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4: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为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告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还不仅仅是这样。有了注意力之后还要有持续的购买力企业才能成功,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支持了。有时候广告公司介入一个案子常常是局部的,而企业的要求也是局部的。那么局部的要求与一个企业的整体的品牌塑造就一时很难挂上勾,(如果是在一个品牌思想指引下,这个勾还联系的很紧)这时它就要追求即时效益,当恰的效力可能是最重要的目标。广告公司这时可以想的单纯一些,就一个目标服务,达到一个广告所需要的目的。比如一些展览会,就是要追求展场的效果。如何达到最好的展场效果是要做“秀”的,这时“做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些反面的东西利用到我们的正面宣传当中来,让它产生奇异的效果。做秀反过来也可说是策划的内容别称。
比如最近在福建晋江举行的一个鞋业展览会上;一个叫蓝道的广告公司就用了这样一个歪招,使整个鞋业展览会大爆冷门。埃威王牌运动鞋成为展会黑马。现在看,我们不能说个策划是什么新东西,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类似“行为艺术”的做秀表演。你想,在所有展台都正规规距距的用产品在那里喋喋不休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行为表演,那是什么感觉?那一定像是一场大腕的倾情演出,不吸引人才怪呢?
在会场上有人喊:"这边有人在表演”,其实谁有那么大胆在公开场合敢搞“表演”,这纯属瞎咧咧,只不过看起来"像"罢了。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广告,是用行为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广告的行为.与老百性想的所谓"表演"差的太远了。这是一个产品巧借艺术行为宣传消费信息的一次"作秀"。
情节是这样的:4男4女一共8人,分成两个队列,女的走在前边,男的走在后边。在两个队列之间,他们拉扯着一大块白布,上边标有埃威王品牌运动用品的名称,脚穿一又崭新的运动鞋,品牌商标奕奕生辉。仔细一看,发现模特们并非,每人还穿着一条短裤,全身上下都抹着一层银白色的涂料,就像覆盖着一层金属,每人都戴着一副墨镜,目不斜视,面无表情,走路踏着方方正正的步伐,活像电视上的"机器人。机器人而又四处走动,一个是活人,一个是机器人,在观者的脑海中反复交换信息,给人以极新的视觉感受,而模特身上的产品LOGO,更是突出了厂家要表现的中心内容.一身银装和每人脚下的一双运动鞋奇景、新切、自然、感觉那么另类,正合新人类的鬼脑子。
在现在,这些模特的出现,引起了满堂的轰动,刹那间,参加鞋博会的人都被他们吸引过去,谈生意的都停了下来,连先前还一直闹轰轰的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签名赠照片现场,一转眼工夫就变得冷冷清清的。本来,展场里边已经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裸男裸女”们一出现,更是挤得连挪步都困难。活动的策划者江绍雄说,他们的策划意图就是要追求轰动效果,这两年晋江的鞋企纷纷请明星做广告,已经很滥了,老跟在别人后面肯定出不了彩,本身是大学艺术系老师的江绍雄,想到这个方案也是顺理成章了。 有人说,这是不是有点偏激?为什么要用偏激来说明,这和偏激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这是很正常的表现方式,只是商业广告中用的太少了的原固.
近年来,中国的行为艺术搞的很热闹,有些作品己在国际的艺术大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奇。
这其实也是一个借势的方法,行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利用事件来表现一种信息极好手段.它通过现场的表演,来吸引受众的目光,通过影像记录来完成一个作品的最终定位。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或模特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如果用广告的眼光来看,吸引眼球是好的,它表面上看起来又是很公益的,极易接受。
现在许多广告促销在平面上,在影视上借鉴艺术的东西很多,而在实际的展览会场上借用艺术的手段就显得很少.一些企业与广告公司喜欢找名人来签名,这种形式用的很多,还且花费不少;一个目的是为了促销,而用这种类似行为艺术的形式显然是棋高一招;一是有记忆点,二是它也引起新闻的关注,达到二次传播的效果,同时厂家也赚足了眼球,可以说在展场上进行促销这个手段是成功的。一些大众媒体在这样的现象中,老是扮演着好奇的角色,猛一看他们不专业,反过也说明这次促销行动的成功。另一些相关的营销人员会说,这样猎奇不能长久,只能是一时,不能给品牌加分反而有损于品牌,好像与一个企业的整体营销没有联系,实际也不是这样.这样的促销为什么要长久?它只要产生轰动效果就可以了,后面的工作是另一个职能的事.它不会对品牌有所伤害反而有所促进。现在的年轻受众,正是埃威王品牌的主要受众;反判、新潮、另类,正好用这种酷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方式正是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可直达他们的心底,挑动他们的心弦
一个展场的促销活动,不要附加太多的内容,它只有一个简单的任务,就是引起目标受众的注意与好感,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后面的招商、营销、通路、广告、品牌是以后的工作了,这需要一个广告公司与一个企业有一个中心策略长期的坚持下去,才能达到创造品牌的目的。
注意,一个广告行动,目标要单纯一些。愈单纯愈可爱,就像女孩子一样。
皮力
曾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教师,Boers-Li画廊合伙人之一。在尝试过各种项目、闯荡过各领域之后,皮力最终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良好的画廊制度,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发展。他独特的视角和对艺术届针针见血的评论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前两天,我在上海的饭店里面备课。一首F.I.R.的《我们的爱》飘到了我耳中,让我想起了2005年的卡拉OK生涯。那时和电影界走得近,常常在工体东门开“两会”(“唐会”和“美丽会”)。这首歌就是那个时候电影界人士爱唱的,就顺手在微博上共享了一下,推荐了一下。然后朋友们就不答应了,纷纷调侃我的趣味有严重的问题。过两天,我又推荐了《百万美元酒店》中U2的配乐,没有人理我。由此看来,人们理解前卫艺术人士的音乐、美术、电影乃至诗歌趣味都应该理所当然的前卫。其实不然!
我不知道我的电影趣味在专业人士中被如何看待,也不知是否因为好的艺术电影不让上院线,我其实还是会有一点被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所吸引的,会花钱买票看他的电影。冯导最近在微博上虚拟了一个桥段,说他有个表哥在艺术家聚集的北京宋庄修车,后来被人误认为是行为艺术家云云。不知道为何前两天一个开外语学校的成功人士连续数月抗议南京产的电冰箱关不上门,结果在北京研发西门子控制技术的总部前面砸了三个冰箱。我当时就预感他也会把自己牛头不对马嘴的抗议叫做行为艺术。果然,前几天隐约听见这位外语老师号称还要到798砸冰箱表演行为艺术。
说来惭愧,我对行为艺术并不见得比冯小刚和砸冰箱的外语老师更热爱,虽然课堂上常讲,博士毕业论文里也涉及过,但是没有专门做过行为艺术的展览或者特别邀请过行为艺术家参加我策划的展览,更没像舒阳那样专门做过理论研究并组织过行为艺术节。然而我却因为在刊物中组织过针对用尸体做行为艺术的讨论,而被批评和围攻过。不同的是,当时批评和围攻的是最近开文代会的美协理论专家们,而现在围攻行为艺术的是“知识精英”。不知行为艺术得罪了谁,腹背受敌。
对于我而言,作为反抗媚俗文化和政治抗争的行为艺术起源于未来派的戏剧,繁荣1960年代末的反权威运动,但并不必然因此比现实或者写实艺术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且当下的行为艺术中,好的和差的确实混杂得比较厉害。但是对于稍有判断力的人而言,不至于把所有惊世骇俗或者无聊透顶的行为都称为艺术。
我不认识冯小刚,读他的简历知道他学过绘画,也听说他们华谊兄弟的合伙人和导演都收藏写实油画。只是听说而已。我觉得冯小刚既然是知识精英,而且是藐视权贵的知识精英,就必然明白一种新艺术形式确立的苦难,当然并非所有的革命的艺术形式都是成功。所以我不喜欢冯小刚的微博的原因是,他在趣味上如何无所谓,但是不应该把自己的趣味作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并打击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实验。这个道理冯导肯定明白也体会过,一个导演可以把电影节作为检验电影艺术的标准,但这绝不能转换成对于把票房作为检验电影艺术标准的冯导的鄙视。
我较真的言论一出,就有人说冯导演这个是调侃。其实刚刚在《非诚勿扰》(有几个镜头是在我们画廊对面的设计酒店拍得)中借葛优之口调侃过798,现在又来了个“行为修车论”。我倒是确信冯小刚导演不待见当代艺术或者行为艺术就是必然的了,所以这番言论也不是如某些人辩护的那样是调侃,而是艺术观点的体现。玩世是冯导这代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策略,你一较真,他就看起来像调侃,你不较真,他看起来是个有影响力的态度。
最近在做些85’新潮的研究,颇为羡慕那些时代诗歌、电影、视觉艺术的共生和共进。现在也没有想明白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我明白的是,当代艺术和行为艺术不是骚扰冯导的娱乐八卦,不是少干活多分钱的电影官僚,不是落水狗,不属于冯导痛打的范畴。不仅不该痛打,而且他们还和冯导一样是在对权威挑战。如果要给冯导找个台阶下,我的逻辑是,既然冯导严肃的都市电影有时都被批评为相声和小品的集合,那么当代艺术理解为修车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所以冯导的微博还是可能是“善意”的“自嘲”!
【关键词】行为艺术;媒介;艺术终结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97-02
一、作为现代艺术的行为艺术解析
行为艺术,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其不同于传统艺术。传统艺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都是具有崇高艺术地位的,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艺术作品保持了它的本真,它最初并不是作为审美对象而是作为宗教仪式中人们崇拜的对象而存在,因此观众对传统艺术产生了距离感。
作为现代艺术的行为艺术,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新型艺术形态,打破了传统“架上画”的常规,走出封闭式的建筑,将现实本身作为艺术的媒介,在特定的环境下,以表演作为特性在观众的参与下进行艺术创造,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艺术的行为过程中,带领观众全面认识艺术的完整构架。
(一)行为艺术的发展
行为艺术是20世纪新出现的视觉艺术种类,艺术家的“行为”则是艺术的语言,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灵感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反思,通过艺术家行为的渲染和加工,呈现出一种阻断日常生活的逻辑,它拒绝重复,不是生活的再现,因此,行为艺术是通过极端经验来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从而引起大家的反思。
由于行为艺术采用的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因此,有的行为看起来是美的,而有的行为看起来是丑的,同时,行为艺术作为现代艺术,是不能用传统的审美观进行阐释的。尤其是它与中国人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传统观念反差较大,使得“行为艺术”的发展始终存在很大争议,比如带有暴力色彩的以自残、自虐、放血、烙印等为主题的艺术行为,用这种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冲击人们的视野,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因此,行为艺术始终是近些年国内文化领域中争论不休的话题。
行为艺术的事例有很多,当然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行为艺术起到了健康的、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积极作用。如牧源的意在“保卫延安”的“缝合大地绿色工程”。他的行为艺术是,用草、树种、科技肥、绿素等给延安宝塔山脉群中的21座山(象征21世纪)盖上绿色条纹被子。每间隔21米即建一条绿化带,像绿色绳子缝合起苍凉多皱的山体。有人评价说:“不管这件作品做成做不成,其创意都是好的。因为这样的艺术有益于人民,……这位艺术家是‘做着人应该做的事儿’。”由此可见,行为艺术也可以融入到社会之中,也可以以艺术的方式服务于社会。[1]
但是也有许多行为艺术具有负面的、破坏性的消极意义。朱昱是中国一位最有争议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常以人体、生物、尸体、动物为创作材料。其中在《献祭》这个作品中,他将自己的小孩喂了狗,这一行为瞬间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信仰天神鬼怪,常常会找来童男童女祭祀天神,祈求平安祥和、风调雨顺。而朱昱将孩子喂狗的行为正是对古代封建迷信的讽刺,用极端荒唐的行为再现人类荒唐的信仰。
还有很多不被理解的观点,被看做是血腥、暴力、污秽、丧失人性的艺g作品,争议不断。吴高钟于2000年在南京“人与动物:唯美与暧昧”行为艺术展中表演了作品《五月二十八日诞辰》,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行为艺术是现代文化经验积累的表现,它直接冲击并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美学观和日常的习惯性思维,通过人类观察的思考,重新唤起了大众与艺术的互动、参与和关注。
(二)行为艺术的存在价值
作为现代艺术的行为艺术,是艺术多元化的体现,是艺术走出美术馆、博物馆,走进广场、街头,彻底摆脱了单一的艺术媒介。将艺术的静态转向动态,是一种喜剧表演模式,将日常行为阻断,著名的艺术作品――杜尚的《泉》,他直接将日常用品搬进艺术博物馆作为展品的行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向传统的艺术观念发起极大的挑战与冲击。而行为艺术的出现,又一次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阻断日常行为的逻辑思维结构,也是对传统美学的突破,冲破和谐,用最直观、过程性的方式,直接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体验,因而更加具有真实性和震撼效果。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不应当拘泥于生活的真实,局限在僵硬刻板地提取和模拟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应该体现必要的提炼和过滤。行为艺术是艺术的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艺术家否定和批判精神在当代的主要传导方式。把艺术从理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回归社会与人本身,并用一种调侃的方式再现经典艺术,显示一种非传统文化精神,这就是行为艺术家的目的所在。[2]
由于现代艺术的出现,如我们所熟知的装饰艺术、现成品艺术、极简艺术等,以及我们所谈到的行为艺术,从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传统艺术,到当代的抽象艺术,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更新换代是否就是黑格尔所预言的“艺术的终结”,我们不禁有所疑问。
二、艺术终结论的当代艺术实践
(一)“艺术终结论”的提出
历史上,提出“艺术终结论”的第一人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他的预言令整个西方思想界为之震撼,他说,“艺术已经走向了终结。就它的最高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它已经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经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他还说,“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3]
进而,哲学家阿瑟・丹托又进一步印证了“艺术的终结”,他从哲学的定义分析艺术逐渐远离了美,最终走向叙事的终结,他说,“艺术可以是任何东西,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停留在架上绘画,在艺术的发展历史上,风格是不断创新变幻莫测的,尤其是到了后现代,发展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即观念。由于艺术的形式性和抽象性的逐步加强,艺术的发展最终会走向哲学。”[4]丹托展望的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是观念艺术,关键在于哲学解释,可以称之为标记艺术。
(二)在当代实践的发展趋势
回顾黑格尔和丹托提出的“艺术终结论”,这里所说的“终结”,不是“死亡”“消灭”的意思,“终结”一词里也有“开始”“再生”的含义。在当代艺术形式发展多样化的今天,所谓的“艺术终结”,只是艺术叙述方式的终结,现在艺术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艺术,进而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真正地让艺术解放,获得自由和发展,不再是服务于政治、经济、宗教的艺术。
传统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至今我们还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后起的现代艺术通过抽象的艺术形式展现,是在要求我们反思它是什么,当感性体验失败后,艺术的哲学成为了一种必然,传统的艺术史概念必然会改变。
在行为艺术的冲击下,使得现代艺术在当代的实践中默默发生着变化。首先,艺术作品改变了与传统不同的存在方式,由于行为艺术强调的是行为过程,作品是以文字报道的形式加以体现;视觉艺术不再是静止的架上画,而是转变为时间上的艺术行为;行为艺术强调了由空间向时间的转移,它的出现将视觉全方位解放,忽略传统绘画在技法上的重要性,突出的是事件的影响力以及人们的观念。最后是我们的一种设想,既然是创新,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行为艺术家?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设想。希望有真正富有创造性的、有积极的、具有深刻反思意义的现代化艺术出现。艺术理论的发展保持公正而严肃的学术判断,使人类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发展,找到并提升个人的价值取向。
三、行为艺术与“艺术终结论”的关系
艺术的终结,是艺术史的终结,是艺术史哲学的终结,而不是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的终结。艺术没有也不可能被终结,它依旧存在,只是不再肩负着最高的艺术职能,不再受到如此的重,而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我们的生活。
现代艺术是生活提炼的体现,作为后现代艺术的行为艺术,它违背了人们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给世人以警醒。尽管朱昱、吴高钟的行为艺术引起了社会的争议,但不得不承认,是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将关注点从人类逐渐转移到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让快节奏的现代人停下脚步仔细体验观察,进行反思。背离真善美,宣扬假丑恶,正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5]
行为艺术将自己作为艺术作品,消除了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作品、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界限。通过当代生活的经验对现存文化予以批评和宣扬。对于行为艺术,无论是非议还是肯定,忧虑还是欢喜,批评还是拒绝,都表现对艺术的一种关注。我们应当怀着对行为艺术家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让他们在我们的关切中坚持着自己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张三夕.论行为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极端经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2-34.
[2]蓝青.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行为艺术[J].艺术百家,2011,(A01):65-67.
[3]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4]潘勇.“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J].艺术百家,2016,(3):162-167.
[5]王珍.对后现代行为艺术的艺术考察[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5):40-41.
实力作证
读高中的时候,菲尔兹向加州太平洋大学发出的第一份奖学金申请,就被对方用沉默是金的方式拒绝了。尽管这所大学并非篮球圣地“麦加”,可他们却高傲地根本没把菲尔兹看在眼里。好在挫折和羞辱并未让这个年轻人一蹶不振,他后来寄给斯坦福大学的申请函,很快便得到了对方的热烈回应。随后,颇具篮球传统的亚利桑纳大学和冈扎加大学,也纷纷向菲尔兹递上了橄榄枝,这让菲尔兹更加坚定了随遇而安的信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只是一个无名小辈。”菲尔兹说,“一开始,我在加州的长滩加入了一支当地的球队。那时候,我的球技还相当初级稚嫩。后来,我上了高中。随着身材和技巧的成长,我的自信也增强了,并产生了有朝一日在球场上出人头地的想法。不过说实话,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我都要拼尽全力来稳固自己在球队中的地位。”
菲尔兹的父母在读大学的时候,都曾是身手不凡的体育健将,菲尔兹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优良的运动基因。不过很多年之后,当菲尔兹夫妇回忆起儿子进入NBA之前的那段篮球生涯时也不得不承认,菲尔兹虽然在各项运动指标上都很突出,但他从来也没有表现出令人胆寒的绝对优势。
然后就是2010年的NBA选秀大会。那一年,所有的聚光灯都投射在了约翰・沃尔这位众星捧月的高光人物身上。他不但摘走了“选秀状元”的桂冠,还从锐步手里拿到了一份让其他新秀看着眼红心热的大额肥约。相较于走运的沃尔,菲尔兹的运气其实也不是很差。在选秀大会之前,纽约尼克斯队甚至都没有让菲尔兹参加他们的试训,可最后,他们还是在第二轮的总第39顺位选中了这位大四球员。很显然,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尼克斯队管理层,已经在菲尔兹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可是挑剔苛刻的纽约球迷,对球队的这个选择却并不买账。在选秀大会的现场,当联盟副总裁亚当・席尔瓦叫到“兰德里・菲尔兹”的名字时,麦迪逊广场花园里响起了一阵高低起伏的嘘声。一位头上戴着蓝色假发,脸上涂着桔色油彩的年轻球迷更是夸张。他狠狠地向空中挥舞着自己的手臂,似乎在向上帝质疑“兰德里・菲尔兹究竟是何许人也”。
“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然后就变得十分迷茫。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要把我送到那被很多人看成可怕‘坟墓’的纽约去?”菲尔兹露出了一丝苦笑。可尼克斯却完全顾不上为他们这位39号菜鸟答疑解惑,没过多久,他们就把菲尔兹送进了先发阵容。2011年,尼克斯队在无缘季后赛七年之后,第一次重返了东部八强之列。菲尔兹也以9.7分、6.4个篮板的场均数据,为球队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必须承认,我在纽约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空间。”谈及自己在尼克斯的处子赛季,菲尔兹显得十分感慨。“这样看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来到纽约打球,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实在想象不出如果我去了别的地方,同样的故事是否还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菲尔兹的大学教练也非常认同这一点。“我认为人们还没有真正认清兰德里的价值所在,以及他接下来所能达到的职业高度。”斯坦福大学的教练约翰尼・道金斯在帕罗奥托亲自指导了菲尔兹两年,他完全了解自己这位弟子的潜力。“我很庆幸菲尔兹能去纽约打球,因为尼克斯是一支非常职业、也非常具有洞察力的球队。他们几次派人来看菲尔兹的比赛,然后和我们沟通交流,并解答我们的所有疑问。他们显然和我一样,都看好菲尔兹的未来前景,这当然也是他们未经试训就果断选中菲尔兹的主要原因。”
很快,人们又从菲尔兹身上发现了一种所有教练都非常喜欢的赛场品质――篮球是五个人的,而非我所独占。菲尔兹同时还是一个神出鬼没的杀手,他所到之处,对手都不得不派出重点球员对其进行严加看防。“我从不在场上执着于一件事情,而是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比赛的进程。如果进攻受阻,那么我就会在争抢篮板、传球、抢断等方面多下功夫。只要能帮助球队赢球,我不介意干一些不计入数据统计的辛苦活。”菲尔兹一脸诚恳。
加入尼克斯队之后,林书豪与菲尔兹的关系一直最为亲密。在变得名声大噪之前,他甚至晚上就蜗居在菲尔兹家的那张沙发上。林书豪有绝对的资格来评论他的好朋友。“和很多刚刚进盟的年轻球员一样,为了适应球队的战术体系,兰德里做了很多不起眼的防守工作,他干得非常棒。而这也帮助他用最快的时间成为球队体系中的一员。”
友情天地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林书豪狂热”中,菲尔兹似乎已经被定位成了“林书豪密友”的角色。尤其当人们看到他在每次赛前和林书豪配合的搞怪击掌动作,看到他在今年全明星新秀赛之后的新闻会上,手拿以林书豪做封面的《时代》周刊,大赞自己这位黄皮肤的队友时,菲尔兹和林书豪的友情故事,就让人们感到更加好奇。可如果我们因此便忽视菲尔兹在林书豪崛起纽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对球队胜利所做出的贡献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兰德里知道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打球,”尼克斯队主帅麦克・德安东尼说,“从修正加减值的统计上来看,菲尔兹是队中最高的一位球员。有时候,他的投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时候,他则能为球队提供高效的表现。”
菲尔兹与林书豪之间有着非常好的化学反应,他们在场上实现着非常和谐的优势互补。有数字为证:自从林书豪成为尼克斯队的先发组织后卫以来,菲尔兹在后面的10场比赛中,场均能得到11.3分,他们的配合已日渐显现威力。
作为林书豪在队内最好的朋友,菲尔兹在林书豪冉冉上升的过程中,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他不仅让林书豪睡在他位于纽约白原市家中的沙发上,还成为林书豪在更衣室内非常投契的伙伴。每次赴客场作赛的飞机上,他们都会相约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戏。每次有人对林书豪提出质疑,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疑问,菲尔兹也会挺身而出,为自己的朋友进行辩护,就像林书豪在任何场合,也都会和他站在一边一样。
“我对亚裔球员的了解不多,杰瑞米(林书豪的英文名)让我看到了一些十分难得的赛场品质。有毅力、有勇气、坚韧、不放弃……他真的十分了不起。”菲尔兹感慨地说。而或许,这些也正是他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宝贵品质。这大概就是英雄相惜所指的含义吧。
纽约战士
如今,已经晋身“二年级生”的菲尔兹正和他的球队一道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更具激情的大场面正等待着他。尽管以8胜14负作为赛季开局,可现在这支尼克斯队看起来似乎越来越像从前那支威武的“铁血之师”了,而菲尔兹也变得更加令人不可小觑。最近的9场比赛,菲尔兹场均砍下13.9分,他变得更加举足轻重。一年之前,掘金队是联盟内综合实力最令人眼馋的球队之一,这也是尼克斯在本赛季之前招募泰森・钱德勒的主要原因。但菲尔兹并不认为新血的注入能很快缓解尼克斯长久以来的“干涸”。“从我刚来到球队,到后来陆续有新球员加入,我们的阵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因停摆等原因对球队形成的伤害,可不是几天训练营和几场季前赛就能抚平的。我想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菲尔兹说得没错。并不是每支球队都能像2007-08赛季的凯尔特人队一样,新组成的“三巨头”迅速完成磨合,并最终问鼎冠军。尼克斯队还需要时间,菲尔兹也需要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没有让纽约人失望。与掘金队一役,他拿下18分、7次助攻;与活塞队一役,他斩获18分、5次抢断。菲尔兹超群的篮球智商,成为他进步神速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看到了兰德里在不断地成熟。”作为菲尔兹的前尼克斯队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安迪・劳汀斯虽然已经远赴西班牙联赛,可仍然关注着菲尔兹的赛场表现。“他用几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从大学球员到职业球员的过渡。他的数据证明了他已经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角色球员。他的多才多艺让人惊叹。”
按照大学教练道金斯的说法,菲尔兹正在用“令人称奇的欲望使自己变得更强势”,他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可他会一直留在纽约吗?今年夏天,菲尔兹将成为一名受限制的自由球员。在尼克斯未来的野心计划里,他是一枚被球队所需要的棋子,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无论是道金斯、林书豪,还是前队友劳汀斯,都十分看好菲尔兹的职业前景。现在的问题是,尼克斯队所打造的重建计划究竟又有几分胜算呢?
关键词:服装设计;行为艺术
服装和艺术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追求,在审美观多元化的今天,行为艺术正在与服装艺术逐渐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混合艺术,并对当今服装设计和行为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今,很多站在潮流浪尖上的服装设计师已经将行为艺术引入服装设计过程,不断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模式和框架,将对服装的改造过程中的艺术体验与审美通过行为艺术展现给观众,产生了独特的创作方式。为了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服装设计与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寻绎当前服装审美中新的设计思潮。
一、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的融合
服装艺术是指设计师通过服装来改变人的身体结构,从而达到美的视觉感受。行为艺术是指艺术家将身体作为创作的基本媒材,其以特定的时间延续、语境控制和观念含义为依托,通过“有意味”的表演来传达某种特定的反思性体验,实现与外界的修辞或意识形态交流。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本来是两种并行的艺术,但是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创了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融合的先河。2004 年春夏成衣会上,设计师 Alexander McQueen 采用了一种另类的展示形式。以醉酒的姑娘和水手为主题,用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模特们在秀场上尽情舞蹈跳跃,这场令人难忘的会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的展演。2008年马可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秀场上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时装表演:在花园的空地上,模特们在演示一块布的生产过程,而观众则被安排可以在模特之间随意走动和观看。整场表演伴随着低沉的音乐,没有特殊的灯光效果,服装展示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表演变得异常神圣和肃穆。这场时装会既不同于传统的T台走秀,又不是单纯的行为艺术展示。但是这场演出却让观众同时感受到了服装之美和表演者所展示的肢体之美,再加上独特的音乐和场景,使人们感受到了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的融合所带来的崭新的视觉体验和新鲜的审美感受,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同艺术门类互融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些设计师的启示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打破各艺术之间的界限,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跨界和融合的趋势。这种界限的模糊建立了艺术交叉共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带给了服装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
二、行为艺术成为服装艺术过程化的体现
随着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服装艺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向人们展示服装,而是把行为艺术融入服装创作的过程,成为服装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简单的说,就是以个人观念视觉化为诉求点,用服装创作的过程来表达艺术观念,即整个设计过程为设计师个人观念的依存体。这就意味通过服装创作过程所传递的某种观念,已经不是表象的探索过程,而是通过服装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设计师在设计和制作的手段上不受传统设计手法和要求的限制,可以利用表演方式,装置制作或改变事物的外部的客观形态来表达设计师对服装的独特见解。表演是服装设计师用行为艺术体现其观念的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现场交流与观众一起互动游戏将设计师对服装独特的审美理念传递给观众。例如,瑞士艺术家奥拉夫参加纽约艺术展的作品“立体油画”,身穿简洁裙子的模特被艺术家用混有各种颜色的颜料从头浇下,颜料顺着模特的身体自然流淌,形成了独特具有艺术效果的图案,简单的服装瞬间变成了艺术品。整个创作过程,艺术家强调的是自然性、偶发性和随机性。观众体会到了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本真性和艺术性。同时,艺术家的观念也通过表演行为艺术展示给了观众。
三、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诞生了非视觉审美
如果说传统服装艺术给人们带来视觉审美,那么当行为艺术融入服装设计后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非视觉审美。非视觉审美也就是说,不完全重视视觉审美性,而在于其行为的意义。他们往往采用一些庸俗的,甚至有些极端的表现形式。观众从中欣赏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感,而是透过怪异、暴力甚至丑陋的外在去反思生命、死亡等问题,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这种形式更强调的是一种表演者、音乐、环境相交融的整体意境的体现,而不是单独的去突出某种元素。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服装设计师也尝试在自己的作品融入黑暗元素,身体器官的变形扭曲,虐待题材的体现以及追寻演绎服装暴力美学等,这些融入了极端艺术形态的作品无疑挑战着观众们的审美极限,同时也产生了另类的艺术体验。在2009秋冬“丰饶角”系列中,McQueen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了死亡的元素,黑色的鸭毛制成套裙将模特紧紧裹住,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设计师认为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伤心、忧郁,但依然是件浪漫的事。死是一个循环的终结,也给了新生事物新的空间。
四、结语
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服装设计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将行为艺术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去。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不但使人们全面的认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行为艺术能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使人们更注重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我暗暗开心,觉得带着女儿去看艺术展这一步走对了。
然而,有一次带女儿看艺术展,却让我大跌眼镜。
那天,在报纸上看到广场上要举行一场行为艺术展,我和女儿早早就按捺不住快乐的心情,很晚了还在猜测着第二天将是怎样的一种视觉盛宴。第二天一大早,我带着女儿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到了广场,发现这里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我和女儿好不容易才挤进了最里圈。
一个行为艺术家出场了,他赤着上身,光着双脚,双脚上沾着五色油彩,在广场上铺着的白布上走了八步,留下一串彩色的脚印,然后盘腿如老僧入定般坐了下来。这时,有几个白色衣裤的女孩,把桶里装着的油彩,不停地泼向他。油彩把他印染得色彩斑斓,他一动不动地承受着。
这就是一件行为艺术品,标题上写着名称:人生。
“妈妈,这些姐姐在欺负那位叔叔。”女儿给“人生”下了定义,“应该打110报警!”
“不是。”我指着标题告诉女儿,“叔叔和姐姐们在展示着艺术。人生是多彩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像踏上了白布,每一步都多姿多彩,每一步都要经历洗礼……”我按自己看了标题后的理解给了女儿一些深奥的结论,很明显,女儿不理解我的说法,她仍旧认定,那是种侵犯。
如果说这个行为艺术我还有一定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个没有标题的艺术展现形式,只能让我认同女儿的说法了。
一件是一个男画家,用油彩涂抹白衣女孩的衣服。 “妈妈,那位叔叔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是好孩子,把别人的衣服涂脏了。”当第二件作品展现出来时,女儿这样对我说,表情坚定,认定自己是个好孩子。“是的。”我严肃地告诉她,“那位叔叔不是好孩子,他不应该这样做。”
女儿得到了我支持,马上冲上前去,制止那位画家。
当然,很快她就被工作人员拉了下来,并且告诫我,要看紧自己的孩子。我告诉他,这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也应该是艺术的表现之一。那位工作人员很困惑,不明白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他还是把女儿挡在了身后。
接下来的表演是几个人用斧头砍斩装在袋子里的鸡。听着鸡在袋子里发出的惨叫悲鸣,女儿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叫起来:“保护小动物,反对虐杀!”这是她在电视里保护小动物示威者那里学到的一句口号。我知道,自己无法制止表演继续下去,我能做的,只是尽快地带着女儿离开。
女儿不愿走,她仍学着示威者挥手高呼:“保护小动物,反对虐杀!”
我一把抱起女儿,向家的方向走去。
女儿仍在高喊着口号,尽管,她的声音是那么稚嫩、弱小。
离开表演现场一段路程之后,我把女儿放了下来,拉着她的小手,慢慢地向前走。冬天的南方,阳光仍旧有些威力,街边树也仍旧翠绿,可是,不知怎么,我心中竟然有种肃杀的感觉。忽然,女儿抱住我的手,哭了起来:“妈妈,那就是欺负人,就不是好孩子,就是虐杀小动物!”
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连连点头:“孩子,你说的对,那不是艺术。”
一、引言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前瞻性、时代性、科技性非常突出的课程,在中国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素质。因为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解,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对于提高个人竞争力也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太乐观,因为各个学生因其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兴趣、基础等差异性,导致这门课程的学习出现差异。加上中学信息技术老师没有客观的看待这一问题,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希望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对此,本文就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充分考虑中学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提倡个性化教学,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路,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艺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水平。
二、客观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完善教学行为艺术
(一)分层分类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的开展,首要条件就是要对学生层次加以分类,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其层次的分类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爱好兴趣等条件来综合考虑,切忌一刀切、随机或盲目分类。比如将学生们分为甲、乙、丙三组,如果学生数量较多,可以考虑分班组合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分类,这样就可以让信息技术老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但是考虑到我国很大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及水平不高的原因,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充分的能力。
(二)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
一定程度上来讲,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次教学实际上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因素与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心理,采用不同层次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真正的关心他,特别是后进生,一定要予以适当、适时的鼓励,让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的学习本文由收集整理是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中结合与学生实际相匹配的方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想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必须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课堂中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有着融洽的关系,进而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高效、互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课堂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行为艺术,首先就要把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一环节则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来分成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合理搭配后进生、优等生和中等生,这样搭配的原因就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合理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安排和引导,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如,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角色多变的教学方法等来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等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个性化教学,完善教学行为艺术
pascal语言作为校外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的发展的重要起点。我宫开设的程序设计pcscal语言课程作为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由于学生基础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在新世纪的教学当中,作为我们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实施个性化教学,同时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
(一)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1.多极化教学目标。实现pcscal程序设计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以及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必须要设立多极化的学习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知识、方法、过程和技能上得到全面的发展,然后根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差异来设置多极化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各层次之间学生的同步递进。比如,对于基础差学生加以鼓励和帮助,对于基础优秀的学生加以指导,提高其能力。总之,要严格遵循减少学生差距、水平趋向平衡的原则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数组这一节的学习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基础差的只需要达到对数组类型定义、变量定义、下标变量、数组变量赋值和求和即可。能力强的学生就要对数组的定义、赋值、求和等内容进行掌握和应用。
2.坡度化教学内容。学生受到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坡度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在教学内容上设置层层的坡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功,从而提高其能力。比如,能力一般的学生只需要对知识进行简单模仿和理解即可,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编程题等。其次,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如if语句嵌套的学习时:输入三个整数,输出最大数。知识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模仿二个整数来编程即可,而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输入四个或其他方式来提高能力。
(二)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外界一定事物的能力。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某事物,才会对它展开记忆、联想等思维活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注意力,是产品信息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唯一通路。只有通过注意进入消费者的意识,才有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实现销售。因此,不被注意,就等同于不存在。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有限的注意力具有稀缺性,因而又成为新世纪争相抢夺的经济资源。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消费者似乎患上了“注意力缺失症”,手拿遥控器,不停地搜寻着“下一个”。谁能吸引更多注意力,谁就能成为商战的赢家。有人曾开玩笑说:“我们每天饭前祈祷,睡前祈祷,遇到事情,还要呼喊‘上帝’。那么,上帝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到我们所有人的祈祷呢?”
看到互联网带来如此海量的信息,商家不禁也有些担忧:“顾客要有多少双眼睛才能注意到我们呢?”然而,顾客只有两只眼睛,只能关注有限的信息。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信息优先进入消费者关注范围呢?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如果没有他的出谋划策,周朝的建立至少要推迟数年甚至更久。其实,姜太公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营销大师。试想,如果他没能成功地向周文王姬昌营销自己,又何谈建功立业呢?
相传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但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所以姜太公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馆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太公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一直怀才不遇。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侯姬昌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四边诸侯依附。一直在寻找发展机会的姜太公于是离开商朝,来到了姬昌的地盘。
当时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如果直接上门自荐,以他的才华,谋个一官半职定然不成问题,但如果那样,充其量做个小吏,估计等到老死也见不到姬昌的面,白白浪费了满腹才华。要想建功立业,必须直接与最高执政者姬昌面谈。可是,那姬昌日理万机,纵使有一千只耳朵,也没空倾听一个老翁高谈阔论。
姜太公琢磨着,必须得先引起姬昌的注意才行。于是,他想到了搞个吸引人眼球的“行为艺术”,姑且称之为“垂钓行动”吧。
姜太公很快购置了渔具,在河边从容坐下,开始他的“垂钓行动”。一般人钓鱼都用弯钩,上面放有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使鱼儿上钩。但姜太公所用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也不挂饵,并且高出水面三尺。一边钓,姜太公还一边自言自语:“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个樵夫路过河边,见太公如此钓法,甚是奇怪,好心说道:“老先生,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胸有成竹地说:“老夫钓的不是鱼,是王侯将相!”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十分好奇,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且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于是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太公依然不买账,眼也不看这官员,嘴里却道:“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关键词:体态语言;言语行为;课堂教学
语言行为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语言行为艺术,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除其靠本身身教、言教外,也要靠体态语言来辅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教师如何恰当地把体态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1、眼神的运用艺术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唤醒学生的注意。其次,“要看眼色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即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表情的运用艺术
这里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根据体态语言学者分析,面部语言包括喜,怒,忧,思,恐,惊,悲7种表情,是具有特殊作用的非语言交流符号。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
3、手势的运用艺术
手势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能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许正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感,意象等多种功能。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讲课的“第二语言。”
4、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结果效应。有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离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讲台上,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以控制全班。
5、举止风度的运用艺术
举止是指人的身体运作,也是表达体态语言的一种信息系统。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就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语言行为方式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其语言特点,仪表风度,道德行为,意志品质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所以,作为教师,除了在语言行为上必须讲究的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之外,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的艺术性特点。
1、有启发性
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是这样表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与“悱”是学生心理状态在外表面容和言语上的表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相当时间还想不通时,就可以去启发;学生虽然经过思考又所体会,却不能用恰当的言辞表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去开导他。开导之后,让学生再深入思考,以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语言形象通俗,新颖
认知习惯使人最乐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就是形象化的信息,对于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问题。运用恰当的,生动的比喻,形象的事例,甚至一些时下流行的语句,既可以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教师的语言乏味,学生的语言就会枯燥空洞,教师的语言如果形象通俗,新颖,学生就能学会生动准确地表达。
3、幽默,委婉
孔子曰:“言之无及,行而不远。”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幽默委婉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文化的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时,教师语言如果有“以退为进,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风格,学生也就会努力在表达中体现含蓄委婉的风度教养。
4、抑扬顿挫
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不论讲课还是和学生谈话,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一种语气,否则再精炼的深刻的内容也容易让人昏昏欲睡。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抓住契机,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励性的语言区激化学生的情绪,再因势利导,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语言行为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能
教师语言行为的准确运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精心设置的课程,师生进行教学互话的教学实践活动。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亦称“常规武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言行为艺术在课堂
1、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语言行为的最主要的功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启发式学习,而贯穿这一原则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语言行为艺术的娴熟应用。语言行为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利用语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他们的思维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胜之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行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师生语言互动过程中,才能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3、推动师生和谐互动
课堂中,教师都想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教师的单边活动是无法达到这一效果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语言行为艺术的恰当运用。它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它又是“兴奋剂”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4、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有条有理,全面正确地阐述自己思想。
结语:总之,语言行为艺术并不存在于高超巧妙的表达方式,还表现于深刻的独创性和合理的讲授内涵。这种内涵的创造性表现在语言行为艺术的创造性利用。教师就是利用其本身独特的艺术手法,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合理拓展,举一反三。当然,教师的语言行为艺术对学生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因此,教师语言行为艺术的影响力不仅是职业的,教育的,教学的,它还存在于更广大的空间之中。甚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规范得体的优良的语言与行为,不仅可以表现出教师崇高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情操,而且具有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的教育艺术魅力,可以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党宇飞,周文涛《中学教师语言行为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崔丽洁,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J],1996年,第1期
锤子的“强迫症”战略
08年6月,“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老罗开始自立门户做起了他的老本行:英语培训学校。但是2012年4月的一天,这个不务正业的老罗却突然在微博中宣布“下周就要注册一个新公司开始做手机了”。随后在北展剧场的一次演讲中,他透露了开发中的手机暂定名“锤子手机”,称会“先做手机ROM,再做手机”。经过一次跳票后,2013年3月27日,老罗的锤子科技在国家会议中心了Smartisan OS操作系统,6月15日,锤子ROM Smartisan OS官方网站开放下载。
老罗给他的锤子科技定位是要“设计”,而非“制造”一款牛 X 的手机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同行眼里,看起来老罗是要谦虚地告诉大家,他的锤子系统是基于安卓系统的开放代码基础上改造而来这个事实。但实际上他更像是为了强调他的作品与其他手机系统最大的区别:设计感。
即使是乔布斯那样的完美主义者创造出来的极端封闭的苹果手机系统里,每个应用程序的图标也都是由开发者自己设计的。而在苹果以严格著称的审核机制面前,也没有一个开发者因为 “图标太丑”审核失败。但老罗在这件事情上却偏执得离谱――他看不惯所有手机上的图标都被苹果带成了圆角矩形,自己花钱在Dribbble网上找设计师把系统中常用的应用程序图标一个一个重新画过,每个都带有逼真的拟物风格,使锤子手机的主屏幕看起来很3D。
人性化设计,是老罗引以为豪的另外一点。其实与其说是人性化设计,不如说是“强迫症”或极致化设计。锤子为自恋症用户设计了自拍时的图像镜像功能,以便他们能拍到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眼中的自己;还为“更新强迫症”用户增加了可以挥一挥手就把屏幕上恼人的更新提醒全部抹去的体验。花大部分时间给一小撮用户做“贴心事儿”,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产品经理们奉为圭臬的“只为用户需要的设计,不为用户想要的设计”原则。
抛开这款产品本身不谈,锤子科技的出场方式更像一场以互联网为舞台,以老罗为主要演员的秀。而小米手机的雷军这个IT标兵,从一开始就被老罗拉进了剧组。老罗秒杀MIUI的狂言让他的锤子手机还是个概念的时候就被与小米这个国内最成功的手机新贵紧紧绑在了一起。雷军在互联网圈子里有着无与伦比的辉煌履历,但却为人谦虚谨慎。他的MIUI也和他保持了同样低调的姿态:用户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小米的论坛里,用户的意见被无比重视,系统每周五更新,什么都可以定制;技术发烧友定位让小米成功了,对于那些有着DIY情结的人来说,小米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身风格的机会。而老罗的锤子手机呢?
锤子ROM后被IT男们迫不及待地下载,然后详细地与小米的MIUI和iPhone的iOS系统对比,他们对每一项细节功能进行评测,刨坟掘地地论证着是谁抄袭了谁而谁又是谁的祖宗。网上的评论也毫无意外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喜欢的阵营里有人号称“给手机联系人里的200个女性发了锤子的截图,绝大部分都觉得特别好看,除了未成年的”;不喜欢的人说老罗是欺诈,系统很丑很难用,应该是秒自杀而不是秒杀苹果。
单纯从系统本身来看,锤子的ROM的确还远不及iOS和MIUI那么成熟,可用性也不是很好。但还是有不少人装了来用,更多人在论坛追问什么时候才能支持他们的机型。如果问这些人为什么青睐锤子的系统,我想会有无数的答案,但这些有千奇百怪答案的用户毕竟在锤子面前被拉进了统一阵营,无论褒贬都想一试,这点颇值得玩味。
老罗的情怀和品牌
老罗无疑是用个人魅力打出了针对“老罗情怀群体”的第一张牌,这种一言堂式的产品及营销方针殊为特别,不是谁都可以模仿,但他的确带来了成功的骨牌效应。然而这以后,显然不是一个牛皮就可以撑起一个产品的生命。
在锤子的系统会上,老罗打开手机世界时间页面,刚开始不同时区的表盘上秒针是不同步的。老罗说:“全世界的酒店大堂里的秒针都是不同步的,而在锤子系统里甩一下,这些秒针就同步了”。当很多人去质疑这有什么用的时候,可能已经在心里决定将来要买一个锤子手机试试了。锤子科技可能会说,这是产品的优越性吸引了顾客,毋庸置疑,能花那么多心思做出那么多强迫症功能设计的开发团队,估计差不到哪去。而有这个强迫症需求的人,对解决的期待也只会越来越强烈。初期营销很成功。
但这只是锤子效应关键的一部分。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和营销设计,普遍还是太过死板。苹果的成功是性能、外观和附加值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成功,但给苹果制造口碑财富的因素里,附加值才是一等功臣。不管舆论承不承认皇帝新衣心态的普世性,推动品牌的,只能是从众心理。当然,漂亮的第一仗是要打的,东西要足料,要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惊喜,要让情怀得到呼应,接下去的路,得到绿灯就很容易了。
【关键词】个体差异 教学行为艺术 完善。
信息技术课程做为一门时代性、前沿性、发展性十分明显的学科,一直是新时期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中学生而言,同样也不例外,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是学习其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差异很大。而且,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也不同,经历也不同,所以这些差异都是无法弥补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都没有认真看待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而是更多的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试图让学生通过统一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同样的进步[1]。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还会事倍功半。为此,本文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探索差异化教学的新思路,为完善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1. 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类
开展差异化教学,首先就要合理的分类。具体到一个中学的信息课程课堂上而言,我们的分类不能是随机的,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综合制定一个标准,然后将学生们分成A、B、C 三组。如果班级比较多的学校,学校还可以将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班,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可以让类型相似的学生到一个班级里去[2]。这样,教师的备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班级比较少的学校,可以在同一个班中学习,但是这就又对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授课就需要多方面兼顾。通过分层提问、分层评价考核的方式体现出来。针对不同学生设定的目标也要有差异,具体来说,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3]。
2. 不断完善课堂授课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其需求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重点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比如,一些差生,他们中有不少都是自暴自弃,而且十分敏感。这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在课堂上用各种措施去封堵学生们的不良行为,而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去认真的疏导,晓人以真、劝人以善、教人以美,使其明辨是非,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真正的关心我,慢慢的学生也就会形成一种学习的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尤其是差生,更是要抓住他们每一个闪光点,将其放大给与鼓励,这样才能慢慢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并逐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学习的方案。
3. 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都倾向于“进入角色”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动机比较强烈。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是分不开的[4]。信息技术这种学科也不例外,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高效的互动和融洽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掌握好课堂艺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比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里都有差生,有中等生,也有优等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习在一起他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加上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的内容与科学的指导,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潜力有效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更为丰富的语言,和多变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包括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师生角色转换等,都可以在差异化教学的理念下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井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的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一样,至于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一定是艺术,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一定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个没有定论。只有教师结合课堂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适合于各地实际情况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才能被我们称之为“艺术”。
参考文献:
[1] 陈凌。 论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2] 叶翠翠。 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关键词]行为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 美学 表现 再现
1、引言
行为艺术起源于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其表演性、反传统和反主流等特点超越了人们早已习惯的传统艺术的界定,超越了人们已经约定俗成了的社会规范。
2、观念艺术中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形态的一种,观念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2.1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各国五十年代以来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偶发派”、“表演派”的出现。
2.2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把原有的视觉艺术的存在基础颠覆了,艺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观看”,也同样可以是“阅读”,并且是“理解”。这使得“观念艺术”的意义不断拓宽,它在很多场合代表的是一种艺术的取向,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艺术流派。不管以何种方式来构成作品,艺术的核心是观念——它产生于艺术家的思考,并且在与观众的思想接触中获得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念艺术可以与后现代艺术画上等号,因为它是后现代艺术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像阿纳森(美国)说的,“有多少独立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不同形式的概念主义”。
2.3观念艺术中的行为艺术
作为观念艺术的行为艺术,早在20世纪早期就与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演”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接催生了行为艺术的是美国艺术家卡普罗的“偶发艺术”。卡普罗1959年在纽约鲁宾画廊举行了《分为六部分十八个偶发事件》,是一场预先有所设计的即兴表演,伴有灯光、音乐、影像、文字、色彩、实物和行为,这是偶发艺术的第一次表演。卡普罗在界定偶发艺术时说,“在超过一个时间和一个地点的情况下,去表演或理解一些事件的集合。它的物质环境是直接运用那些可以利用的,或稍加改动即可利用的东西来构成。就其各种活动而言,可以是有点创造性的,或者平平常常。一个偶发事件,并不像舞台演出。它可以在超级市场出现,可以在公路上出现,也可以在朋友的厨房里出现,可以在一堆破烂中出现,时间也许会拖到一年多,偶发是按照计划表演的,但是没有排练,没有观众或者没有重复,它是一种艺术,面目似乎是更接近生活的艺术。”
3、行为艺术的美学再现
3.1从“再现”到“表现”
19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西方国家文艺复兴、中世纪、古希腊时期的古典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再现了事实存在的世界。
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它的出现有其社会必然性。资本主义工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革,对“学院派”只注重技术的精湛而使艺术表现力贫乏的不满,导致艺术家们回归原始,对文艺复兴以来的大师的作品给予关注。
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在内心形成的一种反映,再将他们所认知的事物运用美学原则表现出来。他们认为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主张内容即是形式。运用意象比喻来表现某一瞬间的感觉和精神状态。
3.2从“表现”回到“再现”
观念艺术认为现代主义艺术过于脱离群众,现代艺术为少数社会的精英分子所垄断,为美术馆、收藏家、画商所操纵,在艺术方面,过分强调艺术家的个性,群众在神圣的艺术殿堂面前感到生畏。
到了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出现,有许多艺术家不再用画笔和画纸、画布进行创作,而是用自己的身体、生活甚至生命进行创作。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生活、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界限变得模糊,灵与肉的界限被拆除,一系列的艺术哲学问题摆到了美术史家、美学家乃至哲学家们的面前,传统的理论在新的艺术现象面前陷入了尴尬境地。
美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哈洛德?罗森堡等人认为,应把艺术渗透到大众中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艺术行动,而不是让观众到美术馆去被动地接受。通过早期的观念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观念成为艺术核心的潮流,艺术家们不再把创作目标定位在通过可视化的形态表现上,而是通过再现的方式将艺术审美表现出来。
从艺术起源学说来看,行为艺术也是符合美学再现的,例如:摹仿发生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文艺在本体上离理念太远,艺术家们模仿的世界是不真实的,但行为艺术是真实的模仿;游戏发生说。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艺术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但行为艺术是需要观众参与和领悟的;表现发生说。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认为并不是任何情感都可以用艺术表现,但行为艺术却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行为艺术阐释出了艺术起源学说的模仿说,游戏说和表现说,因此可以说,行为艺术不是美学表现,而是美学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