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太阳的资料

太阳的资料

时间:2023-05-29 17:4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太阳的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太阳的资料

第1篇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的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理清层次]

这首诗共分四节:第一节,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第二节,写太阳一天的活动;第三节,承上启下,回应第一节;第四节,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对太阳的盼望。

[刨根问底]

太阳就像万物的母亲,所有的生物都与太阳息息相关。太阳的确是大家的,那么,这里的“大家”指的是谁呢?

[各抒己见]

李威翰:太阳是大家的,就是说太阳属于所有人呗,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龙建宁:太阳到底属于谁呢?你给大家说说。

李威翰被问得哑口无言,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吭声。最后还是徐乐轩打破了沉寂。

徐乐轩:同学们看看这首诗的第二节,一定会理解“大家”的含义。

徐乐轩的话音刚落,辩论家王浩展开口了。

王浩展:我从“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这句话中的“一天、多少”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太阳不仅仅是在为一个人服务,说明太阳是大家的。

管承源:太阳是大家的,我们已经认同了,关键是“大家”指的是谁呢?

刘美孜:这首诗的第二节写到“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里拔”,我认为“大家”指的是鲜花、小树,可以概括为植物,因为所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孟易:你再看这句——“她陪小朋友在海边戏水”,我认为“大家”指的是小朋友,也就是指人类。

李骜宇:大家说的都是浅层次的,再看这首诗的三四节,你会有更大的发现。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啦!但她没有休息,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小树、鲜花做着和我们一样的事情——陪小朋友在海边戏水,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把小树往高里拔。”说明太阳不仅仅是属于我们国家,也属于别的国家。因此,这里的“大家”还指别的国家。

孟易插嘴道: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这也有太阳的功劳。我认为“大家”还指自然现象,如风、雪、霜、露、云、雨……

姜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很全面,确实让我们感受到“太阳是大家的了”。

第2篇

今天早晨,我正在学国画.知道有百年一遇的日偏食来了,老师那里有涂好墨的玻璃,老师取来了黑玻璃让我看太阳,我用手捂住一只眼睛,把玻璃放在另一只眼前开始看太阳,只见太阳的右上角缺了一块,就像太阳被咬去了一口。早就听说过“天狗吃月亮”,可我今天看到的是太阳被吃了。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回到家里,我就开始给我查资料,原来日偏食是由于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所投射到地球的影子而产生的天文现象,是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初亏是月球开始遮挡太阳的时刻,食甚是月球将太阳挡掉最大部分的时刻,复圆是太阳恢复圆球的时刻。我今天用涂了墨的玻璃看到的就是食甚。

我还知道了日食分三种,有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的发生跟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变化着的位置有关,并且也决定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化。听说古代把这叫做不吉祥,真是迷信啊!

我在网上还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和我看到的日偏食一样。我今天可真是受益非浅啊!

第3篇

摘要:本文总结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几种方法: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入新的内容,突破课堂局限;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语文 学习效果 提高方法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把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改变语文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的唯一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术权威和道义权威角色,师道尊严的传统也“神化”着教师的形象。教师权威形象的树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建立,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服从感。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学生对老师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这样的状况极难构建起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意识到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尽量与学生站在一起,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上课时,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我都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不再充满着紧张。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针对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做练习、讲故事或者表演节目。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例如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来分角色朗读,要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以次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紧接着让学生来扮演着文中得人物,一个演太丘,一个演友人(客人),一个演元方。学生一听说要到讲台上来表演时,都显得非常兴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真去准备,还有的准备元方的玩具,有的准备客人的“马车”。当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时,他们都争先上来,表演的很认真,演得也很生动,人物的表情以及语气都演的非常好。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领略到课文中人物行为以及思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兴致很高,整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比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自吹自擂来得好。下课时,我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时间过得太快了,感觉还沉浸在表演里就下课了。

二、注入新的内容,突破课堂局限

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贯穿无穷的知识呢?为此,我们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资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博的土地上。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积极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使语文教学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太阳》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太阳的一些未解之谜的资料,查找、积累描写太阳的古诗词、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太阳的情况,畅谈自己对太阳未解之谜的种种猜想,吟诵太阳的诗句,讲述太阳的故事,这样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有的写了有关太阳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的。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把让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都包办了。例如,教师把生字的读音和生词的意思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就可以。如果总是教师包办,那学生真的无事可做了。而作为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或者和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来解决,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适当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第4篇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太阳崇拜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14-03

马家窑文化属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该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1]其绝对年代约为前3300年~前2050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是一个较有地方性特色的考古学文化,突出特征是彩陶特别发达,在整个陶器中约占20%~50%,随葬品有时多达80%以上。[2]马家窑文化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彩陶纹饰丰富多彩而富于变化。主要纹饰有旋涡纹、动物纹、锯齿纹、圆圈纹和神人纹等。这些纹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严谨而流畅,并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大量具有独特风格的圆圈纹饰贯穿于文化始终,似有一种深刻的涵义。

一、彩陶纹饰中的太阳崇拜

“在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纹饰不单是装饰艺术,而且也是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彩陶纹饰是一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标志,它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在原始时代,彩陶是为了满足先民的生活需要而出现的,不仅与生俱来,即为人生存而来,具有实用功能,而且与死相随――今天我们见到的彩陶大多为古人的随葬品,具有满足精神需要的功能。因此,马家窑先民所绘的大量圆圈图案值得深刻体味。圆形不仅是史前时代人们的抽象观念,也是他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具象表征。它象征着无休无止、无始无终的运动;而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地运行正是如此。属新石器时期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已然进入了农耕社会,农耕文明使得万物有灵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而太阳崇拜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太阳崇拜原因探析

其一,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人类最质朴的自然崇拜形成是以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起点的。从我国自然地理来看,远古时代黄河流域(西北高原的冬季寒冷较漫长,日均气温较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原始农业社会文明发展的中心地域。太阳崇拜的出现和农耕文明紧密相关。太阳可以使农作物长势良好,进而获得丰收;也可以带来干旱,以致颗粒无收。因此,原始人对太阳顶礼膜拜,其目的无非是敬仰太阳以祈求适当的阳光,使农作物茁壮成长、获得丰收。其二,太阳与光。阳光是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前提,太阳可以驱赶黑暗带来光明。哲学家路尔斯•伦德在《时间转变中的天象概念和宇宙观》中说:“方位意识和对光的印象的感受性,是人类智慧的两种最基本的和根深蒂固的表现形式……从我们第一次惊愕地看到光,到我们最发达的宗教和道德情感,都源于太阳和受太阳的滋养……” 其三,太阳与火。里普斯曾指出:“一切火的崇拜都起源于太阳崇拜。”[4]太阳可以带来光明和温暖,这同样是火的内在属性。原始人感到太阳与火的相似点,因而火崇拜和太阳崇拜相伴而生,相互渗透。其四,太阳象征永恒之意。太阳东升西落,运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原始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也在于此,即对生命认识的泛化与保持以及扩展自我生命的一种渴望。正因为太阳有着这样诸多的功能和涵义,先民在与太阳密切的关系中形成一种崇拜的情感:对太阳的感恩与敬畏,并用陶器作为载体倾诉着这种情感,太阳崇拜成为该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二)太阳纹饰分析

1.圆圈纹――太阳崇拜的生动写照

太阳崇拜广泛存在于世界文化之中,它作为自然崇拜的一种形式,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马家窑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许多太阳崇拜的遗迹,其中青海柳湾很具代表性。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共清理墓葬1500座,其中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257座,马厂类型872座。对柳湾墓地845座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中所出土的7500余件陶器上的纹样进行分析,其中圆圈纹单独纹样414种,蛙纹(神人纹)单独纹样31 种,其他几何形单独纹样56种,共计505种。马厂类型彩陶上的纹饰,就是依这500多种不同的纹样,互相配置组合。在505种单独纹样中,正十字纹170 种、斜十字纹36种、万字纹30种、纯圆圈纹16种,另有1件写实太阳纹。青海柳湾墓地共出土679件画有彩绘符号的陶器,其中圆圈形符号95件,十字形符号168 件(含斜十字纹52件),万字纹符号26件,圆点形符号13件。[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柳湾马厂505种单独纹样中,代表太阳的图案与纹饰共有253种,占半数;在679件绘有符号的陶器中,代表太阳符号的共有302件,几乎也占彩绘符号的半数。这足以说明,太阳崇拜在柳湾原始氏族部落中极为普遍,由此可见太阳崇拜在马家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圆圈纹(内含“十”、“×”、“e”等符号)源于马家窑类型晚期,在半山、马厂类型彩陶器出现率最高。纹饰一般由一组圆圈(4个、2个或8个)构成,黑红复彩勾画。这些圆圈纹饰都是对太阳崇拜最好的证明。从视觉上就是对太阳生动的写实描绘,锯齿纹是太阳内核火的写照,而一环环的圆圈像日晕。(图1、图2)圈内的“十”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它象征太阳。(图3)德尔维拉在《符号的传播》中讲述:“这种十字在开始时只表示太阳照射的四个主要的方位。后来变成了发光体的符号,并且由此必然地演变成统治上天的至上神的符号。这种情况在迦勒底人、印度人、希腊人、波斯人那里,都可以看到。”[6]细观万字纹,(图4)它似乎在旋转,给人一种生生不息、转动不已的感觉,象征太阳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生命,具有一定的宗教涵义。太阳崇拜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圈中农田阡陌和植物繁茂的景象,象征着在太阳光芒下,田地里的勃勃生机。(图5)《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淳朴未分化的世界,由世界分化为天地,又由天地演化为四象,四象于时则为四季,于位便为四方,再从四方产生八方。(图6可能为太极图雏形)陶器“以象天地之性”,说明陶器的外形塑造和花样纹饰中皆含有古人的宇宙观,一种时空的意识。[7]于是,将象征着太阳的一组圆圈纹绘于陶器之上,其涵义为期望太阳的光芒洒满西北高原的四面八方,使生命绵绵不息。先民还将器形与纹饰相结合,也是对太阳崇拜的一种完美表现形式。(图7)

2.太阳崇拜与鸟图腾崇拜的结合――一个世界性的神话命题

“鸟纹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 到马家窑期即已开始旋涡纹化。而到半山期旋涡纹和马厂期的大圆圈纹, 形象模拟太阳, 可称之为拟日纹。当是马家窑类型的旋涡纹的继续发展。可见鸟纹同拟日纹本来是有联系的”。[8]世界上不少民族都将鸟作为太阳的象征:古埃及最古老的鹰神荷鲁斯被推崇为全埃及的太阳神,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星宿崇拜中鸟图案亦为太阳神,美洲古印第安人将太阳神与乌鸦相连等。可见古老文明的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紧密相联,太阳崇拜与鸟图腾的融合在世界范围原始人类心中有着共通的文化认同。

中国古代玄鸟和凤鸟正是太阳神象征。马家窑文化中将对太阳的崇拜与对鸟的崇拜相融合形成了太阳鸟图腾信仰,它是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整合:第一,进入农业社会后,太阳在先民心中地位不断上升,而鸟类作为某部族图腾亦不能被放弃。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必然会形成一种兼有两种文化内核的复合文化形式。第二,太阳在天空中运行,鸟类可以翱翔空中,日鸟的结合与自然景象在先民思维中重复出现是分不开的。先民认为,太阳随着鸟类而升降起落,太阳就是由一只鸟背负着在天空中运行。(图8)《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9]可见太阳与鸟形象的融合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得到映证。

3.神人纹――太阳崇拜的升华

神人纹也称肢爪纹,是马家窑彩陶最具特征性的纹饰之一。神人纹(图9)最初的形状是头部为圆圈,面部无五官,身体为宽带,四肢多以两节折带向上斜伸,之后逐渐抽象最后演化为几何纹样(图7)。有的学者认为此纹是蛙人和纹的逐渐抽象,有的学者则认为神人纹的头部是太阳的符号,是太阳和人(祖先)崇拜的融合,即“神”的崇拜。笔者较赞成后一种观点。《白虎通•五行》云:“炎帝者,太阳也。”是日(天)人合一。在马家窑先民心中太有崇高的地位,太阳纹饰与人形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升华。恩格斯说:“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 [10]在此阶段, 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祖先崇拜及英雄崇拜的盛行,就产生了将自然力与祖先崇拜交融的神灵崇拜,形成了一位具有人格神象征意义的崇拜偶像。人类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神的形象上,希望太阳神世世代代守护族人。这种意识寓于陶器的绘画中,是先民将自己作为生命主体与太阳形象融合在审美创造里的具象化。神的人格化导致神的人形化,它强调的是人与崇拜物的融合,是人的“神”化,也是崇拜物的“人”化,神人纹是对太阳崇拜的升华,是自然物的神灵化,是进化了的自然崇拜,是新石器时代自然神观念形成的标志。

二、结 语

马家窑的先民创造了辉煌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陶器上的纹饰和符号蕴涵着原始人类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太阳崇拜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马家窑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人类对自然物的审美感受和认识,都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马家窑文化太阳崇拜与农耕文明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考古资料表明,太阳崇拜在马家窑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是其文化特质之一。

太阳纹饰的丰富和与其他纹饰的融合,足见太阳在西北先民心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其涵义有“丰产赐予者”,“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生命意识”,“守护神”等。太阳神形象的出现标志着马家窑文化原始宗教的萌芽。

[参考文献]

[1]O树德,贾建威.彩陶[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1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02.

[3]石兴邦.有关马家窑文化的一些问题[J].考古,1962,(6).

[4]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328~330.

[5]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53~165.

[6]转引自何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3.

[7]林少雄.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解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46.

[8]严文明.甘肃彩陶的源流[J].文物,1978,(10).

第5篇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以及部分属于中国的地区都可以看到五百年一遇的最完美的日全食。可惜我们深圳“命苦”,看不到日全食,只能看到日偏食。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我跟姑姑和妹妹正在旅行社准备订票去长隆玩。可是,正巧我们大家都肚子饿了,就去面点王吃了一顿,打算等吃完再订票。结果,当我们吃饱喝足以后,我们晚到了一步,最后的三张票被别人买走了。计划已久的长隆梦就这么破灭了。晚上,我伤心地一直睡不着觉。

早上,一起床,姑姑就给我打电话说:“你快下楼看一看,今天有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耶!你赶紧带上墨镜下去看一看能不能看见。不过我们深圳看不到日全食,只能看见日偏食。由于我过度伤心,懒得下楼就呆在房间里玩电脑。

打开电脑,几乎全是关于日全食的报道,我顿时傻了眼,立马抓起墨镜冲了下去。

结果,我晚了一步,日偏食已经消失了。我后悔莫及,心想:真可气,早知道下去看一看了。没想到看不到日全食,连日偏食都看不到了。只好在电脑上看照片解馋了。

我打开电脑,看了一堆日食的照片,以及关于日全食和日偏食的资料。日全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发生日全食时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被月球阴影外侧的半影覆盖的地区,所见到的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挡住,就是日偏食。

虽然我这次没有机会亲眼看到日食了,但我还是想对日食说一声:“Hello日食,谢谢你给我们中国的天好者这么一个大饱眼福的机会,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日食的壮观美丽以及中国人对天文的热爱。

第6篇

“太不可思议了”、“这真是百年一遇呀”、“这是中国几百年来最美丽的景象呀”、“这当之无愧是奇观”……一句句激动的话从我口中蹦出,因为,今天上午,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的日食,这神奇又美丽的景象将永远刻在我的内心深处。

近几天,电视上经常播放关于日食的有关资料,说是今天早上八点半会出现一次几百年才遇到一回的日食。小时候,听见大人们在说日食,说日食是“天狗在啃太阳”。于是,我便每天期盼着日食的到来,今天,终于圆了我十年的梦啊!在昨天晚上,我一直在脑海里想象着日食的壮观景象……哇!太阳一点一点的消失了,变成了会发光的月亮,越变越少,直到全部都没有了!四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白昼黑如夜,肯定有很多人大声的呼喊……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带着我十年的梦睡着了……

第二天,我等啊等,终于等到八点了,可是见阳光还是那么强烈,就开始怀疑我们这个地区根本看不到日食。不,我的这个念头马上打消了,因为月亮把太阳遮挡了,任何地方都看不见太阳的,肯定还没到,我还要等下去。于是,我又耐心地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看见电视上各个地区显示的太阳都缺了一个口。我跑到阳台上,望了望,还是只看见一个刺眼的大火球,没有变啊!突然,我看见我们邻居用医院的X光片看太阳,还不时发出感叹:“太阳终于变弯了。”什么?弯了,怎么我看不见啊!算了,不管了,我连忙跑进妈妈的卧室,找出一张X光片,对着太阳看。“哇塞!太阳变成月亮了,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啊!”我也惊叹起来。妈妈闻声而到,拿过X光片,看了起来。“还真是的。”于是,我们就借着这张X光片,看着太阳从圆变缺,从缺变弯。我透过X光片,看见“月亮”,不,是月亮状的太阳周围有很多云雾,慢慢的,云雾聚集在太阳那儿,太阳显得很美,如人间仙境,我真想登上太阳,去看看日食啊!

咦?天怎么渐渐暗了下来,像六七点钟,难道……四面一片漆黑的景象马上来了?不错,过了一会儿,天更暗了,只见太阳的光辉不见了,出现了一个小球,小球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天空真的暗了,像深夜,不过,人们的喧哗声却是越来越大。当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白天啊!还是早上,真是应了那句话,“白昼黑如夜”。这种壮观的景象持续了一分钟。咦,天空,亮了起来,太阳又从一个小球变回弯“月亮”了,十分钟过后,太阳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

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日食,不可思议的食日了!

第7篇

前天,我认识了一种新的雪,这种雪叫“太阳雪”。

为什么要叫它“太阳雪”呢?我带着疑问上网查了资料:“太阳雪”指的是一种天气情况,边出太阳边下雪。被称为“太阳雪”。“太阳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冷空气影响形成降雪,同时高层云不足以遮住太阳,于是出现一边下雪一边出太阳的天气现象。

那一天下“太阳雪”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正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我对下雪一点好奇心都没有,直到王国骏对我说了一句话:“姐姐,你看。那边还有太阳呢!”我起初以为他在骗我,就对他说:“你不要骗我了,我是不会上当的。”王国骏对我说:“我没有骗你,骗你是小狗。”我看到他那么肯定,就看了一眼。我一看,竟然真的有太阳,就呆住了,王国骏叫了好多声,我才清醒。清醒过后,我就想马上离开那个地方,飞快地跑到了学校。上英语课时,我们才发现天气的反常:雪下得很大,可是总是下几分钟,停几分钟。到了上语文课的时候,凌子健就在和我们讨论放学怎么回家。我都把那场雪称为“超级大暴雪”。

吃晚饭的时候,我从第一时间上知道了它的真实名字是“太阳雪”。

第8篇

观看日偏食

福建省古田县第二小学三年(3)班

蓝陈泓

7月22日我国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是自1814年至2309年的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那天早上,我正想吃饭,忽然听见林宇星在楼下呼喊我:“蓝陈泓,快下来看日食。”我听到后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下楼,就看见有一群人围在一棵大树下观看日偏食,我也钻到人群中来看日偏食,林宇星立刻递给我4片重叠起来的透视片,我通过透视片一看,只见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只剩下一半了。而地面上也暗了下来,往日那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到地面上我们却总觉得热乎乎的,可是今天的太阳光却相反,照射下来我们并不感到热,而且不那么刺眼了,真是太神奇了。过了一会儿,我又用透视片观看太阳。咦?太阳怎么变得像弯弯的月牙似的挂在天边,天色更加暗淡了,似乎到了黄昏时刻。围观的人都因看到这次日偏食而感到庆幸,有的在欢呼雀跃,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高谈议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日偏食。

回到家里,我问爸爸:“为什们会产生日偏食呢?”爸爸说:“这个问题还是你自己上网查资料吧。”于是我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日偏食是由于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所投射到地球的影子而产生的天文现象,是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初亏是月球开始遮挡太阳的时刻,食甚是月球将太阳挡掉最大部分的时刻,复圆是太阳恢 复圆球的时刻。

今天我观看了日偏食,真是受益匪浅啊!

第9篇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以来,我积极参与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我认为我们的教研课题能真正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师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研究,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执教起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就我执教的《太阳的话》来说,《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以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课前,我预设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通过课前让学生查艾青的资料,课堂上我予以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艾青的生平和思想,为学习本诗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猜谜语,播放歌曲,设置情境:同学们,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你想对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的太阳说些什么?通过设置情境,学生很快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气氛立刻活跃了,这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学生在谈到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时,学生谈到,他认为诗歌很美,我就引导学生谈出他的看法,他从哪儿感受到了美,为什么感觉这里很美?

诗歌的内容理解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读就成了最好的体会交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段学习诗歌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本课教学,我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我请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去悟。师生在共同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读中品味诗歌的情,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本课教学只进行到背诵环节,仿写没有完成,为教学留下了遗憾。

另外,对于诗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学法,特别是现代诗的学习,如何把握深度,如何让学生会读,读得有感情,读得有自己的收获,这些方面我做得还不好,还要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继续摸索。

万丈高楼平地起,脱离了实践,脱离了师生实际,就只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实践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是空口练兵,静下心来才能有真正的研究。

尽管研究前路漫漫,但我想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一定能见明显效果,作为传统坚持十年以上,师生面貌必定大不一样。

希望能有这么一天,我能骄傲地说出:“诗歌教学的第一课时,其实爱你很容易!”

第10篇

上海市市东医院平凉分院主任、主任医师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有50万人被确诊为皮肤癌患者,据分析,多与在烈日下曝晒有关。因而使得一向喜欢在海滨沙滩及草地上晒太阳的美国人“望日而逃”……

太阳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没有人类的今天。太阳的能量是通过速度为每秒299 792千米的电磁波传送的。阳光实际上是各种波长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其中紫外线是一种波长很短、具有化学活性的电磁波。适量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生命活动、万物生长、人类繁衍是必不可少的。但研究表明,人类及动物长期曝晒在阳光下,由于紫外线的过量辐射,不仅对眼睛造成伤害,而且对皮肤有致癌作用。

专家认为,对皮肤有致癌作用的紫外线,仅限于紫外线中的中谱,即波长在2 700~3 400埃的光谱范围。如果人类皮肤受到该光谱紫外线的过度及长期照射,而且是易感人群,那么,就很可能患上皮肤癌。

由于紫外线对皮肤的持续照射,会使皮肤细胞内部形成带正电或负电的原子基团,即自由基;自由基能与细胞中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破坏皮肤细胞中的胶原物质与弹性纤维,使皮肤产生皱纹,过早变老;同时削弱了具有抗癌能力的淋巴细胞的活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受紫外线辐射损伤的皮肤细胞开始变性、变异,出现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皮肤癌。

皮肤癌是人类常见的癌症之一,多数为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皮肤癌多发生在人体直接的部位,如脸、颈、背、前臂与小腿等处。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生30万以上新病例,而大多数皮肤癌的死亡是由恶性黑色素瘤引起的,但非黑素皮肤癌也有一定病死率。尽管皮肤癌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因其发病率高,复发率也高,故对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痛苦。

经观察,白种人以及照射后色素不增加的有色人种,易发生皮肤癌。中国人是黄色人种,属皮肤癌低发人种,但也要避免曝晒。

阳光中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的量,在不同时间其量也不同,而且其辐射强度还受臭氧浓度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大气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就有可能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2%~3%。由此可知做好环保工作,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是多么重要了。

为指导人们了解当日太阳紫外线的强度,提醒加强对紫外线的防护,各地天文台近几年开始“紫外线指数”。“紫外线指数”是指太阳位于天空最高位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可能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讲,在晴朗天气,上午11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4个小时)紫外线强度指数较高,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能量占60%。约85%的因紫外线致皮肤癌的患者,曾长年在这段时间内的强烈阳光下工作。

第11篇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质的秘密,我就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阳光时七彩色的。

那天下午舅舅说要洗车,让我帮忙找水管,我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我把管子接好,发现了一条水流了出来了,表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冲进水里面和我玩了起来。忽然,我发现太阳照到的地方出现了许多的七彩的水雾,太奇妙了怎么回这样?

我好奇的去问爸爸,爸爸又给我做了一个试验:将镜子放在一个盛有半盆水的盆里,太阳光照在镜子里有反射了出来,真是不可思议,光的颜色居然变成了七彩的。看过之后我真是一头雾水,就问爸爸,他笑了笑说:“太阳的光本来就是七彩的,只不过是肉眼看不到罢了,彩虹就是因此而形成的。”

我有些不相信,便步入了知识的海洋,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着答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书本里找到了想要的答案。阳光是七彩的,夏雨过后空气很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观察的事物,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12篇

在7年前的一天,有两个穿黑衣的人敲开了我家的门,我跟着大人走出去,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东西带来了吗?”“带来了,就在这呢。”“哦,那快进屋吧”

随后,那两人进了屋,从包里掏出了一个黑白黄三色相间的小猫,它便是我家的“花花”。在那以后,它一直居住在我家,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当然,还有许多烦恼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天蓝草绿,我看到盆子里的鱼该换水了。于是我决定给它们换换水。经过半小时的劳动,我终于换完了!看着这么好的天气,我心想不如让他们晒晒太阳吧。也对它们有好处。所以,我把盆子放在阳光下让它们好晒晒太阳。但是……

半个小时后,我再来看的时候,我发现鱼没了,旁边躺着晒太阳的花花,唉,我怎么忘了它呢?下面是它的详细资料——

姓:张(我家的猫自然随我姓)

名:花花

学历:野猫大学毕业生

工作职务:肥猫公司副总裁

爱好:和肥猫公司的其他成员一起偷东西

喜欢食物:基本上什么都吃

业绩:曾经在热锅里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