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深度阅读教学

深度阅读教学

时间:2023-05-29 17:46:00

深度阅读教学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37-01

研究阅读教学问题,改进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一直都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落实教师、学生、文本的真诚对话,达到情景交融的共鸣境地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

一、深度引导的体现

(一)教路的深度发展

教路就是教学的思路,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教路如何发展,向何方向发展,决定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对教路导向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我家门前的海――多变的脸》,如果教路仅限于文章的字面理解,那么学生只是知道大海和父母有一张同样多变的脸,情感体验就不会饱满。有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做得很好,她先是质疑文章提出的观点“父母的脸不也是常常变化吗”,让学生讨论,当“潜心做功课”、“做好事”、“不礼貌和淘气”时,父母显出什么样的脸?学生答得很出色,填补了教材的空缺。这归功于教师的深度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让教路向深度发展。

(二)环节的深度引导

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处理,要做到深度引导。如《十年的礼物》,教师执教理解“礼物的珍贵”的环节时,是这样引导的。

师:这礼物是一首曲子,主人翁达格尼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乐曲中,乐曲时而委婉悠扬,时而雄伟高亢,时而低吟静谧,时而轻快流畅,时而激流勇进,主人翁达格尼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超出教材的深度引导,这样的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深度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深度引导下,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自主体验的最佳境地。这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为深入理解课文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三)视野的深度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开拓视野,是落实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拓展学生的视野。

如教学《丰碑》,教师在学生理解军需处长高尚人格的基础后,让学生为军需处长撰写碑文,这是视野深度拓展的体现。再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当学生正沉浸在对小红军倔强得可敬可爱的情感体验中时,教师深情地引导学生:“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小红军)说什么?”这时候的拓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很自然地得到了抒发。这不仅是学生潜能和智力的开发,更是对文本的深层领悟。

二、落实深度引导的常用方法

(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阅读教学深度引导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展示了两幅图,第一幅是美丽动人的画面,画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林间鸟语花香,蝶舞纷飞,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第二幅是满目苍凉的土地。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在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一同陶醉于那美丽的画面,接而讲到村庄发生了变化,因为人们的滥砍滥伐,美丽画面上的景物被一一撕下。这样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让课文的描述跃然纸上,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细品读

朗读是一种技能,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读技能。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一位教师教学古诗《从军行》时,在学生初步掌握诗文内容和感知诗文感情以后,引导有层次的朗读,先是自由读,再次要求带着感情来读,接着要求有节奏地读、有等次强调地读、有表达某种意志地读。朗读指导和要求步步深入,如指导朗读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引导:“表示豪迈气概怎么读?”“表示胸有成竹怎么读?”“表示坚定不移怎么读?”“表示视死如归怎么读?”通过这样有层次的细细品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还有效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情诗意,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安排活动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寓教于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寓言《我要的是葫芦》,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扮演邻居、农业技术员、科学家等角色,再去劝劝种葫芦的人。通过这样的训练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想方设法劝说那位种葫芦的人。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让教学恰到好处地向课外延伸,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埋下了伏笔。

第2篇

一、文本深度对话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非常精辟的论述。学生要会欣赏读物,首先要理解,而理解首先要读懂。就是说学生要学会同文本对话,倾听作者在文本中发出的声音。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必经途径是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小学生识字达到一定数量,掌握了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又积累了一些社会知识之后,他们就能够与文本进行初步对话。优秀的作品中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意境、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情怀,这些人类的宝贵财富珍藏在匠心独运的文字符号之中,只有通过与文本深度交谈,才能得到深层的宝藏。这就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可以肯定地说,阅读能力只能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生成。逃避与文本作深度对话,这是阅读教学无效或低效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能力。这里说的深度指的是文本深层的内涵。

二、引导学生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是作者发出信息的载体,读者要接受、吸收作者发出的信息,只能与文本对话。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理解程度×保持率。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应该是:要求学生全神贯注,以句段为单位阅读,不动唇、不指读等。要指导学生努力理解领会文字符号中蕴含的意义,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释读物,不但要解读其表层意义,更要努力解读其深层意义。

六年级上册课文《山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场山雨从来到去共分多少个阶段,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在浅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写雨的声音“清晰起来,响亮起来”,“雨丝”像“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优雅的小曲”,判断出这是小雨。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城市下雨时,马路边的树丛中有同样的美景吗?人们会有同样的感受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继续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中看出:这个山林非常幽静,山雨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雨后可以听到雨珠滴落的声音。这里空气非常清新,雨后“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绿得耀眼,绿得透明”。只有山雨才有这样的特点,城市的雨是另一种特点。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了较深的层次。

三、引导学生对看似平常的文句寻找疑点进行思辨

一般人认为,在阅读非常浅易的文字时是用不着思辨的,但浅易的文字所包含的信息有时并不少。优秀的作品、精辟的文章,其特点就是打破常规选用貌似平常的文字符号,表达十分丰富而且很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考察,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六年级下册)中有一段:“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阅读经验少的人,漫不经心的人,对这段话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但如果我们注意到句中的四个“有所”,就会发现一个有价值的疑点:为什么要用四个“有所”?少一个行不行?学生经过研究,明白在这段话中,有所发现,主要是指发现漩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从紫罗兰变色到制成石蕊试纸,这是发明;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属于创造;最后“有所成就”是对上述三种科学贡献的概括。这样,学生就能深度理解文章的内部联系。只有这样才算理解,也就是“读懂”。

当作者的文字符号运用方式特别巧妙,信息含量特别丰富时,阅读犹如探险,要经历峭崖险壑,只有思考辨析才能曲径通幽,获取真知。这一过程,既包括认读之后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也包括表层理解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对似乎可以成立的理解进行辨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达到的深层理解。这也是读者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

优秀的作者,往往有着极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看似平淡的话语,其实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缺少经验的小学生所不能察觉,或虽有察觉却不知如何深入理解、鉴赏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放过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进行对话,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探求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深度阅读中得到阅读的真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参考资料: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62-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实际需求。深度阅读属于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帮助其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使学生的思维广度不断得到扩展,为其建立起一个立体式、平面化的阅读思维空间。

一、建立生态课堂

高中生的学习时光主要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语文阅读也朝着多样、灵活、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教育规律,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首先,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使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一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其次,学校可以适当开设“自主阅读课”与“讨论导练课”。在讨论导练课上,先由学生默读全文,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进行启发引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通常学生会难以理解“秋雨”这一节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让学生认识到“雨”属于散文中的一个场景,“凉”既指天凉,也指人心凉,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扩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为学生讲解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处境,使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还可以适当引入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凉”是特定环境下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丰富阅读量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海量阅读与大量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认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于教会其举一反三,使其能够厚积薄发。站在深度阅读的角度上,仅从教育的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评判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首先,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阅读课程群,借助同类型的阅读文本进行对比鉴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做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文本教学的不足。以《故都的秋》为例,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两种校本读物,一种为《郁达夫作品集》,其中包含有《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矾》《沉沦》等文章,另一种为《郁达夫同期作品读本》,主要包括有叶绍均的《潘先生在难中》,王统照的《湖畔儿语》《微笑》等作品。其次,还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选修课程群,帮助其储备更多的能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某一天专门设置成阅读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书目以及阅读的时间。在节假日可以实行节假日作业签批制度,以此来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质量,为学生阅读提供更多时间。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要想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得让他们热爱阅读,将其作为一种动力来推动学生阅读。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大阅读资源。学校拥有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图书,这些图书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从现阶段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看,多数图书都会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这样图书馆就形同虚设了。只有学生在图书馆中真正地进行阅读,或将书借出去,阅读完再还回来,这样图书馆才发挥出了它真正的作用。例如,学校在“自主阅读课”的时间,应该指导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确保其有一个适合深度阅读的环境。学校应该全天候开放图书馆,这其中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保证学生随时能够借阅书籍,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在学生宿舍以及学校食堂等区域设置自助式图书吧,使学生能够随取随读,不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习惯。

四、活跃阅读文化

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展示深度阅读的成果,这种文化活动的过程属于学生体验成功以及促进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经典诗词朗诵与研读”方面,要在校园生活中的每天、每周、每月以及每学期都贯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诗词朗诵与鉴赏等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情怀,进而提高其文化素养。学校可以挑选出包括校歌、市歌以及三德歌在内的《100首经典歌曲》在课间广播中反复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校园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阅读活动课程建设,以班级为单位,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每个月可以举办一次辩论赛或读书交流会。学校也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古诗词朗诵会,每一年都定一个不同的主题,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经典。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深度阅读,对高中语文教学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广度和文字功底都有很大的提升,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教育导刊,2012(01).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深度体验 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意识到学生需求的变化向多元化、深层化、个性化转变,这使得教育工作者开始革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力求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希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生阅读现状分析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是根本任务,虽然他们有条件,更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去进行深度阅读,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高考重于泰山”的功利性,使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将成绩摆在第一位置,导致学生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课业,完成考试。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去探索和获得智慧,逐渐显露出思维狭隘,认知肤浅,社会实践缺失,生活体验不足等现象,最终与社会生活相脱节。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死读书”现象逐年下降,但就阅读这一点来说,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仍是仅能做到布置大量阅读作业和推荐大量假期读物,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阅读。

二、高中语文开展深度阅读的必要性

一方面,开展深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思索探求能力。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深度阅读,一同体验,一同分享,一同进步,让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共同受教的体验,两相促进,共同提升。通过阅读,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人生规划相协调相统一,既坚定了其学习自信,也进一步推动了终身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调动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能使学生沉静下来,学会专注,渐渐养成阅读习惯,增强其深度阅读能力,使学生们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世界。

三、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实施策略

1.构建生态课堂

作为学生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见证学生们成长进步的平台。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语文课堂都在热火朝天的推广阅读,加快培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却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构建“生态”课堂,将课本知识、学法指导、教学编程作为三个重要的生态因素,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让学生在快乐、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自我发展,找到自信和自我认同。

2.精选阅读素材

应当在安排大量阅读功课的同时精选阅读文本,循序渐进的就推荐文本进行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逐渐使学生找到自己的深度阅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窍门。在选择阅读素材时,一要注意选择贴合教学大纲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教材文章的课外延伸、同类型文章、同作者文章,这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在选择阅读素材是切勿好高骛远,脱离学习实际。二要注意阅读素材的吸引力,使学生愿意阅读,愿意深读,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选择阅读素材。

3.营造“悦读”文化

深度阅读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但教师也应当注意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营造“悦读”氛围,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可以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园朗诵比赛、诗歌解读、传统礼仪文化小汇、汉字的妙趣等。让学生积极查资料、思考探究,增加自信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与他人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结语:

一个没有深度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深度阅读的开展形式、开展办法,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文静,魏国良.高中语文深度阅读[J].华师大附中,2010(8)

第5篇

关键词:交互模式理论;阅读模式;阅读教学;大学英语;应用分析

英语阅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智力型活动,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认知性活动。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较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全面地实现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交互式阅读模式已经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因此,全面实现交互模式理论主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一、交互式阅读模式

在现代化的高等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及交互式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过于注重大学生对于整个阅读背景知识的把握程度,这就导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阅读内部包含的英语词语及相关必要英语句子结构的分析理解。而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使大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及训练的过程当中被动地去理解、去揣摩英文作者所创设的文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积极学习的作用。通过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在进行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方式在较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

随着教学工作者及相关的人士对于大学英语应采取的阅读模式的研究分析,人们发现: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这两种大学英语阅读模式相结合,全面地实现两种阅读模式的优势互补,去除两者中的弊端,融合两者中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效率及阅读的质量,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着较大帮助。在这样的英语阅读背景之下,形成了大学英语交互式阅读模式。大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是将自身英语知识与英语阅读内部包含知识相关渗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英语阅读活动不仅仅与学生整体英语知识水平有关系,还与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与阅读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交互阅读模式和认知学习理论与心理学知识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对高层次和低层次认知过程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都同时给予了肯定,是读物和学生将头脑中各种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过程。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以学生作为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

在采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对大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通过讨论、提问及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英语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较为注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交互式阅读模式中,英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同时多采用任务式阅读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每位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阅读见解,提出自己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能够带着相关的疑问加入到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生对于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的见解,这对于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由于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受到自身英语知识的限制,经过讨论之后必然还存在一定的阅读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作用,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细节性问题进行全面的引导,最终达到全面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经过讨论和教师引导之后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英语阅读水平的目的。

2.分阶段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分阶段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交互式阅读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所说的分阶段就是将整个阅读的步骤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三个阶段。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首先提出与本篇英语文章相符合的相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学生头脑内部与本文中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激活,同时,也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的作用。同时,在进行阅读前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设置的相关问题应从提升学生快速阅读及整体理解的角度入手。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逐步地进入到阅读中的交互式模式,教师应当提出一些推断性的问题,实现对于学生分析阅读问题及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学生带着这些推断性的问题再次深入地进行阅读,能够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实现对于文章内部的更深层的分析,促进对于整个阅读文章所包含含义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英语文章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逐层的实现对于文章结构的全面系统的讲解,最终实现学生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全面的掌握,打下更好的英语阅读基础。

3.注重文化背景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大量的实践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如果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着较好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文阅读的能力。同时,学生对于英语背景文化知识了解得越多,其在做相关阅读题时对于整篇文章的依赖程度越小。在交互式英语阅读模式当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交互模式理论建立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提升,途径主要有归纳对比、概述内容、指导阅读及以点带面四种方法。所谓的归纳对比就是将英语文章内部出现的相关文化背景与我国同种类型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通过全面的对比之后,进行系统性的文化背景的总结,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所谓的以点带面就是在对英语阅读内部一系列具有较强的文化背景的词语处理的过程当中,除了深入讲解这些现有的词语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备课的方式,对于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英语文化背景轮廓。所谓的指导性阅读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互的交流,实现对于学生在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指导性学习。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再次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切实认识到交互式阅读模式对于整个英语教学带来的有利变化,将交互式阅读模式嵌入整个英语教学当中,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理解的深度,不断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英语阅读水平。

第6篇

个性化阅读,是指基于学生个性基础上的阅读,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入文本,想自己所想,见自己所见,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体验和理解。它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也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目标明确指出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地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1.认真研读材料,做一个合格的文本阅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凭借课文阅读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教师对课文的阅读,不是在教参的指引下去寻找相应的答案,也不是游离于课文之外对作者的指手画脚,更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毫无依据地评头论足,而是应该走进课文,用心体验课文的意境。李镇西教师曾经说过:"教会学生阅读,教师本身就应该善于阅读,特别是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教师与文本之间也应有一个对话交流的过程,这样才能充分地感知文本、揣摩文本,体味意境,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并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程序。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模式,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构建出一种宽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大胆交流,平等对话。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地产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把知识的权威转入到对话的情景中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多元体会,促使学生主动发表个人见解。对于学生的"奇谈怪论",教师要用一种宽容的眼光来看待,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引导,纠偏正向,使学生能够从正面进行分析思考。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

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一是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明确读书目的,把激励思想,历练品格,增长知识的书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和对文章的敏感度。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严谨地阅读材料。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还要有严谨的读书态度。如果读书漫不经心,转眼即忘,那么结果将是徒劳无功。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精细研究和不懈的探索的学习态度,并由此得到阅读思维和和阅读品质上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诵读。朗读吟诵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朗读的过程就是全身心投入到文本当中的过程,可以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持续默读,可以强化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四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批注。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阅读,历来要求边读边圈画记录,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批注是学生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独特的分析能力,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文本关键处、疑难处标上自己习惯的符号;把重要的信息和相关信息从无关信息中凸显出来;对产生共共鸣的片段进行解读;对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写作形式进行评论。这样不仅能提高阅读效果,还能有助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深化。

4.注重积累提高,引领学生追求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语文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包括词语的积累、阅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当这些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而在积累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个性化阅读要有深度,要学会"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作为教师要首先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进作者、超越作者。文本是作者心灵世界以语言为载体,以特定时空为背景的外化。学生只有深刻体察作者的心境,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才可能发掘出文本的言外意、象征意、哲理义等,实现对作者的超越。其次要进行深度阅读。要关注"核心主题"的预设和探究。"核心主题"贯穿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核心主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必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核心主题"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能针对学生的思维空白处、经验缺失处,也要针对文本的艺术特色和审判价值。学生只有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才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发挥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作用,在学生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丽萍.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第7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路径;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6-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却未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新课标对上述问题进行纠正,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路径,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对课文形成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阅读认识,又能为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依照语文素养提升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可以从生活案例、实物情景等出发,使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最新的语文阅读内容出发,让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小学语文的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相应的课堂引入环节,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二、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

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形成相应的阅读体系,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珍珠鸟》阅读教学中,可适当运用上述方法,让学生依照上述阅读要求对文章进行理解。因此,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出发,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阅读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各项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形成系统的阅读认识,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初读,了解文章大体框架;其次,让学生略读,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再次,让学生跳读,把握文章精彩语句。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浏览法、精读法、泛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并让学生记好笔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

三、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

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文中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或反思,形成新的感悟,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形成多样的阅读路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一切缺少动力的阅读问题都迎刃而解。例如,在《虎门销烟》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虎门销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有关林则徐的平生事迹,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构建动态、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尤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选取生动、有趣的阅读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情感,形成全面的阅读认识。

四、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阅读意识,从内心深处接受阅读,进入阅读的世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将阅读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依照教学要求形成相应的课堂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可以将阅读设置为常规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大赛、阅读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魅力,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五、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

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体系的设计,借助网络资源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从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

同时,教师要端正态度,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迎难而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面对阅读时都无所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付出,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愿意继续阅读,这样才能够形成长效的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机制。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适时调整,形成与学生阅读需求相适应的课堂体系,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和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围绕该目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这样才能够真正形成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8):194-195.

[2] 李学玖.语文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4):33-34.

[3] 殷信璐.小议在小学语文活动的开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186.

第8篇

教学实际中,不少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除了教材、教参、练习题之外基本不进行英语阅读,导致其英语学科知识陈旧,结构欠缺,视野狭窄,语言能力水平不高。此外,自新课改以来,教材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留出了许多供教师去发挥的空间,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丰富知识储备就难以适应课改要求。目前,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的阅读能力不容乐观,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受到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的制约,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促进教师阅读和提高阅读质量两个方面讨论英语教师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融合:促进自觉阅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英语教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将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有机融合,通过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影响,激发教师阅读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形成自觉阅读。首先,要规定教师制订的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中必须包含三年阅读计划,计划应包含阅读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阅读内容要有系统性,计划还必须包括具体的阅读时间、数量、类别和方式等。其次,要重视阅读评价,对教师的阅读活动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教师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研讨记录、活动次数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这既是对教师阅读的反馈,也是对其阅读的一种推动。再次,教师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成果应作为教学骨干评选、考核、奖励等的依据之一,以提升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觉性。

相关部门要搭建教师阅读交流的平台,展示教师的阅读成果,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努力发掘教师阅读的典型,梳理他们的阅读经验,大力宣传以阅读促发展的优秀教师。研究显示,外部环境的肯定、支持及扶持以至引导的态度(外因)激励着教师的成长,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知识(内因),使内因更具力度,而有了内因,就又增强了教师寻求环境中积极因素的动力和敏感性,这样,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了形成和诱发性作用,对教师成长可以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阅读活动与自身发展融合、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觉阅读。

二、阅读管理与活动开展同行:促进持久阅读

阅读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量变的积淀过程,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制订阅读制度,严格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制度对阅读行为的约束力。阅读制度的制订要注意三点。一是阅读内容多样性,如英语文学作品、英语报纸杂志、英语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二是阅读量有层次性,如临近退休的教师可适当减少阅读量,中青年教师可加大阅读量,以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三是阅读过程外显化,要求教师在阅读时作勾画批注,撰写读书笔记,便于督查。为了促进教师持久的阅读习惯形成,学校可每周开设一节英语教师阅读课,并将这节课纳入课程安排,用课程管理的方式去推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教师阅读兴趣减弱时放弃阅读的情况。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激发教师阅读兴趣,维持教师阅读热情。每年可定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英语教师读书节”活动,分市、区、校级三个层面展开。活动前要组织调研,了解教师对阅读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需求,然后召开英语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讨论活动主题,选定阅读书目,制订活动方案,随后逐层宣传发动,部署阅读任务。活动展示阶段,可成立各种阅读小组,通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等形式交流阅读体会和困惑,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解读角度会使文本理解千差万别,而理解的差异使教师的认识更趋于多元化、立体化,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阅读欲望;可开展如专题讲座、读书征文评比、阅读随笔展览、网络阅读专栏、读后一得评比、“我喜欢的一本书”书评等活动,将教师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还可开展各个层级的“优秀读书个人”和“优秀读书备课组或教研组”评选。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我们对教师阅读成果的尊重,让教师充满实现自我提升的激情,使教师的阅读活动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三、个性化阅读与专题阅读并举:拓宽阅读广度

个性化阅读是指教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亦指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科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阅读是个性化很强的事情,受个人阅历、价值观念、学科结构、既往经验和阅读能力等影响,只有让教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自己需要读的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持久,也才能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广度的目的。

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语言的反复刺激和积累。学习者读的量越大,接触真实语境的机会就越多,语言复现频率就越高,词汇量就越大,语言能力就越强。只有通过广泛的个性化阅读,才能积累大量词汇、句型和结构,培养语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目前,中学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包含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医学、环保等各个方面,教师只有对各个话题有较为完整的知识和深入的理解才具有讲授教材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多样化,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可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因为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现象。要接触最新、最真实的英语,可以选择报刊、电视、网络文章,因为它们所使用的是不断变化的语言。阅读材料的体裁也应多样化,如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这样可以有意识地扩大某一体裁方面的词汇和知识。

此外,应鼓励教师结合英语教学开展专题阅读,专题阅读可弥补个性化阅读题材狭窄的不足。教研部门可针对教师阅读能力的缺失情况推荐相关书籍,让全市教师同读一本书,如语篇分析、系统语法、英语修辞、体裁知识、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或者,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微型课题进行阅读,如语篇粘合词汇的使用研究方面的书籍。这类书籍应采用精读模式,相关部门可开设专题读书报告会,以促进教师深度阅读。

对专业性强的研究类书籍以及经典书籍,要从多个维度对阅读材料进行研读。如语言维度,在获取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从阅读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式,欣赏文本的准确用词、丰富的句式以及精妙的修辞。又如语篇分析维度,理清材料的逻辑脉络和内部组织结构,把握其篇章模式和谋篇布局的特点,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及主旨,最终达到获取信息和深层理解的目的。再如文化意识维度,分析材料蕴含的情感态度和文化内涵,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自我阅读与专家导读互补:延展阅读深度

自我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但缺少专家引领的自我阅读常常是盲目的、随意的,缺乏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甚至可能始终徘徊在浅层次。因此,自我阅读与专家导读相结合是提升英语教师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高校英语专业教授、学科教学专家以及名师的作用,组织“名家讲坛”,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语言、思维、情感、文化、方法等)对教师进行有效的阅读引领,为教师打开专业阅读视窗。

专家可从下列两个方面进行导读。一是书籍的选择。决定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前者主要涉及词汇量、语法知识、篇章知识、修辞知识等,后者主要指阅读策略、阅读速度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专家可在充分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在种类繁多的阅读材料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选择一套切合中学英语教师阅读需求的读本序列,开出书单。二是阅读的深度。根据阅读理论,阅读的目标层次可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对中学英语教师而言,专家应着重指导教师形成对阅读材料的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专家应指导教师通过概括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联想与想象等活动,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及语言形式等作出分析与评价;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结构美、语言美进行感受与欣赏;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或利用阅读材料的内容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实现由低层次阅读向高层次阅读转变。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 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中心、各种高科技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逐渐被推广开来。在中国,语文作为学生成长乃至以后步入社会所需的基础科目之一,其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大,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如此。从小学教育教学的特性来看,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小学教学没有应试压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显得相对轻松和灵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多媒体使用的各种优势也更突出,但是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1 多媒体的融入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全方位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弥补很多传统教学的缺点,辅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多媒体的使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1.1 多媒体教学加深了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作品文字和语言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寓意,并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启发,这一点在小学启蒙教育中更显得重要。但是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表面性阅读更多的是增强词汇量和对语言理解能力,对于教材阅读内容的深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的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加强多媒体的运用,正好满足了小学生对阅读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阅读,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例如,学生阅读《村居》这首诗时,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早春的风景,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之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的意境,为小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拓宽渠道。其次,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诗词和文学常识的延伸,即使学生不能完全记住延伸的内容,也在潜意识中留下了一些印象以便日后学习。这两点充分显示了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

1.2 多媒体教学加强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坚持强调的话题。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主体性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阅读的认同感。而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多样自由的,这也体现了小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那么毫无疑问会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的思维散发。对此,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的介入对于加强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这种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书本阅读的内容形象生动化,将有理解难度的阅读内容通过影像展现之后再进行阅读,借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二是在各种课件展示中,会呈现不同的影响和资料,对此学生在观看时自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理解内容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3 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语文是会影响人一生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文运用能力的启蒙,更是一个对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启蒙。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语文这一门学科上,然而通过多媒体对语文阅读教材的散发,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所有科目的教材都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的展示。语文阅读的学习可以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阅读理解的基础。多媒体正是通过灵活的方式将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到各门课目之中。另一方面,在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影像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态的结合,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学艺术时也对其他各种艺术的了解进行综合性的提高。

2 小学语文阅读中多媒体使用的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但是在调研中可以看到,在很多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对于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深度上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对多媒体使用简单、形式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运用幻灯代替黑板、运用图片代替教材。在教学中虽然优化了教学模式,但是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相应的深入和拓展,仅仅是将原有的教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将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挖掘。例如,有的教师在制作《村居》多媒体课件中,仅仅是将诗词、诗词注释和原有的简单图片搬到多媒体展示中,并没有进行深度复杂的课件制作。这样简单的搬运略显形式化,为了科技而科技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需求,显然不能够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其次,与多媒体大范围推广使用相对应的是,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这种弱化使教师失去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使小学语文教学沦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秀场”。凡事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对多媒体表面的运用自然不好,但是在教学中过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一方面,多媒体过多植入会增强课堂的娱乐性,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到娱乐上来。另一方面,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过多的多媒体植入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弱化了这种“人对人”的传授方式。

3 多媒体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一些建议

通过语文阅读的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可知,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要求也相对综合。针对上文提出的两点问题,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多媒体的使用程度的权衡和使用方法的推敲,简单地提出几点意见,以促进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使用。

首先,从课堂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主导,对于多媒体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多媒体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提升多媒体运用水平。这种提高一方面是教师科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经过各种培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对多媒体认知的深度,要意识到多媒体并不是电子化的黑板,而是一种综合多门学科艺术,可以将语文阅读深入拓展的综合技术。在教师提高意识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语文阅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多媒体运用中要始终坚持多媒体使用的最终目的是为课堂服务,合理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比率和方式,做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而不是代替。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侧重点应该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通过人机沟通的方式,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如通过对课件的描述和书写观后感等练习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是一项灵活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虽然并没有一定严格的内容限定,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既要加深多媒体的运用深度,又要避免多媒体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代替。

4 结语

总之,多媒体运用并不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教学手段,在普及使用的几十年期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优化。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和教学内容需求,多媒体的运用更加灵活生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但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广泛灵活并没有严格的知识界定,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也相对复杂。对此就需要合理的将多媒体与教学相整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才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用意所在。

(成武县田集镇中心校王小学,山东 菏泽 274200)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 阅读教学 ; 现状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39-01

一、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应试思维根深蒂固,教学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不显著

应试思维根深蒂固,教师非常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方面面俱全致使教学没有多少内容,付出而没有收获,特别强调对语文文字进行解析时,忽略了很多实际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实行题海战略,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考试题型,条条框框严重,对学生进行教条主义的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导致学生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方法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反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难提高。

2.教师对高中语文阅读解读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对高中语文阅读材料进行解读时,原版照抄阅读参考书上的固定答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动积极的指引学生仔细学习文章,却把大量的词句语言硬生生的灌给学生们,让学生的理解和观点一定要与教师保持相同,学生对于阅读问题的解答也必须和教师的解答一样,相反的肯定是不正确的,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严重被限制,并致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形成了厌倦情绪。这种方式和标准严重破坏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潜力与思维创新,这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利影响。

3.高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不恰当,致使阅读材料的整体性被破坏

教师阅读教学方式不恰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量成反比;教师和学生交流多,学生和阅读材料本身对话少;教师对阅读材料内容解析和挖掘人文较多,掌握阅读语言内涵指导学生解析、灵活掌握的少等。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没有较充分的时间精力,定下心去体会阅读材料内涵,而且学生也不知道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感知理解和感悟。语文阅读的现状就是由于不适当的语文教学方法忽略了语文阅读本身的整体性,导致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是零散的、不分重点的,打破了阅读文章词句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消极影响,另外也起不到语文阅读本身的熏陶和提升素养的作用。

二、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感悟文字的魅力和文章的意境,身临其境,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位置考虑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活跃性,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人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情况,浅谈一下对如何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见。

1.激发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乐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好任何科目的老师,对于高中的教学也是一样,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它是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才会深刻的记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求欲和主动思考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调动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乐趣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与乐趣特点,而且各自的思考能力与做事风格也不一样,所以,教师需要深入他们心里理解他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不同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情况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小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与课堂融为一体,创造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增进感情交流,成功教育学生便会自然而然。

2.使学生对语文阅读能够充分的体验

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是学校教育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布置好教学模板,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尽量适合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要求,真正达成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寓教于学,要求教师要从较高层次上深刻掌握语文阅读的内涵和标准,然后选择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容、感情以及人生观等方面,从而影响学生自身的情感塑造、生活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充分的体验语文阅读,从而保证高校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3.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与细读精读的能力

文学的文本解读一般包括一般性阅读、精读细读与批评性阅读。一般性阅读要求很低,读者只需要通过阅读浏览全文后能够掌握文章材料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便可。细读则需要读者对文章的手法、写法及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联系进行仔细阅读和体味。 批评性阅读便是最深的一个层面,它需要读者深度地分析并进行相关评价。总的说来,就是结合教材,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高中教师要不断地寻找探究适应语文阅读教学教育规律的方法策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不懈、奉献力量,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乐读,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阅读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的明确要求。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占比逐年加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认识阅读理解意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是阅读的主要目的,因此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是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要经过初级阶段的表层理解、中级阶段的深层理解和高级阶段的评价性理解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表层理解只是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中级阶段的深层理解要求读者能清楚地懂得作者的言外之意;高级阶段的评价性理解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却很少关注。他们总以为表层理解就是阅读理解的全部。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总是把大部分教学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和造句训练上,重语言形式而轻内容理解,影响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缺少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由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只处于表层,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只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回忆性问题,而且课文未对学生的理解有全面的要求与训练,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理解课文的三个层次来进行。

二、理清阅读理解层次,搞好阅读理解教学

1.初级阶段的表层理解。初级阶段的表层理解涵义是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由于初级阶段的表层理解是中级阶段的深层理解和高级阶段的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知识教师要有清楚的了解。能提高对课文正确理解的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当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既要有语言知识,又要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正确全面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阅读是课文内容和学生背景知识相互结合与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利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思维的过程。

2.中级阶段的深层理解。中级阶段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但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思维推理活动。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语篇标志、主题句等。

3.高级阶段的评价性理解。阅读是为了吸收或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提高对课文深层次理解和评价,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小组讨论既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促进与丰富学生的思维,又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利用教材训练阅读,致力自学能力提高

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实行精读与泛读结合,不断提高能力。在新授课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题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然后给学生指定段落,根据精读要求让他们自己找出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力求搞懂。精读由学生深入地读,要彻底改变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状况,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四、坚持限时阅读训练,强化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每一节课可利用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全文,完成好阅读理解题。在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的基础上进行辅导讲评。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外,为了增加阅读量,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题材广、篇幅小、内容精的阅读材料,而且要求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知识面也扩大了,而且阅读兴趣会更高。此外,选择的阅读材料要求内容新颖、题材多样、语言生动、引人入胜。而且阅读材料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难易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阅读和获得知识。

五、切实落实阅读辅导,全面追求阅读效率

阅读一般而言是在课外进行,是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正常地开展。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体现了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数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数量求质量。为了实实在在地搞好阅读,教师除了对阅读数量、阅读速度严格要求外,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1.指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表现为:阅读时喜欢发出声音;指点着助读;每次看到的单词只有一个;阅读中查词典分析字词;阅读时重复读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和一个句子,既影响阅读速度又不能全面地理解所阅读内容的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方法,阅读中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段落中的主题句子和句子中的关键词。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结构和内在联系来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词,学生为此不必紧张,因为生词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文章中的,它是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词法等猜出词义的。

3.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理解题来阅读。每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不但可以作为理解检查题,而且可以作为阅读的提纲。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按这个程序阅读理解的:阅读短文―看问题―看短文―选择答案。教师也可以以另一种阅读理解程序指导学生:看问题―读短文―选择答案。如此,学生的阅读速度会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充分证明阅读教学作为任何语言学科的重要板块,是学生获取信息、与作者心灵沟通和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学生只要娴熟、科学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就必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2]赵华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J].甘肃教育,2006.2.

第12篇

1.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少教多学”的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自由感受和体悟文章的中心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感悟文章,最后提出标准答案。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感受和体悟,所以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讲出自己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理解到的深意。而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感悟,肯定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理解到的情感,再循循善诱,将学生错误的地方牵引出来,从作者的角度或者学生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情况指引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带入文章,体会作者在此处要表达的意思,以身入境,以心感悟,最后再将答案以规范、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阅读理解中,常用的归纳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的题意的破解方法了。这一些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都是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为前提的,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正确理解到文章深意,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得到高分。

2.引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方法是要教师应用高效的“少教”方法,让学生“多学”,那不免就要引入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了。其中,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合作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具体来讲,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者课外,组织更多有益的阅读活动,经常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加深自己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到的好文章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一起阅读某些有深意的文章,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内涵。合作阅读可以让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文章的兴趣和美感,让学生们感受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合作阅读不仅能够使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爱上阅读,更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别人眼中的文章、眼中的世界。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转变世界视角,加深对各种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十分重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他们更深层的情感体悟、获得更多的审美和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团队交流的能力,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坚持加强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懈怠阅读训练以及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时指正,运用评价体制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比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一大重心。学生往往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表述的不好,或是没有切中要点,难以获得高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解试卷时,选择一些分数不高的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他们可能是思路正确却表述不好,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先用通熟易懂的语言表达,肯定了正确方向和要点之后,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分清重点,答案做到有理有序,层次分明。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下次做得更加好,取得满意的高分。对于解答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表扬他们的优点,答案虽然不算好,但也要看出其中的亮点,有褒有贬,既批评,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实的关心以及实实在在的表扬和激励,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得更好。

4.总结和建议

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善用评价体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有效应用“少教多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朱凤岚 单位:河北省固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