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潦水尽而寒潭清

潦水尽而寒潭清

时间:2023-05-29 17:4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潦水尽而寒潭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滕王阁序名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第2篇

2、原文如下:

《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朝代】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6、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7、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第3篇

本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秋季新学期班主任开学寄语模板,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更多精彩的内容更新尽在,敬请期待。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这个天高云淡,硕果飘香的金秋,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

新学期不仅意味着你不能像暑假那样忘乎说以的尽情玩乐,而且预示着新开始,新气象,新征程的到来。同学们,是收心的时候了。你们应该收敛你们的心绪,摒弃游曳无度的嬉戏,调整暑假杂乱无章的作息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琐事,使心态与精力尽快全部回归到学习上来。你们处于求学求知的黄金阶段,拥有花季雨季的花样年华,一定要珍惜你们年轻的资本。

“有花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你们应该明白你们新学期开始的意义与目标:珍惜你们现阶段学习的时间,不怠惰,不浪费,不虚度,勤奋拼搏,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你们如花似玉的年华喝彩,为你们获取知识宝库的重要时光尽情的注记。为你们未来的时光添钻加瓦,积累丰富的知识营养。为实现你们未来更高更好的梦想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石。

同学们,你们也许还以为你们还小,不用努力,一切有爸妈的,一切不用你操心,一切的拼搏与你无关,你们也许以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父母对你们的里所当然。你们也许不知道那所有的一切无不包含着你父母辛勤的汗水。对多说同学来说,你们不是富二代,“你爸不是李刚”,未来的精彩来至于今天的拼搏与丰厚的积累。

即使你是一个富二代,这也不能成为你骄傲放纵消耗自我青春时间的资本,父母为你创造的一切不是让你去坐享其成而不思在最好的学习年华去挥霍不惜,去做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新学期已开学了,你要知道你是学生,你的天职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不是得过且过。你也许以为这是太空洞的说教,这不是!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生的所有的悲剧在于在本该努力的时光却选择安逸。一切的一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也许你刚刚褪去小学的幼稚,刚刚初一,你也许正在好奇这一新生活的转变,思想还停留在我暑假还是小学生呢。我还小。中考离我还远呢。那么多新同学,新情况,初一我可以好好玩了……端正你的思想吧,三年转瞬即逝,迎接你的中考的挑战。不要到了初三你才慌乱地猛然惊醒,悔之晚矣!三年一剑,你的目标直指中考,亮剑,只为上高中优雅的转身。早早归心,早早启程,进入你们的初中时光吧!初二的同学,你还等什么?初二到了,初三还远么?随时间的流逝初三的挑战你们很快就会感受。而初三的同学在你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的时候,不必多想,时间对你们是何等的重要,不必多说,是该拼搏的时候了。

前方的高中的路,就在你脚下!高中的同学,你们一路凯歌从初中走来,可摆在你面前的是人生的又一次大挑战—高考。高中的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豪情,拿出你们的斗志,无论你是高一,还是高二高三,不要懈怠,为高考储备,为高考加油,为你们心中的大学殿堂而勇猛前进而不遗余力。高一高二的努力积累奠定了高三辉煌的资本。高三的不懈付出与顽强拼搏造就你人参轨迹的逆转。十年一剑,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不是轻松造就,它是由蛹化蝶,有花到果,有苗到材,有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变过程。所以,走对高一,走实高二,走好高三是你们的必然选择。

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征程,应有新的收获。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应有新面貌。荣誉的桂冠往往要拼搏编就,成功的道路往往有汗水铺通。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征途的路往往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同学们,上一学期你们同xx的老师们一路走过,这学期还将与这些优秀的老师们继续相伴。新的学期老师们有“海的广博”----为你们的明天而来,而你们应该有“山的信念”----我一定把功课学好,优秀成功属于我!

最后,新学期,新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第4篇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第5篇

语文课堂应该让人感到平凡、真实、快乐。语文学习应该用一个真实有效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真实的感受、切身的体验和不能拒绝的感觉,真心地向往真、善、美。而实现“悦”读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主阅读。

如果课堂上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代替了学生思考,以欲设的程序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本可以自己领悟的东西都被老师咀嚼过了,本来意趣横生的文字变得索然寡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样的课堂味同嚼蜡。因此,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去看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把体验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沉入文章中,自己咀嚼,自己品味,自己去感悟文字的魅力,从文本中获得感悟,真正实现和作者的交流,在和作者的思维碰撞中获得生命的鲜活体验。

在这个环节当中,对文本的把握要透彻,尤其是名家名篇,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吟咏,真正在品读中感悟到能与其产生共鸣的情感或认识,让学生不光体会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美,还要领悟到承载这种情感的语言魅力。

学生品读《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时,赏析道:

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披上紫色外衣。通过近水与远山形成的远近层次、清明的湖水与紫色的雾霭造成的色彩对比,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描绘出来。“寒”字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而“凝”又给你迷幻之感。读着这两句,一幅雨后天晴的美景浮现在眼前。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语文课堂应该将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此,联系生活也是实现“悦”读的必备条件。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一种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充溢着生命的蓬勃跃动、生活的灵动多姿,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着快乐、成就着幸福。课堂上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进行探究,感受挑战带来的愉悦。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读和质疑,适时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寻觅各种伟大生命的显迹与留痕,发掘生命意义的高贵与尊严,最终让学生形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对生活中事物进行更加全面深刻辩证地思考和认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醉心阅读,善于思考,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新课程有效教学指向思维训练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人的智力开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智育。从深层次看,只有思维的开发才能使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育。因此,语文教学突出思维过程也是实现语文“悦”读的关键所在。

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是问题意识,探究发端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个性品质,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主动去建构自己的语文体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读李白诗作,学生质疑:被尊奉为“诗仙”的李白是否白衣飘飘,了无牵挂,在他豪放飘逸外表之下安放着一个怎样的灵魂?引导学生拜读了李白诸多诗篇之后,学生说:我们仰慕“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华丽,却很少去体味“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背后重重的失落悲伤;我们钦佩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却很少注意他“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时满怀的孤独。他虽然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却也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痛苦;他会为黎民百姓奔走呼号“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比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更令人心碎吗?

读杜甫诗作,学生质疑:杜甫为什么不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固守心灵的家园,他的诗为何总是那般沉郁悲壮?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展开探究,了解了杜甫生平经历,探寻了杜甫的思想、理想追求之后,学生终于参悟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领略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格魅力。杜甫的伟大人格叩击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赞叹道“笔墨浓淋浓郁顿挫诗作史,广厦万间忧国忧民人为圣”,“位卑志高,漂泊四方,朱门外高唱蜀相;身贫心壮,浪迹天涯,孤身里梦回盛唐”,“一生沧桑,颠沛流离饮风雪,半生坎坷,奔走呼号为人民”。一学生题诗《月夜有感》:“夜深忧似海,月明雾中清。风凉抚衣袖,汝诗济我心。昔卿思蜀相,英雄泪湿襟。今我叹少陵,隔世遇知音。”杜少陵如若泉下有知,几千年后得遇少年知音也会备感欣慰的。

可见,语文“悦”读之美正在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情感上给人以熏陶,审美上给人以愉悦,扩展视野,拨动心弦。语文“悦”读之美在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于种种对生命的阐释,美在以自己的鲜活生活体验,去能动地构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第6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

国家建立、完善、改革教育模式,其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因此“人文精神”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将人文精神落实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因此,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充分的发挥课程本身的人文精神,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体现

1.1辩证思维

人文精神充分的体现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展现了人性善良、大度的布置,符合人类哲学思想以及辩证思维,从跟本上解释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充分的体现了辩证思维,如《信条》《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等,这些课文中都从思想上启发学生怎样为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多生命本质、对人本质、对爱的思考。通过学习上述课文,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世界观方法论,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精神。1.2道德情操培养、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课文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课文《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渔夫连续八十几天没有捕到鱼,但是渔夫仍然没有放弃,坚持出海捕鱼,终于补到一条鱼,但是期间他却经历了众多的风险,依然不屈不挠,勇敢前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将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勇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1.3审美情趣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较为独特的魅力。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选择,需要重视文字的描绘能力、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陶醉其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文言文《滕王阁序》中,通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仅仅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并将大自然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提现了作者王勃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另外,《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通过间接的语言,将大自然的风景、资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现出现,充分彰显了古人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

2加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路径

2.1充分发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的高中课文,通常都会选择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作为课程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感受文化的魅力。如文章第一部分所提到的课文中,都蕴含着独特的人文精神,教师所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例如《虞美人》中,此诗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艰辛、坎坷的人生经历,将亡国之哀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学习该诗之前,教师需要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人物命运等信息,使学生敬佩诗人的才华,并对其命运感到惋惜,激发学生对命运的思考。

2.2加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通过教学,能够将知识传输给学生,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精神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人文精神”的主题会议,并要求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学习与研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与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发生不良的误导。另外,教师要不断将新型的教学思想引入课程之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使语文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学习《离骚》的课程中,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语句的涵义,从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诗人的伟大精神。因此即使应该在课前充分的掌握文章涵义,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等设备,搜索一些诗中出现的植物,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2.3完善并优化学生的评价模式

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是形式监督权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够使教师充分的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部分教师会影响学生的评价标准,例如: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等,使得评价模式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更加趋向功利性质。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及时的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评价。在日常管理中,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明确学生评价课程的标准、方式方法等,并规定教师影响学生评价的处罚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监督权力,提高课程评价的准确性。通过客观的评价,使领导、教师明确教学的漏洞与不足,及时做好补救措施,将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文中的人文精神[2]。

2.4鼓励学生感受发现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蕴含着历史文化,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学习等方式,了解历史文化、人物特色,并受其影响会形成适合自身的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情况会影响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感受、发现,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以及观察能力得到拓展。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将人文精神落实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至课堂之中,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龙.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2:108-109.

第7篇

关键词:老学易学玄学

从王弼注释了儒家与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周易》与《老子》后,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就始终是学术史上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一个普遍性的看法是王弼以老解易。何晏、王弼的玄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时人管辂在评论何晏的易学时说:"夫入神者,当步天元,推阴阳,探玄虚,极幽明,然后览道无穷,未暇细言。若欲差次老庄,而参爻、象,爱微辩而兴浮藻,可谓射侯之巧,非能破秋毫之妙也。"管辂认为何晏以老解易,并对此不以为然。管辂的批评代表着主张汉象数易学的人对玄学派易学的批评。

王弼以老解易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主流的看法。当然,也有不同意这一观点的,明末的黄宗羲认为:"有魏王辅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多所不关,庶几潦水尽寒潭清矣。顾论者谓其以老庄解易,试读其注,简当无浮义,何曾笼络玄旨。故能远历于唐,发为正义,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现在有学者不同意王弼以老解易的传统观点,认为:"仅仅说王弼易学是以老解易,或以儒解易,都不是完整全面的评价,而应该说王弼的《周易注》是以《易传》和象数易学解释《易经》。"

笔者以为,王弼老学与易学的关系问题与对王弼玄学思想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是一个问题。

人们常引这句话作为对王弼玄学思想的一个概括:"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笔者以为把王弼的玄学思想概括为"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是准确的,但认为王弼"祖述老庄"把王弼的玄学思想归于老庄一系则不能成立。何劭的王弼传记载:"弼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从裴徽的发问看,裴徽一方面叹服于王弼的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另一方面认为王弼的贵无论的思想合于老子而不合于孔子的思想,有崇老抑孔之嫌,似不妥。从王弼的回答看,王弼对裴徽把自己的思想归于老子不以为然,同时认为,自己的贵无论思想并不悖于孔子的思想。裴徽的发问并非没有根据,依照当时一般的看法,儒家的孔子偏于讲有,道家的老子偏于讲无。有无代表着孔老、儒道两家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就象有无的对立一样,儒道、孔老的思想是对立的。显然,王弼对孔老的看法不同于常人。照一般的看法,说孔子体无还可推敲,说孔子的思想以无为本无法让人接受。王弼认为老子并没有体无,还没有真正达到以无为本的境界。显然并不自认与老子同道。对王弼来说,有无对于孔老不再象通常所理解的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理论观点,并成为儒道学派划分的依据。王弼玄学思想创建的出发点就在于他自觉地超越了学派人为的设定,而去追寻天人关系的至理:"夫途虽殊,必同其归,虑虽百,必均其致"至理是相通的,惟一的。如果是某一学派专有的,就不会是至理。

王弼治老学、易学是因为《老子》:"其为文也,举终以证始,本始以尽终,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寻而后既其义,推而后尽其理。善发事始以首其论,明夫会归以终其文";因为"《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周易系辞》)二者都包含着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思想。王弼通过《老子注》、《周易注》阐发了"以无为本"的贵无论的玄学思想。王弼的玄学思想,也只有通过易、老二注才完整地体现出来。

把王弼的玄学思想归于老庄思想是表面化、以偏概全的认识。没有揭示出王弼玄学的精神实质。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道既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本根,又是世界万物的本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章)又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一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章)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根与本体应该是统一的,然而在老子的道论中,并没有把二者真正统一起来。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相对于世界万物具有超越性、形而上的特征,这时老子把道与无等同起来,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二章)从道是世界万物的本体这一点看,老子偏于讲有,认为道物不离,"孔德之容,惟道是从?quot;(二十一章)由于道无形、无名,道物不离只是老子的理论设定而非逻辑证明。从老子的整个道论看,道与器,本体与现象,无与有是对立的。易传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无方而易无体。"同老子的道一样,如何把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统一起来,也是《周易》的一个难题。王弼追本溯源,认为"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言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quot;万物无形无名之宗主就是老子讲的自然之道,就是《周易》讲的易道。王弼从形名逻辑出发,认为:"凡名生于形,未有形生于名也。"把万事万物无形无名之宗主称之为道、玄、深、大、微、远都不恰当。因为"名必有所分,称必有所由。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不兼则大殊其真,不尽则不可以名,此可演而明也。天道也者,取乎弥纶而不可极也;远也者,取乎绵邈而不可及也;微也者,取乎幽微而不可覩也。然则道、玄、深、大、微、远之言,各有其义,未尽其极者也。""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quot;作为万物之宗主的无,并非空无一物,因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有与无。王弼在论大衍之数时指出:"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大者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世界万物的本体无并非存在于世界万物之外,就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形而上的道就在形而下的器之中。王弼玄学在肯定了无为万物的本体的基础上把本体与现象、道与器、无与有统一了起来。导致通常所认为的儒道的分歧,即有与无的分歧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有与无、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所致。通过对本体无与现象有的关系的揭示,王弼把儒家与道家把孔老的思想沟通起来了。王弼始终没有简单地否定各种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他的玄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普遍、客观、真实的价值基础。正因为不囿于某一学派,王弼才能以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的思想、汉魏之际的各种思潮为理论资源,深入地挖掘开拓,创立了更适于时代精神的玄学思想体系。

就象有与无这对范畴在王弼的玄学中不再是孑然对立的一样,儒道思想也被有机地融和在王弼的玄学体系中。有观点认为王弼的《老子注》偏于讲无,《周易注》偏于讲有,二者有互补性;还有观点认为王弼的《老子注》是体,《周易注》是用。这两种观点都是以老解易观点的继续。一是把王弼的玄学归于老庄思想,二是仍持儒道思想对立的观点(也许是不自觉地)。我们把王弼玄学与老庄思想区别开来,并非要割裂王弼的玄学与老庄思想的联系,这样做也是徒劳的,这种区分是由王弼玄学的实质决定的。我们也不赞成这种观点:"王弼《周易注》中儒解《易》的内容比道解易的内容多。""总体看,以道解《易》和以儒解《易》所占的比重在整个《周易注》中并不大,只占几十分之一。他主要的注经方法仍然受《易传》和西汉象数易学的影响,走的是以《易》解《易》的解经路子?quot;对于各学派,王弼主张存异求同,崇本息末,透过各学派表层的分岐去寻求深层次的沟通,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和与创新。用王弼早已不以为然的标准再去把王弼《周易注》的思想进行学派划分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传》这段对《周易》的概括对《易传》本身也是适用的。《易传》的思想博杂,汉象数易学只是从某些方面发展了《易传》的思想和解经方法。王弼易学的玄学特征是鲜明的。王弼易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用其贵无论的玄学思想解决了《周易》常期困扰人们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到王弼的时代,《周易》已被视为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教科书。汉象数易学主要用先天的象数来论证儒家义理的客观真实性。随着两汉天人感应的目的论神学的破产,儒家的义理必然受到质疑。王?quot;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彻底打破了象数易学义生于象的思想,提出意生象的思想,既论证了儒家义理的真实客观性,又论证了义理不能完全脱离象数而孤立存在。王弼在《周易注》、《周易略例》中阐发的言意之辩,初上无定位说,一爻为主说及大衍义的思想,无不体现了王弼的玄学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观点和解经方法源于《易传》、汉象数易学,但王弼用他的玄学思想把它们或加以强调或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正因为如此,王弼开创的义理派易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逐步取代了象数易学,成为易学的主流。这不是偶然的。

王弼的玄学思想经历了创立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何劭王弼传记载:"弼注易,颖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踰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王弼先注老后注易,在老注中王弼虽然已得出有无不离、本体就在现象之中的思想,但由于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过于强调本体无的统帅作用,仍然存在把本体与现象割裂开的倾向。在《周易注》(包括《论语释疑》)中王弼的体用论的思想又有了发展,本体与现象统一的思想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结合得更好。

王弼的老学与易学虽各有特色,但其思想基础是一致的,共同构成了王弼的玄学。我们也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才能更全面地把握王弼玄学思想的内涵。

《三国志.管辂传注》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656页

转引自朱伯昆《易学哲学史》一卷第296-297页

田永胜:驳"王弼以老解《易》论"《周易研究》2001年第一期

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指略》)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7页

同上

同上

同上

王弼:《周易注.复卦》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73页

同上第203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