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师

心理师

时间:2022-07-17 10:2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师

第1篇

这位朋友原本学古代汉语,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感觉不满意,索性炒了老板的鱿鱼,学起了心理学。三年后,他“功德”圆满。在省城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租了间房子,开了个心理咨询所。

见面后,他很夸张地张开双臂,和我拥了个抱。在他简易的会客室坐定,我们开始聊天。

他说:长时间不见,最近如何?

我说,烦恼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单位那些破事……

朋友笑了笑问:你口渴吗?

我点头。说了一阵子话确实想喝水了。

咱们喝茶吧。他说着起身去烧水,并吩咐我说,身后的柜子里有杯子。

起身打开柜门,我有点吃惊。这家伙什么时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柜子里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锈钢的,制作粗糙的、精致的,古典的、现代的。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细看了看。这个杯子的确特别,光滑圆润的外表,看不出一点瑕疵,让人爱不释手。

满上茶水,淡淡的茶香弥漫四周,为夏日的午后平添几分雅致。看到我选择的杯子,他突然笑了。

我被弄得莫名其妙,这杯子有问题吗?

他说:柜子里放了不少杯子,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紫砂杯呢?

这家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虚,他经常搞一些在我看来很可笑的心理测试。比如,随便让你说出一种水果的名字,判断你对未来的另一半是否忠诚;让你随意说一种颜色或动物,判断你一生会有几个情人……我总觉得,这有点恶作剧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一种消遣。但他不这样认为,还列举出很多道理来印证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吗?他盯着我的眼睛问,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说:都知道,是用来喝水的。

他说: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吗?

说实话,这个我确实没留意。

他说,柜子里放了许多杯子,半年时间,他测试了将近200人,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这个紫砂杯,就因为它是柜子里最好的。而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的时候,忘记了它的功能是用来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说,如果生活是茶水,那么金钱、名利、地位都是杯子。没有杯子我们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才是好。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开心,烦恼都是因为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恍然大悟,看来这家伙几年的心理学确实没白学。

就在我准备向他提一些问题的瞬间,突然发现他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选的紫砂杯子还要精美。

第2篇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适应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要求每个人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拥有自信和忍受挫折能力。如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人断言: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在激烈竞争下,心理危机随时存在,心理健康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化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那么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教师的心理素质及修养与心理健康更是不可分割。

目前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在中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方式,全国人口第五大死因。我国的中、小学精神障碍患病率21.6%—32%,17岁以下儿童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精神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青少年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这是社会、家庭一起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强化学校教育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树立教师职业形象,更利于教学,提高工作效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深刻改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影响到民族的未来。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福建省心理协会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入行抽样调查,发现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以上案例说明,现代教师面临的压力巨大,心理与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是一个教师,也不是一部分教师,而是99.9%的教师心理与身体状态出现问题,已发出了警报。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和心理水平,而且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全校的教育环境。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有社会的期望值升高、社会文化观念、社会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来自教学环境、教师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原因。

从教师的社会角色入手,职业特征了解到:对教师的多种角色期待是社会职责的反应。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需具有抗挫能力及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为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对教师本人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那么,针对教师的职业地位,教师会无法避免社会环境因素的外在与内在的一些冲突及压力。例如,现在与将来的冲突、传统与变革的冲突、教风与世风的冲突。教书育人的压力、提高素质的压力、经济生活的压力等等。因此,教师更应积极的维护心理健康,积极改善自我,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正确面对压力。承认情绪,创建正当情绪宣泄通道,自我激励,稳定情绪,保持一份良好心情,重拾往日兴趣,积极参与一些文体活动。保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这一健康状态,才能使教师们拥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才会建立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师生和谐,这将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和期待。

第3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冲突 原因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相矛盾时个体的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冲突”是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1]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最常见的心理冲突有三种:一是双趋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目标所吸引,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状态。二是双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没有吸引力的目标所排斥,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三是趋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既为一个目标所吸引,又为这个目标所排斥,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的冲突要复杂得多,而且常常不能轻易获得解决。能力愈高条件愈好的人,在精神上愈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困扰。冲突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下就根据“冲突”这一心理学概念来探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社会期望与个人能力的冲突

社会给好教师设立了一个标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教师既要博学多才,更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社会责任重。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对教师的教育有着强烈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但我们也知道,教师本身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存在个体差异,在多种努力后仍然不能达到社会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教师就会产生焦虑、烦躁、逃避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2]

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初高中教师周课时大多在12―14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环节,再加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辅导、个别访谈,教师从早到晚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在一些高职院校,因为要根据社会需要新开专业,造成某些专业课的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在超负荷授课,不少教师周授课量在16节左右,有的竟达20节以上。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使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同时还要承担相当的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教师的劳动性质又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却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教师的自身价值和付出的劳动不总是成正比,就会产生明显的抱怨情绪,心理失衡。

三、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难以在近期得以真正的体现。社会无法及时认同教师的劳动,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成就感的欠缺使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冷淡、过敏易怒、自尊心降低、工作退缩等,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四、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的冲突

当前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向金钱靠拢,特别是近期公务员工资的涨幅增大,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却“不尽如人意”,直接的后果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和价值感的混乱。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往往要求教师是模范公民,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这就使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冲突,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3]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2]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客观上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矛盾;教育本身的评价标准与家长、学校管理的评价标准的矛盾。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成绩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看重最终结果,忽略了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而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业绩,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与挫败感。

现阶段,职称几乎是对教师个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的外在表现内容,因此评职称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波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教师的职称评定越来越与学历挂钩,并要求有一定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等都成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也导致教师“疲于奔命”,难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学中。

六、工作独立与集体协调的冲突

教师劳动的方式决定其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学生谈话以及家访等,都是个人单独进行的,特别是上课,不可能由两个人同时在一个教室里讲同一堂课。虽然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每个教师执行起来却各不相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并不意味着凭某一位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反,要依靠全体教师协调一致的努力。[4]这种工作方式使得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多重性,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七、教师角色与常人角色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对象决定了教师职业角色的复杂多样,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并经常担当学生父母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就社会而言,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变革者,还是社会准则的良好实践者和示范者;同时教师还得承担家庭的常人角色职能。教师职业角色的多重性使教师在认同和履行职业角色时充满困惑和冲突。诸多严格的角色功能使个人难以及时调适,极易造成教师的角色混乱和冲突,成为威胁教师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业绩,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索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社会其它现实问题。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师用健全的身心支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从而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进而建造不断发展进步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陈望道.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444.

[2]兰建祥,陈惠.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六种“冲突”[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9期,39-40.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焦虑 情绪低落 抑郁

近年来,教师中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情绪失控,对学生施展暴力;做出违法的事情,以及自杀、或报复社会或他人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2002年5月甘肃教师携枪来首都要完成自杀之旅,幸好被民警发现,没有成功。原来,这个有着17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性格孤僻造成心理问题觉得和社会格格不入而想离开人世。

2002年6月,云南昆明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以及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

除外,还有教师暴力对待学生的事情发生,以及男教师女学生的事情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灵魂的工程师”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事实上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既有教师主观因素,又有社会和职业方面的客观因素。

这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得到一个正确的关注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 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

而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具体表现在:身体健康状态不良,适应不良、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和职业压力表现等方面。

一、身体健康不良

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而产生这样的种种原因是由于老师的职业要求强度太大了。

一般的公司的上班是从早上8点都傍晚6点,而老师的工作强度可以说是全天候的。早上一般是从6点多就开始起床,然后工作到学生睡觉,一般也要到达晚上23点多。

二、社会适应不良

这个主要表现在那些刚开始工作的教师的身上,有一部分新老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工作的情况以及期望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良的想法,加上对社会中的现实和理想中的情况不符合,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就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三、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和学生的关系有很大的冲突。现在的新一代的学生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冲击,思想很很大的波动,自尊心很强,一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刚从学校出来,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样,就和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而和同事间、领导间,也由于种种矛盾和原因而不能融洽相处,与同事间发生纷争,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则就会造成关系紧张,本来可以好好完成的工作就会由于这些原因被担搁或不能完成。从而使新教师产生孤独无助、工作郁闷、伤心自卑等不良心态。

四、情绪不稳定

一些教师由于家庭,婚姻,事业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情绪经常不稳定。对于学生,可能由于学生的一句话,就马上发脾气,对学生发火;也可能由于一个学生的事情而迁怒到其他学生身上。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转贴于

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时候,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就恣意发泄,借题发挥,更甚至在学生之间的火发到同事的身上,造成同事之间关系恶劣。

这些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这些老师长期处于紧张、烦躁、易怒的状态中。

五、心理不健康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从而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偏激,抑郁等情绪等。这些情绪慢慢的积累,就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程度,从而造成了更大的行为,就会出现本文前面所发生的恶性的违法事件。

老师都被我们成为“园丁”,“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他们有了问题都不能就解决,又怎么能教好我们下一代呢?所以,无论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第5篇

2001年7月5日

毛毛刚出生的那几天,每天都在医院里洗澡。护士还趁机教爸爸妈妈如何给孩子洗澡。

那是最最好玩的时候。一排婴儿车整齐地排在婴儿浴室里,每个车上躺着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小宝贝。男孩子穿蓝色衣服,女孩子穿粉色衣服。但衣服的式样都相同,所以明显有区别的就只有头发了。轮到毛毛的时候,看见去“见习”给宝宝洗澡的我,护士大叫:“原来这个小黄毛是你的孩子啊!”听得我都快哭了!我心里这个恨啊,恨自己的核桃吃少了!恨自己为什么给女儿起了个昵称叫“毛毛”,却不注意自己的老公偏偏姓黄”!

护士边给女儿洗澡,边开心地说:“我就喜欢这个小黄毛。你看她的皮肤,配着这头发,多好看。长大了还不用花钱染发了呢!”听了她的话,我仔细地看看女儿,的确,她白皙的皮肤和阳光下呈现的金黄色泽的头发真的很相配呢!

不仅孩子每天要洗澡,医院也不反对妈妈们每天洗澡。每天洗掉奶腥味和汗味,穿上干净柔软的睡衣,真的是身心放松。

出院回家后,我每天都给女儿洗澡,然后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她进行全身按摩。阳光充足的下午,按摩后的她就趴在我的肚子上,享受一个小时的日光浴。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情绪总是出奇的好!说来很多人都不信,女儿出生后,几乎每天都洗澡,有时还会一天洗两次呢!要知道,她可是出生在正月里啊!

心理师点评

观念影响结果

听很多妈妈说过,坐月子的时候,虽然浑身难受,觉得自己都快臭了也不敢洗澡。有的妈妈甚至说连头发也不能梳。但凡有人忍不住偷偷地洗了澡,就会挨婆婆或妈妈的骂,而且更不用提给孩子洗澡了。如果你终于说服全家给孩子洗澡,那就意味着全家进入了“备战”状态:精神紧张,声势浩大,手忙脚乱,生怕把孩子冻着。但是,结果却往往是,洗澡后,孩子真的感冒、发烧起来。老人便会把主张给孩子洗澡的你一通数落。还有,那些在月子里偷偷洗过澡、梳了头、刷了牙的妈妈还真的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出现头疼、牙疼或者“落”下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真的不能洗澡吗?

洗澡影响健康?

其实,并不是洗澡本身会导致健康问题,而是我们头脑中关于洗澡的观念影响了洗澡的结果。有个妈妈总告诉孩子,洗澡后头发没有干就去睡觉,一定会头疼。这个孩子偶尔有一次头发没有干透的时候就睡着了,醒来后果然觉得头部不舒服。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暗示的结果。没有这种观念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中,并不会感到有什么不舒服。

化“洗澡”干戈为享受

除了自我暗示,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人际冲突导致的紧张。抚养孩子,通常都会是老人或者保姆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同来承担这个重任。但是,每个人的观念和习惯可能会非常不同,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习惯就差别很大;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又因为对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不同,有时就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无法相互理解,引发冲突。而这种在“敏感时期”的冲突则直接会引起新妈妈内在的紧张和焦虑,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可能是这种身体状态会对将来的健康产生影响,而不是洗澡本身。

所以,建议如果在抚养孩子方面家人的观念差异很大,最好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家人都去参加医院的养育孩子的辅导课程。你还可以动用其他更多的外界力量去帮助家人,尤其是老人接受比较科学的育儿观念。这样大家就容易相互理解和配合了。那么,在自己洗澡以及在给孩子洗澡这样的事情上,你就能每次都充分地去享受,而不是面对家人之间的冲突。

爬行“动物”

2001年5月20日

毛毛的外婆虽然 61 岁了,但是观念却很新。她照顾外孙女的时候,并不只是从经验出发,而是经常参加各种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她所涉猎的书不仅有育儿方面的,还有我的家庭治疗专业书。有时她还会和我谈论她的培训和阅读心得,还有她的观察和思考,甚至她还会在外孙女身上做“心理学实验”。

毛毛 8 个多月时会爬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那时我已经上班,白天妈妈一个人照顾毛毛更费心了。可是她却乐在其中。有一天,妈妈告诉我:“今天我把毛毛放在北边卧室的地板上,然后我到南边的阳台上发出一些声响。结果她很快就爬了 15 米,开心地找到我了!”我在为毛毛的“爬技”提高高兴之余,也很佩服老太太的“实验”勇气。

爱爬的孩子,从不挑剔地点。在小区的活动广场里,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一起“聚会”。所有的老人、阿姨都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并牵在手里或者抱在怀里“展览”。毛毛很快就成了那里最出名的孩子。不过,却并不是因为她的衣着或乖巧,别人也并不熟悉她的大名,而是习惯地把她称做“那个到处乱爬的孩子”。

我想很多时候,这个称呼里面是有些贬义的。但是我的妈妈显然是很好地顶住了来自那个群体的压力,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做法。要知道总是不断有人善意地提醒她地上有很多脏东西,还有些人觉得那个爬得脏兮兮的孩子的家长简直就是疯了。

由于我的赞同和鼓励,妈妈也干得很彻底。她索性把毛毛全副武装起来――肘部和膝盖处的衣服都格外加厚了两层,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还在她的小屁股上绑了一个棉垫防止她爬累了直接坐在地上时着凉……毛毛乐此不疲地当着爬行“动物”。有时,她会在花池附近坐很久,因为她发现了那里的蚂蚁洞并试图控制蚂蚁行进的方向。

心理师点评

重要一课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总在猜测,那些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被大人一直牵着手的孩子,会不会心里发疯地想像毛毛一样到处爬一爬。反正上学后,他们中会有一些人被老师或家长送来做心理辅导。我给他们的一个建议则是,去某些机构做一做“感觉统合训练”。其实这个听上去很深奥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补上“爬行”这一课,而且是花钱让孩子去练习爬行。

发展心理学认为,爬行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缺少这一个环节,可能对孩子身心的很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有时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时,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就更要经常承受这样的压力。比如我有一次去银行办事,就让毛毛在大厅里随便爬。一个中年女士走过来非常严肃地跟我讲:“不要这样对待孩子。即便你不是她的妈妈,也不要这么虐待她。”她一定是认为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保姆。面临这些压力,你难免会焦虑。但是如果你坚信自己的做法对孩子有利,而且结果也确实如此的话,那么除了坚持,你还可以学会交流和寻找支持。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心理调适;心理健康促进

在与达州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们列举出学校、家庭及社会中各种烦恼,林林总总;同时我也了解到他们应对这些压力的方式和方法,并把他们的言语记下来,和9位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同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和日常应对方式。

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由高到低:家庭问题、待遇、工作压力、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其他。

最常用的应对方式由高到低:生气、运动、上网、听音乐、聊天、睡觉、冥想、其他。女性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更多是生气、睡觉、冥想、聊天,男性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更多是运动、上网、听音乐。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更多采用生气、运动、聊天的应对方式,四十岁以下的教师更多采用上网、听音乐、睡觉或冥想的应对方式。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呈现出性别与年龄差异,这与应允盛①的研究是一致的。

“心理压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是:生活事件导致教师产生挫折感,然后发火动怒,导致更强烈的挫折感,引起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会导致严重的身心疾病,其致病的机制为:心理因素引起生理反应导致机体的脆弱组织器官产生心身疾病。

一、教师个人自我主动调节

(一)主动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系统科学心理调节手段

目前心理健康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迅速的时期,心理卫生知识在网站、影视业、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教师作为知识和能力的优势拥有者,要在观念上重视心理健康,在行为上主动学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主动地为自我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二)运用“行为认知精神分析”等综合疗法,减轻焦虑、缓解压力

1.运用自我修复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具有自我防御机制用以调节心理状态,使之减少焦虑,趋于平静。他和他的女儿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有否认、退行、投射、升华、合理化等,其中升华是既有利于心理减压又有利于个体发展的防御方式,教师在面对各种心理压力时学会运用这些方式,特别是升华的使用,有助于心理的调节。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主动调整认知偏差

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且能够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认知上确认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拒绝、学会放手和放弃。

3.运用放松训练,调节情绪,给心灵做瑜伽

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也是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方法:深呼吸、净化呼吸、音乐想像训练、有氧运动、按摩活动、娱乐性的智力活动、渐进式放松、冥想、瑜伽术、太极拳、大喊大叫、笑、哭等。农村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环境,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给心理遮风挡雨

1.通过调整饮食结构

“民以食为天”,通过饮食改变心理状态是非常现实而可行的。维生素C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身体承受强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心理压力过大时应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再辅地吃富含钙和磷的食物。

2.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和谐的家庭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家庭支持系统的核心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它们是心理保健最积极的因素。家和万事兴,温暖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把烦恼和痛苦减轻到最低限度。和谐家庭关系建立主要依赖三个方面,一是爱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和孩子。爱表现在理解、支持、尊重、包容、赞美与放弃。二是要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注重沟通技巧的学习。三是当家庭中出现问题时要就事论事,解决主要矛盾,推动主要矛盾的解决。

3.注重家庭环境的色彩搭配及气氛营造

家装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颜色喜好,但现代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居住环境也还没达到可以像国外家庭那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时改变的程度,所以最初的色彩搭配和气氛营造显得更为重要。从心理减压的角度,家装色彩应以蓝绿为主导色,辅以柠檬色,同时根据心情营造音乐和气味。

(四)主动学习、理解新课程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获得工作成就感

1999年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而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缺乏,购买和订阅的教学参考资料也有限,教师与外界交流机会少,得到鼓励和奖励机会也少,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都比较落后,无法使用电脑和上网,以通过网络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家长不关心新课程,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和学习结果,对教师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这些都给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造成了困难。在新课程评价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利用各种渠道主动学习课程改革的内容,并把新课程的主导思想与家长进行交流,真正在农村实行和实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二、构建强有力的学校支持系统

(一)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教师评价目标具体化、操作化

学校管理要以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引导教师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形式主义和不切实际的工作少一点,能够给教师工作带来实效和成就的工作多一点。要用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而不是以学生成绩或升学率“一刀切”,所以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认定应该细化到知、情、意、行四个领域的实践中。

(二)学校组织系统的心理减压活动

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教师减压制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心理保健系列活动。二是学校可以提供消气室、心理保健室、心理发泄室等场所供教师宣泄情绪。三是给教师提供随身携带的减压物品,如减压玩具、钥匙扣上的塑料饰品、出气本。

(三)优化学校物质环境

农村学校虽然处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但还是要进行人工的营造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充分发挥物质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物质环境须根据学校育人的需要,进行有意识的美学设计。学校的各项基本建设,从设计、建造到布置,都必须自然、和谐、美观,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环境的各种功能,让教师生活其中,有“乐不思蜀”之感。

三、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在教师评价中,社会具有导向作用。南京市教科所负责教师心理研究的人士说②,家长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95%的家长认为,学生能不能取得好的分数,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全是老师的事。这种片面的成才现象导致老师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通过社会媒体、社会交流引导社会对教师要求的合理化,有助于教师的压力降低。社会还应引导社会成员从教师工作的长远意义来评价教师,减少功利性,让教师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同时社会要给农村小学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并在农村信息传播中广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毫不夸张地说,心理减压是关系个体以及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系统工程,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因为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地域的特殊性,其压力来源更为复杂多变,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把握生活中每一分钟,运用心理调节的技术,正确认识学校和社会环境,主动利用和改造自我及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注释: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师;心理现状;职业效能感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2005年以前,职业技术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远远滞后于基础教育。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教育教学规模不断发展,屡创历史新高。

伴随着教育教学规模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经过几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无论是在师资规模、教师质量还是学历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被忽视了。有研究表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普遍反映工作任务多,付出大于所得;工作时间长,多重社会角色难以卸任;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教师自我价值观存在冲突;职业倦怠严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不看好。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对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的一线在职教师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心理层面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的一线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采取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问卷使用的是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本问卷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旨在更加丰富准确的把握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心理现状。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44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回收率100%。另外,笔者还个别访谈了在校教师47人,召开小型教师座谈会7次。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结果

在回收的144份有效问卷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人员84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58.33%,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32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22.22%。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了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一线在职教师心理问题的十大症状排行:

1、忘性大;

2、容易烦恼和激动;

3、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4、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5、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6、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8、腰痛;

9、不能集中注意力;

10、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被试的心理问题多集中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

(二)访谈结果

通过与47位教师的个别会谈和7次教师座谈会,我们也总结了现在职业技术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

1、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教师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2、自我期望值设定过高,追求“完美主义”;

3、教师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性;

4、工作环境相对基础教育差距较大;

5、学生总体素质较低所带来的不良行为;

6、人际关系紧张;

7、专业发展前景渺茫;

8、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即使下班后也要随时待命;

9、个人家庭生活的变化自己往往不能顾及;

10、不公平的待遇。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我们认为,无论是调查结果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是被试的主观感受,在心理层面上都与以下原因相关。

1、职业满意度。职业满意度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是个体对职业评价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工作的能动性。不可否认的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比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在工资待遇上要低很多,这就使很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质疑。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忽视也使得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社会评价明显低于其他教师,这也是影响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最根本原因。另外,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称评定难度较大,不仅要在教学和实践上成绩突出,还要肩负教研成果和教学研究。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要与时俱进,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随时吸收新知识,但由于现实原因,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些都是造成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2、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来自于所从事的工作。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轻微的职业压力是有好处的,它能使人更加积极和专注,朝着目标前进。但是压力过大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使人行为动作变缓,还会造成个体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有调查称:90%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有中等及其以上的压力,并且压力很难得到及时排解。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来自普通教师的教学压力,更有来自学生管理的压力。由于学生来源的特殊性,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往往被要求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管理上,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工作时间并不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24小时工作制。只要学生在校,他们就要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在长期的压力之下,必然会出现忘性大,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经过敏,精神紧张等心理症状。

第8篇

心理健康已经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性质等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理解。

1.工作琐碎繁重,压力过大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量是不能用简单叠加的方式来计算的,除了必须的教学工作任务,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德育工作、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相当于给几十个孩子当家长,其压力可想而知。此外,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人是具有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现在的孩子中独生子女较多,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自私心理以及厌学情绪严重,难于管理,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平衡和管理。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导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严重。

2.心理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据调查,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激动、神经过敏,不少教师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如: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识,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正常需要,没有看到教师自身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存在,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需要不断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长时间压制自身的内在感受,损害了自身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与其他职业相比,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部分教师与学生、同事、领导关系紧张也是存在的,存在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不能正确面对同事间的竞争,不能正确对待领导的期望等现象。误会产生隔阂,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造成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二、改善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乐观地生活,以良好的心态,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教育规律、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是滋养教师心理的一股甘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使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减少和学生之间的摩擦,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实际上,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应该培养正确面对压力的能力,只要能从多角度看待困难和压力,自然会拥有好的心态。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之外,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等,其实,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应该兼顾为自己做一次心理按摩。作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价值观,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逐渐地摆脱焦虑与烦恼,摆脱失衡的心理,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3.改善自身心理环境,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教师如果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学生怀有耐心,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那么他(她)的教学工作就是低效率的。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班主任在开学的第一天说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可是她渐渐地发现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她的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学习不好,平时也很邋遢,她真的很难做到平等地对待这个男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这个男孩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个男孩从前非常优秀,他的变化是从他母亲去世后才开始的。这个老师心中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恰逢教师节,班上的好多学生都为她送来了精美的小礼物,这个“特殊的”男孩送给她的礼物是那么的独特――打开包裹礼物的牛皮纸,里面是一串缺了一颗水晶的手链和半瓶香水。所有的学生都大笑起来,她当着学生的面把那串手链戴在手上,又在手腕处涂了一点香水,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礼物。放学后,那个小男孩偷偷跟她说:“老师,今天你的身上有一股妈妈的味道……”这名教育者在了解学生的故事后,摆正了自己的教育心态,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做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应引起教育行政部T、学校管理者、家长、社会各界以及教师自身的广泛关注。当然,除了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外部环境外,教师更应该营建自身良好的心理环境,正视困难和压力,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C

证培训,听

了几位主讲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收益颇多。

一、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心理健康课并不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开设的,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

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和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我觉得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和内化的。首先当学生有困惑,向我们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而且要真诚地、耐着性子倾听,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给他们一个发泄的机会。同时当我们听到一些与我们道德观念或者常规相背离的一些观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屏弃自己的观念,站在当事人一边进行换位思考,及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急于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给学生。这样我们所给的并不是学生

想要,学生原本想敞开的心扉又给关上了。

二、孩子在一个集体中必须有安全感、爱与归属的感觉。

一个孩子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必须有安全感,才是他感到幸福的

前提。爱与归属同样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以及在一个班

级中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即他能够感到在这个班级中有自己的位子并对班级有所

贡献,那么他才真正有了归属感。我们要努力做到“班集体就是他的家”。

如果我们没有在孩子的关键期做到我们该做的事情,那么再进行补偿就会

事倍功半,因为我们已经“错过农时”了。问题孩子的出现的背后必然有一个

或两个问题家长,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家长的影响力比家长远远要大得多。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真了解学生的内心,与学生拉近距离也同样需要各种技巧:

1、同感

(要有所感,要用语言让学生明白,引发学生对其感受进一步思考)

2、真诚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言行沟通协调技术)语言的声调效果十分明显,教师应该

巧妙的运用自己的声调,真诚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更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他将心理辅导课分为五个阶

段:一是暖身阶段;二是深入主题;三是活动体验;四是分享感受;五是总结。通过对实际课例精心点评,让我认识到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

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有心理缺陷的人通过上课都会感到自身认识的提高。

最后两天的培训更是让我感受颇深,周红五博士的精彩讲课博得了大家的

阵阵掌声,这掌声充满着敬佩,充满着深深的同感,充满着话语的幽默等等,

在笑声中培训一点也不累,更令人敬佩的是周博士连续几个小时站着还能充满

着激情,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名言:

1、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学生提问得最多的。

2、青少年的话都是真话并不是一定都是真实的话。

3、在同一个团体中,同样的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同样的意思。

4、人的个性并没好坏之分,有助于有阻于你的个性发展。

5、一个人对自己的完善是生带来死带去的。

6、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

7、学校所有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等都必须建立在广博坚实的科学

基础之上。

8、扼住生命的咽喉就是扼住生命的每分每秒。

9、做优秀的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10、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只要我们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要面对的学生。

第10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50-02

所谓教师心理管理是指学校的各级管理者遵循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及其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实现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其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工作效率、教学质量、人际关系等。在教师的日常管理实践中,树立心理管理的意识、探索心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需要是个体对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转化为主观体验时的心理状态。在当今时代,个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自我实现需要日趋强烈,渴望工作上的选择权和自,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比过去具有更高的要求,这在教师身上同样得到明显体现。一般而言,教师是社会成员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的知识群体,他们的需要表现和别的群体又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等。在关注个人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高质量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这种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反过来又决定着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学校对教师进行心理管理,就必须在了解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发展性等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针对教师需要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如心理互换法、问题导向法等,以便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不满、顾虑等负性心理,消除心理困惑、平衡情绪,从而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加强教师的心理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的受挫容忍力

受挫容忍力是指人们遇到挫折时进行心理调节,避免自己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遇到的挫折和压力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后,会引起情绪紊乱,导致心理失衡,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显然,提高教师受挫容忍力,对于教师战胜挫折,减轻其对身心的伤害,保持心理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服务工作,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让他们的负面情绪有渠道宣泄和排遣。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真诚、坦率、理解、宽容等良好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学会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情绪状态与行为, 排遣不良情绪和心理困扰。为此,一是要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目标反映着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水平,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树立适当的目标,使目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这样才能使他们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克服困难的挑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要引导教师进行正确归因。所谓归因就是对产生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解释或推论。归因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个体行为活动的坚持性、强度和选择,影响着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进而影响工作效果。例如,如果教师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则容易产生颓废、悲观情绪;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就会激起其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会期待继续付出努力而再获成功;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的容易与运气等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则对未来的成功将不抱太多期望,也就不会表现出积极追求成功的行为。鉴于归因的这些影响,学校管理者就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自信心强度等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减少归因偏差,防止教师产生挫折心理。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人际环境,为教师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寻求尊重和归属的心理需要。拥有正常的人际交往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归属和尊重的需要,而且可以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从这种人际关系中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人际环境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满意度,而且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由于教师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人际交往、协作的有限性和自我封闭性。加之教师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又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容易使教师之间产生轻视、冷漠、嫉妒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教师构建一个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人际环境。要多理解教师的不同需要,适时开展平等对话, 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交流诚意,以增强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为心理管理的落实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要协调好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障碍因素,及时处理教师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教师之间也要积极倡导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风尚,经常展开交心活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消除误解、融洽关系,从而使他们确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第11篇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日趋重视,这是因为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为本中之本,未来的世界实际是教育的竞争,人才要靠教师去培养。教师工作是崇高的,它所担负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但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存在着成就感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自尊心的冲突,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很容易使教师内心发生波动或倾斜,势必影响百年大计。

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是以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的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复杂性主要反映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教师还身担众多的角色,使教师处于内容广泛的角色期待之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又要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以及个性品质上都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劳动还具艰巨性,教学工作的劳动时间和强度非常大,是“全方位”的,劳动空间有广延性,劳动报酬具反差性。二是教师劳动的长期和反复性,示范性是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三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情感性,教学中因材施教要有创造性,增强教育效果要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指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教师也是人,难免有某种程度

不适应症,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教育事业有害。

认识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还要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爱护学生,期望学生成才。

社会期待教师的角色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成就动机的满足,精神的充足,情绪的愉悦都系在学生成才身上,愿望与现实反差则焦虑不安,信心受挫。

二、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的角色职责决定了他的社会形象: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学生也往往视教师为知识的化身,行为典范。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既多且高:多到没有哪个职业的人需要象教师要履行这么多的社会职责;高到少有哪个行当的人需要象教师要时刻身体力行作学生的表率、作社会的“模范公民”教师的心理压力十分大。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个正常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惑呢?美国心理学家威乐逊指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各不安全感。”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心理特点,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内心冲突,主要有四方面:

一、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

社会期望角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专修养,并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而

教师总难跟上不断发展形势的要求,培养人才的工作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教师实际角色与社会期望角色间总会有差距。于是,教师在这方面始终在内心冲突,因为没有界限使角色扮演者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工作”。这种冲突就是自尊,自信引起的焦虑。

二、是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

虽然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已大大提高,教师和其它很行业横向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付出与收入失调,难免导致一些心理不平衡。

三、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的矛盾。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时有好成绩,好能力,好品德;早成才,成好材。可是教育劳动效果总难尽人意,现实成绩与理想要求反差大教师忧虑产生了心理冲突。

四、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的矛盾。

教师劳动方式以个体进行为主,又要共同协作才能出育人成果,而教育效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对教师个体的作用就难以作出精确的衡定和评量,往往会带走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满足,并造成一定人际障碍,这可视为由于交往和成就需要方面失落而出现的心理冲突。

除了上述四方面的内心冲突的大量存在,还有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就

是健康。据国内外教师的心理研究,教师要比一般劳动者心理疾病的比例要要偏高,主要表现神经病,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等方面。教师常年辛劳,普遍缺乏健康的全魄,早生华发,英年早逝的现象常见报端,令人唏嘘。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善于调适,既不为冲突压倒产生心理疾病,又能保持朝气蓬勃地前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实提高,自勉。

肯于学习的人内心比较充实。教师工作要求不断吸取新知。探索新境,在

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对现代的信息的探求,吸取有益的知识和先进的观念来充实自己,自勉。忘怀得失,就会对烦忧人心的庸俗是非形成一种超脱的态度。

二、期望适度,不断成功。

当目标期望迫切而障碍严重时,当目标价值大而未能实现时,就会产生挫

折感,超过个体承受力的挫折,则会使人持续处于应激状态、高度紧张、不堪重压,生理心理阈限决口陷入危机之中。目标期望过大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目标期望建立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程度上。还要进行目标分解,设立有阶段,各方面的具体目标。经过刻苦努力,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自信心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就能相应提高。

三、情绪乐观,充满师爱。

学生始终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直接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复杂情感

中高尚情感的结晶。教师最大的满足是学生的成长,主要的奖赏的慰藉是学生的好评和进步,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宽以待人,乐交善处。

心理学家丁瓒提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人际关系良好,社会交往能力强是心理健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搞好和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减少人际冲突,首先要严律己,宽待人,开朗达,容人之短。其次要乐于合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当人际挫折出现时,要冷静分析,释怀处之。有道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五、健身养生,怡悦身心。

体魄强健是保证精力充沛进行工作的前提,正当娱乐是高剂教师身心最有

效的途径,积极锻炼身体能使心境开朗,身心怡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心理障碍也就能迎刃而解。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善于调适心境,有病浅中医,减少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全面认识教师心理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有效调适心理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自觉提高人格修养水平和挫折承受力,乐观进取,阔步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主编《中学生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12篇

理财究竟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还是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似乎很难一言以蔽之。在传统经济学看来,一切的投资行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的。但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大行其道,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更日益显现,这也使得心理服务走进了美国人的理财生活。

眼下,美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仅为他们的贵宾客户配备专门的理财顾问,甚至聘用心理学家来为客户服务。他们不仅要提出理财的建议,还要理顺客户的家庭纠纷,引导客户以良好的心态来实现理财目标。所以,这也使得理财越来越个性化。

类似心理治疗

多年以来,理财顾问在面对人们的求助时,总是提出一些老生常谈的财务解决方案。但是,纯粹的财务方案似乎并不能够解决人们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当经济动荡的时候,理财顾问们不仅没有先知先觉地提醒人们改变投资策略,甚至当客户遭受重大损失时,他们只是报之以倾听的耳朵,再投以同情的目光。这显然远远不够,甚至让客户反感。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理财顾问如何能抚平人们内心的愤怒之火和沮丧情绪?如果只按照理财规划师的教条行事,显然无济于事。

康涅狄格州的理财规划师詹姆斯・威斯,鼓励客户大胆说出他们童年中有关金钱的记忆,闭上眼睛仔细去想他们当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哪怕不一定与金钱直接相关。威斯说:“无论是羞耻、内疚还是尴尬,这一切都摆在台面上说最好。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重点。” 这听上去有点像心理治疗,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理财顾问们过多地关注客户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状态,是否超越了职责范围呢?这一点,在美国的业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不过,争议归争议,美林财富管理中心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他们训练理财顾问参加一种名为“价值澄清”的练习。理财顾问们和客户在一起呆上一整天,畅谈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而不是惯常的投资组合和买什么股票基金。富国银行和其新近收购的瓦乔维亚部门也聘请心理学家和“家庭动态”辅导员,为他们的高端客户处理各种棘手的个人问题。他们宣称这样做并不只是提供精神食粮,而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从而制订更好的财务规划。“家庭动态”练习实践的负责人凯斯・惠特克说,目前瓦乔维亚的财务规划实践只针对特别富有的高端客户,“甚至可以帮助他们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好地交流”。

“移情作用”解开心结

虽然在与客户的心理交流时,一些不恰当的提问有可能造成尴尬情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享一些生活细节能够有效地解开客户有关金钱方面问题的心结。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理财顾问开始喜欢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彼此亲密的交流可以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使客户不太可能去改换门庭,更愿意忽视关于金钱的细枝末节。

那么,该如何解开客户的各种心结?不久前,超过12个理财规划师和一些好奇的平民聚集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市双树酒店。经过一天半的时间,他们在一起讨论了与父母的感情背叛、职业带来的焦虑和个人的优缺点等,理财顾问让客户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专注的倾听,其间还进行了一个短暂的被称作“活力舞蹈”的仪式。

理财顾问们表示,他们想从与客户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最终鼓励他们用金钱来满足这些要求。以往,这类谈话总是关于退休时间表,多少钱才能退休,以及如何尽快可以实现富足退休这类话题。现在,谈话像是把握“生命规划”的进程,并引导它。就像是家长在询问任性的孩子:“你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

还有其他的方式进行得更为深入。如美林的理财顾问安排一天的时间在办公室以外会见客户,如公园或咖啡馆,进行长达6个小时的谈话。谈话或|年从有关金钱的话题开始,然后很快就转移到关于客户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讨论。在西雅图,一个财商培训计划设计了一些问卷,理财顾问要求他们的客户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排名,评价其生活平衡度。重温有关金钱的记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标都是让客户不要总是脑子中想着金钱,而是去谈论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是“移情作用”。虽然世界上所有的移情作用都不能直接地为客户赚钱,但是在客观上却能更加适应和满足客户的理财心理需求。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打破理财规划的局限

心理学的介人,似乎打破了惯常的理财规划的局限。比如,家庭收入和未来需求完全不相同的家庭,落到实际的操作上,往往是同样长期持有股票和共同基金。而心理学的直观观察却可以发现,这一对夫妇需要更多的短期资金用于应付紧急情况,或者那个家庭的退休梦想需要更多的人寿保险来支撑。当理财顾问玛莎・诺思夫将她的心理技巧运用于实践时,她发现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交谈更加深入、更加个人化了。 在纽约,负责运营艾克曼家庭研究院的洛伊丝・布雷弗曼说,尽管理财顾问们都接受过培训,有资质有能力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力以及进行相应的投资,但他们并没有受过比如治疗有关造成精神创伤的童年记忆或成人的焦虑这样的训练。事实上,在去年秋天股市崩溃后,许多理财顾问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来应对客户的惊慌和恐惧。今年月,有800多名理财顾问进行了一个关于“多变的时代,多变的客户”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来寻求帮助。这项活动由美国大学提议,他们训练那些理财顾问,“移情作用”不但被反复强调,而且必须被放置在理财建议中的重要位置。他们鼓励理财顾问要主动地给客户打电话,了解客户的情感状态――焦虑和恐惧。心理学家们认为,所有的分享都能拉近距离,培养信任。当然,投资者也希望从他们的理财顾问那里获得信心。

多种手段加大心理介入

随着客户对未来的担心,理财顾问们正在寻找新的办法和他们交谈。例如,富国银行雇用两名心理学家,对他们最富有的客户提出建议以及到理顺他们的家庭纠纷。当然,他们只是提出建议,而不提供治疗方案。被富国吸收合并的美联银行,它们也采用“家庭动态”的做法,配备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为该银行最富裕的客户家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