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时间:2023-05-29 17:4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第1篇

关键词: 青年班主任 专业化 成长机制

教师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更是处于“重要他人”的位置。随着青年教师在班主任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班主任普遍经验不足、专业素养发展不够、班级管理能力缺乏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构建青年班主任成长机制,发挥青年教师的生力军作用已成为中小学需要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内化教育信念,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建立并内化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指导班主任教育实践的思想和理念,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群体与个体发展关系、师生关系及问题处理方式等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在“如何看待事业”“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集体”等方面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认识。

“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中小学生学龄发展阶段,班主任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在学校建立积极生活体验的前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潜在、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是学生成长中互动性的重要他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班主任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首先应明确其角色定位,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榜样示范将会产生显性或隐形的作用。再次,正确看待教师威信。现实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威信是靠严厉来树立的。事实上,教师的人格形象、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爱心、对教学的热情都是班主任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强化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

专业化发展过程是外部推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必须构建起一个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培养机制。

(一)理论教育模式

青年班主任需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但在职前教育阶段以“学科本位”为导向的本体性知识仍被置于核心位置,对师范生所需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职前段的教师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不够,缺乏对中小学教育知识需求的审视。因此,班主任“重新学习”已成为应然和实然需求。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主要包括岗位实践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这两类知识相互促进并相互转换。[1]岗位实践知识是班主任在专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性总结,是其对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的结晶。它包括对教育对象的独特认识、对教育问题的独特理解和处理方法、对班集体管理采取的独特策略等。[2]这种知识开始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个性化的知识,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可逐渐上升转化为“个体实践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则体现为以理论体系支撑的显性知识,如班集体管理理论、教育心理学、德育论及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班主任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指导班主任的教育实践。

(二)师徒引领模式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智慧的过程。这种具有个性化的经验与实践智慧大多属于一种缄默知识,且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及其经验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中,青年教师职前所学班级管理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班级管理问题,寻找有效途径帮助青年班主任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应成为当下班主任校本培训的重点问题。师徒引领模式正是为形成班主任管理机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主要运作方法是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作为“师”,青年班主任在观摩、参与和模仿的过程中,不断体悟和反思,并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在真实情景中践行,从而系统地内化,形成个性化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和管理机智。[3]

(三)案例培训模式

传统的班主任案例培训方式往往采取“舍近求远式”或“随心所欲式”,要么要求教师盲目地在全国追随优秀班主任的优秀做法,要么缺乏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系统思考,以“拿来主义”的形式试图复制一切成功案例。对于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必然不是通过复制案例来实现的,如何正确对待班级管理案例,在案例评议中反思、成长,理应是案例培训模式在班主任培训中应用的本真目的。这一模式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一是案例的选取。可以是源于其他学校的代表性事例,也可以是本校真实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二是案例的评议。在班主任会议上展示、交流、讨论、评议。三是案例的复现。要求青年教师将案例情境虚拟复现,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案例培训目的不是要获得标准答案或一致结论,而是注重培养青年班主任辩证思维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决策艺术。

(四)自助培训模式

如前所述,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还需要发挥自我驱动力的作用。自助培训就是要求青年班主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制订“班主任专业化自我发展计划”,分析班级管理现状、自身优势及不足,依此确定专业化发展目标并制订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其次要求青年班主任逐步养成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学习的习惯,并以叙事研究的方法积累反思和成长记录。再次实施“班主任读书计划”,专业化发展不是一个固态、静止的过程,因而青年班主任要确立终身学习观,汲取知识、创生智慧。

三、开展行动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正在由管理时代走向研究时代,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掌握必要的行动研究方法以理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有助于青年班主任逐渐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具体来说,行动研究就是提倡青年班主任作为实践者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矫正师生关系处理方式和班级管理的行为。研究课题可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新课改下教师威信的树立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化等等。行动研究既可以采取调查、谈话、讨论、实验等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文献检索、比较研究等思辨方法,实践中通常是多种方式交互使用,不断调整。[4]行动研究的宗旨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即班主任同时作为行动和研究的主体,基于班级管理过程和实践对班级活动的反思和研究。

四、建立成长档案,促进自我完善

现实中,长期开展班主任工作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对于青年班主任不是仅仅靠“热情”和“奉献”就能避免这种职业倦怠感,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评价体系是突破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之一。正如我们在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评价理念一样,对班主任的评价也不应仅是甄别和选拔,评价的本真意义更在于诊断和改革。

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研究、总结而不断升华的过程,关注的是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采取以个人成长档案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将改变传统视评价为奖励和惩罚教师的手段,将立足点放在班主任的未来发展方面,全面检验和查找工作上的成效与不足,在诊断和改进中不断激发班主任提高个人素养,实现专业化自主发展。班主任专业化个人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专业化计划及实施方案、班主任自学笔记及心得体会、培训记录及反思、行动研究或教育叙事案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阶段小结、小组评议及学校领导评议意见,等等。正是由于专业化成长档案着眼于个人发展的未来,对于青年班主任来说由于经验的不足以及巨大的成长潜力,实施发展性评价更为迫切。

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5]班主任专业化是个体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目标,需要班主任围绕目标不断学习和实践,发展个性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连山.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J].天津教育,2007(3).

[2]包赟甲.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透视[J].中国民族教育,2009(3).

[3]李拉.师徒模式:引领新班主任成长的有效策略[J].班主任之友,2007(9).

第2篇

【关键词】初任教师 课堂管理 低效

初任教师是指在学校任职1~3年的教师,由于任职时间短,又称新教师。初任教师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性高,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学校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当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低效日益阻碍着其向成熟性教师的过渡。

一、初任教师有效课堂管理的意义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效果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1] 有效的课堂管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教学。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实践中课堂管理与教学是融为一体的,不存在有管理无教学的管理,也不存在有教学无管理的教学。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协调师生关系、制定良好的班级制度、调节班级结构、促进师生课堂互动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无效的课堂管理不仅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困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而初任教师不能认识到课堂管理和教学之间关系的本质,往往顾此失彼,管理低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从新手开始的。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是衡量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任教师的有效课堂管理主要指初任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如何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懂得课堂管理策略,而且会使用课堂管理技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初任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二、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的成因分析

1.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

初任教师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反思,在面对课堂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初任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调控课堂行为、协调解决课堂问题、优化课堂环境等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却很少意识到自身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即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只是觖决问题,而不去思考引起此问题背后的原因。只解决问题不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只是缓解了问题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问题,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初任教师只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班级课堂管理的反思的必要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高于课堂管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初任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课堂管理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2.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如一位新任教师所说的:“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比教学能力更加重要,应该得到重视。”[2] 而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忽视课堂管理方法学习。许多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把课堂管理课程列为选修课,并且课时也少,在教师基本教学素质考核中也没有把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在教育实习中,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实习中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指导,也缺少参与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实践机会和经历。由于以上原因,初任教师在任职后面对课堂管理中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这时有的教师回避问题、怀疑自身能力,有的教师因为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管理失去信心。

3.任职学校不重视,选拔指导教师不严格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初的校内支持、帮助对初任教师至关重要,其中,校长和指导教师是关键。[3] 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校长有这样的观点:“初任教师在大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对于胜任课堂管理绰绰有余。”由于学校领导过高地估计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导致了在指导教师指派上任意,随意性大,不考虑初任教师的真实专业需求,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选派指导教师。学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任命前也不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实际效果也不进行监督和评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选拔,学校对指导效果也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详细指导计划,缺乏辅导方法和经验,业务水平不过硬,在指导初任教师时没有尽心尽责,对初任教师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在无效和放任指导下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4.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与现实出现偏差

初任教师入职初期处于热情高涨期,自我期待较高,想法往往脱离实际,他们往往为了出成绩以获取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重教学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由于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盲目乐观自信,自认为师范生阶段受过系统而完整的教育理论熏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地认为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足以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扰。但现实是复杂多变的,理想不等于现实,理论不等于实践。初任教师忽视了理论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由于初任教师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智慧,会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不但不利于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还加重了问题的产生。有些教师把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的问题,忽视了自身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些教师不反思实践寻找有效策略就怀疑所学理论的真伪,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

三、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班级课堂管理反思,进行叙事研究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是深刻的,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4] 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反思呢?当前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以自己的课堂管理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课堂管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深入挖掘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理论,以揭示教育的价值及规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初任教师应以叙事研究为平台,通过审视自身课堂管理过程,梳理课堂管理中的突出事件,深刻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反思课堂教学时的管理风格,深刻剖析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反应行为,以此为课堂管理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及时矫正自身课堂管理的不良行为,积极寻找课堂管理规律,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效率。

2.改革职前教育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职前教育在初任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职前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初任教师知识结构建构不合理,在任职初期课堂管理实践方面比较薄弱。为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改革职前教育课程。现行除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外,还应重视课堂管理课程的设置,把先前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此外,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课堂管理的能力并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岗位。在实习课程中重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实习学生课堂管理实践系统恰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担任班主任管理的机会,并要求严格书写课堂管理反思。在课程考核方面教学技能与课堂管理并重,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3.任职学校要严格选拔指导教师,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养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的来源主要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直接经验较少,要想快速高效地发展,获得外部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初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广泛涉猎,同时争取与专家“对话”交流、与同仁切磋,不断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组织的帮助。教师任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安排优秀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此外,为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质量,学校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监督和跟踪,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惩罚。学校还要建立班主任课堂管理经验交流制度,让新任教师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互相观察、互相讨论,使新任教师及时更新课堂管理经验。

4.去除先前观念影响,教学期望要符合实际

初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了解自己所处专业发展阶段。在任职前,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期待和科学的生涯规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和特点,预测未来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期望目标要适中,这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要气馁,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做反思型教师,经常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与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对话交流,参与校本教育研究等,以此深化对课堂管理的理解,提高自己驾驭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参考文献:

[1]顾援.课堂管理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2]南纪稳.新任教师的困惑与需要[J].教师教育研究,2013(2).

第3篇

一、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功能定位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分小学第1工作室、小学第2工作室,中学工作室,首批研修成员是14位获得过“北京市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或“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班主任。工作室的基本功能是:

(一)加速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的形成

专业化的班主任需要培养、需要培训,更需要班主任群体中优秀分子的示范和引领。在一个群体中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人就是带头人,能够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是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专家,即对班主任工作精通并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既够按着育人规律高效工作,又能够揭示育人的规律;既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漂亮,又能够说出为什么这样工作以及是怎样工作。其典型的标志是已经形成了育人思想,并通过著作或文章表达出来。

北京市有一批影响全国的老一辈优秀班主任,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如,丁榕老师等老一辈优秀班主任,不仅有着感人的事迹,也有着丰富的智慧,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以其事迹感染着年轻人,以其智慧迪启着年轻人,以其思想引领着年轻人。北京市有一批正在成长着的优秀班主任,在4万余名中小学班主任中,已经有8800名班主任获得了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20名获得了北京市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2006年和2008年两届),有数十位获得了全国优秀班主任(教师)和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他们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北京市班主任群体的现状来看,优秀班主任的数量不少,但特别有影响力的不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特色初步形成,但教育思想还很少形成;优秀班主任自身工作得特别好,但发挥引领作用还不够。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之一,就是使优秀班主任尽快成长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

(二)促进优秀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从前期的资料分析和访谈调研,我们发现,工作室成员都是模范教师:他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爱岗敬业、激情投入,持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班级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奇迹,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也是智慧教师:他们智慧育人、科学工作,无论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学生到他们手里,他们都会化腐朽为神奇,表现出高超的教育智慧。他们也是个性教师:他们每个人都有“独门绝技”,他们用不同的教育风格成全着他们的学生,也成就着自己;他们的个性体还表现在他们以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把工作做到极致。

但是,他们要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专家,要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还需要将经验进行梳理、提炼,升华为思想;需要将实践智慧显性化,升华为理论。这是优秀班主任的智慧实践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是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从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是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结构化为操作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探寻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律的过程。要实现这种转化和飞跃,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的自主反思、自觉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专家的点化和引领。前者需要班主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后者需要专家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致力于通过提升班主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实现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转

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项目目标是:“建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旨在总结优秀班主任成功经验,提炼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促进其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班主任群体。探索中小学班主任成长的规律,研究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年班主任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的通知(京教德〔2008〕2号)》)

围绕上述目标,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确定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线,以优秀班主任为主体,以指导老师为主导,以形成班主任教育思想、打造优秀班主任群体、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规律为目的,按照统分工作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展示、案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加速优秀班主任带头人的成长。

(一)“三主”工作指导思想

1.以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线。教育科学研究是揭示教育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研修班成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高超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可以提炼工作经验,揭示经验中所蕴含的原理和理念,使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工作室采取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于优秀班主任实践经验的研究。开班之前,要求研修成员撰写成长报告;开班第一天,要求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并提出修改成长报告的建议与要求。开学后,要求研修成员撰写工作案例、工作思考(或工作经验),并进行了案例指导和课题研究指导;第一学期末,研修成员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第二学期开学初,经过双方选择,工作室为每一位研修成员配备了研究指导教师;第二学期末确定研究课,第三学期初进行了开题答辩。第二年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以优秀班主任为主体。入室研修成员都是在北京市乃至在全国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每个研修成员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经验和工作特色。因此,工作室以优秀班主任为研修主体,促进研修成员的自主研修。研修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个性化研究,目的是促进优秀主任的思想形成。14位班主任都确定了源于自己的特长、反映自身特色的又能促进自己工作的研究课题。如甄珍确立了《现代小学生班级阅读生活体系的设计》的研究课题,郑丹娜确立了《“全接纳,慢引导”理念指导下的师生沟通方式研究》的课题,孙凤香确立了《运用成长树进行目标管理的研究》的课题,王保东确立了《关于农村地区示范高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研究》课题,何艳梅确立了《通过真实记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各个工作室根据研修成员的兴趣和积累确定研修主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目的是形成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成果。如,小学1室确定了“家校合作,携手共育”的研究课题;小学2室确定了“营造班级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的研究课题;中学室确定了“强化自主管理,实现自我教育”的研究课题。

3.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优秀班主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着高超的实践智慧,但理论基础尚待夯实,理性思维能力尚待提高,科研能力尚待加强。因此,优秀班主任的研究需要专家的理论指导与适时点拨。为此,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了由高校知名学者、培训机构优秀教师和一线实践专家组织的专家团队。在组建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专家的影响力、理论水平和学科结构。从影响力来看,我们聘请了理论界中有较大影响的檀传宝教授、在实践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丁榕先生和王宝祥老师、在班主任培训领域有较大影响的陈爱老师;从理论水平来看,无论是高校学者还是实践专家,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从学科结构来看,教育基本理论老师、心理学老师、德育理论(含班主任理论)老师各占三分之一。

一方面,导师帮助学员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如张红老师在与郑丹娜老师的交流与对话中,帮助郑老师理清了其教育思想,将之确定为“全接纳,慢引导”。另一方面,对研修成员的研究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如何艳梅老师为“真实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促进良好学习意识与行为的形成”经验找到了“评价―激励―强化”的管理心理学基础;孙凤香的“发挥成长树的激励作用,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原来蕴含了目标管理的原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下,研修成员找到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使自己的工作特色逐渐明晰,研究方向逐渐明朗。

(二)“三项”工作策略

1.精耕细作。本项目的培训对象一共14人,分3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同时还配备由一线专家、高校学者、培训机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在设立导师团时还考虑了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教师的搭配。在课题研究阶段,根据班主任的研究方向和选择意愿,为每一位班主任配备一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工作室活动有设计有方案,活动过程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工作室为10天的异地研修制定了异地研修方案,印制了异地研修手册和研修专家资料;异地研修结束后,形成了《记录集》、《体会集》和《总结集》,制作了宣传片,召开了总结会。

2.高端引领。参与工作室活动的专家,都是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学者或一线班主任。如教育基本理论专家杨启亮、张华、李政涛等教授,教育实践专家杨瑞清、李希贵、李烈等中国当代第一批教育家丛书作者;德育理论专家朱小蔓、檀传宝、齐学红等教授;全国知名优秀班主任丁榕、黄静华、王立华等。优秀班主任在与知名学术专家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和功能,体味学者的理性之魅;在与著名实践专家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作用,体味专家的人格之魅;在与优秀班主任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价值,体味着同伴的智慧之魅。

3.行动提升。“且行且思”和“且思且行”反映了这一策略。“且行且思”,是指工作室成员要边学习边思考、边探索边思考。每一次专家报告都留三分之一的时间让研修成员与专家对话;每一次工作和思考交流,都要进行同伴间的互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每一次活动后,研修成员都要写出活动心得。研修成员在积极参与中得以提升。“且思且行”是指研修成员将所思所感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和育人行为,或指导影响他人的行为。

(三)“四五”工作模型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在此前提下,工作室确立了四大加速优秀班主任成长的途径: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榜样示范,四种途径贯穿于整个研修活动之中,并相互作用;设计了基础性工作和个性化研究两大类研修工作和四小项工作;安排了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展示、案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五种基本研修方式;形成了如下研修工作模型(见表1)。

第一年主要开展基础性工作,如通过自学读书、专家报告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以开阔学术视野;通过撰写成长报告、工作反思、工作案例等方式,梳理工作经验,以聚焦工作特色;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工作经验,通过点评他人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开展汇报交流活动,以实现共生共荣;通过现场展示和现场点评活动,可以尽显展示者的特色和思想,提升展示者的水平,也可以提升同伴的认识水平、鉴别能力和指导能力。

第二年主要进行个性化研究,如通过名家对话和高端引领,实现工作经验到教育思想的理性升华;通过课题研究和系统思考,形成论文、专著(或研究框架),初显思想观点;通过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探讨或聚焦某位成员特色的专题研讨,形成工作室的研修成果;通过报告和论坛展示等形式,汇报研修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活动成效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在研修成员的努力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优秀班主任的带头人正在形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优秀班主任思想的提升和班主任工作特色的提炼

通过研修成员对自身成长和工作的回顾与反思、研修成员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与引导,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经验得以提炼,工作特色更加明晰,教育思想逐步形成。甄珍老师引领学生享受现代阅读生活,进一步实践“真知真爱,育真人”的思想;万平老师提出“教育是温暖的”,并以此作为专著题目;全斌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适宜发展”的教育理念。何艳梅老师聚焦于“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研究;袁凤芹致力于“家校合作,共奏教育和谐音符”的研究;孙凤香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发挥成长树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王保东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强化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李志伟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二)加速了优秀班主任的成长

研修成员在工作室有着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收获。甄珍、万平、郑丹娜在入室前已经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甄珍老师出版了《真知、真爱,育真人》、《班主任应该做好的七件事》等两部专著;万平老师出版了《马方日记》,郑丹娜老师360万字的“悄悄话”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入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甄珍、万平、郑丹娜老师分别获得了“德育特级”、“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甄珍将自己的研究进一步聚焦到带领孩子享受现代阅读生活,并正式发表了文章,万平的专著《教育是温暖的》即将作为北京教育丛书付梓,郑丹娜的专著《走进心灵》(暂定名)已经入选2010年北京教育丛书。冯勉在2009年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何艳梅于2009年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拟撰写的专著入选2010年北京教育丛书编写计划;袁凤芹的专著框架已经形成。工作室最年轻的李志伟(32岁)老师也评上了高级职称。所有的工作室成员都入选了2009《北京市师德楷模》丛书写作计划。

(三)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研修成员在学校内部、区域内、全市乃至全国发挥作用。隗金枝老师的工作室先于北京市优秀工作室成立,在市工作室的影响下加速发展;郑丹娜老师的学校工作室和区工作室、甄珍老师的区级工作室、何艳梅老师的学区工作室、袁凤芹在学校范围内的合作研究小组,都是在进入市级工作室之后成立的。工作室成员经常把参加工作室的体会与自己的工作室成员分享,同时也带自己的工作室成员参加市工作室举办的现场展示活动和与名家对话的活动。班主任们还通过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各类培训班主任做报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工作经验

(一)政策导向,行政推动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以项目形式开展活动。在北京市教委正确策划下,北京教育学院成功地申报了由市财政支持的2008年和2009年教师培训项目,并得到了资金支持。市教委和教育学院分别进行项目的申报与论证、评估与总结环节,使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项目的过程性管理,使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市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各级领导都高度关注并悉心指导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工作室的工作,有效地激励了优秀班主任的研修。

(二)组织合理,职责明确

本项目成立了由市教委副主任罗杰和北京教育学院书记马宪平为组长,市教委德育处、人事处、北京教育学院、市德育中心、班主任杂志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团队。

设立1名项目组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主要包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安排各工作室的集体活动,协调各工作室的活动,对研修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总体把握。设1名项目秘书,负责三个工作室活动的教学、教务和日常行政管理。每个工作室设1名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协调各室的研究工作;协助成员制定研究计划,为成员提供理念、方法和资源支持;了解成员需求和教学的全过程,对成员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导师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负责联系各工作室的导师和临时指导专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负责组织、落实各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活动;记录活动全过程,撰写活动新闻、工作纪要和工作简报;为成员提供相应的理论、方法和资源支持;共同研究协调各室的研究支持工作;活动记录和活动资料收集。及时向项目组提交活动情况,并将重大活动报学院宣传部。

工作室还建立了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专家组成员及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组成的指导团队,其基本职责是:审定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和研究;对班主任在工作室的研究情况做出评价。

(三)诚心服务,启发自觉

工作室成员是北京市班主任中的佼佼者,也是工作最繁忙的人。让他们来到工作室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是我们思考和追求的管理目标。我们的做法是,确立研修成员的研修主体地位,明确研修成果的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杨秀治、张红、迟希新三位指导老师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竭诚为他们的发展着想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室里感到发展有奔头,成长有方向,增强了他们自动自发的力量。

五、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行动特色

(一)团队影响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纵观全国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北京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建立了稳定的专家团队,以集体的力量影响优秀班主任,产生群体共振效应;同时,为每一位研修成员配一名课题研究指导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二)整体推进与个性研究相结合

工作室整体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学期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和活动进程。与此同时,所有工作又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工作室的整体研究,定位于研究优秀班主任成长的规律与机制,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设计并组织实施;各工作室的研究定位于工作室研修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各工作室指导教师组织实施;每一个研修成员的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特色,着眼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形成,由各位成员自主设计自主开展。

(三)学习榜样与示范引领相结合

工作室一方面组织研修成员学习学术大师和实践大家的思想和品格,为他们树立追赶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通过研修成员的现场展示、做专题报告、当专家评委、带本校或本区徒弟等形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工作室还通过研修成员在各区、各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心灵激荡与情境对话相结合

工作室通过自学读书、理论讲座、学术报告,开阔研修成员的学术视野,激荡研修成员的心灵,提升理性思维。王保东在与杨启亮对话后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是使他立志要做学生人生导师的“贵人”。袁凤芹老师在听了丁榕老师的报告后以“温暖一生的感动――为时史的丁榕老师”为题写了近3000字的活动体会。

第4篇

一、构建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要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师专业现状,关注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构建一个科学适度、实用有效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教师基本理念课程

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专业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体现了目前中国教育现状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学校广大教师应做到:

1.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工作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有发展的人,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育的开篇,教师培训的首页。

2.学生为本教育。学校是为学生而创立的,教师是为了学生而生存的。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根本价值就是为具有生命活力和丰富潜能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权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二)构建教师专业知识课程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门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信念和专业能力的基础。在培训中应侧重:

1.侧重研究学科课程。课程是本学科教学的指南,是教学的依据,是纲目性的文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课标,学会创造性理解运用课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进行解读诠释。

2.侧重研究学科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作为教师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学会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使用教材。根据课标整合教材,通过集体研讨等形式,哪些教材是了解的、理解的或掌握的,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和生成教材的能力。

3.侧重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应该承认,书本上的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质,具有客观属性。但同时,更不能忽视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研讨答疑、实用案例等多元化的资源形式。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现代的教学以由教育者控制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原来的线性模式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的亲历经验、体验感受、问题困惑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构建教师实践能力课程

教师的专业是实践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落实到教师:“育人实践”能力提升上。教师培训课程必须体现对实践的关注,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帮助教师构建实践性知识。

1.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意识。教师的培训课程自然要体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从教育现实问题出发要选择组织教师培训课程内容,要把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纳入教师的培训课程,要尽可能设计实践任务和作业,把实践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整合到课程实施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经历,通过自传日志、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实践课程认识理解。

2.关注教师实践课程知识。教师的实践依赖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既来源于实践活动的认识,也来源于实践情境重新解读理论、概念与原理,从而批判审视与发展自身的认识方式和行动框架。因此,教师培训课程既不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单纯实践能力训练,而应是理论在学习与实践体验的交叉互动中帮助教师构建实践知识。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到实践中去观摩实践,验证理论,从而丰富实践性知识,去发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效果。实践性课程应是内容多样的系列设计,如案例教学、对话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教学等设计问题指向性的培训内容。并通过行动研究、叙事探究等活动激发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使之积极参与投入其中提高培训的质量。

4.关注开发末端课程资源。从课程种类划分,可分为三级课,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为高端课程,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而作为末端校本课程,则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没起到应有的价值作用。对此,要加大末端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创编学校学校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特别是以生本课程为主,编写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点、学具一格,生本课程教材。让教师在教书中编书,编书中促进培训。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的本质,旨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关键是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就是培训过程中的创新性,在实效中注重创新,在创新中注重实效。

(一)开展岗位研修式培训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因而,教师进修学院要为教师终身学习、岗位学习提供支持。

1.要为教师在岗位学习提供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内容,潜心静读、夯实基础、内修素质。

2.要组织教师开展岗位研修,科学统筹规划,阶段分步实施。选择自我发展方向,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自我成长规划。

3.要推动教师通过共同体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专业发展,致力于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方法和策略。

(二)开展“走出”“请进”式培训

“走出去学、拿回来学、消化中学、研究中学,”这是培训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开展走出去学。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全纳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全面的教育。现代的教育又是一种多元的教育,它融合了教育的各种元素,是一种多维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集合体。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教育的不同侧面,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学百家,成一家”,独具特色。对此,就要走出去学,学他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学他人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为我所用,补齐短板。可分类、分层、分段组织校长层面、教导主任层面、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教改实验教师分期、分批由近及远考察学习,先利用本市教改先进校这个优质资源组织学习,再到临近省、市参观学习,“学真经,取真文”,为己所用。

2.开展请进来学。请进来学与走出去学,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有异曲同工之处。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家、学者、名师,分别对教师、特别是教改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踪指导。拉近与专家的距离,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用“短、平、快”的方式,实现教、研、培相长。

(三)开展互动研讨培训

教师的教学看似是独立的教学工作,而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又是相对或是某一个不同的侧面,教学中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动研讨,也可相得益彰。

1.开展组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教师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而且也要向同伴学习,这是培训过程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优质资源,它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制约,可随时请教,随时研讨,研讨的问题是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最近区”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2.开展校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学校校际之间互动研讨,是得天独厚的,不受校际之间行政的制约,也可以是固定的实践研讨,也可随时随地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每次研讨侧重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为佳,作为学校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3.开展区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作为学校要积极参与学校所在区的互动研讨,接纳他们的教育情感,接受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其他县区先进学校共成长,同进步,把每一所学校融入阜新教育之中。

(四)开展竞赛活动式培训

由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教育情境的流动性、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取决教师获取知识与能力是多维的。特别是教师直接参与各种教育实践之中,获取的知识更扎实,体验更深刻,可起到以赛代培、以赛促培的作用。

1.上开门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不断开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现象,开门上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标志。开门上课,开放的是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学过程。随时接受领导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开门上课给教师形成一种外在压力,促使其备好课、上好课。

2.上研讨课。教育因素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遗憾、都有瑕疵、都要互相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在岗教师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可迅速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示范课。示范课应在上开门课,研讨课的基础上,每个学科组、每个年组,推荐选拔的优质课参与示范课的竞赛活动。这种竞赛活动每年有计划的进行一次,历时一年,体现人人参与,层层选拔。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提升。

(五)开展课题牵动式培训

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支柱,教研是科研的前奏,培训是科研的载体,把教研发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实施:

1.开展问题研究。教研科研要服务、服从于教育教学,要关注教育的事、教学的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派生的问题,自己教学中亲力亲为的问题。用科研的视角去审视、去发现、去思维、去解决,其视野更宽、判断更准、方式更活、收效更好。

2.开展立项研究。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代表性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用科研立项的方法去研究。可以申报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可以采取“小、近、实”方略加以研究。

3.开展共同研究。教育大融合,大协作是当代教育发展一种态势,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作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教育科研的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人人参与科研实验、向科研要思路、要方法、要效益,学校每学年举行教育科研总结会。

(六)开展分类多级式培训

继续教育是一项繁杂系统性工程,他涉及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别,应分层分项加以实施:

1.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完成市级规定的48学时离岗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岗位研修,在岗学习累计时间应不少于离岗学习时数的二倍,学校要定期检查。

2.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根据辽宁省“1223园丁计划”结合教育学校学校骨干教师现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用三年时间完成“1223园丁计划”目标,特别是培养一批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3.开展班主任教师培训。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班主任培训计划》,要求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师,完成30学时离岗培训,经考试和岗位跟踪考核,对“双考”合格者,颁发《班主任合格证》。建议,学校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同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表彰会。

4.开展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对他们的培训培养任务繁重,如何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此,要给搭建成长的平台,给学习的时间,给工作的重担。开展“青蓝工程”,“帮扶工程”,“深造工程”等培训培养青年教师。

5.开展教改实验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是教育的始然,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对此,学校高度重视,试图在三个学段、不同层面实施教学改革。采取自学构建法、观摩答疑法、讲座解析法、亲历实验法。帮助教改实验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使学校教改步入快车道。

(七)开展教学反思式培训

第5篇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基于岗位、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

2.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全员参与。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我市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要求教师人人参加,人人练兵,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

2.注重过程,强化实效。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必须在过程上下功夫,注重过程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立足教师岗位确定练兵的内容,真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四、途径与内容

我校依据《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与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练兵的内容,采取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的原则。大练兵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年组与学科组,我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

1.同伴互助。

开展有效的听课、说课、评课和反思活动,建立团队型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以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标研读、教材分析为重点,加强同伴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青蓝互助。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强弱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校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备课,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参加区级竞赛课。

3.实践反思。

教师要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五、搭建平台,培养能力。

1.解读课标与分析教材的能力。

本学期区开展了首届教师素养大赛,我校抓住这个契机,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标准”,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月末进行学科知识测试。

2.学情分析能力。

能对本学科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情分析报告。

3.教学设计能力。

熟练进行学科课程的构思和设计,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的发生过程、知识探究过程、知识应用过程和师生互动过程,能撰写一份教学设计。

4.教学管理能力。

能熟练地掌握课堂的管理技术,注重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实现有效教学。每学期每人参与一堂公开课,担任说、讲、评的角色,让老师们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5.教学反思能力。

能够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整体行为及教学评估进行反思。

6.教研、科研能力。

积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研究,建立学习型团队,开展中、青、骨干、科任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基于问题的研修,开展课题研究,并撰写一份教学论文。

7.教学机智。

能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解决。撰写一份教育叙事。

8.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能力。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师全员育人、服务学生的意识。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相应档案,进行问卷调查。

9.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能力。

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创新班级教育活动,建立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力,积极开展班、队会活动的能力。

10、组织教师参与三笔字练习。

要求教师每周保质保量地练习一叶毛笔字,两板粉笔字,每日一页钢笔字。并对书写认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活动安排

1.准备和启动阶段:制定、下发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新型;精细化管理;方法模式

一、保证精确的教育目标制定,激发教师阶层的工作热情

1.确立目标,汇聚教师力量

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校领导阶层应当于每个学年的伊始商讨制定一整套全新的管理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同时要保证思路目标的改革性与时代性,促使其符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发展。因为在当前的农村学校中,师资条件明显无法达到同城市学校的同等地位,例如电教化水平、图书馆建设及专业音乐、舞蹈、美术教师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等师资力量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校方应当明确意识到这一因素,就城市教学管理经验汲取的同时,要针对性地依据自身的综合条件进行考虑,提炼出适合己用的方法,施于教师阶层使用,以此形成一套自身的新型“精细化管理”模式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即通过良性的调研工作,在便于实施的基础上,优化增置了教学的设备,通过合理的教育管理措施,武装了师资力量,以优异的教学目标制定,使广大师生阶层达到了学有所依,教有所用。充分在专注于教育实践结果的同时,从过程方面加强了管理建设,不断就优化组合教育资源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条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方向做出明确规范,在坚持教育规范指导模式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做出了教学督导等形式。在教学评估方面,坚持了以鼓励性为原则,促使教师向着更深层的教育目标进行迈进。这样一来即有效地将全校师生思想凝聚成了一体,以良好的自信心及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

2.实现目标分解,达到各教育阶层的共同协作

在目标制定完成后,仅仅依据思想上的鼓舞还不够,应当从行为上做到落实,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执行工作中,应当以行政形式将教育管理目标做到层层分化,层层落实,以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单位,在各个学校部门中明确部门责任,将教学质量的压力施以各教研部门,只有通过此分解形式和责任形式才能真正将责任转化为动力,将思维意识良性地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笔者所在学校即依据其校本实际发展情况,对各个年级阶段做出了教育目标要求,并将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具体同教育考核做出了统筹结合,强调了“三个捆绑”,即:将教务处规定的教育目标同下属所有的教师进行捆绑,将班级的教育目标同所有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捆绑,将学科的教育目标同担任该课程的教师进行捆绑。这样一来教学即达到了层层分化,具体到人。且对不同学科的整体教育目标实施制定取决于学科综合小组,而学科综合小组的教育目标制定则采取由下而上的制定原则,由学科任教教师先进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制定出本人的学期教学管理目标,再交由学科综合小组,由学科综合小组展开对各个学科任教教师教育目标的汇总,得出具体的学科目标,使学科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具科学性。这样一来,学校便能够有效地将各个学年级及各个学科与各个任课教师方面统筹为一目标分解体系,通过在这一体系内达到和谐互动的教育管理,促使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目标向着深层次开展。

二、构建细致教育管理措施,打造精品校园教育模式

1.强化组织管理,构建师资网络

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不甚发达区域的农村学校,其师资规模从整体来看,仅有七个教学班。为了解决学校方面管理层次较小与管理范围较广的矛盾。校方专门强化了年级管理模式,将年级作为基本单位,进行独立管理,实施了分年级分段的管理及学科小组形式的管理模式。具体实施中校方着重要求了各级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对开展管理工作存在的认识,从管理什么、怎样管理着手,深层次延伸,提出符合年级实际发展的工作管理思路。诸如在低年级的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把握常规管理,夯实学生基础管理;对中年级的管理工作开展中,保证学生的平衡发展,达到整体优质推进;对于高年级的管理工作,应保证求实奋进,全面工作提升。其次,学校在管理中应当注重对教师团队方面的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对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的工作特征研究,精心选择相应的管理方法安排,达到强弱搭配及新老结合、风格迥异的优秀教师网络团队。

2.加强管理制度构建,强化工作约束

现代管理理念,尤为突出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员工工作生产的约束规范,因此在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应当着重加强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以此保障学校可以充分做到依法执教、安全施教、文明施教。针对传统农村学校管理欠缺良好制度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应明确构建良好的制度规章予以改善。通过将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主线,普及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学校领导者的管理行为,规范教师阶层的教学行为。其次通过校园内部制度的构建进行教师的行为约束,达到工作意识的强化。或者以学校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等形式,逐步培养教师的工作大局认知,良性服从于学校的工作管理安排,促使学校整体彰显出“文明校园、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3.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农村校园在发展中的动力所在,同时关注教师层面的发展也是学校永葆活力的必然保障。因此,在农村学校中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精细化管理指导,注重和谐校园管理机制的形成。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激励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诸如通过相应的奖励原则,将教学业绩同年终的绩效考核挂钩。年度考核采用量化方式,将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实际质量,依据一定权重进行量化,以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根本依据。以公开、公正、透明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阶层的工作积极性,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霞.农村中小学教师无序流失问题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王维军.浅谈农村学校的管理机制创新[J].民风:科学教育,2012(8).

第7篇

一、倡导符合自然规律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讲究德育的实效性,实现人的素质大提升。

1、唱响主旋律,培育核心价值观。以迎接党的十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开展“红色之旅”系列主题活动,弘扬“开放、务实、创新、进取、公道、大气”的人文精神。以“爱与责任”为突破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秋游、元旦会演、“孝心大考场”等德育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抓常规,继续扎实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开展“健康饮食、快乐人生”活动,用课题引领开展文明礼仪和责任教育。本学期要在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爱护公物、文明礼仪方面出成效。

3、抓队伍,在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基础上,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关键,积极研究和实践新时期班集体建设,开展“我的班级故事”教育叙事记录,加强班主任工作研讨与交流,班团活动要追求专题化、规范化、系列化,教师教育要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探索家长、老师、学生的互动教育活动模式。

4、搞研究,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以班风建设为核心,倡导案例式的德育思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出现的网络文化、手机信息、早恋问题等加以研究、规范、引导。高度关注优秀班级集体建设,放大群体效应,使班集体建设走向过程化、特质化、高端化。

5、搞活动,落实德育要求,吸引学生参与,内化为自觉行为。德育体验实践活动与系列教育活动、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与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结合,继续做好10月份的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春游、秋游”两次大型户外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每年一届的风筝节活动,提高风筝节的科技含量。寓教于乐,提高人文素养、思想品德、动脑动手能力,实现人人有喜欢项目参与、活动的目标。

6、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及时发现、解决心理危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探索家长学校办学的新模式,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发挥社区的育人“平台”作用,丰富活动载体,强化体验教育。

7、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学生。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新居民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德困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做好问题学生的预警、唤醒和帮教、矫正工作。

8、深化“书香校园”活动,创建“书香班级”,促进师生的精神成长。学校通过设立阅览课,设立流动图书柜,开设开放性图书架、休闲书吧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类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读书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学校要办好第五届读书文化节活动,以红色之旅为主题,开展经典电影的观赏、经典书籍的阅读、励志诗歌的吟唱等活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馆,由学生专人负责,做好借阅登记,继续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各班学生建立读书成长记录夹,包括年度读书计划、读书摘抄、读后感、读书成果展示等内容,举办“名著大家谈”主题班会。进一步推进“书香家庭”建设,让家长参与阅读,在家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全面落实“以生为本”和“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抓教学的生活化,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质量再提高。

1、教师要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意识,学生树立“读书改变命运”的意识。

2、抓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促进教师专业与专长共同发展,争取“人人有专长,个个有荣誉”。认真学习贯彻《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学年中学教学教研管理方案》,健全学校全面质量监控措施,建立学困生帮教和奖励制度,开展减少后20%学生数量、提高全科合格率的策略研究。加强中小学间、学科间教师的协作制度,充分认识教师间协同作战的力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共享性。

3、抓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特色。关注学生的生活为根本,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的生活化、适切性和有效性为目标的良好的教师研训、活动制度。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校本教研、新课程推进(特别是音体美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档案建设等方面的行为。

4、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管理,强调从起始年级抓起,在教学上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抓阅读书法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高度重视毕业年级的教学质量,清晰分析每个学生,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九年级应更侧重于提高学生意志力、毅力的教育,增强总分意识,均衡补短意识,追求高分意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学生学习制度》,不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方法,不断提升学风层次、水平。

5、高度重视辅优补差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学年中学辅优补差方案》。

6、重教法创新。集中精力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强化“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小班教学研究,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特别是对作业的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措施,关注作业的效度。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好课,关键是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模式,把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同时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断追求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最优化,课堂结构的精致化、课堂模式现代化。提倡课后的反思、总结,引领学生、家长高度重视课堂,改变依赖课外家教的不正确观念和做法。

7、重课题引领。以科研促教改,强化教科研工作。重点推进生活化课堂、海洋教育、中小学学科衔接、轻负优质教学方法和德育效应研究。建设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做好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教科研对学科教学的贡献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8、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普及和提高体育科技艺术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为学生创设技能展示舞台,成立各类体育、艺术、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抓好体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好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结合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五小星”校内选拔活动、体育及艺术的综合素质测试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保证全校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测试优秀率在20%以上,良好率在50%以上,合格率在80%以上。

9、全面推进现代海洋教育这一区域教育品牌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进行海洋自然灾害对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重视海洋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课堂渗透,丰富学生的海洋知识,强化学生的海洋意识。以现代海洋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打造现代海洋特色的品牌文化校园。

10、做好海洋英语教育。在学校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上加大海洋英语的教学力度,配备了四位英语教师从事七八年级海洋英语教学活动,努力把海洋英语打造成我校的拳头品牌。

三、创设“鼓干劲、争先进、优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支持学校工会、团委、女职委工作,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关心退休教职工。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岗位设置改革,继续开展学校“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和局“修师德、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尽职。

3、以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为工作方法,做好学校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过程监管以及难点、关键点的突破,增强学校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能力。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按时召开教职工大会,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第8篇

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一)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做到长抓不懈,警钟长鸣,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确保我校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平安校园,特签定学校教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第一条:签定对象:岗位责任人(教师)。

第二条:责任期限:一学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第三条:责任目标:在责任期内,杜绝因管理不善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第四条:责任范围:

1、教师工作中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若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2、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活动区内不追逐打闹,不随意攀登校内建筑物,不准在楼内台阶上跳上跳下。

3、教师发现学生进行不安全活动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

4、各科任教师也要教育学生不到河边、马路边、建筑工地、高压线等危险的地方玩耍。

5、各科任教师也要负责所带班学生的安全教育。

6、任课教师要在本节课内(包括课堂教学、课内外辅导)认真清点人数,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负责学生安全,遵守谁上课谁负责的原则。

7、学生参加本校各种活动,其安全由指导教师负责,其它活动由班主任负责。

8、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其安全由带队教师负责。

9、学生在校其家间,倘若因亲属来接学生,任课教师不得随意让学生离开。特殊情况下必须让学生离开的,任课教师必须严格询问,待落实清楚无误后才能让学生跟其亲属离开学校。

10、学校放学后,课任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站队下楼,并将学生安全送到指定地点。

11、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若发生不安全事故要及时抢救,及时向学校汇报。

12、教师若留学生在校教师必须也在,并承担学生此时间的安全责任。

第五条:责任追究。在责任区内如果疏于管理酿成安全事故,将严肃追究责任。

1、本责任书各岗位责任人为第一责任人。

2、责任书各岗位责任人、学校双方签字(盖章)后在责任期内生效。

3、任书一式两份,各岗位责任人和学校各执一份。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人签名:______________

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二)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师生人身安全,构建安全文明校园,根据《潍坊市学校安全管理规范》,特与实验室管理员_____________签定本安全责任书。

1、科学保管仪器设备,定期督促人员维护保养,保持仪器室实验室清洁。

2、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做好所需物品的订购、领取、保管工作。

3、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及时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4、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室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实验教学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5、对新调拔、新购置、新制作的仪器、药品要及时入帐,做好账物相符。

6、保管好实验室资料档案,特别要加强对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存放,并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7、做好仪器设备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冻、防蛙。

8、所有仪器、药品都不得外借或私用,无故短缺或丢失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9、每天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备查。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个人各存一份。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盖章)校长:杜学庆

责任人(签字):

20xx年x月8日

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三)

为落实县教育局教育教学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我镇各中小学要自上而下地掀起一个人人讲质量,人人求质量,人人抓质量,以质量论英雄的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各校校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并把本学年的质量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摸、末位交流的重要依据,因此,从现在起,人人要树立危机意识,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要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镇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最大的贡献。现根据我镇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与各中小学签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教学常规管理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办学有特色。规范办学行为,按规定开足、开全课程,不办重点班,不补课。

2、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完善并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每月要有具体的检查考评月报记录,检查记录应包括成绩、问题、整改措施等,要加强检查视导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

3、坚持运用新课改理论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坚持优化课堂提高课效,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评价的基本环节要按照要求并落实好,相关材料存档。

4、转变学校领导工作作风,学校领导要带主课,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研究指导,详细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经常听课、评课、兼课,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5、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作业习惯,抓实必要地学生训练与作业,保证走读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作业,双休日及节日有适当训练量,并认真加以检查和讲解;每个单元要搞检测过关,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继续完善配培优辅困工作。

6、学校要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活动,人人参与,记录真实。校长带头示范,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讲两节示范或优质或公开课。

7、深入推进校本研训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学反思、教与叙事等途径,认真开展基本功训练、读书学习、计算机应用、远程资源应用,课题研究等活动,有详细真是的研训活动记录和教师档案。

8、学校要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各种教育教学档案资料按时收集、整理,管理做到规范、齐全。

9、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科学制定课堂研究的实施计划,注重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管理,强调课题研究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四优竞赛评选活动。

10、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开展校内学科竞赛活动,措施到位,辅导得力,效果突出。

11、坚持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对学校进行共正合理的评价。

1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有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制度、实验操作和安全规则,电教和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并逐一落实。

13、支持教师进修提高,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并能得到实施。

14、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尊重学生人格,举止文明得体,密切家校联系,为人师表,讲究诚信,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5、学校有完善的控辍措施,小学没有辍学现象,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有详实的学生流动记录。

16、有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制度,培优补差计划注重实效,落实到位。

17、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和校内竞赛,加强对竞赛的辅导与管理,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18、学校严格学籍管理,有完善的入学、转学、休学和借读制度,学籍档案资料规范完善。

19、有学生请假、销假制度,发现学生未到校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20、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综合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实多样,学生的素质报告书和学籍档案要按照规定要求填写,每期要有两次德育评估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实行多元化。

二、教学质量管理

全镇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指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生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优秀学生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全镇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是:

⑴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以上;

⑵中小学参加各类竞赛、抽测以及各类评比均达到全县前五名;

⑶中考升重点高中人数要完成教育局下达指标,中考综合积分骆驼坳中学要进入全县中学前七位,严家坳中学进入全县前八名;

⑷按实考人数计算,骆驼坳中学的普高上线率要进入全县前六位,严家坳中学的普高上线率要进入全县前七名,全镇上普高人数比例要保持全县前三名;

⑸教育局和教研室对初中和小学的每年综合考核积分排名:骆驼坳中心小学要进入前六名,片中心小学要进入前八名,骆驼坳中学要进入前八名,严家坳中学要进入前九名。

三、奖惩办法

21、镇内小学统考科目积分奖惩名次的确定:

小学统考科目的实行按学期进行奖惩,每个年级奖惩名次按照当期该科目的参加考试的班数确定――班数在8个(含8个)以上的奖前三名,罚后三名;班数在8个以下5个以上的奖前二名,罚后二名;班数在5个(含5个)以下的奖前一、二名,罚后一名。

22、全县小学综合积分名次奖励:进入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前六名的依据名次自高至低奖励600至100元,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后五名的依据名次自低至高罚100至600元.

23、小学统考科目积分奖惩金额的确定:

获前三名(或前二名或前一名)的按照名次自高至低分别奖150元、100元、50元;居后三名(或后二名或后一名)的按照名次的自低至高分别惩150元、100元、50元;奖金由中心学校在全镇小学中按照学生数统筹,各学校最后所得奖(罚)金额=各校所得奖金-各校所罚金额-各校统筹金额。各校统筹金额=当期(全镇所奖金额-所罚金额)当期人数各校参考人数。

24、复式教学办成绩的计算:

班复式班按照复式程度的多少计算班数,属于复式班的奖励金额按照上述标准执行,惩罚金额减半执行。若后三名科目考试积分与顺数第一名积分小于5分的则惩罚金额减半执行,若后三名科目考试积分与顺数第一名积分小于3分的不予惩罚。学前班和一年级复式的按照一年级一个程度计算。

25、中考完成重点高中人数奖惩:

按照县教育局分配到学校的重点高中录取指标数,各学校完成分配的指标数每个指标奖励50元,每下差1人惩100元。

26、中考综合积分排名奖惩:

骆驼坳中学进入全县乡镇中学前七名的奖励1000元,在此基础上每上升一个名次加奖200元;骆驼坳中学在全县乡镇中学排名后八名的,倒数第一名惩1000元,倒数第二名惩900元;依此类推。

严家坳中学进入全县乡镇中学前八名的奖励1000元,在此基础上每上升一个名次加奖200元;严家坳中学在全县乡镇中学排名后七名的,倒数第一名惩1000元,倒数第二名惩900元;依此类推。

两所中学20xx年的中考综合积分排名在20xx年的基础上,每上升一个名次奖200元,每下降一个名次惩200元。

27、中考单科名次排名奖惩:

在进入全县前五名的,按照所排名次的前后分别奖励500至100元;单科名次在全县后八名的,按照所排名次的前后分别惩100至500元。单科成绩在全县后三名的(多人任教的学科取名次为后二分之一的任课教师)直接进入末位交流候选对象。

28、全县中小学统考或是抽考积分排名奖惩:

进入全县前六名的按照所排名次的前后分别奖励1000至500元,进入后五名的按照所排名次的前后分别惩500至1000元。单科成绩在全县后四名的(多人任教的学科取名次为后二分之一的任课教师)直接进入末位交流候选对象。

29、全县大型活动或竞赛排名奖惩:

在全县大型活动或竞赛中,获得全县前六名的按名次的高低分别奖励600至100元,进入后五名的按名次的高低分别惩100至500元。

30、关于普教股和教研室对初中和小学的年度综合考核积分排名的奖惩:

在普教股和教研室每年末对初中和小学的年度综合考核积分排名进入全县乡镇初中前六名的按名次的高低分别奖励600至100元,进入后六名的按名次的高低分别惩100至600元。小学的奖惩按照中心学校管理方案执行。

31、教学质量实行七挂钩:

实行教学质量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各类模范评比、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或名师评选)、干部考核提拔使用、教师转段转岗交流等七个方面挂钩,具体规定见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和详细要求,其中下列情况的一律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县和镇模范、三级和四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不得提拔使用:

⑴小学全镇统考学年平均积分排名居所该学科后三分之一的;

⑵初中全县统考科目积分居乡镇后六名的或初中全县统考科目积分居学校后三名的;

⑶中考综合积分、普高上线率未达到全县乡镇初中前10名或未完成教育局分解的重点高中指标达10%以上的,校长、分管副校长、分管责任人一律不得评模评优

各初中统考科目的奖惩标准由各学校在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自行制定。

32、对校长的考核奖惩:

对学校管理工作综合考核的奖惩,每期初中只奖获第一名的校长个人200元,对中考特别突出的奖励另外加奖100至1000元,小学奖励获第一名校长个人200元、获第二名奖励校长个人150元个人。对连续两学期考试、考核排在末位的学校校长、主任要进行诫勉谈话;

对连续两年考试、考核排在末位的、且与倒数第二的积分相差10分的校长、主任学校校长要予以免职。对连续两次考试、考核排在末两位的教师要进行黄牌警告,并确定为末位交流、转岗转段、外出支教的候选对象。

32、所发奖金按照初中学生数在初中学生公用经费中进行统筹。

骆驼坳镇中心学校骆驼坳镇______学

校长:高学敏校长:_____

二〇xx年x月二十日

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全面完成县下达的教育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甘棠镇人民政府与甘棠镇教育管理中心签定20**年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学前教育。完成375的学前教育招生任务,其中幼儿园招生195人,学前班招生18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园)率达到72.5%。配合镇政府和县教育局做好新建幼儿园的相关工作。

二、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毕业生整班交接到初中学校就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5%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义务教育巩固率89.4%以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争取甘棠中学寄宿率达65%以上。

三、高中阶段教育。输送225人到中职学校就读(含社会人员、转业军人等),216人到普通高中学校就读,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8%以上。

四、特殊教育。加强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完成随班就读20人,其中新招生3人,三残儿童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五、队伍建设。根据本镇教育发展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参加

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对支教教师、特岗教师的管理。

六、工程建设。科学合理高水平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20xx年),完成甘棠中学、甘棠小学、礼贤小学的一校一图一本规划编制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甘棠中心幼儿园教育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甘棠中学、甘棠小学、礼贤小学三所学校共计108套教师公租房、甘棠小学学生宿舍等教育工程项目。

七、安全。认真落实对全镇15所中小学(园)安全工作的督导指导责任。切实开展以三防为主的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开展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各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监管,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八、招生考试。认真组织普通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试卷的保密,严格考风考纪。发放一、七年级新生入学通知书,加强对甘棠中学、礼贤小学初中部中考的监督管理,严禁出现失职或违纪违规行为,实行平安考试和公平招生。

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五)

为强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快转变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式,缩小学校、班级、学科之间的差距,形成全员抓质量,全力抓质量,全程抓质量的学校管理格局,根据开学初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做到学校工作有目标、教师工作有目标、学科教学有目标,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师教学目标责任书。

1、每学期初,教师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制定具体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做好总结。

2、教师导学案要备写详细,课时要清楚,授课后要有反思。可采取单元备课模式,按实际上课,课课有教案,实行超前备课。

3、教师要按课程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改课、拖课。课堂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课堂结构合理。切实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与批阅:作业布置要精心设计,提倡面批,练习册要教师批阅。作业次数语文、数学不少于80次,英语不少于60次,品德、科学不少于20次。作文8篇,全批全改。

5、辅导:认真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

6、考试: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单元测试,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弥补。

7、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每季度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撰写心得体会。

第9篇

一、转变教师教育认识论基础

转变教师教育认识论基础即从师范生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注重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与研究能力。传统的教师教育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为基础,注重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习得,这一范式在实践中导致上述提及的培养课程过于理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不足等。近年来,立足教育专业实践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如美国基于临床实践的教师驻校培养项目,英国扎根于实践的“教学学校”联盟,荷兰倡导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取向,以及芬兰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这些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模式的一个共同点在于:教师教育的认识论基础发生转变,由注重教师知识转为注重教师在具体教育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反思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

舍恩在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基础上发展出反思实践理论,提出“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以及“行动后的反思”。舍恩主张,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实践,对自己外显的言语和行为以及纫的思维方式与教育教学理念加以反思,从而寻找在特定课程与教学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斯滕豪斯则提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这一概念,他认为,教师在课程与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不仅需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而要获得这一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研究性思维”,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并开展行动探究。教师教育的认识论转变以及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反思实践理论为我们融合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促进教师教育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学理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还需以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为指向,从宏观上构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统整的、有层次的、一体化的目标体系。

二、课程与教学根植于实践情境

转变教师教育认识论基础,培养具有日常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教师内隐着这样一种认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为实现有效专业发展,应将其课程与教学扎根于专业实践情境中,以解决专业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目标,这就需要以教专业工作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需以能否为师范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学习经验,帮助师范生胜任教学工作并成长为高质量教师为依据。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近年来的“驻校教师培养计划”兼顾了“实践性”与“学术性”的平衡,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设计,如“驻校教师培养项目”的师范生不仅需要学习规定的理论性课程,还要学习专门的“驻校教师培养项目”核心课程。在理论课程方面,师范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理论形成的方法和过程,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启发师范生联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比如,师范生在阅读学术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启发师范生思考所阅读文献与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联结理论,促进学生学习。其核心课程主要围绕着课堂和教学设计来实施,整合性是其最大的特色。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并不等同于要大幅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数量与课时比例。有研究者指出,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能否满足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需求。即学会教学、学会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学会育人和做班主任、学会评价、学会探究,以及是否体现了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的合理分工与一体化。笔者认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兼顾“学术性” 与“实践性”的平衡,另一方面要努力以教师工作需求为导向,促进课程整合。比如,可把师范生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和实践困惑作为课程资源,通过叙事探究的方式使师范生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促进教育理论与师范生自身经验的联结;又比如,可联合大学教师教育者、教研员、优秀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开发讨论,从而整合传统的按学科逻辑开发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构建服务于师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系列专题库:如认识教师、处理学生差异、理解应试与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研究、创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多元智力理论等。

在教学方式上,围绕具有“反思实践能力”的教师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和课程设置,可从三个方面对现行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一是以“问题意识”为引领,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帮助师范生建构反思探究能力,比如,美国的“驻校教师培养项目”主要以“讨论课”的形式来开展课程教学,以师范生在课堂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等学习方式,使师范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二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和项目作业的形式;三是建构真实的教学实践场景,如开展课堂教学模拟和演练,改良微格教学等具体的教学方式。

三、课程思维统整教师教育实践

培养日常行动反思与研究型教师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活动,而有效的实践学习会促进师范生形成专业能力,发展专业道德与伦理,全面构建专业素养。在我国,包括教育观摩、教育见习以及教育实习在内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对当前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不足,多数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仅将教育实习活动作为教师教育项目中的一个“环节”,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思维,只承认以学科逻辑和结构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不承认基于师范生个人经验的、活动的、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在这种认识取向下,不必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等各方面加以统筹考虑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失去了从课程的角度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机。二是政府、大学、中小学之间缺乏协同,没有建立起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保障体系。如在教育实习中,中小学往往因为怕被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不愿意接收师范生实习,政府没有建立相关政策制度来保证一定数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大学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缺乏沟通合作,对实习生的指导不足。

那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师范生的实践学习呢?有研究者提出有效实习的六大特征:目标清晰,基于优质实践范例,与形成性反馈与指导密切联系的频繁练习机会,把课堂实践与大W专业课程相关联的丰富机会,量化教学责任以及着眼于改进的系统反思实践等。芬兰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认为,实践活动不但要培养师范生学会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师范生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形成研究导向的专业习惯,并由此建立了双层次实践体系:教学实践和研究实践。教学实践中,师范生以合作教师的身份观摩课堂教学,并亲自实践和反思教学;师范生经历实践―反思―实践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反思中使教育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之间不断互动,生成并建构出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实践则注重将师范生培养成实践研究者,提升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探究,研究能力。师范生独自或结对提交一份研究计划,在实习过程中实施研究计划,通过制作自身成长档案袋如观察表、跟岗学习单、反思日志以及课堂讨论记录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和研究实习相辅相成,在教育实习中通过研究去学习如何教学,发展自身的“实践理论”,体验教学与研究相互融合的过程。

四、促进教师教育者结构性优化

第10篇

写述职报告时应认真总结出限定时期的工作特点,抓精华,找典型,以这段时期工作中突出而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一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部教导主任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部主任述职报告1人生总有太多的偶然。就像当年在实验小学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去竞聘一个“小组长”——级部主任一样,20__年初秋,一身白衫白裙的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来竞聘小学部教务主任的岗位。对这个岗位的职责,我几乎一无所知。两年来的工作,只能说是在逐渐地接近这个岗位,在大家的引导、帮助、期待和宽容之中。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庞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庞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叶秀琴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庞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庞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庞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取……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庞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庞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庞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

在大家的帮助下,特别是在汪校长的悉心指导下,两年来我承担区、市、省级教学研究课约8次,其中“武进区创新课题组活动”执教《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常州市实验小学群体协进会02年会”执教《田忌赛马》、“多元智能华东师大课题组”活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研究中心01年会”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受“多元智能课题组”选派送课至安徽合肥执教《黄河的主人》等。调研报告《关注生命体的发展》发表于《新课程》、《江苏教育》、《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获第四届“新世纪园丁论坛”江苏省三等奖、《日记:构筑师生对话新平台》获区小语年会二等奖;最近《问题连续体的本土化实践思考》获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研究中心03年会论文一等奖、《威尼斯的小艇》获年会课例一等奖;《多元智能视野关照下的学生评语》发表于多元智能课题组案例集,应华师大郅庭瑾博士的邀请用教育叙事的形式写了《我的教育故事:感谢生活》收录在她的专著中。连续三年获武进区嘉奖,01年获“武进区优秀教师”、“武进区骨干教师”称号,03年11月获武进区和常州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赘述了这么多,不知是否说全了德、能、勤、绩。最后我想说,感谢大家给了我一个新的平台,使我得以眺望更加辽远美好的未来。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所有的体验都是人生的财富。

小学部主任述职报告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伴随着20__年的到来,一年的工作也即将结束。

在过去的两个学期里,我主要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纪律管理及学籍管理,同时分管六年级、英语、体音美学科的日常管理。虽然工作纷繁复杂,但我能尽自己的努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就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将一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以汇报。

一、师德修养

本人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爱岗敬业的思想,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能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作为学校的一名中层领导,能做到和领导班子成员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能够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平公正,敢于承担责任,不计报酬,不计名利。

二、竭尽所能,细心、耐心、真心地对待工作

1、细心。

安全工作学校各项工作的保障,凡是涉及到学校安全工作,我都会细心地计划和安排。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安全演练,精心策划,力求实效。安全宣传教育长期进行,全

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材料,按时整理归档,随时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学籍管理中,新生入学、学生转入转出以及学生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包含着大量的数据,并且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切身利益,更要加倍细心来做好此项工作。

2、耐心。

在学生纪律管理的工作中,我更多的是耐心的教育。在发现学生违反纪律之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人性格特点,和他们交谈,最后这些学生不但违反纪律的情况明显减少,而且都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和好帮手。

3、真心。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会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同事。真诚的沟通和相互的尊重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我总能和同事们进行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在取得共识之后,大家齐心协力,最后总能使每项工作都顺利地完成。

三、出勤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很少请假,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周末和节假日到学校加班是常有的事。我认为能够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牺牲一下个人时间并不算什么,这也算是体现奉献精神的一种方式。

四、工作成绩

过去一年中,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相关教师的努力下,我所负责的.各项检查均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各项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廉洁高效

西柳小学外地学生众多,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转入转出。当家长到学校办理转学手续时,我总能热情接待他们,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办理转学的程序。在不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地为家长办好转学手续,把一种高效的服务提供给社会。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的工作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由于工作繁杂,使我常疲于各种事务性工作而对教学教研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

2、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比赛成绩不理想。

我想这些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改进的问题,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能不断地加以克服,本人也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和教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谢谢大家!

小学部主任述职报告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20__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辞旧迎新的交叉口,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已逝韶华进行反思、总结,当然我也不例外。身为__小学的教导主任已有多个年头,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近两年,在辛勤忙碌的同时,更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而光荣。下面我就对上学年的第一学期的教导工作做一报告:

一、工作回顾

1、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

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研讨课。

本学期开展了许多教学教研活动:教研组的校级公开课;组内教师的研讨课等。每次活动都有讨论,有记载,有评价,有总结。这些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教师们学有所得,研有所乐。

(2)努力开展全校性公开课活动能力。

教导处每期组织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公开课活动,由教导处主持,就教学中遇到的某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展开学习讨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师互相听课。

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以身作则,在全校掀起了听课热潮。大家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3、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让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4、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我们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师的教案检查了三次。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随堂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抓作业批改。本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了新的考评办法,提高作业批改的要求,加大了激励措施。我们针对情况,对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不同的整改要求,并用书面的形式通知老师,下次检查时重点看改正的情况。

(4)抓教后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校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反思进行具体要求,以书面、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

5、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组长负责制,各位组长订好计划,组织学习各学科教育丛书和新教材调整意见,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开展各项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到提高。

6、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做好新上岗教师的考核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多给他们开课的机会,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7、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在科组活动上,要求他们上一堂示范课,供其他老师学习,使他们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取得成绩

(一)教学改革走进教师的心中,进入课堂教师们都在积极的参与尝试,从迷糊到开始运用,到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进人们的心中,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都费了不少的经历和时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结合各种培训的契机,动员老师采用“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每人一份总校印发的重点文件,努力学习,大胆尝试,休息时间争得面红耳赤,课上、课下都在努力着。

(三)以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

1、在教师的业务培训方面还是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模范教师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教师的基本素养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2、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在学校工作方面做得不够细尽。

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与其他老师交流不够,没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在工作协调性方面较差。

平时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相反,自己关心、帮助他人也不够,与他人谈心、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做了很多自以为是不错的事情,却得不到教职工的理解或认同。

四、今后打算

1、抓常规:检查情况与教师工作量化考评挂钩。

2、抓教师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组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际评比,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做好培优工作。

总之,下学期面临的学年质量考核,教导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改进,在完善中发展,相信今后的教导处,工作目标会更加明确,工作作风会更加硬朗,工作思路会更加清晰,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工作。

小学部主任述职报告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感激与惭愧、责任与迷惘一直伴随着我。承蒙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让我担任教导主任、出纳,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学前班和一年级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美术、写字、学前班的语言教学。身兼数职,任务繁重。回顾这一年来,我铭记“在其位谋其政”的为事之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恪尽职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能自觉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能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努力使自己成为校长的好助手,教师的好帮手。

二、个人教学工作:

1、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教学也不能放松,更要起到带头作用,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做到科学施教。

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结合学生实际备好、上好每一节课,保证教学质量,让自己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一年来,每次作业要比别人多批改一节课,我没有怨言,每次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质量高,并及时做好矫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尤其今年是从教以来第一次胜任一年级教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需彻底转变。因此在课余,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大胆尝试“三三六”教学模式、力求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阳光、自信、快乐。

3、注重课题研究。

批改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是教师了解学情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所以我把浅谈作业批改的几点做法确定为教研课题。

四、教导处工作:

1、做好常规教务工作。

学期初,及时安排好课,发放各类表册和教学资料,做好课务调整和试卷发放工作,学期结束前,安排、组织期末检测,阅卷,以最快的速度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时回收并归档。

2、搞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学期初要求备课组长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

期末在各个备课组长的协助下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各项教学工作的总结等。

3、协助校长搞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

4、按时搞好计划生育月报告工作。

五、反思自身的不足,促进自己再提高:

1、由于工作繁杂,使我常疲于各种事务性工作而对教学教研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没有静下心来总结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

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听课不够,不能全盘了解教师教学动态。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思路陈旧,教导很多工作还是在原来的老路上,教研活动效果不明显,没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讨。

总之,在这一年中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存在一些缺陷。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跟上时展的新要求。

2、谦虚谨慎,努力将工作做到好上加好。

3、加强教学研究,虚心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向课堂要效率。

以上是我对本学年度工作的简单回顾,我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各种“份外事”,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我都将努力去做。今天借述职的机会感谢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小学部主任述职报告5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转眼本学期即将结束,我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述职:

一、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常规教学管理要常抓不懈。常规管理繁杂琐碎,不仅包括课堂常规检查,随堂听课、教案抽查、学生作业处理等情况检查,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管理手段,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始终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教学教研常规,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学期初开始,认真执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严格按照学校修订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师生,检查评比相结合,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校级月考制度正常执行,考察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还有英语。期中期末考试正常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仍将常抓不懈。每周按时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并做好批注。每次月考都让教师写好质量分析,填好月考成绩。开学初教师写好教学计划,期末让教师上交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质量。写好学生报告册,做好期末工作。

二、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对教师负责。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教师今后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在校长的指导下,精心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计划,通过数学组、语文组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研讨这样的教研活动观摩。绿城之秋和名师大课堂这两次观摩课共派了18人去观摩,还上交了个人听课记录,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撰写了对大量的教研论文在各级各类获奖。

三、营造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教科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本学期来我校把教研目光锁定在课程改革这一时代教改的主旋律上,加强校本教研培训、规范教科研行为。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坚持教学反思制度,督促教师完善成长档案,在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教师教学能力自评和校评,组织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活动,进行校本教研培训和观摩活动。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不论哪个学科都要求所有任课教师积极参加。

四、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教导主任,我能正确定位,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调各处工作,做好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安排好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好学生的竞赛活动。

2、协调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学校教师人数多,事务多,出现很多棘手问题,能及时解决。

3、组织人员初步完成教学管理、教育督导等资料的搜集、整理、自查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个案研究;生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32-06

一、绪言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自上世纪80年代被舒尔曼(Shulman)提出之后,迅速被学界所接受,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与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新视角。学科教学知识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或教学知识,舒尔曼认为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内容、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的知识,是多种知识组成的特殊的“合金”。[1]

国内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个案研究涉及较少。学科教学知识具有的缄默性、实践性和个体性等特征,更需要我们深入教师个体缤纷繁杂的教学生活,去触摸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去深描教师的成长历程,去洞见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这是本文选择用叙事方式进行个案研究的初衷。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L老师是一名非师范类中专毕业生,一直在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初中数学。2005年前后,开始在本地初中数学界崭露头角,课堂教学评比获全国、市、县一等奖,参加过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几年,在省内外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开始初具影响,先后应邀到部分省市上示范课、做讲座20多节(场);在核心期刊2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就生活境遇而言,L老师处在最偏僻的乡村,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引领与氛围;就学识根基而言,非师范专业中专毕业,显然“先天不足”,但L老师却在专业成长上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因此对其成长经历特别是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于与L老师的面谈、QQ交流、L老师撰写的个人自述和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关于L老师的相关信息和发表的文章。资料收集后进行了整理分析及故事合成,并认真研读了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的成长故事进行了分析。

二、故事

(一)走上讲台的“医师”

1997年8月,学习校医专业的L老师从卫校毕业,一同回乡的其他四位同学都如愿以偿进入完中校医室,只有L老师分配到乡镇初中。报到时校长告诉他学校教师紧缺,还有部分代课教师,想让他任教初一数学兼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工作安排,L老师显然缺少思想准备。

L老师说:“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奇妙的人生组合下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最初我对教学的认识就是把学生讲懂,自己认真看教材教参、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进度跟着其他老师走,偶尔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一年下来教学成绩还不赖!”

“医师”与“教师”一字之差,所需知识却相距甚远。“治病救人”与“教书育人”对象一致,方法途径却各殊各异,“医师”何以“教学成绩还不赖”值得思考。教育教学领域常存在一种独特的现象,科班出身的并不一定会成为优秀教师,非科班出身的教学业绩突出屡见不鲜。《人民教育》杂志“名师人生”栏目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刊登了全国46位特级教师撰写的人生经历或感悟文章,北师大胡定荣教授选取了其中36位特级教师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特级教师的入职学历都不高, 以中学和中师毕业为主,并且没有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中小学特级教师。[2]其实,我们身边也从不缺乏这样的实例。

(二)在“医师”与“教师”的职业选择中纠结

L老师在自述中写道:“七年后的2004年,经过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我获得了初中教师资格证书,结束了长达七年‘非法从教’经历。工作的前七年,我先后参加了三次成人高考,上了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大专夜大班、参加了南通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大专函授,接着又参加南通大学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函授。期间,通过全国执业助理医士的考试,获得执业助理医士资格。”

工作的最初七年,L老师一直在“从教”与“从医”的职业选择中徘徊,也一直在为两者的“合格”身份而奔波,内心深处“从医”的梦想一直未放弃,只是在现实中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教师的合格学历意味着什么?作用有多大呢?

“一些数学思想、数学哲学、数学史对提高数学本质的认识还是有帮助的,但大部分高等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触碰不到。”

师范教育以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等显性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的学科教学知识很难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形成。“由于师资训练课程较偏重学理的探讨而缺乏实际的运作,以至于新任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具体运用以前所学的教学知识。”[3]

(三)“高产”的教辅资料“”

显然,学校教育不是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主渠道,L老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形成过程,还需要我们作更深意义的追寻。

“约摸2004年前后,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考试之后,学历、职称相对稳定,稍有精力,我尝试初中数学教辅稿的撰写。从开始十多篇难中一两篇做起,到一年下来,在各级学生辅导类的报刊上发表50多篇学生辅导稿件,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似乎找到一个为之努力的方向。接下来的六年中,我以自己都感叹的速度和静坐功夫,年均发表200多篇学生辅导文章,累计发表1000多篇,出版教辅练习册10多本。这也给我的物质生活带来一定的改观,稿费收入达到了工资水平。”

交流中L老师并不忌讳撰写教辅资料稿件给自己带来的丰厚的物质回报,这样的敞现增加了研究材料的信度。对于这段经历L老师认为对自己的作用最大。

“回望来时路,‘教辅’出发是正道。多年来的教辅撰写经历看似没有品位,不登大雅,功利取向,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数学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2000年启动课程改革后的一纲多本的熟悉,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及时关注与解读……”

章建跃教授说:“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4] L老师通过写作教辅资料稿件这种特殊的方式,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给人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四)关键事件: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际遇

2010年左右,L老师参加了南通市命题骨干教师培训,并参与了当年市中考数学命题。L老师认为那次培训活动是其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在那次培训活动上,我结识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符老师,符老师给我明确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他的那句‘L老师,要尽快从解题研究中走出来,教学研究才是大道’至今还不绝于耳。”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在某一时段出现的一些所谓“关键事件”也可能使得专业发展发生突变和质变。关键事件有时可能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有时可能仅仅是一个人一句话。“关键事件能否成为关键事件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在于由其所引起的对自己过去已有专业结构的反思、未来专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实施专业结构重构的决策过程。否则,所谓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只能对教师有潜在的专业发展意义,而难以实际推动教师专业发展。”[5] 符老师的一句话“要尽快从解题研究走出来,教学研究才是大道”,实际上给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L老师以类似禅宗式的棒喝,促其猛醒促其反思。

(五)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成长

与符老师的相遇成为L老师专业发展中的转折点,在此后的发展中符老师给予L老师以悉心指导与提携,成为符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与符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两项教学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师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引了全国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参与。他们建立了专题研究博客,每天都上传学生作品,同行们互相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并利用QQ群坚持“周一有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互相影响、一起成长,也分享着职业幸福。

通过实践与研究,L老师在核心期刊相继发表了《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让学生“讲题”,教师做什么》《学生“讲题”,教师应该“在场”》《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容易做,值得做》等论文,产生一定影响。2013年1月23日,山东张海生老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究竟向名师学什么》中有这样的文字:“江苏有一位教师的‘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反思小论文’研究受到很多教师推崇和借鉴,并且借助网络平台,帮助了众多的‘同行者’。”[6] 此文中所写的“江苏有一位教师”,据证实指的就是L老师。

(六)“我的阅读方式:链接式专业阅读”

L老师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多种教学专业杂志。阅读杂志时,L老师一般只关注“大家”的文章,每期杂志只精读一两篇,其他文章以浏览为主。这种“精读”很有特点,L老师把它称之为“链接式专业阅读”。

“当精读某篇文章,其中的观点引发我的兴趣或共鸣时,我会查找相关的文章或根据参考文献进行‘溯源’阅读,我把这种阅读自谓为链接式专业阅读,将参考文献一起认真体会、理解,方能获得豁然开朗的阅读。”

L老师阅读杂志的另一个特点是进行“主题阅读”,总是紧密结合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思考、兴趣与研究方向进行阅读,认为这样的阅读更“专”,也能节约时间。

从L老师购买的70多本数学专业书籍中,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其专业阅读的深度。这些书目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数学教育再探》,克莱茵的《古今数学思想》,多尔的《课程愿景》,R·柯朗《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国内数学教育专家史宁中、郑毓信、涂荣豹、裴光亚、张奠宙等的著作也尽收其中。

在阅读这些数学教育专家的专著时,L老师的读书笔记也显得与众不同,采用Excel表进行摘录,一行行一列列条目分明,L老师说:“这样方便日后及时查找、索引,我的阅读摘录已积累了2000余条。”这样的读书笔记是另一种形式的“链接”,通过Excel表链接了专家的思想和自己的思考。

L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一位自我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L老师从不打牌,从不上网打游戏,连上学期间最爱的篮球也很少打了,有八年时间基本不看电视,业余时间基本用来进行阅读、研究和写作。

(七)努力锤炼数学课堂教学“三项基本功”

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课型,L老师认为数学教师上好这三种课型的关键是要锤炼“三项基本功”,即:善于举例、善于提问、恰当处理多元化与优化的关系,他在发表的论文《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举例、追问、点评》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善于举例”即是试图通过表征不同的数学概念、问题解法的多样化、反思感悟的多视角等方向,在不同的列举中,帮助学生发现、感悟变化中的不变因素,并由“多”逐步深入到“一(本质)”。

“有效追问”除了对学生已有发现的深入追问,以便将成果扩大化以外,还可以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通过对概念的理解的多元性、多视角展开追问,追问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引导他们举出适当例子来反馈学情。

“即时性点评”既需要重视数学科学性(如生成中的正确、错误、错误中的合理性分析等)的一面,同时如何点评又会涉及很多课堂艺术性。面对课堂生成中的学生表现及解法的思辨等诸多情况,来上一段富有启发性的链接式点评,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L老师着力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技艺,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组织学习、思维引导和及时评价工作,努力让数学课堂实现从“讲”到“学”的转变。

(八)怎样提高现场学习力

虽然L老师处在偏僻的乡村学校,但还是经常争取机会参加省内外的一些教研活动,也曾二十多次应邀到各地上课或做讲座,常与一些专家、名师以及众多的一线同行交流。从最近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上的文章《数学教师该怎样提升现场学习力?》,我们也许可以窥见L老师是如何参与这些教研活动和如何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现场学习力的:

“现场学习力需要专注其中,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师良好的现场学习力需要“入教”;在同行的课堂上,专注其中主要表现在尝试理解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时记录精彩的或有遗憾的教学瞬间,进而思辨式地思考;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倾听,理解专家或同行的发言,提取并思辨他们的观点,及时梳理记录。”

L老师认为提高现场学习力需要带着“钉子”和“钩子”进入现场,“钉子”就是要专注其中即时捕捉;“钩子”就是要把现场中有用的资源“钩”出来,“钩”到笔记本上和自己的脑海中,实现有效转化。

三、讨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L老师正行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要从他的成长故事中较为系统地理解、阐释和总结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也许是困难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L老师的成长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对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构成成分的分析与思考

德鲁特等人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四种成分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7] 通过对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有如下一些认识:

1.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内容知识量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较高要求

就数学学科知识而言,L老师与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存在差距,但无论是入职初期还是现阶段并未影响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说明系统的数学学科知识不是构成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主要成分,胡定荣教授对36位特级教师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一些专家也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8]

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才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深刻程度表现为知道内容知识的来龙去脉,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内涵与本质、能娴熟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这时候,高等教育阶段所构建的学科知识体系、所接受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所受到的数学思想熏陶等,会影响教师的对具体内容理解的深刻性,也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产生影响。

2.学科教学知识是其构成成分不断融合、调整与重构的结果,实践与反思是形成的关键

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相关成分融合、调整与重构的重要方式是实践与反思。著名学者波斯纳给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反思+经验=成长”[9],既揭示了实践与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其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L老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恶补”教学法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通过学历进修、观摩学习、阅读杂志获得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成分,在研究教材、磨题研题、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反思交流等实践过程中不断融合、不断提升,以适应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对象,施教方法、学情分析、数学思考、教学策略等学科教学知识也在实践与反思中得以发展。

(二)对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的分析与思考

廖冬发等人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的调查表明,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①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73.40%);②与同事的日常交流(49.30%);③有组织的专业活动(16.50%);④参加优质课观摩课的听课和比赛(11.50%);⑤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10.10%);⑥自己阅读专业书刊(10.10%)。[10]

这里“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和“自己阅读专业书刊”的作用排在倒数两位,这与现实中一般教师对教材、专业书刊作用的认识以及他们日常专业生活的现状是吻合的。但L老师的成长历程表明,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学科教学知识形成应该重视的两个方面。另外,L老师经常进行专题研究,即围绕一个小的学科教学领域进行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究,也是其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中的一个“亮点”。

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二研五专”,即: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专题研究、专业现场、专题写作、专家引领。这些途径与廖冬发等人的调查结果相比,有些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同;有些是L老师所特有或一般教师不常有的,如:专题研究、专题写作;有些是他人忽视而L老师做得很好,对其帮助较大的,如: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

1.研究教材:教材蕴含着学科教学知识最合理的表征,需要细加体会

教材中“许多学科知识的科学合理的表征形式以及教育学形态的分析讲解,这些其实都是学科教学知识的不同形式。”[11] L老师在撰写大量教辅资料稿件时,通过研读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深刻理解了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编写意图,理解了学科知识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在不知不觉中,研究教材的过程成为生成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这也是L老师为什么认为“教辅资料的写作经历对其帮助最大”的原因所在。

2.研题磨题:是实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L老师每年都要收集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按章节或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一些或典型、或经典、或新颖的题目反复进行琢磨研究,探索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在研题磨题中锤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在反思中对比各种解法,寻求最佳解题思路,体悟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内涵,把握命题走向与趋势,并将研究的体会和心得有机融合到教学之中。L老师重视解题教学,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撰写论文时,所举例题能很贴近学生,对学生的思维判断准确,引导到位,这与平时的研题磨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题磨题的过程是教师暴露自己思维、梳理解题思路的过程,是预测学生解题思路,感受学生解题可能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提前预设课堂解题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

3.专业阅读:折射的是一种专业态度,决定着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

教师是否认真进行专业阅读,其实折射出教师对待教学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也影响着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高度。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M.Klnowles,1990)在《成人学习者:一个被忽略的物种》有这样的观点:“教师学习倾向于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是否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良好的专业态度是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保证。L老师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就是渴望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其阅读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具有“专、深、透”的特点,在阅读专业书刊的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成功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促进自身反思并改进教学,对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专题研究:让教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上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12]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科教学知识总是与具体的内容与问题相连的,教师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会有不同的学科教学知识,专题研究可以让教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上形成有针对性和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知识。“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就是L老师针对练习题教学效率不高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总结所学数学知识所进行的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中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得自身针对这一教学问题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

5.专业现场:学科教学知识在学习、交流与反思中丰富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13]这里的现场是指教育教学的专业现场,主要包括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讲座现场。中小学教师每天都处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之中,但各人的投入程度不同,决定了收获各异。L老师专注于专业现场之中,除了表现为参与和倾听外,还表现为及时捕捉、思辨式思考、有效转化,正如他所说是带着“钉子”与“钩子”这样的工具“入戏”“入境”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努力把现场中涌现的有用资源“钩”出来。

6.专题写作:学科教学知识在显现化的过程中不断明晰

李政涛教授在《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中有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14] 实践中,教师需要把学到的用起来,把用起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写作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L老师的专题写作是建立在专题实践和专题阅读的基础上的,专题写作是阅读的延续、研究的延续。学科教学知识本质上是个人知识、缄默知识,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总结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还可以让缄默的学科教学知识显性化,让一些不太明晰的学科教学知识清晰化、条理化,让一些有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确认。

7.专家引领:在对话与引领中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指明方向

舒尔曼认为:“高成效与低成效教师之间的最大区别即在于是否拥有学科教学知识。”[15] 当然,这里说低成效教师没有学科教学知识是值得商榷的,但高成效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肯定是高于或是多于一般教师的,特别是学科教学专家,他们往往研究深透、视野开阔,拥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专家的指导常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指明方向。L老师的成长是与学科教学专家的引领密不可分的,L老师会抓住每一次与罗增儒、章建跃等专家见面的机会进行交流与研讨,对专家的一些观点他常常要琢磨好些天,加入符老师名师工作室更是让这种对话、交流与引领成为常态,在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几项教学研究不但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让L老师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7][12]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2][3]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4]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大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2):封面.

[5]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6]张海生.究竟向名师学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3-1-23(9).

[8]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9][1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62.164

[10]廖冬发,周鸿,陈素苹.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2009(12).

[13][14]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年(21).

[15]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4).

A Case Study 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mation of

a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ZHANG Huai-ming

(Hai'an Bureau of Education, Hai’an 2266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