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入学感受

入学感受

时间:2023-05-29 17:4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入学感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入学感受

第1篇

时间流逝,初中3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成为历史。接踵而来的是高中3年的耕耘,即将步入高中这一知识殿堂,我的心中洋溢着澎湃的激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将以迅捷的步伐奔跑冲刺,用坚实的臂膀拥抱未来。

即将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课本,我在感到欣喜的同时又感到繁重的压力和紧张。

即将离开父母,我十分不舍,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大的,父母会为自己铺好道路,尽量去减少自己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不敢想象离开父母后将如何生存,但是我明白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必须得学会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在高中3年,我准备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遵守校纪校规,积极配合老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踊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自己争光,为班级争光。

‘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青春的风采在于昂首向前,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不息,让我们珍惜青春年华,在最美的时光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为青春开启一扇快乐之门,一起加油吧!

高一:yu1998111510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23-03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

可见,提前入学,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学习生活的辛苦,感受到更多的力不从心,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初期,就降低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感觉。

四、加强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将近一百年以前,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

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猜想不周全,但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编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中专新生 入学教育 教育方法 心理适应能力

提高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是入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所谓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就是指新生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适应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变化的能力。其基础是良好的自我认知、协调的人际关系、合理的情绪调控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形式和方法适当,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有效落实;形式和方法不当,预期的效果不仅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抵消作用,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传统中专新生入学教育方法违背因人而异的原则,方法上千人一面,讲述(解)法所占比例过高,注重灌输,教育双方不易沟通,相互理解和配合不够,对新生主动性、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新生的内在心理需求,难以达到转化人的目的,教育的实效性较差。我们认为有效的入学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提高中专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这一根本任务和目的,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特点,以及新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上要克服旧的入学教育中以灌输式为主的弊端,以实践性为其主要特点,不再强调让新生盲目接受和无条件服从,而是给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下面提供六种入学教育方法供同行参考。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讲”向新生传授入学教育内容的方法。它是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传统入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其具体要求是讲授内容要紧扣入学教育的任务及目的;层次要有有序性,层次的有序性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使之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讲授法运用过程中如能遵循以上要求,运用得当,就会使入学教育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教育力。

2.师生互谈法

通过师生内容广泛的谈话,建立信任感。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见解易被新生接受,容易唤起新生的自觉性,增强教育效果。它是与集中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方法。

师生互谈属于教育往,是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组织起来的,是在教育者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以了解新生的个性为基础,在接触中用朋友式的态度,以尊重新生独立性为前提,利用其依赖性,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新生存在的心理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提出建议性措施,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新生心理适应能力。

3.讨论法

班主任组织并指导新生围绕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以澄清认识的教育方法。其特点在于信息是多向传递反馈,有助于新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和处理问题。它的实施难度较大,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好讨论题目。首先要有针对性,针对新生实际生活问题的题目才能引起新生的关注,进而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其次,讨论题目难易要适度,要从新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太难则易冷场,过于简单则无法展开讨论。再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估计到新生讨论时会提出的看法和新的问题,做好引导的准备,使讨论朝预定的教育方向顺利进行。最后,做好讨论的总结。通过讨论,新生获得的印象是丰富的,但大多是片面的、零碎的,班主任应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使新生在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4.情景教育法

创设特定情境,使新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教育作用的方法,其特点是以境育情,以情动人,潜移默化。我们根据本院特点,组织新生分专业去我院附属医院的门诊、病房、药房实地参观,给新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现实联系的窗口和机会,以提高新生对专(职)业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之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角色扮演法

创设一种类似实际生活的情境,让新生承担其中的角色去应对环境,体验角色的感受,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移情能力,树立换位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意识。

这种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相互交往和专业认知方面,通过设置集体生活中相互交往出现的冲突和职业场景,让新生扮演病人和医护人员等不同身份的角色,进行体会。其意义在于使新生认识到自己最初看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他人需要所能满足的方式之间存在的矛盾,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新生间的互相理解,以及对职业角色(职业规范)的认识。

6.形象感染法

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社会调查,观看电影和电视等影视资料,以及报告会,等等,以社会实践或艺术的典型形象用情感来感染教育的方法。

第4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知识、能力、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及学业成绩方面的情况等。)

新入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年级学生底子薄,所以要有耐心去教他们,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什么都会产生兴趣,但兴趣和耐心不会太久,所以绘画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培养绘画想象能力。

二、教材分析(包括知识的前后联系、教程的重、难点、德育价值、情感价值、能力价值等。)

本学期美术共十八课,教材内容充分完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悦的学习美术课程。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可以说基础很差,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把教学分为四个教学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方面:本领域是让学生体验造型乐趣,会利用手中媒材用不同方法、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表现方面:本领域是让学生用一定的材料、手段去体验创造乐趣,围绕一定的用途和目的进行设计与制作的,作品可以达到传递信息、美化生活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合·探索方面:内容虽少,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可以,本身低年级的学生领会能力差,教师可以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欣赏·评述方面:本学习领域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作品美在视觉里进行欣赏和评述,用语言去评价,提高审美趣味、美术欣赏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语言表达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表象,并用语言来表述物体。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合作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习惯、基本技能、培养能力与情感等方面的任务。)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美术术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策略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进入小学后,儿童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严重的还会呈现躯体化现象,如: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校生活质量。研究小学入学适应性问题,旨在引起幼儿园、家长和低年级教师对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足够重视,创造条件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之始,能尽快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内涵

在对适应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1]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相应变化的能力。”[2]

我们认为,在对入学适应性进行界定时,既应反映一般适应性的本质特征,又要符合儿童的切身特点。基于此种考虑,我们认为,小学入学适应性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生活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变化,主动作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自身和生活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从而导致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状态的干扰现象。根据适应的内容把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环境适应不良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变。对儿童来说,学校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多数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第一次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要自己照料自己日常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孤独、无助、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学习技能欠缺

部分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老师讲课、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听讲、做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考等方面总是不能得心应手,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这些儿童在起点上的差距将被逐渐扩大,比其他人更可能发展成为学校中的学业落后者或问题儿童。这类学生由于没有良好愉快的学习经历,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未知领域没有好奇心,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三)身心健康欠佳

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如意,心理压力大,他们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教师通常也不能关注这些学生的真实感受,不给表达的机会,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会躯体化,感到体力不支、头昏脑涨、精力不足、思维迟钝等,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儿童本身体质欠佳,再加上学习负担重,休息不充足,确实出现身体问题。

(四)人际关系不良

儿童入学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但由于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状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多儿童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他们不善于与小伙伴商量,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很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1.把智力开发与提早进行读写算混为一谈。现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为大众所知,然而有人把早期智力开发的功能鼓吹到大变活人的程度,许多家长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英语、计算等知识,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精神也会委靡不振,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发生紊乱[3]。结果,孩子在不适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对学习的被动和无奈态度。

2.家长包办一切,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危险,父母抱着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这种包办代替的结果: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溺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即是如小孩子喜欢小动物那样,爱不释手地把它抓在手里,揣在怀中,捏得紧紧的,塞得饱饱的,它们不会因饥饿寒冷而死,却会因太多的而窒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入学适应困难,将来社会适应也会困难。

(二)家长急功近利,幼儿园无法科学施教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应该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关注幼儿身体成长。在教育方式上,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但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总是很具体,要为幼儿打好文化基础,要学会汉语拼音、要学会汉字、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要背诵古诗词等,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要求刻不容缓,通常是幼儿入园,就要看到孩子在这里学到知识。所以,幼儿教师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教孩子识字、学拼音、学计算。如果幼儿在园里开心的生活了一天,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交往、体验交往的愉快,这是家长不关注的,可能就意味着留不住幼儿。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幼儿入园不管是4岁还是5岁都要拿铅笔写字,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导致很多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而且很难改正。因为幼儿的小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好,不具备进行写字这样精细运动的能力。

由于幼儿园不能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导致儿童入学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给儿童入学适应带来问题。

(三)儿童提前入学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但部分家长坚持让儿童提前入学,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不到什么了,早点上学,将来学不好还可以留级补救。在调查中发现,提前入学的孩子适应性较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或晚入学的儿童。“一个小孩,1岁时不会走,4岁时不会骑自行车,6岁时不会在另一个房间里想象这一个房间,10岁时仍不能抽象思维。但到了18岁,他就能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不是有人教会了他,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神经系统演进变化了。”(GeorgeE.Vaillant语)

可见,提前入学,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学习生活的辛苦,感受到更多的力不从心,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初期,就降低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感觉。

四、加强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将近一百年以前,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4]

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猜想不周全,但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而对于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家长应该认识到: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所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是解决小学入学适应问题的关键因素。家长需要树立的教育观念:

1.孩子成长中要有充足的玩的时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必须让孩子有玩的时间,让孩子享受充分的游戏。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5]在卢梭看来,孩子在3岁时就要长得像3岁的样子。做父母的人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6]同时,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让孩子成为善于交际、受欢迎的人。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占满。从来没有体验鸟语花香的人,从来没有倾听过夜晚的天籁之声的人,是不幸的。

2.培养孩子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积极性。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要把自食其力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7]。鼓励孩子自己试着去做自己的一切:自己吃饭、自己如厕、自己穿衣服,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家长要有耐心,可以在旁多加指点,但不能代劳。父母应该明白:无论父母多么有责任感,父母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所有问题必须交给时间去解决,也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3.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体成长。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叔本华语)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脑袋,不能贬低、压制脑袋以下的部分,不要以剥夺孩子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培养所谓的神童。

(二)幼儿园教育科学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教育幼儿,坚决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次,有意识地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准备。比如,在大班第二学期,调整对孩子的作息制度。早晨要求孩子8点之前来园,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三)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个性化,提高小学入学适应性

1.研究儿童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出声的要求孩子比较容易遵守,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坐好来。”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很容易掌握。

2.教育生活化,让儿童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生活。对小学新生的教育中,尽量生活化,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家的温暖,在和教师互动中,感到父母的亲切,在和同学的相处中,感到小伙伴的熟悉,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令学生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3.教学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具有童心,以儿童的心态对待学习中一切,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学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教材较好的关注了这一点最后,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富有趣味性。

第6篇

关键词:草原;问题设计;小学语文;认知规律

语文知识面涉及比较广,到小学高年级单纯的默写和背诵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还要结合文本有针对性地涉及启发性问题,这样才能完善对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启发和引导。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例分析几点小学语文设问启发的技巧。

一、导入设问,吸引注意

导入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我们一定要能抓住课前几分钟结合学生的认知情趣,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抖出问题包袱,以趣味、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深入认知的主观能动性。

以《草原》一课教学为例,如果一上课我们就让学生读课文,记生词肯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设置问题:“同学们谁去过大草原吗?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这样设问简单明了,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成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进入边读边思考的学习境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值得提倡。

二、细节设问,知识渗透

学知识就不能粗枝大叶。语文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细密,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意通过每一个细节渗透知识,这样才能事无巨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细节设问要在大家通读课文后的逐段讲解环节。精简部分是教学的核心部分,这部分不光要老师讲,还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驱动学生思考:(1)本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2)与下文的情感表达有怎样的联系?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设问启发,就不能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之间的知识细节。经过这么问,学生就会认真阅读和思考,会发现自己在初次阅读中没有读仔细,没有想明白,就会驱动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阅读,最终掌握相关表达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情感设问,启发思考

经过对课文细节问题的启发,还需要我们达成情感目标:即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发挥想象,深入思考内容描述和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这样设问,学生会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从而完成知识到思维的创造性升华。

对全文的内容和细节有了基本掌握之后,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草原》一文,让他们找出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归纳,让他们思考一下作者前后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说一说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经过分析、对比认识到:初入草原,从整体上展望美丽的草原,充满豪放之情;然后深入草原感受到蒙古同胞的浓浓深情。如此设问引思,有利于启发学生将知识和情感结合起来,便于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空间。

四、适当追问,拓展延伸

经过一系列的设问思考,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这时我们再切合文本的主题思想从整体角度进行追问,让学生通过反思深刻理解作者描物达情的技巧,为自己写作过程中完成情景交融奠定物质基础。

第7篇

深入学生生活学习,实施爱心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从来不下讲台的习惯,而班主任要改变从来不入学生生活的状况,深入学生生活中去,做一个学生信任,家长信任的良师益兼友。首先,班主任要走进学生内心,切实感受学生的真实想法,多问问学生的意见,以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为依据,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信任班主任,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做好铺垫。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经常到班级中与学生聊聊生活和学习,在课余时间组织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在雨天为学生挂雨伞,在学生生病时常问候等,让学生消除对班主任及教师的抵触及恐惧心理,与班主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班主任在处理各项班级管理事务中,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在教育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寻找一个开放式的出口。例如,在处理迟到学生的事务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询问迟到原因,并结合学生的迟到次数、学习态度等来综合考虑要教育或者关心的方向,不能一味地实施惩罚教育,让学生逐渐远离班主任及教师。总之,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实施爱心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不断朝着和谐方向发展。

合理使用谈话,实现心灵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运用引导式教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引导式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谈话教育,通过谈话,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基本情况,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促进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谈话教育中,应该注重合理性,促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实现心灵的沟通,进而达到心灵层面上的教育。在谈话教育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在谈话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胸有成竹,对于谈话的目的、方式、切入点、步骤等要做好相应的准备,确保谈话不是漫无边际或者三言两语。第二,在谈话中,班主任要合理选择谈话场所和时间,避免谈话效果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有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照顾到他们的“面子”,不要让其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一般较佳的谈话场所是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该是班级的走廊、操场、教室等学生出入的地方或者是家长在场的地方。第三,在谈话中,班主任要注重谈话气氛的营造,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是教师的训斥,要让学生感受到谈话的公平性、平等性,因而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谈,体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在谈话的过程中,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并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确保有针对性的谈话。当然,还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都要保持这种良好的谈话态度。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实施人本教育、爱心教育、心灵教育,充分利用沟通拉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加深班主任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为针对性教育提供基础,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我们相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通过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会更理想。(本文作者:孙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

第8篇

2020年大班毕业典礼暨“开笔礼”仪式园长致辞

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开笔仪式暨大班毕业典礼活动。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我们今天结合时代的特点,古为今用,古今结合,并有所创新地举行开笔礼仪式,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即将上一年级的大班小朋友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是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古代教育强调“童蒙养正”,即儿童启蒙学习时首要的教学宗旨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做个正直的人并掌握正确的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这次举行开笔礼的主题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要做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修养的人,有文化的人,能掌握现代技术的人。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知书学礼,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学而不厌,学无止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愿今天的开笔礼能变成小朋友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更愿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9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新生入学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探讨、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创新模式,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完成较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新特点,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提升综合素质、健康快乐成长,强化大学四年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够结合新生入学时存在的主要困扰,包括:较色转变、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不适应,奋斗目标不明确,专业学习迷茫,心理受挫能力差等问题[1]。积极开展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情校史、校规校纪教育、荣校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文化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学习方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育活动[2]。虽然这些主题教育意义深远,但由于教育内容覆盖面广范,以及高校在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成效。

1.入学教育组织片面化,缺乏系统性和全员性

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依靠学校全盘考虑、多方协调,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但在现实中,往往在学校层面上缺少整体部署,新生入学教育组织者、甚至实施者,仅仅局限于学生工作系统,在人员和内容上缺乏系统安排,各个职能部门、院系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导致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员性,常常陷于学校教育边缘的尴尬境地,并且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2.主题教育独立化,缺乏渗透性和联系性

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组织、实施者的不同,以及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各项主题教育存在单独进行的现象,组织和实施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主线设计,没有合理进行衔接安排,导致入学教育的各个主题之间缺乏渗透性和联系性。新生在频繁参与单项主题教育后,并不能很好的将整体入学教育融会贯通,从而降低了入学教育的整体效果。

3.入学教育时间短期化,缺乏多样性和连续性

通常来看,大多数学校将入学教育安排在入学后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由于新生入学之初日常事物较为繁多,军训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教育内容覆盖面广泛,需让位于正常的教学安排等因素,很多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挤时间突击进行的,各项主题教育能够分配的时间很有限,致使部分主题教育多以集中开大会、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没有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喜闻乐见的形势进行教育,形式单一,并且没有后续衔接教育,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4.入学教育方式单项化,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

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时,往往将新生看成是纯粹的受教育者,采取了无异于“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加之新生对新的环境还没有太多感受,无法完全结合自身实际接受教育引导,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由于缺乏与新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不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感、所惑、所缺、所求,很难做到“对症下药”,即使能涉及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但由于时间关系安排不够合理,新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旦碰到问题,亦无法应对,进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生入学教育对策分析

1.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本人等多方面配合,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党政工团全员参与的局面。从学校层面统一安排部署工作,结合学校、学院、专业实际,确定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主线,合理制定教育实施方案,丰富教育形势,提供充足学时,有效结合主线内容将专项主题教育融会贯通。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将入学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模式,进行量化管理。

2.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高校需将新生入教育教学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入学教育不只是入学一段时间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长期性教育工作。集中教育期间在体现理论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典型事例、案例对新生进行引导、示范和启发,提升新生参与积极性。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新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新生的入学教育应一直持续到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期末,以便让他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得到指导和帮助,实现顺利过渡。

3.师长教育与朋辈影响相结合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向刚入校的大学生宣传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顺利度过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专业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引导他们完成较色转变,健康成长、成才。另外,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教育主题不一定完全由教师担任,由学生、家长担任教育主题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及参与入学教育的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调动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势,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新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进行自我教育。

4.正面激励与及时疏导相结合

对新生的教育要注意以激励式的正面教育为主,善于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但新生毕竟处于一个因环境、角色转变而造成的心理情绪不稳定时期,这就要及时细心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多指导,多启发,消除引起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种种因素,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

总之,高校和学生工作者要真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精心组织,让新生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教育活动中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找准,位置、认清方向、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并引导他们在人生新起点上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刚入学的娃娃从“说”和“写”两方面培养其“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语表达;说写能力;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起。

以前大家都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的,因此在一、二年级,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抓拼音和识字教学的训练上,结果到了三年级猛地学起作文来,学生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没有具备,教师费尽心血,焦头烂额,也难以达到目的,渐渐地教师提到作文头痛,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作文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并且导致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成了老大难的严重后果。其实,作文教学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非等到三年级,它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娃娃就可以开始了。

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刚开始可以试着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讲话,介绍自己,讲自己熟悉的家庭情况等,说得好的全班同学给予鼓掌祝贺,表达有困难的,老师要及时启发提示,给予鼓励。每天上课前可以请学生来讲讲自己曾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今天发现的好人好事、某某同学不讲文明礼貌等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慢慢地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说”,从而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由于一年级才刚接触汉字,汉字量太少,无法表达清楚,只好用音节代替。教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随口说句子,让学生也来说一说,然后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汉字拼音都行,写得好的要给予奖励,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句子、积累句子,多方面练习“写”,从而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写的激情。首先,让学生在游戏和快乐中感受乐趣。每周组织学生上一次游戏课、户外写生课、少年宫活动课等等,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记下来,再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画一画,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让学生多阅读,一周专门用一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积累丰富的语言。最后,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娃娃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策略对娃娃写作能力的循序培养,从刚入学的“娃娃”抓起,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第11篇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发展。然而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不断下降,学生基本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大家的普遍感受是现在的高职学生越来越难“教”,也越来越难“管”。这样的共识其实反映了学生管理工作在理念上是存在问题的,以“管住学生”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不出事”为主要任务,学校力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个学生管理根本目标的实现[1]。

早在2009和2010级新生中就出现过个别学生找借口逃避军训,并且在后续的早间操和宿舍内务整理等方面都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学院的规定去执行。同时这种懒散也反映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与历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洽谈时,深切感受到企业对学生人品方面的重视程度。有鉴于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大庆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改革尝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2011级新生推出“以传统文化培植学生根本——德育为先、以拓展训练为手段——熔炼团队,让学生微笑自信的成长”的培养和管理方案,延长了两周军训,在此期间,开设“形体训练”和“礼仪”两门课程。以寝室内务整理规范化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突破口,以早操和军训磨练意志,以拓展训练和拓展游戏熔炼团队、触动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文科学系也因此获得学院军训示范团队。

1 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弟子规》的学习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人文系在2011级学生中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系列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和体会做人的道理。全系11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弟子规》,在生活学习中践行《弟子规》。在学习的开始,很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弟子规》是本什么样的书,对诵读也不感兴趣。通过系里领导以及辅导员老师的耐心讲解及引导,学生知道了《弟子规》所讲的都是一些最朴素的做人道理。学生由不感兴趣,到愿意对《弟子规》进行诵读,也从中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思想,端正了行为。

在十一放假前,要求学生假期期间给父母洗脚、帮父母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辛劳、体现儿女的孝心,大部分学生能够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如何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他们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习惯,有了比较深刻的反思,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系里计划在后续的学习中结合《弟子规》的学习和实践,开展演讲比赛和诵读比赛。还要邀请专家来讲解《弟子规》,把传统文化的根植入学生心中,落实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2 把拓展训练及拓展游戏深入学生学习生活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拓展训练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各大企事业单位,用于训练团队,开发潜能,激发员工抗挫折能力。尝试把拓展训练及拓展游戏应用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拓展训练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拓展训练,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还能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磨练学生意志意义重大。人文系以拓展训练及拓展游戏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拓展项目“感恩的心”触动学生情感世界,让学生明白要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分享感受时,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心变得细腻和柔软。有一名学生动情地号召每个学生都给父母发一条爱心短信。还有一名学生给父母发了一条“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短信,很快就收到回复说“是不是钱又花完了”,她和同学们分享时说:“我们对父母的恩情亏欠的太多了。”为磨练团队合作意识,选取“不倒森林”“蛟龙出海”“时空穿梭”“我们是最棒的团队”等组合拓展项目。

在练习中,学生忘我地投入,在比赛中有合作、鼓励等积极向上的体会,也有落后、失误时的抱怨和指责。这些都是教育的最佳契机与材料,在项目分享与回顾中,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竞争不是要打败对手,而是要战胜自我,抱怨和指责只会让团队变得更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欣赏同伴,会使团队的每个人变得优秀。

在军训中灵活地穿插了拓展游戏如“数字抱团”“水果蹲”“松鼠与大树”等,不仅舒缓了军训中的紧张,也增进了学生的感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消除了学生之间的陌生感。通过近一个月的军训生活,学生由最初的互不相识成为心手相牵的伙伴。

3 规范行为,强化养成教育

在整个军训期间,通过寝室的规范化管理,早操的严格考核,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增加的两周军训中开设了形体训练和礼仪两门课程,让学生明确了在行住坐卧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应有的仪态仪表。在训练期间,进行“师生健步走比赛”“学生会干部竞选”“新生学生会成员竞选”等活动。大二学生会干部竞选给大一学生树立了榜样,一年的锻炼与成长,大二学生展示了大学生应有的风采,赢得了大一学生的认可。在新生竞选中则突出《弟子规》的背诵,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勇敢地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的大一学生紧张的脸上可以感受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空间该有多么巨大。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之所以表现得不好,是因为缺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正确引导。虽然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他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全体师生将继续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时继续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项目,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第12篇

入学之初,刚从小学升上巧家县第四中学时的我,对巧四中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了新的科目,有了新的老师,也有了新的同学…… 对初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大家心中迫不及待地希望看看那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环境如何?

当秋把碎金般的阳光洒向大地、当凉爽的风将天空托得更高更远时,我们终于在无限的盼望中投入了新学校的怀抱。走到校门口, 透过栏杆看着美丽的校园,想到自己将在这里谱写初中生活的新篇章时,心中充盈着激动与快乐!

踏入学校的大门,一股“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新的教学楼、新的宽敞明亮的教室……环顾四周,到处清新整洁,绿树、草地有聚有散地分布在校园,鲜花点缀其间,沁人心脾、赏心悦目,让人感到特别舒心。校园里处处充满着生机,洋溢欢乐。我想,在这样安静而又充满和谐的校园里学习、成长,一定会感到特别温馨吧!

我们巧家县第四中学有设施较为完全的学生宿舍、餐厅,有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等为一体的“爱心楼”。

初中生活充满了新奇和创造,充满了智慧与魅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们目不暇接,课上,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老师的学识渊博,让我们享受着快乐,开拓视野、探究奥秘,不断充实自己,并且更多的展露自己的风采;初中是最幸福的,有最要好的朋友,有最热情的老师,有我最依恋的班集体---初一(110)班。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明天的希望!

入校这些天,我已感受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总而言之,今后在巧家第四中学的几年里,我一定会努力做得更好!

新的学校,给了我全新的感受,感谢巧家第四中学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无私和友善给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愿同学们在这美丽的菁菁校园编织我们的梦想,编织我们的希望!让我们在这里共同起航,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每当我看见天上最亮的那颗星,这就是我对110班的所有同学的祝福。它一定会带着我的祝福飞到你们每个人的心中。好好学习,为理想而奋斗。努力珍惜,保持那份天真的快乐。愿我们在理想的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