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舞蹈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所以,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
所以,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学生综合能力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学生在毕业之后,一部分从事演出,一部分从事教学,尤其是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学校舞蹈课程设置,不仅仅只局限于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更好的为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实践。显然,学生的从业能力都是可以在学校的培养的,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师在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实践,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利用三年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达、分析、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的锻炼,在舞蹈教学活动中体验如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现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
总的来说,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是无法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开展的。艺术职业院校舞蹈课的良好开展,是幼儿舞蹈教学实践的基础与保障,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舞蹈学生的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从事幼儿的舞蹈教学,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帆 张倩
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是突出的。这里分析了其应用价值,并探究了幼儿舞蹈教育律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对于提升幼儿舞蹈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舞蹈教育;律动教学;价值;应用
律动指的是节奏的意思,律动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在感受节奏,体验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法。律动教学法的实施,尤其是其在幼儿园阶段的实施,对于提升音乐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律动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进行身体运动,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应用律动教学法,孩子能够听着音乐,感受节奏,品味作品的内容,能够产生一种与音乐节奏内容性适应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在自由节奏的引导下,通过孩子的身体动作自然的表现出来。通过律动教学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感情,能使孩子把这种感情变为有节奏的表现,使孩子能够有节奏地进行舞蹈。这对于培养提升孩子舞蹈学习的效果,对于提升早期舞蹈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律动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应用的价值
1、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和情感理解
舞蹈内容是孩子有效进行舞蹈表达的基础。如果孩子对舞蹈内容不能理解,孩子很难通过自身的动作完整,准确,有效地进行舞蹈展示。因此,发展孩子对舞蹈内容理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律动教学的应用,可以对孩子进行视觉,听觉、动作等多方面的刺激,律动能够融合多种刺激,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所学习的舞蹈内容与情感,对于孩子舞蹈理解能力的提升,对于孩子舞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2、帮助幼儿有效识记舞蹈内容
在舞蹈学习中,孩子需要对舞蹈内容动作进行有效的识记,这样,孩子才能做好动作,尽情进行舞蹈表现。而律动教学法,符合孩子的认知记忆特点,能够帮助孩子有效识记舞蹈内容,使孩子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展示舞蹈动作,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舞蹈素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舞蹈表现
对于孩子而言,喜欢舞蹈,通过舞蹈形式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情感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得以表达,孩子的智力,性格和情感才得到完善的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情感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对孩子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舞蹈教育中,如何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孩子就能够在舞蹈的过程真正感受到快乐与开心,孩子能够自信,勇敢,激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孩子有效进行舞蹈展现,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
4、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教育时期。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协调性、一致性的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律动教学法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要重视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法的应用
1、通过律动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舞蹈必须要借助于音乐,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激发舞蹈者的舞蹈热情。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音乐能够帮助孩子进入到良好的舞蹈意境中,通过听觉,孩子感受音乐,在音乐中,进行舞蹈动作,在舞蹈中,体验音乐,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这是孩子舞蹈学习的基础。在律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据幼儿兴趣,选择律动音乐,使孩子反复聆听音乐,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体悟音乐强大的表现能力,提升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舞蹈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形象感强,节奏感强,优美动听的音乐,或者是选择一些热情优美的儿歌,引导孩子多听这些音乐,在听的过程中,使孩子感受聆听音乐的快乐。通过音乐,可以有效触动孩子的听觉,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会生发联想和想象,能够通过听的手段,感受到乐曲的美妙之处。在引导孩子听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一些启发,通过语言,图片,或者是电化教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启发,使孩子对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所领悟,启发孩子的形象思维,使孩子能够更好的认知理解音乐。引导孩子理解音乐,领悟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理解领悟能力较差,教师在引导孩子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拍手、点头、踏脚的动作。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孩子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启发孩子即兴表演的兴趣,提升孩子的音乐表现的欲望。比如,在孩子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时,一些孩子很有表现的欲望,他们很想翩翩舞蹈。教师这时,就要引导孩子舞起来,使孩子能够作出蝴蝶飞舞、小鱼戏水、树叶随风摆动等等动作。在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的过程中,孩子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认识就能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律动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会提升,同时孩子在感受音乐,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非常快乐,枯燥的动作学习也能变得生动有趣。这对于引导孩子学习舞蹈动作,提升孩子的舞蹈能力具有积极地的作用。
2、在幼儿舞蹈教育中采用律动教学法要重视保护孩子的原始创造能力
鲁道尔夫曾经研究过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动作情况,活动情况。发现,孩子在早期活动中,很多动作都是原始本能的反映,孩子动作是缺乏功利性的,孩子借着原始的动作,展示生命内在的能力,这种生命内在的能力是舞蹈发展的最初动力。在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中,还有很多民族舞蹈都流传了下来。这些民族舞蹈中保留了大量的人类最初的基本动作元素,这就证明了很多舞蹈动作其实是不带功利性的,是身体本能的一种表现,舞蹈是生命的自然需求。鉴于此种情况,在幼儿舞蹈教育中,首先要研究幼儿的动作特点,研究他们的一些本能动作,然后,根据舞蹈教学规律,对孩子的一些动作进行舞蹈式发展。在教育中,要通过音乐对孩子进行刺激,通过旋律简单又充分并且形象鲜明的音乐,开展教育活动,在律动教学中,鼓励孩子能够用自己想到的动作进行表现。这种训练方式,对于提升孩子的舞蹈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为孩子放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活泼的音乐,通过音乐调动孩子的情感,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内心的情感,使孩子能够听着音乐自然的进行舞蹈,通过这种方式以发展孩子的音乐素养,保护孩子的原始创造能力。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应用自然律动开展舞蹈教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特质。比如,有的孩子在做兔子跳动作时,他们的身体会向两边转动,因为他们要寻找萝卜;有的孩子在做飞机在空中飞翔的动作时,口中还发出一种发动机的嗡嗡声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的想象力在发挥作用。在幼儿律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拘一格地进行表现,要引导孩子在律动过程中,生发联想和想象,要鼓励孩子的创造,进行个性化的表现。甚至教师可以把一些具有独特表现的孩子树立为典型,以带动全体孩子创造的热情,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新的律动,促进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3、在幼儿舞蹈教育中通过律动教学法培育幼儿的节奏感
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音乐响起来时,演唱者和听众都会在音乐中不自觉地做一些动作,比如,跟着音乐点头,摇动身体、扣动手指,脚踏地打拍子等等,这种表现都是的人们在感受音乐节奏的过程中不自觉发出的动作。也就是说,音乐过程中,与长长短短的乐音连续不断地发生,会产生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核心,也是音乐的重要特色。在幼儿教育中,节奏感的培养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母亲轻轻地来回摇晃摇篮,轻轻地哼起一些歌曲,轻轻拍打孩子,这都是一种节奏感训练的方式。在孩子成长中,父母会教孩子和着节拍做一些动作,父母会把着孩子的手臂做一些有节奏的动作,逐渐地会为孩子放一些音乐,使孩子能够和着音乐的节奏挥手或者是跺脚,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的节奏训练。在孩子进入到幼儿园后,他们有了更多的感受音乐的机会,他们能够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孩子的节奏感会进一步的加强。孩子都是很好动的,在幼儿教育中,要求孩子静止不动聆听音乐是不可能的,孩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随着韵律摇动身体,表达自己对韵律的感受。孩子在韵律下做着动作,使韵律和动作能够有效配合,在律动过程中内心得到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因此,在幼儿舞蹈教育中,通过律动教学,使孩子的身体各部分能够动起来,这是培养孩子节奏感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防范。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音乐的感应是十分敏感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好奇心很强,在舞蹈教育中,采用一系列有节奏的训练方式,通过律动教学,逐渐加大教学难度,对于提升孩子的节奏感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可以先从拍手、拍腿、跺脚等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人体的动作使孩子进行节奏感训练,然后逐渐加深训练难度,已达到有效的教学训练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听鼓声走、慢走、立停的游戏,要求孩子能够跟着鼓声做动作。如,当四分音符节奏响起来时,孩子需要做慢走动作,当八分音符节奏响起来时,孩子需要做快走动作,当十六分音符节奏响起来时,孩子需要做跑步动作,鼓声停止,孩子则需要在原地站立,并在同时创作出自己的造型。通过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三、结语
总之,舞蹈是动作美的艺术展现,对于幼儿而言,在舞蹈学习中,拍手、跺脚是孩子在旋律活动中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动作。通过律动教学使孩子能够有效地感知音乐,发挥孩子的原始创造能力,提升孩子的节奏感,这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孩子舞蹈素养与舞蹈能力,提升舞蹈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要重视律动法的应用,通过律动实现孩子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惠.对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1(02)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教学;美育功能;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68-01
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舞蹈逐渐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艺术性作为舞蹈的主要特征,直接决定了舞蹈具有对幼儿进行美育的功能。此外,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等特点,因此,舞蹈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最好形式。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育,幼儿教师应明确舞蹈的美育功能以及掌握舞蹈教学的方法。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文明。幼儿舞蹈教学对实现幼儿美育具有以下功能。其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的形体得到规范,帮助幼儿改变之前的不良行走及坐立习惯。规范的姿势对幼儿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健康的身体又能使幼儿的心灵世界更加美好。因此,舞蹈教学能够实现人内外美的统一。此外,舞蹈能够使幼儿理解美与丑的概念,促使他们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美好气质。其二,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幼儿的审美意识是在不断欣赏美及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舞蹈作为表现艺术美的主要载体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审美意识的形成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世界的美好,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舞蹈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舞蹈能够实现人体动作的艺术美,是动态性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形式。幼儿在努力学习相关动作以及进行舞蹈表演时,会逐渐形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审美观念。幼儿形成审美能力不但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而且能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及美丑的能力。其四,舞蹈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舞蹈教学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还能增强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随着幼儿对舞蹈的W习,他们就会积累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台表演的经验,这为他们对美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此外,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不断鼓励,可以使得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舞蹈教学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措施
(1)需要充分掌握幼儿的特点。教师进行舞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由于幼儿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期,运动神经及肌肉发育还不够健全,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身体能够承受的舞蹈动作。此外,还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多选择一些短促且节奏明快的动作。幼儿具有喜欢模仿、想象的特点,教师要运用一些具有故事性和幻想性的教学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并且还要选择直观性强的动作,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地重视学生的舞蹈动作,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舞蹈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培养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引导他们,才能使他们逐渐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
(3)完善舞蹈课程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舞蹈教学较早地受到重视,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善、成熟的课程体系。我国也应该在推行舞蹈教学的同时,努力形成幼儿舞蹈教学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完善,既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需要注意幼儿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舞蹈教学可以将多种多样的舞蹈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他们的审美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只有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学生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通过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关键词: 幼儿舞蹈教学 身心特色 开导式教诲 音乐作品
舞蹈教学是一种比一般活动更为高级的人体活动,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美化的人体活动,能表达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对幼儿身体发展、操行提高,以及想象力、缔造力和智力开发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儿童健康发展的“营养液”,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娱乐运动,也是进行本质教诲和开展美育的有效途径。
一、幼儿舞蹈教学应掌握孩子的身心特色,科学地进行讲授。
因为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期”,身心状态尚未成熟,骨骼柔软,力量负荷过大会使脊柱曲折,骨盆变形,甚至造成枢纽关头脱臼或扭伤。因此,舞蹈基本功练习要遵照适量性和“高密度、低强度”原则,避免过分疲惫,过分高兴,否则影响身心健康。在幼儿舞蹈和练习中,要明白剖解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学等基本知识,根据幼儿的先天身体条件和身心特色,以活泼风趣的话语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营造学习舞蹈的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明白舞蹈的内容;既面向全部幼儿,又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学习舞蹈的快乐,通过科学的练习和合理的舞蹈行动美化孩子的形体,并依据孩子的身体条件,分类进行差别强度的基本功练习,不逼迫幼儿做出高出其正常枢纽关头运动度和骨骼负荷的动作,唯有如此,方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既增强舞蹈教学效果,又不伤害先天身体条件较差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具有优美的形体和舞姿。
二、幼儿舞蹈教学应强化开导式教诲,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自己便是一个缔造体,他们有聪明的头脑,所以我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注意从身心方面启发、诱导和培养幼儿,激发他们想表示的欲望,加强培养孩子的自立缔造力,强化孩子的情绪体验,诱导孩子用肢体表示生活中的细节。如让孩子们表示小鸭、小兔等动物的特色时,他们一边“嘎、嘎”叫着,一边迈着蹒跚的步子学演小鸭,用小手竖在耳朵旁,双腿并拢作蛙跳来表示小兔,并应用自身的艺术感受进行加工。又如让孩子表示悲痛、开心、与亲人邂逅的场景等,让孩子逐步从生活中积累舞蹈语汇。在这一实验历程中,孩子们不再局限于已往的单一的模拟,而是充分进行想象和遐想,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所描画的景象,进而与本身的直接或间接经历相连系,努力地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拍进行想象,卖力地做着经过自身创编的种种动作,且水平参差不齐的幼儿可以联系自身的特色和身体条件进行实践。幼儿对舞蹈艺术往往都有好奇和渴求,而开导式教诲又是儿童乐意接受的教诲方式,不但讲授氛围活跃,而且让所有幼儿都身心愉悦,努力地获得有用信息,显著增强教学效果。
三、幼儿舞蹈教学应注意对音乐作品的选择,激发孩子学习跳舞的兴趣。
用行动、语言和音乐综合反映幼儿的生活,表达幼儿的思想,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活气、生机勃勃的教学方式是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音乐作品,是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之一,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特点,以动作形体表示音乐内容的一种方式。怎样让幼儿有情感地舞蹈,让孩子们在舞蹈中体验快乐,享受到音乐的美呢?这是幼儿舞蹈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其目标是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幼儿的听觉、感觉力、节拍感、表现力等,使幼儿在舞蹈中表达情绪,表现本性,从而塑造完善的舞蹈形象,不但可以大大增强幼儿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使孩子们自爱、自尊、自强。
舞蹈教学音乐作品选择应动听动人,旋律流畅,具有教诲性、意义性,能让幼儿自由想象,熏陶幼儿的情感。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必须对幼儿认为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观赏,让幼儿自主感觉音乐的旋律美、舞蹈的形体美,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我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选择动听的音乐或幼儿能明白及喜欢的儿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不知不觉地体验舞蹈之美,感觉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如我在幼儿园实践时教学前班跳《拔萝卜》,这是一个根据儿歌创编的舞蹈,符合幼儿合群的生理特色。在排演时,我首先介绍《拔萝卜》的故事背景,然后播放音乐,真实的生活实践与生动的舞蹈语言奇妙转换,不但教育了幼儿要热爱劳动,更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编创教学
一、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
(一)培养编创的热情
从相关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幼儿对于舞蹈缺乏热情,对舞蹈大多抱着消极抵触的态度,这就使舞蹈教学并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时候,培养孩子对舞蹈的编创兴趣就非常重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时候,在前期可以让他们欣赏各种舞蹈,通过对舞蹈的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舞蹈感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舞蹈编创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来提高他们的舞蹈编创能力。
(二)积极引导合作编创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有较大的帮助。舞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对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对提高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帮助。在实际中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所以,要构建良好的编创氛围,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自己创作舞蹈动作,其次,老师要提供一些舞蹈编创工具,通过工具的辅助帮学生更好的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创,最后,把编创工具以及编创协作具体到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中找到乐趣,更愿意学习[1]。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
只有让儿童在舞蹈的编创与教学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自愿的配合并参与到舞蹈的编创与教学活动中。而成功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参与的关键,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表演,之后让学生进行评比,老师再结合实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老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肯定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才能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目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教育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许多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幼儿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现在许多幼儿教育的内容都是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具有一些特长、为了某种目的或是孩子感兴趣而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学校和老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会刻意迎合家长的意愿,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的忽视进行舞蹈编创和教学的真正目的,过分注重舞蹈比赛的成绩,得奖的次数以及份量,这就使老师更加关注幼儿对舞蹈编创与教学的技术性内容,为了考试、比赛而学习,为了日后在舞蹈艺术之路的发展打好基础,把舞蹈当作赚钱的方式,忽视了舞蹈编创意教学的意义[2]。
(二)追求专业化,忽视启蒙教育的理念
现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时候都非常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此对学生都非常严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淡化幼儿心理启蒙教育的理念,忽视启蒙教育的真谛。带着这种目的进行幼儿舞蹈的编创与教学的工作,那么必然会使老师在舞蹈编创与教学的时候表现得生硬,缺乏灵活性与生机。
(三)缺乏针对性
现在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舞蹈都偏成熟化,特别是在幼儿舞蹈教学的时候,很多舞蹈过于成熟,不适合幼儿学习,出现明显的“儿童成人化”教学的现象,没有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舞蹈编创。要特别注意对幼儿进行舞蹈编创与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启蒙,锻炼孩子的身体,帮助他们开发智力,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而不是为了一些功利化的目的进行教学。在实际中缺少幼儿舞蹈教育的研究,以职业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这样取得的效果也较差,所以要针对幼儿的特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对策
(一)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提高孩子的舞蹈能力
舞蹈的编创与教学本身就带有相应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唤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利用好这个特点,才能做好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情节生动、个性鲜明的童话故事,也是幼儿较为喜欢的东西,老师可以结合儿童喜欢的故事把故事的情节与舞蹈的编创进行相应的融合,让儿童在学习舞蹈动作的时候能够产生相应联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学会相应的动作,而且会对学习舞蹈更加感兴趣,引起他们表演的欲望。在提高儿童想象力的时候,还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必然在进行相应舞蹈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把舞蹈蕴含的故事给儿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舞蹈更具有故事性,儿童可以在学习的时候联想到故事中的情节,从而参与到表演中。老师结合故事进行舞蹈编创,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具有新意,而且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有较大的帮助。孩子通过舞蹈的表演可以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对舞蹈的兴趣。
(二)通过模仿性的动作,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感知力
对幼儿进行舞蹈编创与教学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幼儿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肢体还没有发育健全,力量相对较弱,很多的动作不适合他们学习,而且幼儿的大脑还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记忆力有限,智力不健全,很难把所有的动作记熟并连贯起来,所以老师在进行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的时候要控制好舞蹈动作的难易程度,同时要想办法增强舞蹈的趣味性。为了提高孩子的联想能力,可以合理的融入一些模仿性的动作,并引导孩子跟着老师的动作、音乐的节奏做这些动作,这样不仅符合幼儿的审美,而且能够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引起儿童对舞蹈的灵感,对幼儿的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三)通过舞蹈的背景音乐,提高儿童的舞蹈素养
舞蹈与音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决定了舞蹈的风格以及蕴含的情感,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所选择的音要健康、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把这样的音乐融入到舞蹈中,不仅能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通过旋律产生良好的联想,通过音乐的熏陶,锻炼幼儿的审美。要注意,在选择舞蹈编创音乐的时候要尊重相应的原则,第一,要确保所选择的音乐风格与舞蹈的风格相同或相似,比如,如果编创的舞蹈节奏较快,那么所选择的音乐节奏也要较快。第二,所选择的音乐结构要与舞蹈的结构相同,按照音乐的节奏编创与其节奏相同的舞蹈。第三,对所选择的音乐进行剪辑,可以用选取其中的某一个部分,进行舞蹈编排,不用过多的时间,这样更利于孩子学习,因为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不能记住时间较长的内容。
摘要: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民族舞蹈;应用;幼儿舞蹈教学;融入
舞蹈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内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根据自己民族风俗特色编创出独特的舞蹈,并世代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欣赏价值较高,如果将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其艺术审美力,强化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幼儿了解到民族特色和传承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因而,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价值
(一)民族舞蹈能够丰富幼儿舞蹈知识和增强民族感情
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激发幼儿想象,激发其舞蹈学习积极性。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内含着古老传说,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先向幼儿讲述传说,以此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调动其热情,提高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可以通过民族舞蹈来领略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并强化其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1]。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了解民族、认识民族和继承民族精神是幼儿的历史使命。由于幼儿活波爱动的天性,使得舞蹈深受幼儿喜爱,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加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了解到民族舞蹈的美丽,感受其魅力,进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深化其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筷子舞、骑马舞及傣族舞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不仅能丰富舞蹈教学内容,还能强化幼儿对民族舞蹈独特魅力的领略,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等民族文化,激发其探知少数民族的欲望,进而增强其对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的尊敬感
民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非常强烈[2]。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及生产,增强其探寻民族文化的欲望,进而萌生对民族文化的敬意。例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傣族舞时,可以采用葫芦丝伴奏,让幼儿在此伴奏下翩翩起舞,以感受傣族民族风格和民俗氛围,利用锣声让幼儿感受拉祜族的民族生活;利用民族舞蹈中的独特服饰和民族音乐、风俗照片等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了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
(一)民族舞蹈氛围的营造
活波爱动是幼儿的天性,活波也是民族舞蹈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首先应营造活波的舞蹈氛围,以体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贴合幼儿的天性,再选择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音乐,比如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马》等蒙古音乐,以此欢快的民族音乐来营造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氛围,让幼儿在此氛围中去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民族舞蹈同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学习民族舞蹈,以提高教学效果[3]。此外,将幼儿舞蹈教学分成舞蹈表演、舞蹈知识及舞蹈手工等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各不相同。舞蹈表演板块主要为幼儿提供少数民族服饰、道具及民族音乐,引导幼儿换上民族服饰表演民族舞蹈,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服务,满足幼儿的表现心理,以提高其学习民族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民族舞蹈知识板块中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和舞蹈文化,以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舞蹈知识。如傣族孔雀舞,向幼儿介绍孔雀的美丽和吉祥寓意,孔雀舞代表着傣族人民对幸福、善良和勤劳的追求及向往。民族舞蹈手工板块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搜集少数民族风俗照片、民族乐器及舞蹈服饰等资料,让幼儿对民族舞蹈知识及民族音乐进行充分了解,并制作相应的民族舞蹈服装及相关视频。比如傣族的孔雀舞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孔雀头饰、裙子等;制作维吾尔族的方帽、小马甲等。
(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民族舞蹈具有较为丰富的类型和内容,一些舞蹈虽然具有较高的欣赏性,但动作难度较大,不适宜幼儿学习和表演。加上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动作难度过大,幼儿很难掌握其精髓,进而使其丧失学习信心和降低民族舞蹈的学习热情。因此,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应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种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应适合幼儿学习能力,以简单易学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为宜,比如蒙古族的《骑马舞》、傣族的《孔雀舞》等。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民族舞蹈的独特和优美,还能保障其掌握和理解舞蹈动作要求,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当然,合适舞蹈的选择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民族舞蹈技能和知识,且教学经验丰富。幼儿民族舞蹈是民族舞蹈的特殊表现形式,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则很难把握幼儿民族舞蹈同民族舞蹈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传承。可见,舞蹈教师应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民族舞蹈教学新理念。当然,幼儿园也应强化民族舞蹈教师的技能培训,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其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以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民族舞蹈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学习激情和普及、传承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应贴合幼儿心理和天性,注重舞蹈文化的全面渗透,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唐媛姝.幼儿学习民族舞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20):107.
[关键词]教育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的创编是每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实力。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引导者,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幼儿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样还要有一定的舞蹈实力,拥有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舞蹈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意愿让幼儿开始进行舞蹈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舞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以此来实现全面发展。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幼儿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极容易吸引到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帮助其健康成长、锻炼相关的能力和智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大高校应加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关注力度,意识到其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创编能力和美育素养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加大对于生活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度,在感受生活过程中加大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自身的舞蹈优势和不足有着明确的掌握。通过舞蹈创编的学习来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提高舞蹈素养,以此来推动舞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一)幼儿舞蹈编排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未来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创编的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样也能在编排的过程中加大对于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观察,以此来提高舞蹈动作的标准程度,加强与背景音乐的协调和匹配,明确自身的舞蹈优势,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创编出相关的舞蹈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日后工作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要求,只需要舞蹈内容较为简单,便于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且还可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模仿。作为优秀的舞蹈创编者,无论是在哪个舞台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加大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关注力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编实力,也能提高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论有待提高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讲授时,应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来作为支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实践以及技巧掌握的关注力度过大,使其对于理论课程分配的比例有待调整。舞蹈创编课程内容和体系如果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在培养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编实力。由于学生的舞蹈实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活动中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实力。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差异来进行针对化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内容,会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
(三)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以此来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之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发生了改变。如果教师的舞蹈表演经验不足,将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此,应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水平,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推动学前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建设的措施
在幼儿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幼儿舞蹈创编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以此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创编中。
(一)培养创编兴趣,寻找学习驱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当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面对教师强制和压迫性的态度,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进入到学习中,即便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仍没有动力,并不能取得显著成效。当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到幼儿舞蹈创编的研究和学习中,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于幼儿舞蹈创编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使得学生能够知晓幼儿舞蹈创编的重要性,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协调性。比如,学生在练习古典舞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柔美和风韵;在练习民族舞时,能够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学习不同的舞蹈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不同的魅力,以此来为自身舞蹈创编积累素材。在学生有着一定的舞蹈语言的基础之上来鼓励学生逐步地进行舞蹈创编。舞蹈创编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幼儿教育的标准和要求,选取的音乐也应该是耳熟能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音乐。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同样也加强了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日后的工作要求。另外,授课教师在对于舞蹈创编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从而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利用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把握幼儿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来观赏一些较为典型的舞蹈作品,之后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于舞蹈作品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舞蹈作品中的音乐结构、动作、背景、风格等内容的发光点有着明确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学习这些舞蹈创编的优秀内容,推动自身鉴赏实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延伸学生对于舞蹈创编的理解,使其能够拓展自身的创编范围,能够把创编的重点放在舞蹈的内涵上。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定特定的舞蹈主题来让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改造和模仿,激发学生的创编灵感,从而来延伸学生的舞蹈创编基础。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大致的掌握,使得自身创编的舞蹈作品能够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成人舞蹈创编不同,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要更有童趣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舞蹈题材的选择上,也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来决定,可以选择幼儿普遍喜欢的音乐来作为创编的背景音乐,使得孩子在听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舞蹈学习中来。在背景音乐风格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取一些活泼、欢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为舞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融入相关的情感内容,使得幼儿能受到生活中的魅力。
(三)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法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授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来发挥微格教学法的有效作用。微格教学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来加大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使得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传统模式下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单独讲授为主,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蹈作品来进行模仿和探索,不能够完全地感受到舞蹈创编的乐趣和韵味。学习舞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样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注重从生活中来获取舞蹈素材,提高舞蹈创编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通过微格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对《东东是个机灵鬼》的舞蹈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舞蹈动作不单单要能体现出东东的活泼、热情、可爱的形象,同样还要表现出对自然好奇和热爱的状态。因此在对舞蹈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微格教学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身舞蹈创编的风格和特色,同样还能够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掌控,从而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
四、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技巧分析
(一)选择适当舞蹈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就是舞蹈的灵魂,在对幼儿舞蹈创编的背景音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就意味着在选择背景音乐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几点来进行:提高幼儿舞蹈创编的质量和水平,使选择的背景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较为活泼、热情、节奏较为鲜明的音乐来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这不但能够得到幼儿的喜爱,学生也更加容易地掌握音乐中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表演的感染力。另外,在选择舞蹈背景音乐时,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舞蹈背景,也方便加强幼儿对于音乐的掌握,同样也给幼儿掌握其中的情感提供了便利。我们熟知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粉刷匠》《丢手绢》《虫儿飞》等内容都具有上述特色,由于与幼儿的生活距离较近,也能够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灵感,利于幼儿学习。另外还有一些音乐是表达对老师、家长、朋友等的真挚情感,例如《朋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母亲》《父亲》《酒干倘卖无》《感恩的心》等,在选择这类音乐作为舞蹈背景音乐时,更容易带动幼儿表演的情绪,以此来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能力。在选择好编创的背景音乐之后,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情绪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创编的舞蹈动作更加的流畅,以此来让观看者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同样,还应该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设定不同的舞蹈动作,以此来充分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对《感恩的心》这一首音乐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由于音乐的节奏较为平缓,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因此在对动作进行编创过程中,也应该选择一些柔美舞蹈动作来实现与音乐的协调统一,以此来提高舞蹈作品的观赏水平。
(二)储备丰富的幼儿舞蹈素材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应的舞蹈素材。由于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相关的经验较为欠缺,在舞蹈创编时并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加以支撑。要想解决上述情况,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大对于周围事物的研究和观察,并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生活情况来捕捉到生活场景中的童真童趣,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舞蹈素材,为日后的幼儿舞蹈创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编适合幼儿的舞蹈动作
在选定好舞蹈背景和背景音乐之后,学生就要根据相应内容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使得编创的舞蹈动作应该是简单且容易模仿的,从而方便幼儿进行学习。另外,在舞蹈动作创编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其他舞种的因素,使得学生在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丰富舞蹈内容,同样也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了创编的幼儿舞蹈的特色,增强了创编的舞蹈的风格。
五、结语
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学既可帮助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各大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幼儿入学之前的启蒙教育服务的,一定要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同样也要充分地重视幼儿舞蹈的创编,使其能够按照现如今教育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的课程教育,加大对于幼儿舞蹈编创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和体系。
[参考文献]
[1]兰燕青.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独立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5):239-240.
[2]林米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幼儿舞蹈创编为案例[J].艺术评鉴,2019(14):139-140.
[3]刘时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3):83-85.
[4]代春洋.微课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证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程为例[J].黄河之声,2019(7):72.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舞蹈创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参考文献:
[1]冉梅.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小品文选刊:下,2015(10):221
[2]唐为萍.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4(35):10
[3]熊国燕.浅析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幼儿舞蹈创编[J].音乐大观,2013(11):237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学 模式
一、幼师专业学生舞蹈技能的要求浅析
准确把握幼师专业学生舞蹈技能的要求,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经多年中小学生音乐舞蹈教学和近五年幼师学生舞蹈教学实践,我认为幼师学生的舞蹈技能完全不同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幼师学生而言,通过舞蹈技能训练以期实现三个价值层面的目标要求:
1.塑造幼师特有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形象。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与幼儿沟通需要幼师具有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的沟通能力。因此,幼师学生自身的形体塑造和娴熟的肢体语言运用是其最基础的职业素养之一。这一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来自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来自于舞蹈技能的训练。
2.把握舞蹈技能融汇于幼儿教学实践的方法。根据幼儿心理及其成长规律,创制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而,其教学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更多地采用拟人化的角色扮演和舞美动作设计,幼师把舞蹈动作进行简化运用于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友爱,更有利于增强幼儿入园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商情商的开发。
3.掌握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和舞蹈的基本创编能力。幼儿天真无邪、懵懂可爱,其潜能和兴趣有待幼师的激发,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幼儿启蒙教育对其一生意义重大。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性格与习惯养成,比如基础知识与常识,比如音乐舞美艺术。因此,幼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和幼儿艺术天份的发现与培养能力,重点组织对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兴趣和潜力的孩子进行舞美训练。
舞蹈技能的价值呈现于三个方面,这是递进的价值体现过程。
二、舞蹈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现行教学模式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1)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实施渐进式的教学。从我校近三年幼师专业生源舞蹈基础摸底情况看,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占比仅2-3%,有一定形体表现力和动作协调性的学生约占10%,没有舞蹈基础和动作协调性比较差的占比超过80%。基于这一现状,针对幼师专业毕业生舞蹈技能要求,通常课程实施比较明显的分段设计,第一阶段主要从最基础的站姿、手位、方位及芭蕾形体组合训练开始,第二阶段注重呼吸、体态的训练,如古典身韵组合练习,第三阶段转入民族舞蹈的入门组合学习,第四阶段重点进行成品舞蹈学习,第五阶段进行幼儿舞蹈学习,第六阶段进行舞蹈创编练习。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案总体上实现了舞蹈技能普及性教学目的,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幼儿教学所需的基本舞蹈教学技能。
(2)施行示范模仿“双带”结合的教学模式。幼师专业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多为五十人左右,加之学生基础和悟性差别较大,舞蹈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实施教学计划,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通常采取老师分解动作示范教学,学生模仿学习,当半数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时,对挑选出来悟性较好的优秀学员进行检验,纠正规范动作后再由这些学生带领进行分组训练,此时老师逐组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训练并规范动作。这种教学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大班教学与学时偏紧的矛盾。
(3)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理解力。实践表明,舞蹈教学与其他学课一样,加强对学生实施舞蹈艺术的理论培训十分重要,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授民族舞蹈时,要让学生了解舞蹈来自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劳作场景和生活状态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舞美动作的创作来源,从而提升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增强舞美表现力,也为学生创编动作提供方向指引,积累创作灵感。
(4)加强技能抽测和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展示成果中自查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明晰方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多年来,本人在教学中坚持“两个注重”: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抽测,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其加强练习,让学生在接受检验中查找自身差距,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时评估并予以改进优化;另一方面,注重将舞蹈技能训练从教室向外拓展到演出舞台、拓展到比赛场,通过让学生带着成品舞蹈参与相关演出和比赛,与专业学校学生同台竞技,让学生在实践中开拓视野、锻炼胆气、积累经验、查摆不足。
2.现行教学方式的弊端分析。尽管目前幼师舞蹈教学模式基本满足了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一些弊端依然存在。比如:
(1)幼儿教师舞蹈教学的定位仍不够清晰。目前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培养专业舞蹈学生的模式进行,只是在标准、程度和要求上适当降低,对幼师类学生舞蹈技能训练的定位比较模糊,缺乏针对幼师舞蹈教学明确的目标指向和配套的教学方案。
(2)教学模式单向性、单一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被动模仿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如何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研学状态需深入思考。
(3)学生在组织开展游戏舞蹈能力方面的训练仍显单薄。从教学成效看,大多数学生自身具备了舞蹈的基础技能,但是针对幼师职业需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职业能力方面,仍是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改进幼师舞蹈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据上分析与思辩,本人认为应在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明晰教学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幼师舞蹈教学特点,充分研究其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实现教学模式“五大转变”,真正提升幼师舞蹈教学实效。
1.从灌输式教学向导入式教学转变。灌输式教学的本质反映是让学生“知其然”,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正如“依瓢画葫芦”,教与受的过程直接高效,但学生接受技能动作往往是机械的、僵硬的、不知其然的。因而,本人更倾向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知其然”的基本要求,更注重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本质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增加课前准备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预先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相关内容,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及基本内涵,以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每次课程的重点和要领,更深刻理解教学计划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快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落差度。
2.从单向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传统的单向式教学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课程节奏等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本人注意探索“填空式”教学模式,即在某一舞蹈组合教学完成四分之三的进度时,有意空出余下四分之一或几个八拍的内容,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与老师共同完成这部分编排内容,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3.从技能式训练向技能、内涵并重式教学转变。技能教学与内涵提升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互为作用、相辅相承,示范模仿式的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对舞蹈艺术内涵的理解,因而,本人尝试运用三种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一是采用鉴赏点评法,即通过集体观看经典舞蹈作品录像,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其中的风格、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艺术内涵的鉴赏能力。
二是采用体悟点评法,即在一个组合训练结束后,让领悟力、表现力强的学生分析主讲舞蹈动作的内涵理解,其他学生补充交流,触发启迪学生的体悟能力。
三是采用“对标”分析法,在分组创编教学中,将自创部分与原创作品进行比对,分析两者之间在内涵理解、动作设计和队形编排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创编基本规律的认识。
4.从案例式教学向情境式教学转型。案例式教学通常采用观看录像、内涵解析、动作分解、场景模拟等方式教学,由于学生对舞蹈的感性认识不足,很难把握舞蹈的精髓。为克服这一弊端,本人尝试引入情境式教学方法,尽可能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为学生创造舞蹈情境。
一是参与道具的制作准备,在民族舞的课前,辅导学生自制简单的服装道具,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对舞蹈房进行舞台布置,并且运用自制的服装和道具进行舞蹈学习。
二是引入角色扮演,在儿童舞蹈的学习中,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形象,模仿动物的神态、姿势、动作及特点,让学生融入到舞蹈学习的意境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舞蹈动作的特点及细节,明晰动作,提高对舞蹈的理解及表现力。
三是启迪式教学,即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经典的舞蹈题材影片,触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5.从模拟式教学向实践式教学转型。提升幼师舞蹈教学的实战能力是教学的核心要求。本人体会,一位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合格老师,应该具备三项实战能力:
一是把握幼儿成长的阶段性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是根据幼儿心理和行为特征,策划、组织、编排适合幼儿的舞蹈及活动的能力。
三是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娱乐活动的能力。
一、通过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多年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1.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发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去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例如在教授舞蹈《劳动最光荣》时,富有童真、烂漫的歌声及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都迫不及待地高度注意老师的举手投足、情感的流露。在他们的脑海中记忆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舞蹈情感的变化,使之融入自身的舞蹈表演当中。而当他们立于舞台上,迎着强而刺眼的舞台灯光,面对台下众多企盼的目光时,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怎么能有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成功的鲜花呢?由此可见,经常参加舞蹈训练演出的幼儿在接受新事物、反映新事物时的综合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智商水平相当的幼儿。
3.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有着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我们常人乍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正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才会对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编排舞蹈《糖球乐》的过程中,其中有两组幼儿手中高举糖球相互向对方比试、炫耀,突然,出现了一男孩,手持特大的糖球,众人羡慕不已。他会怎么做呢?我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象与创造的翅膀,随着音乐进行着夸张而诙谐地即兴表演着、讨论着,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以男孩炫耀后并没有独自吃,而是让每个人都品尝一口,将情节推向。其他孩子都向他学习,你让我一口,我尝你一口,以动作与感情的交流抒发内心情感,从而表达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主题思想。
三、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1.感知美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它们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闪烁着绚丽缤纷的光彩,幼儿舞蹈在这如此丰厚资源的哺育下,正茁壮成长,期待着枝繁叶茂的明天。而今天,孩子们表演着具有我们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其意在于去感知美,为它添土浇水。如在排练《相聚在北京》时,力求表现以汉、藏、蒙古、朝鲜、维吾尔幼儿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团结友爱,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排练中,每个孩子都为其表演的角色着迷,但又为其所表演的角色中舞蹈语汇内涵的感知所困扰,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学着、练着,始终不肯放弃。终于,汗水没有白流,劲儿没有白使,演出的成功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舞蹈的美,感受到了“付出”的美。
2.表现美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生活、认识世界,在开发幼儿智力、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以及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最为重要的是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与肢体协调能力进行锻炼,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虽然我国幼儿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幼儿舞蹈教学上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对舞蹈教学质量以及幼儿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各个幼儿园需要了解自身舞蹈教学现状,并且根据自身不足制定改革措施,提升舞蹈教学效果,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改革路径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
(一)内容以音乐游戏为主,教学作用存在不足。舞蹈教学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幼儿园也没有为舞蹈教学定制专门的教材,舞蹈教学通过音乐游戏才能够得以体现,这就导致舞蹈教学成为了音乐游戏的附属品。音乐游戏即幼儿通过音乐伴奏进行游戏,其中对于幼儿的动作有一定的要求,幼儿的动作需要与音乐节奏相符合。虽然部分音乐游戏内容与舞蹈教学相符合,但是其形式与作用仍旧与舞蹈教学相去甚远。舞蹈教学可以对幼儿的表演能力、感受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进行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教学活动,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让舞蹈教学成为净化幼儿心灵、陶冶幼儿情操的有效工具,使幼儿的人格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得到完善。很多幼儿教师对舞蹈教学缺乏正确认识,过于注重音乐游戏的使用。(二)舞蹈教学方法盲目使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幼儿教学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带来的改变,很多幼儿园开始对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以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幼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关于幼儿舞蹈教学也存在较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歌舞并重,这与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相符合。很多幼儿园开始在舞蹈教学中使用奥尔夫教学法,增加了众多与模仿能力、节奏感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与音乐游戏相配合,可以使幼儿得到充分锻炼,但是也间接促进了音乐游戏取代舞蹈教学的进程。很多幼儿园虽然重视舞蹈教学,但是将奥尔夫教学法与舞蹈教学进行杂糅,使二者都失去了原本的效果,影响舞蹈教学质量。(三)幼儿舞蹈教师存在问题。幼儿园需要通过舞蹈教师才能进行舞蹈教学,舞蹈课程的各个环节需要通过舞蹈教师进行设计,幼儿对舞蹈的练习也需要舞蹈教师进行指导。幼儿教育改革将舞蹈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对舞蹈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幼儿园缺少专业舞蹈教师,导致教师缺乏专业水平;部分舞蹈教师虽然具有专业水平,但是她们不了解教育学等教学知识,幼儿园也无法为这些教师提供教材等辅助工具,导致她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幼儿教师原本是小学教师,她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教学知识,但是在舞蹈教学上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难以满足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改革途径
(一)加入鉴赏课程,辅助幼儿认知。鉴赏课程即教师带领儿童欣赏舞蹈,了解舞蹈具体含义并且对舞蹈进行讨论,这对幼儿园舞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幼儿舞蹈与普通舞蹈在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上存在较多不同,它更加适合幼儿学习,能够被幼儿所接受。幼儿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规律与成人存在较大不同,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加入鉴赏课程,能够辅助幼儿去认识、了解舞蹈作品,对舞蹈内容进行更为准确的理解。通过鉴赏课程,能够提升幼儿的鉴赏能力和认知能力,各个幼儿园可以对其进行应用。(二)合理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幼儿成为舞蹈教学的主体,积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参与到舞蹈教学中,体验歌曲、舞蹈带来的快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使幼儿的想象力能够得到锻炼。对奥尔夫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可以使幼儿舞蹈教学效果得到成倍提升,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舞蹈水平。(三)提升舞蹈教师水平。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缺乏教学知识的专业舞蹈教师;第二类为欠缺舞蹈水平的专业教师。为了促进幼儿园舞蹈教学改革,需要提升舞蹈教师水平,因此,对于以上两类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第一类教师需要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培训,让这些教师了解如何与幼儿相处、沟通、交流,能够知晓幼儿的想法,继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锻炼幼儿的舞蹈能力;第二类教师需要进行舞蹈锻炼,提高她们的舞蹈水平,完成幼儿园时期的舞蹈教学工作,使幼儿能够学习到相应的舞蹈知识。
参考文献:
[1]吕小玲.幼儿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探讨[J].大众文艺,2017,(05):250.
作者:陈玟君 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