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数学日记

小学生数学日记

时间:2023-05-29 17:4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数学日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数学日记

第1篇

【关键词】 数学日记 实践与探索 回顾 创新思维 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从而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我进行了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与探索。

一、 课堂学习的回顾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与思考?数学日记可以及时对数学课堂的学习进行回顾、小结,整理知识的探究过程。

徐炎珂在学习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之后,在日记中写道:“这星期,我们学会了列方程来解决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说起来也不难,只要找到关键句,就成功了一半。然后找准单位‘1’和关键词,再写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列方程;也可以画出线段图,那样思路就更清晰。”

钱子昂同学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之后,结合课堂上在圆锥里装满水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倒水的实验,进一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用字母表示是V=13sh。”通过这样的回顾整理,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能力逐步提高。

二、 记录创新思维

我们学校班级生额大,一个班六七十人,一节课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在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作业时,有时灵感突现,思维火花迸发,会有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方法、新创意等,都可以写在日记上,然后老师再安排时间进行交流。

爱思考的张明宇在日记中写道:“数学书上虽然8+6不等于2,但是现实生活中,8+6可以等于2啊。比如,早上8点加6个小时,就是下午2点啊。类似的,3(天)+4(天)=1(星期),16(天)+14(天)=1(个月),900(米)+100(米)=1(千米)……”并且感受到:“一个人的思维如果被禁锢,就苍白如一张白纸,而它一旦插上翅膀,任何事情都会变成可能。看来,学数学就要多动脑筋才行。”张璞成在探索中间有小路的草坪面积时,发现“如果我们把小路‘挤’掉,然后再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研究出巧算草坪面积的方法。他觉得“今天真高兴!因为我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会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今天的收获真大呀”。

三、 课后的操作实验

不少动手操作的实验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没法完成,学生可在课后完成并写成数学日记,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潘梓良同学在家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周五老师布置了测量土豆体积的作业。回到家后,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可能测出土豆的体积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瞟到爸爸正端着有刻度的杯子喝茶,脑子里突然闪现‘曹冲称象’……我平视了一下杯子,有水300毫升,我小心翼翼地把土豆放进去,水位慢慢抬高,直至450毫升,那么,上涨的部分不就是土豆的体积了吗?”

单文君在上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后在日记中写道:“刚刚才把圆柱部分的内容全部完成,下课铃就响了,我们只好停了下来。老师要我们回家后继续完成,特别是‘长方体多次切’,让我们回去自己想。回到家以后,我在书桌上用橡皮泥在那来回地切,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知道了答案。长方体多次切:横着一刀,竖着一刀,增加了4个面,横着一刀增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的长,宽是长方体的宽;而竖着一刀也是增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的高,宽是长方体的宽。”

四、 整理所学的知识

数学是系统性极强的学科。一个单元结束后,我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在数学日记中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系统,回顾所出现的错误、失误,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梳理和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

钱子昂在学习了《圆柱表面积》之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表面积方面的归纳整理:“这个星期我们继续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不难,但是计算起来非常麻烦,不细心的话,很容易出错。比如求做油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油桶要求几个面,油桶一般情况下是有盖的,要不然在运输的过程中会淌出来,也就是要求两个底面积再加上一个侧面积。而通风管只用求侧面积,有时要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总之要联系生活想一想。有时候题目还要我们求近似数,有的时候不是用四舍五入法。比如做衣服的时候要用进一法,求油桶里能装多少油用去尾法,还有的时候要联系实际想一想。”

五、 学习方法的推荐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方法要探索和选择。通过数学日记学生可以把探索选择方法的过程写下来,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例如王延升发现了找单位“1”的窍门:“我们找准关键句……这里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几分之几对应的量就是单位‘1’……‘比’是这题的题眼,跟谁比的谁就是单位‘1’。”王格格同学在做选择题时发现举例是个好方法:“圆锥和圆柱底面半径的比是3∶2,高的比是1∶3,体积的比是( )。A. 1∶2

B. 1∶6C. 3∶4D. 1∶4。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举例子……”

六、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体味着数学的简单应用,在数学日记中吐露心声,展示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利息问题》时课堂上出现了一点风波,王冠朝同学带来的存单存款时间为2011年3月13日,取款时间为2012年3月13日,利率为3.0000000%,本金为7200.00元整。那么利息应该是7200×3%×1=216(元)。可存单上明明写着“219.60元”!他在日记中写道:“银行出错了?不可能!后来到了下午,还是邱爽给我揭开了背后的秘密:有些银行是直接按1年365天计算的,而我存的这家银行是按1年360天计算的,然后再加上5天(6天)的日利率。哦!原来还有这样算的!啊!数学真奇妙!”

姚子鸥在学习“打折问题”后留心生活中的打折问题,记录了“艾莱依”和“雪中飞”的打折情况,并利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计算到哪家买划算,感受到“买东西还真得‘货比三家’才可以”!

七、 课外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课堂,课外与长辈、同学的交流,课外书上的讲解,上网查阅资料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式。我鼓励学生把课外学习所得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全班交流,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研究数学的兴趣。

嬴泊文同学在玩陀螺时发现有的陀螺转得时间长,有的则转得时间短,于是上网搜索,弄明白了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重量的关系,并结合列方程解应用题自编自解应用题,乐在其中。李东升同学在计算压路机的轧路面积时算成了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爸爸说:‘你的这个压路机可真厉害呀,左右也能轧,还全方位轧路呀?’经爸爸一说我想起来了,压路机左右是不能轧路的,只要算出侧面积就是轧路面积了”。思维敏捷的邱爽在看到《数学报》上介绍的巧妙方法后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收获:“当我看见《数学报》4版之时,一个大标题‘灵机一动,巧算表面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忙认真读了起来,殊不知得到了一种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好方法……”

八、 学习中的困惑或心里话

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难题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帮助解决;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刚接手六(4)班不久,倪小天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前一个星期表现非常不好。这是因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感觉我们的程老师人很好,这样使我有点目中无人的感觉,所以我写字渐渐地就不认真了。二是课堂上认为题目很简单,所以也就没有怎么认真听,做题也不怎么细心,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我在评语中及时对他加以鼓励,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他的成绩很快提高上来了。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日记;教学作用

近几年来,一直从事小学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每天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日记里及时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知识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摒弃自己的“霸权假定”,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几年的尝试,我认为小学生数学日记在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班上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平时不敢或不愿把心里话告诉教师,自从写数学日记后,他们可以在日记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等,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排忧解难。

去年我请假外出一个多星期,回到班上阅读学生写的数学日记时感动得流下泪水:学生的日记里除了记录有我不上课期间他们遇到的学习上的困惑、感悟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我的牵挂和关心:“老师,我想你了,很想听见你上课的声音。”从学生的数学日记里我深深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促使我更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不知不觉中,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更积极的兴趣,他们更主动、认真地学起了数学,从而班上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二、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落脚点。从学生的数学日记里能及时地反映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会没有,学习质量高不高,课堂上学生是否发挥了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师是否把自己认为的有效性真正转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首先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动手操作,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学过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你能尝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通过探究、合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检查学生当天的数学日记,我了解到用以上方法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生活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教育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容易被课堂外的事务所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 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十分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所以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难以提起兴趣. 既不能专心听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对于所学习的课程又缺乏兴趣,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数学这门学科成绩不甚理想. 而且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十分重要,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所教内容主要是计算法则、简单的数学定理等基础知识. 如果小学的数学底子不能打好,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负面影响很大. 因此,教师需要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降低课本上知识的难度,并且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氛围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面都较为狭窄,如果生搬硬套向小学生讲解课本上的数学内容,不但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会打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反的,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将课本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晦涩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如何将生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

(一)以生活内容引入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往往会采用以问题或者故事的形式来引入知识点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引入的这个环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编成小故事作为引入案例. 比如说在教授乘法的时候,就可以假设一个购物的情景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 当学生进入到这个情景中之后,就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买了几件同样的东西,一共多少钱?”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思考如何去计算总价. 在学习乘法之前,学生大多都会使用加法来逐个相加从而得出总数. 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是大批量的购买,购买数量上百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加法已经满足不了计算量的需求了,他们就会好奇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这个时候教师再提出乘法的方式来,学生就会对乘法产生兴趣. 这样一步一步地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本上的知识,不仅可以降低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习兴趣.

(二)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也离不开数学. 正是由于数学与生活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氛围才能够得以开展. 上述的将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引入题材仅仅是口头和书面上的结合,还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知识点将生活中的事物带入课堂. 比如说在学习简单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水果零食作为学具让学生辨认,在学习简单几何的特征时可以拿着水果或者零食来展示给学生看. 对于课堂上表现良好、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以此为奖品以示鼓励.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是渗透到生活中各个方面的.

(三)鼓励学生记录数学日记

语文课让学生写日记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日记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属. 数学日记不需要学生的文笔多么优美,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日记是要求学生将在生活中发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物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借此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数学的魅力.

三、课堂内外配合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氛围

数学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时间. 上文中所提到的数学日记就是一种课外的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一起讨论有关数学的生活事例. 这样课堂内外相互配合,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寻求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在小学课程中作为两门主课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在学习上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课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小学数学氛围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分神的时间,同时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有所提升.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学数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鸽.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

第4篇

一、何谓“反思教学”?

所谓“反思教学”,又可称之为“反思教学实践”,这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的优化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检测等等,反思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可见,反思教学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以及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较为欠缺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优化、反复调整的过程。小学数学“反思教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回想与思考;二是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反思教学”的意义

(一)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意义。小学数学实行“反思教学”,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入剖析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不足,将课堂教学的点滴整理记录下来,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漏洞,尝试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形成。

(二)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反思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小学数学成绩方面来看,反思性教学行为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想、巩固的过程,便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成绩提高的过程;从小学生的成长方面来看,反思性教学行为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不足,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反思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反思”。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于那些设计合理的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及时记录下来,从学生的课堂思维状态来反映教学状态,从教师的反思记录情况来实现教学的自我超越;而对于那些设计不合理、效果不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找出原因,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再教的教训。

其次,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十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性意见,不断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这样的反思记录,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使得教学盲点在短时期内获得了有针对性的补救。

最后,撰写教学日记反思。教学日记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的最佳方式,是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探究。教师的教学日记主要包括:教学中的成败、灵感闪光点、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学改革创新等等,撰写教学日记进行反思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小学生的“反思”。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小学生的反思动机。比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可以预先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作为工具,去测量课桌面积有多大,由于学生采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所以测量出来的课桌面积必然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面对同样规格的课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假若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那么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出现非常混乱的局面呢?”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层次反思,经过反思,学生形成一个共识:同一个面积,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就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虽然这些结果都正确,但给我们确定物体表面的最终大小会带来不便,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交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不断提高。首先,学会自我提问。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我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其他方法吗?”、“我错在哪里?需要怎样改进?”等等,自我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仅仅思考解题思路,同时还要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其次,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做题时,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我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等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小结,每次考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对这次测试的重新审视,自己做错了哪些题目,出错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改进的措施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动笔写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便于今后更好地学习,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有效利用;小学数学;错题

由于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总会出现一些错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错题如不处理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错题就成为现今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错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智导“错点”变“亮点”,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形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错点”巧妙地变化成“亮点”,把错题作为一个载体,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错题,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参与到错题的运用中。教师不能够在学生出现错题的时候一味地责备,这样不但会伤及学生的自尊,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导“错点”变“亮点”,不但可以减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题,还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错题的研究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知识的有效形成。

二、将错题整编成错题集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于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的订正,没有深入的研究,更加没有做好错题的记录。有些学生贪玩,为了偷懒他们甚至连教师所指出的错题都没有进行修改,当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犯错。因此,教师应该将错题整编成错题集,把平时学生所出现的错题都集中进行记录,从中分析错误所在,建立错题集,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还可以为他们巩固数学知识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在错题集建好以后,教师应该进行周期性的更换,加入一些学生出现的新错题,这样才不会原地踏步,并且把错题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经常阅读和翻看,以此来有效地发挥错题集的作用。由此可见,将错题整编成错题集,不但能降低学生的错误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使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三、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相应的解题困惑,但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开动脑筋,大多都只是跳过,等待同学或者老师给出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但无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效果。由于数学的学习是一环接一环,必须一步步地踏实走下去才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当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当他们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也要让他们记录下来。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记录来进行反思性的学习,不但可以克服自身的思维障碍,还可以通过数学日记记录、分析自己的得与失,从而更加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纠正解题当中的各类错误和不好的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加具备深刻性和严密性。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在数学练习中出错是很正常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小学数学错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错题观,把学生的错题当作宝贵的资源,以错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将错题整编成错题集,让学生经常阅读和翻看,引导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数学题的内在联系,以此来降低学生的错题率,并且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录来进行反思性的学习,以此来有效地发挥错题的作用,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和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材也随之出现。新教材中添加了实践活动课,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教学的特殊类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其独有的特点: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从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一、体验学习,展现综合实践课的教育性、实践性

小学生其年龄特点决定,其抽象思维能力差,而动手操作能力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加上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生活经验贫乏,而这种生活经验又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

案例1:由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所想到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

在一年级刚刚接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在接待外宾访华时的小故事。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在一次非正式谈话中,尼克松以试探的口吻问总理:“周先生,您知道贵国目前有多少人民币吗?”想了想,巧妙地回答说:“总统先生,我国目前共有人民币18元8角8分整。”总理解释说,我国市场上目前流通的人民币的面值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把它们相加就是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机智巧妙而又不失风度,令人赞叹。我随即引入课题:“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人民币的知识吧!”孩子们被这一故事深深吸引,对人民币的认识产生了好奇,有了感情基础,教者适当引导将基础知识予以“灌输”,这样一种“灌输”教育在学生情感引领下十分奏效。

综合实践课还需要关注前后教材的密切联系,找准知识的出发点、生长点,一切以学生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为基础开展活动。

二、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体现实践课的开放性、自主性

小学低年级,正是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提到: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2:由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继《统计与可能性》后安排的综合实践课《有趣的摸球游戏》所想到的。这一节综合实践课除了在课堂里目标达成之外,为了能让学生课后将所学成果,习得内化成自我学习经验,我布置了当晚的数学日记――将自己的摸球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学会制作一个摸球统计表。

反思:之后到班级论坛查看数学日记专栏,发现班级学生愿意将日记发表于论坛上的很少,只有三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在数学自备上完成这项作业,但是质量远远低于发表在论坛上的。其余的人选择放弃。面对从一年级培养起的好习惯濒临“灭绝”的情形,我选择了重奖那些将数学日记发表在论坛上的同学,以挽救 “不正之风”。

三、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突显综合实践课的科学性、趣味性

综合实践课,集实践性与活动性于一身。因为它是为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服务的,因而,具有趣味性的同时,更具科学性。案例3:由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测定方向》所想到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之后,在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并学会一般测定方向的方法及技巧。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06-01

对小学教育的关注一直有着明确的主题,除了培养兴趣之外,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无法将具体的解决技巧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自然也无法对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灵活解决。随着新课改制度的不断深入,这种需求日渐强烈,小学数学作为对灵活性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比较普遍的科目,必然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技巧,实现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1 小学数学问题多样化解决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多样化解决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有着较强的逻辑性特点,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有相应的逻辑原则,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单调的数学符合所困扰,必然会引起学习兴趣低下。多样化解决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选择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使学生能够对题目有多样化的理解,进而掌握更加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过程,实现兴趣学习和主动学习。此外,新课标对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其它学科的知识,这样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1.2 多样化解决方法能够实现学生思维发散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过程要拥有发散思维,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解决思路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问题内涵,实现思维发散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种类仍然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普遍都会选择一个符合常理和常规的解决方法,缺少思维创新,当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数学题目时最需要的就是利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可以使这种能力得以实现,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1.3 多样化解决方法能够优化教学效果

多样化解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更多的可选择空间,在解决问题时的效率和准确性更高。比如学生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对常用的方法掌握较全面,且对其它的解决方法也有清晰的思路,那么就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学习时的具体接受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方法设计。

2 小学数学问题多样化解决教学策略

2.1 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多样化教学的意义对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尤其重要,如果不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程设计必然无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保证多样化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对多样化教学的理论和技巧的全面理解。情境教学对数学来说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最佳手段,通过将学生带入某一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进而使学生们能够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

例如,以小学数学中“倍数”的问题多样化教学为主题进行问题设计。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对可爱事物有着极大兴趣,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设置成“熊妈妈”,选择两位学生扮演熊宝宝A和B,“熊妈妈”用小筐里的20个球当做苹果来为“熊宝宝”A和B分苹果,要求是A分得苹果数目为B的2倍,让其它学生来分“苹果”,看学生一共能够有几种分法。这种教学设计必然能够增加小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设计悬念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设计非常重要,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对多样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适合的问题设计,要让问题解决方法有多种可能,这是多样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时向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思考,以悬念的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能够取得有效的课堂气氛调节效果。例如有关乘除法的应用,教师问题设计如下:一位同学在超市选购日记本时一共花费了18元,日记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2元一本,另一种稍大些是3元一本,请学生们回答这位同学共选购了多少本日记本?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当对所有正确的答案予以肯定,学生对于不同答案的理解方式不同,而每一种不同答案又都是正确的,学生心中的悬念自然建立起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3 注重体验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8篇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关注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这一项目。我们从培养反思意识、指导反思方法、培养反思习惯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1 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就难以自我改错纠偏,明确反思能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并进而形成对学习的警觉。如课始,让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及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新授时,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回忆一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练习时,就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操练;小结时,提供空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适度拓展学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明白借助“通分”可以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适时点明“转化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反思以前那些新知也是通过类似方法获得的,揭示例题“ + ”后,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出“分数化小数”、“画线段图”、“转化”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哪种方法更具普遍价值,从中得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2 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学生形成数学反思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2.1 自我提问。

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2 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我就“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等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得出用割补的方法推导出来的结论。这样,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题方法。此外,每次单元测试后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小结,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对这次测试的重新审视,自己做错了哪些题目,出错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改进的措施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动笔写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便于今后更好地学习,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2.3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3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3.1 在听课中反思。

从课堂学习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反思,让学生养成对前一节课内容或某一知识点或某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反思或回忆、联想、归纳。这样的的反思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例如: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出示下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么能够各分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有什么关系?面积是多少?

探索二:在学具中选出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探索一,你能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的怎样计算吗?

探索三:现在有一个三角形,你能说明你的计算方法对它也是适用的吗?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3.2 在解题时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会萌发出各种各样的解题策略,在解题受阻时,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考虑解题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及时调整,少走弯路;在解题失败时,要引导学生反思,寻找失败原因,是方法错还是运算错误;在获得顺利求解时,更要引导学生反思,需要对题目再审视,对解题过程再检查,通过再探索,从偶然到必然,寻找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总之,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解题思维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从感性提升到理性,反思在其间充当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解题教学中要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教学策略,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由浅入深,启发探索,诱导反思。

3.3 建立一个数学错题库。

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里,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库,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在这个数学错题库中,我们的学生要及时记录错误的题目,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求吸取教训,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格式如下:

3.4 坚持撰写数学反思日记。

数学反思日记的主要意图在于促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课所得所失进行整体的反思,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反思日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学习数学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学习习惯、合作意识、数学反思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撰写数学反思日记,可以让师生建立紧密联系,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及困感,以及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撰写数学反思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

日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一开始我们复习了怎样求“无盖、通风的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这些其实不难,因为前面学习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无盖就是少了上面,即求5个面的和,公式是:长×宽+长×高×2+高×宽×2。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求出6个面的和后,再减去上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长×高+高×宽)×2-长×宽。求通风管表面积,即求4个面的和,公式是:长×高×2+宽×高×2。接着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什么是体积呢?让我来告诉你: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第9篇

奥数是一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设立的国际大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组织学生参加,但只限于高中生和数、理、化、生、信息技术5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从未搞过类似的比赛,现在小学生们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更为可悲的是昧着良心为自己赚黑心钱,不少学生也在奥数热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本人就我县小学生学习奥数热及县场上出现的奥数教材存在的种种问题,发表如下几种看法以飨读者,供参考。

一、学奥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家都去学

学奥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家都去学,奥数其实是适合尖子学生读的,不应该被大面积铺开,否则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因为奥数比数学教学大纲要难得多,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管他们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不适合去读,因为这只会让他们感到难上加难。但是对那些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学奥数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提高的机会。在学生中约有3%的人智力超群,对这些尖子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去向一些有趣而又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挑战。但是对其他学生来说,就完全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去学习奥数,学习奥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最好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开始为好。我在数学奥林匹克小冠军书上看到几道三年级水平测试题目,要求学生按规律填空:1, 3, 6, 10, ( ), 21, 28, 36, ( ).其实,这几道填空题涉及到高中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虽然三年级学生凭观察、猜测也能填出来,但其体现的数学知识点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孩子抽象思维的发育有一个年龄的起步期,过早地被唤醒并不是件好事情,现在有许多在数学上并没有什么天赋的孩子就是被过早地拔高了。

二、奥数书上怪题、难题、“毒题”多

在小学奥数书上有这么一道题: 有6个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属猴,某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年他们岁数之和是多少?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本科生无解。求教一理工名校硕士,他智商高达140分,仅0.5%人群能及,却也费了好些时间才解出。就是这道题,在那些铺天盖地的小学奥数培训班里,被用来折腾大批年仅10岁左右的普通小学生。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专家怒斥:奥数是数学里的杂技,对小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有人借以在孩子身上赚钱!用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来衡量的话,奥数题都属于偏、难、怪题、毒题,严重违背课改精神,有很多内容其实是建国以来多次课改被删掉的内容,对孩子学习数学并无实际益处。奥数是数学里的杂技,是极端重思维轻技能的“旁门左道”,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偶尔玩玩是可以的,开拓一下思路,但如果成天钻这个,那就是在钻牛角尖,只对偏才、怪才有意义,而对于大量的普通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盲目从众钻奥数,非但连边都摸不上,还有可能钻出神经病,还会误了孩子,因为让孩子钻那些连大人都觉得困难的难题,会让孩子总处于失败的心理中,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会严重受挫。

三、反复失败伤害小学生自尊心

广州县某校10岁女孩区晴在广州县奥校考试结束后哭了,因为她估计自己只能考30分,这和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每次奥数考试的成绩差不多,她非常沮丧,特别是看到“陪读”三年的妈妈也流泪时,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中国社会调查所研究员何华彪指出,强迫数理逻辑智能不强的孩子学奥数,会破坏他们正常的思维,导致心理问题。何华彪近年来专门从事儿童学习和问题青少年矫治教育的研究,他发现问题青少年大多存在偏激、钻牛角尖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源于不断的心理暗示,比如“你不行”、“你应该可以做好的”、“你不这样将来怎么办”,这些看似合理的暗示却给青少年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四年级的陈昭庆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今天又攻了一天奥数,好累啊……四道题我只会做一道,唉!这样日复一日,人生多少烦恼!”陈妈妈以为儿子的日记只是小孩子的夸张。孩子心里的苦,其实许多父母并不理解。如果反复的失败会伤害儿童自尊心,继而产生自卑心理,我们如过分强调容易拔苗助长将孩子引入歧途。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育奥数热,正反映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现阶段不成熟的教育消费心态。这也是全社会的通病。

四、奥数热,”烧”遍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周六早9时至11时,参加奥数学习;下午13时至15时,在班里进行奥数试题培训;周日早9时至11时,参加奥数习题练习;下午13时至15时,教师讲解奥数试题……”这是家住我县某小区10岁的王国小同学双休日的“课程安排”。当别的小朋友都在开开心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当许多同学都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玩乐的时候,小王国却时时刻刻在面对着纷繁的奥数试题。在我县众多小学生中,像小王国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奥数和英语、琴棋书画等许多特长培训一样,成为孩子们休息日必不可少的“加码”内容。据我了解到,如今在我县小学教育圈里,奥数算得上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我对我们县某个小学四年级七班做过调查,结果是67%的小学生表示曾经参加过奥数学习,其中36%的学生表示目前仍在坚持学习奥数。奥数,如今俨然成了小学生的“必修课”。因为试卷上的‘拔高题’他们都不会做。”据了解,在一些小学的数学考试中,试卷最后经常有那么几道所谓的“附加题”、“拔高题”,其中绝大多数是奥数题。这位家长透露,奥数班多是由各学校的数学老师亲自讲课,这其中的学问是不言而喻的。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加强数学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工具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抽象,数学概念经验,语言简洁。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阅读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给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帮助其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学阅读需要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1]。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会首先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内容,据此设计教授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布置给学生具体的阅读任务。笔者在指导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时,往往根据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例如在教授“年、月、日”这一课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1、在没查看相关资料之前,你了解了那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2、查看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仔细观察家里的几日历,并找出近几年来的日历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什么是万年历?你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想别人请教或者查阅图书,把相关知识用笔记本记录下来。3、有那些“年、月、日”的有趣的故事。3、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些预习提示既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还能够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课后阅读训练,养成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堂课中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要拓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 ,并且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给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2]。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阅读材料给学生,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认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枯燥,笔者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罗马数字中为什么没有0呢?”并给学生指定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促使他们学会识数。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开展实践应用活动也具有很大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以阅读为载体,指导学生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并让其写数学日记,做数学小制作。定期开展“比比谁的课外知识多“、“阅读成果展示会”及“比比谁的数学制作好”等活动,促使其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起小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情境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种情境促使其互动对话,是激发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3]笔者在讲如如何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组织了一个剪一剪、折一折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己用语言向同桌描述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些同学这样描述“轴对称图形经过折叠后的两部分是重合的。”而另外一些同学则说:“如果在轴对称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直线两边形成的图形完全相同。”虽然学生们在描述呈对称图形的特点时还不够精确,但从其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已经开始理解了这一概念。笔者在表扬了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学生后开始问到:“大家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材是如何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学生这时候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迫切的阅读愿望,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去翻阅书本,看看书本上对轴对称图形是作何定义的。在课堂教学是注意创设情境,是让学生主动地的展开数学阅读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与领悟数学概念,与教师直白的传授比起来,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资料

[1]张银华,杨坚华.关于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的体会[J]

第11篇

一、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数学文本阅读方法。根据对50名小学生做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文本阅读方法;近10%的学生会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本;有20%的学生会对重点知识作出标记;9%的学生能够概括总结出所阅读的教材内容;仅有3%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本阅读内容归纳复述或写阅读日记;还有一些学生掌握的数学文本阅读方法非常少甚至没有。

2.受学生自身因素影响,语言感知能力比较弱。在数学问题解读过程中,如果题目包含的文字与数据比较多,能够及时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点的学生约占到20%。

3.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联想迁移能力。在数学文本阅读中,能够将看到的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内容联系的学生不到20%;阅读遇到困难时,需要重新思考与以前学过的内容相关的学生不到19%;能够有效运用之前的办法解决目前遇到的数学问题的学生占到21%。

4.学生推理能力比较弱。在数学文本阅读中,能够有效利用图形及图表帮助理解阅读内容的学生不到18%,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数学材料内容含义的学生不到4%。

5.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自我调控意识亟待改善。在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约有20%的学生能够及时调节自我思考方法与途径;约18%的学生会将问题转换为熟悉的问题;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的学生不到14%;能够进行反复阅读的学生约为22%;带着问题请教老师或同学的超过50%;不到10%的学生会自动放弃此段阅读内容;不到19%的学生能够自觉仔细阅读一节内容,并能够通过下文阅读证实自觉的思考。

二、激发兴趣,主动参与阅读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时,很多学生家中都有年历表,在开始学习前,老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回家观察年历表。正式上课时,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入《年、月、日》课本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描画出自己的发现,体会教材中给出的年月日的特点,再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将画面、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强知识探知欲望。

三、开展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却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推]阅读《数学家的故事》等图书。在学校期间,以班级为主,每天组织10分钟的“数学讲坛”,鼓励学生轮流为大家讲数学故事,或定期开展“小小演讲家”的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数学文本阅读兴趣,参与“数学讲坛”。

四、成果分享,促进思维发展

充分汲取文本中富含的智慧与灵感,表现数学文本阅读中的思维神韵,传承数学文化精神,这是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意义所在。开展数学讲坛、阅读沙龙、实践活动、阅读展示等相关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体验数学文化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意识,掌握数学阅读方法,与素质教育中倡导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紧密相连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激发创造性思维,就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数学文本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将数学文本阅读自觉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日记;数学教学;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75-01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别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为此,笔者开始了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尝试。数学日记听起来有点时髦,好像感觉语文有了日记,数学也硬要赶上这个热闹似的。先前笔者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会给学生举例,数学日记可以记录我们身边的数学比如买东西。结果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很多都是昨天买东西花了多少钱,今天买东西又花了多少钱,付了几元还剩几元?好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只有买东西,数学日记变成学生天天放学就是出去帮爸爸妈妈买东西。究其原因何在?为此,笔者认真地分析了一下,找到如下原因:首先老师在布置写数学日记的时候,举的例子就是记录买东西,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其次,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数学也是买东西。

经过反思,为了能让自己看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日记,为了不让笔者的学生写出来的数学日记单调枯燥都一个模式,这个学期笔者开始让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时,不再举例子说明,但是他们似乎习惯了老师规定的模式,习惯了老师给的框架作业,都无从着手,很多同学、家长问笔者数学日记怎么写,笔者只是说写写和数学有关的东西就可以。也许出于不能拖欠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还真的都写出了自己的数学日记,第一次的作业收上来了,让人惊喜万分,笔者得到了丰富的数学日记:有写自己数学课堂的表现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有的把自己最近学的数学知识做了整理和小结;有的编了数学想像小故事;有的记录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有的去收集了温州市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数据……日记的形式也有很丰富,有图画,有文字,也有图文并茂的。第一次的成功尝试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笔者给他们每人奖了一颗,现在他们都爱写数学日记,为孩子们增加了数学学习的内容,扩大了数学学习的知识面。

以点带面,经验交流。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上面这些,虽问题层出不穷,也总有解决的办法。下面笔者就这些年在教学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结合数学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日记写什么内容

数学日记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学生学会体现一种数学发现、数学思考、数学方法。因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一开始学生写数学日记有点不习惯,以为没什么好写,甚至有一个学生写道:“我们的数学老师比语文老师还语文,居然让我们写数学日记。”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把写得好的几篇日记读给全班学生听,与他们讨论数学日记可以写些什么内容: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归纳日记,数学实践日记。具体地说可以记录自己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作业,小组交流时的讨论情景,探究性活动记录,预习的想法,课堂的小结,单元知识的总结,自己学习中的困惑、情感态度,规律的运用,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让他们从更多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数学日记。

二、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懂得数学日记怎样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再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了对称内容后,有学生写道:今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一栋栋高楼的两边都是对称的,我平时吃的豆腐也是对称的,我家的磁砖、窗户、椅子也对称,连床单也对称的,哇,我家里居然有那么多对称的东西……通过记数学日记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扮演了搜集者、研究者的角色,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经过长时间的指导和连续不断的鼓励,笔者收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日记!

三、交流评价,让数学日记成为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