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

时间:2023-05-29 17: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数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叙事法; 叙事性思维; 幼儿园数学教学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笔者对我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为了使调查更全面,笔者还对园中老、中、青三个教龄层次的9位老师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实录。调查结果如下。

(一)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未得到充分认识

经过问卷分析,82%的老师认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系统逻辑性,仅有18%的老师认为数学知识具有情境性,可见数学知识的情境性未被教师们充分认识。在问及数学课中创设情境的依据时,多数老师认为以幼儿兴趣为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没有得到认可。访谈的结果同样验证了上述结论。 A教师提道:“中班的内容需要小班的知识进行铺垫,前后内容需要连贯起来。”

(二)数学课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74%的教师认为数学课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访谈中老师们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数学学习的特点等方面证明了数学课的重要性。B教师说,“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虽然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如吃早点的时候数饼干,散步时辨认树叶的形状,但这些都只是随机的,不系统”。

1.游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81.7%的老师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幼儿最喜欢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法仅次于操作法,成为老师心目中数学教学的有利方法。可见,游戏的重要性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访谈的结论同样证明了上述结论。C教师认为玩是幼儿的天性,“玩中学多好,有多少孩子喜欢枯燥地写”。

2.当前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统计发现, 34.3%的教师感受到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幼儿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8.6%的老师感觉孩子不喜欢数学,60.6%的教师发现在数学课上,仍有少数孩子脱离课堂做其他事情,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节课上,教师在前面唱着独角戏,少数能力强的“知音”与老师进行互动。

二、叙事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叙事法概念界定

本课题探讨的是在数学课中,创设故事情境,建构故事情节,以师幼表演故事的形式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叙事法。

(二)叙事法应用可行性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叙事法具有创设故事情境、建构故事情节、师幼表演故事等形式,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把抽象的数学解构在具体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幼儿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当问及数学课中幼儿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时,选择在情境中学习的老师远远多于教师的讲解、巩固练习的人,可见在大多数老师心中,幼儿数学学习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

2.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活动具有可行性。问卷中,高达88.7%的老师认为以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课是可行的。在访谈中,以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课对各年龄班是否普遍适用征求了诸位老师的意见。大多数老师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故事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 表演故事的形式贯穿数学活动各环节是可行的。77.5%的教师认为以表演故事的形式穿数学课各教学环节是可行的,超过半数的老师都从幼儿的角度判断该做法的价值,正如访谈中某教师所言,“毕竟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表演故事又是幼儿喜欢的形式,所以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叙事法运用依据

1.知识的情境性。关注知识的情境性是揭示知识本质的一个新视角。在情境理论中,心理学取向的情境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中心问题就是创建实习场,在这个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校外所遇到的是一致的。

2.幼儿思维的情境性。布鲁纳在其《真正精神活动,可能的世界》一书里指出,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又叫作命题思维,独立于特定情境;叙事性思维就是讲故事或扮演故事,依赖于具体情境。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叙事性思维,或者说,儿童的心智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是故事情节导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参与故事角色的扮演,切合幼儿的心智,使其在情节的带动下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知识。

3.游戏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叙事法应用方式

1.创设故事情境。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和幼儿思维的情境性是凸显创设故事情境科学性和适宜性的直接原因。关于儿童思维的情境性,布鲁纳在其《真正精神活动,可能的世界》一书里指出,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由此,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是符合数学知识的情境性特点和幼儿思维的情境性特点的。

2.建构故事情节。系列性原则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准则之一,强调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数学知识本身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体现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列性。

3.表演故事。故事教学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访谈得知,很多老师在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时,为了方便,一般只给幼儿讲述故事,很少让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教师们也意识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时,“幼儿只是倾听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一员”,因此幼儿只有借助于平时积累的表象去展开想象,才能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的情境。

综上,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故事角色的扮演,幼儿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加强,那些间接隐藏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便成了幼儿作为故事角色中的一员必须履行的一件件任务,他们全身心投入、认真解决问题,使故事顺利地进行下去。另外,由于师幼间积极的互动,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教师情感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宁. 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龚劭契.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 趣味数学 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其实,学习数学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一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棒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活动中操作提高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不要认为幼儿动手就算操作,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其实效性。如学习“7”的组成,课上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7粒石子,教学时,要求幼儿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多少分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来操作,还未等幼儿完全分好,教师已请幼儿回答结果,教师虽说让幼儿操作但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样操作只是走过场而已。教师可设计成:准备7种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颜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状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师让幼儿操作时,应进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这种描述尽管只是对感性认识的描述,但它却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操作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规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设计操作的步骤及需要幼儿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幼儿只有通过比较观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组成,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来操作也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俗话说“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却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又把数学中的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量关系对应”中,教师设计了白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现了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一位被老巫婆捉来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一个好心的卫兵把事情告诉了白马王子,白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好心人去帮助白马王子愿意吗?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设置了白马王子过桥、路过花园、经过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聪明、到动物王国帮小动物铺路等几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里,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情境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选择幼儿喜欢的人物设计故事,并借助故事中的环节渗透知识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四、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们在开展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创设。把教育目标或数学概念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和活动经验相联系,从而开展适合幼儿水平与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教师在导入部分的环节中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在音乐声中带着小朋友来到儿童乐园,大班数量对应、分类与计数、中班序数等内容融入在游戏《快乐的游乐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基本都能描述出游乐场的主要游乐设施和一些常见的辅助设施(售票处、草地、休息的长椅等),教师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创设一系列的关于游乐场的教育活动:小火车上有谁?第几个座位没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几位买票等,把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与情境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辨认1~10以内的数字和序数,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并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同时还利用双圆卡片和数块卡等学具的操作 进行拼图组合,从而发展幼儿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幼儿就会自然的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自由发挥,积极探索。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能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第3篇

关键词:绘本; 幼儿园;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1-001

近年来,幼儿园绘本教学成为非常时髦的话题和名词之一,刚开始是利用绘本进行语言教学活动,但最近,越来越多的关于数学、美术方面的绘本在市面上出现了。尤其是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如何把数学幼儿园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化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因此很多老师尝试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由于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性、趣味性比较强,因此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一、熟读绘本情节,寻找数学元素

1.根据幼儿园教学需要,合理删减绘本画面

数学绘本中蕴涵了丰富的幼儿园教学资源,首先我们要用心挖掘,深入探究,根据幼儿园教学目标及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绘本作相应的筛选或拓展,然后再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绘本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在对数学绘本进行分析、研讨,挑选合适的幼儿园教学内容时,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幼教资源,创设数学幼儿园活动。如我组织过的中班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本书的数学点就是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四种图形进行创意拼图,全书共有三十几页。中班的孩子思维发展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比小班孩子维持的时间长了,通常在20-30分钟内,但是想把每一页都讲全,时间不允许,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对绘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设定的幼儿园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删减相应的画面,最后保留故事的主要部分。

2.同一绘本,制定不同的目标,可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

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在数学幼儿园教学中,每一种幼儿园教学内容对各年龄段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如物体的分类,要求小班孩子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中班孩子能不受其他物体特征的干扰正确的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初步尝试物体的二次分类,大班孩子能进行物体的二次分类并迁移经验,运用于生活。

二、品味绘本精髓,有效组织幼儿园教学

1.选择知识点,细化目标

在整个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它不仅在方向上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设计幼儿园教学目标时要突出知识点,合理、科学地制定。如果说定位目标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那么细化目标就是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解,让目标更加具体化。

2.制作形象、生动的幼儿园教学具,并能有效利用

在绘本数学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要制作一些与绘本文本相匹配的幼儿园教学具,并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园教学目标服务。 如在数学绘本《小刺猬的项链》中,小刺猬串的项链孩子们在绘本上看的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加入制作的道具,用“串珠珠”的玩具,亲自制作一串项链提供给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说出不同颜色珠珠排列的规律,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动手操作,根据已有规律接着往下串,孩子在操作时,注意力非常专注,都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边说边串:两颗红珠珠、一朵绿珠珠,当教师展示孩子们自己串好的项链时,孩子们不禁鼓起了掌。

3.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数学绘本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提问着手,加强提问的有效性,使提问更具有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真正地会思考、会学习。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迁移绘本中的数学经验,运用生活实践

故事都是来源于生活,绘本是将生活中的事情丰富化了编进了书中。在绘本数学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将某个环节与生活相接,让幼儿在生活中真切地体会、感受,这样对目标的达成更有力。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最后一个环节:迁移经验,请孩子说出生活中也可以按照大小、高矮、轻重、长短来排序的?有的孩子说:排队时我们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家里的碗,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一个个按大小的顺序叠放等等。是的,孩子们有一双亮闪闪的眼睛,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有的时候比我们成人观察的更仔细更细致。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能把它和课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我们幼儿园教学所追求的。

四、以数学绘本为主,整合各科幼儿园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生活;游戏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期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即是说儿童是通过摆弄物体和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幼儿好动,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空间,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如积木、天平、七巧板等。当幼儿操作这些东西时,教师可以发问,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你怎样去做。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问:“这些积木除了能搭平台外,还能做什么,做给我看看?”教师不能简单的告诉幼儿方法,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反复操作,试验。当幼儿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后,教师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再如,教幼儿认识时钟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结构,整体上感知,然后用画笔画出钟表,在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时针和分针,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不断地让幼儿变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教幼儿认识时间。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会了认识时钟。

第5篇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第6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环节,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如故事、谜语、游戏、图画等,让幼儿触景生情,有所思,有所问。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提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

小班数学活动《认知数字5》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利用5朵花、5只蝴蝶、5棵树、5条鱼等图片创设一个美丽的小公园。幼儿以逛公园的游戏形式进入情境,在“找一找”“数一数”的过程中具体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身上哪些东西也有5个?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会是5个呢?数一数我们跳了几下?转了几圈?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活动时空,是整个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进传统教学内容,强调数学应用

怎样让幼儿充分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我们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改变传统观念,增加一些现代的应用广泛的教学内容,如钟表与时间、旅行线路、价格与购物、生活用品的面积、体积等。另外,解决问题是所有数学活动中的最重要部分。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其周围世界的作用。

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们创设了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车、各类学具、故事书等作为商品,并分别标上1元、2元、5元不等的价格。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元、2元、5元的钱币,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采用尝试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如:1+1+1+1+1+1=5、1+1+1+2=5、1+2+2=5。幼儿在提问、思考、讨论和探索中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2.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必要的材料是激发、引起探究经历的一种有效载体。为此,我们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料,以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绳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让幼儿自选,自定测量对象:课桌、门、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获得结论。

3.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归纳为ABC三种形式:

A.问题―操作―发现、结论

B.问题―猜想―论证―结论―评估与

交流

C.提供旧知―联想迁移―验证结论

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交集分类》为例,在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A。由于“交集分类”是很抽象的概念,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两个集合相交部分的含义。我们从男孩女孩最喜欢的玩具作为载体,请幼儿分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图片放入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男孩女孩会有一些共同喜欢的玩具,如何为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个新家,而这个新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

三、交流反思,优化提升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耳、口、眼、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1.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这样提问:你对其他小朋友的探究成果如何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进幼儿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

2.自我反思

幼儿可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省:我是怎样进行探究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惑?通过这样的反省,有利于自己深刻认识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探索

幼儿园数学教学《刚要》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的规定要求,应让幼儿必须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尽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我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系列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保证,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幼儿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幼儿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幼儿身临其境,高度参与,能激发出创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例如:我在数学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幼儿喜欢的动画情节,为这一课创设了情境,营造氛围,诱发孩子学习兴趣。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课件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图形并进行分类,看一看每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分的。顿时幼儿小手高高举起说个不停:“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等,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特征,幼儿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接着让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创设了小兔铺路场景,我在地上布置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坑,请幼儿用图形填平,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纷纷去寻找此图形,个个积极活跃。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整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一些细节,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象征性贴花,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辩、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能力

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活动,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多次尝试。这样孩子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和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观赏表演,而是激活思维,创设情境要新颖活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科学性,让幼儿产生疑惑、激活思维、积极研究、自主解决问题。如在《认识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幼儿思维,我利用“小熊分饼干”动画情境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我指着课件中小熊说:“孩子们!小熊遇到难题了,听听它说什么?一块正方形的饼干大小一样分给两个(四个)小伙伴怎么分呀?有几种分法?”。将幼儿分成几组,同时展开了竞赛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自主探究,兴趣大增。积极的想办法,既动脑又动手,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次尝试用正方形纸张折叠剪分,最终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丰富生活

第8篇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最基本的表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整合为前提的。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使同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地联系。理论联合实际,我便开展了在生活中尝试学数学的活动。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一、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学习机会。如幼儿在玩建构游戏中运用了许许多多形状色彩各异的积木来建构自己所搭的房子或其它建筑物。等幼儿搭好后,教师可将几何知识和分类的问题引发出来。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用了几块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半圆形)的积木来搭出建筑物,哪种几何体使用得最多,数数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有几块,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幼儿会边游戏边点数,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正确的认知几何形体的知识。

二、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尝试学数学

体育活动是幼儿机体得到锻炼,训练幼儿手脚协调性的重要教育活动。在学习比较大小轻重的数学知识前组织幼儿去户外进行体育活动――拔河比赛和扔沙包比赛。拔河活动时我故意安排两组人数不等的幼儿参加比赛,游戏在反复进行时,人数多的一组幼儿总是拔赢,人数少的幼儿总是拔输。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和点数人数,终于明白了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小的道理,接着我让幼儿自己找一个朋友进行比赛,两人一组比赛活动开始进行,最后在反复较量中幼儿懂得个子大而壮实的幼儿力气大,个子小而瘦的幼儿力气小。

扔沙包,比较远近,我故意给每组幼儿两个不同的沙包,一个是实心沙包,一个是装有泡沫块的沙包,幼儿们通过反复投掷从中发现轻的沙包扔不远,反而重的沙包可以扔得很远,为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探索发现轻的沙包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一阵风吹来,轻沙包本来己扔出去,因为风,反而会被吹得偏离方向,而重的沙包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

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之一,他们不仅身心愉悦地参加各项体育游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别忘了适时地渗透学习知识的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

三、在艺术活动中尝试学数学

艺术包括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在学习每首歌曲前我们总是先让幼儿感受乐曲,分析乐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拍。有二拍子的,有三拍子的,还有四拍子的,我让幼儿边听边拍打节奏,让幼儿分析每小节拍手几下等,在创编节奏时有的幼儿拍二拍子也可打出××××,每小节拍手四次,或×××每小节拍手两次,甚至×每小节拍手一次。在打击乐活动时,幼儿不仅要会唱歌曲,而且要分组牢记自己每小节拍打的次数,复杂的打击活动有时每过四小节还要改变不同的节拍时值,真是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美工活动如绘画时幼儿无时不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当孩子们画完后评析欣赏时,教师可请幼儿两人一组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在作品中“我”画了多少个圆形,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什么线条来构图,哪几个部分用了相同的颜色,什么色用得最多,一共有几处。

艺术活动不仅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手脚的灵活性,同时其中蕴含了无尽的数学知识。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在艺术领域中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在操作活动中尝试学数学

操作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将操作活动游戏化,会更好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9篇

教学;科学教学;语言教

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56—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能闭门造车,应将数学教学渗透到其他各科活动中去,既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数学的能力,又激发幼儿其他方面的潜力。

一、数学教学要注重与科学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学习数学与学习科学的特点较为一致,都有需要与客观事物真实地接触、需要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需要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及其关系的需求。数学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充满数学。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探索、思考、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科学活动,都会接触到数,感知到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用数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光与影子”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找影子、画影子、量影子、比影子的活动,不仅探索了光与影子的关系,而且也学习了测量,学会了比较长短,并学会了运用测量比较的结果解析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二者有机地融合,体现了数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而且还感知体验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并获得了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要注重与语言教学活动的整合

儿歌、古诗、故事和图画书最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而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就有许多内容与数学有关,其中蕴涵着很多的数学概念,这是教师将数学教学与语言教学整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可以挖掘和利用。

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故事、儿歌、游戏等,以供幼儿在生活或活动的过渡环节欣赏使用。例如,在比较同一物体大小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故事《三只羊》,本故事讲述的是大羊、中羊和小羊怎样对付大灰狼的。幼儿可以通过欣赏形象、逼真的故事清楚地感知到同一物体的大、中、小概念。又如幼儿可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字歌》《拍手歌》来学习唱数和点数,用手比划出大小、左右、高矮、薄厚的关系等。还有,如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为让幼儿感知分针与时针的关系,教师可把故事《龟兔赛跑》引入进来,可把时针和分针分别赋予角色,让分针扮演小兔、时针扮演乌龟,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哪一个跑得快、哪一个跑得慢,这样,幼儿不仅从中感知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数学教学要注重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是比较好奇的,很喜欢通过自己的摸索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喜欢运动。因此,注重将数学教学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感知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是教师可把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后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教师可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拍一下”、“拍许多下”的要求,让幼儿加深对“1”和“许多”的理解。又如,在“网小鱼”的游戏里学习里、外以及10以内的点数;在“跳房子”的游戏里认读10以内的数、学习相邻的数等等。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活动 游戏化

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开发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智力进步,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幼儿游戏化数学氛围更加轻松与舒适,发挥出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最佳状态,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教育处于小学教育状态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已经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得到广泛了的推广,但由于各方面还不完善,导致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当前的幼儿教育远远超出了幼儿教育的范围,因为数学是三大课程之一,人们相应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所以出现了一种现象。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导致有些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游戏化呈现出小学的状态,这样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就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既提高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数学成绩,还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对幼儿的思考能力造成了阻碍的作用。

(二)数学游戏化体系不完善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了数学活动游戏化体系的不完善。在组织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游戏化学习时,容易引起枯燥的现象,使小朋友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学习的效果明显没得到提高,现在的游戏化活动教学应当摒弃以往传统方式的教学,做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并且善于运用新式的游戏化方法与数学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完善幼儿的教学体系。借此促进幼儿园小朋友们智力的进步及思想上的创新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活动的相同性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的游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游戏、同样的方法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方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数学活动游戏教学,而相同的游戏教育也容易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造成幼儿性格发展的同质化倾向。社会所需要的是一个个有各自特色的人,而不是一个模板出来的产品,如果是这样就丧失了孩子们各自的个性与特色,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思想的创新造成了负面的作用。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思考

(一)层层联系的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及严密性的学科,对幼儿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要想让幼儿理解这门学科,就要采用游戏的方式将其与数学教育结合起来,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由幼儿小朋友们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究。例如:在幼儿数学“图形的家”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连串的词语游戏将图形定位,前一个词语的难度是后一个词语的基础,就这样难度逐次递增。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们能在不断提高难度的同时提高自身数学的专业能力,增强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性及探究欲望。

(二)结合实际情况,创造逼真游戏

游戏教学过程是一个层层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富有数学知识内涵的游戏去教导幼儿们,从而理解数学的概念。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区分“1”与“许多”的差别,水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现在让幼儿园小朋友们去摘果子,一人只能摘一个,放到一个筐子里,最后发现筐子里有许多的苹果,这就是1与多的区别。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完全带动幼儿们参与游戏教学,加深幼儿们的深刻印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带动幼儿主动性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在与幼儿一起展开游戏时,教师的语言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为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用极具情感的话语来带动幼儿进入到一个真实的环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宝宝,感觉可不可爱啊?我们现在也是各种宝宝了,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通过这种方式就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主动的来参与其中,把自己代入到游戏中去,还可以与周围的幼儿们相互讨论,相互分析,最后根据房子的形状颜色区分找到图形宝宝的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真实的还原了情景,带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与主动探究性,达到了课堂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幼儿生性好动、好奇的心理活动,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古板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幼儿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幼儿们的创新思想,增强了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精神,为幼儿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同根据的教学方法和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不断的完善总结,以此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琴.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55-255.

第11篇

关键词:国外;国内;幼儿;数学;改革

导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要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参考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在幼儿教育领域,国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

日本和美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理念和国内不同,国内在建设幼儿园时普遍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电教化的教室,塑胶操场,时尚的各种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各类生活及教学用具。而国外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简单、贴近自然和生活。国外发达国家幼儿园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简陋的活动设施,绿色的田地树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嬉闹、成长。

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远离“高大上”,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更符合国家教育导向。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丰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向孩子们献上不同的礼物,并让这些奇妙的礼物来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领导儿童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货种子的活动过程,以及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意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获得劳动、勤奋、配合等精神感悟。

二、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

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国外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节中。例如:国外幼儿园定期会组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式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捕捉昆虫等,将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互动活动中。

在国内,幼儿园则是让孩子们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师一起学查数、学加减乘除和口诀,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构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虽然幼儿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孩子们向家长汇报式、宣传式的表演,没有从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教育角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有形式主义的味道,缺乏教育意义。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在中国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普遍使用乘法表运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在幼儿教育数学教学中重点则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国外则没有类似的运算口诀,孩子们都是掰着手指头“苦苦”运算。事实说明,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孩子们也能运算,也没有不识数。虽然九九乘法表给国内孩子们运算带来了轻松和便捷,但是这种数学教育思想的传统更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的是经验、规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抹杀了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创新的思维。国外人才培养成果多,国内人才培养发明创造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较重,究其原因,幼儿园数学教育就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结束语:国内很多人对国内幼儿园教育诟病不已,更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愿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笔者通过调查调研发现,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国外简直天壤之别。国内幼儿教育界要实事求是的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特色和经验,对现行幼儿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逐渐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大班数学 幼小衔接 教学策略

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的工作,如何采取有效的大班数学教学策略,促进幼小衔接,是所有幼教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观念的误区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习数学是从小学开始才合适,是小学学段该干的事情,在幼儿园学不学,学得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接触到了数学知识就够了。这个误区的存在,导致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园学不学数学无所谓,影响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效果。而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在4岁左右会有一个数学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对数学有强烈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这时候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孩子学得很快,也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应用的误区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学习规律,过于重视教孩子学习计算训练,学习内容上偏向算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倾向于死记硬背等。这样忽略了孩子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建立,影响了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也影响了孩子升入小学后顺利进行数学学习,导致孩子虽然能够把加法表背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做简单的加法运算,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抱憾终身。

(三)课堂语言应用的误区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语言的应用缺乏逻辑性和规范性,对自己说出的话不作考虑,往往前后矛盾、错误频出,导致孩子思维混乱,不知所云。

案例1:6的组成

在学习6的组成时,教师要求孩子将6根小棒分成2根和4根后,没有任何铺垫就提问:“为什么6能分成2和4?”这很莫名其妙,容易把孩子问住了,让幼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假若老师让孩子拿出同卡片上的动物一样多的小动物图片。老师再问:“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由于老师语言繁杂而嗦,影响孩子理解“一样多”的数学概念。一堂课中,教师紧张忙碌,孩子没有很好的学到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可以说,这节课至少从教师语言上是失败的。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与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说,教师语言应用应以简洁明了为好。

二、走出误区,促进数学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园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一般以教为辅,育为主,课堂上没有严格的规范性和纪律约束力,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趣味性强,灵活自由,注重让幼儿在玩中学。而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识密度大,教学组织比较严谨。幼小这种不同的教学形式造成了很多孩子升入小学后不能适应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数学教师,如何走出误区,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时期呢?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学习是无止境的,当前处于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作为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跟上时代的脚步,以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从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工作。

(二)明确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数学是一门因果关系紧密、逻辑严谨、推理性强的学科。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一些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儿童将来能够成为独立的有智慧的人。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动脑,在语言交流中获取知识。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为让幼儿亲自参与,主动体验式教学。还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进行数学教学。

案例2:时钟教学

在学习时钟的认识时,老师不只让孩子说一说、指一指,还引导孩子把美工作为辅助手段,拿出彩笔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动手,互相指导,从而使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促进了幼儿对时钟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相邻阶段,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应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做好准备。作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使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振.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广西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