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秋孟浩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如果你身在旅途,孤寂难耐,猛然读到这首诗,不管他的作者是有名还是无名,你心中那排遣不了的思亲怀乡之情肯定会更加重几分。你惊讶,一首古诗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令千余年后的你潸然泪下?
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它吧。可是,你却又发现,用不着冥思苦想去索解字词,这只是一首自然平易、浅显易懂的八句四十字的诗和一个同样浅近如话的题目。
诗题中的“早寒”是说人已感觉到初秋的寒气。秋天,对于一个心绪不佳的人来说总是肃杀枯寂的,从诗题我们就隐约感觉到作者心中的感喟。“有怀”,即有所感怀。在这万物凋零的时节,一个飘泊他乡的游子,怎么能不黯然神伤呢?
首联写的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树叶凋落,大雁南飞,北风渐紧,秋寒凉身,好一幅“早秋寒意图”。这清爽淡雅的十个字,却渲染出了伤感悲戚的气氛。这正是孟襄阳(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写景的高妙之处,广远之中不失精细,决无笼统空洞之嫌。
颔联仍是平白如话。在这里,诗人的形象浮现了,我们好像看到了浪迹天涯的诗人,满怀感伤,却找不到人来倾诉,终于抑制不住难忍的思乡之情,对着冷落江天自言自语起来:我的家乡就在襄水拐弯的地方,可是却隔着茫茫楚天啊!如此淡雅之笔,却道出了乡思之重,这又是孟浩然之高致。
“乡泪客中尽”,思乡之泪已经流完,足见乡思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孤帆天际看”,在古代,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帆也就具有了伤别、怀远、思归的特殊意义。李太白正是在送孟浩然的时候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样浓情蜜意的诗句,寄托了他对孟浩然下扬州而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回到“孤帆天际看”这句诗,诗人的思乡之泪已经流干,他只得面对江上的孤帆发愣,这该不是载我回乡的帆船吧?可是,诗人内心是清楚的,这只是呓语痴梦而已。因为,“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他想去找那船停靠的码头,可是它却不知在什么地方,只见江面迷茫,暮霭沉沉,诗人始终找不到那艘回家的船。
诗人就这样以孤舟迷失无所归依收束了全篇,留不尽之意让读者去想象,去揣摩,去感受他的思乡之苦,可谓言尽而意远。
背起行囊走四方,踏着是历史,背着是书箱,纵身几千年,横跨几万里。——究竟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对了,这就是文学,是古代的写景诗歌。
而又因为其情景交融,故不仅可以使人见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谓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这里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恋恋念情;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风光;有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疾济喜情;有青莲《论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情雅韵;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离情;有李商隐《晚情》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珍老惜时;有张继《风桥夜泊》中“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绵绵旅情;有俞文豹《清夜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的乡村剪影;还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
本着这些原则,继续赏析古景的诗,玑珠与瑕疵便会自生。
应该说,这是确是一场划算的旅行,不仅领略了天下风光,更了解了诗人的心胸情怀,还能小试牛刀品头论足,快哉快哉!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引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是《经典润泽童年》,它是在德州市教研室提出的240首必背诗词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又精心挑选了120首。全书共12册,每学期一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诗词积累量达到了360首。
二、 学习主题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
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 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3.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活动安排
1.诵读时间
(1)每日一读,每天上午和下午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一课,每周安排在周一下午,进行集体诵读,老师给学生下载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语音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师生随音乐节奏共同吟诵古诗词,做古诗韵律操,在背诵的同时达到肢体运动的效果。
2.在诵读诗文的进程中,学校将举行古诗文诵读阶段性活动。
本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策划
一—六年级第四周诗配画展示纪莹莹
三—六年级第八周诗词中的节日手抄报比赛张维
四—六年级第十二周古诗韵律操展演李建敏
一—六年级第十七周诗词诵读比赛各班主任
四、教学进度
每一学期开始,各年级根据教材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共30首,每周计划学习两首,十一周是《诗词中的春天》,对学过的诗词进行梳理总结。第十七周学校举行诵读比赛,第十八周老师对本班级在这一学期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第一周杂诗十二首(之一)与诸子登岘山反复诵读、配乐吟唱
第二周过故人庄送元二使安西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三周古朗月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四周关山月 赠花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五周月夜忆舍弟 黄鹤楼背诵积累、深化感受
第六周滁州西涧 登科后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七周钱塘湖春行鸟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八周泊秦淮过华清宫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九周夜雨寄北 送春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周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十一周诗词中的春天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十二周游山西村 示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三周梅花绝词(其一) 观书有感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四周雪梅(其一) 江上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五周初秋行圃花影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六周戏答元珍海棠联系实际、积淀语言
第十七周诵读比赛诵读比赛
第十八周总结汇报总结汇报
五、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 。
在进一步做好古诗词诵读任务的同时,我们还会补充相应的其它任务,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和成效。
六、实施要求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开设古诗诵读课,纳入校本课程表。
2.学科整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开展古诗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语文老师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音乐老师选择其中古诗词配曲教学生演唱,美术教师选其中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让学科之间因古诗词而融合,让经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3.围绕古诗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七、评价活动
1.每个学生一本《笔尖上的诗词》随时填写自己的背诵记录和感悟,学期末每班选五本进行评比。
2.把诗词诵读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传统节日到来时,我们都会让学生吟诵诗词中的节日,并画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同时举行演讲比赛,唱古诗,我为古诗来配画,根据图画猜古诗,飞花令比赛等等。
3.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诗词诵读比赛,对各班在背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表彰。
4.节目展演,每班编排一个古诗词有关的节目,期末进行展演。
八、成果
从学校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来,我们自编校本教材,举办各种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1.校报《花雨》在今年的六月份创刊了,名字的含义是教育如花,诗词如雨。主要介绍学校诗词诵读的情况,推荐学生积累背诵诗词名句。
2.学校每学期结合传统节日举行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上学期是“寄情端午 诵读华章”诗文诵读大赛。本学期是“同心邀明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3.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举行的活动,反思记录下来,发表在《宁津县教学研究通讯》上。
4.我在17年3月份作为主讲嘉宾在宁津县阶梯成长交流群进行交流讲座。向全县老师介绍我校在诗词诵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全县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县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