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7:4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实验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实验的作文

第1篇

要知道葡萄的味道怎么样,就要亲口尝一尝;要知道狗刨式游泳快不快,就要到水里用狗刨式游一游;要知道新买的电动牙刷好不好用,就要亲自用一用……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实验。

【开心升级】

我wǒ踮diǎn起qǐ脚jiǎo,从cón郎shàn劳wǎn老xià看kàn,蜡là烛zhú的de上shàn婪fān酪yǐ出chū现xiàn了le一yì层cén览là油yóu,蜡là油yóu愈yù鼓括秤yù大dà,却què迟chí迟chí不bù肯kěn滴dī下xià来lái。终zhōn烙yú,这zhè层cén览là油yóu滴dī了le下xià来lái,落luò在zài蜡là烛zhú旁pán辣biān,紧jǐn紧jǐn地de贴tiē着zhe。

这个片段把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场面写清楚了吗?蜡油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吗?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作文有高招】

1.要写出做实验的目的。就是写出为什么要实验,要证明什么结果,或者要验证什么道理、想法等。写实验的目的,可以在开头部分写,也可以在结尾写。

2.写明实验工具或材料。实验总离不开使用的工具、材料,写有关实验的作文,总要写出做实验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如果实验用的工具、材料多,写出主要的几种也行。

3.写过程,写想法。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其实是实验作文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wǒ踮diǎn起qǐ脚jiǎo,从cón郎shàn劳wǎn老xià看kàn,一yì股括橙rè气qì直zhí扑pū我wǒ的de脸liǎn。蜡là烛zhú的de上shàn婪fān酪yǐ出chū现xiàn了le一yì层cén览là油yóu,在zài火huǒ光uān赖de照zhào耀yào下xià,闪shǎn闪shǎn发fā光uān溃美měi丽lì极jí了le!好hǎo像xiàn朗shǒu一yí碰pèn溃那nà层cén烙yóu就jiù要yào裂liè开kāi似shì的de。时shí间jiān一yì分fēn一yì秒miǎo地de推tuī移yí,蜡là油yóu也yě愈yù鼓括秤yù大dà,就jiù像xiàn酪yí位wèi孕yùn妇fù挺tǐn雷zhe个括ùdà肚dù子zi。我wǒ本běn以yǐ为wéi那nà层cén烙yóu就jiù要yào滴dī下xià来lái了le,可kě它tā就jiù像xiàn篮hé我wǒ作zuò对duì似shì的de,迟chí迟chí不bù肯kěn滴dī下xià来lái,它tā还hái流liú连lián忘wàn婪fǎn了le!终zhōn烙yú,这zhè层cén览là油yóu滴dī了le下xià来lái,紧jǐn紧jǐn地de贴tiē着zhe蜡là烛zhú的de身shēn体tǐ,好hǎo像xiàn酪yí个括ㄐxiǎo孩hái子zi,依yī偎wēi在zài妈mā妈m簧shēn边biān,不bù肯kěn离lí去qù。

修改后的片段抓住了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进行了仔细的描写,文中将蜡油滴落前比喻为“一位孕妇挺着个大肚子”;将蜡油滴落后比喻为“一个小孩子”。真是形象啊!

第2篇

1958年,万荣县广大中小学,根据中央关于“《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的指示精神,普遍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一)实验教学方法

该实验方法为声介合母教学法,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省教声母j、q、x;y、w当作声母来教,共教声母20个。第二,省教介音i、u、ü领头的20个复鼻韵母,增教复韵母的韵尾-n–ng,只教ai、ei、ao、ou、an、ang、eng、ong九个复鼻韵母,加上6个单韵母,共教韵母(韵尾)17个。第三,教声介合母31个:bi、pi、mi、di、ti、ni、li、ji、qi、xi、yi、du、tu、nu、lu、gu、ku、hu、zu、cu、su、zhu、chu、shu、ru、nü、lü、ju、qu、xu、yu。第四,整体记认音节10个:zi、ci、si、zhi、chi、shi、ri、wu、ye、er。

按照“声介合母教学法”改编的教材,为了达到一口气直呼音节,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声母教本音。(2)拼合音节,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

声介合母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当时拼写规则难学难记,有介音的长形音节不便拼读拼写和拼音规则口诀的教学效果不好而实行的。由于j、q、x与ji、qi、xi在读音上相同,学生容易混淆,而以介音i、u、ü领头的20个复鼻韵母的读音并不是按照拼读规则进行发音的,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存在难度。因此,实验者是根据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量身定做了声介合母教学法,可谓用心良苦。

(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1960年冬,是试验时期。文改会在青谷学校开设了一个汉语拼音教改试验班,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设计了新的试验方案,同时重点民校也在试验改革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时间为1963年,是修正期。在文改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声介合母教学法”基本定型,万荣县采用这种方法对汉语拼音教材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第三阶段时间为1964年到1980年,是推广期。万荣县委在孙吉、青谷、南张三所小学进行汉语拼音教改试验,采取重点试验、全面推广的办法,继续推行“声介合母教学法”。

实验开始于1960年,从这年开始,中国经历了,可见当时开展试验的环境非常恶劣。实验者们在这个时刻进行实验第三阶段时,遭遇了,实验夭折。但一些教师仍进行拼音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坚持了二十五年。实验者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值得敬佩。

(三)实验结果

在教学效果上,它有利于拼音学习,有利于培养直呼音节快、听写注音准的能力。按照“声介合母教学法”学习拼音,学生看见一个音节,不需现拼就可以一口呼出。初次试验,小学生入学五、六周可以学完拼音零件,掌握拼音方法,两三个月可以直呼400个音节。以后零件教学时间缩短到四周以内,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直呼400个音节。这样,学生就可把拼音当作文字来用,使识字、组词、造句、阅读、写话、查字典等基本训练都大大提前,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和各科教学的改革。

实验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效果,与实验者注重学情和不停步地坚持分不开。二十五年,时间已给了最好的答案。

不过,这种拼法少教20个带韵头的复韵母和鼻韵母,但要教31个声介合母,“对有些韵母和声母相拼时省掉了主要元音,较难拼准,需要附加拼写规则。该拼法在内地小学曾广泛流行,1972年,它被三拼连读法代替。”但是,“声介合母教学法”之后几经发展演变,在一些偏远农村或广州、香港的某些地区依然沿用。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

这个实验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丁义诚、李楠、包全恩等同志于1982年提出来的。实验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完成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任务,识字和写字达到同年级(五年级)的实际水平。

教改实验是从1982年起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拜泉县、讷河县的3所学校首先开始实验的。教育部、国家语委曾多次开会,推广此项改革。经过2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实验已推广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00万名学生参加实验,取得的经验已被我国小学各套语文教材吸收,并在海外华语教学上产生很大影响。

(一)实验教学方法

第一,一开始用三周时间进行拼音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第二,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先阅读拼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全部注音课文,再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

第三,利用汉语拼音写话和作文,先用纯拼音写话,进而用拼音夹汉字和汉字夹拼音作文。

第四,从一年级开始,先打下能识能写350个汉字的基础,进而通过大量阅读来增识汉字,通过大量作文练习写字。

第五,在大量的听、读、说、写的训练中,打好说普通话的基础。

(二)实验过程

拼音:学会读写声韵母、字母表、大小写字母,熟练地直呼音节。

识字:课内指导写字,由铅笔小楷开始,到钢笔小楷,再是钢笔行书,最后为毛笔字;课外则要求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课内阅读的层次要求为拼音课文、注音课文、难字注音课文、汉字课文;课外阅读的层次要求为拼音读物、注音读物、难字注音读物、汉字读物。

写作:写话部分的层次要求为纯拼音、拼音夹汉字、汉字夹拼音;作文要求为从汉字夹拼音到纯汉字。

说话:从二年级开始开设普通话课,每周一节。

(三)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取得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效果。学生在三周时间内做到了直呼音节,冲破了传统的“呼必有三”;学生以两年识字超过两千的速度,突破了传统教学所规定的识字量。两年中每个学生平均读100多万字的书,突破了小学五年的阅读量;他们的作文水平打破了一年级不能写话、二年级不能作文的老观念。学生们一年级下学期能写150字左右的短文,二年级开始能写命题作文200字左右,最多的写到400多字。

有人认为,由于要提前读写,一年级上学期的汉语拼音教学任务是不轻的,在方言区,在学前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儿童没有一点汉语拼音基础,其难度会更大。其次,这一体系以大阅读量为识字教学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总体质量的基本前提,而阅读量又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密切相关。因此,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体系,汉语拼音要过关,可能会增加学生负担。

根据这项质疑,亣艳苹等人进行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在黑龙江、北京和广东三省市各选择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与实验班条件相仿的普通班做比较。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普通班相当。因此,“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并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但是,“汉字同音字很多,在应用写作时,使用了同音字,或许会造成学生错别字多的状况,尤其在农村,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另外,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中蕴含了渊远的民族文化,具有艺术品般的审美价值。学生从拼音课文到注音课文,再到难字注音课文最后转为汉字课文的学习过程,都是以拼音在牵头引线。那么,在面对一段文字时,学生脑海中闪过的是与之相对应的一堆冰冷的拼音符号还是一个个鲜活的方块字呢?这依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直呼音节教学两种教法对比试验

这个实验是1986年在上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进行的。被试者是通过整群采样法选出的一年级三个平行班的129名学生。(1)班(44名学生)和(2)班(44名学生)为实验甲组,采用综合法教,(3)班(41名学生)为实验乙组,采用分析法教。三个班级均无智力特别低下的学生,同一班学生的居住地点相对集中,每周语文课的教时相同,家长辅导情况各班相仿。实验的三位执教老师都有多年低年级语文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对自选的实验项自很有信心。

该试验的重点在于得出直呼音节中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而不是对直呼音节教学法的革新。

(一)实验教学方法

第一,综合法。(1)综合。(2)分析。(3)综合。

第二,分析法。(1)分析。(2)综合。

(二)实验过程

第一,综合法。(1)利用挂图或实物或词语引出音节;(2)引导学生讲出声母和韵母;(3)根据词语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分析法。(1)引导学生讲出声母和韵母;(2)让学生准备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声音。通过口形模仿、自己尝试或示范,拼出音节,并进行巩固练习。

实验效果的测试分为两个项目,直呼音节的正确率和直呼音节的速度。测试由闸北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组命题,由试点学校组织校内外十二位教师深入各班用逐个口头测定法测定。

第一次测验是在1985年9月22日,在教完声母及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是同年10月22日,在教完全部音节后进行。第三次测验是同年11月10日,在教完纯拼音读物后进行。

被试者的背景大抵相仿,实验者的水平相当,结果测试是一对一口测的形式以确保实验效果的真实性,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的设计非常严谨。

(三)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综合法、分析法条条道路通直呼,两者在直呼音节教学中殊途同归,教学效果都是好的。对接受力强的学生来说,用综合法好,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用分析法好。根据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占优势的特点,让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的声、韵、调以后,通过综合法整体识别,先直呼后分析是可行的。

之后,关于直呼音节教学法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如1994年丁家才和刘中安的《直呼音节教学谈》,1999年范恒芬的《如何教学直呼音节》,2000年何志维的《我教直呼音节》,2005年韩春玲的《直呼音节教学方法的探索》。直到今天,教育工作者们探索的活动还在继续。

第3篇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语段,可以理解为由“原因”、“具体”和“结果”构成的句群。在语段写作教学中,对于“原因”表述的处理,大家都感觉比较容易,教师有内容容易教,学生相对好写;对于“结果”表述的处理,大家也感觉比较容易,教师能教,学生会写;相对“具体”描述的处理,师生则往往陷入困境。

现实教学中,对于语段描写,教师会描述得相对丰富,但指导学生时,往往无良计可施。于是,在学生的段落描写评语指导中往往会出现“刻画单一,描写简单,望丰富些!”教师的评语看似切中肯綮,但如何“丰富”?却难以给出有效方法。

对于语段描写,人们早有研究,并得出过一定的结论。然而,由于语段写作内容的不同,学习者认知行文水平的不同,知识储备的差异,教授者方法的个性

⑵化等诸多原因,关于语段描写的方法,迄今为止多为零散经验的总结,没有太多系统性的理论。

或许正是这一原因,我们进行段落描写教授时,往往没有交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方法,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及其学习效果。

二、本课题概念界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概念界定

课题中的“语段”,指围绕某个意思写出的句群。课题中的“丰富”,指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语段描写指导之后,对学生语段描写带来的积极影响。课题中的“实验与研究”,指对语段描写中“具体”教学的基础实验、基础研究。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⑴通过分析、实验、论证,提高学生语段描写水平。协助教师语段描写教学,不仅有所参考,而且可以提供一份理论支持。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研究的重点

促进语段描写丰富方法的有效传授及其有效训练。

第二,研究的难点

语段描写丰富方法的有效传授及有效训练的设计与把控。

2、理论假设

⑴语段描写方法的有效传授及有效训练,对学生语段描写效果拥有积极影响。

⑵把控细节,对于语段描写教学意义重大。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实验对象、研究途径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使用“不设控制组有前测单组设计”实验法。

2、实验对像

宣武分院附中高三(3)班学生19人和宣武分院附中高一(3)班学生25人。

3、研究途径

由调研、探究、实验、对比、归总作为研究途径。

4、技术路线

⑴课题组实验

第一阶段——调研

操作时间:11月第四周,两课时。

操作任务:对语段写作的现状调研,并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使用有效方法,将语段描写丰富”的实验

⑵时间安排

12月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三周,每周3课时,共计9课时。

12月第四周,1课时,进行后测;选取另一组没有实验的学生进行对比测试比较。

⑶操作任务

使用有效方法,训练语段描写实验,进行“使用有效方法,将语段描写丰富”的分析、归总。

第一步——实验准备就绪

第二步——开始“使用有效方法,训练语段描写实验。

第三步——进行“使用有效方法,将语段描写丰富”的分析、归总。

第四步——选取另一组没有实验的学生进行后测比较。

⑷结题

操作时间:一周。

操作任务: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王伟国,宣武区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3班学员,师从袁志勇先生学习写作教学四年,带过两届高三,具备一定的段落描写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正参与国家级课题“以‘思维台阶’,51lunwen.com/ktbg/提高中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和国家级课题“创设开放性教学环境”研究,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所撰写的论文《浅尝校园戏剧表演,搭建文化活动舞台》获本课题一等奖,此为本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实践基础。

在课题组里,有经验丰富,成果显著的特级教师袁志勇先生指导,有积极参与研究的师生,这是本课题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根据!

六、本课题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高中学生作文课,将语段内容描写丰富的研究报告》

2、学术报告一个

第4篇

宋涛

文学硕士,洪泽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连续两年参加高考阅卷,获得好评,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文辅导类稿件20余篇,对高考作文有一定的研究。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阳光也有阴霾,但只要心头有一个信念,我们就能趟水过河,迎来光辉的明天。高三了,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此时尤其需要一个信念,它能带着我们挺过去。但有人说,信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词儿,真有那么神奇吗?

其实,信念有时候也是有重量的,而且大得让人无法想象。

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曾经进行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研究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逐渐长大时,能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多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 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2 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进行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直到最后,南瓜承受了超过5 000磅的压力,瓜皮才产生破裂。

研究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被食用,因为中间充满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全方位地伸展开来,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资源。

人们顿时被这个小小的南瓜深深地震撼了,它本是大自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然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也许这一切就来源于它的一个信念――撑开箍住它的那一道道铁圈。有人说过:“大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部书,在这世界上便寂寞时不寂寞,贫困时不贫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力量,迷失时有方向。”这颗南瓜,它在大自然的这部书里,写下的不正是关于信念的篇章吗?

其实,成功的人生往往很简单。当信念确定后,我们能为自己的信念去不懈追求、不断努力,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正如这颗南瓜,没有喊半句空话,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躯体变成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将根系向四方伸展,以吸取土壤中更多的营养。

让高三的我们都来反思一下,我们也许都确定了信念,但我们像这个南瓜一样,没有喊半句空话,更没有怨天尤人了吗?高考是一块试金石――通过高考淘磨出来的金子才会闪闪发光。这是一场需要顽强毅力才能跑到终点的马拉松;这是一场需要奋力拼搏才会获胜的百米短跑;这是为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平民百姓孩子所准备的最公平的赛场,更是为新时代学子的无悔青春所奏响的命运交响曲。

我们对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多么勇敢似乎无法预料。其实,只要用短短的一生去坚守一个信念,总有一天,我们能看见自己像南瓜一样创造出奇迹,到那时――平凡的已不再平凡;遥远的也不再遥远。

第5篇

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作文的技巧要求提得过早、过多

教师过早过多地要学生去掌握作文技巧,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布局谋篇,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格式作文,致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命题脱离学生的需要,缺乏新意

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从作文技巧角度设计训练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命题,使学生认识不到作文的实际价值。

3.教师对学生作文修改过多

责任心强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总要细细地修改,从用词、句式、布局甚至立意都要作出评点,给分又低。过分要求完美,使学生认为作文只有一种写法,且高不可攀。

4.教师批评、责难多

一些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而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恰非一日之功。这就使他们灰心丧气,从而训斥学生。

二、作文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克服

1.提早起步,激发兴趣

儿童在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入学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了一定的词句,掌握了一定的作文知识后,就想用这些知识把自己所想的东西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有了强烈的“发表欲”。如果降低作文的要求,组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用句群、段落、短文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并非高不可攀,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据朱作仁对“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的发源地龙口市实验小学的现场检测,一年级~五年级均以《杭州客人到我班》为题的作文,一年级人均写出364字,多者达六七百字,并且绝大多数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段落分明、病词病句极少。这些实证性的研究证明,提前起步,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对于优化作文学习心理,提高作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丰富生活,开拓素材

小学生习作经常感到无东西可写,没话可说,无事可写。丰富学生生活,开拓素材来源,从根本上说,也是克服学生多种习作心理障碍的一剂良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平时的活动都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图书跳蚤市场”活动,活动中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亲身参与活动。活动后,我再和他们一起叙内容,谈感受,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故意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写下来”的要求,学生自然能够接受,一个个欣然提笔。对写得很好的学生,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再如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感悟生活,点燃激情

叶圣陶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有字之书是使学生得到触发的“流”,那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应是使学生得到触发的“源”。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同时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如果观察外物特征时又能观察自己的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灵性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发现事物内在的魅力,发现生活的美,从而去感悟生活的美。亲身经历某一事情,亲眼目睹某一场景及芸芸众生的生活,可以从中引发关于生活的思考。作文训练就是把这些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化作生动的语言,使生活在学生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从而点燃写作激情。

4.参与评改,不断进步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活动结果进行自我监察,自我反馈,自改作文,既有可能又有必要。为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作文自评和互评,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1)对学生的自我评定要有明确的要求。(2)指导学生评定的方法。自我评定之初,教师要提供评定的范例,让学生一起评述,有意识地传授评定作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3)提供评价要点表。教师只有确信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作文评定的主要标准,才可以要求他们自评互评。可行的措施是教师拟出一份作文评定要点表,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表上各项指标作出评定。

第6篇

关键词 档案袋评价 综合英语 学习策略 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0

An Empirical Study on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QIN Caifeng[1], XIA Li[2]

([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Liuzhou, Guangxi 545004;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Edu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2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of portfolio assessment, which serves well for the practice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Then it further analyses its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Portfolio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outcomes

随着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 )研究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1 档案袋评价的概述

1.1 档案袋评价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档案袋评价的定义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表述。国外学者O’Mally&Pierce(1996)等认为档案袋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来源不同的反映学生进步作品,并加以评价和建议的过程。而Sarah&Jennifer(1998)则把档案袋评价称之为系统地、长时间地收集学生在完成具体、既定教学目标的作品,并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根据我国学者赵瑞萍(2009)的观点,档案袋评价也称之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指以档案袋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多样化的评价,还体现了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而吴娟(2013)则把学习档案袋评价定义为是指以学生学习档案内的各项学习材料为依据,借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进行追踪与监控,并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

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档案袋评价即是依据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长期地收集学生的完成的相关作品,并进行客观、综合地评价,以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1.2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很多,而外语教学者有必要根据教学需要与评价的目的来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依据Sarah&Jennifer(1998)的观点,档案袋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档案袋评价具有全面、客观、评价与教学相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由此,档案袋评价的运用,将有利于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1.3 档案袋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习档案包括一个时期内所有与学生学习有关的资料,它有多种形式,既包括传统的作业、项目报告和测试结果,也包括图片、声音资料或是视频资料等(罗少茜,2003)。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并通过师生共同协商,确定了综合英语学习档案的内容,具体如图1所示。

2 国内档案袋评价研究述评

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以及学习档案袋越来越多的运用,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式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档案袋评价的发展,国内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关于档案袋开发与应用的实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近年,档案袋评价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渐出现。吕凤平(2008)探讨了档案袋评价中学习者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周明娟(2009)主要阐述了档案袋评价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挑战;刘芹等 (2010)以实验的方式进行了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档案袋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王华(2011)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主要探讨了写作档案袋评价中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王莉(2013)创设自主写作模型,设计了档案袋评价融入到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李玲琳等(2014)通过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后,把档案袋评价运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

这些研究虽没涉及到档案袋评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实践研究,但为本研究为如何开展提供了指导及大量的理论基础、实证材料和研究方法。

3 档案袋评价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3.1 研究的问题

本文基于当前档案袋评价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两个专科班共66名2013级英语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档案袋评价的运用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有影响?(2)档案袋评价的运用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影响?

3.2 研究对象的具体分析

本项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教育专业专科2个自然班的学生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两个班共66名学生,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在实验前,为了确认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相似以及英语学习水平相当,笔者于2015年3月初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与测试,采用的是同一套调查问卷及测试题目。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与效度,调查问卷采用的是Oxford(1990)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并借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修改;基于专科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实验前,采用了2013年6月大学英语B级测试题对两个班进行了前测。实验班与控制班的独立T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不难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3.088,控制班的平均分为3.084。虽然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要多.004分,但从Sig值为 .860可以得出:在实验前,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学习策略使用相当。

从表4不难看出,实验前,虽然实验班的平均分要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1.738分,但从Sig值为 .575可以得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是没有明显差异的,英语水平相当。

3.3研究实施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参照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体系,来设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并通过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其意识到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借以提高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与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1)实施前准备。在教学实验前,首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与测试。其次,结合问卷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制定了学习策略的培训要求、模式与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与效度,实验班与控制班都是由同一位老师来承担教学工作,选用相同的教材,并确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相同。同时,向实验班的学生讲解建立学习档案的要求、意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2)实施过程中,首先,实验班的学生建立综合英语课程学习档案。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学习档案的内容最终确定为既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值日生报告、角色表演等;又把学生的课后参与活动情况,如竞赛活动参与等纳入进来。

其次,学习档案内容的汇报展示。以小组的方式,每三周进行一次学习档案的汇报展示,展示的方式为口头演示或是PPT展示。

再次,三位一体的档案袋评价模式。学生的值日生报告、角色表演、作文等,要求学生能做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并制定好相应的评价标准。

此外,教师需要根据评价反馈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最后,教师需进行教学反思。为期18周的教学试验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实验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实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实验能顺利有效进行。

而对控制班的学生,只是要求他们完成与实验班相同的作业,不需要他们建立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档案。

(3)实施后结果分析。为期18周的课堂教学试验结束后,笔者于2015年7月用相同的问卷再次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并采用了2013年12月大学英语B级测试题对两个班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以下内容是开展了档案袋评价的教学实验活动之后,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具体结果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问卷平均分要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06分,并且T实验的Sig.值是.000

从表6不难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5.611,与控制班平均分75.611,对比起来有着明显的优势,平均分高出了7.425分,且T实验的Sig.值是.004<.05, 由此可见,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成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4 结语

实验教学表明,档案袋评价能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档案袋是一个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首先,它能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其次,它能给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使得教师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最后,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芹,王莉.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档案袋评价可行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48-52.

[2] Barnhardt,Sarah;Kevorkian, Jennifer; Eelettt, Jennifer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ummer 1998.

[3] 吕凤平.档案袋评价中的学习者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增刊.

[4] 李玲琳,邹华.档案袋评价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3):168-169.

[5]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 王莉.基于档案袋评价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03-105.

[7] 王华.写作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主体的探索研究[J].外语界,2011(2):90-96.

[8] 吴娟.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6):54-55.

第7篇

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能否长期坚持,关键是对国民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化学课程性质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美国西博格教授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可一些地方受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让初中化学教学强行与高考接轨,人为地弱化初步中化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一、化学在中考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与高考性质不同。可一些地方把中考与高考对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值都上调到150分,而物理下调到85分、化学下调到60分。分值下调势必压宿考查的容量,很难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考查。

二、化学实验被严重弱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方案中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几年前一些地方在中考中增加学生物理、化学的实验能力考查,这一举措促进了化学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今中考物理、化学分值下调,实验技能考查也不被重视,很多学校的实验技能考试,只是由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进入实验后只是交实验报告,面对实验台上的药品、仪器却一头雾水。

三、科学探究被形式化,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的主题,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实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科学探究落实在“做科学”上,而是停留在“练科学”上。

四、对化学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由于中考化学学科分值下降,社会、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化学已成为一门边缘化学科,客观上化学学习远比学习记忆性的文科困难的多,所以学生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文科学习上。

几点思考:

一、中考制度如何改革?中考是基础教育结业考还是高一级学校选拔考?如何定位,这些年一直摇摆不定,有时分两轮考,一轮算结业,一轮算升学,但两轮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家长负担太重。再如试卷分两卷,一卷作结业评价,一卷作升学选拔依据,两卷考又会增加试卷长度和考试时间。现要又有人提出取消中考,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取消中考不现实的。高中分流,教育部门总得提供一比较客观的依据供家长选择。十二年义务教育条件还不具备,中考作为基础教育结业评价的定位还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按照这一定位,中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之间的分值差异就不宜过大,同时还可以实行两轮中考,初二时进行历史、地理、生物考查;初三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物、物理、化学、思想品德考试。中考试成绩应由多方面组成:笔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如外语有口语成绩,物理、化学有实验技能成绩。

二、化学实验教学应给予足够重视。评价中国教育,大家都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这和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实验教学密切相关,在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单独设立主题,让学生在“做科学”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前些年,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省政府投入巨资扶持苏北农村中学,建起了较高质量的实验室,下拔了药品和成套设备。可是苏北农村中学的实验开出率仍很低。很多仪器、药品到今天还没拆封,实验室水路不通,易损、易耗仪器、药品无法及时补充。原因有(一)、由于编制有限,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和管理者,(二)学生实验是在黑板上,试卷上进行的。年度对实验室考评,看看资料,走访一下学生,而学生是否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无人过问。(三)长期习惯纸上探究,老师在黑板写实验计划,学生在试卷上猜想和假设,在试卷上做探究、在试卷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在试卷上进行交流、反思。有一种怪现象:真正动手实验的学生考实验时还考不过没有动手实验的学生。

重视实验教学,一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定期补充药品、仪器。疏通实验管道,维护实验器材。二要加强实验室管理,配齐实验室管理人员。三要强化实验室软件建设。四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也应是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评价。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合作意识、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后自我评,同组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综合这些因素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等第形式进行评价,与中考笔试成绩一起作为初中学生化学学业成绩。

三、基础教育如何评价?做法一:全面考试,用全面应试教育,促进全面素质提高。初中阶段学习内容都要纳入评范围,中考八年级进行一部分如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九年级五月份进行体育、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等中考。六月份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考试。把多次考试成绩相加,再划定各类高级学校录取线。这种全面考试,只是选拔考试,因为只要学生参加,不论成绩如何都毕业,这样基础教育等于放任自由。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连整数四则运算都无法进行,小数除整数必须借助计算器。语文方面应用文能有多少会写?错别字连篇,把大量网络语言应用到作文上。英语虽然现在全民学英语,大有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之势。可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比语文,数学好。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时,有时要全面考察,有时又宣称减负。基础教育已经到了无所适从的地步。

学习评价是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有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为初中学生化学学业评价到少应有三个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等第;学习档案袋评价。

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改革 观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正在接受新课标改革实验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作文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文章本非无情物”。作文教学改革应着重从解脱学生思维情感的种种禁锢,培养

他们的创新能力着手。从培养观察能力起步,以说促写,经过反复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积累素材

学生一提到写作,有的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无话可写,这除了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问题外,不善于观察生活。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素材。

1.从观察中积累材料。观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细心观察,这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到写作的时候,便会涌向笔端。清人魏禧打了个比方,他说观察“辟之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类土之属,无不预贮,初不必有所用之,而当其所需,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什么时候桃花开了,什么时候燕子翩然归来,什么时候布谷鸟叫了,什么时候植物孕育果实,什么时候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这些现象,平时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到一定的时候是极有用的。叶圣陶先生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与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靠观察和认识吗?”可见,要写出东西来,没有观察积累是绝对不行。

2.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观察跟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同样的道理,没有情感,在人们面前是一片灰色,一片混沌,什么也观察不清。日月星辰,花鸟草虫本没有什么感情。只要善于带着情感去观察,便可产生感情。正如王夫之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情”就是指人对景物,对客观的审美感情。这感情促使我们对事物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这兴趣又促使我们去深入地观察事物。情随景迁,触景生情,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譬如,同样的秋景,不同的情感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杜牧感受到秋天是很美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感受到秋天是悲壮的:“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到秋天又是多么富有生气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实际上,观察中的情感是一个心理问题,是观察训练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观察的时候,要把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感倾注到观察现象上去。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来,学生写的文章自然明白通畅,情真意切。

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春天来了,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的田野”这篇文章,笔者先讲清观察提纲,再提出观察要求,并着重强调了如何观察这一环节。

比如,观察山,可从山顶、山腰、山脚各部分:从山左面,山右面各个方位;从山的形状、颜色;从山上的岩石、草树、道路、建筑物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不同的距离、角度、方位、时间来观察.近观怎么样,远眺怎么样,几十里外观又怎么样;正面观察怎么样,侧面观察怎么样,背面观察又怎么样;雾雨观察怎么样,阳光下观察怎么样,月色中观察又怎么样;早晨观察怎么样,中午观察怎么样,傍晚观察又怎么样。

二、加强口头作文,促进写作训练

这一训练是针对目前中学生“说话难、写话难”这个问题改革的,这项训练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片段到全篇,形成台阶,逐步提高。初一开始,从每节课前3分钟演讲做起。由说片段到“说一件事”,再到“一事一议”,先口头完成作文,后再把口头作文整理变为书面作文,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感受到,口头作文训练确实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

1.建立了竞争机制,激发了写作欲望。由于口头作文是当众进行的,自然营造出了一种知识广度、认识深度、应变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的竞赛场面。这种场面一出现,对于好胜心强,性格还没有固定的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有感召力的。每当一次口头作文中脱颖而出一两名学生时,而课后惊叹者、称赞者、崇拜者、不甘落后的好胜者就不只是一两名了,而是一大批,而这一大批在课后又积极讨论,广泛读书,认真探索与思考,力求能在下一次口头作文中成为佼佼者。成功的渴望,未来的幢憬感召着他们,激励着他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强化了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独创性。文章是进行思维描述与信息传递的。思维又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思维的规律是写作本身最基本的规律。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只有说得深入浅出,才能写出有见解、有深度的文章。

首先,口头作文可使形象思维更加活跃。例如,教学《老山界》一文时,关于以声写静的用法,让学生说一句话描述。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考场上很安静,只能听到“沙沙沙”的写字声;有的说,深夜,我一个人在书房里看书,周围一片寂静,静得连我心脏的跳动声也听得十分清晰。

其次,口头作文还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口头作文训练中,笔者特别强调独创性,要求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心中皆无的话。比如,有一天下起了大雪,及时捕捉时机,让学生以雪为作文对象,自命题目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赞叹雪的洁白美丽;有的诅咒雪的虚伪,以暂时的洁白掩盖了它的污浊:有的写积雪融化,滋润大地;有的以雪寓人歌颂品德。

3.提高听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组织学生口头作文训练时,也训练口头作文的口头评论,因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评得准,就要学会注意听。引导学生在注意听的过程中主要听他人作文的主旨、要领、层次,领悟他人作文构思的特点,记住他人作文的警句与病句。听后要求同学们能以简明的语言进行中肯的评论。在评文中进行讨论或论辩,培养了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开始,学生不会“听”,往往抓了枝节丢了关键,评论也切不中要事,又感到无话可说。

第9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本科教学

1.引言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的出现为电子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开展EDA教学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小规模的分离器件上升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从传统的低效、低可靠、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上升到适应现代电子设计需要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这种思想上的改革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培养未来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科技人才的需要。

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的发展都非常迅速,熟练地利用EDA软件进行PLD器件开发已成为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电类本科专业EDA教学内容

EDA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大多数高校的相关学科中已成为共识,但就其教学内容和实验安排上,当今尚有诸多不同看法,这里列出几点,以供探讨:

a)课程应分三个层次来教学,即将诸如EWB、PSPICE和Protel的学习作为EDA的最初级内容;VHDL和FPGA开发等作为中级;ASIC设计为最高级;

b)认为EDA技术学习中,VHDL的学习需要花费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c)EDA技术只是数字电路课的延续和补充,因此,实验内容应该具有一致性,即只需以EDA的手段完成与数字电路实验相近的实验项目即可。

以上的看法值得商榷,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紧紧把握课程教学中最实质的东西,即必须突出要点。EDA技术的教学必须围绕这样一个核心内容来展开,即学习一种通过软件的方法来高效地完成硬件设计的计算机技术,尽量略去其他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如EWB、PSPICE、Protel等,因为这些工具仅属CAD的范畴,它们没有现代自动化设计中关于行为与结构综合的概念,没有自顶向下设计理论的内容。此外,因为无论是ASIC还是FPGA,都只是EDA最后的实现目标。EDA的特性决定了其实现方式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而最实质,最能体现创造性的是利用EDA技术完成某一项目的设计方案。因为基于FPGA的实现几乎如同软件一样可以随心所欲,而ASIC的前端设计与FPGA十分相近,可以利用ASIC设计EDA软件来完成,其最终的实现通常类似于交付PCB制作文件一样,可将最终的网表文件交付专业厂家来负责。今天的EDA技术已经使得“从事IP开发的无芯片EDA公司”和“无生产线的IC企业”成为可能,而且将可能成为我国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产业。

对于教学内容如果要分层次的话,从实现的方法和内容上去分比从实现的工具和工艺上去分更为合理。例如可以将逻辑行为的实现作为最低层,即用EDA工具完成数字电路实验中的部分内容,如红绿灯控制、数码译码显示、逻辑表决等;将控制与通信的实现作为第二层次,如A/D高速采样、工业自动化控制、接口与通信模块的设计等;而将算法的实现作为最高层次,如FIR、FFT、CPU的设计等。因为这样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地反映EDA技术最本质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EDA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设计、模拟、综合和测试功能为一体的V HDL语言,已作为IEEE标准化的硬件描述语言。由于其在语法和风格上类似于现代高级汇编语言,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描述能力强,设计方法灵活,易于修改,又具有可移植性,可重复利用他人的IP模块(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模块)等诸多优势而成为EDA设计方法的首选。

3.EDA教学的难点

EDA教学语言选用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甚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语言。学习VHDL语言的学生,大多已系统学习过C或PASCAL等高级语言,对于语法的理解一般不存在困难。但VHDL语言作为硬件描述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它高级语言有本质的区别。其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

a)VHDL语言与其它高级语言的区别

VHDL语言的形成与一般高级语言十分类似,具有规范的程序设计结构和灵活的语句表达式。而其每一条或每一部分设计程序都对应着相应的硬件资源的支持,而最终的设计,其硬件资源是确定的,其逻辑功能也是确定的。由于硬件资源是确定,故而不能期待特定的硬件资源去实现不同的功能。

b)数据类型、运算、运算符和程序包之间的关系

VHDL语言是一种强类型语言,不同的数据类型其运算操作符不同,不同的操作要求的运算符不同。同一运算符在不同的环境下要求的运算对象不同,而不同的运算符要求不同的程序包的支持。这就决定了在在程序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运算、运算符,在程序设计的USE区应引用不同的程序包。

c)多进程中信号的更新问题

用多个进程描述逻辑,每个进程只描述整体逻辑的一部分,进程之间通过信号相互联系,这种方法称为多进程描述。其中信号的更新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VHDL语言与其它高级语言的区别之一。

4.电类本科专业EDA教学与实验方法

首先改善教学方法。考虑到目前的本科课程门类已大为增加,任何一门非公共课的学时都不会很多。显然,突出要点才能有效控制学时。建议这门课可安排42学时左右,包括实验课学时。这就要求主要以引导性教学为主。例如对VHDL的教学就不能像C或汇编语言那样逐条语句讲授,而是应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最基本的语句现象及其使用方法。

其次是注重教学实效。数字电路与EDA技术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逻辑行为的认知和验证;后者则侧重于实用电子系统的设计,因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实验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EDA实验更应注重实验的质量,而决非仅仅使用了什么EDA软件。在初级阶段,用EDA工具重复一些数字电路课中的实验是必须的,但这远非EDA实验的全部。因为数字电路实验的重点是逻辑行为和功能的验证,因而可用手工插线方式来完成“设计”,而不涉及任何技术指标和规模。众所周知,电子系统技术指标是十分重要的,这包括速度、面积(芯片资源)、可靠性、容错性、电磁兼容性等。有时往往指标要求决定了所使用的技术,指标要求推动技术的发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中从来不提使用何种工具或技术来完成赛题,但参赛者不得不根据给出的技术指标做出选择。因此,EDA课程的实验,除了必须完成的基础性项目外,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传统电子设计技术(包括单片机)不能实现的内容,从而突出这一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优势。例如UART、PS/2或USB接口的设计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概念;VGA显示器的控制或状态机控制A/D采样突出了高速性能指标的实现;FIR设计表现了基于EDA技术特有的IP应用技术;纯硬件奏乐电路的设计体现了EDA工具面对复杂逻辑电路设计的突出优势等。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会使学生发现,诸如ISP下载方式、FPGA、ASIC乃至EDA软件等设计手段本身都成了配角,而唯有对更高质地完成实验项目而不懈追求的设计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主角,从而有效地提高这门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的教学效果。

再次就是注重实践与实用。教学内容上,在讲清内容的同时,对每部分内容均需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对设置的大部分的实验除给出详细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思考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外,还应包含2至4个实验项目(层次),即:第一实验项目(层次)是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对于该部分实验,学生只须将提供的设计程序输入到计算机,并按要求进行编译仿真,并在实验系统上实现即可;第二实验项目(层次)是在上一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性实验;第三、四实验项目(层次)属于自主设计或创新性质的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验学时数和教学实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

最后,注重速成。一般认为EDA技术难点和学习费时的根源在于VHDL语言。对此,根据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教师需放弃流行的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模式,放弃常规的教学思路,以电子线路设计为基点,从实例的介绍中引出VHDL语句语法内容,通过少数几个简单、直观、典型的实例,将VHDL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解释清楚,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效地把握VHDL的主干内容,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地”学习语法书。要求教师从时间中抓效益,从效益中提高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校教师需力争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保持EDA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通过学习,VHDL语言的精髓。通过验证性实验,初步掌握EDA技术最基本的内容。同时通过向导性实验,通过几个典型实用示例的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只有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即能迅速学会使用原理图或波形输入设计方法、文本输入法和学会利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较复杂的数字系统的设计实验,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实验 教学 见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实验,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观察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自己提出观察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于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1.挖掘学生的潜力

科学课的学习空间不仅仅是在课堂内,关键是要让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观察、实验教学的落实,教学器材缺乏的难题,如果用拓展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来思考,或许能得到较好的求解。

1.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案例一:例如,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章节是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与浮"的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与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时,至少要考虑三个步骤:首先,要了解学校和学生其他生活范围中适合开展学习这个内容的环境,尽力给学生开放更多的时空;第二,要根据实际条件在教学方案中制定出学生探究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出相关的探究要求;第三,让学生根据方案的要求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活动。

尽力为学生开放实践探究的时空时,教师还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要注意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三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的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

观点:关于教学器材的准备应不断解放思想,它不仅仅是科学老师的一项工作,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的一项学习任务。一些难于组织到位的器材若交给学生,反而能够集思广益,解决教师的燃眉之急的同时往往还能获得意外的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准备教学器材,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挖掘和体现。

1.2 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

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的常规做法是和学生一起来通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和研究哪些方面的科学内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简单说说原因?(2)本学期我们需要准备哪些科学学习的器材?你想提前做哪些准备?(3)为学好本学期的科学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通过这种组织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提前对学习器材的准备;第三方面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广泛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以积极、主动、负责的姿态来关心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发展。

2.挖掘器材的潜力

其实每所学校的教学仪器和器材并不是一无所有,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上级配备的各种仪器、器材,只要有机地整合,是能在科学课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的。

2.1 建库立册――为兼课教师提供方便。

学校除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外,还有多名兼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开出率,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将原有的和新课程配置的教学仪器、器材进行分类梳理、整合,按册分柜摆放,重新布置了科学教学仪器室,同时编制了科学教学器材目录册。

2.2 材尽其用――发挥每件器材的作用。

(1)充分挖掘特殊材料的效应。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材料,或是教师和大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到的器材,就要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这些器材的作用。如学习"岩石与矿物"单元,学生采集到不少浮石,这是本地较为丰富而其他地区都稀缺的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们仔细观察了浮石的结构特点,动手实验观察到放在水中浮在水中的奇特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激发了学生课外继续探究本地浮石的成因、分布情况的兴趣。我们还建议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浮石,作为礼品送给外地的小伙伴,让他们在学习岩石知识时也享受到我们的资源。这样将科学探究和家乡资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发挥各种不同器材的作用。学生带的器材有时会不尽相同,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违例"器材和异类器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巧于利用,这其中恰好隐藏着组织教学的良机,也往往是教学出彩的前因。

3.挖掘校园的潜力

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对某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如科学课中对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的观察,虽然学生在校外有条件观察,但出于安全性、时效性等因素的考虑,课堂教学时也必须把马铃薯请进课堂。

在科学课程的实施中,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改变教学器材的缺乏现状,相信科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钟名光. 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四川教育. 1988(02) .

第11篇

和所有家长一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郑铮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出口成章、全面发展的好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我发现语文课本已经不能满足孩子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在一次家长会上,郑铮的班主任陈一新老师告诉我们,学校要开展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实验――“语文主题学习”,并让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大阅读计划”。“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结合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旨在让孩子在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作为家长,我一开始就对这个实验充满了期望。

每天郑铮放学写完作业后,我都陪他一起阅读他从学校带回来的书籍,并就书中的故事和他一起交流看法。以往孩子读书只注重那些紧张有趣的故事情节,读过以后就如蜻蜓点水,少有痕迹,更不会欣赏品味那些优美的语言。但渐渐地,我发现郑铮会读书了,每次读书都是拿起笔来把自己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再利用查阅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搜索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懂的问题。他说,这是陈老师教他们的读书方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班每人都有一本精美的《读书记录册》,上面记录着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当郑铮在作文中用上这样的词句时,成就感就瞬间迸发出来了,阅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配合实验,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一层都设置了“读书吧”,班级还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我看了看推荐给孩子们的书籍,涉及范围很广:有人物传记,有关于历史的、自然的、科技发明的、童话寓言的、行为品德规范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非常有阅读价值。就这样,在课堂上,老师会耐心地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并领着孩子们按计划一起进行科学的阅读;在课间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行去借阅、浏览群书。每每看见郑铮在我面前提及书中的细节,那种按捺不住的阅读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不及待想与我分享读书的快乐神情,我都深感欣慰。孩子已经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现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尝试着写小小说了。

郑铮是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但他以前做事情只管自己做好就可以。在此次“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成为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他渐渐地明白了只做到自己好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和小组成员一起进步才行,孩子的责任感逐渐增强,变得喜欢帮助同学了,他告诉我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远远比不上一个上进的集体。以前他做事情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会去做的,与人打交道也显得胆怯,见到陌生人更不知道怎样说话才好,现在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不应只会看笑话;做错事、说错话也是很正常的,最主要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现在的他自信心倍增,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踊跃,还特别爱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郑铮回家后经常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在学校上学远比让我玩电脑、打游戏开心得多!”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感觉,这是让我最欣慰的,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最期待的!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也爱上了读书,在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日子里,自己是如此快乐,如此充实。每天可以和他交流很多想法,有时我们躺在床上还要一起回顾书中的内容,一起开心地谈论,开心地笑着。

最近在陈一新老师的提议下,“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又有了新项目――听书。这又是一件让我们全家都为之兴奋的事情。全家人在茶余饭后,不约而同地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准备听书,就连太姥、太爷也自觉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了。书中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时而婉转凄凉,时而慷慨激昂。每每听书完毕,所有人甭提有多激动了,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太姥和太爷说,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原以为自己看不了书了呢,没想到还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跟随着书中跌宕起伏的内容,变换着我们的心情。这项活动开展的辐射面好像超出了我们的预测,不过也正是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的家庭变得更有凝聚力,每个人的脸上常常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通过这项实验的开展,我发现郑铮不仅学到了知识,喜欢上了读书,更为可喜的是懂得了与人为善,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注重环保,他的思想认识也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熏陶和升华。而我的家庭以及整个家族也被带动着变得焕然一新,每一位成员都感觉到了读书的快乐与充实,我们愿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向上,踏踏实实,充满希望,过好我们的每一天!

第12篇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熟练把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有效提高。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伟大的悲剧》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探险遇难者的故事及图片。用生动的资料来激励学生对失败英雄的敬仰,还可展示南极的图片补充探险地点的相关地理知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探险者所遇到的艰难困苦。这样比往常的直接导入更生动、形象,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易读懂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融入在其中的情感。

2、通过视频,让学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可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和观察,在微观世界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时,在听一听、唱一唱的环节,我们可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先通过卡拉OK向戏曲名段中的名角“拜师学艺”,然后自己也“粉墨登场”拿起话筒,进入电脑中的虚幻世界,自演自唱。从而了解不同地方剧种在声腔、技法、服装、角色上的不同特点。这样学生动了起来,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突破了本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

3、建立信息库,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实不是“没东西”,而是“没积累”,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微机存储信息量大的重点,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素材库。在素材库中按照物、人、事、景、情、理不同的内容再建立不同的箱柜,然后将这些内容分类熟记于心。这样需要的时候,学生就可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去激活相应素材库中的内容,不再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了!另外,我们也可利用素材库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东西条理化。这样,他们就可通过电脑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分地体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会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要比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有趣的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它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语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一些无法正常进行的实验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图形在某一侧面的变幻,增强直观感;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舞蹈视频,使学生模仿其准确的动作;在政治课堂上,观看辩论赛实录,学生不但掌握辩论技巧,而且可以调动其积极性。……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了所学的知识,既成功的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仅在优质课、观摩课中出现的较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差。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但现在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经常出现:1、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去胡乱应用信息技术。3、不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4、考虑各种因素不充分,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良现象。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教师应在利用学科 “整合”的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已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学校也应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不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二)学生只重“热闹”,不知“门道”。这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的,并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勤动笔,把活动中的关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整理复习。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贝蒂・科利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育情境》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