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一儿童节家长给孩子的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一儿童节教师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怀着阳光般的心情欢聚一堂,庆祝孩子们共有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代表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小朋友们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以及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幼教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你们对小朋友们的关爱!同时也祝愿全世界的小朋友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多少年的追求和探索,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求实、创新,同时也收获着,每一次进步,都令我们感动;每一次成功,都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行。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家长的真诚反馈,我们只有不断地用心和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机关幼儿园的你和她。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的阳光,今天的蓝天,今天的鲜花,都在为你们祝福!你们像一只只小鸟,在纯洁的天空中快乐飞翔!
愿今天的你们展翅飞翔,展现出最美的风采!再次祝福你们节日快乐!同时也祝福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最后,预祝今天的六一文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六一儿童节教师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小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在这个姹紫嫣红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非常高兴地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同时也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xx幼儿园的关心和支持!感谢xx幼儿园辛勤耕耘、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各位家长,幼儿时期是美好人生的开端,是最佳的教育时机,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孩子们你们生长在一个繁荣兴旺的社会时代,你们是天子骄子,现在xx幼儿园为你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流的办园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等,帮你们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你们在xx幼儿园愉快的学习和快乐的成长,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广大家长对xx幼儿园的发展多提一些宝贵建议,多和你孩子的老师沟通。共同努力、精心合作,达到家园共育。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快乐却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xx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都将登台亮相,展风姿献才艺让歌声与微笑同在,让祝福与快乐同行。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与时俱进,为幼儿园的事业再谱新乐章,给孩子明天的进一步发展和幸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与孩子同唱,让我们和孩子共舞,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最后祝小朋友更加活泼可爱!祝各位家长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谢谢大家!
六一儿童节教师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在这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在此,我代表某某幼儿园的全体老师对你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对小朋友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今天的活动以“开心六一,快乐做主”为主题,希望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成长每一天,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我园自开办以来就本着:以教育孩子为主,服务家长为辅的宗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如果您仔细观察,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成长,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令我们激动,每一次的成功都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抓住孩子的心理教育,尊重家长的反馈,我们不断的努力.创新,用我们的行动来证明,回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家长,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孩子们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强的师资力量,我园的老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的老师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把孩子送到我们某某艺术幼儿园,我们让家长放心,我园在孩子们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开设特长班:如美术.舞蹈.电子琴....要我园的孩子们全方面发展,幼儿园的良好发展需要各位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在这里对您的支持与理解表示感谢,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家长心中的更好。
最后,预祝开心六一,快乐做主庆六一文艺演出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六一儿童节教师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
首先,我代表幸福幼儿园全体教职人员,欢迎大家的到来。明天,就是孩子们最欢喜的日子,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又和孩子们一起,领略一样的欢乐,共同分享这一份难得的童趣。
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幸福幼儿园里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和快乐的欢声笑语。
看到你们开心的笑脸,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付出再多的艰辛也觉得无怨无悔,听到你们天真的话语,工作有多辛苦也会忘了疲惫。希望你们像花儿一样开在关爱的春风里,希望你们像鱼儿一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每一个家长和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共同分担着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难题,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携手并进,互相学习,争取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舞欢跃,歌声起,天真无邪的样子才是你们最值得珍惜的童年,希望今天你们把快乐也感染给爱你们的每一个人。和爸爸妈妈老师们一起渡过2019最开心的六一。
最后,再次感谢家长朋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最后预祝我们的演出圆满成功!
六一儿童节教师演讲稿5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宝贝们自己的节日,在这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代表XX中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对百忙中抽空参加我园“六一”庆典活动的来宾、家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园的关心和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向祖国的花朵、可爱的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愿小朋友们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从开园到今天,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求实、创新、务实。每一次的进步都令我们激动,每一次的成功都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行,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家长的真诚反馈,我们只有不断的用心和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理解、信任XX中心幼儿园的你和他。今天是国际儿童节,也是XX中心幼儿园的节日,在这三年多中,XX中心幼儿园就如同一棵幼苗,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就好像阳光、空气、雨露一样浇灌着它,我坚信,因为有你,风雨中的我们会越来越坚强。我祝所有的小朋友都像XX中心幼儿园一样的快乐成长。
我园是经县市教委审批的一所有规模、规范化学校,根据儿童的身心年龄编班选教材,(不同于家庭式,作坊式的一些混杂违法办学者),孩子的身心发育不会受到压抑和耽误,加上多级主管部门的按时督导评估,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合理性和规范化。我园虽地处农村,但我们教育理念先进,辅导平台坚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打造出一流的学校。
创意类
报纸衣让孩子好得意
家长:小蓉
儿子:渝川
年龄:6岁
幼儿园:新华实验幼儿园
眼看着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全职妈妈小蓉却忙得手脚并用,这厢才好不容易把义务为孩子幼儿园过节准备的礼物制作好,那厢又马不停蹄前去学校彩排庆典过程。小蓉说,每年为了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节日,她都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和儿子一起玩水、网鱼、打水仗通通尝试过,但这一次她决定改走低碳路线,用活动将环保概念带给儿子。
六一当天,儿子渝川班上的小朋友们,都将穿上她亲手设计、剪裁的象征着环保的“报纸时装”走秀。“我自己就很喜欢环保健康的活动,有了孩子后,如果有时间,绝对不放弃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所有机会。”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多次练习后,小渝川稚嫩的小饺子开始捏得有模有样,也不会煮散架;看妈妈洗衣服,6岁的小渝川夏天T恤的清洗工作全部由自己包干;而这次眼瞅着妈妈拿着旧报纸一笔一划地设计剪裁,他则当起了小模特。
“六一节给孩子做旧报纸只是个形式,重要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个举动,让孩子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重要,节能环保废物利用一样可以漂漂亮亮,就像这个报纸衣,虽然过了期,泛了黄,但只要不放弃,再加工,它同样能为我们的生活添色彩。”小蓉笑笑说,她也曾打算在儿童节给孩子买一件玩具,添一件新衣,但后来却觉得太“普通”了,在她看来,物质的东西不管多么昂贵,都只是暂时的,只有那些能触动心灵的东西,才是真正长久的。而孩子太小,可能还不懂一些深层话语的含义,比如直接教育他保护环境,说我们的地球正在哭泣的话语,他未必能真正听懂,所以通过“报纸服装”的演绎,来承载背后深刻的教育意义。
儿子渝川似乎也很中意妈妈的这件“节日衣服”,当第一件“报纸T恤”做好后,他得意地昂着头在家里神气十足地走了好几圈,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穿上环保衣去幼儿园给同学们炫耀,见人就说:“这是我妈妈做的,挺好看是吧?还是废物利用呢!”
礼 物 推 荐 :
孩子是最喜欢新鲜的,如何让礼物中不但包含良好的教育意义,又能让孩子惊喜不断?在这一点上家长完全可以自行发挥,像渝川妈妈一样把自己的人生理念融进礼物就是不错的办法,这种新鲜好玩的活动中传达的教育理念通常最能在小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长大了也能回味。
你还可以――
1.亲自给孩子画一幅画,写一封书信。
2.去网上订制一个印着孩子或全家人照片的杯子、笔记本。
3.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为他写日记,文字或照片形式都可以。
愿望类
办一个儿童主题派对
家长:婷婷
女儿:雨
年龄:3岁
幼儿园:峨影厂幼儿园
何谓儿童派对?婷婷说,按照她的理解,就是定一个主题,如卡通米奇,整个房间的装饰都和米奇有关;或者冰激凌蛋糕,所有装潢道具都和冰激凌蛋糕相关,虽然目前成都还不是很流行这个概念,但在国外及国内一线城市,早已遍地开花。而这个儿童节,婷婷就想亲自为女儿量身订做一个主题派对,虽然宝宝才3岁,但派对的所有流程、细节、主题都由她自己做主。“呵呵,其实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而现在的小孩远比我们想象中聪明,虽然谈不上组织、策划派对,但她其实很有想法,听到六一节礼物是这个派对,立马高兴地说她最爱喜羊羊,还要用米奇来装饰屋子,邀请要好的小朋友前来参加。”
“其实这个派对不仅让她梦想成真,也让我自己回忆起童年,因为每个小孩都有很多梦想,六一节就是让她梦想实现的日子。”婷婷笑笑说,观察到女儿平时就特别喜欢小动物绒毛玩具等,而每个女孩都怀有一个公主梦,坚定了她“送”给女儿一个派对,让她当一天小公主的想法。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宝宝在派对中培养得体、优雅的社交方式,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太多了,缺少同龄人间的社交,所以大人有意识的引导很重要。“到时候,我们父母还会陪她写邀请卡,派对完了也会让她给来的小朋友发她自己亲手做的卡片小礼物。”
小丑表演、现场布置、小游戏、主题策划……近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花费差不多600元,派对筹备基本大功告成。如今婷婷和女儿都相当期待六一的到来,甚至还在家里墙壁上贴了倒计时牌子,相信这次米奇派对一定能让母女两人都相当满意。
礼 物 推 荐 :
一件衣服,一次久违的旅行,一次全家出游……孩子的心愿是千奇百怪的,很多并非单纯的物质可以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需求,带孩子一起种一盆花,看一场电影,做一次公益,都是不错的心愿之旅。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举动,了解他们的爱好,通过谈话知道他们最近的兴趣重心在哪里,然后在儿童节时帮孩子完成心愿,当然在完成心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孩子在梦想成真的同时也有更多人生收获。
关于儿童主题派对――
在儿童派对活动中,主题设计是很重要的,好的派对公司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经历一场专属于自己的生日派对。孩子们按照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兴趣爱好区分,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和节日派对。每一场儿童派对都会按照不同的派对主题的故事情节来设计不同的装饰以及色彩搭配方案。华丽的南瓜马车和破旧的海盗船,或者古老的城堡和纯洁的天鹅拱门,这些大型的布景将会让孩子在主题派对活动中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在内容设计上,派对还会按照主题为孩子准备既刺激又安全的游戏,如海盗派对的寻宝游戏,或是公主派对的迷你秀环节。
当然,主题派对决不只是让孩子疯玩一场就算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更多让孩子跟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将一些有意义的童话、神话故事融进派对主题里,让孩子在玩耍中收获更多。成都目前专业的儿童主题派对策划公司还不多,家长也可以发挥自己和孩子的组织创造才能,自己策划派对。
心意类
给自己折一朵小红花
家长:飞飞
儿子:沅钦
年龄:3岁零2个月
幼儿园:华阳左岸花都红星幼儿园
也许和爸爸妈妈留洋背景有关,或许他自己也是爸爸妈妈在国外生活时的爱情结晶,小沅钦从小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敏感。妈妈飞飞是典型的成都女人,温柔心细,在她看来,过节不是单纯的礼物交换,不管是在家吃一顿好饭菜,抑或全家长途跋涉旅行一次,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和孩子的心灵沟通交流。
今年的儿童节,飞飞选择了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手工。“如果从动手能力来讲,做手工可以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从心智出发,做手工不仅可以较好地发展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知事物的能力,提高感受力,而且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飞飞说,平时要照顾淘宝店的生意,能真正陪到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借这次六一节,希望能“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培养创造精神,“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往往不愿动手做事情,更喜欢依赖父母,缺乏主动性,虽然我只是教他做了一朵纸花,但最大的希望,还是能让孩子懂得,只要自己主动去尝试,白纸也能变成一朵花。而如果你很想得到幼儿园里老师奖励的小红花,除了表现更好以外,也可以自己动手给自己做一朵。”
六一还没到,飞飞教儿子做的纸花已经被小沅钦插在自己床头柜上的小花瓶中,每天早上睁开眼都能看见。小沅钦告诉妈妈,下次妈妈生日,他将亲手为妈妈折一朵最美的花。
小红花制作方法:
材料及用具:各色皱纸、自制花瓣模板、绿色胶带、剪刀、胶水、铁丝、小花篮。
1.将皱纸按照模板分别剪出7个圆形作花瓣,叶子4瓣,花托1瓣。
2.将花瓣多次对折后在边缘剪出三角形的小小锯齿,让花瓣更加逼真。
礼 物 介 绍 :
其实做手工最根本的目的是用更原始自然的方式表达家长对孩子的一片心意,不管这礼物是什么,只要是你亲手做的,对孩子来说都比任何名贵的礼品更值钱。如果你还能跟孩子一起动手完成这个礼物,当然就让这份礼物里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和教育意义。
你还可以――
1.制作手工装饰品,如相册、小摆设等。
2.制作手工布艺,如小动物、小口袋、小手套等。
3.进行手工编织,如毛线编织、钩针编织、钩针玩偶等。
4.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折纸,如折纸玫瑰、兔子等。
小学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就是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讲求信誉。“三杯吐然诺,五月倒为径。”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诚信,不是放到课堂上去讲的,也不是用来长篇大论的,而是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的真正内涵,为学生做表率。两年前,我曾在单位人点校任教,记得那年六一儿童节前,我答应学生,节日那天开个联欢会,庆祝一下,并让他们自己准备一些节目,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一天天地盼着,几乎每天都要问:“老师,还有几天过节啊?”“老师,今天几号呀?”没想到六一儿童节那天早上却下起了大雨,望着外面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雨帘,我犹豫了,去不去上班呢?去的话,那段土路真让我望而生畏。不去,孩子们那失望的面孔立刻浮现在我眼前。
“去!”我果断的穿上雨衣,骑上摩托,义无返顾地奔向我的孩子们。当我刚下柏油路时,就见村口有一群小脑袋在向我张望,我的心情一下晴朗起来,当我满身泥泞的打开教室门时,只见十二名学生整齐地背手坐着,十二双明亮的眼睛齐刷刷的望着我,十二张小嘴异口同声的喊:“老师好!”
我全身热血沸腾,再看看教室里,窗框、柱脚上挂着各色气球,黑板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小花,中间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没有什么语言能表达出我此刻激动得心情,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我暗自庆幸没有辜负孩子们的期望。如果今天我没有去上班的话,我在孩子们心中的威望也许就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我履行诺言的同时,也会在这十二名学生心中埋下诚信的种子,为他们将来为人处事竖起一盏指路灯。
这件事给我们的触动很大,假如我没有顶雨去上班,这次活动就会延期,孩子们这些天的期盼和热情就会像在烈火上泼了一盆冷水,那种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相反,当学生看到我顶着雨,浑身沾满了泥水去为他们庆祝节日,不用说什么,学生看到那一幕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风雨无阻,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后来,我以此为契机,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守信?小学生怎样做才是诚实守信?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家里,在学校都不能说谎。”“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等等。看来,学生们是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只是有时自控能力不强,明知故犯,这就要求教师或家长时时引导,发现有不良现象及时给予纠正,同时一定要注意成人行为的示范性。要知道,小学生模仿的心理是很强的。美国著名作家杜威曾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时,他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学校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更有责任担负起诚信教育的义务。所以,老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为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做典范。如果老师或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诚信,在孩子心里就会失去威望,失去信任。“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诚信教育也不能只依靠学校,老师,家长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屡见不鲜的实例,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许诺,但由于家庭的琐事或工作的繁忙,有时忘记自己的承诺,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应付孩子的要求,随口就答应,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家长一旦食言,“诚信”这个概念在孩子的大脑里会逐渐失去它应有的分量。
记得有一次吃过晚饭,我正在为参加教学能手大赛准备材料,孩子过来说让我带他去体育广场玩,我说:“今天没时间,等星期天再去吧。”到了星期天,因为材料还没准备好,所以就想推掉这件事,孩子很不高兴,噘着小嘴说:“大人说话也不算数,老师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讲信用的。”我一听,不禁为之一震:对啊,我不是也这样教育学生的吗?怎么自己做失去信用的事呢?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宁可晚休息两小时也不能给孩子心灵上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马上放下书本,带着孩子开开心心地玩去了。
身为教师,同时又是家长的我,深深懂得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重要途径。从道德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身教的功效大大超过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和社会,做诚信的表率,是十分重要的。
诚心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人的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中华民族素有注重承诺的优良传统,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是,现在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为曾经拥有,”在生活中丢弃了自己的良心,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拼命透支自己所剩下不多的诚信。
一、关心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教师不仅仅要做到这样三点,更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班级的孩子80%是住宿生,他们离开父母独自在校学习生活,所以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无论工作多么忙,只要孩子们需要我的帮助,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孩子身边,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排忧解难。首先,特别关心生病的孩子。如果孩子们生病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安排他们去医务室,或者通知家长及时治疗,并且随时关注孩子的病情发展,给生病的孩子买喜欢吃的东西,让他们感到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是老师能像妈妈一样爱自己。6年来,几乎是每个学期都有过送孩子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其次,关注女孩子的生理变化。女孩子到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经常情绪化,我经常利用课间把男同学“请”出去,单独给女同学讲生理方面的常识,告诉她们在月经期的注意事项等等。妈妈能想到的,我都尽量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关注她们的变化,关注她们的成长。第三,记录她们的成长。6年当中的每一个儿童节,我都会给班上的孩子们每人照一张相,记录他们的成长印记。
二、信任学生,像信任自己的孩子一样
爱是一种信任,信任是一种爱。唯有信任,才能让师生关系更密切,才能让孩子更信服。我们班级的许多活动安排,我都布置学生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只是做一些指导工作,从不干涉具体步骤,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而且意识到他们是班集体的一员,增强了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即便有些时候孩子们做得不够好,或者把事情弄砸,但我从未责怪过他们。信任,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也同样的信任我,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告诉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分享。例如,孩子到了小学高年段,出现了一些早恋的苗头,个别同学传纸条,写所谓的情书。当我发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没有去指责孩子,也没有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孩子,而是悄悄地找到写纸条的孩子,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早恋的危害,并且表示出对他们内心的这份纯洁情感的尊重。因为我的信任,孩子们果然不负老师的期望,把自己的情感问题处理得非常好,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三、宽容理解学生,像自己就是学生一样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幸福。虽说是严师出高徒,可是真正的教育绝不是严厉就能代替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圣人,即便是圣人也可能犯错误,更别说是一个孩子。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不仅要关心他们,信任他们,更要宽容他们的过失;接纳她们的优点,更要接纳他们的缺点。
四、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教师只有公正、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这个集体形成向心力,才能使学生们尊重并信服老师。我们班级的任何事情都具有透明度,重大事情的决定我都会通知到班级所有同学,告诉他们老师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并听取来自同学的建议,如果学生说的正确,我便及时改正。六年来,我们班级的所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都是经过大家民主选举而确定的,无论谁当选,大家都是心服口服,没有一点的怨言。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公正就像一盏灯,使孩子们的心灵更加纯净。
五、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榜样作用胜过一切说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心地善良、品行端庄、人格高尚的教师,学生才能信服,愿意亲近。所以,平时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但凡我说过的话,向学生许下的承诺,哪怕是克服再大的困难,也要力争兑现。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答应给孩子们照相,可是不巧当天相机出了毛病,于是为了信守承诺,我借来同事的相机冒着小雨也给孩子们照了相。孩子们对我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老师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由此,从心里信服老师,喜欢老师。
点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 陈之琦 万燕萍(教授)
孩子不爱吃饭,妈妈真发愁。孩子不吃饭,不一定是菜的味道不好,有时是烹调方式太刻板了,天天重复同样的饭菜,日复一日,让孩子没有了新鲜感。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色彩鲜艳的食物,若是菜肴做得虽有营养但样子难看,恐怕也难以吸引孩子乖乖吃饭。因此家长给孩子做饭菜时,既要把营养、健康放在首位,又要经常换换烹调方式,多些花样,让孩子有新鲜感。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饮食应强调食物品种多样性,一天最好能摄入20种不同的食物原料,涵盖谷类、奶类、蛋类、鱼类、禽肉类、豆类、蔬果类以及油脂类食物。做好荤素、粗细、干湿及咸甜搭配。
六一儿童节到了,妈妈们花些心思,尝试给孩子做些造型漂亮、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可爱的动物饭团、喷香的香菇鸡肉茸、充满朝气的葵花炒饭等。相信一定能勾起孩子的食欲,让他(她)们爱上吃饭!快乐吃饭!
【乳酪培根小饭团】
做法:将培根切碎,放入锅中,用中小火不停煸炒,直到出油;加入欧芹翻炒;大碗中盛入米饭,加入乳酪和白胡椒粉拌匀;将米饭放入可爱的模具中,填入炒好的培根碎,再覆盖一层米饭;压实后,将成形的饭团从模具中扣出;用紫菜制作出各种表情;给饭团装饰上各种相应的表情,并配上装饰品即可。
点评:这道小食,鲜香可口。乳酪由牛奶浓缩制成,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促进孩子生长发育。乳酪味偏咸,如果饭团中加盐,要适量。培根是腌制食品,且脂肪含量偏高,建议用牛肉末替代更加健康。
【贝壳小蛋糕】
做法:将柠檬皮擦成碎屑,倒入白砂糖拌匀,腌制15分钟;把两个鸡蛋打散,将备好的柠檬和砂糖倒入蛋液中,拌匀后加入香草精2滴;把低筋面粉、泡打粉、盐混合均匀过筛,加入抹茶粉拌匀,加入蛋液拌匀;将黄油隔水溶化成液态;再倒入面糊中,拌匀后盖保鲜膜,静置1小时;在贝壳蛋糕模具内壁上涂薄薄的一层黄油,再撒上一层面粉;用小勺将面糊盛放在模具里,8分满即可,放入预热的烤箱,温度180度,烘烤约15分钟即可。
点评:这道西式点心形状可爱,香甜可口,易引起小朋友的食欲,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家庭制作糕点,新鲜卫生,选料精良,不会添加防腐剂和色素等,非常适合小朋友食用。有时间的话,小朋友可以帮妈妈一起做。小朋友食用时,记得要适量噢!
【向日葵喷香炒饭 】
做法:将香菇、胡萝卜、火腿肠切小丁;把鸡蛋打散,搅匀;豌豆焯烫后过冷水,沥干备用;锅中倒入油加热,分次倒入蛋液,将蛋液摊成一个薄饼,两面均烙成金黄色,盛出;蛋饼切成条状;锅中倒入油,烧至7成热,将蔬菜丁放入,炒2分钟后加入冷的米饭,不停翻炒,调入盐拌匀;将炒好的米饭盛入碗中,再倒扣在盘中,将鸡蛋条按网状编织法摆放在米饭上,在盘子边缘摆上蛋饼“叶子”,最后将豌豆点缀在网格中即可。
点评:这道炒饭色香味俱佳,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油炒比生吃更易吸收。这道炒饭如用隔夜饭做更好吃,但是,为了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建议用新鲜米饭打松放凉后制作。
【香菇鸡肉茸】
做法:将新鲜香菇放在淡盐水中浸泡20分钟后洗净,沥干,切碎丁;鸡胸肉切碎丁;把鸡肉碎放入碗中,调入料酒和橄榄油,搅匀后腌制5分钟;锅中倒入橄榄油,大火加热,待油7成热时,放入鸡肉碎,煸炒至肉的表面变成白色,倒入香菇碎,将鸡肉碎和香菇碎混合在一起;调入盐、生抽和糖,翻炒2分钟,加入少量清水,继续炒1分钟,最后淋入水淀粉即可。
点评:鲜香菇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铁、钾等,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这道菜鲜嫩可口,易消化,特别适合幼小年龄的孩子。
【三文鱼寿司】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实践经验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骗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儿童节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 、“懒惰”的老师,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自我总结
我校对二年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思品》课的只有32%,而喜欢《科学》课的占到了93%,学生给出的理由是:《思品》就是说、教、背、记,而《科学》要动手做实验。用学生的话说,喜欢《科学》,是因为感觉“好玩儿”。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调查结果和任课教师的水平有关。那么请看另一个调查。
三年前,我校曾经请家长协助,对200个孩子做过调查。调查方式是:早上孩子上学前,家长问孩子:“学校说了,你今天有两个选项,一是到学校学习新课,二是家长带着到植物园行走5公里。你选择哪一个?”结果,选择到植物园行走5公里的占94%,选择到学校学习新课的仅占6%。
这个结果恐怕会让很多人想不通。孩子们在学校有那么多小伙伴,和小伙伴聊天,玩耍,游戏,是多有意思的事呀?可他们为什么宁肯步行5公里,也不愿意来学校呢?答案只有一个:学校不好玩儿。
有人会说,孩子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玩的。可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只有“在玩中学”,才是培养兴趣、发生“迁移”的前提。发生“迁移”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否则就是机械训练。因此,让儿童感到学校的课程好玩,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前提。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向学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特点,每个学期推出了十大系列“好玩课程”。
《十大好玩课程》的内容和实现路径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们都要向孩子们宣布十大“好玩课程”。每宣布一个,就释放一个礼花炮。随着十个礼花的次第绽放,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1.春季学期的《十大好玩课程》
春季远足课程――让同学们走向春天。
观看话剧课程――让同学们流一次感动的泪水。
下午的“大课间玩耍课程”――下午课间玩耍。
名家进校园课程――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名家、大家。
经贸节课程――锻炼同学们的理财智慧。
陶艺手工制作课程――每位同学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在校园陈列、展示。
端午面食节课程――每位同学制作一个面食作品,拿到学校展评,然后分享、吃掉。
级部才艺特色课程――每一个级部,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艺,让每一个同学在不同的学年拥有一项不同的才艺。
趣味竞技运动会课程――让同学们在趣味竞技中成长。
六一儿童节狂欢课程――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出喜欢的表演形式,全校师生、家长大狂欢。
2.秋季学期的《十大好玩课程》
读书节课程――浓浓书香擂台赛。
体育节课程――冲击校园“奥林匹克”。
旅游节课程――爬一次泰山,高山俯视万里路。
远足节课程――爬北京西山,不到长城非好汉。
感恩节课程――一次感恩之旅。
科技节课程――校园“吉尼斯”。
电影节课程――留下自己的泪水。
英语节课程――英语嘉年华,Only English。
白雪节课程――师生相互打雪仗,走进童话世界。
欢乐新年课程――迎候新年钟声的响起。
《十大好玩课程》是非课堂课,一是在校园内进行,如体育节,白雪节等,二是在家庭进行,如面食节、旅游节等,三是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电影节、远足节等。
每个课程举行之前,均课程方案和操作流程,结束后均有评价和总结。
《十大好玩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1. 为孩子留住了成长的记忆
根据国家规定,孩子们在小学六年要完成6020课时的学习任务,意味着要用长达六年最美丽、最纯真的年华,坐在教室里听6020节课。当孩子们毕业之后,还能记住多少节课?以我们成人的经验,除了特殊的课堂,我们都忘记了。而十大好玩课程给孩子留下的,是表现,是过程,是体验,是记忆,是欢笑,是留恋,是友谊,是情感,是别人拿不走、也不能强加给他们的成长记忆。
2.为孩子营造了真实的、天然的教育环境
2012年12月北京落下了第一场大雪。这场不期而遇的这场大雪,终于让孩子们等来了“白雪节”,因为这个节必须等待上天的赐予。
上午第一节课,二年级两个班停课,率先开始“过节”。校长、老师走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打起了雪仗。郭老师号召他们班的小“勇士”们向校长发起“攻击”,校长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拿起雪团“还击”。操场上回荡着是肆无忌惮的笑声和呼喊声。校长的眼镜被雪糊上了,只好无奈地暂时退出“战斗”。兴奋的小“勇士”们又朝另一位老师发起了进攻。
事后老师们感慨道:“白雪节”帮助学校实现了真实的、天然的课程价值。因为,此时此刻,校园里没有师道尊严,没有长幼等级,没有大人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3.为孩子弥补了缺失的教育空白
进入“小雪”节气之后的那个周末,上午9:00,玉泉小学的师生浩浩荡荡向西山公园出发,开始了远足课程。
1800个孩子,让已经荒凉的西山热闹了起来。山上水池里全是冰,草地上还有残雪,拐弯处风很大、很硬,但这些挡不住孩子们的脚步。在老师们的悉心照料下,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替弟弟妹妹背着背包,一路叽叽喳喳,气喘吁吁,沿着山路勇敢爬行。
5・12四川大地震距今已一个多月,地震中的许多事让每一个人热泪盈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悲伤、感动过后,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忏悔。反思,无疑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对四川地震中
大量校舍倒塌的反思
在5・12四川大地震中最触动国人神经的,当属那一间间倒塌的校舍,以及在校舍废墟下逝去的青春面庞。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在此次天灾中遇难的中小学生有6000多名……
【相关链接】
教学楼地震中瞬间倒塌
在都江堰的向峨乡,死亡人数为439人,其中向峨中学死亡学生就达327名。在绵竹市汉旺镇,汉旺幼儿园、汉旺小学、东方汽轮机厂附属中学全部垮塌,遇难学生过千人。在东汽中学门口,一位家长悲愤地说:“一个镇的一代人,就这么没了。” 在另外一些地方,如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绵竹市五福镇富新二小等,周围的民房基本没有垮塌,学校却在瞬间成为一片瓦砾。
四川省教育厅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4737人,伤1.6万余人,在全四川67000死亡人口中,学生占7%。
(摘自“人民网”)
教学楼钢筋仅筷子粗细
据《信息时报》5月28日报道,在聚源中学废墟前,在大面积倒塌的教学楼四周,依然屹立着虽严重受损但并未垮塌的楼群。在地震中痛失爱子的家长吴家永仍然在倒塌的教学楼前徘徊,他指着周边的建筑说:“你看,整个镇中心,无论是旧居民楼还是机关商场,都好好的,为什么只有这座教学楼倒了?”
随后,吴家永领着记者来到废墟上,扯着仅有筷子粗细的钢筋说,这不是钢筋而是铁丝,这可能是教学楼垮塌导致死伤如此严重的原因。他激动地说:“现在我们就是想知道,承建商在建楼时是否偷工减料?这样的伤亡是不是可以避免?希望有关部门能彻查此事。”
【反思】
在这次地震中有数百万房屋倒塌,特别是很多学校在地震中轰然倒塌,很多学生失去了生命。不否认地震的强度很大,但是房屋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隐患,也值得探讨。如果质量更好的话,那些孩子活的希望也必将更大一些。正如林强所说:“校舍倒塌,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关链接】
连线徐永光:“青基会”169所
希望小学基本完好
直接接受青基会捐助的希望小学在四川有172所,现在收到消息的有169所,还有3所没有联系上。所知的这169所校舍基本完好,没有倒塌,也没有师生死亡,其中中科院希望小学与北川中学仅一墙之隔。
我们的建设、监督过程是:捐赠方分两种,一种是把项目完全交给我们,他们只参加完工检验,并接收我们的报告;另一种是像苗圃一样,除了青基会的监督,自己还要参与全程监督。全国青基会在建设前就事先审查设计图纸,然后和县级人民政府签协议;资金分两步到位,先支付一半的费用,等建完通过省青基会验收后,再支付另一半的款项。我觉得保证质量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保证建设资金的足量发放,不能降低;二是要全程监督。
港方督建的校舍震中屹立不倒
据《南方周末》5月29日报道,汶川地震中,大部分校舍坍塌,但一些由香港慈善机构监督建造的学校却屹立不倒。据了解,香港苗圃行动在四川南部资助监督建造了61所学校,其中6所位于震中附近,既没有倒塌,也未出现伤亡。该机构义务总干事梁建华表示,6所学校中,3所在建、3所已经建好,有一所离震中汶川较近,地震后仅出现一些裂缝。
梁建华指出,不同年代的建筑有不同的抗震要求,苗圃行动资助的学校大部分是在2000年后建造的。在出钱建造学校时,苗圃行动要求由县级以上的设计院设计,建筑蓝图再交由香港认可的工程师复核。建好后,还需要当地县级部门及香港派出的义工一起验收。他说:“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倒塌学校应该是在1980年或1990年建造的,当时的抗震要求没有2000年以后那么高。”
【反思】
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负责人能够像“苗圃”“青基会”的负责人那样尽职尽责,能够像他们那样对生命充满敬畏,那么我们的校舍就会跟这些希望小学一样坚固,那些老师和孩子就不会死去,那么多的生命悲剧就可能避免。这让人不由想起巴金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忠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愿意我预备贡献出我的一切。”让我们以此自勉吧。
对部分新闻媒体一些做法的反思
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有的失去了家园,有的失去了亲人,他们的精神遭受了巨大的创伤。据心理学家分析,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消除,而我们的某些新闻媒体在采访灾民的时候,一遍遍让他们重复地震时的可怕经历,有的甚至为了“抢新闻” 而置“抢救生命”于不顾……
【相关链接】
谁来保护孩子的伤痛
孔子非常注重内心的恭敬虔诚,厌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仁义道德,呼唤表里如一的真诚厚道。如果把这扩展开来,审视天地大爱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坚定地说:爱,不是喊出来的,是内心自然生发的,是血浓于水的没有私心杂念没有险恶目的的真爱。
然而,昨晚看到的某知名电视台的庆六一大型晚会,却让我悲从中来。用孔子的话说,是“吾何以观之哉”,即“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孔子说,侍养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态度上的恭敬,要发自内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同样,爱灾区的儿童,不仅仅是给他们以物质、精神的帮助,还要把他们真正看成自己的孩子,像父母一样给他们以慈爱。
可悲的是,我没有看到。这是几十年来最令人伤心悲痛的一个六一儿童节,灾区的孩子们已经经受了心灵的巨大伤痛,那些恐怖的画面将永远埋在他们的心里,成为随时都可能导致他们心灵扭曲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失去父母的孩子,不愿意别人一遍又一遍提及这些。这些痛,不应该在这个快乐的节日再次拿出来折磨娇嫩的心,否则于理不公,于心何忍。
你看,主持人面部凝重,看似大慈大悲,实际上,稍有智力的人都能看出来,他们的态度与文化界捐款晚会上人们的表现简直大相径庭。难道灾难已经使他们麻木,致使他们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职业行为?如果爱是装出来的,这样的爱不如没有,因为这简直就是对爱的亵渎。再看看这些节目,一遍又一遍地揭示伤疤,反反复复地刺痛孩子的心灵,居心何在?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在这样的节日,难道你会让孩子端端正正坐在你面前,反复回忆灾难中的伤痛,不断地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吗?这同害人又有什么区别?要知道,这是全国直播啊,多少失去父母的孩子都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单纯的快乐能暂时拂去心灵的伤痛啊!
同一天晚上,同一个电视台,我看到了这样一次采访,按理说我应该记住这个记者的名字。采访对象是一个失去妈妈的不到八岁的儿童。记者问了很多问题,比如: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以前妈妈陪你逛公园吗?你经常梦见妈妈吗?梦见妈妈你会醒吗?醒来后你哭了没有?孩子哭着做了最简短的回答。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会这么问吗?你会拿着一把小刀慢慢切割孩子的心,看着它滴血吗?
(摘自胡之胡的blog,有删改)
“抢新闻”让位于“抢救生命”
方能凸显真正的职业精神
据5月27日的《青年参考》报道:“5月17日18时15分,河南消防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什邡市蓥峰实业总公司穿心店生产基地综合大楼废墟下,经过7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营救出一名被困124小时的31岁茶楼女工卞刚芬。”这本来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值得额手称庆的大喜事,但是,在救援现场,“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救援人员才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一名现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生还者刚被救出来的时候,眼睛蒙的布太薄,照相机的强光会对她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会伤了她的,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啊!’”
实际上,类似的行为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出现过多次,这不仅让现场的救援人员恼火,也让广大新闻受众忧心,而同在营救卞刚芬现场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韩国记者,却没有参与到那种抢新闻的过程中,他们说:“记者太多太乱了,我们担心妨碍救人,所以就闪到一边了,那不是抢新闻的时候。”
【反思】
没有灾区人们的经历,就永远无法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创伤。他们不需要在镜头和话筒前讲述自己的悲痛,他们需要的不是记忆,而是忘记。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具有真正的人文关怀,是否具有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
反思:爱会不会像潮水一样退去
汶川大地震,社会各界的捐款之巨,创了历史之最,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之多,创了历史之最,多家电台、电视台并机,24小时直播之铺天盖地,创了历史之最。在爱还像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我不禁要想,几个月后,爱会不会像潮水一样退去。
【相关链接】
爱像潮水一样来了
不能像潮水一样退
媒体总要追踪最新的热点,四川灾区的报道不会永远占据报纸的大部分版面。疲劳的战士、医生、志愿者在完成了最急最重的抢救任务后,会陆续返回自己的家园。社会的悲怆情绪也会渐渐舒缓,小区门口的捐款箱会逐渐撤去。
生活要继续,此地的伤痛终有一天会被大众淡忘,而劫波过去,永远也躲不过去的是那些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的人们,他们要面对的,是一辈子的伤痛。
除了去灾区,我们可以做、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比如收养地震孤儿。对于失去家人的孤儿,善待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为他们选择一个有爱心、有条件的家庭。没有什么帮助,比给予一个孤儿家庭的温暖更加有益。健康的家庭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地抚平孩子的创伤。
比如和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可以和一个家庭结成“对子”。请他们来我的家里做客,过一段时间再去他的家里看看。给老人寄点儿药,给孩子带去几本辅导书,和他们通通电话,聊聊天,为他们的生活出出主意,为他们的心理减痛。
一时的激情容易,持续的爱与关怀更琐碎,更需要耐心,更与那种居高临下的自我道德完善格格不入,这才是最实在、最有用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灾之后,在短时间内,很多人的痛感是麻木的,这是人类情感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也许几个月以后,他们才会慢慢地发现,很痛,很痛。这个时候,请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让他们独自面对悲痛。
(摘自《中国青年报》)
让爱心变成制度
汶川地震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创伤,但同时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心。无数人捐款献血、组织赈灾活动,甚至有很多人自发赶到现场帮忙。很少有一件事,能够如此集中地展现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和悲悯情怀。
不过,泪水终会渐渐风干,灾民也总有一天会退出媒体的头版头条,而苦难却不会因为媒体不再聚焦而消失,也不是所有的苦难都会以地震受难这样惨烈的形式发生。我们今天目睹的“爱心大爆发”会不会很快成为过眼烟云呢?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稍稍固定住爱心,使它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空间?
据统计,中国2006年筹集的慈善捐款为100亿元,为GDP的0.05%。相比之下,美国2006年的慈善捐款为2950亿美元,为美国GDP的2.2%。更鲜明的对比是,中国的慈善捐款中只有20%来自于个人,80%来自于公司。美国83%的慈善捐款来自于个人,只有4%的捐款来自公司。事实上,2006年75%的美国家庭给慈善机构捐过款,人均捐款额是税后收入的2.2%,中国当年人均捐款额则是7元,为人均收入的0.06%。
更明显的差别在于志愿者服务的规模。美国人不但大量捐钱给慈善事业,而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加慈善或者社区服务。比如一项调查表明,有一半的美国人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就大学生志愿者来说,美国每10个大学生,就有3个于2006年从事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因此,美国自豪地宣称自己为“志愿者的国度”。很多中国人在跟美国人打交道之后,常常笑话他们“小气”,好朋友结婚可能也只送50美元的礼物,但这些小气的美国人,却可能在同一年里慈善捐款达到500美元。
我相信,个体的、草根的、自发的、小额但持续的捐助,最能体现“慈善”的真谛,可惜到目前为止,这种捐助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潮流。付出时间、精力为社区提供服务,对很多人更是闻所未闻,相反,从这次震后的反应来看,不少人不追问自己为灾民付出了多少,却死死盯着名人们“够不够大方”。
为什么中国缺乏慈善文化呢?这固然跟中国的经济水平相关,但与制度也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存在不少制度瓶颈。
中国人绝不缺乏爱心,问题只是如何使爱心的火炬长明。一次地震可以激起一场“爱心大爆发”,但爱心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制度改革。一个好的政府,不但是一个帮助民众的政府,而且是帮助民众帮助自己的政府。有了鼓励慈善的制度,才会有热爱慈善的文化;有了慈善文化,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对同胞的责任。
(摘自刘瑜的《让爱心变成制度》,有删改)
嘟嘟的出生给我和嘟嘟爸带来无可比拟的快乐,再加上“富养女”的理念,更是让我们俩不知怎样满足孩子才好。吃的穿的用的一律大牌;农庄采摘,游乐场玩耍,水路陆路高铁飞机……世界那么大,必须带她去看看,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输在眼界上。
幼儿园的饭菜虽然营养均衡,但毕竟众口不一,孩子不爱吃时也就勉强吃点。因此晚饭我们总是额外给她加点。然而有一天从幼儿园接嘟嘟回家,我问她想吃什么,妈妈带你去买。嘟嘟却无精打采地说没胃口,接着来了句,田田穿着一条特别漂亮的裙子,是她小姨从香港代购的。我随便“哦”了一声,没往心里去。女孩嘛,关注点在穿戴上很正常。但第二天放学,一句亲昵的话没有,见面就说朗朗家在海南买房子了,放假去海南住呢!满脸的羡慕和向往!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一天我和嘟嘟爸都失眠了,丰厚的物质精心的照顾,不但没有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反而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满腹失落。嘟嘟爸说,“富养女”不能仅限于物质了,更要富养孩子的精神。我自然举双手赞成,但怎样富养精神呢?只要是孩子爱好的,像舞蹈绘画我们都报了班。可嘟嘟爸说这些改变的只是表面的气质,富养精神更重要的还是要修行内心。嘟嘟攀比心重,不懂感恩和知足,我们得想办法端正孩子的价值观。
说到这,嘟嘟爸忽然眼前一亮,嘟嘟出生之前咱俩每个周末都去做义工,只是这几年因孩子小搁置了。现在嘟嘟长大了,我们不妨带着她一起去,一来给她做个榜样,二来让她接触一下各个层面的人,感受他们生活的不易,同时在对这些人的帮助中,体会什么叫“给予”的快乐。
我兴奋至极,这是对孩子最高层次的陪伴和精神洗礼,真是两全其美!
别样“六一”播种爱
恰逢“六一儿童节”,往年都是俗套地先去游乐场玩耍再去商场购物然后吃顿大餐,周而复始没有新意。那一年我们和嘟嘟商量,咱换一种方式过节好不好?嘟嘟拍手响应。
经过联系,我们准备到“北京启智智障儿童教育培训中心”和那里的孩子一起过“六一”。这是一所新成立的特教学校,来之前我告诉嘟嘟这里的孩子需要小朋友的陪伴,需要社会的关爱。嘟嘟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期待,特殊的学校,特殊的学生,对于嘟嘟来说是既神秘又有一些小紧张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嘟嘟跟着我们进了校门。开始她像一头受惊吓的小鹿,低着头,使劲拉着我的手,眼睛不敢直视那些孩子。我装作没有觉察嘟嘟的紧张,平和亲切地把带来的礼物分发给孩子们。当嘟嘟观察到孩子们单纯善良热情好客时,也就慢慢放松下来,和我一起分发礼物。孩子们友好地邀请她做游戏,她自然地拉着他们的手,渐渐地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
接下来嘟嘟又和启智的孩子们一起做手工香皂。女孩儿本来就心灵手巧,当她知道这个学校是公益学校,做的香皂可以义卖做学校的经费时,嘟嘟潜意识中觉得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兴头更大了,到吃午饭时还舍不得停下来。
午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志愿者们有的陪孩子们打羽毛球,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朗读诗词等等。嘟嘟平时非常喜欢画画,当她看见一个叫凯凯的小朋友(自闭症患者)正在画画时,就高兴地跑过去,并陪在他旁边看着他画。但凯凯好像无视嘟嘟的存在自顾画着。嘟嘟根本不在意凯凯的冷漠,热情地做他的小助手,一会儿帮着找彩笔,一会儿给他拿橡皮,不厌其烦。还非常崇拜地点赞:“你画的人物动态感真强,棒极了!”凯凯紧绷的面部神经终于松弛下来,友好地拿出纸笔让嘟嘟和他一起画。
下午嘟嘟参加了启智学生和音乐人小何老师团队的音乐游戏互动,我们俩还制作了一张DIY光盘的封皮,并留到学校进行义卖活动。
这个“六一”对于嘟嘟意义非凡。离开时她依依不舍地说:“下次我要带更多的同学和好朋友一起来这里做志愿者。”
回家的路上,嘟嘟腻在我身上郑重地说,妈妈,启智的老师说,这里好多孩子是孤儿,没有爸妈的疼爱,真可怜呀!说着在我脸上来了个重重的么么哒。直到此刻嘟嘟才真正感受到她一向觉得理所当然的爸妈的疼爱和习以为常的圆满家庭的幸福。妈妈,别给我买那么贵的衣服了,我要攒钱等过年时也给凯凯他们买新衣服送去。我顿时心里热乎乎的,嘟嘟懂得惦念别人关心别人了!我和爸爸的心瞬时踏实下来。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而且还要带着她继续走下去。
今天在孩子小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颗善的种子,我相信,她的人生一定会由此丰盈起来,心胸会由此朗阔起来。
慈善奉粥传播爱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奉送爱心粥”活动已经开展10多年了,每年都招募奉粥志愿者。我们觉得嘟嘟的年龄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了,于是全家报了名。
2016年5月的一个周末,阳光格外明媚,我们放弃了早晨的美梦,6点起床,踏着晨曦来到东大桥地铁站的奉粥活动地点。7点钟,繁华的京城开始忙碌,只见粥车上挂着醒目的条幅――奉送爱心粥。我们赶紧穿戴好整洁的义工服等待分配任务。工作人员点名让3个志愿者留下来打粥,其他人全部上街奉粥。热气腾腾醇香可口的爱心粥,盛进干净的容器,很是温暖感人。
嘟嘟第一次奉粥有点腼腆拘谨,担心被人拒绝。可当她大胆地迎上匆匆赶路的行人,送出第一碗爱心粥时,路人满心欢喜地接过去并诚挚地说谢谢小朋友!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紧接着送出第二碗第三碗……等我们再次会合时,孩子开心地说:“妈妈,你送出去几碗?我已经送出9碗了。”我告诉她,我们是以奉粥的形式表达心中的爱,不是比赛谁送出的多,我们要争取把每碗粥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比方说地铁口的那些流浪者,在医院陪护病人又舍不得吃早饭的家属,孤单的老人,赶路的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奉粥行善就能给你带来内心的欢喜,被不需要的人拒绝也就不觉得沮丧。嘟嘟沉思似的点点头。
后来嘟嘟在作文里写到,妈妈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不是参加义工活动本身,不是把粥送出去,而是你懂得了社会上有许多需要你帮助的人。看着老师给的“大爱无疆”的评语,想着嘟嘟10来岁的孩子能如此深刻地直面自己的内心,真是不可小觑啊!
举家义工凝聚爱
春暖花开,嘟嘟爸又为我们一家人报名到北京龙泉寺参加义工。
龙泉寺坐落在西山凤凰岭。周六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准时到达那里。寺院管理得井井有l,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面带微笑,感谢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然后按照年龄、性别和特长给我们分配任务,有的去整理“爱心助学”项目收到的反馈信,有的去帮忙清除施工遗留的木料砖头,有的大学生则被分到计算机房负责检修设备整理数据。我和嘟嘟被分到一个打扫卫生的小组。负责擦洗“见行堂”的门窗并打扫楼梯间的地面卫生。我们这组4个大人3个孩子,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干活。嘟嘟被这里的氛围感染,很快进入角色,开心快乐地擦着门窗。还安排我说:“妈妈个子高擦上面,我个子矮擦下面,我们合作,这样干得快。”当看到爸爸搬着木头满头大汗地从门前经过时,兴奋地叫爸爸看她的劳动成果。
在这里她还认识了几个经常来做义工的大学生,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讲述义工生活的收获。嘟嘟羡慕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到时候我也用我的技能做高级义工。”我想跟孩子说义工没有级别之分,尽自己一份善心,从为别人的服务中感到快乐就可以了,但我没有开口,我知道不用给孩子灌输过多的道理,作为家长,只需润物无声地把这样的活动带进她的生活就足够了。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这么小的孩子,能懂得将来学有所成是为更好地服务他人就已经让我很感动了。
1、全员参与、团队竞争
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参与意识、拼搏精神如同一个人的两个臂膀,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为此,学校先后开展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广播操比赛等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每个孩子都参与,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荣誉感,同时又为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采摘、挖白薯”等社会实践中,我校也是倡导集体意识,以集体为单位分享劳动成果。
在校庆活动中,我们借用人民大学世纪馆作为庆祝大会会场,意在更好地体现全员参与的主导思想,《春光这边独好》文艺演出也是体现这一意志。家长对校庆的评价是:以人为本的校庆。
在校庆活动筹备期间,少先队大队开展了设计校徽的活动,学生投稿384件,学校在班级展出了所有作品,经过班级评选,选出了30件作品在学校展示,经过全校参与的评选,融合了15个方案,设计出了附小第一个校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
2、自我感悟、自我管理
《中庸》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简练的几句话可以说是对学问之道的最高总结,学习必须是学、思、行的动态结合过程。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也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在工作中我们本着少说多做,重视德育的实效性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在做中体验。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六年级学生集体的上海毕业旅行,同学们游览了东方绿舟里的趣桥世界,参观了航空母舰,和上海的小学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建立了友谊,游览城隍庙为家人买特产,使同学位懂得了关爱他人、惦念父母;通过70名师生在暑期赴台夏令营、赴日夏令营等活动,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年级入队和父母共植“亲子树”活动,使孩子们从中体会环保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拔萝卜、刨白薯,挖花生、采摘、考古、野炊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素质。
重视德育的实践性,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于孩子来说,过程和体验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人生积淀,是一种最珍贵的教育矿藏。有人习惯把教育过程省略掉而把结果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这不是教育的全部。实际上教育不是凭空说教,教育应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孩子才有所体验;有了体验,才有所感悟,才会内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品尝了橄榄果,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教育其实就这么简单。
搬入新校合后,为了增强孩子们爱护新校园的意识,我们开展了“我爱我家”系列教育活动。系列活动包括:了解一个新处,畅谈一个做法;让学生们自己说我们的家新在哪,怎么爱护它;设计一个小天地――结合科技月,全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讲述一个小故事――结合读书月,编写讲述身边爱家的好人好事,表彰“爱家小标兵”。把爱校的情感融入其中。
新学期开展的“文明礼仪风景线活动”,通过录制校园门口上学,放学、升旗等情景,让同学们自己分辨对错,找出正确的答案。在学习“八荣八耻”的活动中,学校还创编了“八荣八耻”拍手歌。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1日校舍我们有“聊天小屋”,老师值班解答问题,新校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采取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装修了“许愿室”、“心语角”,留给孩子们自我交流的天地,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心语小对策”,进行交流解决。
在楼梯脚下设立的“无人售货亭”也是听取了孩子们的意见,不仅为临时忘带学习用品的同学创造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考验了孩子们的自制力,“拿走的是需要,留下的是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责任。
学校积极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的规则大家定”的思想,校园规则同学们愿意遵守、乐于遵守,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更是一种责任。环保教育是我校的传统教育。学校抓住搬入新校舍的契机,开展了“创建节约型学校”活动。学校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形式,既充实了各班的班费,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体会“节约创造价值”的深刻含义。新校舍的第一个新年,同学们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用画报纸做成拉花、用易拉罐做成装饰物装点教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同学们设计了节约角――变废为宝角。展示同学们变废为宝的杰作,既美化了校园,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动手动脑、成果展示的天地。同时,也提醒大家时时刻刻树立节约的意识,实现我们绿色的梦想。
新校舍学校一下接收了八个转学班近500名学生,怎样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很快融入附小这个大集体中,学校开展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班旗活动,我们设计班旗的意义,在于通过班旗展示每个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此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并开展了特色升旗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升国旗、校旗、班旗,激励同学们爱国爱校爱集体。
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孩子们更多的思想教育是在课堂上。因此,学校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无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强烈要求,也是我们的自觉。家长不仅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此,我校除了树立为家长学生服务的意识,还积极动员家长为学校教育多做贡献,形成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我校一贯重视家长工作,积极挖掘家长潜力,成立了班级、校级两级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开办了家长学校,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家校讲座,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受到家长的欢迎。
为了争取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更好地发挥家长这支教育力量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学校要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校教育。近年来,学校组织了多种家长参与的活动。如:每年一次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一年级入队与家长共亲子树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开学典礼和毕业曲礼;校庆活动、三八人会、献爱心等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2004年全校不足2000名师生为身患白血病的王玉娇同学捐款16万多。假期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家访工作使家长很感动,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这所伴随着的枪声创办的学校,已有百年的历史,沧桑写满了学校的史册,辉煌写满了学校的历史,可谓古老。
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传承和发扬历史优势,创新管理思想,实行智慧管理,高举童话教育的新理念旗帜,哗啦啦地行进在教育的高速路上,可谓时尚。
一、出壳:给童话一个温暖的巢
黄辉,海师附小现任校长,这位才调任不到两年的新附小人,对附小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但对学校童话教育的研究过程却了如指掌。
20年前的1992年,一批老附小人,在学校门口一圈碎土上,挖起了第一锹泥。他们靠着集资捐来的一万元钱,建起了一座雕像——金钥匙。这是当时社会助教的一个典型,《中国少年报》还做过报道。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如今已成为学校标志性形象的雕像,成了学校童话教育的“开山鼻祖”。
金钥匙塑像坐东向西矗立,红色大理石做成的台阶,意味着艰辛的攀登;汉白玉做成的大书,意味着知识的宝库;金钥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意味着成功的喜悦;六只白鸽围绕金钥匙展翅飞翔,意味着各年级孩子学业有成,搏击长空。
附小人对金钥匙雕像的解读简洁而深刻:
台阶,攀登者之路;
书本,求学者之源;
钥匙,入门者之器;
鸽子,腾飞者之范。
金钥匙像一盏灯,照亮了附小人发展的思路;金钥匙像一面旗帜,指引着附小人前进的方向。
每当下课或活动时,孩子们围绕金钥匙说着、笑着、跳着、叫着,那欢乐的幸福的场面,真正地体现了学校“童话的世界,创造的天地,儿童的乐园”的办学理念。
金钥匙童话理念的形成,很快催生了童话文化的初步框架——营造童话氛围,致力童话教育。
“手里紧握金钥匙,心中就有大目标。勇于拼搏奉献爱,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这是由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金钥匙之歌》。优美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也回荡在孩子们的心里。
由金钥匙衍生的“小金娃”,被塑造成卡通式的形象,微笑、活泼、文明的造型,深得孩子们的钟爱。学校借坡上路,以小金娃为原型,制作了众多的小金娃提示语,在学校草坪、操场、楼道、厕所等公共场所树立,营造小金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对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金钥匙增光添彩,成为了每个学生心中的理想。
除了金钥匙,吸引人的还有两幢教学楼之间的那片童话林。
童话林的建设源于一次活动。2008年3月,由海门市教育局主办的“新教育行动——每月一事”现场推进会在海师附小隆重举行,全市各小学的正副校长、教育局有关领导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共15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植树·公益”。给与会代表看什么?集思广益之下,特色项目“童话林”建设开始启动。
在童话林里,栽植着几排树,有大有小,足有好几十棵。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生长着无穷的想象,生发出创新的智慧。那天,不仅仅是那天,以后每到特殊的日子,比如六一儿童节,比如学校一年一度的童话节,每棵树上都挂上学生自主创作的童话作品,包括童话作文、童话绘画、童话剪纸等,每个同学都可去挂,互相欣赏,互相展示。那五彩缤纷的场景,那生动活泼的剪影,便整个校园都洋溢在喜庆与欢乐之中。
那次活动,童话林成为校园最美的角落,也是最美的风景,给众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童话文化的不断推进,学校也不断更新着童话林布置,以“智慧”为主题,先后开辟了“π”形路线、魔方天地、巨型书架等景点,并设置了作家介绍、名著赏析、作品贴士、故事讲述等专区。每天,童话林里总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孩子们在这里或行或看或思,收获的都是快乐,都是成长。
随着金钥匙、童话林的产生,班级“童话作品”也春笋般探头——班图腾、童话壁、童话板报、童话角等一批富有创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班图腾”是各班根据学生的特点或班级现状确立的班级形象,有坚忍不拔的蜗牛,有乐于奉献的爱心安琪儿,有展现美丽的金叶子,有立志飞翔的飞飞马……各种形象均由学生自己设计,提炼精神,再镶上全班个性化合影,然后张贴于班级前的橱窗内,成为学生不断向前的又一动力。
吸引人的还有那一堵堵墙,一扇扇窗,墙上、窗上,都是学生自创自编自绘自制的童话故事。有独幅的,有连环的。站在这里,感觉像是走进了童年时代、童话天地。孩子们说,这就是一本本书,每次停留,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快乐。
如今,走进海师附小,时时童话入眼,处处文化扑面,浓郁的文化环境为童话的出壳筑就了最温暖的巢。这里,俨然成为童话的故乡。
二、生长,给童话一双强劲的翅
童话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如果他嘹亮的第一声啼哭带给人的是嗟叹,那么接下来的呵护与培育,带给人的则是深入的思考。
是的,有思考,才会有出路;有思考,才会有成效。
海师附小把眼光落在了教师身上。
黄辉校长的解释简单而精辟:“教师是童话的呵护与培育者,只有当教师拥有了童心,他们才会沉下心来,蹲下身来,像孩子似的,与童话对话,与童心对话。”
一开始,他们就从课题研究入手。自“八五”开始,学校先后申请了童话研究课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小学童话教育研究”、“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等海门市、南通市及江苏省级课题,像模像样地组织教师开始研究,从学习理论,到借鉴他人经验,再到行动研究,他们做得很认真,很细致,很深入,但事与愿违,他们的研究之路走入了死胡同,在原以为广阔有为的童话世界,一经折腾,很快陷入山穷水尽、无法施展的困境。
大家愣住了,校长愁眉不展,教师束手无策。
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学校在即将申报江苏省“十一五”课题的当头,突然之间“大彻大悟”,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校“给生命以成长智慧”的办学理念中得到启发,拓展以往狭隘的童话概念,将童话教育的含义延伸,把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教育手段都纳入童话教育的范畴。于是,在他们的面前,又出现了一片童话教育的广阔新天地。学校形成了“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智慧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也成为教师表演的新舞台。
有人说:童话是人类的梦想。没有童话的人生,是黯淡的人生;没有童话的教育,是失去水分的教育;没有童心的教师,是失去生命光泽的教师。海师附小教师深谙其中道理,也许是因为尝到甜头,也许是因为找到新路,“十二五”开局,黄辉校长再次定下目标:将童话教育研究进行到底。他们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童话教育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为老师提供了更多研究的机会。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定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做到有计划地协商,有目的地分析,有针对地研究,有部署地落实,形成了教导处与教科室、教研组与课题组、课堂与课题和谐共融的研究形式。每周二或周三下午,教研组、学科组一起进行研讨、学习、反思,教导主任或子课题负责人做中心发言,使科研思想浸润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在某个研究环节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就由教科室、教导处出面为教师讲解、演绎、疏通,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堂童话情境创设,学校还举办专题研讨活动,以真实的案例解释其中的关键所在,起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也为教师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堂成为学生最好的生长地。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我们的课堂,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低年级学生,戴着头饰,蹦蹦跳跳,表演着课本内容;高年级学生静思默想,深入课文,与文本人物对话交流。童话,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借鉴。而这,正是教师童话研究作用课堂的显著特征。
黄辉校长有句名言:课堂不是科研的试验田,而是科研的实验园。因此附小人认真做好课堂研究。也许你并不熟悉“相约星期一”、“周五展台”、“金钥匙大讲坛”等名词,但附小人却周周将它们搞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相约星期一”是骨干教师的舞台,着重引领;“周五展台”是青年教师的舞台,着眼发展;“金钥匙大讲坛”是交流平台,人人可以上台“闪说”教育,闪烁智慧。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平台的创设,不断浓厚着学习氛围,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让教师的生命洋溢精彩的活力。
在“相约星期一”的舞台上,一位位教育骨干,本着对理想课堂的独特理解,本着对教材、学生的深刻解读,带给全体教师前卫的理念和创新的思想,助推着高效课堂的生命成长。
在“周五展台”的舞台上,一位位青年教师借助教研组的智慧,向全体教师展示。然后,谈个人的设计思路,谈教研组的研讨历程,谈教学后的得失。最后,由教研组长、分管主任进行点评,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推进,也鞭策着青年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在“金钥匙杯”课例评比的舞台上,一位位中青年教师,都能以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参加比赛,普通话、粉笔字、课件制作、才艺展示……他们积累着教训,也摸索着经验,在失败或成功中不断前进。
在金钥匙大讲坛上,一位位教师讲学习方法,讲成长经历,讲新教育理念,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丰富多彩的议题,在一次次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灵感;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一次次学习与交流中,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随着教师素养的提高,课堂也焕发了活力,呈现出了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在全国新教育年会,在江苏省、南通市等一项项教科研活动中,海师附小提供了一节节高效的童话课堂,给与会者强烈的震撼,更给孩子们极大的喜悦。童话的隐形翅膀渐次强劲。
三、飞翔,给童话一片广阔的天
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童话教育,就是要鼓励孩子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到自由广阔的天地里去锻炼和成长。海师附小时时为孩子提供着这样的舞台。
2008年1月,海师附小江海小记者团来到韩国采风,他们上城市,去农村,与多所小学学生进行联谊、交流。虽然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但他们的身上透着一股老练、文明和友好,给韩国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内在的素养,正是学校培养的结果。
对于学校活动平台的打造,海师附小人归结为“五个接”:
接近生活。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太多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他们与学生生活衔接,挖掘实践资源,在端午节、中秋节开展“心手相连迎端午”、“又到中秋月儿明”等主题活动。学生生活丰富了,感悟也更深刻了。
接壤社会。他们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空间,抓住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周年等契机开展“为中国喝彩”、“与祖国同行”等活动。活动中,每个年级选一个切入点,如“生活新变化”、“城市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等,通过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让同学们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切身感受祖国的变化、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触自然。广袤的自然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每年海师附小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长短不一的线路,或去东洲公园赏春,或去草莓园采草莓,或去江海风情园踏青。特别是到江海风情园,路程虽然长达15公里,但学生热情高涨。浓郁的自然气息,给了孩子最丰富的营养。
接连乡土。海门,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沉淀深厚。海师附小充分挖掘乡土资源,进行主题研究性学习。如访状元张謇故里、叠石桥绣城之旅、畅游快活林、农业基地采摘猕猴桃等活动,让孩子的个性在实践中飞扬。每次活动前,老师都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手册,使每一次的活动开展得丰富而有效。
接通社团。成立社团,他们遵循服务原则,全校社团分成校级与年级两个层面。校级精品社团共22个,年级社团共17个。他们还邀请了15位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共同参与社团辅导工作。社团的孩子兴趣浓厚,学习勤奋,进步明显。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社会竞争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艺术社团、体育社团、科技社团、文学社团等屡屡在省、市各项比赛中摘金夺银。孩子们还赴京在鸟巢参加了全国趣味运动会,并获三等奖。倪梓强同学在国际脑力锦标赛中夺得五枚金牌;已经毕业的顾颖飞同学还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鼓动起了童话的翅膀,在自由的蓝天飞翔!
“让学校拥有童气,让教师拥有童心,让学生拥有童真。”站在海师附小金钥匙前,黄辉校长的话掷地有声。是的,几十年来,海师附小一直传承与创新着的童话文化正带给孩子无穷的快乐,也带给教育更多的希望。那一辆辆车,一群群人,带着收获,带着满足,从狭小却并不闭塞的街道穿过,再穿过,把童话的理念传向四面八方……
关键词:社会学 农村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他们没有父母的照顾,缺乏有效的关爱与指导,在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留守儿童存在地区广泛,队伍庞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100多万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黑龙江省妇联2013年《关于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指出,我省目前约有农村留守儿童17.8万人,占全省儿童的3.45%。70%以上的留守儿童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三市,其中伊春、黑河两市留守儿童比例达5%以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在于教育问题,最佳教育时机的流失,不仅对个人、家庭乃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本课题从社会学这个大的视角出发,历时两年时间,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发放调查问卷1017份,访谈留守儿童72人,访谈留守儿童教师及家长15人,课题组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及统计分析。
本课题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是指我省农村中因父母双方或单方连续半年或一年以上外出务工或经商,由父母单方、长辈或他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或无人照顾的儿童,年龄在6一16周岁,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
二、结果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1.地区分布情况
本次调研在黑龙江省选取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及绥化市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这些地区外出务工青壮年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留守儿童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发放调查问卷1017份,回收10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见表1)。
2.留守儿童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从性别特征看,男生人数占49.6%,女生人数占50.4%,男女比例较为均衡。54.7%的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45.3%为非独生子女。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上看,有11.4%的儿童年龄阶段为6~8岁,64.1%的儿童年龄9~12岁,24.5%为13~16周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青壮年,受自身体力、经济和工作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9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被留守”的几率最大,但儿童恰恰在这个年龄阶段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情感支持。
3.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调查对象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这一比例高达47.8%,父亲外出打工比例为39.2%,母亲外出务工比例12.7%。从本调查样本的年龄情况来看,6~16岁正是童年期,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还十分强烈,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父亲监护占9.5%,母亲监护占33%,祖辈抚养占37.9%,其中祖辈抚养比例最大,儿童与母亲留守的比例位居第二(见表2)。
(二)留守儿童生活情况
1.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照料情况
调查表明,监护人为留守儿童提供的照顾主要是提供吃穿住等物质生活的照料,所占比例为75.1%,可以看出,虽然监护人不同,无论是祖辈监护,单亲监护,还是其他人监护,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
2.留守儿童疾病照料情况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生病时多由监护人视具体病情轻重选择在家吃药或去医院就诊,此比例达到62.3%,有30%的人则由父母负责照顾,其中在校寄宿儿童生病会得到校医的专业诊断与照顾。只有6.7%的留守儿童选择自行处理自己的生病情况,采取忍耐或自己买药就诊。
3.留守儿童生理卫生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理卫生知识的了解方面,留守儿童存在着普遍欠缺的情况。由于农村教育现状的相对落后与传统意识的局限,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对获取生理卫生知识的渠道相对闭塞。调查显示,只有28.6%的留守儿童了解相关知识,而且,了解程度也无法查证。这对于儿童顺利进入青春期,了解自己成长过程有着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访谈中也了解到留守女童对青春期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极为薄弱。
4.留守儿童参与劳动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经常做家务的留守儿童占27.6%,偶尔做家务的占65.5%,仅有6.9%的儿童从不参与家务劳动。在一对一访谈中,有93.1%的儿童参与诸如扫地、洗碗等家务劳动,有37.1%的儿童参与农活,如扒苞米、除草等地里的劳动。相比于城市同龄儿童,留守儿童参与家务劳动比例明显偏高。
5.留守儿童休闲娱乐情况
调查显示,64%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去同学或亲属家玩儿,58%的儿童在课余时间会去书店,28%的儿童去商店,6%的留守儿童选择去电影院,4.1%的留守儿童会去网吧或游艺厅等活动场所(此题为多选题)。在回答“你课余时间经常和谁在一起?”的问题时,有75.5%的留守儿童是和同学、朋友在一起,有22.4%是和监护人在一起。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6.留守儿童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在对留守儿童的零花钱管理上,父母外出打工前后的情况并没有太大区别,有70%的调查对象认为无变化。调查显示,74.2%的留守儿童把零花钱花在书籍文具上,15.5%的选择买零食,选择“买衣服、装饰”的比例是4.1%,另有6.2%选择“其它”,说明在零花钱的使用上,留守儿童能够理性认识,正确对待。
(三)留守儿童教育情况
1.父母对子女学习上的关注度较高
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对自己在学习上的关注度比较高,对其学习要求非常严格的占50.3%,有时过问的占43.7%,基本不管的仅有6.0%。45.5%的调查对象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有28.1%的儿童认为有很大影响,26.3%的人说不清楚。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比较明确,有远大理想
留守儿童认为读书非常有用的占78%,比较有用的20%,只有2%的认为读书用处不大或完全没用。在实地访谈中,认为“学习有用”的比例更是达到100%。他们认为,上学可以“提高素质,养父母、学知识、交朋友、不用外出打工,回报社会、回报养育的人、挣高工资、对国家有贡献”等。在个人理想方面,留守儿童也有比较明确且远大的理想,如成为“医生、军人、科研者、艺术家、警察、主持人、服装设计师、空姐、歌唱家”等。
3.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定高于实际情况
留守儿童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定上,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上等的占14%,中等的占74%,只有1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成绩是下等,即有88%的人认为自己的成绩是班级的中上等,这一数据高于访谈中教师对留守儿童整体学习成绩的评价,调查员在绥化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新华小学”的教师座谈会上了解到,该学校五个年级八个教学班班主任普遍认为,班级中后几名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适当的监督指导和其它一些原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4.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监管相对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比较关心,经常与之谈论学习的占49.7%,偶尔谈论的占42.3%,只有8%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毫不关心;有47%的监护者规定留守儿童看电视时间,35.6%的监护者偶尔管,17.3%的监护者从不管理留守儿童看电视时间;对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每次参加的监护者占69.4%,多数参加的占20.4%,很少参加的占8.2%,有2%的家长从不参加。以上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监护人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控制留守儿童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并能够积极参与家长会,愿意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当留守儿童成绩不理想时,有62%的监护人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谈,17.4%的监护人会与老师沟通共同教育,照顾者采取打骂管教方式的占15.6%,置之不理的占5%。
5.留守儿童监护人辅导学业能力有限
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还是其他监护人,他们的文化程度都相对较低,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见表3)。由于监护人受自身文化水平所限,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抚养儿童,为他们提供健康科学的成长指导和学业辅导。本调查对“家里是否有人辅导学习”这一问题了解到的情况是:能够全面辅导的占20.4%,能辅导一部分的有46.1%,完全没有能力辅导的占33.5%。与“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定问题”类似,在教师访谈会中,教师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留守儿童访谈问卷的答案并不完全一致,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者并没有能力辅导他们进行课业学习,尤其是隔辈抚养的家庭中,大部分祖辈抚养者都是文盲或仅有小学文化水平,且在繁重的家务劳动压力下,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的可能性不大。
(四)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情况
1.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但思念之情始终伴随
留守儿童基本上可以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的事实,90%的留守儿童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很辛苦”,有2%的人感到“很自豪”,有4%的人不理解,有4%的人感到“被抛弃”;有76%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远方打工的父母,20%的儿童“偶尔想念”,只有4%的儿童“不想念”;在访谈中,许多孩子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家庭经济的需要,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小小年纪便陷入现实与情感的两难境地,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累,即使想念外出的亲人也会强忍着不说,自己躲在一旁哭,不让照顾自己的人看了伤心;有88%的留守儿童认为幸福家庭应该是“和父母在一起,一家团圆”。
2.情感缺失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留守儿童自我评价不高
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对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但经济上的收获难以弥补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访谈中,有61.4%的被访者表示有心里话愿意向父母倾诉,并认为父母了解自己的心事,有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51.5%)认为父母打工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有57.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和其它父母在家的孩子相比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别的孩子都有父亲母亲的陪伴,而我只有爷爷、奶奶送去上学”,“有了心事也不能和爸爸妈妈沟通,只能憋在心里”,“羡慕别人有爸有妈的孩子,感觉很温暖”……访谈中,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儿童遇到此类问题时,几乎都无法控制情绪而流泪。调查显示,在问到“你现在的生活缺少点什么?”有42%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目前最缺少的是父母的关心,22%的留守儿童认为缺少学习上的监督和指导,认为缺少吃穿等日常生活照顾和零用钱的各占2%(见表4)。
对父母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无能为力,让留守儿童过早地尝到与父母分别的痛苦,从而产生的苦闷与焦虑等内心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调查显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7.1%的留守儿童更愿意父母都在家,27.4%的留守儿童愿意到父母打工地学习,累计94.5%的留守儿童更愿意呆在父母身边,与父母在一起是他们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由于情感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相比更低,仅20.8%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很棒”,“觉得一般”的占69.2%,“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和什么都不行”的均占5%。访谈中,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心理上比较自卑,有 77.1%的留守儿童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留守儿童”,他们说:被称为留守儿童有些家庭不团圆的感觉;不理解的人会以为是父母离异的意思,怕被别人误会;被人误以为没有父母、感到孤独;家庭不完整、不舒服、没有爱;
不喜欢他们这样称呼我,虽然觉得自己跟他们有区别,但是不喜欢别人这么说自己。
3.留守儿童与监护者的关系既亲密又有距离
在父母缺失的生活状态下,监护者成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心理上的主要依靠者,二者的关系既亲密又有距离。根据调查,有74.3%的调查对象愿意把心事告诉给照顾自己的人,现实的依存关系使留守儿童选择信赖自己身边的监护者。据统计,留守儿童与监护者关系比较民主的占54%,专制型和溺爱型的分别占40%和6%。有58%的留守儿童感觉自己和照顾者关系很融洽,36%的留守儿童认为彼此间偶有矛盾;在多数情况下,55.3%留守儿童对监护人的批评教育会诚心接受;大部分监护者还是能够重视培养与留守儿童的感情,虽然能力有限,但仍比较尽职地执行自己的监护任务,在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的同时,重视儿童的安全,对留守儿童经常交往的朋友有意识地去了解,有36%的监护者非常熟悉留守儿童经常交往的朋友,54%的监护人能够达到“比较熟悉”;大部分留守儿童对监护者持有感恩心理。访谈中,他们对监护者想说的话里,最多的还是“感谢”二字。
(五)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情况
1.来自于家庭的支持
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内部支持不足,亲子之间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频率不高。从外出父母回家频率上看,有53.3%的打工父母半年回家一次,有28.9%一年回家一次,一年以上的占10.8%,还有7%的打工父母几年不回家。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来自父母情感上的支持,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离别的痛苦;从联系方式上看,打电话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最普遍方式。有76%的留守儿童通过“打电话”与父母沟通,14.3%的儿童“等待父母回家团聚”,有6.3%的儿童与父母“上网联系”,1.1%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靠书信联系,还有2.2%的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团聚”;从联系频率上看,有38.7%的儿童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13.2%的儿童与父母每月联系一次,“不确定”和“几乎不联系”的分别占43.7%和4.4%,即接近调查人数的50%,说明有近一半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经常性的关心。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频率不高,时间短、内容简单,多集中在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和学习方面的话题,往往忽略了儿童的心理需要。父母回家带给孩子的礼物也大都集中在衣服、学习用品、玩具或零食上。
2.来自于学校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寄宿类学校,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去特别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群体。对留守儿童来说,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教师,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班主任老师知道自己是留守儿童,访谈中也有老师表示,一些留守儿童自己不会主动说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留守情况或父母离异情况,认为“丢人”“不好意思说出口”,这对教师工作进一步开展也产生了困难。对“班主任是否关心自己”这一问题,有70%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非常关心、经常谈心,是朋友,26%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会偶尔关心自己的生活,认为老师只关心成绩,其他不管的占2%,也有2%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根本不关心自己。在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有54.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有心理疏导老师,10.4%的留守儿童选择没有,另有34.7%的留守儿童根本不清楚本校有没有心理疏导老师。
3.来自于同伴的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经常流,受年龄与观念的影响,他们也无法和监护人探讨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他们转向自己的同伴,与他们探讨共同的爱好、兴趣和观点,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调查显示,“留守儿童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的倾诉对象”中选择“同学朋友”的比例高达 50%(见表5),有77.7%的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朋友”在一起,认为自己有5个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占79.6%,可见在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同伴交往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留守儿童从同伴那里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由于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受年龄和价值观的影响,监护人要时刻保持对留守儿童交往群体的关注。
4.来自于社会的支持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来自父母、亲属、同伴、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对于外部群体,如社区、村委会等组织对留守儿童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还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有62%的留守儿童知道当地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2%的儿童认为没有,表示不清楚的占36%,约一半留守儿童群体并不知道有困难该向哪一部门求助,另一半虽然知道也从未真正得益于此类机构,另外目前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在有些地方尚属空白,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1.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情感缺失影响儿童成长
中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制经济体系使城市和农村在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大量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变生存状况,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和限制,也无法让来自农村的儿童与城市儿童享有同样的就学机会。因此广大农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带孩子在城市创建自己的家庭,孩子只能留守农村,从而使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另外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家中,前往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打工,与子女长期分离,这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父亲外出打工比例为39.2%,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比例高达47.8%,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直接、有效地获得父母的情感支持与指导,儿童在遇到生活问题、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缺少来自父母直接的关怀。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及心理上的失落感,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省会哈尔滨或外省城市打工,与子女见面机会很少,绝大部分半年至一年才能见面一次,平时多以电话沟通联络。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不能经常感受到父母所给予的爱与生活的照顾,在情感上逐渐与父母疏离,有的甚至产生隔阂。父母外出打工对子女的心理造成的伤害,这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亲子关系的疏离,往往是很难弥补的。
另外,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受访儿童的家庭现状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父母长年分居两地,造成了最终情感破裂而离婚,很多儿童由最初的留守儿童变成了单亲家庭儿童,更有些案例是儿童判由父母中的一方抚养后,抚养人又重新组建家庭,留守儿童随着再婚的父母成为了新家庭中的一员。这种复杂的家庭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更大的阻碍。父母离婚事件本身对儿童的身心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于留守儿童,就更增添了他们内心的负担,由于留守儿童本身受到的关心和关爱就不够,父母离婚后,如果没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情感疏导和心理辅导,则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2.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或缺失
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辈或单亲抚养,而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为初中以下,祖辈亲属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受自身文化素质等的局限,如文化水平低,劳动负担重,还有远离留守儿童生活地点的局限,缺乏与留守子女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使得留守儿童所获家庭教育严重不足或缺失。一是对留守儿童学业的辅导能力有限。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处于班级平均水平以下,成绩突出者仅占少数。由于受访者的年龄段集中在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所学课程并不难,大部分抚养人还能够对他们进行课业辅导,但是能够全面辅导的也仅占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抚养人仅能辅导部分内容。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课业难度逐渐加深,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越来越不足;二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教育方式单一。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祖辈抚养儿童比例最大。由于祖辈抚养,抚养人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也比较落后,许多老人对孙辈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而且出于对孙辈的溺爱,在生活中多表现为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学业的辅导和心理的疏导相对缺乏。许多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获得的知识,例如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留守儿童都不能从家庭教育中获得,女童尤为突出;三是抚养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抚养人中隔代抚养居多,因此年龄差距和代沟也成为了抚养人和留守儿童缺少沟通的主要原因。根据访谈得知,很多留守儿童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倾诉时,多选择打电话和远在外地的父母沟通,而很少选择和抚养自己的人面对面沟通。很多抚养人和留守儿童之间不能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仅能在生活上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在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向,缺乏自信,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直视访谈者,对很多问题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他们平时缺乏与人沟通的经验。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情感寄托,而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又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另外,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得知,被访留守儿童中寄宿者占一定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常年在寄宿学校或课外辅导班生活,通常半年或者一年才能见父母一次,日常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全由老师负责。这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几乎完全缺失,他们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造成了很多儿童严重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下降,在班级中也较为孤立,亟需生活援助和心理疏导。
3.留守儿童成长所受社会关注不够,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
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内部支持不足,亲子之间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外出父母回家频率也不高,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来自父母生活上的照料,学习上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对于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监护人,尤其是隔代监护人,由于年纪大、文化水平低和劳动负担重等原因,更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力量。
从学校和教师方面看,提供给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也是明显不足,除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寄宿类学校,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机构和教师来特别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群体。绝大多数班主任能在工作所要求的范围对留守儿童加以特殊的关心与照顾,但也有少数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留守情况不知情或无暇顾及。这与农村学校目前的处境有关,许多学校经费有限、师资不足,教师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管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这对老师来说要求过高。还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自身不投入,不关心、不配合,让班主任老师根本无法深入关心,开展帮扶工作。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心理疏导与社会帮扶机构也不充足、不够专业,如社区、村委会等组织对留守儿童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还远远不够。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关支持不够充分,他们在同伴中获得的温暖与支持在其心理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守儿童成长所受社会关注不够,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贫乏,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数留守儿童放学后都不会去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回家或者和同学闲玩,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接触到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查的我省农村当地缺少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而且没有能够带领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的人。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戚抚养,祖辈抚养人年龄偏大,家务负担重,其他抚养人也不愿或不能抽出时间陪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都承担着一定程度的家务劳动,因此也没有额外的时间参加正常的课外活动。由此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社会接触面过窄,缺乏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得他们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少,社会化程度与同龄正常儿童形成明显差别。调查得知,妇联系统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比如有的地方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寄宿学校”“爱心书屋”等,社会上也有一些机构和组织不定期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是有的场所利用率不高,有的活动局限于一个阶段,比如六一儿童节期间,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专业机构、专业教师和长效机制,对于社会上相关机构与政府组织来说,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管理还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家长监护责任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成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为外出务工,很多父母放松与孩子的感情维系,放松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由此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只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让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地成长。一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使留守儿童父母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监护意识和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改变“让孩子上学就行了,教育就交给老师”的错误观念。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方面,父母不能只关注学习,更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外出打工父母要增加和子女共处或日常联系与沟通的时间,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在沟通内容上,要转变传统方式,不能仅局限在询问子女学习成绩好坏,是否吃饱穿暖等方面,要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三是在同子女短暂相聚时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注意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和人际交往中的困难,改正不良习惯。
另外,对于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通过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宣传和教育,转变抚养人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抚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尤其是祖辈抚养人逐步改变他们对孩子过于溺爱的现状,让关爱不只停留在衣、食、住、行方面。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较集中的地区,可以定期组织对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家庭教育培训。
2.完善学校各项机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和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也相应地承担了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更是如此,因此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学校要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起“学校――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的管理网络。设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清楚,完善备案。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情感的缺失会让他们更倾向于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同时兼任着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职责,对儿童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调查发现,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比较多,有时候甚至超越抚养人和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爱心,更要积极主动地同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进行沟通,建立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络机制,如“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使父母和抚养人全面了解子女的身心状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监督并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交流;二是要建立与完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机构。因为家庭的缺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不建立良好的疏导渠道,会为儿童不良成长埋下伏笔。要注意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有效辅导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三是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培训与讲座,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帮助家长获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让留守儿童父母或抚养人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正确的教子方法;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融入校园文化,在情感上有所寄托,在学校感受到温暖与快乐,以此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和缺失。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我省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妇联系统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进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如有的地方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之家”“寄宿学校”“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还有的地方开展了“家长”“爱心结对”“爱心捐助”等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调查中也发现,虽然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缺少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经济宏观调控等手段,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使留守儿童有更多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改善。建议由政府牵头,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构建留守儿童指导服务体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各级政府应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尤其应对留守儿童地区加大投入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儿童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严格管理,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以爱心人士与机构的帮扶活动来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度,加大对广大家长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监护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力度,帮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深入,要不断完善留守儿童的的各项权益保障,强化监护人责任,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此外,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能够在父母打工地就学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让更多的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同孩子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2013.
[2]姜又春.社会人类学视阈下农村儿童养育制度研究.2013.
[3]江立华.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研究.2013.
[4]余凌.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化的视角.2013.
[5]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2013.
[6]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叶敬忠.别样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2008.
[8]赵俊超.中国留守儿童调查.2012.
[9]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2012.
[10]任运昌.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章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9,6.
[11]叶敬忠,上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07):34-39.
[12]姚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与对策.2012.
[13]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2011.
[14]白蕴芳,陈安存.构建以农民为本位的农村文化.唐都学刊,2010,(06):86-89.
[15]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6,(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