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模具钳工

模具钳工

时间:2023-05-29 17:46:20

模具钳工

第1篇

实习要求:通过实习了解一般简单模具的加工熟练应用磨床,铣床,线切割等机床的操作.以及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学会一般工件加工的工艺安排及加工过程的控制.能熟练的操作实习中用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量具.能够独立完成加工过程中的测量和基本的质量控制方法(手段).最后达到独立完成综合件的加工.

继2005年暑假金工实习后学院又组织在2006年假期参加工具钳工的培训考证

现将2006年度实习情况汇报如下:(共分两部分:安全规程和综合件加工装配)

此次培训考证主要是了解现代模具的一般加工过程.通过对简单模具的加工过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对模具(工具)钳工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模具加工方法,工艺,测量,过程控制以及基本的设备(机床)使用.最后达到独立完成简单模具的加工.并通过技能培训考核.

在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种有:磨,铣,钳工,电火花线切割等.

安全规程:

钳工的操作规程及安全事项:

1.工件必须牢固的夹在台虎钳上,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夹持部分.

2.不能使用没有手柄或手柄松动的锉刀,手锤,刮刀等工具.

3.安装,撞紧锉刀把时,要一手拿把,一手扶住锉刀,以免锉刀落下伤人.

4.进行錾削工件时(未涉及),要首先观察周围有无不安全因素.特别注意勿使錾子(扁铲)錾在钳口上.被錾工件铁屑将断时要轻击,錾削方向只准朝隔离安全网方向,以防飞出伤害自己或其他同学.

5.攻丝或套丝时用力要均衡,不能有力过猛,以防折断丝锥或板牙.

6.练习手用钢锯时,不准用力猛压和扭转锯条,被锯削材料将断时,用力要轻,以免压断锯条弹出伤人.

7.钻孔时不要戴手套,锉削时铁粉不能用嘴吹.

8.工具,量具的放置要得当,不能用其指人或打闹.下课时交给工具,量具保管员,统一

保管.

9.每天实习结束时,台虎钳要处于非工作状态,钳口不准合并,手柄要垂直向下.工件,材料应放置于钳面上,并清理铁屑和工作台卫生.擦台虎钳的棉纱要放置在钳口里面,保持工作台和地面的清洁..

(该图片来自互联网)

二,线切割操作规程及安全事项:

1.操作者经专业学习,经考试合格,才能单独操作.

2.操作室内禁止一切明火和吸烟,应备有扑灭油着火的灭火器材.

3.工作时检查机械,脉冲电源,控制旋钮,显示仪表,抽风机,都应保持完整可靠.

4.装卸工件,定位,校正电极,擦拭机床时,必须切断脉冲电源.

5.工作液面,应保持高于工件表面50~60毫米,以免液面过低着火.

6.禁止用手触及电极.操作者应站在绝缘橡皮或木踏板上.

7.及时排除分解出来的有害气体,抽风机发生故障应采取措施或停止工作.

8.电参数,加工速度一定要根据说明书有关规定进行选择,不得盲目加大电参数及加工速度.

9.每次穿丝或调整丝筒前,必须断开高频电源,在加工中严禁换档以及调整钼丝运行速度.完毕时一定要取下手柄方可开动走丝电机.

10.任何人在使用设备后,都应把工具,量具,材料等物品整理好,并作好设备清洁和日常设备维护工作.

三,铣工操作规程及安全事项:

1.开动机床前必须了解数控铣床大致构造,各手柄和操作面板上各按键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在运行加工前,首先检查工件,刀具有无稳固夹紧,确认操作的安全性,检查数控铣床各部分润滑是否正常,各运转部分是否正常.

3.操控控制面板上的各种功能按钮时,一定要辨别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操控,不要盲目操作.

4.机床运转期间,勿将身体任何一部分接近数控铣床移动范围内,不得隔着机床传递物件,更不要试着用嘴吹切屑,用手去抓切屑或清除切屑.

5.换刀,调速,装夹工件时必须停机进行.

6.机床运行时,操作者不能离开岗位,如有异常情况(如工件松动,设备有异声或程序有误等)应立即停止,关掉电源,并报告指导人员或有关管理人员.

7.实操时,同组学员要注意工作场所的环境,互相关照,互相提醒,防止发生人员或设备的安全事故.

8.不得使数控铣床运转速度超过其最大允许范围.在操作铣床范围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

9.任何人在使用完后,都应把刀具,工具,材料等物品整理好,并作好清洁和日常维护工作.

10.每天下班前,必须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相关设备和照明电源开关是否关好.

四,磨床操作规程及安全事项:

1.开车前应先检查各操作手柄是否已退到空档位置上,然后空车运转,并注意各润滑部位是否有油,空转数分钟,确认机床情况正常再进行工作.

2.装卸重大工件时应先垫好木板及其它防护装置,工作时必须装夹牢固,严禁在砂轮的正面和侧面用手拿工件磨削.

3.开车后应站在砂轮侧面,砂轮和工件应平稳地接触,使磨削量逐渐加大,不准骤然加大进给量.细长工件应用中心架,防止工件弯曲伤人.停车时,应先退回砂轮后,方可停车.

4.调换砂轮时,必须认真检查,砂轮规格应符合要求无裂纹,响声清脆,并经过静平衡试验,新砂轮安装时一般应经过二次平衡,以防产生震动.安装后应先空转3—5分

钟,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在试转时,人应站在砂轮的侧面.

5.磨平面时,应检查磁盘吸力是否正常,工件要吸牢,接触面较小的工件,前后要放挡块,加档板,按工件磨削长度调整好限位挡铁.

6.加工表面有花键,键槽或偏心的工件时,不能自动进给,不能吃刀过猛,走刀应缓慢,卡箍要牢.使用顶尖时,中心孔和顶尖应清理干净,并加上合适润滑油.

7.开动液压传动时,必须进给量恰当,防止砂轮和工件相撞,并要调整好换向挡块.

8.砂轮不准磨削铜,锡,铅等软质工件,用金刚钻磨削砂轮时,刀具要装牢固,刀具支点与砂轮间距尽量缩小,进刀量要缓慢进给.

9.工作完毕停车时,应

先关闭冷却液,让砂轮运转2—3分钟,进行脱水,方可停车.然后做好保养工作,刷清铁屑灰尘,润滑加油,切断电源.

综合件加工过程及装配要求:

综合件加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部分的尺寸及最后的配合要求,仔细认真的分析图纸和技术要.正确安排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加工设备.

综合件加工:

综合件加工图纸如下:

在综合件加工过程中应用到的了线切割,钳工,磨床.

1.底板,导板,嵌件的钳工加工工艺及过程:

主要用到了钳工的基本操作即画线,锉削,锯削和钻床打孔加工主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刀口角尺,螺旋测微器等.注:嵌件加工应进行清根.3mm孔图中未画出.

在锉削加工时应注意站立姿势(锯削相同),只有做到姿势正确才能保证工件加工的尺寸形位等公差要求.加工中主要控制的公差或形位有:尺寸,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等.其中尺寸的保证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测量来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勤检查勤测量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做出符合尺寸要求的工件,当然这只是其一.直线度,垂直度的保证则是需要用刀口角尺通过透光法来测量来保证同时需要做到两勤即勤测量勤检查.

孔的加工牵扯到划线定位等工作在打孔时必须先用划线来确定孔的位置这时应注意的是测量基准的选定,划线时应尽量用设计中心线定位当设计中心与加工中心有冲突(不便测量)时,则在划线过程中应多次校对划线尺和基准,从而保证孔位置的精确.

2.导板的线切割加工:

主要工作是导板内形的绘制(加工程序的编制生成)加工过程注意事项有放电间隙的确定,放电参数的选择,钼丝损耗的补偿调整,百分表的使用等.

导板的线切割加工是在钳工对导板基准面加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在控制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绘图程序生成等.其次进行工件的装夹,此时应对工件进行找正,找正是用百分表对工件的基准面进行校核,这样就可以保证程序起始点符合设计加工要求.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穿钼丝对基

准进行加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钼丝穿上之后应检查各部位是否都在要求位置之后方可开始加工.应注意的事项在前面已经叙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3.磨床加工:

工件装配之前的最后工作,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磨床加工时因为各个尺寸已经做到了预定要求所以在磨床精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测量.同时在进给时候应减慢速度以保证表面光洁度的要求.

具体操作:先对拿到的工件进行测量去毛刺,之后才可以在磨床上装夹,加工.加工中尺寸的保证还是要靠勤测量来保证,表面光洁度的保证需要靠进给量进给走刀速度来保证.在精加工时每次进给应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取最小值(2丝——0.5丝)从而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4.装配:

在完成所有加工之后进行部件的装配,此过程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使用情况,要求按照图纸(未给出)进行装配.因该工件装配较为简单这里也就不在详细叙述望见谅.

附:由于综合件加工过程中未涉及到铣床操作所以报告中只是在最前面的安全规程和注意事项中提到相关内容:这里在稍做简单阐述:铣床加工时首先应该了解加工机床各部分手柄等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工过程中测量同样重要.铣削加工时的走刀和进给的协调应可以通过相关手册或者经验得知.

总结: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模具加工生产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学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同时也让我将课本上学到的与实践可以结合起来进行验证,这次实习考证为我以后在模具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报告中反复提到了测量,在实习过程中各位指导老师也是反复强调.因为只有学会测量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以上是我对此次实习的总结,由于个人时间仓促某些地方可能会有疏忽遗漏望指导,谅解.

第2篇

中国的模具制造业正在处于快速发展期,有不少的大学都有开设钳工、车工、铣床工这类机电专业,本文章将重点讲述一位大学实习生在厂里面的钳工实习报告。

转眼间,为期两周的钳工实习就要接近尾声了。回想两周以来,有过汗水,有过失败,有过伤痛,有过微笑。正是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片断拼凑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进行的是车工的训练。第一次接触这种工作,技术不熟练,特别容易出错,而且还是站着工作。一天下来,整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崩溃感。由开始的好奇转为后来的厌烦,只是有一个极短的过程就完成了。但看着一个光滑洁净的工件从自己的手中出来,还真的很有成就感。

很早以前就听师兄师姐们说,钳工实习是最辛苦的。由于以前没有亲身体验过,还没有什么感觉,这回有了亲身体验,不得不承认钳工的辛苦了。钳工几乎完全手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为了工作需要,也要站着进行加工。虽然操作间有空调或者电扇,但我们还常常一干就一身汗,而一身汗还没下去,另一身汗又出来了。有的同学汗水都滴到了工件上,特别辛苦。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小锤子,小启子,虽然不十分完美,但还是很欣慰。以前觉得身边的东西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用习惯了。但现在才发现,原来很简单的东西里也包含着很多的智慧与辛苦在里面。

实习完车工后,我们又接触了特种加工。通过特种加工的实习,我们了解到了几种比较先进的加工技术,而且还亲手操作或者参与其中对试件的设计加工工作,制作出了很多漂亮的工件,都被我们收为纪念品,成为了永久的回忆。

只是小时候见过工厂里面工人电焊,由于那时候被大人告之一定不要去看电焊的弧光,所以一直对电焊比较恐惧。但没想到这次实习也有电焊的内容。开始对电焊很恐惧,不敢去点火,不敢去引弧,在师傅的引导与指引下,渐渐消除了这种情绪,逐渐适应了那样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虽然最后的成果焊得很难看,但毕竟也见证了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虽丑由荣。

最后实习的内容是铸造,和前面的几项内容相比,感觉有趣了很多。每拿到一个模型,就想到怎样进行分形,然后造出砂形,把它铸出来。第一天的时间全是练习,大概铸了四个模型吧,基本掌握了制作砂形的方法和要领,看着完整光洁的砂型在零件取出后呈现在眼前,仿佛揭开了一个期待已久的问题的神秘面纱。铸造的实习,虽然也很累,但是很有趣,干活的时候都忘了累,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快乐。

总之,通过两周的钳工实习,我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一些平时得不到的知识,钳工能大大的锻炼一个人的坚韧、恒心、细心,如果有任何一个细节处理错误,将导致前功尽废。所以这次的实践让我收获众多。

 

第3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模具;钳工;体会;实习教学

现代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有模具钳工这个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且熟知模具的制造能力,并且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模具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模具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多加入一些与实验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增加学生的实践水平。

下面就模具钳工专业数控机床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安排的体会

数控机床不断发展和更新,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重视实践,数控技能比赛的不断开展尤其使各院校对数控实践的教学更加重视。在数控机床加工实习教学中,分为理论讲解、编制程序和数控机床实习操作。

1.理论讲解

理论知识讲授,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代码、加工工艺和编程知识。学生已经进行过普通机床加工实习,掌握了基本的加工知识,讲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和特点时,可采取与普通机床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在讲解工作原理时,主要针对实习所用数控机床的系统,同时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数控系统知识。

2.编制程序

理论知识讲解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编制程序。编程可采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式。手工编程,一般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大多数针对比较简单的轮廓图形,由于计算简单、程序较少且经济、及时,因此,在生产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考虑到学生实习时间短,对于较复杂的加工零件常采用自动编程,自动编程简单、迅速、可靠性高。学习自动编程软件可以从三维的角度观察加工零件的造型、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刀心轨迹图,以及快速、准确的生成程序,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用手工编程计算复杂、程序较多,用自动编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程序的编制。

3.数控机床实践操作

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实习指导教师进一步针对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进行讲解,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操作机床,以培养学生的实习动手能力。之后,让学生从模拟的数控机床软件中再到实际的数控机床上实习操作,让学生将自己编写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这样图纸上的设计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和优势,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做既给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又可避免损坏机床;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还能够适应学校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

二、教学效果的体会

在数控机床的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一套完成的教学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以这个考核标准为基础,在每个单位或者模块完成后来充分地进行实习学习,这样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采用考核的方法,不但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把考核的部分作为最终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三、不足之处和思考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数控机床设备都有与其相同的仿真软件,还需要加大对仿真软件的投入,来配合实际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在不定的时间内,选择一些优秀的教师去企业学习,并且参加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还可以从企业聘用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来校兼职,实现学校“双师型”的教学模式。

总之,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钳工的数控机床技术越来越重要了,为了适应新的改革,学校应该加强对数控机床实习的管理,建设更加完整良好的数控机床实习基地,加大对数控机床实习设备的投入,不断地丰富和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九峰.钳工实习教学的“三能”培养[J].职业,2007(21).

第4篇

【关键词】夹钳式;钢坯吊具;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夹钳式钢坯吊具概述

钢坯是指炼钢厂在精轧之前的毛坯,常见的钢坯形状是板坯和矩形坯以及圆坯(包括轧辊)。夹钳式钢坯吊具是钢铁厂、港口、码头等单位大批量转运钢坯的专用工具,是用于工程生产企业夹装及吊取设备与物资,利用杠杆原理、摩擦学等力学原理研制的工程器具。这种吊具无需电能消耗,适应性强,可以在无地面人员配合的条件下自由的装卸物品特性。无需外力辅助,就可实现对钢坯的夹持,且夹持可靠,动作灵活,吊运安全可靠。

此类器具同时具备夹具与吊具的功能与特征,是两者的合成体。夹钳式钢坯吊具分固定式和可调式,以适应不同规格和不同层数钢坯的吊运。吊具工作时,利用起重机的升降操作和吊具自重,通过夹钳的自动夹放过程完成物品的夹持和卸放。吊具开闭器采用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钢制造,动作灵活,使用寿命长。

夹钳式钢坯吊具的设计理论是当主动力与接触表面法线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摩擦角时,不管主动力多大物体都保持相对静止而形成自锁的物理现象。即夹持力接触表面法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钳牙的摩擦角时,不管夹钳所夹持的被吊物多重,仍能保持夹持过程中不滑脱这一物理现象就是重力式夹钳的设计原理。

本文研究的夹钳式钢坯吊具主要由吊梁、连杆、开闭机构、同步器、钳臂、支承板和钳口七部分组成。夹钳吊具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夹钳式钢坯吊具示意图

1)吊梁

吊梁是与天车钩相连的部件,有吊环卸扣式联接、吊索具式联接和吊耳式联接三种结构,性能分别如下:吊环卸扣式联接吊轴,使吊具的受力情况改善,同时也避免了装卸钢坯时的脱钩现象,降低了夹具本身的高度,有利于较低矮的场所使用。吊索具式联接吊轴,使夹具的受力较好,但吊具自身的高度较大,需在高大的场所使用,在挂吊钩时需用人工进行辅助挂钩。吊耳式联接吊轴,可由吊车司机直接挂钩, 但在吊装作业时需使吊具着地,并下放吊钩直至不受力为止,这样,易导致吊车钩脱钩。

2)连杆

连杆是吊梁和钳臂的连接件。

3)开闭机构

开闭机构有手动开闭杆式、(自动)闭杆式、(自动)单开闭杆式、(自动)螺旋转锁式等形式。自动开闭机构是实现钢坯夹具自动开闭的机构。 其动作不需要任何外来动力源,靠夹具自身的重力实现夹具的自动开闭。

4)同步器

同步器是保证夹具各钳臂同步动作的装置。

5)钳臂

钳臂是夹具的主要增力部件,通过它把钢坯夹起。

6)支承板

支板是钢坯夹具的支撑件。支承板支在钢坯的上表面以保证钢坯夹具的开闭机构顺利动作。

7)钳口

钳口有销轴联接式、燕尾联接式和槽形插接式等结构。钳口是与钢坯直接接触的主要零件,决定着钢坯夹具夹持钢坯的可靠性。钳口根据钢坯的温度不同通常由合金钢加工热处理而成。搬运板坯用夹钳装置,是在多年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经验开发生产的。无需电能消耗,无电磁波干扰,使用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经实际使用证实,此吊具可以在无地面人员配合的条件下,自由的装卸钢坯,是一种理想的钢坯用吊具。

二、夹钳式钢坯吊具的分析

1、夹钳式钢坯吊具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采用Adams建立夹钳式钢坯吊具的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30T夹钳式钢坯吊具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Solid Edge中建立吊具的几何模型,并通过通用数据格式导入到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对吊具的同步性进行仿真,并给出相对误差。然后,模拟吊具工作状况,对其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了吊具夹取钢坯时的夹紧力、摩擦力以及各个关节处受力。最后,对夹具在不同的起吊速度加速度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给出吊具合适的起吊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夹取不同尺寸规格钢坯时的夹紧力、摩擦力以及各个关节处的最大受力。通过以上分析,全面掌握吊具系统的力学特性,为重量轻、高度低的吊具设计提供条件。

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软件是美国MDI公司开发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它具有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常见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模型,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可以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

Adams可以方便的导入其他CAD软件的模型。本文采用在其它CAD软件中建立模型,然后导入到Adams中的建立几何模型的方法。Solidedge软件是美国UGS公司为机械设计量身定做制的CAD软件,采用parasolid作为软件核心。提供了强大的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参数化设计、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计算和曲面造型技术,提高了设计工程效率,缩短了学习时间,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性和实用性[2]。交互界面友好,提供IGES、STEP、Parasolid等多种数据格式,可以与Pro/E,UG,AutoCAD等多种CAD软件以及Ansys,Adams等CAE软件进行数据交换,联合仿真建模。

2、夹钳式钢坯吊具的参数化模型

钳臂部件设计以参数化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其中多个参数的修改驱动生成符合实际需要的部件模型。钳臂部件主要包括钳臂钳板、固定筋板、衬套、钳牙座等。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尺寸除了这几个钳臂部件的几何参数尺寸外还包括这几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尺寸。图2给出了钳臂部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参数要素。

(a) 钳臂部件配合关系设计要素

(b) 钳臂钳板设计要素

(c) 钳口座设计要素

(d) 筋板设计要素

(e) 衬套设计要素

图2 钳臂部件设计要素

三、夹钳式钢坯吊具的优化

1、夹钳式钢坯吊具的优化方法

夹具优化设计是在夹具动力学模拟和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是一个基于模拟技术的优化设计问题,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调用大量的数值模拟过程,优化模型没有显示表达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元模型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以解决此优化设计问题。

元模型技术对含大计算量数值模拟的设计问题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元模型可以极大提高基于模拟方法的优化设计方法的效率,同时可以揭示黑盒子函数的函数结构、各设计变量的相关性,为复杂问题解耦和分解提供基础。元模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方法、近似模型、模型拟合、模型评价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决定了元模型的效率和精度。本部分针对大计算量黑盒子函数,围绕上述四个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夹具动力学模拟的元模型建模方法。

然后研究在元模型技术支持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采样方法,使得Pareto集附近有近可能多的采样点,同时保留采样点的多样性,大大减少调用大计算量功能函数的次数,以得到精度和效率都高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2、夹钳式钢坯吊具的集成设计系统

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以Solid Edge V15为参数化建模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以Auto CAD 2004作为二维图形输出平台(VBA驱动),以Word 2003作为计算说明书输出平台,对工程夹钳式吊具智能集成设计系统进行开发。

系统开发共分为七个模块进行,各模块分工如下,各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2所示。

1)数据库模块:存储用户、工程、零件、材料、标准件等信息;实现各种数据的读取、修改、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以及数据的定期备份与手动备份。

2)参数化建模显示:读取零件参数;参数化驱动实现三维建模;调用动态库实现显示;实现零件尺寸修改和三维显示的实时交互。

3)优化设计模块:结构总体优化设计、干涉检查、尺寸检查;核心零件的优化设计。

4)结果输出模块:三维模型输出(solid edge格式);计算报告书输出(word格式);二维工程图输出(CAD格式)。

5)工程管理模块:工程进度管理、历史工程管理。

6)帮助模块:提供系统使用帮助与说明。

图3 系统模块关系

结束语

夹钳式吊具的结构形式已基本定型,一些部件也已实现标准化、序列化,其设计过程有一定规律可循,若能将设计与校核数据集成到一起,使得两者互补共进则可大大提高设计与校核的效率与精度,实现吊具在结构、取材和用料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恒,何自强,陈海燕,等.大型设备专用吊具的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 起重运输机械,2009(6):60-64.

第5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模块;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41-02

钳工实训模块化教学是利用模块化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钳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整合相关技术参数,对实训操作课目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了一种新颖形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模块”,“模块”的维度和技术参数(见表1)对钳工实训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钳工实训模块进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依据

评估钳工实训模块的依据应从工作需要出发,按照钳工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进行,具体依据有三。

依据一:钳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 只有基于实际工作的培训,才是“训”“用”对接。一切脱离工作需要的实训,都是花架子、摆样子。(1)钳工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学习、计算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知觉和较敏锐的色觉;手臂灵活,动作协调。(2)钳工任职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复杂工件的制作,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使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发现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训练与教学示范能力。

依据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严格的规范性,对训什么、怎样训、训到什么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是开展教学训练的基本参照和重要依据。

依据三:模块评估体系 钳工实训模块应遵循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在模块评估体系的框架内进行模块评估。模块评估体系对钳工实训模块起“监督指导”作用,钳工实训模块是客体,服从于评估体系,不能游离于体系之外。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要求

钳工实训模块评估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本文只讨论技术方面的维度,工具、设备使用和维护等不在讨论之列)。

(一)实训模块维度设计合理

无论是单一模块还是综合模块设计,都应在领悟教学大纲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在钳工课程内设计出合理的模块维度。模块维度设计可从三个“有利于”入手。

有利于开展实训教学 钳工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必须的操作技能训练,关键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实训模块。因此,在设计模块维度时,控制好模块维度个数。实训模块维度不宜过多,单一实训模块维度最多不多于三个。刚开始实训时,维度个数过多,学生完成单一操作的时间过长,导致整个维度的操作耗时过多,影响整个实训课目按时完成。经过精练单一模块后,学生的部分动作技能初步形成,需加强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实训实践,认为综合实训时四个维度最适宜,最多不宜超过五个维度。

有利于提高实训质量 教学质量是培训学校立足的根本和生命线。不管是单一实训模块还是综合实训模块,其维度设定在不超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一切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国家技能鉴定标准设计模块维度。在钳工综合实训“模块一”(见图1)中,体现出钳工必须掌握划线、锯削等五种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结合国家技能鉴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把这五种基本技能设定为五个维度(见表1)制成评定表,作为实训的依据。学生通过每个维度的技能实训提高动作技能水平,促进提升单个工种实训的质量。

有利于进行模块评估 实训模块除指导技能训练外,还兼具评估的功能。实训模块参数项由每个维度本身的技术特征决定,而同一维度中技术参数指标的完成通过评分标准得以体现。因此,在参照技能鉴定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此维度每个参数的合理评分值,使模块评估顺利进行。

(二)实训模块技术参数切实可控

模块技术参数是实训模块的重要技术指标,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技术参照。合理适度的技术参数对实训课目的完成有“闸阀”般的控制作用。技术参数值设计过大,要求达到技能水准的标准较低,学生动作技能较易形成,不易达到较高的实训标准。技术参数值设计过小,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加大,实训任务较难完成。因此,在设计模块技术参数值的同时,应突出主要技术参数的主体地位。实现模块技术参数的可控性可从三方面进行:

以钳工技术规范为依据,控制模块技术参数幅度 钳工适用的技术规范有:《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达方式》(GB/T1182-2008)、《公差原则》(GB/T4249-2008)、《形状与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1184-2008)、《形状与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6671-2008)和《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GB/T1031-1995)等。钳工实训的每一种操作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都有一定的规定公差,每种公差又有不同的精度等级。因此,选择精度不同,公差等级就不同。选择公差等级越高,精度就越高;选择公差等级低,精度就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能完成的技术规范与之相适应的公差等级,避免选择精度过高的公差等级,防止出现“三级跳”,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模块技术参数幅度。

以钳工技能鉴定为基准,控制模块技术参数精度 钳工实训模块应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以钳工应会单元考试内容和要求为基准设计模块技术参数值(见表1),通过评分标准达到控制精度的目的。

以钳工实训规律为准则,控制模块技术参数难度 钳工实训应遵循技能形成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可设计高精度的技术参数,人为地增加实训难度,将模块难度控制在学生可完成的范围内。钳工实训模块专业性很强,应结合加工工艺水平和专业要求,设计成一定的难易梯度。以钳工实训模块图中的钻孔为例(如图1、图2),在设计模块难度的时候,“模块一”、“模块二”中的钻孔难度是逐渐增大,基本偏差要求从H11逐级提高H10。平行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技术要求也是逐步增加。因此,我们在设定技术要求和难度等级时,要遵循科学规律,合理设计难度系数,不可无限制地拓展和提高要求,如把钻孔的基本偏差由H11增至H5,学生不但完不成实训任务,而且也达不到实训要求。

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估方法

设计合理实用的实训模块是钳工实训的基石,是完成实训任务和提高动作技能的根本保证,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起助推作用。钳工实训模块评估可采用如下方法。

决策分析法 主要依靠参与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可由学校聘请的专家和本校专家组成的评估组进行,对照教学大纲和技术标准,对实训模块的定义、维度和技术参数值进行全盘考虑,对实训模块进行定性分析,给予准确的评估。实训时任课教员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结合实训特点进行微调,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构分析法 通过对实训模块指标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地位。例如,对钳工实训模块(见图1)进行加工分析,加工过程为: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丝。依据评分表,制成结构分析表(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操作性项目中,重点操作为占30%的锉削,其次是锯削和钻孔。通过结构分析,对实训模块进行结构性评估,完善模块结构的合理性,突出实训操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实训操作力度。

实训验证法 实训验证法就是进行实训时利用实训模块评定表各项指标评分验证。实训时,按模块评定表中的评分标准对各参数项进行打分,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在不违背技术规范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提出的反馈建议,适当修正模块参数,使实训模块更加实用,确保实训顺利进行。

钳工实训模块评估,有利于指导实践教学,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快速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钳工实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初.《释名》考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成大龙,余梦生,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马喜发,张习格,王健.机修钳工(初、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钳工工艺 主观能动性 一体化 实习 操作

兖矿技师学院突出职业能力及创新素质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特别是体现在专业课的实习教学中。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实习课无聊乏味,如钳工实习所用的锉刀、手锯、钢尺、锤子等这些设备和工具太过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钳工实习的劳动量很大,体能消耗多,实习的场地和环境也比较差,使学生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因此钳工实习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谈一谈笔者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打破传统认识,确立钳工工艺的地位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进步,普通的机电控制逐步向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技术发展,各种精度数控机床极大地提高了加工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钳工工艺受到很大的冲击,其基本操作主要以手工为主,在钳工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上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目前许多钳工的基本操作已经被现代化的机械代替,学习钳工工艺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还有一部分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是机械加工会花费很大的加工成本,那么钳工工艺就可以大展拳脚了,像有的零部件加工要进行划线、研磨、锉配和机械装配;一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要进行精密的修配;小型机械设备的生产安装等等。所以说钳工工艺的实习操作技能一定不会取消,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钳工实习工艺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钳工实习操作技能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深入其中,刻苦钻研,完成钳工工件的加工。对于钳工技能的实习,教师希望学生养成对操作技能的极大兴趣。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学生头脑中强化对钳工实习目的的教育,学好钳工操作技能并不是一无所用,正是机械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关键就在这个“精”字,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激发学生在钳工工艺上精益求精,这对于今后个人的发展和竞争会有很大帮助。教师还需要对钳工实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趣味性和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采用一体化教学,保障实习效果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地结为一体的教学,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融入到实习操作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紧密与企业结合,适应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培养出更加出色的技能型人才。 钳工实习教学是让学生们掌握各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钳工工艺这门课程使学生懂得基本的理论知识,为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做好铺垫。理论的学习和钳工的工艺实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学院将开设的钳工工艺理论与实训指导实施“一体化”教学,使二者在时间、教学和实习过程上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习指导一体化教学。

四、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一线技能型人才,即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应有一定数量的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上是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上是师傅式的能工巧匠。实习教师还应该清楚自己的位置,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还要不断研修学习,特别是加强基础课程和实践技能的学习。目前实验实习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操作技术等都需要教师去接受和面对,教师只有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适应当今的社会,才可以培养更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钳工课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18-01

王敏(1984-),男,安徽蚌埠人,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钳工。

随着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钳工是操作者手持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机器的装配、调试和设备维修等工作的一个机械技术工种。由此可见,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贯穿于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使用的全过程,是机械制造类工厂和使用机械设备的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我校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对于钳工这个工种,既要技术,又要体能,造成部分学生对钳工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钳工实训作为专业技能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强度,效果显著。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指导

钳工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削、锉削、錾削、钻孔、扩孔、攻套丝、研磨和抛光等,其中的锯削和锉削又是重中之重。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操作技能。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基本功的姿势和动作并不复杂,但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实训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从而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一)适用于综合项目操作训练

对于从事钳工工种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操作基本功,还要有娴熟的加工工艺知识。这样即可避免为了操作而操作,养成在加工前一道工序时,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的习惯。所以,在进行综合训练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编制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让学生要知道先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后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只有将实际操作、加工工艺等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二)适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从钳工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主线,灵活采取演示教学、项目驱动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教师在钳工教学中应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安排适当的讨论时间,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地训练。在休息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点时间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训车间,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紧密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实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并和钳工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最终取得钳工技能等级证书。

(二)项目法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教、学、做合一;教、学、练三结合;讲、看、做交叉;以具体项目为驱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实训实习中“手把手”,将讨论、启发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实训的教学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钳工操作技能。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钳工实训不辛苦,理论学习不乏味,带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学好这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周翔主编.钳工实训.科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钳工教学;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1+1”模式

几把锉刀加台虎钳、再配几台钻床的钳工教学越来越不适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需要有一种新的训练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现状分析

在对省内外多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中职钳工教学仍旧沿用着十几年来的“台虎钳+锉刀”的模式,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用这种模式训练出来的学生,锉刀固然用得很精,但其他技能提高不多,存在着教学效率底下、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就目前的教学设施状况,是无法从根本来改变现状的。难点集中在几个方面:1.教材陈旧,2.设备落后,3.没有好的设备更新理论指导,4.没有学校能承受的现成设备,无处可学,想改又不知道怎么改。

学校急需寻找一种能符合企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技能,实施方便,长期不落伍的一种技能训练模式。

二、探索实践

(一)概念界定

钳工“1+1”课程改革,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前一个“1”是指加工零件,后一个“1”是安装维修和调试,两者结合的一种实训模式。实施流程是:换掉坏零件,加工新零件,装配,调试,使机器符合技术要求。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首先是教学项目先进,又符合钳工技能特点,结合目前模块化教学,易于实施。实训模块有工艺编制模块,测量模块,加工模块,安装拆卸调试模块。大模块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模块。

这种模式带来的困难是:需要添置安装调试设备,而且需要典型性和先进性:包括动力部分,传动部分,调速部分,工作部分和制动部分几个模块。可以结合当地企业的发展特点,结合前瞻性,先进性,有针对性进行选择。

(二)课程改革

1.改教学内容

改教材:目前教材比较好的是劳动版王兴民主编的《钳工工艺学》,江苏教育出版社赵孔祥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但是他们的教材内容还是侧重点在锉削,加工工艺偏少,装配工艺更缺乏,不符合企业实际。

自编教材,根据教育大纲,通过摘选和根据企业实际、学校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但不能少的是两块:加工工艺和安装调试。

实训方法是加工和安装调试相结合:通过加工出一个产品,安装到机器上,再调试和维修,符合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使零件可用。

2.改实训设备

增加实训中安装调试设备,不缩减每人一台虎钳的基本配置。新添实训设备可以选得少而精,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常见设备不需要重复添置。学校需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添置的设备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动力、传动、调速、工作和制动部分中可全选也可指选部分,有基础性的,有先进性的内容就可以了,既可以选择成套教学设备,也可按照自身特点定制。具体要求:

1)重复内容少:比如同一轴两端支撑可以选择不同轴承如滑动轴承和成组角接触球轴承,轴承还可以一端用快换装置来避免重复。

2)精而典型:精体现在科技含量上,典型体现在应用的广泛性上,从五轴联动磨头到普通圆柱齿轮的装配,都可以涉及。

3.改教学方法

1)实行积分制:合格后取得一小学分,几个小学分可以兑换一个大学分。

2)实施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内容细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一个小学分。

3)改实训周制:因为钳工实训时间比较费,有时候一个小学分需要半天到一天时间,若仍旧是一节,根本没有办法完成。

(三)案例分析

1、目前全国钳工技能比赛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的,具有权威性,可复制性。我们钳工教学工作者已经发现,当前钳工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因此都在积极努力,尝试进行突破性改革。

2、在学校里,我们学校已经在实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模块化和“1+1”尝试。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第一学期初级以工艺学习为主,1个大学分。小学分有量具4个: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其他量具一个,工艺编制2个,零件加工4个:锯、锉、钻及其他操作项目,取得6个小积分换一个大积分。第二学期以中级为主,包括零件加工和装调。零件加工1个小学分装调分2小学分,拆一个和装一个,2个小学分可换大学分。

三、探索成效

(一)实践的效果

1.对学生学习帮助:激发了个体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宽进严出。

2.更容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行过程管理,模块化教学更有针对性,学分制管理更容易。

3.对学生今后发展更有利,他学习了钳工的精髓,技能更全面,更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企业需要就是学校要培养的,两者紧密挂钩。

钳工教学课程改革的“1+1”模式不是量的叠加,更是质的提高,它是今后钳工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通过改变实训方式来培养既有加工工艺知识又有安装调试能力的综合性钳工人才,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问题与思考

这个课程改革还有几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一是教师素养和技能需要提高,需要双师型教师。二是设备典型性和先进性难以界定,选择不合理容易落伍。三是训练时间不能满足需求,课时少,技能要求却高。四是学生技能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钳工教学 尺寸链 应用

钳工是按照技术要求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对工件进行加工、装配、修整的一个工种,它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工种,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并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尤其是工艺方法的应用很灵活。钳工技能不容易掌握,这个工种既要技术,又需要体力,同时还要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尺寸链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互相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而成的封闭尺寸组。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封闭环是指在装配或加工过程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尺寸,其余尺寸称为组成环。根据其对封闭环的影响性质,组成环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如果其他尺寸不变,那些本身增大而封闭环也增大的尺寸称为增环,那些本身增大而封闭环减小的尺寸则称为减环。尺寸链有两点特征,一是封闭性,由有关尺寸首尾相接而形成;二是关联性,有一个间接保证精度的尺寸,受其他直接保证精度尺寸的支配,相互间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尺寸链按构成空间位置分线性尺寸链、平面尺寸链、空间尺寸链,按组合形式可分为串联尺寸链、并联尺寸链、混联尺寸链,按用途可分为零件尺寸链、工艺尺寸链、装配尺寸链,按几何特征分为长度尺寸链、角度尺寸链。巧妙利用尺寸链,可以使钳工装配和零件加工变得得心应手,从而提高零件精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一、钳工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钳工教学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许多教师对职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目标还不够明确,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考虑,对实践操作不够重视,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容易局限于定向思维和造就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当代科技生产。

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职校工科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实际操作训练。现行的中等教育教学大纲中要求钳工实训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入门知识、平面划线、锯割、锉削、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锉配,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刀具和钻头的刃磨等。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是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钳工教学的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块,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

二、尺寸链应用于钳工教学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工业高速发展,时代与工业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突出的复合人才,因此这一方向的专职教师的责任重大而深远。若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学生很容易因读死书、死读书而形成定向思维,其创新能力必将受局限。这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当代科技生产的需求是毫无益处的。

钳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认识。

教学过程涉及到很多的实操内容,教师针对企业用人需求主动的挖掘与创造是很必要的。教师在结合课本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操,以实用、常用的知识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到生产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机械行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针对这种情况,在钳工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三、加强尺寸链在钳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完善钳工教学

在钳工实际教学中,最重要的难点问题就是尺寸精度难以保证,一方面需要反复测量、细心操作、刻苦训练,另一方面因实习时受量具的限制,有些尺寸无法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测量得到的,因此巧妙利用尺寸链进行正确的换算就显得十分必要。

钳工教学并非一门独立课,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倘若仅从钳工单方面的意义开展教学,远不能达到学习的要求、社会的需求,教学很难取得成功。因此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辅助做好钳工教学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绝对可行的。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尺寸链打下基础。要想学好钳工课程,基础知识是关键。钳工教学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不需要多少基础知识,或者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少。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基础知识好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好钳工,只有尺寸链知识掌握过硬、能够活学活用的学生才是真正的钳工高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地把学好尺寸链作为课程的重点来抓,并因材施教,除了正常的钳工教学,还需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基础知识的补给,这对于学生充分掌握钳工的真正技能,做个优秀的钳工具有深远的意义。

2.学好其他机械专业课,合理补充专业知识。其它机械专业课对学好钳工也很重要。熟练使用尺寸链,活学活用,涉猎多项机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钳工被誉为“万能钳工”。这除了说明钳工在实际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之外,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钳工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杂。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项机械专业课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是很必要的。如金属材料热处理、刀具角度和刃磨、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知识,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知识的合理补充,对学生活学活用尺寸链,学好钳工技能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师来说,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涉猎,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是带好学生的关键。

巧妙应用尺寸链,钳工课程将变得简单、具体,目标性和针对性强,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钳工教学也将事半功倍,能够培养出更适用于当前机械制造类企业,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过硬的钳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正策.机械类专业车、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初探[J].甘肃科技,2006.

[2]钟阜云.刘淑梅.直线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J].大化科技,2000.

[3]杨根华.尺寸链在钳工实习中的巧妙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

[4]丁争柱.陈继红.简析尺寸链应用的教学创新[J].职业,2009.

第10篇

点焊是电阻焊的一种类型,它是将被焊工件置于两电极之间加压,并在焊接处通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其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达到金属结合而形成牢固接头的工艺过程,具有优质、高效、低耗、操作便捷省力以及易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点焊是热和力联合作用的焊接过程,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重要焊接方法,适于薄板壳体或型钢构件的焊接,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及维修中。

点焊工艺要求金属要有较好的塑性。焊接时,先把焊件表面清理干净,再把被焊的板料搭接装配好,压在两柱状铜电极之间,施加力压紧。当通过足够大的电流时,在板的接触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将中心最热区域的金属很快加热至高塑性或熔化状态,形成一个透镜形的液态熔池。继续保持压力,断开电流,金属冷却后,就形成了一个焊点。

作为执行点焊的设备,点焊机的技术水准和性能无疑是影响点焊工艺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为此,本刊测评组挑选了一款新型点焊机——GYSPOT INVERTER BPLC逆变水冷型点焊机作为本期的测试对象,希望能对广大读者在点焊机的使用及选择上提供帮助。

1 设备特点

(1)全球唯一一款中文操作系统点焊机。

(2)采用BODYPROTECT(BP)人体保护专利技术,焊枪、焊枪线缆及搭铁线均不产生电磁辐射。

(3)带有SD卡存储功能,可以存储焊接程序及车辆维修报告,以及进行产品性能升级。

(4)焊接最大电流13000A,适用于焊接各种厚度钢板、热成型钢及硼钢。

(5)可对三层不同材质的钢板逐层单个调节,焊接总厚度可达9mm。

(6)焊接夹紧压力自动调节设置,最大焊接夹紧压力可达到5.5kN。

(7)焊接时间及焊接电流可自动调节。

(8)多种焊接模式(正常焊接模式、专家焊接模式和多层钢板焊接模式)。

(9)远程调节控制技术,焊枪上带有控制按钮,可以控制调节焊接时所需参数。

(10)可伸缩式人体工程学悬臂设计,使操作轻便灵活。

2 设备组成

GYSPOT INVERTER BP LC逆变水冷型点焊机主要由控制箱(主机)、C型焊钳和单面焊枪组成。

(1)控制箱

控制箱的控制面板,主要包括电子面板、控制按键和SD卡读卡器。通过电子面板和控制按键,操作者可与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各种操作模式的转换及设备的设置等功能。SD卡可存储所维修的每辆车的焊接信息,包括每一个焊点的焊接压力、时间和电流强度。控制箱的背面设置了32A(D)曲线断路器、压缩空气过滤器和冷却风机等元件。

(2)C型焊钳

该设备采用水冷式一体化点焊钳,传统的点焊机变压器是外置的,而一体化点焊钳内置了变压器,具有转动灵活、平衡性高以及工作环境磁场小等优点。一体化点焊钳通常分为2种类型,分别是C型焊钳和X型焊钳。其中C型焊钳加压时,电极做直线运动,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加压方向一致。X型焊钳加压时,电极作圆弧运动,焊钳呈“X”型结构。该设备所采用的是C型焊钳,其焊臂可根据焊接工作的需要进行更换,C型焊钳焊臂的类型。在更换焊钳的焊臂时,要先将焊钳安放在它的支架上,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①保证设备处于断电状态。

②松开固定焊臂的螺栓1。

⑧断开两根水管2。

④松开焊钳一侧的分离杆3,然后把焊臂4从焊钳上取出。

⑤取要更换的焊臂,然后将其插入到焊钳中。

⑥拧紧焊臂的固定螺栓,将焊臂紧固在焊钳上,然后拧紧分离杆。

⑦检查冷却液的液位。

⑧令设备达到通电状态。

该设备的C型焊钳上有2个按钮,其中A按钮是焊接开关按钮,按下后则开始焊接。B按钮的作用是远程调节焊接参数。焊钳可悬挂在辅助吊绳上,辅助悬臂可通过伸缩调整位置,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强度。

(3)单面焊枪

该设备同时配备了一把单面焊枪,单面焊枪的散热采用的是传统的风冷方式。

3 设备测试

(1)焊接模式选择

在进行焊接前,首先要选择焊接模式。该设备包括3个焊接模式:正常模式、专家模式和多层金属板模式。

①正常模式

我们知道,在整个点焊过程中,影响焊接质量的最关键的三要素是焊接压力、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在正常模式下,除焊臂型号外,操作者只需要再设定焊接件的材质以及厚度,设备将根据这2个数据自动控制焊接压力、时间及电流。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模式,一方面方便一般水平的操作人员进行焊接操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简单的焊接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②专家模式

专家模式是为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或要求较高的焊接部位而设置。在该模式下,焊接的三要素需要操作者自行设定,以达到更高的焊接质量。

③多层金属板模式

对于焊接部位为多层金属的情况,可进入多层金属板模式,分别对各层金属的材质和厚度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对多层金属板的高品质焊接(可焊接3层)。

在使用焊钳时,设备必须知道使用的焊臂长度以根据需要的压紧力度来调节气体压力,因此在各焊接模式下均需要正确选择焊臂型号。各模式之间的切换可通过功能键(MODE)实现。选定焊接模式后,还可以通过手型图标按键在焊钳、焊钳调节和焊枪3个模式间切换。在焊钳调节模式下。可以实现按下扳机就能关闭焊钳,并能在不通过电的情况下达到预先设置的电极压紧力。该功能对调节焊臂非常有用。

(2)焊接过程

点焊的焊接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预压阶段:焊钳闭合,达到设计压力。

焊接阶段:通过大电流,熔化电极间钢板。

锻压阶段:维持钢板压力。

休止阶段:焊钳打开。

本刊测评组对一辆事故车进行了焊接测试。选择焊接模式为正常模式,然后根据焊接部位调节焊接件厚度和材质。为了测试C型焊钳的远程控制功能,操作人员使用C型焊钳的远程控制按钮对焊接数据进行设定。当按下远程控制按钮不放时,电子面板的选项在厚度、材质和焊臂型号间循环切换。选中其中一项后,比如厚度,再间断地按下远程控制按钮,则开始切换不同的厚度数值。操作人员调节焊接件厚度为1.2mm,材质为超高强度钢,并选择正确的焊臂型号。一切就绪后,将焊钳对准焊接部位,按下焊接按钮,焊钳自动完成一次点焊接。当全部点焊完成后,焊接效果十分理想,未出现虚焊、弱焊、飞溅、过烧或焊点直径不符合要求等缺陷。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钳工 技能教学 策略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钳工技能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中职院校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不理想

由于钳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很多课堂教学都通过实践课的方式展开。教师在操作室内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来教授知识和技能,然而操作室内充斥着削、锯、锤、锉的各种噪声,大量的声音交错在一起,整个环境非常嘈杂,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学习和吸收知识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在实践操作课中充分地锻炼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强度高

在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训练时,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进展较慢,对学生体力的消耗较大,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

3.学习趣味性低

从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的角度看,钳工技能教学的内容比较传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先进知识的渴求。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陈旧的学习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学生求知欲较低

钳工操作的工具主要有锉刀、钢直尺、丝锥等,这些简单的操作工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工具操作训练简单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的错觉,他们往往认为这些简单的操作工具无法满足先进技术的发展要求,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工艺需求。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现代化工艺技术都是建立在熟练掌握传统的钳工操作工具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传统操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就会影响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提高钳工技能教学的策略

针对中职院校在钳工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钳工技能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1.一体化教学

作为一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钳工教学应该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带学生到操作室进行实践操作,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有对理论知识有充分、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车间内顺利地进行操作实践,进而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专业教师应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尽快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趁热打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巩固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工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时,应重视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的时间做出合理规划,通过统一调整技能训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师在钳工技能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通过对不同的组别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同的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并配备相应的工件,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德育教育

在钳工技能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提高,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目前我国一些中职院校的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环境差、训练效果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职院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广大教师应在充分实践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中职院校钳工技能教学质量和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润柏.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一些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第12篇

关键词:采掘电钳专业 课程改革 课程探究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8-01

传统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属于理论性传授,学生对采掘电钳没有接触,因此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兴趣,整个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接受。很多知识的重复讲授,造成师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笔者认为应先从两个方面对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实施探究。一是教育培养机制应与市场人才和企业内部需求的对接;二是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对课程接受能力的对接,笔者通过多方面调查与探究,以展开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的设想。

1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采用的是将知识单位、技能单位和发展单位为一体的“三位制”教学模式。“知识单位”教学分为两个部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与采掘电钳专业相对应。“技能单位”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技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发展单位”教学分为下厂、矿实训和实习。从现在的技术职业院校和煤炭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来看,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是不主动。深人学习和钻研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不大可能。另外,由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不具备较好的自觉性。所以,“三位制”教学模式不大符合现有学生素质。也不适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进行改革。

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愿望较强等特点,需要改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向。把教学计划模块进行整合并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改革。

2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

2.1 整合教学模块,归、并专业学科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整合是指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的整合,然后与技能课有效的联系起来,并进行合并。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前,对整个知识的大致理解,才能对实际操作有框架性的认识并会赋予实施。而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最终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落实到技能训练当中去。在整个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传授中,老师应该作引导学生去学习。按照职业岗位的一些所需条件和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进行教学。对整个教学进行科学的取舍,并且要合理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组合起来,已形成新型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可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教学。(1)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学。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学由文化课和素质教育课组成。文化课主要实现对德育、语文和素质教育进行继续教育,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职业岗位为主。保留数理化和英语,并将这四个学科进行规整。体育课也可适量进行,以丰富学生课后业余活动和岗位体力要求,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放松。素质教育课则分为书法、公关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内容。把文化课和素质教育课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是对课程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且将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3)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根据煤矿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一门课程,主要为井下电气设备使用操作故障排除技能训练、采掘机械使用操作故障排除技能训练和钳工技能训练。(4)岗位技能模块教学。岗位技能模块教学是与市场需要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针对学生在就业前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集中的课题式的培训。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岗位技能培训主要以企业需要为重心,再添加一些理论知识来作为培训。在分配学生实习的时候,可让学生到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将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且与相应学科合并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质量,降低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成本。而且能够避免重复性和无效性的教学。

2.2 建立“课题制”,实现一体化教学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课题制”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个课题,根据不同的核心内容分为不同的课题进行讲解。而一体化教学则是实现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体化教学。不同的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课题模块中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可以细分到每个老师手上,这样老师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相关的课题。以实现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精品教学。

3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建议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是一项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实际操作的训练课进行紧密的结合。首先,在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时间上,应该遵循学习的连贯性,以便于学习的一次性完成到位。其次,要把握好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更加多样化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创新的教学意识,规范学生操作。

4 结语

技术术职业院校及煤炭技工学校在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中,应根据煤矿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和模式。根据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特点,结合探索研究市场,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逐步完善。用较为完善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体系,解决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应编写对应的教学大纲,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实际上课时间制订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