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3-05-29 17:4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第1篇

1.讲究速度

它颠覆了传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计时阅读,我们班在刚开始练习时学生只能达到每分钟130至270字左右。经过三个多月的练习,现在每分钟达到400至600字左右,个别同学达到每分钟800字。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效率就提高了,阅读量增大了,理解率相应也提高了,阅读能力自然跟着提高了。书读得多了,知识储备就增加了。理解率的相应提高又能提高阅读速度,良性循环下去,高效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固定的模式与方法

它的另一特色是固定的阅读模式,阅读内容相对简单,便于学生摸索规律。固定程序阅读没有那些学生害怕的理解题、发挥题,而是选择题,将难度降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固定程序阅读的规律和答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带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良性循环使学生由害怕阅读转化到爱上阅读。

3.采取默读的方式

传统的阅读要求学生朗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以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朗读纵有许多益处,但忽视了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因素,这样,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很容易走神,从而影响阅读质量。默读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学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4.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溜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程汉杰高效阅读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供了保障,久而久之养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只读一遍不复读

很多学生在读文章时有重复的习惯,有时一句话甚至重复几遍,这虽然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但影响阅读速度,更养成了啰啰嗦嗦的习惯,说话缺少干脆利落。程汉杰高效阅读要求不管文章有多难,只能读一遍,这样,迫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改变了复读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坚定果敢的性格。

6.科学坐姿不摆头

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一改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架空分析、烦琐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枯燥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活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激情和欲望,磨灭了学生阅读的个性特质。而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探求生活的本源、点燃智慧的火花,能为学生的思维驰骋和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课内阅读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课外阅读是具有社会实感的“实践”性活动,能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材料、增强阅读力度。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如同进入模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喜怒哀乐的人生。在“行”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成更迅速、更稳定、更有活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效、优化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一、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兴趣。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笔者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

(2)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兴趣。读书重在激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乐于读书。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存一本书,看百本书”制度、开辟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园地、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等。

(3)开展读书活动,强化兴趣。要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如:开展故事交流、佳作欣赏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或读书知识竞赛、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笔记等。

二、名著导读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有一大部分是卡通动漫、武打言情小说等。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阅读趣味低下,作为教师应当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为学生创造接近名著的机会。教师可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让学生走近名著,品尝名著的营养大餐,如系列讲座,向学生推荐、介绍若干名著,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概要和作品影响等;开展名著故事会,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进行名著疑难解答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吐读名著的所疑、所惑。教师也可用启发性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但要注意的是,有讲座和解答、引导中,要力争客观,不挟偏见,避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三、方法指津

张之洞曾指出:“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也是有法可循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没养成读书看报、收看新闻等习惯;②读书读得随意,走马观花,抓不住关键;③不加选择,读的内容杂乱,无目的;④阅读时不思考,囫囵吞枣;⑤读得少,阅读面窄;⑥阅读时不做笔记,随读随丢。

因此,教师应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以及怎样选择图书,怎样去查工具书,怎样制作读书卡片,怎样摘录好词好句,怎样写读后感,怎样做读书简评等;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方法、略读方法、跳读方法、品读方法、速读方法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若选择的是知识性的读物,只想做一般知识性的了解,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若选择的是美文佳作,想感悟其中的真情,品味精美的描述,那就采取精读、品读,甚至熟读成诵;读文学作品如纯粹是为了消遣,那就浏览一下故事情节;如果是为了鉴赏,那就要学会欣赏其中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情节安排;读报纸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翻翻目录,看看标题,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找重点,找最愿意读的文章,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文章,有重点、有选择地读等。特别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由“苦读”“死读”进入“乐读”“活读”“会读”的境界。

四、美读吟诵

叶圣陶曾指出,对课文要进行美读。“美读即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前人读书也强调眼到、心到、口到,认为若一霎时之“眼到”与偶然间之“心到”相结合,而“口”长期不到,阅读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因此,对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华章丽篇,我们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专情地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通过吟诵美读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品出文章的“个中三味”。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团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美读、吟诵或集体美读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领读,或仿读,或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美文名著片段朗诵会,并鼓励学生背诵,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技巧指导,如情感的酝酿、表情的展示、音色的调整、节奏的安排。这样,让“观文者”通过热情洋溢的吟诵,深入“缀文者”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语言的深层感染。

五、摘抄积累

笔者认为,让学生“读读抄抄写写背背”,进行大量必要的“言语操练”,从而建构个体言语经验、言语图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以鲁迅先生为例,他在30多岁以前喜爱抄古书,既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通过亲手抄写,就会深刻地烙印在大脑中,并且有效地储存起来,待到使用时,词语便汩汩不断地流向笔端,写出锦绣般的好文章来。由此可见,摘抄积累是课外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抄录在本子上,并要求能及时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要求摘录时字体工整、美观大方,定期进行展览、交流、评比。一本本学生自己命名的摘录集,如“采蜜集”“揽胜集”“芳草集”等,既美观实用,又富有个性。学生在摘录积累中如蜜蜂一样,酿出香甜的蜜来。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备受重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低效充斥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探索解决有效教学问题显得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目前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有厌学情绪,成绩难以提高的现状,提出了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关键词】 政治 高效课堂 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提高政治学科的高效,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想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追求高效课堂,我认为,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需要老师去调动的。从哲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成长的主动性的,只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常常有意无意扼杀了学生的这种主动性。严格纪律的课堂,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化的答案都不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主动性的缺失需要我们对教育地反思,换个角度看,学生缺乏主动性,那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特别需要注重调动这种主动性。

二、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

我们常常说,教育是一种技术,对于教师而言,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是必要的,但是一旦掌握基本的教学技术之后,就应该更多的转向到教师最根本的专业方面进行提升,所以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的那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可谓教育的至理名言。

高中哲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我们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这种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思想同样应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教材里叙述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它省略了观察、归纳、探索、猜想的生动过程。作为教师,要将人类获得知识的初始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知识,使学生个体“与人类知识产生的过程总体‘相遇’”,从而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急功近利到只看直接效果了,于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因为不是考点要求掌握的知识而被抛弃,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设置中一直有一种“大政治”的教育理念,对一个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能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其实在政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同样应该树立“大政治”的教学理念,运用最广泛的资源和最丰富的知识来论证和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

无论是从时间唯度让学生体验理论产生的过程,还是从空间唯度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样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过程,教师都不能简单只掌握理解教材的知识,而必须通过专业阅读来进行广泛的积累。因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恰好就在于教师自身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专业成长!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如果教师自身不加强学习,将无以面对在新课程观念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挑战。

高效课堂没有捷径,幻想改变一下教学技巧,引进某种教学模式,就实现高效课堂,只能是一种空想。与其高谈高效课堂,不如静下心来,默默地读一些书,增加自身的素养。中国传统政治中有一个思想是“正人先正己”,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人,引领他们成长的老师首先就应该是热爱读书,喜欢读书,并能够以自己丰富的积累打动、感动他们的人。学生的心是很敏感的,他们会感受到你的精彩,你的丰富,你的深厚,你的热情,并发自内心尊敬你,从而愿意模仿你,像你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课堂上,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愿意聆听,你安排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去做,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教学的技术方法和纪律制度,但是我们更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本身的精彩和生动去赢得学生,而这才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

第4篇

一、课前读书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前读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定要指导学生把书看一遍。要提醒学生一件事,那就是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书上的内容,想想它们为什么这样?要是你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记不牢,效率低。之后需要把复杂内容简单化,通过信息的重加工,提取记忆要点。

二、课堂是“高效教学”的主要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高效教学。以下是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的一些做法。

1.运用多媒体影像等进行演示,创设影视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

如在讲第二次时,放映《》的影片片段导入新课,对圆明园火烧前后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完全融入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自由发表议论,谈感想。最后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情感价值观。

2.运用漫画进行情景教学。

漫画集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如讲“”时,我向学生展示《使用新式枪炮的清兵》这幅漫画,画中使用新式武器的清兵仍背负着弓箭。这幅漫画的寓意再现的是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过程,同时挖掘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三、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是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1.“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我常常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如在上《俄国废除农奴制》时问:“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培养学生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以“你怎样认识亚历山大改革问题?”为切入点,多层面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活动,师生互动,营造开放的气氛。

2.《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只有“教”的课堂,是“一言堂”;只有“学”的课堂是“放羊”,这样的课堂都是低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沟通。比如讲到《》时,我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的成功包含许多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以破产告终。学生自由辩论,我倾听、启发、指导,对学生的观点,不做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加强联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

获取知识的快捷性、记忆的长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高与低的首要体现。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各个不同的识记内容,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且进行交流。

1.重温课文。每学新课之后,我都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家人听,在讲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讲不下去时打开书再看看,马上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记。

2.及时做题。练习题目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弄不懂的马上去查书,解决问题。对没掌握好的知识,要花些时间复习,直到弄懂为止。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能丰富学生现有的知识,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阅读是净化心灵的鸡汤,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体味文字的奥妙。阅读使学生透过文字去观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阅读能够增长学识,拓展思路,化思维,净化心灵,修身养性……虽然当下已经设立了语文课,但这不足以使学生很细致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应当多开展语文阅读拓展教学,使语文课堂和拓展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和互补。

一、当代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1.学生阅读量不达标

虽然在教育部的指标下,无数次缩水,但对于现今的小学生仍旧不能够达到预期的阅读数量。科技的发达,使得小学生更加关注于电子产品,而忽略了书籍的存在。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量远不如从前。

2.在数目的选择上比较随意、盲目

读好书能够丰富自身,好比吃健康的食物有益于自身成长,而吃不健康的食物就是对自身的损害,对于许多无用之书,老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和拒绝,不能因为一时之快,而对终身造成无法弥补的消极影响,但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许多良莠不齐的书籍充斥着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3.欠缺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现如今,许多小学生单单依据自己的爱好选取书籍阅读。同时,也经常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进行阅读,并未从书中、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吸取养分。许多好的阅读习惯往往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并未用于现实阅读中。学生往往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读书而读书。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如今,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使得许多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远离了阅读,远离了读书,更多沉浸于网络之中。

二、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

1.培养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记录的习惯

通过阅读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说,在我们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爱好,虽然现在的应试教育给当代学生造成了被动阅读的环境,但也应当设法补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脑袋进行思考,不时进行记录和摘抄,这样才能使阅读有成效,而不是一味的阅读,读到最后,却一无所获。

2.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查字典的好习惯

与课本阅读不相同的,在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不确定的字。所以应当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查字典,按照拼音或者笔画进行有效查找。而不能采取一味囫囵吞枣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走马观花地进行无效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提升,还使得他们养成了不良习惯。应当鼓励学生将不认识、不会读、不会写的汉字进行记录,准备一个随身小本子,每次阅读时记录在上面,老师定期对这个小本子进行收查,对大多数学生不懂的知识进行讲解。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应当对此进行检测,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3.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就会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他们从阅读中收获的历练,也会通过他们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阅读是对写作能力有效提高的最优方法,当学生通过阅读启发出写作的灵感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从拓展阅读中收获的知识,从而能够轻松驾驭文字,形成良好习惯。

三、培养高效的阅读技巧

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名人列传,在阅读后,学生都应当有所收获,虽然课外拓展阅读并非要求学生像对待课本中的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但也应当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会的技巧进行迁移,拓展至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当读到《西游记》时,应当使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进行分组表演话剧等活动,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体悟到各个角色所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通过多种多样的展现方式,使学生对书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深刻感情。

总之,从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当代学生最缺乏的,老师们应当重视这一点,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人生负责,是给他们留下一个无悔人生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当大力发展拓展阅读教学,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有机结合,使学生从课堂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教师应当更加积极备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效互助;成长共同体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才能激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它的具体表现是:在涉及相互依赖的活动的时候,大家协调配合;在共同攻关的时候,大家能沟通信息,相互了解;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大家能各尽所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发挥团队的高效合作精神,克服困难,排除阻力。教育界普遍认同学校应当是一种合作型的组织,教师的工作应当是一种合作型的团队工作。

然而近几年,由于教师个人工作量大、压力大、负担重,沟通渠道不畅,团队整体协作意识不强,教师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战、人际交往淡薄、骨干教师渐感孤独、年轻教师思想波动的现象。由此,导致了教师们工作效率低,学校整体英语教育教学成效不显著的状况。

因此,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最终目标,我们要依托教师团队的高效互助,打造一支让和谐共处成为风气,让精诚合作成为品位,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让低耗高效成为追求的教师成长共同体。

首先,搭建学习平台

1.阅读滋养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可以提升修养,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积极倡导“浸润书香”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依托学科专业理论沙龙研修、经典导读、美文共赏、教学随笔交流、读书笔记展示等特色活动,营造团队合作读书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阅读教育书刊,让教师在阅读中了解前沿动态,开拓学术视野,感悟名师智慧,厚实理论积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个人素养,增强文化底蕴。

2.名师指引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摩他人之法以自强。”创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听到学术水平较高的报告、参与优质课例的研究,洞悉前沿动态,领悟教改的新理念。精选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现场感受专家教学语言的魅力,领略师生间的精彩互动以及教学细节中流露的教学智慧。同时,注重二次培训的推广。让参训教师采用专题讲座、学习交流或汇报课等形式把自己所学,所思在组内与老师们分享,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

第二,搭建合作平台

1.合理搭配,互补中平衡

一是老中青教师的搭配,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与做事细致的优势和青年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特点;二是不同性格的教师的搭配,借助不同性格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丰富团体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丰富教师的思维方式;三是不同水平的教师的搭配,突出高水平的教师在合作中的示范引导与指导的作用,提高整个团体的工作效率,促进一般水平教师的迅速成长。

2.梯队合作,分层中优化

通过讲座、漫谈、对话等互动形式,在交流和碰撞中启发教师的思维、积聚教师的智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加快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使不同阶段的老师都在原有的领域中有所提升――新教师快速入格,青年教师形成教育风格,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在实践中,重在抓实梯队教师学、读、看、磨、写等系列活动,学: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读:精读教育书籍。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看:观看名师讲座、名师课堂实录,或学习周边或本校名师的现场教学,领略专家的智慧,严谨与幽默;磨:团队磨课,从方案的设计、教案的拟定,到模式的提炼,汇聚群体智慧,磨出优质课;写:勤动笔,撰写教学随想,及时梳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第三,搭建教研,教学平台

1.听课评课,行为改进

采用学科领导推门听课、预约听课或集体会课等形式加强对薄弱教师或薄弱班级的临堂诊断与点课的频率。通过这些形式的听课抓实对常态课的管理。强化教研组长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形成以校级领导、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深入课堂,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督促整改。

2.课例研究,舞动灵性

以“课例”为载体,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好课堂观察,记录相关信息,结合课堂呈现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课例研究是将问题解决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团队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课例研究报告为主,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问题诊断的效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合作反思,启迪智慧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也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也需要反思。在反思中,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第7篇

NO.1 读书

课本是知识的来源。因此,读书是学习整理术的起点。

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顺序一般是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解释其含义,再阐述其重要性,最后得出具体实施的方法论。这概括起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目录展现了一本书的精华和主旨,编者如何安排内容阐述主旨,都在目录中一一呈现。就像在一个杂乱不堪的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随意摆放的,这时要找出指定的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如果在这个房间放入家具,将东西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我们便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目录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看目录时要找出关键词,将目录中不断重复的名词勾画出来。

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书目为例:第一单元“责任”这个词重复出现了多次,那么这一单元的关键词就是“责任”。根据前边所述的思想品德课本编排顺序来看,这一单元就是围绕责任这个概念来论述的,主要内容则是“责任是什么”“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承担责任”这三个主要问题。

找出了关键词,知道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阅读具体内容。

在正式阅读之前,要准备一支红笔和一支荧光笔。红笔用来勾画出要了解的语句,荧光笔则画出必须掌握的重点语句。这样读书的时候就有了侧重。在跟随老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了解即可,哪些内容必须理解掌握。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笔不离手,将老师总结的题目,也就是知识点的标题写出来,方便课后复习。同时,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坚持听觉、视觉、语言和触觉多方面合作,帮助自己认真听讲。

NO.2 笔记

很多人认为书上已经记了笔记,就没必要准备笔记本了。非也!书上的内容过于零散,不成系统,当我们备考时,如果不将主要内容汇总起来,就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

也有人说现在市面上那么多复习资料,买来看看不就行了!然而,那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能成为自己的。

笔记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整理。

第一,将整本书的目录抄下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脉络,从而不会遗漏知识点。

第二,将每一节课的知识框架记录下来,并且标记重要知识点。记录时,只要写下知识点就可以了。为了方便以后查找,也可以标注页码和所在的段落。复习时,我们可以先看总结的知识点,遇到不会的再查课本。

第三,每节课整理之后,留出一分钟的背诵时间。很多学生每天都会学习十来个小时,但是成绩却没有起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的效率低下,无效学习时间过多。因此,每天抽出一分钟集中注意力,高效背诵知识点,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又可以锻炼记忆力。只要我们慢慢坚持,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四,每章总结,整体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第五,将每次习题中的知识点标注在知识框架上,并整理错题。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复习时,也会清楚地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差、应该加强哪方面的训练。

NO.3 答题技巧

考试中,答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思想品德试题,可大致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类型的题目。

下面以材料式选择题为例谈谈答题技巧。解答时,一审材料后的题目(要求);二看材料,找出关键词,联系学过的知识点;三读选项,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下题为例:

12岁的小明和小伙伴在骑自行车不慎撞坏路边轿车的后视镜后,并没有逃避,而是给车主留下纸条,表示愿意承担责任。看到孩子如此懂事,车主减少了赔偿。下列对小明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是自己承担责任的表现

B.如果旁边没有人,可以选择逃避

C.勇于承担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D.承担过失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先看问题,一定要注意让我们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项。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将正确选项填入,结果可想而知。

再看材料,在审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会总结出这是考查“责任”的题目。

再通读选项,结合所学知识,排除评价正确的选项,就可以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材料分析题也是类似的审题套路。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课外阅读

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英语教科书基本上是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而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以上。”而在我们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升学考试面前,语法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无论是英语课外阅读量还是英语阅读能力,我们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生缺乏科学的英语阅读方法训练。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把阅读作为一种考试题型来对待,而忽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感知,更缺乏对文章思想内涵和文化氛围的把握。他们往往割裂地去阅读文章,只关注选择的句子是对还是错,是否符合题意,而对文章本身并不深入探究,同时也缺乏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查找信息,毫无阅读方法可言。

3.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还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由于农村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语言学习环境的缺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原版的英语阅读材料,也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对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去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更谈不上从中获取课外阅读的愉悦感。

二、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举措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这些突出的问题,利用合理而科学的对策,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科学而高效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达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要求,并让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

当然,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对待。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学生的直接面谈,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给与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知道阅读什么难度的文章,而且课外资料很少;缺乏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要筛选整理出中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并以此作为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1.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开设专门的英语阅读课,通过英语阅读课的设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真正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紧张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可以每周增加英语课外阅读课。阅读课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提高读书品味开设阅读欣赏课;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2.在课外阅读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至关重要。《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书虫系列》,本套英文课外阅读材料分级明确,适合初中生阅读。它体裁多样,有故事、小说、科幻等各种类型,适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挑选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英文阅读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学习。英文报纸也是非常不错的资源,像《二十一世纪报》中学生版,只有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才能有所收获。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关于课外阅读的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改变以往落后、费力的“指读”“出声读”等方式,能够快速和准确地理解所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

1.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在我们的课外阅读中,要以泛读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不必每个句子都要理解。注意句子间关联词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重点和走向。

2.要注意猜词、句技巧的培养。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短语,有的可跳过,而对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有的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可明确它们的含义,学会合理正确使用英语词典。

3.对于一些重点的句式,可以做好记录,作为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和深化。这些作为例句会更生动形象,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要注意积累课外词汇,这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课外词汇只要认读就可以,不用提过多过高的要求。

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在课外阅读开展起来之后,教师还要做好检查和督促。适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收获,鼓励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英语课外阅读中去。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增强,也会对课内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们的阅读热情由外及内,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会积累更多的词汇,增强学习英语的语感,也同时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文化,开阔视野,做新世纪与时俱进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Hoec.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won,1981.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9篇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重计算机技术,轻语言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语言艺术,使自己的语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教育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言艺术,高效课堂,勤于阅读,语言表达,跨学科听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高效课堂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语文课语言优美、用语准确,情感丰富,情境鲜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这样的课堂,生机盎然,愉悦共享,高效生成。再看有些课堂,教师的语言平淡、枯燥、乏味,如同嚼蜡,这样的课堂,其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但要论教学语言这一块,信息技术课真是算不上优秀,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重技术,轻语言。虽然计算机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电脑操作起来非常娴熟,但是不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却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所以,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使自己的语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与学生实现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呢?我们可以先试着摸索,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勤于读书,善于积累。

语言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有着不可替代性,虽然当今社会的影像技术非常成熟,但它仍然不可能替代读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还是靠语言,不可能只靠影像技术,读书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读者是交流的一方,作者是交流的另一方;读者在进行语言理解,作者则是在进行语言表达。读书,不能只选择电脑书籍,因为我们的角色是教师,钻研教育和钻研技术应该双管齐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读读关于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书还是很有好处的。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正确教育行为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还有哪些书籍也值得一读?第一,教育名家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这类书籍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大有帮助;第二,对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的学科教育理论图书,如《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性比较好,指导性和借鉴性也比较强;第三,关于教育科研方法的书籍,如《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等。总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开展教育科研,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自身潜在创造力的发挥,发展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像语文教师那样多读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因为信息技术课堂也需要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二、其次,注意教学语言表达的技巧。

信息技术教材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教师如果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其课堂气氛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就会产生听觉疲劳,进而对知识内容的敏感度就会大大降低,这无疑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一段文字,如果加上正确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它就显得生动形象,更加有质感和张力,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为了课堂教学更精彩,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看一些演讲的视频,看看他们对语速语调的控制,要有自信,多练习。还有就是不能出现口头禅,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若加进了口头禅就会变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语境。

三、最后,走出自己的课堂,去听听其他学科的课。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支配;转化;自觉行动

眨眼间,本轮执教的两个班学生又毕业了,回想起三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总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暑假里,我回想了一些工作细节,理了理思路,在下一轮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我期待能有一些改进。

一、在下一轮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不管什么样的题,是变量太多需要消元(消元的思想),是代数方法很难解某个方程,需要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是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类讨论的思想)……支配你下一步行动的,永远是数学的思想。有了这些思想,你才会去想怎样恒等变换、描点画图、分类说明。我们现在的一部分学生,数学题总解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不会去分析问题,为什么总是在说:“老师你一讲,我就懂;真正让我自己动手去做,又不知道从何着手呢?”由于脑海中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思考方法,无法体会题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导致他们总被纷繁嘈杂的表象所迷惑,无法拨云见日、直达要塞。有时一道题我在前面讲了方法一、方法二,甚至方法三,变形技巧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学生真的是疲于应付,强迫自己努力去记,但由于“读书不知意,就如啃树皮”。强记不理解的知识,没过多久就会遗忘,甚是苦恼。要想解救他们,唯有逐步培养他们完善的数学思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回想在对本届学生的教学中,表象的刻画多于内在的挖掘,在学生数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方面所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下一轮教学中,在拿到一道题后,我先教他们如何分析其中的数学原理,不急于写步骤,多问问学生:“你现在是怎样想的?”体会他们所处的思考阶段,及时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性,教他们如何突破瓶颈。在复习阶段,多让学生上讲台讲题,训练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最主要还是透过题目看他们的数学思想。那么遇到刚接触的题型,一开始要磨很久,急也没办法:对于重要的题型,浅尝辄止地讲十道题,不如精雕细琢地练透一道题!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学生从一道题掌握的思想方法,可以同时扩散应用到这一类的很多道题上,那么这道题我所花的时间就值得。另外,我还会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出租车计费、手机话费如何用分段函数知识来解决,让他们利用假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写调查报告等等。

二、在下一轮的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将读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总有学生在说:“读书有什么用?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天天背书做题到底值不值得?这些知识以后哪用得着?”诚然,现在我们在学校做题是有点像“纸上谈兵”,看起来是跟外面的社会有点脱节,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读书的作用体会不深。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一段时期,的确涌现出很多不会读书,也瞧不上读书人的“暴发户”。但现在大环境变了,很多市场行为变得更加理性、规范,以前很多投机得利的发财梦现在很难再现了。相反,现在那些有扎扎实实“真本事”的人逐渐冒了出来,成为新一代学生的偶像。光读得好书,的确不一定有“真本事”;但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一定很难掌握到“真本事”――现在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学习,会影响到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多方面的理解能力!在班会课上,我想找参加工作的学长给现在班上的学生讲讲:是不是工作之后,就不用考试学习了?没有现在的基础知识,工作之后的学习容易吗?我会请每个同学思考:“你是想目前在学校里纸上谈兵,还是就到外面社会‘真刀真枪’地去打拼,你真的为之准备好了吗?”我总在想:如果能将我们现在的学生“先读书―后走入社会”这个模式改成“先进入社会摸索―再回到教室读书”就好了,保准他们读起书来心甘情愿、倍加珍惜!因此在假期里,我会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甚至打点力所能及的暑假工,体验一下现在的哪碗“饭”好吃?如果学生能及早想明白: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该做什么样的事?现在又能做什么样的事?那么他们一定能将读书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服从大局,但希望我能如愿以偿――再重新教一轮高中,我将把上述的想法立即付诸行动,我已经准备好了!

参考文献:

[1]罗娅,汤强.高中数学“导数”教学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2015(28).

第11篇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华

初中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两方面明显的问题:一是阅读量少;二是阅读效率低。在阅读量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教师都重视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阅读效率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学生在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甚至脑海中茫然一片,这样的阅读等同于没有阅读。因此,教师要强化对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阅读某一作品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是想了解作品基本内容、学习其结构布局、掌握某种写作手法,还是想积累优美语言、感受深邃意境。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阅读的一开始就怀有明确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其从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总结提炼的精华梳理出来,记录到读书笔记之中,使学生在长期阅读与积累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充实思想,培养气质,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从活动场景中积累素材

影响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写作素材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各种活动场景中积累素材,做到积少成多,从而“有米下炊”。一要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积累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如升旗仪式、运动会、文艺演出、敬老院慰问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做有心人,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各色人物的不同表现;二要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如:透过社会伪劣商品横行的现象,提炼出部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不作为的深刻观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重点、抓本质,对于表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表象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发掘,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三、指导学生“学会查找”,从预习环节中解决问题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授,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要强化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前延语文学习环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预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查找,针对预习要求中的各个方面,利用工具书、网络搜寻等方式解决文学常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并初步尝试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文章特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解决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从小组学习中突破难点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单打独斗,思维的深度与宽度都受到了制约。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集中智慧,突破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的原则,设置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里面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小组牵头人的组织下,共同分析研究,每一位成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进行汇报发言,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补充、点评和完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得以实现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逐步培养起讨论、分析、研究、合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五、指导学生“学会总结”,从记忆方法中提炼技巧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一些记忆技巧,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将这些技巧总结起来,并在全班进行推广,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记忆技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将自己学习中最为成功的记忆技巧提炼出来,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创造出了许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的记忆方法,有联想记忆法、关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框架记忆法等等。学生将这些记忆技巧在全班进行交流,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将其中的可吸收运用之处提炼出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技巧,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资源 阅读能力 基础

自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有点不认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只读不写等,更有个别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这样也就读不进去,更谈不上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与作者的对话了,领略不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到底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学生的实际,本文笔者谈一下如何利用图书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精选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可读性强的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阅读量。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来源。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动力。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必须精选图书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以及一些联系生活紧密的图书,并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冰山在融化》《十万个为什么?》《图说天下》《百科》系列丛书等。在精选图书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阅读进度,实现高效阅读,让每本图书都能发挥它的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要从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进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利用图书馆的课外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本上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方便地读到他们喜爱的书籍。我在教室和楼道转角处为学生开设了“诚信书吧”,在书橱上为学生推荐了优秀的报刊和杂志、经典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比如《启迪》《德育报》《小学生必读》《意林》《鲁宾逊漂流记》《这样学习最有效》《告诉孩子你真棒》《奇妙的沙漠》及国外的经典作品。学生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我还会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还养成了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少留重复性没有意义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整合图书资源,落实综合阅读、大阅读教学观,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在《江南春》和《春雨的色彩》的教学时,教师可提示学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可先明确它们的相同之处,即都是与春有关的作品,不同的是文体不同。描写的内容也不同,前者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后者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的好处。我们还可以把《春雨的色彩》和《春风吹》《找春天》作比较,教会学生紧紧抓住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描绘活动中的景物,展开想象,通过比较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体验大阅读带给学生的好处,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出文章蕴含的情和意,从而达到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目的。对比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方法上的保证。

四、进行纸质图书或电子图书阅读时,应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

阅读方法是最好的“消化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指导,不论是纸质图书阅读,还是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读,都应进行科学阅读。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泛读、检索式阅读、全面阅读、提问式阅读、细读、精读、诵读等。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不同需求下运用合理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所需求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感悟的空间。除了做到这一点以外,为了使学生在考场上做阅读题不再愁眉苦展,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文体知识、修辞方法的作用、赏析句子和词语从哪里入手等。这样系统地为学生讲解之后,学生会觉得做阅读题也不只是要凭积累、凭感悟,还有一定技巧可循,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授人以“鱼”利有限,授人以“渔”益终身。如前边提到的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想说、会说,让学生在思考中比较,在比较中探讨,在探讨中提升能力,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阅读能洗涤学生的心灵,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细胞,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也会更深入地钻研业务,实现广泛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只要我们常抓不懈,科学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淀一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