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冬雪的诗句

冬雪的诗句

时间:2023-05-29 17:4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冬雪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冬雪的诗句

第1篇

关键词:夏花 意象 绚烂 审美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90-02

作者简介:尹凤芝(1962―),女,内蒙古宁城人,本科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部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实践。

张亮(1980―),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社科教研室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文化与文献研究。

夏季是高温多雨时节,也是花期繁盛的时节。荷花、莲花、石榴、蔷薇、芍药等鲜花在夏季争先开放。特殊的季节,繁盛的花朵,使得“夏”字和“花”字两个字合成在一起,好像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某种深刻的内质,有了更深刻的比喻义。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更使得“夏花”一词被人们广泛认同。写景用之,记人用之,“夏花”一词处处可见于当今文学作品之中,颇具美感。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卉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但是,我们在把“夏花”作为一个合成词进行考证的时候,却发现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低。

那么,在古典文学中,“夏花”一词到底出现在哪些文章中,“夏花”意象是完全的国外审美意象,还是在古代文学中就形成了文学意义,又表达了怎样的意蕴?本文对我国古代“夏花”一词的运用进行梳理,对古典文学中“夏花”意象的审美价值做初步探究。

一、名词性“夏花”词条

夏花,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概念,在唐前作品中确实很少见到。在我们查阅的文献中,见到的最早的名词性“夏花”词条应为唐代徐晶的《赠温驸马汝阳王》。

赠温驸马汝阳王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诗中“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句,“夏花”与“冬雪”对举,成为季节象征,用这个象征来代指季节更替、岁月流逝,使得无形的时间在流失的时候有了具体的质量感。“三见夏花滋”,给人感觉一次观望就一次变化,冬日以来,三次回眸已经夏花满园了,可见时光飞转之快。作者用语虽然朴实,但是颇有深味。

此外,倪瓒《黄本中书斋为写寄傲窗图》中有“春竹罗径笋,夏花敷沼莲”句,王冕的《黄牛山》 中有“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句,“夏花”均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与春景秋意对比,展现了颇有特征的意象形态。

二、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诗歌中出现的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律诗对字数限制的特殊性,使得词语组合产生了多元性、朦胧性的特点,这使得词语在组合上也产生了多元解读的可能。

我们来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夏歌二十首》:

夏歌二十首・十二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摘。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歌中通过桃花春发夏落的对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感慨。其中,“朱夏花落去”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夏,朱花落去”,夏天了,那红色的花朵却悄悄谢落了。作者灵巧地调整了修饰词的位置,使得诗句合辙押韵,更由于“朱”字移动到“夏”前,形成“朱夏”的感觉,增大了红硕颜色的修饰范围,使得读者阅读起来似乎可以感觉到整个绚烂夏天的逝去。

另外一些诗歌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组合,但是“夏花”二字组合的意义并不明显。如苏辙《收蜜蜂》中的“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杨万里《和仲良病中耽睡》中的“欲夏花全退,犹寒柳尚眠。”“夏花”两个字虽然形式上靠在一起,在视觉上可能给人留下“夏花”的印象,但从构词角度来看,实际上“首夏”“欲夏”关系更紧密,“夏”“花”二字并没有形成一个词,这里不再从文学意义上分析了。

在这类非固定合成词中出现的“夏花”概念,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词语“夏花”,但是它内在的多义组合产生的文学效果,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有明显修饰意味的“夏花”意象词条

在为数不多的“夏花”词条中,令人惊喜的是在一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作者有意识地对“夏花”进行修饰。如元代《闲居丛稿・卷六》中蒲道源的《德衡弟馈石榴三枚》中“遗我盘中硕果三,累累多子出包含。光摇镜面丹砂碎,冷结金茎瑞露甘。一本同胞吾有感,远条盈菊彼无堪。夏花岁岁开时节,莫忘重拈助笑谈”句,“夏花岁岁开时节”,夏天是一个多花的季节,用“夏花”作为时节讲是很有特点的,“夏花时节”有特定的文学意味。蒲道源用“岁岁开”来修饰“夏花时节”,从一个时间广度上延展了这个时节特征,给这个特定的美丽时节以余味。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修饰“夏花”的色彩,使用到的形容词是“明”这个字。如韦应物《种药》有:“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又如宋代朱熹的《萱草》有:“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明”,作为色彩解释,《词源》解释为“光明,明亮,与‘暗’相对”。《中华大字典》还有一条解释,“有光耀也”,并引用《考工记》“举之而丰则明”。可见,“明”除了明亮义外,还有鲜明的、明亮的、色彩动人的、色彩耀眼之意。韦应物专门有一首五律名字叫《夏花明》,对明亮鲜耀的夏花进行了具体描述:“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本诗从夏天浓密的树枝绿叶,鲜亮的红花写起,开篇就写出了绿树中点缀满枝红花的特点,色彩对比鲜明。颔联紧接着又写天气特点,夏日正午,太阳炎炎,灼灼如火。在这明亮如火的季节中,花朵随风翻转起舞,倒影在水中,又形成另外一个美丽明晃的倩影。这高亮度的、晃动的景象,使得作者最后收回远眺的目光,转看屋内字迹的时候,不觉感到眩晕不适,荧煌光亮满眼。“明”不单单是色彩的明亮,它是高强度的鲜丽,明晃,如火,如日,灼灼耀眼,绚烂不已。韦苏州的这首《夏花明》可以说是绚烂夏花的很好注解。

以上,我们只是单单从“夏花”作为一个词语的角度对其意象进行研究。实际上,意象的原型应该来源于生活,也只能来源于生活,作者有了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才能发掘出意象的审美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夏花”一词在古展的大致轨迹。“夏花”一词解经用之,吟诗可见。关于“夏花”意象,借助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其明丽绚烂的特点被表现得很准确。“夏花”,完美而又盛大地绽放了自己的希望;“夏花”,意喻不要压抑自我的情感,意味着人生要尽兴而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生命无疑是一种大勇气、大智慧。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年四季,如诗如画,道不尽的美,述不出的好。我最爱品尝那贤人心中的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春梅的美,张谓曾说‘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他用雪来衬托梅花的白,使我们一目了然。不仅仅是春梅,就连春风亦是娇柔万分,我这样说是由何逊的诗中得到的体会,他说‘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这是何等的轻盈……古人有云‘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这是描写春雨的诗句,春天的雨轻盈而柔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可见春天的美,美在柔和。

夏荷的美亦是别出心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闭上双眼,那一望无际的荷花仿佛浮出脑海。王庭坚有云‘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可知夏荷的美无与伦比。‘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的美亦是美在幽静。夏季也是如此动人……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金灿灿的麦田,白似雪的棉花……农民伯伯的脸上无不添上一丝丝微笑。是啊,这是丰收的喜悦。秋天到了,落叶也就多了,有多少人的脚步无情的践踏这无辜的落花,又有谁知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何必让他徒增一分痛楚呢?

冬季也并非是荒凉无比的,冬季亦有冬季的美。冬季虽冷,却也美不胜收,‘池水无波冻欲平,一望玻璃三百顷。’可见冬天的结冰亦是非比寻常。不仅如此,冬季最吸引人的可谓是雪了,‘池头六出花飞遍。’‘好山西北玉为屏’脑海中浮出的画面多美啊。

一年四季,可说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实验中学初二:zxc456123

第3篇

春风,夏花,冬雪,秋月,这四景乃人生中最美之景,任选其一都无可挑剔,真不知是哪位天仙赐给四季如此景致!

春风

风可是春天的一大特色。春天的风最柔、最轻。不像夏天的风阵阵热浪,不像秋日的凉风飕飕,更不像冬日的刺骨寒风。春天的风,给人带来一种无限的活力,使人感到清凉、自在。在经过了严冬那无情的冰冷之后,一阵微微的清风吹响了大自然的交响乐。那节节的翠竹,在春风的滋润下,变得更加笔直、挺拔;那小睡的动物们,请春风帮助将它们的眼皮轻轻地掀起,走出严冬。看到这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也忍不住想要出去多走一走,在草丛中,丝丝的凉风不断抚摸着我,我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感受春风,看着春天,看着微风,看着自己慢慢地融入春的怀抱。

夏花

花是充满诗意的。古代就有很多描写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梨花一支春带雨,玉容寂寞泪阑干。”不一样的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百合那纯白的花瓣,就像天空中洁白的雪花洒落。丁香的点点紫色,好似天边的一抹彩虹。而玫瑰鲜红的花朵,好象一团燃烧的火焰。到了夏天,花在哪儿都可以看到。在公园里,丁香、紫薇、牡丹、天葵、邓伯花满眼都是。各种花香在空气中酝酿。游客都被艳丽的颜色和弥漫的花香吸引住了,久久不肯离去。它们高兴地渲染着美丽的夏天。

秋月

大部分人想到月亮,都会感觉到忧伤和凄凉。而我却不一样:秋天的月亮,明亮、高远。秋天正是天高云淡之际,这时赏月最好。有时我会在夜深人静时欣赏月亮。每当月亮有变化的时候,我都会细细地观察它,情不自禁地咏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美伦美幻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天空,虽然有些孤单,但它却能照亮整个夜空。每当看到月亮,我都会微微一笑,感谢秋月陪伴我度过漫长的黑夜,直到天明。

冬雪

到了冬天,银白色的雪花就成了主角。寒风吹过,纷纷的大雪片从天上落下,像一个个小娃娃落在地上。之后便开始做它们的“工作”:叠罗汉。最底层的雪承载着上面的一层雪,这样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给大地铺上了一件厚厚的白毯子。孩子们便纷纷跑下楼接受这上天给予他们的礼物。打雪仗、堆雪人便成了雪后的又一景致。小孩子们不停地玩着、笑着,大地上变得充满了笑声,全然忘记了属于冬天的那份寒冷。雪依然在下着,孩子们依然在玩着。看着窗外的快乐景像,自己又长了一岁,我心里想着:一年又从我的指缝间悄悄溜走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四季的风景却留了下来。我爱这风花雪月,只有你们会永不衰老!

第4篇

吴雨辰 文

芬芳摇落,黄花衰草,秋的来临,碧云天,黄叶地。透过记忆的回眸,堪惜流年,遥望天空,翠云开处,无情挥洒着荒凉的音符,荡漾在岁月里的飞红零乱,留下了一丝哀叹。岁月暗淡了一尘萧瑟,万种柔情,到最后只剩下随风飘零,繁华别过,一路走来,历经坎坷许多,笔墨下的文字,湿润了眸中的回忆,一笺笺苍白,露洗华桐草萋萋 秋烟不起听流影。踏着脚下的尘埃,经历无数繁华洗礼之后,认清了何为坎坷沧桑。

秋色中天 ,掬一捧秋水,把流年里故事散漫在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秋色尽染,风剪叶落纷飞,重折在来时的路口,冷冷岁月,飘渺风也不再明媚,只有满地凄凉。缱绻迷离书一卷,落墨寂寥在诗端。黄河缓缓、长堤离鸿,白鹭低飞绿岸,河面轻烟缥缈。追忆着离情杳杳、水陌轻寒 ,赋一世红尘,冷暖自知,悲一生沧桑,诗人终究是以凄凉为伴,以泪水告终,任执着的文字被岁月无情践踏。

旧梦难寻,沉醉在自己的故事里,与过往的岁月对话,想起了多少人和故事,只叹幽梦梦难寻,只是浪费此番思念而已。心,落寞沉寂、游离中愁肠还醒,孤独在红尘的一角,看风景区的孤竹清婉,龙庭湖里轻舟荡,桂花小苑闻花香。把铅华埋葬在开封这座古城堡,闲暇的守候在古城宋韵里,看城下烟波,把遗憾留给年轮的掌纹,用微笑的素颜,结束泪水的划落。不羡红尘孤鸿语,只恋诗歌书中留。

风舞枝吟,云淡水昏,飒飒秋雨中,在这个中秋将近阴郁昏暗的日子,静雨濛濛,给潮湿的心增添了清凉,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在雨水流淌过的古城墙依旧苍老,然而、似水的流年,沧桑憔悴了多少容颜,流年匆勿惊,当风华荡尽的刹那,让风雨践踏、纹上眉梢不再年轻。

春花秋梦抒流光,一杯清茶自消黯。茶香净心,散尽多少忧伤事,目光流转处,漫看云卷云舒,云积雨落。淋漓尽致的感慨雨辰没有,只会笔尖凝满泪言。听着郑源伤感的歌曲,在人生的旮旯处、深深浅浅地写着自己的落寞数情殇,幽怨凄清、秋写桂花花影瘦,冬雪做被与梅眠!

第5篇

雨,漂白我未安的心,

凝风雨携一抹冬韵,凉了这,边沿的夜。。。。。

文东方伊人

午夜挂凉,独枕一帘碎梦,看往事成风,潜入黑色的夜……

红尘帘外,瑟瑟东风扯长离人的素影,谁人的哀叹,纠缠在了风里?西窗月下,煮酒焚音,又是谁人的痴情,葬在了等待里?红墙黛瓦旁,那一季季的落花,沾染前尘别怨,似霜,似露,点点滴滴,述说着亘古苍茫的爱,永恒微妙的情。一路从远古,滴落至今秋。

谁的指尖在拨弄着情弦,凌乱一地的哀伤?谁的落笔在絮语着素笺,绽放一纸的墨花?谁的水袖在舞动着冬夜,弥漫一席的梅香?谁又含情脉脉地掀开了冬的头纱,凝一夜的蝶飞?然,飞蝶终飞不过浩瀚的红尘,终无枝可栖。雨蝶为花生,花却随风飞。纵使雨蝶有意,落花却无情。而那终日萦绕在耳旁的誓言,又何以去言说,何日才能唤回昔日的重欢?

前尘,是我遗失了伊,今生,我甘拿一生做赌注,伊又怎舍得让我输?伊别离的那个夜,终是暗淡了我三生三世的轮回。今昔,我,独守在一方,边沿的夜,以最洒脱的熟姿站在夜的中央,任北风凛冽,任冬雪飘飘,只为做伊红尘渡口的灯塔,伊来世,可否为此默念,为此感叹?

今夜,我觅着伊的盈袖暗香,掉进了思念的池里,任我怎样挣扎,终不得解救。今夜,我吟着前世伊遗留下的诗笺,氤氲出一幅撩人的重欢。画里,伊偎依阁楼,纤纤十指,舞动春秋。一指花前,一指月下,一指高山,一指流水,一指鸳鸯,一指戏水,一指沧桑,一指忧愁,一指前生,一指来世。就是这般令人动容的伊,繁花为其败,北风为其急,秋林为其黄,离人为其醉。然,指尖还未触及伊的长发,清音还未为伊吟唱,诗笺还未为伊落笔。窗楣的铃铛,终是奏响了别离的序曲,遣散了伊的靓影。黑色的夜,再一次是无忌惮地,向我席卷过来,吞噬着这残缺的遗梦……

门前枫红六七里,纸上哀怨三两声。

青灯下,我双眸凝视着前尘的姻缘,看世世姻缘飘散在岁月的风里,打湿在轮回的梦里。我,再一次端坐如佛,吟起前生为伊作下的诗句,那断章残笺,虽被时间染上岁月的哀怨,但我仍旧痴迷,只因,只因那是我凝一生的光阴,结下的情茧。佛前,那寂寞的围城,终是囚禁了我暗伤的眼。那围城里的风沙,漫过我纤瘦如柴的指尖,撒下一丝丝怜惜。今夜,唯叹浮华暗逝,三两青春已做无。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是经过专家学者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是适合当代儿童学习的精品。大都是声情俱佳的动人图画,具有意境美、图画美、动感等特点,是陶冶性情,培养想象力的好教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古诗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和感情。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齐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三、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四、多元教学,尊重个性化理解,大胆创造

(一)讲诗。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话”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介绍课外所读的古诗,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解读诗句内容,帮助自己“胸有成竹”,从而得以上台表达出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达到“自圆其说”。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古诗的自主性,而且延伸拓展,加大阅读量,真正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深植于儿童的脑海,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古诗教学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的能力。

(二)改诗。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叙事之作,只要稍稍想象,都可以将其改写,或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可以让学生将彩云、江流、船行的变化以及猿猴在山上的生动情景加以描写,将一幅长江三峡的美景跃然纸上,《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都可以这样做,这实际上是由读到写的转换,这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

(三)画诗。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画画特别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用具体的图画表现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如《登鹳雀楼》,让学生通过群山、大河、落日、高楼、色彩的对比在画面的铺陈,感受画面的壮阔雄浑,心旷神怡,这也比简单的读写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其中故事情节强、人物形象丰富的古诗特别适合表演。如《悯农》,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农民耕种的情形,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容易加深了内心体验。

(五)写诗。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而且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意境优美的现代文。如《赠汪伦》,有个学生就是这样改写的: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渡口将要远行。突然岸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诗人走出船一看,原来是汪伦一路踏歌而来。他们四目相对,无限深情。船即将远行,船头的诗人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抱拳施礼,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

(六)用诗。教学之后,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中的绝妙佳句。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留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又如在春雨时,我们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冬雪时,我们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7篇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些诗,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的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隽永的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

陶诗常常取材“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了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读过陶诗的人,都会对他描写的农村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鸟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田舍二首》),同样是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再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人似乎毫不经意地就写出了人们在冬雪时候的一切细微感觉。

三、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美

苏轼曾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说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这是对他的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而言的。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虽然平淡无奇,但是谁都能感受到诗句的形象鲜明。钟嵘说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就准确指出了陶诗这一特点。陶诗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的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的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

四、笔法的特点:清新自然

这种风格,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总而言之,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诗人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切实在而又深怀远意的心灵世界。

第8篇

诗的海洋无边无际,诗的海洋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我乘着一叶小舟,在诗的海洋中飘荡,去体会诗的魅力。

海风渐渐地猛烈起来,浪头越来越高,忽然,我听到有人在高声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是李白的《行路难》吗?我将小舟划上前,问道:“您就是大诗人李白吧?”他忙摆摆手:“那可怎么敢当,我不过是随便写些东西说说心里话罢了。”我接着问:“我听说您仕途坎坷,经历了许多苦难,对吗?”他微微一笑:“这有什么,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我会勇敢面对,终将有一天要乘风破浪。如果真的不太顺心,我也只好明朝散发弄扁舟了。”和李白又交谈了几句,他因为赶往宣州谢眺楼为校书叔云送行,我们就在此告别了。

我的小舟继续航行,可海面上却弥漫起一层浓雾,让我难以辨别方向,任凭小舟毫无头绪地飘荡着。忽然,一条船撞上了我的小舟,那船上的人问道:“孩子,你的船怎么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辩不清方向了。”那人似乎有所思悟,说道:“从前,我也这样是非黑白,即使我是对的,却也常被一些干扰迷惑,影响到自己的思想。从飞来峰回来后,我感悟到,只要真理在我心中,那么再大的干扰、阻挠也是无济于事的。”我大声惊呼道:“您就是王安石吗?”那人回答道:“是的,我就是王安石,就是那个坚信真理、不畏谗言的王安石!”我鼓励他说:“您写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等到烟消云散的那一刻。”他感谢了我,并表现出了超常的自信,我们也就此告别。

大海上的浓雾消散了,我的小舟继续飘荡。不远处的一艘船上站着一个当官模样的人,身旁还有几个侍卫保护,我隐约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白大人,您把粮食都分给那些穷人了,您自己怎么办啊?”

“我没关系的,但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上次看到农民们割麦子的情景,我真的很痛心,假若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怎么生活下去?而他们却因为苛酷的统治,吃不饱,穿不暖啊!”我把小舟向近划了一些,发现那人的眼睛竟然湿润了。我想,他一定就是白居易了。看到农民们辛苦割麦子的情景,写下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诗句,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满。我没有打扰他,因为我想,他一定是要急着去哪个地方体察民情吧!

我的小舟继续飘荡在茫茫的大海上……

诗的海洋变幻莫测,诗的海洋如梦如幻,在诗海中泛舟,我感受到韩愈“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这般恬静的早春风光;我欣赏到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般充满激情、活力的仲夏景色;我领略到李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这般场面浩大、悲壮的塞外秋景;我体会到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般飞舞飘扬的冬雪……

诗的海洋无穷无尽,蕴涵着丰富的精神、知识宝藏,我将继续在诗海泛舟,用心体会诗的精魂

第9篇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2、(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内蒙古赤峰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应用你的知识体验,说说前两句诗歌蕴涵了怎样的自然现象。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述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儿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5、(江苏省南通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6、(山东省淄博市)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7、(湖南省娄底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8、(浙江省温州市)古诗文阅读

送友人

薛 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四川省乐山市)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0、(浙江省金华市)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山东省济宁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江西省)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14、(湖北省仙桃市)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下面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主题____________。

15、(山东省菏泽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中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6、(浙江省嘉兴市)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7、(四川省达州市)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18、(湖北省黄石市)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一(2)题。

【甲】 绝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贵州省遵义市)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20、(海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2、(1)示例:“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①这两句诗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途渺茫时,往往会绝处逢生。这两句诗,道出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超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因而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②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教育后人要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③这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找,忽然眼前一亮的惊奇与惊喜之感,并且后来从中引申出了在绝境的尽头,往往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哲理,具有很好的励志的作用,因而被人们广泛引用。

3、(1)地理位置的差异,对花开的先后具有一定的影响。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归”“觅”“转”三个动词,赋予了春天具体可感的形象。

4、(1)“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绿杨阴里白沙堤(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5、(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7、(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古伤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9、(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0、(1)天冷、声杂、城孤。

(2)思乡之情。

11、(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幽思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2、(1)上阕写待月的心情下阕写赏月

(2)桂花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13、(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4、(1)望西都,意踌躇。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对即可。)

15、(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16、(1)巢空、闲行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17、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18、(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拟人化 巴山夜雨涨秋池想象景(未来景)

19、(1)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第10篇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却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学会感恩”,不仅是要学得一种宽广的胸襟和高贵的德行,实际上,它更应是一种深刻的能愉悦自我的智慧。

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经典场景是,外国基督徒们在就餐前,总要双手合十,低头喃喃祷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水、盐和面包。然后,在胸前画完十字后,才拿起刀叉享受食物。

这种对上帝的虔诚“感恩”态度,会让人不禁发问:所有的美食佳肴不都是自己辛苦赚取的吗?又为何要感谢上帝呢?依此推之,那些通过自己摸爬打拼,最终过上品质生活的成功人士,也可理直气壮地说:我付出了所以我才得到,我享用的是自己用汗水搏来的成功,凭什么要感恩别人呢?要么就感谢自己好了!

诚然,面包和牛奶是一年辛苦劳作的收成,但是,你难道不应该感谢大地的风调雨顺吗?诚然,一个人的成功是自己拼搏所获,但是,你难道不应该感激在你成长道路上,磨练过你心智和打击过你的困境吗?也许,你正拥有的一份工作不是你最喜欢的,但是,难道你不应该感激就是这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却给了你从未有过的体验和锻炼吗?……当明白这些后,你就会为你所拥有的周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感恩,无论春花、秋月,还是夏日、冬雪,四季的美丽在于它自然的流逝,而这些曾经的磨砺和现在的拥有,都是如此弥足珍贵,我们都该感恩不尽。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的确,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于是它们就渐渐的被遗忘,我们把我们得到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是自己应得的。可是,当它们不再被你所拥有时,我们却怨天尤人,怪上天为什么如此不公,可却从来没有为曾经拥有时而感谢上天。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感恩,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是人生开悟的第一课。

第11篇

风情有时,绘成彼岸。当往事不在敲打琐碎的心房时,当旧怨的伤词不在叠起记忆的浪花时,素什锦年里,捻起轻柔暖意的时光,在一个空灵静雅的云水之处。我寄几笺旖旎的心事于你,共赴凉年韶华无涯。 ——题记

柳翠入霞穿碧浪,长亭且呤歌自花。不羁飒姿,指山泼画,一别洞箫之丝竹,撷陌上花意年轮季节的暗换,我提一壶酝酿沉思良久的老酒,跋涉于追梦巍峨耸云的千里茫茫,弹一阙千古高山流水觅知音般醉人心弦的乐畔。侧耳仿佛间,我闻到了你踏着蓬莱的缭绕带着依稀芬芳的笑靥莲步款款。

缱绻不居,此心深处红尘,曾飘渺于万紫千红初绽敛滟徜徉彼时的激情,也曾感叹在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局知多少的哀怨。一路颠簸的穿行于大千世界的奇妙,内心的凄寒早已将袅袅的梵音轻起聆唱。世俗的牵绊,我明了生命的诗行里佛祖拈花一笑的真谛...

依楼扶栏,伴腊梅青松无言。这些年以来,几番轮回,从最初的几愉友诵之声到笔墨寄情的飞扬,我的心事是凄苦的。多少次望着愁钩的月儿眼眶打着转儿,又多少次孤单的奔波于一份缄默,萧索的心情摇曳在梦中的固守。待到依信郎,十里红颜铺红妆,你看,这朵枯萎的花儿又在悄悄的绽开。

绮思绘清影,有信都来醉。曾以为对未来不在有过多的奢望,只因在岁月的变迁中忘记了最初的纯真。而当世事皆休,烽烟浪尽后,臆与遥途时。我想此后的光阴里与你携手,是我人生情感脉搏砰然的悦动。

豪情壮志杯中饮,任凭不羁客三柳。在时光的长廊里,不论踏遍千山万水寻思的幽远,但将那些穿插在年轮过隙的遗憾,饮下风霜,独月三影。与百般闲情聊赖之际与你韵藏一份倾心。那是许久以来未存携满腔情怀的飘逸风雅,你那柔情似水般的呢喃让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彼此温暖的呼唤,此后发丝撩动的耳语足以驱之内心的薄凉。

末冬不看三更冷,起舞盈盈漫飞花。轻握一份懂得静静的遥想你纯美的微笑,仿佛故事的开头就有了一个长久的结局。默念初心之遇,春花刹紫嫣红为你齐开争滟的绝美;夏荷婷婷玉立为你不俗而出静待的清眸 ; 秋风浸染余霞为你素描细致的婉约。冬雪漫飘为你点缀了整个世界的纯白。这春去秋来四季轮回,颔首微笑,临屏幕晚,你是我岁月旋律里最美的容颜。

小字红笺,锦书鸿雁。 不曾许些年华,我是你抒情之路中带着沧桑伤心欲绝的男子,你是我浪迹天涯眼中秀静如水婉约的女子。我们的笔下曾流转着唯美悲章里的倾尽天下歌尽桃花,入韵在逝如风景里水墨江南流动的情思。当生命历经了风雨颠簸跋涉的洗礼,我们在这份默契的执约中,你执一把乌篷船桥上的油纸伞,我折一扇清韵且说的诗句,从此携手游记于唐风宋雨的浩瀚。

延深在古老幽香的深巷,踏着斑驳青苔的湿凉,望着紫檀屋檐下宿归双飞的紫燕,那一袭风中的娇客轻点水波涟漪的明眸,萦绕在此景里温柔的絮语,尽是满塘嫣然里挥之不去的余香。你说为何这般幸运,我言世人万千,独余你一人在心中,这就是偏爱于你特有气质。

冬锁寒窗月锁纱,一蓑平生到吾家。这些年我深沉的思影, 垂下在干瘦的年华里,你就是我生命中靓丽的心信,美妙的音符中打湿着感动的泪璟。

不言路途的遥远,不论纷扰的世俗,不道缘份的因果。天寒凛冽时,地冻疏落中,不知今夜冷嗖嗖的暗卷,是否你会感受到我寄予与你温暖的怀抱,一同期盼往后的幸福的憧憬。

晓使云开弄明镜,临水一方知情深。在梦一样的时光,蕴含了多少生命奇遇的美妙,记得初遇时常会轻踏你的空间和世界,你的笔下虽无华丽的辞藻,但更多的透含着你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追求。你似仙姿卓越非凡绝美,蓝天白云温柔的肌肤,都充满着才情诗意般的你,让我沉醉。

喜欢你,想来就会嘴角上扬,爱你,亦是不管阴晴圆缺。喜欢这样的静静的夜晚,没有喧嚣,宁静的时空蔓延着浓密的缠绵。于红尘中的阡陌纵横里奔流,于佛经中敲打虔诵彼岸的真经,于字里行间解透着真实的情感。

待到风景都熟透,我们一起看溪水长流。这芸芸众生,风景万千,我深知你相知于你,是我泅渡苦海泛滥唯一微莲而又明媚的希望。浪涛风沙,几度飘零,有我们相牵于黎明之曙斜阳之光。

几番阑珊灯火,几钓钩月垂闲,几处云水逸长,几暖人家生烟。过往究无痕,断肠哪里伤?流光轻叩过苍白的年华里,有你,有我长歌玲珑。

第12篇

一、扣住“题眼”了解诗词的大概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 “题眼”,可以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题目中“春”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春”字展开,首联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这里从动物的角度写春天的特点。颈联写俯视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里则是从植物角度表现春天的特点。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白沙堤。只见绿杨阴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余兴未阑,透露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再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题眼为“思”,可以断定诗歌内容是由眼前秋色引发起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这就是通过诗词的“题眼”去了解诗词的大概内容。

二、联系作者创作风格理解诗词的思想

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诗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反映了诗词的思想。例如李清照,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生活富足安逸,家庭幸福美满。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及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比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清照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她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及面临着民族的灾难, 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写丈夫不在身边,自己独自一人,在重阳佳节饱受相思之苦。再如杜甫,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活在“安史之乱”的前后。“安史之乱”以前,是他生平最快意的时期,诗歌抒写自然风光、豪情壮志。“安史之乱”以后则不同,饥寒交迫的他开始关注底层的人民。可见,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其诗密切相关。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对不同诗人的生平及风格做到了然于胸,从而指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平、诗词的写作年代去分析诗词所要表现得思想感情。

三、抓住诗词的意象考虑诗人抒发的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可见诗人抒发感情往往借助于一些意象,所以把握好意象,是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而一些意象也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例如:松柏代表坚挺、顽强、生命力 ;竹代表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含有凄凉、悲伤;柳则是送别、留恋;菊表现隐逸、高洁、脱俗 ;草表现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等。

四、体会表现手法的作用,把握诗词内涵

我们还可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把握诗词内涵。如从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托物言志等角度入手分析,引领学生对诗歌进行品味感悟。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该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用典,含蓄的表达出赤壁之战的成功全都归功于东风,并且从逆向思维,假设当时没有东风,恐怕大小乔都得被深锁在铜雀台,暗指恐怕东吴就该灭亡了。这两句构思巧妙奇特,意味含蓄。

2.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浩瀚无边的“大漠”与“孤烟”对比反衬,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那横贯沙漠的“长河”与“落日”对比,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3.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轻柔的柳枝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4.想象

想象就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以春花喻冬雪,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这里运用奇特的想象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