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安全护理

老年人安全护理

时间:2023-05-29 17:4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安全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安全护理

第1篇

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和耐受性下降,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易出现用药相关问题,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很多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往往自作主张,擅自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1 老年人的服用药物护理

1.1 合理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 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疾病,因此,每日服药几种或十几种药物者常见。根据老年人生理情况,使用药物种类过多会发生药物协同作用及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有关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抓主要症状尽量减少使用药物品种。

1.2 严格遵守治疗剂量服用药物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自然衰老,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特点是对绝大多数口服药物的吸收不变,对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吸收减少;对药物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人在服用常规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以及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药物的治疗计量与中毒计量相差较大,如果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医嘱随意加大用药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仅用成年人量的3/4或4/5,80岁以上老人则只用成人的1/2为宜;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其用药量更应慎重。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好成绩的治疗效果。改变药物剂量或方案时,须征得医护人员的同意。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某些药物。

1.3 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己根据以前的症状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却不知许多疾病的病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不能自以为是,要么一成不变地用药,要么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某个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不根据自身的病情而滥用药,这样很容易延误已经变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就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或找专门的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

1.4 用药要讲科学性,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 老年人服用保健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健康的安度晚年。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合理的饮食、乐观的心态、适宜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延年益寿,因此一般不需要服用滋补药。体弱多病者,不可以听信广告或他人介绍盲目服用或过渡服用保健品,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应用合理服用保健药。

1.5 服药技巧 服用药片多时,可分次吞服,以免发生误咽。药物刺激性大或异味较重时,可将其溶于水,用吸管饮服,服药后要饮足量水,以免药物未进入胃,药物黏附于食管壁上,易导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溃疡,还会因吸收延缓而影响药效。服药后尽量采取立位或坐位,这时食道处于垂直位,有利于药片下行入胃。要用温开水,不应使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因为会因饮料中一些成分与药物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沉淀,影响疗效。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

2 对家属的指导

2.1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指导家属多关心老人,注意观察老人在服药期间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老人异常,应立即停药,保留药物,及时送老人到医院就诊。

2.2 协助、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 对于有服药能力的老年人,家属应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每次用药后检查老人服药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服药有困难或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家属或照顾者应耐心协助。当老人服药依从性好时,给予鼓励表扬。用药时间要准确,如餐前药、餐后药物、睡前药、降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中西药同服:服用间隔以1~2h为最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健胃消化药。胃蛋白酶,乳酶生在进食前10h服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吗丁啉、西利胃肠促动力药也应在饭前10h~30h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等抗酸药最好在饭前1h服用。降血脂药物在睡前服用疗效好,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如在说明书上写1d服用1次的药物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1d服用2次早上8点、晚上20点间隔12h;3次早、中、晚间隔4h为宜。餐前指餐前1/2h,早晨前1h。

2.3 心理护理 多与老人交谈、沟通,鼓励老人诉说服药感受,服药后的不适或异常感觉。发现老人存在不自觉否定疾病、“忘记”有病、对药物治疗有错误认识或恐惧感、不肯服药等情况时,要耐心给予老年人解释和说明,帮助解除疑虑,积极服要配合治疗。

第2篇

【关键词】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49-0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而应该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防止患者可能发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扰,有效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例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变慢以及体力下降等,使他们抵抗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烫伤等安全问题的比例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护理安全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1引起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生理学因素:老年人因脑细胞减少,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中枢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斜度增加,平衡失调,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步态改变,脚抬不高,关节活动不灵活,记忆力衰退,反应速度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等。

感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视觉在保持姿势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irabayashi研究表明[2],65岁以上的妇女,多数跌倒者,误食者与低视觉分辨有关。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等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的稳定能力;肌肉弹性改变,关节劳损等导致下肢无力(尤其是肱四头肌下降),关节功能减弱,肌张力平衡失调等功能下降;Lord SR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力量反应时与五个步态参数显著相关[3]。

1.2 医药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引起的伤害。有研究表明,服用镇静剂,精神类,降血压的药会影响平衡能力[4];健康老年人服用镇定剂105min后才能获得姿态的稳定性。文献报道,药物错误所导致的意外损伤居第二位。另外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从院外私带药品,医嘱含糊与误解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

1.3 环境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尤其生活方式和每天生活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个体健康很差,灵敏性差以及对居住的环境适应较差,如新住院的老年患者,才刚入院对居住环境还未适应,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如不适当的灯光,马桶座椅过低,不平整的地面,不按需使用助行器,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等不安全的因素。Chandler JM等研究指出,在不安全环境中洗澡或梳洗移动易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的发生[5]。

1.4 心理因素: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的隐患。因老年人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经济困难,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耐心,态度差,语言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理行为举止变化,随时陪伴老人。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跌倒:跌倒时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很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997年英国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女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30%。85岁以上多达50%;男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13%,80―84岁增加到31%,并岁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老年人的跌倒33%发生在夜间,其中夜间多次上卫生间不慎跌倒最多,老年患者可能因跌倒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问题,据统计,约有5%的人跌倒会造成骨折,10%或更多的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者脱臼,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能力,延长了住院时间,使得医疗成本增加。王晶等[6]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可能增加跌到风险。

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尤黎明等报道,广州某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1]。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2]。为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提高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现就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基本概念

1.1老年人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我国是把60岁以上者称为老年人[3]。

1.2跌倒的定义: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4]。

2跌倒的常见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

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51%与环境有关[5]。富莉芳亦报道,因病室内家具摆放不合理,卫生间地板滑而跌倒者占50%[6]。老年患者住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作息时间改变,地滑潮湿,灯光明暗不适应等。

2.2生理因素

2.2.1 性别: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有关[7、8]。

2.2.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发生率越高,但80岁以上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反而逐渐下降[8]。这可能与80岁以上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或者活动时家属较重视,陪护在旁有关。

2.2.3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越大,跌倒的发生率越高。在跌倒损伤的老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8(肥胖)者占35.71%[8]。

2.3疾病因素

2.3.1 平衡功能失调老年人因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使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抬脚不高,步态不稳发生跌倒[9、10],平衡功能失调、步态不稳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

2.3.2 心脑血管疾病李淑英等对住院期间跌倒的老年患者调查,所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11]。韩叶芬报道,32例跌倒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25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

2.3.3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差异明显[13]。糖尿病患者的年跌倒发生率21.9%,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社区老年人群的年跌倒率[14]。

2.3.4 外科手术后:跌倒多发生于手术3天以后[15]。手术3天后进入恢复期,老年患者开始下床活动,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突然下床站立或行走时易跌倒。

2.3.5 其它:眼科疾病视力障碍[16],眩晕、严重贫血,排便久蹲后突然站立导致头晕乏力等易发生跌倒。

2.4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跌倒与他们的原发疾病和服用的药物有关,36%的跌倒患者使用各种镇静安眠药,降压药和降糖药等药物[17]。镇静安眠药,麻醉镇痛药是目前公认的诱发跌倒的危险因素[18]。

3护理进展

3.1加强预防措施

3.1.1 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老年患者住院后,床位护士即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常用评估工具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17、19],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20]等。这些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较为一致,评估方法简便,适合国内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的评估[19]。内容包括:年龄、意识障碍、视觉/听觉退化、语言障碍、既往跌倒史、使用药物、主诉眩晕或有虚弱感、行动障碍,活动障碍,依从性差。

3.1.2 护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一旦老年患者被确定有潜在跌倒危险时,护士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目前所处的状态,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21],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3.1.3 改善环境,实施保护性措施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病室环境: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积水,走廊设置扶手,搬移潜在的障碍物,卫生间内放置防滑垫及扶手。锁好床、轮椅的脚刹车,避免滑动,确保安全;呼叫器功能良好,放于患者可触及的位置,护士定时病房巡视。严格实施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6]。

3.2心理护理

老年人跌倒后在心理上产生忧虑、自信心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缩小,害怕再次跌倒,而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率为4.1%[4]。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3.3正确合理用药

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物后静卧1~2小时,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22]。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必须按时进餐,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时,立即服糖水或糖块并呼叫医护人员。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避免晚上使用,以免夜尿增加,起床入厕时发生跌倒。

3.4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育效果明显优于集体式的说教教育[23]。床位护士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可以发放《预防老年人跌倒安全知识手册》,交流互动,鼓励其参与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文化层次较低,接受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要不厌其烦,反复教育,并示范防止跌倒的措施,让患者和家属重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防跌倒的意识。

3.5优化护理管理

3.5.1 合理排班:老年患者跌倒多发生于0:00~7:30及15:00~21:30非正常工作时间段内[17、24]。因这些时间段内,治疗相对少,患者处于自由活动时间;而上班护士往往只有一人。所以,护士长应注意弹性排班,在这些时间段内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3.5.2 护士的安全知识教育:目前医院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安全预防意识不强[25]。部分护士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常识缺乏充分认识[26]。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通过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专科知识培训。

3.5.3 制订跌倒应急预案:制订医院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27]。患者一旦意外跌倒,在治疗,抢救和护理的同时严格执行跌倒报告制度,护士长组织科内讨论会,讨论、分析,查找跌倒的原因,发现护理缺陷及时纠正,整改。

4小结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的基础上,立足预防。健康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28],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现象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32-733.

[2]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报.2006,13(8):46-47.

[3]刘纯艳.主编.社区护理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0-131.

[4]于普林,覃朝晖,吴迪等.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4):305-308.

[5]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1,18(2):24.

[6]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7]胡国平,眭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5):397-399.

[8]孟卫平,杨丽华.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697-699.

[9]李耀珍.老年人跌倒1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55-2156.

[10]郭颖.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安全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1-1242.

[11]李淑英,李荣菊,马国明.老年患者意外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18.

[12]韩叶芬.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0-71.

[13]鲁灵,王晓林,丁原爱.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高发生率及健康教育.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4-805.

[14]朱秀勤,范丽风,郑亚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6-6558.

[15]刁连英.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恢复期内安全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82.

[16]孙则红,崔会来,赵俊华等.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109-110.

[17]程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上海护理.2007,7(3):21-23.

[18]李琴.老年人跌倒原因与预防干预措施.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141-143.

[19]姚丽文,侯黎丽.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0]王瑞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在临床医院病人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1):2047-2049.

[21]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2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233.

[23]陈赛娇,何金莲,刘细莲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13):60-61.

[24]王爱梅.老年住院患者跌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原医刊.2007,34(1):69-70.

[25]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74-75.

[26]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现代康复.2001,5(11):135.

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措施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总结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文化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第5篇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2]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重返家庭。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认为,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管理,自我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

康。因此,老年护理要尽可能地维护个体的独立,容许老年人最大限度地独立,对老年人可以自己完成的护理活动,无必要包办代替。Jaarsma[3]经对179例平均73岁的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实验性研究发现,给予支持性教育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明显增强。因此,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不能为了有效地完成工作而完全代劳,但当其无法独立完成需求时,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总之,认识到老年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老年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4]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家庭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老年人在家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护理

2.1睡眠异常:老年人一般需较长的睡眠潜伏期,有时夜间醒来难以入睡,白天喜欢上床休息或较长时间的午睡。总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其中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对失眠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睡眠和觉醒的习惯,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影响睡眠,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来保持头脑的清醒。必要时合理选用安眠药,避免不断地增加安眠药量,慎用导致昏睡的药物,以防摔伤、骨折。用安眠药者,夜间不宜下床入厕排尿,需将便器置于床旁。

2.2跌倒:老年人易发生跌倒,轻者引起软组织损伤,重者发生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主要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遇路滑不平更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预防跌倒首先需通过安全体检判断老年人的稳定平衡能力及步态分析。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老年病房及老年人居室要有安全设施,报警装置,夜间有地灯照明,配备床档,穿防滑鞋,有拐杖助行,起坐要稳而慢。一旦跌倒,要做详细检查。

2.3尿失禁、尿潴留:排尿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尿意感而不能排尿,易引起发怒、生气等精神症状;夜间尿频妨碍睡眠;排尿障碍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专用厕所,使患者能独立安心排泄,在厕所安装水冲洗装置和能自动用水冲洗的感应装置。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若需留置导尿,则需指导尿管管理,不因留置尿管而影响其社会活动范围。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小膀胱及逆行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食物误吸症状视吸入物的大小而异,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大气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8]由于误吸酸性胃液所致的化学性吸入性肺炎是ARDS的最常见原因。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误吸的预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及意外窒息。预防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而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min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特别应注意老年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采取管饲维持营养。当误吸发生时,现场急救尤其重要。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咯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咯出。备用纤维支气管镜,必要时采用紧急气管镜下吸出异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5便秘:据统计,在65岁的老人中,便秘者占30%左右,老年人便秘多属机械性便秘。常见便秘原因为:食物过于精细、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不良的排便习惯、常服泻药减弱了直肠的敏感性、缺乏体力锻炼、久病卧床、精神抑郁、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不要改变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6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碍与人格改变,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及言语功能均受到损害,由此而影响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有记忆障碍者,物品找不到时会认为别人偷了,已用过餐仍坚持未进餐而纠缠不休;有感知障碍者,常不能认识自家的门、自己的床位,甚至于连镜中自己的形象也不能认出,在熟悉的街上迷路;情绪起伏不定,行为举止古怪。老年痴呆者大部分在家中由家属照顾,足够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和心理道德上的支持是照顾痴呆者的关键。可采取“现实定向”措施,在室内设置明确的标记,熟悉的日常用品,用标牌图画提醒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简洁的环境,以热情温柔和简单缓慢的语言与其交流,不与其争辩。若出现无目的的日夜游荡,可设置一个“安全区”供其自由走动。[10]当痴呆发展至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时,则需保持良好的肢置,被动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变换,预防褥疮,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2.7老年人的心理异常: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慢性病人常出现焦虑、内疚、忧郁沮丧,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产生悲观厌世念头,易产生老年忧郁症。离退休人员面对原有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角色的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难适应,研究表明,[11]约有1/3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这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Wheder[12]亦发现50%~80%的老年就医者的不适与其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3]这使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提示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需特别重视老年人情绪障碍,综合采取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不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以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单位之间互为桥梁,共同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14,15]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与病人及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病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超越情绪的影响而更加理智达观,增加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常因缺乏知识而焦虑,对老年人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地改变错误认知,在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总之,心理护理正是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延缓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特殊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2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步增加。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各种特殊问题的护理,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各种特殊问题,进行相应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晚年生活,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1 常见老年患者特殊问题

常见老年患者特殊问题有:交流障碍,便秘,褥疮,自理缺陷,夜间安全等。由于各种慢性疾病的影响,病情迁移或久治不愈,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缺乏,产生焦虑忧郁,自暴自弃等负性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现将老年患者特殊问题总结如下。

2 对策及护理

2.1 交流障碍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脑力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老年人特有的敏感,疑虑,情绪波动,也使和老年患者在沟通方面,有其特殊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各种非语言交流的方法来密切护患关系,消除各种因素影响,使患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

2.1.1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轻盈的步伐,有条不紊的操作,使其产生安全感,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

2.1.2我们的一个微笑,使他们倍感亲切,同时也给他们安慰。我们的一声称呼,是他们满足了自尊的需要,也融洽了护患关系。

2.1.3平时我们轻轻帮扶,一个关切的眼神,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感,是他们感到了儿女般的关怀。

2.1.4谈话时适当的音量,配合以一定的手势,会使他们很快明白我们的意图,减轻交流的难度和障碍。

2.1.5当我们走过患者床前,顺手帮助患者盖被子,会使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切,从而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2.2 便秘的护理对策

2.1.1原因分析:由于老年人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便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从而影响

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因此也应当引起重视。老年人便秘的相关因素有生理因素,饮食质量,

心理因素,排便习惯和缺乏运动,药物作用等因素等引起。

2.2.2预防护理:首先确定便秘的性质,是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

2.2.2.1提高对便秘的认识,1天不大便人吸收的毒素相当于一包烟的毒素量,可诱发痔和肛裂,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2.2.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粗细粮搭配,干稀搭配,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等食物适当多吃产气的食物和含脂质多的食物。

2.2.2.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不要随便控制便意,一但有便意立即排便,排便时避免用力,防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和加重。

2.2.2.4由原发疾病的便秘,必须在明确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取适当通便措施。

2.2.2.5发生便秘者,可用针刺,服用中药(番泻叶,麻仁丸等),腹部环形按摩,口服石蜡油等方法。但注意长期使用缓泻药物,会使肠道失去正常的排便功能,造成慢性便秘。切不可滥服肠壁运动刺激药,有些缓泻药长期服用可致肠黑病变。也可用温热盐水或石蜡油灌肠,来解除患者的便秘。

2.3 褥疮护理及对策

褥疮是临床护理中老年病人最常见的病症,又称压迫性溃疡,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褥疮发生的首要因素为感觉运动中的绝对卧床,感觉丧失,肢体活动受限,截瘫偏瘫患者占78.6%。次要因素为年龄,占56.9%,与老人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关,护理人员应对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予以足够重视[1]。所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尤其是昏迷瘫痪患者,防不胜防的褥疮正成为困扰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顽症。而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在于及时地识别褥疮的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其危险性,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痛苦。

2.3.1定时翻身减压,调整及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局部可用气圈气垫,长期卧床可用气垫床。

2.3.2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预防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用50%的酒精局部按摩骨骼突出部位,如尾骶部,髋部,肩胛部,枕部 ,肘部,足跟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

2.3.3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3.4治疗:可用金因肽和龙珠膏等药物换药,促进表皮生长。也可用碘伏换药。

2.3.5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患处约30cm,每日1~2 次,每次30分钟,照射注意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2.4 自理缺陷及安全的对策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尤其是夜间老年病人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夜间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常有一名护士单独完成,因此在夜间容易引发各种事故。所以护士应提高自我的法律及防范意识,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减少法律纠纷。

2.4.1坠床:可使用加床档的护理床,并及时巡视其夜间行为。

2.4.2跌倒:老年人大都有夜尿,频繁夜尿易发生跌倒。对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物的老年患者,嘱其夜间尽量不要去卫生间[2],床旁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去卫生间,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光源的控制容易操作,地面无障碍物。

2.4.3猝死:研究表明夜间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因此对白天有诱发因素的老年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应加强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于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和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2.4.4外出:平时做好宣传,严格请假制度。对超出平时活动范围和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的患者,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并电话联系家属。

老年护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及个性,注意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和献身精神[3]。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使老年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感受到人间的关怀和温暖,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体现了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了护理范畴。

参考文献

[1] 刘海萍,张敏.压疮高危因素的量化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21(17):22~23.

第7篇

宜春市老年护理现状分析首先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缺乏。据统计,我国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以宜春市为例,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已设置了医学专业的学校均无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只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与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但专业性不强,导致无法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专业护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其次是老龄人对医疗护理保健需求增加。医疗卫生保健、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国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特点,庞大的老年人群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导致对卫生服务需求激增。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出现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的变化,易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老年人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老年护理不仅是单一的疾病护理与生活照顾,而是更深层次的掌握,以维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无病长寿,身心健康,缩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是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意味着在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另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小型化),从而导致“空巢老人”现状尤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减少、“421家庭”的增多,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继续,养老服务更多依赖于社会。但社会卫生服务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例如一些仅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却选择在综合性医院就诊,导致综合医院床位不足,加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2改进宜春市老年护理工作的三大对策

2.1实施整体护理进入老年期

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丧偶、疾病等突发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随生理功能的衰退会出现老化现象。因此,老年护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服务,树立整体观念,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统一,做到保健护理、生活照料、精神呵护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2.2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扩大护理教育规模,缓解护理人员缺乏状态。专业老年护理人才市场空缺很大,医学院校可根据就业趋势开设相关老年护理专业,加快老年护理教育,突出人才培养建设,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加重老年护理课程比例,突出老年护理特色,注意与老年人健康需求紧密结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进入到医学护理专业人才的常规教育中。

2.3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强化

家庭护理,建立健全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如特殊护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机构。积极推行主动服务模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居家养老的照料体系,比如社区老年公寓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老年人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人员配备不全的问题。同时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老年护理机构,将闲置的场所等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化的老年护理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

3老年护理在构建“宜居宜春”中的积极性作用

3.1有利于促进“宜居宜春”和谐稳定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完善养老体系,倡导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的老年卫生保健系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3.2有利于提高“宜居宜春”整体形象

宜居城市不仅要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社会秩序、覆盖率高的社会福利,更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配套的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吸引人们前来定居。在“宜居宜春”建设中,做好老年护理工作,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普及老年护理知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不仅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能使老年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发挥“余热”。

3.3有利于丰富“宜居宜春”品位内涵

第8篇

方法:通过对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111例老年病人没有发生噎食。

结论:评估老年病人噎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及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危险因素的发生,制订安全饮食护理措施可有效杜绝老年病人发生噎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病人 噎食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1-01

噎食是指进食时,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管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1]。老年病人由于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咀嚼或吞咽功能下降,如果食物选择不合理或进食不当,易引起误咽、呛咳、烫伤、哽噎等,或因呛咳、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因此,应该加强老年病人的饮食护理,确保饮食安全。饮食护理是项重要的护理任务。[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区住院的老年病人111例,男性53例,女性58例,年龄49岁~97岁,平均年龄78岁,能自理22例,进食不能自理89例(鼻饲26例);脑血管意外38例,老年痴呆3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帕金森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

2 噎食的原因

2.1 衰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牙病或牙齿残缺,咀嚼能力下降,当吃大块食物特别是禽肉类食物时,不易将肉块嚼碎,常常只能囫囵吞下,这是造成噎食的最常见原因;另外,由于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咽喉食管在生理上和形态上都出现了退行性改变等也是造成噎食的常见原因。

2.2 疾病。脑部病变如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引起吞咽反射障碍、假性球麻痹导致误吞窒息;老年痴呆病人没有饱腹感,只要病人张口,护理员就不停向病人口中塞食;多脏器慢性病变致病人体质虚弱,发生反流,噎食时没有能力咳出;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致吞咽困难。

2.3 其他。如注意力下降、吞食过快、进食过快、食物过硬或过粘、边进食边说话、精神疲惫、护理员缺乏相关知识、情绪波动引起食管痉挛等。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噎食的危险性。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噎食的发生,并对老年人进行噎食危险性的评估,对发生噎食危险性较高的老年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家属及护理员;护理人员对易发生噎食的老年人应重视,每天重点交接班,做到人人知晓,班班清楚。

3.2 心理护理。老年人发生噎食后,就会对进食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对再次进食时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拒食意念。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安慰患者,耐心的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3.3 饮食的护理。

3.3.1 进食注意事项。①进食时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不催促进食慢的患者;②避免一次进食较多、鼓励少食多餐;③患者发生呛咳时要暂停进食,呼吸完全平稳后再喂食;④若患者频繁呛咳且严重者应停止进食。

3.3.2 进食。老年病人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或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进食:①进食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进食,尽量采取坐位,上身前倾15度;②对不便下床的老年病人或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将床头摇高,以坐位或半坐卧位进食;③卧床不能坐起者协作其采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予适当支托;④鼻饲者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能坐时取30度仰卧位,头稍向前屈;鼻饲液温度适中,一次管喂量不超过200ml,管喂速度尽可能缓慢。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原有30分钟以上,防鼻饲液反流或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并发症。痰多患者进食前充分吸痰,进食后不宜立即吸痰。

3.3.3 进食环境。保持进餐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将食物、餐具等放置老年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护理人员在就餐时间段应加强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老年病人进食应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集中精力;进食速度要慢,戴好义齿,细嚼慢咽;发生呛咳时应暂停进食。对于吸氧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应予暂停吸氧后才能进食,防止误咽、呛咳。

3.3.4 不能自理者进食。老年病人不能自行饮食者应予喂食,喂食时速度要慢,每匙量不宜太多,给老年病人足够时间咀嚼。嗜睡或没睡醒的老年病人不能喂水和食物。

3.4 加强护理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员掌握:正确协助患者进食;选择合适的食物和;保持患者充分的进餐时间;喂饭时用小勺,勿训斥患者;教会护理员正确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一旦病人进食后、翻身或呕吐时出现剧烈咳嗽,要立即置病人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要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异物。病人出现喘鸣、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面色苍白、继之变为青紫就可能发生了窒息,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呼吸道异物,呼叫医护人员抢救。

4 小结

通过了解老年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有效防止老年病人发生噎食,杜绝饮食安全意外,确保身体健康,延长生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老干部科病房住院患者380例,作为干预组。其中,男220例,女160例。年龄在65岁-85岁,平均年龄75岁。排除卧床不起、行动不能自理、骨关节有严重疾患者。选取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患者350例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和疾病谱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时,正确评估患者状况。

1.2.2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详细的为病人进行入院宣教,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锻炼宣教等。

1.2.3改善住院环境设施 增加有利于平衡和防跌倒的辅助设施。如病室保持整洁,病室及走廊光线应充足,有夜灯且电源开关容易触及。物品摆放有序,生活必须品放置于患者随手可取处;病床高度合适,配有拦床架,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厕所、浴室配备防滑垫,并设有扶手,厕所应有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

1.2.4肢体运动训练 根据病情进行许可范围内的运动,包括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步态练习和平衡练习。

1.2.5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护士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心理上给予疏导、支持,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运动,减少生活依赖性。

1.2.6建立病人跌倒报告流程 在各种防范措施已经到位的情况下,仍要做好跌倒事件发生后处理的预案,当此类事件发生时,当班护士及时告知本科室护士长,以便采取最佳的处理方法。

1.2.7跌倒事件处理流程 跌倒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病区护士长组织讨论、定性,有整改措施及发生原因、经过等记录。造成后果者上报护理部;未造成后果者,月底护士长按缺陷上报护理部。

1.2.8对照组不接受防跌倒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结果

2.1掌握相关知识程度 干预组380例患者中378例占99.47%,不同程度的掌握了跌倒的危险性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知识。与对照组的69.71%的掌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2对护士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对护士满意度的比较

3.讨论

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

3.1平衡失调及步法紊乱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为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发生跌倒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人体姿势的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功能的协调一致。老年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功能失调而使跌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2疾病因素 如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性低血压等都与跌倒相关联。

3.3药物因素 在老年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中,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等,有些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有些可致低血糖、低血压,进而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

3.4感觉功能因素 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

3.5环境因素 老年人的生活安全与否由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决定。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1%跌倒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环境因素包括老年人周围环境是否危险、无序和老年人能否适应环境等。

第11篇

进入21世纪,我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3%,2040年进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将日益严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跌伤和骨质疏松二大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骨折后2年内的死亡率在我国高达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社区老年问题实施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社区老人的防跌倒干预、骨质疏松的知识行为性干预二大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又可分为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行为知识干预。通过连续不断的、多层面的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跌倒

随着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社区老年住院患者也逐年递增。而跌倒是社区老年住院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有研究表明,跌倒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比一般老年人高两倍多[1]。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不仅会给老年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可能还会造成医疗纠纷,带来医院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社区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降低跌倒发生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未进行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老年患者451例,年龄65-93岁,平均81岁。2011年4月――2013年5月我院开展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老年患者496例,年龄65-98岁,平均85岁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为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①制定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基本情况评估和跌倒风险评估并做好交接班,之后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并做好护理记录,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清楚知道该患者跌倒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②做好入院宣教及安全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并要求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必须有照顾者的陪伴下进行活动。有跌倒史的列为重点防护对象,加强巡视,发现跌倒隐患及时杜绝。③对易发生跌倒的患者床头挂上制作精美易懂的防跌倒标识,穿合适的病衣病裤,鞋子要防滑避免穿拖鞋,必要时行走用助行器,坐轮椅时用安全带,卧床时用床栏保护。并提供良好的病区环境和保护性措施,如地面的防滑工作,适宜的灯光,走廊厕所装有扶手等。④做好心理指导,有针对的讲解跌倒的严重性,预防跌倒的必要性,定期开展预防跌倒的小讲座,邀请患者和家属一起参加,让老年患者在心理上引起重视,加强预防跌倒的意识,做好促进预防跌倒的健康行为。指导患者做到上下床及改变时速度要慢,平时做好三步骤,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2]。⑤协助疾病的治疗做好相应护理,按医嘱合理用药,并指导安全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有无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引起的头晕、站立不稳。⑥对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要求其必须有人陪护下才能进行,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锻炼不能过度,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一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原地休息片刻,再坐下或卧床。对住院患者做好饮食指导,适当增加营养,骨质疏松患者适当补钙。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x2

2结果

2.1进行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见表1。

3讨论

3.1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①生理因素。不同年龄、性别;感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减退;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的下降均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②疾病因素。疾病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导致老年人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疾病越多,跌倒的危险就越大[3],而社区老年住院患者都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③心理状态。由于老年人对自身评估过高和对危险意识不足,很多事都不愿麻烦照顾者,勉强为之,故易发生跌倒。④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可使老年患者的反应力降低,并且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联合作用,均使其跌倒风险增加[4]。⑤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地面、光线,住院环境设施等。跌倒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同一个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跌倒的危险也就越大,所以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要求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进行。

3.2目前社区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而住院的老年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5],发生率高达40.2%[6]。跌倒在我国意外伤害死因中排第四,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居首位,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85岁以上老年人中达到最高[7]。跌倒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跌倒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医护人员、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意识,引起重视,并做好相应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跌倒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要把预防跌倒贯彻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相对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危害因素,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预防是控制跌倒的重要手段[8],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本次研究显示,在未进行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期间跌倒的发生率是1.55%,而进行了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后跌倒发生率下降为0.2%,表明了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减少了社区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说明对社区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玉波,陈雪丽.住院期间反复跌倒的老年患者认知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41-742.

[2]邓蓉林,江道群,王静.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23(7):769.

[3]Larson L,Bergmann TF.Taking on the fall:the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falls in the elderly[J].Clin chiropral,2008(11):148-154.

[4]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09-3101.

[5]范臻.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护理研究.现代护理,2006,12(6):571-572.

[6]朱月妹,袁浩斌,陈雷.老年人跌倒及其预防的认知和行为调查[J].家庭护士,2007,5(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