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赞美老师的词语

赞美老师的词语

时间:2023-05-29 17:4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老师的词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赞美老师的词语

第1篇

一、【近义词】

称道,赞赏,赞誉,赞美,赞颂,赞许,称扬,拥护,表彰,称颂,讴歌,表扬,歌唱,颂赞,称誉,传颂,赞叹,歌颂,颂扬,歌咏,奖饰,赞扬,夸奖

二、【词语注音】

chēng zàn

三、【基本词意】

称赞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也就是称赞这个词语的词意之注解也。

四、【英文翻译】

1.with great [utmost; sedulous] care; be very scrupulous; be watchful and reverent; gingerliness;

五、【详细解释】

1、亦作“称赞”。称誉赞美。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襃述盛德。《北史·张烈传》:彭城王勰 称赞之,遂除顺阳太守。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殷勤称赞出软语,坐人顾眄惊俗污。《巴金 《杨林同志》:我听他们赞他做‘好事情,给大家带来方便。

2、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用使人悦服的方法赞美人,是博得人们好感的好方法。人们喜欢别人加以赞美的事,便是他们觉得有把握的事。

六、【拓展延伸】

1、人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称赞我的机敏

2、对于拿了八枚金牌的菲尔普斯让我们只能啧啧称赞。

3、老师对他的称赞,消除了他心中的阴影。他高兴极了。

4、他是我们这儿交口称赞的好儿童,我们的孩子都以他为榜样

5、小明称赞了小刚的勇敢的品质

6、同学之间吵架只要称赞他人就可以消除火气

7、母亲,因为您的伟大,让世界真心称赞

8、大家都默默地称赞茉莉姑娘美好的品格

9、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宾客的啧啧称赞。

10、老师称赞了小明的拾金不昧。

11、你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是大家交口称赞的人物,而你不是呢

12、这块石头就是大家交口称赞的神器,在这儿屹立了五百年之久

13、小刚的爱心不但被人们称赞,而且得到爱心天使的称号。

14、有指点她的人,但比称赞她的人少的多

15、雷锋已经在中国交口称赞很多年了,大家都习惯了

16、这个地方是大家交口称赞的避暑胜地,热天来这儿的人很多

17、她品德高尚,为什么我会如此的称赞她

18、今天难得亲手烧了一道菜,朋友啧啧称赞味道不错。

19、同学们一致称赞张老师,因为他消除了班里的不良风气

20、连老师堵不住的拍手叫好,点头称赞呢

21、这次考试我的了100分,妈妈称赞了我。

22、我称赞少女的纯洁美好,称赞长者的生存智慧,称赞儿童的纯净明亮眼睛。

23、我们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孩子也会做出这种事情??

第2篇

机器猫说要带你们去她生活的世界参观,你们想去吗?但是他说你们要猜对谜语才可以,你们想挑战吗?

课件:谜语;学生自由读谜语,然后猜一猜,谜底是“画”。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是通过那句话知道的?同学们,你们可真棒!一下就猜对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推开卡通世界的大门吧!(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卡通世界的风景,美不美?那你能用你想到的词汇赞美他们吗?

学生自由说他们想到的词汇

教师: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能赞美这些景色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倒122页,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生自由读

同学们,带着拼音读,你们都读得很好,这次我们把拼音去掉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接着同桌之间读一读,首先男同学读,接着女同学读,看看是男同学读的好还是女同学读的好!

同桌之间读

教师:这些词语我们都会读了,那我们来看看这些风景用哪个词语赞美他才合适呢?

课件:看图说成语

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全都答对了!刚才的景色多么美丽呀!而且这些美丽的景色中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请把书翻开123页,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小动物是谁啊?

学生:小松鼠

教师:我们来读一读小松鼠说的话吧!

学生自由读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小松鼠说的话!

指名读

教师:小松鼠被称为什么?

学生:植树能手

教师:接下来会有哪些朋友?

学生:啄木鸟,小鸟,穿山甲.

教师:啄木鸟被称为什么?穿山甲又被称为什么呢?你们已经知道这些小动物被称为什么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把书扣在桌子上,小松鼠被称为什么?穿山甲被称为什么?啄木鸟又被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可真聪明!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接下来啄木鸟也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课件:啄木鸟在干什么?它怎么给大树治病?大树病好了,多么高兴!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边红的词是那三个词?

学生:怎么什么多么

教师:什么、怎么多用于问句。

那么我们来做做第一题,小鸟和你说——?,应该填哪一个词?

学生填第一个空,填“什么”。

教师:这句话后面是问号,读问句的时候语气上扬。教师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第二句应该填什么?怎么多用于感叹句!这句话后面有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是感叹号。

孩子填剩下的空。

教师:我们来看第三句话小溪是怎样变脏的?小溪生病了,我们都很着急,快来找找原因吧!看书124页。

教师读题。

教师:小组讨论:图中哪些会污染环境?那些不会污染环境?(过程中可以扩展)

教师:同学们,我们没太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们喜欢吗?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再往地上扔垃圾,不再随地吐痰,保护我们的环境,但是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应该自己动手为环保做出贡献,把书翻开125页,轻易问同学来读一读,现在就请你们设计一个小小提示牌来提示大家爱护花草吧!

第3篇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1―0083―01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方面一学段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段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检验自己的阅读教学是否合格的最终标准。实现这一标准的过程具有非常大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表现在哪里呢?例如,有些课文我们可以引领学生长时间精读直到读通、读熟、读懂、读出感情。这里的“精读”我们可以理解为“细读”。“文本细读”不等同于当初的“挖掘教材”,它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慢慢走,欣赏啊!”就是要通过对文本语言本身进行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从字里行间发掘语言,对语言进行全方位地深入接触,发现语言的规律,发现言语的特点。不但要进得来,而且要出得去。

一、教师细读先行

很多教师上课前跟教材只打了个照面就去看参考书,结果被教参、教学设计集萃之类的参考书先行遮蔽了自己的解读,没有实现自己的文本细读。读法决定教法。语文教师怎么读文本,决定了其怎么教这个文本。文本细读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品文字之美,悟言外之意,听弦外之音,赏语言之妙。例如,人教版第二册《柳树醒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表达对春天的赞美,想表达春天跳动的生命力,以及春天的催人奋进。该文章不是为那些“醒”啊、“软”啊、“绿”啊等词语的堆积而写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通过细读,将那些跳动着生命力的鲜活形象:小柳树、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闪现在学生眼前。

二、引领学生读进去

1.重视朗读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是“再创造”。吕叔湘先生曾介绍过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一位美国女教师克拉克夫人教莎士比亚戏剧的例子:上课她和学生一起念,然后将所有需要解释的地方解释完,便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念,就这么念来念去,大家就觉得这个戏写得不错,写得很好啊!然后就下课了。吕先生说的“念”,就是朗读,当大家觉得“这个戏写得不错”时,实际上就是把戏读懂了,把戏中的人物读活了。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入情入境的朗读,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引领学生读到情境中,读到作者的心中去呢?

2.细读文本的词语。词语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就是要把文本读到最小,细微到词语。细读的功夫就是沉入词语的功夫。如,《村居》这首诗的教学目标中出现了两个要求学习的汉字,即会认“醉”字和学会“忙”字,这两个字除了作为生字教学任务外,我们还能很快领会到这两个字在全诗里起到的关键作用。前两行的早春美景令人陶醉,后两行的放风筝不由让人想到春的情趣与忙碌。这两个字可说是本诗的诗眼,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应以这两个字作为教学的感悟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词读句、想象画面、语言描述、感情朗读来体验“醉”和“忙”里所蕴含的景致和情趣,由这两个字切入,体验后又回归这两个字,引领学生自主读进文本,自由读出诗情。

第4篇

有位教师在教学《散步》一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抛出一个问题:

“请默读全文,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或谈谈存在的疑问。”

教师预设的问题可能在“神圣、痛苦、深沉、快乐”等词语上,这些词语在课后作业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深入的分析。学生说到这些词语时,教师引导得都很到位。分析至此,文章奉献精神的主旋律已经挖掘了出来。可就在这时,一名学生突然提到:“老师我不理解‘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中固执一词在这里的意思?”老师因为在备课时没有深入研究这个词语,一时间没有思路。随口说:“这个词语与中心关系不大,我们让找突出中心的词语,谁还有问题?”老师跳过了这一环节。剩下的时间里,学生没有再提起这个词语。“固执”一词的疑问,就此尘封在这节课堂之中。

可以说,这位教师的处理很草率。分析教师失误的原因,还要从“固执”一词的含义说起。查现代汉语词典“固执”只有一个义项:(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再联系我们生活中运用词语的情况,该词在表达的感彩上应该属于贬义。再看课文中词语使用对象是行道树,是作者赞美的对象,是奉献者的形象。把一个贬义的词语用在一个赞美的对象上,是不是用错了?其实没错,贬义褒用在语言中也常见。可是我们要看提出问题的对象是谁,提问者是刚刚升入初中不久的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应该在情理之中,他们在小学阶段还缺少对重点词语的探究精神,而在中学培养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探究能力却是重点。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呢?还要从词语的意思说起。查百度百科,“固执”一词有两个义项:

1. 坚持。(褒义)

《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 坚持己见,不肯变通。(贬义)

《后汉书·韩棱传》:“ 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

可见该词在古文中有褒义义项。那就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如何作答,我们还要回归文本。这句话的前一句话这样写到:“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由这句话可知,“我们”的固执是与上句所有人的习惯相对应的。大家习惯了污浊的环境,说是一种习惯,其实是不求改变的落后。但思想上虽然落后,在不正确的行动上却达成了统一。“我们”的思想与多数不符,得不到众多人的支持,行为也就看着不合群。那些人看行道树的做法就是“古板执著,不肯变通”,可见作者是顺从那些做法错误的人的眼光,才选用“固执”一词的。

再看上一段:“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大家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不去改变,在忙什么呢? 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是说的城市吗?其实说的就是这些懒惰的人。繁弦急管、红灯绿酒虽然不能散发出清新的空气,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他们自己却在享受着。而行道树呢,不能去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要在黑暗中、灰尘中为了那些快乐的人工作。它们怎么能够轻松地接受这种痛苦呢?付出的人在煎熬,收益的人在享受。

思想上、行为上的对比,很容易让这些奉献者罢工。但他们没有,这种品质就是坚持。就是《礼记·中庸》中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分析到这里,我们再由文本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的奉献者,又何尝没有被忽视、被误解过。“有点儿傻”是很多人对奉献者的一贯评价。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坚持奉献才是奉献者的崇高之处。学生理解至此,才真正理解到奉献精神的实质。学生提问的“固执”一词,关系到文章中几个重点段落,突出了奉献者身上的坚持不懈的美德,更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抓住了这个词,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正切合了教师设计的问题“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教师之所以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主要原因就是自身没有深入探究文本。对文章的重点词语、思想感情理解不够。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着可以设计这样3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固执”一词:

1.请比较森林中的树、城市人、行道树三者的生活方式与目的。

2.生活中有没有奉献者不被理解的,请举例。你觉得奉献着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探究“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中“堕落”一词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第5篇

(武陟县实验中学 河南 武陟 454950)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习作,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根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在这节习作课的操作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再让学生说“111”是什么,利用简单的图形,从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门随之洞开,而这“111”又正是这次习作内容所在的页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和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愉悦的心理反映。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2. 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请教、交流。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3. 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此前学习《海滨小城》、《五彩池》等文后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开始,我设计了“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共同学习,享受快乐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树立自己也是一位学习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的理念,构筑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共同接力,合作表演,一起讨论,一同习作。课后一位同学拿着他得到的智慧果,对我说:“李老师,您写的《“三山”的邀请》很有趣,很有新意,这个智慧果送给您,祝您更上一层楼。”其实,“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对学生而言,对他们思想中的哪怕是一星创新的火花,都为他喝彩;对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同学,鼓励他们用智慧果奖励自己,在与他人分享学习的成果,收获的快乐的同时,学会欣赏自我,体验和享受创新的快乐。对老师而言,学生对我的赞美,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让我们共同浇灌学生想象的幼苗,让他们绽放出创造的花朵

第6篇

1.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风景秀丽的地方多如天上的繁星,九寨沟就是那满天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现在,老师想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好吗?

2.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要读好,读美。

齐读。

3.现在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4.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片美丽的土地!(出示课件)

5.请打开书,翻到第53页,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者告诉我们,到了九寨沟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想象一下,我们心中的童话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说一说。同学们心中的童话世界真美!九寨沟是个怎样的童话世界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来学习第3自然段。

2.迅速默读第3自然段,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学生回答,板书:自然风光。

4.作者具体介绍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来看学习要求。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交流:介绍了什么?读一读描写~~的句子。

7.小结:出示课件,作者依次介绍了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8.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景物?为什么?

9.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把描写你最喜欢的景物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品读,想一想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把你认为能够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圈出来,反复地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10.学生自由品读,圈画,想象。

11.检查交流:学好了吗?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景物?喜欢什么?读吧。(随机出示)

(1)雪峰

“插入云霄”要把雪峰读得高起来。

“银光闪闪”说明雪峰美。

见过这样奇特的山吗?今天第一次看见什么感觉?

再来读,读出雪峰的高,雪峰的美,读出你的惊奇。

(2)湖泊

①大大小小,颗颗(多)

②清澈见底(清)

③色彩斑斓(色彩美,多)

④你是怎么理解五花海、五彩池这两个名称的呢?湖泊为什么会变成五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找一找五彩池形成的原因,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交流:a.石块 b.倒映)

⑤谁来说一说你想象的湖泊是什么样的。

⑥你们看,这就是五彩池。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来到这样的湖边,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⑦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多么神奇的湖泊啊。来,读出我们心中的赞叹。

(3)原始森林

从~到~ 遍布 (多)

读出多,赞美。

(4)瀑布

①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美 壮观)

②我们欣赏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再读读句子,想一想,九寨沟的瀑布怎么会有高有低呢?

③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瀑布?

④下面,让我们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

⑤有什么感觉?想说话吗?

⑥是啊,多么雄壮,多么有气势的瀑布啊,来,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壮观气势。

12.小结:九寨沟雪峰巍峨,森林茂密,湖泊宁静,瀑布雄壮,读完了第3自然段,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样?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吗?(板书:风景迷人)

13.配乐朗读:九寨沟真是山美水也美。好,轻轻地捧起书本,让我们用心用情,深情地读。

(你们读得真美,真令人陶醉)

三、学法总结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3自然段的。(出示学法)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遵循这样的学习思路自己学习第4自然段,好不好?

2.自学,巡视。

3.提问交流:你结识了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你们看,你们喜欢的动物们来了。

5.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说原因。

6.说了可不算呀,能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读得让我们大家都喜爱吗?谁来读?你,喜欢谁?好,看你的了。

7.指名读,随机评价。

8.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到九寨沟的小动物们不仅可爱,而且生活得非常快乐。(板书:动物快乐)

9.作者用了四个也许,会不会有第五个、第六个也许呢?

10.是啊,在九寨沟你也许还会看到这些珍稀动物,你们看(补充图片)。

11.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九寨沟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美丽最神奇的乐土啊!)

12.谁能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九寨沟?(出示句子:九寨沟真是个 )

13.板书:人间仙境。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谁来读第5自然段?

2.想一想:这几个词语概括了那几自然段的内容?

3.文章的结尾,作者不仅概括了全文,也表达了自己对九寨的深情赞美。

4.来,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

六、延伸

1.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已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而骄傲,而自豪!我真想写一首小诗来赞美这人间的仙境,你们一起来帮帮我好吗?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 的雪峰

这里有 的湖泊

这里有 的森林

这里有 的瀑布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啊!九寨沟 充满 的

2.谢谢你们的帮助,多美的诗啊。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

七、总结

第7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碧玉、裁出、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认识美

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吗?你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或一首诗来描绘春天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阳春二月,微风拂面,草长莺飞,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ong)柳(liu)”。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设计说明】回忆对春天的感受,用词语、语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动画展示春景图和春柳图,引起了学生的翩翩联想,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表象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诗文,感知美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己轻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妆成、裁出、剪刀。

4.重点指导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

5.指导书写:咏、裁、剪(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字形;学生在生字卡片上练写。)

6.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7.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8.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流利,是古诗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强调难读、易错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读懂古诗作了较好的铺垫。

三、细读诗文,品味美

(一)学习第一、二句诗

1.课件播放柳树远景图。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读第一、二句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句中的字词,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讨论讨论。

3.教学进行适当点拨。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一树:满树。

4.指导朗读。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1)指名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

(2)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一些。)

(3)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设计说明】引导观察、想象、读文,借助图像及文中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意。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师:多美的柳树呀,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读句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2.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说说诗句的大意。

4.品读“细叶”,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读句子,从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你从“细”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它的细致、精美。(指导学生美读诗句,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句的问话语气。)

5.拓展、想象:难道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丽的杨柳吗?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裁出娇艳的鲜花,裁出绿绿的小草,裁出烂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见这两句诗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7.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古诗。(自由读。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齐读)

【设计说明】紧扣“细”字进行品读求异,不仅拓宽了诗之意蕴,还品出了诗人练字的绝妙功底,使学生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诗人的生花妙笔所折服。再通过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由“咏柳”到“咏春”甚至“咏国”,体会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从而升华了诗文的主题。

四、回旋诵读,表达美

1.(配乐出示画面)在徐徐的春风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开新叶的柳树婀娜多姿,让诗人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出――(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漫步于湖畔垂柳间,诗人不禁为这精美的柳叶所赞叹,他情不自禁地颂出――(生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此时,诗人更加赞叹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赞道――(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伫立湖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柔美的柳枝随风舞动,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背一背这首诗。(学生配乐背诵《咏柳》。)

5.多好的春风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把你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设计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读为心声”,通过一赞三叹的回旋诵读,拓展阅读,表达出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咏、碧、妆、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总设计说明】

1.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教学本诗时,应紧扣“咏”字,引导学生“披文人情”,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表诗情,通过“赏柳”――“咏柳”――“品柳”――“诵柳”,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诗中文字浅显,语言凝练,教学时应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读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读为主,入境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语言之中。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学中,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从导入新课的初读感知,到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的细细品读,再到学完全诗后的反复诵读,循序渐进,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第8篇

关键词:活动; 比赛; 职场环境;

众所周知,中职生年龄多处于16―18岁期间,正是语言习惯的形成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受到的教育情况和家庭背景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日常交流大多学生会运用各自的方言,这将是他们走进职场的最大障碍。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如何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普通话训练活动中,在这方面,我做过些许探索与实践。

一.以活动为载体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把教材内容灵活地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水平相联系,尝试把各种活动包括小游戏、绕口令等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相补充、相拓展。在多变的形式和多层结构框架的结合中,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普通话课堂。

(一)多用联想题让学生开口说话

我在普通话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技巧,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普通话。联想训练题给我帮了很大的忙,我经常会给一些词语让学生通过联想组织一段话,要求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讲述过程中注意普通话的发音。如:.“大漠、黄沙、白马、少侠、长剑”同学们总会编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数字联想、形状联想等活动:“要求各组同学以阿拉伯数字0―9或依据各种形状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由该数字想到的东西。”抓住普通话课堂的特点多用联想训练,使学生主动参与,就能让学生收获快乐,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善用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普通话的课堂就是要学生多说多练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有些学生又过于害羞,不敢张嘴就达不到训练效果,为了获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做普通话的小游戏是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的最好方法,我常用以下几个游戏,学生乐于参与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猜词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台,其中一位同学解释用普通话解释词语其他组员负责猜词。这个游戏的参与度极高,同学们都能用恰当的解释来说明词语的特征,这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在做《普通话声母》送气音“b”“p”“t”“k”等声母的发音训练时,组织同学玩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准备好十支蜡烛点然后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们上台分别说出十个包含送气音的词语,能吹灭蜡烛的就算成功一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上台实验,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普通话的发音方法。

二.以比赛为契机加强学生训练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的语言艺术方面的比赛和校园艺术节的展示活动。比赛内容包括演讲、辩论、朗诵等。我借各项比赛的东风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也穿插了各类比赛的选拨活动,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班级内部比赛推荐出优秀的同学为更高级别的比赛做准备。例如举行演讲比赛前我会在班级授演讲应注意的事项:站姿、体态语、眼神、感情等方面的拿捏,让每位同学都能对演讲有所了解,再采取自由报名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同学参到比赛中来,其他同学做评委,对参赛选手加以点评,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有责”。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能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普通话中。

三.以就业为导向创设职场环境

学好普通话很大程度上是为中职生今后走入职场做好准备的。只有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才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商务洽谈、工作会议中都要用到普通话。为创设恰当的职场环境,在《电话交谈》这一课时我收集一些资讯公司电话调查的样表,分给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扮演受访者和访问者并结合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电话交谈的原则和技巧进行一场“电话调查”。《学会赞美》这一课中我创设情景模拟训练:“由我来扮演顾客,你是专柜售货员。看看你能否用赞美的几种方法来巧妙的赞美我,并顺利说服我买下你的商品”。在授课的过程中创设职场环境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职场环境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过渡。

第9篇

笔者参加了福建省建瓯市城区教研活动,听了青年教师王礼凤的《乡村四月》古诗教学,就有很深的感触。整堂课她自始至终总能以饱满的激情,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课堂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局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针对性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做到课伊始,趣亦生。那么,根据不同课文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是借班上课,王老师根据古诗的文本特征,运用多媒体播放江南乡村的四季景色图,配以动听优美的旋律,引领学生感受江南新村的美丽与美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就被点燃,很自然就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是呀,这么美的乡村景色,有谁会不喜欢呢?知道吗?这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正是来自美丽的江南,来自我们闽北的可爱家乡。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其实,咱们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欣赏着怡人的乡村景色,听着教师触景生情的由衷赞美,不仅仅是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得不佩服王老师这匠心独运的导入设计,真正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求职的欲望,而这正是这节课美的享受的开始。

二、过渡性导读语,焕发学生热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能“粘”住学生的语言使成长中的学生得以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无尽的遐想。在王老师的课堂中,过渡性导读语比比皆是,很好地诠释了古诗教学的重点――多读。

“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请亮出你的嗓子!读!――(全诗)

“多么令人如痴如醉的诗句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劳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28个文字中!读!”――(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老师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地用丝线串起一颗颗珍珠,在古诗的教学课堂演绎出书声琅琅,演绎出诗意浓浓,演绎出生机勃勃。正如乡村四月的田野水波潋滟,草木葱茏,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三、传感性体态语,引发学生思考

积极的体态语言,具有传感性,它能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递。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期待的目光、优雅得体的手势、会心赞许的微笑、认真凝神的倾听、充满爱意的抚摸、彼此真诚的靠近,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传递积极的语言信号,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身着一袭青花瓷旗袍,宛如一位江南女子款款漫步在课堂这块田地里,语速适中,声音柔美,在一咏三叹的导读中,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吟诵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加上舒缓的音乐,令人陶醉,让人叹服。而当学生习惯用三言两语回答问题时,王老师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回答吗?”目光中的注视,手势中的期待,让学生在老师一遍遍提醒中,逐渐养成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就连老师的范读,王老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听着同学们这么美美的读,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老师主动蹲下身子,成了课堂最美的姿态,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体态语,浸染着学生蓬勃的心灵。

四、赏识性评价语,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

课堂中,有两处印象深刻:第一处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绿遍山原”时,问:“这是怎样的绿啊?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学生纷纷回答:“一碧千里、满目苍翠、翠滴……”“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啊!看来,大家平时都很善于积累。”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有的孩子还在老师的点拨下说出了一些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第二处是“雨如烟”的想象练习。“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绿水,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那细雨绵绵的,像什么? ”在农村,孩子们有这方面的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那细雨绵绵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烟尘……”“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烟’。”“你们的想象力与诗人可有一比啊!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没有言过其实,没有言不由衷,而是恰如其分的赏识性积极评价语言,正中学生下怀,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第10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说句子。

3、精读课文,分析比较描写特点。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细致、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激趣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新会县的天马河中观赏了鸟的天堂,这株奇特美丽的大榕树,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出示小鸟图)请看着大屏幕齐读两遍课题。

2、背诵课文第一部分你喜欢的文段。(机动)

指名背诵文段。(评价背诵结果,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二、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同学们,本节课老师将和你们再次来到新会县的天马河中观赏了鸟的天堂,看看早晨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2、13自然段,完成阅读思考

(1)【课件出示】

阅读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我的感受是……。是从课文的……知道的。)教师评价。你们真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2)【课件出示】好句赏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板书。

A、学生读文段,找动词,说句子意思。创设“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分角色表演情境,深化、理解文段内容。

B、感情朗读训练。指导读出惊喜、欢快的感情语气。

提问:这句中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初步认识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用词说句子。同学评价。

(教师板书)

(4)小结:不管是众鸟纷飞的场面还是一个鸟的活动,作者都观察得很细致,描写的很具体。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女生朗读文段。角色朗读第一句话。析“留恋”意思并进行接龙。

(2)角色朗读第二句话,欣赏句子。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这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学;检查反馈。

3、师小结

这部分运用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体现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喜爱 赞美)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分析比较表达上特点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7、8自然段、第二部分12、13自然段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个部分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板书: 相同点:有描写、有赞美。

不同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和巧妙。)

2、小结文段,体会情感

师:文中一静一动的表达方法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美。学习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课件出示】质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双引号【“”】而第二个不用双引号呢?(在质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说说 “导游词”

师:鸟的天堂是旅游胜地,现在请你们当导游,带我们一块去观赏吧。

(1)出示预习作业本,小组交流“导游词”。

(2)掌声请出小导游,为我们介绍鸟的天堂独特的风光。

【课件出示】导游词。

3、爱国爱乡教育。师简介家乡风光。(播放“平远旅游区”视屏。)

五、作业布置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蜿蜒” “奇迹” “名副其实”等词语的意思。

2.在阅读、品读和感悟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的特点,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状物、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并由景生情、由景联想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圈、画、读、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词语、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应当把课堂的自交给学生,因而本课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着重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品词析句中提高读文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录像铺垫,激情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片子(教师播放一段长城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旁白),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赞誉。它纵横千年,绵延万里,让人称奇,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去领略它的伟大与神奇。(教师板书课题:长城。)

(点评:长城气魄雄伟,本文作者的文笔也是大气磅礴。同样,一个气势磅礴的导语也能振奋学生精神,尽快将学生带入学文的最佳境界。)

二、初读课文,词语解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再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师巡视,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蜿蜒“是什么意思?

师:在哪句话中出现的?试着读一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就是曲里拐弯(同时用手臂做个动作)。

师:他的解释真是形象啊!不过,他的解释很口语化,能不能再换个说法?

生:弯弯曲曲,形容长城弯曲绵延的样子。

(点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进行,学生乐于接受。)

师:非常好!谁还遇到了疑难词语,借助一些方法已经理解的?

生:我开始不理解“垛子“是什么意思,就看了一下79页的图,发现图上画得很清楚,就是城墙上有缺口的地方。

师:指给大家看。(生略。)

师:老师要表扬他。他能结合图画去解决疑惑,可见他很会学习,好!

(点评: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理解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师:看得出,还有一些同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惑,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将予以解决,请同学们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注意。

(点评:学文的第一步是读懂课文,而读懂的前提是扫清词语障碍,解疑的环节很有必要。)

三、师生探究,理解感悟

1.生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通过读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一切,均来源于长城给他带来的巨大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画出给作者带来巨大震撼的句子来。

生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全长六千多千米。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板书“伟大的奇迹”)说说你的理解。

生:这一句能看得出作者对长城的评价。

师:谁找出的句子和他相同?说一说。

生:从“伟大”一词可以看出长城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师:很好,同学们找得很准!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对长城的高度评价,也是作者对长城由衷的赞美。试着读出你对长城由衷的赞美!

(点评:学习课文一般遵循总分总的顺序。教师让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有利于学生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进一步了解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也使学生掌握整体入手学习文章的方法。)

师:说说你对“奇迹”的理解。

生:与众不同,很少出现的。

师:是啊,奇迹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或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点评:对“伟大的奇迹”的品读,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学习方向明确。)

2.默读理解,交流发现。

(1)感受长城的“长”。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分享一下?

生: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

师:(板书:长龙。)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长城很长,而且弯弯曲曲。

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这句话吗?

(评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读是重要的内容,我们应侧重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感悟,并让他们在读中体现出自己的感悟来。)

师:同学们,你从她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她把“蜿蜒盘旋”突出了,我能感受到长城弯弯曲曲在群山中的样子。

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中我感到长城仿佛“活”了。

师:是啊,这位同学把句子读活了,除了得益于她深刻的感受外,还来源于作者的文笔功力。谁来具体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表现出了长城的长,还把长城写活了。

师:这就是比喻句的好处,形象生动地再现描写的事物。作者除了用比喻外,还用什么手法表现长城的长?

生:运用了数字法。

师: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用数字后,我们能具体知道长城的长度,更有说服力了。

师:所以,作者说:之所以称为万里长城,是——

第12篇

一、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课改的新理念让我跨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堵墙,使我彻底改变了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关注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能讲完。

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前提供导学案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学案提示的问题,课前自己独立梳理教材,积累知识;课堂上交流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要求学生养成如下习惯上:

1.课前拿到教学案后,快速阅读学习目标,进入自学环节,自学时不准讨论,必须自己收集整理知识信息,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出示的问题。

2.对班级学生提前分组,选定组长。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必须在组内有序地讨论,组长进行观点收集,整理后在组内选派代表发言。

这一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暴露出不会的地方,加以启发。而不是只让学生展示学会学好的地方。这样,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才不会模糊,课堂才不会走向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有效性并不强的误区。

3.在某一同学展示时,全班其它同学都要学会聆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及时给出掌声或质疑,不能一副与已无关的样子或者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而不乱”。

三、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联系他们的生活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例如:上《词语万花筒——新词新语》一课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且由欣赏网络热歌——王璘的《伤不起》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的新词语入手导入,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还经常采用课前讲成语故事、学生上台针对国际国内以及校内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评论等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不吝赞美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才是学习的动力。我在课堂上从来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不仅有丰富的积累,而且能对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运用,你太棒了!”;“你是一个思辨能力很强的女(男)孩,真不错!”;“你的分析深入透彻,而且言简意赅,很不简单!”;“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学生!”;“勇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你的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我的赞美和鼓励声中,学生的脸上充满了愉悦、充满了自信……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探索的热情高涨了,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