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窗理云鬓

当窗理云鬓

时间:2023-05-29 17:4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窗理云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答案: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所以是文言文的。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文学常识: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3篇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延伸阅读:《木兰诗》写作特色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第4篇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丙]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丁]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木兰诗》)

探究练习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黑体词语。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赏赐百千强()(3)著我旧时裳()(4)双兔傍地走()(5)少习骑,长而益精()(6)木兰乃易男装()(7)市鞍马()(8)朔风裂人肤()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3.体悟[甲][丁]中画横线语句,分别提取一个成语______、______。

4.[甲]文中与[丙]文中的“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是哪三句?

5.[甲][丙]两文均写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请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

6.[甲]文中的哪句话反映了[丁]文中的“秣马备戎行”这一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选出对[乙]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B.诗人在诗句“梦里曾经与画眉”中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装,运笔尤为巧妙。

C.诗句“几度思归还把酒”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

D.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对比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李国辉/设题】

本期参考答案

第5篇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娇女诗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最早《诗经》中对女性的描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屈原写湘夫人之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第6篇

梳头不只是梳妆打扮,美化姿容,还有一定的养生祛病功能。 梳头保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古代《木兰诗》中就有“脱帽著头”、“当窗理云鬓”等诗句,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梳子的紧密联系。历代养生学家对梳头都极为推崇。明朝150岁老寿星冷谦,一生注重养生,他所著《修龄要旨》一书,提出“十六宜”,其中第一条,就是“发宜常梳”。发常梳对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保护滋养头发 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皮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发根牢固,防止脱发。北宋大文学家坡一度头发脱落严重,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早晚坚持梳头,不久即愈。南宋大诗人陆游,每日晨起坚持梳头,在白发上梳了再梳,终于梳出茸茸黑发,吟道:“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潇潇起自梳。”清朝慈禧太后,每日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每天早晚坚持梳头,可疏通经气,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的白发、黄发和脱发。

促进体健神怡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每当疲劳烦闷时,洗头或梳头后,就会感到头脑清醒、全身轻松、精神振奋,原因就是在洗头或梳头过程中,可以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分布在头部的经穴,通过神经和经络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经络和神经系统,松弛头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起到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健脑提神的作用。经常梳头能促进身体强壮,使精神焕发。

有利良好睡眠梳头通过对头部百会、神庭、上星等穴位的反复梳理,可使烦躁、抑郁逐渐消退,思维稳定条理,能起一定的催眠作用;若睡前反复梳理,就会促进睡意,助你安然进入梦乡。大文学家苏轼对于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预防脑血管病 俗话说:“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脑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坚持梳头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好办法。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偏头痛;可促进大脑和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延缓机体衰老 梳头是一种积极的按摩手法,有利于血脉畅通,加强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用梳子对头部穴位和经脉进行按摩与刺激,将会起到疏通经络、宣通气穴,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醒脑提神等多种作用,增强脑细胞的营养,延缓大脑衰老。女人梳头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的头也应常梳。有位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专家说:“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寿命短,极少梳头也是原因之一。”此话细细琢磨起来,颇有一番道理。

有益心理健康 梳理后的头发,光洁美丽,给别人和自己的感觉是神采奕奕、安定平和。也就是说梳头能梳出个“好心情”。

梳头时,要用力匀称、快慢适度,各个部位都要反复梳到;每次梳理2~3分钟,每天2~3次。长期坚持,定见效果。

第7篇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的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第8篇

【关键词】京剧;旦角;头部化妆

京剧旦角主要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等,演出前通常都要根据剧中所扮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本文主要对旦角的头部化妆进行简要分析。

一、京剧旦角的贴片子艺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句诗道出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审美理想。京剧旦角化妆的粉面、红唇、娥眉、凤眼、云鬓也将这种传统梳妆方法运用到了极致。而京剧旦角俗称贴片子的技巧使用京剧化妆得以完善。其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二柳。这是传统贴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齐眉穗把二柳贴成月亮门型,通常使用范围是古代仙女一类。演员的胖瘦决定了两个大柳贴的前后位置,大柳的长短要根据脸型把不需要的部分盖住,齐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选中两眉的中间部位,脑门狭窄的要往上贴,露出脑门;脑门大的要往下贴,以便遮盖,主要是为了帮助演员弥补缺陷。

2、小弯、大柳。这是普通青衣、花旦角色的常用贴法。旧时用纸胎涂生漆制成,十分粗糙,后改为人发。用刨花水梳理后贴在演员脸上,青衣要贴水折,挡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个比较吃功夫。小弯又分七个、五个两种,现多为七个小弯的一种,其贴法为中间一个,另外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七个小弯的作用很大,其排列高低、疏密甚至能够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其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通常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具体应根据演员、人物、行当标准准确进行把握。

3、歪桃。歪挑片子主要是将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外化。而戏曲化妆的贴片子也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适用于泼辣的旦角,如《巴落河》中的九奶奶,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其由三个小弯和两个大柳组成,在脑门左边贴三个,右边用一个小片子弯成歪桃型,然后播花或戴齐眉穗。还有一种是禁婆,也大都贴歪桃片子,梳搭拉苏头。

总之,戏曲贴片子艺术是与粉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加之其形如流云的样式,自然产生与脸部工整对比美的功效,形成了我国戏曲独特的内在韵律。

二、京剧旦角的程式规范

有人说,京剧扮相和头面已经走到了形式美的尽头,无法再发展下去了,否则会对人物创造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近年来确有泛形式美的趋势,然而,京剧扮相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应该是烘云托月式的手段,要利于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规则,从而达到塑造戏曲人物的目的。

1、旦角的程式规范

传统戏大都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以及市井庶民的生活情况。根据历史规律和服装头饰特点,产生了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讲究端庄大方,眉眼勾画要清秀,通常以鸭蛋形为标准。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菇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

青衣戏在大头梳理上,首先根据演员的条件来决定。大头梳的高、低、薄、厚、长、短的参照系数要根据演员头型、身量比例决定。梳出的头不撅不翘,和演员的头相符贴,有整体的感觉,当然大簪别的位置要准确,梳理后的鉴赏标准要如同演员头发做的一样。接下来是戴头面,要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悲、喜剧;行当作为标准。如悲剧人物,有的戏戴点翠头面,但绝非满天飞翠,要让观众看出头饰的布局和造型。通常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大家闺秀,因此颜色上要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大都梳抓髻大头,带辫子,抓髻的长短要根据演员的身高决定,以适度利于表演为准则。头要梳得比青衣小些,头上抓髻还要打网子花,表示出她们未出阁的少女身份。少女头面的选择多以双光水钻为主,满头亮光闪闪,加上小凤桃子的点缀,十分明快亮丽。有些花旦戏还戴一个耳挖子,形成一个“半边翘”,即半头草花,半头头面,也能产生一种“非工整的协调”,而后被人们沿袭下来形成一种程式。

武旦、刀马旦在剧中多扮演行侠仗义的英雄,表现形式也大多以武打为主,因此装饰、戴头面上以少而轻为基本原则。大头要求小而紧衬,做任何高难度技巧时也不至掭头。其要领是勒头要勒的位置准确,尺寸、筋劲掌握适度,研究演员的头型和技巧难度,考虑勒头的高低、松紧。网子的大小要合适,底口要紧,确保梳出的头既刮净又不会散。接下来是关键的水纱,水纱的底口也要吃紧,确保包出的头,任演员跌打翻扑也绝不会掭头。此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绣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叶,右插绒球。反映神鬼戏中的武旦则要打彩球、戴额子,其颜色要与服装相配套。彩球要扎得花瓣均匀,绸子不歪不斜,三个球的尺寸相对应。还有的武戏要根据人物身份在头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头上反复相系,留出两个犄角,以显示人物干练、素朴的性格和身份。

彩旦在剧中多扮演诙谐、逗哏、幽默的角色,正反面人物均有。化妆时要根据人物性格、年龄、身份来决定颜色和头饰,基本上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蚂蚁鬏,反面人物梳苏州撅,带红辣椒,网子的颜色及小装饰因人物而定。

2、旗头的程式规范

京剧中旗头应用较少,然而其梳法较难,化妆师有必要加以掌握。旗头来源于清朝旗人妇女的头饰,搬上舞台的梳理技术是将生活原型适当加大并加以艺术化。如把旗人妇女的两把头改成青缎子制成,燕尾也是经艺术加工后,现于舞台上的样子。燕尾的生活依据是限制旗人妇女头部动作以显示她们的庄重,到了舞台上美化了脖子的暴露部分,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气质。梳头的要领是:首先打准旗头座的位置,既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待旗发梳好后不能出现鼓包,用胳膊一量没缝、板平才称符合标准。除正面规定的三花外,其它的装饰、首饰要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演员的条件饰戴。此外,清装旗头只有上朝时才戴穗子,可能是遵从当时生活、宫廷规矩而设立的程式。

3、古装头的程式规范

第9篇

北朝民歌《木兰诗》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成功地塑造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并以精美的语言和多种方式的铺排手法见长。在叙事时常抓住能更好刻画木兰形象的地方加以铺排。铺排时又多用排句、叠句,回旋复唱,摇曳多姿。

一、按心理铺排。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一问一答的铺排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当然,也可看作是歌者的口气,因为它是口头传唱的民歌!其目的是引出木兰的自述,她是为父亲被征而发愁。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对后面说出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铺排注重了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二、按方位铺排。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拟,意在表达“许多地方”。按东西南北方位词语铺排,除了工整贴切、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外,还能很好地渲染出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三、按时空铺排。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时间从每天的“旦”到“暮”;地点从家乡到黄河,从黑山直到燕山。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战争氛围的紧张,同时又见其迤逦行军、艰苦转战。透过“不闻”“但闻”的重复词语,可以想见木兰的离乡思家之情。这八句按时空铺排,是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例子。

四、按辈分铺排。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六句按“爷娘”“阿姊”“小弟”的长幼顺序进行铺排,写木兰在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经过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接风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点。

五、按动作铺排。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中的“开”“坐”“脱”“著”“理”“帖”,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不厌其烦地铺排具体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对故居产生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作铺垫。

六、按性别铺排。如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首先,这样铺排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作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也可以将这四句话看作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智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更巧妙呢?木兰真是个锦心绣口的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巧妙的比喻,锦上添花,使全诗为之增色。结尾这四句的比喻,既质朴,又风趣,它来源于劳动生活,而且还带有木兰对“火伴”的调侃意味,笼罩全篇,照应开头,余韵不尽。

铺排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木兰诗》中用得尤其多并且也很活。它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木兰诗》用铺排手法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形象,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第10篇

你看,那飞舞的大雁知道天那边的秋天。

——题记

大雁香螺跟随着雁群慢慢的挥翅,吃力的向前飞。她的病已经很重了,重地飞完这一程也许就再也无法飞翔了。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辛苦,所有的雁都劝她留在北边,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去看看漫天的雪花,看看孤傲的冬梅,看看尘世张灯结彩的节日。但她只是摇头。她不想独自一人停留在北方。冬天是那么冷,无论是美丽的雪花还是坚强的冬梅甚至是热闹的春节,都无一例外散发着冷冰冰的气息,冷的不是体温,而是心灵的温度。

她在天穹滑过一道弧线,身下是繁乱的俗世。很多雁都不屑于这喧嚣的情景,他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散漫的云朵或枯萎的枝条上。但是香螺却对这些不会飞翔的人类出奇的感兴趣。她常会留心那些表情各异的人,匆忙回家的游子,吆喝的小贩,嬉笑的小孩子……在她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融洽而美丽。

香螺突然很羡慕,她早已厌倦身旁雁们整日的喋喋不休和毫无情趣的对话。香螺天生是个渴望温暖的大雁,可那所谓的温暖自从母亲逝世后,她就再也没有找到,连父亲和哥哥都不能给她。

忽然,一阵灼热的风吹来,跳动的空气让香螺心中蓦然一颤。她失去了直觉,沉沉地跌落下去。身旁疾风呼啸,伴随着雁群急切的鸣叫。

当香螺醒来时,一片深红色帷幔映入她的眼帘。耳边传来父亲和哥哥惊喜的欢呼。而她就如没听到一般,只是抬头看着头上的人。

那是一个老妇,云鬓花颜,流苏盈盈,但纵也掩盖不了年岁的苍老。屋外如火如荼的枫叶,残阳一般烧灼着女子的衣袖。妇人慈祥的对香螺笑起来,如秋季残留的夏风,温暖至极。

香螺一瞬间好像看到了早逝的母亲,那个美丽而善良的大雁,她的笑容如流水一般,顷刻间滋润人心。

妇人轻轻的问香螺是留下来还是和同伴一起回去,她断然不知香螺能不能听懂她的话,但香螺知道自己能听懂。她出乎亲人预料的扇扇翅膀,小声道,“我要留在这里。”

哥哥愕然,急切直呼,“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人类会真正爱你,因为只有我们才是你的亲人!”

父亲在一旁沉默不语,神色凝重。

“我要留在这里,用我最后的生命留在这里。”香螺的声音是从未有过的坚定,一字一顿,“亲人不能给我的东西,这个人类能给我。”

说罢,她扇动翅膀,飞进妇人的床上。

“傻孩子,”老父亲缓缓地说,“连我们都不能给你的东西,你指望别人能给你么?”

老雁刚说完,妇人就撩起衣袖将两只雁赶了出去,重重地关上窗。

老妇人帮香螺料理好一切,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一切都是那么细致入微。香螺突然很想哭,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渴望的温暖终于得到了,虽然是一个人类给予的。但她并不在意,眼前的人类就如母亲一般,温柔而又美丽。不同的是,她比香螺的母亲多了一份忧郁。每一个香螺可以看到的夜晚,妇人总是面向窗户,满脸寂寥和落寞。

香螺固然不明白原因,她能做的,就只有用双翅摆出滑稽的造型,博得妇人一笑。

那日,香螺一觉醒来,就见家里多了一个男人。那人锦衣华服,面容清秀,赫然是一个大公子。大公子和老妇笑着,聊着,笑声如泉。突然,男人朝香螺走来,皱眉,轻轻跟老妇道,“娘,既然儿已经回来了,这消遣用的还是丢了吧。”

香螺茫然地看着男人,一脸错愕。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老妇人居然点头应道,“好,既然儿不喜这物,娘就把它丢掉,免得它占了我儿在娘心中的位置。”

香螺感到一阵眩晕,她突然觉得窗外早已飞去南国的大雁是那样美丽,温暖的不留痕迹。

……

“耶,没了?”小女孩眨巴着大大的眼睛,问我。

“没了。”我对着她笑,帮她扎上围巾,“小墨,你知道吗?这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的亲人,尽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们并不好,但他们毕竟是最爱你的。”

小墨垂下眼帘,没有说话。她从桌子上拿过一只棒棒糖,慢慢地撕开包装纸,半晌道,“那姐姐,你会向童话里的老妇人一样,把我扔出去吗?”

“我会把你扔到隔壁去哦,”我指指隔壁的小墨家,笑,“姐姐送你回家吧,你妈妈一定等急了。”

“我会自己回家。”小墨撅起了嘴,“但你要告诉我,最后那只大雁怎么样了?”

我把一顶小秋帽扣在她头上,说,“你说香螺呀……她最后又被老妇人捡回来了啊,因为毕竟有感情嘛……所以,欢迎小墨以后再来我家哦!”

第11篇

传统,人们认为淑女就一定是才华横溢、举止文雅、久居深闺的。我曾也心血来潮想扮淑女,这才发现很难。如果淑女一定是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或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话,那么世上独有古人有这风范了。

不过回忆起曾经装淑女的痛苦,还着实有点令人忍俊不禁。目光要深邃,像林黛玉般满怀愁思;行动要端庄像杨贵妃般高贵脱俗;行走不可大步流星,反之则要踮着猫步,步步走在一条直线上;少说少笑,说要轻声曼语,笑要嫣然如昙花一现••••••这又是谁能做到的呢?如果装得文静典雅,反倒显得那么做作,一眼便能看穿。尤其是要我与那林黛玉媲美,天壤之别。愣说哪一条我也不过关。一会儿又生龙活虎,欢蹦乱跳,满嘴胡言乱语,碎烦不止了。若是叫我独望明月,把歌吟诗,那可就要愁煞了邻居了,望明月也倒是可以,只怕歌声五音不全,却吟不出一词半句。若是让我轻踏猫步,那倒是无所谓,只怕猫步走不成倒摔了个四脚朝天。但要是让我不说话,装出淑女忧郁的神情,那我可真是要急煞了,因为我天生就是一有什么事不幸地传入我的耳中,便是神魂颠倒地出来,因为被我评论了个体无完肤;要是一看到什么特殊场景,我又会口无遮拦地胡说八道了。执迷不悟的我已经为扮淑女而伤痕累累,却仍旧坚持那老掉牙的淑女准则。倒是平时已一个才女自居,稍稍收敛一些,反倒更像个淑女,更有一些大家风范。

曾经的我也没想过那么多,只是看着电视剧上的女孩这么做也就跟着学了些歪门的东西。当然现在不比以前。现在,淑女难道就一定是如黛玉般多愁善感,昭君般沉鱼落雁,西施般雍容华贵吗?女孩固然是要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固然是要博才多艺,琴棋书画,精其一二的。但是在我们忙碌于内外不断的修饰时,却忘了当代淑女的本质,已经不比羞搭做事,可以大大方方接受社会,与男孩做的事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平日里只要做到不可不修边幅,不可游手好闲,当要稳重大方,当要略有学成。这样说做淑女难也变成不难了,只是一个习惯而已。要说我以前,年幼无知,举止很是不雅观,但大些了,自然人变得挺拔端庄了。我们班的同学高宁也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她人虽胖,但不浮肿,她举止典雅,不失大家闺秀之风。站着精神抖擞,坐着稳如泰山,说话洪亮有力,办事雷厉风行,待人友好和善,处世乐观向上。难道不称为一个淑女?诗经上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难道只有貌美如画的女子才是淑女?如果不是这样怎会有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上今人胜古人这类说法/想起从前也是有些遗憾,对于淑女是一个这么朦胧的概念。

现在的自然比不过古人的淑女情怀。西施貂禅是不在话下。不少文人墨客也有着淑女善良、阴柔的特质。例如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她不仅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点缀在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史册中,而且她还具有淑女情怀,从她不少词中就能看出一个女孩的修养与才华。仅我背过的就有《声声慢》、《如梦令》、《绝句》和《一剪梅》。几句优美动人的文词,诉尽作者满腔的淑女情怀;几首琅琅上口的诗词,倾诉了诗人无限的哀思。往往,一个人的情怀都宣泄在文辞之中了。

不过如果女孩为了求得唯美,求得更多人仰慕的目光而去假扮,那就太不值得了。俗话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指的就是那些只会装饰外表,不懂得提高内涵,让气质由内而外的人。如果一个避月羞花的女子却一问三不知,那么又会受谁喜爱;如果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虽不是那么惊艳动人,但还是会受许多人看好。

总而言之,要做淑女首先要有内涵,其次要有气质。两个要素抓到了,何须顾忌那些古老的女儿家的忌讳呢?只要一心做好自己就行了。

第12篇

花木兰代父从军已经是千万人都无比熟悉的感人故事了,而且现在还被拍成了电影,这一电影一出来就掀起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1花木兰,一个中国的传统故事,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女孩。在中国,花木兰是孝道、爱国、有责任感、有勇有谋的象征。欣赏完《花木兰》这部动画片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兰不怕困难,艰苦练习,终于爬上杆顶拿到了那支箭的场景。

一个柔弱女子有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终于到达了成功的顶端。我敬佩花木兰的勇气和那种不屈的精神,谁说女子就不能闯出一片蓝天?谁说女子就不能拯救天下百姓?谁说女子不如男?

对,就是她,花木兰,她做到了。她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拥有了英雄般的刚强气质。她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汉子”!

“我只想证明自己的本事,我只想证明!”我记住了这句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话。想想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因为遇见困难而退缩、放弃,我自叹不如,感到非常羞愧。也许有的时候,我缺少的就是这样一句激励自己的话;缺少的就是这一份坚持。今后我要学习花木兰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认真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2初次听见我们学校的大姐姐在学校活动中诵读这首《木兰辞》时,就被它朗朗上口的韵律、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回家后我从爸爸买的古诗词书籍中找到了这首《木兰辞》,缠着爸爸讲给我听,原来《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因国家需要驱赶外患、征战戍边,花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她弟弟又未成年,于是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木兰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经过多年的征战获得了胜利,使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回朝后不愿在朝为官,只恳求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恢复原来在家时的本来面目,过上了平淡、安宁的田园生活。从此,我就喜爱上这位能为国分忧、文武双全,孝敬父辈、关爱手足,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女英雄。每当我诵读《木兰辞》时,眼前就浮现出花木兰那英姿飒爽、刚毅坚强的身影,又联想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情景。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在封建礼教的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刻苦认真的学习真本领,锻炼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第二是她尊敬父辈、关爱手足的诚挚亲情。从文中看到国家需要戍边征兵,而木兰家父年老多病,没有长兄,弟弟又小,木兰坐在机杼前一阵阵的叹息,转而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积极参军,为父解忧。又从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感受到木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我觉得从木兰的身上,我要做到尊敬老人,关心弟弟妹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大家都喜爱的人。第三是她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勤劳善良、不爱慕虚荣的生活态度。从木兰回家急切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也是爱梳妆打扮的女孩子。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看出木兰是一个不爱慕虚荣、追求名利的人。我觉得我也应做一个热爱生活、真真实实、健康快乐的人。

我国有丰富的文学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参与诵读经典的活动中,我体会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的指引。只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生活,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3他够聪明,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不花钱或是赚到钱,那段见花木兰和人谈生意,过去蹭吃蹭喝大饱一顿,席间周旋,面不改色,镇定自如,当真是大将风度,令人拍案叫绝。

他够雄辩,口才极好,且出口成章,逻辑严密,每每被欺骗的“苦主”找上门来,也能够顺利的反戈一击,理直气壮,气吞山河。

他够孝顺,想尽办法找钱,甚至不惜出卖自尊,做拉车的驴,也不过是为了给善忘的母亲治病。为母亲画下的一张张地图;母亲走失,四处找寻,焦急伤心时留下的眼泪,一点一滴,满腔都是儿子报春晖的心思。

他够温柔体贴,喜欢上花木兰之后,陪着他去找寻徐三纲,大漠中生死不顾;为花木兰分忧排难,出谋划策,以求成全;面对花木兰和徐三纲在一起甜甜蜜蜜,有风度的恭喜,自己却对住那个小绢人黯自神伤。那段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写出表白的书信,怎料机缘不巧,空落得伤心的情节,真是让人伏案长叹。奈何奈何。

他还 够武艺超群,虽然最后显露身手,打死终极boss的时候,化身东方不败,颇有些儿戏,前面也没有埋些伏笔给些预兆,但随便摸本书出来,随便捡套武功就开打,也很有高手风范了。

当然,他还 很有智谋。说是什么花木兰有将才,通篇看下来,只看到贺高升的智慧和功劳:是他施计挟持住突厥王,才能以人易人,救朗小小,而花木兰只不过挡掉那飞箭,却占尽全部功劳;是他想出方法和花木兰扮打仗的士兵,才能顺利的挟持突厥首领,救出第一小队,结果花木兰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却无人理会他;最后杀死终极boss, 却四下无人,功劳更是埋没。唉,没办法,这部片子名为花木兰,而非贺高升,自然只能做红花旁边的绿叶了。高升兄,为了老婆,你委屈了。

总之呢,这部片子里面,阿喜的形象,又可爱,又讨喜,比武筛选时的投机取巧,被曹军罚重复动作重复话语时的惫懒搞笑,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阿喜的喜剧才能。真是好喜欢。

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4这个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观看了电影《花木兰》,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花木兰是北魏的一个女孩,那时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抢劫。北魏皇帝下令从每户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军,花木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丁,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上战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战场上,花木兰隐瞒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仅勇敢,而且肯动脑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士兵,花木兰屡建奇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人们才发现原来花木兰是女孩子……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颂。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古有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等,今有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任长霞、为人生注入真爱的朴今淑。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和平年代,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巾帼英雄的`赞歌。我常钦佩花木兰,钦佩她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应该向花木兰学习,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长大以后也要向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影片花木兰的观看心得体会范文5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一天,国王下令每家派一男丁去前线打仗,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她就想替父从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