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叙文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时间。有些文章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出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化,以时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二.地点。有些文章,根据作者的构思、行文的需要,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内容,把地点作为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通过两个地方生活环境的不同,表达出“我”的不同经历与感受。
三.人物。有的文章,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等来组织材料,以人物作为行文的线索。如《孔乙己》中,鲁迅就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反映了孔乙己半生苦读不售,恣睢沦落,终至被丁举人打断了腿默默死去的悲剧,揭示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残害。
四.实物。有些文章紧扣某一实物,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该实物在文中起点明中心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记一辆纺车》,作者以“纺车”为线索,通过回忆在延安时期使用纺车的经历,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了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事件。可以只写一事,详细地写出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等几部分,由此表达文章的主题;也可以详略得当地写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某些方面的精神和品质。如 《武松打虎》就以“武松打虎”一事为线索展开情节:开端——店小二因山上有虎不让武松多喝酒,但武松执意喝了十八碗;发展——武松不听店小二劝告夜走山路,——武松在山上打虎,结局——武松下山遇假虎。通过对这一完整事件的详细叙述,一个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武松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六.感情。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的文章没有中心事件,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就要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有中心事件,也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在写作时也可以以人物的感情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因于勒花光家产带来的憎恶——因于勒信中所写的富裕勾起的期待——因卖牡蛎人貌似于勒产生的怀疑——因确认于勒身份引起的憎恶,通过情感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文章的线索选定后,常借助以下三种方法展开。
一.借助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冰心的散文《笑》,以人的表情“笑”为线索,借助对不同人物的笑的描写加以展开。文章分别描写了三种笑: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圣洁的笑;古道边小男孩的笑――天真的笑;海边茅屋老妇人的笑――安详的笑。全文线索清晰,主旨鲜明。
二.借助细节。细节是指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是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如陈运松的《妈妈喜欢吃鱼头》,以“妈妈喜欢吃鱼头”为线索,借助细节加以展开。作者分别写了三代人吃鱼头的生活细节:“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用三个相似的细节,表达出同样的舐犊之情。
1.准确使用词语
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
例1 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起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例2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抓起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一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例2换了几个动词之后,更能表现“我”的动作之仓促,心情之急切。
2.增加修饰成分
在写记叙文时,一些考生首先考虑的是将事件叙述完整,习惯性地用概括性的语言去表述,虽然简练,但显得枯燥平淡。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叙述性的语句,在保留原有信息量的基础上尝试着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如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关联性描绘,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一些、有味一些。
例3 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在热那佐瓦沃拉出生了。
例4 热那佐瓦沃拉,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的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
同样表述肖邦出生的时间、地点这两个信息,例3平铺直叙,例4采用倒装句式,并运用联想进行关联性描绘:“……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两相比照,例4显然更加生动形象,并显露出“温情、甜蜜”的韵味。
例5 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心情很差。
例6 “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寂寞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伤痛。
同样表述因考试失利而心情糟糕一事,例6调动联想,融入和心情一致的几句歌词,进行关联性描绘,味道就大不一样。
例7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
例8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雨丝细长,愁丝更长!
例8的后面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更见作者的功力。
3.体现描写韵味
描写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的语言如果缺少描写的韵味,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就不会打动阅卷老师。
例9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看样子比较贫穷。我站起来给她让座,她连忙感谢。
例10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面目黝黑,满脸皱纹,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襟褂子。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我赶紧站起来,对她说:“奶奶请坐!”老奶奶激动地对我说:“小大姐(江苏北部的人喜欢把小姑娘叫做‘小大姐’),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
例9中概括性的介绍较多,没有描写的韵味。例10中老奶奶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她的农村特征,通过面目黝黑、大襟褂子的肖像描写和“小大姐”的语言描写体现;她的贫穷,通过手里提着的半篮子鸡蛋体现;她的感激之情,通过“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的语言描写表达出来。
例11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例12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放学了,我奔出教室,赶快回家。外面虽然是春寒料峭,可是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冷。路边的杨柳枝头已冒出嫩嫩的青芽,可我已无心欣赏,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考了620分,妈妈将会有怎样的喜悦……”
例12将抽象的心理介绍变为具体的心理描写,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情绪。这样改,“我”的喜悦溢于言表,文章一下子就生动多了。
考生在描写时,除了细致之外,还要善于捕捉人或事物的美学特征,学会恰当地安排叙述与描写。凡是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须交代的内容,用叙述;那些对文章主题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用描写。
4.灵活使用句式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选用句式,灵活变换句式,使句式呈现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显得和谐流畅、文采飞扬。因此,记叙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阐发一种道理,考生都得仔细思量一下,用哪种句式合适。
一般来说,考生要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使用。
例13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例14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例13用的是散句,例14用的是整句,两相比照,例14显然气势更强,更具感染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妙处,考生应该交错使用,使文章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例15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这段文字就采用了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的方法,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考生要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就必须使语言“活”起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一、触景生情法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眼前飞舞的雪花,盈盈雪花中传来清脆的叫卖声……这一幕多么熟悉,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年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学生的开头段,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看去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睹物思人法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相册,每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那张有些发黄的照片时,就想起……”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人记叙文的开头法,它符合人之常情,由物过渡到人,顺理成章。
三、引用法
引用,包括引用歌词、诗词、儿歌、俗语、名言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引用恰当,便能直奔主题,还能提高文章的文学色彩。例如在写《母爱》一文时,甲生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乙生则引用了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又如在国庆征文活动中,一个学生自拟题目《祖国啊,我爱你》,开头时她便引用了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采用引用法开头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内容,不可模棱两可,平时还要多积累,以便写作时选用。
四、“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这是一种巧妙的开头法,能直截了当表现人物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王熙凤的出场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奶奶》一文时这样开头:“‘娟子,不能只吃荤菜,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注意营养搭配……’”饭桌前,奶奶又在不停地唠叨,奶奶的唠叨比中华五千年历史还要长。这段话不从外貌着手,落笔便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奶奶唠叨的性格。
五、对比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两种或多种事物对比,达到突出某一种事物的目的。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开头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老舍把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同样是写冬天,我们还可以纵向对比,如:“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我爱知了声声的夏天,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但我更爱白雪皑皑的冬天。”
六、修改(补充)名言或俗语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对约定俗成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对这种做法,我们应该予以肯定。例如在练写《师生情》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就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改成了“可怜天下老师心”。另外一名学生在“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后面补充一句“在校靠老师”。
七、巧用比喻法
恰当的比喻能直观地表现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也便于抒情。如果文章开篇便使用比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会很深刻。在练写《父爱》一文时,有学生开篇便写到:“父爱是什么?父爱是儿登天的梯,父爱是那拉车的牛。”简单的两个比喻,顿使全文增色。
八、巧用排比法
句式相同的句子连用,可以使文章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开头和结尾尤其重要。如果把排比、比喻糅合在一起效果则更佳,如上文写父爱的两句话就揉合了比喻和排比。
快乐暑假800字记叙文素材一
我的暑假生活过的可愉快哩!,就拿今天来说吧!
今早,我起床刷了牙、洗了脸,就和大家一起吃早餐,坐了一会,奶奶就叫我、妹妹哥哥去打羽毛球,打完了羽毛球已经9点多钟了。姑姑让我们陪爷爷奶奶去买菜,他们在家准备准备。
到了菜市场,才发现好热闹啊!鸡鸭鹅的叫声混作一团;这个大爷对卖菜的说:“你少给我了五角钱!”;那个大妈说:“明明是你儿子撞倒我孙子的,你还理直气壮了是不是?”;奶奶对面那个卖鸡的又说:“鸡屁股要不要?”“不要啦!你那还有这么多鸡杂,给我们点儿哈!”
奶奶买完了鸡,又买了芹菜、牛肉、苞谷、莴笋……最后我们是打电话叫姑爹开车来接我们了,因为太多了!
回到了家,姑姑已经把开水烧起了,奶奶先给我们煮苞谷垫垫肚子。吃完了午饭我和妹妹来到小区的一个人工湖玩,直到哥哥来叫我们和大家一起上山去采果子,我们才回家准备。
我们穿过工地旁的丛林小道来到了一片开满了鲜花的空地,站在花丛中,隐约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我们又继续往前走,就看叫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随之看叫了一大片红果子树,爸爸告诉我这是“鸡血李”。红得像鸡血一样的李子,名字取得真好呢!我们采了一大篓李子,让爸爸拿着,大家都在河边洗了把脸,又继续往前走。
往前走就是桃子林了,绿色和粉色混搭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美。我们又采了一筐桃子这回是姑爹拿。
前面已经没有果子了,我们只好回家吃果子了。回到了家我们3个小孩先把它拿到楼下去洗,大人们就轮番在楼上洗澡,我们洗好果子他么也洗好澡了,就开始吃,吃完了大半,我们也饱了,下午饭就是果子了,不知道是谁打了一个大嗝“嗝——”
我们开始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大家异口同声的爆笑起来,还是姑姑催我们:“快去洗澡吧,从大到小,不要抢哈!”
我们洗完之后就睡了,我们的梦里还散发着桃子那样甜甜的味道……
快乐暑假800字记叙文素材二
暑假的一天,我参加了东南商报组织的小记者四明山夏令营,这是一段快乐而艰苦的旅程。
一到营地,我们就被分成3个营,分别由3位身着迷彩服的教官带领我们活动。首先要搭建晚上露宿的帐篷营房,教官指挥着我们拿着材料向附近的竹林进发。一路上,我看到有远处峰峦叠嶂的高山,近处有茂密参天的竹林,脚下是清澈透明的溪水。好一幅江山美景图啊!搭好帐篷后,我们饶有兴致地开展了水枪大战、小溪畅游等活动,但大家更期待的是晚餐后的篝火晚会。
夜幕降临,我们近百位小记者围着一堆柴火,期待着火苗的升起。心中反复默念着“五、四、三、二、一”。终于,火苗“腾”地跳动起来,一会儿功夫就燃成了高高冲天的火焰,这火焰把周围空旷的山野照得非常明亮。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我们先后玩起了抢凳子、水果蹲、击鼓传“熊”等游戏。这些游戏尽管有些老套,但在这个远离城市喧闹的山林中举行,显得格外有趣,尤其是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伙伴融入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一起享受烈焰升腾、气氛热烈的美好时光,觉得非常兴奋、激动。
夜已经很深了,到了露营休息的时间,可我还是兴奋得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在竹林的帐篷里睡一晚会是啥感受?这么多人野外露营,热闹自然很多,但糟糕的事情也不少。一是3人一组的帐篷,显得又闷又热又挤;二是没有了习惯枕着睡觉的枕头,左右翻转睡得难受;三是有些人睡不着觉,拿着手电筒照来照去,还大声说话,无法让人入眠。不过,教官教导我们说,以前军人打仗时条件非常差,头上有敌机轰炸,后面有敌军追击,前面还可能有地雷危险,哪有这么安稳的觉好睡?要是实在累了,也不管蚊虫叮咬了,找个地方一躺就睡着了,哪里有这么好的竹林帐篷给你们享受呢?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苦耐劳的传统不能丢,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回味教官的话,我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两天的夏令营很快就结束了,我感悟很深。觉得就像是喝了杯浓浓的咖啡,喝进去时是有点苦,但慢慢回味却是淡淡的香。我知道了,任何事情不去亲身体验它的艰辛,你就不可能体味到它的甘甜。苦乐夏令营,给我回味,给我力量,催我成长!
快乐暑假800字记叙文素材三
暑假,我参加了市交警大队和团市委举办的夏令营,地点在海滨城市——大连。这一周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7日中午到了大连,印象最深的是:大连的街道清洁,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挺立路旁。车辆、行人很多,南来北往,但是非常有秩序。虽然没有交警指挥,但是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诸如骑车带人、横穿马路的现象,根本见不到。大连真不愧是一座文明的城市。
第二天,我们去星海公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大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大家欢乐地奔向了海滩,眼前是深蓝色的大海,它庄严而宁静,海面光滑得像大理石一样。极目远望,无边无际,海天相连,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一会儿的工夫,大海狂暴得像个恶魔,翻滚的大浪,向岸边疾驶而来。海在咆哮,在轰鸣,吓得我退出很远。
潮水已经退了,我们挽起裤管,去踏浪花。一排雪浪涌来,溅湿了我的衣服。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指蘸了一点海水放进嘴里,呀!海水真是又苦又咸。这时不知谁在岸边喊了声:“快来呀!这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我连忙上岸。在蓝天下,阳光照射的金色的沙滩上有点耀眼。那形态颜色各异的卵石、贝壳,真好看。我贪婪地捡了这个又捡那个,这是大海赠给我们这群小客人的礼物。在那平坦的沙滩上,我发现许多像豌豆一样的沙球。辅导员老师说:“这是小蟹子从洞里扔出来的。”大自然竟有这么多的新奇事。游海滩可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记得在那月色朦胧的夜晚,我们全营聚集在野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营火晚会。烈火在燃烧,大家围坐在火旁。首先是传递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它象征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后继有人,我们决心要把老一辈的火炬接过去,传下去。然后大家围着营火载歌载舞,尽情欢乐。
夏令营的生活虽然是短暂的,但十分快活。因为我看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美丽壮观。感受到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少年儿童,是无比幸福的。
快乐暑假800字记叙文素材相关文章:
1.我的快乐暑假叙事作文800字素材
2.快乐的暑假800字作文素材
3.我快乐暑假作文800字素材
4.快乐的暑假900字作文素材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么重要的作用而实施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重要性的表现最直接的便是促进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往往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它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既然阅读和写作被公认为语文课程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写作教学必定也是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路径。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是一直被动地接受训练和指导,没有自发地和阅读内容展开互动,没有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那么,无论多少的阅读训练都是无济于事。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阅读的渴望,主动阅读和阅读指导相结合,才能发挥阅读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积极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重要方法。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是对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整合过程,也是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过程。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增强学生阅读效能
学生的阅读效能是对阅读给予学生的帮助,以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出发,积累收获的量的考察。阅读效能不仅仅体现在学生阅读了多少这个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质的发展角度考察,从阅读中汲取了怎样的养分和自身这块土壤相结合,培养出了怎样的果实。
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规范要求包括“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对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落实这些要求的着眼点还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实现这些要求的落脚点还在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就表达能力而言,记叙文写作教学产生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文体的写作教学,应该更有优势。由其文体特点所决定的多是通过对人或事的叙述形成一定的主题,记叙手法在其中的运用占据主流地位,记叙文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主张以人为本,青睐个性化的表达,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提升表达交流的自主性
记叙文写作教学训练的内容大都是以自己或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为出发点,要求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不断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关注,将视野范围扩大到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感悟思考,才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形成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动因。不断地感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表达,积累的就不仅仅是写好记叙文的能量,而是有话说、敢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发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对学生品格修养的辅助塑造
(一)辅助塑造个性特点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规定中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写作是比较个人化的行为,受不同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较大。如果说写作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的重要途径,那么记叙文写作特点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能够比较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了每个人的特点,而且通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高中生个性的发展方向。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人格。这样自由开放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潜藏在心底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激发了他们处于青春转型期个性的张扬。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用自信而宽广的胸怀包容千姿百态的个性存在,相信对于每个高中生个性特点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塑造功能。
(二)引导体察社会人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生活化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生活感悟以及生活观察的能力;通过思想表达,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
一、根据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洞察力
生活作为学生写作的思维源泉,是提升写作能力的
重要条件。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
生观察能力培养,在用心感悟生活的同时,明白隐藏的思想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生活就是语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生活情境,让学生发挥
主体作用和地位,从而鼓励学生在感悟以及学习中不断
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用感官感悟生活,得到价值升华;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生活情感,特别是能够共鸣的地方,更具有烘托情感的意义。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曾经一度以“道德的滑坡”,要求以职业道德、生活美德等方面,对当今社会进行研究,道德与社会的关
系,我们可以从联想以及丰富写作内容等方面出发,从眼前事物、社会现象联想到历史发展以及生活感悟,从而深入情感领悟,给写作做好铺垫工作。
二、利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鲜活的思想是记叙文的主要价值,这种思想不仅是对生活的领悟、观察,更是对语言知识的升华与积累。如果说用心生活是培养学生爱心与热情的话,思想表达则
是提高写作素养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必须努力引导学生发现,不断提高对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主动观察、品味生活,进而改善情感世界,让文章更具有个性。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对生活事件的辨别能力,从而让其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人。例如,在《童年趣事》中,因为听说种瓜就会得瓜,所以自己种了一截短小的铅笔,结果很肯定,于是他也得到了启示,并不是播种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在于目标的可行性与信心。
三、重视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观
随笔训练作为提高学生记叙文表达方式的重要方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自身领悟能力。在随笔训练中,洋洋洒洒的文字记载能让学生养成爱表达的习惯,从而保障训练成果;同时它也能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写作兴趣。因此,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化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敏
感,营造出更加细腻的情感空间;通过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融合,让作品展现学生内心情感,促进技能知识内化过程。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四个理念
我们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是按照老师埋头苦练的教学引导,不断反复在作文训练中来实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标,而事实上虽然增加了训练数量并也提高了写作速度,但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这样就导致我们大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出现机械化的模式,只能依着葫芦画瓢地写作,并没有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而且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1.应具备辩证的思维角度
事实上,辩证思想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指对事物的看待和分析应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地看待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应在内容中融合一些辩证思维色彩。具体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全面理解故事材料的同时,应对常规思维进行转换和创新,善于挖掘故事新颖而独特的思想情感。通过在作文内容中有效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可开拓和挖掘创新而独特的主题,给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道:“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这种对与众不同的看法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个“东施效颦”的主题来延伸到现代故事中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大部分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特点,不追求盲目性地模仿。因此如果以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理解“东施效颦”,东施虽不美,但却能敢于“效颦”,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她的勇气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从这个大反转的辩证角度能带给文章更加新颖和独特的亮点。在这样的辩证思维的作文训练中能不断影响我们的思想,并提升我们在写作思维和内容安排上的全面性、深刻性。
2.应在题材上注重亲情情感的融入
情感的东西能带给人触动和共鸣,因此本人认为应注重将亲情题材纳入到记叙文写作内容中去。在写作时,不必使用太过华丽的精美词句去修饰包装亲情,也不需要用过于浓烈的情感去夸大亲情,只需要通过生活中最真实的小事情来呈现出人的真善美即可提升并丰富记叙文的内涵和情感。例如,龙应台的《目送》是叙述亲情的佳作。文中这样写道:“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文中通过对亲情真实、细节的描述与表达,将情感艺术化的表现出来,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因此本人认为记叙文题材上应融合渗透亲情这种情感,来提升文章的情感艺术价值。
3.写作技巧上应结合自然景物的烘托与陪衬
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仅仅安排人或物的叙述,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但如果增添一些自然景物,能对文章起到更好的烘托、陪衬与渲染的积极作用,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且这种自然景物的融入,应以高雅、积极、正能量方面的思想格调为基础,能渲染和突出文章的主旨思想与情感表达。但文章切忌不可过于消极、片面甚至灰暗低俗。例如以下这篇零分作文:什么是不朽?我冥思苦想,思绪万千。我曾以为,道德与信念是不朽的。可当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v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她一把扭住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老家的三大爷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只山羊进城来看病,换来的只是琳琅满目的检查化验单和无可奈何不得不给的红包,在白衣天使灯红酒绿后的醉眼微醺下,大爷最终还是走了……从这篇文章题材来看具有时代性,语言也比较流畅,但经老师分析,这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是无法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成功的。因此这也就提醒我们学生在高考写作中更应该合理把握好写作技巧,适时地运用自然景物等来烘托陪衬内容。
4.情感主旨上应强调对生命的敬畏
我认为,人类应把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人与事都当做一个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和尊重,并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例如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文章中这样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歌唱,他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通过这段文字的叙述,能折射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这无形之中在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并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人心价值观的思想,强调了每一个生命体的价值和珍贵。哪怕是一颗种子、一朵花,它们的生长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应学会赞誉生命并敬畏生命,对万物都皆可使用拟人等修辞法来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质感,提高作文的思想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若能做到以上四个要点,那么不仅从作文内容上更加丰富和饱满,同时也能切实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等的感受,体验和感悟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循序渐进地提升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单猛.记叙文写作的四个理念[J].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5,26(1):15-17
【关键词】 铺垫; 渲染; 升华
对于中学生,记叙文人人会写,然而很多人又写来自己都不满意,原因何在?我认为有生活体验与生命觉悟的问题,也有技巧的问题。本文试就技巧方法问题为大家提供些参考,若能领会得透彻,依法训练得纯熟,可望大大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一、铺垫:营造情景气氛
我所说的“铺垫”是指: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在隆重推出精彩的中心内容之前,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对环境和人物,加重描写铺叙,以酝酿气氛,以突出人事景物。或者采用“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的衬托方法,用与之相对相类的另一事物作为陪衬,使所写的事物得到更充分的表现。
铺垫对于文章,根本作用在于更好地突出主题。具体说来,或酝酿气氛,或营造情景,或丰富文章内容。善铺垫,则文气顺畅,水到渠成;无铺垫则显得单调、生硬、唐突。如朱自清善做铺垫,一道父亲的背影使千万读者感悟似淡还浓的父爱而潸然泪下;如鲁迅巧做铺垫,则读者觉得阿Q向吴妈的跪地求爱是自然而然,相反,阿Q从来不懂得什么“铺垫”,唐突地跪下说“吴妈‘我和你困觉’”却惹出大祸端。
常见铺垫的手法介绍如下:
背景介绍。天下大势,社会风尚,时代潮流,世俗人情,具体事情的时空情景。可正向使用之,以见出世俗人情事故之必然;也可反向使用之,以彰显其人其事之高标迥异。心理铺垫。铺写夙愿所求,得到时机必会发作,如玛蒂尔德幻想多年,得到舞会请贴必然急切参加从而有“借失赔项链”的故事。叙写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心理状态,或喜或怒或烦或悲或闲或百无聊赖,常态人也会有一反常态之波澜事。
比兴开篇。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先用某一形象事物比方将要写及的中心事物。兴,即寄托,“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事于物,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在对事物的描写中,或在描写中引发出联想和感慨。写景定调。通过具有较强主观感彩的景物描写,奠定感情基调,从而由景及人及事。
其他方式。或由远入题,先写一段看似无关的材料,实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或议论入题。或正衬入题,用相似的事物进心进行衬托。或反衬入题,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进行衬托。或先抑后扬或欲抑先扬。
运用铺垫要注意:一是目的要明确,服务主题,力求免于俗套;二是要适度,三五句即可,尽量扣住标题关键词。
二、渲染:突出中心内容
渲染,原指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我所说的渲染是指文艺作品中指对中心事件、场景、人物通过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来突出形象。
通过正面、直接、细腻地描写,可以突显文章主体内容,展现文章的精彩之处,突出文章中心。许多记叙文流于平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精彩细腻的描写,缺少渲染意识和恰当手法,因而面目模糊。这正是许多中学生写记叙文的苦恼困惑所在。
常见的渲染手法介绍如下:
描写场景:将预伏的矛盾冲突激烈化尖锐化。伏笔早在铺垫中,矛盾随时机推移变化发展,终将爆发。抓住矛盾爆发时特定情景下的场面做细致的描写是记事写人文章的关键所在。做好对主要次要人物的描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 。当然,矛盾冲突必须围绕主题。
描写细节:突出描写震撼心灵而又突显主题的细节。在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做具体描绘时,注意抓住那些震撼自己和读者的心灵而又能突显主题的细节而加以表现,这是记叙文出彩的一个关键。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道:“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有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就是一个极好的细节,堪为“母爱的雕塑”。《祝福》中鲁四婶的两次断喝“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你放着吧,我来拿!”就摧毁了祥林嫂的生命支柱,这也是经典的细节描写。只是细节描写要注意真实性和创造性。
描写心理:细腻描写情景下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是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情绪、感受、体验等,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因篇幅不宜过长所以特别要求写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通过内心的反复斗争所作出的取舍去从得以表现人物的丰富性真实性和人格的特殊性。比如写“本性与意志的较量”“道义与近利的选择”往往能较为深刻地展示出人物特性。 适时的烘云托月。从侧面着意点染描写,以烘托所描绘的人或物。
三、升华:深化主题
联 想
就事写事,必然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些事件涉及的范围不广,不易创造美妙的艺术境界,难以调动读者感情。这时可以运用联想法,使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生动,如在巴金的散文《灯》中,由眼前的灯联想到“远古的火炬”;在秦牧的散文《土地》中,由眼前的土地联想到晋公子重耳逃亡时重视土地的故事,说明“土地”的宝贵。这些联想使关于“灯”或“土地”的论述更深刻,从而深化了主题。联想出来的“虚”形象有时很美、很动人,可以补充“实”形象的不足,使“实”形象更完整。如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作者在读到的诗歌《沁园春 雪》时是这样联想的:“他们从这里看到了决定历史命运的真正力量,听到了革命进程的脚步声音……诗的每一个字,如同火炬一般,燃烧起来。刹那间,整个前沿阵地一片通明!”这里“听到了革命进程的脚步声音”“火炬一般,燃烧起来”“刹那间,前沿阵地一片通明”等,以“虚”形象补充了“实”形象,有利于调动读者的感情。
心理活动
描写心理活动比较自由,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再现形象,可以补实际的不足。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这里用虚写的形象与实际的形象作对比,以示“我”的自责,使读者感觉亲切。
梦 境
梦原本是虚幻的,任何生动的梦都是虚假的,但用梦来反映人物的追求、理想,却能收到美妙真实的效果。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人本不能变成蜜蜂,但梦中这个变化,就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甘于奉献的高尚精神,这样主题自然就鲜明了。
议 论
就事写事,往往难以使人认识深刻,但若加以精辟议论,便立刻能使其升华,意义不同一般。如在刘宗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中,作者是这样写的:“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使一件平凡的衬衫(实事)升华出不平凡的意义(伟大),主题更深刻。
传 说
在记叙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引用一些传说,就会发现该事物的历史背景,让人想到历史渊源,从而显示出该事物的意义。如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中为了说明“难老泉难老”,在介绍“难老泉”来历时,引用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饮马抽鞭,柳氏坐瓮”的故事,把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展示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优良传统,加深了“难老”的意义。
写 景
记人叙事时,进行一些恰当的景物描写,或表明发生的时间,或渲染当时的气氛,或烘托形象,或揭示事物的意义,均可补充“实”的不足。如郭少华的散文《温馨的风》的结尾写道:“哦,好一片花涛香海。丽日当空,迎面缓缓送来一阵温煦而芳馨的风,那风,直扑到我怀里,一路疾苦,简直爽然若失了。”作者特意描绘的这个景是与情交融的,以此景完善了“实”的记述。
抒 情
一、描写要有颜色
唐诗宋词当中,有许多佳作都是在色彩的使用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老舍先生在《林海》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仅仅只是“绿”颜色,在老舍的眼里就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至于要借助画家之手才能描出。
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初中生正处于这样的“少小时”,平时一定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用心摘抄、积累一些绮丽优美的语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再强化“染色”的习惯,从而亮化描写,使作文变得诗意而灵动。
二、描写要有声音
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这个世界还充盈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虎啸猿啼,有燕啭莺歌,有雷电交加,有水石激荡,声音让世界变得更有灵性。一个人听不到声音,固然是令人惋惜的,可如果作文中没有声音,也是一种悲哀。
其实,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就收录了不少关于描写声音的佳作,如《听潮》《口技》《社戏》等。譬如《听潮》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任何的课文无外乎就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不是平面的,不是呆板的;万籁的声响就是生命的力量。我们要反复阅读教材当中描写声音的课文,学习作者描写声音的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以求能将无形无色无味的声音形象化、具体化。
三、描写要有味道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他的成名作《香水》中描写过一个有着超凡嗅觉的怪人,他同时也是制造香水的天才。他认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气味是青春少女的气息,为了造出最迷人的香水,他连杀了24名美丽的女孩,香水造成之后,闻过这种香水的人,都不愿相信眼前这个怪人就是杀人凶手,即便是受害者的父亲。
这部怪诞的小说在告诉人们:谁控制了人类的嗅觉和味觉,谁就占有了世界。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曾经说过:“作家的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凭借着对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世界,这个观察,并不是只有视觉上的,还有嗅觉、味觉上的。这些生活体验,用到写作当中,有的可以用写实的笔法,有的可以用想象的笔法,我们要学会给没有味道的事物以味道,给有味道的物体以更加特别的味道。如此,我们的作品就有了生命感,就会让读者读来动情,我们的作文,也就能打动人心。
我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描写的练笔,给学生一句话,让学生通过想象,借助色彩、声音和气味,扩成一段生动的描写。
譬如“海风吹起我的群裾”这句话,我们可以放飞想象,给它加上诗意的描写。海风可能起于蔚蓝色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写:“天空,蔚蓝如洗,海风欸乃而过,似泛起的桨声。”这样的风,吹起的裙裾,必然就带着些诗意的色彩。于是,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还可以接着往下写———
一、开头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中心。如《荔枝蜜》:“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
二、主体,定向取材,平行铺叙定向取材,就是针对题意,紧扣题旨,从同一个方向的不同角度选取表现题旨的材料。以增强文章内容的针对性。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为了突出母亲“勤劳”这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定向选取了材料。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②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③母亲仇恨剥削,支持作者参加革命。平行铺叙,就是把定向所取的材料(至少二件)放在同一条记叙的平行线上,按一定的顺序逐一具体描述,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这条线,就是古人所说的“彩线穿珠”的方法。用一根彩线(线索),贯穿散乱的珍珠(材料),使之成链,必然光彩夺目。而这条“彩线”,可以是时间、事情、感情等等。
三、收尾,照应开头,深化中心就是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以叙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以议突出所叙事物的思想意义。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结尾“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用叙照应了开头,用议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把爱母亲这种深挚的爱推广到爱人民,爱民族,爱党,深化了主题。>
关键词:读者情绪主角情绪记叙文
中图分类号:B842;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 08-086-02
1前言
语篇理解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对记叙文理解的考察。研究者普遍认为成功的记叙文理解都需要表征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即建立情境模型。记叙文中的情境模型包含时间、空间、因果和主人公等不同维度??,对主人公维度的研究往往涉及到主角情绪。
主角情绪是叙事语篇中主角体验的情绪,阅读过程中,读者都可以理解主角的情绪,且表征、追踪和更新主角的情绪??。读者情绪的程度会随着文本加工长度发生变化,Komeda, Nihei & Kusumi(2005)通过实验发现,随着语篇的结束,读者对主角的共情会逐渐增加??。
读者情绪指读者本身具有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文本理解。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加工策略:积极情绪与启发式的加工策略相联系,而消极情绪与系统的、精细加工相联系??。
另外一些研究则探讨读者情绪与主角情绪的交互作用,这些研究中的因变量一般采用三种测量方式:回忆量、惊奇感和阅读反应时??。Bower G H et al(1981)实验发现,读者选择性回忆与自身情绪相一致的信息??。Egidi & Gerrig(2009)研究发现,当主角情绪与读者情绪一致时,读者对记叙文结尾的惊奇感减小,不一致则增大,但结尾句的阅读反应时只出现了主角情绪的影响,并未发现读者情绪的作用??。
本研究在Egidi等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用图片诱发读者不同情绪,采用主角情绪为正、负情绪的记叙文阅读材料,在文中和文末分别设置情绪句,探究读者和主角情绪在文本加工过程中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本实验假设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对记叙文阅读在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主角情绪作用强烈。
2方法
2.1被试
武汉大学206名学生,男生126人,女生80人,母语均为汉语。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3×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读者情绪和记叙文主角情绪,读者情绪有三个水平:正性,中性和负性;主角情绪有两个水平:正性和负性。因变量为记叙文材料第5和第9句的反应时、文本探测词反应时和准确率。
2.3 实验程序及材料
实验材料用E-prime1.1呈现,被试通过抽签随机分为6组,首先向其呈现所在组别的情绪图片,共播放75s。然后,要求被试进行情绪状态自评。被试情绪状态自评采用7点计分法,1-3表示负性情绪,4表示中性情绪,5-7表示正性情绪。接着,向被试呈现四段记叙文材料,记叙文材料按主角情绪分中性、积极和消极三类,中性材料仅有一段,作为练习材料,积极和消极记叙文材料各3段,呈现给所在组别的被试。每段材料包括一句背景句和十句正文句,第5句和第9句出现明显情绪词直接描述主角情绪。以移动窗口范式逐句呈现,被试自定速度阅读,要求被试看完并理解句子内容后按空格键阅读下一句,记录五、九句反应时。每段材料读完后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探测词是否出现过。
3结果及分析
3.1被试在不同图片启动下的情绪自评
本次实验共收集有效数据202份,情绪图片有效诱发读者负性情绪,但中性和正性图片诱发效果不明显,采用读者自评情绪进行分组统计,自评情绪为负性的被试45,中性94人,正性63人。不同情绪自评差异显著,F(2,199)= 47.28,P
3.2 记叙文材料情绪句反应时
对第5句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主效应不显著,但交互作用显著,F(2,196)= 3.313, 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记叙文主角情绪为负时,不同读者情绪下第5句反应时差异显著,F(2,89)= 3.912, P0.05,事后检验LSD结果说明,负性情绪读者对情绪句的加工时间长于中性和正性情绪读者。对第9句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主角效应显著,F(1,196)= 3.911,P0.05,负性文本第9句反应时长于正性文本。记录见下表。
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对文中情绪句反应时的影响
3.3记叙文探测词准确率和反应时
对正确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记叙文主角情绪主效应显著,F(1,196)= 14.470,P
4讨论
本研究在Egidi等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用图片诱发读者不同情绪,采用主角情绪为正、负情绪的记叙文阅读材料,在文中和文末分别设置情绪句,以探究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在文本加工过程中的影响。本实验初始假设是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对记叙文阅读在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主角情绪作用强烈。实验结果证实并细化了两种情绪对阅读的交互作用,发现主角情绪作用占主导地位,负性情绪与精细加工相关。
通过对文本材料每句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发现,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反应时从长变短,当第二段文本开始时,反应时又重复出现相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更新追随假设相吻合,即随着阅读加工的进行,读者越来越理解文本所描述的故事情景,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
文中情绪句反应时结果显示,读者情绪和主角情绪的主效应都不显著,二者通过发生交互作用影响文中情绪句反应时,而文末情绪句探测中则未能发现读者情绪的作用。说明主角情绪对记叙文阅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随着文本情节的深入,共情加深,主角情绪对记叙文阅读影响作用增强,读者情绪影响作用减弱,因而呈现出在文中情绪句上因二者作用不相上下而导致主效应都不显著,仅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文末情绪句中仅主角情绪主效应显著,读者情绪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的情况。
以文末情绪句反应时、探测词反应时、探测词准确率为因变量时,主角情绪主效应显著,且记叙文主角情绪为负时,文末情绪句和探测词加工时间长,探测词准确率高。主角情绪对记叙文阅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虽负性主角情绪下加工时间长于正性,但因探测词题目准确率高,所以排除负性情绪导致认知受损的解释,支持负性情绪与精细加工相联系的解释。负性信息能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需要更仔细的加工,而且更难被整合。主角的负性情绪比正性情绪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从而导致更细致、系统的加工,这种精细加工一方面导致文本回忆信息的准确度提高(表现为探测词测试的正确率更高),另一方面占用了较多注意资源,导致阅读速度变慢。
5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主角情绪对阅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读者情绪通过主角情绪对阅读起作用,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情绪作用减弱。
(2)负性情绪更易引起注意,与精细加工有关。
注释:
① 马红霞.主角情绪和时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②De vega M,Leon I&Diaz J M.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nging emotion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Cognition&Emotion,1996,10(3):303-321.
③Komeda H,Nihei Y&Kusumi T.The role of reader’s feelings in understanding narratives:forefee,empathy,and a sense of strangeness[J].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75:479-486.
④庄锦英.情绪影响认知加工策略内隐机制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852-854.
⑤Egidi G.Affect and narrative comprehension:How mood influen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uring reading[D]. New York: Stony Brook University,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