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树叶粘贴画

树叶粘贴画

时间:2023-05-29 17:4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树叶粘贴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树叶粘贴画

第1篇

汉滨区茨沟镇幼儿园

胡娟

设计思路:

每年秋天正是本地(茨沟镇)“赏红叶”的好时节,《指南》中指出“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从而进行艺术表现”。由此可在大班开展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课程活动。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让幼儿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让幼儿学会通过树叶粘贴画去感受和发现秋天的美,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3-5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每种树叶准备2-3片;A4纸,胶棒,儿童剪刀。

2.经验:幼儿对形状,色彩的搭配和对秋天景象的已知经验,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能够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方法:观察法,口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看图提问:引出秋天、秋叶)

1.欣赏秋天(出示家乡秋天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和树叶做个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请小朋友欣赏一下我们家乡此时的图片吧!

2.秋天的景象(引导幼儿从秋天的景象到秋天的树叶)

阳光洒在秋天的树叶上,到处都是一片金黄;秋天的树叶落在公园里的长凳上,还把房子周围装扮的更漂亮。秋风吹落了红彤彤的枫树叶,黄灿灿的银杏树叶也被秋风吹落,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树叶都被秋风吹下,各式各样的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非常好看。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

1.师:老师捡到几片树叶,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片树叶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银杏叶像一把折扇,红枫叶像金鱼的尾巴

红叶像一顶帽子,无患子叶像弯弯的小船

(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树叶的形状特征,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颜色不同)

2.师:秋天的树叶各种各样,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拼成图形,下面,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用树叶拼成了什么图案。(展示树叶拼图)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展示树叶粘贴画)

师:秋天的树叶可以拼出漂亮的图案,怎么样才能留住这些漂亮的图案呢?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树叶粘贴在纸上,做成粘贴画。这样我们就能留住它们啦!

三、操作展示(拍摄制作粘贴画视频并介绍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师:漂亮的树叶粘贴画,如何制作呢?下面,请小朋友准备好以下几种物品,老师给小朋友们简单示范一下树叶粘贴画的制作,跟着老师一起来制作吧!

操作的时候,先用剪刀剪掉树叶的叶柄,把树叶剪成需要的形状,将剪好的树叶放在盒子里备用,在粘贴之前先将树叶的拼图摆出来,确定粘贴位置,在粘贴位置均匀的涂上胶,最后将树叶粘贴在涂有胶的地方,用手轻轻抚平,自然风干就好。

四、作品展示

师:小朋友们可以请家长帮忙,做更多不同的树叶粘贴画,和小伙伴分享你的作品,树叶粘贴画还能装饰我们的房间,让生活更美好。

五、活动结束(欣赏儿歌)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树叶粘贴画,像是和秋天的树叶玩了一个小游戏,秋天的树叶不仅好看,还可以来玩,小朋友们喜欢吗?最后,老师给秋天的树叶送一首儿歌,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吧!

《秋叶》

秋叶扁,秋叶弯,好像许多小小船

第2篇

但我们已经开始感受秋天了。

我们可以做些准备,

到红叶飘飞之时,

和宝宝来一起捡秋叶,感受秋天!

初秋,妈妈可以带领宝宝一起去捡落叶,感受季节的悄然变幻。昨夜的北风一吹,小路上、草坪上铺满落叶,有红的、绿的还有黄的,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有些树掉叶子而有些树却不掉叶子呢?掉下来的叶子为什么颜色还不一样?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有些树是落叶树,有些树是常青树。落叶树一到秋天会集中掉叶子,掉得整个树冠光秃秃的,常青树其实也换叶子,但它一年365天都在缓缓地换叶子,一面掉老叶一面生新叶,所以你看不出来,还以为它的叶子一年到头都又绿又稠。至于落叶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叶子里面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叶绿素最多,叶子就是绿色的;类胡萝卜素最多,叶子就是黄色或橙色的;花青素最多,叶子就是红色或紫褐色的,到了秋天,气候慢慢变凉爽干燥,叶子里的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显现出来,叶子就变成黄、橙、褐、紫、红……带着孩子拣落叶,从一数到十,再数到100,好啦,看看我们都拣回了哪些树叶,都可做哪些游戏。

树叶分类和天女

散花

我们可以和宝宝一起做树叶分类。妈妈重点选取3~5种独具特色的树叶,比如银杏、柳树、梧桐树等,先让孩子描述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如银杏叶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柳树叶像细长的小鱼,梧桐树叶像张开的手,叶片上有三道或五道裂口……

这样和宝宝玩:

1. 让孩子摸摸叶子的不同质地,通过触觉感受叶片们的差异。

2. 将这几种落叶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来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中,让孩子再次口述这些叶子的特征和差异,使孩子加深对不同种类叶子的印象,并加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3. 将完成分类的叶子再混在一起,捧起树叶抛向空中,一面高呼“天女散花”,让树叶在空中散开落下。

鼓励孩子自己来尝试捧和抛的动作,锻炼手臂灵活性和力量。孩子一般相当喜爱这个游戏,一个人都能玩很久。

叶脉书签

妈妈要跟宝宝解释一下叶片为何能做叶脉书签,原来,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表皮细胞,它能保护叶片。表皮里面是含有叶绿素的叶肉组织,贯穿叶肉组织并给叶子输送养分的,是叶脉。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的书签。接着,妈妈拿出一片叶脉书签,让宝宝仔细观察,可看到中间一条较粗壮的主脉,在主脉上分出许多侧脉,侧脉上又分出细脉。这样一分再分,整个叶脉系统就联成网。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就成了漂亮的叶脉书签了。

漂亮的叶脉书签这样做:

1. 要选择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来制成叶脉书签。如桂花树的叶子、山毛榉的叶子,还有枫、桑、椴、杨、榛树的树叶。所采的树叶老一点好,不要太嫩。

2. 将叶子放在小锅里,小锅里再加上浓浓的食用口碱溶液(最好别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和孩子一同操作有危险),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加热15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

3. 等叶片变色、叶肉酥烂时,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涮一涮,放在玻璃上,用旧牙刷在流水中轻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叶肉,露出白色的叶脉。

4. 把叶脉片放在旧书里压干。一天后,取出压平干透的叶脉片,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也可以涂上红墨水、蓝墨水。一个小时别去碰它。

5. 平放在吸水纸上,压平压干。在粗壮的主叶脉的基部系上丝带,叶脉书签便做成了。

树叶押花

小时候,妈妈也时常把采摘的枫叶、花瓣等小心地夹在书本里,押干后,当礼物送给小朋友的吧。今天看来,这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押花技法。现在,押花可以用押花板、海绵、塑胶膜和卡纸等押花器具来做。押花板是最重要的工具,它采用一种既可吸水又可以防止花叶的色素流失的特殊物质来制作,它边加压边吸收新鲜花材、叶片中的水分,使花草或枝叶成为有层次的平面,却依然保持刚采摘时的色彩和生气。

做一个树叶押花吧:

1. 妈妈和宝宝在卡纸上设计好要完成的画面,用笔在卡纸上轻轻画出图案的轮廓。

2. 把秋天变黄变红的枝叶,连同珊瑚珠一样可爱的种子,按照所需要的形态放入押花工具中。一般需要压制两天,要是叶片厚实或种子的含水量较大,可压制3~6天。

3. 按照构图,用专门制作押花的胶把压制好的枝叶粘在卡纸上。要注意粘贴的顺序,有前后的重叠和上下的交织,押花才会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也才能把押花特有的鲜活表现出来

4. 在粘贴好押花的卡纸上,加上画框和玻璃,玻璃和卡纸的边缘要加封防潮玻璃胶,以防雨天的潮气进入,让树叶押花受潮变色、或发霉。

树叶贴画

树叶千姿百态,有些落叶,与动物身体的某部分形状很相似,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想象,这片树叶像什么呢?这两种不一样的树叶组合起来像什么呢?孩子要是感兴趣,我们就可开始创作树叶贴画啦!这可是动手动脑,发展孩子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好游戏!还能提高绘画能力。一起来看看游戏步骤吧!

树叶贴画这样做:

1. 先要跟宝宝一起收集梧桐树、枫树、泡桐树、冬青树和银杏树的落叶,洗去灰尘,阴干水分,然后在书本里压平。

2. 引导孩子根据贴画内容选择树叶,如:将梧桐树叶的叶柄剪掉,做小猫头,再选择别的材料做猫眼猫须等,如蜡光纸做猫眼,竹丝做猫须。

第3篇

一、树叶贴画造型教学

农村的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在美术课前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前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最后粘贴成画。

二、彩纸造型教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商店和城市一样,糖果、香烟的种类繁多,包装精美别致,图案新颖美观,色彩鲜艳夺目,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让他们效仿集邮的方法,把它们夹在旧书里,到上美术课时引导学生把不同图案分类贴上,也可以按教学所需拼、摆、剪、贴成各种字和画。如拼人物画时,把黑色糖纸、烟纸剪成头发,黄色的剪成脸形,再按年龄、性别将其他彩纸剪成不同色彩的衣服,这样拼成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另外,还可以将旧画报、旧挂历等结成串做门帘,用于节日装饰活动场所。

三、麦秆造型教学

农村学生总喜欢玩,每到收麦子的时候,他们会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声音。其实,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然后在美术课上让他们修剪整齐,并像树叶帖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最后做成各种图案。

四、布贴造型教学

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历史悠久,能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因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教师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这样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等。 转贴于

五、年画、挂历时装设计

农村家庭都喜欢在新年张贴年画、挂历。现在的挂历和年画是越来越漂亮,品种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迎新晚会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旧年画和旧挂历,为参加演出的同学设计制作一套漂亮的演出服,或者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制作挂历时装,一不用针线,二不用缝纫机。只需一把剪刀,一把尺,一支粉笔,一台订书机,外加几卷双面胶。制作时,一量肩宽,二量衣长(肩到肚脐的长度),三量胸围和腰围,四量裙长(腰到膝盖的长度)。以腰围为长度剪下长方形,再按裙长剪下若干长方形,然后用订书机把这些长方形边打折边订在腰上,一条百褶裙就完成了。

六、刨花贴造型教学

第4篇

1、制作贴画很简单,材料也很广泛,可以使树叶,粮食、花瓣、碎布、小石子、彩纸、报纸、废纸等等,

2、首先准备你要粘贴的的工具,有纸张、胶水、剪刀、铅笔、橡皮,还有作画的材料等。

3、在准备你要粘贴的图片,根据图片你先画出要粘贴的基本图形,然后用工具把你准备的材料拿出,找出适当的作为你粘贴的内容的材料,然后先粘贴整幅画的背景,在粘贴主要的,然后是次要的,粘贴好后,最后整理一下。

4、在粘贴的过程中,你可以把胶水涂到物体上,也可以把胶水先涂在纸上,根据情况而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和桥梁。传统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笔和纸张為主要材料

的,幼儿因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动作发展能力的制约,

在美术表现技能的掌握上相对匮乏,年龄越小表现技

能对其约束越大。长此以往,就易造成幼儿对自己美

术操作能力产生质疑,慢慢减弱美术活动的兴趣,甚

至对自信心产生影响。

而孩子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极易产

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根据其已有经

验,在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选择相关的美术材料,

激发和促进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和对美术活动的探索

与追求,让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和匮乏的表现

技能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既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又轻

松地利用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又能保护幼儿对美术活

动的兴趣和操作的欲望,还能相应地获得成就感和自

信,一举数得。

如何恰当地运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美术材料,让

美术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得幼儿对美术的

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一、生活环境中美术材料运用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元素都可以用作美术材料,

如废旧的报纸、形态万千的石块或是贝壳、或长或短

或粗或细的毛线、色彩分明的植物种子……这些材料

有着各自的特征和性能。但要完全发挥它们的美术功

效,在一次操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所以教师必须

根据材质等基本属性进行分类,再根据本班幼儿的能

力、水平,有梯度地逐层开展活动。

如我在班级里设立“废旧材料回收站”,孩子

们养成了随时收集各种生活材料和自然物的习惯。我

把材料分门别类,按需开展美术活动。

1 生活用品材料。

一类是废弃物类。如:盒子、纸袋、纸筒芯、瓶

罐、报纸、牙刷、瓶盖、各种纸张边角料等等。这类

物品既可以制作汽车、房子、小动物等各种教玩具,

又可以将大的纸袋进行再加工,制作服装,还可以根

据不同纸质的特性进行撕贴……有一次,几位小朋友

躲在厕所里撕卷纸。我发现后,一边让小朋友观看录

像,了解纸是从哪里来的,并告诉他们应该爱惜纸

张,一边将一地的碎纸条收集好,和孩子们一起完成

了一幅“小羊的新衣”撕贴画。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

中学得轻松又快乐。

第二类是辅助物类(如各类绳子、棉签、吸管

等等),第三类是玩具类(如小汽车、积木、弹子等

等)。这两类物品由于材料的使用简单,因此小朋友

们最喜欢在区角中自由操作。常常是一名小朋友将

染好颜料的毛线绷直,另一名小朋友拎起毛线轻轻弹

下,一块漂亮的格子手帕就完工了;小朋友选出心仪

的彩色毛根,在手中随意拧一拧,一束漂亮的鲜花就

捧在手中;小朋友还将小汽车的轮胎、弹子浸泡在各

色颜料中,然后在画纸上“滚动”,立刻留下一道道

五颜六色的印迹……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既培养了

孩子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又使

得他们的探索表现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2 自然界中的材料。

大自然丰富多彩,它為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

天然的素材,赐予了我们随手可得、千姿百态的美术

材料。

其一是自然物类,如各种色彩、造型的花朵,不

同形状、纹理的树叶,大小、形态各异的沙石等等。

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收集各

种树叶、花瓣,组织开展“树叶变变变”美术活动,

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

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孩子们相互合

作,创意无限。有的用刺槐树的叶子做金鱼的身体、

枫叶做金鱼的尾巴,有的用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成蚂蚁

的小船、飞舞的蝴蝶……

其二是蔬菜瓜果类。在绘本故事《鼠小弟的小背

心》第二课时“制作小背心”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

蔬菜(如芹菜、青椒、莲藕、花菜、竹笋等)。首先

切开这些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横切面;接着再

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蔬菜蘸色印画。当一块块蔬菜的

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

没想到蔬菜能让鼠小弟的背心变得如此美丽。

其三是果壳类,如种子(米、黄豆、绿豆、花

生、黑豆、芸豆等)、壳类(鸡蛋壳、开心果壳、瓜

子壳、贝壳、螃蟹壳、乌龟壳等)。此类材料可以进

行粘贴画、拼贴画等活动。

二、生活环境中美术材料运用的原则

1 适龄化原则。

教师在选择材料引导幼儿创作时要充分尊重幼儿

年龄特点。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材料选择要考虑容

易操作,只要进行简单的拼一拼、贴一贴、印一印、

吹一吹,就能有所呈现。这样保证了幼儿不会因為技

能的限制而操作困难,同时达到锻炼动手能力、增加

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2 适时化原则。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充分结合活

动主题准备美术材料。如以喜庆节日為主题的活动,

就得多准备一些艳丽、暖色调的美术材料;如果是以

植树节、绿化环境為主题的活动,则应多准备一些

“绿”色调的美术材料。

3 多样化原则。

在美术材料的选择上,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孩子兴

趣和有利于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就应多做尝试。只

要符合创作主题,在美术材料的选择上就不应该有限

制。

4 层次化原则。

美术材料的投放不仅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

因素和价值,更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发展差异,让他们

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进行活动。也只有

第6篇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是农村小学利用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开展了“树叶粘贴画”小组“植物种子拼图”小组以及“石头画”小组。我在秋天结束时,带领学生去采集树叶。在采集树叶之前我在多媒体教室首先给学生讲采集树叶的方法,采什么树叶怎样保护树叶,怎样使树叶的颜色不变色等等。学生学了这些知识以后可谓成竹在胸,随即跟随老师到野外采集,他们采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也采集大小不同而形状相同树叶,以备粘贴时灵活应用。

当学生采集回来后,他们的兴趣很高。我就让他们观看课件上的树叶粘贴画,有戏水的金鱼,有森林之王的老虎,有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有机灵乖巧的猫头鹰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

他们急不可待地想把自己采集的树叶制成美丽的图画我又告诉他们要让树叶的水分蒸发一个星期,并要每天翻两次,这样才能制作。学生按我的要求,小心翼翼地翻着树叶,如获至宝。又过了一个星期,我让学生准备卡纸、胶水、剪刀、薄且透明的塑料皮,这样学生一一准备好,我和学生一起开始制作。在这个有限的课堂空间,展开了无限的想象。奇迹出现了,这是闫金芝的金鱼戏水,那是楠的大象王国,这是崔玉婷的蝴蝶纷飞,那是杜翼轩的青蛙弹跳,好真实啊!我也惊呆了,我让学生用透明塑料皮做了简单的包装,并奖励他们一人一个红苹果。他们的作品挂在班级文化墙、楼道里、宿舍里、教室里,既美化了校园,又展示了学生的特长。

随后,我们开始写作了,此时的学生还处于兴趣盎然的阶段,根本不认为是写作文,他们要说,要讲,要表现,情绪高昂激情四射。我说:“大家愿不愿意把你们这次成功的喜悦告诉你的爸妈,告诉你的朋友,告诉你的同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随即,他们自拟题目,开始作文。有的题目是《我成功了》,有的题目是《我最棒》,有的题目是《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有的题目是……这样开放性的习作,使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童真童趣跃然于纸上,文章浑然一体,语言流畅,结构完整,角度新颖,语言风趣……总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三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吗?我不信,但却展现在我眼前,我欣喜若狂,感叹道:这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学习写作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和声响来调动环境和事物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我想让学生写雨中的景物,首先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雨声,雨打在树叶上和房屋上的声音,然后伴有孩子的哭声,汽车的鸣笛声,自行车的铃声以及雨后青蛙的叫声和雨后小河的流水声等。这样一组声音的组合,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故事画面。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景之中,在展开想象翅膀的同时,不忘记事情的连续性和真实性,不忘记人物的语言对话和神态描写,这样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示在我的眼前。一串串好词佳句,如同露珠在点缀着花朵,使得文章更有趣更有情。

三、作文评价多元化 作文评价社会化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把评价当作培养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作文评价是激励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筹码,我对作文评价从不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是多元化评价。何为多元性评价?

如图:

并配有插图,根据不同的文章配有不同的插图,和文章的内容基本符合。这样,不但图文并茂,而且对学生的审美有很大的益处。学生展示出去令人心旷神怡。老师评语较专业,但激励性语言从不吝啬。小组评议培养了同学们之间互相赏析的能力。家长评议引导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从而,作文已成为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自己评议,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使得学生不但自信,而且更理智,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优势。这样,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目标更远,思维更清。

第7篇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一个能量激素,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使得学生十分乐意、积极主动参加绘画练习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使得美术课堂能够像游乐场那样对孩子们充满巨大的魔力。

少儿美术教育指的是对少儿的绘画兴趣进行培养、训练他们的基本绘画技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充分体验快乐的一个过程。少儿美术是严格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准则,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利用不同的美术活动来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情与兴趣,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创造带来的乐趣,以符合少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门学科。

少儿绘画指导从何处入手?怎样激发绘画兴趣?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从教多年,谈一谈我的见解。

一、 良好的教学态度

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进行绘画。教师应当着装干净整洁、语言生动活泼,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充满爱心、有足够的耐心,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并且以师长的身份完全信任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避免以成人固定僵化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身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绘画氛围,从而使得课堂绘画能够更加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直观和快乐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更加应当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孩子们创造一种将游戏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这些活动带来的直观感受以及快乐体验例如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生绘画时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带领学生到户外实地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欣赏一些成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知。比如在学习自编课《家乡的河蟹》过程中,我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了一只大河蟹,学生通过观看、触摸实物之后,对河蟹的外形,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绘画河蟹创设了基础。让学生模仿模仿河蟹行走的姿态,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由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方法,学会用线描的形式绘画河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与分析。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他们画出来的河蟹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此外,还应当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内容。

三、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与题材

良好的教学内容与题材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绘画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题材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揣摩,设计出让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与题材。按照教学内容不但具备美术特点同时还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实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遐想,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兴趣的基本原则。比如树叶粘贴画,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有很多树木、树叶。每到夏天和秋天我就会带着孩子们到学校附近采摘树叶,让他们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外形,看看适合粘贴什么图案。学生往往对夏天不同深浅的、不同造型的绿叶和秋天色彩缤纷的树叶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可以在这些输液中选择那种特点非常鲜明的树叶为创作题材,让学生自由去欣赏,发挥想象,积极思考各种问题,比如枫叶适合粘贴什么?”学生通过一边欣赏一边主动思考、积极开动脑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能提出“老师,我觉得枫叶适合粘贴金鱼的尾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金鱼的身体用什么样的叶子来粘贴呢”?从而让学生在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赋予了实物一定的思想,进而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教师不一定用单一固定的题材来限制学生的绘画空间,应当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画面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教学题材能够促进教师与孩子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为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一种积极地、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稚拙的画面所反映出来的是少儿的一种质朴的理想与信念,反映的是少儿对美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是一项充满想象、极富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少儿敢于想象以及勇敢创造的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 因地制宜 胆大心细 做好示范 认真观察

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见识较少,知识面较窄,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样十分强烈。可是受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绘画能力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其想画画不出,想画画不了,无法画出内心美好的愿望、画出真实世界的美。长此以往,其绘画天性必然会被抹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因地制宜,用好身边的资源;胆大心细,表达真实的想法;认真观察,掌握绘画的技巧;做好示范,树立绘画的信心。

一、因地制宜,用好身边的资源

农村学生出门可见青山绿水,放眼皆是自然风光。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用好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表现美。例如制作树叶贴画。各式各样的树叶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完全可以成为制作贴画的最好材料,通过千姿百态的树叶,学生可以联想到各种物体的形状进行贴画。其不仅无需经济投入,还能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在课前几天让学生们根据要求采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然而置于压平阴干,做好贴画准备;美术课上,让孩子们准备好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指导他们在图画纸上勾画出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进行修剪,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实践证明,学生们大都很满意、很喜欢自己的“画作”。再如,制作麦秆造型。麦子收割以后,麦杆在田地里和自家场院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十分喜欢麦杆,将其当作笛子吹,甚至有的孩子还能利用麦杆模仿动物的各种叫声。应用到美术课上,可以让孩子们分别带一把麦秆,再根据需要修剪整齐,再制作像树叶贴画一样指导他们拼、摆、贴,以制作组成成各种不同的图案造型。

除此之外,生活里常见的五谷杂粮、蔬果水果、各种植物等都是很好的美术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身边的“资源”,使其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画作”。俗话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农村美术教师,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好身边的美术资源,实现美术与孩子们的零距离接触。

二、胆大心细,表达真实的想法

在美术课上,很多孩子在绘画时都会担心自己画得不好、画得不对、画得不像,生怕因此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有了这样的心理压力后,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束缚他们绘画的思想,使他们不敢轻易绘画,甚至对绘画丧失兴趣。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辅导学生作画时,绝不能单纯地从好不好、对不对、像不像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作品,但要指导和纠正学生在用线、用形上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们在绘画时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大胆地画出自己的想法,将所见、所闻、所感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进行表现,“心细”就是要抓住所画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表现。

例如在让学生画《老房子》时,需要画出瓦片与瓦片衔接所产生的滤水道,由此表现古老建筑物独特的房顶景观。但由于受到画面大小,位置角度等限制,很多学生无从下笔了。此时我就告诉他们想想自己家里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可以大胆地加以想象,不要受到实物的限制,看谁能画出更新颖的房子来。学生们立即有了绘画方向,充满了绘画激情,画出了许多鱼网形、井字形、竖线排列式、色块式等等别具一格、充满想象力的老房子,

三、认真观察,掌握绘画的技巧

不会看就不会画。观察对于绘画而言十分重要。通过观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事物,这也是充分表达思想、有效表现事物、创作个性绘画的前提和基础。美术课教学中,尤其是上临摹课和写生课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必要的绘画技巧十分关键。

例如在练习画暖水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暖水壶这一物象,看其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形状,用什么几何形来概括比较合适等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头脑中形成物象的基本特征。再按照事物形象的组成规律,让学生们“先看大形状,画大形状;再看小形状,画小形状。”即通过几何形快速绘制出暖水壶外形,再运用几何线条修改刻画具体细节。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们就可逐步养成从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逐渐树立了绘画信心。

四、做好示范,树立绘画的信心

教学示范大体分为的三种形式:其一为整体性示范。即指教师在绘画时根据表现顺序由始至终地进行示范,直至完成画作,该示范能够让学生对绘画或手工制作全过程加深印象;其二为分步示范。即指教师将绘画或制作过程分成几个步骤,按步骤进行示范;其三为重点示范。即指教师为了让学生突破重点问题,就绘画中的关键部分进行示范。美术教师规范、科学的示范,对于学生深刻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表现技法、进行作品创作、树立绘画信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美术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科学的示范形式,加以语言解释和动作配合,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第9篇

一、就地取材,丰富区域活动

1.从自然中发掘区域活动素材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它不断地向幼儿展示着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在幼儿与大自然的频繁接触中,他们会自觉地去观察、探索,连续地、持久地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演绎幼儿的创造才能。例如,在种植活动中,师生一起动手,种上了各种种子和秧苗等,经常组织幼儿去浇水、拔草、松土、施肥,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在饲养区,我们养过小蝌蚪、小乌龟、泥鳅、小金鱼等,通过饲养一些小动物,使幼儿近距离接触小动物,与动物建立起友好的感情。此外,蚕的饲养,使幼儿亲眼看到了蚕吐丝结茧的整个过程,了解了蚕变成蛹后又化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2.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活动材料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支柱。种类、数量充足的材料不仅会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行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生活中剩余的物品外包装、过时的装饰物等,在幼儿的不同探索活动中都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例如,各种包装袋、纸箱、纸盒、瓶瓶罐罐等。在建构区投放各种纸箱、纸盒、易拉罐,让幼儿自由拼搭组合,一座座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建筑物就会屹立我们眼前。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包装袋、瓶瓶罐罐,让幼儿自由涂画,使这些废旧的材料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材料的特性及其关系,而且能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设想,发展其想像力、创造力及交往合作能力。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同种材料的价值

1.同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的利用

要注重一物多用,拓展思路,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使用价值,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利用效率,使一种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玉米皮,在美工区做线条表现物体特征,在生活区可以进行编织,在益智区可以组成小鸡、蝴蝶等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各种种子在美工区可以用来做种子粘贴画,在科学区可以让幼儿分辨、认识不同的种子,在益智区可以作为幼儿数数、分类的操作材料。方便袋在科学区用于捕捉空气,在美工区能做成空气娃娃,还可以设计成服装,在表演区则可以制作成时装进行T台秀。

2.同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利用

挖掘同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例如泥巴,小班用来捏他们想象中各种形状的物品;中班用来捏水果、食品等简单物品的造型;大班则可以在捏出各种形象并上色,做成简单的泥塑作品。对于粮食种子,小班用来练习数数、分类,中班做种子粘贴画,大班可以用来作填充物制作工艺娃娃。

3.同种材料针对幼儿不同特点的使用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多层次性,能创设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环境,让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玉米秆、高粱秆,巧手型幼儿用来做风铃、眼镜、灯笼等,奔放型幼儿用来做枪玩。玉米皮,女孩用来编织,男孩用来粘贴。花生、豆子、玉米粒、玻璃球,有大有小、有光滑有粗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用筷子夹东西比赛。

4.同种材料的递进延伸使用

材料一次使用后,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价值,为其他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操作使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中班幼儿把各种瓶瓶罐罐涂上色彩斑斓的颜色后,大班幼儿可以用橡皮泥进行二次装饰点缀,让它成为一件漂亮的艺术品。中班幼儿把玉米皮编成小辫后,大班幼儿可以用它们来进行粘贴、编篮子、垫子等。贝壳、石头,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后,还可以用来组合粘贴成一幅美丽的贝壳画。各种纸箱纸盒,在美工区可以让幼儿自由涂色、画画,再到建构区搭建色泽艳丽的楼房,还可以到创意制作区组合加工成五彩汽车等。

三、综合运用,组合使用各种材料

自然资源有很广阔的利用空间,幼儿可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让各种材料在他们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第10篇

[关键词]色彩 环境 游戏 欣赏 竞赛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大自然赋予了各种神奇的色彩。为了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孩子感受美、认识美,从而表现美、创造美。有研究表明,幼儿认识世界是从认识缤纷的色彩开始的,在人的各种感知觉中,大约有80%的信息是靠视觉传给大脑的,而色觉又在视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幼儿从小用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从而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一、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对色彩有感知能力。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为他能教给你无尽的知识,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释放。大自然的色彩五彩缤纷、千变万化,最适宜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与运用。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多为幼儿创造机会,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大自然中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青的草,红红的花,美丽的彩虹,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千姿百态的崇山峻岭……所有这些很自然地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美丽的画面。在引领幼儿观察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别忘记带孩子们参观一些名胜迹,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神态各异的、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古代建筑。这样既能使他们感受到自然神奇的色彩,升华他们的审美情趣,又能让他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一般的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也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特别是我们每个班级的主题墙一般都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或者是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主题变化的,我们要带领孩子们欣赏环境布置中色彩的美丽及其变化。让幼儿从环境布置中也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从而对色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所周知的。而幼儿与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一样。喜欢玩是人的天性,幼儿最喜欢玩,在游戏中他们无拘无束,快乐自在。因此,对他们的所有教育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玩色、涂色游戏等,让孩子们认识颜色。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色彩游戏,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丰富色彩的感觉,增强他们对色彩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偏小,绘画活动处于初级阶段。为使孩子们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选择简单易行而又容易出效果的染纸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面对自己创作的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染纸作品,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声:“多漂亮呀!”、“我要用它做美丽的花衣服!”在刚开始的几次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常常使用黑色、棕色等偏暗的色彩,而使用这些颜色的幼儿普遍性格较内向,不太合群。为了培养孩子们健康活泼的个性及丰富的用色手法,我尽量鼓励孩子们用鲜艳、漂亮的颜色,当活动结束后,我将他们的作品全部粘贴在墙上进行展览,请幼儿评出哪些作品最漂亮,并说出为什么漂亮。幼儿通常认为颜色鲜艳夺目的作品最漂亮,用色较暗、不太鲜艳的作品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当然也受到好评。通过多次活动,我发现原来那些喜爱用暗色的幼儿,如今也都开始选用鲜艳的颜色,他们的作品还经常得到小朋友们的称赞,在性格上也开朗了许多。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我带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在活动中,我将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复印后,请他们自己涂色。由于这些是他们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孩子们涂起来格外仔细、认真。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为使幼儿涂色能力有所提高,我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在涂色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涂色能力之后,我又通过贴画游戏,来让他们感受色彩相拼的独特魅力。活动中我用画报、包装纸或彩色纸任意撕成碎片,让幼儿进行撕纸贴画。活动前教师在底版之上画好想贴的人或物品的轮廓线,在轮廓内涂上一层糨糊,让他们将撕好的纸片一片片贴上,注意贴的纸片颜色要能使物体轮廓分辨得清楚。在贴画游戏中,我还可以与幼儿一同采集各种树叶,进行树叶贴画。在叶片背面纹脉上涂上自己想要的颜色,排成图案;再用一张黑色底纸覆盖上去,用力压印就可形成一幅有着奇妙纹络的色彩画,这样的树叶贴画既可以认识各种树叶的不同色彩,还可以让幼儿感受色彩的纹路的不同。也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布贴画等等。

三、通过欣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能力。

欣赏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而且能使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丰富其想象空间。欣赏活动包括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儿童作品及现代主义抽象派大师的作品等。在组织欣赏儿童画作品时,我将国内外优秀儿童画获奖作品放大,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并与他们一同讲一讲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一定经验和收获。

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也是必要的。这些艺术作品可以是水墨画、建筑物、民间艺术、西洋画等。如毕加索的《牛》、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是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及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品、京剧脸谱、天津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功利的色彩渲染作品,吸引幼儿。抽象画作品是以线、形、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很符合幼儿绘画的特点,加之画面色彩十分鲜艳,孩子们在欣赏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幼儿对色彩鲜艳的作品尤为偏爱,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他们将欣赏活动中所获得的色彩体验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在颜色搭配上也更加和谐了。引导幼儿欣赏,既能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2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方面的因素,长期处于落后的局面。其实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我们对这些资源识别、开发及运用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近几年农村美术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的美术教育虽然受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美术教师完全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探究和尝试。

一、利用民间美术丰富课堂教学

利用民间美术丰富课堂教学是农村中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的集市上,有各种草编、竹编制品;有泥狗、布老虎、绣花荷包、鞋垫;还有窗花、挂笺、风筝等等。很多初中美术课的内容与民间美术都有关系。七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门》,里面提到了门神,我就给学生扩充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讲了门神、灶神、财神的传说,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门神、灶神、财神画的色彩、人物造型、构图等。上课前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分类的方法收集材料,根据学生的条件,自由组合,分头采用不同途径搜集,最后整理汇总。

1、自然材料的运用

(1)菜水果大显身手。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方寸之间》是一节学习篆刻的课程,让学生准备刻刀和石材是不现实的,我就想到了用土豆或者萝卜来代替,既是唾手可得的材料,又容易操作。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剖开的土豆和萝卜上制作了许多漂亮的印章,变“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 ”。另外,我在蔬菜水果的造型上进行了探索。我把自己的探索应用到课堂上,学生们都很喜欢,纷纷争先恐后的模仿。(2)树叶拼贴画。在农村树叶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主要树种有杨、槐、桐、柳、榆、松、楸、椿等。我们用树叶和花瓣做成美丽的孔雀、大宽帽的女子、可爱的青蛙等,甚至在收集的树叶上画上漂亮的图案做成书签。豆子、麦秆、玉米皮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丰富的资源。(3)豆子粘贴画。 豆子的种类有红豆、绿豆、黄豆、黑豆,并结合大米、小米、燕麦、荞麦等等,颜色应有尽有,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自己种植,因此很容易备齐它们。我们用这些五颜六色的豆子做成奥运福娃、威猛的老虎、可爱的大熊猫、艳丽的花卉等等。(4)麦秆造型。 麦秆更是农村的学生容易取得的材料,在收获的季节,让学生准备一些,洗净晾干。我们主要用它结合彩色的布头做成好玩的稻草娃娃。当然,真正的麦秆画,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等多道工序,工艺相当复杂。对于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我仍在探索之中。(5)玉米皮编织。农村的学生大多心灵手巧,很多从小早就跟家里人学会了简单的编织,在课堂上教给他们如何配色,师生共同交流,创造出了美丽的艺术品像形状各异的手提包、草鞋、坐垫等。

2、废旧材料的运用

运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各种实用物品和装饰品,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又可以変废为宝。我们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报刊架、笔筒、花瓶等;用啤酒瓶贴上报纸在上面绘制了许多个性图案;在收集来的鸡蛋壳、鸭蛋壳上画脸谱、各种表情,结合彩色纸做成憨态可掬的小猪等。用废旧的塑料袋制作风筝

二、自己动手绘制文化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的衣着打扮越来越追求时髦、追求个性,并且盲目模仿和崇拜。针对这一点,我决定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我在课堂上实施了绘制、改造服饰的教学探索。我从集市上买了一些白色的T恤衫,在上面绘制了一些简洁漂亮的图案。然后,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制作,学生们都很喜欢。通过对文化衫的设计,了解诸城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三、借助博物馆丰富课程资源

第12篇

作者为甘肃省白银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成员。

摘要

幼儿园活动教学是当前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活动立足幼儿,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全过程,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选择主题、家园配合、师幼协商、共定规则,通过投放幼儿喜欢的,与幼儿实际水平相适应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开放的层次性活动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正确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保证了幼儿活动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

关键词

幼儿园 活动 主动参与意识 材料 投放

识为目标的活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合理投放材料,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化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有效地培养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选择主题,投放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是依据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进行的。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让幼儿意识到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完成。因此,幼儿活动中, 材料的投放要有的放矢,要以达成教育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材料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有计划地投放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训练性材料,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比如在色彩认识中, 我们结合主题“红黄蓝绿”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材料: 有多种种子、红黄泥土、各个季节的树叶、各种瓜果等, 开展了种子粘贴画、泥塑、树叶粘贴画、瓜果装饰画等选择性活动。让幼儿在对材料的自主操作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认识各种色彩,认识大自然的神奇,提高审美情趣。

二、家园配合,准备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更主动、更自信。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运用自己收集的材料活动,活动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十分明显。

在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的天然材料。我们引导幼儿运用自己从自然界收集的天然材料活动,在大叶子上画画、把刻成的叶画制成“书签”、给石头染色等,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自主的操作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

在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我们鼓励幼儿收集生活中用过的物品,变废为宝,运用洗发水瓶、化妆瓶子做成“理发店”,把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做成了盛装超市,瓶盖做成串铃等,幼儿表现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主动性,具有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三、善于发现,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合理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自主操作的前提。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兴趣浓厚的幼儿能力较强,兴趣弱的幼儿能力相应较弱。因此,培养幼儿的能力应从提高幼儿的兴趣入手,促进幼儿的兴趣与能力相辅相成。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发展。比如在“趣味编织角”有的幼儿练习拉线、织网、打结、编手镯,有的幼儿编制相框、小鱼、围巾、水杯套,有的幼儿编制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四、共定规则,找寻幼儿实际需要的材料

活动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只有实用的材料,才能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我们在开展某一活动前,经常与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制订活动规则。比如:在开展“我是服务小天使”这一主题活动时,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实际操作。幼儿收集各种包装盒、硬纸片,到操作区搭建心目中的医院,每天都有新的创意、新的发现、新的尝试。医院建成后,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规则,根据自己的需要,摆放医用“物品”,进行情景表演。为了完成此项活动,有的幼儿让家长带自己去医院参观,有的联系在医院上班的亲戚“实习”体验。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小的幼儿主动参与意识很强,服务理念强,语言运用专业,活动情景真实,成了真正的“天使”。

五、摸准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

“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比如在小小百货超市活动中,每位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机会。活动中,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可以帮助操作慢的幼儿完成任务,避免操作快的幼儿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幼儿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 方明编《.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