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正人生态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7-0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调整对人们的传统观念、社会地位认同乃至个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部分人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情感体验。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善恶、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大学生抱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着人生目的的确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质量。加强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然而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凸显多元格局,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纷纷涌入中国,一些低俗、庸俗、媚俗文化迅速抢占着人们的眼球,这些都对人生态度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西方种种思潮的大量涌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敏感、活跃的特殊群体,他们人生态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理念的滞后。学校是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高校的人生态度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滞后。从教育理念上来讲,人生态度教育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没有涵盖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很多高校仍然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思想轻态度”的教育现实,人生态度教育被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以灌输等理论讲述为主要教育方式,缺少有效的、契合学生实际的、生动的教育方式。从教育内容上来讲,人生态度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且缺少相关学科的支撑,现实生活中很多合理的人生态度教育成分,如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消极态度的影响。大学生中各种消极人生态度的存在会阻碍积极人生态度的接受,影响高校人生态度教育的实效。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三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值得关注:有的学生持无所谓的冷漠态度,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任何事情都难以产生兴趣,因为冷漠经常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有的学生持彷徨悲观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方向,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就苦闷烦恼、悲痛怨愤,甚至自甘沉沦、厌世轻生;还有学生持不劳而获的享乐态度,他们不想付出,只想获得,迷恋于物质的享用,吃喝玩乐。这些消极人生态度的存在,不但会使大学生自身丧失人生奋斗的精神,虚度大学时光,而且还会波及周围的同学,影响整个班级和学校的学习风气,甚至影响大学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的着手点
1.贴近现实、贴近学生。高校应该从教育理念上重视人生态度教育,将人生态度教育作为入学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块,常抓不懈。面对转型期的社会大变革,应该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充实人生态度教育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端正人生态度。为更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不应固守老一套,应该贴近现实,紧跟社会发展变化步伐,不断加入新知识、新观点,多关注社会热点,将有代表性的现实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学生,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往往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因此,人生态度教育内容的选取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联系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取得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人生态度教育应突破以往的灌输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范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与人生态度相关的、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的电影电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组织班级辩论会、学校演讲比赛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另外,“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人生态度教育必须树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育。制订周密的教育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参观、社会调研、社会公益和社会救助活动,并写出自身体悟,在体悟中端正人生态度。
3.优化校园氛围。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人生态度教育的提升需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组成,它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整体上讲,校园环境优美高雅、校风文明高尚、学风认真严谨,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从而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具体操作上讲,通过弘扬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初中生学习与生活重要的方向灯,然而思想品德老师就是这一学科的引路人。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他们是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及其树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关键方面。
一、用真实的思想感情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由儿童向青少年进行转变,变得更加感性,思想品德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授课,找准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这一阶段,思想品德老师可以用真实的思想感情来打动学生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所谓的情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情感。
1.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开始变得叛逆。例如,开始对事情想得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感情和情绪变化比较大等,所以思想品德老师应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及其情绪的变化情况,除了保持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外,更应该成为朋友关系。只有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讲的课,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学习也会变得积极乐观。思想品德老师除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外,更应该保持自身的威严,威严并不是单纯的严厉,而是通过老师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例如,老师可以在平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不是指成绩好的学生,也包括成绩一般或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课堂中,让学生个人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掌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2.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总是想脱离父母的管束,创造自己的私人空间。但是实际上学生又离不开对父母的依赖。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孝顺父母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主动与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生活,分担父母的忧愁,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对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
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亲近师长”这一单元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对老师、父母产生深厚的思想感情,如何懂得感恩和尊敬老师和父母。这样的情感教学方式往往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效,因为发自内心的意愿会鞭策学生更加努力。
二、师生思想教育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在爱国思想为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教育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生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尊重年长者,爱护年少者,孝顺家长,乐于助人等各方面。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老师的道德情操。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老师个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思想品德老师也要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拥有优秀的道德情操,包括职业道德、行为举止、自身的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只有思想品德老师自身做好榜样,学生才会从心底佩服,愿意去跟老师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库的更新,只有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导入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单一,没有实验等教学环节,所以,老师应该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1.设置相关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主要是指在上课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所讲的内容中来,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接受课本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强的第一课《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愿评论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由此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
2.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现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重要,在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中有很多案例,老师应该重视对多媒体的利用,在课前或课上给学生准备一些与讲课内容相似的小视频或是歌曲,丰富多彩的课堂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参与其中。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的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集体力量的小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感悟集体的力量,引领学生走进课堂。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要用真实的情感来打动学生,让学生自愿地去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除此之外,老师要注意培养自身道德情操,给学生做好榜样和楷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只有多彩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才会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阿曼古力・吐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313.
?
爸爸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从前曾先后作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现在仍在一所中学作领导工 作。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每天都是很繁忙的。爸爸的性格内向,为人正直,工作中不徇 私情。他的不苟言笑,每每使我感到敬畏。除了工作以外,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便 是读书和集邮。每次出差回来,他的旅行袋里总会多上几本新书(文、史、哲方面的);爸爸 的集邮兴趣好像与生俱来,早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搜集邮票,现在算起已近万枚。这 些邮票都分门别类地藏于他的集邮册中。?
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在学校里,她热 爱本 职工作,责任心极强;在家里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致地照顾我们;在人生道 路上时常引导我们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帮助我们端正人生态度。妈妈的性格活泼、开朗, 很喜 欢唱歌。不知是教师的摇蓝——师范学校铸就了她这样的性格,还是这样的性格使她最终选 择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
如今,爸爸妈妈虽已都进入了中年的行列,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的精神却 更加振奋,干劲也更足。
?
我和弟弟是家里的核心人物,一个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对 我们关心倍至,但从不放过我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弟弟的天赋很好,正在读初一 ,他喜欢数学,更爱好足球,有时不免也因此影响了学习,爸爸经常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 导。?
我的兴趣和弟弟截然不同。爸爸的博览群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的 音乐素质,又使我对音乐特别敏感,基于这样的性格和多年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当我 初三毕业时便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
?
我的一家居住在城南的一幢居民楼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样的温馨— —他给我亲情,给我欢乐,因为那里有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爱护,弟弟的纯真。 ?
我的一家,是平凡的一家,是无数普普通通家庭中的一个。
一、塑立自身良好形象,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所具有的气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以严谨的,积极向上的,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一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又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力求准确无误。一旦出现错误,也应及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二、遵循学科特点,培养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学习习惯。数学使人严谨,数学使人精密,但数学并不使人呆板,一方面严谨的证明训练了人的思维,能使人细心周密,而这些素质能指导人们去思考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使人养成缜密稳重的习惯,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严谨并不意味着不苟言笑。经常性的思考可使人更聪明,更灵活,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更强。数学中的演绎推理能保证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明晰性和确定性。能促使人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浮不躁。现在的职高生基本上是90后,多半是独生子,在家娇生惯养,平时的学习生活都由家长和教师安排妥当,从而养成一种随意、浮躁、懒散的习惯,通过数学课严密的推理、精确的表达和规范解题格式的训练,加上自然科学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认真的办事态度。
对中职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反复训练来实现。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有没有抄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算等,并自行检查,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缜密严谨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知识。注意这方面的教材,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画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丽内的位置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中学生这个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该确定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函数图象特征进行总结,有直线,有抛物线,有双曲线,有折线等,以此来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又如,在讲授“线段的特征”时,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的重要特征,利用这个特征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外出游玩时要注意保护草坪,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不要为了少走一段路而践踏绿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晶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习品质
(1)、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西方的文明和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为代表的,把个人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根本目的。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学生把个人利益的追求和权益的维护,与对他人利益的尊重,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传统,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2)、意识形态更加复杂,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将导致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
(3)、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及不健康文化垃圾对青少年的侵蚀进一步加剧。
这些将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加刻不容缓。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抓住了德育就等于抓住了教育的灵魂。”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现着科学探索的精神。在数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专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个人品质。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在西安出土的陶器中,就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末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作出三角形、正方形、圆、直线等图形。
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古代数学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代表作是《九章算术》。在这本书中,我国最早在方程中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出现了负系数方程,规定了负数的表示法,指出了负数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例如勾股定理,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定理;如祖氏定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1990年7月在北京由中国成功地主办了空前规模的第31届IMO,中国队蝉联团体总分第一,获5金1银。王元教授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这标志着我国的数学竞赛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寓人生观教育于图示教学中
数学本身具有严密性、逻辑性、推理性。除此外,在数学学习中还可以发现很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我在向学生讲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时,告诉学生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讲辅助线的作用时谈到,人不可能只凭现状就能达到理想彼岸,需要辅助其他途径,就象辅助线一样选的合理,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像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迭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3.援引美学因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只有公式、定理、定义和计算推理。其实,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时,一个小小的图形就可以折叠、重叠而形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许多广告牌设计也都运用了这一数学知识。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
中职生的管理是中职学校的头等大事,因为宽进虽难以改变,但严出却势在必行。结合我校实际谈谈个人想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实行学期目标管理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实行制度约束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带着爱做教育”,按照“培养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规划人生”“角色转换、情感适应”的学期目标开展工作。
第一学期以“养成教育”为主,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信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加强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到遵纪守法;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团队意识;尊重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会与人交流,敢于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进行体能达标,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第二学期以“学会做人”教育为主,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礼仪,端正人生态度。进行感恩教育,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进行人生观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和善、宽容的良好品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和矫治不良心理;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三学期以“学会做事”教育为主,教育学生调整心态,有责任心,使其懂得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礼仪、人际关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够自我调控、辨别是非,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自我提高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用法。
第四学期以“规划人生”为主,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根据自身实际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组织模拟面试、岗前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强化技能训练,努力缩小与工作岗位的差距;加强对专业和社会的认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会做人、肯做事、会做事”的一线技能型劳动者。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以“角色转换、情感适应”为重点,通过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行为,通过跟踪回访、岗位指导与服务,确保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后能够原岗就业。
二、注重多元育人
1.教书育人。重视德育课教学,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课程,强调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情绪体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管理育人。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服务与指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3.环境育人。通过创设主题廊道氛围,装点特色室内空间,打造整洁净美校园等,实现环境育人。
4.活动育人。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展示、“感恩的心”家长会、演讲赛、文体比赛、模拟面试等活动,积极参与区域大型文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吃苦耐劳教育。
三、践行科学的管理策略
1.敢抓敢管。学校是有规矩的地方,不守规矩必须受到惩罚。学校是培养规矩的地方,不注重养成教育就是失职。职业学校绝不是差生的天堂,职业学校应该是熔炉,学生走出校门时至少应是“合格产品”。法律赋予我们管理的权利,也要求我们尽到管理的义务。
2.真抓实管。践行“一线工作法”,少开会、多行动,少说教、多践行,提前介入,预防为主。树立问题意识,有正视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坚持不懈的行动。看不到(或掩饰)问题是渎职,不解决问题是失职。在实践中突出一个“勤”字,“眼勤”——发现问题、发现闪光点,“耳勤”——倾听,“口勤”——询问、问候,“腿勤”——走入、到位,“脑勤”——反思提升。
3.严抓善管。包容不等于纵容,纵容不是管理。对个别学生的迁就就是对大多数师生的不负责任,是对学校管理的亵渎。忌因管理者有过错而不追究或减轻对犯错误学生处罚,要分清因果关系。要开展管理主题研讨活动,开展问题研究。管理中要言出必行,雷厉风行加温柔执法。加大反面典型的查处力度,重点在屡教,严惩的是不改。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技工学校;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23-02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和各类社会办学的兴起,技师院校出现了生源紧张,学苗匮乏也带来了学校的生存危机,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些学生家境窘迫,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生父母希望子女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立足社会的强烈愿望与学生本身的文化素质存在着差距,导致技工学校的学生“厌学”现象依然非常普遍和严重,同时有部分学生有不良心理特征,例如抑郁、焦虑等。十七大以来,国家推出了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技师院校工作得到转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技工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就业观教育
理想它会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如果想要把握人生,就必须树立理想。技师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对学习专业的选择就不明确,是出于服从家长的安排才来到学校的,有的学生往往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具备的条件出发考虑。大多缺乏学习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价值观和就业观方面的教育。
首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可以借助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文化名人、社会精英、成功人士及老革命战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教育,讲述创业故事,做人生励志报告,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对话交流思想,培养他们不畏困难,能耐劳肯吃苦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从学生身边挖掘教育事例,用身边的榜样力量激励学生,请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做报告,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重树自信心,坚定信念:“只要努力,我也行!”
再次,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请专家来校分析形势,讲授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指明奋斗方向,进一步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二、浓厚学生学习氛围
技师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针对于此,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学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第一,在学校树立良好的学风,对认真学习的学生大力褒奖,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树立为“学习标兵”,把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树立为“技能状元”,体现出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让学生们感到知识对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同时让那些“学习标兵”和“技能状元”带动学习落后的学生,形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针对部分学生底子薄,学习力不强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次教学,在专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突出实地操作部分,增加训练课时,理论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技能训练的课题,要吃透大纲精神,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懂了,也自然有学习兴趣了。
第三,建立竞争机制。公平合理的竞争会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考试是手段,通过考试反馈学习成果,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认真付出才能有回报。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的安排学生就业实习和分配,通过正面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及时疏导,防患未然
要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教师要及时把握积极付出。青少年学生正值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社会思潮泥沙俱下,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个别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尽快沟通,进行疏导,在思想上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爱护他们,在学生上进行辅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倾诉心里话,感情上有亲近感。教师借此机会可帮助学生分析生活和社会上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道理,由小及大、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打造最好的最合适的教育。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四、打造校园安全教育环境
文明校风良好校纪是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学校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教育引导,打造良好校园安全教育环境。
俗话说,不以规矩,难以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每个学校都有个别学生需要重要引导,帮扶教育。一方面要做好校规校纪教育、法制教育,号召全校师生建立绿色安全校园环境,抵制不良行为,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汇报。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外来不法分子来校捣乱滋事,个别学生发生打、砸、抢、偷盗行为,不姑息不纵容,与派出所取得联系,帮助打击制裁。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加大教育力度,管教结合,并和家长及有关部门联合,齐抓共管,在思想上实际中,共同打造良好校园安全环境。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要组织和指导他们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把他们的充沛精力纳入正确的轨道,以利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并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校园文化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可组织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技能表演、义务劳动、文娱汇演、校园歌手大奖赛、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拓展训练营、为学校和社会做好事等活动,还可组织读书小组、科技小组、书画组、摄影组、乐队、篮球队和各类运动队等。
六、坚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群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引言
群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不管做为传统文化,还是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曾谈到,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的日益丰富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的群众文化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为抓手,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了许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着,并对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端正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最好的方式之一,尤其在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传统文化体系的现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群众文化,做为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一种文化方式,其中很多都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兼具了开展思想教育的功能。所以,本文拟通过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群众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这块新的战线上焕发出新的光芒,更好的展现我国群众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群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塑造优秀人格
群众文化的神髓是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群众文化的发源,则是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基于生活的实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真践行中总结出来的特殊文化方式,其本身处处都离不开对人格的塑造、对品行的教育、对高尚情操的培养,包括对爱国主义的弘扬[1,2]。比如在很多地方都开展群众书画艺术展,尤其一些老年朋友们,利用退休后的时间悉心研究,既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时其中很多作品则由衷的展现出了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比如,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一些社区开展的书法展中,很多反应我党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展现我党执政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米生活旧貌换新颜等素材的作品,这对于观看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优秀人格塑造的过程。而且这种教育和意识的传达是潜移默化的,是让观看者在作品中逐步的感悟而自我酝酿形成,可以唤起观看者潜在的爱国主义情感,一种民族自豪感。
(二)弘扬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作为社会文化的群众文化,包含社会的各个层面,比如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交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的和谐,便构成了社会大文化的和谐。而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会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进而构成了和谐社会[3]。中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渗透着“推行仁爱,讲究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团结友爱,以集体和大局利益为重”。群众文化则充分践行了传统文化的这些准则,类似合唱、舞蹈、民间剧社等形式的群众文化,其中有很多题材都是反应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团结就是力量”,民间剧社自编自导的“和睦的邻里”等。抛开演唱水平如何,就群众自发的组织合唱,组织演出,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是对集体协作,个体服从整体,互帮互助的一种完美的诠释。实际上,每一个参加合唱的群众也都会深有感触,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事,是集体的活动,这样就是得音乐具备了惊人的表现力和出众的和谐,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团结、协作带来的美感。而如果每个社区、每个村落,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以这样积极向上的艺术形式在丰富着自己的生活,升华着自己的精神,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一种最大的贡献。
(三)激发积极想想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合格公民
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激发积极想想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是现阶段群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对于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用丰富的群众文化端正人生态度,培养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在一些高校中,有很多社团,社区中的很多民间团体,都在不间断的通过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小品、评书等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宣传着如何正确的培养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避免违法犯罪,塑造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虽然,这些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专业性也不是很强,但是其贴近群众生活一线、又是各自非常熟悉的身影,所以其表现力与思想政治的教育能力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三、结语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同时,群众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最朴素的表现,不夹杂任何矫揉造作的夸张成分,不附带任何的商业效应,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开展自民间,服务于人民生活,这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支持[4]。所以,在未来的群众文化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广阔的舞台,使其能更好的为思想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肖东.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18-20.
[2]郭馨元.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2009,(9).
关键词:初中历史;渗透;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31-01
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最终让学生学习生活因充满生命的活力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进行人生理想教育,端正人生态度
1.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生命是最宝贵的”被不少人作为常识而无需说明与阐述,“生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又使人因熟视无睹而麻木不仁,造成当今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笔者除了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了复杂的历史知识外,还引用庄子的话“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来告知学生人生的极其短暂。在学生明确了人生短暂的道理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学生面前:人生如何度过短暂而宝贵的一生呢?此问题一出现,学生们思绪万千,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历史故事和名言引导学生。
2.树立学生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纵观历史,无数英雄豪杰都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他们的英雄事迹无不闪烁着志存高远的人生光芒,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精华,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历史教学的使命。
二、进行人生责任教育,升华生命质量
1.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授近代史时,为了让学生穿越时空,更真切地感受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亲临其境地走进历史,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甲午风云》等影片或录像片段。影片中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历历在目,铁证如山,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由衷的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重任。这样,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当今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精神时尚的时代。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大部分学生难以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年龄小,有没有责任报效祖国”、“怎样做才是对国家、父母、个人负责任”等话题,明确了学生的责任心,促成生命质量的升华。
2.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是一个大家庭,生命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历史上的战争,。尤其像一战和二战,造成了成千上百万生命的伤亡。例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为了从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我们播放《》录像,将日本人参保杀戮的史实突现在学生的眼前,引起了学生强烈反响,学生深恶痛绝地感受到战争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然后教师设置了“人类能否有效避免战争的爆发”、“如何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等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正反历史对比学习,学生明确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团结协作、爱好和平、维护和平,人人要做一个和平使者,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和谐相处,世界才能充满爱,我们才能在爱的海洋中生活学习。
三、进行人生价值教育,丰富生命内涵
1.以典型事件来感悟生命内涵。历史中许多事件都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内涵,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悟这一点,学习《不怕远征难》时,课前我们让学生搜集、查阅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或走访身边的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解说……之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精神,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师生更深刻地理解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特殊的生命旅程,是对生命意义最严肃的一场拷问,也是对生命的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一次伟大发现,为后人竖立了一个仰望生命高峰的界碑。为了让学生从现实中得到启发与认识,笔者还抓住现实中每一个典型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2.以典型人物教学来关注生命的价值。古今中外有许多历史人物实现了生命的最高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好素材。例如,在学习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时,笔者精心制作了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岳飞的伟岸画像突出在前,千军万马做背景,《满江红怒发冲冠》字幕滚动上升,再配上低沉雄浑的诗词朗诵……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雄心壮志?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境中,是降是战?欣赏时,学生们的情绪都很激动,交流中,他们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最后课件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在铿锵有力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本节课,没有了空洞的说教,学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正确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命质量,并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五、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保证。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这无疑为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通过学校指导家庭对子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探索学校如何有效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 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塑造子女的健全人格,培养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子女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子女心理健康水平。
2. 家庭开展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
(1)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指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教育。引导子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理智处事,避免感情用事。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培养子女积极健康的情感,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3)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子女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充满自信,执著追求,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意志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究。
(4)培养子女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导子女掌握人际交往的法则,训练子女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子女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教育子女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5)促进子女的智力开发。主要包括培养子女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对子女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
(6)注意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发展,对异性的渴望与好奇往往容易引发心理焦虑与恐慌,所以父母要坦然帮助子女掌握青春期的性知识,认识并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进行青春期异往的指导;加强对子女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引导子女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指导子女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之间的友谊与交往,对子女进行自尊和互相尊重的教育,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
(7)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子女正确使用各种媒介。指导家长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树立民主意识,做子女的朋友,了解子女使用各种媒介的情况;培养子女对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加工能力;鼓励子女在使用网络等媒介过程中学会自我尊重、自我发展;多关心鼓励对网络等媒介使用上瘾的子女,并根据情况适时寻求专业咨询和心理援助。
(8)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子女的抗挫折能力。指导家长鼓励子女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树立面对挫折的良好榜样;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子女学习面对挫折的方法;适时、适宜地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创设面对变化与应对挫折的生活情境与锻炼机会;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以鼓励、疏导的方式给子女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总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家长应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教育,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并正确引导。
二、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校与家庭是平等协作的社会关系,而非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命令家长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面对的学生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对待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这些客观情况要求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恰当的途径,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方能获得成功。
1. 平等性原则
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互相配合的协作关系,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以尊重家长为前提,平等对待家长,协调对孩子的教育。
2. 全面性原则
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全面,既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又要传授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既要注意对错误行为的纠正,又要教给家长具体的教育方法,使家长的教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 积极性原则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采用正面积极的方法,主动帮助家长弄清事实,分析原因,提供方法。要以经验介绍、交流思想、事例启发、表彰宣传为主,切不可对家长责备挖苦,否则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无法收到指导效果。
4. 针对性原则
由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文化修养、教育能力各异,因此,在进行教育指导时,就应有的放矢,做到准确到位,使家长有所收获,学而有用。
5. 激励性原则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有被赏识、尊重的心理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比较成功和得意的做法,学校要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平台,引导、鼓励家长互相交流,并推而广之,激发家长运用科学教育方法的积极性。
6. 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因此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应具有前瞻性。不但要看到家长当前的需要,还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对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具有预见性的指导。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对家庭教育的方向作出明确指导,使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具有超前性,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要与时代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 正确婚恋观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230-02
随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对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强烈渴望。大学校园环境的相对自由,学生婚恋问题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由于大学生自身道德理性不够成熟,对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在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出现了盲从与困惑。2005年教育部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禁止大学生结婚的内容,婚姻禁令的解除给大学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展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婚恋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婚恋观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对婚恋本质和婚姻幸福的认识和反映,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恋爱、婚姻方面的具体反映,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评价标准。
正确的婚恋观,首先把握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最终成为稳定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其次在恋爱过程中要讲究恋爱道德,懂得恋爱与婚姻是统一的,增强婚恋责任意识。恋爱需要用爱呵护,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扛起一份应尽的责任,方能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庭;要学会宽容,宽容让爱情永恒,珍惜令生活弥香;最后双方要自觉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多一份付出,少一分索取。彼此能够为了对方的幸福而适当的自我牺牲,两个人可以在爱情的道路上互相鼓励扶持,相伴一生。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婚姻是人生幸福的港湾。婚姻家庭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幸福和人生质量,能给人带来一生的幸福与欢乐,也能给人带来终生的痛苦与不幸。大学生群体正值恋爱阶段,他们的婚恋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能否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一)择偶观
择偶标准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择偶更加实际,以功利为择偶条件的趋势日益增强。视对方家庭条件为感情的基础,过分看重物质条件,把爱情的基础建立在金钱、财富、学历和社会地位之上。
(二)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把婚姻家庭看作谈恋爱的终极目标,他们恋爱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精神寄托和感官享受。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宁当‘二奶’,不嫁穷人”,不惜一切代价傍富的心理也在社会上开始蔓延。性观念开放度增高,校外同居现象日渐增多。有些同学谈恋爱很盲目,将其视为儿戏,看到别人谈,自己也蠢蠢欲动;还有一些人因为空虚,为了排遣寂寞,找一个陪自己说话的对象,导致多数大学恋情无疾而终。
(三)婚姻观
当今社会正在转型,作为社会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以自由恋爱为主,“我的婚姻我做主”,已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网婚、裸婚、闪婚、毕婚、试婚、独身、丁克等主流婚姻观之外的时尚婚姻观。
三、影响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价值观是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恐怕就会出问题。“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是靠本身赚钱”“宁嫁黄世仁,不嫁80后”“只要有房子,甘做小三”,这些过去被人不耻甚至唾骂的观点在校园兴盛,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不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社会因素
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给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相亲节目物质至上、感情游戏的观点和争论也带到了大学校园里。部分影视作品中“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穷人做事难”的现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不良现象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埋下隐患。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有限的婚恋教育中,婚恋观教育内容较少且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催化剂。
(四)家庭因素
父母的情感态度、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态度,这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直接导火索。
四、当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婚恋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有正确的婚恋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会偏离正确的轨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西方文化产品的立体炒作,很容易使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恋爱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是要引导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真正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大学生婚恋观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引导,要让大学生懂得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家庭,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择了责任。让学生们明白爱情在缔结婚姻关系后,不仅要承担道德义务,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建立婚恋观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
婚恋观教育课程要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解决大学生婚恋困惑。从大一思修课开始讲婚恋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都要围绕加强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开设必要的专题讲座、辅修课程,循序渐进地加强大学生的正确婚恋观教育,不同年级讲课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老师要与社会热点问题对接,使大学生理性对待婚恋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网络论坛、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与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婚恋观。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校园文化的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筑大学生婚恋教育立体网络
大学生婚恋问题不能简单靠学校来解决,应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不是大学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校应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社会要为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与舆论氛围,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力,共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文美荣.2010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及婚恋观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2]承浩.试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文教资料,2009,5.
[3]向欣.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0,3.
[4]薛存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新西部,2010,6.
[5]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李志.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