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

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

时间:2023-05-29 17:4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

第1篇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张岱的《于园》)

对于其中“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的理解,出现较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遵照课本节选的文字来理解,“至于园可无憾矣” 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到”,“于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句子理解为:(游人)到了于园(观赏这样的假山奇景)就不会感到不满意了。应当说,这种理解较为合理,于词的用法、节奏的停顿、句子的理解都是讲得通的。

第二种观点,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2007年12月第7版)对此句的翻译是:“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至于园可无憾矣” 就应理解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放,安置”。 之,解释为“假山石”。于,解释为“在”。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呢?课本注释及教师用书并没有提供一点点信息。通过查阅原文和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第2版)得知,最近几年的课本和教师用书在节选时省略了关键的几句话,课文末句原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假山)胎于石,(假山)娠于磊石之手,(假山)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苏教版2002版的配套教师用书对部分重点词的解释是: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shēn):妊(rén)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tī):指精心地构思。此句翻译为: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这样一比较,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教师用书所用的翻译是有来历的。大概编者考虑到删掉的几个句子中生僻词较多,且又有词语的活用情况,要想准确地翻译,估计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所以才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把课文和教师用书作了适当删改吧。现在,课文直接删去三个句子,教师用书也删去了这三个句子,以及相应的重点词解释和这三个句子的翻译。但末句“至于园可无憾矣”大跨三步,接在“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后边,翻译仍保留原样,显得有些突兀,让师生摸不着头脑。可见,教材在节选时的删除造成句意前后较大幅度的跳跃,影响了师生的理解。建议编者在课文注释或教师用书中对删改情况作一点补充说明,以便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末句翻译的由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句子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将“至于” 看作现代汉语仍在沿用的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句子直译为“至于说园林便无不满意的了”。“天津人民出版社”《非常讲解》即采用这种观点,将此句翻译成“这样建园就没有遗憾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样的理解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选自郦道元《三峡》)

不少老师和学生将此句朗读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解释为“到”。全句理解为: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唐雎不辱使命》中也有一个含有“至于”《战国策·魏策四》 的句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此句中的“至于”也解释为“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第2篇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常识系统中主要的一环,也是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第一,因为文言文离现在的学生太远了,生活环境也有很大不同,很多文言字词生疏难懂,现在也大多不用了。学了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第二,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量大,用法也非常灵活,解释起来很繁琐,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以及类似生活环境的初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学了在生活中用不了,还不如不学。第三,传统的文言诗文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在短期内是无法看出成果的“短视教育”,让师生无法与编者达成共识,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遵循“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铁的标准,导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讲法。不呈现分数,怎么能说学好了文言文呢?

一、“读”字当先,激起乐趣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方说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陌生,而且没有停顿断句知识等,语感是学生凭借主体直觉性,对语言产生的自动的、丰富的、敏捷的反应力,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培养。文言文讲授更要把培养学生语感,练习学生的说话本领,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作为目标。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诵读、配乐读、个人读、集体读。教师可根据课本的特色,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堂上学习时,对于复杂的文章,可由教师范读或找来朗诵音频等范读,简单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等到会读,熟读之后,还可齐读、个读、小组读、竞赛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总之,形式可以多样,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课下背诵时可以大声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因为每节课哪怕再小的收获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腔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经过反复读感受,让学生身临其事、身临其境、身临其历史,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学习境界。正如叶圣陶所说:“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二、“实”字为柱,走进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扎根真实的文本知识,才是文言教学的中流砥柱。它包罗字词的理解、文句的理解、主旨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走进理解并深入下去,才能灵活把握,触类旁通。否则,最终收获甚少。课堂四十五分钟,短短四十五分钟,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接下来,把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借助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岳阳楼记》这样声情并茂的文言散文作品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关键信息,不求深入理解,力求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找到成功的乐趣就可以有足够的动力继续下去。第二步,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发问,最后由教师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质疑、讨论、交流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词语进行归纳并做好笔记。而教师在这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表意明确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第三步,善用多种方法,加强巩固理解。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满堂灌”,教师一字一句的翻译,学生就一字一句的记下,这就使得文言文讲授索然无味,哪里还有什么语感、美感可说呢?最终导致原文、译文的支离破碎,其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可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增添、删减、保留、替代、调节语序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提醒学生仔细看清楚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说话的情境,用现在的话也就是现代汉语说出文言文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则由教师帮助解决。接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补充,逐步完成对文章的翻译。文言文翻译不困难,树立信心最重要。有步骤地进行是保障。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合理调节语序;最后按照语法要求,作出补充。在学生自主充分准备之后,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比如组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学生点评、修改。小组合作,既独立又合作,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小组,按顺序一个接着一个,逐步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积极点评,充分肯定译地好的地方,明确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朗读,培养语感;或复述,将所接收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体现,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以后的学习中去。

三、“记”上心头,举一反三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识记的最直接目标是通过考试,更长远的目标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正如古人所说,学习文章最好的方法是全部背下来,文言文更适合这方法。另外,还应熟记常用字词的重要意义及用法,作家、作品和出处等文学常识。这么多知识要都记着,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首先在指导学生背诵文章的时候,要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以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内容为基础,或是联系画面进行想象,或是教师适时出示关键词,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中,同时用文言将意思表达出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标。比如,《三峡》这篇文章,是先写三峡的山,再写三峡的水。山的特点是一座连着一座,多而绵长,山势也很险峻。美的文字飞扬在想象的画面中,让人惊叹。水的特色是依照季节顺序来写的,夏季是多而迅猛,春冬之时是清而多彩,秋季是寒冷清幽而猿啼久久回荡。大美江山,激扬文字,酣畅淋漓。其次课文中的字词可让学生分类识记。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重点实词,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再写出相应例句。这样,就将散乱的知识条理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既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举一反三。至于常见的虚词,如,其、之、以、于、而、则等,先由教师帮助学生按词性归类,然后归纳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再布置作业,让学生从已学古文中各找出两个例句。再有就是文学常识,采取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中的作家、作品和出处,按朝代顺序整理出来,更便于记忆。识记这一环节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将所学知识巩固、消化掉,最后教师的提问、默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就活了,变得容易了。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以上方法较之“满堂灌法”确实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增加学生的语感能力。以上介绍的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上的几朵浪花,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生命的美感。

参考文献:

第3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进而学好文言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关于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粗浅地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每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导入自然,简明而有趣味,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介绍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叙述情景、渲染气氛,也可叙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趣闻等。例如:《晏子使楚》一文,我叙述晏子的轶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了解晏子不卑不亢的风度,机智善辩的才能。有时要导入的内容较多,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例教学《三峡》一文时,我配放了一段古典音乐,加入山水画的插图,使抽象的课文叙述具体化、形象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知能力。文言文语言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太相同,重视朗读,语感就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朗读,能让学生逐渐进入诗文所营造的意境,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美,受到审美教育,而且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训练语感,掌握文言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散文类的文言文可以采用此法。可从以下几步着手:1、听课文,读准字音。教师可泛读,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听音频朗读,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2、分读课文,体会文意。可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以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3、齐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力求读出整齐美,从而对文章有所感悟。也可利用好早读,例如听名家朗读去模仿,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大家齐读,读出整齐的气势;小组读;自由读来读出感受,读出感悟。像《爱莲说》《陋室铭》等多篇文言文都可通过朗读来收到这样的效果。总之,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的读不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走进文字,发现文字背后古人说话时那抑扬顿挫的风采,体会古人那隐含在文字里的深沉的感情,久而久之感知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初中文言文可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阶段:初一重基础,认识文言文;初二重理解词句,品析文段;初三重领会主旨,拓展延伸。初一我要求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加深记忆和理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明白原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在复习时加以巩固。初二除了继续重视基础知识,还重理解词句,品析文段。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简单的文言文就以学生讨论为主;难懂的文言文就师生合作,文言趣事、古人轶事穿插其中,激发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教材中古文的联系。书本的学习是为了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而把这些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近来中考很重视文言文课外阅读。所以做好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很重要。只有经常运用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化成自己的,才能“熟能生巧”。所以要么不做,凡是要学生做的课外文言片段必定讲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三我就重视学生在整体理解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掌握词语句式,领会主旨,拓展延伸。同时教学时给学生讲明“熟悉课文,灵活迁移”的原则,加上技能技巧的训练,文言题的成效不错。我还特别重视文言文的复习巩固。初三了,学生要学会将文言文各篇目联系起来,要学会归纳文言文语言知识规律,要灵活翻译句子,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扎实的文言基础,进而提高文学素养。那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这三年中要慢慢渗透这“文言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持之以恒,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谢玉芳,教师,现居江苏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