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哲理笑话

哲理笑话

时间:2023-05-29 17:4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哲理笑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哲理笑话

第1篇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一位教授来给大家讲课,他先给大家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听完后,有的捧腹大笑,有的低声微笑,有的满脸笑意。总之,大家都非常开心。

15分钟后,教授又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这次只有几个人哈哈大笑,还有几个人淡淡地露出了一点儿笑容,但大多数人都面面相觑,面带疑惑,有人甚至皱起了眉头,大概是认为教授兴奋过度,忘记自己讲过什么了吧。

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但这次一个笑的人都没有了。这时教授扫视了一遍众人,微微一笑,说:“你们不能因为同一个笑话欢笑不止,但为什么总是因为同一个理由悲伤哭泣呢?”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指导】

本试题是关于“悲欢”话题的材料,不但有人物,也有情节,而且贴近现实生活,蕴含理性思辨色彩和哲理意味,就如古代高僧和弟子的禅辩。材料中教授故意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是连续讲了三遍同一个笑话。当教授第一次讲笑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这个笑话好笑,“大家都非常开心”;但到教授讲第二遍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在笑,大多数人觉得教授有问题,好笑的事怎么能讲两遍?而到了第三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笑了。显然,大家对于这个好笑的故事产生“审美疲劳”了。教授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人不能因为同一个笑话欢笑不止。前面两段的内容要点,可用教授的前半句话来概括。然而教授话锋一转,反观人们对于痛苦的态度。教授的意思是明确的:既然不能同因常乐,也应当避免同因常悲。这层含意的肯定性表述为——(我们)应当像看待欢乐那样来对待悲伤,这是教授“讲故事”的真正用意,也可以看成命题材料的“中心含意”。阅读材料不难知道,其中似乎“欢乐”占据的比重很大,而“悲伤哭泣”只是点到即止,然而材料的主旨和重心却着落于此。“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这是审读材料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但严格地说,上述“中心含意”还属于“表层”含意,只要顺着思路继续分析和发掘一番,就可以归纳出——做到“不以物喜”容易,而做到“不以己悲”艰难,这权当第二层含意,却并非“终极”含意,还有深入挖掘的层级。那么材料的“终极”含意究竟是什么呢?反复咀嚼和细细琢磨教授的“讲故事”方式及其语重心长的话语,这样一层含意便逐渐明朗起来:要从“倦怠”欢乐中认识(领悟、意识)到走出(告别、摆脱)“悲痛”(以及各种人生困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或许这仍不能算“终极”含意,但已经上升到哲理层面,应该是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了。所以,类似于“我们应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悲与欢”等审题,尽管未能触及更深的含意,但也完全是可以的,至少是“符合题意”的。假如将写作重心定位于“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等层面,似乎也很不错,只是这样写作的话,关注的是整个材料的最后一句(也就是普遍热衷的“抓关键句”),前面的材料都变得没有意义,压缩了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倘能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往“中心含意”靠拢,也不是绝对不行,但偏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也有的可能会从“要忽略痛苦的感受”切入,就有点似是而非了,其实材料并无这样的内容和含义。当然,“要经常保持快乐”等,更是有“添加”之嫌了。

第2篇

我们班的人呢,有的爱炫,有的低调;有的骄傲,有的谦虚;有的冷漠,有的搞笑……不过我觉得搞笑的同学最有趣。

你瞧,他们总是能编出一连串的的笑话。这不,你看。“我告诉你,你牛A牛C就是不牛B!”呵,谁能编得出这么有趣的话,那肯定非王晓东莫属啦!

“嘿嘿嘿,你不要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掩饰的就是事实,事实就是罪恶的开始!”这么富有哲理的话,恐怕只有清瘦高人陈思涵说得出来吧。不过她也是在《爱情公寓》中看到记下来的,不过能背得这么滚瓜烂熟,也真的不容易啊,给点掌声吧!

更多有趣的事都都在我们的教室里,如果你想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那快快融入我们的班级来吧。我们的班级随时欢迎着你的到来呢!

第3篇

许多教育者研究证明,孩子的语言充满纯真和稚气,在他们的语言世界里找不到半点虚假,也没有一丝的怯意。在语言交流中,他们是人类最勇敢的群体,只要他们想说,就没有不敢说的话。在我们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因此,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在教学管理中,都应具有含蓄、幽默、委婉、迂回等方式。

一、捕捉孩子的生活,精选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要根椐儿童这一思维特点选择他们的生活情景。比如,小朋友好动、好玩、按现有的生活经济条件,他们几乎每人都有一些玩具,那些玩具往往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只要老师问一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洋娃娃、金刚人、机器人、汽车、飞机、坦克等玩具,他们就会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因此,在进行口语课时,我们就请小朋友用礼貌的语言先介绍一下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是什么玩具,再向大家说说这个玩具是怎样玩的,最有趣的是什么。把玩具介绍完后,再向同学们说句感谢或请同学评价和提出建议。这样,孩子们都能乐滋滋地富有童真地展开交流。

二、教师要注意课堂中语言的幽默含蓄

教师语言的幽默感,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幽默是指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没有庄重的幽默就会失去基本内涵,没有诙谐,庄重就会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

(一)、说笑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的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的育人过程,不一定非要在那么庄严、典雅的气氛中进行,也可以在双方谈笑风声中进行,以笑移情、生情、在笑声中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巧妙地穿插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育人品德,沟通师生情感。

(二)、引典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事实上都是一种劝人方式,同样也都包含了诙谐的笑话和知识,要古为今用,引用这些典故,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向学生暗示事理、传递情感、创造愉快的情感。

(三)、插入名人趣事或歇后语。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之时,不能死板硬套地向学生讲述其中的道理,应联系实际渗透一些名人趣事或歇后语,这种方式是可以引起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又不失教学的神圣和典雅。既能使学生开启心智,有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有的还能使学生终身难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脱离具体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那就误入歧途了。因此,适时地运用幽默感在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我们还是把幽默请进课堂来吧,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人以智慧、情感、力量。

第4篇

作为临高的活化石和临高人民智慧的结晶,临高俗语、俚语是了解临高话及其文化的一扇窗口。这些具有鲜明、浓郁地方色彩的俚语,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深深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沉迷于它别样的魅力之中。

别样的临高话:非闵、非黎、非壮

临高话究竟属于何种语系?虽然学术界争论不休,但毫无疑问,它与临高先民来海南的历史息息相关。

由于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有临高先民陆续迁琼,有大规模的宗族迁徙、也有零星的家庭迁居,可以说,临高先民移居海南的历史在古代一直未曾中断。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南岛上,临高人聚居和曾经涉足的地域以“美(临高语中为“母亲”之意)”命名的乡镇村共有120多个。这种地名烙印与母系社会对女性的尊崇观念相关的可能性较大,由此可以推测,临高先民最迟应在母系氏族末期(相当于汉周,距今3000年左右)便开始有规模地迁居海南。

由于临高先民迁居海南的历史十分复杂,特别是唐宋以来大量的大陆官员及其族人迁入海南入籍临高方言区,他们使用的语言与当地“村话”经过上千年的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海南东部的闽南汉话――也有别于五指山的黎话和广西壮语的特殊语言――临高话。

由于临高话是不同历史、不同地域语言交流融合的结晶,所以临高话相对更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字词语用成份,也带有多样性和移民特征。

令人惊奇的是,临高话基本在临高县及附近地域流传,而且与海南其他地区方言彼此间基本不能直接对话交流。除了与众不同的读音和语调,临高话用词也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其口头用词有许多是“颠倒”过来说的,特别是偏正结构的复合名词,如“红花”、“猪肉”、“皮箱”、“二哥”等,临高方言却说“花红”、“肉猪”、“箱皮”、“哥二”,与汉语复合名词结构完全不同。

几千年来,临高人民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孤守着祖先的语音,坚守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这期间该有多少让人叹息的坎坷曲折,形成了临高人倔强好胜、坚强不屈的禀性。

别样的临高俚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临高俗语、俚语浩如烟海,无论何时想起,都别有一番趣味。

“被子里吹哨”,这个俚语什么意思呢?据说在“”时期,早上生产队长要集合队员开工,有一位队长自己懒惰无法早起,于是就在被子中吹哨集合队员起床,后来成为笑话,经常用来形容那些不以身作则的人。

这样俚语在临高方言里几乎是司空见惯的,比如:

“白天抓鸟雀,夜晚赶牛耕。”本意是说一个青年白天时沉迷于玩乐(抓鸟雀),只好在夜晚赶着耕地(寓言)。本意是告诫人们要“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沓和推诿,以至于最后苦不堪言。临高的家长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孩子珍惜光阴,不要荒废学业。

“十个斗笠送一个草帽。”在临高当地,草帽是比斗笠好的帽子,所以用斗笠比喻农民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民,草帽是指从事比较体面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一般是指知识分子。在临高,农民要送一个孩子念书是比较困难的,这句话形象地形容了这种艰辛:需要十个劳动力共同承担。这既反映了当时临高生产力的落后和人民生活的艰苦,也反映了人民对知识文化的孜孜追求。

“家事在手头,人情在口头。” 这是一句教人要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俚语。所谓家事亦指家产,这是靠你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但是人情不同,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出色的“口才”,能说会道。

“什么藤结什么瓜。”这句俗语原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的思想相似,但随着社会变化,它已经转变为环境造就人的涵义。

“人家做鸡屎糕,你也做鸡屎糕。”鸡屎糕是临高当地的传统小吃,是用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制作的糕点。这句话的来源是一个笑话,据说有个外地人来到临高吃到这种糕点,就问人家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人家笑答:鸡屎,结果外地人信以为真,回去以后照做,让人哭笑不得。这句话既有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误听一些小道消息,要亲自进行调查求证,也用来嘲笑那些依样画葫芦最后弄巧成拙的人。

“试着响,吹不响。”这句话富含哲理。它是说试着吹哨子时,哨子是响的,但是到真正使用的时候,却吹不响了。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看上去能力非常出色,但是需要时却什么作用也发挥不出来,多用于比赛或考试。

“睡圆床,盖响被。”这句俗语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临高穷人的艰难生活状况。因为没有床睡,也没有被子盖,所以穷人都睡在簸箕里(圆的)盖着蓑衣(响的)。

临高人好客又爱喝酒,番薯酒、米酒是他们日常的杯中物。晨雾未散的文澜江岸边,卖乳猪肉、卖早酒的店肆早早开门候客,酒者喝到高时,日头也高了,往往误了当天的正事。由于酒精的作用,让酒桌上比划的方略常常成为海市蜃楼。当地俚语便用“喝酒修庙,酒散庙塌”来嘲笑这些人。

第5篇

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位幽默风趣的书法老师,张涵老师,同学们最喜欢的科任课就是书法了,因为有一位像朋友一样的老师,最喜欢的科任教室就是书法教师,因为我们喜欢闻那浓浓的墨香味。

张老师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因为张老师从没有别的老师的严厉和那种看穿人的眼神,在上课时别的老师总会严厉的告诉我们上课的要求,而张老师却以34241告诉我们应该带的学具和上课的规矩比如3代表作业、卫生、纪律。4代表笔墨纸砚等等。在上书法课时老师时不时的和我们讲笑话让我们开怀大笑,而每个笑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深深的哲理。

书法老师喜欢养花,在书法教室里有许多花仙人掌,君子兰。老师最喜欢仙人掌,有次我问老师您为什么喜欢仙人掌,张老师说因为仙人掌从不向别的花一样,争奇斗艳,娇生惯养,而是默默地坚强的生存。老师说话时看着仙人掌,眼神里充满了珍惜。

我从四年级开始和老师学习书法,张老师不但字写得好,还是一位和蔼的人,老师从不会发脾气。因为我从没看到过老师发脾气,甚至没看过老师生气。书法老师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

张老师有一双平滑、神奇的大手老师,每次老师攥着我们的手写字时手被授予了魔法般写的字漂亮极了。

和书法老师在一起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心平气和的去解决事情。记得有次我回老家和伙伴生气,被气得上火,牙疼,第二天脸都肿了,这时张老师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总是和同学发脾气,甚至打伤小伙伴,时间久了孩子没有一个朋友,就像爸爸哭诉,爸爸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每生一次气就在后院的篱笆上定一个钉子。一个星期后篱笆上钉满了钉子,爸爸又对他说你每此和同学发脾气如果忍住就把掉一个钉子,时间久了篱笆上的钉子渐渐没了,爸爸又对孩子说,你现在去看看篱笆,孩子走到后院看到篱笆上都是一个个小孔,爸爸说你每次和小伙伴打架都会留下一个印痕,而这印痕是你永远也抹不掉的。”从那次后我再也不会轻易生气了,而是以心平气和的做某件事。

张老师我要感谢您教我写字,教我做人的道理,您教我那么多,却不求回报。而我也不能够报答您什么,只有在纸上感谢您!您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您身上的浓浓的墨香味。

顺义光明小学六年级:张鑫鑫

第6篇

从《飞鸟集》到《繁星》、《春水》,我越发地喜欢上了这种精练到只有几行的小诗,从中不时地透露出一些清新、简单的美。

“将离别—舟影太分明。四望江山青;微微的云呵!怎只压着黯黯的情绪,不笼住如梦的歌声?”“幸福的花枝,在命运的神的手里,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这是我喜欢的一些句子。近,似零碎的星撒在天穹;远,其中仿佛有点奇妙?再远,就能发现,那是“自然”的图画,如有“大师”执笔呢。

诗中蕴含着怎样一种情趣啊!那是纯真的童心,那是对母爱的颂扬,那是对未来必胜的信念呵!那是对真理的追求,那是独特的审美,那是闪着哲理的火花呵!

读诗的时候,整个人的身心都会融入其中,完全沉醉于此,一首终后,仍不忍释手,那一首首清新的诗句不见华丽的词藻,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让你魂牵梦绕,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下去。我想,这就是淡淡的喜欢,爱的“万有引力”定律吧!

吟着小诗,琅琅上口,仿佛进入了另一般天地,不知世事。诗喜我喜,诗悲我悲,诗乐我乐,诗忧我忧……我与诗交织交融,成为诗的一体。其间,忽觉,那是我呵?片刻之后,才如梦初醒。

我乘着小船荡漾在这小诗的河流中,细细品赏,享受天伦之乐。

莫非,这就是爱的哲学?

哦,是吗?这小小的充满哲理的文字谁见了又不会心生怜爱呢?是你,你,你,还是他呀?笑话罢。

必须承认,以前的我是不爱诗的,因为觉得那都是些长篇大论,而“言论的花儿愈大,行动的果子愈小”。我不喜欢,但不知怎的,却爱上了这些短小的文字,两言三语间,透露出无穷的奥秘,给人以启迪。“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大概也暗示了这点吧!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它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看吧!这怎样地将作者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呀!狂呼、惊叹罢,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形容了,那童真,那爱心,那一切的一切,尽情叹服罢。我的心在胸腔里强烈地跳动着。

我已经爱上了它,爱上了这种短小精炼的文字,爱上了这种清新携永的小诗。为何?不知。也许这就是它的魔力罢!

淡淡的喜欢还在加深,爱的哲学呵!

初遇它——

是种缘,

简简单单,清新携永。

两言三语,

释放它的魔力,

点点富于哲理——

紧紧吸住我。

拯救我呵!

天使不能;

为何?

这是爱的“万有引力”;

嗯?

我同你一般,

第7篇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我跟学生讲了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又如,讲到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来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群英荟萃,原来是萝卜开会”。顿时,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二、疑问与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会非常深刻。

三、诗词与典故

诗词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在主观上却会想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寓言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可用“杀彘教子”和“贾人渡河”这两个典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诚实信用的重要性;可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四、时政与热点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把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教学,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用于导入新课。在新课教学前,恰当地选取时政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悬念,为学好一堂课做好铺垫。例如,学习《政治生活》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我让学生先列举当时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时事:苏丹南方与北方分离、联合国大会中止利比亚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本・拉登被击毙等,并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

2.用于讲授。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较难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例如,对于双汇“瘦肉精”事件,可以与《经济生活》中的商品基本属性、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宏观调控、消费者的安全权等知识点结合;也可以与《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国家性质、职能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

第8篇

摘要 汉魏六朝谐谑小说开后世幽默讽刺小说之先河,考察其文学起源,当是在先秦戏谑嘲讽诗、诸子寓言、史籍谐谑故事等文学的共同滋养下得以产生,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使谐谑小说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价值的文体。

关键词:汉魏六朝 谐谑小说 文学起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谐谑小说,发轫于先秦,独立于汉魏六朝,曹魏邯郸淳《笑林》的结集,首开“谐谑小说”一体,此后继作如《世说新语・排调》、《笑苑》、《解颐》、《启颜录》等。《文心雕龙》“谐 ”篇对谐谑小说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追溯了其产生之源。就文章的体制和写法而言,许多文体都可从先秦找到源头,考察谐谑小说之文学起源,也不能不追溯至先秦。

一 先秦戏谑嘲讽诗: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作为最初产生的文学样式,诗歌从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中的戏谑嘲讽诗不仅是代表之作,更成为中国谐谑文学的发端。先秦戏谑嘲讽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散见于《周易》及其它典籍。对于这些作品,众多学者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作赘言,仅就其与谐谑小说一体之关系作简要考察。

首先,其语言诙谐性与内容讽刺性的统一,确立了谐谑文学寓庄于谐的创作风格。《诗经》言:“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笺》曰:“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认为:“‘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此谓言语之闻耳。后人因此演而为诗,故有俳谐体……虽含讽谕,实则诙谐。”《诗经》中不乏诙谐幽默之作,然其创作精神却是“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诗经》中的优秀之作正是具有这样一种含蓄委婉不直露的特点,于嬉笑怒骂中显示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喜剧文学的起点。

其次,其形式上的故事性孕育了谐谑小说产生的因子。董乃斌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说:“小说是一种具有虚构情节的叙事性散文,‘事’是构成小说内容的根本和基础;小说文体便是人与‘事’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对‘事’的认识、把握、记忆、表现(反映)能力进步到某种程度时才开始孕育,由萌芽而至于诞生的;诸种先于小说成熟的文体中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小说因素。而诗歌自其一出现便与‘事’有着密切联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经》中呈现出浓郁的感事色彩,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男女对答之语充满谐趣,以散文之笔写出,可作谐谑小说读。又如《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有华服骏马、豪宅美馔却不知享用的守财奴,成为后世此类形象的原型。

再次,《诗经》中戏谑嘲讽之作开俳谐一体,而俳谐诗于谐谑小说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谐谑小说的可读性。如《启颜录》中云:“唐宋国公萧 不解射,九月九日赐射,箭箭俱不著垛,一无所获。欧阳询咏之曰:‘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这里俳谐诗成为谐谑小说的创作手法之一,以诗作调笑时见于汉魏六朝谐谑小说之中。

《文心雕龙・谐 》中探寻谐谑文学源头时,也追溯至先秦民间戏谑嘲讽之作,认为“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谐谑小说即源于民众之“戏谑之言”。“谐 ”篇中揭示到:“昔华元弃甲,城者发 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之歌;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据《左传・宣公二年》载,宋郑两国交战,将领华元丢盔弃甲,筑城民工嘲讽之,“ 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讥其瞪眼挺肚、趾高气扬,却不知羞耻的丑态。《左传・襄公四年》又记,鲁国大夫臧纥丧师辱国,百姓诮之,“侏儒侏儒,丧我于邾”。这些戏谑之歌单独看来,并无可笑之处,然置之于事件中,却感受到下层民众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之情。不敢明谤,寄之隐语,于调笑中见尖锐讽刺,可作谐谑小说观。

二 诸子寓言:谐谑中蕴含哲理,哲理中闪动谐谑

诸子散文对后世小说产生影响的有两个部分:一是散文中的叙事成分,二是散文中的寓言成分。而后者以其强烈的文学性为小说的萌发提供了重要契机。诸子寓言数量巨大,仅《韩非子》一书就有三百余篇,考其总数当在千篇以上。其中许多故事妙趣横生,谐谑中蕴涵着哲理,哲理中闪动着谐谑,成为谐谑小说的又一文学源头。鉴于前贤对诸子寓言喜剧性成因、特征等多有论述,重复部分兹不赘述,这里主要考察其对谐谑小说一体的影响。

其一,诸子寓言就其题材而言是讥讽的,手法却是俳谐的,寓庄于谐,成为谐谑小说创作的先导。寓言继承了《诗经》的讽刺传统,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人情世态、迂腐观念及思维方式予以辛辣的嘲讽,其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反语相讥、谈笑讽谏、旁敲侧击、借外讽内、自嘲自讽等讽刺技巧,为后世讽刺喜剧艺术和民族语言表达技巧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借鉴。其以风趣、隽永、讥诮的语言,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成为谐谑小说创作的宗旨。

其二,诸子寓言虚构、夸张的叙事描写技巧,对谐谑小说一体的形成起着哺育滋养的作用。先秦诸子在宣扬学说、游说进谏之时,为增强论辩的效果,向民间学习,大量引用民间故事和史实加以改造或独立创作,这些为说理论道服务的寓言“开创了虚构故事情节的艺术手法”。虚构的故事不一定具有喜剧性,而辅以夸张的创作方式,则更具喜剧的特质,如“守株待兔”、“邯郸学步”、“揠苗助长”等故事,既营造出诙谐幽默的氛围,又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宋代黄震认为,“庄子以不羁之材,肆跌宕之说,创为不必有之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所必无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戏薄圣贤,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也。”这里正是着眼于虚构、夸张手法于其中的运用。诸子寓言成为后世谐谑小说创作的不祧之祖。

其三,诸子寓言中愚人类型的出现开谐谑小说嘲愚之先声。中国自古就有尚智的传统,提倡通融变通,反对呆板守旧,对于愚人给予辛辣的嘲讽。先秦典籍中更是保存了大量讽刺故事,并塑造了一些箭垛式的愚人形象。依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有迂腐机械者、幼稚无知者、自以为是者、冒失蛮干者,其中宋国愚人形象成为典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庄子》中的“适越卖冠”、“鬻技封侯”,《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守株待兔”,等等,不胜枚举。王利器先生曾说:“如果说笑话这种文艺形式的作品,在东汉末年的《笑林》才见于著录,那么,在战国以来诸子中有关宋人的讽刺小品,就是这种文艺形式的滥觞了。”而《笑林》中“齐人学瑟”、“担山鸡者”故事则直接来源于《尹文子》一书。大量讥讽愚人之作反映了民族群体意识对智慧的认同,而此观念又积淀为群体意识,反映于各种典籍之中,对愚的贬斥,千载不绝。嘲愚也由最初的寄生于诸子著作中的说理论辩的例证,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题材。

其四,诸子散文中寓言的大量集中出现,如《韩非子》中《说林》、《储说》就可看作寓言作品的专集,影响着后世谐谑小说专集的产生与发展。“《笑林》、《艾子杂说》、《笑府》、《广笑府》、《笑得好》、《俏皮话》,等等,这众多的一脉相承、延绵两千余年寓言文学的巨著中,都可看到韩非《说林》和《储说》首创之功的光辉。”而作为谐谑小说集的开山之作――《笑林》,其名称也本自《说林》。《史记・韩非传》、司马贞《索引》说:“《说林》者,广说诸事,其多若林,故曰《说林》也。”渊源关系可见一斑。

此外,诸子寓言中的许多谐谑之作如独立出来,可视为谐谑小说的题材。有的作品被收入谐谑小说集中,如上文所提到的“齐人学瑟”、“担山鸡者”故事;有的成为谐谑小说中某类故事的原型,如宋国愚人故事;有的被改编成为谐谑小说的佳作,如明代孙仲龄就将《孟子》中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扩充改写为《东郭记》。尽管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许多寓言中涵盖着谐谑小说之作,而许多谐谑集中也不排斥诸子寓言的谐谑故事,仍不能在二者间划上等号。因为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不具有独立性,它只是诸子散文的结构单位,孕育和滋养着谐谑小说一体。

三 史籍谐谑故事:历史中的诙谐一幕

明绿天馆主人在《古今小说序》中说:“史统散而小说兴。”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认为,史传所包含的小说文体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第一是结构方式,第二是叙事方式,第三是修辞方式。史籍与小说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而史籍中的谐谑故事更是谐谑小说之先声。如果说先秦时期即已产生了萌芽状态的“准小说”,那么其中的谐谑之作则不妨视之为“准谐谑小说”。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各国互相征伐,兼并剧烈,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士,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或为稻粱谋,奔走列国,献计献策。其语浅近通俗,特别讲究论辩技巧。对此,郑凯先生在《先秦幽默文学论》中有详细的分析:这些游说之辞、外交之语诙谐幽默,又暗含锋芒,丰富了言语技巧,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的言语智慧以及对智语的推崇,无疑是对此的继承与发展。明代李维桢《广滑稽序》言:“春秋战国时聘问之使,游说之徒,酬往数言,肆而隐,曲而中,使人惊心动魄,解颐捧腹。”当然,这些记录机敏文人游士言行的篇章,其本身就是富于谐趣的佳作,为谐谑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

先秦史籍中,不乏具有喜剧色彩的著作,如《左传》、《战国策》等,其中或有诙谐的民间故事,如《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或有统治者愚蠢举动的实录,如《左传》中所记宋襄公的蠢事,“无疑是今天我们所见的最早的真人真事的笑话”。这些故事风趣隽永,对六朝谐谑小说之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仅曹林娣、李泉辑录的《启颜录》一书就有15则故事本自史书。而《晏子春秋》一书则以其活泼生动的语言、滑稽幽默的故事,成为谐谑小说创作的先驱。该书围绕晏子的生平活动,塑造了一位娴于辞令、机敏干练的贤臣智者形象,而晏子也成为谐谑故事中的箭垛式人物,与愚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尚智”的传统。鉴于众多学者对该书有大量深入研究,在此笔者不再具体举例论述。需要指出的是,此书作为喜剧人物之专集,其滑稽谐谑故事的集中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史记・滑稽列传》是自觉地对谐谑之人、谐谑之事加以归类,是谐谑故事结集的先声,那么,《晏子春秋》就是非自觉状态下谐谑故事的独立专集,具有开创意义,不妨称之为“准谐谑小说集”。

综上,正是在先秦戏谑嘲讽诗、诸子寓言、史籍谐谑故事的文学滋养下,谐谑一体得以产生并成形。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使谐谑小说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价值的文体。

参考文献:

[1] 孟稚:《文心雕龙・谐 ――谐谑小说的理论阐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何宗美:《论先秦寓言的喜剧美特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4]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 (宋)黄震:《黄氏日抄》《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版。

[6] 汤利伟:《先秦寓言中愚人形象分类及宋人居多的原因》,《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7] 王利器、王贞珉:《中国古代笑话选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第9篇

关键词:哲理;阅读;学习动力

记得接手五班的第一周,检查作业时,发现有二十多个学生完不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伴随着长长的暑假,孩子们的良好惯几乎丢失殆尽,当务之急应该先让孩子们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于是焦急恼火之中,我除了批评偷懒的同学,还根据班规给他们相应的扣分惩罚。可是在检查作业时,仍有学生借口作业本遗忘家中,伺机蒙混过关。看来批评与扣分对于部分孩子真是无关痛痒。

如何让孩子内心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我绞尽脑汁地思考,但最终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王铭同学又一次没完成作业,当我怒气冲冲地想让他补作业时,他正细致勃勃地读着一本《智慧背囊》。王铭眼神中对书籍的贪婪与不舍使我震惊: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孩子,竟然对阅读有着深深的痴迷……那一幕使我心中豁然开朗,我窃喜自己发现了一条教育的捷径――那就是阅读。既然孩子们喜欢阅读,我能否为他们讲述哲理故事,充分利用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让那些调皮的孩子喜欢完成作业呢?在浏览大量的文章后,通过仔细对比,我觉得《柏拉图甩手臂》这一故事,教育意义深远。阅读的第一直觉告诉我:它一定会打动孩子的心灵,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一节作文课上,我不着痕迹地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理想,就如常态作文课一样,大家对未来的梦想侃侃而谈。孩子们激动兴奋之余,我神秘地告诉他们:为了帮助你们实现理想,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制胜的法宝,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每个孩子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期待,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柏拉图甩手臂》的故事呈现在电子白板上:

一群年轻的学生向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求教:“我什么时候才能像您这么成功呢?究竟成功有什么秘诀呢?”苏格拉底笑了笑说:“成功很简单,就是每天甩一下你的手臂。”说完,苏格拉底向学生们做了示范。弟子们看后,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他们当时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与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接着,苏格拉底向大家提出了要求:“从今日开始,每个人每天都要这样将手臂甩动三百下,大家能够做到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能!”因为大家都觉得这太可笑,如此容易的事,谁会做不到呢?

一个月过后,苏格拉底把学生召集到一起,严肃地问他们说:“上次规定每天甩动手臂三百下的事,谁做到了呢?”

“我们都做到了!”90%的学生举起了手臂回答道。

两个月又过去了,苏格拉底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时举手的只有80%的学生了。

时间飞快,转眼过去了一年,苏格拉底又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那每天甩动手臂三百下的事,你们谁一直坚持在做呢?”

这时,众多的弟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没有说话。大厅里仅仅一个人举起了手臂。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不断地做着人们都认为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

这个人就是后来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我用凝重的语气读完了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一位学生都屏息静气地回味着故事,严肃的神情中流露出深深的震撼。片刻沉默之后,我率先打破了沉寂:实现理想的法宝是什么?相信你们已经在故事中找到了答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的收获?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说:“实现理想的秘诀是坚持!面对着苏格纳底极容易的考题,绝大多数的弟子们都交了白卷。虽然题目不难,却难在坚持。而柏拉图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也有人说:“坚持需要毅力,需要耐心。可见凡事要想成功,不论难易,都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王铭面带愧色说:“不完成作业,其实就是懒惰的表现,如果不克服惰性,就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孩子们的谈话令我感动,故事带来的震撼出人意料。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三番五次提醒却根本引不起注意:如写作文不加标点,背课文添字漏字,英语单词漏写字母,做数学题不加小数点……为了纠正这些“小马虎”,我让他们阅读了《马掌钉的故事》:为了争夺英国的权杖,英格兰的王室查理三世与亨利伯爵已经厮杀了三十年。在1485年冬季的波斯沃斯战役中,查理三世的战马因为少钉了一颗马掌钉而导致马掌脱落,查理三世随着战马掀翻在地,被亨利的士兵所擒获。查理三世的失败就是因为少了一颗马掌钉。

事后有人这样总结:少了一个铁钉,失了一个马掌;少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丢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失去一个国家。在孩子们听完故事捧腹大笑时,我严肃地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让历朝历代人铭记在心的教训。

听完我的介绍,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孩子们,霎时都愣住了,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故事的教育意义发人深省,孩子们在交流感受时,意识到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有可能会转化为大问题,有的同学甚至悟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人生哲理。

在孩子们入神倾听与思考辩驳中,哲理故事带给他们不同的人生启迪,我的教育理想也水到渠成地变为了现实。我不敢确定这一则则小故事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但至少这些故事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份份营养餐,帮助他们更加愉快地学习、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10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图书,我也有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就是《实用文摘》。

我发现这本书,是和一次学校订阅图书有关,有一次,老师发了一张订书单,让我们看一看有没有喜欢的图书,当我看到《实用文摘》这本书时,我马上被它的封面给深深吸引了,我和妈妈在书店里淘到了这本书,立刻买回家。《实用文摘》共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校园书场、教材链接、我知道点、我爱科学、我的乐园和小说连载。

“校园书场”中包括真情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益智故事、成长故事和民间故事。我最喜欢励志故事和成长故事了,因为它们能够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教材链接”,一听就知道是与我们学习的课程有关了。这里有课内知识,还有课外知识,有成语故事,还有作文,内容非常丰富。

“我知道点”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了,它包含很多问题的解答,世界之最、冷热知识、世界之谜、万事由来、好心情和健体格。我最爱世界之谜,因为里面有许多世界未解之谜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其中,人体自燃之谜是最令我感到好奇的一个世界之谜了。

“我的乐园”中有一起玩、悄悄话、乐翻天和学高招。一起玩里有许多科学小游戏。悄悄话中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克服困难的方法。乐翻天中有一些能够让我放松的小笑话,学高招让我不在去害怕考试。

“小说连载”中的《班长的秘密》这个故事最吸引我了,它惊险、刺激、恐怖,充满神秘感。

有一次我和朋友间闹别扭了,我把《实用文摘》借给她看,第二天,她主动与我和好了。我还要感谢《实用文摘》呢!

现在我已经有十多本《实用文摘》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第11篇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精品。书中的寓言短小而精粹,多以动物的个性、遭遇、命运来比喻世间的各种现象,影射人们处事的某些不足之处。深刻的寓意能令人们顿时领悟,对照自身,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的笑话。

我们先来读一读《驴和蚱蜢》:“一只驴听到了几只蚱蜢正在叫,他被蚱蜢的叫声吸引住,并希望自己拥有同样迷人的声音。驴问蚱蜢以什么事物为生,才能有这样迷人的声音。蚱蜢回答:‘是露水’。驴子听见了,决定以后只喝露水生活,不久就饿死了。”寓言中驴子的愚蠢,其实是在某些人“画像”: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盲目崇拜,东施效颦,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是一大堆表面上与我们无关的事,但在这一大堆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傻”,有时候自己就是那两个令人发笑的角色,但仍然在生活的舞台上展示着那看似聪明其实愚笨的“风采”。

再来读《大力士与车夫》这则寓言:车夫货车车轮在刚入车辙时就向大力士求救,而大力士神却告诉他:“在你没有尽力自助之前,任。何补救都是徒然的”这说明了求助之前,必须做自救的尝试,因为“天道酬勤”,而不是“天道求助”。所以自助是最好的援助,万事都不能依赖着别人。《老鼠会议》这则寓言,它更值得你细细品味一番老鼠们商议怎样对付猫,最后决定给猫系铃,当谈到谁给猫系铃的时候,老鼠们却无声了。

这则寓言又点明了——再好的建议,没人肯做或敢做,这个建议也不是现实的,它等于零。从另一角度去领会,方法没有十全十美的,光说不去做,只能说是白费功夫。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非常短小,但是却蕴含着隽永深奥的思想内容。对此人生哲理宝典;重在不断去读,不断地去品味,不断地去感悟。阅读时只要肯动脑筋,去理解,去联想,就会有收获。

第12篇

1、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翻看聊天记录和留言板时。无意间看到曾经的那个人给的承诺,突然就傻了,之后就笑了,最后却哭了。

2、在你身边有没有那样一个异性朋友?你们不是男女朋友,你们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你不想让对方受一点伤。

3、不比谁更聪明,也不比谁更漂亮,就比谁更讨人喜欢!

4、人,少点承诺,多点实际。别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5、不说话,不一定没有感觉。不要求,不一定没有心声。不流泪,不一定没有泪痕。不表达,不一定不爱你。

6、我对你的爱,就像对人民币一样的忠诚,你满意吗。

7、因为我不知道,下一辈子是否还能遇见你,所以我如今才会那么努力的把最好的给你。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此。

8、其实,我们人都是贱的,爱你宠你的人你不稀罕,对你冷若冰霜的却是穷追不舍,最后搞的遍体鳞伤的还是自己。

9、我的优点:勇于认错;缺点:坚决不改。

10、学的时候可以在学校看见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这便是最幸福的事情。

11、其实我知道,真正在乎我的没几个人。

12、一句话,你们什么态度我什么态度,你们给我什么脸色我给你们什么脸色。

13、我是一个吃糖葫芦都会笑得很开心的人。

14、平时疯疯癫癫的和人笑和人闹,不过就是不想孤单。

15、我总是把事情都埋在心里,然后自欺欺人地笑,()自欺欺人的哭。当别人问起,我总是回答:没事。嗯,我真的没事。

16、一辈子就那么几个人真正的对我好,我死都不会忘。

17、可能我只是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18、我经常幻想着,当我心里很难受很难受的时候,能有一个人打电话给我,唱歌给我听,讲笑话逗我笑。

19、时间在变,人也在变。有些事,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

20、表面上的不在乎,表面上的无所谓,谁又明白我内心有时的轰然狂喜?甚至是彻底失望?

21、“朋友” 假如你背叛了我,我一点也不会介意。我的收获就是看清了你。

22、亲情,友情,爱情。 留得住就留,留不住就放手,何必勉强自己。我累了,真的累了!

23、那些对我好的,把我当朋友的人,只要你不走,我便一直在。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你们,我想到了: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