微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同时也反映出郑微是一个用情很深的人物形象。这里的音乐、对白和画面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也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两个人终将分离的悲伤和无奈。

满怀时代感的插曲

音乐具有时代性,不同的年代具有自己不同的音乐,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音乐,这些音乐传达着那个年代的情感,也讲述着那个年代人们共有的经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那个年代的中学生们喜爱的音乐有张雨生的、张学友的、张惠妹的……这些音乐也代表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的生活气息和追求,显然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中学毕业典礼上大家一起唱起的《友谊地久天长》,是他们青春毕业的圣歌,也是他们那个纯真的青春岁月里对友情对爱情的理解。画面中是他们开心的笑容,音乐里是他们对青春的美好记忆和珍重。

九把刀的电影给我们的青春定义是美好的回忆,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杯苦苦的咖啡。同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他们的青春除了美好,更多的是无奈和苦涩。影片中插曲《红日》是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传唱的歌曲,表达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追求梦想、追求爱情,不怕艰难险阻、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乐记》中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也表达出了郑微对陈孝正的感情,郑微不顾朋友的反对和领导的尴尬,毅然决然走向舞台唱起这首《红日》。这是郑微对陈孝正的表白,同时也是对自己爱情的坚守和勇气。影片中还有另一个女主人公阮莞的青春爱情故事,阮莞和自己的男朋友都喜欢山羊皮suede乐队,两个人的故事也紧紧围绕着山羊皮乐队的歌曲展开。尤其是最后阮莞为了见赵世永最后一面,匆忙赶去参加suede乐队的演唱会,从两人在火车上时,背景音乐一直是suede乐队的歌曲,直到阮莞出车祸去世,音乐戛然而止。suede乐队代表着那个年代青年人对生活、对梦想的狂热追求,同样也是阮莞对爱情的执着和疯狂。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也是影片故事叙述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主题曲、插曲抑或是背景音乐,对影片的主题表达、情感渲染、人物刻画、性格塑造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两部有关青春的电影,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旋律,却有着同样的主题,那就是对青春的美好回忆和怀念。影片中音乐的选取和运用,对音画关系的处理都非常精致。青春就是这样的一部交响曲,有苦有甜,有美好的回忆,有难以忘却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