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赞美春节的诗歌

赞美春节的诗歌

时间:2023-05-29 17:4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春节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赞美春节的诗歌

第1篇

我曾经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昨天……

昨天下午,我出去玩时,看到六楼的王爷爷正在大门旁贴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贴一张标语:安全卫生重要,随时把门关好。那字体是温和醒目的蓝紫色,一点也不像红色那么扎眼。看了这句话,就好似一股清凉的泉水流淌在我的心间。

王爷爷也看到了我,他笑呵呵地说:“别看一句话,它会使楼道更加干净,大家心情更加舒畅呢!”我还发现,王爷爷特地用了不留痕的透明胶。

王爷爷的关怀和提醒,让我有些感动。出了大门,我看到地上很干净,忽然想起来上周我和表妹用石子刮,用手揭,去除了许多“城市牛皮癣”,而那些碎纸屑却都落在地上。我们忘了打扫,不知哪位好心邻居把它们收理了。

还有,我们耐心清理时,所见的路人都向我们微笑点头。他们的笑容里揉进了一份温暖,一份感谢。

想到这里,我动摇了自己的想法,失去了玩的兴趣,便思索边回到了家中。

我想起春节时,各家互送自己的拿手菜;想起大雨时,我坐邻居叔叔的车去上学;想起交水费我家没人时,楼上奶奶帮我家垫上了钱……邻里相互信任,充满了真情。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是啊,不仅我们单元楼,区、市、省、全国,不都充满了真情么!春节晚会上,朗诵抗南方冰雪的诗歌时,朗诵者噙着泪花,赞美那些冰雪中最可爱的人;汶川大地震后,满目狼藉中来回着一个个美丽的身影,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努力救人!

啊,人间真情永不变,尽管世界多磨难,尽管科技飞速发展,尽管金钱多起来,但只要人人有爱,这个美好的世界就会永恒!

第2篇

在我们眼巴巴地期盼绿意时,天气却出现了异常的“倒春寒”现象,无意间,一场春雪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雪,乐坏了孩子们,也喜煞了城市里的大人。盼了整个冬季却不见雪的农民更是把串串笑声撒进了村庄、田间地头。此时,一首《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呈献给孩子们,诵读后,所有赞美春雪的言语都显得乏味了。

第一站――惊蛰

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了24节气的来历。让孩子们对24节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24节气歌,第一次晨诵的内容确定为24节气歌: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问;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家查看日历,记录下令年24节气的具体日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选择了几条有关惊蛰的谚语及韦应物的《关田家》作为诵读内容,使孩子们朦朦胧胧地感悟着农历的踪迹。

正当我们喜度妇女节,诵读《游子吟》的时候,我班同学肖越惊喜地向大家报告:“杏花开了。”我一听,便跑到山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杏花,真是“一夜春风来,杏花满园开”。回来后,我精心挑选了两首描写杏花的诗供同学们诵读:“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然后布置大家周日和家人一起边观赏杏花,边吟诵诗句。

杏花诗诵后,我们随着春的脚步步入了桃花、梨花诗词的世界,先后诵读了6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两首)《惠崇春江晚景》《千叶桃花》《杂曲歌辞

桃花行》《次韵梨花》和一首宋词《桃夭》。“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天天,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当时,我带领同学们经过反复诵读之后,问大家读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你想到了我们班的谁?学生听后齐声高喊――潘金子。潘金子担任班长兼大队委,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同学们说完,我赶快亮出了她的照片,大家不约而同地“哇”了起来,接下来,我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最美丽的,然后,大家齐声把词朗诵给潘金子听。其实,这节晨诵已不仅仅是诵读了,孩子们还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同学们,桃花落了,她把美好的光阴留给了果实,春天也总会过去,但是明年的春天再来时,你们还记得我们此时吟诵过的诗吗?还会记得你们此刻美丽如花吗?唐朝诗人崔护已为我们写好了《题都城南庄》,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站――春分

我给孩子们讲了有关春分的养生、趣事,并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分的农事、谚语,从而使孩子们了解了今年的20日是春分。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所以叫春分。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在这一站,我们诵读了唐诗《早春》和宋词《丑奴儿》。

第三站――清明

4月4日是清明节,利用一周的时间,我们诵读了两首唐诗、一首宋词――“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汨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四站――谷雨送春归

第3篇

这是诗人大吕在2004年发表的诗歌《回家过年》,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怀,感人至深。又是一年春节到,天南海北的外乡人又将归心似箭地踏上回家的旅程。几年前曾有一家美国媒体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中国人的春节归乡潮,并对这种现象表示难以理解。如果想解开美国人头脑里的问号,或许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过年其实过的并不是“年”,而是阖家团聚。更确切一点说,是与父母团聚,因为爸妈代表的,就是家。

下面是三个离家在外的为人子女者于2014年春节前发生的故事,那份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浓浓的情意,流淌在每一方寸的字里行间。

今年春节,我要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吴征贞 女 32岁 来自河南新乡 目前工作在北京东城区)

2006年夏天,我和一个同乡姐妹从老家来到北京,并凭借先前在家乡学到的技能在一家理容中心顺利找到了工作。由于剪发和盘发的手艺不错,老板和顾客都非常信任和器重我,没过多久,我便成了店里的骨干。每天看着人们经过我的一双巧手打扮变成俊男美女,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骄傲和满足。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得意的,还是每天早上为4岁半的女儿乐乐梳各种各样的小辫子。小丫头特别爱美,为了让我给她梳个漂亮的辫子,居然把赖床的坏毛病都改掉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让我给她梳妆打扮,然后再美美地去幼儿园。可有一天早上,我却不知什么原因,无论如何也梳不好乐乐的辫子了,不是松了就是紧了,搞得小家伙带着满脸的不高兴出了家门。

送女儿去幼儿园回来,我的脑子很乱,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了家乡的母亲。小时候,母亲也是每天早上都给我梳头。她会先把我的头发分成两边,每边扎成一个辫子,然后再把每个辫子分成三份,每份编成一根三股的麻花辫。所以我每天早上都会扎着6根辫子去上学,走在路上,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赞美的眼光朝我看上两眼,那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可我却从没想过母亲为了给我梳辫子付出了多少的耐心和精力。她一定也曾经面对毛燥柔软的小孩头发无所适从吧?她一定也曾经因为害怕把我弄疼而战战兢兢吧?可是她仍然每次都把我的辫子梳得既整齐又漂亮,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厌烦来。

后来,我渐渐长大,个子也长高了,母亲为我梳头的姿势不得不发生变化。最早是她坐在板凳上,我站在她前面;后来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站着;再后来,是我坐在板凳上,而母亲站在我的身后。13岁那年,我升入了中学。第一天上学,还是母亲为我梳的头发,她一边帮我扎辫子一边笑着说:“征贞,记着啊,你13岁的时候还要妈妈给梳头发呢。”

我当然没有忘记,可直到我给女儿扎辫子失败的那一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梳子在我的发丝间留下的浓浓爱意。令我感到自责的是,迄今为止,我还从来没有给母亲梳过头发。如果我的头发有10万根,那么它所承载的母亲的爱就有10万乘以13再乘以365那么多。我无心去计算出那个精确的数字,但是我知道,它大得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所以今年过年回家,我一定要拿出自己最棒的手艺,亲手为母亲梳一次头发。尽管这个心愿还没来得及变成现实,可每次想到我手拿梳子的双手掠过母亲那满头花白的头发,我的眼睛便已然湿润。妈,请接受女儿这一份迟到的孝心。

这一次,我一定不再把你弄丢

(费晓理 男 48岁 来自江苏连云港 目前工作在深圳罗湖区)

父亲72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我是他惟一还记得的家人。去年的国庆长假,我打算趁着他的腿脚还硬朗,带他到成都旅游,那是他一直很向往的城市。我买了两张卧铺票,就和父亲一起上路了。

一路上,父亲很开心,一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一边连连发出赞叹之声,就像一个第一次出远门的小孩子。火车到达西安时,才早上6点,看父亲还没有醒,我便独自去了洗漱间洗脸、刷牙。洗漱完毕,列车也刚好重新启动。我回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无一人,过道里也不见父亲的身影。我连忙去洗手间寻找,也没有,我开始感到一阵心慌,又一路飞奔着到前后车厢去找,还是一无所获,我的脑袋开始变得一片空白,额角也开始流汗了。

正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同车厢的一位大姐刚刚洗漱回来,问清情况后,连忙告诉我,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先生刚刚在西安站停车时好像已经下车了。我完全不能思考,半晌回不过神来。如果不是旁边的人提醒向列车长求助,我可能会一直傻坐在那里。父亲在人地生疏的西安肯定会迷路,他身上没带钱,饿坏了怎么办?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这可怕的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好在乘警及时联络到了西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众人的帮忙下,终于找到了正在人群中茫然无措地到处行走的父亲。当我搭乘出租车在西安火车站的进站口看到父亲时,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但仍不由大声埋怨了父亲一句:“爸,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就下车了呢?你知道我都急成什么样了吗?”父亲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拉住了我的手,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呀。”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切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便涌出了眼眶。

原来父亲醒来看我不在铺位上,就慌忙顺着人流下车去寻找,他担心再迟一点就找不到我了。父亲曾经把我弄丢过。我6岁那年,他带我去公园玩,结果就在他去买烟的时候,我们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那一次,他吓得够呛,以至于到现在他还一直记得那件事。

父亲断断续续地述说着他下车之后的经历,他说他在西安火车站里找遍了每个角落,一边找还一边呼喊我的名字,可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一个世界上他惟一记得的儿子。我一边倾听,一边再度泪流。

那次从成都旅行回来,父亲非常高兴,看得出来,他喜欢去各地走走,我觉得旅行对于他的病症缓解也有好处,所以今年春节假期,我打算再带着父亲去上海玩一次。而这一次,我决定一定要让父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他随时能够看到我,听到我的声音,我保证再也不会把父亲弄丢了。我知道,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所以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

今年春节后,我当父母的“望远镜”

(白娟 女 23岁 来自吉林长春 今年初由北京回长春定居)

由于母亲的工作繁忙,小时候的我,基本上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可是说来奇怪,每次我见到母亲,她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我的近况,就好像她一直生活在我周围一样。比如我什么时候和同学吵了嘴,打破饭碗之后把碎片藏到了哪里,为了什么事情惹外婆生气等等。那时的我一直猜不透母亲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并曾好奇地向她追问过,母亲当时抿嘴一笑:“我有一个望远镜,无论你离我多远,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母亲对我的动向的确一清二楚。我上课打嗑睡,她知道;我找同学的妈妈代家长签字,连老师都被蒙混过去,可她还是知道……那时的我认为妈妈真的有一个望远镜,无论我做什么,都像如来佛手心里的孙猴子,到底跳不出她的掌握。所以后来,脆放弃了抵抗,认真听课,乖乖学习,做个真正的好学生,并一路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离家在外,我的一举一动却仍像母亲观看的一部电影。我感冒了,母亲在电话里说:“谁让你淋雨的?北京的雨多凉呀,供暖开始的时间也比咱们老家晚,怎么就不知道自己多穿一点呢。”可电话这头的我却想不通母亲是怎么知道北京刚刚下了一场秋雨的?她又是怎么知道我外出时没有添加衣服的呢?

地震发生了,北京有明显震感,我刚刚觉得椅子晃了几晃,母亲的电话就挤了进来。“娟儿,你那边发生地震了,一定要注意安全,隔两小时之后再给我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哈。”我惊讶不已,难道母亲把望远镜安装在了我的头顶吗?

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可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总是强逼自己送上爽朗的笑声,但这一切也没能在母亲那里蒙混过关,就好像她的那个望远镜架设在了她的话筒上一样。“把电话挂了,我给你打过去,节省点电话费吧。明天我给你的银行卡存进一笔钱,买点有营养的东西吃,别糊弄自己的身体。”母亲像将军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她的一双“千里眼”简直把我从里到外都看透了。

没有找到工作,住在半地下室,上学时对我宠爱有加的男友也硬着心肠提出了分手。我蜷缩在床上,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以泪洗面,这时母亲打来电话,没说几句话便不见了往日的镇定,哭着央求道:“娟儿,你回来吧,你爸住院了。”可当我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中,却见父亲安然无恙地端坐屋中,方知这是母亲的一计。可她又是怎么知道我所经历的一切的呢?难道她真的随身备着一个万能的望远镜吗?

回家的当晚我口渴起来喝水,隐约听见父母在隔壁的交谈之声。父亲安慰着母亲:“快别担心了,咱姑娘回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她担惊受怕了,你就安心地睡吧。”然后是母亲的一声轻轻叹息,“是的,再也不用守着电视看北京的天气预报了,再也不用算着她的钱啥时会用完,再也不用为她的一句话寻思整天整夜了。只有她在我身边,我的心里才能踏实。”

第4篇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的文字之中,就在有感情的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品析中沉淀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阅读教学时引领学生潜心体味、沉吟、感悟那有情感、有生命、有灵性的语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鉴赏玩味中,在比较掂量中,在切己体察中。把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积累、运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可引导学生紧扣描写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这个内涵丰富的语感点,重锤敲击:(1)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回忆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奄奄一息的病人,并让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2)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确逐渐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和奄奄一息的病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创设情境――塞特凯达斯无奈地低下了头。它在流泪,在向我们人类控诉;细心聆听,塞特凯达斯瀑布在诉说什么。这样,通过联想感悟,激活体验,把“奄奄一息”这个词的形象、情味、意蕴都融会贯通,获得丰富深切的语感经验。在以后的习作中,如遇到相同的语境,学生自然会适时运用。

三、运用中深化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这一问题,其实是强调了“运用”是“积累”的必由主路。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

例如:《葡萄沟》一课描写葡萄成熟用了“五光十色”一词,教师不应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表示颜色多,美丽。就算完成任务了。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表示颜色多和美丽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让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表示颜色多和美丽的四字词语,像“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等。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如果把“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换成自己已积累的这些词语,可以不可以。通过比较,学生感到“五光十色”这个词语不但描写了葡萄成熟时颜色多,还写出了葡萄成熟后的表面的光泽;进而感受到,不仅要积累语言,还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此刻。教师可请学生用“五光十色”这个词描写一个自己曾经见过的场景。学生自然会想到春节那“五光十色”的花炮,夜晚商场、路旁“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这样。就使学习、积累、品味、运用词语达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四、活动中巩固积累

积累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在课堂上、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外。还可以采用语文活动课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教学《美丽的春天》这一语文活动课,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景,采用说、唱、诵、舞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积累有关春天的美词佳句和好诗好歌。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春景的描述中。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成语列车”的积词游戏。先说带“春”字的成语。为加深难度,可让学生说没有“春”字,却能体现春天气息的词。各组同学积极讨论,踊跃汇报,场面热烈。然后,组织各组进行“夸夸春光美”诗文朗诵赛,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精美的语段和篇章。学生竞相上台,饱含激情地背诵课内外描写春天的精彩句段,或吟诵诗歌,或演唱歌曲。郑振铎的《燕子》、李广田的《花潮》、朱自清的《春》等名家名篇。学生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些文章都是佳作,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遣词用语,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通过多读多背,从中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语句和精彩的片段。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库存,为创造性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还可让学生演唱赞美春天的歌曲。那歌词不就是优美的诗篇吗?学会一首歌,就等于学习一首诗。学生在背诵和演唱比赛中陶冶了情操。积累了语言。

第5篇

农历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喜悦的心情,20xx年新年将如约而至.

男:农历兔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喜悦的心情,20xx年新年将如约而至

女: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

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男:新年让我们截取下了四季的片段

新年给了我们人生的禅想

女: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女: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男: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女:带着祝愿、带着嘱托,埋藏已久的期盼,化做今日相逢的喜悦

男: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

女: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合:在诗与画流动的佳节里我们欲邀一起庆贺快乐的节日!xxx年xxx文艺表演现在开始!

注:主持人说完,退场,音乐响起,开场节目XX班舞蹈《好日子》演出。

第二个节目XX独唱《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说爱我》

学生女: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学生男: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学生女:也许,只有在光阴的故事里,我们才可以找到那多愁善感、激情迸发的青春。请听XX班给我们带来的独唱,《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说爱我》

第三个节目XX《劲舞》

学生男:火热的岁月,跳动着青春花季,缤纷的舞台,流动着青春旋律,快乐因我而在,生命因此而精彩。

学生女:青春在一瞬间迸射,热情在这一刻绽放!动感、

奔放、激扬,共同汇成这激情飞扬的交响!

请欣赏XX班为我们带来的《劲舞》。

中间穿插家属的才艺表演-萨克斯,XX上台主持

第四个节目XX《三句半》

盛进:欢庆新年喜气浓

郑蓉:我们学校乐融融

学生女:今天举行大联欢

学生男:隆重

郑蓉:请欣赏S11班为我们带来的《三句半》

中间穿插陈进位老师的独唱,由学生女出台主持,台词临场发挥!

第五个节目D11《睫毛弯弯》舞蹈

盛进:也许你的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和微笑,也许你的生活中充满了阴霾和泪水,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形形的,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陷阱。

学生女:那么就请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吧!请欣赏舞蹈《睫毛弯弯》,表演班级电子11班。

第六个节目J12独唱《专属天使》

郑蓉: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

学生男: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

请欣赏独唱《专属天使》,表演班级J12班

注:独唱《专属天使》结束后,主持人不上场,舞蹈《天竺少女》音乐直接响起

第七个节目S13舞蹈《天竺少女》

中间穿插陈开军老师的搞笑演唱:《钞票》,盛进上台主持,台词临场发挥

第八个节目B11小品《招聘》

盛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我们的青年朋友是如何对待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呢?请看XX11班表演的小品《招聘》。夜星光灿烂今夜,我们欢聚一堂

学生女:让我们在青春的歌声中飞扬,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成长

学生男:绚烂的舞台见证了我们激扬的青春,年轻的笑容承载了我们的才华与梦想。

盛进:美丽的缘分牵引着我们,青春的梦想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祝福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请欣赏XX班为我们带来的舞蹈《爱我中华》

结束语

男: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

女:妍丽的鲜花祝你节日愉快;闪动的烛光祝你平安如意

男:怀念万千祝福在这充满喜悦的佳节里,祝福串成一首诗、组成一曲旋律、开启一片温馨的心灵

女:温馨的气息、恬静的氛围、舒心的休憩编

男:愿你以微笑迎接青春的岁月和火一般的年华

女:愿人世间梦幻般的鲜花与绿叶永远陪伴你温馨的回忆

男:愿我的祝福如朵朵小花开放在温馨的季节里为你点缀欢乐四溢的佳节

女:今天的联欢会更加体现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集体

男:在这里,有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有孜孜以求的莘莘(shēn)学子

女:在这里,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跳动着青春的脉搏

男:在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合: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女:今天的联欢会到此结束,再次祝大家

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20xx年新年再相会!!

2020鼠年喜迎元旦欢贺新春佳节的校园联欢会优秀主持词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踏着时代的节拍,伴着这冬日和煦的阳光,满怀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xx年。

奋斗的20xx年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挥洒汗水,付出辛劳,迎来进步,收获成果。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我们丰收的硕果;

今后,我们将满怀激情,以努力和认真迎接我们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用最美妙的歌声迎接新年的钟声,愿明天更加美好;

让我们用最激情的舞姿描绘明天的美景,愿明天更加辉煌!

我宣布,„„20xx年春节联欢会现在开始。

1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起释放欢声和笑语;今天我们相会在这里,一起追逐梦想与天明;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拼搏的路上你我相伴,成功的路上互相帮忙。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请欣赏„„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2独唱《想家的时候》

家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都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想家的时候不说话,想家的时候唱首歌。下面请欣赏《想家的时候》。演唱者„„。

3歌伴舞《姑娘我爱你》

“格桑花”是幸福的意义。在高原山上看似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越狂,它身越挺,太阳越曝晒,它开得越灿烂,犹如表演者一样美丽坚强。接下来请欣赏由„„带来的歌伴舞《姑娘我爱你》,领唱„„。大家掌声欢迎。

4诗朗诵《中国梦》

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热血沸腾!在这一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用优美的诗歌祝福你,我的祖国。请欣赏诗朗诵《中国梦》。

5合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没有任何一种标志,能像鲜红的国旗那样凝聚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没有任何一种画笔,能像太阳那样把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赞美写向永恒的明天,下面请欣赏……大合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6独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张浩书法展示

有声与无声相伴,歌曲与书法并行,下面请欣赏„„的独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及歌曲中间的书法展示,表演者:„„。请欣赏。

7独唱《再见了大别山》

冷风起

,月晕黄,两情相系心怀想,让我们把真心的牵挂谱写成优美的歌声,送给大别山,请欣赏„„的独唱《再见了大别山》。

8科舞蹈《小苹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各样的“神曲”充斥着大街

小巷,其中有一首特别的红,没错,就是筷子兄弟的《小苹果》。接下来请欣赏舞蹈《小苹果》。

9合唱《歌唱祖国》

嘹亮的歌声,唤起中华儿女的自豪和向往;优美的旋律,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乐章。回顾光辉历程,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展望美好未来,愿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请大家与„„一起《歌唱祖国》。

联欢会闭幕词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记住每一份欢笑,每一份祝福。

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发扬优良传统,„„;

祝愿„„的明天永如红日东升、灿烂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20xx年春节联欢会到此结束。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2020鼠年的初中喜迎元旦欢贺新春佳节的校园联欢会优秀主持词

华:千家万户聚华宴,岁岁今日笑声欢;

王:瑞雪飞舞华灯上,红红火火过大年!

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张: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合:过年好!

华:激情飞扬、绚丽奔放的歌伴舞《欢聚一堂》,拉开了xxx7年鸡年迎春歌舞晚会的帷幕;

王:在这里,让我们祝所有的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乔:辞旧岁,金鸡迎新春。放眼望去,到处收获着美好的希望;

张:侧耳倾听,到处回响着节日的欢歌!女声独唱《节日欢歌》

华:今年,是我们和XX集团连续九年合办迎春晚会;

王:今日的XX集团已经成为XX商界的龙头企业,是拥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贸集团公司;

华:春意盎然,春色熠熠,描绘出春的华美;

王:春光明媚,春风徐徐,传递着春的消息;

华:下面,请您欣赏XX集团的员工们表演的时装秀《春

华》

王:请欣赏。模特表演《春华》

乔:洗去一年的征尘,换上节日的盛装;

张:奏响欢快的乐曲,沐浴新春的吉祥;

乔:下面我们把一首《吉祥》送给在座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张: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歌伴舞《吉祥》

王:诙谐幽默唱不尽人间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演绎着百姓身边故事;

华:二人台以其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表演方式,深受广大老百姓喜欢;

王:今天,我们也为您带来一个二人台小戏《调包》;

华:请欣赏。二人台小戏《调包》

乔: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是让人充满憧憬,充满渴望;踢踏舞《风韵·掌声》

张:还有人说:四季风韵在于夏。夏天,总是让人充满热烈,充满激情;

乔:请欣赏XX集团的员工们表演的时装秀《夏韵》

张:请欣赏。模特表演《夏韵》

华:XX的地方戏曲剧种口梆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XX市口梆子艺术剧院是口梆子艺术的主要传承单位;

华:接下来就请您欣赏口梆子表演唱《迎来春色满家园》;

张:请欣赏。口梆子表演唱《迎来春色满家园》

华: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硕果;

张:春华绚丽多姿,秋实繁茂飘香;

乔:请欣赏XX集团的员工们表演的时装秀《秋实》;

张:请欣赏。模特表演《秋实》

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叶蓁蓁,永驻芳华;男女声二重唱《知心爱人》

王:粉红的花瓣铺满天边的原野,轻盈的舞蹈让人目不暇接;

华:请欣赏古典舞《桃夭》。

乔:春有春的繁荣,夏有夏的热烈;狂龙团组合《串烧》

张:秋有秋的殷实,冬有冬的趣味;女子爵士舞《不落的太阳》

乔:请欣赏XX集团的员工们表演的时装秀《冬趣》;

男声独唱《放手去爱》

张:春来了,春色迷人山河美;

华:春来了,春潮澎湃天地新;

张:春来了,踏着春光开拓美好未来;

华:春来了,乘着春风走向锦绣年代!

歌伴舞《锦绣年代》

华:欢歌阵阵,唱不尽盛世中国和谐曲;

王:长袖飘飘,舞不尽塞外山城新篇章;

乔:笑语声声,诉不尽福荡神州千家乐;

张:霓虹闪闪,看不尽春回大地万户欢;

华:亲爱的观众朋友们,20xx年XX之春迎春歌舞晚会到此结束;

王:再次祝大家合家欢乐,心想事成;

乔:朋友们,再见;

合:再见!

2020鼠年的初中喜迎元旦欢贺新春佳节的校园联欢会优秀主持词

【开场白

(甲)尊敬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X午好!

丙: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20xx年元旦如约而至。

丁: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同播种春天的希望

甲:拥抱盛夏的热情

乙:收获秋天的硕果

丙:感受严冬的凛冽

丁: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述说过去,放飞希望,愿我们亲爱的老师们心想事成,笑口常开!

甲:愿我们亲爱的同学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乙:送你一千个祝福,祝福里有我的万语千言

丙:送你一万个祈祷,祈祷里是我晶莹的杯盏

合:让我们尽情的唱吧、跳吧、笑吧……

丁: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

甲: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合:在诗与画流动的佳节里我们共同来一起庆贺快乐的

节日。XXXX班20xx年元旦联欢会现在开始

【结束语】

甲:过去的一年,我们有泪水更有欢乐;

乙:过去的一年,我们有汗水更有掌声;

丙: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追求创造,探索实践;

丁: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努力奋斗,勇敢向前。

甲:新年是新的乐章,

乙:让我们用行动,

丙:让我们用真诚,

丁:让我们用奉献

合:迎接充满希望的20xx!

甲: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

乙: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

丙:为了点燃一个斑斓的梦,让我们共同拨亮新年的烛光

丁:让烛光如故,光明永恒

甲:让欢笑伴着你,欢笑的名字叫灿烂

乙:让温馨伴着你,温馨的名字叫永远

丙:我的祝福飘在长风里,如歌如梦

丁:我的祈祷飘在雪花中,如诗入画

合:20xx年新年联欢会到此结束!最后让我们再次衷心

的祝福老师们心情愉快,阖家欢乐!祝同学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2020鼠年的初中喜迎元旦欢贺新春佳节的校园联欢会优秀主持词

开场白:

甲:欢歌笑语辞旧岁,

乙:雪花漫舞迎新春。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亲爱的同仁:

合:大家好!

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相约20xx年迎新年联欢会,共迎新春佳节的到来。

乙:此时此刻,窗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室内温暖如春一派祥和。空气中洋溢着醉人的芬芳,心海里荡漾着幸福的涟漪。每个人都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在这里,我们衷心地说上一声:

合:新年快乐,大家辛苦了!(鞠躬)

甲:回眸20xx,美丽XX,伴我成长,科学发展,创造辉煌,

乙:

展望20xx,我们心系校园再绘XX新画卷,胸藏锦绣谱写事业美华章!

甲:让我们释放内心的激情与喜悦,让我们憧憬明天的美好与灿烂!

乙:让我们打开心扉,敲响鼓点,放声高歌、尽情欢唱!

首先请我们衷心热爱的美女校长致元旦贺词!

甲:激情的话语还在耳边飘荡,优雅的舞步即将旋出生活的甜蜜、生命的芬芳!请欣赏综合组舞蹈《生命的旋律》

乙:忙碌教学的老师其实各个身怀绝技,你看旧曲还能谱新篇。请欣赏张新海老师的《旧曲新唱》

甲:一曲高歌唱出人生豪迈,下面身怀绝技的贾庆霜就要粉墨登场(幽默),猜猜他们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甲:谁是四中百灵,带给我们无边的诗意和暇想,请欣赏赵汝佳的《火把节的欢乐》

甲:中华瑰宝渊远流传,继承国粹者大有人在,今天,徐善福、赵令、乔玉华就要一展风采。是否字正腔

,你可得听得仔细

。请欣赏京剧《沙家浜》

甲:你方唱罢我登场,歌曲连唱掀,高二组阵容强大,倾情奉献《歌曲联唱》

乙:真情演唱欢乐祥和,高一组又带领我们进入一片欢乐海洋,请欣赏舞蹈《欢乐海洋》

一年一度有今朝,欢歌笑语乐陶陶。

在这即将告别20xx,迎接20xx的之时,我们感叹时间匆匆。

甲:当联欢会的帷幕徐徐落下之时,我们祝愿XX蒸蒸日上,我们祝愿全体员工幸福安康!

乙:

我们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我们的畅想昭示了灿烂的明天!

乙: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携手前行,继往开来,再攀高峰!

第6篇

丰富多采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至少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帝王巡游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弘扬功绩,炫耀威力,震慑臣民,往往巡游各地。有的论者把西周时期的穆王视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说他曾宣称天下诸侯各国要遍布王辇之车辙和御骑之蹄印。《穆天子传》也记述了他的西征路线和有关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足迹远涉波斯(今伊朗),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最早是由他开辟的。然而,由于有关周穆王的记述多属传说性的,因此把他作为帝王巡游的实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秦始皇、汉武帝作为帝王巡游的代表却是极其出色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后,10年之间(公元前220~公元前210年)出游5次:

公元前220年,他从咸阳出发,沿渭河河谷抵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后北行经泾水上的北地(今甘肃庆阳)返回。

公元前219年,他东行到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记功,登泰山祭记封禅,到烟台芝罘岛,沿渤海向东到成山头,向南到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又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泗水寻觅周朝九鼎,后南行过淮河到衡山,由汉水经南阳返回。

公元前218年,他又向东游历,经河南、山东到芝罘、琅邪(今琅邪山),沿漳水从上党返回。

公元前215年,他巡游河北,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

公元前2l0年,他出武关,沿汉水南下到湖北云梦,乘船顺长江东渡到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再渡浙江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后又北上琅邪、荣城、芝罘游历。

在这5次巡游中,他4次在7个地方立巨石刻字建碑以记其功绩。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喜巡游,爱猎射,祠山川,慕神山,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旅行家之一。他七登泰山,六出萧关;北抵崆峒(今甘肃平凉),南达寻阳(今江西九江),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行迹。

为实现先带兵耀武,再祭告天地的古训,他于公元前110年冬带兵18万,北上甘泉宫、上群、西河、五原(今内蒙古东胜、包头一带),旌旗飘扬,浩浩荡荡,前后达千里。他出长城,登单于台,成镇匈奴,又回陕西祭黄帝陵,到华山祈祷;再东行至嵩山,敬礼于太室。

公元前119年,他封禅泰山,至东海求仙;又北抵碣石、辽酉,再由九原返回,行程9,000公里。此行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一次壮举。

公元前106年,他经由盛唐(今安徽安庆)向湖南九嶷山拜虞舜,到潜山登天柱山;又从寻阳乘船沿江顺流而下,向枞阳行驶,其船首房相接,不绝千里;再由陆路北行,直抵山东琅邪海岸后归。

秦皇汉武,显赫一世。二者巡游,也颇相似。与秦始皇比。汉武帝巡游的路程之遥,地方之多,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隋炀帝杨州观琼花,清康熙、乾隆下江南等都是尽人皆知的帝王巡游的典型事例。

二、官吏宦游

中国古代封建官吏,常受帝王派遣,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出使各地。官吏宦游即源于此。其中以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最有名气。

张骞(约公元前175~公元前114年)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武帝之命,带100多人出使大月氏(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他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穿河西走廊,出阳关,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一带),到大月氏,行程7,000多公里,在月氏,他考察了那里的山川地形、风土民情、特有产品,政治军事,并涉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许多城市。然后,他取道葱岭(原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的总称),从祁连山过羌人区,进入陇西,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返回。

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又率300人前往乌孙(今新疆伊犁和巴尔喀什湖一带),走访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伊拉克等地),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乌孙使节的护送下返回。

他两次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司马迁语)的人,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建立了不朽功绩。

郑和(1371~1435年)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年),他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南洋群岛婆罗洲以西的南中国海、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壮举。他南到爪哇,北到波斯湾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西到索马里摩加迪沙,涉海5万多公里,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举,比1487年欧洲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环球旅行早1个多世纪,可以说在世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他率领的船队62艘,大的长过百米、宽至四五十米,一般的也长90米、宽三四十米,体势巍然,巨以无故;有的载物,有的载人,有的载马,有的载水,也有专供作战用的,各种功能齐备,整个船队,有水手,有书记,有医生,有翻译,还有将士,多达2.78万人,首尾相接,长5公里,浩浩荡荡,极有声势,堪称当时航海的“世界之最”;船上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罗盘设施,夜观星象,日测风云,加上船是采用分舱密封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即使局部触礁,也不影响大局。

他把中国大陆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绝伦的丝绸、罗纱、锦绮带出去,又把异国他乡的胡椒、象牙、宝石、药材、染料、香料、硫黄以及狮、豹等稀奇珍贵动物换回中国内地,不仅扩大了贸易,而且加深了友谊。至今南洋一些城市还保留着纪念他的遗物胜迹。其随从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分别撰写的《瀛涯胜揽》、《星槎胜揽》、《西洋蕃国志》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地理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三、买卖商游

往返各地做买办的活动为“商旅”。做买卖所经之路为“商路”。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各地糟运水路四通八达,驿道陆路遍及各地,而且西南各省有栈道,沿海地区有海运。商路的开辟,为商旅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是买卖商游发达的重要标志。据《中国史纲》说,早在商代时期,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到今日鄂皖乃至四川,西北达陕甘宁绥乃至新疆,到处都有商人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的陶朱公、吕不韦等都曾周游天下,负货贩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

被历史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海上商贸旅行线路。《汉书·地理志》说,汉武帝曾派遣官员率领“应募者”带着大量黄金和丝织品,从雷州半岛乘船驶过南海,进入暹罗湾,绕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西亚半岛,通过孟加拉湾到印度半岛东海岸的黄支国,与当地交换明珠、壁流离(宝石名)等物品。印度商人也穿过马六甲海峡来中国进行商业贸易。

被历史上称为“殷明略航线”的海运线路是由元代千户(官名,世袭军职)殷明略开辟的。这条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经长江口出海直驶成山角,再经渤海湾沙门岛到天津市,只有10天航程。元朝政府征收的粮食、瓷器和丝绸织品的相当部分就是靠这条水路从南方运至北方的。北方的豆类、谷物和枣、梨等土特产品也靠这分水路运往南方。据《元史》卷九四《食货志·市舶》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政府以新钞十一万六百锭、银一千五百九十三锭、金百两付给江南各省“与民互市”;且在泉州、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公司,“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由此可见当时买卖商游规模之巨。

四、士人漫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学士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几乎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历史。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待人。他因受人谗毁,被楚国君主贬谪,先后到汉北、江南,长期在沅、湘流域游历;深感国家政治的腐败和自已理想的破灭;愤然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这些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他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被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西汉时的史学大师。他从20岁起漫游各地,到过庐山、会稽,考察过“禹疏九江”的遗迹;经历过屈原被流放之地,凭吊过屈原沉水的汩罗江;又到过孔子故居,参观过孔子“庙堂车服礼器”;游历过刘邦起兵的丰沛,访问过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的事迹;还去过魏都大梁,瞻仰过信陵君门客侯嬴看守过的“夷门”……具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每到一地,他都深入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和轶闻趣事。他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大学史纲要》),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传体通史的先例,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地理、民俗等多种领域;不仅是部历史巨著,而且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他深感前人的《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等过于简略,在跋山涉水、实地考察的同时,着力搜集有关水道的文献史料,为汉代的《水经》作注。《水经注》共40卷,记述了1252条河道沿岸的地理沿革、历史古迹、城邑建筑、风土人情

、传说故事;不仅对桑钦的《水经》作了修正、补充和阐释,而且对祖国山水作了讴歌和赞美;既具有珍贵的地理学价值,又占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他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他那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而又洋溢着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篇,是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真实写照。旅行游览为他提供了题材、意境和灵感,他为祖国留下了脸炙人口、动人心弦的诗歌遗产。在他的笔下,万里长江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九曲黄河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西北高原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的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流传千古、与世长存。

徐霞客(1586~1641年),时代地理学家。他不入仕途,专事旅游,他22岁起就在母亲支持下,“周游名山大川,以阔大心胸,增广见闻”。他北抵燕幽,东达粤闽,西入滇南,不怠尽志,历时39多年,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跋山涉水,凤餐露宿;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地质矿产、水利资源以及各种生物、植被、洞穴、岩溶进行了详尽地考察研究;并每天坚持写日记,以清新简练的艺术语言记述了其亲身经历和旅途见闻,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由于这部书文笔生动,记述精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它不仅是部地理学著作,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王维、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沈括、坡、李清照、陆游、朱舜水、李时珍等都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文人,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壮举,都有不朽作品传世。

五、高僧云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高憎云游是很盛行的,其著名旅行家是法显、玄奘、鉴真等人。

法显(377~422年),东晋佛教学者。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先越甘肃的陇山,过青海的养楼山,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经流沙河(大戈壁)到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又北上焉夷国(今新疆焉耆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再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遍历北天竺(今阿富汗、巴基斯但境内)、中天竺(今印度垣河流域)等地,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他得到了《摩河僧祗律》、《方等》、《大般泥洹经》等经籍,并学会了梵书梵语。后来,他乘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上,于义熙八年(412年)从山东青岛崂山登陆返回。他把自己14年的旅行见闻写成《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对30多个国家的山川风物作了扼要描绘。这部书既是5世纪初亚洲的佛教史,又是中印等国的交通史,也是中国现存有关海上交通的最早史籍。

玄奘(602~664年),唐代高僧,佛教学者。他13岁就出家为僧,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拜会高僧名师,寻求佛教真谛,精研俱舍、摄论、涅()等经,通晓大乘小乘。他深感国人对佛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解惑释疑,提高佛教地位,他于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沿天山南路西行,经西域16国,前后4年到达天竺(古代印度)。他遍游天竺五部(即东、西、南、北、中印度),尽取佛学要义,著有《会宗论》和《制恶论》;642年,他应邀主持了有18个国王、近万名僧侣和教徒参加的经术辩论大会,显露出他的渊博知识和精辟议论。645年,他从印度回国,带回650多部佛教书籍,在长安,洛阳集结高僧,学者进行佛经翻译;并把中国道教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人印度等地;还奉唐太宗之命,著《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16年、行程5万里、所历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习俗。这部书,文辞绚丽雅瞻,叙述生动真实,被译成英、法等国文字,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孟加拉国、中亚等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鉴真(688~763年),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他生于武则天执政的佛教鼎盛时期,长于佛教发达的江苏扬州市区,生活在以释迦为尊的家庭里;14岁出家为僧,18岁授菩萨戒,20岁到当时佛教发达的长安、洛阳二京学习,22岁授具足戒,日益加深其佛学造诣;24岁返回故里,任扬州大明寺住持;研究律宗和天台宗教理,精通戒律,兼备医学、建筑、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46岁时,他在佛教界斐声天下、众望所归,天宝元年(742年),日本派学问僧荣睿和普照等邀他东渡日本授戒传律,他欣然应允。天宝元至十年(742~751年),鉴真5次东渡,都没获得成功,且因感受暑热,致使双目失明。他东渡日本的决心始终不渝。天宝十二年(753年),他带23人搭乘日本遣使的便船第6次东渡。获得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他在日本都城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投戒律,被誉为日本“律宗太祖”和中国“过海大师”。他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文学、医药、书法、绘画、刺绣等介绍给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六、节会庆游

在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节会喜庆中,春节庙会、元宵灯市、清明踏青、瑞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是较为流行的游览方式。

春节庙会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主要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市等。如舞狮子,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之时,舞狮活动便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乡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使》诗中云:

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两人合扮一头大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另一人扮作武士。当武士拿绣环引诱、踢打狮子时,狮子便随着鼓点演出各种各样的舞姿:忽而翘首翘望,忽而回头凝视,忽而匍伏在地,忽而奋力跃起,忽而张牙舞爪,忽而摇头摆尾,忽而舐毛洗耳,忽而朝拜翻滚,千姿百态,令人称奇。

元宵灯市是夜,张灯结彩,吃元首,猜灯谜,表演戏曲和杂耍技艺,这是西汉之后世代活袭的民间习俗。《东京梦华录》云: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北宋词人辛弃疾对元宵之夜繁华熙攘的赏灯景象作过惟妙惟俏的描绘。他在《元夕》词中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踏青时逢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气候宜人。人们竞相到郊外去,拖暮方归。

唐代诗人杜甫在《清明诗》中云: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里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媚,事到朱蹄骄()膝。

清明踏青之风盛行于宋时,宋周密在《武林旧亭》中记述了杭州清明踏青的事:

是时,城中士女“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本绝”。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开封城外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长525厘米、宽25.5厘米的画面上,人物多达550人,牲畜50多头,船只20多艘,车、轿20多乘。当今开封的宋都一条街和香港九龙的宋城

就是由此引发而成的。

端午竟舟古代吴越民族(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一次图腾祭的节日。该民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举行一次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扔到水里供图腾龙吃;且伴着鼓声,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给图腾和自己带来乐趣。端午竞舟即来自此。后来人们把这一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一起,使其更有深远意义。人们悼念屈原,“羡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怒其志”(王逸《离骚章句》),以激励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赏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洒地。千家万户围坐在庭院、楼台、地坪那赏月,与月共享月饼、花生等礼品;且吟诗作对,感受天伦,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中秋赏月盛于宋时,宋词对之多有描绘,坡《水调歌头》词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根,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回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阳登高九九重阳,金秋送爽,风霜高洁,丹桂飘香。此时,好高望远,赏菊赋诗,别有一番情趣。当人们置身高处,极目远眺时,那漫野的山花,金黄的果实;那晨光熹微的拂晓,夕阳如火的黄昏……尽收眼底。面对祖国锦绣河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在《九日》诗中云:

”去年登高郏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刘禹锡《九日登高》诗中云: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

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节会庆游更是丰富多采,生动奇异。这些节会庆游,或此起彼伏的音乐,或千姿百态的舞蹈,或张灯结彩的赛场,或美味可口的佳肴……无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壮族的歌圩节时,男女青年欢聚圩场,行歌互答,其乐无比;且以抛绣球、碰彩蛋、谈情说爱与之相随。有诗对其盛况作过如下描绘:

第7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22-0025-0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备受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着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民俗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中也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养育有着重要作用的民俗文化这一重要内容,这就造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不均衡现象。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有它本身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 ,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

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民俗资源,有意识地挖掘教材的内涵,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寻找世人惊叹不已的民俗文化资源,以之为载体,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教育核心,使学生吸收其中有益的精神营养,并变为自己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一、语文教学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作为文化教育的传播者,我们都深知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它不仅是一门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培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它所涵盖的意义相当宽泛,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人文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

民俗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嵌入”这方面的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还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知识了解甚少。据笔者对自己所教学生的调查来看,他们知道西方“情人节”的浪漫,却不怎么了解中国“七夕节”的传统;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欢度西方的“圣诞节”,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一个快乐且有中国“年味”的“春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如此描述自己重阳佳节的思亲之情,但是,现在的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重阳节不仅是尊老的一种表现,而且还有登高、插茱萸等习俗。

学生民俗观念的淡漠、民俗知识的匮乏,其主要责任应该在教育工作者身上。在大家共知的教育模式下,为了在应试教育这块“战场”上取得“战绩”,大部分教师长期将教学中心放在字词积累和段篇分析上,很少体现语文学科人文素养培养的特点。即使有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更多的是因袭了孔夫子的思想,把教导学生“明人伦”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也就谈不上去思考挖掘由民众创造和享用的民俗文化资源了。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一辈子记住自己的语文课的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我们应该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这样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在这方面,民俗文化教育更有其自身的优势。

作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不仅是人们世代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积淀、产物,而且也是这个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认知方式、生活理念的反映。民俗学者陈勤建指出,民俗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特征绝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民族难以磨灭的民族印记,它的内容涉及到人格的塑造、心绪的情结、色彩的喜好、图腾的对象,它如同人类身体中的DNA,留在我们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它通过潜在的作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而每一代人在接受上一代的影响时,无论是接受、修正还是舍弃,都是主动、自觉的。人们在延续、发展民俗的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灿烂主线。

因此,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的中国民俗文化,应该成为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应该强有力地“嵌入”中学语文教学当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案例与体会

1. 从“礼”教起,课堂显露生机。通过研究文献,笔者了解了“民俗”的概念,并认识到先有民俗文化,后有高雅文化,民俗文化是高雅文化的源头。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因此,对“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首先是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了深刻认识,并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知识的篇、段,以期从民俗角度找到理解教材的新视角。

一节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说“礼”为题作文,学生的思路被卡住了。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礼”的意义和内涵呢?笔者想起了《触龙说赵太后》中对"趋"行细节的描写,对学生进行如下启发:

我国是礼仪大国,这一点在古人对举止言行做的具体要求上就可看出来。古人比较重视步行,对特定场合中走路的速度、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触龙说赵太后》描写触龙见太后时的情景说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在太后气头上去见她,“遵礼”是法俗的需要,“尊敬”是交往的基础,触龙虽慢慢挪动脚步也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这既是显示遵从君臣之“礼”又是表现对太后的“尊敬”,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对太后的劝谏获得了成功、小礼节就这样反映了人物的大智慧。

接着,由此生发,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去深入思考与人交往应遵从的礼仪规范:公共场所慢步轻声,约人见面遵规守时等,这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表现,也是弘扬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必需。这节课,不仅指导学生打开了作文思路,而且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对他们养成审视历史和现实的睿智及洞察力也大有裨益,更有利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民族本土文化的精髓,形成民族凝聚力。

2. 说“氓”解“雀”,发现深层意义。成功利用《触龙说赵太后》中趋礼的解读,尝到了民俗教育的“甜头”,促使笔者下决心引导学生挖掘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内涵,更深入地寻找民俗教育的意义。特别是说“氓”解“雀”的过程,更加深了师生对教材的理解、形成了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新认识。

说“氓”――讲《氓》一诗,抓住女主人表示“婚嫁随俗”的几句,将其与下文表示决裂的誓言对比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整体的把握。

先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语言温和委婉,虽已私下定情,因为无“良媒”不得不把婚期推迟,这是一个多么守礼遵法的女子!对“媒妁”之俗的顺从,一方面让我们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婚俗中“媒”的重要,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女子温和柔顺的人性之美。然而,这样一个和顺温婉的女性,面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毅然发表了与之决裂的宣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前后两段描写鲜明地反映了女主人温柔而又坚强的立体性格,显出了《诗经》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

解“雀”――了解《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汉末的民俗,同样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人情美,从而受到感情的陶冶。

“七夕”和每月十九(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离别话语实际展现了难舍难分的姑嫂情,这种真情融在民风习俗中充盈着淳厚的人情味,教学中渗透诸如“牛郎织女”一类民俗故事,既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和趣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3. 灞桥一 “柳”,引发考题寻“踪”。在紧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面对高考必考的诗歌鉴赏题,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卷面上的8分会因种种原因而损失过半,甚至全部丢失。而导致学生读不懂作品或答题出现失误的原因,正是学生民俗知识的欠缺。如柳永《少年游》一词“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针对这首词的理解,笔者做了学生阅读情况统计,结果发现,24人中只有一人认为“词以景起,总揽灞桥全景,‘风物’句紧承首句拓展词意,将现实的故国之思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这一理解是不对的,此题的正确率仅为4%。当问到选对了答案的学生为什么这样理解不正确时,他又只能回答诗中写的不是“故国之思”,至于为什么不是就只有“跟着感觉走了”。

其实,只要学生只要稍微了解一点灞桥折柳的习俗,就能知道灞桥与折柳是别离的象征,再联系“风物尽前朝”即可理解这首词抒发的应该是作者在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表达的应是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而非“怀念故国”之情。可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淀,因而也就抓不住作者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的主旨。更无法想象作者“想年去岁来,多少离人在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的感伤了。

此时,笔者才真正意识到对“灞桥”“折柳送别”这些古民俗知识的理解程度是怎样地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向往的师生互动、生“思”如泉的理想教学境界与学生知识现状出现了多么大的反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由此,笔者进一步意识到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必须加强民俗知识的教学,并带领学生“补”做高考题,寻找民俗踪影,体会民俗知识的“钥匙”作用。

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材料、2005年的高考重庆卷以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为材料命题,就“此夜曲中闻折柳”和“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等句提问,或从“折柳”问起,直奔民俗主题,或从“梅花、关山”隐藏民间乐曲的踪迹(《关山月》原为汉代反映征人思乡报国情感的《鼓角横吹曲》,它与后世琴曲《关山月》都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梅花落》则是南朝至唐间较为流行的笛曲)入手,如果学生对两支曲子略知一二,就会发现此题与《春夜洛城闻笛》的阅读都把民族乐曲知识作为解题的切入点之一。学生由此明白,多了解一点民俗,对提高古诗阅读能力大有好处。

再比如,高三年级进入11月考以后,频繁的讲题与做题,学生会逐渐感到疲劳,此时,根据诗歌鉴赏题目的需要,适时渗透民俗故事、趣味性常识,会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暂时从疲劳中解脱。

有套试卷,以姜夔《淡黄柳》一词为材料命题并加如下注释:“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这首《淡黄柳》词是姜夔寄居合肥写的,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从做题情况看,学生对这一点不难理解。他们感兴趣的倒是半吞半吐的注解后面的内容――为什么三天不生火?而这正是寒食节这一节日的来历。

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绘声绘色又饱含感情地讲述了介子推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流亡出走,介子推一直追随着他。为了救重耳,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后,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悼念介子推。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这就是“足下”一词的出处。从此,插柳枝,吃寒食,不动烟火,就演变成了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足下”的故事,演变成了足蹬柳木荡秋千的习俗。

听了这段故事,学生们被其中人物的行为打动了,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忠诚、重情重义的优良品质以及渴望清明盛世的传统文化精神。这堂课是利用民俗知识促进是个教学实践中的进行的一次知识拓展与情感教育成功的一例。它使我意识到,只要肯挖掘,民俗知识背后定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宝库。而这些民族精神如同血液一样伴随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发展汩汩流淌至今,甚至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仍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4. 从节令习俗的描写中,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对民风民俗的相关内容已有所关注,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把节令民俗纳入语文学习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了解华夏各民族丰富的风俗民情,为学生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

在鲁迅的《祝福》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的节令描写中。第一次是描写鲁镇年终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以便他们过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的却是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预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为争取这一权利,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吧,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她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祭祀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真正原因。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记录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更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边城》和《红楼梦》的部分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边城》中端午节划船、捉鸭子热闹非凡的情景,充满神秘的月光下男女青年赛歌定情的民俗描写,将湘西古老的边城富有地方特色的节令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悦其情。而作者则通过这些,赞美了边民纯朴善良的心灵,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红楼梦》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贾府中主要人物的出场的服饰、不同节令热闹的宴饮场面和豪华的布置,表现贾府地位的显贵、生活的奢华,与最后贾府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定会灭亡的历史必然。

三、反思及结语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涉及到一些传统的民俗风情,它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如果能深入挖掘,有效利用好这些民俗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排除理解文本的障碍,提高学生的民俗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发挥其在语文教学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挽救许多目前正在日益消失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