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时间:2023-05-29 17:4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制定原则和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09-01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背景

1.1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自身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的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得出仅有67%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是明确了的,而接近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不够了解的。近些年来,我国的制定职业规划的大学生的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上升的速度却是较为缓慢的,另外很多制定了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并不准确,这就导致了其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是不够科学的并且是存在着盲目性的。[1]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是不理想的。

1.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1)多变的就业环境的需要。我国的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人才频繁的流动性。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客观条件以及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流动性很频繁,即使这能为大学生积累更多不同类型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而合理的职业规划就能为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目标定位,帮助他么认清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激烈的竞争的需要。现阶段,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我国学生就业的影响还并未完全消除,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应届生,现阶段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岗位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工作经验本并不丰富,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2]因此,只有尽早的制定职业规划,完善知识储备,树立职业目标,以满足社会环境的需求。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原则

2.1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应具备科学性

首先,大学生应准确并且科学的评估自身实际条件,评估的内容应包括自身的兴趣爱好、技能学识、协调沟通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容。不同的职业对于从事人员的要求当然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只有对自己足够的了解,制定的职业规划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其次,还要准确的评估职业生涯的机会,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主动的去分析组织的内部环境以及社会的外部环境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是不是有利的,也包括了对自身的短期发展机会和长期发展机会的评估。这样大学生才能正确的选择其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最后,还要准确的认识和分析周围的各种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明确自己是否适应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环境的变化,如果发现自身是不适应环境的,大学生才能调整自身,从而适应环境的实际需要。

2.2 职业的选择应具备合理性

大学生职业的选择实际上就是自己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也是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的最佳的结合点。而怎样才能使职业的选择具备合理性呢?这就要求了大学生必须对客观的宏观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同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样对自身的职业的发展的定位才是准确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但要将自身的兴趣爱好、人格气质、技术能力等内容与其价值观整合到一起,形成准确的职业期望,同时更要弄清楚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对口行业的发展情况,将个人的职业理想和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紧密结合,找到影响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决策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所作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才是最合理的。

3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施方法

3.1 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what”法

这种方法也是一些心理学专业和一些职业咨询机构通常采用的方法,而五个“what”则分别为:What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can support you?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就是要求人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详细的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就是指对大学生心理趋向的调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标和爱好是会改变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趋向稳定的;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就是要使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职业定位最基本的要素还是要取决于他的能力,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则要取决于他的潜力,通过其对事物的兴趣、知识结构是否全面并且及时更新以及做事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等方法充分了了解大学生的潜力。

3.2 SWOT分析法

大学生应详细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评估各种机会和风险,从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1)优势分析就是指分析自己出色的地方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学生以往的实习经历、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经验以及工作经验中分析,找到决定学生取得进步或成功的因素,找到性格优越的方面。(2)劣势分析就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劣势的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性格弱点和过往的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分析,从而找到自身的差距,认真对待并找到完善自己的方法。(3)威胁分析是指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对自身有威胁的方面。如竞争对手实力的增强、用人单位体制的转变、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利用SWOT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权衡各种机会,从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在毕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想成功就业,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各大高校要想提升就业的成功率,学生要想在毕业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就必须在学校的帮助下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提前的制定好适合自我并且适应市场的职业规划,提前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安排和规划,在实施职业规划时坚守既定的职业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适当的调整职业规划,为今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冰.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00.

第2篇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89-01

在规划职业与生涯的探索过程中,大学生集中的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第一个误区,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大学生把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规划相混淆了,认为职业规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不然,文字上的不同已经明确了其不同的含义。

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标志,这个适合就是更多的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在环境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适合的简单判断就是“人-职匹配”,这其中要分析三个因素,一是“人”,“人”就是大学生自身,由包括性格,理想,价值观,道德等的内在因素和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的外在因素所组成,分析“人”就是分析自我的内外两方面。二是“职”,“职”就是行业,职业,企业,职位等外在因素(简称为三业一位),三是匹配,匹配就是“人”“职”互动的和谐适应。从寻找适合职业的角度上说,把职业规划称为规划职业更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涵义。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最快最佳的实现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二是因其职业理想的实现对个体生涯其他理想的促进和实现。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来说就是,职业规划包含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于生涯规划。

第二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功利的为找工作而准备。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而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位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好工作。有这种误区的人一是不明确职业规划的作用,二是对好工作的标准有误解。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大学生,其次才是薪酬高。所以说,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的工作,除此之外才是追求高薪水。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适合的职业,那你是一定可以拿到高薪水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因为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工作,你会把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那业绩提升的同时必然是薪水的增长

第四个误区,职业规划没有变化快,做规划没意义。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我们说职业规划是考虑了自我,环境,学业,理想,通路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后,结合自身理想价值追求而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职业判断,职业创新,自我管理等修正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分析方案。制定了规划之后,随着问题的出现,如考虑不周到,执行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就会有放弃规划而顺其自然的想法。而规划出了问题不一定是规划本身的问题,很可能是制定者本身的问题。

第五个误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无关的。很多大学生都会误以为大学是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虑就业/职业问题的,只有在毕业的大四才是考虑就业/职业的理所当然的时候。这就是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的表现。

讨论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前提是要考虑大学生个人对大学定义及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第六个误区,职业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本文的第五个误区已经说明了大学学业是和日后的就业乃至职业规划是有关系的。这里是要从大一与职业的时间相关性和大一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来说这个误区。

第七个误区,职业规划和日常生活不是一码事,不需要考虑到大学生活内。在校的大学生们,包括职场上打滚多年的人士都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时不谈生活,生活时不说工作,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哲学上的联系,只是两者在相关性上探讨。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第八个误区,职业测评是可以测出适合职业的。职业规划是一定要由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还有自我修正等手段综合并且加以一定时间才可以确定并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否则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或者单纯依赖职业测评,抑或是一味的职业实践是都不能得出有效的准确的适合职业这个判断的。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行业和工种间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好职业道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较快地完成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现今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持续扩招,学生就业难是学校和社会一大难题,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

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会经历多种职业,转变多种角色,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需要做出事先的设想和规划。大多数在校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没有好好想过自己想要做些什么,期望得到什么,该课程能帮助他们从自我认知做起,进而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在就业初期能够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是很重要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2.有利于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在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学生自身和学校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再加上近期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未雨绸缪,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后,求职能动性和成功率都会大大增加。做好相应职业前教育,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避免对产生就业恐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仅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走得更加平顺,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的发展。

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1.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青年人在自我意识上有其特殊性。由于毕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够,即使主观上表现得很独立,但客观上还不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提高,使他们在制定人生规划时没有积极性,即便制定出了自己的规划也不会得到实施,那职业规划便毫无意义。另外高职大学生在自我评价能力方面有片面性,表现在对自己的过度评价,与自身能力不符,职业目标无法客观实现;或者心理自卑,在就业工作中面对困难时信心不足,产生消极心理,遇到挫折后不能快速克服,都是对职业发展极其负面的影响。

2.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课堂上得到的学生反馈信息是不少人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理想,只想毕业后找到份工作就可以了,更有甚者以混日子的心态虚度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实在是对人生极大的浪费。没有树立职业目标,不重视职业规划都会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方向性,迷茫困惑。

3.对职业发展存在理想化倾向

大学生缺少社会劳动经历,往往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带上过于理想化的色彩,譬如对今后职业中的薪资,地位充满美好的想象,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眼高手低,对现状不满,却不注重脚踏实地,循序务实地积累能力和经验,结果常常是到头来也找不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尤其强调职业道路是一个一步一步积累的,不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职业的话很难能够获得发展空间。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1.树立职业理想

成功者的职业生涯,大多是由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始的,树立适当的职业理想对职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遵循现实原则、层次原则、适度原则、明确原则和灵活原则,还要依目标完成时间,分短期,长期规划制定,并具体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职业理想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自我认知与环境分析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先行条件,只有在充分的自我认知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心理方便还处在上升期,自我认知在这个阶段会经历一个明显分化的过程,要通过自我反省,比较,分析来达到了解自己。不仅在事物中要学会积累经验,从失败中获得自我意识,还要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了解自己,他人是反应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社会资源和组织关系环境,懂得分析环境,找到发展的特点,变化的趋势,是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有利条件。宏观的说,环境分析包括有对国际经济形势,社会文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分析,国内政策法规改革趋势,劳动力质量密度变化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冲击等因素对职业发展影响的分析。微观方面,工作环境,组织状况,还有家庭,社交的环境都影响着职业道路的发展。

3.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自我评价,环境分析后,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选择理想,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价实施成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调整。对于高职的大学生,可以采用让他们自己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形式来培养他们自我规划的意识,制作内容要完整。编制职业生涯规划书时要注意逻辑严密,重点突出,信息搜集科学,职业目标切实可行。

随着社会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将会越发突出,实施重点在大学阶段,在他们就业前做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也能为我国今后的经济文化事业输送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雷.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一直是整个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教育体制,就是为了让我们高校毕业学有所成,在各个行业中发光发热。所以,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十分眼严峻。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总遭遇困境;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职位表现出困惑,迷茫,缺乏清醒的职业定位。同时应聘者中少有真正满足招聘单位需求的人才。这反映出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到底是知识型的,还是实用型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为我们现今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迫在眉睫!

开展大学生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概念模糊,不清楚自己今后适合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如何利用。二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足,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考证。三是大学生各年级职业压力不同的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的职业意识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于专业了解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常常浪费精力;高年级的学生则一方面要完成规定的学业,另一方面还要奔波于就业的压力中。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且帮助他们对对未来生涯做好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近年来得到了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知识的学习上,要有广泛的学习目标,自愿主动的广泛涉猎各个类别的学科,力争提高全面素质,不要只注重几门课程的死记硬背,为分数所累;还要知道怎么学。应当先学什么, 后学什么, 着重学什么。

关于能力,最有代表性的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上能力在大学生日后的求职过程中也是贯穿始终,缺一不可,但是对于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慢慢提高。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原则与目标

1.指导原则

(1)协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弱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

(2)帮助大学生树立稳定的自我概念,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等个性特质,尽最大努力,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

2.目标

(1) 使学生加深对其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专业的学习活动是大学生最普通、最直接的生涯探索过程,选择一个适当专业,也是为未来的生涯决定了具体的方向。

(2) 协助学生自我了解,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估是一个人选择事业生涯的思索起点,由于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即踏人社会,参加工作,对于生涯的进一步认识及行动计划的订立,各项训练计划的参与和选择、决定职业等方面,都需要具体落实,充实大学生的工作知识和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以便使个人的生涯得以充分发展。

(3)协助学生步入工作世界。生涯安置是指透过一连串有计划的服务,协助学生顺利地步入工作世界。有计划的服务,包括就业资料的提供、履历表的准备、求职面试、求职过程的了解等。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策略

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于教育系统和学生本身都有要求,单凭一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在大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拥有正确的求职观念,养成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对于大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优势。随着科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进行也更加通畅,这也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以下策略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很有必要。

首先,着眼社会需求,有效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确保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 能够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第二, 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 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的机会, 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第三, 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第四, 在学生职业选择后, 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讲座、研讨、咨询等形式, 力争让每一位刚刚步入高校的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了解自身特点, 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 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自己、对社会无疑都将大有裨益。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成功就业 对策

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成功就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成功的关系,对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成功理论,完善和补充高校教育内容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高校实行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实用价值上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成功问题关系的研究,能够在及时掌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来源、特点的同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就业成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减轻毕业生的焦虑,从而提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使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还相当薄弱。从学校方面看,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技能。大多数高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距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时,对职业认识还处在朦胧时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许多考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和今后职业方向的关系,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常常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使毕业生择业的自越来越大,但由于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观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二、职业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1.职业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很多高校教育计划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安排,有些学校虽有接触,但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还有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规划是走入社会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一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一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高校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学生开设讲座或相征性的职业规划课程;二是课时量安排少。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课程及创业课程不少于38课时。但是这些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这些课时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来确定职业发展,自我认识首先可以通过测评来实现。目前,市面上的测评题不胜枚举,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对大学生不适合;有些是非专业人员开发的,测评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现有工具当中并不少见。

4.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数是从事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们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法对就业模式进行探索,也难以对学生开展细致的职业定位指导。而专业课教师缺乏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就业应该是就业部门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只要自己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万事大吉,这样致使就业指导缺乏专业背景。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从而出现了教学与就业指导脱节的现象。

三、职业规划教育对策与建议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社会对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管理能力佳、社会适应能力强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充分把握每一次的“就业机会”。这就是每一所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摸索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因为一所学校的就业率代表了很多意义,更影响了学校的招生情况,即所谓的“出口影响进口”。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确定正确的就业指导理念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解决好了学生专业思想问题,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学一行,爱一行,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本领,才能为毕业时找到一份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是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关键环节。用人单位录用或聘用某位大学生就业时,关键就是考察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表明,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对职业、择业、就业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都明显不足,从而导致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众性和无序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己成为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较早地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够预先对职业理想和个人择业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将社会需求与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身的发展计划。从这一点来说,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更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

2.加强师资建设,进行专业化培训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师资队伍组织机构从无到有,工作内容从开设就业讲座传授择业技巧、推荐就业岗位、办理就业协议书发展到开设“职业发展教育”等必修课,开展团体和个体的职业咨询等;在职的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己经开始实施,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经起步。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将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参加专业化培训。将内力与外力相结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大力开展学科和课程建设,建立和健全专业性社团,制订专业化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

3.倡导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现行的就业机制下,要使毕业生顺利就业,除了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指导外,还应该促进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对此,“服务”这一职能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因而强调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也就成了我们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为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服务功能:一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在职业咨询,解决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在疑惑;二是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包括需求信息的收集、;三是向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相对毕业生的咨询释疑工作,针对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系列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四是组织和参与招聘活动,包括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专场招聘会等,积极推荐毕业生,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教育、引导和服务为主。

4.全程化职业指导实施方案

职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应本着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体验与分享。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根据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从人生定位角度看,职业规划教育是大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从资源与能力角度来看,在二年级开设大学生行为能力养成为主要内容;从行动角度来看,在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开设就业与创业篇,完善就业指导定位,进而最终实现高校毕业生的成功就业。

5.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平台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工作的手段也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毕业生网上择业和用人单位网上招聘己经成为未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扩大学生受益面,使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目前学院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搭建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平台,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设备,QQ群,飞信等网络服务功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

为鼓励学生创业,针对学生创业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协助自主创业学生落实“小额贷款”。

参考文献

[1]陆栋妹.关于民办大学职业生涯成长规划的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

[2]赵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知网,2008.

[3]江山.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思考[J].新视角,2008(3).

[4]李国荣.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09.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必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高校的教育也存很大的关系。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近年来才引起各大高校的注意,很久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规划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漏洞。其次,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化定位;最后,在高校,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配套体系不健全,使得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顺利化开展,成效不大。

1 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1.1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

在我国,有部分大学生升入大学后,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觉得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部分学生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受,谈情说爱、玩网游等成为普遍现象。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提早结合自身发展的个性特点来进行人生谋划,找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在就业大潮中确定自己的方向,为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前提基础。

1.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校就业率,提升办学信誉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依据自我发展水平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了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向着目标的方向奋进,有利于大学生围绕着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展开自我活动,进而促进其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高效而有成果。此外,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一旦确定,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努力奋进的主动性,有利于高校良好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一定程度上会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减轻压力,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几率,这就会为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信誉。

1.3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利国利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自我的人生职业需要,有利于在众多的用人单位中间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会大大降少用人单位与就职者之间产生的偏差,不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而且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企业未来发展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下来,可以方便学生制定详细化的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步骤,有利于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积极提升自我。学生的自我能力提高了,成功就业的指数就会上升,从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2.1 从整体上提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做好宏观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在各大高校引起了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没有在大的范围内获得推广。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尤其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局势来分析,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必须积极筹备,广泛普及。

2.2 突出专项化,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为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放在此项工作的首位。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出台细致详尽的培训计划,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实践水平,并且对相关师资的培训要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障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2.3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方法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循序渐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要从理论知识上让大学生在宏观上能够有一个总体把握,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与重要性有积极的认识。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知识的教育,如要同时对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等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按步骤分阶段来进行。在大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奠定职业规划的基础,积极帮助其形成相关方面的意识。在大二、大三阶段要对大学生开设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化指导,并努力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条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四学生即将参与社会就业竞争,所以要针对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使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能够为自己选择出恰当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过渡。

2.4 积极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创设环境

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创设环境。第一,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尽一切努力丰富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第二,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专项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要结合时展的特色,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知识讲座等,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职业规划。第三,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展开具体实践。学校要努力争取一切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条件,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大学生的日后就业与择业奠定基础。

3 结语

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革新挖潜,重视这一课程的教育,重实施,重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余文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第7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大学,追求个性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 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尤其是女大学生,由于传统意识和性别角色的束缚,面临着更多的就业问题,更容易引发焦虑心理。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就业期的挫折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就业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生。本文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调查发现74%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适度的焦虑对生活有积极的影响,但焦虑过度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就业焦虑心理是指对就业过度紧张、焦虑的一种心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就业准备期间体验到的焦虑心理;一种是在就业过程中体验到的焦虑心理。女大学生就业准备期间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体验到紧张感,对未来过度担心,学习以外部动机为主,学习功利性很强,情绪容易波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易静心学习,心态浮躁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面试时过分紧张,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就业单位的青睐等。

2、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产生,主要因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女性就业心理弱势的影响。就业心理弱势指劳动力在寻找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失衡的反应,由于性别歧视,加之自身的生理因素以及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取向,使女性在寻找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出现特有的情绪和行为失衡的反应,称为女性就业心理弱势。

(2)就业相关信息掌握不充分,对未来的盲目担心导致了焦虑。调查发现,82%的女大学生对自己本专业具体的就业情况并不了解,他们获得的大部分是抽象的、概括的就业信息,如就业率多少,就业形式的总体情况等等,这些信息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盲目宣传就业形势的严峻反而容易导致焦虑心理,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糊、不确定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再加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情绪化,面对压力事件时消极情绪的表现更为突出,不恰当的宣传和报道更容易使女性产生焦虑心理。只有掌握了具体的就业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在职业准备期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虽然进入大学之后,实践锻炼的机会多了,但主要局限于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覆盖面不够广,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够多,而且高校的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丰富的职业经历,一般是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学校教书的模式,对于市场、职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因而不能切实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大学生,造成供需脱节的矛盾。

(4)就业期望值过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女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职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收入相对稳定,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女性孕产期间有较好的福利保障,所以成为大多数女大学生的就业首选。

3、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对策

(1)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完善制度保障,促进就业公平。目前,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有的单位甚至明确表示不要女生,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下,会全面衡量劳动力的“性价比”,而女生由于体力、生理、婚育、家庭等因素导致“性价比”低于男生。

(2)社会要为女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消除性别偏见,完善用人机制。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也要正确看待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女大学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社会的新闻媒体也要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为女大学生就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具体的、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信息,不要盲目炒作,制造“就业恐慌”,以免加重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

(3)女大学生要及早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职业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科学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女大学生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自我,因为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自我观察、他人评价、心理测评等手段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资源进行评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未来大致的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目标。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女大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增强目标执行能力。因为合理的目标以及恰当的规划能激发人行动的积极性和潜能,成为自身成长进步的强大内驱力。科学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女大学生良好职业认知的发展,提高职业和自身能力的匹配性。总之女大学生自身要尽快适应环境,尽早制定职业规划,不断增强自己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日复一日这些积极力量的积累就会变成保护性因素阻止就业焦虑心理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尹小玲,孙凡.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 74-75.

[2]王海丽,樊慧.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弱势的分析与调适[J].科技信息,2009,7:116.

[3] 潘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9:25-26.

[4]贺江平.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3):ll—13.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问题探讨

前言:就业能力的大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然而在现在,我国大学生还普遍存在职业定位模糊、职业技能缺乏、职业价值观不确定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其就业的主要“拦路虎”。 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表现出了高度重视的态度,提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问题的首位,在这种现状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提升各方面实力和素质是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1.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014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 727 万,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压力最大的一年。面对人数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大军,党和政府提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向大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先就业再发展的新理念,到城乡基层地区、基础岗位和中小型企业就业,使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利用课程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本科院校就业率下降,高职院校持平;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低;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问题。

2. 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

2.1. 大学生自身问题以及市场因素带来的问题

2.1.1.以学历估计能力所带来的问题

大学生为了能够达到自身心仪企业的招聘标准或者是抱着高学历找工作较容易的心理,会不断地追求高学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忽略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年复一年地参加入学考试。然而,这类人到最后只能成为书呆子,对于面向社会的工作一窍不通。反而言之,有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工作,虽没有较高的文凭,但却比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水平高,能力强。那些有着高学历的毕业生会有一种优越感,因此很难察觉到自身能力的欠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1.2.以薪水为目的找工作所带来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最初阶段,把薪水看作是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些现象在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觉得自己学历高,不愿意从最低层做起。对工作投入的职业期望过高,比较追求个人的成功,希望得到工作上领导的肯定,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薪水和待遇与他们的期望值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使他们不断跳槽,久而久之,与其它同等水平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工资待遇、个人发展上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带来的问题

应试教育是中国学生的悲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死记硬背,却忘记了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创业,敢于面对挑战和挫折去重头开始,大多数学生就算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却很快就放弃了。当然,原因可能是创业需要资金,不是每个毕业生都有充足的资本去创业。

2.1.4市场资源配置不全面,大学生就业对口率低

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指的是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目前,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常见,并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下表现得更加明显。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更应重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规避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2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职业指导工作模糊

目前,很多高校将职业指导看成就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以就业安置为主,常规性地讲解基本的就业政策与方法,毕业班的学生也自然成为“就业指导”的主要对象。不可否认,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工作也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进行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其专业化程度、社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当然,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仍保留传统的指导方式,难以满足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获取、职业适应以及职业发展和提升需求,严重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

2.2.2职业指导课程与内容落后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为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想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是综合理论、实务操作以及经验为一体的课程。从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来说,目前也多采取集中授课和集中培训的方式,没有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需求层次以及不同职业要求的学生分别进行职业规划、技能提升以及职业发展的系统指导。就其内容来看,主要以对学生在毕业前集中培训简历撰写、面试技巧以及就业政策和讲解劳动法规等内容,忽视了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对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随着职业形势的变化以及毕业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有待提升和完善。

2.2.3职业指导人员不专业

职业指导的非专业化直接源于职业指导师资的不专业化,高水平且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是提升职业指导课程效果以及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大多数高校中,就业指导人员多为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是思想政治辅导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数从事的是行政方面,没有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专业技能,职业工作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这些人员具有熟悉学生成绩和表现的优势,但基本没有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进行专业训练和研究。同时,由于很多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对于现行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不多,使得这些现有的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滞后性明显。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针对学生自身问题的对策

3.1.1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

无数的实践证明,高学历并不是高能力,高文凭也不是高水平。现在很多自考、函授的文凭普遍不过硬,但少数人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奋发图强,能力和素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以及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来制定一个系统的人才评判体系,从多个角度来考察竞聘者的综合能力,争取不让一纸学历成为就业的障碍。

3.1.2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俞敏洪谈说过: 大学生该如何准备就业,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你的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或者有别人不可模仿的专利。为什么呢? 因为创业的背后总有创业者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拼一拼,求成功。而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缺少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相关指导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吃苦的精神为出发点,提高个人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3.1.3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名额与专业

我国自1999 年开始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控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要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其根本内容就要停止大学扩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与名额,参考市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3.1.4正确认识专业对口,培养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对于求职者个人,应勇于实践那些不对口行业的工作,进行行业了解和职业规划,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找个人能力和兴趣与行业工作的相同点; 同时加强常规知识技能的学习,例如外语能力、软件操作等,增强自身在各行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3.2优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3.2.1明确定位职业指导工作

进一步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必须通过相关举措使全体人员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投入充足的资金、人力资源来支持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职业指导的对象必须覆盖全体学生。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不同年级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学校应分年级确定职业指导核心并分重点的辐射到相关工作中。最后,职业指导工作不仅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且关注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能的提高,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一系列职业发展能力。

3.2.2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为向导,明确课程目标。职业指导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更要使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且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来增强其职业能力。并且,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区别,有目的教学,使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并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意向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辅导。由于职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参与性,高校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并以实训、实习等形式丰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3.2.3推进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

职业指导工作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需要教师熟悉和掌握相关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各种职业发展能力,比如能进行心理辅导、有人际沟通技巧等。因此,高校应引进职业指导的专业老师,并且注重就业指导队伍的合理构成。还要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以职业指导教师资格培训为依托,通过外送学习、专家集中授课等多种形式对职业指导队伍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使大学毕业生具备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用以满足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安排职业指导的老师参加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调研等,培养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

4.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课程改革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职业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流动性加快,职业的专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未来职业的选择有一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择业能力,因此,当今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为基本要求,进行启发引导和针对性训练,进行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实现科学规划、自我调适和健康发展。

4.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总结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高校教育中缺乏系统规范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有一定的相关作用,为了缩小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就要结合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突出实践环节,做到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4.3科学发展的原则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强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导、心理辅导、政策指导和创业引导。

结语: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有大学生自己专业素质的原因,也有大学生在入社会前的职业发展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因此在这些年的努力实践下,我们总结了高校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从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切实的改革方案,通过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实施,逐步完善,使这门课程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成为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面对就业竞争的精品课程。同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只有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职海中建立自己的辉煌。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5年以上)、范围广、内容比较概括的计划。如《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沪东重型机械厂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华西村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二、规划的特点

规划是广义计划文案的一种,基本结构内容、要求与计划相同。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跨度大

一般的工作计划,大都以年为计,如《xx市政府2005年经济发展计划》、《xx 省环保局2006年工作计划》。而规划的时间界限一般在5一10年,如《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内容概括性强

因为时间跨度大,因此规划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比一般计划概括性要强,不可能像计划那样具体,更不可能落实到基层车间班组。规划提出的措施也比较原则。

(三)内容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规划安排的任务和措施都在5年以上,因此必须提高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和决策的质量,并在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没有深谋远虑、洞察未来的能力,规划的内容就会脱离实际,就会与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规划就失去了指导工作的价值。

(四)与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配合使用,形成综合滚动管理模式

规划是一种纲领性的文件,提出的目标时间长而且包含范围广,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大连市(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出台以后,具体的部门还要形成2OO6、 2007. 2008年等各年的计划,以及五年来工业、农业、环保、教育、市政与建设等的发展规划与计划,形成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滚动管理综合生效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

三、规划的内容与结构规划由标题和正文组成。

(一)标题

规划的标题包括规划制作单位、规划内容、规划时限和文种组成,如《广东省疾病防洽工作1一年规划(2000-2010)

(二)正文

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因此要求目录、大标题、小标题必须突出鲜明。正文中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背景分析和指导思想

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而应认真地综合分析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并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使规划提出的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目标要求和努力方向

这是规划的主题和核心,是回答“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有力。这部分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即措施在各自的任务提出后分别提出。

3、结尾

在规划的最后,发出富有号召力、简短有力的远景展望,以结束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一)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欠缺,以及自我认识不足,对未来的发展预期比较盲目等特征,应该从大一开始职业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与分类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生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简单说,大学生职业生涯就是大学生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

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对政府及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方向面向企业的同学职业规划可粗略分为如下:将来自己做老板、在企业稳打稳扎成为一个管理者、在企业快速的成为一个管理者、在企业做一个不需太多劳心的被管理者四类。

1.将来自己做老板。此类同学要具备创新意识,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市场,同时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于做别人所不敢做,还要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方面跟个人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意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程之外,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自己将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2.在企业稳打稳扎成为一个管理者。这要求同学在校期间要打下相对比较扎实地理论功底,同时要熟悉一些管理类、经济类课程,有条件尽量参加团体活动。3.在企业快速的成为一个管理者。此类同学从性格上来讲要具备一定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分清主次,能合理配置及利用身边资源。4.在企业做一个不需太多劳心的被管理者。此类同学要比上面的同学理论功底根要更扎实一些,同时注意从学生开始要养成少说话,牢记祸从口出的古训。

三、企业战略类型

在企业战略分析中,SWOT分析是一种常见并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是一种同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这个SWOT分析表: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应以下面的原则为基础: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2.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四分之一。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 公司的优势是指在执行策略、完成计划以及达到确立的目标时可以利用的能力、资源以及技能。公司的劣势是指能力和资源方面的缺少或者缺陷。在为将来做计划时,确定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代表的是可利用的优势还是劣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成功的决定因素指的是那些公司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把这些与成功的决定因素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表格,它反过来可以让你做一下比较:你的能力和资源与行业中重要的能力和资源的比较,这将有助于让你识别出公司目前的优势与劣势。举例如下:(1)机会多且内部优势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前者借助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大肆对外扩张,他们依靠中国庞大的消费群,开始冲出国外,发展势头强劲。(2)外部竞争相对惨烈,但内部优势比较明显,如,青岛海尔、海信等。(3)外部竞争相对惨烈,内部存在很多问题,如TCL等,正急于突破,冲出重围。(4)外部竞争相对较少,但内部有时不明显,各种新型的高科技企业。

四、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

大学生即使有了相对完善的个人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也是以相对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

1.有志于创业的同学如果有可能的最好去向外部竞争相对惨烈,内部存在很多问题,如TCL,这类企业,此类企业面临内外交困,人才不足,急于突破,通常会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大胆启用人才,这对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是个大好机会,认为一旦被选中 ,则会得到通常工作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到的锻炼机会,增加阅历,增加交友面,当然有志于创业的同学为了获得好的机会,必须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团体活动及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综合能力,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等,同时尽量的了解社会,为将来更好适应社会做好相应的铺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想做一个不需太多劳心的被管理者、或企业管理者、不太适合去此类企业,因为此类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一旦破产或被兼并,对工作三五年想稳稳当当过生活的同学来将成为二等公民不是个好事,但对想成为老板的的同学则无所谓,因为他们已经学到了很多经验。

2.在企业稳打稳扎成为一个管理者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动用一切可用资源争取去那些外部机会多且内部优势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此类企业由于国家支持从技术先进,管理完善,市场相对稳定,通常可以为之奋斗一辈子,缺点是因为发展稳定,人才辈出企业内人才竞争激烈,并且常常会论资排辈,从媳妇熬成婆,往往需要毕生的时间,二者也正是有志于自己创业的同学不喜欢他们的原因。

3.在企业快速的成为一个管理者外部竞争相对惨烈,但内部优势比较明显,如,青岛海尔、海信等,企业未突破重围,更上一层楼,必然利用自己的内部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的资源积极地向外扩张,必然会大大的启用人才,对那些在大学中有一定能力积累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毛遂自荐,充分展现自己的大好机会

4.在企业做一个不需太多劳心的被管理者,则将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企业,同时有限度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有条件的话尽量帮助同事,少说话多干活,惟如此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

当然,大学生职业规划五花八门,企业战略随时间、企业的不同也不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也是花样翻新,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大学生职业规划(二)

一、决策前分析

根据我对旅游管理出路的理解,大致有以下方向:

无论是任何方向,如果想发展的好,前提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旅行社(导游,计调,销售等)、酒店(销售总监,大堂副理等)、旅游国际机场航空公司(航空机票定位员,空中小姐等)、旅游局(公务员)-----要考公务员、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研究,设计人员)-----压力大、度假村、会展(策划师,销售等)、油轮公司-----英语要求很高,工资不高,但有出国机会、老师、旅游咨询顾问-----好方向之二,但对经验和学历要求非常高、旅游财会-----好方向之三,需要考CPA

根据我的性格特点,我大致倾向与酒店管理。

二、我的性格特点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得无忧无虑,家庭条件谈不上十分宽裕,但是也可以让我衣食无忧,过去的我几乎从不为自己的未来过于担忧,总是觉得就业距离自己太遥远,如今,我已是一个即将步入大二的学生,看到前辈们辛苦的求职经历后,我才知道,未来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一片光明,我需要对自己来一次好好的分析。以便于更好的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仔细的自我分析,我发现自己爱好广泛,喜欢唱歌,钢琴,与人交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性格乐观向上,责任心强,喜欢探索与创新,很多事情都有新奇的想法,与人交往时热情大方是我的优点,所以我的人际关系良好,但是我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做事恒心不够,往往喜欢三分钟热度,所以自己制定的计划往往完成地并不理想。

三、解决性格缺陷

我深知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如果想成为新世纪的人才我们就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发扬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所以我下决心改掉自己做事恒心不足的缺点,我发现以前制定计划完不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计划太宽泛,难度较大,我从现在开始要从简单的做起,制定计划时先从简单易行的做起,由小到大,慢慢把自己做事的恒心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但是有时单凭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也会时时注意别人的看法与评价,请老师与同学监督与配合。

四、选择该就业方向的理由

**年统计,全国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15% ,全国星级饭店共实现营业收入为914.4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52万元/人。目前饭店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今后若干年饭店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饭店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常规人才,如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人才;二是随着饭店业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专业人才,如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饭店网络管理、饭店资本运营等人才;三是在未来社会竞争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我认为我的条件与兴趣比较适合旅游管理中的饭店管理人员。

四、SWOT分析

优势因素(S)

弱势因素(W)

1.乐观向上,热情大方

2.善于与人沟通

3.创新意识强

4.吃苦耐劳

5.英语沟通能力较强

6愿意从基层干起

7.求职能力较强

1.恒心不够

2.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身体素质较差

机会因素(O)

威胁因素(T)

1.所学专业很好与所感兴趣的职业对口。

2.在博物馆担任解说员有利于了解旅游业。

3.身处北京,机会大。

1.同地区竞争力强(北大,清华等)

2.还有众多职业学校的人竞争此行业,他们要求普遍比大学生低。

3.研究生扩招后以及研究生学年两年制改革后对本科生就业形成冲击。

但是通过研究市场情况,我发现以下问题

许多饭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吸收高中生,而不愿要大学生。对此业界与学界各执一词,我认为有下列原因需引起注意:

第一,中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仍然以分数为基础,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仍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出现专业与意愿之背离。

第二,目前饭店中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僵化性,在目前外界尤其是外企对大学生诱惑较大的情况下,饭店仍然遵循大学生与职高等学生同一起跑线的做法,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倾斜于大学生,使之感到其教育投资白费,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一有机会便纷纷跳槽。

第三,目前我国饭店已进入成熟阶段,提升机会相对较少,且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年龄较为年轻,这便使大学生更感到提升无望;

第四,由于大学生在一线操作方面与职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逊一筹,且失去年龄优势,更使饭店产生大学生不及职高生的印象,这也客观造成了大学生对饭店工作环境的不认同感;

第五,由于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着对人才使用方面的限制,而外管饭店通常较少有“户口指标”,客观上限制了异地优秀人才的选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觉得首要任务还是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且避免眼高手低的问题出现,要培养愿意从基层干起的精神,再是要时时关心与本专业有关的形势动态,遇到事情要努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向各个阶层的人虚心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六、行动计划

1、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至少1小时;

2、每天坚持联系英语口语至少1小时;

3、大二下学期通过英语4级考试并争取拿高分;

4、每年争取保持成绩优秀并拿到奖学金;

5、大三通过英语6级考试并争取那高分;

6、在离开博物馆时至少拿到4星志愿者证;

7、平常要不断了解时事,尤其是了解旅游动态,并及时对事情作出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自我认识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8-03

1 引言

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而且由于自己的认知不正确,盲目自信或是悲观绝望,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使得本就紧张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如何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安排,为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2 调查情况

2.1调查研究的对象

陕西理工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本科生。

2.2调查研究的手段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大学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61份,回收率90.25%,其中有效问卷349份。样本覆盖全校14个学院,48个专业,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问卷由三十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自我认知,个人规划,就业取向和社会环境。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自我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3.1.1自我认识是生涯规划的起点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奋斗目标。[1]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知己列为首位。只有对这些有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行动。大学生应将自我认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认知,扬长避短,树立信心,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1.2自我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所谓转换角色,主要是指由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要想正确地选择职业,就必须适时地转换角色。所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无疑具有有利的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3.1.3自我认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

所谓职业期望,是指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每一个人都设计并希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则主要决定于自己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所以,科学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不断调整择业的期望值,使其达到最佳。

可见大学生的正确自我认知对于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本调查的问卷可以明显看出:40%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比较满意,他们希望能够去A区工作,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和地位;35%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他们对未来盲目悲观失望;还有15%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如表1所示:

这说明还有不少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3.2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内容和途径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2]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对自我的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主要内容有:性格探索、兴趣探索、能力探索和价值观探索。

3.2.1性格

性格,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3.2.2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分重要”。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众多主观因素中,兴趣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某个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应主动去发现、了解、挖掘自己的职业兴趣,这样在大学阶段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避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在纷繁的职业机会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11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形式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情况分析

目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并不重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只有23.9%的学生表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5.2%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42.5%的学生的表示不太了解,27.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超过95%的学生缺乏对未来学习、工作的清晰规划。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首先,很多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来自于一些讲座和日常阅读,没有从正式的课程中获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知识。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来源主要包括:父母、亲属、学长、教师、校友等。低年级学生入校时间较短,由于受自身知识背景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其父母与亲属等向他们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方法等带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在心理和情绪上对低年级大学生有效进行生涯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另外,高校目前,辅导员自身阅历和配备比例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无法为数量众多、需求各异的低年级学生进行辅导。同时,受研究型大学氛围的影响,72.6%的本科学生准备毕业后继续考研和出国深造,直接就业的学生只有23.7%。并且,在就业意向中,89.4%的学生毕业后,都想选择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只有4%的学生想到民营企业和进行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在职业规划方面,低年级学生仍然比较看重稳定、高薪的职业,并没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选择主修专业,会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比较有充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所选专业与自己意向职业匹配的相关度达到了77%。

2.现行就业指导形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都希望能接受较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希望能通过学习、实践等形式探索工作世界,对就业指导形式具有较强认同感的有:“体验式指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的培训与指导、职业规划师提供的个体咨询服务与指导”等形式。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规划咨询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也缺乏一定规模、一支专业、稳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导致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选择中,63.1%的大学生选择了具有针对性的面对面咨询辅导,并且他们希望通过同学互助、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另外,参与度较高的团体辅导也是他们说希望的就业指导形式。另外,在就业指导中,学生期望获得技能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自信与表达能力。同时由于低年级对于形象指导、职业礼仪、面试技巧等能力的期望不大。

二、基于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

1.开展通识教育,充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通识课程,作为前置必修环节,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启蒙为先导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的方法、理论和技巧。通识教育课可以为他们提供关于就业和职业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生涯规划的目标,对学习思考生涯发展的方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从通识教育中,也能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通过政行企校的多元参与,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大学生清除就业中存在的疑惑,规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负方向发展。

2.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形式

帮助低年级学生发现自身特质,通过MBTI等性格测评软件,指导其自身进行全方位探索,提升学生在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认知程度,了解自身的行为特征与职业兴趣,同时,借助量表、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了解不同职业对技能的要求,发现自身的能力倾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明确大学生存在的差距。并且,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就业发展中所看重的标准和原则,通过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澄清价值观排序。另外,高校高发挥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合力,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整合资源,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受益。

3.建立有效渠道,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高校

一、中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现状

(1)大学毕业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在1999~2003年短短4年里,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翻了两番多。此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03年达212万;2005年达338万;到2010年,尽管增长率仅为3.2%,但中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规模已达631万。(2)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如此规模庞大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0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2003~2008年高校大学生就业率持续在80%~70%之间。2001~2007年大学毕业生未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有124万大学生未就业,未就业人数首次突破了百万,在随后2007~2008年里也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未实现就业。

二、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上不光有大学毕业生,还有中专、职高、技校生,甚至还有大量农民工和大批从企业精简下来的职工,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难以大幅度地增加,有些领域甚至减少。现有的工作岗位不足以吸纳刚毕业的以及前几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导致大学生找工作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存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2)择业心理预期偏高。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向往社会地位较高的体面工作,不愿下基层,不肯吃苦。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普遍愿意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工作,显示出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局限,使很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3)职业规划意识缺乏。据凤凰网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在我国被调查的大学生中,211或985院校做过职业规划并努力实践的仅占29.6%,做过职业规划但没当回事的占44.0%,没做过的占14.0%,国外/境外高校做过并努力实践职业规划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高校。中国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意识普遍缺乏。

三、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已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对于已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按工作性质来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正规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单位基本都为员工上“五险一金”,社会保障较为完备。此类大学毕业生参加失业保险是没有问题的。第二种是不在正规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大学毕业生上社会保险的意愿较弱。(2)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一是领取失业保险金困难。按目前我国失业保险政策规定,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需满足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本人自愿失业、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意愿三个条件。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缴纳过失业保险费,不完全符合要求而无法领到失业保险金。虽有规定允许每年9月1日起,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但由于程序的繁琐大学毕业生难以顺利领到生活保障金。二是部分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对大城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过于看重,“高不成低不就”。一些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农村、乡镇招不到人才,一些大学毕业生宁可不工作也不愿意到偏远地方就业。

四、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1)多渠道筹集失业保险金。首先,国家应对大学生失业保险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基金。各地方财政也可对大学生失业保险进行拨款,根据各高校财政状况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划拨。其次,各高校可从大学生缴纳的学费、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等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再次,学生缴费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按照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一定比例收集失业保险基金,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减免全部或部分费用。最后,国家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对大学生失业保险进行捐款,补充失业保险基金。(2)合理制定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制定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应遵循“保护和激励”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应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水平,要考虑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中需要的交通费、通讯费、资料费等各种费用,稍微高于大学毕业生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失业保险的发放标准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失业保险金的发放要起到激励大学生寻找工作、促进就业的作用。失业保险金的发放要控制在适度的期限内,这个期限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按照大学生身份证号码进行编号,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失业保险个人账户缴费、就业情况等进行系统登记。二是加强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公开基金使用情况,严禁挤占、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现象的发生。三是选择有效的投资渠道,确保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