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指导教案

作文指导教案

时间:2023-05-29 17:4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指导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文指导教案

第1篇

在教研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语文教师的作文备课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概而言之,有如下问题亟需解决:一是作前指导备课脱离学生实际,大多数教师直接搬用外面公开出版的现成教案;二是忽视作文评讲备课,有些教师根本不上评讲课,大多数是读几篇好学生的作文而已。分析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作文课确实比较难上,较之阅读教学,可以借鉴的经验要少得多;另一方面,教师在主观上也不够重视,认为指导课只要学生写就可以了,实在不必多下功夫。至于评讲课,则认为学生的作文已经逐个批改了,再评讲是多此一举。当然还有时间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向我们反映,他们兼职太多,备课头绪也多,除了阅读备课外,其他的就只能“简化”了。如此“简化”,势必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的结果。

在分析研究之后,1999年2月,我们从“征集优秀作文指导课教案”入手,开始全面改革作文备课。我们的实践主要有:由教委发文,面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征集作文指导课教案。再由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择优编印《作文备课本》,做到每个大作文训练有2—3个优秀教案,供一线教师根据班级情况选用。每个录用教案的右边均留出三分之一的空白,需要教师对选用的优秀教案“再备课”。教案后边又安排了“作文批改记载”和“作文评讲记录”两个需要教师备课的栏目。

《作文备课本》发到各个学校,受到领导和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为了推广经验、推进改革,我们又搞了两次备课本团体评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

1.优秀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作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由于做了比较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踊跃参加教案征评活动,单经各校自评后上送的参评教案就达到了400多篇。“淘尽黄沙始见金”,最后录用的教案质量过硬,有不少是学科带头人、青年双十佳与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品。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独到的教学方法,随着《作文备课本》走向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我市的作文教学特别是村小,都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老师考虑的是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案、完善教案,研究的是怎样根据自己的批改,让所有的学生都扬长补短,使得评讲课真正成为学生作文能力再提高的新的起点。我们坚信,长此以往,小学作文教学一定会进入一个高效低耗的崭新天地。

2.解放了教师的时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活力。

陶行知先生在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时,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也是这样,提供优秀教案,客观上为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保证。教案右边的三分之一空白处,还有“批改记载”和“评讲记录”这两方“处女地”为教师开创了一展才能的天地。

在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和《作文备课本》团体评比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的创造“火花”。对精心挑选的优秀教案,他们并没有“迷信”,更没有照搬套用:有的增,有的删;有的调换了先后次序;有的还进行“重组”,把前后几个教案并成一个;有的重新写下水文,认为原下水文不符合自己班的作文实际。经过躬身实践,教师们有的写上了自己实践后思想得到提升的快乐,有的修改完善了优秀教案,有的摆出了问题、写出了疑惑……批改记录与评讲记录也是这样。有的学校通过交流批改记录,根据一线教师的经验,提出了教师的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特别要改变学生“动眼不动手”的习惯,要让学生动起笔来,练习自己修改。还有的学校在使用“评讲记录”的过程中,提出既要表扬好学生,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作文进步的学生。如此等等,都真实地反映出在激活教师主体性之后所带来的可喜变化,所结出的创新的果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在一些人身上它熊熊燃烧起来,于是造就出一位对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回顾改革作文备课的过程,我们更加深信这一点。

第2篇

从此,我就留心观察老教师们。不久,就有了一些收获,我发现他们的教科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有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写作特点、词语解释等,甚至还有上课环节的提示,简直就是把教案搬到了教科书上。再翻翻他们的教案,那也是密密麻麻,一课时的教案文字量都在两千以上,写得是非常详细,就像是一本教学参考书,而且许多地方都用了不同颜色的笔作了标注,再看看我的教案,多的才四五百字,显得非常单薄。看完教案,我再看看作文本,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真的见识了什么叫“精批细改”,眉批、总批都非常详细,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布满了整篇作文,有些作文老师的批语都超过学生的作文字数了。除了这些,还有众多的课外作业本、课堂练习本、讲义、试卷都能见到老师留下的或多或少的批语。看了这些,我的汗都下来了,我才真的理解了一个词――汗颜。

这时,我才明白了这些老教师们为什么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为什么能在课堂上井井有条、进退自如。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能笔尖飞动,紧张忙碌。原来他们在课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要完成这些备课、批改、出试卷的工作量需要多少时间啊。怪不得见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望着他们伏案的背影,再想想我以前的老师们,我由衷地敬佩。如今,我走上了讲台,也要向他们学习。我很年轻,有旺盛的精力,有充足的时间,我也能做得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做得还要出色。

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在耳濡目染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备课,如何去批改,如何去操控课堂。为了备好一节课,我常常是要把教学参考书研读一遍又一遍,在书上认真地标注,生怕有哪些知识点遗漏。看着教科书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端详着教案本上工整详实的内容,我颇有些满足与骄傲。批改作业,我也学会了如何面批、如何在作业本上给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尽量做到不放过一处细微的错误。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了我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我也不再愁没有内容可讲了,不再担心知识点遗漏了。课堂上条理清楚,容量很大,有时下课了还要再拖延几分钟。至于早自习、晚自习这样的辅导课,我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不厌其烦地一题又一题地讲练习,讲试卷。到了要考试了,我还会向其他老师要些“副课”来上。就这样,我忙碌而又快乐地奔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成绩一次又一次地在学校名列前茅,因而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赏识、同行老师的夸赞、学生家长的信任和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赞扬。众多的表彰、奖励也如愿降临。这时的我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认为真的找到了打开语文教学宝库的钥匙。

转眼间,到了2001年,暑期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们参加新课程培训班。在培训期间,我听到了一些与我以往不一样的教学观点。要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要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要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要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另外还有从“全方位指导”向“适时指导”转位;从“学生倾听教师”向“教师倾听学生”转位;从“教材研究”向“教材、学生双研究”转位;从“面向个体”向“面向全体”转位。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从“繁琐分析”走向“导学、导悟”;课堂评价从“甄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开始反思我以前的教学方法。原来我自以为得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竟然还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我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竟然目中无人,没有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竟然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把他们都当成了一只只容器,一只只张口等食的小鸟。只想着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教给他们,还要再做多少练习才能巩固,却没有想到孩子们怎样才能消化这些知识,怎样才能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本领。再看看我自己,这些年来,没日没夜地备课、批改作业,看着案头的作业从这边一本本地降下去,再从那边一本本地升上来,原来还有些成就感,可现在我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我不辞辛劳地点灯熬夜,却培养了一批批的“懒”学生。他们只知道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也不知道问个为什么,有些胆大的即使问了也被我的冷漠浇灭了兴趣。新课程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我开始认真研读关于新课改的文章,决心改变以前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每天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比以前少了,没事总爱看一些比较“虚”的教学杂志,而不去找资料读教参。学生们发现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周到了,一些知识点总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总结,学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觉得这个老师开始变“懒”了。家长们也对我产生了怀疑,觉得这个老师好像不如别人说得那样敬业,有点名不副实了。于是各种猜疑、批评、抱怨甚至指责向我袭来。但是通过学习教改文章,通过课程培训,我坚信,我的放手是对的。我要改变以前那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把孩子们培养成能自由翱翔的雄鹰。在这条路上,我要做一名“懒”老师。

先说备课。翻开我以前的教案簿,那简直就是一本小型的教学参考书,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星罗棋布,而现在,再看看教案本,文字量已是大减,最多也只有原来的一半。里面已经没有了一条又一条知识点的分析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对课堂生成的预设。这种教案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胸中有丘壑,自然不怕教学时的“挂黑板”了,相反却多了一些自由调度的洒脱。由于摆脱了浩繁的文字堆砌,备课只需要平时的三分之一时间。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变得悠闲了。

再说课堂。以前那是滔滔不绝,不厌其烦。现在的课堂上,我省心多了,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去做吧。写课题、默生词都交给学生去做吧。读课文,我让全班同学都来参与评论,一遍遍的试读中,学生找到了感觉,不用老师反复领读学生也能读得抑扬顿挫。分析课文时,我只是抛出一些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去,学生之间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无法解决时,我再抛出一根绳子将他们向前拉一把,慢慢地,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获得了经验。以前的课堂,我是个主角,只听到我滔滔不绝的声音,一堂课下来,嗓子眼冒了烟,累得慌。而现在,教室成了学生“占山为王”的地方,我却笑眯眯地站到一边,听学生的辩论、争吵,在适当的时候再向前推一把,一堂课下来,我说的话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多。奇怪的是,学生竟然个个红光满面,喜笑颜开。后来,我的胆子“混”大了,有时竟然让学生替我上课,而我却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瞧着讲台上小先生们有板有眼地板书、提问、讨论、总结,我感到是课改改变了原先那紧张而又没有生机的课堂。有时,一些领导、同行批评我对学生是放任自流,说我这样会导致知识点传输不到位。随他们说去吧,语文有语文的特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渐渐就会掌握本领,渐渐就会养成自学的习惯。我非常相信魏书生老师的话――“懒”老师才能培养勤奋的学生。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变得洒脱了。

作文批改是令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两个班一百多学生,要做到精批细改那真是不容易啊。在认真、细致的要求下,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越着一座又一座“文山”,常常是加班熬夜改出来的作文换来的却是学生不到一分钟的草草翻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当然也深知个中滋味。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我开始尝试改变这种批改的方法。把作文批改的机会让给学生,教给他们批改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批改作文。平时我要加几天班改完的作文,现在交给学生只要三十分钟左右。孩子们改起作文来有板有眼,兴致盎然。眉批、总批细致周到,娓娓道来,有些学生写的评语都超过了作者的字数。而我只是通过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适时地纠正学生批改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或者在学生批改热情稍减的时候火上浇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成了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争着看别人是如何给自己批改的,这自然又少不了人声鼎沸的争论与欢笑。通过几年的研究,这种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已日趋成熟,2005年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2007年顺利结题。对于学生批改作文,不少领导不同意,认为学生的批改质量不会很高,而且作文都让学生改了,老师就无事可做了。不少一线的老师也不放心,认为作文许多的优点或缺点学生发现不了。其实在作文批阅过程中,老师改得再详细,再认真,不少学生也就是看看而已。而如果老师指导学生改的话,即使学生改正了一个错别字,那也是学生的收获啊!更何况学生改正的不仅仅是错别字呢,还有对篇章、对语言等方面的理解。在一次作文批改中学生不可能改得完全符合要求,但从学生一段段丰富细腻的评语中,我们可以欣慰的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点一滴地提高。

作文批改方法改革取得成效后,我又开始尝试将练习与试卷的出题和评讲交给学生,把评讲变为讨论,在一次次的争辩中,学生的错误率在不断降低。在新课改的推进中,我变得轻松了。

现在,每学年初我都会对我的学生说,我这个人很“懒”,不要指望我事事都为你们做好,学生们听了一脸的失望。后来,学生的成绩渐渐提高了,能力逐渐增强了,也就明白了我“懒”的用意了。学期末总结时,我又对学生说,我很懒,语文老师中就数我悠闲了,学生们听了嘴角上翘,一脸的自豪与得意。孩子们乖巧地说:“我们喜欢你这样的‘懒’老师。”

第3篇

三、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课文特点制订出课时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并分课时制订教案,教案要完整、规范。

四、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加强科研,努力改进教法,面向全体,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

五、按学期教学要求,制订好作文教学计划。每学期大作文应完成教材编排的篇数,并安排适量的小作文(包括小练笔)。大作文应有总批眉批,加强面批,及时进行讲评。

六、加强课外阅读及指导,努力向各级各类报刊推荐学生作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七、积极参加上级、学校组织的语文学科教师、学生的竞赛活动。

而按步骤又可以细化为以下几步:

(一)备课:

1.做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备课要求。

2.做到《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

3.备课中要以认真备好教学语言,设计好环节过渡语言、评析语言和小结性语

言,语言规范化,导语要自然。

4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提问,注意分层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听、说、读、

思。

(二)上课:

1.做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上课要求。

2.教法要灵活,自然、重视设疑、质疑,启迪思维,激发兴趣,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3.上课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观点正确,情调健康,重点突出,充分利用40分钟到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不随意拖堂,要有机渗透德育。

(三)作业:

1.做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中作业要求。

2.要严格执行全校统一规定的作业规格和书写要求,作业封面上名章、学号等要齐全。

3.作业设计布置要有分流,课堂练习册教师要先做,作文指导前自己先写范文。

4.用好批改记录,做好批改分析。

(四)辅导:

1.做好《小学提优补差辅导工作要求》,做好个别辅导。

2.辅导要有针对性,要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3.兴趣时间要让学习困难生质疑,教师要辅导,不进行全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五)考核:

1.严格控制测验次数和测验时间,由教研组长把关测试内容,校统一进行质量

监控,反馈教学情况。

2.考试前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做好复习指导工作,复习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指导学生复习方法。

3.试卷认真批改,严格评分。

4.对每一次的质量监控要做好分析及辅导补救工作。

第4篇

1 高中作文教学主观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作文备课:既无教案也无计划。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自己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这似乎是在忽悠作文课了。

1.2 作文方式: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或材料,然后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目或材料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用60~80分钟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为之。

1.3 作文形式:前几年是话题作文,但现在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中变成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了。随着高考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教师们便一股脑地采用材料作文形式,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步伐。其他形式的作文几乎一律无暇顾及。

1.4 作文批改:吃力不讨好。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单向的静态评价,学生负责写,教师负责改。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我写你改”,把作文交上去,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如何批改,那全是教师的事。在教师看来,学生的作文都是些不成熟半成品,要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修改完善,并通过所做的终结性评判划出等级。在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隔膜。

1.5 作文效果:效果堪忧。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得高分,得到教师表扬,但很难保证下一次也能得高分。平时作文常能作为范文拿到班上朗读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到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好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往往自己都没有把握。

2 系列作文训练方案

实践证明,在高考作文辅导过程中进行系列化作文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科学高效的教学原则,而且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健全思维素质、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系列作文训练从目的、要求、写作材料出发,可分为横式系列训练、纵式系列训练、交叉式系列训练、辐射式系列训练等四种类型。要想真正把系列作文教深教透,教师就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2.1 横式系列训练。横式系列训练的特点是一题多写、用同一写法表现多种题材或同一材料多角度写作。例如说明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分别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连续写多篇说明同一事物或同一事理的说明文,或者以一种说明方法连续写多篇说明多种事物或多种事理的说明文。这样反复训练,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种训练在难度上平行或略有上升,在思维和写作方法的引导上横向延展,所以常使用于学生的基础写作过程,教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反复训练,使他们练就灵活机动的思维方法和扎实可靠的基本功。

2.2 纵式系列训练法。纵式系列训练法的特点是就同一个写作内容或话题,从主题、立意、选材、结构、体裁各方面连续进行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纵深开掘式写作,通过对同一话题由浅入深的透析,循序渐进地深入写作思想,逐渐提高难度。效果是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站在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上进行创造性构思和写作,稳步提高写作能力。

第5篇

上师范,并非我的选择。我的中学生活是在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下中学度过的。那时之所以努力学习,只是觉得学习好、被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填报中考志愿时,我本想填报高中,班主任老师却在我的第一志愿里填报了师范。就这样,我阴差阳错地跨进了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的大门。1988年暑假,在家静等分配的我收到了师范班主任的一封信,他说有一个机会推荐我到人民小学。那时的我(包括大多数同学)对工作分配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反正是有工作的。我想自己可能会被分到我们乡中心小学吧,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进城当老师!就这样,我在人民小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一节公开课,捻断三根须

因为喜欢语文,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一开始教学,每天把作业改完后就忙着抄教案、背教案。把备课手册上的教案抄下来,再花功夫背出每个步骤,准备小黑板,再到课堂上实施,竟然也渐渐教得有模有样,得到了随堂听课的老校长的鼓励。

而第一次真正执教公开课,是在我工作后的第四个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情境教学课题的研究课展示。当时教的是一年级,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情境教学研究的实验班。我执教的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如何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体现情境教学的特点?如何在课中进行朗读和语言训练?此前,我曾认真阅读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与研究》和《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也曾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教学杂志上研读过情境教学的相关专题研究与报道。其时,我对情境教育的思想精髓已有了一定的理解。特别是几种情境创设的途径,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重视朗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课文的语表形式等内容,已经成为我日常教学的重要关注点。

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把“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对话方式练习说话,仿写对话”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初步的教案。那时,学校没有什么电教设备,而课堂之中又要设置角色扮演环节,我就自己动手设计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及头饰,后来为了拓展又做了啄木鸟、小马、公鸡等动物的头饰。我的绘画功底不太好,就从幼儿园借来图画书,认真临摹书上的动物简笔画……

第一次试讲是在学生放学之后,自己面对空空的教室,一边做老师,一边演学生,自问自答,自说自做。在扮演学生时,我想了好多种答案,有的甚至是错的,以此“为难”自己,让自己“引导”。第二次试讲,我的同事当学生。他们按我的要求学习,回答提出的问题,有时还故意使些绊子来“为难”我,让我顺学而导。课后他们简单鼓励了我几句,便开始给我“挑刺”。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生暖意。开始进班试讲了,在年级组内选了一个班,请区教研室的老师和本校教研组的老师一起来听。他们也给我提了不少好的建议,我对教案又做了进一步改进。为了把课上好,我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练习教学基本功: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回到宿舍就对着镜子试讲,看自己的表情动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

正式上课那天,来自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兄弟学校的老师,济济一堂。面对这么多听课者,当时的我竟然没有一点紧张感,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课堂上,我全心投入,娓娓引导,把预设的教学环节逐一落实。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说敢演。上完之后,市教研室的领导作了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次公开课让我第一次经受磨练,可谓捻断三根须,也成了我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我上公开课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送教下乡,校级、区级、市级的研究课、赛课,后来到了省级……在这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一张稿费单,唤醒梦中人

一直以来,我似乎从没认真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过。我始终认为,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一直感觉自己积累太少,文笔生涩。发表文章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996年的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张50元的稿费单,才一下唤醒“梦中人”。

我从来没有投过稿件,哪来的稿费单?几天之后,收到《淮阴师训》杂志,刊登了我撰写的期末教学经验总结。经过打听,原来是学校推荐给市教研室,市教研室推荐给杂志的。

初尝甜果之后,我更加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写稿任务。再后来,市教研室、市电教馆几乎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比赛,我都能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心撰写。这样被动地写作,也让我陆续在《淮阴教育》《教师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真正开始主动写下自己教学感受的,是在2002年之后。其时,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作为市骨干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我参加各级培训或教研活动的机会逐渐增多。我开始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去实践与反思,也学着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捕捉教育的契机……

2005年冬,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执教的《春联》阅读课。杨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所获。听后,我颇为感慨,当晚就写了《意蕴独特 情怀隽永》一文。几经修改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小学语文教师》投稿。大概过了四五个月,竟意外地收到了用稿通知书。这次中稿让我信心倍增:只要用心,我也能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文章!

就这样,带着思考去实践自己的教学,带着思考去欣赏别人的教学。在这过程中,三十余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陆续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管理》等杂志上发表。与此同时,经我指导的学生作文也有数十篇在《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刊物上发表,我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作文指导奖。

一项真研究,追寻语文路

2008年4月,我校《和乐文化下教学文本适度开发的实践研究》获批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校长黄艳梅提出了酝酿已久的“言语主题”的教学构想。我很有同感,课程标准关于各学段的习作目标表述比较上位,在能力要求上过于笼统,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写作训练没有方向和重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用课程视野观照当下的作文教学,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努力构建合理的小学习作教学体系,使作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促进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我们建立了语文学科工作站,带领学校骨干教师,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我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上研究课。同时认真研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等书籍。

通过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以表达为中心展开,更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当前语文教学课型多样,看似热闹,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恐怕与这些课各自为政有关,与教学的目标模糊有关。事实上,这些课往往缺少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便在一个单元中,教者也会忽略他们之间的联系,因而教学效益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让写成为语文教学的主线,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在作文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中都要有明晰的判断。要增强写的意识,想方设法整合几种课型,让几种课型联动。特别是阅读教学课,要发挥教材作为语言学习范本的导写作用,让读指向写,使教材学习为写服务。要重点从关注教材的言语形式着手来学习课文,始终把读写结合放在心里,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知识。由此,我写出了《让写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关注“前作文”指导 让习作变得轻松》分别发表在《江苏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上。

研究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为了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等建立联系,我们积极进行课例研究。围绕一个主题同时展开课内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课外阅读运用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等研究。我和工作站老师一起研究教学设计,深入听课,进行课后点评、总结,进行课堂的重构。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以学生年段思维特点为依据,构建了小学作文能力目标序列;以言语主题单元为抓手,构建了小学作文内容序列;以写的训练为主线,构建了小学多种课型的联动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的《作文命题:为儿童的心灵松绑》等十多篇研究论文应运而生,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上。作为副主编,与同事们一起编写了小学语文“言语主题”系列图书:《读出好作文》《教出好作文》和《写出好作文》。我校的省级课题《和乐文化下教学文本适度开发的实践研究》也于2012年6月结题。我负责开发的校本课程《和乐礼仪》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一段深反思,风格渐形成

2004年,我走上了学校行政岗位。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2007年10月,走上了副校长岗位的我,主抓学校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但仍然坚守教学第一线,教高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看,我经历了“由新手到熟练”的阶段,但有没有进入第二阶段——“由熟练到成熟”还不敢说,更不敢说能否进入第三阶段——“由成熟到卓越”。

课改搞得轰轰烈烈,各种教研活动层出不穷,与之相应的教学流派异彩纷呈,一位位名师登上教学舞台,尽展自己的教学技艺。他们丰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我羡慕不已,也让我望尘莫及。

在这众多的名师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于永正和薛法根。虽然他们是两代人,但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有着相同的特点:朴实、扎实、真实。他们都把课文当做一种教学语文的资料,课堂教学是根据学情的发展而发展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体现了生本思想。他们的课非常准确到位地把握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内在本质,采用简单而又有效的语文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现“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的语文学习目标,使人真正产生了一种“语文回家”的感觉。

对比这两位名师的课堂,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不禁问自己:我真正把自己放到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了吗?我关注到全体学生了吗?我是在走教案,还是关注学情,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吗?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既“得意”,又“得言”,真正得到“生长”了吗?……通过对比反思,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决心努力去改变、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于是,我认真搜集了两位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等资料,一有时间就观看、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我以他们的课为例写了《谈第一课时的实与效》和《好课之好,指向学生》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山西教育》和《小学教学设计》上。我的课堂也在发生变化,不再追求新颖、热闹,而是尽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努力探寻本真的、言意相生的课堂,追求让学生“生长”的课堂……

我深知,由于受自身学养的限制,我所上的课无法与名师相比,但我始终是一个“行者”,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自己的思考。《看漫画 写漫画》《三打白骨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夹竹桃》《改写送别诗》等校级、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的研究课、观摩课或赛课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使我逐渐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教学风格。同事们评价我的课堂:学科特点鲜明、实在,不搞花架子,课堂容量大,学生学有所获……

第6篇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 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第7篇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9-0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活动,要提高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上课的质量。有不少人提出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把上课看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我们对此提法并不完全赞同,但是这个口号的积极作用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上课的好坏确实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极大,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们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质量的保证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正是这个理。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备好课,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应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做到对具体教材成竹在胸。现在各种现成的经典教案都可借鉴,但要针对具体情况写出特色来。现行新编教材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靠硬灌输。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除了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外,还要设计多种语文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推敲而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这是使语文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教案一般要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重点及实施的步骤和方法,教案应系统、显明、实用。教案编写好后,还要熟悉教案,把教案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只有备好课,才能谈得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遵循课堂教学规律,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诸要素组成的复杂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生动的讲解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积极投入又会调动、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当教师向学生进行导课,提出教学目的后,学生知道了自己在该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形成,既要有知识上得到启发的兴趣,又要有心理上引起探讨的情趣,因此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启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与启发性的语言,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准确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得精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讲得生动,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讲得含蓄,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画龙点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突破性。

在语文教学中,富有激情的教师就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一种意境,使活泼好动的中学生产生兴趣,吸收其注意力,发展其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实效果。当然也不能一味堆砌词藻,哗众取宠。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上升。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相互容合,不但是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三、实行教学方法改新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授对象是一群生龙活虎,不断发育成长的学生。不但这一年的学生和另一年的学生情况不同,就同年的学生情况仍不相同。所以要时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特别目前的教材改革,也是适应一定形势的需要,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法进行语文教学,一般分为下列五个阶段进行。

1、组织。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活动的一般内容有:安顿秩序,吸引注意,提示目的等。

2、导课。教师活动内容主要为: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题,其方法很多。

3、中心。这是上课的核心部分,教师主要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智能和思想教育。

4、巩固。这是上课的后继阶段,巩固当堂知识,教师主要进行小结。

5、练习。为了对上课内容进行运用,布置与指导学生作业。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要是为了改革“一讲到底”或“填鸭式”的老办法,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目的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

(1)规定7分钟内,各自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同时教师检查学生预习。(如:生字生词)

(2)教师在巡视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精讲25分钟,书写板书,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补充好相应的笔记。

(3)引导和鼓励好学生在听完新课之后进行思考,质疑约为8分钟。又让学生依次发言,有秩序回答,教师做订正和补充,教师也可采用提问学生的方法。

(4)进行课堂作业约5分钟,习题少而精,一般只做二、三道题或对该背诵的内容指导其背诵,最好能够达到当堂背诵。

用这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显然使教师“讲”的活动减少了,但却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或掌握自学的方法。

四、课外活动是提高课堂质量的补充

第8篇

二、主要任务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第9篇

关键词:讲练结合;小处着手;形式多样;准备充分

围绕“作文指导和作文批改”的教研专题,在科组十三位语文科任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探索,我校语文科的作文教学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纵观各科任老师的作文探索课,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勇于探索,作文教学才会绽放光彩。要想让作文教学绽放光彩,就应该从下面几点努力。

一、讲练结合,目标明确

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教学目标都非常明确,并能围绕目的注重讲练结合。在课堂上,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又有针对性很强的写作练习。有的先指导后练习,有的先练习后指导,有的边指导边练习。无论哪种,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是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这样指导,目的鲜明,讲练结合,学生不仅容易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便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当中,操作性强。

二、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决定学生作文能力的因素有许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进行全面的指导,也可以就一两个角度进行指导。但全面性的指导效果一般不好,相比之下,从一个小角度进行指导效果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在这次作文探讨课中,我们很多科任教师就特别注重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透过学生的写作,我们发现这种小处着手指导作文的方法,学生确实易于掌握,还可以以小见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在这一年的作文教学探讨课中,各位科任教师都勇于探索。因此,不仅教学内容很丰富,而且形式也多姿多彩。特别是第二学期,内容和形式更是五彩缤纷。第一个学期较多教师采取的是先由教师精讲后让学生练习的指导方式,而这学期则不单发扬了上学期的优秀做法,还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在众多生动而丰富的作文指导课中,一位老师的《一次成功的经历》更是别具一格。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头进行了提示和在结尾进行小结外,其他时间主要让学生“说”――上讲台讲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一次成功经历,通过说让学生掌握这种文章的写法。课堂上一个个学生大胆主动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气氛很活跃,学生都显得很高兴。这种教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它的成功主要在于教师的“敢”――敢于尝试、敢于放手、敢于创新。

四、准备充分,巧用教具

上好作文指导课,除注意了上述三方面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课前都准备充分、课内巧用教具。纵观我们科组成功的作文指导课,无一不是准备充分巧用教具的。课前不仅认真写好教案,还要准备好相关的例文、图片、教具等。即使是多媒体教学,也要准备好不少的资料。只有有的放矢才能水到渠成。

第10篇

(一)课程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学科优秀率没有达到80%以上,学科合格率和书写合格率都没有达到100%)。

(二)教师教学研究兴趣不浓,热情不高,能力不强。

(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四)学生阅读与作文能力较弱。

二、工作目标:

1.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质量,使学科合格率和书写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以上。

2.打造教研组团队文化,发挥组内教师的潜力,争创优秀教研组。

3.及时总结经验,争取有更多优秀论文、教案发表或获奖。

4.推动“走向儿童需求的教学内容创生研究”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6.切实提高学生阅读与作文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有效开展组本教研活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建立学习型教研组,认真组织本组语文教师研读教育理论和基本理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结合网络教研和远程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与提升教师教育观念结合起来,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经常化。有主讲、有讲稿、有记录,使我们组语文教师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逐步养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2、继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组本教研的活动,梳理问题确定科研专题,围绕本组的专题积极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看优秀课例等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二)推进课题研究的专题化进程,追求研究实效

本学期研究的课题是:走向儿童需求的教学内容创生

研究,我们组从儿童需求入手,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教学内容的创生”为研究切入口,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及调查问卷和学生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作文能力。具体安排每两周做一次教研课,检验研究效果,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组织老师加强单元教材教法研讨,以教材为凭借,要在创生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每位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所研究的课题,去认真解读教材,在优化教学设计上作相关的实践,并撰写出有创意的优秀教案积极向外投稿。加强组内教研课研讨。人人上教研课,组织老师围绕研究课题开展集体备课,随上随评。评课时人人参与,并发表各自的见解,组内老师轮流作好评课记载。认真组织好小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要准时参加小组活动。本学期小组活动内容将按照“教研活动安排表”上严格执行,并由组内老师轮流主持活动。

(三)严格落实常规管理,在规范中求发展。

1、备课。从目前老师们的备课情况看,还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难以把握。因此,本学期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老师针对每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采用以个体备课为主,组内教研课采用集体备课。各老师平时的独立备课要有自己的特色,严禁抄袭以前的集体备课教案。每位老师要做到提前一天备好课,杜绝不备课就进课堂上课的现象。

2、上课。针对本年级学生课上发言不够积极的情况,每位老师在上课时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适合学生表达的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多用激励性、点拨性语言去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举手、读书、写字等姿势。每位老师上课时应严格执行教导处关于上课方面的规范。

3、作业。①严格按语文教导计划设置作业本。②平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好作业量的督查及记载工作。③作业格式按规范执行。④各老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本学期批改等第统一改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⑤对于学生的错题、难题要作认真指导,让学生及时订正。凡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要严格让学生重做。⑥各班要认真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要在写字姿势和写字态度、方法上作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⑦关于练笔可安排在双休日进行。⑧组内老师要

做到每两周自查,主要检查学生作业本的保管、字迹工整、内容正确、订正及时和批改等。

4、培优补差。学期内教研组将组织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一至两次向正式出版的报刊杂志的投稿,鼓励学生自行把优秀习作向外发表。组织学生开展组内“美文诵读”比赛、钢笔字比赛等。本学期每位教师还要设置一本补差记录本,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补差,除了课上要多关注以外,要利用课后或中午时间随时进行个别辅导。放学时补差人数不超过5人。

第11篇

关键词:学案;操作程序;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它具体确定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和师生的活动方式,成为教学模式的外显标志,也内隐着有关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等。对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作文献综述和总结是有必要的。

本文只就学案教学模式跟操作程序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

1 有了学案还要不要教案

一种观点认为课堂上只需利用学案教学,把教案变为学案,不是某一学科备课中的技术问题,而是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实质是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讲学稿进行教和学…(如图1所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案和教案可以并用(如图2所示),教案和学案可以融合为统一的整体,应该既重视教案编写又重视学案编写。教案包容学案,应突出学案的主题和角色,真正体现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学案是教案的主体核心,要反映教案的主导思想和创意追求,展示教案的精华和重点。

牛吉峰的硕士论文阐述了单元双案教学模式及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提出了单元双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图3所示)和具体操作程序,单元学案是学案教学模式的又一次大胆的创新。

我们认为学案、教案并用的操作程序更为合适,因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为教师一教学内容、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学内容。

2 按照课堂的开放程度对学案分类――素质教育型和应试教育型

在目前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把一个简单的课堂板书复杂化然后复印给学生,代替学生的笔记,甚至也冠以“学案导学”之名,显然是对学案导学功能的应试化。当然有的跟当下课程改革结合得很密切,引入很多的新理念,学案操作过程中大胆的放手学生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案导阅读、导思考、导应用、导提升、导整合导的功能。

李增君提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案导学教改实验方案,强调学案的教师编写角色,同时也论述了学案要提前1-2天发给学生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操作程序模式:开放式和技能式。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和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做习题,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通过尝试充分暴露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显然技能式教学模式带有应试教育的印痕,作者试图从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切入口和平衡点。

3 按学案发放的时间对学案分类――课前导学学案、课堂导思学案和课后导结学案

目前对学案的分类很混乱,同一学案发放时间有的坚持课前发放,有的坚持课堂发放,课后发放的几乎没有。我们认为,学案的分类按发放的时间和各自的功能应该分为课前导学学案、课堂导思学案和课后导结学案。

4 有参考价值的学案

1997年,山东省教委教研室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课题,该省教师从实验操作上提出了初步的学案教学模式,同时还就怎样进行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们提出了以“三线”为核心的立体化教学操作程序的方案:(1)知识线――以学习目标的形式系统地归纳教学内容;(2)方法线――以教案为重点突出“导学”功能,构建出学科文化素质的基本框架和支柱;(3)能力线一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尝试学习,并把精心设计的知识点和练习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能力测试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延伸和拓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的能力素养。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严建农探讨了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他认为学案教学模式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学案导学:教师将精心编制的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导学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和学习;第二个环节是分组讨论: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学案上的导学题,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问质疑,分析判断,寻找合适的答案,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作出补充或质疑;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点拨:对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老师通过启发点拨,化解难度,为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铺路搭桥”。

5 我们的认识

综合文献发现,无论是哪种课型,学案教学模式基本可以总结成4个基本的阶段: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升华阶段。导向阶段即准备阶段,包括编写学案等步骤;导学阶段即认知阶段或者具体的操作阶段,包括依案自学、依案导学、互相讨论、精讲释疑等步骤;导练阶段即巩固阶段,包括归纳总结、反馈训练、达标练习等步骤;升华阶段即提高阶段或者是内化阶段,包括知识深化、拓展外延、灵活运用等步骤。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常规;认识

一 、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钻 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体系、特点,明确教材总体及各分册的教学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

二、备课

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授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教案应按单元分课时撰写,应反映一课的总体内容:①教学目标;②重点、难点分析;③课时安排;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⑤教学容量、密度和深广度(包括师生互动内容、时间)安排;⑥主要教法、学法设计;⑦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⑧板书、课件设计;⑨作业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作业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3.要准备好教具,重视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

同时教师要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重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做好课后小结和分析,写好教后记,课后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及其原因,寻找对应策略。

三、上课

1.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可允许作适当调整),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

2.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3.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②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③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④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⑤以活动为教学板块;⑥以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目标;⑦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

4.用普通话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流畅、生动,音量、语气、速度要适当。

5.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内容精当,布局合理,有利于促思激疑。字形要工整、规范,能对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要使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

6.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从教学实际出发,能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7.作文教学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导课和讲评课(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实施)。

8.要指导学生记好听课笔记,并对听课笔记作检查、评价。

9.教师要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每听一节课,要记好听课笔记,并对该课作出及时、中肯的评价。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作业的难度、数量要适中,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倡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延伸作业相结合,基础题与开放运用题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作业。

2.严格训练,要求作业规范、整齐。字要规规矩矩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应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好,应做的作业一定要做好。

3.课文后的练习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内完成(时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课外作业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选做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题;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背诵和课外写作。教师对课外阅读、背诵和练笔,要有布置、有检查。

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要求16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力求单一、具体。要求45学生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辅导

1.充分利用多种反馈形式,掌握学情,及时辅导。

2.辅导要分层次。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特长。对中差生要有辅导计划,分析原因要中肯,寻找知识遗漏、缺陷要恰到好处,措施要得力。

3.辅导中差生的形式多样化。大多数的问题要集体辅导,个别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4.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

5.作好辅导记录。

六、教学评价

1.要重视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重视教学反馈。

2.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意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

3.学业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方法,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评价和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4.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兼顾,难度、题量适中,覆盖面要广。题目要有确定性(考生明白让他答什么,怎么答,答案应以什么形式呈现,不使考生发生误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题不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简明性(语言文字简洁明了);开放性(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注重题型更新。命题要与新教材对口,应反映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估。

七、教学总结、研究

1.每学期期末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分为专题总结和系统全面总结两类。教师在某一教学问题上有较大收获、体会,并对它有独特见解,可写专题总结。系统总结就是对全学期教学工作的成绩、缺点和今后打算作全面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