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3-05-29 17:4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孔子的名言名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孔子的名言名句

第1篇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名句

5、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6、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语录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3、“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14、有教无类。

1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2、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3、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孔子名言

2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名句

31、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3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3、礼之用,和为贵。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35、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子名言

36、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8、过,则匆惮改。——孔子名句

3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0、不迁怒,不二过。

41、道不同,不相为谋

4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6、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名言

50、听其言而观其行。

5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3、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5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5、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5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名句

6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6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6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6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语录

7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名句

7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4、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语录

7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7、不学礼,无以立。

7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8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第2篇

简单的孔子漫画图片:

孔子的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5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3篇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类题的常见类型。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1.记忆性默写。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理解性默写。

如:《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3.拓展性默写。

如:漫游祖国大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其次我们要知道做这类题经常容易出现哪些错误:考生默写古诗文名句时常常出现以下错误:

(1)张冠李戴;如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流传最广的诗句,正确答案应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许多同学错答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漏字添字:如默写孟子的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许多同学容易把“舍生而取义者也”一句中的“者”字漏写。有一些同学则出现添字现象而导致失分,如2004年南京市中考题:读书时,既要字斟句酌地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____________”。答案应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许多考生在“不求甚解”后误添了一个“焉”字,而导致失分。

(3)写错别字。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嶂”宇常被误写成“障”字,“闭”字常被误写成“壁”字。

(4)自己编造。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诗,有些同学把“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写成了“借酒浇愁愁更愁”,很显然是自己的“创造”。

以上错误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准确,其次是答题不认真,没有很好地检查。那么,如何避免上述失分情形的发生呢?我认为在平时的识记和考场的答题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正确理解句义。对每一个名句,要能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这是保证书写正确的前提。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许多同学把“沧海”写成“苍海”,就是由于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造成的。

(2)进行圈点强记。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记忆。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销”字就应该重点圈画,以免写成“消”。

(3)边诵边写。同学们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学生之间可相互检查,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抽人背诵,抽人板演,及时查缺补漏。

(4)规范书写。同学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5)认真检查、名句填好后,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细检查一遍,避免错别字和添字漏字现象的发生。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强化下面两条措施:

第一,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按朝代、作者、类别、内容等切割成大的板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日的。比如我们可以对课本中描写风、花、雪、月、雨、鸟、鱼、草、高山、江河、沙漠等的诗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进行汜忆,效果很好。

第二,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编制与名句名篇识记材料同步的填空练习,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同学间每天进行相互抽查背诵,互相监督。

第4篇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第⑤段提出,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答: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2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2分)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3分)

4.(2分)

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第5篇

一、扬起礼仪之风

所谓“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礼仪作为规矩的一个载体,必当让学生接受和实行,如同法律的强制性。学生必须在家里做到孝敬父母,尊敬爷爷奶奶,自己只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完成,爸妈长辈力所能及的事也要帮着做,不和长辈发脾气、顶撞。出门和回家都要和家长打招呼,有事要和家长商量,体谅父母的意见。在校要敬师长,见老师有礼貌,与同学要友好相处。这些条规必须切实落实到位。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孝悌之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让每个孩子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了。

学生需要一对勇敢飞行的翅膀,老师、家长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飞翔的天空,也要适当地予以监督,学生之所以还是学生便是要不断地学习并磨练克制自己的能力。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本善”,不过是克制力的差异,监督与鼓励也是他们成长与磨砺的必经课程。

二、经典诵读晓礼仪

学校的规矩、规范日日都在提醒学生,却仍无本质效应。我认为应当多多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提倡经典文本的诵读,“古为今用”用最本色的中华美德著作来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把《论语》中经典,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句子拿作每日一句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延伸开去,也可以让学生由此句展开的课外故事或者古诗,或者名句的读一读、记一记。比如《三字经》、《礼记》等。我用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让孩子们诵读《论语》中的相关的经典名句,把它拿到语文课堂上、班会课堂上、品德课堂上来贯入,一节课只围绕一句或者两句来学习。渐渐让孩子们学会行礼仪之风,以德衡量、标准自己的言行。如上学期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便介绍了我门中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一课就让学生认识了大思想家孔子,课后也摘录了孔子的四句名言。我便在园地五的教学课上围绕其中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展开了教学,下面是部分教学片断(授课班级:301班,学生36名,授课教师:本人。):

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同学们,请自己大声诵读黑板上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吧!”

……(三分钟后)

生:“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

师:“理解得非常到位,我们已经诵读过很多孔夫子的名言了,每次都能够学到一些,那今天你从这句话里学到了什么呢?”

生:“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生:“身边的同学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

生:“身边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的,像孔子那样的伟人都这样虚心呢?你能不能也像他那样找一找你身边的‘小老师’呢?”

生:“***每次做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仔细,我要像他那样!”

生:“***在家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我也要像他那样做!”

……(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最后作总结。)

经典诵读也许并不能够让所有的孩子都一下子晓其义,遵其行。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要的就是孩子这样一个的内在变化,儒家经典就是从这样潜移默化中去陶冶孩子们的真性情,能够礼从中来。

三、比赛激励学生

比赛的形式学生最乐意接受,并且也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孩子们最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师长和其他同学的赞许,让孩子必须去做到的事,也应该让孩子乐于去做,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啊! 比赛可以是多种方面、多种形式的。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尝试了以下一系列的的措施:

1.经典诵读诗句的比赛。在学过的古诗词句中,或者自己喜欢的、平时摘录的诗句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诵读比赛,当然需要经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都看过电视剧里古人朗诵诗的样子,都会照样子模仿,稍加指点,竟然也有模有样的。为了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在选择《论语》里经典的句子诵读时,我采用了课本剧形式,模仿孔子师徒的情景,孩子们学得快乐,也学有所得。而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涌起了朗朗读书之声,泛起了学习之风。

2.谈谈身边的美德事迹,争做文明礼仪生。要孩子们学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让他们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身边的美德事迹,在品德课、午休或者班队课上一起来说一说、夸一夸。也能够鼓励孩子们都去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争当文明礼仪的好少年。自己做到好固然可嘉,难能可贵是首肯他人的优点,这也是现今孩子们的一大弱点,善于大胆、真诚地夸一夸身边的同学,并虚心地向他学习,也是一大美德呀!

第6篇

此语出自庄子之口,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限的。”

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寒窗苦读,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这句话。然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为何他会如此积极?

翻开《庄子・养生主》,果真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原来这句话后面还跟着几句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翻译过来就是说:“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

庄子随性自由,洒脱不羁,他认为人吃饭饱了就成,穿衣不冻着就行。同理,读书做学问也应如此,学以致用就好,无用的学问即使学了意义也不大。

二、相濡以沫

这个成语估计连小学生都会用,多形容夫妻之间同甘共苦,互相扶持。如今只要是相处融洽的两口子,人们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他们,无数夫妻也把它当作了婚姻生活的座右铭。不过,此语虽出自庄子之口,但庄子他老人家似乎并不认同。

且看《庄子・大宗师》里的句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有一条泉水干了,两条鱼被困在里面,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与其在死亡边缘互相扶持,还不如各自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庄子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物喻人,表达他一种无牵挂的心灵境界,也难怪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还能击缶而歌了!

三、以德报怨

这个成语出自圣人孔子之口,指“用恩惠和美好的品德回报别人的仇恨”。许多人在品读此语时都十分佩服孔老夫子的境界,觉得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爱”――即使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也要对得起人家。

其实这却歪曲了孔子的本意。

《论语・宪问》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以什么来报德呢?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绝非以德报怨。

四、存天理,灭人欲

此语由宋学大师朱熹提出。

在朱熹之前,理学家们把“天理”解释为“形而上的封建伦理纲常”,将“人欲”等同于人们的生活欲望和物质利益要求,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要求人们放弃生活欲望,遵守封建伦理。

于是一些人也就认为朱熹这句话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还有人觉得这句话有禁欲主义的倾向。

第7篇

在中国,老人也有“职称”:花甲老人、古稀老人、耄耋老人。似乎年过六旬,便走进了老人圈,登上了老人船,驶入了老人河。

老人,在某些时候是一个悲凉的词,凄楚的词,无奈的词,乏力的词,痛苦的词,甚至,是一个可怕的词。这是因为,人们看见过太多的悲凉、凄楚、无奈、乏力、痛苦的老人。

人,总是会老,总是会死,这是自然规律。担心、忧郁,甚至害怕,都没有用,反而会使人老得更快。

其实,老与不老,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因此,年龄有好多种:年序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年序年龄是客观存在,它是父母给的,靠主观改变不了;心理年龄是主观的,它是你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心态;生理年龄、社会年龄要复杂些,跟客观与主观都有联系。社会年龄大,显得成熟;年序年龄老,也不可怕;如果生理年龄老,百病缠身,心理年龄老,萎靡不振,这就非常糟糕了。要做到老而疏放、老而开放、老而达观、老而乐观,才能“老当益壮”。这需要有积极的思维和对年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孔子的心态可取。年过古稀,他还在以自赏的口吻回顾既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花甲、古稀之年的孔子,仍然焕发着思维的活力:步入老年之后,十年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耳顺迈向从心所欲 。

笛卡儿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们且不去议论这话的哲学意义,只是说它对一般人也有启发。躯体的活力固然重要,大脑的活力更具根本属性。一位诗人早有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很多医学家将“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那当然指的是生理脑。但是,说得尖刻一点,没有思维,意味着生命也就死掉了。有活跃的思维,才是有意义的生命。老不老,看思维。30岁而无创新思维,他很老;70岁而思维活跃,他很年轻。

活到七八十岁,人称“耄耋老人”,而那些始终保持着活跃思维和积极心态的老人,分明给它加了个“不”字,他们大声向世人宣告:“我们是耄耋不老人!”

第8篇

小学《社会》第三册用了一个单元介绍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贡献,还有古代教育家孔子、军事家孙武、史学家司马迁、数学家祖冲之、天文学家张衡等一大批古代科学家,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让他们发扬并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有些教师和学生往往沉醉于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光荣,忽视了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发扬并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强大呢?我觉得在教学这一单元,介绍古代灿烂的文化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知识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的知识是形成这一能力的必备条件。相关的知识是形成相关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小学《社会》是一门学习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教材知识面广,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历史、地理及法律等各方面知识。让学生学好《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常识,将对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1、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

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一单元中,有着很多知识学习,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学习与知识创新相结合,接受知识与智慧训练并举。例如在学习《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时,学生对浑天仪、地动仪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并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找来了有关图片,说明了浑天仪是演示天象的仪器,通过齿轮传动,使浑天仪每日均匀地绕轴旋转一周,自动地、近似地把天象演示出来。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学生通过讲解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教育启发学生当前地震发生的测定工作已很完备,但是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如果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别是可以减少人的伤亡。从而启发学生智慧就在你的手指间,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逻辑起点。

2、注重学生学习的形式。

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形式应该多样化的。例如可以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或讲故事、图片展等形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他们创新提供条件。在教学《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时,我特地剪接了一段录像,让学生观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教学《文化巨人孔子》时,我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孔子提出的名言名句,学生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孔子。这样比起照本宣读所学的知识更深、更牢。

3、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在教学《文化巨人孔子》时,告诉学生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考不学习也会迷惑不解。学和思结合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由此看出孔子十分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每个学生应向孔子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做到“四会”,会求师、会访友、会看书、会思考。

二、理想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动力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抱负祖国,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教育学生一些科学家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有远大理想,不畏艰辛,刻苦学习。例如我在教学《孙子和〈孙子兵法〉》时,告诉学生孙子成为军事家从小接受祖辈影响,年轻时就醉心于军事研究。在教学《司马迁和〈史记〉》时,教育学生司马迁在家庭的影响下,他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历史学家。那么我们每个学生应向他们学习,自幼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从心理上形成强烈的抱负精神,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主观条件,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学习。

当然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曲折,我在教学司马迁遭受迫害这段内容时,强调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是会遇到曲折的。但司马迁并没有被困难所逼退,继续朝着他的理想而奋斗。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逆境和挫折虽是不利因素,同时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和性格的磨练。要在逆境中奋起,在挫折中振作,这样更有所作为。

三、实践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媒介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媒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动手做过了,才会加深印象,才会新的体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

在教学《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时,我教育学生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十分重视研究的方法,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1、注重实际考察。2、虚心向劳动人民请教。3、重视前人的经验。4、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历时27年,持之以恒,前后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全部编写工作。在教学《司马迁和〈史记〉》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也十分重视漫游天下,以获取最真实的资料。那么我们应从中学习他们的精神,注重实践活动。

因此,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非常注重学生活动,经常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教育《文化巨人孔子》时,让学生收集孔子的名言名句。在教学活动课《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时,我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家乡科学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材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培养他们搜集、综合、分析、选择科学文化名人事迹材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我让他们自行解决,从中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课堂交流时,更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我还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时,我介绍了指南针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后,我让学生回家后也做一个最简单的指南针。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师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楷模

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学生不但进行言教,也进行身教。他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言教。学生对他心悦诚服,衷心爱戴。作为一名教师,培养祖国的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也起着极大的作用。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那么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培养 写作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19-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一、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往往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流行书籍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流行书籍,觉得名著枯燥乏味。其实,名著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是思想的精华,精神的力量。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告诉他们多读名著。可以每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学生推荐名著的书目,让他们在假期里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一个人只有多阅读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味。作文是一个人书面表达能力的展现,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语言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词语是写作的材料,只有多读、多看,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写作的时候才有内容可写。书读得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文思隽永,优美的词句层出不穷。比如:我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经常去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大块头的名著读了一本又一本,每一次作文,他都能洋洋洒洒写出一千多字,并且速度很快,其他学生望尘莫及。

二、教学生要热爱生活

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超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凡。因为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所以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篇。学生应该多走进自然、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起人来,也可以像鲁迅先生说的:杂取这种人,合成一个人。只有阅人无数,经历丰富,作文时才不会黔驴技穷。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去田里参加各种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把劳动当作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帮助了家人,又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写作打下生活的基础。否则,写起作文来就文思堵塞,无从下手。

三、教学生要仔细观察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生动细腻的文章来。比如:你要写一棵树,整天坐在家里苦思冥想,就算你想三天三夜,也写不出来。只有走出家门,来到你要写的那棵树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研究,树的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都要你去观察、去探讨,才能把那景物写得栩栩如生。

四、拓宽作文训练广度

很多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经常是把一道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就让学生自由写。学生闻作文色变,难以下手。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很难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我们要拓宽作文训练的广度,抓住作文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个人在亲身经历某件事的时候,内心的感触一定很深,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校外活动的时候,得到了体验,有了感悟,就会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候布置作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师最好能够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他们的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的角度就拓宽了。

五、老师多写下水文

最近,我在布置学生作文的时候,也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主要写的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情,内容真实可感。当我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下水文时,学生知道老师在写他们,特别兴奋,一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当读到某某同学做什么事的时候,他们的眼光又会不约而同地向那个同学扫去,笑眯眯地看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一次,我教他们一种比较新颖的作文结构,在给他们写之前,我先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样的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又容易找到内容写。结果,那一次作文,学生写得特别好,很多同学在45分钟里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并且很有文采。老师真的有必要露一手,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否则,学生发牢骚,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六、积累运用诗歌名句

学生为了考试,背诵了很多诗词,其中有很多诗句富含哲理,简练而又优美。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了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登高望远的情怀;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诗句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如果学生能在作文中多引用,文章会蓬荜生辉,增添文采。

七、积累运用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是富有文采,蕴含哲理,总结性强的。一句名人名言,比我们罗里嗦几百个字更加有表现力。作文的时候,如果能准确运用名言,文章就会增添文采,提高作文的质量。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些名言就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作文时应该多运用。

八、教学生学会做人

要作文,先做人。做人是作文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能写出好文章。爱国、善良、真诚、守信、勇敢、宽容、孝敬父母、尊重别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把它们丢掉。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出反映现实的作品来。就像鲁迅、托尔斯泰、雨果等文学巨匠,他们都是关心国家和人民,一心为人民呐喊,所以流芳百世。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从以上几点入手,不断努力,写好作文就不会是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渊明集》

[3]《李太白全集》

[4]《东坡乐府诗笺》

第10篇

【摘要】古文,你的魅力放射万丈光芒,你的悠远带着学生一起飞翔,你的芬芳沁入莘莘学子的心扉。在教学中教材引路,“牵一发而动全身”; 趁热打铁,“荐书增智”; 记录点滴,瞬间化永恒;运用迁移,树立牢固的防线。

【关键词】古文;阅读;经典;迁移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晦涩难懂的古文,对当今徜徉在胡里花哨的网络语言中不亦乐乎的孩子来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好学、乐学之”,他们甚至把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学艺术的瑰宝视之为“恐龙”,犹恐避之不及。而其中的无穷奥妙更如一块未开发的、沉睡千年的土地,只能寂寞地静守着它的芳华。偶尔谈上一句古人的万世真言,怎么听都觉得阴阳怪气,其韵味似乎被超强的龙卷风带到了十万八千里。古文,你的魅力究竟怎样才能放射万丈光芒,你的悠远究竟怎样才能带着学生一起飞翔?你的芬芳究竟如何才能沁入莘莘学子的心扉?难道千古圣贤的脚步就如此可望而不可及?难道源远流长的中华美文就这样断流缺殇?在中华千古圣贤倾心打造的这片芳草地上,其开发的宝藏不可计数。

1. 教材引路,“牵一发而动全身” 语文课负有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任。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已经有了较强的是非善恶的区分能力。他们所做的一切,旨在张扬个性。“我行我素”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反对“强加摊派”,推崇民主和谐,我即使是捧着一颗滚烫的、饱含我热切期待的心奉献于他们,他们也会犹豫一二,不会欣然接受。这群新新少年需要的是“顺势而就”,所以我必须找到一个依托,一个有着不可抵抗的、强大的说服力的榜样。《两小儿辨日》不就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依托吗?在理解了文意之后,一个名扬天下的伟大形象就矗立在我们面前--孔子。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治学做人之道至今仍是炎黄子孙的行动指南,他不就是完美的堪称楷模的伟人形象吗?如果能让我的学生摆到在孔圣人的精神圣殿,那岂不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于是我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的收集有关孔子生平、名言佳句、治学小故事等资料,全面深入地走进孔子,让他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他的至理真言,似乎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字字见真情,句句述真理。他的言传身教、意志品质,似乎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心灵丰碑,镌刻这他一生求真务实、孜孜以求的人生追求。在了解孔子的一生之后,学生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己的精神的至高无上的代表,佩服的五体投地。在习作与平时的交流中,也总能听到的他们引用孔先生的至理名言,“之、乎、者、也”不再是备受冷落的字符。

2. 趁热打铁,“荐书增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的确如此,书是世界上最有营养的滋养品。与书交友,可以使我们的言语更智慧,行动更理性,目光更高远,心灵更澄澈。好书有时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当学生爱上孔子及他的言行之后,我发现在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正流淌着一跳清澈无比的小河,水质纯净,叮咚作响,正奏响着一曲曲和谐上进之曲。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内心都能得到更加纯净的滋养,我顺势给学生推荐了几本中华经典书籍,虽然他们还不懂古文古语的章法句式,但结合注释,他们还是能从中领悟其深意。《论语》首当其冲,不少同学把它当做了自己的贴身伴侣,闲暇之余,少坐片刻,“唯有论语解心忧”,其中的经典故事,给予他们为人处世、分辨是非极大的帮助,他的光芒已穿透了学生那被现代文化层层封锁的内心,击碎了什么“超女、PK”,挤垮了网络漫游,他们沉浸在这片芳草地上乐不思蜀。我还向他们推荐了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列子的《列子汤问》等经典名著。学生也从中发现了乐趣,特别是发现自己平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竟然也出自这些书时,他们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这些经典书籍似春天里放射的最慑人心魄的一道奇异的光芒,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孩子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发言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特别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适时引导学生引用古诗词,以增加语言的厚度;生活中也颇有深度,常会有令人赞叹的顿悟之言脱口而出。当教育的目的得到如此限度的扩大时,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 记录点滴,瞬间化永恒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海中的一切似乎有推陈除新的功能,当有大量的外界信息争先恐后涌入大脑这个港口的时候,记忆好像具有“你先我后”的排斥反应。本身古文语言就无白话文的朗朗上口,大脑对它的记忆就不会是优先选择,如果长期只作瞬间记忆,那么看过之后很难再脑海中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怎么行呢?“水过地皮干”,这可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还是让手中那支笔显神功吧!告诉学生一定要养成随手静心摘记的习惯,孩子便能平心静气学习。据研究,这种完全松懈、有趣的书法活动,能使脑波从β波这种压力波,转换成а波这种放松波。人脑处于а波时,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而且练字时,а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能加强创造力、灵感、判断力和记忆力。“读十遍不如抄一遍”,把自己所读到的随时摘记下来,使之在脑海中、在笔下留下浓墨重彩,成为久久挥之不去的音符,并且这样的音符要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永远成为记忆中最动人的一抹记忆。孩子们每人备有以“经典伴我成长 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的“手记本”,将自己平时在课堂中随时聆听到的经典名句、阅读书籍时随时目睹到的厚重佳句即时记录下来,让经典的韵味在心间久久回味,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达到修身长才的目的。同时我们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以经典古诗词为主版的书法小册,每天中午15分钟平心静气的练写让孩子在灵动的书法艺术中陶情怡智,在飘香的翰墨中张扬个性,挥洒热情。从基本的横竖撇捺的运笔,再到点顿回还的把控,孩子们用端正有力的书写静心养怡。在这一刻所有的瞬间都化作永恒,所有的点滴都汇成小河,所有的片段都结成大网,所有的零星都扩成整体。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记忆库中储存的经典古诗词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丰富,书写功底也越来越夯实,厚积薄发也会飘然而至。

4. 运用迁移,树立牢固的防线经典的诗文积累,能使学生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而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和民族性格的熏陶。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能展现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因此我们应让中华经典文化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及交流中把大脑存储的有关古文的信息加以运用,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也可以尝试自己的话用文言文去表达,但不可过多过滥,那样反倒弄巧成拙了。积累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习惯。当积累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之时,那运用就是水到渠成了。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我们的方向定位在品诗词、重意境训练上,特别重视古诗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在班级黑板报中专设“每周一诗一佳句”专栏。对于佳句特别标识,并在检测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加以运用。在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中,这些古诗词佳句会如“白雨跳珠”,渐入思维的“航船”,在适当的时候,它也会跳跃而出。古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精辟的话语总能为我们的生活学习起到点睛之笔,添花之功,送炭之力。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台湾郑石岩教授说:“读经的孩子心中深置圣贤之道,自然容易在成人讲道理时回应、共振、共鸣。加上长期经过书法艺术审美教育熏陶,孩子的品味、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 在诵读经典、书写经典、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先辈的壮志豪情得以彰显,我们祖先的贤情礼智得到发扬,这无疑会成为我们思想行动的导航仪。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仰慕千古圣贤的目光,共同守护这块文学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牢牢跟上中华美文的步伐,一起在异彩纷呈的文字王国挥洒热情;让我们和学生的一生都有一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第11篇

例如:(2009年上海卷)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诗歌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的画面。

解析:古诗词往往采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方式构思行文,一般是写景叙事在前,抒感在后,所以对作者所绘之景一定要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把握住景物景象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深秋空阔浩渺

又如:(2009年浙江嘉兴卷)

晓过鸳湖 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样欲平。长水塘⑧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释]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问题: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二、情感美感的揣摩

例如:(2009年浙江金华卷)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词抒发的感情一般有感时伤怀、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爱国思乡之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等等。做好此类题目,要抓住写景叙事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金华的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又如:(2009年山东潍坊卷)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三、意象意境的体味

例如:(2009年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沽、傲雪凌霜的意趣。意境是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通常意境的特点有:恬淡自然、雄浑苍劲、孤独冷寂,等等。对意象、意境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都是大有裨益的。学会对意象、意境的准确把握,才能迅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世界,进而解诗答题。

参考答案:(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又如:(2009年浙江温州卷)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四、表达技巧的鉴赏

例如:(2009年贵州遵义卷)

如梦令李 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等等。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抒情方式有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反衬)、用典、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巧在多数情形下并非单一使用,往往是综合运用。具体做题时,我们应准确分析,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又如:(2009年杭州市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参考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五、宇词的品味

例如:(2009年浙江绍兴卷)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特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闭看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古典诗词语言简洁,很讲究炼字。注重对诗词语言特色的品味是诗词鉴赏较高的要求,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很高。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等。字词的品味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参考答案: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看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又如:(2009年陕西卷)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问题:说说诗中“乱”字的好处。

参考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六、名句的赏析

例如:(2009年湖北襄樊卷)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预,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___________的形象。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解析:古诗词中有许多名句或富含哲理、或饱含真情,由于它们文质兼美。含义丰富。所以广为传颂。对“名句的赏析”如撷英咀华,韵味无穷。具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主要特色去分析。

参考答案:(1)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又如:(2009年山东淄博卷)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2篇

关键词: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教学重点 定位

高二年级语文选修了《先秦诸子选读》,这本教科书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性情,提高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培养把握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个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所以,教授这门课程,有益于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而阅读、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方式可资借鉴。

因此,如何利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提供的材料,组织生动有趣、丰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作为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要有合适的定位。它不同于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要有别于以往的“读―译―背”教学,也有别于课外自读,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

一、上好导言,走近诸子

在教授《论语》选读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首先,为何要学《论语》?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迂腐、陈旧的代名词。所以在学习之前,应该先激发学生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好奇心与兴趣,用其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我以“导言”的形式,给学生拨去疑惑,提高认识,引导学生走进圣人真实生活,使学生对孔子思想产生认同感。我选取了一些贴近生活的片段作为开场白。譬如理想不得实现之时,孔子说坐个筏子漂向大海算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强调好学善问,我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孔子试图在阳货不在家时前往还礼,却在路上被逮个正着;孔子甚至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丧家犬时嘿嘿一笑……这些可爱和倔强的言行,能够让我们会心微笑,体会到那不是一个面容枯槁、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智者。

我又从“炎黄子孙”一词带领学生追本溯源,使学生知道了黄帝神奇诞生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故事。正是靠着对这一“人文始祖”的认同,中华民族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后指出:这一点,正源于《论语》,源于孔子,是孔子对中华民族及其文明的整合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论语》是一座高山,一座宝库,那么我的讲述,正是点其“崇”言其“胜”,能吸引学生去探奇访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导言课”,会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使命和义务。

二、立足文本,重视诵读

每选学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先把课文读熟,赏析以后,还要求学生诵读,而名言警句更是要求学生背诵。因为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提高语感。在诵读时要求学生集体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和老师比赛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铭刻在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习惯性地诵读、强化性地诵读后,学生会对其中大部分句子的意思了然于心,讲解起来也就比较省力,师生互动时学生会脱口而出,并且经常会谈得比较深刻。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说:“不懂装懂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进步!”另一学生说:“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就等于死不悔改,是不愿进步的表现。”如此种种,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陶冶。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让他们把诵读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血肉,最终将会铺就他们自己的精神底色。

三、调整顺序,确定重点

选修课内容多,教学时间紧。于是,我首先对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慎重而灵活的调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篇幅长,内容深,开篇先学,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如待学完全章后再学习效果较好。而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放在第一课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变化讲读自读的篇目。如把比较难理解的《有教无类》变为讲读,将故事性强的《荷丈人》变为自读。这样教学目的达到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再次,重点篇目整体学。如《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篇,采取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第四,较难较长的篇目进行摘取精彩片断的切片学。如《恶乎往而不可》这一课,重点讲子舆生病后的貌相的丑陋和哀骀它的盖世奇丑之共通之处,最后让学生总结出人生其实就是“到那里去不可以,变成什么不可以”即“恶乎往而不可”。最后内容密切相关的就合并学。如《有教无类》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两课就可杂糅在一起学,互相解释,以便促进理解。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教学重点的定位应该是文与言并行,即学生要学习文言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先秦诸子选读》是不可或缺的样本、范本。学习古代语言,夯实高中阶段的文言基础。但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就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传承文化,提升境界。于是,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1)疏通文字、背诵名句名段。(2)准确把握主题内涵。(3)经典重读,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由于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并且语句都有具体的翻译,因此我在落实重要实词的基础上,把文中丰富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及古今异义词作为重点。

坚持语言教学一定要警惕“见言不见文”的误区,避免语文授课变成单一的语言课或训练课。因此,在重视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更要凸显“文”之因素。也就是要重视内容的文学性。比如《老子》这部哲学著作,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仅以思想内容的深刻和独到著称,而且在艺术上也别具一格,大放异彩。它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叙事说理,趣味横生;运用语新意妙的句式,纵横排荡,豪放自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纡余委曲,贴切恰当。《论语》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如其中的子路、子贡、子夏、曾皙、冉有、公西华及颜渊等人。其中的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类的警句。《孟子》散文的特点是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庄子》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荀子》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句冷峻简约。让那些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也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性,在教学中以先贤的人格、先贤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四、学习诸子,思考人生

比如学习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说后,可以引导学生省察自己有哪些做到了,有那些还没有做到;学习了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看看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地方;学习《庄子》一书中河伯和北海若的寓言,可以引导学生以北海若那蕴蓄深厚、博大而不自满的境界来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特别是《尊生》一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大地震,从而深刻思考如何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当然,这些思考,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比如让学生边学习边就这一类的问题写读书札记,等等。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养成一种反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