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的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心境。
我不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劫,对生活有些一知半解。往事回首,有过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也有过失败的悔恨和自责,曾有欢声笑语伴随耳旁,也曾有寂寞孤独与我相伴。
生活的片断犹如点点风帆,随波逐流,顷刻间,即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生命的大海和天边合而为一。我站在生命的海边玩耍,总觉得自己太平凡,太渺小。烦闷的我躲了起来,生活从此平淡,与世无争。但这静得像沉睡的夜一般的生活,有着更多的孤独与苦闷。于是,我再次返回轰轰烈烈的大海,重新出发。我突然明白--生活无法逃避,只有面对。
当夕阳渐渐在视线中下滑,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我喜欢喊上邻居家的孩子(与我同龄)一起出去走走。一次,我们看夕阳西下时,空中正好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她说:“你我都是‘空中鸟’,天空好比生活的大笼子”。我颇有所悟,“无论我们怎么飞,都飞不出生活的大笼子”。
慢慢地,我开始注意生活的点点滴滴。品尝过生活的苦与乐之后,我发觉生活的确很苦,但苦中有乐却是以前所不曾发现过的。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要学会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赞叹过旭日的辉煌,也惊异过落日的灿烂;我感慨过星空的浩瀚壮观,也赞美过大海的博大深沉。可我面对乌云密布或大雨滂沱的天气,也许就会不自觉地皱眉头。其实换一换心情,我就可以感受到雷雨来临前每一丝气氛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中国水墨画在乌云上的体现;还可以奔进大雨中,切身体会大雨的气势,也可以静下心来聆听雨点敲击玻璃的声音,是跳跃的,是美好的,也是动听的。
生活本来就有两面:有愁云必定就有晴空;烦恼的背后也许就是美丽。
有人认为生活并不都是真实的,追求真实会让人无法生存。所以人们常常要在无可奈何之中,臆造出一种使自己满足的假象。在痛苦时浮现出的笑容,烦恼时体现出的轻松,那都是人们慰籍他人或自己的假象。
也许人认为生活来不得半点虚假,制造假象的人,都是在逃避现实。
两种说法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
女人篇
滋润美白肌肤 甘泉29岁
我一直感到心烦的是“面子问题”,脸上的青春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气色也不好,皮肤干巴。我就奇怪,都已过了青春发育期,皮肤也不是油性的,为什么总是无法像很多明星那样有“极品肌肤”呢?听说她们用牛奶洗澡,我也试过,但过敏,真没办法了。
后来,听心理医生讲课,他无意中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你们看看那些离婚的女明星,为什么皮肤特别不好,就是因为缺乏爱的滋润,直接一点儿说,就是因为缺乏伴侣的性抚慰……”
受到医生的启发,我不再逃避丈夫的求欢,也不再装“什么都不懂”,而是热情投入。结果发现,他更勇猛、更温柔,而且对我更关心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被爱“包围”的感觉。
我用每一寸肌肤,我快活,我幸福,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酣畅感觉全都表达出来了,我喊出来了几年来的压抑,让丈夫感到更加兴奋。我们两个人快乐地融为了一体,那种幸福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半个月后,我脸上的青春痘果真奇迹般地消失了。一个月后,肤色也起了变化,水灵了,美白了,湿润了。这是赠给我最美的礼物,我要感谢自己的丈夫,更感谢心理医生那一番真理般的解读。
35岁开始学会享受 刘露38岁
我一直是个矜持有余、活力不足的女孩儿,即使婚后,对也只是义务性地应付。
产后,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住进了心理治疗中心。在医生的帮助下,一个个郁结被打开,像开锁一样,豁然开朗。
医生还婉转地鼓励我多“运动”,即多,不要以为生了孩子之后,就不会让男人激动了,而且要忘记阴道口的那道几乎看不见的疤痕,总之,要像怀春少女一样去幻想、等待和接纳……
不知丈夫是否也得到了医生的“授意”,反正他也不再怕我“搪塞”,而是积极地寻找“合作”机会。
他是个风趣的人,常会发明出一些新词逗我,过去我总是不笑,现在我终于勇敢而会心地笑了,也不再边边想孩子的奶粉等煞风景的事了。在他恶作剧地在我身上搔痒时,我也能够开怀大笑了、甚至在床上打滚。
我怎么会如此柔情蜜意?过去怎么就没这样表现过呢?丈夫在惊喜之余给了我更多的体贴,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每一个夜晚,都成了一个“文娱晚会”(我丈夫的语言),我终于走出了人生的阴雨天。
男人篇 治疗失眠的良药
庄勇强33岁
我从大三起,就开始失眠。所以,我一直很瘦,吃遍了所有改善睡眠的药,但效果都不是太好。
一次,我带领公司员工参加心理素质训练营活动,一位医生玩笑似地对一位学员说,如药,可以治疗失眠。我觉得很有意思,当晚回家便试着“服用”。
跟妻子的第一轮过后,仍心有余兴,在她准备为我拿“安定”药片的时候,我再次狂野起来…
再一次尽兴后我筋疲力尽,几乎没力气说话,一个翻身就呼呼地睡着了。
妻子很惊讶,还小心翼翼地摸摸我的鼻息,以为我晕过去了!第二天醒来,妻子已摆好早餐,她嗔怪地说:“昨晚,你可真会睡……”
由于睡眠好,第二天上班,我精力特别充沛。
1、朋友是黑暗中的明月;书籍是心海里的航标灯。
2、给予的最需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
3、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4、危机等于危险加机会。然而,机会的背后也还蕴藏着危机。
5、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6、敞开心扉,知已就不再难寻。
7、如果你的工作,机器也可以做。那总有一天,你也要变成机器。
8、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9、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1、个人必须带着其余的人一起走向完美,不断地尽其所能来扩大和增加朝这方面迈进。
12、藏巧于拙,用悔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不要抱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而应把这当成磨练自己的机会。
13、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6、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有一些事情或许我们无法左右,但成绩是货真价实的!热爱生活的人一路上常会起伏不断——无论得意与失意,生命的质量才最有意义!
18、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9、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20、你再强总有比你更强的人,你再优秀总有比你更优秀的人。所以不要轻易拒绝学习新知,因为拒绝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成长!
2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2、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5、人生有些事情就如打喷嚏,虽然你已经有所预感,却总是措手不及。
26、上帝在这边关上门,就会在那边打开窗,即所谓的天无绝人之路。
27、不要总把自己与别人比,人各有自己的特点,做不成大树,可以做小草,做不成船长,可以做水手,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做个最好的自己!
2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9、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设计”一词,我们都不陌生,所见所闻,无一没有设计的痕迹,设计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广泛的活动,从古至今,都离不开设计。设计是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反过来说,设计来源于生活。
设计有着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设计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人类在物质创造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使人类的四肢、大脑、感官脱离了动物状态,逐渐变为人。设计是在人们生活中慢慢被发展起来的,简而言之,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我们从早到晚生活的每个时间、每个空间,我们接触、使用、观看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品,还有建筑物、图书、居住装潢、服饰、海报、电脑图文、园林小品等,都可以看出设计,看出美,我们生活在被设计的环境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参与设计,改变环境,创造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城市化进程,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来临,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例如图书。图书作为承载、记录人类思想、科技和艺术成果的载体,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直接反映。从钟鼎到龟甲到竹简,到今天的图书,再发展到数字出版,图书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它的本质,它记录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功能没有变。与此同时,图书的装帧设计,也伴随着图书形式的变化,从实用、简朴,比如孔子时代的“韦编”,到今天的手法多样,风格多元,也无不遵从两个原则,一是提示、传达图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间接或直接的反映,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审美领域;二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设计的美感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不同装帧设计风格,是时代生活的一个反射点,也反过来参与时代审美活动创造。
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存在是不是具有文化期待呢?设计有没有一个自我的定义?现今设计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这迫使我们对设计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设计作为人的物质创造过程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设计可以说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生活中有了设计,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是走向生活和技术的功能审美创造,设计与生活的互动首先体现在设计的意义上。设计对于不同的人,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共同的地方在于设计会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设计实质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需要技术才可以将功能和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精神上的需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物质层面的实用功能,这是设计的基本功能,它是用来满足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二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功能,这是设计的拓展功能,而这就是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含义同时使人们满足审美的心理需求。第一个方面是最基础的,任何设计都是要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审美需求的。
这也说明了设计源自于生活,现在很多的设计师都秉承着设计回归自然的理念,回归自然即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设计才能更好为人们所接受。有人会想,如果设计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会不会就是没有创意的设计?其实,创意和生活对于设计来说并不是一个矛盾体,创意是什么?创意是你在设计中给人意想不到的点。但这个点要被人们认为是创意,那必定是要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会认可这种创意,肯定是因为这是在满足了人们实用的前提下的创意,而不是单纯艺术的创意。
在实际的设计作品中也经常看到源自于生活的设计。由于生活中的一个点而创意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可以被人们所认可的。比如《冰河世纪》这部电影给设计师的启发,在现在的追求创意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更多追求的是一切回归母体般简单安静的生活,冰河世纪的冰川场景给了我启示,它的流线型未尝不是室内空间一个很好的转折点。再比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混泥土建筑,绿地离我们越来越远,看到的蓝天越来越少,呼吸的空气越来越差,最重要的是在密集的楼与楼之间,有些还见不到阳光,我们在室内空间设计时,为什么不利用影子呢?有影子的地方,必定有阳光。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设计,生活给了设计的灵感。
人们的设计行为,无论是设计师的创造行为,还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设计感受,都离不开生活。都是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设计行为。总之,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设计,还是现代设计,抑或是未来社会的设计,都离不开生活,它必须要以生活需要为设计的前提基础,必然要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设计与生活互不相离。
独坐窗前,看着窗外的天空,竟然是那样的阴沉,感觉上像是给每个人的心中都压上了一座沉重的大山,让人有一种很闷的感觉,是那样的不舒服。
时间一点点的在流逝,窗外渐渐下起雨来,哗哗的声音不绝于耳,听起来让我有一种异常烦躁的感觉,这真的是非常奇怪,因为,在我小时是最喜欢雨的,喜欢在窗旁看着外面的雨点发呆,对我而言,那雨滴拍打地面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会给我儿时那纯真的心灵一种舒适美妙的感觉,一切是那么舒畅。
而现在,我竟然有些厌烦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与儿时不同了呢。仔细回想这一切,竟发现不至是对雨,甚至面对以前我最要好的朋友们好像也不是那样的无话不谈,那样的无拘无束,好像总是有一层隔阂,无法让自己对别人完全的敞开心扉,感觉整个世界好像只有自己,是那样的孤独。这一切是因为什么?难道时间的流逝,就连人世间最珍贵的友情也会被它冲淡吗?
耳边突然传来了儿时同伴的呼唤,是那样的真切,随之而来的,脑海中也不断的闪现着儿时一同玩耍的样子,一起在雨中漫步,一起在水中嬉戏,一起躺在房顶上看着云彩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那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是啊,儿时是美好的,也许现在找不回当时的童真和稚气,感觉上会像是丢了些什么,但回忆总是美好的啊,窗外的雨不知在何时停了下来,在天空中的积云慢慢散去,神圣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仿佛我心中的积云也在阳光的照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一切竟显得那样的美好。
突然在楼下传来的一阵喊声,那是在叫我,低头望去,竟是儿时的朋友们,在招呼着我一起去玩,我的双眼渐渐地模糊了,惊动间不觉两行清泪无声留下。是啊,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的冲淡了什么,但那绝对不会是友谊,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的会失去什么,但那也绝不会是朋友……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生活感悟
中国分类号:G633.34
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标中指出:“对于中高年级的习作内容,在低年级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基础上,要求提高,明确提出‘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和创造性的表达”。也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写出学生各自的感受。也就是说:在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必须注重对生活的感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正是小学作文教学最恰当的策略和方法。
但是我多年来的观察、调查、了解、分析我们周边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却存在一种怪现象:学生每天都活动在家庭、社会、学校等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可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却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无从下笔。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近年来很多同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我从他们研究的成果结合我的探究实践相结合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是生活的主体,要想写出生活、写好作文,就必须走进生活、学会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让作文、做人在生活实践的大潮中得以升华。
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潜心研习经典课文,品鉴名家之“悟”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版的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都是教材宗旨最有力的体现,更是概括生活的经典之作。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课文时要重视所学课文对生活内涵的揭示和再现生活写作技巧的研究。特别是记叙文或者叙事诗歌所写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更多的是作者亲力亲为的。虽然中高年段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小学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依然尚浅,辨别力不强,还有可能没有学会用心去想课文作者所写事例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因此每逢这个时候,学生的生活感悟显得很淡漠或可以说混沌茫然。在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面对学生有意识的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和亲人在作品中的影子,从作品中领悟人类最真、最善、最美的亲情。还比如,我们周围的家庭生活中,一些父母比较自私狭隘,对子女的教育脱离正确人生轨道,甚至根本就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致使我们的学生经常遭受不良行为习惯的耳濡墨染。有的孩子帮助困难的同学遭到父母的训斥;有的孩子在学校发生点儿误会,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大打出手,以为这样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出口恶气,但是却使自己的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同学们都不敢和他来往,久而久之这个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很多孩子因为家长的原因产生委屈和不满甚至和家长产生敌对情绪,但是学生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这也难怪啊,毕竟他们还在玩儿的年代,还没有学会理性的分析。我深入浅出的、通俗易懂的引导孩子们从合作学习的课文中剖析生活的本质,已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了自己的影子,还有父母以及社会上各种种各样人的形象。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在学习探究课文、从生活中找素材写作文,都有豁然开朗之感。
二、 师生合作探究思维方法,巧用理论指导生活感悟
人类的思维模式往往固定性很强,那么对生活的认知就避免不了狭隘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薄,视野不开阔,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简单化、表面化。因此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思维方式上做一些浅显的理论指导,交给感悟生活的思考方法。
要引导学生从流行的潮流中脱颖而出,寻找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前些年报导了全国打假英雄王海的事迹之后,很多公司商场争相聘请他为本商场的质量监督员。我在作文课堂上把这则消息写在小黑板上(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多媒体),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又经过小组之间的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聘请王海做质量监督员的商场经理实在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甚至是掩人耳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都有点儿惊讶了,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这样的求异思维确实是让我和听课的领导老师耳目一新。作文教学主题的确立对布局谋篇起到引领作用,跳出人云亦云的圈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想,正是求异思维的优势所在。
三、 引导并且督促学生勤写日志,记录对生活的感悟
写日志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为自己写作文积累省素材。同时在写日记过程中,可以把观察到的生活进行深一步的处理和加工,提高自己的生活观察能力,训练自己的遣词造句的功夫,锤炼自己的作文思想。我从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们写日记,从一句话写你看见的一个镜头开始练习写日记,一直到六年级基本上不用进行作文指导了,只是定期举行作文会。因为学生已经在循序渐进的生活记录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阔的生活感悟。
有了范文的借鉴、理论指导的思维方法、多年来日记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积累,但是要把对生活素材选择、生活感悟的提升和作文主体、主题谋划和确定,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审时度势,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开启生活、作文之间的感悟点,给学生在生活和作文之间架起一座七彩虹桥。又一次学生自己出了一个作文题目:《留在记忆深处》。我只启发学生一句话:把作文思绪尽最大可能的展开。最后小组汇报上来的作文题材:一次成功带来的激情飞扬,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一次错误激发人生醒悟改过自新而永远的铭记;纷繁社会,世风日下,谁拯救,国学进校园天空始清澈。由这些所展示出学生思想的火花可以看出多年来的我这样追求作文教学高效务实的方略是正确的。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揭示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活动,美术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人类社会变化无穷的实践活动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风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反应和艺术升华:艺术来源于社会现实,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日常生活,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心智、思想及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美术作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我想重点谈一下生活中美术创作的真实性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一、生活的真实性为美术创作,艺术创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条件
活生生的现实、真实的世界、丰富的社会生活,人们之间各种复杂的交往生活、生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自然的变化多端、历史的变迁、自然的更替都为艺术创作特别是美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丰富的真实的,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物质生活基础的条件,客观的现实世界是美术艺术产生的生命之源,任何美术家或者是普通民众的艺术创作都脱离不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都或多或少的流露出生活的真实性的一面,离开物质现实世界,美术艺术的创作就失去生命力,失去根和艺术的土壤:离开了真实的世界,美术艺术产生的便成了空谈,也不可能产生,受广大民从喜爱与接受的艺术,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美术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不可能的,也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奥尔南的葬礼》和《画室》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场景,是真实生活的艺术写照。要想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经受住时代考验的美术艺术作品,就要求美术作者都应真正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真实现实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获得创作灵感,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广大民众,为人们提供美的艺术的作品供大家品味、欣赏,从而陶冶广大民众情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现实生活中的艺术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很朴实很简单,从一草一木的生,从日月变迁到风雨雷电、雪花飘落、花开花落、果实成熟,从四季的变迁、人的生老病死,日常工作、生活、生产劳动、科技发展,生活中的繁杂、大自然的变迁中,处处是真实的,同时你只要认真细致体验、感悟,就会从中领悟一些感受,或喜或忧、或迷茫或惆怅、或狂喜、或哭或笑、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唱出来、画出来、刻出来与其他人共享共鸣,这就是艺术的产生的美妙过程,生动的丰富的情感流露、真实的生活流露加上自己深刻的感悟和思想修养的融入,就能产生美的艺术品,用笔描绘出生产生活场景和大自然的美景,就是艺术的产生的过程,生活的艺术和大自然的美景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凡高的《菊》、徐悲鸿画的《马》都是作者对生活、对生活中事物的长期的细致的观察、分析、感悟的结果。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作出的具有非凡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美术艺术作品,只要你深入生活、认真体验,勤于思考,细致观察、认真感悟、总会发现和发掘出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你有条件就可以用绘画的形式通过一些技法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好的美术艺术作品来。
三、美术创作的真实性
刚才说了生活的真实性,同时也谈到生活中流露出艺术的“影”与“形”,那么,从客观现实出发,美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就自然而然地应该也必须是真实性了,现在某些学者,艺术工作者,往往浮躁、急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深入生活“纸上谈兵”,不愿意接近生活现实,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人民的疾苦,感受不到真实世界的一面,闭门造车;靠不切实际,甚至脱离生活的想象,冥思苦想,来写来画,可想而知效果会怎么样?人们能够接受吗?艺术价值又从何谈起?能够经受时代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吗?美术创作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要从其真实性出发,要想创作出经受得住时代和广大民众的检验、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艺术品就必须扎根于生活,体验生活创作出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高于生活的美术艺术作品。
四、美术创作的“灵魂”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和统一
美术作品是真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也是作者身心体会、才智、心智的流露。从美术艺术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意,感悟和思想表达,可以看到生活的现实和客观世界,是主观性和客观性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件好的美术艺术作品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相结合,情景交融,意与情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产物;好的艺术品能够让你有所思有所想,从中可以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现实与梦幻等,这些都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生命力长久的根本所在,是其灵魂和本质所在。
作者简介:
刘爱丽,女,河南永城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美术理论研究。
演员需要运用自己的形体、声音、情绪去塑造角色。一个优秀的演员,需要有操控自己的能力,也需要具备积极而又稳定的注意力、灵敏而细腻的表现力,这也许是作为演员的一般要求。除此以外,我认为,演员一定还要热爱生活,要具备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也要拥有火热的激情与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创造角色。
首先,演员一定要热爱生活。
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至少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生活和演员的艺术创造有着重要的关系,那是一名演员对这份事业充满的崇高的责任感。演员只有不断的深入沸腾的生活,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更好的表现生活。但凡艺术的珍品,无一不是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演员对于社会生活的精准把握,才能展现出艺术的真正价值。成功的角色塑造,往往都不是演员单单凭借技术和技巧就能够完成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演员要运用自己细腻的心灵和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感受社会生活中形形的人与事。在当下的许多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演员们下厨房,比拼厨艺,品尝佳肴。他们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广阔的视野,认识、观察和感受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限美好,只有对生活有了正确的了解、认识和体验,并扎根到生活的最深处,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水深火热与人们情感的息息相通,也才能领略到生活的内在活力与勃勃生机。演员也只有在这样深厚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提炼才晶莹绚丽的艺术珍珠,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角色,才能表现出撼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这都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
其次,演员还需要具备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
演员是个高度个性化的职业,从言谈举止、个人修养到精神品格,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将其归入固定的类型,即使塑造的人物在不同的境遇中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更不能用一种固定的套路加以呈现。一个演员对自己或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有敏锐、强烈的感受,不管是来自生活的苦、辣、酸、甜,还是来自情绪的欢笑、喜悦、憎恨、悲伤都应该有所感受,并能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这种人生的甘苦与无常,将这种感受运用到塑造角色中,就能从感情出发,准确地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演员的生活经历不同,不可能把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都包揽无余,因此演员还要能从生活出发,根据生活的逻辑和理性去观察、发现和寻找人物性格的普遍性、合理性和规律性,从人们的嬉笑歌哭和音容笑貌中攫取创作的素材,关心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观察和积累身边的人物和事件,用自己的理解和真诚去感悟形象,并将这些片段和形象贮存在记忆里。一个优秀的演员,站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能够得到观众的掌声和认可,那么这个演员一定不是在拼命的演人物,而是对他塑造的人物有着高度的观察、理解和感悟,并能紧紧地靠近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他才能发自内心的将这个人物形象饱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演员还需具备火热的激情与坚定的信念。
作为一个演员,他要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通过他的真诚和心灵,强烈真实地表现出来,打动观众的心,并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种例子其实很多的,如在话剧《铁人轶事》中,杨树田塑造的铁人王进喜,当他听到徒弟在事故中丧生后,嚎啕大哭,并把徒弟的母亲当做自己的母亲,一生来照顾,观众看到这里,无不落下激动的泪水,这种真实感人的表演,是依靠演员的激情来完成的。演员当在某种特定的生活境遇中体验到了某种情绪反应之后,还必须要有能力记住这些情绪,以便在类似的塑造人物情境的刺激下,能够重新唤醒这种记忆,并能完整的表现出来。这不仅要靠演员平时生活的深厚积累,也要靠演员的对生活的火热的激情。坚定的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艺术素质。演员只有建立起坚定的信念,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角色,也才能获得一种真实的感觉,这也是演员的可贵之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演员在塑造人物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很快投入到规定的情境和之中,按照人物性格的要求,依靠动作想象力,把文学形象转换成舞台形象,真实地生活在舞台上,并能准确地找到那一时刻的感觉,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就表现出来了。
演员表演上的准确性,不在于外在的举止,而在于人物思想感情闪耀的瞬间。这种闪耀的瞬间需要演员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拥有火热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这些内在的能量在相互传递中,转化为演员的气质和修养,也会成就演员的最高梦想。
【关键词】要写新话;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挖掘出“新”
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写作的灵感则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有新意;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种感悟,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挖掘,善于从寻常生活中挖掘它的深意和新意,在寻常处发现“新”,这是使文章出“新”的一条途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新话,首先要有话可说,而学生最棘手的是无话可说,有人认为生活太平淡,也太单调了,日子是机械重复的,节奏是一成不变的,出了校门,又进了家门,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又谈何“新意”呢?因此,在作文写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式,如果题目是《我的老师》,十个学生有九个会写他自己病了,老师如何去给他补课,或是老师带病上课,或是老师家的灯彻夜通明,老师废寝忘食地为学生批改作业、备课等来突出老师对工作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如果题目是《我的母亲》,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写自己生病,而且还有一个特定的情境:爸爸外出打工,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生病的时间大都是在晚上,且风雨交加,母亲艰难地顶风冒雨走十几里路把我背到医院,昼夜守护等等,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无法抗拒的伟大的母爱。写这样的人物,你必须用生病的办法去考虑吗?如果不“生病”,就无法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吗?这反映W生缺少观察,更没有去感悟生活。实际上,不是因为生活单调,而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至少是隙中望月般知之甚少,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不留心观察,不及时发现挖掘,是不可能采掘到的,为了让学生的话中带“新”,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开阔视野,感悟生活。
对此,我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最 (喜欢、讨厌、反感……)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老师,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本子上,观察的项目有:外貌特征、语言特色(包括语调、音量)、习惯性的动作、对待学生的方式、爱好兴趣等。一周后动笔写作,这个课外的情境,给学生很多启发,作文也有了改观,写外貌是栩栩如生;写语言动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性格特点更是有所长进。这次作文其实也反映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等等,最令人欣慰的是赞美好的老师,没有一个学生或老师“病倒”在作文中。这样的作文,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中,知道要写什么,懂得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
事实证明,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同学,总能在平凡小事的背后挖掘出“新”来。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习作――
话 筒
从我家的隔壁又“风雨无阻”地传来了歌声,那不是在放磁带,也不是在听音乐,而是我家邻居在“OK”。
对他唱得好坏且不作评论,但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在的家庭中,有个卡拉OK已不算稀奇了吧。
记得在我上小学前,只有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讲话时才能用上话筒,等我上了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也开始在话筒前为我们讲话了。
那时候,话筒只有大人物可以接触到,它能把声音扩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再后来,港台歌星风靡大陆,他们唱歌时,话筒总是少不了的。因此,又觉得这是大明星的东西,一般的人并没有资格用。直到几年前,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卡拉OK风,大批的新设备涌入了千家的酒店、歌舞厅。但起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花上一些钱,去“潇洒走一回”。可见,它仍未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过了不久,卡拉OK就打入了工薪阶层,继而踏入了农民家庭。于是,管你唱得好听难听,管你唱得走调不走调,只要你愿意,有胆量,不怕出丑,这话筒就随你拿在手里怎么玩。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邻居的歌声悠扬地飘来,这歌声,这话筒的变迁,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
这并不是那种特别有文采的文章,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的是话筒,笔墨却落在社会的变迁,祖国的变化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歌颂、赞美那卫星发射般的大事,而以一件寻寻常常的身边之事物,写尽了祖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就不会留心话筒地位的变化,也不会去思考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深意。当然,她自然也不会想到以一个“话筒”来写人民生活的变化。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尝试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写作;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更是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 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班级里的趣闻乐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处处都有可写之物,处处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观察,总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总能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例如,要指导学生写《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首先要带学生去观看一场足球比赛,选定一个核心队员重点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特别要提醒学生抓住射门瞬间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观察。再如,要学生写《冬天的早晨》,就要让学生观察寒风落叶、忙碌的清洁工、晨练的人们、上班上学的人群,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的早晨虽然寒冷,但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总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言之有物,述之有情。
二、启发学生用心感悟
作文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但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并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思想、感情,必须用心去思考、感悟,才能形成深刻、正确的思想和情感。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正是用心感悟的结果。例如,屈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不明是非的国民,忧愤交加,感慨“几世浑浊独有我清,众人皆醉独有我醒”,从而写出了《楚辞・渔夫》;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悟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从而写出了《背影》;莫顿?亨特在面对困难时,悟出困难要一步步解决,最后才能走向成功,从而写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生活中的一些凡人琐事,虽看似平凡,但细细体味,就能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就可以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例如,看到母亲的白发,我们可以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无私奉献;看到飘扬的国旗,我们可以感悟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到一片落叶,我们可以感悟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看到建筑工人粗糙的双手,我们可以感悟到高楼大厦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建造出来的,劳动是拼搏和奉献,劳动是生命的永恒……所以,我们要启发学生用心感悟生活,让学生明白,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就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就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就能让文章血肉丰满,面目可亲。
三、培养学生抒写真情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在学生懂得用心感悟生活之后,教师还要设法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鲁迅先生满怀真情地讲述了他童年生活的种种趣事,尤其是对百草园中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依稀能看到文字背后闪烁的泪眼;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往往感动于文中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即文中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父子情深令人热泪盈眶。试想,如果作者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怎么能捕捉到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典型细节,写出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呢?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习惯,把每日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得了好成绩,心情愉快;受了批评,心情郁闷;与老师作了倾心长谈,豁然开朗;妈妈今天生日,我帮她洗被子……诸如此类,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录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只要学生有了真情投入,思维就会处于激发状态,头脑中储存的美好生活点滴就会纷涌而出,就能将真情实感诉诸于笔端。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都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要我们做到以上所述,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文章将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张良胜: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2]马兴敏:感悟生活,展现自我――《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7;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一门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基础,以锻炼学生具有优良品质、乐于学习、珍惜生活作为培养目标的活动类的综合课程,出发点是引导小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准绳。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锻炼;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太小,都有好动贪玩的特点,但是却具备效仿能力极强的个性,他们身处于娱乐与学习两极分化的境地,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与了解都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没有清晰的印象。所以,要让他们喜欢接受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走进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品德与生活任课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一、走进生活,感受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所遵循的是道德立于儿童生活之中的基本理念,优良的品质形成,一定要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不是脱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设计时,要抓住低年级学生那种好玩爱动品性,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积极配合老师进行情境表演,做各种喜闻乐见的游戏,使小学生感悟到做人的真谛,体验出道德品质,领略到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的快乐,激发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生活,感悟过程,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自己亲身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认知、体味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的感悟越是真实、越是细致、越是透彻,就会越深刻、越准确、越细微。在教学中,深刻地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准确细致地讲清观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理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表演、绘图、剪纸、拼图等方式,将品德寓于各种娱乐活动之中,做到道理与知识的相互融合,引发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氛围,加强训练,加固学习兴趣
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都知道,让小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努力为小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注重品德行为的训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教师为他们提供标准的行为规范的指导,坚持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达到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目的。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作文有素材
学生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然而很多学生生活在其中却“身在宝中不知宝”,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不加留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可见,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春天可体验温暖的阳光,夏天可观察雷云雨电,秋天可嗅丹桂飘香,冬天可望日出日落……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等等。
教师还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如家乡的建设和变化,街市的热闹和繁华,家庭设施的添置,班级动态的剪影,做到每事必问,每问必得。
因此,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到广阔的自然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在辽阔的知识海洋中拾珠吸露,从“真”处看,从“细”处看,从“深”处看,从“另”处看,从“无”处看,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繁茂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作文说真话
学生虽观察了许多,可提起笔来还是唉声叹气,觉得没什么可写,怎样才能轻易下笔呢?这就要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多做、多玩。多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做饭、插秧养花、饲养家畜等;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扫马路、拣垃圾等;做小试验,搞小制作,充分利用试验制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来写作文;采访调查,让学生就当前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人物做调查研究,然后写通讯或调查报告;旅游参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名胜古迹参观旅游,在亲自感受和体验后写文章。多玩,如弹奏乐器、唱歌跳舞、体育锻炼、踏青野炊、爬山赶海等。让学生在做中、在玩中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书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总之,教师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做、玩、学、思、悟,在心情愉悦的做与玩中获得欣慰,感悟生活的妙趣盎然,获得写作的素材。
三、感悟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见地
感悟是写作的灵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千差万别的。教会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所在。著名作家刘心武说:“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学生不仅要品味生活,而且要学会感受人性的美丑,思考生活的真谛,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如从劳动中去领悟“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爬山赶海中体味艰苦,感受坚强;从竞选班干部中品味失败,学会战胜脆弱……在活动中感受、品味、思考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感而发,会有真情流露。
四、表达生活,让学生作文吐真情
学生虽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写作时也不能活学活用,这关键是学生没有激活所积累的材料,不能很好地表达生活。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怎样才能使死的素材焕发出生机呢?
1.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一般按照类别分为语言摘抄、材料概括理论要点等,每个类别又可分若干小类,如“人生品德”方面就可分宽容、良知、责任、感情、敬业等方面。
2.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或创设情景,让他们真情表白。捕捉学生有感而发的场景,记录闪烁的思想火花,抓住稍纵即逝的怪问题、小注意、奇想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一个盛夏下午第一节课,突然狂风乍起,乌云密布,天地昏暗,伴随着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一会儿窗外成了一个混沌的世界。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窗外,好奇、惊讶、害怕、激动、兴奋,表情各异,这不是最佳的时机吗?于是我和学生一起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的交响乐,学生叽叽喳喳,拍手叫好,交头接耳。雨过后,即兴口头作文。学生情动而辞发,出口成章,语言流畅,具有鲜明的个性,真是“吾意所欲言,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