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创新理论的发展背景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之后随着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探索,管理创新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Ray Stata作为国外的代表人物,在1989年首次提出了公司中管理创新的问题,虽然Ray Stata并没有给出管理创新的具体定义,但他将管理创新区别于产品及流程创新,并指出管理创新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这也是日本企业能够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所在。他认为日本是第一个依靠管理创新而非传统的技术创新提升实力的国家。
国内最早提出管理创新概念的是芮明杰教授和常修泽教授。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能够更加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通过制定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在细节上进行管理。他同样认为管理创新包括五种形式,即提出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定新的制度。常修泽认为管理创新是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引入,并把降低交易费用作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之后程胜林、赵登华等多位学者也对管理创新原则,及内容的进行了各自的阐述。
管理创新的定义及特点
一、管理创新的定义。综合上述学者的定义,我们认为管理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对企业的管理的组织结构,方式方法和资源配置进行综合协调和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具体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以及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而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企业的资源的组织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流程,资源进行分析调整,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管理创新的特点。管理创新可以看作是管理和创新的综合,因此其既有管理自身的特点,又有创新的特点,具体来说,管理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市场性。市场是由无数的企业组合而成,根据系统性原理,组织及内部构成之间具有互相影响的作用,市场环境也是如此。生存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中,企业的计划目标,生产原料,发展状况都受到了市场的影响。经济格局的改变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技的快速发展又促使企业不断通过研发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不会被市场抛弃。企业只有不断通过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才能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
创造性。创新具有洗牌效应,熊彼得认为“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重新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实现,进而对竞争产生影响。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打破已有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更科学的管理模式的过程。这种创新可能是对于某个方法,也可能是应用于某个流程,或者组织结构。
过程性。管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而是多方努力合作的结果。从最初的想法,到分析问题及制定详细计划,再到付诸行动。每一步都需要详细的验证,以保证结果能够符合最初的目标。而在过程中,组织也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阻力,甚至在中途终止,因此管理创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风险性。管理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因此必然要承受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由于管理创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投入的回报程度往往受到管理创新的理念成熟度,实施成功与否等各方面影响,以及市场和政策等问题的制约,具有不确定性。其次鉴于管理创新的过程性,以及影响效果的间接性和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在短期内衡量管理创新的效果。彼得•德鲁克也曾说,管理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为今天的企业的未来做好准备,企业当前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是上是前几年管理所造成的结果。
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由于管理创新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本文接下来将结合案例对管理创新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管理创新加快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流程重组或新技术运用等方式,企业改变了原有的组织或沟通方式,提高了应对市场的反应机制,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瑞典的服装品牌公司ZARA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需求,采取垂直整合的模式,建立了灵活快速的原材料供应,以及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从而使得其衣服从设计到出售的前导时间缩短为创造世界纪录的12天,被称为时装界公认的速度之王,并成为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之一。
二、管理创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管理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的综合运用,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典型案例就是沃尔玛公司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及更先进的快速反应和联机系统代替采购指令,实现了自动订货功能。从而实现了与供货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大幅度降低了订货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订货的准确率。
三、管理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等。管理创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与上下游市场联系的环节,针对于企业自身,在企业结构,组织,资源等因素的变革,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通用总裁韦尔奇上任之后,对企业进行重组,将旗下所有在市场排名未到达第一或第二的企业进行整顿、关闭或是出售,并减少管理层次和冗余人员,经过10年重组之后,韦尔奇砍掉了25%的企业,并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通用电气的利润比10年前增长了10%,全美排名从第11名一跃到第3名,并被《幸福》杂志列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117-01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分类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取得持久优势的必备条件。
(二)管理创新的分类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全方位有机结合,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式创新;(2)观念创新:(3)文化创新;(4)组织创新;(5)战略创新;(6)制度创新。
二、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阿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
常有人说管理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倘若管理是如此的话,那么管理创新自然更是如此,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从诸多方面来看。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而且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面向知识经济的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取决于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这种变革意味着对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新机遇和新课题,提出新挑战。
四、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及解决企业管理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制度起伏不定,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缺乏外在的压力机制,企业家的成长机制未形成,市场的经济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的配套性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
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心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所以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良好的新型管理观念。在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后,我们可以应用以服务型管理理念、学习型管理理念、团队型管理理念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这样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定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前程。有效地协调员工_之间工作,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加强自身实力。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团队达到企业内部更深入和灵活的配合,使企业运行高效。
(二)建立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进行管理一是利润冲动,二是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和适应市场需求所进行的管理创新获得的成果,也应当同技术创新成果一样,获得应有的激励。面对有突出的激励。面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应当重奖。基于管理创新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不应单纯表现为物质利益。管理创新行为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为动力的。因此,把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同等对待,使管理部门与科技部门受到企业领导者的同等重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社会荣誉和物质生活各个方面激发他们经营好企业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都是管理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内容。
(三)拓展计划职能
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闻和空间上的统筹安排,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应考虑两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在制定计划时,考虑的因素要增加除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对市场调查、预测的结果外,还要特别注重技术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技术发展越来越受企业关注,技术本身又难以用量化指标衡量。而外部环境也复杂多变,新的机遇与挑战随时会到来,机会与风险的程度难以量化和衡量计算;二是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具有应变能力。为了应付突发的变化,必须使计划具有弹性,为此要增加新的辅助手段,如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使计划更准确。
(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全面的计算机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各部门职责明确,科学合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五)加强人才管理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学术界也出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这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逐步退出市场,而这往往以大量企业管理的惨痛失败为代价,总体说来,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没有创新,企业管理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永立时代潮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创新促使企业从以逐利性为唯一发展目的逐步转化为兼顾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的,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创新,这一创新,是企业步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不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助力,企业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
在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之后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管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指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二)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三、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在创业初期,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和合法借贷担保的理念;在发展高峰期,企业又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来实现新资本金的注入。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证券市场上举步维艰;在间接融资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投资项目的市场和技术风险较高,前景渺茫,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二)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创业初期,企业借助多年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一旦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企业将面临缺乏新产品匮乏等问题。部分小企业因规模有限,财力不够雄厚,难以再推出新产品。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虽然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基础性研究不够,一味模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产品市场空间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随时被淘汰。
(三)企业产权制度不规范
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单位,因产权关系模糊,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将阻碍企业的规模扩大,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如:内部持股和上市募集资金等。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完善这种不成熟产权制度。
四、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二)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三)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四)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细胞。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的是管理创新,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行为激励、开发活力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
1当前管理创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下,供电企业作为资源型国有企业应当进一步放大过去既有的比较优势,通过管理上的创新变革,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顺应当前和今后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要求。同业对标是检验企业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制约公司同业对标成绩的最大障碍是管理手段没有与时俱进。加强管理创新活动,对于电网企业来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电网企业牵涉面广,涉及专业多,对于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广、精,因此依靠单一部门、少数精英参与的管理创新活动已经不能卓有成效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必须在创新组织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一切优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效果。
2主要做法
2.1构建全员管理创新思维体系
萍乡供电公司首先确定,以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工程为原则,从多角度构建全员管理创新思维体系,确保管理创新执行效果,充分调动员工创新能动性。
2.1.1构建三层两维的执行框架
以管理活动、岗位活动两个维度,分别在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三个层级建立以职责、计划、执行文件、实施、检查、改进评价为内容的PDCA闭环管理构架。战略决策由上至下传递,经中层管理人员提炼成转换思维,再经操作员工的大量作业发现问题,形成创新问题,由下至上升华为创新思维,而这种创新思维由决策人员归纳分析,服务并反馈于战略决策。
2.1.2注重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积累
建立收集、积累、整合和共享知识的系统,通过知识管理,即经过知识的获取、处理、共享、应用等过程,实现显性知识结构化、隐形知识显性化,建立了“传承、积累、共享、创新”的工作系统和交流平台,拓宽了员工的知识领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2.1.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时,萍乡公司:①注重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思考。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全方位辐射性探索,从而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1.4建设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萍乡公司营造宽松的、开放的、柔性的组织环境,鼓励创新,促使员工拓宽思路,大胆尝试,将创新思想充分释放出来。举办“青年大讲堂”等各种正式、非正式的沟通途径,引导员工交流新的知识、经验和想法,激发创新的思想。
2.1.5持续有效的企业执行力推动持久的管理创新活动
管理创新活动为部门、单位的常态化工作。①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必须有管理创新工作计划,必须申报课题;②月度工作总结必须汇报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③年度工作总结必须有创新成果和创新成效内容。
2.1.6形成覆盖公司各层级的推进体系
萍乡公司充分认识到基层单位实践经验丰富,在管理创新方面注重挖掘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炼经验的潜力,通过全网络推进体系奠定基础。市、县公司均成立推进组织,每一个部门、单位均设置了兼职推进人员,形成了覆盖公司各层级的推进体系,通过理论指导,促使管理创新在基层单位的有效落地。
2.2以复合式项目组形式推进管理创新管理
创新项目的实施从流程上主要分为:项目申请-项目分析-项目审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价-项目后评估-制度转换-项目成果提炼-管理创新成果申报。萍乡公司重点加大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力度,通过实施复合式项目组、基于SWOT分析选题、加强项目进度管理等等,推动管理创新成果出精品。
2.2.1实施复合式项目组创新运作
萍乡公司基于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采取直线职能制组织加机动的计划小组的组织模式,把具有不同专业和特长的知识型员工分散在其中,造就出复合式项目组织结构,并通过调控纽带在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1)人员选定。萍乡公司建立了一套人才数据库,数据库分为技能类人才、管理类人才、技术类人才。在管理创新项目申请立项时,该项目申报部门根据内容成立复合式项目组织结构,总负责人一般为公司专业分管领导,负责人为申报部门人员,组成人员根据项目需要,在人才数据库里查询,导入项目涉及到的人员。项目立项时,人员确保组建成功,这种新型组织脱离于现有组织框架独立运作。由于人员是根据管理创新项目需要组建,因此专业人员可能在多个管理创新项目中存在,更有效的确保管理创新的有效深入开展。(2)制度设计与职责分工。萍乡公司以“规范化运作、专业化指导”为原则,针对项目组织机构运转,下发机构成立的文件,编制人员职责分工要求、定期例会、定期通报等制度文件。
2.2.2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管理创新选题
萍乡公司在选题过程中利用SWOT分析方法,所有管理创新项目必须基于公司自身的实力,对比行业内外的单位,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影响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机会与企业面临的挑战,进而制定企业最佳的管理创新模式。根据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不断变化,管理创新项目持续动态变化,达到不断完善改进的效果。
2.3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管理创新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周而复始的系统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保证持续、有效开展下去,萍乡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2.3.1将管理创新列入关键指标(KPI)体系
管理创新作为部门、单位KPI体系中的加分项,入选省公司典型经验(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应用)加1分/个;入选国网公司典型经验的加2分/个。获省级或省公司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加1分/个、二等奖的分别加0.5分/个;获国家级或国网公司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加2分/个、二等奖的分别加1分/个。
2.3.2将管理创新成果获奖纳入总经理奖励基金
获省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分幅度奖励成果小组;获省企业联合会或者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翻倍奖励;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在省级奖励金额的基础上再翻倍。同一成果不重复授奖,按最高级别标准奖励。
2.3.3将管理创新成果获奖情况
关键词:化工 安全管理 创新
一、前言
目前,从企业事故的统计分析管理来看,在化工企业中,因为不安全的人为或设备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占大多数,比如化工生产中的不严格按照规则制定操作,没有及时处理异常设备,工作中不仔细认真,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些都是化工安全管理不够引起的,对员工和企业的发展都极其不利。特别是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需要用到的易燃易爆的物品等,如果 不认真合理的操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企业财产损失。另外,在一些化工企业中,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缺,或者进行违章的安全指挥,甚至要求员工进行冒险作业这些都是潜在的化工安全管理问题,同时,由于管理不当,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情况、不能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资料等。
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更新换代,许多化工企业原有的设备设施都不能够满足或适应现代产品生产的需要。很多化工企业由于供需关系不协调,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合理的配置相应的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也没能将化工产品中的危险物品的相关生产由传统的手工化向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这样是造成化工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制约着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化工安全管理创新概述
1.创新安全管理的概念
目前,国内许多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还只是具有初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的思想,处于认识安全问题却不重视安全问题的 观念当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概念还大多数停留在绝形式主义中,尽管有关形式方面的管理思想较多,但具体有效的却很少。这样的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实质的管理观念不仅耗费企业管理者不必要的精力.而且能够潜在的麻痹企业化工人员的危险意识,对工作人员在化工产品生产中起到消极的引导作用,这些都对安全管理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创新安全管理观念,是要求化工企业管理者从实际的安全生产角度出发,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等,而不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靠运气去控制安全工作中的风险,创新安全管理就是要做到安全生产的最大概率,在现有的安全技术水平下,实现科学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2.创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工安全管理是促进化工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高压和高温、有毒有害等特点,这就要求在生产中,不能出现设备隐患,操作人员的马虎或管理者的不合理干涉等,否则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事实上,化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许多环境包括产品的安装,产品的生产环境,员工的职业素质等这些跟企业的盈利息息相关,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中的潜在隐患。环境不佳,员工素质低下等极容易引发安全生产问题。这就要求有一个合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来配合和指导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创新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创新,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生产环境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在事故防范和相关控制能力方面,特别是企业生产安全级别方面都能够显著的提升。加强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事故可以有效的下降、经济财产损失和相关的人员损失等会显著的减少。安全管理创新可以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良好的安全受控运行状态。
三、化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
1.安全管理观念创新
安全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加强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化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安全就是企业的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极大限度的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员工能够在文明科学的安全理念指导下,合理的完成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同时在不断渗透和加强安全管理创新理念,有效的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时刻保持“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许多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还只是具有初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的思想,对安全问题不重视,这就要求加强安全管理观念的创新,强调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概念。在化工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决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赢得企业的利益。通过观念创新,要求管理者认识到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是极其严重不负责任的性,充分发挥人作为管理核心作用,充分调动重要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管理观念创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是落实本质安全的必要保障。
2.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创新
在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上,要求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的生产过程,在管理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管理的高度统一,制度与执行的上高度一致。建立合理的化工安全管理原则因即:防范为主,注重结果。建立和实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同时对有关人员实行定期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性、侵入途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自身防护和急救常识。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即无论从完善对人员、设备、措施等必备条件的管理,还是全面推行高科技、新技术都以防范为主要目标,追求加大安。
四、总结
化工安全管理是促进化工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职工的生活安康等关系密切,保障职工的安全才是化工企业首要的追求利益的前提。创新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需要重视和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做到管理方面的创新。本文首先通过简单介绍化工安全管理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化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概念,最后提出了安全管理创新的方法,旨在对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彦芳.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J].山西科技,2011,(02).
关键词:财会管理创新研究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与社会中的各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也日渐增大,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财会管理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企业财会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财会资料
完善财会资料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一。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部分,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财会管理的特征表现为具备的信息量较大和周期性较长。财会管理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若在某收集资料过程中出现错误,将可能导致重要财会数据的信息遗失,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通过在财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广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具有高质量、多功能和可靠性等优点,通过最优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
规范财会管理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二。在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能够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使财会管理走向规范化。首先,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改进较为落伍的人力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其工作环境。最后,财会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了财会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员疏忽等因素造成的财会信息失真和资料丢失等发生率,保障了重要财会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现存的财会管理模式,做好财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之间的转化,从根本上加强对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在创新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主要以自身企业为基础,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企业可以在符合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引入信息化技术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财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二)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
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策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现代化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系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中较为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制定计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根据,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从而实现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质量和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
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策略。在企业财会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尤为重要,不仅是现代型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实施信息化财会管理的关键。企业信息化财会管理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财会管理信息化逐渐在企业中发展和应用,财会管理工作人员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在财会管理过程中具有扎实财会管理工作知识的同时,还应擅长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各企业的发展带来捷径,同时其在财会管理方面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会管理工作的进步,为财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完善财会资料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作出分析,同时从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会管理理念以及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生洪宇.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2]栾学东.信息化环境中校本研修的变化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
1、将社会资本引入政治领域所进行的研究
(1)在对社会资本的解释过程中将其引入政治领域。解释过程主要是指在对社会资本的界定过程中将其引入到政治学领域。代表人物是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和肯尼斯•纽顿。罗伯特•帕特南将社会资本作为培育自由、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基础,按照信任、内部规范、网络、协调合作、服务共同利益等要素构建起的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加强更大范围的社会互惠合作,从而更容易“使民主运转起来”。肯尼斯•纽顿则在帕特南观点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社会资本是构建在公民之间信任、合作、互惠互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是一个将家庭私生活与工作、社区管理中的公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是社会结构中有助于协调社会集体行动的社会关系。(2)在对社会资本的分析过程中将其引入政治领域。代表人物是詹姆斯•科尔曼和林南。科尔曼指出,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规范、信任网络、公共利益等要素从而影响个体行动者,为社会结构中的个体行动者的行动提供便利。林南进一步阐述了行动者(个体或集体)如何在工具性需要或者表达性需要的驱动下与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从而获取其他行动者的资源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2、关于社会资本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
学者普遍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的、实体的、要素的有序集合。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包括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组织等。奥斯特洛姆则把社会资本看作是基于共同期望下,在知识、规则、规范达成认同基础上实现关系网络内部成员的良性互动。(1)关于关系网络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侧重于社会资本中关系网络要素的研究。波茨强调社会组织内部个人凭借社会资本搭建的网络及服务结构内部个人的宗旨,可以在获取稀缺资源方面占有优势,侧重关系网络和内部人员资格的强调。帕特南主张在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建立基于相互信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公民参与网络,并对破坏信任的人予以严肃惩戒。科尔曼强调了社会网络在培育社会资本中的重要性。林南则认为,社会网络是正式性较弱的社会结构的代表,在网络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利益节点,自我的社会资本则正是由嵌入这些节点的资源转变而成的。(2)关于社会规范的相关研究。制度、规范,作为规范、协调结构内部成员行为的重要准则,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引起了国外学界的广泛研究。从规范的效用方面展开研究,科尔曼主张规则、规范与有效的惩罚并存,共同作为规范结构内部人员行为的有效形式。正如他所说“:在某些自治体的村庄、公社以及部落社会中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限制某些行动,鼓励其他活动”;奥斯特罗姆则主张通过实现规则、规范、知识、期望的共享和认同来摆脱集体行动中面临的困境;福山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推进结构内部开展有效合作的非制度化规范;埃里克森认为,保持互利互惠的内部规范会推进组织总体利益的最大化。⑦(3)关于信任的界定。纽顿认为:“信任就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其他人不会故意损害你,而在最好的情况下,其他人将站在你的利益的角度采取行动”。
3、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互动关系的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帕特南(RobertPutnam)经过对意大利南北地区社会差异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之间潜在的互动关系。北部地区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合作、公平公正的网络,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政府保持高效率、回应性、公平公正;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民参与能力较低,参与意识淡薄,帕特南称其为“无公民心”。
二、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1、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互动关系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关系。王强从公民社会的角度指出,发育良好的社会资本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家本位、伦理本位、依附权力的社会资本会严重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⑨;郑光梁则从政府回应性的角度指出,社会资本中所包含的网络、信任、互惠等构成要素,有助于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实现公民之间、公民与第三部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互惠合作,同时,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又可以整合各种利益和要求,为申张公平正义、政府善治创造基础。⑩因此,他认为社会资本可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胡洪彬从信任、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三个要素进行论证,指出信任可以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公民遵守社会秩序,公民参与网络的形成可以协调公民参与,推动公民意愿的表达和权利的维护。陶国根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角度指出,信任社会资本可以强化参与主体的相互信任,规范社会资本可以规范社会管理格局的秩序,参与网络可以推进社会协同机制的形成。刘雅静则从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研究,她指出,信任社会资本可以培养政府及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推动行政伦理建设;规范社会资本可以强化公民的自我约束意识;参与网络可以强化公民的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及政治参与意识。这一切,都有助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样,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资本的健康成长。陈述飞指出,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对培育社会资本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存量为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优良的社会土壤和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的广度、深度和质态都取决于社会资本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互利互惠、相互信任的公民参与网络的构建,从而从强化信任机制、构建服务网络等方面推动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輯訛輥
2、关于社会资本构成要素的研究
在诸多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任机制、社会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互利互惠、民间组织等,但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表述和解释方式。刘雅静认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是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輰訛輥唐贤兴从社会资本的性质和来源角度指出,人际信任、制度规范、关系网络和互利互惠都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輱訛輥陶国根在探讨社会资本发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信任”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赵曦对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内涵作出了界定,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宗族观念及民族和谐基础之上,蕴含于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之中,并以成员间的信任和规范为保障。輲訛輥
3、关于社会资本发展现状的研究
从目前的社会管理实践看,社会资本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存量上来看,都未达到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匹配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1)从宏观层面进行的理论分析。陈述飞指出,在目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社会资本的发展缺乏兼容并包,呈现出非理性化、分布失衡、成分杂织的趋势。张凯兰通过对频发并不断扩散的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信任危机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和谐,以法律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化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代表的非制度化规范普遍缺失,加之官本位思想突出和参与机制缺乏,致使社会资本存在严重问题。(2)基于实证调研的社会资本研究。张弛指出,北京大兴区城乡结合部在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前,社会资本的状况是伦理缺失、规范失效和关系网络弱化。輳訛輥胡洪彬以浙江省为基地,采取试点的方式对浙江省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发育状况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信任方面,从纵向来看,政府的公信力较高,但从横向看,民众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在规范方面,宏观上指导性规范较多,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具体规范不足;从参与网络来看,公民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缺乏参与能力。吴开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宗族观念及民族和谐基础之上,蕴含于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之中,并以成员间的信任和规范为保障、与传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内涵完全不同的一种资本形式。輴訛輥
4、关于社会资本培育策略的研究
如何将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创新成果应用到指导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去,从而实现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1)整合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陈述飞、蔡潇彬、刘雅静都强调要整合社会资本,并从价值观、制度、社会等层面提出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完善制度、规范,发展民间组织等第三部门等举措。(2)重构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侧重于对构建关系网络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吴东民主张将社区NGO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通过合作模式、信任模式、互惠模式来突破社区治理困境。张弛认为,通过强化社会关系网络,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培育社会资本,推动村庄社区化建设。张凯兰等学者侧重于对规范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将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制度,纳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当中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也有学者从完善机制的角度提出通过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来完善社会资本结构。胡洪彬从宣传机制、治理机制、工作机制和民间组织四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制度构建,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构筑社会管理的辅助平台等重要举措。輵訛輥(3)优化社会资本外在环境的相关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资本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那么,通过构建适合社会资本成长需要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培育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这个要求,唐贤兴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执行,充分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及时回应民众需求,构建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平台等举措来适应和谐社会和社会资本成长的需要。(4)区域性社会资本发展研究。鉴于民族地区丰富的社会资本与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更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吴开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人际网络、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创新乡村发展的互惠机制等五项适合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举措。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评价
1、社会资本研究取得的成效
(1)研究是多层次、多视角、丰富和全面的。从研究的内容看,学者分别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主要构成要素、发展现状、培育策略及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从研究的视角看,学者分别从内部构成、服务功能等视角展开研究;从研究方法的看,学者主要包含规范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从学科领域看,社会资本的研究横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甚至出现学科交叉研究成果。(2)突出了应用价值。学者分别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为组织内成员提供工具性便利、推动组织内部成员的有效参与、构建组织内部成员的信任网络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剖析。这样,更加明确了社会资本的研究导向,并给社会资本的研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社会资本研究过程中凸显的不足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是丰富、全面的,整个研究过程是深入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1)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目前,国内外对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范研究或者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模拟法等许多研究方法并未得到广泛而有效的运用。(2)社会资本的测量未引起重视。尽管研究中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从概念到构成要素到培育策略,但却忽视了对社会资本的测量研究,如果不能对社会资本进行有效的测量,就无法了解某一区域的社会资本的存量,有效运用社会资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3)缺乏对社会资本的个案和比较研究。社会资本的存量是受区域限制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区域性和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在目前的研究中,除帕特南对意大利南北进行比较研究外,国内外没有其他学者从事社会资本的比较研究。在个案研究方面,只有国外的帕特南、国内的张弛、吴开松、胡洪彬三位学者从事过社会资本的个案研究,其余的学者基本没有从事过社会资本的个案研究。事实上,顶层的理论研究是基于个案研究的,否则,缺乏可信度和合理性。
3、创新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大学 管理机制 观念创新
前言:大学组织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功能的拓宽与规模的发展,大学管理更是日趋复杂化。一个创新而具有活力的管理机制是大学保持生机的源泉。因此,研究现代大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对于顺应世界高校发展趋势,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协调决策行为,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1.大学管理的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是管理者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由一系列具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和命题 所构成的观念群。管理观念隐藏在众多管理行为背后起着支配的作用。为此,大学管理者在创新大学管理观念的时候,必须以与这种大学管理创新对应的管理观念形成为前提。如果管理观念落后于大学管理创新的改革发展,就会使管理活动丧失创新的优越性,而发生运作过程中的观念与行为的分离,必然会导致管理改革在实践环节上难以获得卓越的成效。
1.1 重视人的因素
在大学的管理理念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即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来培养人,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予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同时,更应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使他们重视培养、激发与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积极地配合教学、服务教学,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1.2 规范办学行为
教学体系现代化是规范办学行为的核心,关系到培养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才能的人才。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是考试的“高手”,创新的弱者。而教学体系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为目标,以现代人的素质结构和水平为依据,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每一所学校必须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摒弃以“分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旧的评价机制。
1.3 培养大学精神
在现代大学理念的逐步认识和确立的过程中,大学精神被看成是大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核心要求,是关乎大学生存的根本所在。通过培育大学精神,有助于在校园内积淀起具有教育熏陶作用、凝聚感召作用、激励引导作用的办学思路,有助于在承袭与创新中弘扬先进的大学文化。追寻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是激励和推进大学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需要。
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是指导大学实践的,应落实到办学过程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大学精神培育,即:①注重大学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激发广大师生做大学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②发掘办学特色和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③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贯穿于育人理念之中;④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名师和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⑤在质量、特色上下功夫。
2.管理制度的创新
大学管理既是一项日常工作,更是一项制度建设。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现代大学制度,是反映学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多年来,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进展,办学自受到法律规范,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普遍设立,中间治理机构得到建设,大学理事会和校董会职能逐步扩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大幅度提升,高校内部调解机制初步形成。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是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管理观念的创新上,即:重视人的因素;规范办学行为;培养大学精神。其次,还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瓶颈,改革管理方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当然,由于现代大学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管理机制的创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明.《大学经营的理论解析与实践定位--高校管理创新研究之二》.生产力研究,2004
[2]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与管理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孙菁.《浅议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李伟,彭彬,胡承孝.《教育质量视阈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
[5]李霞.《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
(一)全球化、区域化已成世界发展方向,公共管理方式在发生变化
首先,随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变化,世界各国、各区域发展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开放化是其共有特点,也代表着公共管理要走向开放,并且开放力度会越来越大;其次,全球化、区域化影响下,世界各国、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由“隔离”变得“唇齿相依”,各国家、区域之间的公共管理需要加强合作。
(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社会进步,可能引发新的公共管理问题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其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引发新的公共管理问题;以我国为例,受现代科技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越来越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但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
(三)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公共管理问题集中出现
自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社会生产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幅增加与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的急剧增长,我国公共管理的空间在短期内发生剧烈重组与集聚,公共管理结构变得复杂、异常,问题开始集中出现。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公共管理问题爆发
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极大改变,但公共管理问题也趋于集中爆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的成功改革与快速发展,而政治体制改革却缓慢不前,特别是行政分权改革、社会法治建设进程的相对滞后,可能会导致公共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
二、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管理“泛行政化”问题明显
受到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公共管理组织运行方式、权利来源和工作目标等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有着明显的“行政化”特点,该特点一方面有效的保证了公共管理组织的正常、稳定运行,但是另一方面也由于“行政化”的影响,各区域、各公共管理组织表现的相对过于独立,不利于工作开展。
(二)公共管理缺乏有力法律保障支持
在公共管理领域,决定公共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法律与法规,其为公共管理实施提供着重要保障和支持。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由于缺少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公共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影响公共管理工作效果。
(三)公共管理主体缺乏协作、合作精神
行政化特点导致各区域、各公共管理组织之间表现的相对过于独立,是制约公共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各公共管理主体本身缺乏协作、合作精神,也是制约公共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壮大公共管理力量,增强公共管理工作效果。
(四)公共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待建立、完善
对于公共管理而言,我国还不存在一套完善、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甚至多数地区没有公共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尝试建立专门的公共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从公共管理组织、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相关人员工作业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效果等角度、指标上对公共管理进行评价。
三、新常态下的我国公共管理创新路径
(一)加快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形成新公共管理有效方法
所谓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就是说政府要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即逐步拓宽社会治理与管理视野,在特定公共事务领域应发展与利用非官方组织,形成多元、多样的公共管理主体,借助这些公共管理主体发挥公共管理作用,逐步形成一套异于传统的新的公共管理有效方法。
(二)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应公共管理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导致针对同一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公共管理主体提出的解决对策、方案等的各不相同,形成一种各不相让的局面,而各方又不能保证自己的方案有效,在再次出现问题时忙于推卸责任。为此,必须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为公共管理工作效果提供有效保障与支持。
(三)促进公共管理组织之间合作,建立多层面组织结构
新常态下,传统公共管理制度、方式、方法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小;要求各公共管理组织应该顺应全球化、区域化发展潮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合作,让公共管理组织朝着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方向发展,保证各公共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公共管理问题。
(四)建立与完善公共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效果
医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救死扶伤,挽救人类的生命,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做好医院各个科室档案的管理是现阶段医院需解决的问题。对档案进行正确的管理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现就对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有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创新的思考。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重要性
科室档案信息管理是医院档案信息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不能够缺少的一个领域,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医院的医疗和管理等方面会建立档案机构,保存和记录一些重要的材料、文字、图像和音像等,以便日后的医院工作的开展对这些材料的使用,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档案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科室档案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汇总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对于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对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医疗科室档案盒管理类科室档案是医院科室档案的两种形式。采用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作用。
1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传统管理档案的方法在信息化告诉发展的今天,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档案的需求。现阶段档案信息管理的形式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这也是未来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使用成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实现自动化检索档案,有利于医院各科室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医疗和科研等当面的信息资源需求能够极大的满足。
1.2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力。
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保证医院信息的真是和准确,档案归档速度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档案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得到促进,这样一来,医院管理者的决策力就有保证,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力和决策水平,医院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保障。
1.3有利于加快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的历史被记录在医院的档案中,医院档案是医院文化的载体。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医院各种资源的融会贯通,进而总结出独树一帜的医院文化内涵,对加快医院文化建设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4有利于医院的节能增效。
由于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持续增加,医院信息体系、影像归档、办公自动化、电子病历、通信系统等方面已逐渐迈向无纸化,档案的管理更加便利、快速,从而也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
2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严重缺乏。
并不是简单的看管档案就是档案信息管理,现阶段医院中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严重不足的,也不具有任何的档案信息管理经验,非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也会严重的缺乏档案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避免不了会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引起档案信息管理问题出现,例如管理方法和档案分类的不科学。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的医院已将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但是档案挂历人员没有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不会使用计算机设备,不利于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2协调机构的空缺。
当前医院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相互分离,国内虽然医院很多,可是每个医院之间的资源都还处在独立运用的状态,因此,在资源的获取方面常常会造成来源短缺的现象,各医院之间严重缺乏交流,因此常常会令医院的资源白白浪费,对医疗科研的创新和发展非常不利。
2.3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较低,标准不统一。
很多医院没有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硬件条件,规模相对小的医院大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大医院虽然硬件条件良好,可是却无法满足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而且医院也不想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这也就形成了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并且也无法令资源实现共享,医院通常会降低标准来管理科室档案。
2.4医院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够。
国内很多医院在进行科研时,对于档案的使用要求并不高,这也就造成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科室档案的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对于投资科室档案信息管理来讲,医院更愿意将精力和财力花费在器械及科研方面,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整体的规划,并不想投入过多的资金进行创新,有的小医院因为经费问题,对档案的管理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3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创先思考
3.1创新管理机制。
在进行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机制入手,开展医院科室管理各项工作的创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和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方法是档案信息管理内部工作的主要方面,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创新,使医院科室档案具有强大的活力,有利于科室档案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在现实的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将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不断的、持续的提升,有利于医院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创新管理方法。
科室档案作为科室管理的基础,它不但是科室活动决策和规划的依据,也是科室档案在管理、推广等方面的物质依据及重要因素。在每一个科研活动结束之后,对于档案的完整性、正确性的判断,要看科研工作者是否积极做好科研文件的积累、整理以及归档的工作,还要看科研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是否真实的将科研档案信息管理归入到科室管理制度当中,同计划管理、成果管理以及课题管理等方面紧密连接,可以让科研工作、归档工作能够共同进行。
3.3创新管理技术。
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档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能够使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够促进科室档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高素质人才、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使用是促使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并且也是实现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的有力保证。
3.4创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将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之后规定,并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还要提供技术支持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开发手段的创新,有利于医学科研档案信息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将科室档案信息管理的目标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学科室档案信息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管理和开发科室档案,提升临床医学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将创新当成是提升科室档案信息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崭新的理念、方法来加强内部的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机制,开发运用科研档案信息,才能真正为医学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记英.医院科室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11).
[2]吕波.浅谈医院科室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2(2).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创新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在全国推进“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技术与金融环境面临的新形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财务管理领域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企业对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还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在网络时代,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结算形式也从传统的以纸币为主要结算工具变成了现代化的以电子货币为主要结算工具的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交易时空变成了全球性、全天候的实时交易,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把资金从一个地方瞬间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货币在流通中的费用和交易成本也非常低。在互联网时代,电子货币成为了企业筹资、投资与分配的主要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很多银行企业都建立了网上银行,人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的运转,这种形式也非常安全、可靠。“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情况也直接推动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对各种行业的改造也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互联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主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它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分散在集团内部的所有下属企业和部门的资金、数据以及其他与财务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这种工作方式正好反应了“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发展环境中,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将成为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共享中心,企业的各种业务比如人力资源、采购、市场拓展以及财务管理等都可以纳入企业共享中心的管理范畴。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互联网+财务”的出现也促使企业朝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变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在企业内部贯彻与实施财务共享制度,财务共享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梳理和重构管理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财务的自动化管理,企业大量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财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多其他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去。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主要致力于解决企业中一些重复性的基础财务工作,我国目前很多的大型企业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财务共享平台,有些企业认为如果进行企业的财务共享,就需要把原有的采取系统全部抛弃,使用全新的IT技术来支持新型财务共享制度,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时,仍然可以以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收付、薪资核算、收入账报表等还可以使用原来的系统来进行制作,只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在传统的分散模式下工作效率非常低,需要企业使用全新的模式来对他们进行管理,比如企业要想做资金共享服务,就必须要开发资金管理的软件和银企直联的功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资金收付作业。2.很多企业都想要把企业的费用报销或者费用报账系统纳入到共享服务中心上,希望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支持费用报销和对公、对私报账共享服务,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这类工作都是依靠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手工完成的。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就必须新增财务共享方面的软件产品,逐渐实现企业财务的自动化管理。3.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共享,还必须解决原始单证问题,比如,有一些原始单证是在异地进行的,如何把他们流转到共享服务中心,完成相关的审批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要在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软件系统中加入影像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异地分支机构把原始单证扫描成影像文件,然后再通过影像系统传输到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共享服务中必须具备的几个功能包括影像与扫描系统,条形码与二维码应用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共享服务。4.企业引进共享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的财务作业模式,需要企业开发或者引进新的软件或者模块,来进行共享服务作业,在这个独立的服务平台上应该能够看到所有的分支机构传送过来的业务单据,比如收付款单、报销单等等。5.大型企业在建设自身的共享服务系统时,要对企业财务一体化的问题进行重点考虑,如果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共享平台与业务系统不集成,那么企业的单据就不能够流转到财务共享中心,这时就没有办法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目前很多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时忽略对财务的管控,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说形成了很大的困扰。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工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财务共享就是把金字塔结构中的标准化与重复化的内容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处理,省去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种意识的转变:1.用户至上。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行财务共享服务要以客户参与为主体,这里所说的客户就是企业的员工,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企业的财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的员工来完成,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对财务共享业务进行创新与发展。2.社会化思维。企业进行财务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大家共同使用同一个财务机构,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各类机构集中到一起,使财务机构在逻辑上集中,但是在物理上又是分散的状态,这就促使了“众包”现象的产生,这就相当于把财务管理的工作分散进行,使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员工可以同时进行同一个工作,利用互联网来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就需要企业具有社会化的思维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各种服务。3.平台化理念。企业进行财务的外包依据的是两个平台,一是信息技术平台,二是共享服务平台,只有把这个两个平台搭建在一起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平台化思维。
四、“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对策
1.企业筹资活动的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要想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术就要改变传统的筹资观念,由“筹资”向“筹知”转变。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要改变传统的理念,选择那些既能够被投资者接受又能够分散风险的融资方式,企业要利用网络技术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以精细化的战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中,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智能制造面临的更多是个性化、小批量的定制,这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来说要求更高,每一个客户、每一个订单以至每一个产品的成本都要精确的计算出来,然后再进行定价决策。“互联网+”时代还产生了一种“网络协同制造”,这种方式要求企业降低自身的库存量,把自己的存货都放到供应商那里,这就产生了相应的委托寄存或者寄售之类的业务,这类业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能够使一些非常专业的信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数据等)很容易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获取,这也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手段。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采用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式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佐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析[J].江苏商论,2015(8):221-222.
[2]韦俊玲.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8):19-20.
[3]王欣媛,刘柏霞.“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94-195.
一、现代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
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期望值很高,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医院自身所承担,这就是当前时代的特征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医疗方式由于已经实践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技术比较成熟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想要取得有效的创新,首先医院要做好风险的保障工作,在内部完善激励机制活跃内部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对创新方案的积极性并将他们的担忧降至最低,有了这样的保证,医院想要实行医疗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这样医疗工作者就能抛开顾虑尽心尽力地为医疗事业的创新做出贡献。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是一个医院长久的生存与稳步发展之根本,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处于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已将知识分子送到了风头浪尖,突破传统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是这个时代所亟需的。从小的方面来看,如果一个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提升医院的口碑与美誉度,让病人患者等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对该医院更加信任,从大的方面来看,还可以促进解决一些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以及治愈的问题,帮助那些被病魔困扰的人摆脱病痛的困扰,从而造福一方百姓。比如:我国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防御与过去的几年比较来看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多亏了近年来医疗事业中生物科技的广泛使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曾经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渐渐得到了缓解,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院能以解除病患痛苦,帮助病人治疗与康复为己任,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二、现代医院管理经营模式的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是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沃壤。现阶段医院的经营模式的过程意指着该医院从事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增加医院内部竞争意识与实现自主经营两大方面。首先,要从员工的思想上改变,不要让员工认为进入了医院就拥有了一辈子的铁饭碗,这样会使得医院内部工作氛围懒散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活力,只有采取竞争上岗、能者多得的方式才能使医院全体医疗工作者有危机意识,从而更好的使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许多医院由于得到政府的辅助支持其医院环境了得到有效改善,新式设备也得到了有力的补充,使得医院在效益方面逐步增强,但如果医院选择仅仅只是沿用以前的经营方式,就很难获得新的突破,反而会受到劣势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医院经营模式的改变能够有助于医疗体系改革的进行,只有当医院处在自主经营的环境下,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才能帮助医院迅速的成长,自负盈亏不是减少对医院的支持,反而相对独立有助于医院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让各级医院拥有更大的升值与进步的空间,从而对医院自己本身所存在的劣势与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利用,防止一切有损医院利益的情况出现,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等。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化医院管理三大方面的创新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极大程度的推动医院基层工作的实施,并在问题与漏洞的形成之初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已实施的各种政策为出发点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以科学技术已为革新的主要角度,造福一方百姓,将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化增强医院整体美誉度与百姓对医院的忠实度;经营模式方面的创新则是从问题的根本来解决现代医院管理的创新问题,且三个方面措施应并驾齐驱,希望通过这次我们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各层各级医院在今后的发展上能有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作者:周士兵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