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梅花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话翻译: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清平乐·年年雪里》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白话翻译: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话翻译:
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一、通过视觉帮助,引导聋哑儿童学习古诗
在特殊教育中心对聋哑儿童进行汉语言教育,同普通学校一样,也需要进行古诗教学,而对于耳聪目明的健全学生学习起来都有一定难度的古诗,对聋哑儿童而言,学习难度更大。但是很多古诗中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视觉加以感受,进行理解。如古诗《静夜思》是一首很适合运用视觉学习的古诗。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床前明月,月色如霜以及举头望月,低头沉思等同古诗意思相关的图片或FLASH动画展示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学生视觉捕捉到古诗涵义,体会诗人在诗作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进行古诗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对聋童视觉的应用,以达到良好的古诗教学效果。另外,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视力,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
二、通过触觉帮助,引导聋哑儿童学习古诗
有些古诗的内容适于使用触觉进行学习,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触觉感知理解诗文内容。比如古诗《悯农》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置情境找来实物教具,带领和引导学生模仿诗文中农民劳动的场景,使聋哑儿童真正用手摸到农具,体会锄禾的动作,感受劳动的辛苦,通过劳动后流出的汗水滴落到土地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理解诗文第一句的意思。另外,通过农作物长成需要的时间,每个不同阶段农民的付出等讲解来促使学生体会到应该珍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的意义。
三、通过嗅觉帮助,引导聋哑儿童学习古诗
如果古诗内容中有关于花香、饭菜香味的描述,或者其它可用嗅觉体会到的味道的描述,都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嗅觉帮助学习。当然,教师也可有意进行某些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出鸟语花香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同自然相关的诗句学习。如对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设置花香环节,如果校园中有梅花,可带领学生去闻一闻,如果没有,也可进行情境创设。总之,对于聋童而言,能够通过嗅觉感知的古诗,记忆会比较深刻,理解起来也会使难度降低,变的更加容易,因此,在合适的时机,教师应注意通过引导聋童对嗅觉的使用,达到更好的学习古诗的目的。
四、通过残余听力的应用,引导聋哑儿童学习古诗
目前接受特殊教育的聋哑学生中,完全丧失听力的占群体中的少数,大部分孩子仍然具有一定听力,通过助听器的帮助,可以听到部分声音,感受到声音。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引导聋哑儿童更好地学习古诗。通过用多媒体播放声频文件,或者教师朗读,使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有所体会。不应认为聋哑儿童是不需要声音刺激的,对有些聋哑儿童来说,通过运用宝贵的残余听力,往往可以得到很好地学习效果。如《春晓》一诗中,有对“处处闻啼鸟”和“夜来风雨声”的描写,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学生,可播放“鸟鸣”和“风雨”的声音,使其真正得到听觉刺激,即便不能完全挺清楚到底是什么声音,但至少可以听到他们可以听到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意思。
五、通过多种感官、感觉协作,引导聋哑儿童学习古诗
1.榜样引领,背诵古诗词。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指导好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必须自觉背诵古诗词,经常吟诵诸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或编入课文的古诗词,逐渐培养自己的背诵兴趣和背诵能力。教师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必然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往往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描述早春原野,自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见桂花随风飘下,不禁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教师对古诗文的热爱不知不觉中会感染学生,机不可失,就教孩子们背诵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师生共爱,师生同背,书声琅琅。
2.零敲碎打,背诵古诗词。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量不变,但“具量”却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三五分钟的空余时间人人有,经常有。学期初始,老师便要有个统筹安排,这学期要背诵多少首古诗词。当然不光课内的,也还有课外的。用除法细分到周,然后写上小黑板,摆放在显眼地方,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见。谁先做完作业,就鼓励谁读背,谁到校早,就鼓励谁读背,课间不出去休息的学生也鼓励他们读背,晨读夕诵,见多了自然熟悉,读多了自然会背。这叫古诗词随身“带”,见缝插针,有空学起来。
古诗词背诵要持之以恒,在朝读夕诵中,诗词里那些精神理想、道德情操、儒雅书卷,会“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的思想底色。童年受到的诗教,会影响孩子一生。
3.方法多样,背诵古诗词。新颖有趣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教学中不妨采用配乐吟唱、背诵擂台赛、诗词故事会、猜诗谜等形式来进行。
(1)配乐吟唱。学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用《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吟唱:学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可用的《卜算子・咏梅》的曲调来吟唱;诵读了陆游的“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多情今夜雨,先洗马蹄尘”,可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谱来吟唱。教师还可以把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移植过来,套用在古诗词中进行吟唱,也可以自己动手来谱曲。
(2)背诵擂台赛。教师担任擂主,确定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做好准备,全体参赛。学生背出一首诗词,教师相应背出一首。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胜这个擂台。但从策略和教学角度讲,还是让学生赢,把奖品颁发给他们为好。
(3)诗词故事会。许多诗词背后,都有故事作背景。譬如《七步诗》,是哥哥曹丕为了王位之争而借作诗威逼弟弟曹植。如果不是弟弟思维敏捷,才高八斗,接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谋杀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跟“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言志诗,数十年后,“土木堡之变”印证了诗人高尚的气节。陆游的《钗头凤》词写的就是诗人和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本身就是故事。教师讲,也让学生到书报或网上收集了来讲。通过诗词故事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4)猜诗谜。猜谜是一项益智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教师说诗谜让学生猜,学生也可说给老师猜。如唐朝李峤关于“风”的诗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雪”、“画”、“梅花”、“雨”等的诗谜……这样做,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
4.创设情境,背诵古诗词。许多古诗词,是作者受特定情境触动而作。尽管历史久远,但古诗词描写的情境仍然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为我们创设情景学习古诗文提供了可能。例如,春日带学生漫步花园、蹊径观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名句便会涌上心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领学生秋游,来到田野,漫步垄陌,遍地染金,蛙声四起,此情此境和当年辛弃疾所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般,我们的心也仿佛和作者融成一片。冬天,雪花飘落,银装素裹,让学生临窗眺望,雪入眼帘,情生于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可带领学生诵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要留意,随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古典诗词背诵教学。
诗歌教学是中学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归纳总结得好,能收到“事半倍功”之效,否则,恐怕会“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叙述,但笔者还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感想写出来,那就是“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
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横向联系呢?所谓“横向联系”意为诗歌中面的联系,即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联想,换言之就是指教学赏析中不要只重本 诗的赏析,要联系其他有关的诗歌(意境相似,题材相似,写法相似)来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大大丰富教学的内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如何做好这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一定数量诗歌,力求能在赏析时得心应手
诗歌绝不是仅仅分析我们在考试或者教学中所碰到的单独的一首,应该是一个面的赏析,单纯的见招拆招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今的考试要求了,而应从更多的诗歌中去找一些相应的,包括思想内容,写法等相似或相近的来比较其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例如: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简析这首试如何利用时间空间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要分析这首试的写法,可以联系钱钟书的观点:“诗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相望的人更远;二是相望的人虽近,但比天涯还远。”
该题涉及相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联想到其它的 有关诗歌。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诗中提到了游子,浮云,二者均远在天涯,却都牵挂着故乡,借云写家,借家衬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忆山东兄弟》)借佳节写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凄凉与无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等无不透露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借时光的飞逝表达出离家之久远;而张九龄则在《望月怀远》中则以一句话表达这种对故乡亲人和对天下有情人的良好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而成为诗歌千古绝唱,至今读来,犹觉双泪盈眶。
再回头看前面那首诗的写法:借天涯写人,天涯已远,而想见的人却被重山层层阻隔,显属第一重写法。
二、由点到面的联系,不拘一人一事
所谓的点就是手中这首诗,而面则指具有相同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主题思想而内容又不尽相同的诗。比如我们学白的咏古诗《越中览古》就可以联系其他的咏古诗,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苏轼的《恋奴娇・赤壁怀古》,它们的题材都不尽相同,但所表现的情感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怀念古人,凭吊古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其他咏物也好,边塞也罢,都 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赘述。
三、要善于给诗歌的内容归类,最好明白什么样的形象在诗歌中代表什么样的意蕴,这样做有章可寻,有据可托
现在诗歌试题往往是比较阅读,因此我们得有所准备。下面把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归纳一下:月、流水(水)、梅、菊、柳。
(一)关于“月”的描写。
月是诗人们喜欢用来表达思乡、离愁别恨、寂寞无聊之情的。如“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谣有此寄》)等等,关于月亮的描写都是表达的上述情感。
(二)关于“流水(水)”的描写。
而流水多则表达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叹。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水流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及“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等都是表达世事沧桑,人生无奈的感慨。
(三)关于“梅”、“菊”的描写。
至于梅、菊通常被诗人们赋予高贵、坚贞的品质,如:“已是悬崖百仗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不爱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旌表》)。“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她们或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或抒写自己坚贞的性格,或展现自己甘愿清贫的志愿。
关于写梅的诗句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陆游《卜算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等无不表达生性高傲之态。
(四)关于“杨柳”的描写。
至于杨柳的意象,表达的是留念,思念之意,古人早就论述过“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自《诗经》有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了写柳的先河,而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刘禹锡的《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杨柳管别离”,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里也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而描写“关中八景”的李白的《忆秦蛾》诗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可谓哀怨动人,把送别人依依不舍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所写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遂成绝唱。
此外诗歌的各种意象还有山川、虫鱼、落日、马、乌鸦等。
四、归纳总结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教师归纳总结好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每一手法举出一至二个例子,让学生仔细品味,做到举一反三,心中有数。
这些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等。这里以动静结合为例,说说这些手法的好处。
关于春天古诗词大全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8《立春》——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9《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10《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11《立春》——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12《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3《卖花声立春》
清 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14《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15《立春诗》——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54-0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无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近年来,我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现状的分析,深深地感到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的必要性。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国内的专家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小学生如何更好理解古诗词作了有益尝试。在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我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悟,在情中演,收效颇佳。
一、轻唱法
词本身就是古代的一种唱词,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让同学们在初读这首诗后,请他们为这首诗谱曲,用现成的曲调也行。稍作准备后,学生们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唱起来了。曲调真是五花八门,有流行歌曲《不要说走就走》,有小提琴曲《梁祝》,连黄梅戏的曲调也用上了。我还组织小评委进行评分,主要标准是看能否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
二、表演法
有的古诗词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上《赠汪伦》时,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背,很快就背熟了这首诗。
三、比较法
对于有相似点得古诗词,可以将两首诗词中所写的意境、感情进行对比教学,即使学生温故知新,记忆深刻,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的能力。如学习《泊船瓜洲》这样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古诗词时,我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这一首诗里,而是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同类主题的古诗词。学生马上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杂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到了王勃的《思归》、李觏的《乡思》。
至此,我欣慰地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正在迸射,只要稍加点拨,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于是,我因势利导说:“同学们从众多古诗词中找出一组相同主题的诗,这只是对它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仔细分析、比较,看看每首诗词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
经过一番研读,学生从王维的《杂诗》中领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远不止“寒梅着花未”,透过梅花,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等地一切思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杂诗》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思乡之情,《静夜思》、《思归》、《乡思》则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乡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衬托出了淡淡地恬静而安详的美景,而李觏的“已恨碧山相阴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却道出了那种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就这样,通过一首诗词的学习,复习巩固了一组诗词,并将这一组诗词的意境理解得淋漓尽致。
四、品读法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从感彩、轻重音、语气顿挫等方面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可辅以一定的动作或者音乐伴奏,通过抑扬顿挫地反复诵读,使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品赏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诗人臧克家在谈到儿童读诗时曾说:“孩子对其中某些诗,听了能懂,读了顺口,一定会感到有趣味,立即就能成诵的,如李白的《静夜思》……我觉得不懂也没关系,把绝句当歌唱,先把它成诵,首先被诗歌的音乐性所打动,由音渐渐到义。音,动听,也动心,一时不懂,早晚会懂的。”诗人的这番话,对我们不无启发。
五、绘画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六、体验法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⑴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答案:C(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 “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 “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 “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⑵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 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 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D 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⑶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答案:B(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案: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⑸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质
⑹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一夜大雪,小城忽然间被装进了琉璃盒。朋友来电话,说公园里梅花正开,快快带孩子来。老公叫醒儿子,兴冲冲地宣布:今天去看梅花,堆雪人,打雪仗,玩个痛快!
谁料,儿子不但不兴奋,反而期期艾艾:妈妈,你们去吧,我不想去。奶奶发愁道:前些日子,老师说你厌学,最近老厌食,这会子又厌玩了,这可怎么好?
大家轮番上阵,劝他出门。最后,他终于开口:你们大人,不管叫小孩做什么,都是有阴谋的。我笑:大家那么爱你,哪儿来的阴谋!
他不服气,一桩桩数说:
“那次春游,我正在草地上翻跟头,妈妈却拉我起来,要我背关于春的唐诗。爸爸又拿出写生本,要我好好画幅画。我就对玩一点都没兴趣了。”
我看着儿子,不禁又想起另一桩让他扫兴的事:四月杏花开,小城变成一幅水粉画。儿子在树间奔跑、呐喊,满头落花,一脸欢笑。我急急叫住他:别只顾疯跑,仔细观察,回去写篇日记。他顿时目光黯淡,心不在焉。自然,日记也写得毫无趣味。
还有,十一长假,我带儿子去天池。临别时,爷爷郑重嘱咐他:别只顾坐缆车,吃烤肉,要多学些知识。回来后,要讲旅游见闻给他听!
“还有,吃饭也很辛苦。”儿子拖长腔,学着奶奶的口吻,“这个,可以补充维生素,人家有个高考状元常吃;那个,可以补钙补血,人家有个科学家最爱吃……”他模仿得惟妙惟肖。
我们面面相觑,忽然发现,原来我们给孩子带来了如此多负担。
他只有七岁,我们却贪婪地渴望他有十七岁的心智,二十七岁的志向。这怎能不让他心生惊悸?这个小天使的翅上,缀着无数成人的欲望,叫他如何飞翔?
一家人,诚恳地谈了很久,得出结论:我们以爱的名义,绑架了他的童年。我们决定改变,并向儿子保证,今天一定没有阴谋。
于是那天,儿子真正高兴起来,天使般的笑容映照在脸上。
第二天,我取消了若干雷打不动的规定。比如:每天两次的英语听写,每天必写的日记,必背的古诗。他可以在想写的时候写,想读的时候读,想背的时候背。我还许诺为他订漫画期刊。儿子像开了锁的小猴,兴奋得又跳又叫。
爸爸和爷爷也说到做到,取消了他的额外作业。
星期天,我读《呼兰河传》,儿子凑过来看:
一切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自由地飞。
儿子抢过书,一遍遍朗读着。他一会儿抱臂缩颈,粗声粗气地说自己是个倭瓜,在睡觉呢。一会儿又伸展手脚,笑称自己是个带刺的黄瓜,在晒太阳呢。我惊喜于他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
再次旅行,我们去了月牙泉。这一回,没人要求他将历史地理都弄通。我们滑沙,骑骆驼,对着鸣沙山大喊大叫,玩得不亦乐乎。到达山顶时,我忽然发现儿子有了新朋友。他正和一对美国夫妇谈论面前的胡杨树。三个人,结结巴巴,比比划划,中国人说英文,美国人说中文,无比热闹。在阵阵驼铃声中,我与老公相视而笑。
一天清晨,我放了一首钢琴曲。儿子被吸引了,静静地听了很久。他对我说:感觉太阳在跳绳,校园里,冬青树的叶子,被照得红红的。穿着风衣的风,呼呼,呼呼,从操场上跑过,从窗户前跑过,从教学楼的屋顶跑过……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并完成下列题目。(5分)
kuí wú chén āi qiào 陡( ) 俊( )
( ) ( )
上面所填汉字中,属整体认读的字有( ),音节需要用隔音符号分隔的用“ ’”标出。
2、按要求填空。(3分)
“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幽”字是____结构,共有____画。第8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3、选字组词(3分)
翠、脆、萃、粹、悴、瘁
( )弱 ( )绿 憔( ) 纯( ) 鞠躬尽( ) 出类拔( )
4、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仰( ) 俯( ) 远( ) ( )视 ( )一眼 ( )目
5、填成语(4分)
①( )然大悟 ( )然起敬 ( )然无存 ( )然无恙
②无( )无( ) 无( )无( ) 一( )不( ) 一( )不( )
6、选择题。 (8分)
(1)、成语中含三的,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下面按多与少分类正确的是:( )
1一日三秋 2三番五次 3三言两语 4三思而行 5三瓦两舍
A、235 /14 B、 234 / 15 C、 124 /35 D、251/ 34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居乐业 盛气凌人 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 完美无缺 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3)、下列词语所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一个词是( )。
A、龙争虎斗 B:百花争艳 C:骄阳似火 D:兔死狐悲
(4)、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诗中“开封”不是地名,而是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 )
(2)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如藏族的“藏戏”,安徽的“豫剧”等。( )
(3)、“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4)、“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
9、按要求做题。
(1)那翠绿的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2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突出,人们常用 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的分量重。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紧跟而上,建设祖国需要我们一代代人 。
(6)、写出下面古诗加点字或者成语的主要人物。(4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初出茅庐(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负荆请罪( )
10、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东游指( )。这句话选自《 》,从中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 )的人。读了这篇文章,你会联想到孔子说过的这句话( )。
(2)在所有的世界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是______(谁)对_____(谁)的评价。从这一评价中,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碑荟萃》一课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位历的书法家。
11、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古诗句。(4分)
你的好朋友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要转学去很远的地方,依依惜别之际,他担心彼此之间的友谊因为相距太远会淡忘,你会这样安慰他 ,他又担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难再遇到像你一样的朋友,你会这样劝他 ,他有感于你送别的真情,情不自禁地感叹 。
要毕业了,想把 这句诗送给老师,正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今天你的优秀。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22分)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新课 标 第 一 网
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果实累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承诺( ) 慈爱( ) 乞求( )
3、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1分)
4、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1分)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5、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地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2分)
6、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3分)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7、结合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帝没有满足农夫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五十年里,农夫一直在祈祷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划出。(2分)
9、读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一个令人________ 的时刻
要示:1、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心情的词,如忧伤、悲愤、高兴等。
2、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情节感人。
3、文中应有必要的景物,场面,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500字左右。
附加题(20分)
1、根据要求写诗句。(4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___________ ____
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3分)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补充句子。(5分)
(1)A是一座金字塔,C是未满的月牙儿,D是一把竖琴,O是_________ ,F是_________
(2)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幸福是什么?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只桶(8分)
①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②前者一上路_______________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③后者蹦蹦跳跳,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_______________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④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一只盛着酒 盛:______ ②哗众取宠 宠: ________
2.第④句中有两个词①“前者”是指_____________ 。②“后者”是指 _______________。
3.依次在文中两条横线上填入形容词,恰当的是( )
A冷静 胡闹 B冷静 吵闹 C沉静 胡闹 D沉静 吵闹
5.用“”给全文划分层次。
1.读下面一段话,请依据拼音把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括号中。(12分)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
yān
měi
wèi
(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yí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3. 200米 4.买团体票 需要220元
香港大学著名教授、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海内外文化界人士视为与季羡林齐名,有“北季南饶”之称。1984年春节,饶老应约给香港一家中文刊物写了副春联:“岁月随人好,山河照眼明”,不仅寓意很好,字也写得好。洒金纸的春联随刊物寄送读者,人见人爱,争相传诵。当时,正值外交部副部长周南率中国代表团与英国就关于问题谈判后期,不少港人彷徨观望、情绪悲观,饶老的春联,为香港平添了几分信心和春意。6年之后,1990年春节前,周南临危受命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当时港人对国家和香港的前途忧心忡忡,周南甫抵香港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即席谈话,送给港人“春在枝头”四个字(出自宋代《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此话一出,香港传媒很快悟出了其中的暗喻,纷纷报道和评论,认为周南给港人带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信息。周南的四字赠语和饶老的对联,可谓异曲同工,都给动荡中的香港带来春讯。
周南擅外交,工诗词,饶老早有所闻。他与周南相见恨晚,很快成了好朋友。周南向记者称赞饶老通古博今,精通甲骨、语言、目录、考古及诗画各个领域,是一位多专多能的学术泰斗。两人写诗填词,互相唱和。1996年香江出版社出版《周南诗词选》,赵朴初作词《临江仙》代序,饶老写了序言,云:“晚清外交家多诗人……周南先生扬历中外,晚秉铎港。簿书鞅掌之间,休暇日仍潜心诗艺。偶有所作,轩轩逸气,吐气清警,波澜壮阔,不同凡近……诵先生‘看将挥写好江山’之句,不禁神与俱往……”饶老十分称道周南的人品和诗词,其中“轩轩逸气”四个字,被海内外文化界公认概括了周南诗词最主要的特色。序言中引用的“看将挥写好江山”的诗句,出自周南1996年写的七绝《日近》:“乾坤旋转瑞珠还,五世英灵尽解颜。莫道神州豪气减,看将挥写好江山。”饶老对此诗异常赞赏。
1997年,周南在前半月,发现胃部患恶性肿瘤,医生要求立即做手术切除。周南重任在身,提出后再做手术,医生警告到那时肿瘤可能会转移,周南说:“那是天不容我周南也!”他对内对外严加保密,坚持完成香港顺利回归的各项工作,在参加庆典和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大会后获准退休回京治病。是年下半年,饶老接到周南从北京寄来的信及《养疴三亚》的七绝,诗云:“镇日南天踏浪行,白沙碧水最关情。风波险处迎头过,卧后涛声一味清。”这首诗含意深长:南天踏浪,牵挂着沙水风情,在港工作时的险恶风波都迎头顶过了,终于换来现在“涛声一味清”的境界。喜悦之情,跃然纸上。饶老看了信和诗大喜,即写和诗一首,小序曰:“周南先生远寄新诗,兼云在三亚日日海泳,健康大进,赋此报之。”和诗云:“珠崖云日岁华新,在远从知更日亲。正合徜徉好风月,鸥波浩荡谁能训?”和诗同样寓意深沉,耐人寻味。一年,正是自由自在欣赏好风景的时候,祖国统一、发展进步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饶老在诗中对周南的关切之情,感人肺腑。后来,周南夫妇到深圳参观时,饶老在他的女儿陪伴下从香港到深圳探望相聚,畅谈友情和诗词。
2007年十周年前夕,香港《文汇报》发表周南写的五言古诗《登庐山二十五韵》,这首诗是周南游览庐山时触景生情写的。诗从景物写起,睹物思人,从“白傅贬江州”到彭泽翁“归耕南山下”,感叹“虽曰神仙居,屡遭风雷扰”,且喜“功过是与非,青史明浩浩”,“世事如转烛,曲径成大道。复见阳和日,风光益窈窕”。最后勉励青年人要顶天立地,报效祖国。时已九十高龄的饶老从报上见到这首诗,亲笔手书对联遥寄在京的周南,以“吟咏击节”称赞其诗。周南对自己离港卸任10年之后,仍然得到知音的赞许,尤感欣慰,多次向人提到此事。
(作者系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
关键词:薛宝琴;怀古十绝句;内隐十物
一、“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展示了她的十首怀古绝句,书中写到:“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做了十首,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①承接第五十回在暖香坞制作诗谜,薛小妹自称是昔日随父亲游商四方时感怀古迹而作,且每首诗中都暗隐俗物一件,让众人猜一猜。这新编的怀古绝句便是以下十首: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纲纪,省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何如。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②
这十首绝句分别引用了汉末赤壁鏖战(《通鉴纪事本末》卷九)、马援南征交趾(《后汉书》卷二十四)、孔稚制移文(《南齐书》卷四十八)、汉初韩信封王(《史记》卷九十三)、隋炀帝临幸江都(《隋书》卷三、卷四)、王献之赠别桃叶渡(《晋书》卷八十)、昭君出塞和亲(《汉书》卷九、卷九十四)、杨妃玉殒马嵬坡(《旧唐书》卷五十一)、崔张相会普救寺、杜柳魂游牡丹亭等十事的典故。其中前八首为真实的历史事件,第九首和十首则是引自唐代传奇《莺莺传》和明朝南戏《牡丹亭》,属于文学作品。在古诗文中,题名既为“怀古”,那么创作者的真实意图便是“感今”,历史的沧桑在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中得到再现,在感慨过往历史与当下惊人相似的同时,抒发内心的感慨。故而借用典故表达内心想法,便是怀古诗的魅力所在,薛小妹的这十首怀古绝句的用典也不例外。
二、怀古十绝句的“感今”内涵
在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的这十首绝句诗“内隐十物”,交予众姐妹猜灯谜所用,然而“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而且至始至终也没有破解谜底,这十首绝句的内隐之物反倒成了谜团,待后世揣摩参透。十首绝句的所藏之物,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通观全诗,格调低沉压抑,涉及到战败的倾颓、分离的苦楚、死亡的恐惧、功业的未成等等,颇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沧桑,映照盛世不再,韶华流逝的现实,哀婉惆怅,凄凉萧瑟。在一片祥和欢聚的大观园中,此刻突兀出这么十首诗歌,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关于这十首诗的伤今之意,学界通行的说法是“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名曰‘怀古’,实则悼今,说是‘灯谜’,其实就是人生之‘谜’。”③十首怀古诗分咏了九个人(第二首起):贾元春、李纨、王熙凤、晴雯、贾迎春、香菱、秦可卿、金钏儿、林黛玉,而第一首《赤壁怀古》则是总述贾府的衰败历程。
正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所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预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偷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④庞大的家族衰朽腐坏,贾府“事败抄没”,在覆巢之下完卵不存,“子孙流散”各奔东西,十首绝句正是照应了前文的预言:今日众姐妹聚首弹唱、猜谜赋诗,他日树倒猢狲散、林尽鸟投飞,怀念的是今日富贵荣华的纸醉金迷,感伤的是他日生离死别的衰朽破败。书中在首回即题写了一首名曰《金陵十二钗》的绝句,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⑤在作者看来,这些文字“字字看来皆是血”,透过层层欢乐的背影,望见了来日的凄惨悲怆,唯有饱经沧桑的怀古诗足以涵盖兴衰变迁的家族,以及附着在那棵朽木之上正摇曳生辉的新生枝叶。正如《阿房宫赋》所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⑥薛小妹诗中感慨的是古人,而日后她们又何尝不是古人呢?在哀叹别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感伤自己呢?此时的大观园正处在“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末日前夜,只是这众多“痴儿竟尚未悟”罢了。
三、怀古十绝句的“自然新巧”之法
薛小妹的十首怀古绝句正如文中众人所言“自然新巧”,其新巧之法在于将这十首诗歌运用地恰到好处:在“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比、议论”⑦的小说中运用诗文,犹如“羚羊挂角”自然而天成,清新而巧妙。
十绝句的创作首先是满足情节结构的需要,是承接上一回众姐妹作诗句、猜灯谜的情节安排。薛小妹在其姐姐薛宝钗的安排下进了贾府,新来的人儿为了给自己的姐姐脸上增光,同时要在姐妹们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便有了在暖香坞猜灯谜作诗的文娱游戏,在叙事上自然过渡,合乎情理。
其次,十首诗也回应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主旨思想。薛小妹展示的怀古绝句诗中描写朝代更迭、战事兴废、死亡破败等等衰颓的景象,历史的厚重感沉醉其中,犹如历经了风云沧桑的岁月老人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了她这个十二岁正处于妙龄少女年龄段的思想界面。十首诗细细品来觉得荒唐可笑,但正是透过这满纸的荒唐言,道出了作者一把的辛酸泪:谁料贾府今日之辉煌,预示着来日的没落,十之有九对应着在场猜谜语的众姊妹,暗示着他日的奔走离散。在小说的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幻境,阅得点评十二钗的诗文,心中不解其文意。到了此处薛小妹又呈现十首绝句,众人又猜不到谜底。文中悬念跌出,处处设伏,相互点染,恰到好处。
第三,十绝句的运用使得抒情更加委婉,达到了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效果,展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民族性。在叙事中抒情是古代文人惯用的伎俩,十绝句借薛小妹之手展示,以猜谜语的形式设疑,道出的是辛酸苦楚,在记叙的过程中呈现诗歌,以诗歌善于抒情的特点表达创作的意图,其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继承了我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作者深厚的学识功底由此可见。(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注解:
① (清)曹雪芹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706页。
② (清)曹雪芹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706-710页。
③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266-267页。
④ (清)曹雪芹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89页。
⑤ (清)曹雪芹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7页。
⑥ (唐)杜牧撰,郭预衡、刘盼遂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154页。
⑦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8月第1版,第135页。
参考文献:
[1] (清)曹雪芹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4] 贺新辉著.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5] 王士超著.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6]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