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舌音和翘舌音

平舌音和翘舌音

时间:2023-05-29 17:4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舌音和翘舌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我所在的湖南省湘阴县这个地方的小学生讲好普通话的最大障碍是平、翘舌音的区分。如“山”和“三”,“十”和“四”。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呢?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效果很好。

一、记牢平舌音

一年级上下册语文书中的生字,平舌音的字有三十四个,翘舌音的字有八十六个。相比之下,平舌音的字少,易记。我就在识字教学中,强调学生按顺序学一个记一个。为使学生记忆牢固,我帮学生按顺序把三个或四个平舌音组合到一起记,如:“三四左足”“字在扫做”等。

在记这些平舌音的字时,还有同音字、形近字存在,学生通过比较组词,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区别,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二、比较辨形

在平、翘舌音的字中,学生最容易读错的是一些声母相对(如“z”和“zh”)的字音。如“竹”读成“足”,“扫”读成“少”。在教学中,我自编儿歌,先教学生读好“像把椅h、h、h”,在学生认准“z、c、s”三个声母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推导“z、c、s加把椅子zh、ch、sh”,这样学生就自然能区分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在形体上的不同之处了。

三、演示辨音

对于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既难学又枯燥,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讲故事、编儿歌,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对平、翘舌音的区别,教师不可能跟孩子们讲述太多的发音方法,只能自己反复演示,先带学生读好平舌音“z、c、s”,然后,自己通过手势,教学生把舌头向上翘起,反复练习翘舌音“zh、ch、sh”,并用做游戏的形式,对比读好平、翘舌音。

四、朗读巩固

单独出现的平翘舌音,学生大都能读准,可是在朗读课文时,对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翘舌音的词和词组的句子,学生就容易把平、翘舌音的字读错。出错的地方一般有三种:一是几个翘舌音的字连在一起的词和词组;二是几个平舌音的字连在一起的词或词组;三是几个平、翘舌音的字连在一起的词和词组。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先让学生逐句逐段地把含有“平平”“翘翘”“平翘”的词或词组找出来,并注明符号,再试读,然后指名读这些标有符号的词或词组,对大家读错的予以纠正。初步掌握方法后,同座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这样在读准平、翘舌音词或词组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镇保合小学)

第2篇

关键词:朗读训练;汉字发音;朗读语气;朗读节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54-01

朗读教学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朗读中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朗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音要准确

1、平翘舌音部分问题

这里所说的平翘舌音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音。zcs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 ch sh是舌音后音,又称翘舌音。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是两条系统,区别是很严格的,而我们大多数学生,常将其混用,造成歧义,引起语音混乱,出现理解障碍。因此,准确区分平翘舌音是读音正确的一个关键。如何正确区分呢?下面介绍两种常用而有效地方法:

(1)排除法,即记少不记多

普通话中,平舌音字少,翘舌音字多。常用字范围内,平舌音字有262个,翘舌音字有624个,大体比例是3:7。在对应的两组平翘舌音字中,只要记住字数较少的一组发音,另一组的正确发音自然就掌握了。

(2)类推法,即利用代表字类推

汉字构型中,形声字占有很大比重,在平翘舌音字中也是如此。利用声旁的表音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记住代表字的平翘舌音来推知一批平翘舌音字。

2、形声字造成的误读

形声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据统计约占现代汉字的90%左右。不过,在语音的长期演变中,许多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像“清”、“园”、“诠”这样声符与形声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只占全部现代形声字的五分之一强,因此,现代形声字的表音度很低,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错读类型:

(1)形声字与声符的声母相同,或者声母、声调相同(即双声),而韵母不相同,如“弦”,由于声符“玄”(xuán)而误读为“xuán”。

(2)形声字与声符的韵母相同,或者韵母声调相同,而声母不同,如“板”,因声符“反”而误读为“fǎn”。

(3)形声字与声符的声母、韵母相同,只差声调不同。如“汶”,因声符“文”而误读阳平。

(4)声符与形声字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只有声调相同的。如“隘”,由声符“益”类推而误读“yì”。

(5)声符与形声字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如“诣”,由“旨”类推而误读“zhǐ”。

(6)有些形声字在造字时使用了某个声符,造字方法或双声或叠韵,后来汉字的使用频度发生变化,在现代交际中后起的形声字成了常用字,而做声符的字反倒成了生僻字。如“丕”,由“胚”逆推而误读为“pēi”。

3、多音字造成的误读

(1)从声调上区别

一部分异义多音字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只差音调不同,这类字一般意义上有联系,是靠改变声调来区别意义和词性的。区分这类型字时只要记住单个字作为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不同读音,那么,就可以类推由它们分别组成或合成词时的读音了。

(2)从双声或叠韵上区别

一部分异义多音字的字音之间存在双声或叠韵的关系。例如,“度”字有两个音,读“dù”时表计量和名物义,如度量衡、一年一度、浓度、湿度、硬度、知名度等;

二、重音上的错误

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重音早的错误是常见的。当学生还没有掌握课文的脉络,没有把文章中的语句和中心思想紧密结合时,往往会出现重音上的错误。纠正的方法是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有关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引导他们按照课文里要表达的意思,把重音移到合适的位置上。

三、注意朗读中的语气表达

语气是指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由于全篇作品与整个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的要求,由于各语句的本质不同,语言环境不同,每个语句必须呈现出具体的感彩和分量,并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声音形式。

四、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中有声音语言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循环往复,交替出现。

第3篇

1、大声朗读。

告诉孩子学习汉语拼音,重要的是看老师的嘴形,大声地跟着读。每天在家跟着录音机的汉语拼音磁带(学校没有统一订购的话,新华书店有配套磁带购买),并且用手指着该拼音朗读。

2、在读拼音的时候不妨做手势帮助孩子记忆。

很难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我教孩子读后鼻音的时候,把双手作成喇叭的形状,表示后鼻音要打开口腔来读,才准确,因此也记住后鼻音有一个ɡ;读平舌音时候,将手掌平放,读翘舌音时候,将手指往上弯曲,因此记住翘舌音读的时候舌头要往上卷。,

如果家长读拼音也不准确,还可以让孩子跟着录音带朗读,并采用复读机用对比的方式检查是否读准确了。

3、一部分拼音形状很相似,很难掌握,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具体环境,帮助他记住。

如b 、p 、d、 q四个声母,你可以启发孩子这些拼音像他见过的什么东西,会容易记住拼音。注意,不是把你的想象强加于他。我是这样启发孩子教他记忆的同时边读边做动作:b 就是广播的播,广播(收音机、电视机)的天线是向上的,同时可边说边出示左手,这样就记住了b 的那一竖是在左上;p就是一个人左手拿着一个盆,将水向下泼在教室外面(当时他的教室的门在右边)这样就记住了p的那一竖是在左下;d在书上插图的意思是小马跑步嘟嘟的声音,可以想象小马向右边山上跑,身后留下一串脚印,同时孩子可以向右转,脚往后踢,这样就记住了d的那一竖是在右上;q在书上是一只向空中飞的气球,只要记住是右手拿着气球,气球在向上飞就可以了,这样就记住了q的那一竖是在右下。在孩子分不清的时候,你不要急于告诉他怎么读,应该启发他当时记住拼音的情景,慢慢就熟练了。

4、不管是记不住还是读不准的拼音,家长均可以采取过关斩将的形式帮助他。

也就是让他读所有的拼音,把不会的拼音写在小卡片上,每天拿出5分钟,分早中晚三次,反复循环读这些不会的拼音。把立刻读出来的拼音,放在一边,这样慢慢就都会读了。我不赞成次次都是把所有的拼音读一遍,这样效率不高,孩子没兴趣。你还可以在闲暇时间,随时问孩子不熟悉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可以用手指互相写在手心上哦,就像玩游戏,还可以增进你们的感情呢。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67-02

新课程改革中必修模块的综合学习是为了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它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因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成为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对如何纠正学生的地方口音进行探讨。

一、“南宁普通话”口音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宁普通话俗称“南普”,它是一种夹杂有粤语、壮语、平话、官话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变体。因为从小受到“南普”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必然要比北方城市的学生辛苦。

(一)调值不准

普通话的调值主要分为五种,分别为阴平调(55)、阳平调(35)、上声调(214)、去声调(51)和轻声调。而“南普”调值常常为44、34、213、43,出现了调值不到位的情况。轻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要求短而轻地滑过去,“南普”音则将之演变为34调或22调。如“跋山涉水”一词的“35 55 51 214”调值,“南普”音则读为“34 44 43 213”,原来的抑扬顿挫之感在“南普”中读来显得平淡无味。

(二)发音不准

1.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南普”音基本没有翘舌音,大都将翘舌音读为平舌音。这样常常会因语音不准造成理解的偏差,如“诗人”理解成“私人”或“思人”,“知识”理解为“自私”等。翘舌音“r”则常常读为“i”,如“仍然”读为“yén yán”,“鸡肉”读为“jī yòu”。

2.没有卷舌元音er。er是一个卷舌元音,发这个音时要求口自然打开,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处于最自然状态,然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对。但由于受到白话方言的影响,“南普”中没有这个音,所以在发这个音时常常发成另一个音“e”。 “e”是一个半高元音,发音时要求口半闭,展唇,舌身后缩,舌面后部稍隆起和软腭相对,如“额头”的“额”就是发这个音。按照“er”与“e”的发音特点,两个音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在“南普”中几乎所有的“er”都读为了“e”,如“儿子”读为“é zi”,“二班”读为“è bān”等。

3.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不分。壮话也是影响“南普”的一种方言,尽管在90后的学生身上相对少见,但在交流中也经常出现。有一些比较经典的笑话就是调侃这种情况的,如“风口”说成“疯狗”,“赚钱”说成“算钱”等。

4.尖音现象明显。在普通话里,舌面音“j q x”可以和“i ü”拼读,而“z c s”是不能和“i ü”拼读的,如果标注成“zi ci si”,也只表示读原辅音的延长音,而不是拼读音。但在“南普”中,在发舌面音时,由于舌尖(或舌面)在齿间造成了声音气流的阻塞,就和“zi ci si”的拼读音相同而读成尖音了。如尖(jiān)读为“ziān”,钱(qián)读为“cián”,先(xiān)读为“siān”等。

(三)把方言添入普通话

“南普”中出现很多在普通话中没有的音或词,它们表达着特殊的意思。如动词“dō”表示用尖的东西扎,“bō”指被什么东西重重地砸到,“kīng gěi”是聊天的意思,“liāo”或“lōu”是指邀约或怂恿别人;形容词“mōng”是指食物不脆,有粉粉的口感,“ó”指人凶巴巴的样子,“nōng”指东西煮糊了;名词“lōng”是指洞;量词“góu”形容大而沉重的东西等。

除此之外,“南普”还习惯在句尾添加加重语气的语气词或直接加重句尾词语气,如“好喂(34)”表示疑问,而“好喂(21)”表示同意或答应;轻声词“得”在“南普”中则常常放在句尾作为语气词,如“得不得”中第二个“得”字读34调,表疑问语气。“mê”(44调)也常用在句尾表疑问。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南宁普通话”地方口音问题的成因分析

南宁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真正的本土居民只占全市人口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居民来自外地。因此“南普”在形成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地与外来语音的共同影响。

(一)南宁本土白话的影响

1994年前南宁的公交车报站、电视台和电台很多时候都使用白话播音。从1997年开始实行推广普通话运动后,普通话在南宁市区和郊区都已经推广。但由于受到白话口音的影响,很多字的发音明显带有白话的口音,如翘舌变平舌音、“er”变“e”音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或缺陷。而且还有很多白话的方音进入“南普”,如“陋野”,“kīng gěi(聊天)”,“mōu(蹲)”,“hiāo(得意忘形)”,“七”也是南宁特有的白话转换词,指“神经病”,如“七仔”“七婆”或“七哄哄”等。诸如此类方音入“南普”的字很多,这也形成了“南普”特别的语貌特征。

(二)周边城市及郊区方言的影响

虽然南宁市的地方口音为白话,但由于南宁郊区又有着自己的方言,这也对“南普”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方言大抵为官话、平话、壮话等。在这几种语言中,壮话最古老,早在秦汉年间生活于此的土著居民就说这种话。民国以前,南宁市民除少部分讲邕州官话之外,多数均讲白话和平话。郊区、邕宁县、武鸣县和农村主要讲壮话和平话。在桂林、柳州以及老南宁的下廓街、临江街、北门街(今北宁街)的居民多数是讲官话,部分武鸣壮族人也讲官话。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开展,现在市里讲方言的人少了,讲普通话的人多了,普通话逐渐取代这些方言成为最重要的沟通语言。

三、“南宁普通话”语音纠正方法探究

针对上文提及的多种不标准、不正确的语音问题,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尽量纠正地方口音,提高普通话发音水平呢?

第5篇

1、磨房磨墨,墨碎磨房一磨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灰。

2、出南门,走六步,见着六叔和六舅,叫声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过了秋,打了豆,还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绿豆。

3、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挎筐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4、山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崔腿粗。二人山前来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唇音练习

1、老方扛着黄幌子,老黄扛着方幌子。

老方要拿老黄的方幌子,老黄要拿老方的黄幌子,

末了儿方幌子碰破了黄幌子,黄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2、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4、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舌尖中音练习

1、你会炖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

你不会炖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2、老罗拉了一车梨,老李拉了一车栗。

老罗人称大力罗,老李人称李大力。

老罗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栗去换梨。

3、有个面铺门朝南,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

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门朝南;

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门朝南。

4、大刀对单刀,单刀对大刀,大刀斗单刀,单刀夺大刀。

舌根音、舌面音练习

1、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2、你也勤来我也勤,生产同心土变金。工人农民亲兄弟,心心相印团结紧。

3、一班有个黄贺,二班有个王克,

黄贺、王克二人搞创作,

黄贺搞木刻,王克写诗歌。

黄贺帮助王克写诗歌,

王克帮助黄贺搞木刻。

由于二人搞协作,

黄贺完成了木刻,

王克写好了诗歌。

4、小郭画了朵红花,小葛画了朵黄花,

小郭想拿他的红花换小葛的黄花,

小葛把他的黄花换了小郭的红花。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1)

1、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

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

不管是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

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

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

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

2、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

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

3、长虫围着砖堆转,转完砖堆钻砖堆。

4、师部司令部指示:四团十连石连长带四十人在十日四时四十四分按时到达师部司令部,师长召开誓师大会。

5、早招租,晚招租,总找周邹郑曾朱。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2)

1、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

一盘生鱼翅。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

要吃清蒸美鱼翅。一口鱼翅刚到嘴,

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2、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3、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第6篇

甲:说相声最好啊,就是先把这嘴皮子给练好咯!

乙:是嘛!都要靠嘴巴说嘛!

甲:是吧?你说相声嘛嘴就要好,嘴巴有毛病的人说相声绝对不成。没有毛病的人说相声一个字也不许错啊!

乙:没错!

甲:嘴巴没有毛病说相声有一个错别字,那这相声就演砸了!

乙:哦!那是啊!

甲:对不对?

乙:对!

甲:但是这种事儿谁也避免不了的,你说是不是啊?

乙:说来也对啊!

甲:这个就是工夫的问题了。

乙:是嘛!

甲:最好就是,唱绕口令。

乙:哦,绕口令。

甲:你看咱们这个张以德嘴最好。

乙:是吗?

甲:为什么?他总唱绕口令啊!总唱那六十六岁刘老六啊。

乙:好嘛!

甲:早晨起床先唱这个。

乙:哦!

甲:先唱四遍。人家出去早锻炼了,他不去。

乙:他干吗呀?

甲:他唱绕口令,他说这也是体育项目。

乙:这怎么也算体育项目呢?

甲:这叫口腔体操。

乙:什么?哦,这嘴巴也开始练起体操来了?

甲:在语言上,最好啊,是说普通话。

乙:哦,普通话。

甲:说普通话,大家都听得懂。

乙:是啊!

甲:目前为止啊,我所听到的普通话大致分为这几种。

乙:哪几种啊?

甲:呃……,上海地区属于一种、北方地区属于一种、香港地区也是一种、台湾地区又是一种。

乙:哦,那你说说这些地区的普通话都有什么不一样。

甲:首先说说上海地区的普通话。

乙:哦!

甲:上海人说普通话,主要的特点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乙: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不分法?

甲:凡是翘舌音的字,我们听上去感觉都是平舌音。

乙:哦,平舌和翘舌的音他们念的都是平舌音。

甲:是啊!所以上海人说的普通话嘛,(上海地区普通话)那么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样的普通话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

乙:嚯!

甲:要是碰到你听到了这样的普通话,你听得下去吗?

乙:这我还真的听不了啊这个。那我问你,这个台湾地区的普通话有什么特点啊?

甲:台湾地区的普通话的特点是当地的腔调太重。

乙:哦!

甲:所以啊,(台湾地区普通话)台湾人讲话咧,其实就是你们现在听到的这个样子了ho!

乙:哦,这么说话的啊?那香港地区的人说普通话有什么特点啊?

甲:诶哟,完咯!完咯!完咯!

乙:怎么呢?

甲:要知道这香港人讲的大多都是广东话,现在还把它称之为什么鸟语。

乙:停!

甲:干吗呀?

乙:什么鸟语啊?我这儿还花香了呢!那叫粤语,知道吗?

甲:哦,对!对!对!粤语。

乙:对不对啊?

甲:是!是!是!但是啊就是因为受了这种语言的影响,造成他们说的普通话都变味儿了。

乙:都什么味儿啊?

甲:一说话都这味儿。(香港地区普通话)你好!你好!你好啊!今天看到你们我感到好高兴好高兴哦!说句实话啊,这样的普通话说出来,我是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乙:什么普通话这是?

甲:你听了觉得别扭吧?

乙:还真是别扭!

甲:是吧?所以目前我听下来,就是北方人说的普通话最好!尤其是北京人说的普通话正确,那才是咱们最喜欢听到的。

乙:哦,为什么啊?

甲:为什么?那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乙:哦,对!

甲:而且啊,北方人说话时候的感觉,我用俩字儿来形容。

乙:哪俩字儿啊?

甲:干脆!

乙:诶!没错!

甲:是吧?

乙:那你就跟在座的学生面前学一下怎么样?

甲:(拍了拍乙)嘿!哥们儿!

乙:(赶紧跑,然后再回来)你是想要吓死我呀!

甲:我说,今儿个下午上南京路,你去不去?

乙:我身上带的钱不多。

甲:没事儿,我借给你!明天还给我就是了。走!哥们儿!得了。

乙:这话说得干脆啊!

甲:干脆吧?你要是跟那个台湾地区的人那腔调,你瞧着别扭不别扭!

乙:是吗?

甲:(台湾地区普通话)我们下午去南京路上shopping,你去不去?

乙:(台湾地区普通话)不好意思ho,我身上带的钱好象不是很多耶!

甲:(台湾地区普通话)啊呦!没关系啦!你钱带得不多,那可以问我借啊!

乙:(台湾地区普通话)哦?真的吗?哇塞!你这个人真的是好好哦!我太感谢你了啦!

甲:(台湾地区普通话)但是哦,我先声明一下。明天你一定要把钱还给我哦,否则今天我是实在不能把钱借给你的ho!

第7篇

目的:帮助学生认记 zh、ch、sh、r 4个声母。

准备:初读这4个声母。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编儿歌的方法,自编儿歌。比如,妈妈织毛衣,zh、zh、zh;弟弟吃苹果,ch、ch、ch;两只石狮子,sh、sh、sh;红日当头照,r、r、r。

【游戏二:魔力耳】

目的:在游戏中巩固平舌音、翘舌音的不同拼读,同时认记相关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能力。

准备:每人自备本课的音节卡片。

方法:请学生听老师任意抽读 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 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拼音。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 1颗。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谁得的多。

【游戏三:绕口令】

目的:区别 sì、shì、shí 等平翘舌音节。

准备:相关绕口令,sìshìsì,shíshìshí,shísìshìshísì,sìshíshìsìshí,shísìbùdúsìshí,sìshíbùdúshísì。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学绕口令,正确诵读。

【游戏四:儿歌表演《欢迎台湾小朋友》】

目的:辅助学生学习儿歌,从小感受与台湾小朋友的骨肉深情。

准备:熟读儿歌。

方法:同桌或自找小伙伴进行儿歌表演。

【游戏五:智多星】

目的:巩固并提高拼读 zh、ch、sh、r 与相关韵母组成音节的能力。

准备:写有相关音节的卡片,如shīzi、zhúzi、hēchá、chǐzi等。

方法:1、把全班同学分成3个组,分别是智慧组、可爱组、趣味组,每组分发4张图片。

第8篇

关键词:普通话;陕西方言;部位;方法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0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随着国家的统一,人口的流动,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普通话使用的区域越来越大,使用的人口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众多,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差异,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当今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混搭现象”司空见惯,很多语音、词语的分歧影响着人们的交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人们日益感到解决语言统一问题越来越迫切。

普通话与方言是平行的关系。今天的普通话,吸收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形成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民族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覆盖面广,表现力强。方言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用自发感知的表达而形成的语言交流形式,也是今天普通话的根基。作为标准语,普通话的口语与书面语相一致,方言则因为没有与口语相对应的独立的书面语而只能统一采用普通话书面语。学习普通话必须兼顾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只不过语法、词汇的学习和规范可以通过书面进行,而语音的学习和规范必须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实现。

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分歧突出表现在语音方面。如一南方消费者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商店买了一包儿童食品,发现霉变,找负责人论理。负责人用地方方言很关心的问:“出事了没有,没事就好。”而南方消费者听到的却是:“吃死了没有,没死就好。”由此可见,运用不规范的语音表达会使人们产生歧义和障碍。发音上的缺陷,势必会对人们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带来障碍。本文拟从发音部位和方法入手,简要分析普通话与陕西方言语音方面的不同,以便对陕西人学说普通话有所帮助。由于两种语音声调近似,文中的例字不标声调。

一、声母的不同

普通话语音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它即反映了声、韵、调之间的配合关系,也表现出古今语音及方音之间的演变和对应关系。声母也叫字头,是音节的开头部分。它由辅音充当,而辅音的特点是时程短音势弱,很容易产生吃字的现象。普通话声母的正确发音要求“字头咬住弹出、部位准确”。

陕西方言受口传文化的影响,在咬字器官的部位上、呼出气流的强弱上有明显不同,从而影响了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一)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的分辨

普通话声母中的不送气与送气,指的是气流送出的状态。不送气与送气是相对而言的。气流微弱且短,自然流出的是不送气音。用力喷出一口气的叫它送气音,在普通话中它有辨义的作用。陕西语音音节中的声母,由于发音时呼出气流过强,从而把不送气音变成了送气音。

1.把b读成p

普通话语音 跋b 伴 bn 胞bo 杯bei

陕西话语音 跋p 伴pn 胞po 杯pei

2.把d读成t

普通话语音 大d 稻do 淀din 夺duo

陕西话语音 大tuo 稻to 淀tin 夺tuo

3.把读成k

普通话语音 巩on 规ui

陕西话语音 巩kon 规kui

4.把j读作q

普通话语音 畸ji 浸 ji 件jn 轿jio

陕西话语音 畸qi 浸qin 件qn 轿qio

5.把zh读为ch

普通话语音 直zhi 丈zhn 蛰zhe 郑zhen

陕西话语音 直chi 丈chn 蛰che 郑chen

6.把z 读成c

普通话语音 咨 zi 咱z 在zi 造zo

陕西话语音 咨 ci 咱c 在ci 造co

(二)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分辨

要分辨这两组音,首先要能够分辨它们各自的成阻部位,再找出两组发音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点是整个舌头呈现出马鞍型,也就是有两个焦点,翘舌音在后(舌面后部与硬腭),前高后低,舌面中部呈凹形态。一个在前(舌尖与上齿龈),平舌音的第一个焦点比翘舌音靠前。但第二焦点平舌音比翘舌音靠后。翘舌音的舌面下凹较深,而平舌音的舌面中部下凹度较浅。

1.把zh读成z

普通话语音 扎zh 摘zhi 债zhi 斩zhn

陕西话语音 扎z 摘zei 债zi 斩zn

2.把ch读为c

普通话语音 差ch 钗chi 搀chn 超cho

陕西话语音 差c 钗ci 搀cn 超co

3.把sh读为s

普通话语音 纱sh 筛shi 山shn 参shen

陕西话语音 纱s 筛si 山sn 参sen

(三)舌尖中音与舌面音的分辨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着力点都在舌的前部。舌尖中音的焦点在舌尖与上齿龈上;舌面音的焦点则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的前部。陕西人发舌面音时舌位比较靠后。要注意部位的准确,舌尖的力度,舌尖不要碰到牙齿或两齿之间。

1.把d读成j

普通话语音 地di 掂din 刁dio 爹die

陕西话语音 地ji 掂jin 刁jio 爹jie

2.把t读成q

普通话语音 体ti 天tin 条tio 帖tie

陕西话语音 体qi 天qin 条qio 帖qie

(四)舌面音与舌根音的分辨

两者的发音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清擦音”。 “清擦音”的发音方法是成阻部位两点相接近但不接触,在发音部位两个部分中间,留有一道极窄的缝,让气息由窄缝中挤出来,在挤的时候,就会发出摩擦的声音。两者的区别在成阻部位上。舌面音是舌面接近硬腭。舌根音则是舌根接近硬腭。

如:把x读成h

普通话语音 吓xi 咸xin 巷xin 鞋xie

陕西话语音 吓h 咸hn 巷hn 鞋hi

二、韵母的不同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由韵头、韵腹和韵尾组成。它是由单元音或复合音充当的。按语音结构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按传统韵母开头元音的唇形特点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普通话韵母正确的发音要求字颈定型标准,过渡柔和;字腹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字尾归音到位,完整自如。陕西方言受传统方音的影响,在发音时,由于咬字器官运动幅度比较大,容易造成单韵母与复韵母不分、开口呼与撮口呼等韵母的混淆,从而影响到词义。

(一)单韵母u和i的分辨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充当。在普通话语音中元音u,舌位是在后的、高的、唇形是“圆唇”。元音 i,舌位是在前的,高的。i是“不圆唇”。发u两唇收敛,发i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平状。如:

普通话语音 出chu 去qu

陕西话语音 出chi 去qi

(二)复韵母中宽窄对比的分辨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在普通话复合元音韵母及复合鼻尾音韵母中,除ue和ion以外,都有宽窄对比的关系。宽窄指的是韵母发音过程中舌位动程大小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每一对有宽窄对比关系的韵母中,首先是它们的舌位动程的运动方向或曲线相近或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分主要表现在韵腹元音的舌位高低,也就是开口舌位的大小上,而处在韵头的元音音素或韵尾的元音音素是相同的。陕西方言区的人受语言变体的影响,对于区分普通话复韵母宽窄会感到困难,需要听变体会发音,加强分辨能力。

1.i―ei的分辨:

普通话语音 白bi 伯bi 百bi 麦mi

陕西话语音 白bei 伯bei 百bei 麦mei

2.o―ou的分辨:

普通话语音 药yo 钥yo

陕西话语音 药you 钥you

3.ie―i的分辨:

普通话语音 嗟jie

陕西话语音 嗟ji

(三)鼻韵母en和on的分辨

区分这两组韵母的前提是先区分韵尾,它们的韵尾都是后鼻音n。不同的是韵头e和o。需要注意的是en在发音时,起音e的舌位比单发时偏前且低。on在发音时,起音o与单元音o不同,它介于u与o之间,口腔开度比大一些。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只有发音趋向,而没有真实的发音位置,否则两者会混淆不清。如:

普通话语音 横hen 蘅hen

陕西话语音 横hon 蘅hon

三、声调的不同

普通话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除轻声外,分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普通话声调的正确发音要求:阴平平稳;阳平弱起渐强;上声降时气稳扬时强;去声强起到弱气通畅。陕西方言在咬字无异的前提下,两种语音的第二声是一致的。如“人民”、“模型”、“联合”、“吉祥”等读音基本无差别。用心琢磨,不难发现将陕西语音阴平变上声,陕西话与普通话声调之间有一个普遍规律,如果将语音上声变阴平,阳平不变调,四声变上声,一声变四声,即可把大部分陕西语音正音为普通话语音。如:

普通话语音 山shān 河hé 美měi 丽lì

第9篇

汉语拼音是表音符号,在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能把这些表音符号进行“改装”,就会使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拼音时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经验,尝试探讨如何使小学拼音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以助推高效课堂教学的生成。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语境

汉语拼音教学重在认读。为了使学生发音准确,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语境,使学生对拼音的声母、韵母掌握到位,做到准确发音。例如在教学“d”的发音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了一匹马奔跑的视频,并且配有马蹄的声音。在鲜活画面和音响效果的感染下,学生们的听觉和视觉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喊出来:“老师,马儿奔跑ddd。”笔者顺势引导他们正确发出“d”的读音,教学效果十分显著。除了在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冲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他们掌握发音时舌头的正确位置。例如“zh”“ch”“sh”“r”与“z”“c”“s”的读音教学,既是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因为分不清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别,经常会把它们搞混。所以,在教学时,除了讲清楚发音时舌头所抵的部位之外,还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直观的教学。在课件制作中,笔者下载了舌头发音时的剖面图,让学生明白发音时舌头的位置。然后播放“zh”“ch”“sh”“r”与“z”“c”“s”的准确读音,引导学生对翘舌音和平舌音进行有效区分。同时,笔者还进行了口型示范。

二、教给方法,加深记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比较直观、形象的阶段,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发展。掌握学习方法,加深教学印象,是学好汉语拼音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对字母形状产生深刻的记忆,笔者经常采用实物辅助记忆法。例如声母“t”和“f”的教学,“t”像一把伞柄,“f”像一个弯头拐杖,笔者利用实物或实物图,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编顺口溜,如“伞把伞把ttt;拐杖拐杖fff”。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t”与“f”的形状,还牢牢地记住了它们的发音,一举两得。当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语拼音的有效方法不胜枚举,还需要教师多花心思进行总结和创新。

三、创编故事,轻松理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学前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他们最易于接受呢?当然是做游戏和讲故事了。例如在“四声”教学中,笔者先出示色彩艳丽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种声调的形状。然后播放一段视频,并配有儿歌《小红帽》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给外婆送糕点的故事:小红帽从家出发时路面很平坦,当她走了一段路后遇到一段很陡的山坡,她气喘吁吁地爬上坡后又走过了一条山谷,然后又翻越了一座山,这才到了外婆家。小红帽一路非常辛苦,可见她多么爱外婆。小红帽所走的路线可以用线条表示出来。于是笔者在黑板上画出小红帽去外婆家的路线。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认识四种声调,笔者在路线上断开三处,于是就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如果在学习拼音知识时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会对拼音知识缺乏兴趣。为此,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授之以渔”,引导他们寻找学习拼音的正确方法,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有趣、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拼音,记忆和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知识点,让汉语拼音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丽音符,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作者:王艳莉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第10篇

在小臭还没有升上一年级之前,自己心里想的是,一年级的题真的应该没有那么难,然后孩子们考试应该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基本上也就是说应该考个90多分,问题不大,即使错上一半个也是因为粗心,不会就是说考的特别惨,不忍睹。

因为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小学一年级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好学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些所谓的人口手足,应该是在幼儿班就学个差不多的!

数学也只是2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什么特别担忧的地方!

可是等小臭真正牲上一年级的时候,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是有一丁点说大话了,现在的教学和,我们当初课本上学的那顶点真的是相差甚远!

开学的第一课,直接天地人,平舌音,翘舌音之类的,也是绕的人头都晕了,就连自己一直以为的声母韵母也分了好多,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特殊韵母之类的!

好像知识点分得更多更细的,越到后面的时候,偏旁部首也来了,反义词也来了,多音字同音字也来了,总之就是让你感觉整个学习状态特别的紧张,如果一不留神,就可能落下很多!

数学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有些应用题别说孩子了,自己都理解不了,并不是所谓的,就是大家说的那样,一共用加法,剩下用减法那么简单!

前一段时间的时候,小臭开始学个位十位,感觉孩子还没有整明白的时候,又开始学习时间,每天时针分针的折腾着,分分钟感觉要人命的节奏!

不知道是现在的教学知识真的深了,还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出众,总之就是无论家长也好,还是,学生也罢,感觉要做到学习上的无缝衔接,真的是有点困难!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歌曲;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92-02

一、歌唱中的语言

明朝的魏良辅曾在《曲律》一书中提出过“字清绝;腔纯绝;板正绝”的三绝。而在三绝中,他又提出字清处于首要地位。书中还提出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而到了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字真则义理切实,所谈何事,所说何人,悲欢喜怒,神情毕出;字若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不人易”。早在元朝,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也提出过“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由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歌唱中字的准确、清晰至关重要。还提出了歌唱的一大要领,即“字正腔圆”这一技术要求。

在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楚,直接关系到歌曲思想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人物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以及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今歌坛,有很多歌唱家咬字和吐字非常好,如廖昌永、戴玉强、宋祖英、等。例如廖昌永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在这首作品中,第一句歌词“自己的母亲”中的“自己”,如果咬字不清就会把“自己”唱成“知己”,这样就会使听众在理解歌曲的感情表达上产生误解,从而使歌唱者的水平大打折扣。又如戴玉强唱的《那就是我》这首作品,第一句歌词就为“我思念”,如果咬字不清晰不准确就会使听众听成“我诗念”,这样同样会降低歌唱家的水平。我国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更是复杂多样,而方言会对歌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四川、重庆、湖南等省份,普遍是n音和l音不分;广西和广东等省就前后鼻音不分;福建等省就f音与h音不分。由于汉语是由单音节组成的,且语调风格又不相同,所以咬字和吐字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把地方方言口音去掉才能把歌唱中的歌词咬准确咬清晰,吐字吐清楚。但是如果演唱的是地方民歌就另当别论了,这就需要遵循当地的语言发音和风格。

二、中国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中国声乐演唱其实就是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无法复制的一种独特的歌唱艺术。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故而在演唱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各具民族特色。中国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声音明亮高亢;2.口腔着力点靠前;3.声音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加入头腔共鸣,这就恰与美声唱法相反;4.声音主要是真声,女高音到高音区就真假声结合。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中国的方言有很多,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所以歌唱时的语气、语调、咬字吐字自然就有着差别。

在我国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字头咬不清,就是所谓的有声无字;2.字腹变形,歌唱长音时不懂如何保持音不变;3.收音不归韵,就是不分前后鼻音了。例如,“壮”归不好韵就唱成“转”字,“网”字唱成“晚”字等等。在民族声乐中,对那些用于情感表现的字,在咬字时需要采取强调、突出、拖腔等方法,把歌曲要表现的情感表现出来。而咬字发音慢、过程长、占的时值长,其字头、字腹、字尾就得咬得夸张一些,吐字的时候有力点,其特点是:字头咬得快而准,且要清晰,韵味长且要饱满,字尾就要清楚干净。歌唱者要做好这些,尤其是在歌唱状态中把握好咬字与吐字的技巧,那要求就更高了。

(一)咬清字头――快而准

在世界语言中,汉语是最为难学的语言之一。汉字的组成较为复杂,字音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而一个字音的发音声母是基础,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咬好一个字音,首要就是要把握字头,再拿捏好着力点,这就是正确表达字义的基本条件。为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找准发音位置及接触的着力点。汉语的字音发音有很多种,有双唇音、唇齿音、舌齿音、舌尖音、舌根音、平舌音、翘舌音,这时,发音就要找准字头的位置,找准着力点。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最常见的就是平舌与翘舌音不分,例如把“长城”的“长(chang)”唱成“藏(cang)”,就是将翘舌音字头(ch)发成平舌音字头(c);把“草原”的“草(cao)”唱成“吵(chao)”,就是将平舌音字头(c)唱成翘舌音字头(ch)。而在同声母中就是舌尖音时也要注意,四川、重庆、湖南这一带尤为明显,把“脸(lian)”唱成“粘(nian)”,就是吧边音字头(li)唱成鼻音字头(ni)。其他的字头在发音的时候也要注意,如“肉(rou)”唱成“又(you)”。

2.发音时值短,力度要适中。在演唱时,每一个字音发音时间不宜过长,应快速地把字音从口腔里送出,不可拖延,因为声母在口腔里呆的时间长容易变形,只要一发出声音,就快速地的从字头过渡到字腹,也就是从声母过渡到韵母。中国的文字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旦分开,那就可能不再是原来那个字或者无法再形成一个字了。例如“甜(tian)”拖得过长就容易让人听成“提案(ti)(an)”了。而且时值短一些,过渡到字腹之后也更容易归好韵。在控制好时值的长短之后就需要把握好力度了,在咬字头的时候力度不宜过大,力度大了,字就会咬得很死,歌曲也随之变得苍白僵硬,没有流动性,就无法达到预期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了。但如果是歌曲处理需要那就另当别论了,例如戴玉强唱的《那就是我》,其中就有一句咬字的力度非常强,即“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这一句,他就是根据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以及自己的处理而这样唱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反之,咬字力度太小,出声就含糊不清,容易犯有音无字的毛病。所以,咬字必须控制好时值的长短,还必须控制好力度。

(二)延长字腹

字腹就是歌唱语言中的元音。“咬字”主要是指字头的声母构成发音部位,字腹则是“咬字”时作为母音的组成部分。字腹歌唱是发音的中心,因为它是声音共鸣、响度、以及声音是否圆润饱满的控制总站,歌声就是靠它传向远方的。我们评定一个歌唱者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对字腹的运用水平如何,因此,字腹的准确拿捏是非常重要的。

1.掌握好“四呼法”,所谓的四呼法即是我国民族传统演唱艺术家们对韵母发声时口腔活动变化过程的科学研究和总结,我们平时称之为开口腔。开口呼,以a、o、e或以其分别打头的韵母都称为开口呼,以及这些韵母与声母b、p、m、f、d、t、n、l等打头相拼的字,也为开口呼字,这些字口腔开得越大共鸣越亮,但是发音的着力位置要找好,不能在喉部用力,应在硬腭。例如我们唱的“钢、放、壮”等字,着力点都在硬腭上,共鸣才会突出。齐齿呼,以i或者i打头的韵母都称为齐齿呼字,以及这些韵母与声母b、p、m、d、t、n、l、j、q、x相拼的字,这类开腔都较小,嘴巴微横,声音发在开腔前。例如《白发亲娘》中的“亲、娘”两个字。合口呼,与开口呼差不多,以u或者u打头的韵母,只是合口呼出音时,双唇与口腔内成圆形状,着力点也是在上硬腭,带有鼻腔音,例如《亲吻祖国》中的“祖国”。撮口呼,v或者v打头的韵母称为撮口呼字,以及与n、l、j、q、x相打头的字。在歌唱时双唇突出,着力点靠前,嘴型像鱼的嘴巴吐气时的形状就对了,如《军民鱼水一家亲》中的“军、鱼”等。

2.以气息作支撑。在歌唱中,气息是重中之重,没有十足的气息作支撑,是无法展现出声乐这门艺术的。在歌曲中,有些字拖的拍子很长,要求有充足的气息作支撑,特别是到了高音区,如果延长不够就会出现断节,随之共鸣也就没有了。歌唱就是把旋律连贯成一条线,根据音的时值、长短、强弱、声调要求,再以气息作支撑慢慢地发出声,旋律切忌噪、乱、散、浅。所以,歌唱必须要以气息做保证,否则发出的音忽高忽低、忽强忽弱、断断续续,这样,字腹是无法唱好的。

(三)归韵、收准字尾

字尾是韵母的收尾部分,也是咬字吐字的完整体现。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天下知出声之法最重,而不知收音之法为尤重。”字尾收不准,归不好韵会使这个字音含混不清,会直接影响字音的表达和歌曲的内容,同时归韵又是为下一个字音的发声做好良好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字音的归韵收得准确与否,对整首歌曲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无字尾单韵母收尾字音。这种是比较简单的收尾,例如“发、呀、衣、齐”等均无字尾,我们只要在字音发音后保持口型、口腔不变,再以气息作支撑,最终根据歌曲内容提示进行结束收尾即可。

2.复韵母尾字收音,这比单韵母收尾稍难一些,要舌位、唇形、口腔根据韵母的变化而改变口型,例如ei、ao、ou、ia、ie、ua、uo、ve、iao、iou、uai、uei等韵母。在《红梅花儿开》中的“花”只要找准ua是由u过渡到a,然后灵活地改变嘴型及口腔内部的着力点即可。又如“遥、条”二字,收尾时唇部是着力点,收尾时口腔由大到小地变化收尾,这类字我们必须要归韵到位,使字尾清晰,否则会将字尾丢失,改变字音的字义。

3.鼻尾音收尾,顾名思义,就是前后鼻音的收尾,由于字尾带“n”“ng”的鼻音,既影响字音的清晰准确又严重影响歌唱的头腔共鸣及良好的声音位置。鼻音主要是an、en、in、ian、uan、uen、ang、iang、ing、eng、ueng等,对于南方人来说要想把鼻音归韵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南方人普遍不分前后鼻音。在字尾为“n”时,气息要部分进入鼻腔,软腭下降,舌尖抵住下齿龈,如中间的“间(jian)”就是以“n”为字尾,也就是前鼻音;而在唱字尾是“ng”的字音时,鼻腔就必须充分打开,软腭下降,舌根微翘与软腭微微接触,如《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当”即为后鼻音“ng”收尾。如果前后鼻音不分清楚,将“间”唱成“江”,“钢”唱成“干”,那么字义就变了,歌曲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因此,归韵声音没有收好,会严重影响歌曲的内容表达,它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三个组成部分各具特性,但又是紧密相连的,这三者是咬字吐字的关键要素。同时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又是十分重要的技巧,我们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咬字吐字。而我们在歌唱时想要把咬字吐字做好,上面所述三大点就必须要做好,字头、字腹、字尾做到出声有力,延长字腹,响亮圆润,归韵收音准确干净到位。要想听众感受到你的歌声以及音乐的美妙,就必须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气息自然,富有感彩,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咬字吐字必须通过字音的长期练习方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闫庆健,崔晓婧编著.声乐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普通话;粤方言;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校正

普通话和方言都是社会交流的工具,但是为社会成员服务的范围却不同。普通话并不是指“普普通通的话”,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共同语。方言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的,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在七大方言中,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最大,同时粤方言又是分布广大的汉语方言。因此对于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要学习普通话并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本文试着从声、韵、调和语流音变四个方面来阐述粤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一些普遍存在的语音系统性错误和缺陷,以帮助粤方言区的人们有效的纠正错误的发音方法,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一、声母

声母是一个字起头的音,虽然声母发音时值短,但是却是吐字是否清楚准确的基础。大多数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的声母部分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最明显的属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问题。

1、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

平、翘舌音也叫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不论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动力器官,区别在于舌尖接触或接近的发音部位不一样。舌尖前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舌尖平伸出去接触或者接近上齿背的位置,使得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发出的音。

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舌尖向上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个部位受到阻碍发出的音。但是在粤方言中,是没有翘舌音的,因为普通话里的翘舌音大部分会被发成平舌音。

2、舌面音出现不同程度的尖音问题

在普通话语音声母中还有一组很重要的音――舌面音j、q、x。这组语音的发音方法讲求的是舌面前部自然拱起,去接触或者接近硬腭前部,舌尖自然下垂或者贴于下齿背,气流冲破阻碍发出的音。

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是,都存在着舌面音带有“尖音”的现象。因为在粤方言中没有翘舌音,舌尖或者舌面很少因为语音的发音做出上翘、上拱或类似的动作,在长期的语言习惯中就形成了比较顽固的发音定势,因此也就不可能完成正确的发音方法,并且出现了“尖音”的问题。

3、部分舌根音声母的变读

粤方言中存在有一部分舌根音声母变读的字,例如“开”、“口”、“坑”、“空”等字声母读“h”;“花”、“苦”、“款”等字声母读“f”。这两类字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声母读“k”。因此这一类舌根音声母的变读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读,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4、部分次方言区仍存在有n、l不分的问题

相比其他方言区,粤方言区中nl不分的问题不算严重,但是仍然存在于一些次方言区中。鼻音n和舌边音l在发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听感上来说却又一定的相似度。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发音方法上入手,鼻音n的发音方法是舌尖低着上齿龈,软腭下降,气流震动声带,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重开舌尖的阻碍。比如“牛奶”、“恼怒”等得声母就是n。边音l的发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震动声带,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

二、韵母

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主要成分是元音,因而韵母听起来较响亮,是决定一个字音是否响亮的关键。在韵母部分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分辨问题。

1、前、后鼻音韵母的语音分辨

鼻辅音韵母是39个普通话韵母中比较特殊的一组,因为单韵母和复韵母都是由元音组成。鼻辅音韵母是由元音加福音n或者ng组成的,因此在发音时需要弄清楚发音的部位和正确的发音方法。

前鼻音韵母是由n结尾的,因此在发音的时候可以借鉴舌尖中音n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因为不论是什么元音在福音n的前面,最后一定是舌尖音归到上齿龈的位置作为结束发音的动作,并且从元音到鼻辅音的整过过程也应该是自然到位的,这样才能使发音准确、自然。

后鼻音韵母是由辅音ng结尾的,因此在发音的时候可以借鉴舌根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同样的无论是什么元音在辅音ng前,最后一定是舌面后部向上抬起,去接近或者接触硬腭的交界处,气流进入鼻腔通路结束发音动作,使后鼻音韵母发音到位。

粤方言一直保存着古入声韵,如[-p]、[-t]、[-k]三类入声韵尾,使入声音节读音短促。而普通话中没有入声韵,古代的所有入声韵在今天的普通话中都变为了舒声韵,所以,粤方言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只有丢弃方言中的入声韵的习惯,按规律将入声韵转换成普通话中的舒声韵才能避免在说普通话时留下的方言语调的痕迹。

2、韵母e发音时舌位过低、靠前

单韵母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在发音时,舌头位于口腔中的相对位置应该是靠后、稍高。但是在粤方言区的人们中,这个音的发音位置往往靠前。另外,在发卷舌韵母er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要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让学习者们了解韵母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并多练习。

三、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在粤方言中有九个声调,广西的粤方言甚至有十个声调。这必然不利于粤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原因有:

1、粤方言中的阴平和阳平调直接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对应,阴平调值基本不变,仍为55。阳平调值由粤方言的21变为普通话的35。

2、粤方言中阴上调的字全部归入普通话上声,调值由35变为214。

3、粤方言的阳上、阴去、阳去三调的字合并,统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调,调值全部变为51。

4、粤方言的阳入调的字大多数可以全部归入普通话阳平调,调值由2变为35。

5、粤方言中上阴入与下阴入的字按规定分为归入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四、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中的轻声、儿化是粤方言中没有的,所以对于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学习轻声、儿化并不容易。

1、轻声

轻声指的是在普通话里有的字在一个词或者句子里需要念得又轻又短,失去了原有的语调。但是在粤方言里,轻声这种语音现象是没有的,因为按照粤方言的发音习惯,每一个字都是重读。

(1)有规律的轻声字

普通话的轻声字有一部分可以从语法的角度来确定,因为这一类的字有很强的规律性。

①语气词。凡是句尾的语气词一般都读作轻声,例如“啊、呀、吧、吗、呢”等。

②助词。助词中的“的、地、得、着、了、过”都读作轻声。

③动词重叠式的第二字和表示趋向的动词应该做轻声读。如:“看看”“想想”“出来”等。

④名词后面一些表示方位的成分应该读轻声。如:“天上”“地下”“家里”等。

⑤构词用的虚词词素“子”“头”也作轻声读。如:“桌子”“石头”“馒头”等。

(2)无规律的轻声字

普通话里还有许多轻声词无法从语法上说明其轻读的规律。这些轻声词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①第一类词要轻读,不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如:“东西”“地道”“买卖”等。

②第二类词是重叠词素的轻声词。如:“爸爸”“妈妈”“哥哥”“星星”等。

③第三类词是口语中常用的词,存在时间较长,一般较容易掌握,但是也有一些词对于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需要掌握不容易,因为很难从意义上、构词上找到轻声读的规律。如:“葡萄”“玻璃”“萝卜”“骆驼”等。

2、儿化

后缀“儿”在语音上不自成音节,它和前一个音节的韵母融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卷舌动作,这种想象称之为“儿化”,整个韵母就为“儿化韵”。儿化韵在北方方言中比较普遍,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粤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儿化韵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儿化时,韵母的读音往往会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变化,大致情况有:

(1)韵母的末尾是a、o、e、ê、u的儿化,原韵母的读音基本不变,只要求在发音过程中将舌头做出卷舌的动作。

(2)韵尾是-i或-n,儿化时就会丢失韵尾。

(3)韵母i、ü,在儿化时会在原韵母的后边加上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