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雕刻时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雕刻时光的CEO赵珂僮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大管家”。她温婉如水,但却同时管理着雕刻时光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分店。“文静可能只是我的表面现象,工作中我也发过脾气,撕过报表,不过这就是我的工作。”赵珂僮谈笑中微微眯起双眼,一如雕刻时光给人的亲切感,或许,十几年的工作已经将她与雕刻时光融合在了一起。 如今,雕刻时光已经做好了第二轮融资的准备,赵珂僮将带着雕刻时光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小清新咖啡馆排头兵的特色快速向前跑。
独特定位
走进雕刻时光,淡雅、温馨的灯光,小巧、朴实的木质桌椅,宽敞明亮的玻璃窗,整齐洁净的白色窗帘,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亲切,好似一个老朋友坐在那里,静静等待你的到来。雕刻时光是静谧的,很多人愿意在这里独坐,一杯浓香的咖啡,或看书或思考,去除烦恼,享受宁静。 独特的定位让雕刻时光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老顾客,随着经营方向日渐成熟,雕刻时光也迎来了连锁经营的时代。2002年11月,北京艺丰雕刻时光咖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我们希望能够有一天成为最优秀的本土原创咖啡馆企业。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主动融入校园和社区生活,希望实现企业文化与经济效益同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赵珂僮说。 年轻时的赵珂僮独自在海外工作时,最开始在邮轮上做侍应生,后来去酒店工作,从最基层的客房服务一路做到管理层,这样的工作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各国形形的顾客,也深刻体会到了服务行业的艰辛。赵珂僮说:“尽管服务行业很艰难,不过我很喜欢服务他人,让被服务者感到满意和快乐使我很有成就感。”于是回国后,她仍然选择了服务行业。
光顾雕刻时光的人很少有像星巴克里的顾客那样急匆匆的公事聊天,大部分顾客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的“文艺”气质。发展至今的雕刻时光已经在全国拥有31家连锁咖啡馆,每一家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两家是一模一样的。这里供顾客阅读的图书经过专门团队挑选,从柔软的沙发到自习室中宽大的桌椅都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雕刻时光中,雕刻时光咖啡学院会向每位咖啡爱好者教授如何调制最好的手工咖啡。
虽然消费者把雕刻时光定位在“小清新、白领聚集地”,但其实雕刻时光的本质仍然是连锁咖啡店,咖啡的品质是其最基本的服务。如何保证咖啡的质量?据赵珂僮介绍,雕刻时光所有餐品原材料的选购及配送都由中央工厂执行,尽可能减少店面加工工序,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菜品口味的一致性。店里所使用的咖啡豆,由雕刻时光咖啡学院全面负责,每个批次送到的咖啡豆都由专业咖啡师进行杯测,以保证品位。同时,总店会定期对每个门店咖啡进行抽检和试饮。
雕刻时光与众不同的独特定位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在挚信资本董事长郑庆生眼中,雕刻时光已经有了一种独特的基因,这种基因足以让人印象深刻。赵珂僮说:“雕刻时光从2007年才开始快速发展,尽管已经成立了15年,但是之前一直在积累经验,同时也在研究雕刻时光的商业模式。”2010年,挚信资本对雕刻时光进行了注资。郑庆生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上大多数咖啡连锁品牌都属于外资,成功的本土咖啡连锁店并不多,雕刻时光的特立独行不仅发现了理想,也发现了商业意义。
快速领跑
继2010年完成第一轮融资之后,雕刻时光的版图迅速扩张。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特许加盟展会上,雕刻时光正式宣告由过去直营连锁经营开始向加盟式连锁转型。赵珂僮表示:“从今年下半年起到2013年第二季度,雕刻时光还将在国内超过10个城市中增设不少于15家分店。”
星巴克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就曾经因为无法保证咖啡质量而备受困扰,雕刻时光一旦开始快速领跑本土咖啡馆后,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该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对此,赵珂僮解释说:“雕刻时光的中央库房制度能够统一制作和配送,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另外,为了更好掌控原材料的供应,我们在云南承包了咖啡种植基地,降低了来自供应商的价格风险,并且,从种植到烘焙再到制作的全面自主,也增强了我们对咖啡品质的控制力。”
对于一家咖啡店而言,房租、水电费、人员工资等硬性成本大约占到总支出的三成左右,加之顾客流动性不大,咖啡馆的利润并不高。不过,咖啡馆客人的忠诚度是所有餐饮业中最高的,品牌类咖啡馆的黏性更高,如何培养用户忠诚度来获得长久利润,是每一家咖啡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雕刻时光曾经的客人大多是大学生,如今,当年的大学生已经离开校园,大部分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有了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更挑剔的品味,因此,雕刻时光也在根据这种变化调整产品及服务。 雕刻时光曾经喜欢在大学附近开店,但随着店面越开越多,已经不再只围绕学校附近,也开始走进公寓区、购物商场区、商务金融区。顾客也不纯粹是学生、老师,各行的人士都有,整个店的氛围也跟着有所变化。 雕刻时光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只为大学生服务,想要拓宽思路,因此,随着品牌的扩张,我们也势必要拓宽消费者的类型,会因所在城市的不同而做出一些改变。”赵珂僮说。
资本的进入加快了雕刻时光的发展脚步,在赵珂僮看来,这与追求品质并不矛盾。赵珂僮说:“资金能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打造百年老店是我们的梦想,但是仅靠蛮劲无法成功,更需要有各方力量的协助扶持。”赵珂僮的梦想是将雕刻时光打造成中国咖啡第一股,在2014年进入上市元年。现在,她所要做的就是快速领跑。
三十年的时光,在历史的松树中也仅仅不过是一滴再微小不过的松脂了。然而,这滴松脂就恰恰滴落在这过去的蚂蚁上,它冻结了历史过去的艰难爬行与痛苦挣扎。它封锁了过去,让那过去变成一块永恒沉默的琥珀,只能深埋在土里。那泥土外的,却是崭新的未来。
我出生在1997年,我的爸爸出生在1969年,仅仅只隔了28年,但童年的生活却大不一样。我常听爸爸说,“那时候家里的生活很拮据,温饱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大人们天天早出晚归,一心忙活着种田,挣工分。”随后,妈妈又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一声气,又说:“家里的孩子又多,共有八个,又舍不得送人,毕竟是自己的亲身骨肉。那时候吃得极坏,至于肉类,记忆里几乎一片空白。天天,也只能与咸菜,自家种的蔬菜以及野菜为伍。过年时,能吃一顿面条,也已经比得上吃龙骨凤髓了。那时把面条看作是皇上吃的东西,已算得上“奢侈品”。夹了一根光溜溜的面条,还得把头仰得高高的,慢慢地品尝,也舍不得用力地嚼。遇到好的,还得抢着吃,哪顾得上饿与不饿哪!哪像你,吃一顿面条,就把嘴撅得高高的。想想我们以前,哎!”爸爸又叹了一口气。听着爸爸讲着过去的往事,再想想我们现在。天天大鱼大肉的,吃的是鲍鱼,猪肉,新鲜的蔬菜,排骨什么的,不愁吃,不愁喝。大人们,都买那些好吃的好喝的供我们吃。不喜欢吃时,还耍耍脾气,闹闹性子,还愣把过去眼里的“美味佳肴”扔了,这到以前,比那些大地主还浪费。你说,这是不是改革的力量呢?
在三十年前,孩子们玩的是泥巴;在三十年后,孩子们玩的是各种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
在三十年前,大一点的孩子们,都要忙着帮大人看小孩,再挣一写工分,稍有些家底 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在三十年后,几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读书。
在三十年前,大部分孩子都与电视电脑等高科技无缘,什么Mp3,简直是一窍不通;在三十年后,许多的家庭都有了电视电脑,这已成为一种永恒的时尚风。
在三十年前,衣服都要几个孩子轮着穿,衣服上全是补丁,没有补丁的衣服,就够让人眼谗的;在三十年后,没有补丁的衣服满大街都是,孩子们身上都是几百块钱的行头,现在比得不是有没有补丁,比的是谁最时尚,比的是品牌。
在三十年前,孩子们是坐在矮矮的,似乎随时都会塌的平房里上课,虽然提心吊胆,但坐在这个教室里就是一种荣誉,读书人的气质在所有人眼里就是不平凡;在三十年后,孩子们是坐在高大明亮的专门教室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有读书人气质的。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在三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在三十年后,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你说,这是不是改革的力量呢?
换位思考 打动客户
去年6月宁子正式成立了“T.O艺术影像工作室”。从小的学习和经历,加之工作室相比同行业的资历尚浅,让他们把更多的理念放在为普通人拍摄婚礼上。
“雕刻时光,留下历史”是宁子很欣赏的一位苏联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经典名言。宁子这样解释说:“留下历史,一定要是写在书上才算留下么?不是。也许很多年以后,我曾经拍过的一对新人,提起我来的时候,会说,宁子人很好,非常用心的带给他感动。这就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于做完这个婚礼之后,新人是多给你二百还是多给你两千。”
真正普通人的婚礼,没有那么多钱去办得华丽,但是他们也会渴望为自己的婚礼留下难忘的记忆。他们没有车队,没有豪华酒店。就像是去三亚拍摄的那对新人,住的也只是经济型连锁酒店。但是普通人的婚礼,也可以感人,那就是真实。
依靠口碑传播的T.O团队,在同行中的报价是相对比较适于普通人的。而坚持“真诚”理念的宁子,也抱着“坚决不多花客户一分钱”的理念。他感到新人对他们团队的信任就是一份责任。这并不是一件四分钟多少钱的交易,而是一种信任换来成片之后,能让新人获得的感动和兴奋。
普通人的婚礼电影同样精彩
宁子曾经是做原创电影的,因此对婚礼的理念并不是华丽,更不是要做最高端的婚礼。高端也就意味着成本会高到普通收入的群体无法承担。那些普通人自己的感情经历也很精彩,但是谁来帮他们来完成呢?普通人的婚礼没有46辆奔驰车队,没有五星级酒店,没有一百多桌的客人。真正普通人也非常渴望留下一段难忘的拍摄,一段记忆,让自己感动。
普通人的婚礼拍什么,这很重要。普通人的婚礼最感人的亮点就是最真的东西。这种真实,只有通过长期的沟通才能让摄影师了解,在婚礼影片中展现。“你要问他们在哪儿认识的,怎么认识的,不用去管他们需不需要拍爱情MV,不是说要拍爱情MV,只要他们来找你拍婚礼,你就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你就必须和他们谈,你们为什么欣赏对方,你们走在一起,好的不好的幸福的坎坷的。”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互诉衷肠,这样的关系才会拉近。当摄影师和新人的关系足够近的时候,展现在镜头前的新人才是最真实的样子。
拍摄视角 突破常规
没有人规定婚礼一定要怎么拍。婚礼电影的本质就是记录两个人结婚的幸福时刻。如何去记录,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风格。而T.O坚持的风格,就是没有什么不可以。
私人化的婚礼电影不应该被条条框框局限。T.O团队也不会让这个片子像是成批生产出来的模式。“关键是对新人的挖掘,当挖掘到的时候,一定是真正属于这两个人的画面。”
提高摄像师现场画面意识
婚礼现场的拍摄,一般只有四个工作人员带两个机位加一个高清摄像机。两个机位跟拍新娘,有一台是高清摄像机。到达婚礼现场汇合之后,就是高清摄像机是主机位。游机是独脚架,另外的机位是轨道,轨道有时候会变为斯坦尼康。这样就是三台机器走四个机位。团队人少,在这个基础上,就要求个人的能力非常强,提高摄影师自身的场控能力。
婚礼的摄像师是非常锻炼人的。因为婚礼是一个流程,是纪实性的,从早到完只有几个小时,意味着能拍到的素材也就是几个小时。宁子会要求摄像师,几条之内拍完一个镜头,五分钟之后就拍下一个。要极力调度被摄的氛围,还要应对各种亲戚提出的要求,把机位都安排好。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要靠两个摄像师的配合,达到眼神交流的默契。明白各个焦段的画面范围,注意不穿帮,又能使得有效素材尽量多。比如使用50mm的摄像师注意站在使用16-35mm摄像师的身后,不进入画面,同时又为想取得的画面进行好构图,等待事件的发生。
拍摄时,摄像师脑子里要出现片子里需要的镜头,如果有摄像已经在拍,那就要快速去寻找下一个精彩的画面。婚礼就像是在打仗,从最开始到结束都要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因为最后要的画面,要么是虚实变化的,要么是大光圈的,还要要求轨道运动连贯,要求小斯转得稳,镜头接起来不穿帮,没用的人员都不在画面内,要求收音的人声无杂音等,最后精良的镜头都汇集在四五分钟的片子里,所以说对摄影师的要求非常高。
婚礼摄像师的团队,坚持质量就要不断下功夫,要抓住每一场婚礼去提高自己的技能。宁子会要求自己的团队,如果五分钟能拍摄十个好镜头,那么下一次就要求五分钟要拍二十个好镜头。通过这样量化的指标,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团队精神的培养
“我在团队里是一把火,把他们点的很旺,让他们不是很世俗地看世界,不能冷漠。我的团队在街上抓小偷,把摔倒的人送到医院,把街边捡到的精神病人接回来照顾联系警察和家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团队的精神,就是这样的,我们对待客户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些气节和追求。”
在宁子看来T.O艺术影像工作室的成员因为爱好组成到一起,是抱成一团,同甘苦。冬天关心成员的生活,团队一起吃住,尽自己的能力把他们的生活压力降到最低,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和工作。
热情如火的宁子,点燃了一帮年轻人,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去尝试,真诚谦虚地去沟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支值得信赖和赞赏的婚礼电影团队。就像他们的名字T.O一样,Taking Off,带着梦想和激情起飞。
婚礼电影本身作为一种非大众化的影像,观众常常只局限在新人的亲戚朋友中间。可以说,婚礼电影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影像。既然是私人化的记录,宁子所追求的,就是让新人能够在镜头前放下所有顾虑,彻底放开,发挥自己的天性。
宁子“雕刻时光”的经验:
对待客户真诚,放低姿态,自然地与新人拉近距离。
通过与新人分析以前的片子,明确拍片过程中,摄制团队和新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指出如何规避。
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可以与新人经常性的互动,如吃饭聊天。挖掘出适合的拍摄主题和新人们值得纪念的拍摄场景和地点。
打消新人对于价钱增加的担忧,一切为影片效果着想,缺少一些素材,可以主动去约新人再拍摄。这才是真正的“雕刻时光”,也是为新人和自己都留下难忘的记忆。
重要的是挖掘两人内心最想要的东西,这就需要摄影师来调动,告诉他们把想要的爱和自由都表达出来。
经典案例
新人在北京三里屯喷泉里的即兴戏水,环绕拍摄。很多高端的婚礼有海上冲浪,有飞机航拍,但这是有钱人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钻进喷泉里,表现青春热情的奔放。
带新人去学校走廊拍摄校园时接吻镜头,遇到突发教导主任出来厉声苛责的小状况,保留下画面,更体现生活的真实。这种私人化的影像是无可复制的,自然也最能打动新人自己。
1、打破鱼眼镜头不能拍人的陈规
如果用鱼眼镜头去拍人,人脸就会变形。但是宁子就会用鱼眼去拍新娘,让新娘对着鱼眼做表情,让她扮的丑丑的,但是真实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在宁子的片子里,并没有到处都是唯美,“永远都是新娘最美的造型,最美的笑容,那样就太不生活了。”
2、拍戒指 找突破
宁子也会常常被问到戒指是怎么拍的,对于戒指的拍摄很多摄影师都会花很多功夫去设计。甚至在拍摄前还会设计好动作过程,反复试验效果。有时候很多镜头,反而因为巧合抓拍而无法复制。“我有一天又拿鱼眼拍戒指,我发现有不一样的感觉。我再用70-200mm拍,尝试一两次效果不错,我就不用了。下次我就用移轴拍。没有什么是一定的,用的器材不一样,各种效果也就不一样,最关键的是一种理念。”
身在都市中的人们,每天为着生活奔忙着,马路上、公交车站、地铁站常常挤满了 张张疲惫的脸。“时间等于金钱”许多时候并不被人们承认,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花去了很多时间却并没有换来金钱……可是,当我们下定决心给自己一点时间的时候,我们又犹豫了,让一个下午就这样流走了吗?
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吗?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和自己可能的刹那停留擦启而过,淹没在匆匆忙忙的人群中……
可是,我们真的就连一个下午的时间都没有吗?我们让永不停息的时间停驻一个下午,我们的生活真的会因此就有所缺失吗?
钟表停了也许是没有力气了,也许是瘫痪了,而我们,停留一刻再走,也许我们可以有能量走的更远。
而雕刻时光,就是这样一个让时间暂停的所在。
咖啡馆的由来
“雕刻时光”咖啡馆的老板名叫庄崧冽,认识他的朋友都亲切地喊他庄仔。庄仔是台湾云林人,云林是宝岛一个美丽的地方。高中毕业后,庄仔当兵去了,一晃就是两三年,退役后,他在台湾的饭店和出版社工作过,可是,叛逆的庄仔在台湾待得久了、待得烦了,他想换个环境,逃离台湾。于是,1993年,他来到北京,入读北京电影学院。这一来,就是12年。
没认识爱人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北京。在他看来,北京大气粗犷的氛围让他感觉舒坦而惬意。既然来这儿读书了,毕业后,就找个工作待这儿吧。
大三那年的暑假,他去新疆旅游,在车厢邂逅北京服装学院的三名女生,于是四人同行。新疆的天地太广阔了,它充满着一种富饶而崎岖的美感,庄仔走进去,看过去,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壮丽:成群的牛羊,一望无尽的沙漠――就在那一刻,他觉得生命被放大了。新疆归来,服装学院的湖南姑娘李若帆走进了他的生活。这么一来,他就更舍不得离开北京了。
有感于新疆时而静谧美丽,时而恢弘壮阔的景色,再加上生活中离不开咖啡的习惯,他萌发了开咖啡馆的念头。他想像着:咖啡馆里面有家的气氛,有书、有音乐,过一种轻松、恬静、快乐生活。于是,1997年,在他毕业后不久,咖啡馆就开张了。咖啡馆取了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雕刻时光”。
名字的由来
说起雕刻时光名字的由来,还得说缘于庄仔的专业,庄仔学的是导演,并且自己也导过几部电影。而《雕刻时光》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克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电影自传。
有人说,知道雕刻时光咖啡馆的人很多,知道与其同名的其他的店铺、书籍、网站的人可能更多,可是知道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的人不多,了解塔可夫斯基的人就更少了。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于1932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1961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1962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1986年夏纳年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12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而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最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塔可夫斯基说:“我是诗人,不是艺术家。”这种诗意贯穿在他的电影中,他的书中,他的思想中。在他拍摄《牺牲》的时候,他已经得知自己的不治之症。也许,惟其如此,雕刻时光四个字才变得如此厚重。
这一切,庄仔深刻地体会,并把它拿来做了他咖啡馆的名字。电影艺术是借着胶片记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身上留下印记。而雕刻时光的意义就在于此,让时间、人、情感在这个空间驻留,留下美好回忆。
咖啡馆、茶馆、酒吧
我问身边的朋友,你为何喜欢这里,他看了看我,这里很舒服!我说,太笼统了,具体一点。他摇摇头,那我也不知道了……
也许雕刻时光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很多人喜欢它,为它流连,却说不出一个具体的理由来。又或许,是理由太多了。
这里有原木的桌子,原木的椅子,很厚实的样子,椅子坐着没有软软的沙发舒服,但我却发现,仅有的两张沙发都是空的,人们都坐在木椅子上。木地板上的白漆已经脱的差不多了,不知道那上面是否有在这里雕刻时光的朋友们的脚印。
墙上有电影海报,有抽象画,还有仅在咫尺的798的宣传单,看起来有点乱,却又在不经意间透着亲切,就像自己乱乱的小家。
音乐是舒缓的,悦耳、熟悉,却又叫不上名字,管它呢,喜欢就好。
酒架上满满的排放着葡萄酒,柜台上是进口的咖啡机,有一个可爱的男孩正在煮着茶叶,原来茶叶是可以煮来喝的,我都是用泡的……
那些客人,似乎每一人都跟老板很熟了,找个自己喜欢的位子坐下,来上一杯红酒或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打开笔记本电脑,舒服得让人羡慕,虽然,也许一个月下来,仅仅能舒服这么一个下午。
也可以看书,这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一个书柜,我旁边的书柜里就排满了日本漫画和安徒生、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书,这些可不是为孩子准备的,大人们偶尔当一回孩子也未尝不可。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够成熟,也可以到另一个书柜去找诗集、小说来看。
或许还有更多温暖的东西,不过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却是墙上的只钟,看样子有些年头了,表盖已经不在,指针指在9点30分50秒。刚想大呼时间不对,突然发现,表是不动的。
9点30分,忙碌一天的工作该放放了,喝杯咖啡,来一杯红酒,休息一下吧。也许这就是庄仔想要告诉客人们的。虽然时间才下午两点多,可是,既然来了,就忘却时间吧,如果一定要想,那就看看那只静止的钟,在这段时光里,让时间真的属于自己。
《雕刻时光》是来自于苏联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所写的电影自传的书名,意指电影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咖啡馆的意义也是源自于此,让时间、人和情感在此驻留,留下美好的回忆。
雕刻时光咖啡馆第一家店开在1997年北京大学小东门外,资金来自长辈的支持,“这20万人民币本来是电影学院毕业制作片的制片费,忘记什么原因,一念之差就挪用来开咖啡馆。”这个始料未及的资金来源让人不禁联想当年的庄仔是怎样的皮?问他有没有遇到困难,毕竟不是长久计划下的产物,开店之初可谓相当顺利,没遇到太大困难,就是开店后钱也用光了,一时又赚不了那么多钱来应付意外状况时,就比较惨了,比如说,当时买了个破二手空调是3匹的,而胡同里又没有足够的电源接口,得另外再安,一打听,又得花一大笔钱等,如此这般的状况之外,那空调还没法调控温度,只能一直一直“享受着”最强冷风的杯具。
雕刻时光咖啡馆的扩张计划,令人大跌眼镜:拆迁。好在这之前,提早开办了魏公村店,所以拆迁并未受到影响,紧接着香山店、五道口店也相继开业,用庄仔的话说:鸡蛋分篮子放,降低风险,问他开店资金如何划分利用,他打了个比喻,若开店资金是100万元的话,其中第一个30万元作为租金,第二个30万元做设计和施工,第三个30万元用来购买器材设备、员工培训,最后剩下的10万元作准备金以防资金缺口,这经验,得感谢那台不能调温的破3匹空调。
做生意,打开局面很重要,在他看来,只要是在做一件对的事,你不想打开局面也很难――如果是真是一个好咖啡馆、提供好咖啡、好服务、好的环境,人们经过比较后不来也很难,除非当中某些环节出了很大的差错,比如价钱太贵、地点太远、租金太贵等,这些都需要诚意。对于很多人喜欢一口吃个胖子的理想,庄仔认为还是要做好不要一下子红红火火的心里准备,宁愿慢慢的经营和赚钱,也不要想一开店就每天人满为患,这不仅不现实,还容易心态不好(言下之意是心态不好就会迁怒员工然后就⋯⋯省去想象500字),不要把咖啡馆当成自己私人的会客厅,真正拥有“公共空间感”的咖啡馆只会帮助你的咖啡馆建立受欢迎、公平的形象,而不是仅仅是你与家人朋友的俱乐部。
庄仔的投资规划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或热爱的项目,比如说你喜欢环境保护,你可以投资绿能基金或资助环保团体,喜欢运动,你可以投资经营场馆或运动员培育,做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事,这样会比较快乐一点,用北京话说,不用整天拧巴着,埋怨老板给的钱不够,同事多么鸡贼。
笔者问庄仔,若向资深投资专家提问,你想问什么?和所有人不同,他问的更为接近内心:1.你做投资时心里在想什么?(专家可能在拼命回忆)2.你会喜欢你的工作吗?(专家可能一致表示:还不错)3.他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公开演讲的机会?开个玩笑)
生活中有足够的自由,有爱和分享,懂得牺牲和忍让是庄仔的生活价值观,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也是他的基本信仰,也是东方人的生活中所最珍视的东西,最有价值的诚属分享和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这问题确实问得有点大了,他说的这些,每个人都懂,但并非每个人都这样做。
上网、运动、阅读和享受美食是庄仔的爱好,每天必不可少的乐趣是阅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是他所追求的精神乐趣之一,他喜欢在朴素、精致、干净、有特色的地方享受美食,特别讨厌华丽、珠光宝气的餐厅,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雕刻时光所有门店都是用原木色做主内饰,店如其主,相当吻合。请他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家,他用“没有孩子的家庭、家里养了两只猫的家庭、喜欢自由自在和听爵士乐的家庭”三句话来形容,这样的家庭,应该常年都阳光满满。
庄仔的早晨从咖啡、面包和煎鸡蛋开始,话间特别提到窗外的阳光和绿树以及没有故障的网线,细心的顾客会发现,雕刻时光的所有门店都有一个共同特色:阳光、植物和WIFI网络。这与他本人的喜好和坚持如出一辙,好玩的是,某知名咖啡快餐连锁号称提供舒适优雅的环境,却鲜少提供阳光与植物。
对于成功,庄仔觉得那是一种心态,比如说你现在专心的回答《钱经》杂志的问题就是一种成功?或者说,你的喜悦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团队分享,也是一种成功,总而言之,能按自己规划和设想中的图景去实现就算是一种成功。
2012,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夏季已至,草绿花红,不妨偶尔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迈开步伐,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吧!当然,要记得带上你所钟爱的咖啡、咖啡壶抑或是便携的挂耳包咖啡,这可是消除旅行疲劳的好帮手!
要喝一杯好咖啡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制作一杯好咖啡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煮一杯香浓的意式浓缩咖啡
想要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咖啡豆当然是必须的原料,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选择单品如蓝山咖啡、巴西、哥伦比亚或者曼特宁等烘焙好的咖啡豆;另外煮咖啡要用磨碎的咖啡粉,所以需要的第二个工具就是磨豆机,当然不是电动的研磨机,而是手摇磨豆机。另外,开水和喝咖啡的杯子当然是必须准备的,然后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适当带些糖或奶就可以DIY一杯不亚于咖啡馆中的醇香咖啡啦。
用具:摩卡壶、气炉、气罐、咖啡豆和手摇磨豆机(或咖啡粉)、杯子
摩卡壶:也叫做过滤式咖啡壶,分为上壶、漏斗和下壶共三个部分。这摩卡壶可是个好东西,它利用水沸腾时产生的压力来帮助烹煮咖啡,用它可以煮出口味厚重的意式风格浓咖啡,如果配合牛奶以及其他一些小工具,你就可以在旅行中制作各种美味的花式咖啡喽!
摩卡壶煮咖啡六步曲:
1. 用手摇磨豆机把咖啡豆研磨成适当粗细的咖啡粉。
2. 取适量咖啡粉放入摩卡壶中间的滤网部分,盖上滤纸。
3. 摩卡壶下壶装水,连接好中间部分和上壶,用气炉、气罐直接对摩卡壶底部进行加热。
4. 水沸腾后转化为水蒸气,水面上压力增大,于是开水经过滤网开始进入到上面盛放研磨咖啡的部分,然后从连接的导管经过滤纸过滤后逐渐被压入上壶中,直至咖啡全部进入上壶萃取完成。
5. 将煮好的咖啡倒入咖啡杯。
6. 依据个人口味加入糖和奶,当然打些奶沫加入的话就更加完美啦!
冲泡懒人挂耳包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方法还是太过麻烦复杂,OK,那么小编就只能向你推荐如下最适合懒人的咖啡利器了——雕刻时光挂耳咖啡包。带上一包时光旅行咖啡,让它陪伴您的旅途,只需热水冲调,即刻沐浴鲜香醇厚,与速溶咖啡同样的方便但味道可是完全不同。
用具:气炉、气罐、挂耳咖啡包、杯子
随身挂耳包:是日本人研发出来的专利设计,磨好的咖啡粉装在滤包里,两侧纸板制作的夹板,可以挂在杯子上,冲完后即可丢掉,让你很方便地就可以喝到犹如滤滴咖啡壶煮出来的研磨咖啡。雕刻时光推出的挂耳包,与市面上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只注重咖啡生豆品质的控制,新鲜烘焙,还特别讲究研磨的均匀度,让咖啡的每个颗粒都能够保留它最丰富的味道。另外,每个挂耳包都是独立包装,尽可能地保持新鲜,这也是为什么它的口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挂耳咖啡包冲泡四步曲:
1. 沿着撕开提示口,小心整齐地打开包装袋。
2. 抖平挂耳包袋后,撕开粉包封口,将挂耳匀致撑开,挂于咖啡杯口上。
3. 烧一壶开水(冲煮咖啡的水温建议在85℃~95℃之间),水烧开后,搁置一分钟左右浇淋。尽量匀速地往滤袋中浇注热水,速度不要太快,水流不能太大,避免溢出;待滤袋中的液量下降后,再次浇淋。当杯中的咖啡液达到七分满时(或根据个人口味决定),小心地移开挂耳包袋并丢弃。
4. 请立马饮用冲泡完成的美味挂耳包咖啡,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砂糖或者纯牛奶进行调味(风味单品建议直接饮用,避免添加物影响单品咖啡的特色体现)。
挂耳咖啡小Tips:
挂耳包咖啡是一款即冲即享型现磨咖啡。滴滤方式完成咖啡冲泡,咖啡之中的酸、甘、苦、醇、香完美体现。只要您的身边有热水水源,有咖啡杯具,即可以方便享用,特别适合于旅行途中。目前,雕刻时光的时光挂耳包共有两种:
精选拼配 净含量:10g/袋
精选拼配来自高海拔的阿拉比卡生豆,小炉精心烘焙,完美体现每一款咖啡豆的风味特性.具有迷人的坚果香气,香气丰富、厚重饱满,低咖啡因,可以陪伴您的旅途、工作和休闲,只需热水冲调,即刻沐浴鲜香醇厚。啜饮一口,便诱发一场灵魂的涌动,口有余甘,百品不厌。
风味单品 净含量:10g/袋
精选来自世界各大产区的优质咖啡豆,充分尊重每一款咖啡的独有特性 。经小炉精心烘焙,具有迷人的花木水果香气。柔和的质感,丰富的果酸,悠长的回韵,享用之后唇齿留香。可以陪伴你的旅途、工作和休闲。
注意:
曾经,我们用笑声渲染童年,用稚气向世界示威。可爱的笑脸,历历在目,可惜,我回不去了。
冬季,漫长的季节,夜晚,是那么冷清,那么寂静,华丽的霓虹灯,显得也格外耀眼,漫天飞舞的雪花轻轻的落下,恐怕打破了这一份短暂的安宁。看着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自己浅浅的笑了,往事浮上脑海,尘封的记忆慢慢开启。现在的多愁善感代替了昔日的天真无邪。还曾记得刚刚背上小书包,蹒跚的走向幼儿园,学着1+1=2,现在嘞,学着各种形式的语法,高难度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它那匆匆的步伐,有谁能放慢呢?
回首过去,我们是那样无忧无虑,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用看,或许吧,阳光只有能从窗子照射进来,而我,仅仅享受着一抹阳光就足矣了。
曾经就是曾经,再也回不去了
灯光熄灭了,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淡淡的脚印,只为雕刻时光。
初二:抹茶摩卡
这不光是生活方式问题,而是有些人生来就有的品性,或者说文化特质。“小资”一词没有什么贬义,也没多少褒义,如果它意味着“向世界开放”的心灵,以及“向内心看齐”的物质要求,那也没什么不好。
我跟一个姑娘逛街,她刚刚租了一套房子,自己花钱装修了厕所,所以对家居类的产品兴趣正浓。那天,她想买的是日本木桶,就是早年间的电影里偶尔会出现的鬼子洗澡用的木桶,她说洗澡泡着要比冲着舒服多了,可在租来的房子里安浴缸太不划算。
我记得林语堂说过,英国人用太阳伞和下午茶征服印度,日本人用刺刀征服中国,所以日本人总会被中国人打跑。当年,鬼子的生活方式可能没英国人那么值得炫耀,你看,美国人早把英国人打跑了,可他们要是有一个“殖民风格”的房子还挺自豪,日本人那时不可能在我们的乡野上拆掉炮楼摆上一溜儿木桶。
日本人被打跑了,可日本木桶要回来。我跟那姑娘说,木桶没问题,可你怎么才能钻进去,洗完之后怎么出来,所以你要配一个梯子。这样就太麻烦了,不如直接去美容中心来个木桶浴。姑娘说,Shit美容中心,不过是公共浴池。谁会去那里!
那天那姑娘还看中了一件和服式的浴袍,花团锦簇,她说在家里洗完澡穿上这浴袍看书一定很舒服。必须说明,这姑娘酷爱看书,看的书如《费里尼笔记》、《高更在塔西提岛》、《余华的散文》等等,精通英语和法语,原来在一家很有名的化妆品公司上班,薪水不错,但她在28岁高龄时毅然辞职,当了个自由职业者。我对她充满敬意,但免不了说她“小资”,当然,她听了这个词一定会反唇相讥:“你才是小资呢。”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有个姑娘深情地说:我的愿望是去巴黎,在那里的林荫道上散步。周围的人都静下来――我由衷赞美这姑娘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有一种与世界同步的幻觉,但这幻觉还没有强大到让我们以为北京就是巴黎,上海就是纽约,但也不妨碍我们做文化上的。
“我个人喜欢记住的是斯坦因小姐的客厅,如果赶巧的话,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喝着朗姆酒,让毕加索给你画像,读海明威的小说,听马蒂斯的胡说八道……1928年才来到巴黎的爱尔兰青年塞缀尔・贝克特被这里的生活惊呆了――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是青年人生活的好去处。”这是2001年一位中国年轻诗人写下的缅怀之辞。
我可以这样说,2001年来到北京的安徽青年被这里的生活惊呆了,你可以看盗版VCD的法国电影和伍迪・艾伦,去听地下摇滚把那里的瘦子错当成鲍勃・迪伦,去参加诗歌朗诵会并把那里的胖子误认为是金斯伯格,你还可以找到一家名叫“雕刻时光”的咖啡馆并把那里想象成巴黎的“两个烟屁”。
有一位也酷爱看书的姑娘,她的习惯是从家打车8公里前往“雕刻时光”读书,用她的话来说:“那里下午的阳光很好”。你可以从不少时髦杂志中知道这家咖啡馆的老板原来是学电影的,毕业后开了这小店,经常在店里放电影,店里还有不少书,你还会知道老板和老板娘的温馨爱情甚至知道老板娘养的那只猫叫什么名字。咖啡、艺术电影、书籍,这些符号是这家咖啡馆声名远扬的因素,一些外地来京的小资甚至把它当成“艺术青年会馆”。
两年前,有记者去采访这家店时就听说它要被拆掉,北京到处都在修马路盖高楼,这样被拆掉的地方数不胜数,如今风声更紧,致使许多人感叹这么好的“人造人文景观”行将消失。
几年前,北京东三环上的“真锅咖啡”是小资的“瓦窑堡”,我在那里结识了个长发青年,他喝着“卡布其诺”,面前摊着个活页本,在那里写电影剧本。那个场景跟海明威在巴黎也差不太多,海明威喝的是葡萄酒,一升一升的喝,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不胜酒力,用甜腻腻的咖啡代之。他让我明白为什么“文学青年”这个词会被“小资”取代,没有把生活泛艺术化的能力,没有和精神生活同步的物质追求,他就是当年那个上班去白塔寺药店下班回家写作的王朔。
后来,“星巴克”开进北京,“真锅咖啡”的老板知道干不过这家大连锁店,关门去也。长发青年则频繁出现在星巴克店,那里虽然不适合写剧本,但适合谈剧本,“往来无白丁,全是小白领”,衣着光鲜的顾客能满足我们对城市生活的幻觉。按理说,星巴克该是反“全球化”的目标之一,“真锅咖啡”和“雕刻时光”的关门或拆掉,应该激起大家对星巴克的义愤,凭什么我们自己有点儿特色的地方关张,你兔崽子的店却开进了故宫?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拥抱这类玩意,如同早年间市民阶层拥抱肯德基。
“瞧着不顺眼,百万富翁也不嫁;瞧着顺眼了,亿万富翁也嫁了。”这句名言好像是“小资师奶奶”三毛说的。三毛现在不行了,小资们把文化也当成消费品,三毛不时髦了就再不消费她,小资生怕自己有什么东西不知道,生怕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早知道。可是,这句关于婚姻的名言却清楚地勾勒出小资们对物质生活的复杂心态:小资最穷,他们挣的钱和他们想要的东西差得最多,他们精神先行物质匮乏,品位先行金钱匮乏。他们从外国小说外国电影里找到文化根基精神根基,可他们还不习惯从资本家那里找到经济根基。
关键词:乡愁;表意系统;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39-01
在本文中,将尝试运用电影符号学方法对《乡愁》的表意范畴,深入思考《乡愁》的故事内涵,叙事结构和表意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在影片表意系统生成过程中,对其做出电影符号学的理论阐释。
一、影片《乡愁》的叙事分析
《乡愁》是一个美丽而悲凉的故事:讲述了著名学者戈尔恰克夫与女翻译爱格娜前往意大利搜寻关于作曲家别列佐夫斯基的事迹,并遇见了漂泊多年的多梅尼克,引发一场对心灵的探索,最终客死他乡。
(一)影片《乡愁》叙事的独立语义段
“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乡愁》叙事的独立语义段有:顺时序替叙事组合段,顺时序性单一片段和非时序性插入组合段。影片中每个单一片段都在叙事进程中可随故事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事时间与之一起如同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参与到叙事中来,与叙事主线一起演绎出故事结局:音乐家萨斯诺夫斯基、诗人戈尔恰可夫,都有着背井离乡的相同经历,音乐家在俄罗斯自杀,诗人在意大利心脏病突发致死,癫狂的多梅尼克在城市广场的雕塑上自焚。影片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叫《乡愁》的有关生命和信仰的故事。
(二)影片《乡愁》的叙事结构
《乡愁》的叙事在故事时间序列和本文时间序列中呈现为缀合式团块和梦幻式复调相结合的结构特点。表现为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并且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正如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所说:“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一直都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对我而言,深入探索透露主角生活态度的心理现象,探索其心灵世界所奠基的文学和文化传统,远比设计情节来得自然。”而他也确实这样在影片中这样做了,把“故事时间序列”和“本文时间序列”的二分也直接对应着缀合式团块结构和梦幻式复调结构,并使它们统一于叙事时间序列。
二、影片《乡愁》表意系统中电影符号的意指过程
意指既指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式或行为过程,也指这一过程的结果,即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在这里,《乡愁》的叙事作为电影符号影片本文的能指,与所指之间需要意指过程才能形成符号关系。在叙事的故事时间中,“戈而恰科夫的内心情愫”是作为起因和限定伴随着叙述进程的。如在其一个长镜头中,戈尔恰科夫的一些列的动作、表情等,在这里被符号化了,处在了能指,所指这一二元关系当中。影片中频频出现的梦境成为了“戈尔恰科夫内心活动”这一符号的能指,成为了“乡愁”这一符号的所指。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符号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两个概念,前者指语词或影像的直接意义,后者则指其联想或含蓄的意义。这里的意指方式和过程就是叶尔姆斯列夫的“直接意指”。
影片中雾、水、火、狗、梦境成为影片放映时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符号,他们在片中的关系在这里按皮尔士的关于符号的三元关系理论来说,就是符号对象和符号形体所构成的表征关系。这里皮尔士的“符号形体”即索绪尔的“能指”。“一个符号的符号形体(能指)总是表征某一事物,这个被表征的事物就是符号对象;而表征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即表征方式。”作为符号形体的水、火、狗等是以指索的表征方式来表征叙事结构这一符号对象的。这里皮尔士的“符号解释”即索绪尔的“所指”。巴尔特在研究中还指出,“带有某些真正符号学因素的人的干预作用,只影响了含蓄意指层。”这一“干预作用”是指前文提到的视听觉造型技术,如景别,摄影及处理方式,照明设计等。它们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帮助其作用的对象——片中多次出现的梦境等符号,实现其对影片结构与观众交互的可能性的含蓄意指,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影片中塔可夫斯基所表达的:一个人处于一种世界、与自己深切疏离的境况,无法在现实和他所渴望的和谐中找到平衡,由于远走他乡以及世人对于完整存在的思慕,使他陷入一种乡愁的状态。
儿子想当一名木匠,这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木匠,尤其是建筑一座大的寺庙,或者搭建一个小小的茶室,这些在日本主要都是木匠的工作。能做好一手木工活儿,在日本会很受尊敬。不过金子这么介绍自己的儿子,语气中带着的那种自豪,完全有种儿子很大程度超越了自己的语感。匠人在日本社会能够受到很高的尊重。
未完成的制作过程
日本社会特别重视技术,这大概和匠人多有着较大的关系。
中文中的“匠人”,与日语中的“职人”该最为贴近。说的是会做某种手工,有一手超出普通人的绝活。普通劳作的人,日语中就是个“劳动者”。劳动者虽然也制作各种产品,但大都只能负责制作过程的一部分,“职人”则是精通整个产品的手艺人。
见识“职人”,最简单的办法是去著名的百货公司。那里的各种工艺美术品,往往现场制作,当时就可以买下。和纯艺术品不同,不那么“高大上”,也没有“名贵”的感觉。很多时候,漆工就坐在一个很大的布垫子上,在那里用大漆给筷子上色,在筷子上绘图,甚至可以把顾客要求的名字写在筷子上,做出一副只有自己一人使用的筷子。有的时候,“竹子职人”会削一根竹子当场编筐,制作手艺之纯熟,作品之精巧,让人非常有购买欲望。匠人手下的制品,绝对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有一定的数量,和艺术家只生产一件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金子的儿子能做一手木工活儿。看着他在庭院里用一把挺大的斧头砍一块方木。按我们的习惯该是用刨子刨的,他该有很多很好的刨子的,但只见他用斧子一点一点地砍,方木如同被刨出来的一样平整。看他用凿子在方木的两端凿出形状复杂的木眼,拿来另一个做好的木梁,不用钉子,两者接在一起便再也拆不开了。数月后去看他制作的茶室,有种尚未完工的感觉,比如放置挂轴的地方,木台两边架到天花板上的木梁,明显留有凸凹的部分,尤其在这非常扎眼的地方,留下这样的痕迹,让人更觉得他十分的大胆。在已经完成的搭建物中,留下一些像是未完的部分,这意味着工作“尚未”结束,制作的过程还要延续下去,没有生命的开始,自然不会有岁月的出现,未完变成了一种永久。
为茶道大家制作的茶室,愈发要有匠人独到的特点。每个茶室都是四张半榻榻米,中间的半张正好放置茶炉,客人从长宽各只有90公分,更像窗户的门进入茶室后,师傅点茶之前,去细心体会的是茶室的这种“未完成”,是在“未完成”中昨晚点茶的仪式。
寺院、神社、茶室的建造者,大都不会留下姓名,就像在建筑物上留下未完成的痕迹一样,匠人的工作是追求极致的过程,没有哪个匠人给自己的工作定格为某个标准。日本社会高看匠人一眼,该是一种对匠人创造新极致有种期待。
以某种职业为唯一的名誉
说某人是个匠人型的漆工、车工、木工等等,就足以显示对这位漆工或者木工的尊敬了,大多时候无需再追问姓氏。金子信的儿子到底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甚至叫他一声师傅的机会也没有。匠人也不肖追求某种特殊的尊称、名誉。
也是在金子居住的c市,那里出产日本酒。去“一正宗”酒作坊品酒时,和老板松本聊了很长时间。松本几乎不喝酒,虽为酒作坊的老板,但几乎是几滴酒就能醉倒的人。
曹操在《短歌行》中唱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日本酒作坊一律称酿酒师为“杜氏”。虽然也有在商标上表明杜氏姓名的,但酿酒师就是酿酒师,大都无名。
不论是木匠还是酒作坊的杜氏,在日本司空见惯,只是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个人群中的人愈发多了起来。比如现代日本社会中,有很多面包师,一生一世只做面包,一个口味,其做出来的面包,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他们也子承父业,儿子、孙子没有必要一定要上大学,便是名牌大学毕业了,大都也会在父亲那辈年老之后,回来继承这个职业。匠人逐步变成现代名工,他们一生做车工、磨具工或者是相机镜头镜片的研磨工。匠人的一部分技术传给了更多的劳动者,数不清的劳动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匠人,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专长,为此不断努力。
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论做什么工作,填饱肚子并不难。于是,很多人不求大富,一生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这个领域里,尽可能做到技术最佳,最有专长,把自己变成一个匠人。
匠人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大量匠人的存在,匠人精神的存在,该是日本工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日本社会稳定的保证。
霸王时钟雕刻时光的技艺
每年都应该有那么一段或是几天山居岁月,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有时,人是需要从某种轨道中适度脱离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生活,才不会纠结其间,不知所以。
龙应台提到过她的山居岁月里有这么一段,她的写作居所依山傍海,在那么一天下午,她打开窗,看到一团云就那么轻悠迎面飘过来,穿过她的落地窗,从客厅里悄悄经过,然后从另一面窗穿走了,这个山景那么无声而灵动,你知道吗?万物生灵。我被这个细节缓缓打动。
我去山里,是不要求什么名山的,我只是喜欢一种灵秀,山水间最是相宜。曾有朋友对我提起她最喜欢武夷山,她这么描述,三月桃花盛开的时节,坐着小竹筏从山下九曲溪中划过,山间桃花瓣飘飘落落幽绿色的水面上,静谧,千年回响的感觉,空谷幽兰,人像是变成了舟中一粒。这种感觉让人难以忘怀。武夷天下幽,有心人才能识得其中滋味。
让我震憾至今的是四姑娘山,起因也只是看到一张图片,深蓝天空雪山顶的奇妙光线,那种变幻神秘的色彩让我的心顿时怦怦乱跳。去四姑娘山是一次艰难的行程,但是沿途的美景足能化解一切:高原野花,牦牛在山野间散步,山中云雾几重天,用冰凉的山泉洗了山果吃,夕阳笼罩在雪山顶的那一刻,如梦似幻,辟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景色大概一辈子只能看一次,一辈子也必须看一次。夜间,暮色四合的山间,吃了两串此生难忘的肉串,孜然,炭火,山风,暮色中黝黑的山影,神秘的手绘沉绿隐红门帘,海拔4000多米的山间,那一刻综合的感受令人此生难忘。山间一日足抵了千年。
很多人说香山没意思,那是因为去得不是季节,或是人太多的缘故。我对香山的印象是深秋的非双休日。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山脚下的雕刻时光,有一个伸到半山的露台,置身其中,几乎被红叶环绕,浸透,阳光温暖,风中有沉香,那一刻,你会觉得“香山”这个名字真是名符其实,喝一杯咖啡,吃一个地道的意大利面,一册书,在香山的红叶中沉沉醉去。香山脚下有很多院落,都很有艺术气息,租住在此的艺术家,或开客栈或开画廊,选一家喜欢的,带院落的,推窗看山景,俯首拾落叶,晚上听秋虫鸣,粗布被单,月色清明,房子地面月影徘徊,不需言语,享受山间的静谧和清气,洗去满身的疲劳和浊气。
让我同样震憾的是去年的山间四祖寺之行,随同一些有佛缘的朋友同去,想想我是沾了她们的灵气。正值初秋,芦苇正旺,红屋铜铃,山风清澈透凉。白天,吃过斋饭后,我就夹了一本书,寻到寺院边的一处清静亭子,山泉哗哗流下,绿色植物环绕四周,对面就是波光微澜的清澈湖水,连我这不懂风水的人都识得了风水二字。午后两点,时光停顿,除了水声和鸟鸣,杂音全无,光影在书页上轻柔游荡,寺院钟声隐约,时光远去,什么都可以忘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此中真意,真是欲辩忘言。空气,水,感观都是清澈通秀的。
四月,可以去杭州龙井山,正值采茶季,寻茶正当时。只需在茶家门口一坐下,自有新茶奉上,在茶香盈绕中,看看嫩绿的叶片在玻璃杯中升腾舞蹈,心都被染绿了。龙井上的民宿藏龙卧虎,也是一路高人,真正隐居山间,独享一隅,遇到即是修行。有人给我推荐那家日式风格叫飞鸟集的民宿,房间的露台直接伸到了山谷中,真是如卧丛林中,独揽一面山景。晚上,是可以被山风薰醉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如何不去?某些时候,我们是该被一些美好的东西洗脑的,删除被电子垃圾占据的内存。 编辑 朱国伟
一、中国杂技的问题
中国杂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曾经以高难度技巧而闻名于世,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杂技艺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杂技出访演出不计其数,国际比赛摘金夺银,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但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元素的主题晚会,演绎了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从而成为主流演艺市场的高端产品后,中国杂技传统和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有的出国演出也沦为低价位的原材料输出,国内市场也呈现出低迷和萧条景象。
通过分析感到,我们与当今国际舞台艺术发展的现状已有相当距离,单靠杂技高难惊险的技巧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观众对杂技艺术的审美需求。束缚杂技艺术不断创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思想观念,长期形成的杂技编排理念、表演形式已在管理者和杂技从业人员的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轻易改变不了。二是现有院团艺术生产的投入产出、人员管理、市场开发与运作等体制、机制也无法对艺术创新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杂技艺术事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不是杂技节目水平落后了,而是缺乏提高杂技表演观赏水平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不是缺乏市场发展的资源和条件,而是没有建立起能够整合资源的体制和机制。我们意识到,杂技艺术要创新,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体制机制必须突破。
二、中国杂技的改革创新之路
针对中国杂技艺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困难,上海杂技团与国内其他院团一样,从2002年开始至今,上海杂技团从项目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入手,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改革探索实践。
2002年,上海杂技团与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首次合作,联手打造大型综艺舞台剧《太极时空》,该剧根据欧美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国外巡演不到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在德国、美国、加拿大演出时,受到了当地主流社会观众的广泛好评。这次改革探索了艺术院团与国际市场运营商在海外巡演项目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2005年,上海杂技团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一起投资3000万,策划创排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在艺术创新上,聘请国外一流创作人员与国内优秀创作人员合作,中国元素、中外制作、国际表述,追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上海杂技团一批经典节目和优秀演员为基本元素,融合舞蹈、中西乐队现场演奏、高科技道具设施、大型多媒体等手段,艺术与科技相互辉映。在体制机制上,《时空之旅》积极探索了符合市场规律的公司制营运模式。三个投资方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集聚各自优势,组建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代表投资方对《时空之旅》的演出、宣传、市场营销与开发等进行全方位管理运作。同时还探索在现有体制下,逐步实行对演员的市场化管理。《时空之旅》演员剧组整体与公司签约,接受公司演出管理和艺术质量的监管。五年多来,《时空之旅》坚持天天演,不仅演出场次、演出收入、观众人数创国内同类作品新记录,观众也由旅游客为主,转为高端商务客人和市民,受到国内外观众广泛好评,完全达到了创排目的,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名片。明年一月起,《时空之旅》将赴韩国进行100场的大规模巡回演出。时空之旅与美国拉斯维加斯著名演艺机构的战略合作也在进行之中。而《时空之旅Ⅱ・镜界》正在上海大世界舞台精心打造之中。
《时空之旅》的改革创新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文艺院团的改革与创新没有固定模式,改革与创新只是手段,促进艺术生产力才是目的。《时空之旅》运作模式对上海杂技团来讲,是院团体制改革的一种实现形式,它推动了上海杂技团对艺术更高的追求。2007年上海杂技团根据马戏演出的艺术规律和特点,通过组建上海欢乐马戏有限公司,来推动马戏艺术的发展。由单位与演员、经营者、从业人员共同出资持股,把责、权、利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目的在于激发演职员的积极性,创新和发展马戏艺术,进一步开拓演出市场。马戏公司成立后创排了主题晚会《欢乐马戏――绿色家园》,演出的艺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演出场次和收入均比原来提高了50%以上,现已成为上海文化市场的新亮点。马戏公司的改革探索了国有院团一种完全新颖的管理运作模式,使演职员与单位一起,共同成为艺术生产和市场经营的主体,演职员既是“投资者”又是“打工者”,双重身份使他们能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和艺术创新实践,上海杂技团舞台综合艺术水平显著提高;演员的艺术素养和能力显著加强;市场运作能力显著增强;演出场次大幅度增加,出人、出戏、出品牌、出效益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三、展望中国杂技艺术发展
中国杂技艺术要发展,就需要有新的创作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艺术生产与经营活动。只有观众喜欢、市场认可的优秀杂技作品才能保证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颠覆以往“一招鲜,吃遍天”的创作思路,形成“创意为先”、“以销定产”的新理念,认真研究演出市场,细分目标观众群,根据他们的欣赏口味创作构思,将杂技技巧融入各类表现手法中,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以杂技表演为主要内核的各种演出样式。随着市场经济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杂技行业的表演环境和生存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随之杂技行业结构也相应会有大的变化。一些市场相对成熟的院团会在积极创作优秀杂技作品的同时,争取较大的演艺市场份额,成为产业链条完整的杂技演艺集团。一些院团则只能成为杂技演艺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所有这些将为中国杂技演艺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如《时空之旅》等剧目的成功,给上海杂技团带来的启示是:细分市场,充分发挥产供销各项资源作用,才能使一部好的杂技作品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时空之旅》是由上海杂技团与其他投资方组建项目公司来制作和运行的,它优化了艺术生产、中介、传媒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和品牌效应。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艺术生产创新,也有赖于演艺产业的大发展,需要文化资源重组,以此来推动中国杂技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高、难、惊、险”一直是中国杂技的招牌和特色,然而人体的潜力毕竟是有限的。国际一流的表演团体在拓展表演空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高科技手段早已介入演艺行业,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如:太阳马戏团的《O》秀解决了数十吨水搬上舞台又能在瞬间消失的难题,《卡》秀更是改变了多少年来“舞台是平面”的定律,巨型机械手可以控制舞台360度的转动。在《时空之旅》中水幕能同步影示现场表演的动作轨迹,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中的分解慢动作那样,把精彩绝伦的肢体表述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脑海里……《雕刻时光》中的多媒体影像,能够与演员实行互动,营造画中人走进现实的氛围,实现想象与真实的无缝对接。但这些远远不能跟上目前国际先进演艺产品的水平,必须要有高科技的研发和制造业进入,才能真正使中国杂技舞台有革命性的变化。
此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中国杂技演出市场在文化生活相对丰富的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的提高,杂技市场也会有所发展,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杂技市场的发展要以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前提,要有相应的城市文化环境。
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高超精湛的技巧,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质,更有一群热爱杂技并执着追求的从业人员,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杂技艺术在当代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