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5-29 17:4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第1篇

关键词: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35-03

本校日语专业在大三开设了“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为顺利地步入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是一“跨学科”的课程,开课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也需要对商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使之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确为一切实的话题。笔者将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就该课程的设置作一探析,抛砖引玉,以求同仁们的商讨。

一、商贸应用文的内涵及范围

商贸应用文日语称之为「ビジネス文或者「ビジネス用文,主要介绍中日间一般性货物?服务贸易、经济合作、投资、技术转让等领域中涉及到的各种应用文,讲授其文本格式、写作要领、常用词汇、语言特点,并进行写作?翻译方面的指导;同时介绍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经贸术语以及背景知识。

商贸应用文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指传统意义上的“外贸函电”,内容主要为一般性货物贸易以及日常礼仪方面所需要的文书,对其他商贸领域所需要的应用文则很少涉及到。而广义上的商贸应用文北京经贸大学的郭德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周林娟、安徽大学唐千友等学者认为,它应该是个动态的概念,应随着商贸活动的发展,其内涵、外延不断扩大。除了涵盖狭义的商贸应用文外(包括订货、询盘、报盘、产品介绍、支付方式、运输、货物保险、索赔等),还应涉及技术转让文书、投资与招商领域的应用文、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文、租赁方面的应用文、企业间的各种合同、政府间商贸合作的各种换文、项目合作书、内部报告等。笔者在本文及日常教学中都采用了该意义上的、商贸应用文的内涵及范围。

二、教学定位及教材选择

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商贸日语”方面的课程,但多为单一课程,兼之学时又少,效果微乎其微。本校在借鉴了北京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日语系成功的经验后又参考了同城名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本一专”、“双学位”体制,在大一、大二主攻“日语基础”,开设了以“基础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商务会话”等课程,确保学生在日语零起点的情况下打下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为大三、大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能;大三、大四时通过鼓励学生选修本校经法学院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市场营销”课程,了解商贸流程和相关贸易用语含义,辅助同步设置的“日本市场概况”、“商贸日语实务”、“日语写作”、“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等专业课程顺利推进。

“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课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开设的,故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相关应用文的翻译?写作上,而将贸易知识的讲解、商务礼仪的灌输让位为其他课程。另鉴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学条件(硬、软件都无法实现“同声传译”),实际教学活动中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

出于以上教学定位,我们选用了南开大学出版社王玉林主编的《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教程》为主干教材。该书第一章至第十章围绕商贸流程,讲述了函询、报价、订货、保险、装船、结汇、索赔、代销等环节相关应用文的书写格式、标准语言等(主要是社外文书),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则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社外文书如请柬、祝贺信、感谢信、慰问信、意向书、保证书、契约等的书写以及社内文书如通知、请假条、会议记录等的书写等,囊括了商贸应用文的各个领域,选文标准,用词规范,实为一优秀教材。

三、教学设计

(一)课外安排

翻译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但它绝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诸多因素,其中语言环境的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语言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差别也相当明显。一味地望文生义往往会出错。

任教之初,笔者曾拿2005年的J-TEST A-D段听力试题测试了一下学生的听力水平,结果让人触目惊心,绝大多数学生的正确率低于50%!而测试过后,问及学生时,普遍答曰:不是很难,难度不超过日语能力测试一级。可结果为何如此呢?仔细分析起来,J-TEST更侧重于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如「答部分虽听起来容易,但如用中式思维一味地“中翻日”则很容易出错。有这么一题:いつもお世になりました。①いいえ、お世になりませんよ。②いいえ、お世ではありませんよ。③いいえ、どういだしまして。正确答案为③,而学生们则多选为②,明显是受中式思维影响。

而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中式思维习惯,比起传统翻译教学中系统地讲授中日语言的差别,笔者认为,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活生生的日语更来得有效。因为语言千变万化,任何理论都无法概括一切现象,加之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又比书本上写的记忆来得更深刻,更应积极调动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写。

为此,笔者在翻译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比如,要求学生课下收听中央电台的日语广播以及日本NHK在线广播,尤其是商贸方面的内容,在每周的翻译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表所看、所听到的内容。新闻报道包罗万象,其内容可以说是动态的、全面的。把握世界动向是翻译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不了解时事背景,很多事情将会不知所云,无从翻译。

起初由于不习惯,一些同学只能断断续续听懂一些单词,连报道内容的大意也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所收听到的内容了。甚至有人为了应付发表,从网上下载报道原文稿,原封不动地演讲。但通过笔者的鼓励、讲授相关常用词汇等,半学期下来已有1/3的同学能听懂一般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内容的新闻报道,相信假以时日,学生们的听力、会话、综合概括、逻辑思辨能力会有质的飞跃。不言而喻,翻译能力自然也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课堂设计

课外的功夫下足了,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笔者力求授课内容重点突出,就商贸活动中常用的文体、格式、语言特色等进行精讲、精练,以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强调重点,避免“大而全”

商贸应用文的内容林林总总,而授课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挑选最有用、最常用、最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讲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有关价格交涉(询盘、报价、回盘等)的文书、合同、出差报告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于是在授课时就着力讲解这些文书的常用格式、套路写法,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此外,在讲解每章内容(往往是商贸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时,都挑出4~5个难点、重点,每个难点、重点讲解2~3个例文,一起练习十来个句子,力求重点突出,不致引起学生的疲劳感与厌倦感。

2.熟记模块,反复练习

所谓“模块”,就是指文书中相对固定的格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讲授『第一章ビジネス文の式中「はじめのあいさつ「わりのあいさつ时,笔者就总结了它们各自常见的三种形式,并归纳了每种形式的常用套路写法。

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尽量记熟这些模块,反复演练,遇到类似情况时尽量往上套即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设定情景,模拟训练

在讲授特定文书的翻译时,笔者往往在讲解完模式后,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比如在学完『第十一章その他の文中的「欠席届(请假条)、「招待状(邀请信)后,让学生今后要请假时用日语写请假条、元旦晚会前夕写一封正规的邀请函邀请日本外教;又比如让学生模仿公司会议记录的写法,用日语记录班会、团会等。学生虽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出现错误,但普遍热情较高,而学习热情正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4.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许多文书都不是孤立的,其周围同时会有很多相关的文书,比如围绕价格的交涉,就有「引き合い、「オファ、「カウンタ?オファ、「引きの断り、「もりの断り等相关文书。笔者立足于商贸活动的起点「引き合い,引出与此相关的其他教学内容,使之“环环相扣,形成整体”。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步骤,为日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5.贸易知识,点到即止

前文已述,本课程是在本系学生选修了本校经法学院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程、已有一些贸易知识、又同步学习《日语商贸实务》、《日本市场概况》,对对日贸易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侧重点在于“翻译写作”,而“贸易知识的讲授”不是教学重点。

当然,对于像「替手形(汇票)、「束手形(本票、期票)、「手形割引(票据贴现)、「クリン手形(光票)、「取り消し可能信用状(可撤消信用证)、「み信用状(保兑信用证)等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授课时还是应配用中文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如是,学生会理解得更透彻。

四、教学效果检验

课堂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需要通过教学效果来进行检验。教学效果的检验有课堂练习、作业、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几种。在进行《商贸日语应用文互译》的课程设置时,也应对此有所涉及。

本课程实用性很强,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更应注意“教”与“学”的互动。例如,让学生模拟贸易实况,进行分组会话;对于重点应用文,教师可以设定多种场合或者给出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进行构思、撰写等。

而作业设计应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结合每章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中译日、日译中习题,并兼之相关内容的听写,及时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点评再次强化写作、翻译中的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在每单元(每两章作为一单元)学习完毕后,帮助学生复习各文书的书写格式、套路写作方法等,安排一次小测试,包含口试、笔试两个部分。口试包含听写(填空、回答问题、概括内容等)和相关句子的口译,笔试包含中日互译和相关文书的撰写。通过测试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尽快查漏补缺。

以上从“商贸应用文的内涵及范围”、“教学定位及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检验”等四个方面对《商贸日语应用文中日互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理论价值尚浅,不足之处易见,望行家里手斧正。

参考文献:

[1]郭德玉.经贸应用文课程设置探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1):39-43.

[2]周林娟,时江涛.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46.

[3]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3):40.

[4]刘郁柳.谈商务日语的语境[J].日语知识,2004,(6):9-10.

[5]白政文.大学日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1):142-144.

[6]谢为集.言简意赅“信”是根本――试论日语翻译课的教学目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70-73.

[7]丸山敬介,井口裕子,安井也,等.日本ビジネス文のき方[M].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タイムズ,1998,(12):25-28.

第2篇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论述、论证。申论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意见,进行论述、论证。申论对古代选拔人才的“策试”有一定的借鉴。从西汉初年汉文帝开始用“策试”选拔人才,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如果见解恰当,析理透彻,确有辅佐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申论”从“策试”中主要借鉴了两点:一是用什么来考查,要充分考虑用人的实际需要;二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没有体式上的限定,用什么文体写作,要服从于目的的需要。

“三段模式”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

申论考试的试卷有比较规范的结构:总体上分三大部分。首先提出“注意事项”,给答卷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其次给定一组资料;然后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后来,“申论要求”改为“作答要求”,实质上并无区别,只是表述上更加细化,对不同的考生作出了不同的答题要求。考生应明了自己的模拟公务员身份、明确自己所报考职位从而选择自己应该作答的题目。在阅读资料之前,应把作答要求看清楚,明确自己需要作答的题目,并在阅读资料时重点阅读与自己答题相关的资料。

可以这样说,申论命题模式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概括资料、提出对策、文章论证的基本题型。“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是互为关联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概括”是提出“对策”的基础,“对策”是进行“论述”的依据,“论述”则是正确地进行“概括”和提出“对策”的必然结果。

能力是申论试卷的评价标准

考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拿到试卷以后手忙脚乱,在还没有弄清资料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原因之二是对申论考试涉及的知识不了解;原因之三是申论要求的相应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在各个环节增强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成功。

一、给定资料面广,要求考生关注面广泛,阅读理解能力强。

申论给定的资料涉及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道德、民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一些社会热点与大众传媒所关注的焦点等;申论资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资料,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同时这些半成品的资料,头绪不很清楚,条理顺序也较为混乱,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需要认真阅读、研究、梳理、归纳。申论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的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结论。考生如果平时关注时事,能抓住热点问题,并能积极思考,会加快阅读资料的速度,也能增强把握资料主题的准确性。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直接读什么,在考场上的表现实际上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如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给定资料当中所展示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产业升级问题,一个是粮食问题。考生如果平时对时事有较多关注,明了资料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就比较容易抓住关键。

二、考察目的针对性强,要求考生从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申论测试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即主要培养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但考生在作答时不能从资料到资料,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如相关法律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来解决资料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能力。

仍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2008年的资料在揭示了大量现象的同时,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以及一些国外可以借鉴的东西,也在资料中有所展示,考生可以就此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而2009年的申论试题在资料当中并没有一些理论性的分析,考生如果对产业升级问题和粮食问题有关注,对相应的法律、政策知识了解深入,对问题有较深入地思考,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好的结论,能把自己的思考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

三、论述文体要求多样,考生需具备相应的写作知识和能力。

就申论要求写作的文体而言,每年出题要求可能不一样,文体的界定也有多种说法,最典型的有议论文说、应用文说和公文说三种。考试中涉及到的具体文种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讲话稿、计划、报告、意见,等等。就近几年的试题分析来看,除了记叙文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外,其余文种都有可能出现。其实不管什么文种都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语言规范、简明、平实、准确,表达清晰。但写议论文跟宽泛的议论文写作也不同,那种只从情感出发发表议论而没有观点的议论文显然不合要求。应用文写作和公文写作其实说的是一回事,一般表现为具体的文体,除了做到一般的要求以外,在格式上还有些具体要求。所以,申论写作考察的是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采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所以应具备实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能力,再了解相应文体的写作格式。

四、无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力的表现是唯一的标准。

第3篇

(1)历年考试题材:

2014年北京市申论考试材料列举了大量有关农民工就业工作、家庭日常生活、社会待遇、城市融入度、城市建设与社会犯罪等诸方面的现状,反映了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政府对农民工的保障措施难以有效实施等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4年北京市申论考试的材料比较复杂,主题是关于网络发展带给社会生活的诸多利弊问题,重点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给青少年的正常成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各界针对该问题采取的措施,同时提及了我国网络游戏的现状、发展空间、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附属问题。

2014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申论考试材料反映的是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及普通公民、企业的信任,侵害相对方权利,影响政府权威形象,进而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2014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申论考试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听证会制度。试题列举了关于听证的12段阅读材料,谈到广东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美国听证会、听证的原因及历史、听证的四大领域等内容。

2014年北京市申论考试主要是围绕行业协会来命题的,材料给出了行业协会的概念和职能,列举了煤气、拉面协会、彩电价格涨价,牙防组的认证资质,湖北啤酒企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暴露出目前我国行业协会自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

经过对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历年真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出申论测试规律如下:

(1)测试形式灵活多样

北京市申论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可能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则主要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2)测试背景资料涉及面广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

(3)测试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测试考查的目的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4)测试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国际性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西方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比较长的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是分类分等、定时定期进行的,人员的选拔录用与职位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试卷,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对人员的不同需求。我国也逐步在申论试卷中,体现出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做到分类、分题、定期考试。

(5)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

以对策部分为例,这部分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种更为合理,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强,要对若干方案比较论证后方能确定。又比如论证部分,抓住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论证、采取什么方法与结构,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因而也决不会有一个具体唯一的标准。因此论证(作文)部分的评定,也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唯一的标准。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第4篇

关键词:准 实 活 积累和运用

第一部分复习原则:准、实、活

一、准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多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注意培养严谨的书写、思维习惯,积极的作业态度。

复习目标(内容)定位要准,共同制定复习计划,据《考试说明》,明确采分点(知识、能力点)考好,增素质,明确复习的每一步骤中,我要做什么。

复习主体定位要准,是学生复习、总结、提高、考试,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行为定位要准,引导和激励,组织和策划,指导和点拨。

二、实

梳理知识(方法)实:胸有成竹,对《说明》所及知识、能力了然于胸。

时间安排实:不乞求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争最大的课堂效益,具体的知识(方法)均有相应的典型材料,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复习行为实:认真,严谨,做好每一项复习。

教师指导实:既引又扶。指导(教给)科学归类、记忆、思维方法。提供一套知识能力卡片。

三、活

复习方法活:分工、合作整理识记型知识,如字词、默写段(篇),文言实词、虚词。

指导整理阅读、写作知识和方法卡片,为能力型题目打基础。组内外书面和口头交流,典型发言,张贴学生出专题试题,出一份综合试题。

思维方式活:整体感知多角度思考(三个联系)

联系相关文体知识

联系多种思维方式,正向(相关)思维,反向(相关)思维

联系生活

第二部分复习行为

根据《考试说明》识字、写字和积累运用占分15%、阅读和写作各占45%和40%及课外阅读材料占90%的要求,复习思路如下:

一、吃透《考试说明》,师生共同制定复习计划

如第一轮两个月,8周,40课时。

1、识字与写字。音、形、辨别常见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书写正确、端正、准确,7%占分、时间,3课时。

2、积累与运用。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篇段默写、了解(课标)建议阅读的课外读物。约8%占分、时间,4课时。

3、阅读。一般阅读要求:感知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脉络(部分间联系),段落中心句和关键性语句;作品人物和情景的独特体验、富于表现力语言的品位;记、描、说、议、抒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及在不同文体中表达作用。

4、写作。一般:表达方式选择、先后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联想与想象。专门:“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说明文,明白清楚”。“写简单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据文章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扩写、续写;变换文体或表达方式改写;一般应用文,格式正确,语言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40%占分、时间,16课时(穿插在阅读文章中)。

5、第二轮一个月,20课时,练评4套试题。

二、改变复习方式,教师从事组织、指导、激励等服务工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识字与写字(3课时)

学生用一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生难字词搜集整理。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注音,体会意义,后2课时组内外全面交流、互抄,形成个人的初中常用汉字库。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张自认为能考的生难字词10个,用2分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由学生选若干张张贴与教室固定位置。

(二)积累与运用(4课时)

学生写“常见语病及例句”、“常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等知识卡片在小组内交流,形成个人的文学常识库。

(三)阅读(18课时)

1、指导学生写如下知识卡片并在组内交流,选优秀者在教室固定位置张贴:

①段落内部层次关系及例

②小说常识

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④记叙文(消息和通讯)、说明文、议论文、文体知识

⑤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生选记、说、议各一段文字仿中考出题,组内外交流互考,学生评出优秀试题及参考答案若干,贴于教室固定位置。

(四)写作(16课时)

1、学生写记、说、议等写作知识卡片并交流。

2、学生写记叙文开头结尾几种情况及例卡片并交流。

3、学生收集论据资料卡片(每人一专题,在组内外互抄张贴)。

第5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专升本考试策略 学法研究

1.引言

专升本考试是指各省普通高校从省内高职高专的应届毕业生内通过考试招收优秀学生的考试。学生升入本科后,依照本科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学制通常为2年,学习期满且所选修学科成绩合格的学生,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有关规定申请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毕业后,按教育部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原则和条例从事工作。专升本考试通常只能报考与自己专科阶段所学的相近专业。各省的分数线是统一的,没有地域和校区的差别。

2.了解本省招生信息

专升本考试与普通高考不同,它是在省内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内招收应届毕业的专科生,不存在跨省甚至跨市现象。比如辽宁省的四所师范类院校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师范生)和鞍山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只招收辽西五市锦州、阜新、盘锦、朝阳和葫芦岛等地的学生。

了解信息是取得成功的首要途径,辽宁省的专升本考试除了以上四所师范类英语外,还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机器翻译、大连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国际贸易)、辽东学院的英语和沈阳工程学院的英语专业,共8所院校,在辽宁高等院校专科英语专业就读的学生可以参加以上院校的专升本考试。

笔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涵盖单项选择、阅读理解、选择式英译汉、完形填空、短语、简答、英译汉和写作。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以2012年为标准,四所师范类专业共招生120人,每所院校30人,其他四所本科院校共招生270人,合计390人。

3.题型分析与应对策略

英语专业课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知识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体现在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几个方面,难度相当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水平。

3.1题型分析

单项选择和词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基本语法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4,500个词汇左右,辨析近义词;掌握一定的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常用介词等。语法则包括实词和虚词:名词代词;动词基本时态、语态;形容词、副词比较级;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常用倒装结构;各类从句及强调句型结构。

阅读理解则是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文化和应用类文章。要求考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语篇、语境、段落、作者意图、猜词能力等,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完形填空和简答题多为介绍性文章、广告或信函,重点考查考生对词形变化、习语用法、词语搭配的灵活运用。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总体理解和细节要点的解读。

英译汉考查学生双语转换的能力和技巧,分为选择题和笔译题。前四句考生只需选择四个译文中的最佳译本。段落翻译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语篇进行综合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再现原文。

写作是测试考生能力的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辽宁省专升本英语考试写作题常见考点是书信,大约十六种书信变体,主要包括各类信件和函件。

3.2应对策略

对于单项选择和词形填空,考生要考虑到主要语法项目,如虚拟语气、主谓一致、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现象。学生应平时加强训练,清楚常用词汇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行填空。

阅读理解先看问题和选项,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句。文章的主旨大体体现于此,有助于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全文。标记文中关键语句,从而快速找到答案,并为细读做好铺垫。读完后利用字里行间的意思做推断题,结合文章内容做细节题,根据上下文关系和搭配做语义题,综合运用上面方法做判断题。

英译汉一定要考虑连贯性和衔接性。厘清句子内部结构,分析意群间的相互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句子与语篇之间的衔接,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避免过于简单和直白的句子,符合汉语习惯,力求准确通顺。

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范围,如果时间充裕,那么最好列出提纲。一定注意写作格式和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切勿按部就班地对提供内容逐句翻译,尽量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

4.备考策略

有些学生入校以来就有专升本的意愿,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策略引导和辅导。外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单依靠大三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真的想通过专升本考试实现本科的愿望,就需未雨绸缪,从大一入学就做准备。

扩大词汇量,系统地补充语法知识,研究往年真题。根据考试大纲分析,英语专业专升本的真题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难度相宜,因此学生可以多做些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一旦有了参加专升本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做好计划。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应该已经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备考,而到了大三上学期应该是个系统的回顾和复习阶段。要归纳和总结基本的语法知识、阅读技巧、翻译心得和应用文写作特点,着重培养综合运用语法知识和词汇的能力,增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推理判断能力。

考试大纲通常每年三月份出台,部分院校专业课考试大纲一月或二月份。考生要结合考纲,对与往年考纲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做辽宁省专升本英语考试真题和模拟题,模拟考试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分析试卷、积极应对,既要做到未雨绸缪,又要做到运筹帷幄,这样就会决胜考场。

5.结语

专升本考试对于专科毕业生而言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支持是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英语专业的专升本考试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进入本科院校完成自己的梦想,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备考和参考,向本科院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David.P.Ausubel.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to school learning[M].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63.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试题特征;解题方法;复习策略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many pieces of paper abou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for th students at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test patterns and the related tactics of preparing the exam,in order to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students who will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ext year.may them succeed in passing it!

【key words】english; the characters of th test patterns ;the methods of choosing answers and the tactics of preparing the exam

高职类高考英语试题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题型多样、难度适中,能考查出考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

1 第一大题:听力题

该题主要有情景对话和短文应答两种。情景对话具有很强的场景性,大致有五种类型:地点、职业、数据、对话者关系和对话者态度。地点类所涉及的场所主要有机场、车站、商场、餐厅、旅馆等;职业类要求考生确定对话者职业、身份、涉及各个主要行业;对话者关系类需要考生根据对话内容进行判断;数据类主要涉及时间、日期、年龄、价格等,既有事实性特定信息,也有简单计算;对话者态度类属于含蓄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内容进行判断或推理,以确定对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短文听力素材主要是一般性生活知识,如天气、节假日、购物、度假、爱好、宠物、人物介绍等;体裁主要是新闻报道和叙事;主要围绕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和特定细节设置问题,提问形式大多是wh-提问,也有人物态度、感受的判断提问。

要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我们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1)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听力理解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对所听内容经过筛选、整理、分类、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考生必须克服心理障碍,排除语言障碍,增强自信心,心烦意乱无济于事。(2)积极预测。考生应力求在听录音前抢读问题和选项来预测内容,推断主题,再在有预见的心态下去听,必然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3)捕捉信息要点和关键句。一要克服汉语干扰、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二要在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听关键信息(关键词)。(4)利用常识来判断选项。

2 第二大题:单项选择题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动词、非谓语动词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基本用法。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干简短、意思明确、语言点清楚明了。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可以运用直接法、排除法和比较法。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会在排除了两个选项后用相关语言点比较剩下两个选项即可获得正确答案。

3 第三大题:完型填空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完型填空篇幅小、起点高、容量大,内容广。常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做好完型填空,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1)速读全文,掌握大意。完型填空常以段落形式出现,因此要着眼于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切忌边读边做,忽略上下文的联系。为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考生阅读时要特别留意首句,因为作者一般会开宗明义地向读者显示这段文字的体裁、形式、涉及的内容和写作意图。(2)上下联系,前后贯通。考生要善于从语篇的整体概念出发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寻找正确的答题线索。(3)展开联想,先易后难。考生应该根据上下文或关键词,展开联想,先易后难,逐一作答。(4)仔细推敲,验证答案。考生在完成该题后,再把选好的答案放入短文中,从头至尾再读一至二遍,验证答案。

4 第四大题: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理解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文章的体裁有人物传记、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所设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词意和句意理解、直接解答、间接解答、推理、假设和评价性问题。阅读既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因素,又有背景知识、逻辑推理,评价,判断等非语言因素。阅读理解不但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推断作者的意图,并对文中的人和事作出评价。

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和方法:(1)浏览答题,明确要求。先把题干从头到尾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有助于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2)速读全文,弄懂大意。尽快把文章阅读一遍,特别重视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以及各段的首句(主题句),排除生词和个别难句的障碍和干扰,同时尽快把握文章中的who,where,when,what,why和how。(3)细读题目,突破难点。对事实性的浅层理解题,如事实识别、计算、识图等,可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对深层的理解题,如文章主旨、标题、作者意图等要进行分析和推理作出正确判断。(4)综观全文,验证答案。做完题后,要立足整体,再次通读全文,逐一校对答案。

5 第五大题: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旨在测试考生纠正语篇错误的能力,包括词汇(词性、搭配)、句法及语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代词、介词、冠词、名词、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错误比较常见。

高考在谓语动词方面的测试点为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主谓搭配是否一致以及是否受汉语影响把介词、形容词当作动词用等。动词的时态各有特定的时间状语,短文中的时态要注意与上下文一致。非谓语动词改错,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问题:(1)let,make,have使役动词接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补。但变为被动语态时,要换为带to的不定式做主语补足语。(2)finish,mind,pratice,avoid,appreciate,require,imagine 后面通常接动名词。而decide,expect,manage 等词后接不定式做宾语。(3)有些动词后面可跟不定式和动名词,意思相近的,如like,love,start,begin等;意义完全不同的,如stop,forget,regret,mean,try等。

6 第六大题:翻译题

该题分为两部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5小题,共10小题。英译汉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原文,用汉语组织译文;汉译英有3个简单句,2个复合句,要求考生能运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合句正确表达原句意思,译文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要在翻译题拿高分,除了平时掌握英语、汉语的句式特征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地理解句意。认真辨明词义;正确断句和分析结构,尤其要注意句中的代词指代关系、主句与从句的意义修饰关系;积累定语从句、分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和被动语态的翻译经验。(2)用正确的译文表达原文。(3)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使之通顺流畅。(4)把握两个重要原则:忠实愿意,译文通顺。

7 第七大题:写作

第7篇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成段改错题型 构念效度 考点效度

语言测试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被试在测验任务上的表现水平,来推断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能力,因此,测验任务要尽可能反映与构想定义相对应的目标语言使用域中语言使用任务的基本特征。如果测验任务特征与非测量情景中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相比具有足够的真实性,那么测验结果就可以准确反映考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反之则不能。

Heaton(2000)的研究表明,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英语写作作为目前高考英语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考试形式,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在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重庆市自2004年高考改革后,写作部分沿袭了全国卷的传统模式,分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两个小节。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改错和书面表达(两者总称为写作部分)考查的根本不是同一层次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段改错题型可以算作是半客观题。改错题型重在表达的精确性,而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以改错的形式来进行交际;写作则考的是篇章层次,考查的是学生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重在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将改错题与书面表达一起设置成写作部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以改错题来衡量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失真性的一种体现。它所测试的不是自由表达思想或表达命题要点,不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是识别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因而该题型设计并不具很强的代表性。

1.理论依据

效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术语。最初的概念是指效标关联效度,发展到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念效度。现在的效度是一个包括多个方面的统一概念,即构念效度。效度的关键是分数的可解释性、关联性、实用性、作为行动基础的分数价值、分数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功能价值。根据Messick(1989),构念效度的威胁有两类:一类威胁是构念代表不良(construct under-representation)。如果测量不能恰当地代表拟测量构念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或它所负载的心理过程,或者测量排除了应有的某些方式的反应,结果都将导致测量的构念被狭隘化和局限化。另一类威胁是构念无关变量的参合(construct irrelevant)。指测量分数受到了拟测构念以外因素的影响。两者都会导致对构念的不准确测量。内容的关联性与代表性(content relevance and representativeness)是构念效度验证的一个主要依据。这方面的依据包括对内容选择的理论原理,内容覆盖面的范围和深度,测试项目的过程甚至是施测过程。

成段改错题型以Oller等人提出的单一能力假说(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为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语言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支持该理论的人认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不能将个体的语言能力各要素割裂开来,也无法测试个体语言能力的某一单独的要素。同时,他们也认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这种单一能力可以通过短文改错的形式进行测试。

2.成段改错题型的考点效度

目前,成段改错这种题型广泛应用于我国统一高考MET和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英语考试。它的优点是:有语篇语境(成段短文),综合考点(要求辨认和改正多种类型的错误),并且能考到一点产生性运用能力(不仅仅辨错,还要求改错),评卷也是客观的。有语篇语境,这就意味着效度提升了一个层次,意味着效度有更高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效度有更高的要求。

高考英语改错题属于写作部分,错误设置是针对考生平时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而设计的。短文题材多样,有的记叙,有的描写,有的议论,也有书信体。从改错题的要求可以将其错误类型分为四类,多词、缺词、错词、无错(李筱菊,1995)。考点层次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单词、词组、句子和语篇。在设空上,主要考查了固定搭配、形容词副词、代词、单复数、非谓语动词、从句、冠词、动词词组、时态语态、逻辑关系这几大必考考点。“必杀技”就是把这些考点记住,做题时如果有一两个改不出来,那就一个个去对,必定能得分。

2010年重庆卷改错部分主要关注的是语言要素、语法知识。全文共112个词,8句话,最长的一句有23个词,包含了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一个插入语和选择疑问句。试题主要集中在错词方面,考查了固定搭配、形容词、代词、单复数、非谓语动词、从句、冠词、动词词组、时态、逻辑关系等这几大必考考点。

3.写作的考点效度

英语写作测试是一种语言行为测试,测量的是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涉及写作测试评价标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测试所采用的形式等方面。从写作的能力来看,据《新课程标准》对高考英语写作的要求,试题应该考查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书信等)、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记叙文、图表描述等多种体裁的写作。但是,历年来重庆卷高考写作所考查的体裁十分有限。综观重庆市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书信写作在其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该测试部分不能有效地考查所有类型的写作,写作能力测试缺乏全面性。因为不同的写作任务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要求不同,不同的考生在不同体裁写作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同。2010年重庆市该部分试题依然采用材料作文形式,给出短文背景提示和写作要点的汉语提示,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语言技能以书面语的形式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结语

在语言测验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中,应尽可能保证所选择的测验任务特征与非测量情景中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具有最佳对应性。改错和书面表达考查的根本不是同一层次的能力。正确表达理应包括准确性和得体性,但是局限于成段改错题型的客观性要求,往往得体性很难考到。再者,由于成段改错题型的答案的不可穷尽性,也给评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对于书面表达而言,得体性是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做短文改错题主要依靠的不是写作能力,而只是识别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两者在此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此,我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4.1加大写作部分的比例

由于成段改错与写作有着本质的差别,就应该适当调整测试中各个部分的比例以增强测试的效度。成段改错试题和完形填空试题及词汇题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比如,成段改错与完形填空都有语境作支持,而成段改错与词汇题在语法方面又有很多的重叠之处,却没有语境这一背景,因此,我认为应该减少词汇题的比例以完善试卷的结构效度。

4.2书面表达的题型应该丰富化

据《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试题应该考查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书信等)、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记叙文、图表描述等多种体裁的写作,并且不同的考生在不同体裁写作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同。

4.3注意测试任务的真实性

重庆高考试卷着重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但它未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局限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这恰恰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理念,即将外语由工具性转向其人文性方向发展。再者,写作材料尽量是考生生活或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写作材料,与实际生活相接近。

参考文献:

[1]Bachman,L.&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周长银,李玉良.英语短文改错题的语言测试学分析.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递进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课题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我们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三、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从教学理念出发,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

1.能用普通话准确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

2.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

3.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

4.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读物。

5.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

6.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

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

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

开放性的试题已步入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鉴赏、比较阅读的兴趣,除积累性、理解性阅读外,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鉴赏性和比较性阅读,包括课内文章之间及课内与课外文章之间,同文体不同题材及同题材不同文体之间比较或鉴赏。

鉴于以上中考阅读题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它进行目标分层即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在尊重学生民主的基础上,以隐性分层的形式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异质学习组,分别赋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贯彻实施。

2.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

(2)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①学生的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而且应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②训练的分层。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把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还包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它是独立的、带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作文的单项训练,如描写某个景物,刻画一个人物的外貌等都要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③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四、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阔步地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没有经验,案例、办法可遵循,如何评价实施的效果,这也是实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

4.课题经费无法得到落实。

5.在课题建档方面,由于实施的时间上、密度上、内容上不够广泛,很难有一整套如数据,目标,评价体系等的具体落实,故建档方面可以说是处于空档位置。

第9篇

一、积累词汇,把握句法

犹如砖瓦是建筑房屋的材料,词汇是写作的必要材料。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关键还要看他掌握词汇量多少。词汇量不足,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此,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意义、用法、搭配。对一些重点动词及词组,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造句,真正掌握其用法。另外,语法规则和句型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另一种重要建筑材料。学生在平时已经学了好多语法、句型。由于缺乏操练,在写作时,不能将所学句型灵活地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语法和句型的操练,注重汉译英的练习,打好句子基础,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她谈起儿子时从不厌烦”(She is never tired of talking about her clever son.)“既然管子修好了,我们可以开水管了。”(Now that the pipe has been mended,we can turn the water on.)

二、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应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掌握常见文体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多收集同一文本的范文,供学生朗读,培养语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范文习作。其次,要围绕中心,列出提纲,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和句型,灵活运用主从复合句,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等。为了使文章连贯,流畅,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表达,还需要学会使用过渡词。比如:表示并列的and,besides,as well as, in addition to,not only but also, when;表示递进的further more,what’s more;表示转折的but,while,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表示总结的 finally,at last,in brief,in conclusion。

三、坚持多写多练

写作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实践才能获得。如果实践不够,即使学生懂得了一定的技巧,一旦使用语言时,难免会出错。它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训练。首先,教师注重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如It is rude of you to talk to the customer like that. The mother was angry with her son.刚进高中时,掌握了语言知识,也懂得了主要是句子翻译,要求学生用5种基本句型造句。

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后,要求会用复合句。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写作。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主要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可让学生概括原文内容进行缩写。缩写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全文主干,不可删减。例如下面是高一英语Module 4 Unit 10 Lesson 1 Angus Deayton interviews ex-millionaire Charles Gray的缩写:Some millionaires can’t enjoy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money. While Charles has turned his back on money. He used to be a college professor, with a huge house and 2 million dollars, but he was tired of being a person who had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while many people had nothing. So he gave away all his money and moved into a small dormitory room. He grows some vegetables and get his clothes from charity shops. Many people want to earn a lot of money but Charles has discovered that having only a little money makes him free.

四、限时训练,及时讲评

高考书面表达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自由发挥的作文,而是要求将所规定的材料经整理后,展开思维,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表达意思的能力。在写作中,要弄清要点、时态语态、句子搭配。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整理信息,迅速表达信息这是学生的难关。学生写完后及时批改讲评,反馈信息,重点批阅中等水平的作文。如果时间允许,采用部分学生面批。在批阅过程中,记录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以便讲评时作参考。

五、加强朗读听力训练,促进写作

第10篇

就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的英译汉试题来讲,考生得分的机会较大,这跟该题的评分方式有关。英译汉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选择题,即一句英文下给出四个中文翻译的选项,要求考生进行选择;另一种是段落翻译,要求考生完整地翻译出一则篇幅较短的文字。在这两种题型中,第二种题型考查考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而第一种题型则比较注重答题技巧,具体如下:

1.英译汉选择题型共四题,总分值8分,每小题2分。

2.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所做出的翻译与题目所给出的英文内容是最相符合的,如选择该答案,可得2分。

3.剩余的三个选项中,仍有两个选项可以得分,但是这两个选项与上述最佳选项相比,在某些内容上有偏差或错误。根据选项给出的翻译与原文内容之间差别的不同程度,选择这两个选项中较佳的一项可得1.5分,另外一项可得1分。

4.如选择翻译效果最差的选项不得分。如:

Theyweresobehavedinthedebatethatwefinditdifficultnottoadmirethem.

A.他们在辩论中如此表现了一番,以致于我们不得不称赞他们。

B.他们在辩论中表现非常出色,我们很难不佩服他们。

C.他们在辩论中行为得体,使我们觉得难以超越他们。

D.他们的辩论表现很糟糕,我们很难不为他们难过。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4年6月第64题】

按照以上评分标准,该题的四个选项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B,A,C,D。

从此类题型的难易程度上来看,要想做出最佳选择,从而得到满分,其实也并不是十分困难。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灵活推敲生词意思

解答翻译题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不明白生词的意思,而在这一题型中,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令人头痛的了。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比较生僻的单词,考生并不是无从下手,可以从选项中所给的对应的汉语意思推敲英语单词的含义,并结合整句话的含义进行选择。试看下面一道试题:

Thepoliceforcedtheirwayintotheroom,onlytofindthesafeempty.

刚刚发现保险箱是空的,警察就进入了房间。

为了找到那只空保险箱,警察强行进入了房间。

警察破门而入,结果发现保险箱已经被洗劫一空。

为了找到那只空保险箱,警察被迫进入通向房间的通道。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6年6月第62题】

在该题中,有一个很简单的单词“safe”,如果不是选择题,而是让考生自行翻译,他们的思路就很容易局限在“安全的”这一意思下,很难想到“safe”的名词含义“保险箱”。而在这道题中,四个选项对该词的解释均为“保险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考生起到了帮助作用。另外,句中还有一个比较难处理的单词“force”,其原义为“强迫,强加”,但在该句中构成词组“forceone’sway”,其意思则要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要正确理解这一词组的意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要想正确选择该题的答案,考生可以从别的方面加以斟酌,绕过这一不好翻译的词组。例如词组“onlytofind”,其意思为“结果发现”就比较明确。在以上四个选项中,仅有C项的翻译为这一意思,因此可以将答案基本锁定在C项上。为了确定答案是否为最佳,考生还可以将该选项结合英语全文加以推敲,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选项的前一部分将词组“forceone’sway”译为“破门而入”,十分符合整句话的意思,而且对于“force”一词的处理也与其原义比较接近,那么最佳答案就理所当然为C项。

二、认真对比句型结构

由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针对的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其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在翻译题中,句型的结构一般也就比较简单,容易梳理。试看下面一道试题:

Scientistsareeagertotalkwithotherscientistsworkingonsimilarproblem.

A.科学家热衷于与从事类似课题研究的其他科学家交流。

B.科学家更容易与其他科学家谈话来解决相同的问题。

C.科学家很乐意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同其他科学家交流。

D.科学家更容易就雷同的问题与其他科学家交谈。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3年6月第61题】

在该题原句中,现在分词短语“workingonsimilarproblem”作为后置定语修饰“scientists”一词,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在四个选项中,对于这个短语的用法和含义处理正确的选项很明显只有A项,其他三项均不是把这一短语作为修饰“scientists”的定语来处理。

三、灵活使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处理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一类翻译选择题中,排除法的使用有时候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当考生无法从常规角度做出最佳选择时,排除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试看以下试题:

Today’syoungpeoplegenerallyhavemorepurchasingpowerthantheirparents,andtheyaremorepreparedtouseit.

A.如今年轻人的购买能力一般都超过他们父母,而且更乐意消费。

B.总体上今天的年轻人赚的钱比父母更多,而且他们时刻准备消费掉。

C.如今年轻人在消费上大都比父母大方,而且他们更做好了花钱的准备。

D.今天的年轻人大都认为他们需要比父母多买东西,而且时刻准备这么做。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2年12月第61题】

在这一题中有英语中常见的“more…than…”句型结构,而这一句型结构的含义是十分简单的,相信只要有一点英语基础的人都能理解。从本题的四个选项来看,对于被比较的两个对象的翻译都不一样。在原文中,比较结构所包含的两个对象分别是“purchasingpower”和“theirparents”,前者的意思是“购买能力”,后者的意思则相当简单。当然这个比较结构的句型还含有省略这一语法现象,但是在此可以不做考虑,考生只需要考虑到“purchasingpower”译为“购买能力”是最佳的选择,那么答案便可以确定为A,而B,C,D三个选项对于这一短语的翻译都不准确。

使用排除法的关键之处在于考生必须确定一个可供推敲的对象,而这一对象最好是自己能够把握的知识内容,从而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排除。

四、保守得分法

所谓保守得分法是指当应试者无法确定最佳答案的时候,通过自己能确定的句中部分内容的翻译,找出翻译有明显错误的答案,并将其排除,保证所选答案能够得分。用这种方法选出的答案不一定能得满分,但是可以保证得1.5分或者1分,因此可称为保守得分法。这种方法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来说是很实用的,因为只需要找出明显有误的翻译便可以排除错误选项。试看以下试题:

Hisignoranceofthecompany’sfinancialsituationresultedinhisfailuretotakeeffectivemeasures.

A.他对公司财务状况豪不理会,自以为措施有效,以致失当。

B.他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结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C.他采取的措施无效,使得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加恶化了。

D.他不了解公司的金融状况,结果采取的措施失效了。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4年6月第63题】

该题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生单词比较多,但该句末尾的“failuretotakeeffectivemeasures”却是比较好理解的一个短语,意思大概为“采取有效措施失败”。根据这一点,考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选项A中将其译为“措施有效”是错误的,因此可以很肯定的排除这一项。虽然通过其他内容的分析后,可以得出最佳答案为B,但对于水平有限而无法进行全面分析的应试者来说,在A之外的选项中任选一个已经至少可以得1分了。

总的来说,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翻译理论和方法,他们的翻译水平都十分有限,要在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翻译选择题中取得较高的分数,除了平时学习需要努力之外,以上解题技巧也是十分有帮助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题技巧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在任何一道题目中,这些方法都有可能同时使用到,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学生也要不断灵活应用,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11篇

从对近年考试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命题者对考生阅读理解的考查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的失误原因主要反映在阅读 的速度、理解的深度和准确程度方面。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 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 内容引人入胜,要尽量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 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 的兴趣,增加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 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 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 打印成单页发 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二、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现行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初中各年级学生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40―60 个词。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能力上下功夫。

三、要掌握“迁移”阅读的方法.

“迁移”阅读,就是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语文课上学到的分析文章的技能,去阅读分析课外的文章。要提高“迁移”阅读能力,就要发挥教材的作用。虽然新课程标准淡化了文体,但适当的以文体分类去阅读分析文章还是非常可行的。

阅读记叙文要做到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层意、中心。

2、找出记叙文的要素,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理解文章的详略,把握文章线索,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辨文中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从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体会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5、分辨不同写法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说明文则要做到: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把握各段说明的内容,能概括写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能找出一段说明文字的中心句,领会关键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 明确说明的对象,并依据说明对象确定文章的类型;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理清说明的条理,了解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解说明事物或解说事理时言之有序的特点。

4、 能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基本的写作方法。

阅读议论文要做到:

1、 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观点,分析阐明观点的材料和论述过程,理解段中的关键性词语。

2、 把握文章的论点,能区分论点和论题;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明确其关系;掌握论点的语言表述形式,了解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3、 分辨论据的类型,明确论据和论点的关系。

4、 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清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及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5、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了解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法。

6、 分辨论证的方式,了解反驳的方法。

7、 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能分辨文中的议论性和叙述性的文字,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四、要注意答题方法。

a,无论分析什么文章,都要认真读原文,一定要把文章读懂,分清文体,再用阅读这种文体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它。

有些试题就考查你是否读懂了原文,是否弄清了“写的是什么内容”,其答案说在原文里找。

b,要审准题。必须弄清题目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明白此题要考查你哪个知识点。只要你仔仔细细地研读了原文,就能从容地作答,准确地判断出此文“怎么写的”方面的问题。

只要你真正读懂了原文,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不管出题人围绕此文“写了什么内容”和此文“怎么写的”两个方面怎样设计问题,你都会回答好。

c,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有些阅读题,学生回答起来感到头痛,即使是学习好的学生,也往往感到心里明白,却不知怎么表述?为什么呢?因为这类题要答好,确实要有水平,这类题不仅考查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情况,还考查你审题的能力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等。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尖的更尖,中的拔尖,差的赶中。而教学往往是一个旧的差异不断缩小,新的差异不断形成的过程,所以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向差异性教学转变,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三、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从教学理念出发,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能用普通话准确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2.研究的内容。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转开放性的试题已步入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训练要分层;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四、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 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阔步地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没有经验,案例、办法可遵循,如何评价实施的效果,这也是实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而且课题经费无法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