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毕业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毕业生 升学 体育考试
1.引言
泉州市自2008年恢复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以来,各地、各校更加重视体育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显著提高,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但是,从统计结果看,2012年全市还有10所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下。对此本文就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总分成绩等级分析。从调查中得出,近三年来泉州市初中毕业生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100160人减少到2012年的68407人,逐年递减,到考率、A等率、B等率变化不大;C等率从2010年的7.95%降到2012年的6.56%,D等率从2010年的4.40%降到2012年的3.22%,双双下降。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
3.2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成绩等级分析。从调查中得出,跳绳及格率基本上变化不大,1000/800M跑及格率从2010年的95.37%上升到2011年的98.14%、2012年的98.07%,中长跑成绩显著提高;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及格率提高较为明显。说明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
3.3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及格率在90%以下的学校统计分析。从调查中得出,及格率在90%以下学校数量从2010年的34所降到2012年的10所,逐年递减,到考率从2010年的93.39%提高到2012年的98.54%,及格人数变化不大。说明大部分学校逐渐重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下的学校逐年减少。
综上所述,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共有68407名考生报名参加体育考试,及格率由2008年的93.52%提高到96.78%,优秀率从2008年的33.91%提高到39.91%。
2012年考试成绩与2011年相比有较大的提高,各级学校都认识到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要意义,通过中招体育考试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使学生运动素能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随着教育发展不断升级换代,交流不断加强,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可以这样说,目前泉州市学校体育正处于健康发展时期。我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认真总结,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3.4存在问题
3.4.1部分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3.4.2学校体育课安排不合理,扎堆上课严重。学校安排功课表首先安排的是主科,体育一般是拿来填空的,造成体育场地器材不够用,扎堆一起上。长此以往体育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会受到影响。有些学校如果连排课的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怎能谈到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3.4.3淡化竞技体育,忽略技术的重要性。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对课改理念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一些教师忽视体育课技术性动作教学,教学越来越简单化,稍微有点危险性的动作都回避。
3.4.4针对中招考试项目进行短时间突击练习,很多学校根据中考要考的项目进行训练,课堂缺乏生气,令人乏味。
4.建议
4.1认真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地、各学校在实施《标准》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要认真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对生病学生实行缓测或免测,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
4.2改革中招体育考试,重视本地传统项目的开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试项目、考试方法,体现地方特色。
4.3发挥中招体育考试的积极效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运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学校活动方案,将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让长跑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形成强身健体、阳光体育的校园冬季长跑活动氛围。
4.4加强学科管理,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
4.5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加强数据统计过程监管,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区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初中学校;加快接轨
一、推进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客观上讲,初中毕业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最终成功的只有30%,受高中“三限政策”(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的影响,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踏进普通高中的门槛。这部分初中毕业生出路在哪儿?前途在何处?
搞好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接轨,对这些毕业进行合理引导,让这些学生从自身爱好、家庭经济情况和对前途的向往出发,选择学知求艺学校,既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又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而言,初中毕业后尽早考虑他们的未来,对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及时引导他们报考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既可使家长以最少的教育投资获得最满意的回报,又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施展才华、发挥才能的领域和舞台。因此,实现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引导并鼓励那些上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适合自身发展的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是家长和学生理智而务实的选择。
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而言,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有分工,不管多高水平的研究、创新和设计,最后还是要靠工人、农民去生产、去应用,在实践中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创新技术的扩展对社会形成的推动力远远大于技术创新产生的推动力。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主要是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成的,从目前情况看,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素质低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来看,通过让农民的孩子上普高、考大学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仅不可能,反而不现实,唯一可行且积极有效的途径,是引导那些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
由此看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国情和区域经济实际,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加快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接轨的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职业教育产生鄙薄思想和认识误区,社会上许多人不知道何为中职,总觉得职业学校不是很“正规”的学校,甚至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学上两三年,最后还是回到家里,还得待业,因而不支持子女上中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使家长和学生走出认识误区,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以职教就业学生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为榜样,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从国家政策、社会需要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所以,着眼社会需要,转变社会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将大有可为。
2.加强与初中学校的联系沟通。
“走出去”,深入中学,与学生、与教师开展面对面招生宣传,让农村初中教师、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就业安置、办学特色等,让学生对中职学校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一两门技术,这对家长、社会消除对中职学校的偏见,减少学生初中毕业后盲目流向社会必将有益。中职学校“走出去”,到各农村中学也可获得初中毕业生各方面的信息,如学生学习素质、思想动态和毕业生升学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等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的“断层”和“脱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3.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走出去”策略,是解决农村家长思想观的问题,而对农村贫困生的扶贫资助,是解决农村家长对子女高额教育投资负担的问题。不少家长想送子女读中职,却没有经济能力,他们更渴望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扶贫优惠,让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所以中职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积极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4.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根本。
中等职业学校在抓好招生,解决“入口”的同时,应花大力气解决“出口”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公正认识、评价自我,找到自身定位。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联系,与他们建立长期、深层次上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培养所需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此拉动招生,推进中职教育和初中学校的接轨。
5.加强对初中学生分流工作的指导。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根据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苏省技工院校*招生计划的通知》(苏劳社培[*]26号)(以下简称“招生计划”)以及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锡政办发[2007]7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年我市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结合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办学方向,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能熟练掌握本职业(工种)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二、招生计划和对象
根据“招生计划”,*年我市19所技工院校计划招生总数为17200人,其中无锡市区计划招生1900人,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计划招生6195人。招生对象必须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身体健康的应、往届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和本科毕业生。
三、教育学制和年限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学制和年限基本确定为:中级技工班(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3年,高中毕业生起点为2年,其中服装、餐饮、宾馆服务、电子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专业,可适当缩短学制;高级技工班(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5年,中职(含中技、中专)、高中起点为2—3年;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7年,中职(含中技、中专)、高中起点为4年,高级工起点为2年。
四、报名时间和办法
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所在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往届初中毕业生、在外地借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技(职)校、高中、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到招生院校报名。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可于8月中旬起到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登记、报名(地址:无锡市塘南一支路4号—1,联系电话:85017847)。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写明学校代码及专业代码。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技工院校,考生所在学校和地区阻止学生报考或截留时,学生和家长可直接向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处反映和报名(电话:85024124、85016432)。
五、考查和体检
报考技工院校的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由考生报考的技工院校负责。市区考生体检由市招办统一安排进行,外地考生体检由当地统一安排进行。色弱考生不能录取化工、铁路行业、运输驾驶、轮机、印刷、工艺美术等专业(工种);色盲考生不能录取的专业除色弱外,还有烹饪、纺织化纤、电工、电子、热加工等专业(工种)。各专业(工种)的考查、体检等具体要求见招生计划表备注栏。
六、录取和登记注册
1.根据考生德、智、体全面考核情况,按考生所填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填报第一志愿的考生优先录取。
2.技工院校技师班、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进入下一学习阶段时,须先登记毕业再重新登记注册入学。
七、毕业、就业和待遇
1.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由学校推荐就业或毕业生自主择业。定向委培的毕业生原则上到定向委培的单位就业。
2.技工院校毕业生被推荐录用后,与录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免除其试用期。
3.技工院校学生毕业时实行“双证制度”,即技工院校学生毕业时须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后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八、户籍管理
根据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142号)和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批转市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无锡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外地生源户口迁移及就业有关问题的意见》(锡政发[2006]202号)文件精神,新生在入学时可将户口迁入录取学校所在地,新生户口迁移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按无锡市公安局户政信息处的规定办理。
九、收费标准
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技工学校收费标准的通知》(苏劳社[2000]21号、苏价费[2000]237号、苏财综[2000]133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衔接同类高职院校收费标准的复函》(苏价费函[2005]136号、苏财综[2005]47号)的文件规定执行。学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十、技校招生工作要求
1.加强招生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培训处设立办公室,负责招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技工院校要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违规招生的不正之风。凡违反规定招收的学生,一律无效,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合理编报招生计划。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部门定期的全市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加强对毕业生需求的预测分析,要以国家技工学校专业目录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规范专业名称,合理设置专业(工种)和编报招生计划。各技工院校应按全市统一部署和规定程序实施招生工作。未经市劳动保障局同意,各校不得擅自变更招生方式和招生规模。
3.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各技工院校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切实加强专业建设,科学确定相关专业(职业)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对毕业生供大于求或学非所用的专业,市劳动保障局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限制直至停止招生;已进行职教资源整合的学校要通过论证,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
4.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各技工院校要坚持按需招生、按需办学的原则,积极扩大定向培养、委托培养面,促进招生就业的紧密结合,畅通就业渠道。要结合年度技工院校十项目标管理考核、申报重点技工院校评估以及有关项目考核等专项工作,对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专业教学条件的达标、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规范制定和实施、正常教学活动和培训措施的落实、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整改,提高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基础教育无缝深入
一、中职教育现状:障碍多,成效大。
中职教育虽然困难重重,障碍很多,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职教育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使众多的失落青少年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2011年2月28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的报告中公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报告除了总结中职教育的各项改革外,还显示,在接受中等中职教育学生中,贫寒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不但撑起了中职教育,而且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很多初中生被迫选择中职后,情绪低落,失败感、挫败感强烈,丧失对于未来和梦想追求的信心。在职业学校老师通过各种正确的就业择业理念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重拾梦想,并教他们如何为梦想一步步努力。中职教育为基础教育的掉队者重新燃起希望之光,使学生变无奈茫然为自尊自信。
中职教育成为这些学生再造的“熔炉”。经过学校专业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从“学习的失利者”逐渐转变为职业专长的拥有者,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强烈的自尊需要逐渐转变为不断增强的职业自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人。
二、中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理应无缝深入对接,对接好后的中职应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一)中职教育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近年来,多个地方的报告显示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招生平分秋色。教育界一直都反思和不断革新,以培养真正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基础教育失败的后果不仅是部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差,更多的是对于这些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全体而言,对于这些相对学习能力弱势的群体家庭贫困群体而言,成为承担基础教育失败的直接产品。
在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通过职业教育能把这种材料、这种基础的孩子教化成人,从有业立业到乐业,有较好的人生发展规划,甚至为自己贫寒的家庭家族带来希望,这就是中职教育最大的功德,是避免中国教育失败的有效途径,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二)中职教育能让“教育公平”使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更好体现
教育公平以“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为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要求。目前基础教育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相差甚大,农村和城市之间教育机会的差距之大达到让人惊讶的地步,更为明显的体现是农村孩子初中就辍学或者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孩子不在少数,即使有幸进入中职学习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重阻力都让大众教育的“教育公平”理念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扶持也越来越多。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职的重大意义,也有更多的家长接纳了中职教育。目前实施的面向所有农村生逐步推出中职免费政策,就体现了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心,也让教育公平的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中职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器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初中毕业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形成品格的人生黄金时期,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上高中不是唯一的选择,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年龄尚小,心智还很不成熟,因无一技之长,缺少社会经验,若过早步入社会,则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不是选择升入高中继续学习,而是就此进入社会,他们以何种形式走入社会?是否得到了就业指导,接受了职业培训?几年之后,他们又能干什么?
历年来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因成绩问题会结合自身选择职业中专或艺校,使学生毕业后有一技在身,立足于社会,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不同的选择为现代社会增添不一样的景色。一个从事中职教育大半辈子的校长在开导那些对所谓的问题学生辛苦付出的老师们时说,中职教育是弱者教育,是拯救灵魂的教育。在我看来,中职教育是为弥补小学和初中教育的缺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初中毕业就流连于街头被各种诱惑走上歧途甚至犯罪道路的学生相当多。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跟他们没人教育无人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职业教育能从这个层面帮到更多学生,那么对于社会的稳定就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正确指导他们对待前途、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学习,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升学、参军和就业等问题,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非常重大。
三、对接的设想。
首先,小学甚至初中就设置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在小学甚至初中就导入职业教育的理念,鼓励成为对社会和对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定成为出人头地的人。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对今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分为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原市区实行“两考合一”,即升学考试科目不再组织毕业考试,升学考试成绩也做为毕业考试成绩;其它县(市)区“两考合一”或“两考分开”由各县(市)区自定。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需安排在20*年5月15日以后进行,具体时间和组织形式由各县(市)、区自定。
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已经分流的九年级学生,其毕业考试按唐教字[2003]4号文件执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⑴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
⑵考试形式。语文、数学、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英语含听力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互相抄袭和相互借阅教科书。
⑶考试安排。五年制师范(只招学前教育专业,下同)及五年一贯制和“3+2”高职、普通高中、中专、中技和职业高中招生仍使用同一试卷。考试时间为6月21日至22日,每科考试时限各为120分钟,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一。
2、体育成绩满分30分。具体安排另行发文。
3、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地理、生物等考试成绩,原市区不计入中考升学总分,其它县(市)区是否计入由各县(市)区自定。
(三)升学考试的命题及其管理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冀教基[20*]7号文件执行。
(四)评卷与登统
全市的评卷、登统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和管理,评卷教师的培训和阅卷指导工作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负责。
二、毕业标准及证书颁发
初中毕业年级学生,修业期满且成绩达到以下标准者准予毕业,由就读学校颁发初中毕业证书。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七个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文件另发。
2、毕业考试科目的成绩合格。(毕业考试科目的成绩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
修业期满但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发肄业证书。
三、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一)招生计划
今年我市初中毕业生预计为8.47万人。五年制师范招生约590人,市属高职(五年一贯制和3+2)招生约750人,市属中专约4590人,省部属高职约1000人,省部属中专约5000人,职业中学(含中专部)招生约17800人,成人中专、民办中专招生约4430人,技校招生约7100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约41260人,普通高中招生约40785人,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招生约82045人。
五年制师范、省市属高职、省市属中专、技工学校的具体招生计划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
8县(市)、丰南区、丰润区原丰润县部分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由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原市区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十一中招收综合高中班220人,参加普通高中会考,高三教学实行普职融通,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对口升学,毕业时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或职业中专毕业证书。综合高中班学生收费按普通高中公助生对待,免收学费。
开滦二中东校、*十六中、开平自强高中继续举办宏志班,分别面向全市招生55人、50人和50人。*十中举办艺术宏志班,面向全市招生40人。宏志班录取的新生免交三年学费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公办高中宏志班招生由市教育局下发具体招生办法,统一组织实施,各相关学校不得自行招生。
海港中学无住宿条件,只招走读生。
*一中、开滦二中、*二中、开滦一中招收原新区生源,市区其它公办普通高中不再招收原新区生源;丰润车轴山中学、丰润二中招收部分原新区生源;*62中只招收丰润区考生。
我市各国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含音体美特长生)分为公助生和择校生两部分。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均为30%,公助生免收学费(*户籍),择校生收费与去年相同。
(二)报名
1、报名时间
今年继续实行中考报名与填报志愿分开进行的办法。报名时间全市统一为4月17日至22日,逾期不再办理。
2、报考条件
凡具有我市正式户口的九年级在籍生、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原则上年龄不超过18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均可报考高中阶段招生学校。其他8县(市)和丰南区、原丰润县的具体报考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作出具体规定;原市区考生报考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原市区范围内的考生必须具有原市区户口。原新区与原丰润县考生资格的界定由丰润区教育局确定。市区改制和民办学校在原市区范围以外招收的学生,须回本县(市)、区参加中考。
②普通高中、五年制师范、“3+2”及五年一贯制高职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③允许往届初中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省内、省外不限)及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并取消年龄限制。
④外地来唐投资人员子女,须提供监护人申请、临时户口、身份证明、注册资金证明、近一年的完税证明等文件(以上材料务于20*年5月23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经市教育局审查批准后,可在市区报名考试,并不受志愿限制。
其它特殊情况需在我市借考的,不允许报考第一、二批志愿学校。
凡户口不在原市区的考生一律到各县级教育部门指定的地点报名。
3、报名办法
中考报名采用计算机网络报名的办法进行。报名顺序号以班为单位排序,不得打破班级混排(以便公示)。由学校组织考生本人录入相关信息,图象信息仍采用电子摄像方法进行。各县级招生部门要统一组织好初中学校进行网上报名工作,同时要做好网上报名的指导工作,力求准确无误。电子摄像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定。
非应届初中毕业生,一律到县级招生部门指定的地点报名。
原市区考生报名具体要求是:
①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以九年级全学年所就读的学校为中考报名学校,严禁各校为外来考生报名。
②在原市区以外学校借读,回市区参加中考的学生,由户口所在区教育局审核学籍、户口、居住地,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到管境学校报名。
③50中(*体校)九年级学生经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回学籍所在校报名。
报名结束后,各县级招生部门要将考生报名信息分学校以班为单位打印,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张贴公示一周,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严防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报名。
其他县(市)、区的具体报名办法由各县(市)、区自定。
考生报名时,要交验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以及初中学籍卡或其它相关学历证明。
考生报名时,交报名考务费每人55元。
4、开具享受照顾证明的手续
享受照顾的考生,需在5月16日前向学校交验原始证明、证书和证件,并提供相关复印件。学校必须对享受照顾加分的考生姓名、班级、加分原因等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公布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经公示确认后,5月25日前学校将享受照顾的考生造册登记,并经校长签字后报县级招生办,同时提供证明或证件复印件。县级招生办再次进行核验,核验无误后,经办人在证明或复印件上签字,加盖县级招生部门公章,同时登记造册,于5月31日前报市招生办备案。享受照顾的考生,其加分信息由各县级招生办单独录入。正常办理结束后再补办的各类照顾手续一律无效。
体育类由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开具证明;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侨眷高知子女由市侨办开具证明;台湾籍青年由市对台办开具证明;少数民族子女由各县级民宗局开具证明;烈士子女持烈士证明书原件或各县级民政局开具的证明;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伤残军人子女和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持因公牺牲证明书原件、伤残证原件或由各县级民政局开具证明;农村户口独生子女由各县级计生委(计生局)开具证明;教职工子女由父母所在单位开具证明,上级教育部门签字盖章(报考五年制师范用);驻边疆、边远地区、海岛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由所在部队团级政治部门开具证明信,并经部队驻地县级民政部门和人武部分别签署意见注明所属地区类别并加盖公章。
(三)填报志愿
1、填报志愿的时间
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为6月9日至11日。
2、填报志愿的原则
全市高中阶段招生统一分五个批次进行。
(1)原市区(不含原新区)高中阶段招生学校录取批次如下:
第一批:*一中、开滦二中、五年制师范(只招学前教育专业)
第二批:*二中、开滦一中、*八中、*16中、*10中(含美术)、*11中(含综合)、*23中
第三批:12中、五中、宏文、海港,河北省冶金高级技校(唐钢技校)
第四批:省、市属五年制(“3+2”)高职;*市劳动高级技校(原机械技校)、*市技师学院、*机车车辆厂高级技校、开滦技校
第五批:省(部)属中专、市属中专;古冶技校、公路技校、玉田技校、冶金矿山技校、天成技校、工贸技校、城建技校、唐海技校、九洲技校
职高、职专、成人中专、民办中专等实行自主招生。
考生应根据录取批次和招生学校选择填报志愿。
第一批录取校中,五年制师范与普通高中不兼报,各普通高中之间互不兼报。
第二批录取校中限报四个志愿,其中10中和11中不兼报。
第三批录取校中限报一个志愿。
银河、光明、民进、惠德、自强、长宁、集才、博达等民办高中实行自主招生。
第四、五批录取校中,技校与高职、中专互不兼报。高职每一批次分省属、市属分别限报二个志愿,并填到具体学校和专业;技校限报二个志愿,并填到具体学校和专业。
实行自主招生的学校,考生直接到相关学校办理招生入学手续。
*十中(河北*艺术高中)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含影视编导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免会考。
*五中被确定为“河北传媒学院优质生源基地”,今年开设传媒类特色班,学生按普通高中录取后,经自愿报名,学校面试,可进入特色班学习。
同一批次内学校排名不分前后,按志愿优先原则,以考生填报志愿的前后顺序录取。
(2)原新区学生录取批次如下:
第一批:*一中、开滦二中、车轴山中学、五年制师范(限报一个志愿,不得兼报)
第二批:*二中、开滦一中、丰润二中(限报二个志愿)
第三批:62中
其他类学校及批次与市区相同。
8县(市)和丰南区、原丰润县录取批次:五年制师范、高职、中专、技校应与市区一致,普通高中由各县(市)、区自定。
3、考生填报志愿的要求
填报志愿一律采用计算机网络填报的方法进行。考生应根据*市中考招生计划编码表填报志愿。
考生报考普通高中学校志愿的,填到具体学校。报开滦二中的考生,要求在志愿栏内选填“开二东校”或“开二西校”的代码。*十一中普高班、综合班分别各算一个志愿,分别填报。报考普通高中择校生志愿,在该校志愿栏内将择校志愿信息选择选中。考生可同时填报同一个学校的公助生和择校生,也可只填公助生不填择校生,是否填报择校生要由考生及家长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慎重选择决定,录取时依次录取该校公助生和择校生;该校录取完毕,转向录取下一个学校。考生一旦被录取,不得改录其它学校(到自主招生学校的除外)。普通高中音体美特长生不单独填报志愿,考生只要填报了某一学校就参加该校普通生和特长生两次录取。
提请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注意,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公助生一律免收学费,择校生继续按原标准收取择校费。
考生必须将所填报的志愿学校填在相应的批次栏内,跨批次填写将影响录取结果,后果自负。
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采集完毕,由微机打印核对表,交考生本人核对,确认无误后,考生在相应栏内签字。志愿填好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志愿。
填报志愿要充分尊重考生意愿。各单位要把高中阶段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的方法,如实传达给每一名考生,让考生本人自愿选择报考学校,不得自行制定限制考生填报志愿的随意性政策。
(四)中考录取照顾条件
1、普通高中招生优惠加分:
(1)烈士子女,照顾20分。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20分。
(3)伤残军人、因公牺牲及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因公牺牲及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
(4)在我市的农村户口独生子女,照顾10分。
(5)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青年以及侨眷高知子女,照顾10分。
(6)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5分。
2、普通高中以外的学校除享受上述优惠外,还享受下列优惠加分:
(7)体育全国比赛前6名、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照顾50分。
(8)市级体育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二级运动员,照顾20分。
(9)省级三好学生、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省级科技发明创造者,照顾10分。
(10)教师子女如报考师范学校,照顾10分。
各类照顾加分只选择一项,不累计加分。
(五)音体美特长生、师范生的加试工作
报考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参加专业素质测试,专业素质测试工作在市招生办的监督指导下由招生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测试时间另行通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艺术类学校的考生,在市招委的领导下,由招生学校组织加试。
原市区报考普通高中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班)的考生,在中考前参加由市教育局基教处统一组织的专业加试,具体办法和加试时间另行通知。其他县(市)、区自行安排。
(六)录取
1、录取原则和依据
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录取新生总的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依据考生今年初中升学考试成绩,严格按批次、同一批次内按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时划定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合格线。
2、录取的组织
五年制师范、省市属普通高职、省(部)属中专、市属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负责组织;成人高职、中专部、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民办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职成处负责组织;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组织;技校招生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
3、普通高中录取
经市政府同意,今年我市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将*一中、开滦二中、*二中、开滦一中、*八中、*16中、*10中、*11中、*23中九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的50%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按比例不足1名的确保1名。特长生招生指标不分配。指标分配以中考报名人数为基数,各初中学校具体分配数额,中考报名后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先录公助生的统招生,并以此分数线为基准线。然后录取公助生的指标分配生,最后录取择校生。指标分配生的录取分数线最低为基准分数线下降30分;如果下降30分不能用完分配的指标,则该指标收回,统一录取。
普通高中在录取分数线上如遇并列分,先按数学、语文、外语三科总成绩筛选,仍然并列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单科筛选。
普通高中招收音乐、美术特长生(班),文化成绩在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30分投档。美术在专业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专业加文化的总成绩顺序录取;音乐按专业加试成绩顺序录取;*十中(艺术高中)美术专业单独划定文化课和专业分数线,按文化加专业的总分录取。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在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100分(其中初中阶段二级运动员和市级以上田径运动会单项前三名获得者降200分)投档,按专业加试成绩并参照初中阶段运动成绩择优录取。各校对音、体、美专业成绩有不同的要求。
开滦二中两校区公助生招生计划统一使用,同一录取分数线;择校生的招生计划视东、西校区公助生招生数额确定,东、西校区可能出现不同分数线。
各公办普通高中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严格按招生范围招生。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市区(不含丰南区、原丰润县)生源,其他县(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本县域内生源。对违反招生范围招收的学生,市教育局不予注册学籍。
市区各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不得为去外县(市)、区就读的学生保留学籍。
各公办普通高中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对违反“三限”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市区各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基本结束后,未招满额和因故不报到缺额的学校可进行补录。补录要坚持“三限”政策,补录结束,各校仍要符合“三限”要求。补录结束后,招生学校将补录考生花名册分别报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原市区以外的其他县(市)、区按省、市文件精神,自行组织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比例不低于50%。
4、其他
报考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素质测试合格后,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3+2”及五年制高职的录取由省统一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
市区的录取工作将在7月中旬开始。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收费时间应在7月30日以后进行,并应充分尊重考生及考生家长的意见。
四、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质量监测、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质量监测、评估,建立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评价和监控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各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统一评估,考评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平均分数和平均及格率,学生基数按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计算。市将抽取各县(市)、区一定数量的样本校,对全市的初中教育质量作出评估。省还将对我市抽取一、二个县(市)、区,每县(市)、区随机抽取每科100份试卷,对全省初中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评估。抽取试卷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结束后,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将20*年的试卷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于20*年8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
五、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以中考改革为导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禁止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收择校生,促进生源均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不断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中考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群众关注程度高,各单位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线,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中考顺畅有序地进行。
各单位要加强对中考招生工作的领导。配备组织纪律性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熟悉招生工作的同志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对参与今年中考招生考务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主监考教师、考区考点和录取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中考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中考政策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凡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在中考各项工作中,一律不得上岗。
各单位要严格按中考各项规定办事,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要严格制止乱招生行为,不得向计划外学校提供考生名单、电话和住址等信息。对于违反中考考试纪律及有关规定,给招生考试工作造成事故者,对于违纪舞弊,造成中考工作重大损失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为便于社会监督,各单位都要设立中考监督举报电话,并在考前向社会公布。市教育局设立的举报电话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正确导向。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使教育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又能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坚持公平公正。通过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招生的程序和规则,建立和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配套制度,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创造平等的机会。
5.坚持普职并重。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改革目标。
到2020年左右,全区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从2018年起,全区各设区市已实行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考试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科。其中英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采取书面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采取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
成绩呈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市按自治区统一要求制定。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逐步过渡作为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学校、家长、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应用,切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评价促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评价促进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的使用方案,并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至少提前1年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无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不予录取。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全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继续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等8科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采取4(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模式进行试点。现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非计分考试科目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控制标准。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应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对应科目成绩并计入录取总分,其他设区市要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逐步将实验操作考试计入对应科目成绩。
2.完善招生录取政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原则上以设区市为主,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区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要坚持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民办初中按其招收地段生的人数分配指标),分配名额适当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要采取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有效措施,在保证指标数量总体完成的前提下,引导初中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质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3.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是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生标准的招生方式,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特殊潜能的特长生和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各设区市普通高中每年自主招生比例须严格控制在本地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统筹,合理确定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间,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严格审核学校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特色创建目标任务、基础能力、主要措施、招生范围和人数、招生办法等),同时将审核后的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汇总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设区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学校、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可适当放宽至15%。自主招生不得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前置报名条件和录取依据,不得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不得简单以学业水平考试替代自主招生测试。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和录取结果。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各设区市要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域内初中毕业生数量、高中阶段学校布局、适宜的办学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统筹核定招生计划,严格组织执行。各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要按自治区年度下达的招生任务,统筹考虑招生和送生,必须将区直学校和非本地中职学校一并纳入。
2.严格招生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统筹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跨市域、跨县域招生学校数和招生规模。未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单独组织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严禁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统一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学生加分项目,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规范招生录取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和各市招生计划,组织普通高中分批录取,组织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并向辖区外中等职业学校送生,实现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完善学生志愿填报办法,引导初中毕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升学需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管理,积极推进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
(五)推进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确定北海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点从改革招生计分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依据等方面进行探索。鼓励其他设区市在2018年、2019年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不提前进入试点的设区市,可继续按照2017年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统筹规划,各设区市组织实施。自治区教育厅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推进全区中考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各地要参照自治区做法,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并提前公布。北海市应于2017年11月底前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试点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序开展改革试点,及时总结工作,为全区推进改革探索经验。其他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区域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8月底前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后,适时向社会公布。
(二)强化条件保障。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方面的条件保障,适应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保障正常教学需求;要加强教师校长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要加强考试条件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切实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试招生所需经费。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学情分析 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81-02
五年制高职,俗称小高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小高职,30年间培养了大量具有大专文凭,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小高职多采用“3+2”学制,即前三年学习中专课程,后两年学专课程,毕业后统一颁发“五年一贯制”专科毕业证书。如今,五年制高职在我国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是现阶段初中毕业生上大学最快的捷径,也是现阶段重要的高等职业办学模式。
五年制高职主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它有机地衔接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它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长学制”,这种“五年一贯制”不仅能弥补初中生年龄小的缺憾,也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充足的教学时间,五年制高职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很大突破,“3+2”学制一方面能使学生前三年在校接受系统的基础文化课教育,后两年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这样灵活的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了技能培养,也适应了市场。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一些民办大学,二级学院的招生门槛越来越低,高职院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影响,五年制高职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成绩普遍不理想,基础差,导致自信心也相对不足,考高中、上大学无望,不得已才选择上小高职,因此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土木工程类高职院校,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小高职,主要开设铁道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学生在校前两年学习高中基础课程,后三年同大高职一起学专课程。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也对小高职学生学习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并对此提出一些改善策略。
1 五年制高职学情分析及归因
1.1 学生基础薄弱、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
我国从1985年开始在部分高职院校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当时初中毕业生在报考五年制高职时与重点高中不能兼报,因此当时的生源质量是非常优秀的。该院从2002年晋升为高职院校,并从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因为高等院校的扩招,一些民办大学,二级学院的招生门槛越来越低,高职院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高职院校的普遍生源不足,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相对较低。它的生源很大一部分是达不到重点普高线的同学,也就是在传统的 “应试教育”中的失意者,因此,他们的学习挫败感很强,很早就放弃学习了,所以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溜号,开小差,由于他们理论根基较弱,因此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学习缺乏方法和动力,学习意志不强,等靠思想严重,主动性差,纪律性不强,自制力较差,有不少学生索性放弃学习。
1.2 学生过于依赖手机和网络,心思不在学习上
小高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小高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因此缺乏自律性,上课爱溜号,尤其是爱玩手机,每天“机不离手”,屡禁不止,这样大大降低了听课效果,更有甚者,很多学生沉迷网络,逃课去网吧上网、打游戏,老师和辅导员多次劝阻无效,告知家长也没有改善。该校2013级小高职就有三名长期旷课学生,旷课原因就是上网吧上网打游戏,门门功课挂科,学生对成绩不在乎,针对这些网瘾学生,学校没有更有效的措施,只能是通知家长,劝其退学。
1.3 没有专门教材,课程结构不适应教学
该校小高职采取的是“2+3”学制,即前两年主要学习高中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后三年与大高职一起学习专业知识,但是现阶段并没有针对小高职的专门的教材,所以我校只能用普通高中教材,但是高中阶段是三年学制,要想两年学习完高中所有知识点,时间上有点紧迫,再加上学生基础本来就不好,不宜按照高中进度来讲授,因此急需一本与小高职学制配套的校本教材,能将高中基本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清楚、明白。
1.4 管理制度存在不足,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留级、降级制度并不完善,小高职由两年制中职晋升到三年制高职不需要再次参加统考,这样就让学生对待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以为考进小高职就等于是进了“保险箱”了,不管成绩如何,都能顺利的升入大高职阶段,拿到高职毕业证,再加上个别师哥师姐的不良师范,是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最后都能顺利毕业,都能找到工作。
2 改善五年制高职学情的有效办法
2.1 提高入学门槛,全面考核学生素质
为了培养出具备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一定要把好入口关,不能一味的追求入学率、报到率,适当提高小高职入学的门槛,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评,基础差不代表学不好,没兴趣可以培养,但是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有混文凭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即使给他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是混日子,这样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还会影响学校在行业中的评价,影响后续学生就业。
2.2 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有效的考核机制
小高职的学生入学时大都未成年,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定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对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用一些制度约束他们,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完善小高职的留降级制度,改变中职直接升高职免考的方式,建议在中职学习结束时,对学生加以考核,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才能继续进入大高职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多一年进修,考核合格后,再同下一级小高职一同升学,这样从制度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混文凭的想法。
五年制高职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很大优势,但近些年由于生源等方面原因,导致小高职的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差,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两种改善学情的办法,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使五年制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
参考文献
[1] 姚丽霞.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赵妤,江红.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3(4):77-80.
[3] 葛乃庆.论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69-70.
[4 ] 王翠, 王彦军.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J].教育与培训,2011(33):89-91.
全面建立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郎溪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基本要点,明确下一步学校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下设评价小组)
组长:黄明富
副组长:张远冰、虞觉民
2、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 长:蔡刚
成 员:钱军、李伟及13位现任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
3、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察小组
组 长:邹天云
成 员:张正平、周有智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4、工作职责: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评价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组织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对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认定、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
(3)监察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监控本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各界人士的质询与质疑、监督与投诉,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强化宣传、操作细则
1、 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向全校及社会公示《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上述文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文件,让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都关心关注此项工作,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2、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和班级评价小组利用系统软件上机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由学生依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定内容和参考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和评定,并认真填写《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按照《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教导处汇总分析数据,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各项分数,下发给各班级,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填写《2009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等级、值得记载的情况(须附原始实证材料)、学业考试成绩、教师综合性评语。完成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名,确认无误后交教导处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在总结近年来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温州市教育局制定印发《温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实施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今年我市高中考试招生坚持“大平稳、小调整”的思路,考试科目、考试要求、报名资格、招生原则、录取程序等方面与去年保持一致。考试时间、加分政策等方面根据相关要求,略有调整,整体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同时,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温教基〔2018〕76号),对2021年起考试科目的分值和高中录取等变化要求进行预告。
一、有关学业水平考试对象、科目和分值等
学业水平考试对象是温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班学生和在温就读,其父母已取得《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或《浙江省居住证》的温州市市外户籍初中毕业班学生。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包括文化科目考试、体育考试和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各科分值:语文和数学各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口语30分)、科学180分,社会思品卷面分值为100分(其成绩按50%计入总分)。考试时间:语文、数学、科学各120分钟,英语90分钟,社会思品100分钟。
二、有关高中招生录取原则办法
高中坚持择优录取、普职协调、信息公开等原则进行。根据招生计划、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平行志愿录取。在温州市外或温州市内县外学校就读学生,回原户籍地报考、录取按规定进行。温州市外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设区市招生,市外民办普通高中在我市招生,须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市外民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生源地普高低控线下的考生。
三、有关变化与调整
(一)考试时间。
根据安排,今年全市英语听力口语考试时间在4月27—28日(周六、周日)。中考体育考试时间依然安排在4至5月,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决定。文化科目考试安排在6月15日—16日(周六、周日)举行。
(二)考试科目分值和高中录取要求变化预告。
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温教基〔2018〕76号):从2021年起,社会思品卷面分值为100分,按80%计入总分)。
从2021年起,初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中录取,综合素质评价须达5B及以上;参加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和县(区)中学录取,综合素质评价须达2A3B及以上。考生在报考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时,其相应的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必须达到A等;考生报考理科特色生时,其科学实验必须达到A等。
(三)特长加分政策变化预告。
从2021年起,高中招生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类获奖加分政策,初中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方面获奖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关键词】 初中毕业生 中考考试 英语学习 技巧
一年一度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同时牵动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心,因为中考和高考是学生时代两大重要转折的考试,对于中考的复习,很多英语教师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加上中考复习存在着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中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必须思路清晰,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复习中再次巩固、并且查漏补缺。在复习中该怎样对学生的复习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起合理的英语复习计划呢?这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中考前的外语复习。
1. 英语听力的练习
听力是英语语言的学习应用中最基本的能力,它是考试的需要,更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很多学生在训练听力过程中只顾着听,手忙脚乱,结果要么听清了,写得时候就会漏掉。有些学生根本就听不清英语听力的内容。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失去兴趣、也丧失了信心。为了避免此情况发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就要要求学生弄明白题目的要求。听力填空题可以结合上下文猜测题意。这样有针对性地听,有效提高解答试题的效率。在训练听力时,只要抓住关键词,听的同时用画图、摘录等方法来记录听力中的方位、地点等内容,反复听历年考试的录音带,有针对性地练习,是在中考英语中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
2. 对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梳理
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是英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对英语的知识进行考前梳理,认真的归纳总结,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知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整体把握,循序渐进。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所有学过的知识再系统的归纳,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扎找实实的搞好英语基础知识的温习,梳理各章节的知识点,对重点词汇、句型严格过关。
3.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英语中的阅读理解是中考题型,它用来对中学生英语解题能力和综合水平进行检验。学好英语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语法知识丰富并且善于处理词汇,这些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目的重要要素。其次,把握好文中的大意,将文章中讲述的事情之来龙去脉理解清楚,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阅读解题。最后,还有有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明白文章表述的观点、说明的问题。这些阅读能力的培养都能够使得学生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的做题效率。
4. 英语作文的练习
英语的写作与汉语有极为相似之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英语写作的学习也是这样的,对于英语作文,我们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时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平时要注意多阅读英语文章,收集好的英语句子,用于平时的写作之中。作文板块的复习当中要对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加强训练。考试出题者为了让初中生在写作中有话写,会将命题涉及到我们身边熟悉的事件、人物等,我们平时加强对这些写作内容的练习,中考英语写作中必然会得心应手。
5. 研究题型,强化训练
不要盲目地将学生陷入到题海战术之中,针对考试的题型有目的地进行英语强化训练,由简单到复杂。在训练中学生将错题难题汇总,编一本错题集,把以前学过的英语词汇、固定句型、时态等做成汇总,这本题集将成为中考前复习的“宝典”,这样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很有帮助。同时,学生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保持好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为中考而去刻意的去改变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在中考的时候沉着冷静,即使在考试中遇到难题也不要气馁,跳过难题继续做下面的题目,不要让整体的发挥受到一道题目的影响。
总之,教师在中考临考之前还有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指导,让学生从紧张的英语考试复习中得以解放,努力调整好心态去迎接考试,将思想包袱丢掉,轻松上阵,培养良好的自信心,笑迎中考。在中学生经过十年寒窗后,在弹指一挥间,学生们就要带着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与叮嘱迈向中考的考场,考出优异的成绩,开启他们人生中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