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今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中职体育教学来说,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因为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实践型的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职体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去构建中职体育高效课堂。因此,本文主要谈谈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体育;高效课堂
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就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来开展体育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中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是符合素质教育最终目的的,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二是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如今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的。很多教师的教学带着功利性。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缺乏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中职体育的理论教学而言,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教学目标的明确紧紧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构建。然而,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都存在弊端,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体育理论课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其二,教学设计陈旧落后。中职教育本就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太过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的开展非常少,以致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这非常不利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渗透,也不能很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二、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以此真正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800米、1000米长跑理论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因此长跑需要考察学生的耐力与肺活量,所以长跑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害怕的一个体育项目。那么,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其中可以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消除阻碍,完成对高效课堂的构建。[1]
(二)开展实践活动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健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有效运用,以此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那么,基于教学重难点,教师就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拥有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将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构建中职体育高效课堂。[2]例如,在教学有关足球的理论时,教师就可以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理论知识主要为运动生理学。其中,主要的形式就可以是小组合作。教师可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好组,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对抗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可以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变为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中职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完善评价环节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完善单调的课堂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环节是不可埋没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式。[3]其中,评价的主要原则为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只有正面的评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而,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足置之不理。因此,教师就要委婉地提醒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从而真正构建中职体育高效课堂。[4]综上所述,在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完美实现,进而完成对中职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化学的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几个方面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因此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还必须要遵循几个原则:
1.整体化原则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不可能单纯割裂某个知点或者某种学习方法而授课,而是要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来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渗透给学生这种普遍联系的意识。
2.探究性原则
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品质为前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体现化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会学习、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自主发展,并发掘自身潜力,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探究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探究入手:如探究各类元素和物质的性质,包括:外观形状、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课本为基础,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也可以从课外探究入手,如水垢的化学成分分析,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入手,学习和探究化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研究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3.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基础性原则,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创新都是以适应时展为原则,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迎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化学在不断向前发展,而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掌握了化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青少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具备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意识。不要让学生们满足于当下的学习,要从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凸显化学教学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推进策略
1.情境化教学为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活力,体味学习的多重价值。现实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根本,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有意识地融入化学与生产、社会、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突出核心素养教育。以高中化学“油脂”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最熟悉的食用油入手,让学生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油脂都有哪几种: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猪油等,接着让学生们试着说一下它们的状态都是什么样子,课堂上教师可以取少量花生油、猪油,让学生们亲自实验看看它们是否能与水互溶,密度比水大还是小,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生活中油着火能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扑灭燃烧的油。这样一步步引导,既能通过情境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凸显出探究乐趣,更实现了的宏观辨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的渗透。
2.活动化教学为核心素养发展创造平台
活动化教学是与静态化学习相对而言的,要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行动起来。求知不是静坐、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行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实践、碰壁、尝试、改进,这个过程更能凸显学习的主体性意义,而且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显著增强,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化学课本上有非常多的实验,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契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钠的性质”为例,课堂导入阶段我采用了一个小魔术———“滴水生火”。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实现课堂开始的一幕。这样就可以教会学生不迷信,建立崇尚科学真理的态度,自然引出课堂主角“钠元素”。然后让学生们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用镊子取出一块钠,观察颜色、质地等,用小刀切一块再认真观察下切面的颜色变化。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进行表征,了解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从金属钠的切面颜色变化引出钠的化学性质;观察钠的燃烧,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将钠放入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滴入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根据观察和实验获得现象,概括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特征与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深化学生头脑中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视频讲解钠的工业生成和保存、应用等知识。将化学贯穿于生产、社会、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突出核心素养教育。此外,自主学习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相关化学书籍、开展化学兴趣实验、组建化学学习小组、举办化学知识辩论赛、开展绿色化学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非常的自主学习方案。这些过程不仅有利于化学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在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分析
没有目标的学习只会让学习的过程杂乱无章,就好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可效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没学习到最后总结的一个归属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心里有数,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了解自己哪里有缺口,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怎样的。因此,制定良好的学习目标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
一、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教学的方法,利用教材的优弊性,发掘教材的闪光点,把教学内容精简化,精巧地利用好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其次就是抓准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能够把教学精简化,实现高效率的课堂。而切入点就是教学各个环节的链接,它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简易的教学中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以教学为教学,面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大多数都是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是连什么是学习都不能理解,所以这时的切入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科书中蕴含各种新鲜事物,是小学生从未接触到过的东西,内容集人文社会、自然风貌、人性情感的美于一身,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教授课程的前提下,要更好的引导小学生,让他们在书中品味精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文字,热爱语言的情感,建立他们对审美能力的初步认知。
二、以课堂实践为中心,培养核心素养
小W语文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面对还不太懂得道理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更加至关重要。那么以课堂实践为中心,会使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而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学习的效果会比常规方法效果好得多,将玩耍融入于课堂实践中去,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规划,利用一些图片或者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减少教师教学的压力,让小学生的孩子们在课堂实践中对学习语文产生更多的兴趣。
三、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千万种,然而面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利用自主导航和思维导图学习法较为合适。自学导航是能够引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钥匙,拿着这个钥匙,学生们进行阅读,把不认识的或是不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能够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充分掌握课文的要点。有效的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辨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达到不讲自通的效果。所以说,自学导航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是合适的方法。而思维导图学习法是将抽象化为形象化,空洞化转为具体的东西,化难为易,化繁琐为简便。将难理解的文字记忆转化为更好理解的图像记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路方面和文章结构剖析的理解,思维导图学习法具有独到的优势和见解。
四、大阅读推进,培养核心素养
所谓大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大量实践的过程,其次就是大的阅读环境,大的阅读群体的形成。从古至今,无论是学士渊博的古人学习语文的经验,还是一些名家的读书心得,还是现代新课标教材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或者当今社会中国国民对于读书的习惯,都体现出大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们从小学生就开始推进大阅读,让阅读从小抓起,更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和一种时尚。
有位教授曾说过,一堂语文课的效果好坏要看大阅读的推进好坏,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大阅读为中心,从而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还要遵循短线阅读和长线阅读相结合的理念和原则,打造更加良好的阅读。课堂实践要在课前3分钟,课堂40分钟,还有短时间的课外活动中充分展现。打造出精心的书香校园,将校园图书馆建设成为校园的文化中心。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阅读气氛,开展更多的校园读书活动,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起来,调动了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还要进行阅读考级制度的执行,有效地实施大阅读,构建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语:
在培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何让语文的观念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如何把小学语文的学习与孩子的成长结合起来,这一系列的实践与理论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答。聚焦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会让语文的学习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会更加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小学生在运用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初步的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看法。既发展了思维,也学会了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的探讨还不算特别深刻,希望能对教育者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可以得到大家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晓燕.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语文知识,2016,20:17-19.
一、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认识是前提
什么是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意义,是一堂扎实的课;有效率,是一堂充实的课;有生成性,是一堂丰实的课。也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益,即花最少的时间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在师生双方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掌握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教和学生高效率的学,使后者得到预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的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基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且还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肯于下工夫。课前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情感价值、创新意识等等,就能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那么,这个课堂就会因此而变得精彩而高效。
三、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师生有效互动是核心
优化课堂结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有效的自主互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手段。新课程标准并不简单否定以教师为中心,也不盲目推崇以学生中心,而是积极倡导“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交叉影响、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催生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效益的最终享有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
1.全力营造民主高效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引导学生及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增加自信,从而轻松自由地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去讨论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打破传统模式,简化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的完整性。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紧紧抓住优质高效这一核心环节,灵活铺开、契合有致,把握课堂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课堂结构,精讲精练,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3.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真正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长期的依赖,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一切代劳。久而久之,传统的课堂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教师就是课堂的霸主,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发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发言,鼓励他们不怕说错、说偏,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他们说别人不曾说、不敢说的话,让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享受者、拥有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2)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讨论交流机会,使他们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探讨。可以采用分组式或同位式,可以允许他们打破座位的界限甚至男女生的界限,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比如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领悟、进而学会创造。如仿照课文写一下结构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引导观察后,可让其练习一下自然环境描写,描摹一下人物肖像,刻画一下人物心理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历史”,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亦即在现在时间节点之前所出现的各类人物、事件等项内容,其依靠文献、建筑、考古文物等形式留存至今,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其二则为学习者主观印象中的历史,即依靠对客体进行研究所形成思维印象。对于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于两个历史界定方面的无限接近过程之中,将这两方面拉得越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成功,其导向功能的发挥作用也就越大。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所有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特定表现与吸纳形式,此类素养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密切相关,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相应思维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是非常深远的,如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解释、家国情怀感触等,皆属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属于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方法,它最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种观念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之为参考,对人类发展历程加以了解,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再者,历史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徙过程中的,出于把握人与事物衍生变化特征的考虑,便应当构建一个时间框架,且使时间框架归属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此造成了学习时所需要的时空概念,这亦应当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如果能够将时间同空间进行合理结合,才能继而做到融古今为一脉,达体用为一炉,产生科学的认知效果。另外,我们可以认为史料证实属于必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过程中的环节保障,学生借助对史料的感知、分析、评价等,从中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内容,产生对于历史的基本客观认知,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国情怀等,均可谓之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教师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效果的准备
(一)转变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关注点进行积极转变,使思维方向产生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习得与培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乃至教学之中及之后,把关注点真正落实到如何养成核心素养上面去,由原来的致力于探讨教什么,转变为致力于探讨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历史教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均能得到呈现,一方面为学生奠定坚实有效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培养,带动学生更接近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对课程观念进行调整,思考怎么样把知识培养变化为素养培养,亦即认识到,只有可以成为素养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向学生传输,并因而掌握这种素养类知识的传输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历史教师这样想,且这样去做了,才能清晰梳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彰显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保证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二)认清目标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取的过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也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的实效性,为了保证这两种效果的实现,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如前所述,按照“核心素养”概念的基本认知,再参考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情感及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理化渗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化渗透,也就是说,要让核心素养同具体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以起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真实化,而非仅停留于空洞的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保证核心素养的统摄功能,教师在此统摄功能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介入时可以从多个环节着手,比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对情境问题的积极创设、对情感体验的促进增强、对多元评价的理性构建等。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上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且让教师准备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在讲授具体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一)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
人们在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时,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背景对事件的合理性、影响作用等加以理解,造成了主观历史与客观历史的疏离。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应当积极避免自身感彩的过多介入,从而保证不会因自身主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比如在讲解到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时,教师即需要以客观的立场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让学生看到汉朝、宋朝、明清等几个不同时期,皇帝与朝臣在议事时候的状态,让大家分析几张图片中存在的差异。学生很容易能够发现大臣从最初的坐而奏事,到接下来的站而奏事,最后是跪而奏事,可谓越来越谦卑低下了。接下来,教师以明清时期历史为大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环境中来,重新审视我国古代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这种利用图片进入真实情境,再还原到现实加以理性思考的做法,是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的合理途经,有助于帮助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方面能力的进步,且可以使之将历史思维应用到平时生活里面去。
(二)以核心素养引导开展史实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历史事实时,一定要保证知识传播的真实无误,这是因为史料对于学生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知识点都加以认真核对,用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触这些内容。举例来说,当讲解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君主制度演变知识,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按照时间轴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各个时期君主制度的史实,像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明清的君主集权制度演变等,使学生在真实史料的带动下,自主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且进一步分析这种规律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要以史料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其间的关键点,以保证学习效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完善化。
(三)以核心素养引导历史观念进步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实正是这样,人们借助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由此产生有益于自我发展的人生启示,这也是历史学习于现实有所裨益的重要方面,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具正能量的历史观念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动下产生尊重、自由、自信、平等等思维观念。比如在接触到中国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内容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从1840年开始,各国列强的侵略同我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事实,也要让学生同时意识到我国人民所处境遇及反抗的决心,即史实与情感两者兼顾,以带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等项知识内容时,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变化及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并在潜意识里产生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思想。总而言之,教师利用把历史知识和相关精神内涵结合起来的办法,会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史实所附着的思想内容,且使学生能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成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时空距离的,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其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变得非常不容易。而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落后、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完善,课堂与学生也同样有着相互阻隔的问题。这两种阻隔的破除要求,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用核心素养为导向,依靠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改进,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学生一道投入到身临其境式的历史现场中去,将有可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增强其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向着理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态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2]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5(13).
[3]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20-21.
[4]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5]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6]栾永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7):190-191.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学校提高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更是青年教师能迅速适应高中课堂教学、站稳讲台和适应学校教育发展形势深入探索的核心校本课题。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之关键在于教师通过一定的历史素材,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渗透用多元史观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同时获得知识沐浴下人文素养提升、人格魅力升华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提升打造有效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之关键在于教师通过一定的历史素材,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渗透用多元史观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同时获得知识沐浴下人文素养提升、人格魅力升华的教学过程。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以对策。
一、夯实专业功底、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一位历史教师,面对已有一定历史知识积淀的初中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巩固大学所学历史专业知识,还需要博览群书和潜心研读初中历史新课标及教材。这样才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青年教师最需要的是学习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扎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其次要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建立民主互动、和谐推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进行点拨和学生主体探讨的活动过程、是二者同时发生、相互交替作用的过程,我们要做到“为学而教、以教促学、学教相依、教学相长”;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青年教师正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应该听百家之言取其长,研百师之长取其精,凝众师之精于己用,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色有激情、有内涵、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重视课堂结构、提高驾驭能力。
1、应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传承人类文明,更要开启青年的智慧之门、教给他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短短的45分钟教学要实现这些目标,没有精心的设计、有效的策略、严密的结构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我认为历史课堂有它的结构性:史实――史事――史识;即完成一节历史课教学首先是引出历史问题,然后理解史实、运用具体的史事论证历史问题,最后通过归纳总结获得结论,形成一定的史识。
2、应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是实现教师价值、促进学生发展的舞台。教师是这个舞台的总导演,教师“导”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驾驭和对学生的驾驭。我认为:第一,用激情活现历史、调动学生情绪。史实和史事,由于遥远而使学生理解时就比较困难。我们首先要有激情让历史的本身鲜活的一面重新展现,我一直在探索用激情凝聚目光、掀起课堂。第二、要穿插妙用课堂教学手法。一是巧用多媒体。作为历史课必须要有历史复原之感,而多媒体图片、视频、音乐的准确选用会提高你对知识理解的驾驭力和对学生求知的吸引力;二是善于创设新情境。借用历史材料创设新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在情境中巧妙的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三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巧用生活实例、让历史贴近现实,甚至可以用现实的角度审视历史,要让学生感受到学历史是可用、有用的,这样他们的学习的欲望才会愈来愈强烈;四是重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适当的表演、辩论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拥有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举措有效实现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五是善于用多种史观解决同一问题。
三、提升人文素养,彰显人格魅力。
师者:授知、解惑,榜样。可见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业者有着特殊的素养要求,而教师的人文素养正是这些素养的核心。我认为青年教师与学生间的年龄代沟较小、便于沟通和交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实现关心学生,促进学生修养的全面发展。一个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准直接决定着他在课堂对学生引领的高度。
作为一位中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扎实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钻研教法、内化执教能力、外显教学艺术、彰显人文素养、和谐师生关系,不断进行广博求学、自主反思、适时总结、及时求进,才能真正的占领这个舞台、才能去敢于向课堂要效率、实践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时代课题。
一、必须弄清高效课堂的指标
高效课堂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首先得转变自己的角色,要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总之,要让自主学习模式把课堂完全变为学生的舞台。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无疑是高效课堂所不可或缺的。
3.创设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画地为牢”、“惟我独尊”,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教学的真谛。
三、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优化课堂微观结构的核心环节。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备课须做到三点,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算得上充分备课。
四、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现状
初中英语实践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有效的教学办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可以从语言交流能力、文化素质、学习心态等多方面展开教学,引导并塑造学生具备文化内涵,在良好的心态引导下更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善于用英语交流表达素质。
一、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内知识到课外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丰富的获得全面性的知识,为学生交流表达提供文化基石。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高效提高,教师可以把优秀的课外英语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索学习。学生自主的延伸学习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思想的先进性,使学生可以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在延伸的教学中掌握实践语言表达的习惯和文化内涵,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增长阅历,用这样的方法营造交流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素质。
二、教用人格影响学生
做为一名英语教师,其个人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一定要过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关于动物的课文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动作结合语言的表达来营造欢乐的气氛,在做动作的同时说:“Look!This is a beautiful peacock”教师用美丽的孔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形象深刻的记忆这种趣味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英语探索、交流表达的热情和信心。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对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思想等展开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振作起来,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将精神转移到英语课堂学习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可以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负面情绪影响,用言行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地区,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加入多种模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被教学活动深深的吸引,充生探索学习和主动交流表达的意识,比如:游戏教学、音乐融合教学、表演语言表达教学、互动比赛教学等等,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思维方式、知识运用的各个方面。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英语核心素养不断的提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
四、以学生为重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应用一切教学手段来提升英语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使每个学生不仅了解英语的课本知识,还要消化成长自己的内容,在日常交际互动中可以与其他同学积极的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更好的提高英语知识能力,通过不断的坚持学习,找到英语交流的感觉,提升整个人的交流自信感。学生受关注、尊重,从而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想的先进性,使学生可以具备正确的探索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自我提升个人素质。在学习中有个人追求的学习目标,想尽一切办法的去实践学习,从而更高效率的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在学习中可以不断的进取、学无止境。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然后在课程教育教学中运用针对性的办法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品格与能力共同发展,学生在英语交流学习中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有目的、有方法的提升英语知识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对于英语学习有一个积极、认真、乐观的心态,以这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优化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有“百科之母”之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而言都是深刻的变革。相比较过去只能依靠课本和教参的教学手段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手段。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信息技术辅助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之重要性。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经之路。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是必要的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互联网资源优势等,都有助于积极转变过去刻板、单调的语文教学现状,让课堂教学因丰富而具有趣味性。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内容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现代语文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课堂,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开展教学,方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知识唯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多元的教学目标,扩充课堂容量,方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好教学课件,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是扩充课堂容量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师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容量。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融入文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以上两点可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扩充课堂容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手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以多媒体演示手段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为首选。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体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多媒体的一些先进功能,如动画演示、超级链接等,让多媒体课件因丰富而多彩。其次,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沁园春.雪》一文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诵是教师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也是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可以巧妙地结合一些优秀的朗诵视频,通过图片与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朗诵的语感,提高学生朗诵的效果。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与传统教学显然不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微课视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针对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笔者开展了“病句专题”微课讲解,将学生常见的病句类型,应对策略等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不仅不用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病句连篇的现象。这种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式,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整合信息技术,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低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格局,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翻转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构建小组合作的语文学习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代表获奖教师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教师向以陈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教务处、教研处以及各年级、各科室的领导表示由衷地感谢,感谢你们高瞻远瞩,带领我们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了我们的专业化技能,为全体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搭建了宽广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师系统的讲授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围绕教师个人的理解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但是这种授课方式通常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忽视对课堂的高效率的追求,这就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而“高效课堂”既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又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高效性。也就是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优点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一直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掌握被动”等问题,拓广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和全面否定,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高考中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也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学生的知识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什么”转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新教材将“探究”和“思考”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分组互动等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在“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要求下,建设“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我校“三次创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支撑。可喜的是,我校很多教师已经主动地在建设“高效课堂”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在以陈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此项活动,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结合我校实际,走出一条科学的、具有一高特色的“高效课堂”教改之路,树立高质量的一高教育品牌!
谢谢大家!
-2-2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代表获奖教师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教师向以陈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教务处、教研处以及各年级、各科室的领导表示由衷地感谢,感谢你们高瞻远瞩,带领我们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了我们的专业化技能,为全体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搭建了宽广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师系统的讲授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围绕教师个人的理解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但是这种授课方式通常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忽视对课堂的高效率的追求,这就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而“高效课堂”既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又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高效性。也就是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优点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一直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掌握被动”等问题,拓广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和全面否定,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高考中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也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学生的知识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什么”转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新教材将“探究”和“思考”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分组互动等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在“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要求下,建设“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我校“三次创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支撑。可喜的是,我校很多教师已经主动地在建设“高效课堂”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在以陈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此项活动,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结合我校实际,走出一条科学的、具有一高特色的“高效课堂”教改之路,树立高质量的一高教育品牌!
谢谢大家!
一、核心素养为目标,集中一点解难题
结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中生活必备语文素养阶段的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两方面内容,笔者确立了《雨巷》的三大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的意境,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二是抓住“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特殊意象,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言说,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三是结合背景,赏析作品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诗歌的思维能力。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分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意向含蓄,对中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只是对每个意象进行碎片化解读,不加引导,甚至将主题讲出来,必将使这首诗歌的教学流于形式,以至于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笔者所教某班级,以女生为主。她们热情、情感细腻,平时喜欢诗歌朗读,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缺少诗歌学习的有效方法,朗诵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创造思维能力更是不足。
基于学情,笔者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突破,紧紧抓住“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作为教学内容,紧扣一个“闻”字,形成了“闻香寻人品雨巷”的“动态合作课堂”设计思路,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和生活对话的过程中找到阅读诗歌的有效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言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动态合作搭框架,闻“香”寻人增素养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笔者采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以“闻香寻人品雨巷”樯杓扑悸罚通过初闻香、再闻香、品诗道等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经典中阅读生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言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和对话中实践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突破。
1.任务清单做引领,合作学习打基础
课前,笔者设计了“闻香寻人品雨巷”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雨巷》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丁香这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初步诵读诗歌,完成学习任务单。
2.诗中寻香设情境,教师朗诵激兴趣
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笔者以寻香导入:“生活中我们都爱花,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香味,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诗歌的字里行间闻到花的香味,下面,让老师来朗诵一首关于花香的诗歌,请你来闻一闻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出教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朗诵的兴趣。
3.朗诵“PK”初闻香,充分诵读品诗情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设置了朗诵“PK”初闻香的活动项目。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朗诵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寻找诗中体现诗人情绪化的词语,为开展小组诵读“PK”赛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通过个人“PK”、小组竞赛、班级诵读等环节,针对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技巧指导,感悟诗歌节奏美、韵律美。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笔者还设计了“吟唱”诗歌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吟唱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实现对第一个教学目标的突破。
4.解读意象再闻香,互动言说抓重点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解读意象再闻香。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诵的基础上,解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特殊意象。这一环节笔者设置了闻“香”寻人的活动项目,利用课前发放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讨论。首先是再闻香,在朗诵基础上结合诗歌说说诗中的丁香花是什么香味的,提升对诗歌情感的体悟。接着是寻人,主要是围绕诗中“我”在找谁,循着香味,“我”有没有找到,她最后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诗歌要把她描绘成这样一种形象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闻香”和“寻人”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和主题的把握,实现对教学重点的突破。
5.合作“闻香”出成果,展示评价促言说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围绕“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在“闻香寻人”的基础上开展“闻香识人”的小组活动,即在课前学生预习收集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和丁香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基础上,讨论“丁香一样的姑娘”与雨巷意境之间的关系,这是怎样的一位神秘人物,诗中为什么选择“丁香”这个意象,而不选择桃花、荷花这样的意象?结合中国古典诗词和雨巷的特殊环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丁香”的真正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而由象入境,真正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和主旨,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知道诗歌“说了什么”和“怎么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为什么这样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在活动评价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闻香寻人”小组活动评价表》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来评价活动的效果,提出作品的改进建议,为课后完善小组活动作业做好了准备,同时评出了本次活动的最佳诵读小组和最佳成果展示小组。
6.读诗言志又闻香,品诗悟道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是品诗悟道再闻香。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适时地将学生引导到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的感悟与实践中去。诗人难道仅仅是在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吗?如果不是,他又在寻找什么?结合背景,请说说诗人在寻找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与诗人相似的经历?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有什么收获?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次对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中去,从而引导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文学作品的魅力不在于我们找到了作者内心的答案,而在于每个人都从作品中读到了自己。
三、素养提升要总结,教后说教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