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西医考研

西医考研

时间:2023-05-29 17:41:04

西医考研

第1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新思考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淅的认识,没有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究其原因,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科研上完全机械地借用西医科研方法而忽略中医自身的特点有关。本文通过对现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关于科研常见模式与误区、中西医结合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中西医结合学科科研方法误区的思路和方向。

一、现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关于科研常见的模式及误区

1.1 单味药或药物提取物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是现今借鉴西医研究方法较为完善的一种中医药现代科研方法,这也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植物药现代提取工艺研究、中药或提取物在机体内产生作用的生理生化研究、单味药或药物提取物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这种模式将中药完全按照西药开发过程进行研究,最有名的当属青蒿素的研究,其他还有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有益气、活血、生津等功效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研究,某味中草药抗病毒、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等。虽然较多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也明显存在“舍帅保车”的误区,丢弃中医整体观,不以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中药使用,致使药效发挥受到限制,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突出,特别是在西医院应用时,中药制剂的不正确使用所致不良事件屡见不鲜。

1.2 Meta分析与文献综述

这是一种很好的临床经验积累学习的方法。Meta分析作为科研与临床的良好纽带,在西医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联系指导临床医生的过程中被应用得淋漓尽致,以致发展为一个专门学科――循证医学。在国内,由于缺乏如国外科研严格谨慎的态度,很多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借鉴现象较为严重,科研创新较少,对于Meta分析、文献综述的真实性、前沿性有一定影响。

1.3 中西医结合疗效与西医疗效的对比分析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有不少此类研究,很多疾病都有两种治疗方法的相关疗效对比研究,其最后结论常常是中西医结合的疗效更好,值得推广。这类研究多以西医为主,中医仅为辅或从属性作用,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但其对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少有实质性作用。

1.4 某一治法对某证、某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这是传统中医临床研究的延续,借助统计学、流行病、传染病等方法结合相关电脑软件等现代工具使得中医研究更加高效、深入。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很好的中医学习方式,但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却不免让研究者力不从心。因为法同治不同,方亦不一定相同,按严谨、周密、精确的西方医学研究方法,这种模式在技术方法设计上难度较大,很难达到统一标准,在推理环节更是难以按数理等还原论逻辑让人达到信服。方药、针灸取穴组合灵活、变化多样,所以在中医的学习中对规律方法的总结很重要;此外,治法之下的灵活运用需要临床积累,万变不离其“宗”,医“宗”需要在临床中长年摸索,慢慢领会感悟。

二、中西医结合建设的现状

在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建设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如急腹症、骨折、针刺麻醉及针刺镇痛原理,多脏器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等研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医院建设及临床发展方面,截至2012年,我国已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256家,拥有中西医结合医院执业医师13568名,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人次为27 025 861人次,门急诊人次为26 336 118人次。通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交流,及中医药西医科研数据支持,使中医药在更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界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传播。当然,中西医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已在前文提及,不再赘述,这些问题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以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病为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突出的优势,如今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已经由传统胰岛素注射扩展到中医汤药、针灸以及太极拳、五禽戏、推拿、气功等养生锻炼。除血糖控制外,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症状缓解、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疗效,这也是现今医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

三、中西医结合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慢性非传染病的比例大为提高,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中西医结合能分别针对不同发病环节,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彼此的不足。这种改变无疑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大环境。特别是目前我国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而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很缓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全科医生只有通过转岗培训,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无疑是转岗培训的首选对象,中西医结合转型的全科医生将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特点,既要“中医西化”又要“西医中化”,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比如在药物运用上不能以中药代替中医,诊治上要正确处理“四诊”与西医检查的关系,疗效上不能拘泥于用西医衡量中医疗效,也不可以仅在实验室验证中医。本文非对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法全盘否定,而是将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和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误区罗列出来,供初涉医学的新人吸取前人发展中医道路上的探索经验。做到正确学习、运用和研究这两门医学,既要认真学习西医,特别是西医分子生物学、生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又要回顾中医经典,结合临床,从传统中医角度感悟中医,认真思考,准确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加强中医基础研究,从根本上吸收中医精华,并以基础研究发展带动临床发展,而非表面形式化功夫、生搬硬套。新事物产生之初必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知道问题所在,不断改善,随着认识的深入、理论的完善、经验的积累,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中西医结合学科会有一个美好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邓崇平.中西医结合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3):77-79.

第2篇

【导语】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考研成绩查询网址:gxtcmu.edu.cn/

点击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gxtcmu.edu.cn/

为及时获取广西中医药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2018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入口

>>>2018年考研国家线、复试分数线

第3篇

【导语】

山西医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官网登录入口2020成绩查询系统(yz.chsi.com.cn/apply/cjcxa/),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考研成绩信息。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山西医科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以下专题:

>>>2020年考研成绩查询

>>>2020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第4篇

【导语】

2020年2月10日起,考生可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方式查询考试成绩。

广西中医药大学(Guang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71年原南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校于2013年10月整体搬迁到仙葫校区。

截止2015年11月,学校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10.93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入口 已开通

第5篇

【导语】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赣南医学院考研成绩查询网址:gmu.cn/

点击进入:赣南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网:gmu.cn/

为及时获取赣南医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2018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入口

>>>2018年考研国家线、复试分数线

第6篇

各位考生: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结合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日程安排,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020年2月24日12:00起开通网上查询。

一、成绩查询

请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凭本人账号查询。查询网址:yz.chsi.com.cn/。

二、成绩复核

1.复核受理时间

考生如对初试成绩有异议,请于2月24日-26日向我校研究生院提交书面申请进行成绩复核。

2.复核受理方式

我校成绩复核仅接受电子邮件申请,不接受现场、电话等其他方式。请考生将本人签名的书面申请拍照通过电子邮箱发至我校,书面申请须包含本人姓名、考生编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复核科目等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或信息不全者不予受理。

邮箱地址:yjsyzsc@163.com

3.复核结果

我校将电话联系考生,通知复核结果。

请广大考生对特殊形势下有关工作予以理解,密切关注我校发布的信息,配合完成2020年招生工作。

祝各位考生平安健康!

第7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医学科学和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制类型

学制3-5年;报考类型分为全日制博士(含学术型、专业学位)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明确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经确认上报国家卫生部考试中心后,不得更改;在职考试外语成绩为标准分(合格标准为300分),统考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人员,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录取前能取得硕士学位)。如属跨学科门类报考,原则上须主持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下同)。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必须工作3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2篇。

在职人员攻读全日制博士(参加三门考试)必须工作3年以上,且原则上须主持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录取时按“定向就业”类别。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参加一门外语考试)必须具有医学硕士学位,且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至少3年,学位申请前须具备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考虑到全日制博士招生指标的限制,建议在职且已获硕士学位的医务人员报考。

3、有两位与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凡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 “同等学力不能报考”、“1年以上工作经历可报考”等的部分导师、专业,请考生按备注要求选择报考。

四、报 名

报名日期:定于2013年12月1日至25日。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与提交报考材料相结合

网报日期: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2月25日

第一阶段:应届生预报名

2013年11月25日至11月30日(10:00~22:00)

第二阶段:正式报名

2013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9:00~22:00)

报名程序:

一、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直接登录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页(单击进入)进行网上报名;

二、网报成功后下载《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含报考材料目录)》;

三、考生下载申请表后,应按要求逐项填写,并务必按报考材料目录要求送交以下材料:

1、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收博士生情况登记表;

2、报考博士生申请表(含个人信息表、专家推荐意见、硕士阶段课程成绩等);

3、证书:往届生交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复印件(凡本校往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不必提供评议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生交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并必须在录取前(7月5日)补交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

4、以同等学力获硕士学位的考生交工作3年以上证明,且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的复印件;

5、医师资格证书(报考临床专业学位的考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

6、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的考生,现役军人报考,均需工作3年以上,由单位出示同意报考证明;

7、在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生另交大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相片1张;

8、考生还须认真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科研计划书》(含近三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计划书》报名时暂不交,留待面试时交导师组,由导师组作出评定,评定结果计入面试成绩;

以上材料1-7项内容应在2013年12月25日前(邮寄材料以邮戳为准)送交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研究生院招生办(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16室),经审查合格后网上打印准考证(2014年1月下旬)。逾期不予办理,提交材料或填写不全责任由考生自负,凡送我校的材料概不退回。

2014年全日制博士按学术型、专业学位招生类别分别填报志愿,同一学科,不同培养类型按不同的专业代码填写。如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代码:100506,专业学位代码:105118。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无名额限制,且不占导师博士招生指标,报名时须征得导师同意。

报名费用:报名费250元(含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博士外语统一考试报名费、面试费),通过邮寄报考的考生加收函报费20元。

五、考试

(一)全日制博士生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外语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考试方式:考试分初试和面试。初试采用笔试,面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类型进行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考核。

(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分数线由国家划线(一般为标准分300分)。

考试时间:2014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课室楼(广州大学城校区)。

考生于考试前一天持身份证、准考证、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持学生证原件到我校研究生院报到。(考前网上公告报到须知)。

六、体格检查

考生必须在考试后由我校保健科体检,体检要求按《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及执行细则》执行。

七、录取

(一)报考全日制考生,根据考生的推荐材料和初试、面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由我校按规定择优录取。报考在职博士考生,外语成绩符合合格标准(有合格证编号),由我校直接发放入学通知书。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精神,从2014年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2014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须缴纳10000元/年的学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详细情况请密切关注后续公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学校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奖助学体系,提高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形成有利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八、报考费用及学习待遇

考生报考所需一切费用(报名费、体检费、往返旅费、食宿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录取后在校学习期间的待遇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毕业生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推荐就业、自主择业;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书规定回原单位工作。

十、招生人数

本校2014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45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单位代码:10572

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

邮编:510405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39358482

联系人:程宾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院所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徐志伟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招收卓越班报考

基础医学院

02

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黄水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03

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

潘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04

中医药抗应激损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敖海清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7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病毒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王新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热研所

02

病毒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

符林春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温病学

热研所

03

岭南温病研究

林培政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①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研究②伤寒论文献研究

李赛美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伤寒论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六经辨证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朱章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伤寒论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①风湿病研究②《金匮要略》研究

林昌松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金匮要略

中医内科学或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

第一临床医学院

07

①防治糖尿病经方的开发②含毒性中药的经方安全性研究

宋健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温病学

科技园

100504

方剂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调理脾胃方剂的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

施旭光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方剂学

中药学院

100506

中医内科学

8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治疗脑病

孙景波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2

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 奇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3

脑血管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梁伟雄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含西医神经内科部分)

第二临床医学院

04

中医药治疗肾病研究

刘旭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5

中医药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增敏

吴万垠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6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吴焕林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7

中医药治疗肾病研究

汪 涛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8

COPD的中医证治研究

林 琳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呼吸病部分)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5118

中医内科学

2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冼绍祥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刘小虹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邝卫红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

吴 伟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刘凤斌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汤水福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7

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左俊岭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8

中医治疗血证(血液病)的研究

杨洪涌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9

呼吸重症

孙志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

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陈志雄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临床工作2年以上

第一临床医学院

11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何羿婷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二临床医学院

12

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黄 燕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神经病学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3

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蔡业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含神经病学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4

治未病研究

杨志敏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5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毛 炜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含肾病内容)

第二临床医学院

16

中医药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黄穗平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7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邹 旭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8

中医药防治肾病研究

李顺民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19

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疾病

李惠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药防治肝病

周小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1

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杜少辉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深圳临床医学院

22

心血管病临床研究

王清海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23

中医药防治疗脑血疾病的研究

黄德弘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广州中医院

24

中医脑血管病研究

谭 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内科学

附属佛山中医院

100507/105119

中医外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前列腺癌的中医优势治疗

陈志强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③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08/105120

中医骨伤科学

1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髋膝关节疾病基础与临床

樊粤光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

庄 洪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损伤

黄 枫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4

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

何 伟

①英语或日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本专业硕士毕业,有三年以上工作(或研究)经验优先

第一临床医学院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

梁 德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至少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

第一临床医学院

06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关节病

刘 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7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治

林定坤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8

①骨关节病的防治②运动医学

韩清民

①英语②人体解剖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09

脊柱病临床研究

林一峰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10

骨质疏松临床研究

黄宏兴

①英语②骨病学③中医骨伤科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11

①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②中医骨伤科康复研究③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

杨海韵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附属佛山中医院

12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病

许学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骨伤科学

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罗颂平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121

中医妇科学

3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

许丽绵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肿瘤及月经病研究

李坤寅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妇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

曹立幸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中医妇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10/105122

中医儿科学

1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小儿血证研究②小儿脾胃病研究

许 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儿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0511/105123

中医五官科学

4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阮 岩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2

耳鸣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刘 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五官专业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鼻咽喉疾病的治疗研究

李云英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耳鼻喉科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04

鼻咽癌中西医基础与防治

周小军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附属中山中医院

100512/105124

针灸推拿学

9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针灸原理研究;②针灸促进脑功能重组及大脑可塑性的研究

许能贵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2

①针灸防治亚健康;②针灸传统理论及其应用

张 宏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3

①腧穴主治作用及临床运用特异性研究;②不同刺激方式和刺激量对穴位主治的临床影响

李素荷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4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唐纯志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5

①针灸原理研究;②针灸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易 玮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6

针灸治疗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柴铁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07

针灸治疗痛证研究

林国华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针灸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124

针灸推拿学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8

针灸治疗痛症、妇科病、皮肤病及失眠的临床研究

陈秀华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第二临床医学院

09

针灸治疗痛症及抑郁症相关病症的研究

符文彬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针灸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100521

中医养生学

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①养生本草研究②传统养生的管理(国际JCI标准的应用方向)

孙晓生

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养生学

基础医学院

02

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刘焕兰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③中医养生学

基础医学院

100522

中医心理学

2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医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现代研究

邱鸿钟黄 海

①英语②中医诊断学③临床心理学

经管学院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20

含招收定向就业生

01

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王宁生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中药药理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2

中药体内代谢

宓穗卿

①英语②药理学 ③中药制剂分析

临床药理研究所

03

中药免疫药理

王培训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医学免疫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4

眼用药理

王宁生唐由之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眼科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研究所

05

中药免疫药理与毒理

周 联

①英语②中医基础理论或药理学③医学免疫学

中药学院

06

①调理脾胃中药作用机理研究②脾胃虚实证辨证论治研究

李茹柳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中药学

招收卓越班报考

脾胃研究所

07

大肠癌启动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文 彬

①英语②药理学③生理学

脾胃研究所

08

第8篇

话语虽简单,却概括了中国医学以后的发展方向。

中医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的历史等长,它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水融。而西医在近代以其迅猛的发展方式直逼中医,两者曾一度水火不容。

2003年那场让人胆战心惊的SARS,那些来势凶猛的病毒,西医只来得及抢救病人的生命,却无法彻底阻止它们汹涌的蔓延,最后还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同志带领一众中医师以中医疗法制止了这场可怕的病毒侵袭。如果这场战争里没有西医,即使中医再有效,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攻克难关,西医为中医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是获得胜利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这两者的结合,不是更好地验证了的话吗?

两全其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西医临床专业是中国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但凡事皆有好坏,专业也一样。

由于2006年的时候,国家取消了中西医临床结合的医师执照考试,也就是说,现在选择了这个专业,也只能考中医的医师执照,除非考研方向为西医,才能考西医执照,否则就只能当一名名不副实的中医师。这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一个小小的弊端。

但是相反的,当一个病人来就诊时,你手上拿得出手的治疗方法就会比其他医生多得多,给予病人的选择也会更广。事实也证明,相比于创伤性质的昂贵的西医外科手术,与慢性疗效的实惠中医内科治疗,患者们更喜欢中西医结合。如今很多中药已经现代化,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冲剂银翘散、六味地黄丸,都被制成了中成药。而西医外科手术后用上中药滋补受损的身体很好地加速了病人痊愈的时间。因此这项特色很容易受到患者的拥护。当然,在医学界一举成名的机会也相应地比别人大上许多了。

因此,在这个事事要求精准的现代化社会,这个专业只要肯坚持下去,把中医西医的知识都学得精准了,那么这块鸡肋才会变成人人喜爱的金子。

西医临床结合专业=中医+西医

一般来说,这个专业所学的东西就是将西医与中医所要学的东西结合起来,大概有30多门课程,再加上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英语、政治以及计算机,那么粗算一下课本的数量,就有40多本。

再让我们计算一下,这个专业属于五年制,除去大四的下半学期以及大五一整年必须到医院实习的时间,就只剩三年半了,三年半学习40多本并不算薄的书,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首先说一下中医的四门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像《针灸学》、《中医内科学》这样重要的临床科目,或者是《内经选读》、《伤寒论》、《医古文》这种提高中医知识的学科。于是“之乎者也”、养身保健全是我们学习的范围!

其次是西医学:《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物与化学》、《病理生理学》都是西医的基础科目。西医不比中医,它的临床科目的课本全部有大半本词典一样厚,光只是内外科,都已经相当于两本《新华词典>的厚度了——你能想象每天带着“砖头”去上课的样子吗?简直是一种变相的体能锻炼。

中西医临床结合专业的出路

很多人心中有这样的念头:只有理科生才能学医,其实不然。这个专业,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可以选择,更甚者,文科生比理科生更适合,因为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科目,都需要死记硬背才能攻克下,而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掌握了许多背诵技巧,在这方面,往往是很多理科生比不上的。

选择这个专业,毕业后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可以做与医学相关的经营行业,也就是从商,比如药物与医用器械的批发。因为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那么白手起家也比旁人更加容易成功,虽然不能说是暴利,但收入也是很可观的。例如三精制药的老总,就是从我们广西中医学院毕业的。

第二:从事科研教育。如果自己性格并不适合从医,喜欢以后在比较单纯的环境中就业,可以选择继续念书,直到拿到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就可以选择留校研究医学这方面的知识或者当老师教育下一代。

第三:从医。毕业后可以马上就业,但是现今的大医院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不招。所以如果本科出来便想从医那只能选择一些县级医院,或者在大学五年的时候就把六级过掉,再在实习的医院里努力勤奋一些,得到上级赏识后就可以选择在职读研,也就是边工作边考研。

这三条路,无论是哪一条,都是充满了艰辛,且都离不开“踏实勤奋”这四个字。也许你在看到我上面所说的一些负面信息的时候会感到胆怯。但是,这么多人选择读这个专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国家前几年曾经颁发了每所市级医院都必须配备中西医临床结合专业医师的通知,这无疑是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拨开了厚黑的乌云。但还是需要认真考量一下自己本身是否能吃苦耐劳,坚持住这马拉松似的学业长跑——只要坚持下来,得到的,一定会与付出的相等,甚至更多。

无论如何,我所说的这样那样的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治病救人。

医生之所以神圣,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么地厉害,而是因为一颗本着救病治人的严谨心态,为了能肩负以后那些未知人的健康,请自豪地努力下去吧!

中西医临床结合专业的小常识

Q:中西医临床结合专业的医学生是偏中医还是偏西医?

A:一般来说,这个专业只有中医药高校才有,有中医药大学这几个大字作为背景,肯定会偏向中医一些,特别是一些中医知识若是不清楚的话,甚至还会被人笑话——“不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吗?怎么这些都不懂?”这样的反问还真是让人尴尬不已。

第9篇

关键词:医学基础理论 现代医学 影响

一、中医和西医的基础理论差异探究

自一百多年前西方医学传入中国,西医学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已经发展两千多年的中医药在西医的巨大冲击下,日渐没落,似乎难以存续。但中医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且中医在某些领域目前仍保持着明显的优势和专长。这除了中医在中国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重视外,说明中医确实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原动力。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其认识疾病的独特思想和治疗疾病的独特思维模式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所取得的切实疗效。中医是在经验(实践)抽象(认识)推演(再实践)再抽象(再认识)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得到不断发展的。因此,中医发展的原动力应该在于其实践性方面。与此相反,西医学得以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其认识手段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其发展的原动力则是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二者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这也是导致中西医学存在明显差异的根本。

无论认识还是实践,其作用对象都是物质和精神世界,西医学的发展尤其在物质世界的认识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实际上,分析的方法本身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物质世界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精神世界的活动也很复杂。人体生命活动毫无疑问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机体的物质和精神都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医学科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研究并揭示这种变化的规律,中医西医概莫能外。

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临床经验也做了较系统的总结,然而也走过了一些弯路。因此,我们已不能再对中医学的研究盲目适从,或不加思考,跟风不疲了。

二、中西医基础医学理论碰撞带来的困惑

现代中医药研究的初衷是发掘祖国医学宝藏。而如何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使中医走向世界(或与现代医学体系接轨)始终是中医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教训,如在中西医结合热的浪潮中,人们曾产生了完全用现代医学来阐明中医理论的想法。这种思想促进了中医医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认同性研究的发展,研究的特点是用西医的理论与方法阐释中医,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衡量和评价中医。

几十年来,实证性的分析还原研究确实促进了中医学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加快了中医科学化的进程,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两种医学体系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又使研究难以全面深入,认同性研究的缺点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人们对认同性研究开始感到困惑。如中医脏象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进行简单的比较,这显然是一纵一横的格局,如何用现代的器官系统来解释中医的脏象?

三、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同质性与差异性思考

医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的发展皆是依据揭示临床医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同时又结合了当时医学的实践而实现不断发展的。

譬如在病因发病学方面,过去西医学认为,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为主的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后来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不能单用这一学说解释,于是有了多病因致病的思想。而现代医学则又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成果,将病因学思想提高到了分子水平,认为某些疾病发生与否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是西医在病因发病学方面新的突破,它反映了西医学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而中医“三因”学说的本质是从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其生活方式(包括繁衍方式)来界定健康和疾病:认为疾病与早衰除了人体自身的先天素质外,总是因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生活方式的偏差而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医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是现代医学研究可以取得突破的先决条件。而通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之间同质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恰好可以为我们分析现代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特点提供依据。

现代医学的发展,还在于不断突破与创新,除了依据不断地临床经验总结、再实践的提高以外,更多的是要在理论思维和方法上更新。回顾中医和西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医学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少不了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学科、学术的影响。而如何正确把握和鉴别各学科或各种学术对现代医学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是现代医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明确现代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把握现代医学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四、中、西医医学基础理论的有效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代医疗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中医临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中医治疗率在下降,中医治疗不能突出特色,中医临床整体水平普遍下滑等。而西医经典理论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已暴露出其弱点,单一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借鉴几千年来的中医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凡出色的临床中医师,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领会或独特见解,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医发展,保持中医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因此,要发展中医,不但要继承中医的民族宝库,也要研究正视自身的不足和西医的优势与特点,寻求可能的临床新生长点,这样才能实现中医在实践领域新的突破。西医同样也要如此。同时,它又是确定医学研究中哪些领域需要优先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中、西医医学基础理论的有效融合但有深远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有其临床实践方面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疗养院;人才培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method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military sanatorium. Methods We take several methods, such aspost-training, mid-career studies, academic certificate-enhancing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The cost on training and benefit w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during 2005 to 2007.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e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 staff, the training of them should be emphasize in sanatoriu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Sanatorium;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医疗市场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本的投入成为医疗行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疗养院普遍把体检保健、疾病康复、养生咨询等作为首选发展方向,中医中药其独到的保健康复效果在疗养院业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加强中西医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使用,提高对外开放和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形势的生存与发展,成为疗养院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2004~2008年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的培养及效益情况分析如下,希望为军队疗养院建设、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1.1人员基本情况2005~2007年我院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数量不断上升,到2008年,我院共有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16名,占现有医务人员的14.1%,与2004年的8人占8.9%相比,全院中西结合医务人员的比例增加5.2%;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有7人,与2004年相比增加5人;现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5人,与2004年的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比,人员数量增加,人才结构、人才梯次更加合理。

1.2中西医结合人员培训投入情况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外出进修2人、参加培训4人、参加学术会议10人,13篇,人均投入培训经费

1 200元,中西医结合岗位人均创收35.4万元;而2004年全年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外出进修1人,参加学术会议2人,4篇,人均投入培训经费560元,中西医结合岗位人均创收8.9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提高了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发展了科室业务,提高了科室知名度,也给疗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1.32005~2007年中西医结合科室创收情况我院中西医结合岗位有中医科、康复科、理体疗科,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理疗、现代康复等手段,主要从事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康复。2005~2007年,3个科室收治人次稳步上升。

2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1立足本职,开展岗位练兵围绕岗位职责,在医务人员中广泛开展业务训练活动,通过明确和细化中西医结合各类职别人员的工作标准,突出业务技能训练,使岗位练兵有目标,监督有依据,考核有标准。在拟订岗位练兵计划时,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日常早交班、查房、病历讨论、临床带教等时机,严格落实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时间、人员、效果、内容四落实。实践证明,立足本职岗位开展训练,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最大范围覆盖训练人群,是有力的训练手段之一。

2.2择优送学,培养技术骨干根据院明确的“强特康扩”的建院发展思路,我们把健康管理、专病疗养和疾病康复三个学科作为技术骨干培养的重点方向。在年度考评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中西医结合人员推荐参加军队、地方举办的骨干培训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积极鼓励中西医结合人员参加研究生考学。5年内,有2人取得博士学位,3人取得硕士学位,2人被推荐为军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在,这些同志都已经成为各科室的骨干力量,部分人员还引进了本专业新技术和新项目,如我院应用的Brunnstrom方法、Bobath 方法、Rood方法等较先进的运动疗法,在骨伤康复、心脑血管病康复及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3医研并重,互相提升由于疗养院任务和服务保障对象的特殊性,高层次疗养技术和知识难以提升,临床实践机会少。按照医研并重、互相促进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疗养院搞科研难的问题。针对部分医务人员科研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建立了科研奖励机制,将个人的科研与医疗放在同等位置,凡是获得科技成果奖的科室和个人,不仅予以一定的奖励,还与职称评定、级别晋升、立功受奖等挂钩,目前,在我院技术人员中科研服务于临床、临床总结出科研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

2.4名医帮带,搭建人才梯队为加强科研建设力量,吸引、保留中青年技术骨干,加快培养速度,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中西医学科建设的质量和层次,按照“不为我所有、能为我所用”的原则,建立了特聘专家来院工作制度。现院区有特聘专家4名,定期来院交叉坐诊、教学查房,并对单位技术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帮助“顶层”设计,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同时,院区积极推荐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跟随特聘专家参与院外科研合作。通过系统性、长期性的有序培养,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立项逐年增加,去年有一项科研课题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

2.5合理安排经费,最大限度发挥训练效能我们在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军地专业学习和申请基金课题的同时,制定了《参加学术活动规定》和《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项目、人员、经费使用等做了详细规定。外出参训的同志返院后安排科室或全院业务讲课,扩大学习效应。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审定,促进科研课题按期保质顺利结题。

3讨论

我院是一所以西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疗养院,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发展成为集康复与保健为一体的预防和康复疗养院。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人员是疗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疗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储备的重点。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培养方向与目标必须以人为本要选择热爱军队疗养工作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务人员作为培养对象的首要条件,这是开展和搞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前提[1]。如果对军队疗养工作和中西医结合工作有模糊概念、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行动,就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突破的精神不足,就会造成卫生人才资源的浪费,就会阻碍中西医专业的学科建设。

3.2培养方向要与军队疗养院的总体建设目标相一致根据疗养院和科室建设目标,确定培养计划。要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中人才、设备、技术、编制设置等多重因素,确保培训内容、效果两落实。培养计划的制订力求详细、准确,在落实过程中,不要轻易改变计划内容,最大程度的保持培训的长期性和序贯性。

3.3中西医并重发展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源自循证医学,而循证医学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大规模的前瞻性干预随机临床研究[2]。中医是祖国传统医药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取两医之长、补两医之短。人体作为统一的有机体,病情的发生和转归不仅与各系统脏器有关,也与自然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3],在对人体进行医疗干预时,必须根据个人的特点,选取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与手段。

3.4建规立制,善于引导激励要制定出激励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保障措施[1]。规范考核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用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成长,目前,人才梯次合理,有比较充足的后备力量储备。现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床位100张,学科带头人在军地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院实践证明,立足现有,主动求变,采取针对性强的多种培训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主动性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新任务能力不完备等问题,达到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强化中西医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的目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快医疗器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我院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军队疗养员和地方康复保健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志深,于庆麟,崔东晖.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需考虑

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1997,16(171):41

2黄绍烈,汤益明,徐炽度,等.中西医结合人才应具备的

素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1):40

3卢传坚.浅析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11篇

目的:确定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内容和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或称五会)的要求、发掘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方法: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考察确定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内容和五种能力的要求,基于我校的教学经验提出并分析了包括我校开发的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方法。结论:医疗硕士研究生英语应讲授中医英语基础、西医英语基础、临床与科研英语。西医以人体解剖系统为板块、词素为中心,中医以内容为板块、单词为中心的教学可使医学英语的学习变得容易;思维导图、角色扮演和学生讲座三种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效果,尤其能提高写与说之输出能力。

【关键词】教学板块,词素,思维导图,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和方法

用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考察了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应该教授的内容。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探讨了医学英语五种能力的体现方式,而后通过封闭式调查问卷量化了五种能力的水平要求。受调查对象是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发出问卷30份,成功收回28分。五种能力要求的问卷发出30份,成功收回27份。进而,提出并分析了包括我校开发的研究生医学英语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2.结果

2.1.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总结于表1.

表1 医疗系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内容 支持人数 (共28人) 约占比例

公共英语 2 7%

科普医学英语 3 11%

西医英语基础 28 100%

中医英语基础 28 100%

临床英语 25 89%

科研英语 28 100%

人文英语 5 18%

表1揭示,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需要的是医学英语而不是科普医学英语更不是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可以由西医英语基础、中医英语基础、临床与科研英语三门课程来完成。

对硕士研究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要求的研究,我们首先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的方法,受调查者中70%以上的人建议五种能力的具体要求要基于实际工作需求,不分层次,这是因为无论学生目前的英语怎样,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者的要求是一样的。进而根据开放式问卷结果的提示,对硕士研究生五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封闭式问卷考察,80%以上的人的建议如表2所示.

表2 医学英语五种能力水平要求的调查问卷结果

五种能力 具体要求

听 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听懂自己专业的讲座、广播等

说 能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就自己专业进行交流,如医院查房中发生的对话、会议交流等

读 能借助词典读懂自己专业的书刊

写 能借助词典在他人帮助下撰写可发表的本专业论文

笔译 能借助词典翻译本专业资料

口译 能作本专业医患对话的翻译

2.2.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课题组总结和开发出了很多教学方法,期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包括板块教学法[1]、以词素为中心教学法(西医英语)、以单词为中心教学法[1](中医英语)、思维导图法[1]、角色扮演法和学生讲座法等。

板块教学法即西医英语以人体九大解剖系统为板块、内容涵盖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疾病及其诊治等;中医英语以中医各学科内容为板块,即以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各科疾病及其治疗等为板块顺序教学。学习医学英语术语最好的方法是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它们[2],以人体系统和中医内容为板块的学习可使词汇有更强的“归属”与“依附”,所学的医学英语可以和医学知识整合起来而实现“认知同化”。

西医术语是由词素组成的,以词素为中心的学习法即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记忆西医术语的前缀、词根和后缀上;中医术语是由单词组成的,以单词为中心的学习就是通过分析‘单词’这个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来学习记忆中医术语。常见的3到5千个西医术语是由5百余个词根、2百余个后缀和70余个前缀组成。掌握了这7百多个词素,就等于掌握了3到5千个长而难记的常用西医词汇。3600余个常见中医术语(长、难记)是由1400余个单词(短、容易记)组成的。可见词素为中心(西医)和单词为中心(中医)的教学会使医学英语的学习变得容易。

思维导图法即每学一章或一节、都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该节或该章所学的内容。并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用书面和口语两种形式总结所学内容以训练写与说的输出能力。勾画思维导图所需要的关键词正是学生们需要记忆的医学术语[3],因此勾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记忆医学英语术语的过程。以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可自然地整合与大脑原有知识库中,易于长期记忆的建立。思维导图之所以有如此的显著效果是因为思维导图的放射模式正和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相一致[4]。

角色扮演即在设定的医学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医学知识整合到一起进行输出。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作用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自由地用语言表达思想[5],在实际语言中锻炼自己。

学生讲座法使学生转换角色充当教师,相当于登台讲课。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弥补,从而发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这样,既帮助记忆术语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 结论

我们要根据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因而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应该讲授医学英语,应该讲授中医英语基础、西医英语基础、临床和科研英语。西医以人体解剖系统为板块、以构成常见西医术语的词素为中心,中医以内容为板块、以构成常见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教学可使医学英语的学习变得容易。思维导图、角色扮演以及学生讲座三种教学法不仅会加强术语的长期记忆效果而且能特别提高学生们的写与说的输出能力,这三种方法属于任务型教学法范畴,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与环境中学习,学习主动性强,兴趣高,学习印象深刻,在我国学生写与说能力差的今天尤其适用。

参考文献:

[1] 刘明,黄树明. 内容板块、单词、思维导图在中医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中医药信息,2013,30(4):130-133.

[2] Chabner Davi-Ellen. The Lunguage of Medicin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 2006.

[3] 刘明,董岩. 思维导图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6-67.

[4] Buzan, T. and Buzan, B.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Plume, 1996

[5] 黄定华. 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 9:3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牵动项目课题《中医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类型:省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BB1211054

第12篇

【关键词】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中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8-02

中医理论指导应用天然药物以及复方配伍是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目前,临床中普遍存在中西药混用,临床对于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西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疾病治疗已成为临床用药研究的热点[1]。利用中医理论开展西药中用研究,并指导西药复方配伍或者中西药配伍等,对于新药配方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药中用以及复方配伍的相关问题,以飨读者。

1 西药的中药样特性以及临床应用

临床治疗中较常出现西医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象,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往往也会利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和归纳西药的性味和功效,以采中西医之长进行中医药配伍应用,或者采用中药来减轻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实践研究发现,部分西药按照西医理论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而当结合中医辨证原则进行治疗时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也采用中医理论对部分西药的性味及功效等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均为西药中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偏苦寒,可伤及阳气,并影响患者的食欲以及女性患者的排卵功能等;在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中,有学者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用药,认为对于阳亢及热证者,应选择交感神经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而对阴盛及寒证者,则应选择α-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而对于痰湿证者,则宜选择利尿剂进行治疗。有学者发现,在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强的松类药物对肾阳虚者的疗效显著,而对于肾阴虚者的疗效相对较差,并且存在阴虚内热加重的表现,提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中医理论中的温阳功效[2-3]。

此外,相关研究发现,一些无法用西医理论解释的西药作用机制,采用中医理论可给出较为满意的解释。例如阿托品类药物所导致的中毒反应具有个体差异,如口舌干燥、颜面红赤、兴奋烦躁以及心率加快等反应,西医理论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发现,中医辨证属于阳体质者应用阿托品类药物容易发生中毒,而阴寒体质者往往在大剂量条件下仍无中毒反应,表明阿托品类药物也具有温热之性[3]。

2 西药中用研究的意义

关于西药的中药特性以及西药中用的研究,许多临床工作者都体会到,在西药应用过程中,以西药理论结合中医药理进行辨证用药,可显著提高西药的疗效,并可减少西药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药源性疾病等[2-4]。由此可见,研究西药的中药样特性以及西药中用,可有效提高西药对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病理状态患者治疗的针对性,从而克服西药治疗容易忽视药物整体反应的现象,也可减少或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有利于实现临床治疗的个体化,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疗效。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各科医师若能够通过细致观察药物效果,同时与相应的中医药功效进行类比研究,进一步分析、挖掘、整理和归纳出西药的性味及功效等不仅可形成一种系统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西药中用理论,同时,也可为辨证施治以及复方配伍提供参考。中药主要来源于矿物、动植物等天然产物,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对其药理进行阐释,并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小剂量复方西药虽然不属于天然产物,但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相比于传统西药,其具有以中医理论阐释药理并且指导其临床应用等优势,更符合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发展趋势。

3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优势

3.1 中药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将这一理论推广于西药治疗中,观察和研究西药的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归纳和整理,采用中医理论来阐释西药的药理,并指导其整体及辨证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也可扩大治疗范围,实现标本兼治,有效提高治愈率。西药具有疗效稳定的特性,且多具有翔实的临床资料,应用中药理论对其性味及功效进行辨识和归纳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西药中用和复方配伍奠定了基础。

3.2 中药方剂理论指导复方配伍 不同药物的功效均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配伍,可增强或者改变药物的原有功用,并调节药物偏性,抑制其药物毒性,有效消除或者缓解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药物的综合作用,这也是中医方剂理论的特色优势[3-4]。因此,利用中医方剂理论以及现存的效方,为复方配伍治疗疾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西医治疗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单味西药的副作用较为明显,且其纠治面也比较单一,应用中医方剂理论指导配伍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且大量西医要学研究发现,小剂量复方西药可提高疗效。因此,西药中用及复方配伍应用具有可行性以及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中医药学的角度看西药,并创造性地将中医药学的优秀理论、思想及方法应用与西药中用以及复方配伍的研究中,并在中药方剂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小剂量多味复方西药或者中西药合方药物,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实现标本治疗以及个性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红兵.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使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81-182.

[2] 石历闻.关于开展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研究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