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等级分析

风险等级分析

时间:2023-05-29 17:45:43

风险等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ICU护理;集中分析理论;护理风险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是一个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动态系统,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好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而集中分析是对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系统进行辩解认识。文章对ICU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ICU现有床位50张,配备先进的诊疗、监测设备,主要收治多发性创伤、重症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危重患者及围手术期危重患者。

1.2集对分析方法

1.2.1护理风险集对与联系度

集对分析理论将护理风险看作是一个确定与不确定的系统,从风险等级之间联系与转化的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假设给定2个护理风险集合A和B,组成集对H=(A,B)。在分析护理风险大小时,对集对H的风险分析指标展开分析,共得到N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其中有S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为集对H中的集合A和B共同所有,在P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上集合A和B相对立,在其余的F=N-P-S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上既不相对立,又不为这2个集合共同所有,称比值S/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同一度,简称同一度;F/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差异度,简称差异度;P/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对立度,简称对立度。

集对H=(A,B)的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联系度为

μ=a+bi+cj (1)

式中,a=S/N(同一度);b=F/N(差异度);c=P/N(对立度);i为差异标记符号或相应系数,取值区间为[-1,1];j为对立标记符号或相应系数,规定取值为-1。如果考虑护理风险分析指标权重,则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联系度为:

式中 为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的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确定。

1.2.2护理风险集对势

护理风险集对势主要是反映了2个护理风险集合的同异反联系程度。当联系度A+bi+cj中的C≠0时,称同一度a与对立度c的比值a/c为所论集对在指定问题背景下的集对势,记为SHI(H)=a/c,体现护理风险等级之间关系。其中,a/c>1为同势,即ICU护理风险处于“风险高”等级比处于“风险低”等级趋势大;a/c=1为均势,即ICU护理风险处于“风险高”等级与处于“风险低”等级趋势相同;a/c

1.2.3ICU护理风险分析步骤

1.2.3.1指标权重及专家权重

指标权重指每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大小,专家权重是指由于专业、工作经验、职称、职务、评审档案等因素对打分的影响。指标权重与专家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

1.2.3.2 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等级

考虑到μ的取值范围为[-1,1],本文采用“均分原则”将其分成3级论域:“风险高”(0.33,1],“风险中等”(-0.33,0.33],“风险低”[-1,-0.33]。

1.2.3.3 ICU护理风险分析结果

考虑指标权重时,计算式为:

式中W为专家权重矩阵;R2为同异反三元分析矩阵,通过式(2)计算;E为联系分量矩阵。

二、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①对i取值分析。由于i在区间[-1,1]不断变化,因此,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所属等级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当i=-1,j=-1时,即ICU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有所提高、填写护理记录更为认真等,得到μ=-0.48。因此,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处于“风险低”等级,即风险等级由“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低”;当i=1,j=-1时,即ICU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有所下降、操作态度变差等,得到μ=0.38,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处于“风险高”等级,即风险等级由“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高”。②集对势分析。针对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SHI(H)=0.84,可知ICU护理风险瞬时态势属于反势,即护理风险整体发展方向:向“风险低”等级转化较向“风险高”等级转化趋势大。

三、讨论

集对分析理论具有解决动态性问题、模糊性问题等优点,而ICU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技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多变性决定了其不是一个静态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本研究结合集对分析理论特点,从多个角度对ICU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获得了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属于各个风险等级的程度,合理、可行;针对ICU现场情况,聘请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其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进行现场评分,得到了ICU某一时刻护理风险联系度;根据联系度含义,结合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形可知,该系统有可能从等级“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低”,也有可能从等级“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高”。本文建立的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涉及多个指标,任一指标变化都会使取值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风险态势变化。

护理风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ICU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集对分析理论能解决动态性问题的优势,以一定时期为周期进行ICU护理风险分析;根据风险等级高低,不断总结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为ICU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指明了改进方向。

第2篇

关键字:信用风险管理 客户信用评级法 贷款风险分类法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竞争。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同时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因此,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鉴作用。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都是以定性分析、经验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各种财务工具的运用被放在次要的位置。目前,这种局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由客户评价体系——客户信用评级法和债项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法所构成的两维评级体系。

客户信用评级法的现状

从2001年起,我国各商业银行先后改革了信用等级分类方法,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的综合分析法,引入了量化评级手段,建立起信用等级评定的计算机系统,使信用等级分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各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基本上是参照1999年由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对竞争性工商企业的评定方法。在具体方法上,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比重一般占70%以上,定性分析的比重一般不超过30%;定量分析采用功效系数法,定性分析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其信用评级指标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财务比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发展能力等进行评价。评议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非定量因素进行分析。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现状

2002年起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一逾两呆”的期限分类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以风险为基础,通过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核心是对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对还款可能性的把握主要是从财务状况、现金流量、非财务情况和信用支持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五级分类法的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的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分别是: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宏观经济、市场、行业情况,还款保证情况,银行贷款管理情况,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全面推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逐渐由定性为主向定量为主转变,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显著下降,尤其是1999年后新增贷款的发放上,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2%左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看到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客户信用评级法存在的问题

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 评级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我国商业银行通常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评级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评级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级指标和权重一旦确定就很少更改,使评级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风险状况。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使用同一模式的评级标准,显然存在局限性;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因素对其信用状况的影响可能不同,用固定的权重进行评级也是不合理的。

评级结果缺乏前瞻性。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企业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级。对于中长期的预测,过去的情况往往与未来趋势的相关性不大,以过去的财务数据为依据的评级结果不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此外,现行的评级方法对企业发展前景重视不够,给予的权重较低,也使评级结果更多的是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信用状况。

信用评级没有与相应的信用风险度量相结合 企业资信状况的不同和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违约率的不同和变化而被量化的。信用等级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信用等级对应不同的违约率水平以及信用等级改变会导致违约率变化来实现的,即AAA级的违约率应该低于AA级,AA级的违约率要低于A级,依次类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关于信用等级违约率的测量、统计,信用评级体系没有与违约率挂钩,信用评级仅应用于客户选择、授信管理等少数领域。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 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人为因素较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主观判断的结果,而信贷人员在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贷款不同的分类结果。更为严重的是,信贷人员有时甚至根据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进行评定,人为地操纵分类结果,例如在其收入与清收不良资产联系的情况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数量就可能人为地增加。

第3篇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 分析 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参考 .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 目前 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 影响 的程度,采用定量 计算 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摘 要:根据工程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针对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对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定级评估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指导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以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R=P×C风险定级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 分析 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确定了风险因素的等级后,就可以将对风险因素抽象的认识变成定量的具体的认识,根据风险的级别确定风险控制的重点,结合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后果拟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计划,让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化,实现合理 经济 的风险管理.

4 结 语

大型水底隧道工程,由于其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和分析仅仅局限于其外在表象,那么风险管理将无从着手.从纷繁复杂的风险表象中,找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用定量 方法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采取合适的策略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

参考 文献

[1] 易萍丽. 现代 隧道设计与施工[M].北京: 中国 铁道出版社,1997.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1 概述

中小企业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新增就业岗位贡献率达85%,占据新产品、发明专利、GDP和税收的75%、65%、60%和50%,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生存困境,由于生产规模小、经营范围分散、涉及行业多等原因,中小企业在筹资能力、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障碍,如何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对资金、规模等提前进行风险控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重要。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基础,不同的风险情况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其威胁及影响后果。论文在对各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比较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探讨适合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管理最佳路径。

2 风险评估方法与比较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无论何种方法,企业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识别出的各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等。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定性风险评估国外研究中常有“德尔菲法”和“SWOT分析法”。如Schmidt,R等(2001)则运用了“德尔菲法”识别项目风险,即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集结专家的共识及各方意见,这种调查结果避免了受到权威或大多数意见的影响,评估结果更加准确。Frank,Alejando German等(2013)运用了“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综合评估风险大小。国内学者中黎静(2011)认为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定性评估企业风险。彭华涛、单初(2002)认为可根据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系统分析,实施环境分析法评估风险。刘爽(2008)认为涉及企业整体的风险评估,需要逐个分析企业各个部门及具体流程,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即“分解分析法”和“流程图法”。

定量风险评估方面,国外学者Kamal M.Al-Subhi Al-Harbi(2001)在项目评估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即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递阶层次结构,再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方案进行比较以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Pau l R等(1998)还提出了另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即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能够评估潜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同时近些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就AHP法(李德庆等,2011)及风险矩阵法(徐贤浩等,2006;李海凌等,2009)研究风险评估问题。另外还有学者运用概率计算法(许凯等,2013)、专家打分法(方红星,2002)、灵敏度分析法(蔡琳等,2008)等不同量化方法评估企业风险。

2.2 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国内外研究中的中小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数据资料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分部分析法,德尔菲法,SWOT分析法。定量评估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概率计算法,专家打分法,灵敏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不同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如下:(见表1、表2)

3 实证研究

3.1 企业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该企业地处江苏省南通市,2006年成立,公司拥有员工50余人,外贸业务人员20余人;主营业务是家用纺织,包括各种布料以及成品;其产品约35%销往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美国占20%,东欧20%,南美15%,中东5.5%,其他亚洲地区4.5%。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采取积极鼓励政策,南通市也拥有较完善的纺织品贸易市场体制。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量日益增加,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限制越来越多,该公司经常出现一些因技术、环保等问题的退单现象。从公司内部组织经营来看,企业外贸业务起步晚,规模小,与较成熟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且进行海外业务时,企业对客户信息、国外政策文化了解不全面,出现过因客户失信、文化争执而导致公司利润受损的情况。

3.2 研究方法

通过对风险评估方法特点、适用情况的分析,风险矩阵法程序性强,且结合了风险影响程度及概率大小,考虑较全面,适宜评估企业整体风险状况。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可以利用风险矩阵来评估风险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并且通过计算风险概率,评定风险级别。

具体来看,风险矩阵法在企业风险评估上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分级(见表3)。其次,风险发生概率水平分级(见表4)。再者,建立一个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对照表,从而得出各个风险高、中、低级别(见表5)。第四,不同的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组合有可能得出相同的风险级别,高、中、低风险级别难以真正评估出各种风险的重要程度,因此通过计算Borda序值,将处于同一级别的风险区分开来。

具体做法如下:设N为风险总个数,i为某一个特定风险,k表示某一准则。风险矩阵有两个准则:用k= 1表示风险影响等级,k= 2表示风险概率等级。如果Rik表示风险i在准则k下的风险等级,则风险i的Borda值由下式算出: bi=■(N-Rik)

计算得到每一种风险Borda值,从大到小可排列出各风险的Borda序值。Borda序值是结合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风险重要性排序。一个风险的Borda序值表示比它更重要的风险的个数。即Borda序值如为0,则表明该风险最重要;Borda序值为1,表明另外还有1个风险更重要,依此类推。因此Borda序值越小,说明该风险越重要,对企业的影响越关键。

3.3 风险评估指标选择

根据案例外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誉风险等六个主要风险类别进行指标的分析选择。

政策风险。企业生存需要稳定的政局环境和政策支持,特别对于外贸行业来说,国内外的政策变化都影响企业发展。其具体包括:国内纺织品出口法律法规,我国对纺织品出口补贴率,纺织品行业标准;国外纺织品进口法律法规,配额限制;WTO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争端处理机制等。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市场风险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具体包括:消费者偏好变化;竞争者竞争行为;纺织品市场供需变化;原料市场价格、供给变化等。

汇率风险。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汇率风险同样威胁企业生存。且我国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市场极不稳定。其包括:市场通货膨胀变化;人民币对各货币的汇率值变化;国际收支顺逆差变化等。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最重要、最具有综合性的风险。对于A公司这种外贸中小企业,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融资风险;国际投资风险;偿债能力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人力资源风险。对于外贸公司,优秀的外贸人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反之人员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企业损失。人力资源风险具体包括:企业人才聘、解机制;员工薪酬满意度;优秀外贸人才主动离职率,外贸人才缺口比例等。

信誉风险。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在与国外客户合作的过程中,良好信用和相互了解是基础。因此信誉风险不仅应包括:企业自身信用等级,服务投诉率,企业逾期还贷率,负面消息曝光率等;还应包括:国外客户经营状况,信誉情况,国外政策文化等。

3.4 评估分析

风险评估指标选定后,采用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表(实际发放问卷50份,有效收回50份),汇总专家对风险程度的打分结果,总体认为财务风险最重要,市场及汇率风险次之,而由于我国政局稳定,政府对产品出口较支持,且该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同时信誉良好,因此对于政策、人力资源及信誉风险总体意见认为风险系数较低。

综合以往资料数据及各量化指标,对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进行了大致的计算估计,最终分析得出上述六种风险类别的风险影响等级及风险发生概率(见表6)。

表6 企业风险划分等级及概率

按照表5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组合对应关系,各风险类别的风险级别:政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级别为“低”,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誉风险级别为“中”,财务风险级别为“高”。处于“中”级别的风险有三类,“低”级别的风险有两类,因此需要计算Borda值,重新进行风险排序。以政策风险为例,比政策风险影响等级高的风险有3个,比政策风险发生概率大的风险有4个,因此根据Borda值计算方法:bi=■(N-Rik)=b1=■(N-R1k)=(6-3)+(6-4)=5

依次计算其他风险方面的Borda值,得出分别为5、8、10、12、4、6,排列出Borda序值为:4、2、1、0、5、3(见表7)。即对于该企业来说,这六种风险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政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

表7 风险类别、风险影响等级、风险概率、风险级别Borda序值对照表

4 结果分析

风险矩阵法评估得出的风险重要性结果与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一,案例公司中财务风险是最应重视的,主要是因为财务风险涉及面较广,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且资金的往来向来是企业中最关键的部分。

结论二,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特有的风险类型,汇率波动对其业务收益有直接的影响。而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汇率则可以直接归类于市场风险中,影响不大,反而其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如产品供需、市场竞争等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结论三,对于信誉风险,虽然由于案例公司自身信誉良好,大多问卷结果认为其影响不大,但因为公司海外业务量渐大,对象又不固定,所以容易因对客户情况了解不清或两国文化不同而带来损失。

结论四,政策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因我国对纺织品出口较支持,且国外市场对我国纺织品需求限制不多,企业只要遵守WTO相关规定即可。而人力资源方面,案例公司对人才很重视,人才培养体系较完整,因此目前不存在大的风险可能。

参考文献:

[1]马骏.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新浪财经, 2012.

4.26.

[2]Schmidt R,Lyytinen K,Keil M,Cule P.Identifying software project risks:An international Delphi stud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7 (4):5-36.

[3]Frank,Alejando German,de Souza,Diego Vinicius Souza,Duarte Ribeiro,Jose Luis,Echeveste,Marcia Elisa. A framework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vestment alternatives sel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3,51(19):5866-5883.

[4]黎静.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1(10):67-68.

[5]彭华涛,单初.企业多元化的风险识别与衡量[J].企业经济,2002(7): 29-31.

[6]刘爽.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7]Kamal M.Al-Sunhi Al-Harbi.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19-27.

[8]李德庆,李春芳,向钰.层次分析法在绿色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9-55.

[9]Paul R,Garvey P R,Lansdowne Z F.Risk matrix: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assessing,and ranking program risks [J].Air Force Journal of Logistics,1998(25):16-19.

[10]徐贤浩,汤泽淋.基于风险矩阵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J].物流技术,2006(5):68.

[11]李海凌,项勇.基于风险矩阵的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排序[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2.

[12]许凯,徐翔宇,李爱花,杨大文.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承德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139-146

[13]蔡琳,蔡瑜.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79-80.

[14]李聪波,刘飞等.基于风险矩阵和模糊集的绿色制造实施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209-214.

[15]庞碧霞.WK外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第5篇

关键词: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风险识别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社会稳定潜在着较大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各省市政府紧密贯彻中央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

一、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机制是指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或重大项目审批前,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社会矛盾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和预案,以便充分考虑相关群体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防范化解社会稳定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创新工作机制,主要评估范围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

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参照,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社会风险分析和评估范围

主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组成风险分析调研咨询组,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基地现场调查及相关规划资料,对项目选址周围用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居民住宅、办公楼、工业厂房、医院、商业设施、配套设施、道路等进行调研分析,甄别出项目周围主要建筑和敏感目标。

(二)社会风险分析和评估过程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主要经历了风险调查、风险因素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判、风险对策建议、报告撰写等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风险调查: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召开会议;

2.风险识别:因素识别、风险筛选、编表汇总;

3.风险估计:概率估计、影响估计、时间估计;

4.风险评判:概率等级评判、影响等级判断、整体风险评判;

5.风险对策建议:研究应对策略、提出分工建议、提出预案建议;

6.报告撰写:撰写初稿、论证研讨、修改完善。

(三)社会风险分析评估的主要方法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风险因素对照法、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综合评估法。

1.风险因素对照法。根据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一般编制中的风险因素分类,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参考评价指标,逐条对照,初步识别项目中可能引发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

2.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是通过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能性大小)做出主观估计,以此作为风险事件概率结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主观概率法一般和其他经验判断法结合运用。

3.综合评估法。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通过调查专家的意见,获得风险因素的权重和发生概率,进而获得项目的整体风险程度。

4.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根据判断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和风险影响等级,运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也称风险评价矩阵)对单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判定其风险等级。

(四)社会风险识别和估计

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一般可以分解、归纳成项目工程风险因素和项目与社会互适性风险因素两类,主要发生在项目的前期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工程风险因素包括直接风险因素和间接风险因素,根据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又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工程风险因素随项目情况而各异,一般可分为以下6大类:

1.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方面的风险:包括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全面合法合规;规划选线(选址)是否合理;规划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

2.技术经济方面的风险:包括工程方案是否合理;施工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和实施进度安排的合理性;资金筹措和

保障。

3.生活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物排放;噪声和振动影响;电磁辐射、放射线影响;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其二次污染(垃圾臭气、渗沥液等);日照影响;通风、热辐射影响;光污染;公共开放活动空间、绿地、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环境风险。

4.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包括项目“五制”建设是否到位;项目建设单位六项管理制度是否到位;地基开挖是否引起周边地质沉降或建筑损坏;施工是否引发周边人群生活不便;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5.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对周边土地、房屋价值的影响;就业影响(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是否下降;相关生活价格是否提高;对公共配套设施的影响;项目引起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6.安全和治安方面的风险:包括物理伤害事件;火灾、洪涝灾害;治安和公共安全影响。

(五)社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按导致后果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级:

A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大规模。风险水平高,项目必须严格实施削减风险的应对措施。

B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一般。风险水平较高,必须实施削减风险的应对措施。

C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个体矛盾冲突。风险水平一般,当前应对措施有效,可不必采取额外技术、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六)社会风险对策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将以有利于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降低风险潜在危害为原则,分析研究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控制对策建议。

风险对策措施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规避措施、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两大类。

1.风险预防和规避措施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2.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是在采取风险预防、规避措施后,对其中自留风险以及由此引发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方案,力图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第6篇

【关键词】施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评估矩阵

长大隧道施工往往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交通生活设施简陋等高风险的特点,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以往经验基础上评估长大隧道施工风险,进而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提高施工安全性。

1.工程概况

新建六沾铁路三联隧道长12136m,起止里程DK300+465~D1K312+601。隧道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主要有断层、岩溶、滑坡、危岩落石、煤层瓦斯、煤窑采空区等。地下水较丰富,主要为岩溶裂隙~管道水、基岩裂隙水。施工中易发生突水、突泥、煤层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2.长大隧道风险因素的识别及权重分析

根据本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施工风险因素,利用专家意见计算和对比同一层次上的各因素,并建立风险判断矩阵。假设某一层风险因素主要有A1,A2…An,两风险因素对比将其相对重要性aij反映出来,标度含义如表1所示;得出判断矩阵A=(aij)n×n,矩阵A的特征向量W的分量就为n个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一致性检验来对矩阵相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一致性比例CR进行判断。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将风险因素划分为3个层次,然后建立分析矩阵,计算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

3.评估矩阵及子风险水平确定

(1)Ⅰ级(低度)风险。风险等级指标为1级,风险分值为0分~2分,对于这类风险可以忽略,不需要进行处理。(2)Ⅱ级(中度)风险。风险等级指标为3级,风险分值为2分~4分,这类风险为可接受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频率。(3)Ⅲ级(高度)风险。风险等级指标为5级,风险分值为4分~6分,这类风险为不期望出现的风险,如果遇到这类风险要及时进行处理。(4)Ⅳ级(极高)风险。风险等级指标为7级,风险分值为6分~8分,这类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对于这类风险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4.评定风险等级

使用比较精确的数学用语言对项目风险进行模糊性评价分析,并将施工风险等级确定出来,步骤如下:在公式中,ui(i=1,2,…,m)指的是施工风险因素集合个体。(2)评价集的建立:评价集指的是评价结果的集合,一般使用V进行表示,即:V={v1,v2,…,vn}。(3)建立因素权重集:因素权重集可以将因素集中对各影响因素对于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情况进行反应,设各个风险因素ui(i=1,2,…,m)对应权重ai(i=1,2,…,m)。达到了归一化条件:将所有有可能对施工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对某一个评价集合的隶属度为标准构件评价矩阵R(4)初级模糊评价:为了可以将各因素的模糊性得出来,需要对所有基本因素对评价对象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使用基本因素权重ai(i=1,2,…,m)乘以评价矩阵R軒就可以得到初级模糊综合评价集(5)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对所有风险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后,为了将上一层次风险因素评价指标得出,将计算得到的基本风险因素评价指标建立成新的评价矩阵R軒′,然后将对应的权重ai(i=1,2,…,m)和R軒′相乘。(6)将bj作为权数,将表3中的分值作为标准对相关评价集元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相关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经过分析后,该长大隧道施工风险水平得分为4.36分,属于Ⅲ级(高度)风险水平。其中瓦斯风险水平得分为4.05分,塌方风险水平得分为4.61分,涌水突泥风险得分为4.13分,风险等级水平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方法

(1)控制突水突泥风险的方法1)在有降水情况的天气里,对于隧道内的地质以及水文情况应该加大监测力度,提前做好排水措施,避免由于降水的缘故造成突水突泥风险的上升,并且选用合适的应对措施来进行风险的降低。2)在隧道内应当将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的安置,在水量多的时候能够通过排水渠道进行水量的降低。3)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施工隧道内的地质情况和基本水文地质信息进行掌握,并制定出相应的紧急预案来应对突水突泥风险情况的发生。在水压力和水量超过隧道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应当采用相应的减压、堵水的措施来进行应对,其分层泄水和注浆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经过钻孔台车进行钻孔分流后可以很好地起到减少水量和降低水压的作用。(2)控制塌方风险的方法1)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对隧道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实时掌握隧道的地质情况。对于水文地质信息也要进行检测,通过所检测到的数据来进行隧道地质情况的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塌方风险的产生。2)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准确的测量方法来进行隧道施工情况的测量,对于隧道开挖所造成的地质情况应当进行准确的检测,及时将隧道的施工信息反馈到监测单位,监测单位根据数据情况再进行施工方法的分析,防止出现塌方的意外情况。3)在破碎围岩地段应当采用二衬施工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施工环境的变化,防止危险的发生。4)在施工时对施工隧道的围岩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3)控制瓦斯风险的方法在进行特长隧道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对瓦斯风险进行高度重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瓦斯风险。在特殊地质地段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采用经过改进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增加断面积能够加强隧道中的通风能力,降低瓦斯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该隧道工程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提前做好了施工风险预防以及施工风险控制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风险控制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群芳,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计算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60-64.

[2]王梦恕.厦门海底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安全风险分析[J].施工技术,2005(08):1-4.

第7篇

【关键词】五级分类 大额贷款风险分类 量化分析

引言

2006年,银监会开始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广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期待实现“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基本实现了信息系统矩阵自动分类,但是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由于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和担保分析,判断因素多且难度大,再加上由于一些机构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认识不到位,信贷基础管理薄弱,分类人员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主观性强,导致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大打折扣,可以说大额贷款风险分类已经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重点和难点。

一、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基础管理薄弱,分类依据不充分

信贷资料是否真实、完备是影响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很多信用社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完整,贷后检查薄弱,不能连续收集借款人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或者对借款人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审查不严。如果信贷人员依据这些不完备的贷款资料进行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难免会出现分类结果与贷款真实风险状况存在偏离的现象。

(二)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亟待进一步提高

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更加先进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或者风险识别体系,它包含了大量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这就要求分类人员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与贷款分类有关的专业知识。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再学习机会少,且长期身处农村社区,对经济金融政策掌握不够,在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贷款风险。

(三)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观性强,分析技术有待量化

按照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大额贷款五级分类侧重于通过借款人的财务变化情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担保情况和非财务因素等,来综合判断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然而由于大额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模糊,框架较粗,造成分类人员在对大额贷款进行五级分类时,主观性强,这就需要对相应的分类标准进行提炼,找出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五级分类的量化体系。

二、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量化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虽然目前全世界各监管当局都非常重视贷款风险分类的推广,但是国际上仍然没有统一的贷款分类技术,也没有评估贷款风险的标准程序。对于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方法,各国银行界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欧美很多银行机构强调严格以统计结果为基础进行分类,南美和澳洲一些银行则强调以专家判断为基础。我国的邹平座、张华忠、迟国泰、罗东伟等则针对国内以定性为主的贷款风险分类现状,提出建议追随国际上信用风险度量的量化趋势,修改分类标准和体系,对各分类要素进行排序,逐步量化分类标准。

结合上述国内外贷款风险分类的研究成果,现阶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利用量化技术和科技手段优化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以增强可操作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一)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1.科学化原则。要主动顺应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方式的变化,紧紧围绕贷款风险分类核心定义,以全面高效的信息系统资料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排除个人的猜测和偏见,最终确定合理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

2.标准化原则。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的有效性在于建立标准的分类管理模式,在于及时有效的识别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具体体现在分类流程的标准化,分类方法的标准化和分类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但以定量分析为主原则。从现代风险管理角度看,科学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必须依赖于定量分析作为决策的支持和依据。目前,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国际化银行在贷款风险分类中比较注重量化模型分析方法的运用,普遍具有较高的风险分类水平。而我国农村合作机构在贷款风险分类量化分析方面仅仅是刚刚起步,大部分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仍然依赖于信贷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主观性强,分类结果常常带有人为因素。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

4.可操作性原则。大额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分类人员大多是基层信贷人员,因此分类模式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保证大额贷款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第8篇

[关键词]高风险用户;电力营销;电费结算;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先用电后收费的模式,这种交易模式为用户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得电费收缴存在一定问题。按照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为企业创造较大利润的往往是少部分用户,电力企业同样适用这一原则,少量企业用户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尤其是钢铁、煤炭等高耗能企业。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行业面临着被淘汰或者转型的困境,盈利能力下降,这就使得带电收缴存在较大风险,必须强化对高风险用户的管控,以减少企业的损失。本文尝试以国家电网一体化大营销体系管控平台为基础,设计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满足企业管控高风险用户的需求,强化电力企业电费收缴风险管控能力。

1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需求

1.1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电力企业过往相关经验以及系统设计目标,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电费结算高风险用户统计功能、高风险用户查询功能、高风险用户预警功能、高风险用户反馈功能、高风险用户管理功能、大型集团用户维护功能等。系统使用者主要是电力企业总部电费专责人员与省(市)级分公司电费专责人员。

1.2系统非功能需求

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非功能需求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系统响应时间(见表1),其标准参照一体化大营销体系平台;其二是系统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占用率,要求正常状态下CPU占用率不超过40%,高峰时期不超过75%;其三是系统内存占用率,要求正常状态下内存占用率不超过50%,高峰时期不超过75%[1];其四是系统分辨率,要求系统应支持目前主流的几种分辨率,如1280×768、1280×800、1280×960,甚至更高;其五是系统兼容性,要求系统至少可以支持两种不同浏览器的显示与操作。

2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核心技术

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才能实现既定功能,满足使用需求,下面对其中的核心技术进行简单说明。

2.1多维分析技术

多维分析技术是系统实现数据分析与需求展现的基础,主要使用的是多维分析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功能,具体包括关系型与多维联机分析处理,前者的优势在于加载数据的速度快、系统存储空间占用较少,但是其响应速度低于后者[2]。后者的优势在于响应速度快,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决策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加载数据的速度较慢,而且会占用较大存储空间。

2.2数据转移技术

数据转移技术主要涉及数据复制技术与数据仓库技术(Extract-Transform-Load,ETL)。前者负责数据复制,不具备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应用于数据产生与传输过程;后者负责数据分析挖掘,具备较强的数据转换与清洗功能[3]。

2.3UI展现技术

本设计中采用的是AdobeFlash与Flex两种软件,以此进行智能编码、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设计等。

3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本设计以国网一体化大营销体系管控平台为基础,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两级部署,即总部与省(市)级分公司,其中营销业务应用为省(市)级分公司提供用户档案;省(市)级分公司支撑用户电费统计、高风险用户档案收集[4];省(市)级分公司负责收集并存储高风险用户详细数据,利用数据复制技术向总部实施传输,支撑总部对高风险用户的统计、分析、管控。总部与省(市)级分公司间的通信依靠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实时通信功能,同时负责少部分数据传输;总部与省(市)级分公司数据传输采用数据复制技术、数据转换技术,确保总部与省(市)级分公司数据的一致性;总部数据采用ETL技术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可分析结构并存储到数据库中,最终采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完成数据分析处理,输出相应的结果。

3.2系统功能设计

3.2.1高风险用户管理功能高风险用户管理功能主要针对省(市)级分公司,负责增加、更改或者删除高风险用户管控措施[5]。省(市)级分公司电费专责人员根据总部公布的重点关注领域以及国家对相关行业制定的政策,对辖区内用户进行筛查,明确其中的高风险用户,若系统中尚未存在该高风险用户,则将其录入系统列表,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若系统中已存在的高风险用户风险等级降低,则将其从系统列表中删除;若大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更新系统列表中高风险用户管控措施,则应与相应责任人讨论后在系统中进行更改。3.2.2高风险用户统计功能高风险用户统计功能主要针对电力企业总部,负责对各省(市)级分公司高风险用户的用电量、电费等信息进行统计[6]。省(市)级分公司确定本辖区高风险用户并将数据传输至总部,总部根据上报的用户用电量、电费等信息对高风险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用电量汇总、电费汇总、用电量分布以及用电量趋势等。然后按照用户的产业、行业分类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若经过统计后对高风险用户的信息存疑,可对对应省(市)级分公司下发督办工单,并提出相应的督办意见。3.2.3高风险用户查询功能高风险用户查询功能主要针对电力企业总部,负责展示各省(市)级分公司上报的高风险用户的详细信息。各省(市)级分公司上传完数据后,总部专责人员查看每个用户的信息及风险应对策略,对策略有异议的直接与责任人沟通,以确保策略的可执行性。总部专责人员根据省(市)级公司、行业分类、营业区域等查询条件查看各省(市)级公司上报的高电费风险用户档案及风险应对策略信息。3.2.4预警督办统计功能预警督办统计功能主要针对电力企业总部,负责统计、查询、展示下发给各省(市)级分公司的督办工单处理状态、反馈情况等[7]。总部向省(市)级分公司下发督办工单后,省(市)级分公司应及时对相关内容做必要说明,同时及时按照督办意见进行处理,并在系统中反馈完成情况以及预估完成时间等。总部利用系统定期统计督办工单分布、处理情况,并对各省(市)级分公司处理效率以及时效性进行对比,对处理效率低、不及时的省(市)级分公司后续应重点关注。3.2.5大集团用户维护功能大集团用户维护功能主要针对电力企业总部,负责创建、更改、删除大集团用户。省(市)级分公司需要将存在电费收缴风险的大集团用户以及隶属于集团的用户信息上传至总部,由总部电费专责人员采集存在电费收缴风险的大集团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录入系统列表中,不同用户间允许存在级联关系,总部完成维护之后将用户相关信息下发至对应省(市)级分公司。省(市)级分公司仅负责接受总部维护结果以及维护日志等信息,没有删除、更改用户信息的权限。3.2.6预警督办工单反馈功能预警督办工单反馈功能主要针对省(市)级分公司,负责查看督办工单,填写督办工单处理措施、处理进度等信息,并将信息反馈至总部。省(市)级分公司在接收到督办工单后,应先利用系统对督办工单进行分类,若是预警工单,则应根据工单中提供的信息安排专人对用户进行监控;若是督办工单,则应根据工单内容明确处理措施,并及时填写情况说明、督办结果等信息并反馈至总部。3.2.7二级集团用户管理功能二级集团用户管理功能主要针对省(市)级分公司,负责新增、删除辖区内集团用户与其他用户的关联信息,并将具体情况上传至总部。电力企业总部通过系统完成大集团用户信息维护之后,省(市)级分公司应及时筛选出本辖区内与大集团用户存在隶属关系的用户并调出用户详细信息,在系统列表中新增关联关系;若已经存在的关联关系不再满足关联条件,则应从系统中删除。

3.3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对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功能的分析,要支撑系统功能实现,数据库应分为两种表,即查询统计与管理类的表。高风险用户列表管理需要采用用户档案表与用户清单表;收集高风险用户操作信息需要采用日志记录表;高风险用户统计查询需要采用统计汇总表与明细表;大集团用户管理需要采用管理表、级联关系表;预警督办工单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工单信息记录表与反馈表。根据上述思路,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应当包括用电用户信息表、高风险用户档案表、高风险用户信息删除明细表、高风险用户电费明细表、高风险用户汇总表、大集团用户信息汇总表、大集团用户信息下发日志表、大集团用户级联关系表、预警督办工单清单表、预警督办工单用户信息表、预警督办工单督办日志表、结果反馈表等多个表项。

3.4系统实现技术

完成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与功能设计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开发工作,以实现系统功能。本设计中,系统开发语言采用的是Java,系统前端界面实现采用的是JSP、HTML、JavaScript以及Flex,系统开发平台利用的是国家电网SG-UAP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的是Linux,数据库实现采用的是Oracle,操作系统采用的是Windows系统,服务器采用的是Weblogic。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对诸多高耗能行业采取了多项管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力企业许多大用户电费收缴风险增加,为强化电力企业对高风险用户的管控能力,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电力营销缴费高风险用户管理系统,为高风险用户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基本满足了电力企业管理电费收缴高风险用户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宇哲,雷霞,陈晓盛,等.基于BP神经网络电力大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5):49-53.

[2]谷林峰,余虎,王路,等.客户交纳电费信用与风险等级评价系统[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44.

[3]陈佩莉,钱毅慧,潘勤,等.基于交费大数据的电力用户欠费风险等级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1):50-53.

[4]郭兰兰,沈力,陆雯.电费分次结算对化解大用户电费风险的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8(增刊1):20-24.

[5]滕喜全,沈雯云.浅析供电企业营销财务一体化之电费结算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8(16):5.

[6]黄琳,朱佳.长三角区域配电网跨省协同电费结算机制确定[J].农村电工,2020(10):2.

第9篇

关键词: 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级法;贷款风险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 F832

风险是决定金融业发展及其行为的基本要素。金融系统的制度安排、结构设计、运作流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配置。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产流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总枢纽”和“调节器”。而在本质上,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独特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与风险相伴而生。能否有效地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在国内这样一个以银行体系为绝对核心的金融系统当中更是如此。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都是以定性分析、经验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各种财务工具的运用被放在次要的位置。目前,这种局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由客户评价体系――客户信用评级法和债项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法所构成的两维评级体系。

(一)客户信用评级法的现状

从2001年起,我国各商业银行先后改革了信用等级分类方法,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的综合分析法,引入了量化评级手段,建立起信用等级评定的评级系统,使信用等级分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定性分析法

商业银行的传统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财务报表、行业特征、财务信息质量、债务人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价。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在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中,财务报表是其中的重要资料。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概括与反映,它以规范的归类方法向股东、客户和监管部门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向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分析、衡量经营业绩和控制经营行为的依据。

此外,专家分析法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它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在此方法下,信贷决策是由专家做出的。对信贷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专业技能以及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把握和权衡。

根据专家分析的内容和要素的不同,又分为“5C”法、“LAPP”法、“5P”法、“5W”法等,其中“5C”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5C”法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5项因素作出信贷决策,具体内容包括: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在这一制度下,不同的专家在对同一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完全不同的标准,这些人在选择客户时有着强烈的偏好,这样就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布。

2.定量分析法

(1)传统定量评价方法――财务比率分析

在财务报表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指数分析法、边际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其中财务比率分析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财务比率一般是通过将同一会计期间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的数据进行相除求得。一般将商业银行的财务比率分为:收益比率、风险比率和其他比率。

(2)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如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借款人的收入、年龄、职业、资产状况等给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得分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主要包括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线性判别模型等,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3)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 Metrics)

该模型是一个以VaR方法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型。由J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机构(美国银行、KMV、瑞士联合银行等)于1997年推出的信用度量术,旨在提供一个进行信用风险估值的框架,用于诸如贷款和私募债券这样非交易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计算VaR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P,而大多数贷款不会在市场上公开交易;二是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波动性或者标准差δ。在险价值法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框架,利用可得到的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下一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和收益率,就可能为任何非交易性贷款计算出一组假想的P和δ,随之算出一项贷款的信用VaR。

目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缺乏一个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模型或方法。各模型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从风险定义、风险来源、信用事件、可回收率和求解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现状

从2002年起,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一逾两呆”的期限分类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以风险为基础,通过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核心是对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对还款可能性的把握主要是从财务状况、现金流量、非财务情况和信用支持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银行客户的信用评级不同于对贷款(债项)的评级,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是对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的历史记录、主观意愿和客户还款能力的综合评价,对贷款(债项)的评级是在对客户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结合贷款方式和违约率大小进行风险评级。在具体实施五级分类法的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的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分别是: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宏观经济、市场、行业情况,还款保证情况,银行贷款管理情况,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全面推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逐渐由定性为主向定量为主转变,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一)客户信用评级法存在的问题

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评级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我国商业银行通常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评级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评级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级指标和权重一旦确定就很少更改,使评级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风险状况。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使用同一模式的评级标准,显然存在局限性;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因素对其信用状况的影响可能不同,用固定的权重进行评级也是不合理的。

评级结果缺乏前瞻性。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企业过去3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级。对于中长期的预测,过去的情况往往与未来趋势的相关性不大,以过去的财务数据为依据的评级结果不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此外,现行的评级方法对企业发展前景重视不够,给予的权重较低,也使评级结果更多的是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信用状况。

信用评级没有与相应的信用风险度量相结合。企业资信状况的不同和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违约率的不同和变化而被量化的。信用等级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信用等级对应不同的违约率水平以及信用等级改变会导致违约率变化来实现的,即AAA级的违约率应该低于AA级,AA级的违约率要低于A级,依次类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关于信用等级违约率的测量、统计,信用评级体系没有与违约率挂钩,信用评级仅应用于客户选择、授信管理等少数领域。

(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人为因素较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主观判断的结果,而信贷人员在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贷款不同的分类结果。更为严重的是,信贷人员有时甚至根据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进行评定,人为地操纵分类结果,例如在其收入与清收不良资产联系的情况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数量就可能人为地增加。

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顺序没有合理确定。一些商业银行在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时,虽然设定了一些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如前文所提到的七大量化指标,但这些因素或被同等对待,或由信贷人员的喜恶来决定其先后顺序,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还款能力是决定按时足额偿付最重要的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与客户的关系或客户提供担保品等情况而没有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贷款风险分类没有与特定的违约损失率相结合。贷款的风险程度是通过贷款的违约损失率来衡量的,正常类的违约损失率应低于关注类,关注类的违约损失率应低于次级类,依次类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没有和特定的违约损失率相联系,按贷款分类结果实行差别定价以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调整下一年度的授信额度等深层次的风险管理无法开展。

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对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在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等都与国外同行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尽快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银行界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法的对策

改进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和权重是评级体系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因为充分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根本保证。我国企业从1998年起才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商业银行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重视不够,可在现有的财务指标分析基础上补充现金流量比率分析,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第二,加大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预期状况等评级指标的权重,使评级结果更能反映企业未来的资信状况。第三,定期对评级指标和指标的权重进行考察,根据影响企业信用状况因素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将违约率引入信用评级法中。违约率的取得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信用评级确定被评对象的违约概率,二是通过违约率模型直接测定违约率。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前一种方法更可行。各商业银行可以积累历史数据,通过对以往评级结果的跟踪,把违约数量或金额与这一等级的贷款总数量或总金额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等级的违约率,建立起违约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通过同一信用等级的违约率来预测目标企业的违约概率。

改革信用评级法中过于简单的量化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评级法主要是进行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风险揭示不足。然而,要运用Credit Metrics、Credit Risk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模型,诸多条件还不具备。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模型,例如阿尔特曼的Z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选择了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的比率,构建了一个线性函数,Z值直接反映客户违约可能性的大小。Z评分模型所选取的财务比率可以从客户的财务数据中得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计算出来的Z值较为明确地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运用这一模型对完善信用评级方法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完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对策

改进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设置。加强贷款分类标准的量化。对贷款分类标准中可以量化的因素,如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价,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得出同行业的平均值以及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以此为基础设定不同级别的标准值,使分类标准更具操作性。对于其他不能直接量化的标准,可以使用加权打分法,根据不同标准对还款可能性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权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定每一级别的分数。

合理确定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顺序。不同因素对客户偿债的影响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各项标准对还款可能性影响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顺序。取得借款人偿债能力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分析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可将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放在第一位;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是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都是第二还款来源,可将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评价排在第二位,还款保证情况评价排在第三位;同理,根据其他标准对还款可能性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其次序。

把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与预期损失率挂钩。贷款风险分类信息要反映贷款的损失率和清偿率,并以之作为银行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拨备政策及贷款定价决策的依据。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把贷款分类结果与损失率相联系,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跟踪过去的分类结果,对每一级别的贷款损失情况进行统计,把损失金额与这一级别的贷款总金额对比,得出这一级别的贷款损失率。由于贷款风险分类法在2002年才开始全面推行,所以现阶段要获得不可缺少的大规模的样本,各商业银行之间必须加强合作。

进一步建立较为合理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度量和管理进行研究,对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提供合理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国雄.信用风险决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王光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 叶蜀君.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5] 杨子健.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 宋效军,任若恩,张晓晴.商业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构造风险管理体系[J].企业经济,2006(4).

[7] 夏朝光,张绍平.关于改造现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1(2).

[8] 孙艳.内部评级法下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分析[J].新金融,2010(4).

[9] 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1).

第10篇

【关键词】农网 改造升级工程 风险管控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与管控,风险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以提升农网运行安全为目标。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其中的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加以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应用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克服由于风险带来的困难,进而有效提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维护农网建设与运行的正常秩序,对农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对农网改造升级的重要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生产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农村电网的改造与升级是十分必要的。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电网改造与升级,提升供电能力。由于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落后,运维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电网管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这就给农网改造升级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采取风险识别、分析以及控制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处理和解决相应的问题,规避或消除风险,进而保证农网升级改造的安全、平稳、有序的进行。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农网改造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

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的要点

2.1 风险识别

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体系当中,风险识别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风险管控的起点。风险识别通过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结合相应的数据,准确的对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风险加以判定,具有预测风险的功能和作用。风险识别的敏感度很高,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的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风险识别贯穿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的全过程中,深入到各个环节当中,清晰、详尽的掌握风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设计、技术以及施工是存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一,设计方面。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设计不合理,比如变电站接入、主变容量选择以及无功补偿及调压措施等方面,其方案、技术以及参数的设计不合理,容易滋生安全隐患;其二,技术方面。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当中,需要对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的测算和分析,其目的就在于避免技术风险。技术选择和参数选取的不合理,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其三,施工方面,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加上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风险。另外,经济风险也是需要重点管控的内容。在风险管控体系当中,需要加强对以上重点环节的风险识别[2]。

2.2 风险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的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明确风险的大小程度,进行等级划分,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探究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根据其中存在的相关或制约关系,提升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整体性,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农网改造升级当中的风险,有效的予以控制,避免风险的再次发生。在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当中,风险发生概率的预估是其中的关键点。风险概率同样也是风险程度判断的参考依据,根据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以预防。

2.3 风险预防

“亡羊补牢”远没有“防患于未来”的效果更好。风险预防是风险管控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以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价所得到的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准确预测风险形势和发生概率,从施工安全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加以考虑,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对于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高的风险因素,往往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规避策略。对于农网改造升级来说,损失控制的适用度较高,更好的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要求,进而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 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都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适用于不同的风险情况。在风险预防当中,风险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风险控制的跟踪、风险管控的监督以及风险管控方法的调整,为风险预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3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的实践

3.1 科学设计

从农网改造升级的实际出发,总体规划,科学设计,平稳、有序的推进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基于农网改造升级的风险管控体系,通过调研和勘察,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获得可行性施工方案。规范化、系统化的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建设进行细化管理。加强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网改造升级质量与水平,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与城市电网发展看齐,实现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 规范化管理

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全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以及预防,整体性提升农网升级改造的安全与稳定。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各项工作当中层层落实,配合监督管理制度,对人、物、财等资源加以严格的管控,深入到施工准备、施工操作以及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实现规范化管理,为农网改造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4]。

4 结语

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平稳、有序的实施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生产建设。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的要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以及风险预防,有效落实和执行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农网改造升级的各个环节当中,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电网的改造与升级。

参考文献:

[1]刘亚东,张连琪,于磊 等.结合农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可靠性[J].农村电气化,2012(3):58.

[2]梁波,秦立刚.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的探索[J].农村电工,2014(6):1-2.

第11篇

风险管理计划(PlanRiskManagement)一般是在项目的规划阶段,由项目团队举行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会议制定,确定在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活动、方法、职责、时间和预算等,是一个项目风险管理的行动纲领。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3)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项目团队成员均应参与到风险识别的过程,以便增加成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和责任感,也均应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项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在项目的进展中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旧的风险也可能会消失。风险分解结构(RiskBreakdownStructure)是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现引起潜在风险的多种原因,具有多种分类结构,企业可以选择以往项目总结下来的结构或者引用新的结构。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后者一般在前者完成后进行。3.1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QualitativeRiskAnalysis)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排列出优先级,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的发生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或大量的试验进行推测的,主观概率是通过专家经验或讨论进行推测的。客观概率比主观概率的准确性高,但在实际项目中有时很难收集到足够的历史数据或做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主观概率不可或缺。概率影响矩阵(ProbabilityandImpactMatrix)是定性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的组合,划分出风险的高、中、低级别,并以不同的颜色标识优先级(见表1)。3.2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QuantitativeRiskAnalysis)是对定性风险分析中排出优先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但有时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建立模型,而无法实施定量风险分析。预期货币值(ExpertedMonetaryValue)是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把方案中每个可能性的价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相乘,再将所有乘积加在一起得出该方案的预期货币值EMV,从而辅助项目决策,通常在决策树中使用。

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PlanRiskResponse)是按照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来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回避、转移、减轻和接受4种,等级较高的风险通常采用回避和减轻策略,等级较低的风险则采用转移和接受策略。项目经理应该为每种风险选择至少一种应对策略(高优先级的风险可能需要备用策略,以防当前策略失去效用),得到全部项目关系人认可后为其指定一个明确的应对负责人。风险应对计划的对象是已识别的风险,但项目过程中存在着未知风险,无法进行主动管理,项目经理除了可以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外,还可以通过分配一定的管理储备来应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RiskMonitoringandControl)是在项目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效用的过程。偏差与趋势分析(VarianceandTrendAnalysis)是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当前阶段的挣值和计划价值、实际成本的差别,分析出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风险应对策略或使用管理储备应急。

6结语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风险管理既是一项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风险管理也是一项投资,不仅涉及人员的投入,还有资金和物资等的投入,因此其成本不应超过项目的预期收益,当一个项目完成后,企业应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建立主要风险清单,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为下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做参考。

作者:李文彬 单位:韶关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杨俊芳.怎样做好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J].中国信息界,2007(5):39-41.

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风险 定量分析

1. 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团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和风险控制,采用多种方法、技术和工具,对项目所涉及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主动采取行动,尽量使风险事件的有利后果最大,而使风险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安全、可靠地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分析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尽量科学地进行风险分析,才能为风险管理提供正确的依据。英美等国许多部门制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从而保证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编写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一书,列专章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包括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编制,风险监控等内容,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项目风险管理论著。

我国对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体制的不断变化,风险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有所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承揽项目。针对国际项目的风险研究也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如钟伟容、龚燕平的《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和研究》,针对国际工程承包实践,建立了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模糊递阶辨识模型,定性分析了在施工阶段承包商所面临的施工风险。但综合来看,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国际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我国企业在项目风险分析上,很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

本文以中国某公司(文中简称甲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承建某工程项目(文中简称沙特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archy Process),对该项目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希望能够为国际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2. 沙特项目简介

2.1业主背景

本项目业主是沙特阿拉伯某矿业公司。沙特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在沙漠和山区地带储有铝钒土、磷酸盐、黄金、铜、石膏和银等矿产资源,且多在近地表层。虽然沙特是中东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长期以来除了石油,其他矿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国家经济过分依赖石油,经济较为单一化。为此,近年来沙特大力发展采矿业,以期实现经济多元化,其中包括建设一个大型磷酸盐工厂,由此需要建设一个1250万吨/年的磷矿石选矿厂项目。

2.2承包商背景

本项目的承包商是甲公司。该公司是国内的行业领先企业,以技术研发领先于国内同行业其他企业。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大量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智力输出型的国际化模式。2007年沙特项目招标,甲公司经过与多家国际著名工程公司的激烈竞争后中标,合同总金额4.5亿美元。

3. 项目风险识别及重要度评估

3.1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识别出项目存在8类风险及16项风险因素(具体过程略):

3.2风险估计

本文采用主观概率法,对识别出来的8类风险进行了分值估计,初步得出风险重要度(具体过程略):

4. 用AHP法进行项目风险量化分析

4.1AHP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 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因素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其优点是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把它们彼此区别开来,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层次分析法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问题和建立层次结构。在对待研究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后,要弄清楚问题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按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重要性级别,进行上下分层排列,形成一个层次结构。AHP法所建立的层次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完全相关性结构,即上一层每一要素与下一层次的所有要素完全相关;完全独立结构,即上一层要素各自独立,且都有不相干的下层要素;混合结构,是上述两种结构的混合。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三层:目标层,是决策问题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准则层,评价准则或衡量准则;方案层,指决策问题的方案。

(2)应用两两比较法构造判断矩阵。构造矩阵的关键在于设法使任意两个风险关于某一准则(上层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一般采用9级标度法,即某准则与另一准则的重要度用1、2、3、4、5、6、7、8、9来表示,并要求准则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出一个判断矩阵。若i元素与j元素的比较结果在判断矩阵中为aij,则标度见表2.1。标度1-9以及它们的倒数,是数值意义上的数字,而不是顺序意义上的数字。这些数字是根据人们进行定性分析的直觉和判断能力而定的。9个不同重要程度的数量标度完全能够标明两个事件之间不同重要性在程度上的差别。将专家对每一个层次中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用1-9级标度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即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中元素aij表示从判断准则Hs 的角度考虑要素Ai对要素Aj的相对重要性,即:aij=■ aij>0;aij=1/aji;aii=1

(3)确定项目的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度。在应用AHP法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时,需要知道Ai关于Hs的相对重要度,即Ai关于Hs的权重。计算分析程序如下: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W,再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对重要度。

然后,进行一致性判断。在对系统要素进行相对重要性判断时,由于运用的主要是专家的隐性知识,因而不可能完全精密地判断出Wi/Wj的比值,而只能对其进行估计,因此必须进行相容性和误差分析。估计误差必然会导致判断矩阵特征值的偏差,据此定义相容性指标。

若矩阵相容时,应有λmax=n;若不相容时,则λmax> n,因此可用λmax- n的关系来界定偏离相容性的程度。设相容性指标为C.I.,则有:

定义一致性指标CR为:

若一致性指标CR

(4)计算综合重要度

在计算各层要素对上一级的相对重要度后,即可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对项目风险要素进行优先排序。分析过程如下:

设第二层为A层,有m个要素A1,A2,…,Am,它们关于系统总体的重要度分别为a1,a2,…,am.第三层为B层,有n个要素B1,B2,…,Bn,它们关于ai的相对重要度分别为b1i,b2,…,bni,则第B层的要素Bj的综合重要度bj=■aibij,j=1,2,…,n

即下层j要素的综合重要度是以上层要素的综合重要度为权重的相对重要度的加权和。

(5)计算整体风险水平

根据项目风险估计中得出的各风险因素分值Ri,以及风险分析评价中得出的各风险因素权重Wi,得出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为:R总=■WiRi

(6)进行项目风险排序

根据项目各风险因素综合重要度计算结果,进行风险因素排序,找出关键风险。

4.2 沙特项目风险定量分析

根据本文4.1所述AHP法基本原理,以及3.1、3.2所识别出的项目风险因素及重要度评估,对沙特项目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4.2.1 建立本项目风险的递阶层次结构

4.2.2一级风险因子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分别构造项目的一级风险因子和二级风险因子的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和综合重要度计算。

如图4.1:

①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

选择项目管理方面的三位专家,采用两两比较尺度的取值方法,分别对A层(一级)和B层(二级)全部风险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综合对比三位专家的结果后,得出A层和B层风险因子的判断矩阵。

②权重的含义

本文中,A层(一级)风险因子的权重,指A层各风险因子相对项目整体风险的风险度,权重越大,说明该风险因子对项目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越大。B层(二级)风险因子的权重,指B层各风险因子相对其所属上层风险因子的风险度,权重越大,说明该风险因子对其所属上层风险因子的影响程度越大。

③综合重要度

本文中,综合重要度指各风险因素(即B层各风险因子)相对项目整体风险的风险水平,即风险度。

④项目整体风险水平

本文中,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由项目风险估计得出的A层各风险因子的加权平均预测值,以及本章得出的各风险因子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1) 一级风险因子判断矩阵

(2) 一级风险因子权重

(3) 一致性检验

4.2.3 二级风险因子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与一级风险因子计算方法相同,对二级风险因子进行矩阵构造和相关计算。本文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三类风险为例进行分析:

(1) 政治风险

当n=1或n=2时,C.R.=0,不检验一致性。

(2) 社会风险

由于社会风险项下只有一个子项,故权重(B5)为1

(3) 管理风险

同理,分别计算出法律熟悉程度风险B3=0.3333,执法环境风险B4=0.6667;社会文化冲突风险B5=1;通货膨胀风险B6=0.2491,汇率

(下转第232页)

(上接第195页)

变动风险B7=0.7509;自然风险B8=1;承包商技术能力风险B9=0.3333,设计风险B10=0.6667;资金支付风险B15=0.1667,成本费用风险B16=0.8333。

4.2.4 项目全部风险因素的综合重要度

根据:Bwj=■aibj,j=1,2,…n,计算B层全部风险因子的综合重要度(表4.9)

由表4.9可知,本项目最重要的风险是成本费用风险B16和汇率变动风险B7,在风险管理中应重点关注此两项风险。

4.2.5 项目总体风险水平

根据项目风险估计得出的各风险因素分值和项目风险分析得出的各风险因素权重,对项目总体风险水平计算如下(表4.10):

项目总风险分值为70.333,为较高风险,承包商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J·R·Turner等著,李世其等译.项目管理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1.

[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编,卢有杰,王勇译.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2.1.

[3] 郭仲伟. 风险分析与决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7.

[4] 陈立文.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1.

[5] 徐玖平,刘晓红. 项目风险管理.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