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好人生

美好人生

时间:2023-05-29 17:4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好人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好人生

第1篇

这是一个值得房地产、旅游及养老投资商关注的策划。

一、调查市场分析

现实社会中拥有20万元以上积蓄的人中,老年人虽然相对较少(所占整个人口的百分比),其具体数量却不可小观。我们只要能满足他们其中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其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1.养老的需求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口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前退休的人数也在增加,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年轻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必须加快,一对年轻夫妇往往要照顾四个老人已很不现实,导致父母退休生活寂寞、单调;相当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中、老年人不愿成为儿女的包袱,希望儿女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愿在一个环境好、服务齐全、收费合理的半集体式公寓中度过晚年。既能解除代沟造成的生活不协调,又轻松安享晚年,不时去儿女处小住,或子孙到公寓小住。不少中年人也在为未来(即临到退休)担忧,同样希望有一种好的养老方式,辛苦几十年能过上美好的晚年生活。

2.旅游的需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都希望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中老年人时间充足,许多人愿意走出家门,希望有一种候鸟式的休闲旅游方式,花钱少又能每到一处都可小住一月半月,从游玩当地名山大川中,细细品味做当地居民的乐趣。而绝大多数旅游公司推出的××线几日游,走马观花既累又玩不好花钱还多。

3.房产开发对养老的需求宽大的住房对子女不在身边的中老年人已不重要,鸽子笼式的单元房已很不适应养老的需求。居住环境好、住房面积小、活动场地大、交通方便的半集体式的居住条件将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青睐。

二、项目内容

以房地产为龙头,集养老、旅游、投资、发展第三产业为一体,建立"美好人生公寓"。拟设总公司于某地,子公司遍及各大城市和著名风景区,条件成熟再向国外扩张,形成一巨大的网络。每处公寓小区选址于城市郊区或风景区边沿交通方便处,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公寓造型适合养老、旅游需要,每户一室一厅一卫一厨即可,面积控制在40平方左右。装修一次到位,室内家具、厨具、电话等家用设施一应俱全,用户只需带上衣物便可生活。公共设施齐全:食堂、医务室、娱乐室、小卖部、洗衣房等,档次分出价格不一样的三档。

以房产盈利为主,物业管理微利,让业主参与管理,使之明明白白消费,旨在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社会效益大,企业知名度大名牌效应随之而来;吸引零风险投资,购房不住者交物管处统一管理,回报率保证高于存款利率并不用缴税,而且房产业也可保值;吸收一定的会员(限额)保证空房的利用率。

第2篇

生活的要素不是支票本、信用卡、百万美元、银行存单或房子。依据真正的生活要素,我们将生活得很美好。那什么构成了美好的生活呢?我已经列好了一张清单。

第一,要有事业。如果你无所事事,你不会幸福,生活的比赛不是比休息。虽然我们必须休息,但是只要能养精蓄锐重新工作就够了。生活中有四季转换,有种子,有土地,有阳光雨露,有奇迹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在考验我们,看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动手吧,别人早就动手了,世界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动手做你能做的事,这样,事业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要有好朋友。友谊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支撑系统,不要拒绝花时间去发展这一支撑系统。朋友就是这样一类很棒的人,他们了解你的全部,并且始终不渝地喜欢你。我刚刚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朋友,他死的时候只有53岁――因为心脏病,戴维走了,但他永远是我的一位铁杆哥们儿。我常说,要是哪个外国政府将我无理控告,打入监牢,而且如果他们只准我打一个电话,我会打给戴维。为什么呢?因为他会赶来营救我,这才是真朋友,他会在关键的时候施以援手。现在我们多有泛泛之交,如果你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会说:“嗨,要是你回来了,就给我打电话哦,我们聚一聚。”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真正的朋友,也有一般的朋友。

第三,与美好人生相关的是你的文化素养。你的话语、音乐、礼仪、传统、服饰等,所有这些都是与你的人生紧密相连的,你必须把它们演绎得生机勃勃。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所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融汇了这个世界的热情、能量、干劲、影响力、奇异性与正义。

第四,是你的信仰,你的精神王国。它帮助我们形成了家庭的基础,家庭又累积成了国家,并使你的学习、行为和教育获得归属。不要忽略了人生中的灵性部分,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区分我们于禽兽,阿猫阿狗,乌鸦与老鼠。

第五,这是我父母教给我的,不要错过任何事情,不要错过比赛,不要错过演奏会,不要错过电影,不要错过表演,不要错过舞会。到你能去的一切地方,买你能买到的每张票,看你能看的一切,这就是我父母教给我的,并使我至今受益无穷。

我父亲仙逝时有93岁。在此之前,如果你在晚上10点半或11点打电话,他都不会在家,他在看牛仔的竞技表演,他在看孩子们玩球,他在听音乐会,他在教堂里,总之他都有地方去。

生活要有活力,这就是原因所在,如果你生活得精彩,你赚得也多。如果你生活得快乐,会展现在你的脸上,它会洋溢在你富有磁性的声音里。如果你生活得充实,你就会风度翩翩,魅力四射,它不仅能给你的个人生活、也能给你的商旅生活带来鼓舞,它能给你的生命力并不是别的什么所能替代的。

第六,是关于你的家庭和核心圈子。向他们投资,他们也会向你投资,给他们鼓励,他们也会给你鼓励,对家庭成员的关心要无微不至。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当外出旅行,我都会记得给他打电话,他通常每天早晨都会与一些农场主共进早餐。我们住在爱达荷州的西南部,附近乡下有个小地方叫DitcoyInn。爸爸总会在那儿吃早餐,我就会打电话给他一个惊喜。如果现在我在以色列,我会在半夜爬起来,打电话给爸爸,只需5分钟~10分钟。他们会把听筒交给他,我会说:“爸爸,我现在在以色列。”他会说:“以色列!在以色列干了些什么?”他会故意大声说,好让大家都听见――我儿子在以色列给我打电话。我会说:“昨天晚上,他们在屋顶的平台上宴请了我,我们可以一边吃一边仰望地中海的星空。”他会说:“儿子,屋顶上开宴会,还可以仰望地中海的星空。”于是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我只是花了5分钟~10分钟的时间,可是,于93岁的父亲来说,这却是不同寻常的一天。

如果一位父亲走出家门后,仍能整天感觉到儿女甜蜜的吻,他就会力量无穷的。如果一个丈夫走出家门后,仍能整天感觉到妻子真情的拥抱,他将无敌于天下。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礼物,能够使你强大、有力量、有魅力,具有非凡的价值。

有位先生说:“世界上有许多美德和珍宝,但是最了不起的,是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没有什么比爱更有价值,和你所爱的人生活在海边的帐篷里比一个人住在豪华别墅里称孤道寡要强得多。一个人爱另一个人,这就是生话的真谛。

第3篇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那人为什么要诚信呢?因为诚信处处在我们的身边。首先呢,诚信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其次呢,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着名大臣魏微说过“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然后呢,诚信是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接着呢,诚信是为政之法,《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然后呢,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最后呢,诚信是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吴阳婷

第4篇

1. 班会主题: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2. 召开时间:2021年9月13日下午5点

3. 活动地点:实验楼东楼301--302教室

4. 主持人:xxx

5. 活动对象:高一四班全体学生

6. 应到人数:51人 实到人数:51人

7. 活动背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更是如此。”法国作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类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

8. 活动目的:通过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美好人生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持,让同学们内心留下培养良好习惯的种子。

9. 注意事项:

1. 班会活动下午5点准时开始

2. 由主持人来引出本次班会主题

3. 班会进行次序良好,教室黑板布置合理

第5篇

在这个社会开放、欲望翻腾的时代,尽管有很多的行为规范,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意识信仰在经济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却变得模糊,徘徊在道德底线的边缘

(一)美惑,害人害己。“美色”,从广义上理解为“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有不正当的娱乐、不正当的交往等行为。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在这种需求下,社会上各种娱乐场所不断增多,各类娱乐场所参差不齐,有些场所藏污纳垢,有些存在黄赌毒现象,更甚者有些还会以不正当方式招揽顾客,有些人经受不住诱惑,道德底线失守。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婚外恋、“包二奶”,未婚同居等消极现象,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二)金钱诱惑,丧失人格。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前民富国强的形势下,人们普遍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就是金钱固然重要,获取金钱的方式也应当合理合法。在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影响,少数人不择手段的追求金钱,享受奢靡,讲究实惠,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权力诱惑,断送前程。权力,既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我们这里主要指个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所能够支配的力量。作为一个有权力的人应当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注重舆论监督,严格依原则办事,向人民负责。

二、失守道德底线的主要原因

(一)人生观扭曲,精神支柱坍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左右着人生道路的总方向,影响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评价和认知的总观点。当下社会产生了信仰危机,人生观扭曲,体现在人生目的模糊、人生态度消极、人生价值观缺失,最终导致精神支柱坍塌。

(二)道德标准缺失,善恶美丑不分。当今社会,荣辱颠倒是常见现象,在一些执掌权柄的干部眼中,把荀子所说的“爵列尊,贡禄厚,形孰胜,”(即功名利禄、门第势位)视为荣辱标志,把财富、官位、人脉、排场和知名度等外在的功利性东西作为身份的标识,把奢侈消费作为成功人士的标记,孜孜以求。忽视“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不重修养、操守和廉耻心,在物欲膨胀、财色、权力的诱惑下,丧失自控力和自制力,道德感尽失。

我们要抵制“凡人皆自私”的人性观,确立“人,有志、有生、有知、有义”之信念。我们要划清权力与资本的界线,警惕权力资本化,正心、立志,强调道德修养主体的自觉性,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

(三)外部诱惑泛滥,思想防线溃坝。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西化、分化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受享乐主义影响,盲目攀比,追求名牌,享受奢靡生活,对于金钱的渴望会导致不良行为;受拜金主义影响,信奉视金钱高于一切的人就会放弃理想、荣誉和责任;受极端个人主义影响,个人私欲恶性膨胀,这是贪图享乐的深层次根源。另外,市场上不健康文化产品的腐蚀力也极强。有的传媒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利用互联网、手机、杂志报刊、电影电视作品等,一再突破受众者的思想防线,腐蚀着大众,不顾社会影响,不顾受众者感受。而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影响更为直接,这对民众都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冲击力。

三、严守道德底线 走出美好人生

严守道德底线,必须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抵制住任何诱惑。

(一)时时自省,端正人生价值观。自省,就是自我反省。省是查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对自身的查看和检查,这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和美德。时时自省,是保持灵魂洁净的“防腐剂”,也是使自己不犯错误的“抗菌素”。在人生中,必须乐于自省,这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崇高品德的内在要求,更是关乎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的根本问题。古人云:淡泊宁静,无欲则刚。经常自我反省,干事业就没有自己的私欲,为人处事就能不计个人得失,面对诱惑,人生航向就不会出现偏差。

(二)常常自警,弘扬清风正气。自警,就是自我告诫。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新时期,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道德风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处处自律,拒绝不良诱惑。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严于律己,具体要做到“四慎”:

第6篇

金色十月,天朗气清,秋风飒爽,再次唱起雄壮的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们的心头不油升起一种期待,那就是在这绚丽的季节里,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再书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跟少年朋友们交流的话题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有人曾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杰出,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在148名杰出青年身上,集中体现出这样6种人格特点:1、自主自立精神;2、坚强的意志力;3、非凡的合作精神;4、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行为;5、选择良友;6、以“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为做人的基本原则。举例来说,他们在童年时,如果未完成作业而面对游戏的诱惑,60.13%的人“坚持认真完成作业”;66.8%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79.73%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54.05%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积极的人生。

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事实告诉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考取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

今年以全区第六的成绩考入校本部的××同学对自己的初中生活作了阶段性总结,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她的总结:

××同学总结说从小学到初中是个飞跃,知识跨度大,而且适应新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同学自有绝招:“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我觉得自己只要在学习上进入正轨了,生活上呀,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呀,自然也就随之进入正轨了。”她并不担心新环境会影响自身学习,反而觉得学习能带动对环境的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学习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早上6:30起床,随手放一段英语听力,不管什么材料,“主要是保持自己的语感”,7:20开始早读,正式上课了,她聚精会神,并拿出笔记本记下当堂课的疑问,下课了就找老师讨论,如果问了还是没有想通,她会在放学之后又找老师“追根问底”,“总之当天的问题当天一定要解决掉”。“不留遗憾”,“但是,难题一定要自己先想,实在想不出了才去问老师,不能一开始就抱有依赖心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所进步。”有一次,因为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一下课就想解法,结果到放学了还是没结果,她才迫不得已请教了老师,得知答案后,她还不甘心,又询问了做这种题的技巧,然后又认真思考了自己为什么当时没能解出来,直问到自己没有一点疑问了,才善罢甘休。回家之后,从晚上7:00开始做作业,尤为关键的是留出充裕的时间整理当天各科的知识点,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省,“当然主要是英语、语文和理科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一般一周整理一次”。“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样听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做完这些事情,××每晚大概10:00就能睡觉。从不熬夜,她称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就是初中的最后关头她也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有所成的关键。青少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养成以下两个至关重要的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的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同学们,良好习惯是通过每一天、每一步良好行为的积累和沉淀而实现的。下面总结了一段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衣服整洁讲仪表,校徽胸前佩戴好。

学习用品全带齐,按时到校不迟到。

进门下车讲礼貌,看见师生问声好。

因病因事不到校,坚持请假要做到。

课前准备要充分,提前预习效果好。

坐姿端正专心听,积极思考勤动手。

下课先让老师行,有始有终堂堂好。

出操整队上操场,队列作到快静齐。

课间休息出教室,远望蓝天或绿色。

有益活动利身心,说笑玩耍讲文明。

放学之后被放松,独立作业勤复习。

找出重点和难点,查缺补漏忘不了。

同学们这些行为规范看上去都很细小,对于你来说只要事事用心 ,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第7篇

一、创新养成教育的宣传教育模式

传统的养成教育中,其教育的程度较浅,通常仅仅停留于说教这一方面,并且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严肃对待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如今,新型的养成教育模式更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不断在日常教育中寻找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发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教材

想要更深入地对学生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校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培养。

采用国学经典来作为课程的教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文化的精髓,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理念,并且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建设方面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形成抵御不良风獾钠琳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认同感。国学经典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人格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联系或者是其中的继承关系。只要坚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丰富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通过多元化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丰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成为一个热爱学习,有个性却不张扬的好学生;在家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孝心的乖孩子;在社会上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教养的好公民。

学校的校园文化应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确保学生能够做到知行统一并且能够快乐、健康成长。学校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举办常规礼仪为主题的活动。

四、建立健全养成教育的奖励机制

在班级中,班主任可每周选定一天为评价日,学生可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随后再分小组相互进行评价,让学生相互进行监督,一同进步。班主任可用班会费购买一些小礼品,每周选出表现突出的5名学生送出鼓励礼品,对于未得到礼品的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再接再厉,如此一来便能够让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能够有效提升德育的成效。

学校可在每个学期期末的颁奖典礼上,每个年级选出20名自律优良并且乐于助人的学生,给予鼓励奖状,并且加以表扬。

建立健全养成教育的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让学校掀起“人人争当小雷锋”的热潮,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品。

第8篇

一、营造书香校园,师生一起学习

1.打造书香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1)让图书“走出”图书室。校园的长廊里、教学楼的走廊里、楼梯拐角处悬挂着有关读书做人的名言、警句、装裱得古色古香的古诗词、成语故事等,使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走廊里、过道中书香飘飘,身在其中,就像在文化长河中漫游回溯,与一位位哲人、诗人深情对话;和高大的雕塑、馨香馥郁的花坛等优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智慧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交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师生沐浴其中,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2)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我们的班级图书角,一度成为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地方。班级的读书来源来自同学们的捐献,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看完的书拿来并登记好,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图书不丢失,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借阅制度,既保证了每个同学有书读,还要教育每个同学要爱护书。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角”,班级墙壁上张贴“每月新书排行榜”;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课余时间,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学生们追逐撵打的少了,写完作业自觉看书的多了,使学校处处都充满了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2.打造书香校园与活动结合起来

“时时闻书声、处处品书香”是理想的书香校园,而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无疑是让理想变成现实的有效手段。

(1)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每学年初,各班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献书建图书角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捐书、献书的同时制作一张图书卡,展示自己的才艺,卡上还要写上爱书格言,激励同学们爱书、读书。学校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最佳图书卡”设计奖,并在橱窗内进行展示。

(2)阅读知识竞赛。学校每两月都要举办一次阅读知识竞赛,比赛题目来源于学生阅读所得,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编写成题目,然后由学校汇总成竞赛题库。学生阅读题库中的题目,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从题目中激起了阅读原作的欲望,可谓一举两得。

(3)“我读书,我快乐”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设施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号召全校学生在课余加入到读书活动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根据学校规定的优秀书目,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加大学校图书的使用效率,使图书室的书更广泛地走进学生中间,伴着他们健康成长。

二、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

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营造书香校园的收获。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1.读书,让学生和谐地发展

走进书香,让博学和睿智丰富学生。老师利用早读或课外阅读课组织学生共同阅读《小学生作文报》、《小学语文报》等,孩子们感到阅读更快乐、更幸福也更有意义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班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理想更高了。每节课前三分钟把自己前一天的读书内容或者是读书的感受,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一段文章背给同学们听,这一做法大大地保证了读书的质量,也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读书,让我们广交朋友,心灵得到提升

我们学校的老师与其它学校的老师一样,生活圈子很小,每天接触的只有老师和学生。但读书改变了老师们的生活圈子,认识了许多教育的精英。每读一本书,都有与书中的主人公面对面交流的冲动。之后大伙又在集体备课中交流、恳谈,走进书香,老师们结识了魏书生、靳家彦、高万祥、支玉恒等教育名人,也便有了亲耳聆听卢志文、贾志敏等大碗专家的讲座的机会。和专家们的一番交流,使我们感到茅塞顿开、柳暗花明。

第9篇

1921岁,母亲带着海伦到荷兰,准备开始进一步的提琴演奏训练。那一年,她17岁,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克里布那穆提和斯科特。

母亲带她去巴黎参加国际通神学会会议时,遇到主讲人之一——来自印度的年轻宗教导师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两人很快堕入情网。因为克里希那穆提的影响,海伦放弃了提琴演奏的生涯,陪他周游了印度、澳洲、意大利等地方。很快,克里希那穆提成功了,他走访全球70多个国家演讲,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50多个国家的语言,被印度及当代的佛家学者认为是“现代龙树再生”和“当代的涅盘阿罗汉”。可他与海伦的爱情却随着他的功成名就而渐走渐远。虽然海伦痛苦、悲伤,但她根本无力挽回,因为主动的一方永远是克里希那穆提。

海伦24岁时,再次和斯科特相遇。那天见面,她做好了要和这位博学的教授高谈阔论一番的准备,可是见面后彻底地失望了。因为斯科特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自命不凡,相反是那样和蔼可亲、风度翩翩,他们谈的是神话故事、素食主义……海伦被这个大她21岁的男人迷住了,他的温柔体贴、踏实稳重、幽默坚定……都和海伦梦中的王子一模一样。

当时的斯科特还不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可谓是一只只能依靠自己力量的落井青蛙。海伦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可这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她离开了生活舒适的家,在纽约城里租了一间房子,每周付12美元。1928年至1929年冬天,她在好几个工厂里工作:在造纸厂、生产盒子和包装糖果的工厂里干活,每周只能挣13~14美元,交了房租,剩下没多少钱来买食品。朋友都不理解,特别是曾经那些追求过她的公子哥,竟然开着豪华车来工厂门前等她,羞辱她一番,扔下一句:“你这个怪人。”然后开着豪车扬长而去。

1932年的秋天,因为城市生活太拮据,他们来到了佛蒙特州的农村。他们一起住在十分简陋的小木屋里,吃简单的食品,穿破旧的衣服,家中只有一些必要的家具,她也开始学会一些实际的本领,如何管理花园、喂养牲畜;建造房子;清理树丛与树丛间的垃圾……在最简单的原始环境中,过着田园般的生活。两人还设计并装置了几英里长的管子,从树林接到制糖的工作坊,把树液提取出来,熬制成糖浆。随后,两人完成讲述制作糖浆的《枫糖之书》,这本书后来成了这一专业书籍中的经典著作。

夜晚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起度过,既不看电视,也不听收音机,只是围着壁炉坐下来读一些名著,有时候其中一个人大声朗读,另一个就择豆子,或做点汤、苹果酱、打打毛线。在斯科特到全国各地去演讲的日子,海伦也学会了适应只有自己的日子。她会愉快地在家里阅读、写作、欣赏音乐。然后一个人整理邮件、订阅书籍,遇到好看的书,她就会寄给斯科特,精心地照料农场。

斯科特讲述他们生活的《度过美好人生》出版,此书曾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华尔登湖》”,让全世界知道了有这样两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怪老人,于是每天不远千里而来的访问者可以排成几英里长的队伍。虽然每天海伦热情地招待着这些客人,可那不是她和斯科特想过的生活,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逃离。

这一天他们起得很早,悄悄地搬了家,来到了缅茵州。在这里,斯科特每天没日没夜地忙,没过多久,一个面对着海湾、叫“海伦的房子”的屋子建好了,此时斯科特已经97岁,海伦已经76岁了,两个老人笑着拥抱在了一起。这是他们爱情中的又一个奇迹。

1983年8月24日早晨,已是百岁老人的斯科特,认定他结束生命的时刻已经到了,在海伦的帮助下,以禁食的方式安详地离开了世界。斯科特离世后,海伦将她的回忆付诸笔墨,便有了《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这本令我们深受感动的书。在斯科特走后的第12个年头,即1995年,海伦在居住的山区小路上遇车祸丧生,时年92岁。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教师;人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00

教育者广义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狭义上指教师。教师的美好人生应该是宽阔而有所坚守的,丰富而又纯洁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而又有境界的。教师的美好人生也就是让教育者感到幸福的人生。教师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职业,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教师的幸福人生虽与其他因素有关,但主要在教书育人、自我成长中实现,具有精神性。

有两个因素关系着教师美好人生的实现:一是社会因素,二是教育者的自我要求。下面,笔者主要谈一谈教育者的自我要求:

一、教师对自己应有恰当的定位,建立起良好的心态

有人说要想发财,就别干教师。虽然笔者不喜欢别人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到死丝方尽的蜡烛来比喻教师,但教师这份职业确实与奉献有关。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一份淡泊。选择教师,就是选择放下过多的欲念。做一个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在世人灯红酒绿时,你喝着白开水,内心并不感到羡慕;当别人谈升官发财时,你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内心并不感到自卑。因为你明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二、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只有在不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晏阳初、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教育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职业时,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教师的好人生需要心中有追求、有目标、有所期待和有所向往。只有对有追求、有目标、树立了崇职业理想的教师来说,困难就不是困难,而磨砺挫折也不是挫折,而是动力。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再轻松也不一定能@得真正意义上的好人生。

三、教师应该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的双翼

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与心灵层面涵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幸福的教师都明白: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纯净、宁静、浪漫、激情……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他们永远不会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会坐进书房才阅读,因为他们知道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会有用才阅读,因为他们清楚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会嫌自己读得太晚,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四、走教育科研之路,做一名幸福教师

教师的教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重复性、成果的间接性和滞后性。重复容易产生疲劳,职业倦怠是扼杀教师幸福感的无形杀手。如果想让上课不再是无聊的劳役,而是充满乐趣的,那教师就应当自觉地把自己引导到从事教育研究这条路上来。科研作为促进教师学习的一种方式,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教学实践,通过以研促学、以研促思来实现以研促教。当教师真正保持了学习和读书的习惯,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反思和研究的状态。当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态度时,其教学势必产生巨大的魅力和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能手。所以,教师为改进教学实践而做的探索,是教师做科研的最根本的起点,教学和科研相伴相生、相互促进,共同指向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这是积累而不是重复劳动。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创造而获得意义。教师好人生的建立更进一步。

第11篇

“我”从哪里来?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就已经存在了吗?当诞生时,就有了思想吗?“我”只是一个代词吗?“我”是以哪种形式出现呢?是本我,还是超我呢?对一个初中生而言,或许这会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结。但人是一种明知道不可能但仍要去尝试的一种奇怪的种族。我是否是从生活中,从尘土中使思想定型在一个质的空间中呢?质本洁来还洁去。从哪来,回哪去,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或许,我们不用考虑这等问题。既然已经到来,又何必去考虑那么多呢?有时候,随遇而安也不是件坏事。

什么是人生?

我们常常说人生。可是知道什么又是人生?大家都说人生的道路是的。谁又完整地见证过一个人的人生呢?

相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因为思想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也会必然不同吧。有时,它会成为成功的跳板一个美好人生的序;有时它却是通往美好人生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没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但总有些人老是希望我们的人生和某某一样。一样的人生,拷贝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么?

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就是今后的人生么?不;也许是。

我们的人生是被安排的么?不;也许。是。

人生与理想与现实是不是真得那样难以调和呢?不;也许是。

太多太多的疑问,我们解答不了,太多太多的迷惘,我们承载不了。

第12篇

[关键词]《长江七号》《三峡好人》真实人生 抒写

《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把目光对准下层生活的平民。展示的视角都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但影片又呈现出不同亮丽的风采,蕴涵了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一、小人物人生的真实抒写

周铁和韩三明,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个是建筑工人,一个是矿工。但他们都心怀梦想,不抱怨生活,在自己的苦难的岁月里。坚守一份真情、一份执著、一份良善。周铁的乐观、吃苦耐劳、对儿子全身心的关爱,虽平凡却见伟大。

韩三明,千里迢迢到奉节寻亲,他的真诚、忍耐、执著,却见出普通人许多美好的品质。面对苦难的生活,却表现出特有的坚毅,虽是小人物的平凡人生,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朴实精神震撼人心。

影片耐人寻味的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表现这两个平凡的男人,关注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展现他们生活中的朴实,朴实中的坚忍,坚忍中的无奈,无奈中的心酸,心酸中的忧伤。忧伤中的希望,把一种感奋的力量传达给观众,也引发观众的无限感喟!

他们生活虽然艰辛,却并不自卑和怯懦,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踏踏实实的做人原则、认真努力地工作。为自己及家人解决温饱问题,活得真实、幸福、快乐。尽管好运总是离他们太远。我们却从他们身上看出了真实的人生和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看到了普通人的别样情怀。

二、亲情映照下的人性良善

周铁和韩三明,可以说过着最艰苦的生活,在现实的追逼之下,他们唯有对亲情的追求,消解了人生的无奈和苦痛,因有亲情,内心贮满了清新、纯朴、自然、快乐,活得单纯而充实。

周铁到建筑工地拼命干活,为儿子挣昂贵的学费,为了儿子的前途,把儿子送到非常好的学校。他还常去垃圾堆里检一些可以再用的东西,如儿子的鞋、破的风扇等。父子俩居住在狭窄的地方环境极其恶劣,但父子俩在一起总是其乐融融,其相依为命的情形烛照两位平凡人物至深的父子情谊。周铁始终教育儿子要诚实、要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儿子用造假的分数欺瞒父亲时,他开始不相信,甚至差一点为此事与包工头大动干戈,当明白这一切都是事实时,他是心痛的:当孩子需要买“长江一号”玩具时,孩子的撒泼激怒了他,他打了孩子。其实,他是心酸的:当他意外找到一个玩具送给儿子时,他是兴奋的。面对艰苦的环境,他始终以他的乐观、坚强默默地支撑这个家,以他的善良教育着孩子。一颗平凡而美好的心灵并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显得卑微,反而显得更加伟大和感人。

与妻儿分别了16年之久的韩三明,毅然踏上了寻亲之路,他在找寻亲人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真诚、善良、急迫、忍耐,表现了一个男人的真性情。

三、表达苦难生活的不同方式

《长江七号》以喜剧的形式对苦难生活进行解构。以浪漫的手法,表现了生活于苦难中人们的热切呼唤和奋力拼搏追求,荡漾着温馨、宁静、和美。显然,周铁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没有多少文化。要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举步唯艰,但他憧憬美好生活。影片表面写周铁和儿子相依为命的故事。然而,在这表层的故事框架下,蕴涵着的是有关爱的追求、人性的丰富复杂、完善与美好、有关精神追求与世俗超越等异常丰厚而深刻的内涵。影片都极力传达了动荡不安、迷离驳杂然而却真实感性的生存体验,在迷乱、困惑、无奈中隐含着希冀。周铁身上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心地纯正、无私奉献、辛勤劳动,虽常常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无悔无愧于自己的良心、道德、情操。影片用偶然得来的“长江七号”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夸张的激情、离奇的情节,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消解了苦难。“长江七号”化解了小迪与同学问的矛盾,带给小迪无穷无尽的快乐,其独特的超凡的本领。帮助这父子俩,尤其是救活了已经死去的周铁,让小迪在痛苦中重新拥有了父亲,周铁和小迪依然快乐地生活,都各自拥有喜欢的对象,影片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一反过去表现下层人物的影视的苍凉、压抑、悲凉、焦灼。

《三峡好人》更逼近现实。以韩三明的眼光观察到山峡移民中老百姓的生存方式。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韩三明花钱买来一个媳妇不久又被解救,同时失去妻儿。16年的分别、相思、煎熬,千里寻亲。在寻亲过程中,见到了更多像自己一样过着艰苦生活的民工,靠打工挣着微薄的工钱。居住的简陋、生活的单调、物质的贫乏等都以真实的形态展现,给观众以巨大的冲击力,在变迁中,每个人都得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影片以较客观纪实的手法表现了下层人物的生存苦难,再现中国当下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和下层社会的人们,最大限度地揭示他们的真实状态。赋予普通生命的尊重。

四、美好理想的建构

《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都建构起了美好理想。如果说,儿子小迪的成长、成才是周铁的理想的话,“长江七号”是小迪的理想。可以用“长江七号”改变自己目前的窘境。韩三明的理想就是与妻儿再度团聚。重拾家庭的温馨。

无论是周铁还是韩三明,在为实现理想过程中展示出的人性力度、强度,原始的淳朴,直截了当的生命喷发,百折不回的追索,蓬勃的生命欲望和素朴、直率的性情,都饶有趣味。

普通人的理想看似微不足道。但要真正实现理想却是异常艰难。生活的艰难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因心怀梦想,人生就会绽放出光芒。周铁和韩三明因为有理想,使卑微的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影片也就有了亮色。

五、对下层人物苦难生活的深刻思索

《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勇敢地拍出了真实,其中有生的真实,有死的真实,有真实的命运。有真实的梦想。以及梦想破灭之真实,再现了周铁、韩三明等人的凄苦命运,其苦难和卑微的生活却引发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